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大豆蛋白制品加工

第六章  大豆蛋白制品加工
第六章  大豆蛋白制品加工

第六章大豆蛋白制品加工【学习目标】了解大豆的分类、化学构成,掌握大豆蛋白制品,即大豆浓缩蛋白、大豆分离蛋白、大豆组织蛋白及传统大豆制品——豆腐、腐竹、腐乳的加工工艺,并熟悉影响产品质量的因素和控制方法。

大豆是中国重要粮食作物之一,已有五千年栽培历史,古称菽(shu,豆类的总称),中国东北为主产区,是一种其种子含有丰富植物蛋白质的作物。大豆最常用来做各种豆制品、榨取豆油、酿造酱油和提取蛋白质。

1、大豆的分类

大豆一般都指其种子而言。根据大豆的种子种皮颜色和粒形分为五类:黄大豆、青大豆、黑大豆、其它大豆、饲料豆。

黄大豆是大豆中种植最广泛品种。黄大豆最常用来做各种豆制品、酿造酱油和提取蛋白质。豆渣或磨成粗粉也常用于禽畜饲料。

青大豆是种皮为青绿色的大豆。按其子叶的颜色,又可分为青皮青仁大豆和绿皮黄仁大豆两种。青大豆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和大豆磷脂,富含皂角苷、蛋白酶抑制剂、异黄酮、钼、硒等抗癌成分,富含蛋白质和纤维,它也是人体摄取维生素A、维生素C和维生素K,以及维生素B的主要来源食物之一。

黑大豆为豆科植物大豆的黑色种子。又名橹豆、黑豆等,味甘性平。黑大豆具有高蛋白、低热量的特性,外皮黑,里面黄色或绿色。

饲料豆:一般籽粒较小,呈扁长椭圆形,两片叶子上有凹陷圆点,种皮略有光泽或无光泽

2、大豆营养全面

大豆不单单指黄豆,它还包含黑豆和青豆。含量丰富,其中蛋白质的含量比猪肉高2倍,是鸡蛋含量的2.5倍(安利纽崔莱的蛋白粉就是用大豆蛋白做的)。蛋白质的含量不仅高,而且质量好。大豆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和动物蛋白质近似,其中氨基酸比较接近人体需要的比值,所以容易被消化吸收。如果把大豆和肉类食品、蛋类食品搭配着来吃,其营养可以和蛋、奶的营养相比,甚至还超过蛋和奶的营养。

大豆脂肪也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这种脂肪里含有很多不饱和脂肪酸,容易被人体消化吸收。而且大豆脂肪可以阻止胆固醇的吸收,所以大豆对于动脉硬化患者来说,是一种理想的营养品。(低密度脂蛋白是一种运载胆固醇进入外周组织细胞的脂蛋白颗粒,可被氧化成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当低密度脂蛋白,尤其是氧化修饰的低密度脂蛋白(OX-LDL)过量时,它携带的胆固醇便积存在动脉壁上,久了容易引起动脉硬化。因此低密度脂蛋白被称为“坏的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运载周围组织中的胆固醇,再转化为胆汁酸或直接通过胆汁从肠道排出,动脉造影证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与动脉管腔狭窄程度呈显著的负相关。所以高密度脂蛋白是一种抗动脉粥样硬化的血浆脂蛋白,是冠心病的保护因子。俗称““血管清道夫”“好的胆固醇”)豆渣中的膳食纤维对促进良好的消化和排泄固体废物有着举足

轻重的作用。适量地补充纤维素,可使肠道中的食物增大变软,促进肠道蠕动,从而加快了排便速度,防止便秘和降低肠癌的风险。同

时,膳食纤维具有明显的降低血浆胆固醇、调节胃肠功能及胰岛素水平等功能。

大豆粕是大豆用低温(40-60℃)浸提法提取油脂后的残粕副产品,呈粗粉状。因没有受到温度的影响,大豆的抗胰蛋白酶、脲酶、血球凝集素、皂素、甲状腺肿诱发因子不会被破坏。大豆饼粕是使用最广、用量最多的植物性蛋白质原料。

3、豆芽的营养价值

⒈豆芽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可以治疗坏血病;

⒉它还有清除血管壁中胆固醇和脂肪的堆积、防止心血管病变的作用;

⒊绿豆芽中还含有核黄素(VB2),对口腔溃疡的人很适合食用;

⒋它还富含膳食纤维,是便秘患者的健康蔬菜,有预防消化道癌症(食道癌、胃癌、直肠癌)的功效;

⒌豆芽的热量很低,而水分和纤维素含量很高,常吃豆芽,可以达到减肥的目的

4、根据大豆制品的生产工艺特点,可将其分为两大类。

①传统大豆制品:非发酵的有整豆(如毛豆、青豆、干豆等)、豆芽、豆浆、水豆腐、干豆腐(如豆腐干、豆腐衣等)、油豆腐、冻豆腐等。发酵的有豆豉、豆酱、酸豆奶、腐乳等。也都各成一类,拥有很多花色品种。

②新兴大豆制品:油脂类制品,如大豆磷脂、大豆油、色拉油、人造奶油、起酥油等和蛋白类制品,如脱脂大豆粉、大豆分离蛋白、浓缩蛋白、组织化蛋白、豆乳粉、豆乳冰淇淋、豆乳冰棍等。

第一节大豆的籽粒结构和化学构成

一、大豆的籽粒结构

大豆种子由种皮、子叶和胚三部分组成。种皮是一种薄而光滑的组织体,由纤维素比较多的细胞构成,8%;子叶是大豆中体积最大的营养部分,也是含油和蛋白质最多的部分,90%;胚占籽粒的2%。

二、大豆的化学组成

大豆主要是蛋白质、脂肪、糖类、矿物质、磷脂、维生素等多种营养成分组成。在加工中大豆的化学成分会发生各种变化。

美国大豆主要用于榨油,大豆的品种也按照高含油量、低蛋白的方向进行基因改良和育种;日本的大豆主要用于加工豆腐和纳豆等豆制品,因而蛋白质含量通常较高而油脂含量成分含量较低。我国的管理比较粗放。

1、蛋白质

《豆制品及面筋制品》标准编制说明

《豆制品及面筋制品》标准编制说明 1、任务由来及说明 我市豆制品生产企业较多,品种丰富多彩,尤其是很多有地方特色的产品,深受消费者喜爱。但由于缺乏统一的标准,导致了我市豆制品质量参差不齐,甚至出现鱼目混珠的现象。这给政府的管理,优势企业的发展,全行业的规范均造成了影响。为了提高我市豆制品的质量,规范我市豆制品生产,重庆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向我院下达了制定重庆市豆制品地方标准的任务。重庆市计量质量检测研究院接受任务后,填报“豆制品”标准项目任务书,在任务书中阐明了制定该标准的目的和意义、技术内容、工作进度计划等,经过市检测院食品中心科研人员近1年的研究,提出了《豆制品及面筋制品》标准讨论稿。 2、标准制定的目的和意义 豆制品是以大豆或其他杂豆为主要原料,经加工制成的产品。狭义上讲,豆制品是指由大豆或大豆饼粕的豆浆凝固而成的豆腐及其再制品的总称。 传统豆制品根据其发酵工艺不同,又分为发酵性豆制品和非发酵性豆制品。发酵性豆制品是指以大豆为主要原料,经过微生物发酵酶解而加工成的豆制品,如腐乳、豆豉等;非发酵性豆制品是指以大豆为主要原料,不经过发酵过程制成的产品,如豆浆、豆乳、豆腐、豆腐再加工制品(豆干、腐竹)等。豆制品营养丰富,种类繁多,且多为熟食,食用方便,是植物蛋白的重要来源,深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豆制品所含人体必需氨基酸与动物蛋白相似,含有丰富的钙、磷、 铁等人体需要的矿物质,以及维生素B l 、B 2 和纤维素等,却不含胆固醇。豆制品 在中国人民的膳食结构及健康饮食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豆制品是我国传统食品,加工历史悠久,发展前景广阔,然而,传统作坊式加工经营方式使得豆制品生产工业化程度低,保质期短、卫生质量差、产品标准化率低,产品质量不稳定,严重影响了豆制品行业的发展。 目前,重庆地区有羊角豆干、忠县腐乳、永川豆豉等地方特色知名品牌,从事这些产品生产的企业有几十家。这些产品在全国均具有较高的知名度,但产量产值一直不高,与国内一些大型豆制品企业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在全国市场上的占有率低,严重制约了重庆地方经济的发展。这就迫切需要对重庆市豆制品生产

大豆分离蛋白在肉制品中的应用教学资料

大豆分离蛋白在肉制品中的应用

大豆分离蛋白在肉制品中的应用 1、大豆蛋白在肉制品中重要作用 由于大豆蛋白具有蛋白质的功能特性,因此在食品加工中得到广泛的应用。近年来,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肉制品的消费量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各种各样的肉制品也随着消费者的需要而走向了市场。大豆蛋白以其重要的功能特性在肉制品加工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也越来越受到肉制品加工业的关注,在肉制品加工中主要利用大豆蛋白以下方面的特性。 1 )强化营养的高性价比蛋白源 大豆蛋白以其低廉的价格、良好的蛋白质量在肉制品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灌肠、火腿等产品中添加大豆蛋白,不仅能提高蛋白质的含量,而且能改善蛋白质的配比,使蛋白质的营养更全面、更合理。 2)在肉制品中的调味作用 大豆蛋白含有少量的脂肪酸和碳水化合物,在加热之后会产生独特的豆香气,而肉制品;中有时原料肉(如鱼肉)或辅料所具有的以及由于加工工艺 (如杀菌)所产生的一些不愉快气味,可能会引起消费者的反感,大豆蛋白的独特香气对以上气味产生掩蔽作用,因而大豆蛋白对肉制品具有一定的调味作用。 3)大豆蛋白能改善肉制品的结构 大豆蛋白有良好的凝胶特性和粘结特性,在肉制品加工中利用这一特性加入大豆蛋白后可有效的改善产品的结构、增强产品的弹性、硬度,使产品的结构致密、口感更好,肉感更强。 4 )利用大豆蛋白的乳化性,解决肉制品的出水、出油问题 出水、出油是肉制品加工生产、存放过程中最常出现的问题之一,利用大豆蛋白同时具有亲水基团和亲油基团的特性,对水和油脂具有良好的亲和能力,能吸附水和油脂形成较为稳定网络结构,从而使肉制品中的水和油脂不游离出来,在加工和存放的过程中不发生出水、出油现象。 大豆分离蛋白在肉制品的应用已相当广泛,虽我国分离蛋白生产能力发展很快,但生产技术仍无明显提高,产品质量停滞不前,尚未形成多品种、多功能、系列化,致使大豆蛋白的高营养、高附加值的产品特性没有充分体现出来,市场价格一直处于低迷状态,而且国内的分离蛋白品种单一,功能性区别不大,产品质量不能满足客户的要求。国外大豆分离蛋白产品可生产出数百种,广泛应用于各个工业领域,国外产品由于品种多、质量好,虽然价格高出国产品很多,但仍占国内约 l/3市场。 国外大豆分离蛋白生产工艺、技术发展很快,由萃取方法、到改性方法,已形成多系列的配方技术。按照产品的应用领域、产品性能不同,其萃取方式、改性方法均不同。由此生产出的产品广泛适于肉类、乳品类、轻化工类等领域的不同需求,真正体现大豆蛋白 的高营养、高附加值特性。 1、大豆蛋白在肉制品中的重要作用:强化营养的高性价比蛋白源;在肉制品中的调味作用;大豆蛋白能改善肉制品的结构;利用大豆蛋白的乳化性,解决肉制品的出水、出油问 题。 2、大豆分离蛋白在肉制品中应用的一些性能指标

大豆蛋白的应用

大豆蛋白粉的应用 大豆蛋白粉具有乳化性、吸水性、保水性、凝胶性、气泡性、吸味性、防止脂肪渗透和聚集性、粘结性。 大豆分离蛋白是以低温脱溶大豆粕为原料生产的一种全价蛋白类食品添加剂。大豆分离蛋白中蛋白质含量在90%以上,氨基酸种类有近20种,并含有人体必需氨基酸。其营养丰富,不含胆固醇,是植物蛋白中为数不多的可替代动物蛋白的品种之一。 大豆分离蛋白的功能特性: 乳化性:大豆分离蛋白是表面活性剂,它既能降低水和油的表面张力,又能降低水和空气的表面张力。易于形成稳定的乳状液。在烤制食品、冷冻食品及汤类食品的制作中,加入大豆分离蛋白作乳化剂可使制品状态稳定。 水合性:大豆分离蛋白沿着它的肽链骨架,含有很多极性基,所以具有吸水性、保水性和膨胀性。分离蛋白的吸水力比浓缩蛋白要强许多,而且几乎不受温度的影响。分离蛋白在加工时还有保持水份的能力,最高水分保持能力为14g水/g蛋白质。 吸油性:分离蛋白加入肉制品中,能形成乳状液和凝胶基质,防止脂肪向表面移动,因而起着促进脂肪吸收或脂肪结合的作用。可以减少肉制品加工过程中脂肪和汁液的损失,有助于维持外形的稳定。分离蛋白的吸油率为154%。 凝胶性:它使分离蛋白具有较高的粘度、可塑性和弹性,既可做水的载体,也可做风味剂、糖及其它配合物的载体,这对食品加工极为有利。 发泡性:大豆蛋白中,分离蛋白的发泡性能最好。利用大豆蛋白质的发泡性,可以赋予食品以疏松的结构和良好的口感。 结膜性:当肉切碎后,用分离蛋白与鸡蛋蛋白的混合物涂在其纤维表面,形成薄膜,易于干燥,可以防止气味散失,有利于再水化过程,并对再水化产品提供合理的结构。 大豆分离蛋白的应用: 1.肉类制品:在档次较高的肉制品中加入大豆分离蛋白,不但改善肉制品的质构和增加风味,而且提高了蛋白含量,强化了维生素。由于其功能性较强,用量在2~5%之间就可以起到保水、保脂、防止肉汁离析、提高品质、改善口感的作用。将分离蛋白注射液注入到火腿那样的肉块中,再将肉块进行处理,火腿地率可提高20%。分离蛋白用于炸鱼糕、鱼卷或鱼肉香肠中,可取带20~40%的鱼肉。 2.乳制品:将大豆分离蛋白用于代替奶粉,非奶饮料和各种形式的牛奶产品中。营养全面,不含胆固醇,是替代牛奶的食品。大豆分离蛋白代替脱脂奶粉用于冰淇淋的生产,可以改善冰淇淋乳化性质、推迟乳糖结晶、防止“起砂”的现象。 3.面制品:生产面包时加入不超过5%的分离蛋白,可以增大面包体积、改善表皮色泽、延长货架寿命;加工面条时加入2~3%的分离蛋白,可减少水煮后的断条率、提高面条得率,而且面条色泽好,口感与强力粉面条相似。 大豆分离蛋白还可应用于饮料、营养食品、发酵食品等食品行业中。

大豆分离蛋白和大豆组织蛋白的特性及在肉制品中的应用

大豆分离蛋白、大豆组织蛋白 一、简介 1、大豆分离蛋白 大豆分离蛋白是以低温脱溶大豆粕为原料生产的一种全价蛋白,蛋白质含量在90%以上,氨基酸种类有近20种,并含有人体必需氨基酸。其营养丰富,是植物蛋白中为数不多的可替代动物蛋白的品种之一。 2、大豆组织蛋白(textured soy protein) 是以粉状大豆蛋白产品为主要原料,经调理、组织化等工艺制成的具有类似于瘦肉组织结构的富含大豆蛋白质的产品组织化大豆蛋白,也称为大豆组织蛋白、组织蛋白,商品名如索太(Soytex)、邦太(Bontex)和康太(Contex)等。组织蛋白有陷状、块状,片状和粒状等几种形态。 视所用原料和产品的蛋白质含量不同,组织化大豆蛋白主要有以下3类:1)组织化大豆蛋白粉:商品名如索太(Soytex)和邦太(Bontex),是以低变性豆粕粉为原料生产的大豆组织蛋白,其蛋白质含量50-65%(干基计,下同)。2)组织化大豆浓缩蛋白:商品名如康太(Contex),是以大豆浓缩蛋白粉为原料生产的大豆组织蛋白,其蛋白质含量70%(干基计,下同)左右。3)其他:如以大豆蛋白产品为主要原料,添加谷朊粉(有时还添加淀粉)生产的组织化大豆蛋白。 大豆组织蛋白又称人造肉,就是在低温豆粕、浓缩蛋白或分离蛋白中,加入一定量的水分及添加物,搅拌使其混合均匀,强行加温加压,使蛋白质分子之间排列整齐且具有同方向的组织结构,再经发热膨化并凝固,形成具有空洞的丁度纤维蛋白。 大豆组织蛋白是将脱脂豆粕中的球蛋白转化为丝蛋白、纤维蛋白,蛋白质含量在55%以上组织状大豆蛋白是以大豆蛋白为原料制备的食品原料。 二、特点 1、大豆分离蛋白 ①乳化性:大豆分离蛋白是表面活性剂,它既能降低水和油的表面张力,又能降低水和空气的表面张力。易于形成稳定的乳状液。在烤制食品、冷冻食品及汤类食品的制作中,加入大豆分离蛋白作乳化剂可使制品状态稳定。 ②水合性:大豆分离蛋白沿着它的肽链骨架,含有很多极性基,所以具有吸水性、保水性和膨胀性。分离蛋白的吸水力比浓缩蛋白要强许多,而且几乎不受温度的影响。分离蛋白在加工时还有保持水份的能力,最高水分保持能力为14g水/g蛋白质。 ③吸油性:分离蛋白加入肉制品中,能形成乳状液和凝胶基质,防止脂肪向表面移动,因而起着促进脂肪吸收或脂肪结合的作用。可以减少肉制品加工过程中脂肪和汁液的损失,有助于维持外形的稳定。分离蛋白的吸油率为154%。 ④凝胶性:它使分离蛋白具有较高的粘度、可塑性和弹性,既可做水的载体,也可做风味剂、糖及其它配合物的载体,这对食品加工极为有利。 ⑤发泡性:大豆蛋白中,分离蛋白的发泡性能最好。利用大豆蛋白质的发泡性,可以赋予食品以疏松的结构和良好的口感。 ⑥结膜性:当肉切碎后,用分离蛋白与鸡蛋蛋白的混合物涂在其纤维表面,形成薄膜,易于干燥,可以防止气味散失,有利于再水化过程,并对再水化产品提供合理的结构。 2、大豆组织蛋白 在生产中经过水化作用,具有均匀的组织特性和特定的组织结构,具有类似肉的纤维结构,富有咀嚼感,同时还具有良好的吸水性、保油性。

大豆蛋白肉制品中的使用方法

大豆蛋白的使用方法 分离蛋白在各种组合使用方法中,已被大多数厂家广泛接受,尤其是斩拌机法最受欢迎,主要原因是其功能多,且制造过程较具伸缩性。 1 复水法:先将大豆分离蛋白同4~5倍的冰水放入斩拌机内用高速斩拌1~2min,然后,再加入瘦肉、冰水、多聚磷酸盐和食盐,以高速斩拌2min,以抽取盐溶性肉蛋白,此时温度刚好控制在2~4℃ ,因为在此温度下是盐溶性蛋白抽取之最适当温度,盐溶性蛋白抽取后,再加入肥膘和冰水,继续斩拌2min,此时温度应在6~8℃ 左右,这是最普遍的方法。 2)凝胶法:先将大豆分离蛋白用4倍水,用斩拌机高速乳化后待用,再视其需要量和瘦肉一同加入斩拌,其他步骤和上述附水法相同,另外凝胶法可储藏在冷藏库备用,虽然分离蛋白在冷藏室可存放2~3d,但是,容易产生酸败和容易滋长细菌,建议尽快用完。 3)乳化油法:利用分离蛋白生产乳化油之原料,可以利用鸡皮、肥膘、牛油、大豆油和猪皮等作原料。制造乳化油之方法,最主要是用斩拌机将分离蛋白附水后再加入油,继续斩拌成乳化油后再备用。在乳化产品生产过程中,乳化油在盐溶性肉蛋白被抽取后加入,较凝胶法复杂些,但是乳化油加工及添加适当,不仅可以降低产品成本,还可增加产品香度和柔韧性。 4)干加法:此法使用方法简单,先将分离蛋白加入瘦肉里,稍做斩拌,再加4倍水,斩拌1~2min 再加入多聚磷酸盐、冰水和食盐,继续斩拌2min,其步骤与上相同。但也有直接将分离蛋白与淀粉等干物质最后加入斩拌的方法。此法固然便捷,但因大豆分离蛋白未能完全附水,功能也未能完全发挥,所做产品在配方相同条件下会较软,吸水性和保油性都会较差,因此不建议采用此法。又例如:将分离大豆蛋白和瘦肉一起加,但没有附水,此效果既不能将大豆分离蛋白有适当附水,又影响盐溶性蛋白的抽取,所制造产品会更软。因此,附水和添加步骤也影响最终产品的品质。 由于分离蛋白本身性能的影响,遇盐会发生一定的可逆反应,减弱其乳化特性、保油性、持水性的性能。故不论使用何种方法来生产乳化肉制品,要使大豆分离蛋白能发挥最大的功能性,必须将大豆分离蛋白完全附水。

大豆分离蛋白工艺

大豆分离蛋白工艺 摘要:作为一种食品添加剂,大豆分离蛋白广泛应用于各种各样的食品体系中。 大豆分离蛋白的成功应用在于它具有多种样的功能性质,功能性质是大豆分离蛋白最为重要的理化性质,如凝胶性、乳化性、起护色注、粘度等。本文主要大豆分蛋白的一种制取工艺。 关键字:大豆分离蛋白、分离工艺、影响因素、设备 前言 大豆分离蛋白是重要的植物蛋白产品, 除了营养价值外,它还具有许多重要的功能性质, 这些功能性质对于大豆蛋白在食品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价值。大豆蛋白的功能性质可归为三类一是蛋白质的水合性质( 取决于蛋白质-水相互作用),二是与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有关的性质,三是表面性质[1]。水合性质包括:水吸收及保留能力、湿润性、肿胀性、粘着性、分散性、溶解度和粘度。而蛋白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在大豆蛋白发生沉淀作用、凝胶作用和形成各种其它结构(例如面筋) 时才有实际的意义。表面性质主要是指乳化性能和起泡性能[2]。 1.功能特性 1.1乳化性 乳化性是指将油和水混合在一起形成乳状液的性能。大豆分离蛋白是表面活性剂, 它既能降低水和油的表面张力,又能降低水和空气的表面张力。易于形成稳定的乳状液。乳化的油滴被聚集在油滴表面的蛋白质所稳定,形成一种保护层。这个保护层可以防止油滴聚集和乳化状态的破坏, 促使乳化性能稳定。在烤制食品、冷冻食品及汤类食品的制作中, 加入大豆分离蛋白作乳化剂可使制品状态稳定。 1.2水合性 大豆分离蛋白沿着它的肽链骨架,含有很多极性基,所以具有吸水性、保水性和膨胀性。 1.2. 1吸水性 一般是指蛋白质对水分的吸附能力,它与即水份活度、pH、深度、蛋白质的颗粒大小、颗粒结构、颗粒表面活性等都是密切相关的。随水份活度的增强,其吸水性发生快——慢——快的变化。 1.2. 2保水性 除了对水的吸附作用外,大豆蛋白质在加工时还有保持水份的能力,其保水性与粘度、pH、电离强度和温度有关。盐类能增强蛋白质吸水性却削弱分离蛋白的保水性。最高水分保持能力在pH= 7,温度35~55℃时,为14g水/g蛋白质。1.2. 3膨胀性 膨胀性即蛋白质的扩张作用,是指蛋白质吸收水分后会膨胀起来。它受温度、pH 和盐类的影响显著,加热处理增加大豆蛋白的膨胀性,80℃时为最好,70~100℃之间膨胀基本接近[3]。 1.3吸油性 1.3. 1促进脂肪吸收作用

大豆蛋白制品

大豆蛋白制品 简介: 大豆蛋白质:即大豆类产品所含的蛋白质,含量约为38%,是谷类食物的4~5倍。大豆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与牛奶蛋白质相近,除蛋氨酸略低外,其余必需氨基酸含量均较丰富,是植物性的完全蛋白质,在营养价值上,可与动物蛋白等同。 FAO/WHO(1985)人类试验结果表明,大豆蛋白必需氨基酸组成较适合人体需要,对于两岁以上的人,大豆蛋白的生理效价为100。大豆中富含蛋白质,其蛋白质含量几乎是肉、蛋、鱼的二倍。而且大豆所含的蛋白质中人体“必需氨基酸”含量充足、组分齐全,属于“优质蛋白质”。人体对蛋白质的需求因年龄、性别、体重、工种等不同而有所差异。为了指导人们的膳食,世界各国结合本国实际情况分别制订出“推荐每日膳食营养素供给量”(RDA)。1999年,美国食品药品监督局(FDA)发表声明:每天摄入25克大豆蛋白,有减少患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生产企业: 安阳市得天力食品有限责任公司 网址: https://www.360docs.net/doc/7a12999660.html,/ 主要大豆产品: 高筋组织蛋白 高筋蛋白蛋白高、吸水性强。广泛用于高档水饺、素食肉和休闲食品等原料。本产品的特点是久泡不烂、口感佳、绿色食品。 灭菌脱腥大豆蛋白粉 灭菌脱腥大豆蛋白粉是以非转基因大豆为原料,经过脱皮、制粉、灭菌一系列工序生产的高标准的脱脂大豆蛋白粉,其色泽为微 黄色粉未,可用于肉制品、奶制品等产品中。 具体用法及用量:1、制作大豆蛋白粉面包,用量可在4%—12%之 间,可以补充面粉中氨基酸的不足,在营养上起到互补的作用,将大豆蛋白质作为面包的强化剂。2、大豆蛋白粉可以加入面粉中,制成各种主食馒头、面条、方便面、饼干、蛋糕、油条、饺子皮和馄饨皮等。大豆粉和面粉混合制成食品在营养上有两个好处:一、是大豆蛋白粉的添加使面粉食品的蛋白含量增加。大豆蛋白粉含蛋白50%,面粉含蛋白10%,将10%大豆粉与90%面粉混合,豆-面混合粉的蛋白质含量便可提高到14%,较面粉的蛋白质含量增加40%。二、是蛋白质的质量提高。面粉缺乏赖氨酸,大豆粉恰恰富含赖氨酸,10%大豆蛋白粉与90%面粉混合后,其蛋白质的PDCAAS评分提高到0.99,接近理想水平。由于大豆蛋白质具有许多功能特性,比如吸水性、保水性、吸油性、保油性、乳化性、胶凝性、起酥性等等,在面粉中添加5%-10%的大豆蛋白粉制作食品,还能赋予食品良好的口感、光滑饱满的外表、果仁般的风味、更长的保鲜期以及更高的营养价值。3、大豆蛋白粉可以作为

大豆蛋白制品通用标准

大豆蛋白制品通用标准 CXS 175-1989 1989年通过,2019年修正NB059/Ch.

1.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用大豆(Glycine Max. L.品种)经分离和提取加工程序制备而成的植物蛋白制品(VPP)。这些产品用于进一步加工的食品和食品加工业。 2.说明 本标准所涉及大豆蛋白制品(SPP)是采用特定方式降低或去除大豆中主要非蛋白质成分(水分、脂肪、碳水化合物),使蛋白(N x 6.25)含量达到: -大豆蛋白粉(SPF)蛋白质含量≥50%,且<65%; -浓缩大豆蛋白(SPC)蛋白质含量≥65%,且<90%; -分离大豆蛋白(SPI)蛋白质含量≥90%。 蛋白质含量的计算基数为除添加的维生素类、矿物质之外的产品干重。 3.基本成分和质量与营养指标 3.1原料 按照良好操作规范,基本上无其他种子和外来物质的,清洁、完好、成熟、干燥的大豆种子,或满足本标准所要求的低蛋白含量的大豆蛋白制品(SPP)。 3.2大豆蛋白制品(SPP)应符合下述成分要求: 3.2.1水分含量不超过10%(质量分数)。 3.2.2粗蛋白(N6.25)应: -大豆蛋白粉(SPF)蛋白质含量≥50%,且<65%; -浓缩大豆蛋白(SPC)蛋白质含量≥65%,且<90%; -分离大豆蛋白(SPI)蛋白质含量≥90%。 以除添加的维生素、矿物质、氨基酸和食品添加剂之外的干重计。 3.2.3灰分 灼烧灰分量不应超过8%(以干重计)。 3.2.4脂肪 残留脂肪量应与良好操作规范一致。

3.2.5粗纤维含量应不超过: -大豆蛋白粉(SPF):5%; -浓缩大豆蛋白(SPC):6%; -分离大豆蛋白(SPI):0.5%。 以干重计。 3.3可选配料 (a)碳水化合物,包括糖; (b)食用油脂; (c)其他蛋白制品; (d)维生素类和矿物质类; (e)食盐; (f)香草和香料。 3.4营养指标 加工过程应严格控制并充分保证成品具有最优风味和可口性,也要控制如胰蛋白酶抑制剂、血凝素等的使用。在必须控制胰蛋白酶抑制剂活性的食品中,其最大允许量应根据最终产品确定。某些大豆蛋白制品(SPP)需要在低温条件下生产,以避免蛋白质溶解和酶活性丧失。特殊用途大豆蛋白制品(SPP)在经适当的热处理后,应检测蛋白营养价值。热处理不应太剧烈,以避免严重影响营养价值。 4.食品添加剂 4.1加工助剂 大豆蛋白制品(SPP)的加工过程中可采用下述加工助剂: 符合本标准的产品中使用的加工助剂应符合《加工助剂物质使用指南》(CXG 75-2010)。 -酸度调节剂; -消泡剂; -固化剂; -酶制剂; -萃取剂;

国家标准《大豆蛋白粉》编制说明

国家标准《大豆蛋白粉》编制说明 国家标准《大豆蛋白粉》的制修订工作,是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2005年制修订国家标准项目计划》下达的任务,项目编号为20050649-T-449。 一、工作简况(包括任务来源、协作单位、主要工作过程、国家标准主要起草人及其所做工作等) 国家粮食局标准质量中心全面负责国家标准《大豆蛋白粉》(项目编号为20050649-T-449)的制修订工作,成立了大豆蛋白粉国家标准制修订工作组。由全国粮油技术标准化委员会油脂及油脂技术工作组、武汉工业学院、河南工业大学共同负责,为此专门成立了《大豆蛋白粉》国家标准起草小组,并根据项目内容确定了该项工作的具体方案和工作计划,按照项目要求开展工作。各成员单位按照大豆蛋白粉标准制修订工作方案,进行了资料收集、分析和相关试验的研究。 本标准制定的主要工作过程为: (一)查询资料 本起草小组查阅了大量的国内外有关大豆蛋白粉的科技文献,如大豆蛋白粉的原料、大豆蛋白粉的生产工艺、大豆蛋白粉国内外相关标准、大豆蛋白粉检测方法等,并对资料进行了分析、研究与总结。

同时对大豆蛋白粉的生产、销售等市场进行了调查及研究。结果表明,大豆蛋白粉的生产一般是以大豆(或食用大豆粕)为原料,经过清选除杂、脱皮、脱脂、脱溶(溶剂法脱脂)、粉碎、筛分等加工过程实现的。目前,国际上的脱脂大豆粉和相关大豆蛋白制品有低温脱脂豆粉、高温脱脂豆粉、加磷脂大豆粉、大豆浓缩蛋白粉和大豆分离蛋白粉等制品,并根据制品具体的质量指标冠以对应的商品名称;国内的大豆脱脂豆粉,无论是部分脱脂豆粉、低温脱脂豆粉、高温脱脂豆粉、加磷脂的脱脂豆粉,多数生产企业喜欢在上述产品中加上“蛋白”二字以“大豆蛋白粉”的名称在商业流通中增加“卖点”效益。大豆蛋白粉尚无国际标准,国内只有与大豆蛋白粉有一定关系的国家标准,如QB/T20371-2006《食品工业用大豆蛋白》、QB/T13382-92《食用大豆粕》等。QB/T20371-2006《食品工业用大豆蛋白》包含蛋白质含量由50%到90%以上的大豆蛋白粉、大豆浓缩蛋白和大豆分离蛋白三大类产品,对于世界大豆分离蛋白生产量最大中国,缺乏标准的准确性和科学性;QB/T13382-92《食用大豆粕》标准,主要是为大豆浓缩蛋白和分离蛋白生产企业提供原料依据的标准。 大豆经加工的蛋白产品分为大豆分离蛋白、大豆浓缩蛋白、大豆蛋白粉等,各种产品的不同蛋白含量,其功能性和应用范围都有很大

国内大豆分离蛋白生产的现状

国内大豆分离蛋白生产的现状、差距及建议 1、现状 大豆分离蛋白(SoyProteinIsolate, 简称SPI) 是以大豆为原料, 采用先进的加工技术制取的一种蛋白质含量高达90% 以上的功能性食品的添加剂由于它具有良好的溶解性,乳化性、起泡性、持水性和粘弹性等特性, 又兼有蛋白质含量高的 营养性,所以被广泛地应用于肉制品(例如西式火腿、火腿肠午餐肉,三文治、灌肠、香肠及肉馅等), 冷饮制品(例如冰淇淋、 奶油、雪糕、布丁等), 烘焙食品(例如面包、糕点等)。目前世界大豆分离蛋白的年产量约40~50 万t,增长势头十分强劲。 早在50 年代初, 美国已研究开发出大豆分离蛋白, 但是由于技术难度大, 直到70 年代其生产技术才趋于完善和成熟。目前,国际上居垄断地位的大豆分离蛋白生产厂商主要有美国,日本、巴西生产的大豆分离蛋白在国际市场上也占有一定 份额。 我国80 年代初开始生产大豆分离蛋白,迄今为止, 已建、自建、合资和独资的大豆分离蛋白生产厂已有10 多家, 年生产能力约 3 万t,主要在黑龙江、吉林,在哈尔滨,开封,山东、河南等地已建和正在筹建的生产厂。我国大豆分离蛋白的 生产与发展是和食品工业,尤其是肉食品(例如西式火腿)等的迅速发展,需求量大增密切相关。由于国内生产的大豆分离蛋白 的质量与国外相比有较大差距,所以每年大约进口大豆分离蛋白达 2 万t 左右,给国内大豆分离蛋白市场造成严重冲击,给企业 带来很大压力。当前,如何提高大豆分离蛋白的功能特性, 使之达到国际上同类产品的质量指标要求,乃是急待解决的任务。 2 、大豆分离蛋白的功能特性 大豆籽粒中约含蛋白质38%~42%, 碳水化合物(包括粗纤维)25%~27%, 脂肪16%~20%, 水分10%~12%, 灰分3%~5% 。可将大豆籽粒加工成大豆蛋白粉(含蛋白质50%), 浓缩蛋白( 含蛋白质70%), 分离蛋白(含蛋白质90%) 以及组织蛋白,纤维蛋白等产品。大豆蛋白经修饰!改性制取的高纯度大豆分离蛋白具有良好的溶解性、乳化性、起泡性、持水性和粘弹性等功能性乃是大豆分离蛋白非常重要的性质, 而大豆蛋白的组成和结构是决定大豆分离蛋白功能特性的重要因素。 大豆蛋白质是由一系列氨基酸通过肽键结合而成的高分子有机聚合物,它主要由清蛋白和球蛋白组成,其中清蛋白约占5%, 球蛋白约占90% 。由于大豆球蛋白是椭园球形, 故此命名。球蛋白溶于水或碱溶液,加酸调pH 值的等电点4、5, 则沉淀析出,故又称酸沉蛋白, 而清蛋白无此特性, 故又称为非酸沉蛋白。球蛋白中主要为11S 和7S 蛋白,约占总蛋白的70%, 其余为2S 和15S 等,11S 球蛋白的分子量 为17~35 万, 为疏水性聚合体。7S 球蛋白的分子量为14~17 万,为疏水性聚合体。7S 和11S 球蛋白对大豆蛋白的功能特性起着十分重要 的主导作用。国外对7S 和11S 球蛋白的分子结构!功能特性,蛋白质修饰技术以及高品质多功能系列大豆分离蛋白产品的生产工艺进行了 大量深入细致的研究,并取得了重大成果,属于绝密高科技。球蛋白和清蛋白均属于贮藏蛋白,它与大豆加工性能关系密切,而大豆生物活性蛋白,例如胰蛋白酶抑制剂、血球凝集素,脂肪氧化酶等,在总蛋白中所占比例虽然很少,但对大豆制品的质量却关系重大。 3 、大豆分离蛋白的生产工艺

大豆蛋白质含量是怎样的

大豆蛋白质含量是怎样的 在我们的生活中总是会吃到一些豆制品,比如我们平时作为早餐首先的豆浆以及豆腐,他们的营养价值都是非常丰富的,经常食用还对我们的身体有很多的好处,但是我们对大豆的营养价值不是特别的了解,为了能让我更好吸收大豆的营养价值,下面我们一起了解下大豆蛋白质含量是怎样的。 大豆蛋白质含量 大豆是蛋白质含量最高、氨基酸组成合理的农作物。大豆蛋白质含量范围在35-50%之间,平均蛋白含量在40%左右,其蛋白质组成分别为63%球蛋白,12%白蛋白,3%醇溶蛋白和7%谷蛋白。 黄豆的功效与作用 1、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大豆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含有多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可以提高人体免疫力; 2、防止血管硬化:黄豆中的卵磷脂可除掉附在血管壁上的胆固醇,防止血管硬化,预防心血管疾病,保护心脏。大豆中的卵磷脂还具有防止肝脏内积存过多脂肪的作用,从而有效地防治因肥胖而引起的脂肪肝; 3、通导大便:大豆中含有的可溶性纤维,既可通便,又能降低胆固醇含量; 4、降糖、降脂:大豆中含有一种抑制胰酶的物质,对糖尿病有治疗作用。大豆所含的皂甙有明显的降血脂作用,同时,可抑制体重增加;

5、大豆异黄酮是一种结构与雌激素相似,具有雌激素活性的植物性雌激素,能够减轻女性更年期综合征症状、延迟女性细胞衰老、使皮肤保持弹性、养颜、减少骨丢失,促进骨生成、降血脂等。 现代医学研究认为,黄豆不含胆固醇,并可以降低人体胆固醇,减少动脉硬化的发生,预防心脏病,黄豆中还含有一种抑胰酶的物质,它对糖尿病有一定的疗效。因此,黄豆被营养学家推荐为防治冠心病,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等疾病的理想保健品。黄豆中所含的软磷脂的大脑细胞组成的重要部分,常吃黄豆对增加和改善大脑技能有重要的效能。 祖国医学认为,服食黄豆可另人长肌肤,益颜色,填精髓,增力气,补虚开胃,是适宜虚弱者使用的补益食品,具有益气养血。健脾宽中,健身宁心,下利大肠,润燥消水的功效。 食用功效 大豆味甘、性平,入脾、大肠经;具有健脾宽中,润燥消水、清热解毒、益气的功效;主治疳积泻痢、腹胀羸瘦、妊娠中毒、疮痈肿毒、外伤出血等。黄豆还能抗菌消炎,对咽炎、结膜炎、口腔炎、菌痢、肠炎有效。 贴士 1、应用于手足抽筋疼痛:黄豆100克,细米糠60克,加水煎至黄豆熟烂,一天分2次吃; 2、应用于烧烫伤:治疗期间每天用黄豆适量煮汁服,可加快治愈,愈后无疤痕。 3、美国从事转基因农产品与人体健康研究的人士发现,吃豆

大豆蛋白制品标准

Q/HJS 有限责任公司发布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编写。本标准由提出并起草。 本标准起草人: 本标准于2014年9月29日首次发布。

大豆蛋白制品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大豆蛋白制品的产品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标签、包装、运输、贮存等。 本标准适用于以大豆蛋白粉、谷朊粉、食用大豆粕、玉米粉、小麦粉为原料,辅以大豆油、食用盐、谷氨酸钠(味精)、酱油、白砂糖、辣椒红、香辛调味料、食用香精、5'-呈味核苷酸二钠、乙基麦芽酚、山梨酸钾,经混合、挤压膨化、成型、油炸、脱水、卤制或滚揉调味、包装、灭菌、外包装工艺加工而成的具有一定组织状态(或纤维结构)的大豆蛋白制品。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标准。 GB/T 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 317 白砂糖 GB 1355 小麦粉 GB 1535 大豆油 GB 2711 非发酵豆制品及面筋卫生标准 GB 276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 GB 276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 GB 276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 GB 4789.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菌落总数测定 GB 4789.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大肠菌群计数 GB 4789.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沙门氏菌检验 GB 4789.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志贺氏菌检验 GB 4789.1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金黄色葡萄球菌检验 GB 4789.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霉菌和酵母计数 GB 5009.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水分的测定 GB 5009.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灰分的测定

大豆蛋白质含量的测定

大豆蛋白质含量的测定实验方案 1 原理 试样在催化剂存在下用硫酸消解,反应产物用碱中和后蒸馏。释放出的氨被硼酸溶液吸收,吸收液用硫酸溶液滴定,测定氮含量并计算粗蛋白质含量。 2试剂 除参考物质外,只使用经确认无氮的分析纯试剂,试验用水为蒸馏水或去离子水或同等纯度水. 警告:2.4、2.8、2.ll和 2.12中提到的试剂应谨慎使用。 2.1 硫酸钾 (K 2SO 4 )。 2.2 五水硫酸铜 (CuSO 4·5H 2 0)。 2.3 二氧化钛 (TiO 2 )。 2.4 硫酸(H 2SO 4 ):c(H 2 SO 4 )=18mol/L,ρ20(H 2 SO 4 )=1.84g/mL。 2.5 石蜡油。 2.6 N-乙酰苯胺 (C 8H 9 NO):熔点114℃,氮含量10.36g/100g。 2.7 色氨酸(C 11H 12 N 2 2 ):熔点282℃,氮含量13.72g/100g。 2.8 五氧化二磷(P 20 5 )。 2.9 硼酸:水溶液 ,ρ20(H 3BO 3 )=40g/L,或所使用仪器推荐的浓度。 2.10 指示剂:按照所使用仪器的推荐,加入一定体积的溶液A(2.10.1)和溶液B(2.10.2 )(例如:5体积溶液A和1体积溶液B)。 注1:有可能准各使用的硼酸溶液中含有指示剂(2.9+2.10)。 注2:溶液A和溶液B的比例可根据仪器进行调整。 也可以使用pH电极进行电位滴定,PH电极需要每天校准。 5.10.1溶液A:200mg溴甲酚绿(C 21H 14 Br 4 O 5 S)溶于体积分数为95%的乙醇 (C 2H 5 OH),配制成100mL溶液。 5.10.2溶液B:200mg甲基红(C 15 H 15 N 3 O 2 )溶于体积分数为95%的乙醇(C 2 H 5 OH), 配制成100mL溶液。 5.11 氢氧化钠水溶液(NaOH):质量分数33%或40%,含氮量少于或等于

大豆分离蛋白及其在肉制品加工中的应用

大豆分离蛋白及其在肉制品加工中的应用大豆分离蛋白(Soy Protein Isolated)又名等电点蛋白粉,简称SPI,是一种重要的植物蛋白产品,已广泛应用在肉制品加工及其他行业中,而且其蛋白质组成中人体必需的八种氨基酸较为平衡,尤以赖氨酸最高,某些氨基酸含量甚至超过FAO/WHO推荐标准。同时还含有大量对人体健康有益的必需脂肪酸、磷脂和丰富的钙、磷等矿物质且不含胆固醇,具有较高的食品的营养价值。大豆分离蛋白具有保湿、乳化以及质构改良等功能性质,因此近年来需求量呈强劲增长趋势,掺合在肉类食品中,可部分代替动物性蛋白,不需要改变我国人民的传统饮食结构。本文主要论述了大豆分离蛋白的功能特性及其在肉制品加工中的应用。 1.大豆分离蛋白的功能特性 1.1吸水性与保湿性 大豆分离蛋白除了对水有吸附作用外,在加工过程中还有保持水分的能力,即持水力。在肉制品、面包、糕点等食品中添加大豆分离蛋白时,即使加热也能保持水分,这是由于蛋白质分子被水解后,大量亲水基团外露的缘故,这点对肉制品至关重要。只有保持肉汁的肉制品才能有良好的口感和风味[1]。影响吸水性和保水性因素主要有粘度、PH值、电离强度和温度等,盐类能增强蛋白质的吸水性,但它却削弱了保水性。 1.2吸油性 大豆分离蛋白的吸油性表现在两个方面: ⑴促进脂肪吸收作用。大豆分离蛋白吸收脂肪的作用是乳化作用,当分离蛋 白加入肉制品中时,能形成乳状液和凝胶基质[2],防止脂肪向表面移动,因而起着促进脂肪吸收和脂肪结合的作用,从而减少肉制品加工过程中脂肪和汁液

的损失,有助维持外形的稳定。吸油性随蛋白质含量增加而增加。随PH增大而减少; ⑵控制脂肪吸收作用。大豆分离蛋白在不同的加工条件下也可以起到控制脂 肪吸收的作用,如能防止在煎炸时过多的吸收油脂,这是因为蛋白质遇热变性,在油炸面食的表面形成油层。 1.3凝胶性 凝胶性是指大豆蛋白质形成凝胶状结构的性质。7s组分凝胶性好,当蛋白质浓度为16.0%。加热温度从75℃升高到100℃达到最大的凝胶强度。利用这一特性,在香肠、午餐肉等制品中加入SPI,赋予其良好的凝胶组织结构,增加咀嚼感,并为肉制品保持水分和脂肪提供了基质,具有较高粘度、可塑性、弹性[3]。 1.4乳化性 乳化性是指大豆蛋白质能帮助油滴在水中形成乳化液,并使之保持稳定的特性。7s比11s的乳化特性好。就加工肉制品而言,SPI的乳化效果较其他大豆制品好,其乳化作用取决于NSI值(氮溶解度常数),只有当NSI值接近80%时,SPI才能起到良好的乳化效果,此外,还受应用环境的影响,低盐量(离子强度小)、高PH值情况下乳化能力越强。SPI应用于香肠或火腿,可以有效防止脂肪外渗。 1.5黏结性 黏结性又称流动性,是指液体蛋白流动时表现出来的内摩擦,它在调节食品的物性方面非常重要。SPI的表观黏度随蛋白浓度增加而指数增高,并与酸、碱、热处理有关。SPI的黏度大于其他大豆制品。

第六章 大豆蛋白制品加工

第六章大豆蛋白制品加工【学习目标】了解大豆的分类、化学构成,掌握大豆蛋白制品,即大豆浓缩蛋白、大豆分离蛋白、大豆组织蛋白及传统大豆制品——豆腐、腐竹、腐乳的加工工艺,并熟悉影响产品质量的因素和控制方法。 大豆是中国重要粮食作物之一,已有五千年栽培历史,古称菽(shu,豆类的总称),中国东北为主产区,是一种其种子含有丰富植物蛋白质的作物。大豆最常用来做各种豆制品、榨取豆油、酿造酱油和提取蛋白质。 1、大豆的分类 大豆一般都指其种子而言。根据大豆的种子种皮颜色和粒形分为五类:黄大豆、青大豆、黑大豆、其它大豆、饲料豆。 黄大豆是大豆中种植最广泛品种。黄大豆最常用来做各种豆制品、酿造酱油和提取蛋白质。豆渣或磨成粗粉也常用于禽畜饲料。 青大豆是种皮为青绿色的大豆。按其子叶的颜色,又可分为青皮青仁大豆和绿皮黄仁大豆两种。青大豆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和大豆磷脂,富含皂角苷、蛋白酶抑制剂、异黄酮、钼、硒等抗癌成分,富含蛋白质和纤维,它也是人体摄取维生素A、维生素C和维生素K,以及维生素B的主要来源食物之一。 黑大豆为豆科植物大豆的黑色种子。又名橹豆、黑豆等,味甘性平。黑大豆具有高蛋白、低热量的特性,外皮黑,里面黄色或绿色。 饲料豆:一般籽粒较小,呈扁长椭圆形,两片叶子上有凹陷圆点,种皮略有光泽或无光泽

2、大豆营养全面 大豆不单单指黄豆,它还包含黑豆和青豆。含量丰富,其中蛋白质的含量比猪肉高2倍,是鸡蛋含量的2.5倍(安利纽崔莱的蛋白粉就是用大豆蛋白做的)。蛋白质的含量不仅高,而且质量好。大豆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和动物蛋白质近似,其中氨基酸比较接近人体需要的比值,所以容易被消化吸收。如果把大豆和肉类食品、蛋类食品搭配着来吃,其营养可以和蛋、奶的营养相比,甚至还超过蛋和奶的营养。 大豆脂肪也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这种脂肪里含有很多不饱和脂肪酸,容易被人体消化吸收。而且大豆脂肪可以阻止胆固醇的吸收,所以大豆对于动脉硬化患者来说,是一种理想的营养品。(低密度脂蛋白是一种运载胆固醇进入外周组织细胞的脂蛋白颗粒,可被氧化成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当低密度脂蛋白,尤其是氧化修饰的低密度脂蛋白(OX-LDL)过量时,它携带的胆固醇便积存在动脉壁上,久了容易引起动脉硬化。因此低密度脂蛋白被称为“坏的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运载周围组织中的胆固醇,再转化为胆汁酸或直接通过胆汁从肠道排出,动脉造影证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与动脉管腔狭窄程度呈显著的负相关。所以高密度脂蛋白是一种抗动脉粥样硬化的血浆脂蛋白,是冠心病的保护因子。俗称““血管清道夫”“好的胆固醇”)豆渣中的膳食纤维对促进良好的消化和排泄固体废物有着举足 轻重的作用。适量地补充纤维素,可使肠道中的食物增大变软,促进肠道蠕动,从而加快了排便速度,防止便秘和降低肠癌的风险。同

db33 529-2019豆制品及面筋制品质量安全要求

db33 529-2019豆制品及面筋制品质量安全要求 本标准5.3.2中豆腐类的蛋白质含量、5.3.3和8为强制性条款,其余为推荐性的。 本标准代替DB33/529—2005《散装及预包装豆制品质量安全要求》 本标准与DB33/529—2005相比主要修订如下: ——标准名称作了修改; ——取消原标准按包装方式进行分类; ——对豆浆、臭豆腐、霉千张及干燥类豆制品微生物指标作了修订。 本标准中豆制品及面筋制品卫生指标按GB2711《非发酵性豆制品及面筋卫生标准》执行;臭豆腐、霉千张中的黄曲霉毒素按GB2761《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执行;淀粉制品卫生指标按GB2713《淀粉制品卫生标准》执行; 本标准不包括腐乳产品和以豆类淀粉生产的粉丝产品。 本标准由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 本标准由浙江省食品工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浙江省食品工业协会、浙江省标准化协会、杭州豆制食品有限公司、杭州华源豆制品有限公司、宁波豆制品有限公司、温州豆制品厂。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宣以巍、庄伟、汪生健、戚亚江、董国强、许生友。 豆制品及面筋制品质量安全要求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大豆制品、面筋制品和豆类淀粉制品的名词和术语、分类、要求及试验方法、检验规那么、标签、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以大豆为原料的大豆制品、小麦粉为原料的面筋制品和豆类淀粉为原料的豆类淀粉制品,本标准不适用于腐乳和粉丝。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以下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191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317白砂糖 GB1352大豆 GB1355小麦粉 GB2717酱油卫生标准 GB2720味精卫生标准 GB5461食用盐

河北大豆蛋白项目申请报告书

河北大豆蛋白项目申请报告书 规划设计/投资分析/实施方案

河北大豆蛋白项目申请报告书 大豆是一种重要的粮油兼用农产品。作为食品,大豆是一种优质高含量的植物蛋白资源,作为油料作物,大豆是世界上最主要的植物油和蛋白饼粕的提供者。由于大豆对于解决目前发展中国家蛋白质资源不足的现状发挥重要作用,因此全球对于大豆的需求也快速增长。 该大豆蛋白项目计划总投资7919.76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5415.19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68.38%;流动资金2504.57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31.62%。 达产年营业收入17506.00万元,总成本费用13654.90万元,税金及附加139.73万元,利润总额3851.10万元,利税总额4522.02万元,税后净利润2888.32万元,达产年纳税总额1633.69万元;达产年投资利润率48.63%,投资利税率57.10%,投资回报率36.47%,全部投资回收期4.24年,提供就业职位253个。 本报告所描述的投资预算及财务收益预评估均以《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为标准进行测算形成,是基于一个动态的环境和对未来预测的不确定性,因此,可能会因时间或其他因素的变化而导致与未来发生的事实不完全一致,所以,相关的预测将会随之而有所调整,敬请接受本报告的各方关注以项目承办单位名义就同一主题所出具的相关后

续研究报告及发布的评论文章,故此,本报告中所发表的观点和结论仅供 报告持有者参考使用;报告编制人员对本报告披露的信息不作承诺性保证,也不对各级政府部门(客户或潜在投资者)因参考报告内容而产生的相关 后果承担法律责任;因此,报告的持有者和审阅者应当完全拥有自主采纳 权和取舍权,敬请本报告的所有读者给予谅解。 ...... 大豆蛋白是以低温豆粕为原料,分离提取的大豆分离蛋白、大豆组织 蛋白等新型大豆制品,其有着动物蛋白不可比拟的优点。大豆蛋白虽然甲 硫氨酸极少,但不含胆固醇,其特有的生理活性物质——异黄酮还有降胆 固醇的作用。

大豆蛋白项目投资分析与建设方案

大豆蛋白项目 投资分析与建设方案规划设计/投资方案/产业运营

大豆蛋白项目投资分析与建设方案 大豆是一种重要的粮油兼用农产品。作为食品,大豆是一种优质高含量的植物蛋白资源,作为油料作物,大豆是世界上最主要的植物油和蛋白饼粕的提供者。由于大豆对于解决目前发展中国家蛋白质资源不足的现状发挥重要作用,因此全球对于大豆的需求也快速增长。 该大豆蛋白项目计划总投资4551.79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3595.35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78.99%;流动资金956.44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21.01%。 达产年营业收入7361.00万元,总成本费用5527.93万元,税金及附加87.76万元,利润总额1833.07万元,利税总额2173.67万元,税后净利润1374.80万元,达产年纳税总额798.87万元;达产年投资利润率40.27%,投资利税率47.75%,投资回报率30.20%,全部投资回收期4.81年,提供就业职位135个。 严格遵守国家产业发展政策和地方产业发展规划的原则。项目一定要遵循国家有关相关产业政策,深入进行市场调查,紧密跟踪项目产品市场走势,确保项目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发展前景。项目建设必须依法遵循国家的各项政策、法规和法令,必须完全符合国家产业发展政策、相关行业投资方向及发展规划的具体要求。

...... 大豆蛋白是以低温豆粕为原料,分离提取的大豆分离蛋白、大豆组织蛋白等新型大豆制品,其有着动物蛋白不可比拟的优点。大豆蛋白虽然甲硫氨酸极少,但不含胆固醇,其特有的生理活性物质——异黄酮还有降胆固醇的作用。

大豆蛋白项目投资分析与建设方案目录 第一章申报单位及项目概况 一、项目申报单位概况 二、项目概况 第二章发展规划、产业政策和行业准入分析 一、发展规划分析 二、产业政策分析 三、行业准入分析 第三章资源开发及综合利用分析 一、资源开发方案。 二、资源利用方案 三、资源节约措施 第四章节能方案分析 一、用能标准和节能规范。 二、能耗状况和能耗指标分析 三、节能措施和节能效果分析 第五章建设用地、征地拆迁及移民安置分析 一、项目选址及用地方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