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卫生资源规划

第五章  卫生资源规划
第五章  卫生资源规划

第五章卫生资源规划

掌握:

?卫生资源规划概念及原则。

卫生资源(health resource): 是指社会投入到卫生服务领域中的人力、财力和物

力的统称。包括卫生人力、费用、设施、装备、药品、知识和技术等。

包括一个国家或地区拥有的卫生机构数、床位数、卫生人员数、卫生经费数及

卫生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的百分比等,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卫生状况的重要

指标。

?区域卫生资源配置方法。

1.计划配置方式:是以政府的指令性计划和行政手段为主的配置卫生资源的

方式。主要体现为统一分配卫生资源,统一安排卫生机构、

发展速度和规模等。

2.市场配置方式:是通过竞争、价格、供求等市场机制来实现卫生资源在不同

领域及层次的分配。

3.计划和市场调节相结合方式:是指在政府宏观调控下,充分发挥计划调节的

主导作用,辅以市场调节的卫生资源配置方式。

熟悉:

?制定卫生资源规划依据及步骤。

(一)制定卫生资源规划指导思想

1.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

2.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

3.公平与效率兼顾

4.均衡发展与突出重点相结合

5.成本与效果相统一

(二)制定卫生资源规划依据

1.人群健康状况、卫生服务水平及卫生资源状况

2.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及发展规划

3.相关理论、政策及卫生发展趋势

了解:

?区域卫生规划概念、任务及意义。

?卫生资源规划(health resource planning)是指根据自然生态环境、社会经济发展、人群健康问题和卫生保健服务需求等因素,确定卫生资源的发展目标、规模和速度,统筹规划、合理配置卫生资源,改善和提高区域内卫生服务质量和数量,提高卫生资源使用效益和效率的科学计划方法。

?(一)卫生资源规划功能

制定卫生资源规划是政府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对卫生资源配置实现宏观调控的依据和手段,是提高卫生资源配置效率,满足人群卫生保健服务需要的重要手段。

(二)卫生资源规划任务

1.确定卫生资源配置目标

2.优化卫生资源配置

3.探索卫生资源优化配置的方法

?区域卫生规划(regional health planning)是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依据自然生态环境、社会经济发展、人群健康状况和卫生服务需求等因素,确定区域内卫生事业的发展目标、模式、规模和速度,统筹安排、优化配置卫生资源的过程。

?区域卫生规划特征

1. 区域卫生规划从区域和人群出发,以居民主要卫生问题为规划依据,而不是以机构发

展为规划依据区域卫生规划是以居民健康指标为目标,而不是以床位、人员增长为目标

2. 区域卫生规划以优化配置区域内卫生资源为核心

3. 区域卫生规划采取产出决定投入的计划模式

4. 区域卫生规划应着眼于提高卫生系统的综合服务能力

5. 区域卫生规划从编制、实施到评价有其一套科学的管理程序,区域卫生规划十分重视卫

生管理体制、管理制度、技术措施和运作机制等方面的改革,注重建立管理信息系统,并充分利用这个系统为规划服务。

?实施区域卫生规划意义

1. 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

2. 对卫生资源进行结构调整

3. 是政府对卫生事业发展实行宏观调控的主要依据和重要手段。

4. 实现卫生全行业管理的主要途径

?区域卫生资源配置基本原则

1. 卫生资源总量配置要与规划期内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人民健康需求相匹配。

2. 卫生资源配置的结构和布局要突出卫生发展战略重点,优先发展和保证基本医疗

卫生服务,体现基层卫生服务的综合性。

3. 依据服务人口及服务地理面积设置机构配置资源,而不是根据部门的隶属关系。?区域卫生资源配置基本方法

1. 卫生机构配置

2. 医院床位配置

3. 医疗机构医生配置

4. 预防保健专业医生配置

5. 大型医疗卫生设备配置

6. 卫生经费的配置

?区域卫生资源配置:

1.卫生机构配置

(1)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以社区、家庭为服务对象,负责管辖区内居民健康管理和健康咨询,一般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治疗,传染病和慢性非传染病预防,妇幼卫生保健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社区康复等。

(2)县及县级以上医疗机构:县(市、区)医疗机构承担辖区常见病、一般疑难性疾病以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转诊患者的门诊、住院治疗,并扩大社会卫生服务功能,

协助基层卫生组织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市级医疗机构主要从事急危重症和疑难病症

的诊治,结合临床实践开展医学教育和科研工作,成为区域内医疗、教学、科研相

结合的技术中心,提供专科和综合性医疗卫生服务。

(3)疾病控制机构:提倡综合性,改变现有一病设一机构(如职业病、结核病、性病、

麻风病、血吸虫病等)的状况。

(4)妇幼卫生保健机构:根据实际需要,市、县可设立妇幼保健机构。市级妇幼保健机构要强化妇幼保健技术指导和监测能力,对辖区内妇幼保健工作统一规划、监

督和评价;县级妇幼保健机构要完善围生期保健、婴幼儿保健和妇女卫生工作,

逐步扩大孕产妇和儿童系统管理覆盖面,提高妇幼保健能力和质量。

2. 医院床位配置

(1)医院床位配置依据

1)区域居民医院病床需要量、需求和潜在需求量

2)医院病床使用效率和合理利用度

3)医院病床合理布局和结构比例

4考虑区域人口流动因素和基层病人逐级转诊住院治疗,边远农村地区地广人稀的特点

(2)医院病床配置数测算方法:(两个公式)

3. 医疗机构医生配置

(1)医疗机构医生配置依据

①居民实际医生需求量和潜在需求量;

②医生结构、工作负荷、医生标准工作量和合理利用程度;

③考虑城市人口流动、基层病人转诊及边远农

村地广人稀等因素。

(2)医疗机构医生配置数测算方法:

医生需求量=门诊医生需求量+住院医生需求量

4. 预防保健专业医生配置

预防保健专业医生需要数可按人口比例法进行测算。即按照我国全国每万人口拥有预防保健专业医生数,测算区域预防保健专业医生需要数。

5. 大型医疗卫生设备配置

对于大型医疗设备的配置,各省要根据本地人口规模和经济发展水平,规定总量,合理规划和布局。要优先考虑现有设备的维护、保养与改造,而不是盲目购置高、精、尖的设备;要优先购买国内生产的适宜设备,而不是优先考虑进口设备。

6. 卫生经费的配置

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确定的经济政策原则,并结合服务人口数、工作量和工作效率等因素,对卫生机构实行分类补助标准,优化卫生经费供应方式和结构。

一、编制卫生资源规划基本思路:

二、编制卫生资源规划基本原则:

1.整体性原则

2.因地制宜原则

3.前瞻性原则

4.科学化原则

5.滚动调节原则

三、卫生资源规划编制步骤

制定区域卫生规划交流材料

积极探索精心组织 ××市区域卫生规划编制工作初步完成 制定《××市区域卫生规划》是新医改指导意见的一项重要内容和要求,也是××省两个地市级区域卫生规划编制试点地市之一。在省卫生厅的指导下,我市与××医学院以市校合作的方式编制《××市区域卫生规划》,现已初步完成,共包含1个区域卫生规划总报告和8个单项规划研究报告,现将规划编制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意见》(中发…2009?6号)、《国务院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国发…2009?12号),按照《中共××省委、××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省医药卫生体制改革3年实施方案(2009-2011年)》,以“坚持立足省情,建立有××特色的医药卫生体制。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探索建立符合省情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构架,编制本规划,旨在加强××市卫生事业的宏观管理,努力实现全市卫生资源的统筹与优化配置,规范全行业管理,建立适应我市政治经济发展要求、服务民族地区的高水平医疗卫生保障平台,逐步实现公共卫生与基本医疗服务均等化,满足辖区内居民的卫生服务需求,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

一、认真研究,及早部署。 区域卫生规划是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的组成部分,是区域卫生发展规划的基础,是政府对卫生发展实行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是卫生资源合理配置的依据。它以保护和增进区域内全体居民的健康为目的,以满足区域内全体居民的基本卫生服务需求为目标,针对区域内主要的卫生问题,统筹规划与合理配置卫生资源,使卫生资源供给与卫生服务需求保持平衡而有计划地采取的一系列决策程序和步骤。2009年8月份就成立了:1.协调领导小组:主要由××省卫生厅、××医学院及××市相关领导组成,负责组织、协调和宏观指导;2.技术指导研究组:主要由××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省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省妇幼保健院等单位以及××市的有关专家组成,参与项目设计、课题实施、资料分析、模型预测和建立等的指导、讨论与论证;3.××市区域卫生规划课题研究小组:由市、县卫生局、市级财政、发改、统计、民政、社保等部门组成,在××医学院项目研究组的指导下开展工作。我局对区域卫生规划编制工作高度重视,切实加强对此项工作的组织、领导,市卫生局内部也及时成立了的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召开专题会议进行安排部署,制定规划编制方案,提出工作目标,明确工作职责,制定工作时间表,抽调精兵强将积极收集相关数据和材料,做好上下之间及相关部门的协调配合,

【政策法令】上海市区域卫生规划(2019年-2020年)共15页word资料

上海市区域卫生规划(2019年-2020年) 区域卫生规划是政府对卫生事业发展实行调控的重要手段。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上海卫生工作面临着新的形势和要求。为进一步改善和提高卫生综合服务能力和资源利用效益,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发〔2009〕6号)和《卫生部关于做好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 置规划促进非公立医疗机构发展的通知》(卫规财发〔2019〕47号)等文件精神,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规划背景 (一)对上海卫生资源状况的总体判断经过多年建设,上海已具备比较完善的卫生服务体系,卫生资源的规模、水平和利用情况总体良好。 1.服务体系。公共卫生体系通过连续三轮的三年行动计划建设,硬件设施和服务能力得到明显提升,布局合理、运作协调的体系架构基本形成,有效应对了各类公共卫生疫情和突发事件,保障了城市安全;通过实施重大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初步实现。医疗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形成了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基础,各级各类医院为主体,门诊部、诊所、医务室为延伸的医疗服务网络,总体能够满足居民的基本医疗服务需求;2019年启动郊区县引入三级医院的“5+3+1”工程,优质资源的可及性进一步改善;开展了区域性医疗联合体试点,在建立各级医疗机构间的梯度支撑、双向转诊工作机制方面作了积极探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通过连续13年的市政府实事项目建设,实现了均衡布局、覆盖城乡,有效发挥了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的双重网底作用。 2.资源规模。卫生资源配置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到2019年底,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3358所。其中,医疗机构3266所,包括三级医院36所,二级医院112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含分中心)301所,社区卫生服务站670所,社会办医疗机构1514所。市、区县均设置了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监督所、疾控精神卫生分中心和妇幼保健机构。按常住人口统计,每千人口医疗机构床位4.56张、执业(助理)医师2.22人、注册护士2.51人、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人员0.66人。配置了一批处于国际技术最前沿的先进医疗设备,全市二级及以上医院共拥有甲类大型医用设备19台,乙类大型医用设备442台。2019年,全市卫生总费用750.37亿元,占GDP的4.37%。 3.资源利用。医疗卫生资源的利用比较充分,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总体处于较高负荷的运行状态。2019年,全市医疗机构共提供门急诊服务1996 4.97万人次,其中三级医院占30.54%,二级医院占24.69%,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占36.45%,社会办医疗机构占 5.90%;出院人数268.02万人,其中三级医院占51.88%,二级医院占39.76%,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占4.14%,社会办医疗机构占3.78%;住院手术服务111.99万人次,其中三级医院占64.92%,二级医院占27.62%,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占0.31%,社会办医疗机构占4.66%。全市医疗机构病床使用率为94.68%,平均住院天数为13.32天。外地病人来沪就医形成一定规模,2019年外地病人就医占全市门急诊总人次的4.3%、出院总人数的22.5%,且主要集聚在三级医院,部分知名度高、专科优势明显的三级医院外地病人出院人数达到总出院人数的一半以上。 4.健康水平。凭借良好的医疗卫生服务支撑,2019年,本市户籍人口期望寿命82.51岁。其中,男性80.23岁,女性84.80岁。婴儿死亡率 5.70‰(户籍人口为2.92‰,非户籍人口为739‰),孕产妇死亡率7.36/10万(户籍人口为1.04/10万,非户籍人口为12.96/10万)。

人力资源(一)第五章(能源管理专)自考要点复习过程

第五章招聘管理 第一节招聘概述 一、招聘的概念和原则 (一)招聘的概念 概念:组织为了发展的需要,根据人力资源规划和工作分析的数量与质量要求,从组织内部和外部获取人力资源的过程,它是人力资源规划的具体实施。 招聘包含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即招募和选拔聘用。 之间关系:招募是聘用的基础和前提,聘用是招募的目的与结果。(二)招聘的原则 1.公开原则 2.竞争原则 3.平等原则 4.能级原则 5.全面原则 6.择优原则 7.效率原则 8.守法原则 二、招聘的前提与流程 (一)招聘的前提 1.人力资源规划 2.工作说明书 (二)招聘的流程 招募、选拔、录用、评估四个阶段。 三、招聘者职责 传统人事管理与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职责不同

第二节人员招募 一、人员招募的过程 招募概念:根据组织的具体要求,发布招募信息,通过各种途径寻找满足空缺岗位需要人员的过程。 招募的过程:1.制定招募计划;2.实施招募计划;3.招募效果评估 二、制定招募计划 招募信息的分析包括内部信息和外部信息。 (一)招募人数:各部门、各岗位分别招募多少人,男女比例如何等(二)招募标准:工作分析基础上所形成的工作说明书中得到体现。(三)招募对象、 (四)招募周期:保证新聘人员准时上岗的重要依据。 (五)招募成本 公式:招募成本=招募总费用÷聘用人数 (六)应征人员的估计 三、实施招募计划 (一)招募人员的选择:是招募成败的关键。 合格招募人员具备的条件:1.良好的个人品质和修养。 2.相关的专业背景. 3.丰富的社会工作经验. 4.优秀的人际交往能力. 5.对组织内部情况十分了解. 6.对拟招岗位工作特点及要求非常熟悉. 7.了解各种人员素质测评技术.8.能有效面对应征者,掌握招募进程. 9.能公正、客观、准确地识别应征者.10.能充分展现组织形象。

我区区域卫生规划及资源配置中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我区区域卫生规划及资源配置中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卫生厅(830001) 买买提 牙森 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830000) 贾 巍 一九九七年党中央、国务院下发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提出要组织开展实施区域卫生规划,强调区域卫生规划是政府对卫生事业发展实行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也是提高卫生资源使用效率的重要举措,更是实现卫生资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二00九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明确指出?强化区域卫生规划。#?建立区域卫生规划和资源配置监督评价机制。#是规划编制的重要推动力,近几年实践表明,区域卫生规划并没有取得明显的预期成效,没能更大程度的满足居民的卫生服务需求并实现卫生资源的优化配置。本文采用比较分析的方法,对我区区域性卫生规划和卫生资源配置标准的内容进行比较分析,为区域卫生规划和卫生资源配置提供参考。 一、我区卫生资源配置基本情况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区的医疗卫生事业取得了显著成就。 1.医疗机构 2009年末,全区有卫生机构(不含村卫生室) 7288个,注册医疗机构6920个,其中医院763个,疗养院5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405个,卫生院906个,门诊部221个,诊所、卫生所、医务室、护理站4521个,急救中心4个,妇幼保健所(站)90个,专科疾病防治院5个(见表1)。医疗机构床位88781张,较上年增加了8052张;2009年末,全区卫生人员总数为138344人,较2008年增加了8170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为114521人,较2008年增加了7668人,执业医师、注册护士、其他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工勤人员呈增长状态。全疆的每千人口医生由2008年的2.04增加到2009年的2.11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全疆每千人口医生配置标准1.81~2.16,符合配置标准。每千人口注册护士由由2008年的1.69增加到2009年的1.87,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全疆的每千人口注册护士配置标准1.87,等于配置标准[1](见表2)。 表1 卫生机构数(个) 年份1949197820082009机构总数(个)54258167397288 其中:医院48204741763 疗养院245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264405卫生院602888906 门诊部61609217221急救中心(站)44 采供血机构2120妇幼保健院(站)128990专科疾病防治院(所站)165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04213214卫生监督所121128卫生监督检验机构11健康教育所(站、中心) 其他卫生机构4655诊所、卫生所、医务室41654521其中:诊所34913760卫生所、医务室660747护理站1414 表2 卫生机构人员数(人) 年份1949197820082009卫生人员(人)53466252130174138344卫生技术人员3885105010685311452l 管理人员573264196453 工勤人员91401120811259每千人口医生O.031.372.042.11每千人口注册护士0.030.951.691.87

村镇规划卫生标准

村镇规划卫生标准 村镇规划卫生标准作者:佚名 时间:2008-2-29 浏览量:村镇规划卫生标准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村镇规划卫生的基本原则、要求和住宅用地与产生有害因素企业、场所之间的卫生防护距离。 本标准适用于县以下的集镇(不含县城镇)和不同规模村庄的规划与建设,也适用于已编制的村镇规划的卫生评价和旧村镇的扩建和改建。 2引用标准 GB9981-88《农村住宅卫生标准》 GB7959-87《粪便无害化卫生标准》 3标准内容 村镇用地的卫生要求 村镇规划用地应首先选择对原有村庄、集镇的改造,新选用地要选择自然景观较好、向阳、高爽、易于排水、通风良好、土地未受污染或污染已经治理或自净、放射性本底值符合卫生要求、地下水位低的地段,并充分利用荒地,尽量少占或不占耕地。 村镇用地必须避开地方病高发区、重自然疫源地,必须避开强风、山洪、泥石流等的侵袭。

村镇应选在有水质良好、水量充足、便于保护的水源的地段。 村镇各类建筑用地布局的卫生要求村镇用地要按各类建筑物的功能(例如住宅、工业副业生产、公共建筑、集贸市场等)划分合理的功能区。功能接近的建筑要尽量集中,避免功能不同的建筑混杂布置。对旧区的布局,要在充分利用的基础上逐步改造。 住宅建筑用地 住宅建筑应布置在村镇自然条件和卫生条件最好的地段;选择在本地大气主要污染源常年夏季最小风向频率的下风侧和水源污染段的上游。 要有足够的住宅建筑用地,其中应有一定数量的公共绿地面积和基本卫生设施。 住宅设计要符合农村的住宅卫生标准(GB9981-88),并使尽量多的居室有最好的朝向,以保证其良好日照和通风。 住宅用地与产生有害因素的乡镇工业、副业、饲养业、交通运输及农贸市场等场所之间应设卫生防护距离。 卫生防护距离标准为(见表) 产生有害因素的企业、场所和规模卫生防护距离(m)养鸡场(只)200~10000100~200

第五章 卫生资源规划

第五章卫生资源规划 掌握: ?卫生资源规划概念及原则。 卫生资源(health resource): 是指社会投入到卫生服务领域中的人力、财力和物 力的统称。包括卫生人力、费用、设施、装备、药品、知识和技术等。 包括一个国家或地区拥有的卫生机构数、床位数、卫生人员数、卫生经费数及 卫生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的百分比等,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卫生状况的重要 指标。 ?区域卫生资源配置方法。 1.计划配置方式:是以政府的指令性计划和行政手段为主的配置卫生资源的方 式。主要体现为统一分配卫生资源,统一安排卫生机构、发 展速度和规模等。 2.市场配置方式:是通过竞争、价格、供求等市场机制来实现卫生资源在不同 领域及层次的分配。 3.计划和市场调节相结合方式:是指在政府宏观调控下,充分发挥计划调节的 主导作用,辅以市场调节的卫生资源配置方式。 熟悉: ?制定卫生资源规划依据及步骤。 (一)制定卫生资源规划指导思想 1.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 2.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 3.公平与效率兼顾 4.均衡发展与突出重点相结合 5.成本与效果相统一 (二)制定卫生资源规划依据 1.人群健康状况、卫生服务水平及卫生资源状况 2.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及发展规划 3.相关理论、政策及卫生发展趋势 了解: ?区域卫生规划概念、任务及意义。 ?卫生资源规划(health resource planning)是指根据自然生态环境、社会经济发展、人群健康问题和卫生保健服务需求等因素,确定卫生资源的发展目标、规模和速度,统筹规划、合理配置卫生资源,改善和提高区域内卫生服务质量和数量,提高卫生资源使用效益和效率的科学计划方法。 ?(一)卫生资源规划功能 制定卫生资源规划是政府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对卫生资源配置实现宏观调控的依据和手段,是提高卫生资源配置效率,满足人群卫生保健服务需要的重要手段。 (二)卫生资源规划任务

区域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实施策划方案

【最新资料,WORD文档,可编辑修改】 为了加快推进城乡卫生事业均衡发展,构建完善的城乡一体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断深化卫生改革,提高卫生管理、科学决策和综合服务能力水平,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根据《全国卫生信息化发展规划纲要2003-2010年》、《成都市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工作意见》和新津县信息化建设规划,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目标 按照“统一标准、统筹规划、资源共享、纵横联网、分步实施、安全保密”的原则,在整合利用现有信息资源和不断完善系统服务功能的基础上,采用先进成熟的信息技术,开发建设集城乡卫生管理、医疗管理、妇幼保健、疾病监测、疫情报告、卫生监督、应急指挥、社区服务、居民档案、远程会诊、网络教育、医保互通、电子政务等多功能为一体的高效、快速、畅通、安全的卫生信息网络体系,实现全县范围内卫生信息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并开展以县为单元的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试点和研究。到2010年,建成覆盖全县城乡医疗卫生机构并与市卫生局、县内相关部门互联互通、适应卫生改革发展需要的区域卫生信息体系。 二、基本框架 按照成都市卫生信息化建设规划,构建我县卫生信息化建设“1131”网络框架,即:一个管理中心,一个网络平台,三大应用体系,一张居民健康卡。逐步建立起以县卫生局为中心,覆盖县级医疗

卫生单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公立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站和村卫生站的一体化卫生信息网络。(网络框架拓扑图见附件2)(一)一个管理中心 在县卫生局设立“卫生信息化管理中心”。其主要职能是:负责卫生系统信息化网络建设总体规划和设计;负责确定各阶段具体工作并组织实施;负责规划设置局域网站点和信息安全体系出口;负责监管三大应用体系,及时维护应用系统数据、协助网络运营商做好网络故障排查,确保网络畅通;负责组织卫生人才信息化相关知识培训,指导督促各医疗卫生机构开展信息化工作。 (二)一个网络平台 依托现有的新津县电子政务外网平台搭建区域一体的公共卫生和医疗县级管理平台,实现卫生系统内各医疗卫生单位之间、各医疗卫生单位与县卫生局之间,县卫生局与市卫生局之间、县卫生局与县内相关部门之间信息互通,数据共享;为卫生行政部门的行政管理和决策提供信息服务与支持;为公众提供查询、咨询相关卫生信息窗口。 (三)三大应用体系 1、医院管理信息系统 系统介绍:建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数字化医院管理系统。主要包括医院收费管理、门诊管理、住院管理、药品管理、病案管理、处方管理、人事后勤管理、资产管理、统计查询、系统管理等模块以及医学影像与通讯系统(PACS)、实验室检查系统(LIS)、应用电子病历系统(CPR),远程医疗会诊系统等交互式网络信息服务系统。

区域卫生规划

区域卫生规划 为进一步改善和提高我县卫生综合服务能力和资源利用效率,根据《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X-X年)》、《X省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及资源配置标准(X-X年)》和《X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精神,编制《X县X区域卫生规划(X-X 年)》。 一、现状分析 1、社会发展概况 X县位于X三省交界的X三角地带,X、X、X三河交汇,北濒X,南依X,西连X,东接X,总面积526平方公里,辖4镇1街道办事处、28个行政村、10个居民委员会,总人口16万人。X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36.55亿元;财政总收入3.17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911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8362元。 2、医疗服务需求分析 X年全县完成门诊量59X人次,其中县级医疗单位157000人次,占26.5%。村卫生室及个体诊所350000人次,占59.12%;全年住院10248人次,其中县级医疗单位9522人次,占92%,镇卫生院726人次,占8%;手术人数为1622人次;出院者平均住院日为4.39天。 3、医疗资源分析 X年全县有医疗卫生机构160家。其中,县属医疗卫生机构5家,乡镇卫生院6个,村卫生室83所,个体诊所62个,厂矿医院3个,

民营机构1个。有执业医师353人;注册护士319人,医药、检验、医技117人。 其中:县医院:开放床位350张,编制床位350;现有执业医师151人;注册护士233人,医药、检验、医技38人,床位使用率89.85%,高级职称29人,中级职称96人,初级职称259人。 中医院:开放床位76张,编制床位100;现有执业医师39人;注册护士28人,医药、检验、医技16人,床位使用率50%,高级职称1人,中级职称20人,初级职称62人。 妇幼保健机构:开放床位30张,编制床位50;现有执业医师9人;注册护士10人,医药、检验、医技13人,床位使用率30%,中级职称1人,初级职称31人。 乡镇卫生院及厂矿医院床位140张。执业医师39人;注册护士23人,医药、检验、医技40人。高级职称4人,中级职称12人,初级职称86人。 4、主要问题及影响因素 (1)卫生补偿机制不健全,卫生事业经费投入不足;人员编制和办公经费紧缺;按照乡镇卫生院人员配置比例为按人口的1.2/千人,全县应配置198人,实际编制人数126人。 卫生人才尤其是乡镇卫生院人才短缺,后继乏人,缺乏吸引力,卫生队伍难以稳定;需引进高年资医务人员。医疗服务质量有待改进,医疗技术低水平水平人员有待于尽快提高;六是个别乡镇卫生院医疗

宁波市区域卫生规划

宁波市区域卫生规划(2001年-2005年) 【字号:大中小】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卫生事业发展的宏观管理,合理配置卫生资源,提高卫生服务能力,适应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需要,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家计委等三部委《关于开展区域卫生规划工作的指导意见》、《浙江省卫生资源配置标准》和《宁波市城市总体规划》,结合我市第二次卫生服务调查情况,制定本规划。 第二条我市城市发展的战略目标是长江三角洲南翼的经济中心、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人文景观和自然社会环境良好的历史文化名城。围绕这个战略目标,我市2001年至2005年卫生事业发展的总目标是: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方针,不断深化卫生改革,初步建立起适应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健康需求的包括医疗服务、疾病控制、妇幼保健、卫生监督的新型城乡卫生体系,居民健康的主要指标继续保持全国先进水平,达到或接近世界中等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人均期望寿命74岁,婴儿死亡率≤16‰,孕产妇死亡率≤28/10万)。 第三条开展区域卫生规划的基本原则是: (一)从实际出发,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按照居

民卫生服务的实际需求,合理配置卫生资源。调整服务方向和内容,提高服务质量,更好地满足居民多层次的卫生服务需求。(二)优先发展和保证基本卫生服务,加强农村卫生、预防保健和中医药工作,积极推进社区卫生服务。 (三)充分发挥政府调控和市场调节的作用,根据不同卫生服务领域的特征,有效地运用市场供求关系和竞争机制,调整资源配置和卫生机构的运行环境,提高卫生资源的利用效率。 (四)打破行政隶属关系和所有制界限,对卫生资源实行全行业管理,全市区域内实施统一的规划。 第四条计划部门是区域卫生规划的牵头单位和综合协调部门。卫生行政部门依据本规划,对全市卫生资源(包括企事业单位、部队对地方开放的医疗机构)实行政策指导、组织管理和监督检查,对现有卫生资源逐步调整,对新增卫生资源依据准入条件审批。财政、人事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配合卫生行政部门做好区域卫生规划工作。 第二章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第五条根据布局合理、结构完善、功能互补、公平可及的要求,建立适合宁波实际的新型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中心城市实行两级服务网络配置,即综合医院(专科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组织。综合医院和专科医院主要从事急危重症、疑难病症的诊疗,并结合临床开展教育、科研工作。社区卫生服务组织主要从事预

第三章-人力资源规划测试题

第三章人力资源规划练习 一、名词解释 1、人力资源规划(广义): 2.德尔菲法: 二、单项选择题 1.在西方国家的大企业中,一般都有人力资源管理委员会,该委员会由一位副总裁、人事部经理以及若干专家和员工代表组成。委员会的主席由( )担任。A.一人固定担任 B.委员们轮流担任 C.上级指定人员担任 D.群众选举担任 2.企业在进行人力资源供给预测时应把重点放在( )。 A.外部人员拥有量的预测上 B.内部人员拥有量的预测上 C.国家政策的研究上 D.社会经济环境上 3.企业在进行外部供给量的预测时应侧重于( )。 A.关键人员 B.一般人员 C.临时工 D.一线工人 4.比率分析法是根据以往的经验对人力资源需求进行预测,这种方法适用于( )。 A.技术较稳定的企业的短期人力资源需求预测 B.技术不稳定的企业的短期人力资源需求预测 C.技术较稳定的企业的长期人力资源需求预测 D.技术变化快的企业的长期人力资源需求预测 5.人力资源规划中的职业规划指的是( )。 A.国家层次的职业规划 B.家庭层次的职业规划 C.企业层次的职业规划 D.社会层次的职业规划 6.人力资源规划的最终目标是使组织和个人都得到( )。 A.眼前利益 B.物质利益 C.经济实惠 D. 长期利益 7.关系企业在市场中竞争成败的决定因素是( )。 A.国家政策 B.资金投入 C.设备情况 D.人员素质 8、预测由未来工作岗位的性质与要求所决定的人员素质和技能的类型,这是制定人力资源规划时哪一个步骤?() A.预测未来的人力资源供给 B.预测未来的人力资源需求 C.供给与需求的平衡 D.制定能满足人力资源需求的政策和措施 9.德尔菲法属于() A. 统计法 B.趋势分析法 C. 推断法 D.回归分析法 10、通过检查人力资源目标的实现程度,来提供关于人力资源计划系统的反馈信

第三章 人力资源 规划测试题【试题.知识点】

安徽科技学院 人力资源管理练习 1 第三章 人力资源规划 练习 一、 1、人力资源规划(广义): 2.德尔菲法: 二、单项选择题 1.在西方国家的大企业中,一般都有人力资源管理委员会,该委员会由一位副总裁、人事部经理以及若干专家和员工代表组成。委员会的主席由( )担任。 A .一人固定担任 B .委员们轮流担任 C .上级指定人员担任 D .群众选举担任 2.企业在进行人力资源供给预测时应把重点放在( )。 A .外部人员拥有量的预测上 B .内部人员拥有量的预测上 C .国家政策的研究上 D .社会经济环境上 3.企业在进行外部供给量的预测时应侧重于( )。 A .关键人员 B .一般人员 C .临时工 D .一线工人 4.比率分析法是根据以往的经验对人力资源需求进行预测,这种方法适用于 ( )。 A .技术较稳定的企业的短期人力资源需求预测 B .技术不稳定的企业的短期人力资源需求预测 C .技术较稳定的企业的长期人力资源需求预测 D.技术变化快的企业的长期人力资源需求预测 5.人力资源规划中的职业规划指的是( )。 A .国家层次的职业规划 B .家庭层次的职业规划 C .企业层次的职业规划 D .社会层次的职业规划 6.人力资源规划的最终目标是使组织和个人都得到( )。 A .眼前利益 B .物质利益 C .经济实惠 D. 长期利益 7.关系企业在市场中竞争成败的决定因素是( )。 A .国家政策 B .资金投入 C .设备情况 D .人员素质 8、预测由未来工作岗位的性质与要求所决定的人员素质和技能的类型,这是制定人力资源规划时哪一个步骤?( ) A. 预测未来的人力资源供给 B.预测未来的人力资源需求 C.供给与需求的平衡 D.制定能满足人力资源需求的政策和措施 9.德尔菲法属于( ) A. 统计法 B.趋势分析法 C. 推断法 D.回归分析法 10、通过检查人力资源目标的实现程度,来提供关于人力资源计划系统的反馈信

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规划规范GB

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规划规范(GB50337-2003) 1 总则 1.0.1 为在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规划中贯彻执行国家城市规划、环境保护的有关法规和技术政策,提高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规划编制质量,满足城市环境卫生设施建设的需要,落实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规划用地,保持与城市发展协调,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详细规划及城市环境卫生设施专业(专项)规划。市(区、县)域城镇体系规划及乡村、独立工矿区、风景名胜区及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相应规划可参照本规范执行。 1.0.3 城市环境卫生设施专业(专项)规划的期限和范围应与城市总体规划相一致,与城镇体系规划相协调。 1.0.4 城市环境卫生设施的规划设置必须从整体上满足城市生活垃圾收集、运输、处理和处置等功能,贯彻生活垃圾处理无害化、减量化和资源化原则,实现生活垃圾的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和分类处置。 1.0.5 重大环境卫生工程设施的规划设置宜做到区域共享乡共享,实现环境卫生重大基础设施的优化配置。 1.0.6 在城市总体规划中应预测城市生活垃圾产量和成分,确定城市生活垃圾收集、运输、处理和处置方式,给出公共厕所布局原则及数量,并给出主要环境卫生工程设施的规划设置原则、类型、标准、数量、布局和用地范围。 分区规划在城市总体规划基础上适度深化,重点应确定主要环境卫生工程设施的位置和用地范围。 在城市环境卫生设施专业(专项)规划中,除满足上述要求外,尚应给出环境卫生公共设施的设置原则、类型、等级、数量和用地面积等指标,提出工艺、技术、建设等要求。 对其他环境卫生设施的规划要求,可根据其特点分别按对环境卫生公共设施或环境卫生工程设施的要求执行。 1.0.7 在详细规划中应确定各类环境卫生设施的种类、等级、数量、用地和建筑面积、定点位置等内容,满足环境卫生车辆通道要求。 1.0.8 城市环境卫生设施的设置应满足城市用地布局,环境保护、环境卫生和城市景观等要求。 1.0.9 城市生活垃圾以外的固体废弃物的收集、运输、处理和处置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的规定。在城市总体规划阶段应根据此类固体废弃物的产生情况及城市诸方面条件,提出相应规划控制要求。 1.0.10 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规划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规范和强制性标准的规定。 2 术语 2.0.1 环境卫生设施environmental sanitation facilities 具有从整体上改善环境卫生、限制或消除生活废弃物危害功能的设备、容器、构筑物、建筑物及场地等的统称。 2.0.2 环境卫生公共设施environmental sanitation public facilities 设置在公共场所等处,为社会公众提供直接服务的环境卫生设施。 2.0.3 环境卫生工程设施environmental sanitation engineering facilities 具有生活废弃物转运、处理及处置功能的较大规模的环境卫生设施。 2.0.4 公共厕所public lavatory 供社会公众使用,设置在道路旁或公共场所的厕所。公共厕所可分为独立式公共厕所和附属式公共厕所,附属式公共厕所是设置在其他建筑内、并向社会公众全天候开放的厕所。

第三章 人力资源规划

第三章人力资源规划 36.人力资源规划的定义 人力资源规划是人力资源管理所有活动的基础和起点。 1、从广义上,人力资源规划是“根据变化的环境对组织的人力资源需求进行分析,并为满足这些需求而设计必要的活动”。 2、从狭义上,人力资源规划是根据组织的战略目标和外部环境的发展变化,合理地分析和预测对人力资源的需求和供给情况,并据此制定出相应的计划或方案,以保证组织在适当的时候获得适当数量、质量和种类的人员补充,满足组织和个人的需要 37.人力资源规划狭义定义包含三个含义: 1)人力资源的制定依据是组织的战略目标和外部环境。 2)保证人力资源与未来组织发展各阶段的动态适应。 3)人力资源规划在实现组织目标的同时,也满意个人利益。 38.人力资源规划的目标(简答): 1)总体目标是尽可能有效地配置人力资源,为实现组织目标服务。 2)具体表现在: 1、获取并保持一定数量具备特定技能、知识结构和能力的人员。 2、充分利用现有人力资源,为其他各项工作提供良好的基础。 3、在供求发生失衡前,调整组织人力资源需求减少支出。 4、保持合理配置,为优化业务规划提供支持。 5、增强组织适应未知环境能力,为实现战略目标提供保障。 6、减少组织在关键技术环节对外部招聘的依赖。 39.人力资源规划应解决的基本问题(简答): 1)组织人力资源现状、数量、质量、结构 2)组织为实现战略目标对人力资源的要求 3)如何进行人力资源预测 4)如何来弥补组织人力资源理想与现状之间的差距。 40.人力资源规划的作用(简答): 1)是组织战略规划的核心部分 2)是组织适应动态发展需要的重要条件 3)是各项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的起点和重要依据 4)有助于控制人工成本(人工成本中最大的支出是工资) 5)有助于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41.人力资源规划分为(选择): 1、长期规划,是5-10年或更长的战略性计划,比较抽象。 2、中期规划,介于长期和短期之间,对组织人力资规划具有方向性和指导作用。 3、短期规划,是1-3年的执行计划,一般而言任务清晰、目标明确,是中长期规划的贯彻和落实。 42.人力资源规划一般从哪两个方面入手: 一方面侧重对组织的发展态势、工作内容、任职要求以及内部人力资源现状进行分析;另一方面,对组织未来的人力资源需求和劳动力市场相关人力资源的供求趋势进行科学的预测,以便为人员的增减补充做出全面而周到的安排。 组织的人力资源规划分两个层次:1)总体规划2)详细规划 43.人力资规划(详细规划)包括的内容(选择):

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标准与规划

基于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标准与规划 卫生部统计信息中心综合处处长胡建平 国家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背景及其对卫生信息化建设的要求 国家推出新医改方案,实际是基于现在服务模式不能完全满足居民健康的需要,大家都知道现在整个的情况是看病难、看病贵,为什么造成这样的现象呢?就是我们所有的患者几乎都在大医院寻求医疗卫生服务,所以导致我们看病难、看病贵,这是一个基本的认识。那么怎么样来改变这样的一个现状呢?我们必须对整个卫生服务的模式有一个调整。 国家要建立新的服务模式来满足居民健康的需要和需求,我们把患者进行分类以后发现不同的人群是需要不同的服务来满足的,这样就要我们的医疗体制必须与老百姓健康需求相适应,建立一种新的模式来满足看病就医的需要。总的是要以人为中心,通过不同层次医疗卫生机构提供不同的服务,患者到医院,然后一般的人群可以通过健康管理来给他提供服务,还有一些高危人群也可以通过一些特殊的服务满足他们的需要。这实际涉及到服务模式的改变,这是按照需求进行调整。 根据这么一个设想,我们国家提出来一个“三步走”中国卫生发展战略。第一步是2010年初步建立覆盖城乡居民基本卫生保健制度框架,使我国进入实施全民医疗卫生保健国家的行列。通过去年一年的努力,我们医疗保障的覆盖面得到很大程度的扩大,以前在城镇只有职工享受基本医疗保险,现在城镇没有就业这些居民可以通过享受居民的医疗保险来减轻他负担的压力。另外,基本上每一个农民都享有新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来为他们解决看病的负担。第二步,到2015年使我国医疗卫生服务和保健水平进入发展中国家的前列。第三步,到2020年保持我国在发展中国家前列的地位,东部地区的城乡和中西部的部分城乡接近或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 基于这个规划,去年发布了医疗卫生改革指导意见以及近三年实施的方案,国家卫生体制改革的总体框架的核心目标就是要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保健制度,这个保健制度它是作为一个公共的产品向全体居民提供的。这个框架的顶是要覆盖城乡,它有四个梁,实际是我们的四个服务体系,第一个是医疗服务体系,第二个是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第三个是医疗保障体系,第四个是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八柱有管理、运行、投入等等,其中信息系统也是我们这次医改很大的亮点,把信息化提高到前所未有的一个高度,使我们的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拥有了一把“尚方宝剑”。以前搞信息化都需要做开发领导的工作,现在有上面的认识下面就是具体执行工作的问题了,这是医疗信息化遇到良好的发展机遇。 为什么把这个信息化列到这么一个高度?实际上这也是一种必然的选择,大家都知道信息化带来整个社会的变革,现在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电子服务等等方面,实际信息化促进了社会组织的变化,所以把信息化提到这么一个高度,它不仅仅是一个手段,而且它更是一个改变组织变革的力量,所以我们要这么理解我们的信息化。有这么高的地位它不仅仅是一个手段,它是为了改变组织模式,改变管理构架,所以它的任务是非常艰巨的。 我们的卫生改革实际是要建立一种覆盖城乡居民的医疗保障制度,实际是要实现几个目标的。第一个目标叫看得起病,第二个是要看得上病,光扩大保障覆盖没有人给你服务也不行,所以要增加卫生资源,而且要增加基层卫生服务的资源,同时要增加大医院的资源。

区域卫生规划的意义

区域卫生规划的意义 制订和实施区域卫生规划是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的具体体现.制订和实施区域卫生规划是落实国家计委、财政部、卫生部联合制定的《关于开展区域卫生规划工作的指导念见》的实际行动表现. 区城卫生规划是区城内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组成部分。实施区域卫生规划是卫生事业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促进卫生事业从偏重数最、规模、速度的粗放型增长模式向以内涵为主,注重质量和效益的集约型模式转变的和为市场机制调节失灵下政府宏观调控,管理卫生事业的重要手段。 实施区域卫生规划是卫生改革和发展的重大举措,是深化卫生改革的需要。长期以来,我国实行与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卫生管理体制,医疗卫生机构不是按区域、按人群健康需要设置,而是按部门或地方的行政隶属关系设皿.并盲目追求数量和规模,造成条块分割、机构重叠的不合理格局.导致卫生资像重复配置,不少地方出现卫生服务与需求失衡等状况,这是卫生改革进展到现阶段迫切浦要研究和解决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区城卫生规划有利于对现有医疗卫生机构布局、分级分工、服务网络和服务方式进行改革. 改变现有卫生管理体制.促进卫生全行业管理的改革。 第二节区域卫生规划的意义 制订和实施区域卫生规划是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的具体体现.制订和实施区域卫生规划是落实国家计委、财政部、卫生部联合制定的《关于开展区域卫生规划工作的指导念见》的实际行动表现. 区城卫生规划是区城内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组成部分。实施区域卫生规划是卫生事业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促进卫生事业从偏重数最、规模、速度的粗放型增长模式向以内涵为主,注重质量和效益的集约型模式转变的和为市场机制调节失灵下政府宏观调控,管理卫生事业的重要手段。 实施区域卫生规划是卫生改革和发展的重大举措,是深化卫生改革的需要。长期以来,我国实行与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卫生管理体制,医疗卫生机构不是按区域、按人群健康需要设置,而是按部门或地方的行政隶属关系设皿.并盲目追求数量和规模,造成条块分割、机构重叠的不合理格局.导致卫生资像重复配置,不少地方出现卫生服务与需求失衡等状况,这是卫生改革进展到现阶段迫切浦要研究和解决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区城卫生规划有利于对现有医疗卫生机构布局、分级分工、服务网络和服务方式进行改革. 改变现有卫生管理体制.促进卫生全行业管理的改革。

一、医院设置、功能和任务符合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的定位和要求

一、医院设置、功能和任务符合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的定位和要求 评审标准评审要点考评办法1.1.1医院的功能、任务和定位明确, 保持适度规模。 1.1.1.1 医院的功能、任务和定位明确,保持适度规模,符合卫生行政部门规定二级医院设置标准。【C】 1.医院符合卫生行政部门规定设置 “二级医院基本标准”全部要求,获 得批准等级至少正式执业三年以上。 2.人员编制至少达到: (1)医院病床与工作人员之比,300 床位以下的按1:1.30~1.40:300-500 床位的按1:1.40~1.50:500床位以上 的按1:1.60~1.70. (2)每床至少配备0.88名卫生技术人 员。每床位至少配备0.4名护士,且实 际从事临床工作的在编护理人员数不 少于卫技人员总数的50%。 3.实际从事临床护理工作的护士数不 少于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总数的50%,病 房护士与床位数之比≥0.4:1. 4.重症监护室护士与患者之比达到 2.5~3:1.手术室护士与手术台之比≥ 3:1. 5.至少有3名具有高级职称医师。 6.各专业科室至少有1名具有主治医 师以上职称的医师 [查阅资料] 1、卫生行政部门核定等级文件; 2、在岗正式职工总数和各类人员 (医、护、技等)名册及医院劳资报 表; 3、床位编制批准文件。 [现场核查] 1、抽查5%的上岗人员(医、护)的 执业资格证原件; 2、从医院提供名册中,核对2个病 区的护士排班表,核查在岗护士人 数; 3、核查从事医疗执业活动的时间。 【B】符合“C”,并 1.卫生专业技术岗位≥医院岗位总量 的80%。 2.临床科主任均具有主治医师以上职 称,应从事相关专业工作6年以上。 3.护士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者>20% 4.平均住院日≤10天。 5.保持适宜的床位使用率≤93%。 6.开放床位明显大于执业登记床位 时,有增加床位的申请记录。 [查阅资料] 1、临床科室主任名单; 2、在岗护士学历一览表; 3、医院工作报表; 4、卫生行政部门的批准文件。 [现场核查] 1、核对临床科室主任的技术职称证 书原件; 2、抽查1%在岗护士的学历原件; 3、抽查2个病区,核查床位使用率、 加床数; 4、核对医院统计资料,结合卫生行 政部门对医院的监控指标数据,测算 平均住院日。 【A】符合“B”,并 1.临床科室主任具有副高及以上职 称>50% 2.护士中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者>30% [跟踪核实] 抽查医技人员档案。 1.1.2主要承担常见病、多发病、部分疑难病的诊疗工作,兼顾预防、保健、康复功能,可提供24小时急危重症诊疗服务。 1.1.2.1 主要承担常见病、多发病、部分疑难病的诊疗工作。可提供24 小时急诊诊疗服务。(★)【C】 1.有承担本辖区常见病、多发病、部 分疑难疾病诊疗的设施设备、技术梯 队与处臵能力。 2.急诊部门独立设臵,承担本区域急 [查阅资料] 1、急诊科、重症医学科设置文件和 床位编制报表; 2、涉及急危重症和疑难疾病诊疗的 设施设备目录; 3、急诊科、重症医学科的在岗医护

北京市医疗卫生资源现状分析

北京市医疗卫生资源现状分析 北京市常驻人口已经达到2700多万,并在此基础上未来10年乃至更长时间内将形成超过30%以上老龄化的趋势。从2015年5月公布的《2014年北京市卫生事业发展公报》数据可以窥见全貌。 2014年,北京市医疗机构医疗服务量增长,全市医院诊疗人次数和出院人数分别为15751万人次,占全市医疗机构的68.6%和308.5万人次占全市医疗机构的95.8%,与2013年相比分别增长了7.1%和10.8%。据不完全统计,外地患者门诊就诊人次比例占总门诊就诊人次比例已经超过30%,三级医院甚至在50%左右,专科医院的外地患者门诊就诊人次比例峰值甚至达到65%。而医疗资源配置涉及三个核心问题:区域布局、结构调整和就医秩序。区域布局基本依靠市政交通网,三级医院大致形成东西城集中、三环分布,四环零星、五环新发;二级医院以城六区为主要分布,远郊区县欠缺;基层卫生基本普及辖区人口的格局。经SWOT分析和PEST分析,北京市医疗卫生服务资源存在医生资源结构化紧张的突出矛盾,而新建大型医院只能提供医疗服务场所和医疗检查、手术硬件平台。相比新建大型医院,充分发挥现有医疗卫生技术人员的功能显得尤为突出。作为属地管理的北京市卫生计生委以及下属北京市医院管理局直接管理并运行21家三级医院,并通过区县各级政府管理着市辖范围的约70%以上的二级医院和92.7%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作为北京市最大的一个医疗卫生服务集团,可以通过政策影响市辖区所有卫生服务机构的单位,北京市卫生计生委代表政府执行减少病人数量,提高居民健康水平的理念。

北京市卫生服务资源建设总体规划思路 2014年,随着北京市总体发展规划布局,将禁止在五环内新建大型医院,通过医药分开、实施法人 治理结构、医联体、放开医生多点执业政策等措施对公立医院实施改革。因具体改革措施尚未明确细节,下一步改革只能依据分级诊疗的方向,建立规范的诊疗秩序,引导优势医疗资源向周边发展,向基层发展。进一步加强基层卫生服务能力来发展。因公立医院的使命愿景不断回归公益,非营利性医院将成为民营资本入市主体,高端医疗服务机构呈会员制发展结构,今后以减少疾病对居民身体健康的危害,减少病人数量和维持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和人员规模和能力的持续稳定增长的目标成为未来医改的宏观战略思路。未来公立医院改革的趋势将是“管疾病、少病人、增能效”。而真正能够实现这一愿景的方法,在现有医疗服务资源的基础上,只有盘活现有卫生服务机构人员的功能,发挥公共卫生服务广覆盖、基层控制慢病、各级医院人才资源共享方能将目前本市常住人口健康水平保持较好水平,才能够“增能增效”,实现外地就诊患者按需就诊、科学就诊,缓解大型医院人满为. 望京地区比较大得医院有10家,分别是蕙兰医院一甲,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三级甲等,北京新世纪妇儿医院,北京善尔医院综合一级,凌和望京医院一级,然后是我们的医院,国宗中医院没写,望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行知堂没写,东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望京地区一共的医院有78家,门诊口腔什么的都算计在内 200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出台,鼓励社会多元办医。 2010年,国务院转发了《关于进一步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的意见》。2012年8月30日,北京市正式出台《关于进一步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若干政策》,明确了社会资本在京举办医疗机构的待遇政策。在市场需求和政策支撑的大环境下芸众本草中医医院利用精准 医疗临床科研为驱动,综合服务配套为支撑,以弘扬中医药文化为特色,健康管理和家庭病床为补充,旨在架构一个专业化,人性化和可永续发展的高端医疗健康服务体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