创格的新诗

创格的新诗
创格的新诗

“创格的新诗”与新月诗派始

子张

说到新月诗人与“创格的新诗”,人们自然会联想到87年前的《晨报副刊·诗

镌》,耳熟能详的是徐志摩为这个新诗专栏撰写的开场白《诗刊弁言》里的几

句“大话”,一句是:“要把创格的新诗当一件认真事情做。”另一句是:“我们信

我们自身灵里以及周遭空气里多的是要求投胎的思想的灵魂,我们的责任是替

它们构造适当的躯壳,这就是诗文与各种美术的新格式与新音节的发现。”

不错,对“创格的新诗”的倡导与实验,正是新月社文学活动的一个重要内

容,这活动主要由若干诗人和诗论家参与、完成,其成就标志是所谓新月诗派

或现代格律诗派的形成。

通常人们以为,新月诗人倡导、实践“创格的新诗”始于1926年4月1日

《晨报副刊·诗镌》创办,实则在徐志摩的“弁言”中就曾提到,“我在早三两天

前才知道闻一多的家是一群新诗人的乐窝,他们常常会面,彼此互相批评作品,

讨论学理。”这指的是闻一多1926年初接家人到北京后居住西京畿道三十四号

时的情景,而不应是梁实秋以为的1925年闻一多初回国与余上沅、陈石孚所

住的西城梯子胡同。不过闻一多与“清华四子”相过从、谈诗论理倒不限于西京

畿道居所,而早在梯子胡同时就的确开始了,因“清华四子”当时也在这里赁屋

居住,闻一多1926年1月23日致梁实秋信“时相过从的朋友以…四子?为最密”

可证。这固然是“诗镌”必不可少的前奏,但若追寻新月诗派探索新诗形式建设

的脚步,其实还可以上溯到闻一多留美期间的诗文写作。比如《死水》一诗,

因为发表于“诗镌”,收入1928年的《死水》诗集,就常被认为写于闻一多回

国之后,而据梁实秋回忆,《死水》与《洗衣歌》《闻一多先生的书桌》一样,

均写于闻、梁二人在美国科罗拉多温泉同修“丁尼生与伯朗宁”和“现代英美诗”

两门课时(见梁实秋《谈闻一多》)。这一点非常重要,这意味着闻一多对新诗

形式、音节的思考和实验并非回国后甚至“诗镌”创办时才开始,对此,闻一多

留美期间写的文章《泰戈尔批评》亦足可证明,他批评泰戈尔“是个诗人,而

不是个艺术家”,因为“他的诗是没有形式的”,而“别种的诗若是可以离形体而独立,抒情诗是万万不能的”。

作为“四子”之一的朱湘,其在1922—1924年间创作的诗集《夏天》中的26首诗作,形式也已相当整饬,1925年又创作出广有影响的《葬我》《采莲曲》等作品,那更是不折不扣的格律诗了。刘梦苇也早在1925年12月发表的《中国诗的昨今明》论文中论及徐、闻、朱、于赓虞、蹇先艾等诗人“无形中走上了很近似的路”,且提出“创造新的音韵,新的形式与格调”的观点,故而被朱湘称为“新诗形式运动的总先锋”。

徐志摩曾自谦地表示:“我的笔本来是最不受羁勒的一匹野马,看到了一多的谨严的作品我方才憬悟到我自己的野性……”(《猛虎集·序文》)但实际情景并不如此,1923年他在北京曦社讲演《诗人与诗》时就指出:“诗的灵魂是音乐的,所以诗最重音节。”1924年译介波德莱尔的《死尸》时又说:“所以诗的真妙处不在他的字义里,却在他的不可捉摸的音节里”。而他1925年出版的诗集《志摩的诗》,其诗体则是自由体、散文诗和格律体共存而又明显地受英诗影响,英诗中的双韵体、无韵体和十四行体他都试写过。《四行诗一首》未收入《志摩的诗》中,也可以见证:“忧愁他整天拉着我的心,/像一个琴师操练他的琴;/悲哀像是海礁间的飞涛,/看他那汹涌,听他那呼号!”

每行10音节,以音组划分可分为四音组,韵式为aabb式。

可见,在1926年4月《晨报副刊·诗镌》创刊前数年,闻、朱、徐等一般诗人即已经从创作和理论方面有了充分的准备、深入的思考和长期的试验并取得富有启示性的成就。而《诗镌》创刊则应看作是他们在长期探索基础上一次更为自觉的“集合”。

《诗镌》从1926年4月1日第一号办到6月10日第十一号,虽然只有短短两个月又9天,却因为前期准备充分、积累厚实,可谓厚积薄发,而产出了重要的创作和理论成果,产生了巨大、长期的影响,成为新诗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标志性的事件,也让新月诗人的流派特征通过这一事件凝练成熟,为下一步成果的全面收获与新人的成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据说《诗镌》的创办最早与诗人刘梦苇的一个设想和提议有关,其后蹇先艾、闻一多接受其他人的委托找主编《晨报副刊》的徐志摩商议,于是包括徐

志摩在内,大家聚会于闻一多西京畿道新居,达成共识,几天后《诗镌》第一号就在《晨报副刊》第55期出刊了。第一号是“三月十八日血案的专号”,除了徐志摩的“弁言”和朱湘的《新诗评》,其余多是与“三一八血案”相关的诗文,如闻一多《文艺与爱国》《欺负着了》,饶孟侃《天安门》,蹇先艾《回去》,刘梦苇《寄语死者》等。此后诸号,《诗镌》陆续刊出体现“创格的新诗”理路的创作与论文,创作方面如朱湘《昭君出塞》《采莲曲》,刘梦苇《铁道行》《万牲园底春》,闻一多《比较》《死水》《春光》,徐志摩《罪与罚》《再休怪我的脸沉》《望月》《新催妆曲》《半夜深巷琵琶》《两地相思》等,朱大枬《笑》《松树下》《春光》《落日颂》,于赓虞《春夜曲》等;理论方面则有饶孟侃《新诗的音节》《再论新诗的音节》《新诗话》(一)(二),闻一多《诗的格律》,朱湘的《新诗评》,余上沅的《论诗剧》,徐志摩的“弁言”、“放假”和一些“附记”类的文字,以及一篇表示质疑的来信(天心的《随便谈谈译诗与做诗》)。这些理论性的文字,实际上有三个不同路向,一个是正面建设的,饶孟侃、闻一多、徐志摩、余上沅的文章是这样,一个是清算当时诗坛“流弊”的,如朱湘的《新诗评》分别批评了胡适、郭沫若、康白情与俞平伯,而天心的《随便谈谈译诗与做诗》则是对《诗镌》提倡新诗音节的质疑性反响。这三个方面实则从不同角度提出、讨论、充实了关于新诗格律问题的建设理论。

饶孟侃《新诗的音节》从诗的“意义与声音”两重因素相调和角度立论,强调音节之于诗的重要性,也分析了旧诗在这方面的缺陷(太单调、太没有变化),从而就新诗音节诸因素——格调、韵脚、节奏、平仄问题进行了阐述。到闻一多《诗的格律》一文刊载,更是从“游戏规则”角度强调“格律”之于诗的不可或缺性,在文章的第二部分,闻一多分析“格律的原质”有“听觉”、“视觉”两方面因素,正是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他有名的“三美”理论——“音乐的美”(音节)、“绘画的美”(词藻)和“建筑的美”(节的匀称和句的均齐),后两种都是饶孟侃未提及的,故而也是闻一多特别补充的,尤其是视觉方面的“建筑的美”。

其实最重要的一点,是闻一多对新诗建筑美与旧诗律诗的区分。他强调三个区别:一、旧诗格律具有同一性,新诗格式是相体裁衣,故层出不穷;二、旧诗格律“与内容不发生关系,新诗的格式是根据内容的精神制造成的”;三、旧诗格式为“他定”,新诗格式为“我定”。这即是说,闻一多所提倡的现代格律诗并非与中国近体诗相同的“定型格律诗”,而是不同于旧诗词的“非定型格律新诗”。

不过尽管如此,某种质疑的声音还是出现了。第八号上署名天心的《随便谈谈译诗与做诗》在肯定“近来的诗,有许多形式是比较完满了,音节是比较和谐了”的同时,提出了问题:“可是内容呢,空了,精神呢,呆了!从前的新鲜,活泼,天真,都完了,春冰似的溶消了!”尽管饶孟侃再度撰文辩解,甚至将“真正能够妨碍情绪的东西”视为“冒牌的假情绪”即“感伤主义”,但亦不能有效回护他们过度追求形式带来的流弊。其实客观地说,《诗镌》提倡、实验现代格律诗,正面意义是主要的,从这个角度看徐志摩的《诗刊放假》,应该说他的总结尚属公正、全面,一方面“我们觉悟了诗是艺术”、“一首诗应分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一首诗的秘密也就是它的内含的音节的匀整与流动”,另一方面“发现了我们所标榜的…格律?的可怕的流弊”。

《诗镌》阶段结束了,“新月诗派”却才初步形成,下一个开端在哪里呢?

1927年,伴随着徐志摩、闻一多、饶孟侃以及叶公超、丁西林、胡适的南下,一个新的梦想和计划在酝酿中渐渐成熟,到7月1日,新月书店开张了。这虽然是个综合性的出版机构,然就新月诗派的进一步发展和影响扩大而言,它在所存在的6年(1927-1933)中也有两方面的工作做得有声有色、扎实有效。其一是新月诗人作品集、文论集的出版,其二是《新月》(1928-1933)杂志和《诗刊》的创办(1931-1932)。

《新月》杂志并非新诗专刊,但基本上每期都有新诗或诗论栏目,特别是陈梦家、方玮德、林徽因、梁镇、刘宇、臧克家、卞之琳、曹葆华、何其芳、孙毓堂、李广田这些新人的出现,真正显示了作为诗歌流派的新月在《诗镌》之后的新拓展。对此,梁实秋正面评价道:“《新月》月刊以相当的篇幅刊载新诗,写诗的人也慎重其事的全力以赴,想给新诗打一点基础,但是成就有限,仅在新诗发展过程中留下一点涟漪,超越了早期白话诗的形态,这一点做到了。”(梁实秋《略谈新月与新诗》)

正是由于《新月》综合性月刊的局限,才有了《诗刊》的堂皇登场。1931年元月出版的《创刊号》以86个页码的篇幅推出了13位作者的18首诗作,其中有孙大雨的3首商籁体新诗,朱湘的《美丽》,饶孟侃的《叶儿》,方令孺的《诗一首》,更有闻一多的《奇迹》和徐志摩的《爱的灵感》这样的长诗,还有梁实秋的重要文论《新诗的格调及其他》,第二期又有梁宗岱的文论《论诗》。这样,在1931年一年内,《诗刊》就出了三期,页码逐期增加,影响

也好,大有“繁荣一时”(戴望舒语)之势,徐志摩预备在第四期增加论文的篇幅甚至设想做一个“论诗的专号”,遗憾的是11月19日徐志摩飞机失事,使这个计划随之泡汤,迟至翌年7月底,才由陈梦家最后编成这个“志摩纪念号”的第四期,实际上却也成了“终刊号”。

至此,作为新月诗派的达致巅峰与圆满,似乎可以画上一个句号了。不过实际上,这个句号后面并非空白,而是另一个阶段的开始。一方面,余绪犹存,《诗篇》《大公报·文艺副刊》极其后续《诗刊》继续着新月诗风的探求,但这并非特别重要,重要的是陈梦家、卞之琳、何其芳、臧克家诸人正在由这个新传统出发寻找着新的诗歌美学增长点;另一方面,或许更为重要的还是,从1920年代初期闻一多等人开启、经《诗镌》到新月书店、《新月》与《诗刊》长达十余年的新诗“创格”实验运动所形成的新月诗派,事实上已经构成了新诗建设的一个新传统,那就是在初期白话诗“破格”之后的“创格”行动,其意义并不局限于具体的“非定型格律新诗”诗体的实验,而在于对新诗形式美学的整体性重视和探索。故而在狭义的“新月诗派”之后,《新诗》《现代》乃至于1940年代西南联大、《中国新诗》诸诗人,以及再后来大陆、台湾重视新诗形式美学的诗人们的探索,也都是在这个新传统的基础上继续开拓的,无论是其正面经验还是负面启示,都在持续发挥着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说,新月诗派或许并没有一个最终终结的“末”,而是将不断地再开始。

原载:《文艺报》2013年05月20日

现代诗(白话诗)

你一定要走吗? 泰戈尔 旅人, 你一定要走吗? 夜是静谧的, 黑暗昏睡在树林上。 露台上灯火辉煌, 繁花朵朵鲜丽, 年轻的眼睛也还是清醒的。 旅人,你一定要走吗? 你的门是开着的, 你的马上了鞍子站在门口。 如果我们设法挡住你的去路, 那也不过是用我们的歌声罢了, 如果我们曾设法挡住你, 那也不过是用我们的眼睛罢了。 旅人, 要留住你我们是无能为力的, 我们只有眼泪。 是什么不灭的火在你眼睛里灼灼发亮? 是什么不安的狂热在你的血液里奔腾? 黑暗中有什么呼唤在催促你? 你在天空的繁星间看到了什么可怕的魔法,是黑夜带着封缄的密讯, 进入了你沉默而古怪的心? 疲倦的心呵, 如果你不爱欢乐的聚会, 如果你一定要安静, 我们就灭掉我们的灯,

也不再弹奏我们的竖琴。 我们就静静地坐在黑夜中的叶声萧萧里, 而疲倦的月亮 就会把苍白的光华洒在你的窗子上。 旅人啊, 是什么不眠的精灵从子夜的心里触动了你? 系一根心弦 泰戈尔 你七弦琴流泻的乐声 跌宕,变幻。 琴弦向我悄悄地系上 一根心弦。 从此我的心一年四季 与你弹奏的乐曲一起 铮铮作响, 我的魂与你的旋律一起 袅袅荡漾。 你的眸子里闪耀着我的 希望之灯, 你的花香中交融着 我的憧憬。 从此白天黑夜, 在你绝世的娇颜之间 我的心放光,开花, 怡然轻晃, 我魂灵的影子隐现在 你的脸上。 再别康桥

徐志摩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那榆荫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 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满载一船星辉,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新诗与律诗

新诗与律诗 新诗与旧体诗相对而言。新诗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产物。在这之前的诗因格律要求非常严格而称为律诗,即旧体诗。 律诗的形式特征:通常每首八句,每句或五言,或七言,分别称五言律诗、七言律诗。押韵严格,通常押平声韵,全首通押一韵,即一韵到底。讲究平仄,以两个音节为单位让平仄交错,构成了律诗的基本句型-律句。五言律诗有四种基本句型:(甲)平平仄仄平,(乙)仄仄平平仄,(丙)平平平仄仄,(丁)仄仄仄平平。七言律诗在五言句型的前面再加一个节奏单位,基本句型是:(甲)仄仄平平仄仄平,(乙)平平仄仄平平仄,(丙)仄仄平平平仄仄,(丁)平平仄仄仄平平。这些句型有一个规律,就是逢双必反:第四字的平仄和第二字相反,第六字又与第四字相反,如此反复就形成了节奏感。但是逢单却可反可不反,这是因为重音落在双数音节上,单数音节就相比而言显得不重要了。要求对仗,每二句成一联,律诗的四联,第一联叫首联,第二联叫颔联,第三联叫颈联,第四联叫尾联。每首律诗的二、三两联(即颔联、颈联)的上下句惯例是对仗句,首联和尾联可对可不对。对仗句法要相同,不能用一样的字相对,词性要相对,也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副词对副词,代词对代词,虚词对虚词。 律诗格律平仄繁难,却表现了中国文化的含蓄内敛,在文学发展过程中,曾取得很高的成就,出现了王维、李白、杜甫、白居易、李商隐、苏轼、陆游等大诗人。且看刘禹锡《西塞山怀古》: 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这首七律含蕴无穷,似议非议,有论无论,笔着纸上,神来天际,气魄法律,无不精到。但到了近代,律诗所使用的词汇与现代口语严重脱节,它在形式上(包括章法句式、对仗用典以及平仄韵律上)的种种严格限制,对诗歌表现不断变化而日益复杂的社会生活,表达人们真实的思想感情,造成极大的束缚。现代诗的主流即自由体新诗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产物,形式上采用白话,打破了旧体诗的格律束缚,内容上主要是反映新生活,表现新思想。新诗形式自由,意涵丰富,意象经营重于修辞运用,与律诗相比,虽都为感于物而作,都是心灵的映现,但其完全突破了古诗“温柔敦厚,哀而不怨”的特点,更加强调自由开放和直率陈述与进行“可感与不可感之间”的沟通。 爱好文学当热爱和创作诗歌,包括新诗和律诗。旧体诗创作熟谙章法句式、平仄韵律是一件令人饶有兴味的事,应打破时下相当普遍的“滥调套语”充斥,“无病呻吟”的倾向。为了减少束缚,旧体诗创作中,也可提倡由律诗、律绝(指有韵律平仄要求的绝句,通常每首四句,常见的绝句有五言绝句和七言绝句)向古风(格律自由,不拘对仗、平仄,押韵较宽,篇幅长短不限)转变。反映现代火热的生活,表达浓烈的思想感情最宜采用自由灵活的新诗形式。试看徐志摩《沙扬娜拉一首赠日本女郎》: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 象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 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 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 沙扬娜拉!

新诗流变

新诗的流变与传承 ------------------大致勾勒出新文学第一个十年新诗的流变线索,并简评不同阶段新诗间的传承关系 信息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 姓名:王小彪 学号:201118041057 1917年初发生的文学革命,在中国文学史上树起一个鲜明的界碑,标志着古典文学的结束,现代文学的起始。然而,文学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又存在着紧密的传承关系,所谓古典与现代,新与旧,难于做一切的划分。事实上,文学革命的爆发却有其历史背景,并在相当程度上利用了晚清以来文学变革的态势与思想资源。早在19世纪末,在维新运动的直接促助下,就出现了突破传统的观念和形式,以适应社会改良与变革要求的尝试,其中包括提出“我手写我口,古岂能拘牵”的新诗派,让诗歌“适用于今,通行于俗”的“诗界革命”。虽然由于历史条件尚未成熟,这由社会变革的热情扇起的文学革新的尝试,只开出过眩目的花,未结出实在的果,然而其文学因时而变的信念和关注社会变革的使命感,其向传统文学观念与手法挑战的激进的精神,都为后起的文学革命所直接传承。 “五四”文学革命在创作实践上是以新诗的创作为突破口,而新诗运动则从诗形式上的解放入手。————这正是总结了晚清文学改良运动与诗界革命的历史经验,做出的战略

选择。 梁启超在设想“诗界革命”时,提出:要有“新意境”,“新语句”与“古风格”;但在实际操作中,他却把“诗界革命”的目标改为“以旧风格含新意境”,“虽间杂一二新名词,亦不为病”,却拒绝引入“新语句”,对传统格律与语法进行任何变革。以胡适为代表的“五四”新诗运动正是选择了梁启超后退之处,作为理论出发点与进攻方向。胡适在纲领性的《谈新诗》里明确提出自己的主张。并概括为“作诗如作文”,包括两个方面的要求:一是打破诗的格律,换以“自然的音节”;二是以白话写诗。胡适们“作诗如作文”的主张背后,蕴含着时代所要求的诗歌观念的深刻变化。他们在提倡“诗体的解放”的同时,还提出了“诗的经验主义”,其核心就是他所说的“言之有物”,也即“有我”与“有人”。 在发展初期,新诗主要发表在《新青年》、《新潮》、《觉悟》等“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阵地上;第一批白话诗人如胡适,刘半农,周作人,俞平伯,康白情都是新文化运动的骨干,连李大钊,陈独秀,鲁迅也都写过新诗,这都说明了新诗与“五四”思想革命的密切联系。 在集体的努力中,早期白话诗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实际也是中国现代新诗的最初形态。胡适说过“诗必须要用具体的做法,不可用抽象的说法”是这一时期诗人在艺术上的共同追求。所谓“具体的做法”,一是“白描”,二是“比喻”、“象征”。这样,早期白话诗九自然分为两类。一是用白描的手法如实摹写具体生活场景或自然场景,显示出客观写实的倾向。另一类则是通过托物寄兴,表现诗人对社会人生的感悟与思索,这是中国传统诗歌中并不多见的。 在新诗的形式上,早期白话诗主要表现出散文化的倾向;而另一些早期是人则热衷于向民间歌谣传统的吸收与借鉴。这对传统诗歌的人文化、贵族化倾向的反驳,与“五四”文化的“平民化”的思潮是相一致的:这样的努力也是开拓了新诗的一个方面的传统。

20首绝美诗词 道尽人生百年事

20首绝美诗词,道尽人生百年事 人活一世,长则百年,短则几十年。一路走来,既有无忧无虑的童年,也有热血激昂的青春;从奔波忙碌的中年,到闲适清静的暮年。 不论是经历了大起大落,还是平淡温馨,最终都化为古诗词里的云淡风轻。 - 01 - 童年,最是天真浪漫 人总是在长大后,才会异常留恋童年时光,童年是梦中的真,是真中的梦,是回忆时含泪的微笑。 散学后,放风筝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清·高鼎《村居》

花丛里,抓蝴蝶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宋·杨万里《宿新市徐公店》 馋嘴时,偷莲子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唐·白居易《池上》 那时我们有无数的奇思妙想,把擀杖插在土里,希望长出红花;把石子丢在水里,希望长出尾巴;把纸压在枕下,希望梦印成图画。 童年,是一生中最美丽的回忆。

- 02 - 少年,枕着书香入睡 十年寒窗,只为一朝上榜,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父母的期许,良师的鞭策,梦想的鼓舞,促使我们在书海中奋力一搏。 寒窗苦读时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颜真卿《劝学》 读书不觉春已深,一寸光阴一寸金。 不是道人来引笑,周情孔思正追寻。 ——王贞白《白鹿洞诗》 金榜题名日 不是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十年窗下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 ——元·高明《琵琶记》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唐·孟郊《登科后》 少年是一本太仓促的书,我们含着泪,一读再读。 少年不是桃面、丹唇、柔膝,而是深沉的意志,恢宏的想象,炽热的感情。 - 03 - 青年,开始崭新一页 青春是一本不忍卒读的书,每一分每一秒都是那么的慷慨激荡,却又弥足珍贵。 在这段时光,我们会遇到那个厮守终生的伴侣,相恋于青年,相知于中年,相守于暮年。

现代诗的特点doc资料

现代诗的特点

现代诗的特点 “现代诗”名称,开始使用于1953年—纪弦创立“现代诗社”时确立。现代诗的含义: 1.形式是自由的 2.内涵是开放的 3.意象经营重于修辞。 “古典诗”与“现代诗”的比较:“诗”者皆为感于物而作,是心灵的映现。“古典诗”以“思无邪”的诗观,表达温柔敦厚、哀而不怨,强调在“可解与不可解之间”。“现代诗”强调自由开放的精神,以直率的情境陈述,进行“可感与不可感之间”的沟通。 现代诗最大的特点其实就是自由,绝对的自由,这是其他体裁不能比的一个优势现代诗的基本特点。现代诗是现代人在现代生活中所感受的现代情绪,用现代的词藻排列而成的语句群体。诗是写对我们所生活的这个时代的感受,并且是用现代的语言(即是现代汉语,而不是文言)来写的——这是现代诗最基本的特点。 现代诗还有以下几个重要的特点: 1、内容上:美丽的想象,平凡中看到不平凡; 2、思想上:要写出动人的情意。就是说,要加入个人的情感和体会; 3、格式上:要分行,可以依句分行,也可以依内容分行。 诗的格式也是一个必须注意的问题,除了要按内容分行来写或按句分行来写之外,特别是在语言的组织上。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修辞的运用;一是

打破常规组合。灵活地运用各种修辞能增强诗的生命力,大胆打破常规组合(即不按语法要求搭配)更能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但不可太过滥。 修辞是诗歌的一种重要技巧。包括拟人、比喻、排比、设问、反复、顶针、对偶、夸张、象征等。可以说每一种表现手法都有其独到之处。比的运用可以更生动,形象地表现诗歌内容。兴的运用可以让读者自开篇就能体会诗歌的意境,使诗歌更富于深情和韵味;而夸张,象征,通感等手法的运用可以给诗歌注入更新鲜的血液,使诗歌更富于想象力和亲和力,而不会让人感觉意思朦胧暧昧,晦涩难懂,使读者真正读懂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而象征手法,则是用具体事物来表现某种特殊意义,这是诗歌中最常用的手法。比如冰心的《纸船》象征了对母亲的思念,冯至的《我是一条小河》中“小河”象征了对爱情的追求。平常我们也爱用象征,如用“梅花”来象征坚贞不屈,用“蜡烛”来象征默默奉献。王家新的《在山的那边》中用“海”和“山”来象征“理想”与“追求理想所遇到的困难和挫折”。下面这几种物体的常用象征意义你知道吗?太阳、蜜蜂、苍蝇、蚊子、雪花?(光明、无私奉献、肮脏、剥削、纯洁)。 关于现代诗:诗歌是文学女神桂冠上的璀璨的明珠。现代诗就是自由诗,指“五四”以来的诗歌。有抒情诗,有叙事诗,还有说理诗。诗歌主要的特点就是:对生活做高度集中的艺术概括,凝集着鲜明强烈的感情,充满丰富的想象,语言形象、凝练,具有和谐的韵律和鲜明的节奏。也有人把诗歌的特点概括为:形象性、概括性、抒情性、音乐性。 闲话新诗 一、新诗的发展历程

新诗

新诗发展历史

新诗发展历史、主要流派及作者作品 20世纪初至1920年代 1917年2月《新青年》刊出胡适的《白话诗八首》,现代诗歌诞生,次年再次刊出胡适刘半农沈尹默的白话诗1920年3月胡适的《尝试集》出版,中国文学史上首次出现个人新诗集,此后更多的诗人开始白话诗的创作1921年7月文学研究会:新文学运动中最早的文学社团成立,代表诗人有鲁迅冰心朱自清周作人等 1921年7月创造社/早期浪漫主义:郭沫若等人成立创造社,前期的创造社具有唯美抒情倾向,后有冯乃超等参加。 1922年3月湖畔诗人:应修人、汪静之、潘漠华、冯雪峰、四人在杭州结成诗社,形成了历史上的湖畔诗派1923年新格律诗派/新月派:胡适、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陈源、等成立新月社,提倡现代格律诗 1925年早期象征诗派:受法国象征主义的影响,以李金发为代表的中国早期象征诗派出现 1920年代代表诗人徐志摩闻一多李金发穆木天冯至 郭沫若(1892年11月16日-1978年6月12日),原名郭开贞,字鼎堂,是中国新诗的奠基人之一、中国历史剧的开创者和奠基人之一、中国唯物史观史学的先锋、古文字学家、考古学家、社会活动家,甲骨学四堂之一,

第一届中央研究院院士。 《女神》是郭沫若的首部诗集,也是中国新诗的早期代表作品。1921年8月由上海泰东书局出版。集中共收诗57首(含三出诗剧),创作于作者留日期间的1918年-1921年。其中《凤凰涅磐》是其代表作。 《炉中煤》 ——眷念祖国的情绪 啊,我年青的女郎! 我不辜负你的殷勤, 你也不要辜负了我的思量。 我为我心爱的人儿, 燃到了这般模样! 啊,我年青的女郎! 你该知道了我的前身? 你该不嫌我黑奴卤莽? 要我这黑奴的胸中, 才有火一样的心肠。 啊,我年青的女郎! 我想我的前身, 原本是有用的栋梁, 我活埋在地底多年, 到今朝才得重见天光。 啊,我年青的女郎! 我自从重见天光, 我常常思念我的故乡, 我为我心爱的人儿, 燃到了这般模样! 徐志摩,1897-1931,新月派诗人,曾任《新月》主编:《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 闻一多,1899-1946,原名闻家骅。曾与梁实秋等成立清华文学社:红烛》《死水》… 死水闻一多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 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 不如多扔些破铜烂铁, 爽性泼你的剩菜残羹。 也许铜的要绿成翡翠,

闻一多先生新诗创作

闻一多先生新诗创作 闻一多先生的诗歌在艺术上有着独特的风格。由于追求艺术上的严谨,使得他的诗歌大多富有浪漫气息的幻想,严谨奇特的构思,火山爆发式的激情,一咏三回环的语势,以及比喻、夸张、象征、反复等修辞手法的灵活运用等特点。诗集《死水》中《发现》、《一句话》、 《死水》等诗篇,写得或激愤、或悲痛、或豪迈热烈,抒发了诗人对祖国命运的忧虑与关切,表达了诗人强烈的爱国热情。 《死水》是闻一多先生的杰作。诗人把黑暗腐败的旧中国现实,比喻为“一沟绝望的死水”,表达了对丑恶势力的憎恨和对祖国深沉的挚爱。诗的最后一节,表明他一方面对黑暗不存幻想,坚信丑恶产生不了美;另一方面并非心如死灰,“不如让给丑恶来开垦”是愤激之言,朱自清在《闻一多全集·序》说:“是索性让‘丑恶’早些‘恶贯满盈’,‘绝望’里才有希望。”在绝望中饱含着希望,在冷峻里灌注着一腔爱国主义的热情之火,是这首诗的思想特色。 《死水》也是闻一多先生自认“第一次在音节上最满意的实验”,是先生实验他的“三美”新格律体的典型。全诗共五节,每节四行,每行九个字,分别由三个“二字尺”和一个“三字尺”构成,组成2232或2322或3222音尺,最后以双音节收尾,虽然音尺的排列顺序不完全相同,但是其总数却完全一致,在变化中保持整齐,参差错落兼以抑扬顿挫,每节换韵(首、尾节押宽韵),各节大体均押abcb型的二四脚韵,读起来朗朗上口,节奏感很强,具有音乐般的美感。诗人犹如“带着镣铐跳舞”,但跳得如此轻松自如,节奏和谐,令人击节赞叹! 另外,该诗歌借鉴了西方现代诗的反讽技法和“以丑为美”的艺术原则。诗的中间三节,展开丰富的想象,极力把死水内在的丑恶东西,充分地涂饰以美丽的外形(“翡翠”、“桃花”、“罗绮”、“云霞”、“绿酒”、“白沫”),以鲜明的色彩和响亮的声音,反讽死水的肮脏、霉烂、黯淡、沉寂。美与丑的交织反差,造成令人耳目一新的艺术效果。

百年校庆诗歌

百年校庆诗歌 以下是关于百年校庆诗歌,希望内容对您有帮助,感谢您得阅读。 百年校庆诗歌(一) 当岁月悄然转动不息的年轮 当太阳热情点燃生命的火焰 我们学校悄然走进了一百年 一百年多么悠久的年轮 一百年多么伟大的业绩 穿过百年的时光隧道 所有的历史都成了永恒的记忆 所有的历史记忆却又那么清晰 百年间你将生命的崇高凝成不朽 播种文明与梦想 风雨曾经坎坷几何 您的历史曾是群星璀璨 风雨兼程开拓进取 您的未来也会桃李芬芳 百年校庆诗歌(二) 春华秋实五十年, ·

辛勤耕耘,细心浇灌, 播种一畦又一畦绿色的希望。 春华秋实五十年, 桃李满枝,硕果飘香, 收获一个又一个人生的璀璨。 五十年, 一步一个坚实的脚印, 都镌刻着美丽温馨的力量。 五十年, 一年一层喜人的发展, 都酝酿成如诗如画的辉煌。 五十年, 在漫漫的历史长卷, 时间,只能算是不经意的短暂。 五十年, 在秀丽的浦江大地, 母校,是横扫愚昧和落后阴影的阳光。五十年, 风风雨雨, 薪火传承, 奏响艰难创业中激昂的乐章。 ·

五十年, 日日夜夜, 继往开来, 谱写锐意改革里骄人的辉煌。 啊,上海电大, 今天,是您五十周年的华诞, 今天,湛蓝的天空写满了温馨的阳光,今天,靓丽的校园流溢着喜悦的馨香。今天,四方学子欢聚一堂, 今天,各地来宾送来吉祥。 让我们一起呈上我们的祝愿。 祝您雄姿英发,日日荣昌。 祝您康健如愿,年年辉煌。 百年校庆诗歌(三) 一百年,那是奋斗书写的一百年 一百年,那是风雨兼程的一百年 一百年,那是光辉历史的一百年 一百年,那是翻天覆地的一百年 一百年,多么悠久的历史 一百年,多么伟大的业绩 走过百年,辛勤耕耘,开启蒙昧心灵 ·

新诗的基本格式

新诗的基本格式:一、白话新诗(白话新律诗、自由诗、押韵的半自由诗); 二、拟古新诗(拟古新律诗、拟词新诗、拟曲新诗、拟古杂言新诗、拟古散文新诗、民歌体新诗、新自度词、曲)。 (一)白话新律诗(一般白话律:以句子长短划分3种、以分节状况划分2种、以有无标点划分3种、以规模划分4种,以排列状况划分2种;白话排律:二排律、四排律、多排律;白话单元律:一般单元律、特殊排列单元律、回荡式单元律;商籁即十四行诗。) 1、白话新律诗:指用现代通行的白话写成的新律诗。新律诗的“律”经过百年探索沉淀有三点共识:顿数的要求;押韵的要求;排列、组合的要求。 “顿”是指依照现代白话的自然习惯由若干字组成的语辞单位,是白话新诗最基本最小的节奏单位。通常体现为朗读的停逗,一般由二至四字组成,个别也有一个字或五个字以上的。即闻一多、徐志摩、胡适、卞之琳等人称的音尺。对于单元律对顿的要求是每单元、每个组合细部顿数大体一致。《venus》郭沫若 押韵的要求:1、可只押脚韵、押现代的韵,可以不论平仄,也就是可以根据现代普通话来押韵。2、要求双句尾字押韵,第一句可押可不押。《死水》3、可以一首诗一韵到底,也可以换韵,可以四句换韵,也可以六句、八句或一节一换韵,一章一换韵。 排列、组合的要求:1、每一行大致一样长,每一节行数大致一样多。2、每一节的排列组合大致一样。《季候》邵洵美 2、排律:用排比对仗的方式组合起来的白话新律诗,主要有两方面要求:1、遵循一般律的要求,即每行(句)顿数大致一样多,每节行(句)顿数大致一样多,双句尾字押韵,每节排列组合大致一样;2、主体采用排比、对仗句。 二排律:是指两个两个排比句组成的排律。严阵《双堆集颂》 四排律:是指四个四个排比句组成的排律,严阵《英雄碑颂》 多排律:是指由四个以上排比句组成的白话新诗律。闻捷《思念北京》 单元律:是指由一个个经过特殊组合处理的小单元同格反复而组合的白话新诗律。朱湘《梦》,余光中《乡愁》,刘半农《教我如何不想她》。 单元律的基本要求:1、由几个句子组成一个和谐的小单元,进行同格反复。即以同一种单元格式重复两次以上。2、每单元顿数、字数大致一样,单元内每个细部的句式组合大致一样。3、在单元内的节奏韵律点押韵,这个节奏韵律点可以是单元尾字,也可以是单元律制造停逗、韵律美的关键部位。 (二)自由诗(以句子长短划分:短句、中句、长句、长短句错落;以排列状况划分:常规排列、特殊排列;以分节状况划分:不分节、分节、标号分节;以句子停断划分:句跨行、句中停、行中起;以有无标点划分:有标点、无标点、有无相间;以规模划分:小诗、短诗、中长诗、长诗;以语言方式划分:一般诗文语、散文语、口语。) 1、自由诗:就是用白话,不押韵,可任意确定句式及长短、停断、章节及排列组合,可以相对自由地写作的诗。是与纯白话律诗相对而言。 以句子长短来分: a短句自由诗:即由短句子组成的自由诗。每行三顿七字以下的自由诗称为短自由诗。管管《古刹》 b中句自由诗:是指由中等长度的句子组成的自由诗。将三至五顿七字至十二字的自由诗称为中句自由诗。郑愁予《错误》,唐湜《遗忘》 c长句自由诗:是指由较长的句子组成的自由诗。将五顿十二字以上的自由诗称为长句自由诗。商禽《长颈鹿》,阿垅《营》

“应如何评价百年新诗”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题。 材料一: 乡愁,是中国诗歌的一个历久常新的普遍主题。余光中多年来写了许多以乡愁为主题的诗篇,《乡愁》就是其中情深意长、音调动人的一首。《乡愁》的美令人瞩目,特别是音乐美。《乡愁》的音乐美,主要表现在回旋往复、一唱三叹的旋律上,其中“乡愁是……”与“在这头……在那(里)头”的四次重复,四节中同一位置上“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等叠词的运用,使得全诗低回掩抑,如怨如诉。而“一枚”“一张”“一方”“一湾”等数量词的运用,不仅表现了诗人的语言功力,也增强了全诗的音韵之美。《乡愁》,犹如音乐中柔美而略带哀伤的“回忆曲”,是海外游子深情而美的恋歌。 余光中等诗人的贡献还在于,他们找回了汉字与汉语的时间性之间的联系,并探索了通过文字排列实现诗歌音乐性的种种结构的道路,这是古典诗歌没有摸索出来的。在这个意义上,他们真正为新诗的音乐性,甚至为汉语的音乐性开辟了新的道路。 (摘编自《新诗鉴赏词典》)材料二: 诗歌的音乐性一向是业界争论的热点问题。 关于诗歌的音乐性,文学评论家谢冕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提出,包括新诗在内的所有诗歌都必须包含音乐性。诗歌要有音乐性,没有了音乐性,就与其他的文体没有区别了。而中国新诗缺少的恰恰是音乐性。现在的很多诗人不懂旧体诗,甚至认为旧体诗好写,这是因为他们不知道诗歌内在的一些规律,不知道怎么用词,不知道声韵上怎么表达才动听。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李山说,现代诗没有必要像古诗那样讲究平仄、中间对偶,但讲究语言的和谐还是必要的。李山所强调的向古诗学习,并不是要我们回到传统,而是倡导现代的散体诗如何在借鉴古代汉语有声调这一特点的基础上,创作出符合现代品位、又能充分体现汉语魅力的诗,他认为这是需要大力尝试的。 诗人王久辛说,出现新诗有无音乐性的疑问,是不懂修辞的诗人提出的一个很可笑的疑问。真正懂修辞的诗人是不会提出这样的疑问的,因为畅达的修辞,高妙、精微、动人的修辞,那种有复合性的修辞,都是对诗歌音乐性的一种大胆的创造、勇敢的探索。 诗人西川提出,格律是个假命题。主张诗歌要讲究格律的人,是“要给新诗立规矩的人”,他称这些人大多是一些创造力匮乏、趣味良好、富有责任感的好心人。他们多以 19 世纪以前的西方诗歌为参考系,弄出些音步或音尺,但这没什么意义。 (摘编自《辽宁日报》)材料三: 中国新诗走过的一百年里,质疑之声似乎从未断过。诗人郑敏甚至从源头上对新诗做了否定:20世纪之所以没能出现“李白”“杜甫”,原因是“五四”时期引入了西方文化的末流,割断传统,使得白话诗万劫不复。 如此说来,这真是一部让人沮丧的百年新诗史。但是且慢,持不同意见者也大有人在。诗人于坚就坚持认为,“中国 20 世纪的所有的文学样式,小说、散文、戏剧等等,成就最高的是新诗,被误解最多的是新诗,被忽略最多的也是新诗,这正是伟大的迹象”。 既然如此,我们该如何看待新诗? 千百年的熏陶与培育,使得国人至今依然不屈不挠地拿新诗与古诗一决高下,依然用发展了几千年的古汉语经验来衡量当下的诗歌创作。中国古典诗歌有着超稳定的审美规范,平仄间的韵律流转充满内外交融的音乐性,起承转合的结构又极为自然。从如此强大的古典诗歌参照系出发,读者对新诗的数落与普遍不满便可以预料:能让人完整记住的新诗名篇凤毛麟角,经典之作屈指可数;新诗语言做不到出神入化;新诗离真正走进大众生活及其内心世界还有距离。

现代诗歌创作技巧

《现代诗歌创作技巧》(转) 现代诗创作观念与技巧之一(续一) 诗的结构寻根谈 诗从语言结构的观点来剖析,是寺中的言。即庙里的语言。换句话说,就是这种语言不是我们通常所用的语言,它是一种有别于我们日常生活惯性思维所表达的语言。也可以说是另一个世界里,用它特有的方式来表达的语言。这另一个世界就是庙。这种语言的表达方式同我们日常的语言表达方式最大的区别在于它的封闭性。只有进入了这个封闭的庙里的人,他们才可以通过使用这种语言来相互交流。所以,过去有句话说:“诗向会人吟。” 诗,这种语言表达方式及其特殊。因为从表相上看,它是依附于我们日常生活的语言,但它的实质却是通过我们日常生活语言的一种暗示,这种暗示隐藏在我们日常生活语言里形成一层不对外封闭的特性。于是古人便得出这样的结论:“诗,只能意会,不能言传。” 诗,虽然是个独立的个体。但这个独立个体要将所表达的内质传递给受者,又是通过语言文字来完成的。而语言文字这种传播符号从诞生之日起首先就带着一层大众传媒普及性。而诗恰恰又是小众的,“不能言传”的,这就使诗在形式表达上和传播中形成了内在矛盾。即小众的,有别于大众语言表达传播的诗,却要通过大众传媒语言方式来传递。而且更为严重的是,诗还必须通过语言和文字来表达和生存。 于是,人们惶惑了。但却从惶惑中发现。语言文字作为诗传播过程中的载体,只是诗传播过程中的一种媒介,语言文字本身并不是诗。

而诗是什么呢?诗实际上是生存在语言之中的另一种语言。 从这里,我们看到了诗从它诞生那天起就注定了它的贵族性,注定了它的非普及性,注定了它的封闭性,注定了它是一种为少数人服务的艺术。 诗是庙里的语言,这个庙实际上很多时候就是我们的内心世界,而内心世界相互交流的一种途径就是诗。过去古人们总结出“在心为志,发言为诗。”就是说诗是我们说出来的“心志。”而这种说出来的“心志”,在阅读过程中已超出了我们过去阅读的经验范围,它不是通过语言的直接传递,而是通过语言之外的暗示,来传递一种依附于语言之外的弦外之音。于是,对于诗的阅读古人便总结出这样一句话:“心有灵犀一点通。” 诗是客观存在的,但诗在形式表达上的难述描性,又的确在很多时候让我们手脚无措。我们说诗是主观到客观,再由客观到主观的一个过程。这样的表述我们可以看到诗在传递过程中的不停转换,实际上也就肯定了诗的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产生的弹性、张力、暗示……常常就会因为读者的不同,对所传递表达出来的意旨产生不同的效果,甚至产生歧义。 诗是一种文学贵族的文字游戏,这就是说诗对写诗的人和读诗的人都是有条件的。 现代诗创作观念与技巧之一(续二)

百年校庆诗歌_诗歌

百年校庆诗歌_诗歌 百年校庆诗歌(一) 当岁月悄然转动不息的年轮 当太阳热情点燃生命的火焰 我们学校悄然走进了一百年 一百年多么悠久的年轮 一百年多么伟大的业绩 穿过百年的时光隧道 所有的历史都成了永恒的记忆 所有的历史记忆却又那么清晰 百年间你将生命的崇高凝成不朽 播种文明与梦想 风雨曾经坎坷几何 您的历史曾是群星璀璨 风雨兼程开拓进取 您的未来也会桃李芬芳 百年校庆诗歌(二) 春华秋实五十年, 辛勤耕耘,细心浇灌, 播种一畦又一畦绿色的希望。 春华秋实五十年, 桃李满枝,硕果飘香, 收获一个又一个人生的璀璨。 五十年, 一步一个坚实的脚印, 都镌刻着美丽温馨的力量。 五十年, 一年一层喜人的发展, 都酝酿成如诗如画的辉煌。 五十年, 在漫漫的历史长卷, 时间,只能算是不经意的短暂。 五十年, 在秀丽的浦江大地, 母校,是横扫愚昧和落后阴影的阳光。 五十年, 风风雨雨, 薪火传承, 奏响艰难创业中激昂的乐章。 五十年, 日日夜夜, 继往开来,

谱写锐意改革里骄人的辉煌。 啊,上海电大, 今天,是您五十周年的华诞, 今天,湛蓝的天空写满了温馨的阳光,今天,靓丽的校园流溢着喜悦的馨香。今天,四方学子欢聚一堂, 今天,各地来宾送来吉祥。 让我们一起呈上我们的祝愿。 祝您雄姿英发,日日荣昌。 祝您康健如愿,年年辉煌。 百年校庆诗歌(三) 一百年,那是奋斗书写的一百年 一百年,那是风雨兼程的一百年 一百年,那是光辉历史的一百年 一百年,那是翻天覆地的一百年 一百年,多么悠久的历史 一百年,()多么伟大的业绩 走过百年,辛勤耕耘,开启蒙昧心灵走过百年,桃李芬芳,绽放生命辉煌走过百年,胜名远扬,播种绿色希望走过百年,开拓创新,拨亮智慧之光贵大,在您百年华诞之际 请让我道一声,生日快乐! 百年校庆诗歌(四) 虽然我不知道你原来的模样 可我却知道你现在的模样 你越来越美丽漂亮 晨曦中你容颜旖旎 月光下你思绪绮丽 酷暑里你吟唱历程 凛冽中你放声高歌 虽然我不知道 前辈们是在怎样的环境中学习, 但我知道我们现在学习的环境值得骄傲母校啊, 在你百年华诞时, 我们用同一颗心创造同一个梦想 采一片涟漪, 去荡涤每一次尘埃与辛酸 借成长的笔 去绘制贵大的一片彩色 燕子的民歌时时在唱, 彩蝶的轻舞连连断 一切都在赞美您

现代诗的基本特点

现代诗的基本特点 对于现代诗的创作,首先必须了解一下现代诗的特点,这对于我们学习创作现代诗显得异常重要,知已知彼,方能百战百胜。 现代诗是现代人在现代生活中所感受的现代情绪,用现代的词藻排列而成的语句群体。所以,现代诗是写对我们所生活的这个时代的感受,并且是用现代的语言(即是现代汉语,而不是文言)来写的——这是现代诗最基本的特点。 现代诗还有以下几个重要的特点: 1、内容上:美丽的想象,平凡中看到不平凡; 2、思想上:要写出动人的情意。就是说,要加入个人的情感和体会; 3、格式上:要分行,可以依句分行,也可以依内容分行。 诗的格式也是一个必须注意的问题,除了要按内容分行来写或按句分行来写之外,特别是在语言的组织上。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修辞的运用;一是打破常规组合。灵活地运用各种修辞能增强诗的生命力,大胆打破常规组合(即不按语法要求搭配)更能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但不可太过滥。 修辞是诗歌的一种重要技巧。包括拟人、比喻、排比、设问、反复、顶针、对偶、夸张、象征等。可以说每一种表现手法都有其独到之处。比的运用可以更生动,形象地表现诗歌内容。兴的运用可以让读者自开篇就能体会诗歌的意境,使诗歌更富于深情和韵味;而夸张,象征,通感等手法的运用可以给诗歌注入更新鲜的血液,使诗歌更富于想象力和亲和力,而不会让人感觉意思朦胧暧昧,晦涩难懂,使读者真正读懂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而象征手法,则是用具体事物来表现某种特殊意义,这是诗歌中最常用的手法。比如冰心的《纸船》象征了对母亲的思念,冯至的《我是一条小河》中“小河”象征了对爱情的追求。平常我们也爱用象征,如用“梅花”来象征坚贞不屈,用“蜡烛”来象征默默奉献。王家新的《在山的那边》中用“海”和“山”来象征“理想”与“追求理想所遇到的困难和挫折”。下面这几种物体的常用象征意义你知道吗?太阳、蜜蜂、苍蝇、蚊子、雪花?(光明、无私奉献、肮脏、剥削、纯洁)。

新诗

第一个十年 一、新诗的诞生——“五四”新诗运动 1、“诗界革命”的演变 梁启超从“新意境”、“新语句”、“古风格”的构想到“以旧风格含新意境”的让步; 黄遵宪局限在传统诗歌范围内,其调整与改良止步于对宋诗派的摹仿。 2、胡适对新诗的理论倡导针对梁启超的后退之处。 ○1“作诗如作文” 受黄遵宪的启发,比宋诗对唐诗的变革更进一步。 语言形式与思维方式“散文化”:打破诗的格律,以白话写诗。对传统有组织的反叛。 ○2“诗的经验主义” “有我”与“有人”的“言之有物”。 强调主体的性情与见解,与平民的沟通交流。“平民化”启蒙主义在诗歌观念上的反映。 3、“《学衡》派”:反对诗体的解放 “新材料与旧格律”结合的理想。对“诗界革命”的呼应。于早期象征派获得某种回应。 二、“尝试”中的新诗——早期白话诗 1、新诗阵营的发展 ①阵地:《新青年》《新潮》《少年中国》《星期评论》《学灯》《觉悟》 ②作者:胡适、刘半农、周作人、沈尹默、俞平伯、康白情 ③刊物:《诗》月刊第一个新诗刊物,1922“中国新诗社”,叶绍钧、刘延陵、朱。 2、胡适《尝试集》 从传统诗词中脱胎、蜕变,逐渐摸索、试验新诗形态的艰难过程。 《一颗星儿》《“威权”》《一颗遭劫的星》具备现汉抒情诗形式法则的雏形。 3、早期白话诗特征 ○1作品 沈尹默《三弦》《月夜》 俞平伯《冬夜》旧文学的意象和新思潮的哲理,旧格律的影响与欧化的文法。 周作人《小河》打破旧镣铐的“欧化”诗风。 朱自清《毁灭》追求“平常”的倾向。 ○2特征 白描手法和托物寄兴。客观写实和主观意志。散文化和平实风格。 歌谣化努力。1920 北京大学歌谣研究会。周作人、刘半农、沈尹默。三、“开一代诗风”的新诗创作 新诗内部的结构性调整。 1、创造社诗人的理论和创作 ○1成仿吾《诗的防御战》抨击早期白话诗的理性色彩,强调诗的抒情本质。 ○2郭沫若《论诗三札》诗的本质专在抒情,诗=(直觉+情调+想象)+(适当的文字) ○3《女神》对新诗发展的贡献“诗体解放”的极致,“五四”精神的充分体现; 诗的抒情本质和个性化的发挥,奇特大胆的想象,重视诗歌本身的艺术规律。2 天真开朗的抒情主人公形象,时代精神与诗人个性的统一。 应修人《妹妹你是水》、汪静之《伊底眼》 3、小诗体 冰心《繁星》《春水》宗白华《流云小诗》徐玉诺、何植三即兴式短诗。日本短歌和俳句、泰戈尔《飞鸟集》影响下产生,表现出对诗歌形式的探索和捕捉内心微妙感受的努力。 4、冯至《昨日之歌》 ○1艺术的节制 明净的形象。激情外化为客观物象或蕴涵于简单叙述。 《蛇》《雨夜》半格律体。整饬、有节度的美 ○2哲理化诗情沉思的调子,幽婉的风格。 ○3叙事诗《帏幔》《蚕马》《吹箫人的故事》 四、新诗的“规范化”——前期新月派 1 1 “在新诗与旧诗之间建立一架不可少的桥梁”提出要写“中国的新诗”; 把创作的重心从“非诗化”转向“诗”自身“使新诗成为诗”。 ○2“理智节制情感”

中国新诗100年

118 中国新诗100年 冉 庄 (重庆市作家协会,重庆 渝中区 400000) 摘 要:中国新诗100年,指五四以来1918年《新青年》第4卷第1期发表白话诗开始到现在,将近百年。中国新诗发展100年,出现了多元的格局。中国诗歌创新的选择:必须是中国的;必须是人民大众的;必须是时代的;必须是真诗而不是非诗。 关键词:中国新诗;多元格局;诗歌创新 民办高等教育研究 Vol.7 No.2 Jun. 20102010年06月第7卷 第2期 文章编号:206(2010)02-0118-03 ?文学与新闻研究? 作者简介:冉庄(1938-),重庆人,研究员,一级作家,重庆市作家协会名誉副主席,巴渝文化研究院院长。 中国诗歌从诗经到现在,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它经历了不同时期的发展,从诗经到乐府,到魏、晋、南北朝,到唐、宋,再到元、明、清。都是在古典诗、词、曲中演绎,形成了厚重的中国古典诗词风格。中国气派的古典诗词到了民国,特别是五四以来,大量西方新诗传入中国。我们知道,任何文化与物质,都是在相融相排斥中相互渗透交融,从而形成新的文化与物质。同样,中国文化也有相融性和排它性。 1918年元月,改版后的《新青年》第4卷第1期,即全部采用白话文,显示了文学革命迈出了决定性的一步。新一期刊登了9首白话诗,是我国文学史上最早发表的白话诗,宣告了中国新诗的诞生。(九首诗包括胡适的《鸽子》《一念》《景不徒》《人力车夫》,沈尹默的《鸽子》《月夜》《人力车夫》,刘半农的《相隔一层纸》《题女儿周岁日造像》)9首诗鲜明的社会功能和新人对现实主义的追求,其中两首《人力车夫》都表现了对下层苦力劳动者的同情。不过沈尹默的那首要深切一些:“人力车上,个个穿棉衣,个个袖手坐,不觉风吹来,身上冷不过。/车夫单衣已破,他却汗珠儿颗颗往下堕。”不平之音,扬出诗外。《月夜》则表现了一种追求个性解放的独立不倚的性格,面对霜风,不倚不靠,与高树并排立着,这也是时代精神的某种折射。特别是《相隔一层纸》,反映贫富悬殊,茅盾尖锐、对比鲜明,富者在火炉前嫌太热,要开窗买水果;穷叫花却冷得要死,“可怜窗外与屋里,相隔只有一层纸!”这是对剥削者的血泪控诉,对穷苦人的同情及吸血者的谴责。这是新诗创作中典型的“平民文学”,为穷苦 人民说话,并颇具民歌风格。这些新诗,诗体都是解放了的白话自由诗,或含蓄、或明露、或写景、或抒情,都给人以审美感受,显示了中国新诗创作的最初成绩。 中国新诗100年,指五四以来1918年《新青年》第4卷第1期发表白话诗开始到现在,将近百年。百年来有影响的诗人是胡适、刘半农、沈尹默、周作人、鲁迅、陈独秀、郭沫若、李大钊、康白情、刘大白、宗白华、徐志摩、李金发、朱自清、朱湘、冯雪峯、汪静之等等。 中国新诗美学的拓展,经越了: 一、新月派。徐志摩、闻一多、陈梦家等倡导新诗新格律的审美走向,主张“乐意戴起脚镣跳舞”。提倡写新体格律诗。 二、象征派。李金发、穆木天、王独清、梁宗岱等倡导新诗象征主义,取向用象征派手法写诗,逐渐形成一个流派。主张反对直白而注重象征,多追求言外之意、象外之意,重视情与智的融合,官能变感的巧妙运用,自然律动与心灵律动的契合。 三、现代诗派。戴望舒、施蛰存、朱湘、何其芳、郭沫若、艾青、臧克家等等,现代诗派是新月、象征两流派的发展。《现代》诗派的诗借鉴了西方象征派和意象派的一些表现手法,但并非模仿或全盘移植。它在很大程度上取其精神和特长,而不是生吞活剥,如用繁复的意象描写情绪,用奇特想象运载诗情,其间又多用象征、暗示,潜意识来表现内心的感受和体验等等。他们在借用外国诗的基础上更偏重于“比”、“兴”、“隐”,即切合味口的含蓄蕴藉的唐宋诗词风韵。如柳永的“杨柳岸晓风残月”似的清婉柔弱,李商隐“沧海月明珠有泪,蓝天日暖玉生烟”似的朦胧隐藏。大概在处境上有某些相同,情感或心境上有某些类似,同时也说明了我国传统文化积淀的深沉,影

第六章 新诗(一)

第六章新诗(一) 一.新诗的诞生——“五四”新诗运动 “五四”文学革命在创作实践上是以新诗的创作为突破口,而新诗运动则从诗形式上的解放入手。——这正是总结了晚清文学改良运动与诗界革命的历史经验,而作出的战略选择。 1.晚清诗界的努力 A.黄遵宪使诗向“散文化”发展,向“宋诗”靠拢 B.梁启超当年设计“诗界革命”时,开始设想要有“新意境”,“新语句”,和“古风格”,后因其局限性,将目标改为“以旧风格含新意境” 2.胡适提出“作诗如作文” 3.学衡派的反对,理论的立足点是强调“诗之有格律,实诗之本能”,他们所理想的诗是“新材料与旧格律”的结合,实际上是在“五四”时期对晚清“诗界革命”做出呼应 新诗站稳脚跟,1920年胡适的《尝试集》出版,标志着“新诗的讨论时期,渐渐的过去了。” 中国最早的新诗——胡适的《蝴蝶》和俞平伯的《冬夜》,而周作人的《小河》被称为“新诗中的第一首杰作”二.“尝试”中的新诗——早期白话诗 1.胡适:第一“白话诗人”,《尝试集》充满矛盾,真正走出“以传统反传统”的怪圈,是受到美国意象派诗歌的启发,

要将“诗的散文化”和“诗的白话化”结合,才能跳出旧诗词的范围,实现“诗体的大解放” ①从中国古典诗歌的形式传统中挣脱出来,开始具备现代汉语抒情诗形式法则的雏形,是沟通新旧两个艺术时代的桥梁②具有鲜明的艺术个性,有“胡适之体”之说,“说话要明白清楚”,“用材料有剪裁”,“意境要平实”,与以“晦涩难懂”为特征的一路,形成对立又互补的关系 2.其它白话诗人及其作品——“词化了的新诗” A.新青年社沈尹默《三弦》、《月夜》 B.新潮社俞平伯《冬夜》集 俞平伯的诗里杂糅旧文学的意象与新思潮的哲理,旧诗词格律的影响和欧化的文法,最能反映早期白话诗的“过渡性”C.康白情《草儿》集 D.鲁迅和周作人兄弟 真正打破旧诗词的镣铐,代表了早期白话诗中“欧化”的一路,形式上彻底抛弃旧诗词旧格律体,追求自然的节奏E.朱自清抒情长诗《毁灭》 追求诗的内容形式、诗风及诗中人格的“平常” ☆初期新诗与传统诗歌的区别 ①虚化意象和寓言意象大量出现,表现了强烈的主观意志 ②无论是白描,还是比喻和象征,都明白而平凡 ③诗的形式上,表现出散文化的倾向,不用韵,不顾平仄,

现代新诗【三篇】

现代新诗【三篇】【现代新诗】 1、《一切》 北岛 一切都是命运 一切都是烟云 一切都是没有结局的开始 一切都是稍纵即逝的追寻 一切欢乐都没有微笑 一切苦难都没有泪痕 一切语言都是重复 一切交往都是初逢 一切爱情都在心里 一切往事都在梦中 一切希望都带着注释 一切信仰都带着呻吟 一切爆发都有片刻的宁静 一切死亡都有冗长的回声 2、《这也是一切》 ——答北岛的《一切》

舒婷 不是一切大树 都被风暴折断; 不是一切种子 都找不到生根的土壤;不是一切真情 都流失在人心的沙漠里;不是一切梦想 都甘愿被折断翅膀。不、不是一切 都像你说的那样! 不是一切火焰 都只燃烧自己 而不把别人照亮; 不是一切星星 都仅指示黑暗 而不报告曙光; 不是一切歌声 都只掠过耳旁 而不留在心上。 不、不是一切

都像你说的那样! 不是一切呼吁都没有回响; 不是一切损失都无法补偿; 不是一切深渊都是灭亡; 不是一切灭亡都覆盖在弱者头上;不是一切心灵 都踩在脚下、烂在泥里; 不是一切后果 都是眼泪血印,而不体现欢容。 一切的现在都在孕育着未来, 未来的一切都生长于它的昨天。 希望,而且为它斗争, 请把这个切放在你的肩上。 3、《再别康桥》 徐志摩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桥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那榆荫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寻梦?撑一支长蒿,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4、《乡愁》 余光中 小时侯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