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名胜区景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1总则 0

1.1 评价任务由来 0

1.2 评价目的 (1)

1.3 编制依据 (1)

1.4 评价指导思想及评价重点 (2)

1.5 评价等级 (3)

1.6 评价范围 (3)

1.7 控制破坏与环境保护目标 (3)

1.8 评价时段 (3)

1.9 评价标准 (3)

1.10评价工作程序 (4)

2建设项目概况 (6)

2.1 景区概述 (6)

2.2 建设内容及规模 (8)

2.3 工程建设内容 (9)

2.4 工程施工方案 (11)

2.5 工程投资 (14)

2.6 景区配套设施规划 (14)

3工程分析 (16)

3.1 景区保护规划及评价区保护级别 (16)

3.2 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17)

3.3 ***景区客流量分析 (19)

3.4 工程环境影响分析 (19)

3.5 环境影响识别及评价因子筛选 (25)

4建设项目周围地区的环境现状 (29)

4.1 自然环境状况 (29)

4.2 社会经济状况 (34)

5环境现状评价 (36)

5.1 景观环境现状评价 (36)

5.2 区域生态环境现状评价 (38)

5.3 区域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45)

5.4 环境现状评价结论 (48)

6环境影响预测及评价 (50)

6.1 旅游环境容量分析 (50)

6.2 施工期环境影响评价 (52)

6.3 景观环境影响预测及评价 (57)

6.4 运营期生态环境影响预测及评价 (59)

6.5 环境影响预测及评价结论 (63)

7建设项目的生态影响 (65)

7.1 建设项目生态影响特征 (65)

7.2 生态影响的范围、程度和性质 (65)

8社会环境影响评价 (68)

8.1 社会环境现状调查 (68)

8.2 社会环境影响分析 (69)

9环境保护措施 (72)

9.1 景观保护措施 (72)

9.2 施工期环境保护措施 (72)

9.3 营运期环境保护措施 (74)

9.4 替代方案论证 (76)

10 环境经济损益分析 (78)

10.1 概述 (78)

10.2 环境保护投资概算 (78)

10.3 环境效益 (78)

10.4 经济效益 (78)

10.5 社会效益 (79)

11 环境监测与环境管理 (80)

11.1 环境管理机构 (80)

11.2 环境监测计划 (80)

12 公众参与 (81)

12.1 公众参与的方式 (81)

12.2 公众参与对象的基本构成情况 (82)

12.3 公众参与与调查结果分析 (83)

12.4 公众参与影响评价结论 (84)

13 结论与建议 (85)

13.1 评价结论 (85)

13.2 建议 (88)

13.3 综合评价结论 (89)

1总则

1.1 评价任务由来

***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全国文明森林公园,国家AAAA级旅游区,***有一流的资源品位,有良好的区位优势,有便捷的外部条件,在发展长江旅游带和***大旅游格局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经过20多年的开发建设,***旅游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在皖西南旅游业中的龙头作用已经显现。但横向比较,就本身所具备的资源品位来说,无论是接待人数、经济收入,还是建设规模、管理水平,***在省内外同级别的风景区中排名一直落后,发展仍然迟缓。现在***八大景区仅初步开发了三个景区,投入仅有15000万元,总投入不足黄山的1%、九华山的10%,基础设施的不完善,已严重制约了潜山县和***旅游资源的充分发挥,从而也严重制约了潜山县域经济的发展和旅游强县目标的实现。

在《***国家森林公园总体规划设计》(1993.3)和《***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调整》(1995.3 )等规划的指导下,《***风景名胜区***景区重点地段详细规划》(2000.5),新建、拓改旅游步道22.5公里设计方案等详细规划也先后编制。由于风景名胜区的规划设计是一件永恒千古、恩泽后世的长期建设工程项目,决不能因陋就简、造成浪费,规划的项目必须要在条件成熟时才实施,这样,在项目资金缺口较大的情况下,风景区的开发建设一直滞后。2004 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2004-2010 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近年来国家开发银行也将红色旅游作为新的重点贷款领域,在此有利形势下,****** 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决定建设****** 景区基础设施项目,由潜山县发展计划委员会潜计综[2005]101号文批准立项。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国务院(1998)第253号文《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中的有关规定,****** 旅游发展有限公司于2005年4月1日正式委托***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为****** 景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我所接受委托,并组织技术人员到项目所在区域进行了环境状况的现场调查分析,同时根据拟建项目的工程特征和项目拟建区的环境状况,对工程环境影响进行了初步识别和筛选。依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原则,编制了该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大纲。在此基础上,开展了该项目环评的全面工作,评价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提出环境保护措施,并编制了本环境影响报告书,呈报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审批。

1.2 评价目的

本评价目的是通过搜集各种现有资料和现场调查,认识生态环境的特点和功能,明确景区开发活动对生态环境影响的性质、程度和生态系统对影响的敏感程度,确定应采取的相应措

施以维持风景名胜区的生态环境功能和景观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性,为项目建设的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从而促进*** 旅游业与区域环境保持持续协调发展。

1.3 编制依据

1.3.1 环保法规与技术性规定

(一)环保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12月26日起实施);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1991年6月29日起实施);

(3)《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1985年1月1日起实施);

(4)《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1989年3月1日起实施);

(5)《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1995年8月29日起实施);

(6)《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1996年5月15日起实施);

(7)《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1997年3月10日起实施);

(8)《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05年4月1日起实施);

(9)《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3年9月1日起实施);

(10)《基本农田保护条例》(1999年1月1日起实施);

(11 )国务院(1998)253号令:《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

(12 )国务院1985年发布的《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及有关风景名胜区管理的其它法规、政策;

(13)国家环境保护总局14号令:关于公布《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名录》的通知,2002年10月13日;

(14)***省环境保护局环监(2002)46号文:《关于进一步提高环境影响评价质量的若干意见》,2002年4月10日;

(二)技术性规定

(1 )国家环境保护局:《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非污染生态影响》

(HJ/T19 〜1997),1997 年11 月;

(2)国家环境保护局:《山岳型风景资源开发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

(HJ/T6-94 ) , 1994 年10 月;

(3)国家环境保护局:《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T2.1〜2.3 ), 1993 年9月;

(4)国家环境保护局:《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T2.4〜1995 ) , 1995 年11 月。

1.3.2 有关文件

(1)***省人民政府:《***省“ 861 ”行动计划项目总表》,2004年5月;

(2)***计划委员会计社字(1998 ) 223号文《关于同意“ ***风景名胜区***景区系统开发项目立项的批复》,1998年8月21 日 ;

(3 )潜山县发展计划委员会潜计综[2005]101号文《关于****** 景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立项的批复》,2005年4月10 日 ;

(4)***环境保护局环然[2005]12 号文《关于****** 景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执行标准的复函》,2005年6月29 日 ;

(5)****** 旅游发展有限公司:《环境影响评价委托书》,2005年4月1 日。

1.3.3 主要参考资料

(1)***省***管理处:《***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说明书》,1986年10月;

(2)***省林业勘察设计院:《***国家森林公园总体规划设计》,1993年3月;

(3)***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风景名胜区***景区重点地段详细规划》,2000年5月;

(4)***省工程咨询研究院《***风景名胜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一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2005年4月;

(5)****** 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提供的其他技术资料。

1.4 评价指导思想及评价重点

1.4.1 评价指导思想

(1)从旅游开发与环境保护的结合上加强评价工作的针对性;

(2)在基础资料十分缺乏的情况上,通过现场调察、重点观测、环境监测等手段,以获得客观、真实的的资料数据,并且作出实事求是的评估;

(3)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写按相关要求编写,力求做到文字简明、图文并茂

142 评价重点

景观影响评价、生态影响评价。

1.5 评价等级

建设项目位于***国家风景名胜区内,属敏感地区,按照HJ/T19〜1997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非污染生态影响》的规定,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等级为一级评价,景观环境影响按《山岳型风景资源开发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 (HJ/T6-94 )要求评价,其它环境影响为一般性分析。

1.6 评价范围

根据***国家风景名胜区的划分,及工程建设具体情况,本项目直接影响范围为***景区及主

峰景区间的一部分(主要以索道为中轴线向南北两侧延伸的区域),考虑到项目对景区景观、资源的影响,本环境影响评价范围确定为***景区及主峰景区,面积约24.05km 2。

1.7 控制破坏与环境保护目标

1.7.1 控制破坏目标

(1)控制工程施工对区域景观、生态环境的破坏;

(2)控制工程施工对区域环境空气、地表水体及声环境的影响;

(3)控制项目营运期对区域生态环境、景观环境、环境空气、地表水体及声环境的影响。

1.7.2 保护环境目标

本项目具体保护目标及其环境质量要求见表1-1。

表1-1 本项目各环境要素具体环境保护目标及要求一览表

1.8 评价时段

根据本工程特点,评价时段分为施工期和营运期

1.9 评价标准

环境空气执行GB3095-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一类区标准;地表水执行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U类标准;声环境执行GB3096-93《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中1类标准;施工期噪声执行GB12523-90《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

1.10评价工作程序

本次评价工作程序框图见图1-1。

现状评价

重要评价因子再确认

结束

图1-1 评价工作程序框图

2建设项目概况

2.1 景区概述

2.1.1 ***风景名胜区概述

***又称皖山,位于***省潜山境内,是绵延千里的大别山主峰之一,与我省的黄山、九华山

一起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在我省划定的皖西南旅游区中处于“龙头”地位。

***以奇峰、怪石、幽洞、秀水而著称于世,共约45峰,86奇石,22幽

洞,33秀水,绰约多姿,纯朴自然,号居“南国第一”。主峰--------------- 天柱峰海拔

1488.4米,与邻近区域相对高度达到1450米左右,被誉为“南天一柱”。

根据***风景区总体规划,规划风景区总面积82.46km 2。全区共分为八大

景区和一个中心接待区,在风景区的外围尚有三个相对独立的景点,即太平

寺景点、天宁寨景点、薛家岗新石器文化遗址。见表2-1

表2-1 景区划分一览表

2.1.2 项目开发区(***景区)概况

2.1.2.1景区资源概况

***景区位于整个风景区的东北部,东至杜埠、***以东0.5km,西至茶壶岗、丁家老屋,南

至黄岭、陈家岭一线,并含龙潭乡,总面积16.61km 2。景区具体位置及范围见图2-1。

***景区是***风景名胜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独特的地形地貌特征、宜人的居住环境构成了***风景区的特色之一。随着环山公路的建设,该景区作为整个风景区的北门户的作用将进一步凸现出来。

由于本景区的线路长,可驻足景点多,且有很好的接待基地一一龙潭乡区,因此,将是风

景区挖掘潜力,扩大游客容量的主要景区。

其内部的重点地段有六处,即:①现龙潭乡区的部分——龙潭地段;② 杨家大屋地段;③双河口地段;④万涧地段;⑤干河地段;⑥千丈崖——干河地段。

2.122风景条件及评价

(1)风景条件

***景区内山峦起伏,茂林修竹,河道弯弯,农舍古屋,是一种山岳型田园风光。

该景区内可达景点八处,即:①***风光带;②***大桥;③黄家祠堂;④杨家大屋;⑤杨家祠堂;⑥双河口民居;⑦纸坊;⑧三棵古树。

可视景点三个,即:①主峰远眺;②千丈崖;③皖涧竹海。

(2)风景资源评价

①自然景观优美,并诠释了良好的生态概念;

②人文景观有浓郁的地方特色,体现了淳厚的民俗民情;

③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表达出中国传统的天、地、人三和的人居环境。

比较整个风景区可看出,前山是以绮丽的自然风光,并伴有摩崖石刻为主的雅文化为特色;而***景区是以田园诗一般的自然风光和以乡风民俗为代表的俗文化为特色。在总体规划中确定本景区性质为“竹筏漂流区”

2.1.2.3现状交通条件

(1)外部交通条件

已建成潜山县城一一茶庄一一龙潭一一杜埠一一余井一一潜山县城的交通环线,进出景区更为方便,此外尚有游览步道把景区与核心景区联系成一整体。

(2)内部交通条件

已形成杜埠龙潭万涧的公路,宽为3.5米,碎石沥青路面,为环山公路的一段。风景区交通规划中,拟拓宽至7米。该段内桥涵工程已开工。内部景点基本都与公路较近,最远处距公路仅120米。

景区内缺少停车场,特别是在重点地段基本没有停车场地。目前景区交

通以中巴车和三轮车为主。

2.124接待设施条件

景区内各重点地段除龙潭外,基本没有旅游接待设施,只在内部有一些零星的饮食店,且规模小,档次低,没有形成一定的集聚效应。

龙潭乡区现有旅馆床位60张,饭店10家,其等级和规模也较小。现无售票点和标志性

的入口场所。

2.1.2.5用排水条件

由于处于皖水的上游,水质清冽,各重点地段都饮用河水,没有形成集中供水。

现状排水,除龙潭乡局部路段有排水沟渠,其他雨水均为地表自流;没有污水处理设施。

2.1.2.6电力、电讯条件

景区已建成10kV变电所一座,位于龙潭乡。在龙潭乡的西北部建设有雷公井水电站,装机容量为12000千瓦。景区已架设10kV的主干电网,程控电话已通至各地段,局部开通无线通信信号。

2.1.3 项目建设及影响区(主峰景区)概况

主峰景区南连马祖,东至青龙涧和古牧羊河为邻,北接后山,西和大龙窝景区接壤。主峰景区是全区之精华所在,本景区以峰雄、石怪、洞谷深幽、松奇水秀为主要特色,为游客的主要集散地和食宿场所。

项目建设主要集中在主峰景区东部连接***景区的局部区域。

2.2 建设内容及规模

(1)项目名称

***风景名胜区***景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2)土地利用及基础设施建设现状

评价区域约87%以上土地为风景游赏用地,另有约4%的游赏设施及居住用地,耕地很少,仅占1.7%,其他为林场园地等。

按照《***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调整》(1995.3 )、《***风景名胜区***景区重点地段详细规划》(2000.5 )的设想,为改善景区之间的联系、适应新形式的发展,规划采取步道加索道两条下山路线方式,项目建设时尽量避免对景观资源的破坏。

近几年,***景区内基础设施建设情况如下:

①2001年投资1200万元修通了茶庄至万涧的环山公路;

②2003年投资800万元完成了茶庄至万涧公路的铺油工程;

③2002〜2003年期间***管委会投资200多万元对该区供水、供电、管理用房、大门广场等工程设施进行了修建。

(3)建设内容及规模

由于***旅游资源众多,需要投资建设的资金规模大。考虑本着分别轻重缓急、量力而

行、分期建设、保证重点、讲究实效和短平快见效快的原则,***风景名胜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拟分期实施。本次***风景名胜区***景区的基础设施拟初步建设内容见表2-2 。

表2-2 ***景区开发建设内容一览表

(4

工程主要建设内容布置在主峰景区与***景区的交界处,工程主体位于主峰景区,具体见图2-2。

2.3 工程建设内容

2.3.1 景区大门

***景区大门是***风景区的东线、北线入口的大门、票房建设体现***景区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古朴、典雅的特点。

2.3.2 积翠谷索道

(1)索道线路选择

索道线路从千丈崖至干河脑,全长1800m。索道上站选址于走马岗西部用地高处,其用地相对平坦。索道下站选址位于里屋附近平坦处。上下线走线自然,空间顺畅,且避开千丈崖山谷。不至破坏其空间与景观。不利是有土方量,对植被有破坏,且难于在站房前方有大的集散广场。

(2)索道型式选择

客运索道的种类很多,选用哪一种索道型式主要取决于具体条件,如线路地形、运量大小等。选择的原则是在确保安全的条件下采用技术先进、满足运量要求、投资少、见效快,并尽量与周围景观相协调的索道型式。***地势较为平缓,采用单线循环脱挂抱索器六人吊箱式。

索道线路总体设计时,为了保护地貌,在符合规范的前提下,尽量少立支架,且支架较高,以避免砍伐索道沿线树木。支架四周均有树木遮挡,遥望去是万木丛中簇拥着支架,在设计时充分注意到支架结构形式和色彩(一般涂成墨绿色)与周围树木相协调,使之和大自然融为一体,尽量降低索道支架的建造对原植被造成的影响,并且使其局部的影响也极易恢复。

(3)索道工作原理

用一条无极的钢丝绳在索道两端的驱动轮和迂回轮上,通过张紧装置使之保证一定的张力,线路中设有支架,支架上装有托索轮和压索轮组,将钢丝绳托起或压下使之保证一定的离地距离;每隔一定的距离挂上一个吊厢,驱动轮带动钢丝绳以5.0米/秒的速度运行;吊厢进站后,脱

挂式抱索器通过脱开器将吊厢与运载索脱开,通过减速装置将速度减到0.3〜0.4米/秒,随后开

门机构将吊厢门打开,乘客在指定的位置下车。推车装置将吊厢迂回至索道另一侧,待乘客上车后,关门机构将车门自动关闭,然后吊厢通过加速装置加速至与运载索等速,设在站口的挂结器将抱索器挂到运载索上,经一系列的检测,使吊厢安全无误地出站。

这种索道的特点:吊厢采用全封闭的带座六人轿厢,造型美观,乘坐安全舒适,采用封闭式吊厢,能防止乘客向下扔杂物,有益于环境卫生,又符合防火安全要求,离地高度也可比吊篮式的大,减少支架,不破坏自然环境;这种形式运输能力大,一般在800人/小时以上。

(4)索道运量的选择

根据***总体规划,每天上山游客最大容量人数为7000人,选择单向800 人/小时,4小时

可单向运输3200人。索道建设方案主要技术参数见表2-3

表2-3 索道主要技术参数

新建2500m游览步道,从干河至东关寨,并与千丈崖相连通,长2500m , 宽2.0m,并修建平台、桥涵、栏杆等。新建步道利用原有上山土路路线,按照前山拓改步道规格统一修建,最终形成两条下山线路,一为索道,二为步道。把核心景区与本入口景区有机地联系起来,极大地方便游客游览。

2.4 工程施工方案

2.4.1 山体开挖及场地平整工程

2.4.1.1 索道

(1)建设内容

索道下站(高程360m )主要由机房、车库(吊厢收回的存放处)、控制室、配电室、值班室、维修室、候车室等组成,占地面积约550平方米。附属生活设施建在山门附近,上站除必需建筑外,尽量减少建设规模。

索道上站(高程960m)建设必需的建筑,主要由机房、备用车库、控制室、值班室、候车室等组成,占地面积约在380平方米。

线路支架初定10个,有关参数初步确定见表2-4。

表2-4 支架位置及高程

(2)施工内容

对项目拟建场地进行人工夷高填低,索道建设需对山体进行适当的开挖, 该项目占地、开挖等建筑工程量见表2-5。

表2-5 索道建设主要建筑工程量

241.2步道、大门

步道建设依照现有山间小路的走势,适当拓宽,需一定的填方;大门所在地较为平整。该项目占地、开挖等建筑工程量见表2-6。

表2-6 步道、大门工程石方衡算

242 施工方式

施工材料经杜埠一一龙潭乡——潜山县城的公路(已建成)直接运至景区大门及索道下

站,运输方式为汽车运输;石子、黄沙全部外运,石料来源经***管委会建设土地环保局实地勘

察确定开采处或外运石料。施工地段内挖高填低,挖方尽量利用;支架恢复适当加高。

索道支架、设备等吊装到位;其他施工材料采用人工运输方式;因索道上下站所选站址

地势较为平缓开阔,因此只需很小的爆破量。

243 施工人员

索道正常时期施工人员80人,高峰期130人;步道正常时期施工人员60 人;在施工场地

附近搭简易工棚居住。

244 工程占地及植被破坏情况

工程占地及植被采伐情况见表2-7、2-8。

表2-7 工程占地一览表

表2-8 植被米伐一览表

2.4.5 挡土墙等防护工程

索道上下基站、步道几处地基松软地段需建设挡土墙,步道沿程两侧需砌石防护,总工程量约900m

2.4.6 恢复及绿化工程

分永久性占地的植被恢复和临时性占地的恢复绿化,永久性占地占用的植被拟异地恢

复,工程临时占用的植被在主体工程建设同时,边建设边恢复, 分阶段实施各路段的恢复绿化

工程。

2.5 工程投资

***风景名胜区***景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总投资合计为3724万元。其中申请开发银行贷

款2200万元,自筹资金1524万元。

2.6 景区配套设施规划

2.6.1 交通游览线路组织

(1)风景区旅游线路规划

总关寨一

潜山县城——►三祖寺——►茶庄——►青龙涧————主峰

Jl| _神秘谷_

--------------- 余井—杜埠—***景区—千丈崖一东关

探旅游线路是可逆游线

(2)进山游线

乘车至龙潭(下车、住宿安置、餐饮)——杨家大屋——双河口——万涧——干河——千丈崖——主峰景区

(3)出山游线

主峰景区——干河——万涧——双河口——杨家大屋——龙潭(下车、住宿、餐饮)一一至县城或回程

(4)漂流线路

龙潭(下车、乘筏)——徐洲——仙人地一一杜埠(上车)——龙潭或回程

2.6.2 市政消防设施规划

(1)市政消防设施规划

①给排水

龙潭地段作为接待基地,应提高接待的档次与能力,规划建设一小型水厂,规模为

900t/d。在今后龙潭乡镇区总体规划中,确立雨污分流的排放体制,建立污水处理站,以免生活污水对河道的污染水体。

其他地段可以利用地形、地貌条件,利用蓄水池积水,在蓄水池边建立防护带。

龙潭地段消防除建筑本身设置消防器材达到消防要求外,在户外设置消防栓,其它地段的建筑景点,利用地形条件,建消防水池

②电力

近期由龙潭乡10kV变电站供电,沿环山公路走线,供应各地段。远期可从雷公井电站引入35kV电缆线。

③电信

各重点地段为旅游和服务业安装的电话门数,龙潭地段为200门,万涧地段为50门,其余地段保证10门。各地段开通无线通信。

(2)绿化规划

树木、花草及野生动物资源是风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应严加保护。根据远景、近景、交通线的建设和地段的环境特点,分别加以布局。

①增强***两岸绿化,其绿化树种以常绿阔叶林为主,配置大片的枫香、乌柏、香樟、械树、银杏等,形成色彩变化的季相景观。

②各地段之间的公路沿线,一般在道路两侧或一侧配植自然式风景林,形成林荫大道。在道路转弯处,配植高低错落的树丛,形成对景,并沿坡种植花卉。树种选择宜与路边山林树种相协调,可选用松、柳杉等,公路陡坡的垂直绿化选用爬山虎、络石、紫藤等藤本植物,以形成层次丰富的绿化走廊。

③在观赏点改密林为疏林,留出视线,以利观瞻。整体绿化疏密有间,既有开敞空间,又有遮蔽场所,创造“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的总体意境。

④各地段的内部绿化应体现在如下两个方面:一要挂牌保护古树名木,如双河口的三棵古树等;二在建筑周围多配植绿化及在当地生命力强的花卉,如杜鹃、蔷薇、望春花等。

3工程分析

3.1 景区保护规划及评价区保护级别

3.1.1 风景区保护规划内容

按照《***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说明书》(1986年10月)和《***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调整说明书》(1995年3月),***风景名胜区风景名胜资源分为特别保护区、重点保护区、一般保护区及保护控制区。

(1)特别保护区

保护范围:处于重点保护区、一般保护区中的珍贵景观、景物,它是本风景区的精华所在。包括天柱峰、神秘谷、总关寨、试心桥、五指峰、蜒蚰石、鼓捶石、打鼓石、雌雄二鹦哥石、混元霹雳石、三祖寺、山谷流泉、石牛古洞、太平塔、天柱松、虬龙松、探海松、五妹松等有独特景观价值的景点、景物,还包括以后待发现的珍贵景点、景物。

保护措施:这些景点、景物一定范围内(根据地形地物而定),除必要的保护性工程构筑措施外,其一草一木、一土一石绝对不能破坏;不得增建其他工程设施,各种工程线路亦不得从其上空通过。

(2)重点保护区

保护范围:景观优美集中、有代表性、能反映***风景区特色的中心景区。含主峰景区、马祖庵景区、九井河景区、三祖寺景区的全部及虎头崖景区的一部分,合计30.98平方公里。

保护措施:凡与风景旅游无关的建设项目一律不得在本区兴建,各项建设项目必须按程序报批。严禁开山取石、砍柴放牧和围垦开荒,继续实行封山育林、加强绿化。除规划限定的接待点外,不得建设宾馆、招待所及休疗养机构。已经建设的与旅游无关、有碍风景的建筑物必须限期改造或迁出。

(3)一般保护区

保护范围:景观有一定特色,但景物相对较分散的景区。自北向南为*** 景区、后山景区、大龙窝景区、茶庄中心接待区的全部及虎头崖景区的一部分。合计51.48平方公里。

保护措施:与风景旅游无关的建设项目同样不能在本区兴建,确有必要的需根据规划,并履行报批手续,可建设一定规模的接待设施及农舍。要求严格保护本区的山石、水体,继续大力绿化荒山、植树造林。国营林场和乡镇林场应本着保持整体植被景观不遭破坏的原则,对本区内的树木进行采伐更新,且其年砍伐量不得超出年生长量。

(4)保护控制区

为保持自然风貌和人文景观的完整性,维持风景区的环境与生态平衡,在特别保护区、重点保护区、一般保护区之外,规划划分了一条景区外围保护带。西北以岳西毛尖山水库、十八

罗汉尖,东南至梅城镇附近为界,合计面积约250.54平方公里。

3.1.2 评价区域景区保护级别

比较项目建设范围与景区划分范围,项目工程建设不会直接影响绝对保护区景点、景物,项目建设施工影响范围为主峰景区与***景区的连接地带,以及***上游支流。因此,本评价的范围为***景区及主峰景区的一部分(以索道为中轴线向南北两侧延伸的区域),主峰景区为重点保护区,***景区为一般保护区,项目主要建设内容位于主峰景区内,因此,参照《山岳型风景资源开发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HJ/T6-94 ),在该区域内,可建设供观光的交通设施项目。

3.2 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3.2.1 建设的必要性

(1)项目建设是潜山县发展县域经济、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需要

潜山县是国家级贫困县,属于传统的农业县,长期沿袭着种植粮食的老路子,产业结构不合理,产业化程度低,商品率不高,农民收入很难快速增长,目前还有不少人处于温饱线以下,由于农业基础不稳,已过温饱线的人口返贫的可能性依然存在。

潜山县旅游资源丰富,丰富的旅游资源为潜山县旅游经济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近10多年来,旅游事业发展势头明显加快,显示出旅游业的牵动效应。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大大带动了交通、运输、餐饮、住宿、商品零售等产业规模不断扩大,进而实现了跳跃式发展,目前第三产业以高出第二产业几个百分点,为贫困的潜山县培育出新的经济增长点,为实施经济开发或扶贫,增加自身的“造血”功能,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实践证明,充分利用丰富的旅游资源,加快发展旅游业,把旅游作为扶贫的依托产业,是一条卓有成效的脱贫致富的好路子,是贫困地区实现扶贫攻坚目标的客观需要和现实选择,因此,项目的建设十分必要。

(2)项目建设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旅游业被称为朝阳产业,被国家确定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有效促进地区经济发展、提升地方精神文明程度的重要途径。国内近几年大力支持和推动旅游业的发展,各地政府也积极维护和推进旅游产业的发展。我国的西部开发战略,更以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为根本点和切入点。重点生态保护的方针政策,同时也为旅游经济发展提供了政策性的指导方向。因此,项目的建设符合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3)项目建设是发展***省旅游事业的需要

《***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也十分明确地指出:

“把旅游业培育成为新的支柱产业。加强重点旅游景区、旅游城市开发与配套设施建设,开拓

风景名胜区规划与建设的环境影响评价

风景名胜区规划与建设的环境影响评价 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风景名胜区成为人们休闲度假的热门选择。 然而,随之而来的是对环境的巨大压力和破坏。为了保护自然环境和可持续发展旅游业,风景名胜区规划与建设的环境影响评价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探讨风景名胜区规划与建设对环境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评价方法和对策。 一、风景名胜区规划与建设的环境影响 1. 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 风景名胜区的规划与建设需要大量的土地资源,这意味着需要开发利用原本属 于自然生态系统的土地。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会导致土地的破坏和生态系统的破碎化,从而影响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 2. 水资源的利用和污染 风景名胜区通常位于水源丰富的地区,水资源的利用和管理对于保护环境至关 重要。然而,过度开发和不合理使用水资源会导致水源枯竭和水污染问题。一些旅游景点的建设过程中,可能会产生大量的废水和污染物,如果不加以妥善处理,将对周边水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 3. 生态系统的破坏 风景名胜区的建设往往需要砍伐树木、填土造地等工程活动,这些活动会破坏 原有的生态系统。同时,旅游业的发展也会带来大量的垃圾和污染物,对生态系统造成二次污染。生态系统的破坏将导致物种灭绝、生态平衡破坏等问题。 4. 垃圾处理和能源消耗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风景名胜区的游客数量不断增加,垃圾处理和能源消耗成 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大量的游客带来的垃圾需要妥善处理,否则将对环境造成污染。

同时,风景名胜区的建设和运营需要大量的能源,如果没有合理的能源管理措施,将对能源资源造成浪费。 二、风景名胜区规划与建设环境影响评价的方法 1. 生态评价 生态评价是评估风景名胜区规划与建设对生态系统的影响的重要方法。通过对 风景名胜区的生态环境进行调查和监测,评估规划与建设对生态系统的破坏程度和影响范围。同时,可以提出相应的保护措施和修复方案,减少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2. 水资源评价 水资源评价是评估风景名胜区规划与建设对水资源的利用和污染的重要方法。 通过对水资源的调查和监测,评估规划与建设对水资源的需求和影响。同时,可以制定合理的水资源管理措施,保护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3. 废水和污染物排放评价 废水和污染物排放评价是评估风景名胜区规划与建设对水环境的影响的重要方法。通过对废水和污染物的排放情况进行调查和监测,评估规划与建设对水环境的污染程度和影响范围。同时,可以提出相应的废水处理和污染物控制措施,减少对水环境的污染。 4. 能源消耗评价 能源消耗评价是评估风景名胜区规划与建设对能源资源的消耗的重要方法。通 过对能源消耗情况的调查和监测,评估规划与建设对能源资源的需求和消耗。同时,可以制定合理的能源管理措施,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三、风景名胜区规划与建设环境影响评价的对策 1. 加强规划和管理

生态旅游度假区旅游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内容详细数据全面可直接作模版)

XX县生态旅游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第一章总论 1.1 项目背景 项目名称:XX县生态旅游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项目建设单位:XX县旅游局 法人代表:谈局长 项目建设负责人:何局长 项目拟建地址:XX县乡生态旅游区 项目主管部门:XX县旅游局 可研报告编制单位: 工程建设内容及规模: 一、工程建设内容 (1) 曲麦洒桑入口综合服务区 过境路:主要功能是集流,是交通主干网的主要部分,以机动车交通为主,承担该区域的车行交通,也是对外联系的一条综合性干道。规划为双向双车道,红线宽度为10m,道路旁种植绿化树种,草皮等,同时设置生态垃圾箱和交通指示系统。 游览栈道是景区内行人游览时的通道,连接各个功能片区,限制机动车辆通行。两侧设置生态座椅,垃圾箱,平台等,与休闲空间和公共服务设施有机结合起来。规划道宽为3m,用木板铺砌。 (2) 喀巴东让神山观想抒怀区 上山公路:其主要功能是联系山上山下、组织分流,与机动车道一起构成道路网骨架,兼有交通和生活双重的功能,红线宽度为7m,同时承担各功能区之间的联系。

草原栈道主要为游憩和休闲道路,包括栈道,台阶,坡道,观景台等,道路宽为3m,两侧设置垃圾箱,平台等。沿山脊、山脚和上下踏步段,应设护栏,扶手等防护设施。 (3) 格萨尔王历史传说重现区 过境路:是游客进入景区的主要通道,也是联系其他景区的一条综合性干道。道路宽7m,红线宽度为11m,道路旁设置生态垃圾箱和交通指示系统。 帐区步行道是景区内行人游览时的通道,景区内限制机动车辆通行。主要为帐区景观、游憩和休闲道路,包括栈道,台阶,坡道等,规划游步道宽为4m、3m、2m不等,两侧设置垃圾箱,平台等。 (4)民俗风情及娘玛寺宗教体验区 (5)汽车和帐篷营地野营体验区 (6)忠克垭口及外香寺畅游区 二、工程规模 1、景区配套的非干线公路173501m2(长28916m)。 2、军垦博物馆附馆修复工程:面积2400 m2。 3、防洪渠2800m。 4、景区游步道42142 m2(长21071m) 5、供水设施:供水管线6428.50m,水井1眼,消防井24个。 6、供电设施:电讯设施3033.70m,电缆设施6173.50m,配电室4个。 7、污水处理设施:排水管线5534.40m,化粪池3座,每座50 m3, 共计150 m3。 8、垃圾回收及处理设施:垃圾箱823个,垃圾收集点264 m2,共计 11个,每个为24 m2。

景区旅游开发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完整版)

景区旅游开发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完整版) 目录第一章总论2 一、项目概况3 二、研究范围与方法3 三、研究依据4 四、研究结论和建议4 第二章项目背景7 一、宏观背景7 二、项目地概况11 三、投融资背景12 四、项目战略意义13 第三章旅游资源条件评价17 一、资源现状分析17 二、资源品质状况17 三、项目区资源条件19 四、资源开发价值20 第四章旅游市场分析与预测22 一、市场分析22 二、游客量预测26 第五章景区空间布局和项目设计 27 一、景区空间布局的依据与原则27 二、景区空间布局规划28

景区旅游开发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完整版) 三、分区开发方向及旅游项目设计28 四、旅游投资预算37 第六章效益评价40 一、经济效益评价40 二、社会效益评价42 第七章生态环境影响评价45 一、区域环境状况评价45 二、影响环境因素分析45 三、项目的生态效益45 四、区域环境保护措施47 第八章风险分析49 一、外部风险49 二、内部风险51 第九章组织管理、人力资源需求及安全消防一、 55 组织管理构架55 二、人力资源需求57 三、消防和安全57 第十章结论和建议59 一、结论60 二、建议59 第一章总论

、项目概况 (一)项目名称:xxxx 生态乐园 (二)项目类别:生态观光农业、旅游休闲度假 (三)投资总额:约1.08 亿元人民币 (四)项目单位: (五)项目地址: (六)所属行业:旅游业、农业二、研究范围与方法 (一)研究范围本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研究范围,包括:介绍分析项目 背景; 评价分析旅游资源条件;分析预测旅游客源市场;研究分析场址选择以及项目所在地的基础设施建设;拟定旅游空间布局和项目内容设计;提出项目总投资估算以及评价财务预测;分析并评价社会效益;分析研究生态环境状况,提出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分析评价项目投资风险;拟定组织管理、人力资源配置及安全消防方面的措施等。(二)研究方法通过市场调查、访谈、现场考察、外围考察、专家咨询、二手资料收集等多种方式,采取定性定量分析并举研究。 三、研究依据 1、《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检查标准(试行)》; 2、《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 3、《安徽省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业发展的决定》; 4、《安庆市“十一•五”旅游发展规划》; 5、《宜秀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大王文化旅游区开发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第一章总则 1 .1 项目由来及前期工作 1.1.1河池市旅游业的机遇 随着国家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全面实施,西南出海大通道各方面基础设施得到更进一步的改观;河池资源丰富,内容独具特色的旅游资源也因此赶上了?十二一?时期大开发大发展的机遇。河池市市委、市政府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决定》,把旅游业确定为河池市新兴战略性产业、六大产业之一和现代服务业的龙头产业。 1.1.2河池市旅游业的挑战 河池旅游业的发展也存在着不少亟待解决的深层次问题,同时面临着不少困难和严峻挑战。一方面,河池旅游资源、旅游项目开发深度不够,很多景点开发处于粗放状态,旅游景点面临老化,新景点开发不够,知名度不高,竞争力不强,市场化、专业化水平低、对高端市场过分依赖,旅游管理经营人才缺乏,旅游产业链短、综合效益不高等问题;另一方面,百色、柳州、贵州都匀、荔波等周边城市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既与河池旅游形成优势互补,又对河池旅游形成巨大的冲击和严峻的挑战。百色与河池同为右江革命根据地,柳州、贵州东南部与河池地理位臵相近,地文、人文景观趋同,旅游资源相似,使河池旅游业发展将面临激烈的区域竞争和国内外市场竞争。相邻的旅游区在一定的条件下或有促进作用或有竞争作用。 一个热点旅游区常常对周边的旅游区起到遮蔽的作用,即在旅游热点的周

边一些旅游景点受到压抑。游客到一个省区进行旅游时,由于时间、精力、费用等方面的限制,往往选择到知名度高、资源价值高、交通便捷的旅游点进行旅游,而放弃一些知名度稍低、交通不便的旅游点。就广西而言,最大的旅游热点是桂林漓江山水,名扬中外,其次是中国绿都南宁,亚热带海滩北海等,河池市旅游业的发展也会受到它们一定程度的遮蔽影响。加入WTO后,由于河池市的旅游业发展较晚,旅游发展的环境、资金、客源管理经验与技术等方面同发达国家相差甚远,市场开放后,势必会带来新的危机。 1.1.3项目由来 河池必须发扬自身旅游资源的特色,另辟蹊径,突破负面的遮蔽影响,力争不与桂林、南宁、北海等热点旅游城市重复开发,而要发挥优势互补的作用,主动与这些热点旅游城市沟通与合作,接受他们的辐射、双向对接,以求自身得以快速发展。广西鑫满臵业投资有限公司认识到自身的社会责任,毅然决然的向政府申请建设?金城江莫一大王文化旅游区开发项目?,挖掘河池自身特色文化,以达到促进河池经济发展的目的。根据国家计划发展委员会、国家旅游局文件,计社会(1999)522号中附件《旅游资源开发与自然生态环境保扩专项投资管理办法》第六条之规定,地方上报中请文件必须包括项目建设环境影响讦估报告,为此,广西鑫满臵业投资有限公司于2011年3月5日委托我公司编制此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我公司根据国家有关文化,对环境的影响特征和区域环境状况,在实地踏勘调查,收集有关资料的基础,组织有关人员编制完成本《环境影响报告书》。

生态旅游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

生态旅游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 一、引言 生态旅游区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旨在全面了解该项目对周边环 境的潜在影响。本报告依据国家有关法规和标准,对该项目的环境影 响进行评估和预测,并提出相应的环境保护对策和措施,以确保项目 的可持续发展和环境的整体保护。 二、项目概况 该生态旅游区建设项目位于XXX市,占地面积XXX平方公里。项目拟建设景区包括XXXX等,主要服务于游客的观光、休闲和文化体 验需求。该项目计划建设期为X年,建成后每年预计接待游客人数约 为X万人次。 三、环境影响评价结果 1. 大气环境影响 根据预测结果显示,项目建设及运营阶段对大气环境有一定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施工期间的扬尘、废气排放和交通引起的尾气排放。为减 少对大气环境的不良影响,建议在施工期间采取喷水、覆盖和道路湿 润等措施,控制施工扬尘;在运营阶段,推广使用清洁能源交通工具,减少尾气排放。 2. 水质环境影响

项目建设和运营过程中,可能对周边水体造成一定影响。主要包括 建设阶段的土地平整、开挖和建筑工程对地表水造成的污染风险,以 及运营阶段的生活污水和景区排放的废水。为保护水质环境,建议在 施工阶段加强污水治理和排水系统的设计,确保污水不外排;在运营 阶段实行景区内分区采取污水处理设施,保证废水的达标排放。 3. 生物多样性影响 生态旅游区的建设和运营对当地的生物多样性可能产生一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当地植被、动物栖息地和保护区的破坏。为保护生物多 样性,建议在施工期间进行环境保护意识教育,并在工程设计中充分 考虑生物多样性保护;在运营阶段,加强生态修复工作,恢复和改善 栖息地,推动环境教育和科普宣传。 四、环境保护对策和措施 1. 大气环境保护措施: - 施工期间进行定期的扬尘监测,严格执行施工现场扬尘控制措施; - 推广使用清洁能源交通工具,减少尾气排放; - 建设合理的交通道路网,减少交通拥堵和尾气排放。 2. 水质环境保护措施: - 在施工前制定详细的水土保持方案,并监测施工期间的水质变化; - 建设完善的污水处理设施,确保废水达标排放; - 加强对周边水体的监测和定期的水质评估。

生态景区开发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

生态景区开发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生态环境的重视,生态景区的开发已成为当今 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为了确保生态景区开发项目的可持续性, 本报告对该项目的环境影响进行评估,以提供科学依据和建议。 二、项目概况 1. 项目名称:生态景区开发项目 2. 项目位置:xxxx(省/市/县) 3. 项目规模:总占地面积 xxxx 平方公里 4. 项目目标:开发一个融合了风景、休闲、观光和环保功能的生态 景区,并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三、环境评价过程 1. 信息收集阶段: 在项目规划与设计初期,我们与相关部门合作,收集了自然环境、人口经济、环境法规、气候条件、土壤水质等方面的数据,从而获得 全面的环境基础信息。 2. 影响评估阶段: 通过分析数据,我们对以下方面进行了环境影响评估:

a) 自然环境:包括水质、大气质量、土地利用等因素,预测项目 对当地自然环境的影响。 b) 社会经济:对项目周边居民就业、建设和经济发展等方面进行 评估,以预测可能带来的社会经济影响。 c) 生物多样性:评估项目对当地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包括植物和 动物种群等。 d) 文化遗产:对当地文化遗产和历史风貌进行评估,以确保项目 对其保护与尊重。 e) 噪声与震动:评估项目可能产生的噪声与震动对周边环境和居 民的潜在影响。 3. 环境管理与控制策略: 根据评估结果,我们制定了以下环境管理与控制策略以减轻可能 的不利影响: a) 水资源管理:制定合理的水资源利用计划,确保对当地水源的 合理利用,并加强对水污染的监测和治理。 b) 废弃物管理:建立健全的废弃物管理机制,包括分类处理、可 回收物再利用等,以减少环境污染风险。 c) 生态保护:设立生态保护区,保护当地珍稀濒危物种和栖息地,促进生态平衡。

风景名胜区保护环评报告书

风景名胜区保护环评报告书 一、引言 风景名胜区的保护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确保风景名胜区保护工作的有效进行,特编写本环评报告书,对风景名胜区保护的环境影响进行评估,并提出相应的保护策略和措施。 二、背景介绍 我国拥有众多著名的风景名胜区,这些地方以其独特的地理、自然和文化景观吸引着大量游客。然而,随着旅游业的迅猛发展,一些风景名胜区面临着严重的环境问题,包括土地破坏、水源污染和生态系统退化等。 三、环境评估 1. 地理环境评估 风景名胜区的地理环境对其保护具有重要影响。通过对地质构造、水文地质和地形地貌等方面的评估,我们能够了解到风景名胜区所处的地理环境特点以及可能存在的潜在问题。 2. 生态环境评估 风景名胜区的生态环境是其核心价值所在。在环境评估过程中,我们需要关注风景名胜区的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健康状况以及可能对其造成影响的因素,例如过度开发和人为干扰等。 3. 自然资源评估

风景名胜区的自然资源是其吸引游客的重要因素。通过对自然资源 的评估,我们可以了解到风景名胜区的资源类型、分布以及可能存在 的衰退问题,为保护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 四、环境影响分析 在环境评估的基础上,我们对风景名胜区的保护工作可能产生的环 境影响进行分析。这些影响可以分为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两个方面, 包括生态破坏、景观破坏、水源污染等。 五、保护策略和措施 为了最大程度地减少风景名胜区保护工作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我们 提出以下保护策略和措施: 1. 加强管理措施 通过加强风景名胜区管理的法规和政策制定,建立健全的管理体系,提升管理能力和水平,确保保护工作的有效进行。 2. 生态恢复与修复 针对已经受到破坏的生态系统,采取相应的恢复和修复措施,包括 植被恢复、水体净化和土地修复等,以促进生态系统的再生和健康。 3. 限制开发规模 合理控制风景名胜区内的开发规模,限制游客数量和开发项目,防 止过度开发对环境造成的破坏。 4. 制定环境容量评估标准

xx区总体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

南丽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环境影响报告 书 4 规划环境影响因素分析与环境目标和评 价指标的确定 环境影响识别 本评价旨在依据《南丽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结合规划区环境现状调查,对南丽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的环境影响进行识别,试图识别出主要的环境影响主体、受体与效应,为后续的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提供参考依据。 环境影响评价矩阵 识别方法。根据《南丽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的内容特点,结合现状调查,同时参考已有类似案例,本研究采用矩阵核查表法对《南丽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进行识别。 识别步骤。首先,进行环境影响项目分类。认真分析旅游规划内容,筛选出规划中提出的可能引起环境影响的旅游相关开发建设项目。第二,对环境要素、环境参数进行分类。根据上一步分类的结果,针对每个具体的项目分析可能受其影响的环境要素或环境参数,如自然资源、自然景观、生态环境、环境敏感区等。第三,进行环境影响重点现场调查。第四,构造旅游规划环境影响因素识别矩阵。根据上述两个

步骤及环境要素分类编制南丽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影响识别矩阵清单表。第五,环境影响分析。在识别矩阵核查表中分析旅游相关活动的环境影响及其性质,初步确定环境影响识别因素,经广泛征求专家意见后确定主要的旅游规划环境影响因素。 根据《南丽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提出的规划定位、规划结构和布局等重大规划方案及其他各个规划方案,从水资源、南扶水库及湖岸、地下水环境、空气环境、声环境、土壤侵蚀和污染、固体废弃物、生态、景观绿地、陆生动物、电磁辐射等11个自然生态环境要素和经济发展、产业结构、物质资源、交通运输、基础设施、旅游业、农业、人口结构、就业、生活质量、能源等11个社会环境要素,初步分析规划方案对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社会环境和生活质量可能产生影响的方式、途径以及强度。 南丽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环境影响矩阵清单编制见表4-1和表4-2。 165 表4-1 总体规划环境影响矩阵清单 规划内容水资源南扶水库及湖岸土地利用规划道路交通规划保护培育规划核心景区规划社会协调与村庄安置规划风景游赏规划游览设施规划景点规划 -1r -2r 游赏项目游线组织游览设施配备旅游基地组织及基础

安岳县圆觉洞4A影响评价

安岳县景丰旅游文化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安岳县圆觉洞—紫竹公园景区创建国家4A级旅游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初稿)现已由四川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编制完成。现对《环境影响报告书》主要内容进行公示,广泛征求公众的意见。请就你关心的环境问题,发表本人的看法,欢迎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现将《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有关情况公告如下: 一、建设项目情况概述 1. 项目名称:安岳县圆觉洞—紫竹公园景区创建国家4A级旅游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2. 项目拟建地址:安岳县圆觉洞—紫竹公园景区 3. 项目区域概况:项目所在区域的环境空气、环境噪声质量良好;项目主要内容:圆觉洞—紫竹公园景区旅游厕所5座、步游道5000米、景区大门、石牌坊、石刻栏杆、景观廊道、栈道、停车场等相关基础设施的修建,水、电、通讯等设施改造,完善安全、消防等,设备设施,石刻博物馆。教中寺等相关建筑的装修、维护及周边环境治理 4. 本项目组成及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见下表。 项目组成及主要环境问题表

5.项目实施的重要性、必要性、与相关规划的符合性 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圆觉洞等景点由于旅游基础设施薄弱,景区道路等级不高,内部游览配套设施不全,同时石刻裸露在外,长期受风雨侵蚀,导致造像、经文风化加剧,造成龛檐石悬空、坍塌,危崖垮塌时有发生,不仅严重威胁到游客安全,而且造成石刻文物不断损毁。为了保护人类宝贵文化遗产资源,促进安岳县圆觉洞—紫竹公园景区的旅游经济发展,安岳县景丰旅游文化投资开发有限公司拟投资2958万元,进行安岳县圆觉洞—紫竹公园景区创建国家4A级旅游区基础设施建设。为此,安岳县发展和改革局以安发改函[2010]203号文对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了批复。 根据国家发改委第40号令《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5年本),本项目符合国家发改委令第40号《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5年本)》鼓励类“二十五、其他服务业中第17条——文物保护及设施建设;第21条——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及旅游信息服务系统开发”的产业政策。项目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 根据《安岳石刻—圆觉洞景区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重点项目控制性详细规划》“规划圆觉洞景区总体布局为:三区、一园、一寺、两游线,简称为‘3112’结构,其中三区为‘入口服务区、圆觉洞石刻艺术观光区、文庙传统文化观光区’;一园为‘紫竹公园’;一寺为‘真相寺’;两游线主要为‘文庙、紫竹公园生态文化休闲游线和圆觉洞石刻景区石刻艺术观光游线’”本项目的建设符合《安岳石刻—圆觉洞景区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重点项目控制性详细规划》。 二、建设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影响及处理对策和措施 水环境:项目废水主要为景区内游客及办公人员产生的生活污水由化粪池进行简单处理后排入安岳县污水处理厂处理达标后排入岳阳河。

吉林省环境保护厅关于对《吉林省敦化六鼎山文化旅游区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跟踪评价报告书》审查意见的函

吉林省环境保护厅关于对《吉林省敦化六鼎山文化旅游区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跟踪评价报告书》审查意见的 函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吉林省环境保护厅 •【公布日期】2018.07.24 •【字号】吉环函〔2018〕367号 •【施行日期】2018.07.24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环境影响评价 正文 吉林省环境保护厅关于对《吉林省敦化六鼎山文化旅游区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跟踪评价报告书》审查意见的函 吉环函〔2018〕367号 敦化六鼎山文化旅游区管理委员会: 2018年5月17日,我厅在长春市组织召开了吉林省敦化六鼎山文化旅游区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跟踪评价报告书(以下简称报告书)审查会,会议由9名专家和有关部门代表共同组成审查小组对报告书进行了审查。根据审查结论,现将审查意见函告如下: 一、规划概述 敦化六鼎山文化旅游区(以下简称文化旅游区)是吉林省人民政府于2012年

批准成立的省级文化旅游区,享受省级开发区待遇。敦化市人民政府于2012年7月印发了《关于敦化六鼎山文化旅游区总体规划的批复》(敦政函〔2012〕127号)(以下简称总体规划)。 (一)规划范围及规划年限。依据吉林省人民政府于2012年印发的《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同意设立敦化六鼎山文化旅游区的批复》(吉政函〔2012〕13号),其四至范围为:东起东部山脊线,南至辖区边界,西至牡丹江,北起201国道。文化旅游区规划面积52平方公里。规划年限:2011年-2030年,近期为2011年-2015年,中期为2016年-2020年,远期为2021年-2030年。 本次环境影响跟踪评价范围与规划范围一致。 (二)功能分区和产业定位。文化旅游区主要包括8个功能分区,分别为佛教文化体验区、渤海文化观光区、清文化观光区、山谷养生度假区、生态农业体验区、旅游经济园区、康体健身度假区和主入口服务区。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跟踪结论,目前区内有16家企业,15家已建成,1家在建。其中包括1家房地产企业、5家基础设施类项目、5家旅游服务设施类项目、1家景观设施项目、4家餐饮服务企业,无工业类建设项目。 (三)用地布局规划及现状。依据总体规划,文化旅游区中一类居住用地81.2公顷、居住用地55公顷、商业用地14.5公顷、度假村用地31.9公顷、混合用地103.3公顷、一类工业用地44.5公顷、道路用地57公顷、广场用地3.8公顷、停车场用地14.8公顷、公用设施用地2.7公顷、绿地58.5公顷、风景游览用地169.6公顷、农业观光用地40.8公顷、农业示范基地57公顷、旅游服务设施30.3公顷、文物古迹用地296.5公顷、植物园125.4公顷、水域416.3公顷、林地2335.2公顷及耕地1261.7公顷。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跟踪结论,文化旅游区实际占地为一类居住用地180.6公顷、商业用地7.7公顷、道路用地34.4公顷、广场用地2.4公顷、停车场用地14

海南省生态环境厅关于批复海南省环岛旅游公路工程(不含昌江段和琼海段)第二阶段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函

海南省生态环境厅关于批复海南省环岛旅游公路工程(不含昌江段和琼海段)第二阶段环境影响报告书的 函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海南省生态环境厅 •【公布日期】2021.11.20 •【字号】琼环函〔2021〕323号 •【施行日期】2021.11.20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环境影响评价 正文 海南省生态环境厅关于批复海南省环岛旅游公路工程(不含昌江段和琼海段)第二阶段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函 海南省交通投资控股有限公司: 你公司报送的《海南省环岛旅游公路工程(不含昌江段和琼海段)第二阶段环境影响报告书》(以下简称《报告书》)等材料收悉。经研究,现批复如下: 一、海南省环岛旅游公路工程(不含昌江段和琼海段)分两阶段实施,2021年6月30日我厅批复了第一阶段环境影响报告书(琼环函〔2021〕189号)。第二阶段涉及文昌市、陵水县、乐东县、东方市、昌江县、儋州市、临高县、澄迈县等8个市县,线路全长51.36km,其中新建40.144km,改建11.216km;主线 48.419km,新建39.894km,改建8.525km;连接线2.141km,均为改建;支线 0.8km,新建0.25km,改建0.55km;工程主线一般路段采用双车道三级公路设计标准,路基宽9.5m;局部受限路段采用双车道四级公路设计标准,路基宽6.5m;穿越景点或驿站等路段采用双车道二级公路设计标准,路基宽14m;城镇路段或交通量较大路段采用双车道二级公路设计标准,路基宽12m;跨越大江(河)段桥梁采

用双向四车道一级公路设计标准。连接线一般路段采用双车道三级公路设计标准,路基宽度9.5m;局部受限路段采用双车道四级公路设计标准,路基宽度6.5m。支线一般路段采用双车道四级公路设计标准,路基宽度7.5m。工程以沥青混凝土路面为主,建设内容主要包括道路工程、桥涵工程(桥梁9490.5m/36座,特大桥950m/1座、大桥7756.68m/20座、中桥741.7m/13座、小桥42.12m/2座,新改建涵洞125道)、附属设施(停车区2处、观景台7处、路侧停车带4处)等。工程建设符合国家和海南省产业政策,符合《海南环岛旅游公路及驿站规划》。工程选线占用生态保护红线,省政府专题会议纪要(〔2019〕58号)同意该工程列为省重大基础设施项目;根据《海南省自然资源和规划厅关于环岛旅游公路项目合规情况的函》(琼自然资函〔2020〕1926号),自然资源部同意环岛旅游公路项目调整永久基本农田布局、按程序修改市县总体规划,海南省自然资源和规划厅已将环岛旅游公路项目用地纳入市县总体规划局部调整方案,并已经省政府审议通过。 根据《报告书》的综合结论,在全面落实《报告书》提出的各项生态保护和污染防治措施的前提下,工程建设对环境的不利影响能够得到缓解和控制。因此,我厅原则同意《报告书》结论和拟采取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项目应按照《报告书》所列性质、规模、地点、选线和拟采取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进行设计和建设,严格落实《报告书》和本批复提出的要求,将项目建设运营产生的环境影响降至最低。 二、工程执行的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 环境质量标准:工程沿线涉及的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地质公园等生态敏感区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一级标准,其他执行二级标准;根据《海南岛水环境功能区划》和水体使用功能,工程涉及的地表水体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相应标准;工程沿线两侧声环境质量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相应标准;工程所在海域海水水质执行《海水水质标准》(GB3097-1997)相关标准,海洋沉积物执行《海洋沉

首阳山景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汇报材料新(共5篇)[修改版]

第一篇:首阳山景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汇报材料新 渭源县首阳山景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情况汇报 一、项目基本情况 渭源县首阳山景区是国家AAA级景区、渭河源国家森林公园、渭河源省级风景名胜区和渭河源省级地质公园。位于县城南34公里处的莲峰镇,距省城兰州209公里,距定西市133公里,距陇西文峰火车站55公里,距兰海高速、天定高速延伸段出口13公里,交通便利,区位优势突出。 景区历史悠久,文化灿烂,风景奇秀,有着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优势,因商末周初孤竹国君二子伯夷、叔齐互让君位隐居于此而名贯古今。同时首阳山又是古丝绸之路上甘肃东南部融古墓与古建为一体的主要文化遗址,也是避暑的理想之地。2011年以来,渭源县委、县政府把发展生态文化旅游产业作为县域经济新的增长点和新型战略主导产业来抓,积极整合各类行政资源,多方筹措项目资金,科学规划战略品牌,全力推进景区开发建设。景区建设工作将严格按照国家AAAA级景区标准,紧紧围绕“华夏文明渭河源”战略品牌,不断修建和补充完善景区各项基础设施建设任务。该项目估算总投资3130万元,拟建停车场8000平方米,供水管道5200米,游步道2800米、景区标示系统、星级环保厕所7座,垃圾箱80个、游客接待中心800㎡等基础设施,一期 建设投资1310万元,拓宽改造景区大门、八卦楼、大雄宝殿,修建游步道、观景亭廊、万和广场、停车场、生态厕所、景区标示系统等设施。 二、进展情况 首阳山景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目前已完成景区修建性详细规划、可行性研究报告和施工图设计,并于2012年6月10日开工建设。目前,县上已多方筹措资金280万元对景区大门进行了加宽改造,对部分原有景观建筑进行了维修改造,对停车场进行了土方平整和基础碾压等工程。 三、存在的问题 该项目投资金额大,仅靠县财政自筹,资金来源渠道单一,导致项目建设资金缺口大。严重影响了工程总体进度,不能发挥预期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从而阻碍了首阳山景区创建国家AAAA级景区建设的进程。 四、下一步打算 1、加大资金筹措力度。紧紧抓住各项政策机遇,积极争取国家和省上各种政策性资金支持,保证重点项目正常推进。依托资源优势,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大规模的组织开展招商引资活动。积极探索完善吸纳民间资本参与重点项目建设的有效措施,充分吸收民营资本投入,缓解项目建设资金紧缺的突出矛盾。 2、做细各项前期工作。注重研究国家产业政策,随时 捕捉各种项目信息和投资动态,找到重点项目与国家产业政策的有效对接点,建立完善项目库。

巴中市诺水河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巴中市诺水河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环境影响报告书 (简本) 建设单位:巴中市诺水河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管理处 评价单位:四川众望安全环保技术咨询有限公司 [环评证书:国环评证乙字第3245号] 2012年11月成都 目录 1、总则 (1) 2、工程分析 (9) 3、项目预测与影响分析 (21) 4、环保投资估算 (23) 5、清洁生产 (25) 6、总量控制 (25) 7、公众参与 (26) 8、评价结论 (26)

1、总则 1.1评价等级与评价范围 1.1.1 地表水环境 (1)评价等级 本项目废水主要来源于生活污水和施工污水,废水中的主要污染物为COD cr、氨氮、石油类、SS等。景区废水日最高产生总量为26.72m3/d,本项目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等级定为三级。评价等级判别依据见表1.1-1。 表1.1-1 地表水评价等级判别依据表 (2)评价范围 诺水河:诺水河位于项目潮水、楼子两处污水处理站段上游500m,下游3000m。. 1.1.2 地下水环境 (1)评价等级 本项目废水主要来源于生活污水和施工期施工废水。本项目开挖深度较浅,根据现场勘查以及项目所在地地下水文地质资料,本项目不会对地下水水位造成明显影响,环境水文地质问题较弱,地下水水位变化区域范围较小。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2011)规定,本项目属于Ⅰ类建设项目,即在项目建设、生产运行和服务期满后的各个过程中,可能造成地下水质污染的建设项目。根据本项目所在区域综合水文地质资料,按照Ⅰ类建设项目评价工作等级表6中对应的要求,从建设项目场地的包气带防污性能、含水层易污染特征、地下水环境敏感程度、污水排放强度、污水水质复杂程度5个方面进行判断。具体见表1.7-2。 表1.7-2 本项目地下水等级分级表

贵德古城景区古整治、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研报告[管理资料]

第1章概述 (5) 项目名称与编制单位 5 项目名称 (5)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单位 (5) 编制依据 (5) 报告编制范围 (6) 项目建设的主要问题及建设目标.............................................................. (3) 结论及建议 (4) 结论与建议 (7) 第2章项目建设的背景和必要性 (9) 项目提出的背景 (9) 项目背景 (10) 建设的必要性 (11) 第3 章旅游资源评价 (13) 旅游资源类型及其分布 (13) 第4章客源市场条件与旅游规模预测 (15) 国内市场 (15) 市场规模 (15) 出游方式和出游目的 (15) 海外市场 (16) 市场分析 (16) SWOT分析 (17) 优势 (17) 劣势 (17) 机遇 (18) 威胁 (19) 环境容量与旅游规模预测 (20) 环境容量预测 (20) 日接待规模 (21) 第5章场地以及建设条件 (22) 建设场地 (22) 建设条件 (22) 历史沿革 (22) 位 (23) 资源概况 (23) 自然条件 (25) 民俗风情 (25) 动植物概况 (27) 基础设施建设概况 (27) 人口及社会经济概况 (28) 旅游资源 (29) 对外开放 (30)

政策指引 (30) 段旅游业发展思想及改善的措施 (32) 第6章项目建设区总体开发战略 (33) (33) 展目标 (33) 定性定位 (34) 定性 (34) 定位 (34) 总体布局及结构 (34) 总体布局原则 (34) 总体策略 (35) 总体构思 (35) 设计元素提取 (36) 第7章总体规划方案 (39) 功能分区 (39) 规划方案 (39) 程规划原则 (39) 周围绿化 (39) 的重建 (39) 设计 (40) 厕所 (40) 第8章基础设施的工程的规划 (41) (41) 据 (41) 容 (41) 水设计 (41) 水设计 (42) (43) 准 (43) 围 (43) 照明系统 (43) 护及接地系统 (44) 统 (44) 视系统 (44) 统 (44) 乐广播系统 (45) 微机管理系统 (45) 节能 (45) 第9章环境影响评价 (46) (46) (46) (46) (46) 第10章环境保护规划 (48)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芽山悬崖栈道景区索道电梯安装及景观提升建设环评报告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芽山悬崖栈道景区索道电梯安装及景观提升建设环评报告

宁武县芦芽山悬崖栈道景区索道、电梯安装及景观提升建设项目 环境影响报告书 (公示本) 北京中咨华宇环保技术有限公司 国环评证甲字第1051号 二〇一七年三月

目录 概述 (1) 1.总则 (5) 1.1.编制依据 (5) 1.2.评价目的及指导思想 (7) 1.3.评价因子的识别和筛选 (8) 1.4.评价等级的确定 (15) 1.5.评价工作重点 (16) 1.6.评价范围 (16) 1.7.评价标准 (17) 1.8.环境保护目标 (20) 2.工程分析 (31) 2.1.建设项目概况 (31) 2.2.主要设备及公用工程 (39) 2.3.施工方案简述 (43) 2.4.施工期污染物产生源强及防治措施 (46) 2.5.运营期污染物产生源强及污染防治措施 (51) 2.6.项目清洁生产水平分析 (55) 2.7.选址可行性分析 (57) 2.8.项目选址环境可行性分析 (60) 2.9.总量控制 (61) 2.10.风险分析 (62) 3.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63) 3.1.自然环境现状调查 (63) 3.2.环境空气现状调查与评价 (78) 3.3.地表水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78) 3.4.地下水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78)

3.5.声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78) 3.6.生态现状调查与评价 (78) 3.7.小结 (86) 4.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87) 4.1.环境空气影响预测与评价 (87) 4.2.地表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87) 4.3.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88) 4.4.声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89) 4.5.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 (92) 4.6.生态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94) 4.7.小结 (106) 5.环保措施及其可行性论证 (107) 5.1.施工期环保措施分析 (107) 5.2.运营期环保措施分析 (110) 5.3.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111) 5.4.环境管理措施 (113) 5.5.环境保护对策汇总 (113) 6.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 (114) 6.1.经济效益分析 (114) 6.2.社会经济效益分析 (115) 6.3.环境经济效益分析 (115) 6.4.小结 (118) 7.环境管理与监测计划 (119) 7.1.环境管理 (119) 7.2.环境监测计划 (126) 7.3.环境管理和监测经费预算 (127) 7.4.项目竣工验收一览表 (128)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凯里市小高山山地生态体育公园建设建设地点凯里市小高山建设环评报告

目录 前言 (1) 第一章总论 (3) 1.1项目由来 (3) 1.2评价原则 (4) 1.3编制依据 (4) 1.4评价目的与原则 (7) 1.5环境影响因子及评价重点 (8) 1.6评价等级、评价范围及评价标准 (9) 1.7环境保护目标 (13) 1.8评价重点及评价时段 (14) 1.9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 (16) 第二章建设项目概况及工程分析 (17) 2.1工程概况 (17) 2.2工艺流程及产污环节分析 (27) 2.3产业政策、选址及规划符合性分析 (37) 第三章建设项目区域环境概况 (41) 3.1自然环境概况 (41) 3.2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 (45) 3.3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 (49) 3.4声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 (53) 3.5土壤环境、生态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54) 第四章环境影响预测分析与评价 (56) 4.1大气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56) 4.2地表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64) 4.3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70) 4.4声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71) 4.5固体废弃物环境影响分析 (74) I

第五章生态环境质量现状及影响分析 (77) 5.1生态环境现状 (77) 5.2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78) 第六章社会环境影响分析 (84) 6.1项目背景 (84) 6.2项目建设必要性 (84) 6.3对今后周边居民生活质量的影响 (85) 第七章环境风险评价 (86) 7.1事故影响分析 (86) 7.2环境风险防范措施及应急预案 (88) 7.3小结 (92) 第八章环境保护措施及技术经济分析 (93) 8.1施工期环境保护措施 (93) 8.2营运期环境保护措施 (98) 第九章污染物总量控制 (103) 9.1总量控制原则 (103) 9.2总量控制指标 (103) 第十章环境经济损益分析 (104) 10.1经济损益分析的目的 (104) 10.2经济效益 (104) 10.3社会效益 (104) 10.4环境效益 (104) 10.5环境损益分析 (105) 10.6小结 (106) 第十一章环境管理与环境监测 (107) 11.1施工期环境管理和监测计划 (107) 11.2营运期监测计划和环境管理 (110) 12.1结论 (112) II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神光山周边道路等基础设施工程建设单位兴宁市城市投资发展环评报告-59页word资料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项目名称:神光山周边道路等基础设施工程 建设单位(盖章):兴宁市城市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编制日期:2019年8月 国家环境保护部制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说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由具有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资质的单位编制。 1.项目名称——指项目立项批复时的名称,应不超过30个字(两个英文字段作一个汉字)。 2.建设地点——指项目所在地详细地址,公路、铁路应填写起止地点。 3.行业类别——按国标填写。 4.总投资——指项目投资总额。 5.主要环境保护目标——指项目区周围一定范围内集中居民住宅区、学校、医院、保护文物、风景名胜区、水源地和生态敏感点等,应尽可能给出保护目标、性质、规模和距离等。 6.结论与建议——给出本项目清洁生产、达标排放和总量控制的分析结论,确定污染防治措施的有效性,说明本项目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给出建设项目环境可行性的明确结论。同时提出减少环境影响的其他建议。 7.预审意见——由行业主管部门填写答复意见,无主管部门项目,可不填。 8.审批意见——由负责审批本项目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复。

建设项目基本情况 项目名称神光山周边道路等基础设施工程 申请单位兴宁市城市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法人代表朱远涛联系人孙利平 通讯地址兴宁市人民大道中段住建局内 联系电话3336811 传真——邮政编码514500 建设地点广东省兴宁市福兴街道办神光村至墨池村 建设性质新建 改扩建 技改 行业类别E4813土木工程建筑工程面积219473m2 总投资(万元)13189.46 环保投资 (万元) 500 环保投资站 总投资 3.79% 建设日期2019年8月竣工日期2019年4月 工程内容和规模 一、项目由来 项目位于兴宁市城区南端,广梅汕铁路兴宁站西南侧,神光山旅游景区(详见附图1)。本项目包括四条线路、带状公园、停车场、挡土墙等基础设施。 根据中共兴宁市委办公室《会议纪要》[2019]19号中有关神光山周边道路规划设计方案的会议讨论,会议同意初步规划方案修改完善后,由陈日新同志牵头,兴宁市城市投资发展有公司负责,采用EPC工程总承包的模式依法依规公开投标并组织实施。兴宁市城市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为配合这一工作,对神光山周围基础设施配套进行了完善,这一配套完善工程包括道路部分、公园部分、停车场挡土墙部分。 神光山位于广东省东北部,距兴宁市区3公里,属于兴宁市市郊,是一个以神光山自然景观为主,宗教文化为特色,集历史文化、客家文化和旅游、登山健身、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城市型森林公园,也是中国62处国家级森林公园之一。神光山周边基础设施配套完善工程为连接神光山旅游景区、墨池寺的道路及附属道路工程(沿铁路带状绿地公园、停车场),该工程实施后,可与现状道路形成环形互通交通网络,完善神光山周边区域基础设施配套,有利于神光山景区的旅游开发和建设,同时有利于促进周边区域城市用地的开发建设。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