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几何模型及常见结论的总结归纳精编版

初中几何模型及常见结论的总结归纳精编版
初中几何模型及常见结论的总结归纳精编版

初中几何模型及常见结论的总结归纳

三角形的概念

三角形边、角之间的关系:①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②三角形内角和为0180(外角和为0

360);③三角形的外角等于不相邻的两内角和。

三角形的三线:(1)中线(三角形的顶点和对边中点的连线);三角形三边中线交于一点(重心)

如图,O 为三角形的重心,重心O 分中线长度之比为1:2(1:2=OE BO :);DF EF DE 、、分别为三角形AC AB BC 、、边上的中位线(三角形任意两边中点的连线),DE ∥BC 且BC DE 2

1=。 几何问题中的“中点”与“中线”常常是联系再一起的。因此遇到中点这样的条件(或关键词)我们可以考虑中线定理与中位线定理进行思考。

中线(中点)的应用:

①在面积问题中,中线往往把三角形的面积等分,如果两三角形高相同,我们往往把面积之比转化为底边之比。(面积问题转化为线段比的问题)如上图,我们可以得到2:1===????AO OF S S S S ABO BOF ACF ABF ::,

②在涉及中线有关的线段长度问题,我们往往考虑倍长中线。

如图,已知AB ,AC 的长,求AF 的取值范围时。我们可以通过倍长

中线。利用三角形边的关系在三角形ABD 中构建不等关系。(AC AB AF AC AB +- 2).

(2)角平分线(三角形三内角的角平分线);三角形的三条内角平分线交于一点(内心)

如图,O 为三角形ABC 的内心(内切圆的圆心);内心O 到三边的距离相等

r OD OF OE ===(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

;090=∠+∠+∠ACO CBO BAO ;

ABC

ABC C S r ??=2(ABC S ?表示ABC ?的面积,ABC C ?表示ABC ?的周长); 关于角平分线角度问题的常见结论:

A BOC ∠+=∠21900

A BOC ∠-=∠2

1900 A BOC ∠=∠2

1 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

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到角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个角的角平分线上。

如图,AD 是三角形ABC 的内角平分线,那么

CD

BD AC AB =。

(3)垂线(三角形顶点到对边的垂线);三角形三条边上的高交于一点(垂心)

如图,O为三角形ABC的垂心,我们可以得到比较多的锐角相等如

COD

ABC

ACO

ABO∠

=

=

∠;等。因此垂线(或高)这样的条件在题目中出现,我们往往可以得出比较多的锐角相等。(等角或同角的余角相等),此外,如果要求垂线段的长度或与垂线段有关的长度问题,我们通常用面积法求解。在上图中,若已知CE

AC

AB,

,的长度,求BE的长。

特别注意:在等腰三角形中,我们通常所指的三线合一就是指中线、角平分线、高线。三线合一:已知三角形三线中的任意两个条件是重合的,那么就可以得出第三条线也是重合的。在具体运用时,我们往往时把三线合一的等腰三角形补充完整再加以运用。

三角形全等

三角形全等我们要牢记住它的五个判定方法。(SSS,SAS,ASA,AAS,HL)

在具体运用时,我们需要找出判定三角形全等的各种条件,不外乎是关于边相等或相等的问题。

对于寻找角相等:常有四种方法:①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得出的“三线八角”的结论;②对顶角相等;③锐角互余;④三角形的外角等于不相邻的两内角和。

对于寻找边相等:常有三种方法:①特殊图形中隐含的条件(如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菱形、正方形。。。。。);②利用三线合一的正逆定理;③通过已有的全等三角形性质得出。对于证明角相等,证明边相等,我们都要优先考虑边或角所在的三角形全等。(一定要注意对应)如果不能直接通过全等证明,我们就要转化角或转化边(用上面的几种方法)然后再考虑全等。

全等三角形的基本图形:

平移类全等;对称类全等;旋转类全等;

几何问题中常用的模型

平行和中点

三角形(梯形)的中位线。

倍长中线构造全等(八字形全等)通常是构造以中点为交叉点的八字形。平行和角平分线

往往试图寻找等腰三角形,转化为边相等或角相等。

直角和中点

直角三角形斜边长的中线长等于斜边的一半

中垂线(三线合一的模型)

求线段的长:①勾股定理;②把求的线段放在三角形中考虑相似。

中考数学常见几何模型简介教学总结

初中几何常见模型解析 模型一:手拉手模型-旋转型全等 (1)等边三角形 ?条件:均为等边三角形 ?结论:①;②;③平分。(2)等腰 ?条件:均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结论:①;②; ?③平分。 (3)任意等腰三角形 ?条件:均为等腰三角形 ?结论:①;②; ?③平分 模型二:手拉手模型-旋转型相似 (1)一般情况 ?条件:,将旋转至右图位置 ?结论: ?右图中①; ?②延长AC交BD于点E,必有

(2)特殊情况 ?条件:,,将旋转至右图位置 ?结论:右图中①;②延长AC交BD于点E,必有;③; ④; ⑤连接AD、BC,必有; ⑥(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

模型三:对角互补模型 (1)全等型-90° ?条件:①;②OC平分 ?结论:①CD=CE; ②;③ ?证明提示: ①作垂直,如图,证明; ②过点C作,如上图(右),证明; ?当的一边交AO的延长线于点D时: 以上三个结论:①CD=CE(不变); ②;③ 此结论证明方法与前一种情况一致,可自行尝试。 (2)全等型-120° ?条件:①; ?②平分; ?结论:①;②; ?③ ?证明提示:①可参考“全等型-90°”证法一; ②如图:在OB上取一点F,使OF=OC,证明为等边三角形。(3)全等型-任意角 ?条件:①;②; ?结论:①平分;②; ?③.

?当的一边交AO的延长线于点D时(如右上图): 原结论变成:①;②; ③; 可参考上述第②种方法进行证明。请思考初始条件的变化对模型的影响。 ?对角互补模型总结: ①常见初始条件:四边形对角互补;注意两点:四点共圆及直角三角形斜边中线; ②初始条件“角平分线”与“两边相等”的区别; ③两种常见的辅助线作法; ④注意平分时,相等如何推导?

初中数学几何经典模型

初中数学几何模型 中点模型 【模型1】倍长 1、倍长中线;2、倍长类中线;3、中点遇平行延长相交 E D A B C F D A B C E 【模型2】遇多个中点,构造中位线 1、直接连接中点;2、连对角线取中点再相连 【例1】在菱形ABCD和正三角形BEF中,∠ABC=60°,G是DF的中点,连接GC、GE. (1)如图1,当点E在BC边上时,若AB=10,BF=4,求GE的长; (2)如图2,当点F在AB的延长线上时,线段GC、GE有怎样的关系,写出你的猜想;并给予证明; (3)如图3,当点F在CB的延长线上时,(2)问中关系还成立吗写出你的猜想,并给予证明. 图3 图2 图1 G F D C G F D C G F D C A B E E B A E B A 【例2】如图,在菱形ABCD中,点E、F分别是BC、CD上一点,连接DE、EF,且AE=AF,BAF DAE∠ = ∠. (1)求证:CE=CF; (2)若? = ∠120 ABC,点G是线段AF的中点,连接DG,EG.求证:DG上GE. 【例3】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B=CD,E、F分别为BC、AD中点,BA交EF延长线于G,CD交EF 于H.求证:∠BGE=∠CHE. H G E F A B D C

E A B C O D E A B C O D B O A C 角平分线模型 【模型1】构造轴对称【模型2】角平分线遇平行构造等腰三角形 【例4】如图,平行四边形ABCD中,AE平分∠BAD交BC边于E,EF⊥AE交CD边于F,交AD边于H,延长BA到点G,使AG=CF,连接GF.若BC=7,DF=3,EH=3AE,则GF的长为. H G F E A D B C 手拉手模型 【条件】OA OB OC OD AOB COD ==∠=∠ ,, 【结论】OAC OBD ?;AEB OAB COD ∠=∠=∠(即都是旋转角);OE AED ∠ 平分; - 【例5】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6,点O是对角线AC、BD的交点,点E在CD上,且DE=2CE,过点C作CF⊥BE,垂足为F,连接OF,则OF的长为. 【例6】如图,ABC中,90 BAC? ∠=,AB=AC,AD⊥BC于点D,点E在AC边上,连结BE,AG⊥BE 于F,交BC于点G,求DFG ∠ G F D C B A E

初中几何模型及常见结论的总结归纳

初中几何模型及常见结论的总结归纳 三角形的概念 三角形边、角之间的关系:①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②三角形内角和为0180(外角和为0 360);③三角形的外角等于不相邻的两内角和。 三角形的三线:(1)中线(三角形的顶点和对边中点的连线);三角形三边中线交于一点(重心) 如);DE 之到?S 如图,已知AB ,AC 的长,求AF 的取值范围时。我们可以通过倍长 中线。利用三角形边的关系在三角形ABD 中构建不等关系。(AC AB AF AC AB +- 2). (2)角平分线(三角形三内角的角平分线);三角形的三条内角平分线交于一点(内心)

如等 OE ; r = 2

(3)垂线(三角形顶点到对边的垂线);三角形三条边上的高交于一点(垂心) 如图,O为三角形ABC的垂心,我们可以得到比较多的锐角相等如 COD ABC ACO ABO∠ = ∠ ∠ = ∠;等。因此垂线(或高)这样的条件在题目中出现,我们往往可以得出比较多的锐角相等。(等角或同角的余角相等),此外,如果要求垂线段的长度或与垂线段有关的长度问题,我们通常用面积法求解。在上图中,若已知CE AC AB, ,的长度,求BE的长。 特别注意:在等腰三角形中,我们通常所指的三线合一就是指中线、角平分线、高线。三线合一:已知三角形三线中的任意两个条件是重合的,那么就可以得出第三条线也是重合的。在具体运用时,我们往往时把三线合一的等腰三角形补充完整再加以运用。 三角形全等 三角形全等我们要牢记住它的五个判定方法。(SSS,SAS,ASA,AAS,HL) 在具体运用时,我们需要找出判定三角形全等的各种条件,不外乎是关于边相等或相等的问题。 对于寻找角相等:常有四种方法:①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得出的“三线八角”的结论;②对顶角相等;③锐角互余;④三角形的外角等于不相邻的两内角和。 对于寻找边相等:常有三种方法:①特殊图形中隐含的条件(如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菱形、正方形。。。。。);②利用三线合一的正逆定理;③通过已有的全等三角形性质得出。对于证明角相等,证明边相等,我们都要优先考虑边或角所在的三角形全等。(一定要注意对应)如果不能直接通过全等证明,我们就要转化角或转化边(用上面的几种方法)然后再考虑全等。 全等三角形的基本图形: 平移类全等;对称类全等;旋转类全等;

初中数学几何经典模型范文

初中数学几何经典模型 范文 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X9QT-X8QQB8Q8-NQ8QJ8-M8QMN]

如图,正方形ABCD DE=2CE,过点C作CF 如图,ABC中,∠如图,在边长为6 ,连接EG,

中,AB=AD,

H G F C B D A E H G F B C A D E 点E 旋转,旋转过程中,线段DE 与线段A B 相交于点P ,射线EF 与线段AB 相交于点G ,与射线CA 相交于点Q .若AQ =12,BP =3,则PG =. 【例12】如图,在菱形ABCD 中,AB =BD ,点E 、F 分别在AB 、AD 上,且AE =DF .连接 BF 与DE 交于点G ,连接CG 与BD 交于点H ,若CG =1,则BCDG S =四边形. 一线三等角模型【条件】EDF B C DE DF ∠=∠=∠=,且【结论】BDE CFD ? 【例13】如图,正方形ABCD 中,点E 、F 、G 分别为AB 、BC 、CD 边上的点,EB =3,GC =4,连接EF 、FG 、GE 恰好构成一个等边三角形,则正方形的边长为 . 最短路径模型【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1、将军饮马 2、费马点【垂线段最短】 【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例16】如图,矩形ABCD 是一个长为1000米,宽为600米的货场,A 、D 是入 口.现拟在货场内建一个收费站P ,在铁路线BC 段上建一个发货站台H ,设铺设公路l .求l 的最小值. AP 、DP 以及PH 之长度和为【例17】如图,E 、F 是正方形ABCD 的边AD 上两个动点,满足AE =DF ,连接CF 交BD 于G ,连接 BE 交AG 于点H ,若正方形的边 长为2,则线段DH 长度的最小值是. 中,4,42AB AD ==,E 是线【例18】如图所示,在矩形ABCD 段AB 的中点,F 是线段BC 上的动点,BEF ?沿直线EF 翻折到'B EF ?,连接'DB ,'DB 最短为 . 《三垂直模型》 课后练习题 【练习1】 问题1:如图1,在等腰梯形ABCD 中,AD ∥BC ,AB =BC =CD ,点M ,N 分别在AD ,CD 上,∠MBN =12 ∠ABC ,试探究线段MN ,AM ,CN 有怎样的数量关系请直接写出你的猜想; 问题2:如图2,在四边形ABCD 中,AB =BC ,∠ABC +∠ADC =180°,点M ,N 分别在 DA ,CD 的延长线上,若∠MBN =12 ∠ABC 仍然成立,请你进一步探究线段MN ,AM ,CN 又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写出你的猜想,并给予证明. 【练习2】已知:如图1,正方形ABCD 中,E 为对角线BD 上一点,过E 点作EF ⊥BD 交BC 于F ,连接DF ,G 为DF 中点,连接EG ,CG .

初中数学九大几何模型

初中数学九大几何模型 一、手拉手模型----旋转型全等 (1)等边三角形 【条件】:△OAB 和△OCD 均为等边三角形; 【结论】:①△OAC ≌△OBD ;②∠AEB=60°;③OE 平分∠AED (2)等腰直角三角形 【条件】:△OAB 和△OCD 均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结论】:①△OAC ≌△OBD ;②∠AEB=90°;③OE 平分∠AED (3)顶角相等的两任意等腰三角形 【条件】:△OAB 和△OCD 均为等腰三角形; 且∠COD=∠AOB 【结论】:①△OAC ≌△OBD ; ②∠AEB=∠AOB ; ③OE 平分∠AED O A B C D E 图 1 O A B C D E 图 2 O A B C D E 图 1 O A C D E 图 2 O A B C D E O A B C D E 图 1 图 2

二、模型二:手拉手模型----旋转型相似 (1)一般情况 【条件】:CD ∥AB , 将△OCD 旋转至右图的位置 【结论】:①右图中△OCD ∽△OAB →→→△OAC ∽△OBD ; ②延长AC 交BD 于点E ,必有∠BEC=∠BOA (2)特殊情况 【条件】:CD ∥AB ,∠AOB=90° 将△OCD 旋转至右图的位置 【结论】:①右图中△OCD ∽△OAB →→→△OAC ∽△OBD ; ②延长AC 交BD 于点E ,必有∠BEC=∠BOA ; ③ ===OA OB OC OD AC BD tan ∠OCD ;④BD ⊥AC ; ⑤连接AD 、BC ,必有22 22CD AB B C AD +=+;⑥BD AC 21 S △BCD ?= 三、模型三、对角互补模型 (1)全等型-90° 【条件】:①∠AOB=∠DCE=90°;②OC 平分∠AOB 【结论】:①CD=CE ;②OD+OE=2OC ;③2△OCE △OCD △DCE OC 2 1 S S S =+= 证明提示: ①作垂直,如图2,证明△CDM ≌△CEN ②过点C 作CF ⊥OC ,如图3,证明△ODC ≌△FEC ※当∠DCE 的一边交AO 的延长线于D 时(如图4): 以上三个结论:①CD=CE ;②OE-OD=2OC ; ③2△OCD △OCE OC 21 S S =- O B C O A C D E O B C D E O A C D A O B C D E 图 1 A O B C D E M N 图 2 A O B C D E F 图 3 A O B C D E M N 图 4

初中数学九大几何模型

初中数学九大几何模型 Prepared on 24 November 2020

初中数学九大几何模型 一、手拉手模型----旋转型全等 (1)等边三角形 【条件】:△OAB 和△OCD 均为等边三角形; 【结论】:①△OAC ≌△OBD ;②∠AEB=60°;③OE 平分∠AED (2)等腰直角三角形 【条件】:△OAB 和△OCD 均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结论】:①△OAC ≌△OBD ;②∠AEB=90°;③OE 平分∠AED (3)顶角相等的两任意等腰三角形 【条件】:△OAB 和△OCD 均为等腰三角形; 且∠COD=∠AOB 【结论】:①△OAC ≌△OBD ; ②∠AEB=∠AOB ; ③OE 平分∠AED 二、模型二:手拉手模型----旋转型相似 (1)一般情况 【条件】:CD ∥AB , 将△OCD 旋转至右图的位置 【结论】:①右图中△OCD ∽△OAB →→→△OAC ∽△OBD ; ②延长AC 交BD 于点E ,必有∠BEC=∠BOA (2)特殊情况 【条件】:CD ∥AB ,∠AOB=90° 将△OCD 旋转至右图的位置 【结论】:①右图中△OCD ∽△OAB →→→△OAC ∽△OBD ; ②延长AC 交BD 于点E ,必有∠BEC=∠BOA ; O A B C D E 图 1 O A B C D E 图 2 O A B C D E 图 1 O A B C D E 图 2 O A B C D E O C D E 图 1图 2O C O C D E O B C D E O C D

③ ===OA OB OC OD AC BD tan ∠OCD ;④BD ⊥AC ; ⑤连接AD 、BC ,必有22 22CD AB B C AD +=+;⑥BD AC 21 S △BCD ?= 三、模型三、对角互补模型 (1)全等型-90° 【条件】:①∠AOB=∠DCE=90°;②OC 平分∠AOB 【结论】:①CD=CE ;②OD+OE=2OC ;③2△OCE △OCD △DCE OC 2 1 S S S =+= 证明提示: ①作垂直,如图2,证明△CDM ≌△CEN ②过点C 作CF ⊥OC ,如图3,证明△ODC ≌△FEC ※当∠DCE 的一边交AO 的延长线于D 时(如图4): 以上三个结论:①CD=CE ;②OE-OD=2OC ; ③2△OCD △OCE OC 21 S S =- (2)全等型-120° 【条件】:①∠AOB=2∠DCE=120°;②OC 平分∠AOB 【结论】:①CD=CE ;②OD+OE=OC ;③2△OCE △OCD △DCE OC 43 S S S =+= 证明提示:①可参考“全等型-90°”证法一; ②如右下图:在OB 上取一点F ,使OF=OC ,证明△OCF 为等边三角形。 (3)全等型-任意角ɑ 【条件】:①∠AOB=2ɑ,∠DCE=180-2ɑ;②CD=CE ; 【结论】:①OC 平分∠AOB ;②OD+OE=2OC ·cos ɑ; ③α cos αsin OC S S S 2△OCE △OCD △DCE ??=+= ※当∠DCE 的一边交AO 的延长线于D 时(如右下图): 原结论变成:①; ②; ③。 可参考上述第②种方法进行证明。请思考初始条件的变化对模型的影响。 A O B C D E 图 1 A O B C D E M N 图 2 A O B C D E F 图 3 A O B C D E M N 图 4 A

初中数学几何经典模型

初中数学几何模型 【模型1】倍长 1、 倍长中线; 2、倍长类中线; 3、中点遇平行延长相交 E D A B C F D A B C E ---------------------------------------------------------------------------------------------------------------------- 【模型2】遇多个中点,构造中位线 1、 直接连接中点; 2、连对角线取中点再相连 【例1】在菱形ABCD 和正三角形BEF 中,∠ABC =60°,G 是DF 的中点,连接GC 、GE . (1)如图1,当点E 在BC 边上时,若AB =10,BF =4,求GE 的长; (2)如图2,当点F 在AB 的延长线上时,线段GC 、GE 有怎样的数量和位置关系,写出你的猜想;并给予证明; (3)如图3,当点F 在CB 的延长线上时,(2)问中关系还成立吗?写出你的猜想,并给予证明. 图3 图2图1G F D C G F D C G F D C A B E E B A E B A 【例2】如图,在菱形ABCD 中,点E 、F 分别是BC 、CD 上一点,连接DE 、EF ,且AE =AF , 中点模型

BAF DAE∠ = ∠. (1)求证:CE=CF; (2)若? = ∠120 ABC,点G是线段AF的中点,连接DG,EG.求证:DG上GE. 【例3】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B=CD,E、F分别为BC、AD中点,BA交EF延长线于G,CD交EF于H.求证:∠BGE=∠CHE. H G E F A B D C 【模型1】构造轴对称 【模型2】角平分线遇平行构造等腰三角形 ---------------------------------------------------------------------------------------------------------------------- 【例4】如图,平行四边形ABCD中,AE平分∠BAD交BC边于E,EF⊥AE交CD边于F,交AD边于H,延长BA到点G,使AG=CF,连接GF.若BC=7,DF=3,EH=3AE,则GF 的长为. 角平分线模型

初中数学经典几何模型

初中数学几何模型 【模型1】倍长 1、 倍长中线; 2、倍长类中线; 3、中点遇平行延长相交 E D A B C F D A B C E ---------------------------------------------------------------------------------------------------------------------- 【模型2】遇多个中点,构造中位线 1、 直接连接中点; 2、连对角线取中点再相连 【例1】在菱形ABCD 和正三角形BEF 中,∠ABC =60°,G 是DF 的中点,连接GC 、GE . (1)如图1,当点E 在BC 边上时,若AB =10,BF =4,求GE 的长; (2)如图2,当点F 在AB 的延长线上时,线段GC 、GE 有怎样的数量和位置关系,写出你的猜想;并给予证明; (3)如图3,当点F 在CB 的延长线上时,(2)问中关系还成立吗?写出你的猜想,并给予证明. 图3 图2图1G F D C G F D C G F D C A B E E B A E B A 中点模型

【例2】如图,在菱形ABCD中,点E、F分别是BC、CD上一点,连接DE、EF,且AE=AF,BAF DAE∠ = ∠. (1)求证:CE=CF; (2)若? = ∠120 ABC,点G是线段AF的中点,连接DG,EG.求证:DG上GE. 【例3】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B=CD,E、F分别为BC、AD中点,BA交EF延长线于G,CD交EF于H.求证:∠BGE=∠CHE. H G E F A B D C 【模型1】构造轴对称 【模型2】角平分线遇平行构造等腰三角形 ---------------------------------------------------------------------------------------------------------------------- 角平分线模型

初中数学——最全:初中数学几何模型

最全:初中数学几何模型 几何是初中数学中非常重要的内容,一般会在压轴题中进行考察,而掌握几何模型能够为考试节省不少时间,小编整理了常用的各大模型,一定要认真掌握哦~ 全等变换 平移:平行等线段(平行四边形) 对称:角平分线或垂直或半角 旋转:相邻等线段绕公共顶点旋转 对称全等模型 说明:以角平分线为轴在角两边进行截长补短或者作边的垂线,形成对称全等。两边进行边或者角的等量代换,产生联系。垂直也可以做为轴进行对称全等。 对称半角模型 说明:上图依次是45°、30°、22.5°、15°及有一个角是30°直角三角形的对称(翻折),翻折成正方形或者等腰直角三角形、等边三角形、对称全等。

旋转全等模型 半角:有一个角含1/2角及相邻线段 自旋转:有一对相邻等线段,需要构造旋转全等 共旋转:有两对相邻等线段,直接寻找旋转全等 中点旋转:倍长中点相关线段转换成旋转全等问题 旋转半角模型 说明:旋转半角的特征是相邻等线段所成角含一个二分之一角,通过旋转将另外两个和为二分之一的角拼接在一起,成对称全等。 自旋转模型 构造方法: 遇60度旋60度,造等边三角形;遇90度旋90度,造等腰直角 遇等腰旋顶点,造旋转全等;遇中点旋180度,造中心对称

共旋转模型 说明:旋转中所成的全等三角形,第三边所成的角是一个经常考察的内容。通过“8”字模型可以证明。

模型变形 说明:模型变形主要是两个正多边形或者等腰三角形的夹角的变化,另外是等腰直角三角形与正方形的混用。 当遇到复杂图形找不到旋转全等时,先找两个正多边形或者等腰三角形的公共顶点,围绕公共顶点找到两组相邻等线段,分组组成三角形证全等。

初中数学常见几何模型解析

初中数学常见几何模型解析模型一:手拉手模型-全等 (1)等边三角形 条件:均为等边三角形 结论:①;②;③平分。(2)等腰 条件:均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结论:①;②;③平分。(3)任意等腰三角形

条件:均为等腰三角形 结论:①;②;③平分。 模型二:手拉手模型-相似 (1)一般情况 条件:,将旋转至右图位置 结论:右图中①;②延长AC交BD于点E,必有 (2)特殊情况 条件:,,将旋转至右图位置 结论:右图中①;②延长AC交BD于点E,必有;

③;④;⑤连接AD、BC,必有; ⑥(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 模型三:对角互补模型 (1)全等型-90° 条件:①;②OC平分 结论:①CD=CE; ②;③ 证明提示: ①作垂直,如图,证明; ②过点C作,如上图(右),证明; 当的一边交AO的延长线于点D时:

以上三个结论:①CD=CE(不变);②;③ 此结论证明方法与前一种情况一致,可自行尝试。 (2)全等型-120° 条件:①;②平分; 结论:①;②;③ 证明提示:①可参考“全等型-90°”证法一; ②如图:在OB上取一点F,使OF=OC,证明为等边三角形。

当的一边交AO的延长线于点D时(如上图右): 原结论变成:①; ②; ③; 可参考上述第②种方法进行证明。 (3)全等型-任意角 条件:①;②; 结论:①平分;②; ③. 当的一边交AO的延长线于点D时(如右上图): 原结论变成:①; ②; ③; 可参考上述第②种方法进行证明。 请思考初始条件的变化对模型的影响。 如图所示,若将条件“平分”去掉,条件①不变,平分,结论变化如下:

初中数学:常见的几何模型汇总(高清图片版)

初中常见几何模型汇总 全等变换 平移:平行等线段(平行四边形) 对称:角平分线或垂直或半角 旋转:相邻等线段绕公共顶点旋转 对称全等模型 说明:以角平分线为轴在角两边进行截长补短或者作边的垂线,形成对称全等。两边进行边或者角的等量代换,产生联系。垂直也可以做为轴进行对称全等。 对称半角模型 说明:上图依次是45°、30°、22.5°、15°及有一个角是30°直角三角形的对称(翻折),翻折成正方形或者等腰直角三角形、等边三角形、对称全等。 旋转全等模型 半角:有一个角含1/2角及相邻线段

自旋转:有一对相邻等线段,需要构造旋转全等 共旋转:有两对相邻等线段,直接寻找旋转全等 中点旋转:倍长中点相关线段转换成旋转全等问题 旋转半角模型 说明:旋转半角的特征是相邻等线段所成角含一个二分之一角,通过旋转将另外两个和为二分之一的角拼接在一起,成对称全等。 自旋转模型 构造方法: 遇60度旋60度,造等边三角形 遇90度旋90度,造等腰直角 遇等腰旋顶点,造旋转全等 遇中点旋180度,造中心对称

共旋转模型 说明:旋转中所成的全等三角形,第三边所成的角是一个经常考察的内容。通过“8”字模型可以证明。 模型变换

说明:模型变形主要是两个正多边形或者等腰三角形的夹角的变化,另外是等腰直角三角形与正方形的混用。 当遇到复杂图形找不到旋转全等时,先找两个正多边形或者等腰三角形的公共顶点,围绕公共顶点找到两组相邻等线段,分组组成三角形证全等。 中点旋转:

说明:两个正方形、两个等腰直角三角形或者一个正方形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及两个图形顶点连线的中点,证明另外两个顶点与中点所成图形为等腰直角三角形。证明方法是倍长所要证等腰直角三角形的一直角边,转化成要证明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和已知的等腰直角三角形(或者正方形)公旋转顶点,通过证明旋转全等三角形证明倍长后的大三角形为等腰直角三角形从而得证。 几何最终模型 对称最值(两点间线段最短)

初中数学九大几何模型

1 / 9 初中数学九大几何模型 一、手拉手模型----旋转型全等 (1)等边三角形 【条件】:△OAB 和△OCD 均为等边三角形; 【结论】:①△OAC ≌△OBD ;②∠AEB=60°;③OE 平分∠AED (2)等腰直角三角形 【条件】:△OAB 和△OCD 均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结论】:①△OAC ≌△OBD ;②∠AEB=90°;③OE 平分∠AED (3)顶角相等的两任意等腰三角形 【条件】:△OAB 和△OCD 均为等腰三角形; 且∠COD=∠AOB 【结论】:①△OAC ≌△OBD ; ②∠AEB=∠AOB ; ③OE 平分∠AED 二、模型二:手拉手模型----旋转型相似 (1)一般情况 【条件】:CD ∥AB , 将△OCD 旋转至右图的位置 【结论】:①右图中△OCD ∽△OAB →→→△OAC ∽△OBD ; ②延长AC 交BD 于点E ,必有∠BEC=∠BOA (2)特殊情况 O A B C D E 图 1 O A B C D E 图 2 O A B C D E 图 1 O A B C D E 图 2O A B C D E O C D E 图 1 图 2 O B C O C D E O B C D E O A C D

2 / 9 【条件】:CD ∥AB ,∠AOB=90° 将△OCD 旋转至右图的位置 【结论】:①右图中△OCD ∽△OAB →→→△OAC ∽△OBD ; ②延长AC 交BD 于点E ,必有∠BEC=∠BOA ; ③ ===OA OB OC OD AC BD tan ∠OCD ;④BD ⊥AC ; ⑤连接AD 、BC ,必有22 22CD AB B C AD +=+;⑥BD AC 21 S △BCD ?= 三、模型三、对角互补模型 (1)全等型-90° 【条件】:①∠AOB=∠DCE=90°;②OC 平分∠AOB 【结论】:①CD=CE ;②OD+OE=2OC ;③2△OCE △OCD △DCE OC 2 1 S S S =+= 证明提示: ①作垂直,如图2,证明△CDM ≌△CEN ②过点C 作CF ⊥OC ,如图3,证明△ODC ≌△FEC ※当∠DCE 的一边交AO 的延长线于D 时(如图4): 以上三个结论:①CD=CE ;②OE-OD=2OC ; ③2△OCD △OCE OC 21 S S =- (2)全等型-120° 【条件】:①∠AOB=2∠DCE=120°;②OC 平分∠AOB 【结论】:①CD=CE ;②OD+OE=OC ;③2△OCE △OCD △DCE OC 43 S S S = += A O B C D E 图 1 A O B C D E M N 图 2 A O B C D E F 图 3 A O B C D E M N 图 4

初中数学中考常见几何模型

初中数学中考常见几何模型 一、手拉手模型----旋转型全等 (1)等边三角形 【条件】:△OAB 和△OCD 均为等边三角形; 【结论】:①△OAC ≌△OBD ;②∠AEB=60°;③OE 平分∠AED (2)等腰直角三角形 【条件】:△OAB 和△OCD 均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结论】:①△OAC ≌△OBD ;②∠AEB=90°;③OE 平分∠AED (3)顶角相等的两任意等腰三角形 【条件】:△OAB 和△OCD 均为等腰三角形; 且∠COD=∠AOB 【结论】:①△OAC ≌△OBD ; ②∠AEB=∠AOB ; ③OE 平分∠AED 二、模型二:手拉手模型----旋转型相似 (1)一般情况 【条件】:CD ∥AB ,将△OCD 旋转至右图的位置 O C D E 图 1 O A B C D E 图 2 O A B C D E 图 1 O A C D E 图 2 O A B C D E O C D E 图 1 图 2 O B C O C D E

【结论】:①右图中△OCD ∽△OAB →→→△OAC ∽△OBD ; ②延长AC 交BD 于点E ,必有∠BEC=∠BOA (2)特殊情况 【条件】:CD ∥AB ,∠AOB=90° 将△OCD 旋转至右图的位置 【结论】:①右图中△OCD ∽△OAB →→→△OAC ∽△OBD ; ②延长AC 交BD 于点E ,必有∠BEC=∠BOA ; ③ ===OA OB OC OD AC BD tan ∠OCD ;④BD ⊥AC ; ⑤连接AD 、BC ,必有22 22CD AB B C AD +=+;⑥BD AC 21 S △BCD ?= 三、模型三、对角互补模型 (1)全等型-90° 【条件】:①∠AOB=∠DCE=90°;②OC 平分∠AOB 【结论】:①CD=CE ;②OD+OE=2OC ;③2△OCE △OCD △DCE OC 2 1 S S S =+= 证明提示: ①作垂直,如图2,证明△CDM ≌△CEN ②过点C 作CF ⊥OC ,如图3,证明△ODC ≌△FEC ※当∠DCE 的一边交AO 的延长线于D 时(如图4): 以上三个结论:①CD=CE ;②OE-OD=2OC ; ③2△OCD △OCE OC 21 S S =- (2)全等型-120° 【条件】:①∠AOB=2∠DCE=120°;②OC 平分∠AOB 【结论】:①CD=CE ;②OD+OE=OC ;③2△OCE △OCD △DCE OC 43 S S S =+= 证明提示:①可参考“全等型-90°”证法一; ②如右下图:在OB 上取一点F ,使OF=OC ,证明△OCF 为等边三角形。 O B C D E O C D A O B C D E 图 1 A O B C D E M N 图 2 A O B C D E F 图 3 A O B C D E M N 图 4

初中数学——最全:初中数学几何模型

或者你才在上一个洞吞了柏忌,下一个洞你就为抓了老鹰而兴奋不已。 只有凭借毅力,坚持到底,才有可能成为最后的赢家。这些磨练与考验使成长中的青少年受益匪浅。在种种历练之后,他们可以学会如何独立处理问题;如何调节情绪与心境,直面挫折,抵御压力;如何保持积极进取的心态去应对每一次挑战。往往有着超越年龄的成熟与自最全:初中数学几何模型 几何是初中数学中非常重要的内容,一般会在压轴题中进行考察,而掌握几何模型能够为考试节省不少时间,小编整理了常用的各大模型,一定要认真掌握哦~ 全等变换 平移:平行等线段(平行四边形) 对称:角平分线或垂直或半角 旋转:相邻等线段绕公共顶点旋转 对称全等模型 说明:以角平分线为轴在角两边进行截长补短或者作边的垂线, 形成对称全等。两边进行边或者角的等量代换,产生联系。垂直也可以做为轴进行对称全等。 对称半角模型

或者你才在上一个洞吞了柏忌,下一个洞你就为抓了老鹰而兴奋不已。 说明:上图依次是45°、30°、22.5°、15°及有一个角是30°直角三角形的对称(翻折),翻折成正方形或者等腰直角三角形、等边三角形、对称全等。 旋转全等模型 半角:有一个角含1/2角及相邻线段 自旋转:有一对相邻等线段,需要构造旋转全等 共旋转:有两对相邻等线段,直接寻找旋转全等 中点旋转:倍长中点相关线段转换成旋转全等问题 旋转半角模型 只有凭借毅力,坚持到底,才有可能成为最后的赢家。这些磨练与考验使成长中的青少年受益匪浅。在种种历练之后,他们可以学会如何独立处理问题;如何调节情绪与心境,直面挫折,抵御压力;如何保持积极进取的心态去应对每一次挑战。往往有着超越年龄的成熟与自

初中数学常用几何模型及构造方法大全

初中数学常用几何模型及构造方法大全, 掌握它轻松搞定压轴题! 几何是初中数学中非常重要的内容,一般会在压轴题中进行考察,而掌握几何模型能够为考试节省不少时间,这次整理了常用的各大模型,一定要认真掌握哦~ 全等变换 平移:平行等线段(平行四边形) 对称:角平分线或垂直或半角 旋转:相邻等线段绕公共顶点旋转 对称全等模型 说明:以角平分线为轴在角两边进行截长补短或者作边的垂线,形成对称全等。两边进行边或者角的等量代换,产生联系。垂直也可以做为轴进行对称全等。 对称半角模型 说明:上图依次是45°、30°、22.5°、15°及有一个角是30°直角三角形的对称(翻折),翻折成正方形或者等腰直角三角形、等边三角形、对称全等。 旋转全等模型 半角:有一个角含1/2角及相邻线段 自旋转:有一对相邻等线段,需要构造旋转全等 共旋转:有两对相邻等线段,直接寻找旋转全等 中点旋转:倍长中点相关线段转换成旋转全等问题

旋转半角模型 说明:旋转半角的特征是相邻等线段所成角含一个二分之一角,通过旋转将另外两个和为二分之一的角拼接在一起,成对称全等。 自旋转模型 构造方法: 遇60度旋60度,造等边三角形; 遇90度旋90度,造等腰直角; 遇等腰旋顶点,造旋转全等; 遇中点旋180度,造中心对称. 共旋转模型

说明:旋转中所成的全等三角形,第三边所成的角是一个经常考察的内容。通过“8”字模型可以证明。 模型变形 说明: 模型变形主要是两个正多边形或者等腰三角形的夹角的变化,另外是等腰直角三角形与正方形的混用。 当遇到复杂图形找不到旋转全等时,先找两个正多边形或者等腰三角形的公共顶点,围绕公共顶点找到两组相邻等线段,分组组成三角形证全等。

初中数学几何模型大全+经典题型

初中数学几何模型大全+经典题型(含答案) 全等变换 平移:平行等线段(平行四边形) 对称:角平分线或垂直或半角 旋转:相邻等线段绕公共顶点旋转 对称全等模型 说明:以角平分线为轴在角两边进行截长补短或者作边的垂线,形成对称全等。两边进行边或者角的等量代换,产生联系。垂直也可以做为轴进行对称全等。 对称半角模型 说明:上图依次是45°、30°、°、15°及有一个角是30°直角三角形的对称(翻折),翻折成正方形或者等腰直角三角形、等边三角形、对称全等。 旋转全等模型

半角:有一个角含1/2角及相邻线段 自旋转:有一对相邻等线段,需要构造旋转全等 共旋转:有两对相邻等线段,直接寻找旋转全等 中点旋转:倍长中点相关线段转换成旋转全等问题 旋转半角模型 说明:旋转半角的特征是相邻等线段所成角含一个二分之一角,通过旋转将另外两个和为二分之一的角拼接在一起,成对称全等。 自旋转模型 构造方法: 遇60度旋60度,造等边三角形 遇90度旋90度,造等腰直角 遇等腰旋顶点,造旋转全等 遇中点旋180度,造中心对称

共旋转模型 说明:旋转中所成的全等三角形,第三边所成的角是一个经常考察的内容。通过“8”字模型可以证明。 模型变形 说明:模型变形主要是两个正多边形或者等腰三角形的夹角的变化,另外是等腰直角三角形与正方形的混用。 当遇到复杂图形找不到旋转全等时,先找两个正多边形或者等腰三角形的公共顶点,围绕公共顶点找到两组相邻等线段,分组组成三角形证全等。 中点旋转: 说明:两个正方形、两个等腰直角三角形或者一个正方形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及两个图形顶点连线的中点,证明另外两个顶点与

人教版中考数学常见几何模型简介及试题解析

人教版初中几何常见模型解析 模型一:手拉手模型-旋转型全等 (1)等边三角形 ?条件:均为等边三角形 ?结论:①;②;③平分。 (2)等腰 ?条件:均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结论:①;②; ?③平分。 (3)任意等腰三角形 ?条件:均为等腰三角形 ?结论:①;②; ?③平分。

?模型二:手拉手模型-旋转型相似 (1)一般情况 ?条件:,将旋转至右图位置 ?结论: ?右图中①; ?②延长AC交BD于点E,必有 (2)特殊情况 ?条件:,,将旋转至右图位置 ?结论:右图中①;②延长AC交BD于点E,必有; ③; ④; ⑤连接AD、BC,必有; ⑥(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

?模型三:对角互补模型 (1)全等型-90° ?条件:①;②OC平分 ?结论:①CD=CE; ②;③ ?证明提示: ①作垂直,如图,证明; ②过点C作,如上图(右),证明; ?当的一边交AO的延长线于点D时: 以上三个结论:①CD=CE(不变); ②;③ 此结论证明方法与前一种情况一致,可自行尝试。 (2)全等型-120° ?条件:①; ?②平分; ?结论:①;②; ?③ ?证明提示:①可参考“全等型-90°”证法一; ②如图:在OB上取一点F,使OF=OC,证明 为等边三角形。 (3)全等型-任意角 ?条件:①;②; ?结论:①平分;②; ?③. ?当的一边交AO的延长线于点D时(如右上图): 原结论变成:①;②;③; 可参考上述第②种方法进行证明。请思考初始条件的变化对模型的影响。 ?对角互补模型总结: ①常见初始条件:四边形对角互补;注意两点:四点共圆及直角三角形斜边中线; ②初始条件“角平分线”与“两边相等”的区别; ③两种常见的辅助线作法; ④注意平分时,相等如何推导?

初中数学八大几何模型归纳

初中数学几何模型总结归纳 1.中点模型 【模型1】倍长 1、倍长中线; 2、倍长类中线; 3、中点遇平行线延长相交 A B C D E A B C D E F E D C B A 【模型2】遇多个中点,构造中位线 1、直接连接中点; 2、连对角线取中点再相连 G A B C D E F A B C D E 【例1】在菱形ABCD 和正三角形BEF 中,∠ABC =60°,G 是DF 的中点,连接GC 、GE . (1)如图1,当点E 在BC 边上时,若AB =10,BF =4,求GE 的长; (2)如图2,当点F 在AB 的延长线上时,线段GE 、GC 有怎样的数量和位置关系,写出你的猜想,并给予证明; (3)如图3,当点F 在CB 的延长线上时,(2)问中的关系还成立吗?写出你的猜想,并给予证明. 图3 图2图1 A C D E F G D E F G C D E G A B B F C B A 【解答】 (1)延长EG 交CD 于点H 易证明△CHG ≌△CEG ,则GE = H B E G C F A D

(2)延长CG 交AB 于点I , 易证明△BCE ≌△FIE ,则△CEI 是等边三角形,GE =3GC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且GE ⊥GC F (3) E J 【例2】如图,在菱形ABCD 中,点E 、F 分别是BC 、CD 上一点,连接DE 、EF ,且AE =AF ,∠DAE =∠BAF . (1)求证:CE =CF ; (2)若∠ABC =120°,点G 是线段AF 的中点,连接DG 、EG ,求证:DG ⊥EG . G F E D C B A E H G F E D C B A 【解答】 (1)证明△ABE ≌△ADF 即可; (2)延长DG 与AB 相交于点H ,连接HE ,证明△HBE ≌△EFD 即可 【例3】如图,在凹四边形ABCD 中,AB =CD ,E 、F 分别为BC 、AD 的中点,BA 交EF 延长线于G 点,CD 交EF 于H 点,求证:∠BGE =∠CHE . 【解答】取BD 中点可证,如图所示: J A B C D E F G H

初中数学几何模型大全(精心整理)

三线八角 同位角找F型内错角找Z型同旁内角找U型 拐角模型 1.锯齿形 ∠2=∠1+∠3 ∠1+∠2=∠3+∠4 2.鹰嘴型 鹰嘴+小=大 ∠2=∠1+∠3 ∠2=∠1+∠3 3.铅笔头型 ∠1+∠2+∠3=360° ∠1+∠2+∠3+∠4=540°180×(n-1)

等积变换模型 S△ACD=S△BCD 八字模型 ∠A+∠B=∠C+∠D AD+BC>AB+CD 飞镖模型 ∠D=∠B+∠C+∠A AB+AC>BD+CD 内内角平分线模型 ∠A ∠D=90°+1 2 内外角平分线模型 ∠D=1 ∠A 2

外外角平分线模型 ∠D=90°-1 ∠A 2 平行平分出等腰模型 HG=HM 等面积模型 D是BC的中点 S△ABD= S△ACD 倍长中线模型:D是BC的中点 S△FBD= S△ECD 角平分线构造全等模型 角平分线垂直两边角平分线垂直中间

角平分线构造轴对称 以角平分线为轴在角两边进行截长补短或者作边的垂线,形成对称全等。两边进行边或者角的等量代换,垂直也可以做为轴进行对称全等。 三垂模型 拉手模型 大小等边三角形虚线相等且夹角为60° 大小等腰三角形顶角为a,虚线相等,且夹角为a 大小等腰直角三角形虚线相等且夹角为90°

大小正方形虚线相等,且夹角为90° 半角模型 正方形ABCD ∠EDF=45° 得:EF=AE+CF CD=AD,∠ADC=90°,∠EDF=45°,∠A+∠C=180° 得:EF=AE+CF ∠BAD AB=AD,∠B+∠D=180°,∠EAF=1 2 得:EF=BE+DF AB=AC,∠BAC=90°,∠DAE=45° 得:DE2=BD2+CE2 △CEF为直角三角形

最新初中数学阿氏圆最值模型归纳

几何模型:阿氏圆最值模型 【模型来源】 “阿氏圆”又称为“阿波罗尼斯圆”,如下图,已知A、B两点,点P满足PA:PB=k(k≠1),则满足条件的所有的点P的轨迹构成的图形为圆.这个轨迹最早由古希腊数学家阿波罗尼斯发现,故称“阿氏圆”. A B P O 【模型建立】 如图1 所示,⊙O 的半径为R,点A、B 都在⊙O 外,P为⊙O上一动点,已知R= 2 5 OB, 连接PA、PB,则当“PA+ 2 5 PB”的值最小时,P 点的位置如何确定? 解决办法:如图2,在线段OB 上截取OC使OC= 2 5 R,则可说明△BPO与△PCO相似,则有 2 5 PB=PC。故本题求“PA+ 2 5 PB”的最小值可以转化为“PA+PC”的最小值,其中与A与C为定点,P为动点,故当A、P、C 三点共线时,“PA+PC”值最小。 【技巧总结】 计算PA k PB +的最小值时,利用两边成比例且夹角相等构造母子型相似三角形 问题:在圆上找一点P使得PA k PB +的值最小,解决步骤具体如下:

1. 如图,将系数不为1的线段两端点与圆心相连即 OP ,OB 2. 计算出这两条线段的长度比 OP k OB = 3. 在OB 上取一点C ,使得OC k OP =,即构造△POM ∽△BOP ,则PC k PB =,PC k PB = 4. 则=PA k PB PA PC AC ++≥,当A 、P 、C 三点共线时可得最小值 典题探究 启迪思维 探究重点 例题1. 如图,在Rt △ABC 中,∠C=90°,AC=4,BC=3,以点C 为圆心,2为半径作圆C ,分别交AC 、BC 于D 、E 两点,点P 是圆C 上一个动点,则1 2 PA PB +的最小值为__________. E A B C D P M P D C B A 【分析】这个问题最大的难点在于转化1 2PA ,此处P 点轨迹是圆,注意到圆C 半径为2,CA=4, 连接CP ,构造包含线段AP 的△CPA ,在CA 边上取点M 使得CM=2, 连接PM ,可得△CPA ∽△CMP ,故PA :PM=2:1,即PM=1 2 PA . 问题转化为PM+PB ≥BM 最小值,故当B ,P ,M 三点共线时得最小值,直接连BM 即可得13. 变式练习>>> 1.如图1,在RT △ABC 中,∠ACB=90°,CB=4,CA=6,圆C 的半径为2,点P 为圆上一动点,连接AP ,BP , 求①BP AP 21+ ,②BP AP +2,③BP AP +3 1 ,④BP AP 3+的最小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