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伸法测量金属丝弹性模量带数据处理

拉伸法测量金属丝弹性模量带数据处理
拉伸法测量金属丝弹性模量带数据处理

本科实验报告(详写)【实验目的】

1.掌握拉伸法测量金属丝弹性模量的原理和方法。

2.学习光杠杆测量微小长度的变化的原理和方法。

3.进一步学习用逐差法,作图法处理数据。

4.多种长度测试方法和仪器的使用。

【实验内容和原理】

1.测定金属丝弹性模量

假定长为L、横截面积为S的均匀金属丝,在受到沿长度方向的外力F作用下伸长?L,根据胡克定律可知,在弹性限度内,应变?L /L与外F/S成正比,即

(E称为该金属的杨氏模量)(1)

由此可得:

(2)

其中F,S和L都比较容易测量;?L是一个很小的长度变化量。2.光杠杆测量微小长度变化

当金属丝受力伸长?L时,光杠杆后脚

1

f也随之下降?L,在θ较小(即?L << b)时,有

?L / b = tanθ

θ≈(1)

若望远镜中的叉丝原来对准竖尺上的刻度为

r;平面镜转动后,根据广的反射定律,镜面旋转θ,反射线将旋转2θ,设这时叉

丝对准新的刻度为

1

r。令?n= |1r–0r|,则当2θ很小(即?n <

?n / D=tanθ

θ2

2≈(2)由○1、○2得,?L= b ?n / (2D)。

3.由以上可知,光杠杆的作用在于将微小的伸长量?L放大为竖尺

图3-1

i n 上的位移?n 。通过?n, b, D 这些比较容易准确测量的量间接地测定?L 。其中2D/b 称为光杠杆的放大倍数。

bl d FLD

E 28π=

(3)

4.为减小实验误差依次在砝码钩上挂砝码(每次1kg ,并注意砝码应交错放置整齐)。待系统稳定后,记下相应十字叉丝处读数

将n ?,L,D,K,d 各测量结果代入(3)式,计算出待测金属丝的弹性模量及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

22222

2)()()()(4)()(F K n d D L E E F K n d D L ?+?+??+?+?+?=?? (4)

【实验仪器】

弹性模量测定仪(包括:拉伸仪、光杠杆、望远镜、标尺),水平仪。钢卷尺(5M)。螺旋测微器(0.01mm)。游标卡尺(Δx=0.05mm)。台灯、砝码。

(1)移动标尺架和微调平面镜的仰角,及改变望远镜的倾角。使得通过望远镜筒上的准心往平面镜中观察,能看到标尺的像,在实验中,由于初次接触,这一步骤所花的时间较长,最后发现,使准星对准镜中的标志的像才能够几率较大的达到实验要求。

(2)调整目镜至能看清镜筒中叉丝的像;

(3)慢慢调整望远镜右侧物镜调焦旋钮直到能在望远镜中看见清晰的标尺像,并使望远镜中的标尺刻度线的像与水平线的像重合;(4)消除视差。眼睛在目镜处微微上下移动,像与标尺刻度线的像

出现相对位移,应重新微调目镜和物镜,直至消除为止。

3.试加八个砝码,从望远镜中观察是否看到刻度(估计一下满负荷时标尺读数是否够用),若无,应将刻度尺上移至能看到刻度,调好后取下砝码。 三、测量

采用等增量测量法

1.加减砝码。先逐个加砝码,共五个。每加一个砝码(1kg),记录一次标尺的位置;然后依次减砝码,每减一个砝码所记和分别应为偶数个)。

2.测钢丝原长L 。用钢卷尺或米尺测出钢丝原长(两夹头之间部分)L 。

3.测钢丝直径d 。在钢丝上选不同部位及方向,用螺旋测微计测出其直径d ,重复测量三次,取平均值。

4.测量距离D 。注意一定要使卷尺保持水平,先将光杠杆平台与望远镜调至同一水平面,再测量距离,一定保持卷尺水平,否则会成为误差来源。

5.测量光杠杆常数K 。用荧光笔在光杠杆的脚上涂抹,再将光杠杆微用力压在白纸上,作图,用游标卡尺准确测量出K 的值。

6.再重复上述步骤1,两次结果取平均值。

【实验数据】

表1钢丝的直径

表2 测量数据

次数 力(N )

i n

加砝码 减砝码

i n

=±?=?A S n n 2.031±0.564

(cm )

d 的A 类不确定度:=d

S 0.0007(mm )

d 的B 类不确定度:=?仪0.004(mm )

合成不确定度:004.0d 2d 2=+?=?S 仪(mm ) d=0.669±0.004(mm )

L =(45.00± 0.05)cm d=(0.669±0.004)mm K=(70.00 ±0.02)mm D=(159.80 ±0.05)cm

01615

.0=%615.1=E

28/1003.2m kg E ?=?

210/10)1.03.1(m kg E ?±=

【问题与建议】

(1)分析实验中那一项结果误差对测量结果影响最大,如何减少?

(2)用逐差法处理数据的优点是什么,应注意什么问题

利用到每一个实验数据,减少误差较其他方法更精确

(3)本实验中必须满足什么条件,这些条件是怎么提出的,?你能根据实验数据判断金属丝有没有超过弹性限度

镜面、钢丝和直尺三者平行,砝码交错放置,望远镜和平面镜在同一平面上,(2)有前后两次实验知道,,可判断在弹性限度内

(4)两根材料相同,而粗细、长度不同的钢丝,在相同的加载条件下,他们的伸长量是不是一样的?弹性模量是否相同?

伸长量不一样,。

拉伸法测弹性模量 实验报告0204192300

大连理工大学 大 学 物 理 实 验 报 告 院(系) 材料学院 专业 材料物理 班级 0705 姓 名 童凌炜 学号 200767025 实验台号 实验时间 2008 年 11 月 11 日,第12周,星期 二 第 5-6 节 实验名称 拉伸法测弹性模量 教师评语 实验目的与要求: 1. 用拉伸法测定金属丝的弹性模量。 2. 掌握光杠杆镜尺法测定长度微小变化的原理和方法。 3. 学会处理实验数据的最小二乘法。 主要仪器设备: 弹性模量拉伸仪(包括钢丝和平面镜、直尺和望远镜所组成的光杠杆装置), 米尺, 螺旋测微器 实验原理和内容: 1. 弹性模量 一粗细均匀的金属丝, 长度为l , 截面积为S , 一端固定后竖直悬挂, 下端挂以质量为m 的砝码; 则金属丝在外力F=mg 的作用下伸长Δl 。 单位截面积上所受的作用力F/S 称为应力, 单位长度的伸长量 Δl/l 称为应变。 有胡克定律成立:在物体的弹性形变范围内,应力F/S 和Δl/l 应变成正比, 即 l l ?=E S F 其中的比例系数 l l S F E //?= 称为该材料的弹性模量。 性质: 弹性模量E 与外力F 、物体的长度l 以及截面积S 无关, 只决定于金属丝的材料。 成 绩 教师签字

实验中测定E , 只需测得F 、S 、l 和即可, 前三者可以用常用方法测得, 而的数量级l ?l ?很小, 故使用光杠杆镜尺法来进行较精确的测量。 2. 光杠杆原理 光杠杆的工作原理如下: 初始状态下, 平面镜为竖 直状态, 此时标尺读数为n 0。 当金属丝被拉长以l ?后, 带动平面镜旋转一角度α, 到图中所示M’位置; 此时读得标尺读数为n 1, 得到刻度变化为 。 Δn 与呈正比关系, 且根据小量 01n n n -=?l ?忽略及图中的相似几何关系, 可以得到 (b 称为光杠杆常数) n B b l ??= ?2将以上关系, 和金属丝截面积计算公式代入弹性模量的计算公式, 可以得到 n b D FlB E ?= 2 8π(式中B 既可以用米尺测量, 也可以用望远镜的视距丝和标尺间接测量; 后者的原理见附录。) 根据上式转换, 当金属丝受力F i 时, 对应标尺读数为n i , 则有 02 8n F bE D lB n i i +?= π可见F 和n 成线性关系, 测量多组数据后, 线性回归得到其斜率, 即可计算出弹性模量E 。 P.S. 用望远镜和标尺测量间距B : 已知量: 分划板视距丝间距p , 望远镜焦距f 、转轴常数δ 用望远镜的一对视距丝读出标尺上的两个读数N1、N2, 读数差为ΔN 。 在几何关系上忽略数量级差别大的量后, 可以得到 , 又在仪器关系上, 有x=2B , 则 , () 。 N p f x ?= N p f B ??=21100=p f 由上可以得到平面镜到标尺的距离B 。

金属弹性模量的测量

金属弹性模量的测量 1. 计算金属丝的杨氏弹性模量的公式为,其实验条件是: 2. 调节望远镜的步骤是:(1)调节目镜,看清;(2)前后移动目镜筒,改变和之间的距离,使最清晰,并消除,即眼睛上下晃动时,标尺刻线的像与叉丝无。 3. 在金属丝的长度、直径及所加外力相同的情况下,杨氏模量的金属丝的伸长量大,因此,杨氏模量是描述材料抵抗弹性开变的能力的重要物理量。 4. 在用拉伸法测金属丝的杨氏弹性模量的实验中,经常遇到:(1)在加砝码的过程中,发现标尺读数忽大忽小,没有规律,可能原因是;(2)在加砝码过程中,发现标尺读数不变,可能的原因是;(3)在加砝码过程中,标尺读数n与外力F的关系如图2-7所示,可能的原因是。 5. 在用光杠杆法测金属丝的杨氏模量的实验中,要求标尺铅直、镜面竖直、望远镜光轴水平、光杠杆三足尖所处平面水平,如果其中某一条件不满足,试分析对测量结果可产生多大影响: (1)光杠杆三足尖所处平面与水平面间的倾角 (2)标尺倾斜角 (3)望远镜光轴与水平面倾角 (4)镜面倾角 6. 在调节光杠杆系统过程中,若从望远镜中看不到平面镜,应怎么调?若看到了平面镜,而看不到标尺像,应怎么调?如果看到了标尺像,而看不清标尺上的刻度,又应怎么调? 7. 为了提高用拉伸法测金属丝杨氏模量的测量精度,应采取哪些措施? 液体表面张力系数的测定 8. 焦利氏秤实际上是一台用于测量的精细弹簧秤,它是根据定律而设计的。使用时应使、和的刻线三者重合,简称,其目的是为了消除,提高测量精度,焦利氏秤的分度值是。 9. 表面张力系数与液体的、和等因素有关,因此在人寿测定表面张力系数的实验时,必须注明实验室的。为了保证测量的准确度,必须仔细测量用具。 10. 焦利氏秤的校准是利用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量与所加外力的式,确定弹簧的的过程。焦利氏秤校准后,只要测出弹簧的,就可以算同作用在弹簧上的外力F。 11. 拉脱法测液体表面张力系数的实验操作有两个关键:(1)液膜必须得到;(2)液膜被拉伸的过程中,必须时刻保证。 12. 焦利氏秤的分度值为0.01cm,倔强系统为,仪器能测量的最小的力为。 13. 表面张力系数的计算公式为,若考虑液膜自身的重量,该公式应修正为。 液体的粘滞系数的测定 14. 用落球法测液体的粘滞系数根据定律。当小球在液体中匀速下落时,基平衡方和为。 15. 用落球法测液体的粘滞姝实验中,当小球落入液体的上表面附近时作运动,小球在液体中受到、和三个力的作用。当作用在小球上的各力平衡,即,此后小球将作运动。 16. 斯托克斯公式的条件是,因此,用落球法测液体的粘滞系数时,要求钢球的直径越好,而盛液体的量筒的直径越好。 17. 试选用不同密度和不同半径的小球做实验时,如何影响粘滞系数的测量误差。

金属丝杨氏弹性模量的测定

金属丝杨氏弹性模量的测定 本实验是根据胡克定律测定固体材料的一个力学常量——杨氏弹性模量。实验中采 用光杠杆放大原理测量金属丝的微小伸长量,并用不同准确度的测长仪器测量不同的 长度量;在数据处理中运用了两种基本而常用的方法——逐差法和作图法。 [一]. 实验目的 1.掌握不同长度测量器具的选择和使用,掌握光杠杆测微原理和调节。 2.学习误差分析和误差均分原理思想。 3.学习使用逐差法处理数据及最终测量结果的表达。 4.测定钢丝的杨氏弹性模量 E 值。 [二]. 实验原理 固体材料在外力作用下产生各部分间相对位置的变化,称之为形变。如果外力较小时,一旦外力停止作用,形变将随之消失,这种形变称为弹性形变;如果外力足够大,当停止作用时,形变却不能完全消失,这叫剩余形变。当剩余形变开始出现时,就表明材料达到了弹性限度。 在许多种不同的形变中,伸长(或缩短)形变是最简单、最普遍的形变之一。本实 验是针对连续、均匀、各向同性的材料做成的丝,进行拉伸试验。设细丝的原长为l ,横截面积为 A ,在外加力P的作用下,伸长了l 的长度,单位长度的伸长量l /l 称为应变,单位横截面所受的力则称为应力。根据虎克定律,在弹性限度内,应变与应力成正比关系,即 Pl E Al 式中比例常数E 称为杨氏弹性模量,它仅与材料性质有关。若实验测出在外加力用下细丝的伸长量l ,则就能算出钢丝的杨氏弹性模量 Pl Al 工程中E 的常用单位为(N/m2)或(Pa)。(1) P作 E:

几种常用材料的杨氏模量E 值见下表: 材料名称E(×1011Pa) 钢 2.0 铸铁 1.15~1.60 铜及其合金 1.0 铝及硬铝0.7 应当指出,(1)式只适合于材料弹性形变的情况。如果超出弹性限度,应变与应力的关系将是非 线性的。右图表示合金钢和硬铝等材料的应力-应 变曲线。 为了测定杨氏弹性模量值,在(2)式中的 P、l和A都比较容易测定,而长度微小变化量l 则很难用通常测长仪器准确地度量。本实验将采用 光杠杆放大法进行精确测量。 [三]. 实验装置 实验装置原理如右图所示。 被测钢丝的上端被夹头夹住(或螺丝顶住),悬挂于支架顶部A 点。下端被圆柱体B 的夹头夹住。圆柱体能在支架中部的平台C 的一个圆孔中自由上下移动,圆柱体下端悬有砝码盘P。支架底座上有三个螺丝用来调节支架铅直。 光杠镜如右图所示,它由一平面反射镜M 和T 字形支座构成。支座的刀口放在平台C 的凹槽内,后脚尖认放在圆柱体B 的上端面

弹性模量

弹性模量 科技名词定义 中文名称:弹性模量 英文名称:elastic modulus 定义:材料在弹性变形阶段内,正应力和对应的正应变的比值。 所属学科:水利科技(一级学科);工程力学、工程结构、建筑材料(二级学科);工程力学(水利)(三级学科) 本内容由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

拼音:tanxingmoliang 英文名称:Elastic Modulus, 一般地讲,对弹性体施加一个外界作用(称为“应力”)后,弹性体 会发生形状的改变(称为“应变”),“弹性模量”的一般定义是:应力 除以应变。例如: 线应变—— 对一根细杆施加一个拉力F,这个拉力除以杆的截面积S,称为“线应力”,杆的伸长量dL除以原长L,称为“线应变”。线应力除以线应变就 等于杨氏模量E=( F/S)/(dL/L) 剪切应变—— 对一块弹性体施加一个侧向的力f(通常是摩擦力),弹性体会由方形 变成菱形,这个形变的角度a称为“剪切应变”,相应的力f除以受力面 积S称为“剪切应力”。剪切应力除以剪切应变就等于剪切模量G=( f/S)/a 体积应变—— 对弹性体施加一个整体的压强p,这个压强称为“体积应力”,弹性体 的体积减少量(-dV)除以原来的体积V称为“体积应变”,体积应力除以体 积应变就等于体积模量: K=P/(-dV/V) 在不易引起混淆时,一般金属材料的弹性模量就是指杨氏模量,即正 弹性模量。 编辑本段意义: 弹性模量是工程材料重要的性能参数,从宏观角度来说,弹性模量是 衡量物体抵抗弹性变形能力大小的尺度,从微观角度来说,则是原子、离 子或分子之间键合强度的反映。凡影响键合强度的因素均能影响材料的弹 性模量,如键合方式、晶体结构、化学成分、微观组织、温度等。因合金 成分不同、热处理状态不同、冷塑性变形不同等,金属材料的杨氏模量值 会有5%或者更大的波动。但是总体来说,金属材料的弹性模量是一个对组 织不敏感的力学性能指标,合金化、热处理(纤维组织)、冷塑性变形等 对弹性模量的影响较小,温度、加载速率等外在因素对其影响也不大,所 以一般工程应用中都把弹性模量作为常数。 弹性模量可视为衡量材料产生弹性变形难易程度的指标,其值越大, 使材料发生一定弹性变形的应力也越大,即材料刚度越大,亦即在一定应 力作用下,发生弹性变形越小。弹性模量E是指材料在外力作用下产生单 位弹性变形所需要的应力。它是反映材料抵抗弹性变形能力的指标,相当 于普通弹簧中的刚度。 编辑本段说明:

拉伸法测量金属丝的弹性模量

实验三拉伸法测量金属丝的模量 一、实验目的 1. 掌握用拉伸法测量金属丝弹性模量的原理和方法。 2. 学习光杠杆测量微小长度变化的原理和方法。 2、 实验原理 1.弹性模量 在外力作用下,固体所发生的形状变化称为形变。如果力较小时,一旦外力停止了作用,形变将随之消失,这种形变称为弹性形变。如果外力足够大,当停止作用时,形变不能完全消失,留下剩余的形变称之为塑性形变。当开始出现塑形形变时,表明材料达到了弹性限度。 针对连续,均匀,各向同性的材料做成的钢丝,设其长为L,横截面积为S。沿长度方向施力F后,钢丝绳伸长或缩短ΔL。单位长度的伸长量ΔL/L称为线应变,单位横截面积所受的力F/S称为正应力。根据胡克定律,在金属丝弹性限度内正应力和线应变呈正比关系。比例系数 (1)称为弹性模量,旧城杨氏模量,他表征材料本身的弹性性质。E越大的材料,要使他发生一定的相对形变所需的单位横截面积上的作用力就越大。实验表明,弹性模量E与外力F,物体的原长L和横截面积S的大小无关。仅与材料的性质有关。 为测定弹性模量E值,式中F,S,L都可以用普通仪器及一般方法测出。唯有ΔL是一个微小的变化量。很难用普通测长的仪器准确的量度。本实验将采用光杠杆方法进行准确的测量。 2.光杠杆装置 初始时,平面镜处于垂直状态。标尺通过平面镜反射后,在望远镜中呈像。则望远镜可以通过平面镜观察到标尺的像。望远镜中十字线处在标尺上刻度为。当钢丝下降L时,平面镜将转动角。则望远镜中标尺的像也发生移动,十字线降落在标尺的刻度为处。由于平面镜转动角,进入望远镜的光线旋转2角。从图中看出望远镜中标尺刻度的变化。 因为角很小,由上图几何关系得:

用拉伸法测材料弹性模量

实验21 用拉伸法测氏模量 林一仙 1 实验目的 1)掌握拉伸法测定金属氏模量的方法; 2)学习用光杠杆放大测量微小长度变化量的方法; 3)学习用作图法处理数据。 2 实验原理 相关仪器: 氏模量仪、光杠杆、尺读望远镜、卡尺、千分尺、砝码。 2.1氏模量 任何固体在外力使用下都要发生形变,最简单的形变就是物体受外力拉伸(或压缩)时发生的伸长(或缩短)形变。本实验研究的是棒状物体弹性形变中的伸长形变。 设金属丝的长度为L ,截面积为S ,一端固定, 一端在延长度方向上受力为F ,并伸长△L ,如图 21-1,比值: L L ?是物体的相对伸长,叫应变。 S F 是物体单位面积上的作用力,叫应力。 根据胡克定律,在物体的弹性限度,物体的应力与应变成正比,即 L L Y S F ?= 则有 L S FL Y ?= (1) (1)式中的比例系数Y 称为氏弹性模量(简称氏模量)。 实验证明:氏模量Y 与外力F 、物体长度L 以及截面积的大小均无关,而只取决定于物体的材料本身的性质。它是表征固体性质的一个物理量。 根据(1)式,测出等号右边各量,氏模量便可求得。(1)式中的F 、S 、L 三个量都可用一般方法测得。唯有L ?是一个微小的变化量,用一般量具难以测准。本实验采用光杠杆法进行间接测量(具体方法如右图所示)。 2.2光杠杆的放大原理 如右图所示,当钢丝的长度发生变化时,光杠杆镜面的竖直度必然要发生改变。那么改变后的镜面和改变前的镜面必然成有一个角度差,用θ来表示这个角度差。从下图我们可以看出:

h L tg ?= θ (2) 这时望远镜中看到的刻度为1N ,而且θ201=ON N ∠,所以就有: D N N tg 0 12-= θ(3) 采用近似法原理不难得出: L h D N N N ?= -=?201(4) 这就是光杠杆的放大原理了。 将(4)式代入(1)式,并且S=πd 2 ,即可得下式: N h d F LD Y ??=π2 8 这就是本实验所依据的公式。 2.3 实验步骤 1)将待测金属丝下端砝码钩上加1.000kg 砝码使它伸直。调节仪器底部三脚螺丝,使G 平台水平。 2)将光杠杆的两前足置于平台的槽,后足置于C 上,调整镜面与平台垂直。 3)调整标尺与望远镜支架于合适位置使标尺与望远镜以光杠杆镜面中心为对称,并使镜面与标尺距离D 约为1.5米左右。 4)用千分尺测量金属丝上、中、下直径,用卷尺量出金属丝的长度L 。 5)调整望远镜使其与光杠杆镜面在同一高度,先在望远镜外面附近找到光杠杆镜面中标尺的象(如找不到,应左右或上下移动标尺的位置或微调光杠杆镜面的垂直度)。再把望远镜移到眼睛所在处,结合调整望远镜的角度,在望远镜中便可看到光杠杆镜面中标尺的反射象(不一定很清晰)。 6)调节目镜,看清十字叉丝,调节调焦旋钮,看清标尺的反射象,而且无视差。若有视差,应继续细心调节目镜,直到无视差为止。检查视差的办法是使眼睛上下移动,看叉丝与标尺的象是否相对移动;若有相对移动,说明有视差,就应再调目镜直到叉丝与标尺象无相对运动(即无视差)为止。记下水平叉丝(或叉丝交点)所对准的标尺的初读数N 0,N 0一般应调在标尺0刻线附近,若差得很远,应上下移动标尺或检查光杠杆反射镜面是否竖直。 7)每次将1.000kg 砝码轻轻地加于砝码钩上,并分别记下读数N '1、N '2、…、N i ',共做5次。 8)每次减少1.000kg 砝码,并依次记下记读数N i ''-1,N i ''-2,…、N ''0。 9)当砝码加到最大时(如6.000kg )时,再测一次金属丝上、中、下的直径d ,并与挂1.000kg 砝码时对应的直径求平均值,作为金属丝的直径d 值。 10)用卡尺测出光杠杆后足尖与前两足尖的距离h ,用尺读望远镜的测距功能测出D (长短叉丝的刻度差乘100倍)。

拉伸法测量金属丝弹性模量带数据处理

本科实验报告(详写) 【实验目的】 1.掌握拉伸法测量金属丝弹性模量的原理和方法。 2.学习光杠杆测量微小长度的变化的原理和方法。 3.进一步学习用逐差法,作图法处理数据。 4.多种长度测试方法和仪器的使用。 【实验内容和原理】 1.测定金属丝弹性模量 假定长为L、横截面积为S的均匀金属丝,在受到沿长度方向的外力F作用下伸长?L,根据胡克定律可知,在弹性限度内,应变?L /L与外F/S成正比,即

(E 称为该金属的杨氏模量) (1) 由此可得: (2) 其中F,S 和L 都比较容易测量;?L 是一个很小的长度变化量。 2.光杠杆测量微小长度变化 当金属丝受力伸长?L 时,光杠杆后脚1f 也随之下降?L ,在θ较小(即?L << b )时,有 ?L / b = tan θθ≈ (1) 若望远镜中的叉丝原来对准竖尺上的刻度为0r ;平面镜转动后,根据广的反射定律,镜面旋转θ,反射线将旋转2θ,设这时叉丝对准新的刻度为1r 。令?n= |1r –0r |,则当2θ很小(即?n <

i n 3.由以上可知,光杠杆的作用在于将微小的伸长量?L 放大为竖尺上的位移?n 。通过?n, b, D 这些比较容易准确测量的量间接地测定?L 。其中2D/b 称为光杠杆的放大倍数。 bl d FLD E 28π= (3) 4.为减小实验误差依次在砝码钩上挂砝码(每次1kg ,并注意砝码应交错放置整齐)。待系统稳定后,记下相应十字叉丝处读数(i=1,2,……,6)。依次减小砝码(每次1kg ),待稳定后,记十字叉丝处相应读数(i=1,2,……,6)。取同一负荷刻度尺读数平均值 2n n n ' i i i += (i=1,2, (6) 5.按逐差法处理数据的要求测量弹性模量。 计算对应3Kg 负荷时金属丝的伸长量 i 3i i n -n n +=? (i=1,2,3,) 及伸长量的平均值 3 n n 3 1 i i ∑=?= ? 将n ?,L,D,K,d 各测量结果代入(3)式,计算出待测金属丝的弹性模量及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 22222 2)()()()(4)()(F K n d D L E E F K n d D L ?+?+??+?+?+?=?? (4)

强度,刚度 ,弹性模量

强度定义 1、材料、机械零件和构件抵抗外力而不失效的能力。强度包括材料强度和结构强度两方面。强度问题有狭义和广义两种涵义。狭义的强度问题指各种断裂和塑性变形过大的问题。广义的强度问题包括强度、刚度和稳定性问题,有时还包括机械振动问题。强度要求是机械设计的一个基本要求。 材料强度指材料在不同影响因素下的各种力学性能指标。影响因素包括材料的化学成分、加工工艺、热处理制度、应力状态,载荷性质、加载速率、温度和介质等。 按照材料的性质,材料强度分为脆性材料强度、塑性材料强度和带裂纹材料的强度。①脆性材料强度:铸铁等脆性材料受载后断裂比较突然,几乎没有塑性变形。脆性材料以其强度极限为计算强度的标准。强度极限有两种:拉伸试件断裂前承受过的最大名义应力称为材料的抗拉强度极限,压缩试件的最大名义应力称为抗压强度极限。②塑性材料强度:钦钢等塑性材料断裂前有较大的塑性变形,它在卸载后不能消失,也称残余变形。塑性材料以其屈服极限为计算强度的标准。材料的屈服极限是拉伸试件发生屈服现象(应力不变的情况下应变不断增大的现象)时的应力。对于没有屈服现象的塑性材料,取与0。2%的塑性变形相对应的应力为名义屈服极限,用σ0。2表示。③带裂纹材料的强度:常低于材料的强度极限,计算强度时要考虑材料的断裂韧性(见断裂力学分析)。对于同一种材料,采用不同的热处理制度,则强度越高的断裂韧性越低。 按照载荷的性质,材料强度有静强度、冲击强度和疲劳强度。材料在静载荷下的强度,根据材料的性质,分别用屈服极限或强度极限作为计算强度的标准。材料受冲击载荷时,屈服极限和强度极限都有所提高(见冲击强度)。材料受循环应力作用时的强度,通常以材料的疲劳极限为计算强度的标准(见疲劳强度设计)。此外还有接触强度(见接触应力)。 按照环境条件,材料强度有高温强度和腐蚀强度等。高温强度包括蠕变强度和持久强度。当金属承受外载荷时的温度高于再结晶温度(已滑移晶体能够回复到未变形晶体所需要的最低温度)时,塑性变形后的应变硬化由于高温退火而迅速消除,因此在载荷不变的情况下,变形不断增长,称为蠕变现象,以材料的蠕变极限为其计算强度的标准。高温持续载荷下的断裂强度可能低于同一温度下的材料拉伸强度,以材料的持久极限为其计算强度的标准(见持久强度)。此外,还有受环境介质影响的应力腐蚀断裂和腐蚀疲劳等材料强度问题。 结构强度指机械零件和构件的强度。它涉及力学模型简化、应力分析方法、材料强度、强度准则和安全系数。 按照结构的形状,机械零件和构件的强度问题可简化为杆、杆系、板、壳、块和无限大体等力学模型来研究。不同力学模型的强度问题有不同的力学计算方法。材料力学一般研究杆的强度计算。结构力学分析杆系(桁架、刚架等)的内力和变形。其他形状物体属于弹塑性力学的研究对象。杆是指截面的两个方向尺寸远小于长度尺寸的物体,包括受拉的杆、受压的柱、受弯曲的梁和受扭转的轴。板和壳的特点是厚

拉伸法测弹性模量实验报告

大连理工大学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 院(系)材料学院专业材料物理班级0705成绩 姓名童凌炜学号200767025实验台号 实验时间2008 年11月11日,第 12 周,星期二第5-6节 教师签字 实验名称拉伸法测弹性模量 教师评语 实验目的与要求: 1.用拉伸法测定金属丝的弹性模量。 2.掌握光杠杆镜尺法测定长度微小变化的原理和方法。 3.学会处理实验数据的最小二乘法。 主要仪器设备: 弹性模量拉伸仪(包括钢丝和平面镜、直尺和望远镜所组成的光杠杆装置),米尺,螺旋测微器 实验原理和内容: 1.弹性模量 一粗细均匀的金属丝,长度为 l,截面积为S,一端固定后竖直悬挂,下端挂以质量为m 的砝码;则金属丝在外力F=mg 的作用下伸长l 。单位截面积上所受的作用力F/S 称为应力,单位长度的伸长量l/l 称为应变。 有胡克定律成立:在物体的弹性形变范围内,应力F/S 和l/l 应变成正比,即 F E l S l 其中的比例系数 F / S E l / l 称为该材料的弹性模量。 性质:弹性模量 E 与外力 F、物体的长度l 以及截面积S 无关,只决定于金属丝的材料。

实验中测定E,只需测得 F S l 和 l 即可,前三者可以用常用方法测得,而 l 的数量级 、、 很小,故使用光杠杆镜尺法来进行较精确的测量。 2.光杠杆原理 光杠杆的工作原理如下:初始状态下,平面镜为竖直状态,此时标尺读数为n0。当金属丝被拉长l 以 后,带动平面镜旋转一角度α ,到图中所示M ’位置; 此时读得标尺读数为 n1,得到刻度变化为 n n1 n0。n 与l 呈正比关系,且根据小量忽略及图中的相似几何关系,可以得到 l b ( b 称为光杠杆常数)n 2B 将以上关系,和金属丝截面积计算公式代入弹性模量的计算公式,可以得到 E 8FlB D 2b n (式中 B 既可以用米尺测量,也可以用望远镜的视距丝和标尺间接测量;后者的原理见附录。) 根据上式转换,当金属丝受力F i时,对应标尺读数为n i,则有 8lB n i D 2bE F i n0 可见 F 和 n 成线性关系,测量多组数据后,线性回归得到其斜率,即可计算出弹性模量 E。 P.S. 用望远镜和标尺测量间距 B : 已知量:分划板视距丝间距p,望远镜焦距f、转轴常数δ 用望远镜的一对视距丝读出标尺上的两个读数N1 、N2 ,读数差为N 。在几何关系上忽略数量级差别大的量后,可以得到 x f1f N ,( f )。 N ,又在仪器关系上,有 x=2B,则B p 100 p2p 由上可以得到平面镜到标尺的距离 B 。

弹性模量及刚度关系

1、弹性模量: (1)定义 弹性模量:材料在弹性变形阶段内,正应力和对应的正应变的比值。 材料在弹性变形阶段,其应力和应变成正比例关系(即符合胡克定律),其比例系数称为弹性模量。 “弹性模量”是描述物质弹性的一个物理量,是一个总称,包括“杨氏模量”、“剪切模量”、“体积模量”等。所以,“弹性模量”和“体积模量”是包含关系。 一般地讲,对弹性体施加一个外界作用(称为“应力”)后,弹性体会发生形状的改变(称为“应变”),“弹性模量”的一般定义是:应力除以应变。例如: 线应变——对一根细杆施加一个拉力F,这个拉力除以杆的截面积S,称为“线应力”,杆的伸长量dL除以原长L,称为“线应变”。线应力除以线应变就等于杨氏模量E=( F/S)/(dL/L) 剪切应变——对一块弹性体施加一个侧向的力f(通常是摩擦力),弹性体会由方形变成菱形,这个形变的角度a称为“剪切应变”,相应的力f除以受力面积S称为“剪切应力”。剪切应力除以剪切应变就等于剪切模量G=( f/S)/a 体积应变——对弹性体施加一个整体的压强p,这个压强称为“体积应力”,弹性体的体积减少量(-dV)除以原来的体积V称为“体积应变”,体积应力除以体积应变就等于体积模量: K=P/(-dV/V) 在不易引起混淆时,一般金属材料的弹性模量就是指杨氏模量,即正弹

性模量。单位:E(弹性模量)吉帕(GPa) (2)影响因素 弹性模量是工程材料重要的性能参数,从宏观角度来说,弹性模量是衡量物体抵抗弹性变形能力大小的尺度,从微观角度来说,则是原子、离子或分子之间键合强度的反映。 凡影响键合强度的因素均能影响材料的弹性模量,如键合方式、晶体结构、化学成分、微观组织、温度等。因合金成分不同、热处理状态不同、冷塑性变形不同等,金属材料的杨氏模量值会有5%或者更大的波动。 但是总体来说,金属材料的弹性模量是一个对组织不敏感的力学性能指标,合金化、热处理(纤维组织)、冷塑性变形等对弹性模量的影响较小,温度、加载速率等外在因素对其影响也不大,所以一般工程应用中都把弹性模量作为常数。 (3)意义 弹性模量可视为衡量材料产生弹性变形难易程度的指标,其值越大,使材料发生一定弹性变形的应力也越大,即材料刚度越大,亦即在一定应力作用下,发生弹性变形越小。 弹性模量E是指材料在外力作用下产生单位弹性变形所需要的应力。它是反映材料抵抗弹性变形能力的指标,相当于普通弹簧中的刚度。 2、刚度 (1)定义 刚度:结构或构件抵抗弹性变形的能力,用产生单位应变所需的力或力矩来量度。. 转动刚度(k):——k=M/θ 其中,M为施加的力矩,θ为旋转角度。 其他的刚度包括:拉压刚度(Tension and compressionstiffness)、轴

大学物理设计性实验用拉伸法测定金属丝的杨氏弹性模量

教学章节:实验7 用拉伸法测定金属丝的杨氏弹性模量 教学内容:1、讲述“用拉伸法测定金属丝的杨氏弹性模量”实验的实验原理 2、介绍实验的操作要领、数据处理等 3、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实验现象、测量并记录实验数据。教学学时:3学时 教学目的:1、使学生了解“用拉伸法测定金属丝的杨氏弹性模量”的实验原理 2、使学生学会用光杠杆法测量长度的微小变化量 3、使学生掌握本实验的仪器调节和实验数据的测量 4、使学生学会用逐差法处理实验数据 教学重点、难点: 1、光杠杆放大原理 2、实验仪器的调节 3、逐差法处理实验数据 教学方法、方式:讲解、演示、学生操作教师指导。 教学过程:(引入、授课内容、小结、作业布置等) 用拉伸法测定金属丝的杨氏弹性模量 一、引入 杨氏弹性是描述固体材料抵抗形变的能力的物理量,它与固体材料的几何尺寸无关,与外力大小无关,只决定于金属材料的性质,它的国际单位为:牛/米2(N/m2),它是表征固体材料性质的重要物理量,是选择固体材料的依据之一,是工程技术中常用的参数。杨氏弹性模量测量的常用方法: 1、万能试验机法:在万能试验机上做拉伸或压缩试验,自动记录应力和应变的关系图线,从而计算出杨氏弹性模量。 2、静态拉伸法(本实验采用此法),它适用于有较大形变的固体和常温下的测量,它的缺点是:①因为载荷大,加载速度慢,含有驰豫过程。所以它不能很真实地反映出材料内部结构的变化。②对脆性材料不能用拉伸法测量;③不能测量材料在不同温度下的杨氏弹性模量。 3、动态悬挂法:将试样(圆棒或矩形棒)用两根线悬挂起来并激发它作横向振动。在一定条件下,试样振动的固有频率取决于它的几何形状、尺寸、质量以及它的杨氏弹性模量,如果我们在实验中测出了试样在不同温度下的固有频率,就可以算出试样在不同温度下的杨氏弹性模量。此法克服了静态拉伸法的缺点,具有实用价值,是国家标准规定的一种测量方法。

拉伸法测弹性模量

清华大学实验报告 系别:航天航空学院班号:航04班姓名:张大曦(同组姓名:) 作实验日期:2011年9月28日教师评定: 实验2.1拉伸法测弹性模量 一、实验目的 (1)学习用拉伸法测量弹性模量的方法; (2)掌握螺旋测微计和读数显微镜的使用; (3)学习用逐差法处理数据。 二、实验原理 1.弹性模量及其测量方法 弹性形变范围内,正应力与线应变成正比,即 式中的比例系数 称作材料的弹性模量 利用本实验中直接测量的数据,可将上式进一步写为 测量钢丝的弹性模量的方法是将钢丝悬挂于支架上,上端固定,下端加砝码对钢丝施加力F,测出钢丝 E。 2.逐差法处理数据 该方法称为逐差法,可以减小测量的随机误差和测量仪器带来的误差。 三、实验仪器 包括支架、读数显微镜、底座、钢尺和螺旋测微计(分别用来测量钢丝长度和直径)。 四、实验步骤与注意事项 (1)调整钢丝竖直。 (2)调节读数显微镜。先粗调再细调。 (3)测量。测量钢丝长度L D,测6次,并在测量前后记录螺旋测微计的零点d各3次。

五、数据表格及数据处理 1. 测量钢丝长度L 仪器编号;钢丝长度L=mm。 得到: = mm = mm 2. 测定钢丝直径D 测定螺旋测微计的零点d 测量前____,___,____ 测量后____,____,____ mm 得到: 3. 总不确定度计算

由计算公式推导出E的相对不确定度的公式 出 结论:拉伸法可以测量钢丝的弹性模量,由于实验仪器的精密程度有限,所得的弹性模量的不确定度较大。 六、思考题解答与分析 1. 在本实验中读数显微镜测量时那些情况下会产生空程误差?应如何消除它? 在测量中,转动手轮至标记点的过程中反转手轮会产生空程误差,在从增砝码变到减砝码手轮反转时会产生空程误差。 在测量中,应通过使手轮只向一个方向转动来消除空程误差,若是在调节某次标记线位置时,叉丝转过了标记线,则舍去这次的位移值,继续测量下一个位移值。在增减砝码手轮反转过程中,因尽量使手轮多转几圈,消除空程误差后,再进行下面的测量。 2. 从E的不确定度计算式分析哪个量的测量对E的结果的准确度影响最大?测量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通过多次测量取平均值来减小误差。另外,在测量前后要记录螺旋测微计的零点各3次,来减小系统误差对测量值的影响。 八、实验感受与收获 这是我的第一次实验,心情激动但也害怕结果会误差很大。事实证明顾虑其实是多余的,认真踏实的做实验就会有收获。通过本次试验,我锻炼了动手和观察能力,也深刻地体会到实验工作的辛苦,长时间使用读数显微计会使眼睛非常疲劳。 实验2.2动力学法测弹性模量 一、实验目的 (1)学习一种更实用、更准确的测量弹性模量的方法; (2)学习用实验方法研究与修正系统误差。

拉伸法测量金属丝弹性模量带大数据处理

本科实验报告(详写)【实验目的】 1.掌握拉伸法测量金属丝弹性模量的原理和方法。 2.学习光杠杆测量微小长度的变化的原理和方法。 3.进一步学习用逐差法,作图法处理数据。 4.多种长度测试方法和仪器的使用。 【实验内容和原理】 1.测定金属丝弹性模量 假定长为L、横截面积为S的均匀金属丝,在受到沿长度方向的外力F作用下伸长?L,根据胡克定律可知,在弹性限度内,应变?L /L与外F/S成正比,即 (E称为该金属的杨氏模量)(1)由此可得:

(2) 其中F,S 和L 都比较容易测量;?L 是一个很小的长度变化量。 2.光杠杆测量微小长度变化 当金属丝受力伸长?L 时,光杠杆后脚1f 也随之下降?L ,在θ较小(即?L << b )时,有 ?L / b = tan θθ≈ (1) 若望远镜中的叉丝原来对准竖尺上的刻度为0r ;平面镜转动后,根据广的反射定律,镜面旋转θ,反射线将旋转2θ,设这时叉丝对准新的刻度为1r 。令?n= |1r –0r |,则当2θ很小(即?n <

i n ?L 。其中2D/b 称为光杠杆的放大倍数。 bl d FLD E 28π= (3) 4.为减小实验误差依次在砝码钩上挂砝码(每次1kg ,并注意砝码应交错放置整齐)。待系统稳定后,记下相应十字叉丝处读数(i=1,2,……,6)。依次减小砝码(每次1kg ),待稳定后,记十字叉丝处相应读数(i=1,2,……,6)。取同一负荷刻度尺读数平均值 2n n n ' i i i += (i=1,2, (6) 5.按逐差法处理数据的要求测量弹性模量。 计算对应3Kg 负荷时金属丝的伸长量 i 3i i n -n n +=? (i=1,2,3,) 及伸长量的平均值 3 n n 3 1 i i ∑=?= ? 将n ?,L,D,K,d 各测量结果代入(3)式,计算出待测金属丝的弹性模量及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 22222 2)()()()(4)()(F K n d D L E E F K n d D L ?+?+??+?+?+?=?? (4) 【实验仪器】

弹性模量测量方法

弹性模量测量方法 点击次数:3972 发布时间:2010-10-22 ? 弹性模量测量方法?最简单的形变是线状或棒状物体受到长度方向上的拉力 作用,发生长度伸长。设金属丝(或杆)的原长为L,横截面积为S,在弹性限度内的拉力F作用下,伸长了L。比值F/S为金属丝单位横截面积上所受的力,叫做胁强(或应力),相对伸长量L/L叫胁变(或应变)。据虎克定律,胁强和胁变成正比,即: (1) 比例系数: (2) E叫做物体的弹性模量(或称杨氏模量)。E的大小与物体的粗细、长短等形状无关,只决定于材料的性质,它是表示各种固体材料抗拒形变能力的重要物理量,是各种机械设计和工程技术选择构件用材必须考虑的重要力学参量。 任何固体在外力作用下都会改变固体原来的形状大小,这种现象叫做形变。一定限度以内的外力撤除之后,物体能完全恢复原状的形变,叫弹性形变。 杨氏弹性模量的测量方法有静态测量法、共振法、脉冲传输法等,其中以共振法和脉冲法测量精度较高。杨氏弹性模量的静态测量法就是在物体加载以后,测出物体的应力和应变,根据一定的计算式得到E值,主要有拉伸法、梁弯曲法等。 用力F作用在一立方形物体的上面,并使其下面固定(如图一),物体将发生形变成为斜的平行六面体,这种形变称为切变,出现切变后,距底面不同距离处的绝对形变不同(AA'>BB'),而相对形变则相等,即 ?弹性模量测量方法(6-3) 式中称为切变角,当值较小时,可用代替,实验表明,一定限度内切变角与切应力成正比,此处S为立方体平行于底的截面积,现以符号表示切应力,则 (6-4) 比例系数G称切变模量。 测量切变模量的方法有静态扭转法、摆动法。 实验目的

弹性模量和泊松比的测定

弹性模量和泊松比的测定

弹性模量和泊松比的测定

目录 一、弹性模量和泊松比 (2) 二、弹性模量测定方法 (2) 三、泊松比测定方法 (4) 四、结论 (4) 五、参考文献 (4)

一、弹性模量和泊松比 金属材料的弹性模量E为低于比例极限的应力与相应应变的比值;金属材料的泊松比μ指低于比例极限的轴向应力所产生的横向应变与相应轴向应变的负比值(详见GB/T 10623-2008 金属材料力学性能试验术语)。 二、弹性模量测定方法 铝合金材料的弹性模量E是在弹性范围内正应力与相应正应变的比值,其表达式为: E=σ/ε 式中E为弹性模量;σ为正应力;ε为相应的正应变。 铝合金材料弹性模量E的测定主要有静态法、动态法和纳米压痕法。 1.静态法 1.1测量原理 静态法测量铝合金材料的弹性模量主要采用拉伸法,即采用拉伸应力-应变曲线的测试方法。 拉伸法是用拉力拉伸试样来研究其在弹性限度内受到拉力的伸长变形。由上式有: E=σ/ε=FL/A△L 式中各量的单位均为国际单位。 可以看出,弹性模量E是在弹性范围所承受的应力与应变之比,应变是必要的参数。因此,弹性模量E的测试实质是测试弹性变形的直线段斜率,故其准确度由应力与应变准确度所决定。 应力测量的准确度取决于试验机施加的力值与试样横截面积,此时试验机夹具与试样夹持方法也非常关键,夹具与试样要尽量同轴;应变测量的准确度要求引伸计要真实反映试样受力中心轴线与施力轴线同轴受力时所产生的应变。 由于试样受力同轴是相对的,且在弹性阶段试样的变形很小,所以为获得真实应变,应采用高精度的双向平均应变机械式引伸计。 拉伸法测量弹性模量适用于常温测量,由于拉伸时载荷大,加载速度慢,

金属丝杨氏弹性模量的测定试验部分训练题

一、选择 1. 弹性模量的测定中哪个数据是用逐差法处理的?( ) A. 光杠杆读数 B. 金属丝直径 C.金属丝长度 D. 平面镜到标尺的距离 2. 在测量杨氏模量的实验中,用光杠杆镜尺法测量的物理量是 A.标尺到镜面的距离 B. 钢丝长度 C.钢丝直径 D. 钢丝长度的伸长量 3. 用光杠杆测微小长度的变化,从望远镜视场中所看到的标尺像是 C.拉直金属丝,避免将拉直过程当为伸长过程进行测量 D. 减少初读数,消除零误差 5. 对于一定温度下金属的杨氏模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只与材料的物理性质有关而与材料的大小及形状无关; B. 与材料的大小有关,而与形状无关; C. 与材料的形状有关,而与大小无关; D. 与材料的形状有关,与大小也有关; 6. 在测量杨氏模量的实验中,若目镜中的叉丝不清晰,则应调节: A.望远镜的目镜 B. 望远镜的位置 C.望远镜的调焦轮 D. 望远镜的方向 7. 光杠杆镜尺法的放大倍数为:( ) . b B. 2b C. 2D D. D A. 2D D b 2K 8. 在测量杨氏模量的实验中,调节时在望远镜中只能看到镜子,若要看到标尺的 像应调节:( ) A.缩小的倒立实像 B. 放大的倒立虚像 C. 缩小的正立实像 D. 放大的正立实像 4.在测定金属丝的弹性模量实验中, 通常预加一定重量的负荷, 目的是:( ) A.消除摩擦力 B. 没有目的

A. 调焦轮 B. 目镜 C.望远镜位置 D.望远镜方向 二、判断 1.两根材料相同,长度、粗细均不相同的金属丝,它们的杨氏弹性模量应该相同。 2.在测量杨氏弹性模量的实验中,镜尺间距D的测量误差对杨氏模量的测量结果影 响最大。 3.在测量杨氏弹性模量的实验中,光杠杆的放大倍数与望远镜放大倍数有关。 4.在测量杨氏弹性模量的实验中,钢丝直径d的测量误差对杨氏模量的测量结果影 响最大。 5.拉伸法测杨氏模量实验中,采用加减砝码各测一次取平均的方法测量是为了消除 因磨擦和滞后带来的系统误差 三、简答 1 ?本实验中,为什么测量不同的长度要用不同的仪器进行?它们的最大允差各 是多少? 2.根据实验不确定度几何合成方法,写出杨氏模量E的相对不确定度的表达式, 并指出哪一个测量影响最大。 3.本实验所用的逐差法处理数据,体现了逐差法的哪些优点?若采用相邻两项相 减,然后求其平均值,有何缺点? 2D 2D 4 .若将丝作为光杠杆的“放大倍率”,试根据你所得的数值计算岀的值,你 b b 能想出几种改变“放大倍率”的方法来吗? 5.光杠杆法有何特点?你能应用光杠杆法设计一个测定引力常量G的物理实验 吗?

材料弹性模量E和泊松比实验测定

实验三 材料弹性模量E 和泊松比μ的测定实验 一、实验目的 1、测定常用金属材料的弹性模量E 和泊松比μ。 2、验证胡克(Hooke )定律。 二、实验仪器设备和工具 1、组合实验台中拉伸装置 2、XL2118系列力&应变综合参数测试仪 三、实验原理和方法 试件采用矩形截面试件,电阻应变片布片方式如图3-1。在试件中央截面上,沿前后两面的轴线方向分别对称的贴一对轴向应变片R1、R1ˊ和一对横向应变片R2、R2ˊ,以测量轴向应变ε和横向应变εˊ。 补偿块 图 3-1 拉伸试件及布片图 1、 弹性模量 E 的测定 由于实验装置和安装初始状态的不稳定性,拉伸曲线的初始阶段往往是非线性的。为了尽可能减小测量误差,实验宜从一初载荷00(0)P P ≠开始,采用增量法,分级加载,分别测量在各相同载荷增量P ?作用下,产生的应变增量ε?,并求出ε?的平均值。设试件初始横截面面积为0A ,又因L L ε=?,则有 A E P ε??=0 上式即为增量法测E 的计算公式。 式中 0A — 试件截面面积 ε? — 轴向应变增量的平均值 组桥方式采用1/4桥单臂测量方式,应变片连接见图3-2。

R 1 R 工作片 Uab A C 补偿片 R 3 R 4 机内电阻 D E 图3-2 1/4桥连接方式 实验时,在一定载荷条件下,分别对前、后两枚轴向应变片进行单片测量,并取其平均值 '11()2 εεε+=。显然ε代表载荷P 作用下试件的实际应变量。而且前后两片应变片可以相互抵消偏心弯曲引起的测量误差。 2、 泊松比μ的测定 利用试件上的横向应变片和纵向应变片合理组桥,为了尽可能减小测量误差,实验宜从一初载荷00(0)P P ≠开始,采用增量法,分级加载,分别测量在各相同载荷增量△P 作用下,横向应变增量ε'?和纵向应变增量ε?。求出平均值,按定义 'εμε ?=? 便可求得泊松比μ。 四、实验步骤 1、明确试件尺寸的基本尺寸,宽30mm ,厚5mm 。 2、调整好实验加载装置。 3、按实验要求接好线,调整好仪器,检查整个测试系统是否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4、均匀缓慢加载至初载荷P 0,记下各点应变的初始读数;然后分级等增量加载,每增加一级 载荷,依次记录各点电阻应变片的应变值,直到最终载荷。将实验记录填入实验报告 5、 作完实验后,卸掉载荷,关闭电源,整理好所用仪器设备,清理实验现场,将所用仪器设备复原,实验资料交指导教师检查签字。

实验2.1 拉伸法测弹性模量

物理实验报告 系别机械系班号机53 姓名丁旭阳(同组姓名)做实验日期 2006 年 10 月 19 日教师评定 2.1 拉伸法测弹性模量 一、实验目的 1、学习用拉伸法测弹性模量的方法。 2、掌握螺旋测微计和读数显微镜的使用。 3、学习用逐差法处理数据。 二、实验仪器 支架、读数显微镜、底座、钢尺、螺旋测微计、砝码 三、实验原理 物体在外力作用下都要或多或少地发生形变。当形变不超过某一限度时,撤走外力之后,形变将随之消失,这种形变称之为"弹性形变"。发生弹性形变时,物体内部产生恢复原状的内应力。弹性模量是反映材料形变与内应力关系的物理量。拉伸法是一种直接简单的测量材料弹性模量的方法。 在弹性范围内,长度L、截面积S 的金属丝,受拉力F作用后伸长了d L。F/S为正应力,d L/L为线应变。有胡克定律: 比例系数 E称作材料的弹性模量,也称为杨氏模量。使用实验中直接测量量表示,E 为: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 1、调整钢丝支架使它竖直。调整底座螺钉使钢丝夹具不与周围支架碰蹭。 2、调节读数显微镜。 3、加砝码测量伸长。 4、减砝码测量伸长。 5、测量钢丝直径和长度。 五、数据记录 1、测量钢丝长度L 及伸长量L δ 5 L l δ==0.263mm

0.01mm l ?=仪 l s =0.0184mm 15L l δ?=?==L L δδ+?=0.263±0.005mm 2、测量钢丝直径D 零点/d mm 测量前 -0.021 -0.019 -0.020 测量后 -0.021 -0.022 -0.022 平均值d =-0.208mm 钢丝的平均直径D =0.200mm ,D s =0.0019mm 。 螺旋测微计示值误差?仪=0.004mm 。 D ?==D D ±?=0.200±0.004mm 3、总不确定度的计算 E E ?=2 4FL E D L πδ= =237.34GPa E E E E ? ?=?=5GPa E E +?=237.3±5GP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