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锈病的发病规律与防治方法

苹果锈病的发病规律与防治方法
苹果锈病的发病规律与防治方法

苹果锈病的发病规律与防治方法

苹果锈病亦称赤星病,是一种常见的真菌病害,个别园地和年份危害极重,造成叶片枯黄脱落,削弱树势,影响产量和品质。除危害苹果,还为害海棠,山定子等。2017年5月下旬,沈阳市浑南区赵家苗圃北地块近1000株6~8年生王族海棠、光辉海棠、山定子树感病株率95%,单株病叶率100%,严重的叶片,斑块面积占90%以上,这块园地一片红黄色,为害极重,经过喷洒杀菌剂后,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对此病害应予高度重视。

苹果锈病的识别

为害症状该病主要危害叶片、嫩梢,次为害果实。叶片发病初期,叶面产生橙黄色有光泽的小斑点,渐发展成为直径0.5~1cm的橙黄色圆形的病斑,其边缘常呈红色。6月中旬前后,病斑背面隆起,其隆起处丛生淡黄色细管状物,像胡须即锈孢子器。幼苗、嫩枝病斑为梭形,橙黄色,后期病部凹陷龟裂,易折断。幼果染病后,果面产生近圆形黄色病斑,以后产生细管状的锈孢子器,病果生长滞停呈畸形。

病原病原为山田胶锈菌,属于担子菌亚门冬孢菌细锈菌目。是一种转主寄生真菌,在桧柏等叶上形成冬孢子,萌发产生担子孢子。冬孢子双脆,椭圆形,无色,具

长柄,分隔处稍缢缩,大小为32.6~53.7μm×20.5~25.6μ

m;性孢子器埋生在苹果病斑表皮下。性孢子单胞无色、纺锤形。锈孢子器一般在叶背面呈圆筒状,锈孢子球形状或多角形,单胞,栗褐色,膜厚,有瘤状突起,

大小为19.2~25.6μm×16.6~24.3μm。担子孢子卵形,无色,单胞,大小为13~16μm×7~9μm。是否锈病依为害状和病原镜检既可准确识别。

发病规律

侵染循环以菌丝体在桧柏枝上的菌瘿中越冬,翌春形成褐色的冬孢子多,冬孢子萌发产生大量的小孢子,随风传播苹果树上,侵染叶片嫩梢,形成性孢子器和性孢子,锈孢子腔和锈孢子,秋季锈孢子成熟后随风传播到桧柏树上,侵染桧柏枝条,以菌丝体在桧柏树病部过冬,4~5月开始活动侵染。

适宜条件苹果锈病病菌,必须在转主寄主如桧柏、塔柏、圆柏、龙柏、刺柏等树上过冬,才能完成侵染循环,若苹果,海棠园或苗园地附近没有这些寄主,则不会发生此病。越冬转主寄主的存在数量较多的越冬病菌,次年发病就会较为严重。4~5月,展叶开花后,若遇阴雨连绵,降水量达到50mm以上,则有利于病菌传播和侵染。

防治方法

清除或远避转主寄主全部砍除苹果园或海棠园圃周围5km以内的柏树类,以中断侵染循环链。公园、景区若有柏树,若想建园、建圃,应在5km以外栽植苹果、海棠树。

铲除越冬病菌若桧柏不能砍除时,则应在10月和3月,向桧柏树上喷洒波美5度石硫合剂或40%福美胂可湿性粉剂500倍液。

苹果属树上喷药春夏季节,海棠、苹果、山定子树上,初期或中后期发现病斑,施用下列药物: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2000倍兑水的溶液或10%苯醚甲环唑2500倍液或43%戊唑酵水乳剂4000倍液或25%丙环唑乳油2500倍液12.5%腈菌唑水乳剂2000倍液。第一次喷药后,过5~7天再第二次喷药,一般2次用药既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前后2次应换用药物种类。另外,受害的植株,树势和营养有亏损,后期应加强水肥管理。

苹果锈病的发病规律与防治方法

苹果锈病的发病规律与防治方法 苹果锈病亦称赤星病,是一种常见的真菌病害,个别园地和年份危害极重,造成叶片枯黄脱落,削弱树势,影响产量和品质。除危害苹果,还为害海棠,山定子等。2017年5月下旬,沈阳市浑南区赵家苗圃北地块近1000株6~8年生王族海棠、光辉海棠、山定子树感病株率95%,单株病叶率100%,严重的叶片,斑块面积占90%以上,这块园地一片红黄色,为害极重,经过喷洒杀菌剂后,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对此病害应予高度重视。 苹果锈病的识别 为害症状该病主要危害叶片、嫩梢,次为害果实。叶片发病初期,叶面产生橙黄色有光泽的小斑点,渐发展成为直径0.5~1cm的橙黄色圆形的病斑,其边缘常呈红色。6月中旬前后,病斑背面隆起,其隆起处丛生淡黄色细管状物,像胡须即锈孢子器。幼苗、嫩枝病斑为梭形,橙黄色,后期病部凹陷龟裂,易折断。幼果染病后,果面产生近圆形黄色病斑,以后产生细管状的锈孢子器,病果生长滞停呈畸形。 病原病原为山田胶锈菌,属于担子菌亚门冬孢菌细锈菌目。是一种转主寄生真菌,在桧柏等叶上形成冬孢子,萌发产生担子孢子。冬孢子双脆,椭圆形,无色,具 长柄,分隔处稍缢缩,大小为32.6~53.7μm×20.5~25.6μ m;性孢子器埋生在苹果病斑表皮下。性孢子单胞无色、纺锤形。锈孢子器一般在叶背面呈圆筒状,锈孢子球形状或多角形,单胞,栗褐色,膜厚,有瘤状突起, 大小为19.2~25.6μm×16.6~24.3μm。担子孢子卵形,无色,单胞,大小为13~16μm×7~9μm。是否锈病依为害状和病原镜检既可准确识别。 发病规律 侵染循环以菌丝体在桧柏枝上的菌瘿中越冬,翌春形成褐色的冬孢子多,冬孢子萌发产生大量的小孢子,随风传播苹果树上,侵染叶片嫩梢,形成性孢子器和性孢子,锈孢子腔和锈孢子,秋季锈孢子成熟后随风传播到桧柏树上,侵染桧柏枝条,以菌丝体在桧柏树病部过冬,4~5月开始活动侵染。

梨锈病又名赤星病

梨锈病又名赤星病,是梨树的重要病害之一,在梨园附近有栽植桧柏的地区均有发生。梨锈病菌不为害苹果和山楂树。梨锈病菌为转主寄生菌,其转主寄主有桧柏、龙柏、刺柏等。 梨锈病使梨树叶片干枯,果实呈畸形,易早落,影响梨果产量和质量,今后随着街道及庭院化的发展,桧柏类树木栽植数量的增多,梨锈病有日益加重为害的趋势。 1、症状:此病主要为害叶片、幼果和新梢。叶片受害,开始在叶片下面发生鲜明的橙黄色圆形斑点,数目不一,以后当病斑扩展到4-8毫米直径时,病部中央密生橙黄色针头大小的小粒点,即病菌的性孢子器。天气潮湿时,溢出浅黄色粘液,此粘液由无数的性孢子组成,粘液干后小粒点变成黑色。病斑组织变厚,正面凹陷,背面隆起,在隆起的部位上长出灰黄色的毛状物,长约4-5毫米,此为病菌孢子器。一个病斑长出毛状物10至数十条。锈子器成熟时,先端破裂,散出黄褐色粉末,即病菌的锈孢子。后期病部变黑,叶片枯焦,易引起早期落叶。幼果受害,在果面产生橙黄色病斑,上生小黑点和毛状物。病部生长停滞,梨果变成畸形容易早落。新梢、果梗和叶柄被害时,与果实被害症状大体相同,病斑上也产生性孢子器和锈子器,后期病部龟裂。叶柄、果柄受害易引起落叶、落果。新梢被害后,病部以上部分常枯死,易被风折断。 转主寄主桧柏染病后,在针叶、叶腋或小枝上出现淡黄色斑点,稍隆起,翌年3月,病菌突破表皮生出褐色角状物,即病菌的冬孢子角。冬孢子角高5毫米、横径2毫米左右。雨后吸水膨胀,成为黄色舌状胶质块。 2、发生规律:梨锈病菌以多年生菌丝体,在桧柏病部组织中越冬。翌年3月开始显露冬孢子角,气温14-15℃时,冬孢子成熟约需10-20天。冬孢子萌发时期在3月下旬-5月上旬,主要是4月下旬-4月中旬。降雨后冬孢子才能萌发,产生担子孢子,借风雨传播。从梨树发芽展叶至幼果期,均为感病期。当担子孢子飞散,落在嫩叶、新梢和幼果上时,孢子萌发后直接从表皮侵入,也可从气孔侵入。侵

苹果果锈病的防治方法有哪些

苹果果锈病的防治方法有哪些 苹果果锈病的发生条件,必须在该地区植有苹果和桧柏两种树,才能完成生活史。春雨早而雨量多,发生严重;春季干旱、果园周围无桧柏树则发生轻微,或不发生,那锈病的防治方法有哪些呢?选用抗病品种,品种抗锈性差别较大,各地应因地制宜选用抗病、耐病品种。对大面积栽培的粮食和经济作物锈病的防治,主要可利用锈菌寄生专化性这一特点进行抗病品种的选育;新叶展开后喷药防治,可选用25%的粉锈灵1500~2000倍液、敌锈钠250~300倍液、50%的代森锰锌500倍液、0.2~0.4%的波美度的石硫合剂、75%的氧化萎锈灵3000倍液,那么苹果果锈病的防治方法有哪些呢? 1、彻底铲除移除病树。对距果园周边5千米的桧柏全部起挖,移除到远离果区的低洼之处。今后绿化树种一律不得再选择桧柏,改用其它树种或灌木。 2、药剂防治。防治苹果锈病要及时抓住转主寄主桧柏树上的药剂防治和对苹果树落花后的喷药预防。 ①控制锈病病菌的初侵染源。对果园附近的桧柏树冬季至次年

3月底前,怎样确定苹果采收期彻底剪除桧柏上的菌瘿,集中销毁。早春苹果发芽至幼果拇指大小时,对桧柏类林木全树喷1波美度石硫合剂,或40%福美砷可湿性粉剂100倍液。苹果落花后对桧柏类林木喷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和50%多菌灵、50%退菌特600倍液。 ②果树上喷药。苹果萌芽前,在苹果树喷5波美度石硫合剂。落花后对苹果树喷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大生M-45可湿性粉剂800倍液,隔10~15天喷1次,连续喷2~3次。在套袋前喷43%戊唑醇4000~5000倍液,或10%苯醚甲环唑1500倍液或信生2000倍液。

果实病害

苹果主要症状相似病害对比表 二、名称近似病害对比

第一节:果 实轮纹病 (apple ringspot) 诊断要点: ①初始病状:淡褐色的腐烂小斑 ②典型病状:病部淡褐色,轮状软腐,不凹陷,病斑扩展速度快 ③ 病征:散生黑色点状物 初期淡褐色腐烂小斑 后期轮纹状软腐,不凹 陷 多处发病呈云斑形病斑 后期果实全部腐烂、形成 散生点状物 发病条件:此病害是生长期重要的果实病害之一,每年的危害均严重,主要栽培品种均有发生。 ①主要受气候条件的影响,多雨潮湿的年份病害发生重,反之则轻; ②与品种有关---一般认为甜度大的品种(如红富士)轮纹烂果病发生重; ③果园的小气候环境也影响病害的发生。 病原:属于半知菌亚门,Macrofoma sp形成分生孢子器,是枝干轮纹病及干腐病,病原的无性阶段。

病害发生规律∶ ①主要越冬场所:以菌丝体或孢子在枝干病部越冬 ②传播途径:主要通过风雨传播 ③侵染:通过自然孔口侵入,建立侵染关系;病害的潜育期可长达几个月,具有明显的潜伏侵染现象 ④发病:田间在7月下旬以后出现病果 ⑤周年发生规律∶ 通过试验研究确定了病原的初侵染时间在谢花后开始,直至采收期结束;病原侵染盛期一般在5月下旬至7月上旬,田间病果在7月下旬后出现延续至采收后储藏期,具有明显的潜伏侵染现象。 无公害防治方案∶ ①农作措施防治---搞好果园卫生,清理病残体,减少初侵染来源。加强肥水管理,提高树体生长势。合理修剪,增强通风透光,降低湿度,与生理落果后进行果实套袋。 ②药剂防治---从谢花后结合其它病虫害防治,每间隔7~10天用药一次,建议内吸和保护性药剂交替使用。 推荐药剂种类为: 保护性药剂:代森锰锌500~800倍,大生或喷克 (Penke)800倍,氨基酸铜(保绿)等500~800倍等。 内吸性药剂:甲基托布津可湿粉800倍;炭特灵可湿粉500倍;多菌灵600~800倍 第二节:苹果炭疽病(Apple anthracnose)

【植保技术】梨锈病发生与防治

【植保技术】梨锈病发生与防治 梨锈病又称赤星病,我国南北果区均有发生,但一般不造成严重危害,仅在果园附近种植桧柏类树木较多的风景区和城市郊区危害较重。例如在北京、南京、杭州以及陕西秦岭北麓的眉县、周至、西安等地,往往造成大量早期落叶或果实畸形。危害程度因年份和品种而异,栽培感病品种的果园在病害流行年份产量损失可达60%以上。除危害梨树外,还能危害山楂、棠梨和贴梗海棠等。 一、梨锈病为害症状海棠叶片正面和背面症状 棠梨叶片正面 棠梨叶片背面主要危害梨树的幼嫩绿色部分,如幼叶、叶柄、幼果及新梢。幼叶被害,叶片正面产生圆形小病斑,中央橙黄色有光泽,边缘淡黄色,周围具有黄色晕圈。随着病斑的扩大,病斑中央产生蜜黄色微凸的小粒点(病菌性孢子器),潮湿时小粒点上溢出淡黄色黏液(性孢子),黏液干燥后黄色小粒点变成黑色。之后病斑组织变肥厚,正面凹陷,背面隆起并长出几根至十几根灰白色或淡黄色的细管状物(锈孢子器),内有大量褐色锈孢子,成熟后从锈孢子器顶端开列散出。后期病叶变黑干枯,病叶早落。幼果被害,初期与叶片症状相似,后期病部长出锈孢子器,发病严重时果实畸形并早期脱落。叶柄、果柄受害,病部橙

黄色,并膨大隆起呈纺锤形,病斑上也可长出性子器和锈子腔。新梢受害后的症状与叶柄、果柄相似,但后期病部凹陷并易折断。梨锈病的诊断要点可以概括为:“病部橙黄、肥厚肿胀、初生红点渐变黑、后长黄毛细又长”。梨锈病菌为转主寄生菌,转主寄主为松柏科的桧柏、龙柏、欧洲刺柏、高塔柏、圆柏、南欧柏和翠柏等。病菌侵染转主寄主后,在针叶、叶腋或小枝上产生淡黄色斑点,病部于秋季黄化隆起,翌春形成球形或近球形瘤状菌瘿,菌瘿继续发育突破表皮露出红褐色、圆锥形或楔形的冬孢子角。冬孢子角成熟后,遇雨吸水膨大呈橙黄色的胶体。 梨锈病菌冬孢子角 二、病原 病原为梨胶锈菌Gymnosporangium haraeanum Sy,属担子菌亚门胶锈菌属。此外台湾还有美赭痂锈菌引起锈病的报道,但影响很小。病菌具有专性寄生和转主寄生特点,在整个生活史中可产生4种类型的孢子,冬孢子及担孢子阶段发生在桧柏、龙柏及欧洲刺柏等柏类寄主上,性孢子及锈孢子阶段发生在梨树上。病菌没有夏孢子阶段。性孢子器扁烧瓶形,埋生于梨叶正面病组织的表皮下,孔口外露,内生许多无色单胞纺锤形或椭圆形的性孢子。锈子器丛生于梨叶病斑的背面,或嫩梢、幼果和果梗的肿大病斑上,细圆筒形,有长刺状突起,内生锈孢子。橙黄色,表面有瘤状细点。锈

苹果锈病发生与防治措施

苹果锈病发生与防治措施 近年来苹果锈病发生呈快速上升趋势。2006年及以前年份,我地苹果锈病仅在在个别园内有极小量的零星发生,零星发生园约占总园数的5%以下。2007年开始发生有上升的趋势,零星发生园达%,病叶普遍率%。2008年,零星发生园达100%,病叶普遍率%,最高%。2009年,发生程度达到了小发生,发生面积约万亩,个别果园偏重发生。其中发生园达%,零星发生园%,病叶普遍率%。2010年后,发生程度仍在逐年加重,苹果锈病已经成为苹果生产上一个重要病害。 一、病原:苹果锈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病原学名为山田胶锈菌(或称苹果东方胶锈菌)Gymnosporangium yamadai Miyabe,属于担子菌亚门、冬孢子纲、锈菌目、柄锈菌科、胶锈菌属(Gymnosporangium .)。 苹果锈病是一种转主寄生真菌,在两种亲缘关系不同的寄主上才能完成其生活史,缺少其中任何一种寄主,锈病就不会发生。苹果树是主要寄主,转主寄主有桧柏、龙柏、塔柏、矮柏、翠柏等桧柏类树木。 苹果锈病除为害苹果外,还为害苹果属其他植物,如:山定子、海棠等。 二、症状:苹果锈病主要为害苹果叶片,也可侵染嫩梢和幼果。 叶片:叶片发病初期,叶正面产生橙黄色有光泽的小斑点,逐渐发展成为直径为5~10㎜橙黄色圆形病斑,病斑边缘常呈红色。6月中旬后,病斑背面隆起,隆起处丛生淡黄色细管状物,即锈孢子器。 果实:幼果期感病,感病后,果面上产生圆形的黄色病斑,后期在病斑周围产生细管状的锈孢子器,受病菌为害,果实生长停滞,发育畸形。 枝条:感染病菌的嫩枝初期病斑为梭形,橙黄色,后期病斑凹陷龟裂,易从病部折断。 在转主寄主桧柏上的症状表现:病菌7~8月份侵染桧柏小枝,形成直径3~5㎜的球形瘿瘤,翌年春季瘿瘤出现深褐色舌状孢子角。 三、发生规律:当年苹果锈病菌侵染苹果后,在苹果树上生成锈孢子,锈孢子成熟后,随风传播到桧柏树上,侵入小枝,在小枝一侧或环绕小枝形成半圆形至圆形红褐色瘿瘤,以菌丝体状态越冬。瘿瘤破裂后露出瓣状或舌状深褐色的冬孢子角,遇水膨胀变为鲜黄褐色花瓣状肢状物(与梨锈病区别之特征)。翌年3、4月份形成冬孢子角,5月上中旬至6月上旬,在遇到连续阴雨后,冬孢子角吸水膨胀产生冬孢子。冬孢子萌发产生担孢子(小孢子),小孢子借风雨传播到苹果树上,侵染叶片、幼果或新梢等幼嫩组织。胶东地区多于5月上旬侵染,5月中旬表现症状,潜伏期10天左右,20~30天后形成锈孢子器。锈孢子随风传播到桧柏树上,侵染嫩梢后,以菌丝体在病部越夏和越冬。此菌不产生夏孢子,一年中只有一次很短的时期产生担孢子进行侵染,故苹果锈病在苹果上一年只有初

梨锈病发生的规律和条件

梨锈病发生的规律和条件 梨锈病又名赤星病,是梨树的重要病害之一,各地梨区均有发生,近几年具有发病普遍而加重的趋势,发病较重的梨园,几乎每张叶片都有病斑。严重影响了梨的产量和质量。 一、发病规律梨锈病病菌是以多年生菌丝体在桧柏枝上形成菌瘿越冬,翌春3月份形成冬孢子角,冬孢子萌发产生大量的担孢子,担孢子随风雨传播到梨树上,侵染梨的叶片等。梨树自展叶开始到展叶后20天内最易感病,展叶25天以上,叶片一般不再感染。病菌侵染后约经6-10天的潜育期,即可在叶片正面呈现橙黄色病斑,接着在病斑上长出性孢子器,在性孢子器内产生性孢子。在叶背面形成锈孢子器,并产生锈孢子,锈孢子不再侵染梨树,而借风传播到桧柏等转主寄主的嫩叶和新梢上,萌发侵入危害,并在其上越夏、越冬,到翌春再形成冬孢子角,冬孢子角上的冬孢子萌发产生的担孢子又借风传到梨树上侵染危害。梨锈病病菌无夏孢子阶段,不发生重复侵染,一年中只有一个短时期内产生担孢子侵染梨树。担孢子寿命不长,传播距离约在5千米的范围内或更远,当然这与风力、风向、地势等有一定关系。 二、发病条件

1、转主寄主梨锈病病菌有转主寄生的特性,必须在转主寄主如桧柏、龙柏、欧洲刺柏等树木上越冬,才能完成其生活史。若梨园周围方圆5千米范围内没有桧柏、龙柏等转主寄主,梨锈病则一般不能发生。 2、气候状况春季梨树萌芽展叶时,如有降雨,温度适宜,冬孢子萌发,就会有大量的担孢子飞散传播,发病必重。此时的风力和风向都可影响担孢子与梨树的接触,对发病轻重有很大关系。2-3月份的气温高低,3月下旬至4月下旬的雨水多少,是影响当年梨锈病发生轻重的重要因素。 3、越冬病菌基数在有桧柏、龙柏等树木存在的情况下,如在桧柏、龙柏等转主寄主树上的越冬病菌基数大,初侵染源充足,梨锈病发生就严重,反之,则发病较轻。 4、抗性梨的不同种和品种对锈病的抵抗力差异较大。

苹果锈病的发生与防治(一)

苹果锈病的发生与防治(一) 摘要介绍苹果锈病的症状、病原特性,分析该病的发生规律和发病原因,进一步明确影响其流行的气候条件,在此基础上提出综合防治措施,以为该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苹果锈病;发生;综合防治 苹果锈病又叫赤星病、羊胡子病、羊毛疔、苹桧锈病,是由担子菌亚门真菌引起的病害,属转主寄生菌,基转主寄主为桧柏、欧洲刺柏、高塔柏、龙柏、翠柏等松柏科的林木1]。该病既可危害苹果,又可危害沙果、山定子、海棠、梨等果树。病重时可造成落叶,削弱树势,影响果品产量和品质。2010年,苹果锈病在胶东地区大面积发生,且有加速蔓延的趋势。发病特点是病情重、传播快、面积大。通过对苹果锈病的症状、病原特性进行田间调查,分析该病暴发的原因,并提出预防措施。 1危害症状 苹果锈病主要危害苹果、梨、沙果、山定子、海棠等果树的幼叶、叶柄、新梢和幼果等绿色幼嫩组织。 1.1幼果受害 幼果染病,多在萼洼附近产生圆形橙黄色斑点后着生黑色的小点,病部稍凹陷,直径1cm左右,后期在同一病斑的表面,病斑变为黑褐色,产生灰黄色细管状的锈孢子器(毛状物),病果生长缓慢或停滞,多呈畸形并早落。 1.2叶片受害 叶片正面病斑开始为桔红色1~2mm的小圆点,随着病斑的扩大,中间颜色变深(橙黄色),外围颜色变淡(淡黄色),最外面形成黄绿色晕圈,并在中间长出黄色小点(性孢子器),分泌蜜露(黄色黏液即性孢子),随后变为黑色小点。病斑扩大到1cm左右,病部叶肉肥厚变硬,正面稍凹陷,叶背面隆起并长出丛生的黄褐色毛状物(锈孢子器)。不久,锈孢子器顶端破裂,散出黄色粉末(锈孢子)。最后,病斑变黑干枯,毛状物脱落。 1.3新梢、果梗、叶柄受害 病斑多为纺锤形,橙黄色,初期病斑上刻生橙黄色后变黑色小点,后期病部凹陷龟裂,易从病部折断。 1.4桧柏受害 苹果锈病的锈孢子7—8月随风传播侵染桧柏小枝形成直径3~5mm的球形瘿瘤。来年春季瘿瘤出现深褐色舌状孢子角。 2发生规律 苹果锈病病原为山田胶锈菌或称苹果东方胶锈(Gymno-sporangiummadaiMiyabe),属担子菌亚门冬孢菌纲锈目真菌,是一种转主寄生菌2]。病菌需要在2类不同的寄主上完成其生活史,产生4种类型孢子,在苹果树上产生性孢子和锈孢子,在桧柏等柏科植物上产生冬孢子和担孢子。苹果叶片正面产生性孢子器、性孢子。性孢子无色,单胞,纺锤形。叶背面产生锈孢子器、锈孢子。锈孢子球形或多角形,栗褐色,单胞,膜厚,有瘤状突起。冬孢子萌发的适宜温度是15~28℃,萌发时需要有水膜。 7—8月苹果锈病的锈孢子成熟后随风传播到桧柏上,病菌以菌丝体在桧柏枝条上的菌瘿中越冬,翌春菌瘿产出冬孢子,冬孢子成熟后,遇水(主要是降雨)膨胀,萌发后形成担孢子,随风传播(有效传播距离为1.5~5.0km),散落在苹果幼叶、新梢、幼果上,遇雨水萌发成芽管,从气孔、皮孔或表皮直接侵入。侵染后,叶面先形成桔红色小点后变为橙黄色病斑,病斑表面长出性孢子器和性孢子,在叶背面形成锈孢子器和锈孢子。 病菌侵入苹果幼嫩组织的潜育期长短与气温和叶龄有密切关系,一般为13~18d。温度越高,叶龄越小,潜育期越短,展叶后25d以上的叶片一般不受感染。担孢子每年侵染1次,无再侵染。3发病条件

花木锈病的综合防治方法

花木锈病的综合防治方法 锈病是花卉和景观绿化树木较常见和严重的一种病。锈病种类很多,在园林方面主要危害蔷薇科、豆科、百合科、禾本科、松科、柏科和杨柳科等近百种花卉苗木。发病后蒸腾和呼吸作用加速,光合作用弱,生长势减弱,叶片提早发黄脱落,或引起枝干肿瘤、果实畸形等,降低产量和观赏价值,严重时甚至死苗,造成重大损失。 病症特点 病株因大量出现锈色孢子堆而得名,在叶、茎等部位,先出现淡绿色小斑点,后扩大成锈褐色疱斑,表皮破裂后散出黄褐色粉状物,为夏孢子堆;有的成橘红色到黑色小粉堆,为冬孢子堆;也有生蜜黄色到暗褐色点或粒状,为性孢子器;还有的生许多淡黄色、灰黄色到灰褐色稍隆起或刺毛状物,为锈子器、枝干上生肿瘤、丛枝和粗皮等,果实畸形或开裂。 综合防治 (一)消减菌源防治转主寄生的锈病,可将观赏植物与转主寄主植物严格隔离,如海棠、苹果、梨等与转主寄主柏树要相隔5公里,杜鹃与云杉、铁杉、紫菀等不能混植。防治单主寄生的锈病,在秋末到翌年早春或植物休眠期,彻底清扫园内落叶、落果和枯枝等有病虫潜伏的植物残体,生长季要经常除去病枝叶集中处理,可减少菌源。在孢子堆将飞散时施药预防。 (二)加强养护管理改善植物的生长环境,提高抗病能力,做好土壤改良,增强土壤通透性,提高土地肥力,整理好园地灌排系统。选用健壮、无病虫枝作插条、接穗等无性繁殖材料,严格除去病菌。控制种植密度,不宜过密。及时排除积水,科学施肥,多施充分腐熟的有机肥和磷、钾肥,不偏施氮肥。经常修剪整枝,除去病虫枝和弱枝,使园内通风透光良好;设施栽培要加强通风换气,降低棚室内湿度。 (三)药剂防治 4、5月份是锈病的最佳防治时期,在花卉苗木发病初期喷施劳恩格润粉锈唑,每100ml稀释300-400倍液,均匀喷施叶面;或使用快刻稀释600-650倍液进行杀菌处理,可有效防治锈病。发病严重时期喷施粉锈唑可结合杀菌剂菌杀使用。防治转主寄主柏树上的锈病,应喷药1~2次,杀死越冬菌源冬孢子。秋末到翌年萌芽前,在清扫田园、剪病枝后再施药防治,可喷广谱杀菌剂,连续使用2~3次,间隔期为8-10天。 (四)严格检疫许多树木枝干锈病是检疫对象,应从无病区引进苗木,从无病母株上采集插条、接穗等无性繁殖材料。 (五)选育抗病品种花卉苗木种类和品种抗锈病能力有明显差异。因此,选育抗锈病花卉苗木品种是防治锈病经济有效的途径。

提高苹果果面外观品质的措施

提高苹果果面外观品质的措施! (1)增施有机肥:通过多年的观察发现,连年施用猪粪、鸡粪等有机肥的果园,苹果果实外观好,果面细嫩光洁。连续6年每年每亩施优质猪粪5000~6000千克,土壤含有机质的量可以达到1.2%,锈果率、苦痘病果率只有8%;优质果率达到90%,比施用有机肥少的果园提高40%~60%。 (2)科学补钙:由于花后1~6周幼果期最缺钙,所以花后至套袋前的40天内,喷3~4次氨基酸类钙肥,可以提高优质果率20%以上。或者施用高效钙、腐植酸钙或生物钙,旺树宜施用氯化钙。全年补钙4~5次较适宜。 (3)合理修剪:主枝间距和枝组间距交互作用对果实质量有影响,应该以80厘米主枝间距和30~39厘米枝组间距的果实品质

(果形指数、着色指数、可溶性固形含量、果肉硬度和单果质量)最好。在修剪过程中要疏除下垂裙枝、过密大枝、主枝上过粗的大枝,结果枝粗度应在0.7厘米以下(粗度以结果后枝轴下垂为宜)。每亩枝量以7万~9万个为宜。花开半月左右进行疏果,保留发育正常、果形端正的中心果。每隔25~30厘米留一个果,每亩留1万~1.2万个果。 (4)果袋选择和套袋技术:果袋要选择透水、透气性好、抗水能力强、有商标和生产厂家的产品。套优劣纸袋的果锈病发生率相差40%左右。二次使用的旧纸袋,果锈发生率比较高。花后15天开始套塑料袋,花后35~50天套纸袋。果园内幼果需要全部套袋,6月底前套完。套袋前3~5天全园需灌水一次,可以防止日灼发生。套袋必须在露水干后的08:00-11:00和14:00-17:

00进行,避开中午高温。有露水和阴雨天都不要套袋。套袋时要将果袋鼓起,让幼果在袋内悬空、居中,袋内无叶,袋口折叠规整,袋口扎紧严防雨水进袋。纸袋要朝上,以免日灼。 (5)药剂选择和喷药时机:杀菌剂的品种和质量对果面黑点病的发生影响较大。套袋前喷的杀菌、杀虫、杀螨剂、乳油剂容易杀死幼果皮孔,而在黑孔上形成黑点;喷布粉剂、胶悬剂后再套袋,黑点病较轻。喷药后立即套袋的苹果,果面易生黑点;喷药2~3天后再套袋,黑点病较轻。套袋前连续喷4次代森锰锌类杀菌剂,套袋苹果烂果率高达50%以上;而喷布大生米-45可湿性粉剂800倍液与多菌灵胶悬剂4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等保护性杀菌剂与内吸性杀菌剂交替使用,袋内基本无烂

梨锈病大发生原因及防治对策

梨锈病大发生原因及防治对策 摘要介绍了梨锈病的发生危害特点,归纳了该病发生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综合防治策略,以期为该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梨锈病;危害特点;发生原因;防治对策 梨锈病又名赤星病,土名“羊胡子”等,在全国各地普遍发生[1]。近几年来,桐庐县梨锈病危害严重。2009年防治区平均叶发病率达62.5%,未防治观察区的平均叶发病率达90%~99%。针对这一情况,笔者做了调查,并制定防治对策,在2010年防治中取得了较好防治效果:未防治观察区的平均叶发病率达85%~98%,发病严重的梨树叶发病率达100%,并出现叶片枯焦和落叶等现象;而防治区平均叶发病率仅为2.5%。现将梨锈病大发生原因及防治对策总结如下。 1梨锈病发生危害特点 此病主要危害叶片、幼果和新梢。叶片受害时,刚开始在叶片下面产生鲜明的橙黄色圆形斑点,数目不一,以后当病斑扩展到直径为4~8 mm时,病部中央密生橙黄色针头大小的小粒点,即病菌的性孢子器[2]。天气潮湿时,溢出浅黄色粘液,此粘液由无数的性孢子组成,粘液干后小粒点变成黑色。病斑组织变厚,正面凹陷,背面隆起,在隆起的部位上长出灰黄色的毛状物,长4~5 mm,此即为病菌孢子器。1个病斑长出毛状物十至数十条。锈子器成熟时,先端破裂,散出黄褐色粉末,即病菌的锈孢子。后期病部变黑,叶片枯焦,易引起早期落叶。幼果受害,在果面产生橙黄色病斑,上生小黑点和毛状物。病部生长停滞,梨果变成畸形容易早落[3]。新梢、果梗和叶柄被害时,与果实被害症状大体相同,病斑上也产生性孢子器和锈子器,后期病部龟裂。叶柄、果柄受害易引起落叶、落果。新梢被害后,病部以上部分常枯死,易被风折断。 2发生的主要原因 2.1寄主数量增多 梨锈菌是真菌,属于担子菌亚门,只在春季侵染梨树1次,是典型的单病程病害。梨锈病的病菌需要在2类不同的寄主上完成其生活史。在梨树上产生性孢子器和锈子器,在桧柏、龙柏等转主寄主上产生冬孢子角。如果砍除桧柏、龙柏等转主寄主,梨锈菌就不能完成生活史。因此,桧柏类植物的多少和远近是影响梨锈病发生的重要因素。据调查,近几年来随着街道及庭院化的发展,桧柏类树木栽植数量的增多,成为梨锈病发生加重的重要因素。 2.2有利的气候条件

苹果果锈病、锈果病、锈病区别

苹果果锈病、锈果病、锈病区别 苹果果锈病、锈果病、锈病这三种病害混淆在一起,让很多果农无法区分,现将三种病害的区别介绍如下: 1、症状不同:果锈症状表现在果实表面上产生的类似锈状的木栓层,发病严重时,使果面失去光泽,锈斑处酷似土豆皮。一般分为梗锈、胴锈和顶锈。梗锈不达果肩,对果品的商品价值影响不大,而胴锈和顶锈则严重影响果实的外观商品性。锈果病症状发生在果实上,可分为锈果型、花脸型、锈果花脸型、绿点型、环斑型等五种类型,锈果型是最主要症状类型。苹果锈病主要危害叶片,病严重时也危害果实和新梢。在叶片上,初期叶片正面产生橙黄色有光泽的小斑点,随后发展成直径为0.5~1.0cm的橙黄色圆形病斑,病斑边缘常呈红色,稍肥厚。 2、病原不同:苹果果锈病属于生理病害,属非侵染性病害,不具传染性,是幼果期不合理的用药及低温高湿的气候条件等造成的。苹果锈果病是病毒类病害。苹果锈病是由真菌引起的。后两种病害属侵染性病害,具传染性。 3、发病部位不同:苹果果锈发生在果实上,属于果实病害。锈果病也发生在果实上。苹果锈病主要发生在叶片上,属于叶片病害。 4、发病规律及发病条件不同:苹果果锈最易发生在落花后30天内,到生理落果期就不易发生果锈。苹果锈果病通过嫁接传播,而病株汁液、花粉和种子不能传病。嫁接换种后,潜育期为3~27个月。结果树发病时,先是个别枝条表现症状,经过2~3年才扩展到全树。苹果锈病以菌丝体在桧柏、龙柏上菌瘿中越冬,翌春形成褐色的冬孢子角,冬孢子柄被有胶质,遇降雨或空气极潮湿时胶化膨大,冬孢子萌发产生大量担冬孢子,随风传播到苹果树上,锈菌侵染苹果树叶片、果实、新梢等,形成性孢子器和性孢子、锈孢子器和锈孢子。锈孢子成熟后,随风传播到桧柏上,侵害桧柏枝条,以菌丝体在桧柏病部越冬。 苹果果锈的发生与品种、气候、农药使用有关。对于表皮细胞大、细胞壁薄且排列疏松,角质层薄,易于干裂,下皮细胞也较疏松的品种易发生锈病。另外幼果茸毛较早脱落、蚜虫危害果面、套袋过早或纸袋摩擦幼果及幼果期喷刺激性药肥等都会加重果锈发生,更重要的是春季低温高湿是发生果锈的气候环境。苹果锈果病发生主要有两个方面:一个是梨树是苹果锈果病的带毒寄主,外表不表现症状,但可以传病。另一个是带病接穗及苗木的调运,是该病侵染的主要途径。苹果锈病发生有两个不可分割的条件关系:一个条件是苹果锈菌是一种转主寄生真菌,有转主寄生特性,必须在转主寄主如桧柏、龙柏等树上越冬才能完成病害循环,没有转主寄主桧柏等,则锈病不能发生;另一个主要条件是通过风雨传播,风是传播的媒介,雨是发病的直接原因,只有同时满足这两个条件才能发病。 5、防治方法不同: (1 )苹果果锈的防治方法。加强栽培管理,增强树势,增强果实抗病能力。在幼果期避免使用对果面刺激性强的药肥。套袋不宜过早,否则损害幼果茸毛,在套袋时尽量使果实位于果袋中央,避免果袋摩擦幼果。

苹果锈病防治措施

苹果锈病防治措施 别名:苹果赤星病、苹羊毛疔、苹桧锈病 症状:此病主要为害叶片,也能为害嫩枝、幼果和果柄,还可为害转主寄主桧柏。叶片初患病正面出现油亮的橘红色小斑点,逐渐扩大,形成圆形橙黄色的病斑,边缘红色。发病严重时,一张叶片出现几十个病斑。发病1~2周后,病斑表面密生鲜黄色细小点粒,即性孢子器。叶柄发病,病部橙黄色,稍隆起,多呈纺锤形,初期表面产生小点状性孢子器,后期病斑周围产生毛状的锈孢子器。新梢发病,刚开始与叶柄受害相似,后期病部凹陷、龟裂、易折断。幼果染病后,靠近萼洼附近的果面上出现近圆形病斑,初为橙黄色,后变黄褐色,直径约10-20毫米。病斑表面也产生初为黄色、后变为黑色的小点粒,其后在病斑四周产生细管状的锈孢子器,病果生长停滞,病部坚硬,多呈畸形。嫩枝发病,病斑为橙黄色,梭形,局部隆起,后期病部龟裂。病枝易从病部折断。 病原:病原为Gymnosporangium yamadai Mouabe 称山田胶锈菌或苹果东方胶锈菌,属担子菌亚门真菌。 发病规律:苹果锈病菌在桧柏上为害小枝,即以茵丝体在菌瘿中越冬。第二年春天形成褐色的冬孢子角。冬孢子柄被有胶质,遇降雨或空气极潮湿的胺化膨大,冬孢子萌发产生大量担孢子,随风传播到苹果树上。锈菌侵染苹果树叶片、叶柄、果实及当年新梢等,形成性孢子器和性孢子、锈孢子器和锈孢子。锈孢子成熟后,随风传播到桧柏上,侵害桧柏枝条,以菌丝体在桧柏发病部位越冬。 防治措施: 1.在苹果主产区,可由政府部门颁布有关文件,禁止在苹果园、梨园、山楂等果园周围10 公里范围内种植柏树,禁止设置松柏树苗的育苗圃。道路两旁、公园、墓地、庭院等场所可采用非柏科类树种作绿化树。这是控制苹果锈病的根本措施。 2.对于苹果园周围已经有松柏类树木,且能造成严重危害的苹果主产地,可由当地政府协调,将果园周围5公里范围内的松柏类树木改植为其他绿化树种。 3.喷药保护苹果锈病主要发生在苹果萌芽后的60天内,即4月-5份,6月中旬以后锈病菌不再侵染。对于周围有柏树,每年发病严重的苹果园,自苹果展叶期开始,每隔10-15天喷布一次杀菌剂,连喷2-3次,以保护叶片不受锈病菌侵染;或者在或者天气预报有大范围降水前喷布一次杀菌剂,防止锈病菌在降雨过程中侵染。 4.喷药治疗锈病菌侵入苹果叶片后的 5 天内喷施内吸性杀菌剂能有效控制入侵病菌扩展与发病,喷药时期越晚防治效果越差。喷药治疗应严格掌握用药的时间,用药时间可根据以下方法确定: (1)4-5 月份,如果出现雨量超过5mm,持续时间超过12 小时的降雨,于降雨后的5 天内喷施内吸性杀菌剂; (2)或者在冬孢子角大量萌发,即“柏树开花”后,且在“柏树开花”的同时有持续12 小时以上降雨,于“柏树开花”后的5 天内喷施内吸性杀菌剂; (3)或者在苹果、梨叶片刚开始发病,即出现针尖大小的红点时,立即喷施内吸性杀菌剂。 5.常用的内吸性杀菌剂有氟硅唑、苯醚甲环唑、三唑酮;常用的保护剂主要是以代森锰锌为有效成份的药剂。

梨锈病用什么药好 梨锈病防治方法

梨锈病用什么药好梨锈病防治方法 梨锈病是梨树常常发生的病害,也被人叫做赤星病,梨锈病的出现影响了梨树的发育生长。梨锈病用什么药好呢?下文我们一同来介绍下梨锈病用什么药好以及梨锈病防治方法信息,供大家参考学习哦! 梨锈病症状 叶片发病初期在其正面产生橙黄色近圆形的小点,后逐渐扩大为病斑。其上密生针头大的橙黄色小粒(性子器),分泌淡黄色粘液。粘液干后,小粒变为黑色。病斑背面隆起,生出初为淡黄褐色,后为淡灰色的毛状物(锈子器),长约5至6毫米。毛状物破裂,散出大量黄褐色粉末(锈孢子)。之后病斑变黑,叶片枯焦脱落。叶柄受害形成橙黄色隆起纺锤形病斑。幼果受害后形成近圆形病斑,初为黄色,后为褐色。其上生有黄色毛状的锈子器,果实生长停滞或畸形。 梨锈病发病规律 梨锈病菌以多年生菌丝体在桧柏病部组织中越冬。一般在翌年的春季开始显露冬孢子角。春季降雨时,冬孢子角吸水膨胀,成为舌状胶质块。冬孢子萌发后,产生有隔膜的担子,并在其上形成担孢子。担孢子随风飘散。从梨树发芽到幼果形成这一段时间内,担孢子散落在嫩叶、新梢、幼果上,遇到适宜的条件就萌发,产生侵染丝,直接从表皮细胞中侵入,也可以从气孔中侵入,侵入的过程需要几个小时。当气温达到15℃时,并在有水的条件下,担孢子需要1个小时完成

侵染。梨树自展叶开始到展叶20天内容易感染,展叶25天以上,叶片一般不易感染。梨锈病的潜育期为6~10天,其长短除受温度的影响外,还受叶龄影响。叶龄越长越不易感染梨锈病。梨锈病的发病轻重还与桧柏的多少、距离的远近有关,尤其与距梨树栽培区 1.5~3.5㎞范围内的桧柏关系最大。在有桧柏存在的条件下,病害的流行还受气象因素的影响。病菌一般只能侵染幼嫩组织。一般4月中旬是冬孢子的发芽盛期,常与梨树的盛花期一致。一般3月上中旬的气温高,冬孢子的成熟也就早。此外雨水的多少也直接影响梨锈病的发病状况,2~3月份的气温和3月下旬至4月下旬降雨,是影响当年梨锈病的重要因素。 梨锈病防治措施 1、清除转主寄主:清除梨园周围5千米以内的桧柏、龙柏等转主寄主,是防治梨锈病最彻底有效的措施。在新建梨园时,应考虑附近有无桧柏、龙柏等转主寄主存在,如有应全部清除,若数量较多,且不能清除,则不宜作梨园。 2、铲除越冬病菌:如梨园近风景区或绿化区,桧柏等转主寄主不能清除时,则应在桧柏树上喷杀菌农药,铲除越冬病菌,减少侵染源。即在3月上中旬(梨树发芽前)对桧柏等转主寄主先剪除病瘿,然后喷布4-5波美度石硫合剂,以抑制冬孢子的萌发。在重发生区,于梨树展叶期和落花后各喷一次杀菌剂,以防止担孢子的侵染;药剂有1:2:200倍波尔多液、15%粉锈宁等。

苹果十大病害,高清图谱+防治方法!

01 腐烂病 该病病原为苹果黑腐皮壳菌,主要危害苹果的枝干,可表现出溃疡与枝枯两种类型,并以前者为主。 发病初期,病部呈红褐色湿腐状,微微隆起,有酒糟味。后期病部失水干缩,变成黑褐色。 每年的3~4月是发病高峰,树势差,粗放管理,树体伤口多的果园易感病。 预防上提高树势、减少损伤,降低病原基数是关键,具体措施包括彻底清园、保护剪口、勤防病虫、合理负载、增施有机肥、活土君菌肥等。 对于已发病的,应及时刮除病部,涂抹氟硅唑、戊唑醇等药剂治疗保护,降低复发率。

02 轮纹病 主要危害枝干和果实。 枝干受害,初期会密生圆形疣状凸起,后相连成片失水凹陷,病健交界明显。果实受害,初期在皮孔周围形成褐色或黄褐色小斑点,随后病斑扩展成圆形或近圆形同心轮纹,并外渗出黄褐色液体,直至全果腐烂。 果实侵染发病主要集中在5~8月,遇连续降雨、田间湿度大时易发病。 由于侵染果实的轮纹病菌主要源于树体枝干,所以要注意刮除病斑、剪除病枝。病菌孢子散发高峰期,在刮除病部后,用吡唑醚菌酯、戊唑醇等处理病部。

03 斑点落叶病 主要危害叶片,也可危害果实。

叶部发病初期会出现褐色近圆形斑点,随着病情发展逐渐扩大相连,边缘呈紫褐色,潮湿时生有墨绿至黑灰色霉层;果实受害,呈疮痂状,但不深入果肉。 全年有两个发病高峰,6~7月及9月左右。 药剂防治的关键在于新梢期的保护,可选用代森锰锌、代森锌、异菌脲等,已发病的可打己唑醇、腈菌唑等。 04 褐斑病 主要危害苹果叶片,症状有绿缘褐斑型、同心轮纹型、针芒型、混合型、褐点型病斑等多种类型,一般为害树冠下部或内膛的叶片,新叶很少发病,病叶极易脱落。 每年5~7月是该病侵染发病期,多雨高温会诱发该病的大发生。 药剂可选择氟环唑、戊唑醇等,发病重的园子可配伍多抗锰锌。

锈病的发生与防治

锈病是花卉和景观绿化树木较常见和严重的一种病。锈病种类很多,在园林方面主要危害蔷薇科、豆科、百合科、禾本科、松科、柏科和杨柳科等近百种花卉苗木。发病后蒸腾和呼吸作用加速,光合作用弱,生长势减弱,叶片提早发黄脱落,或引起枝干肿瘤、果实畸形等,降低产量和观赏价值,严重时甚至死苗,造成重大损失。 病症特点 病株因大量出现锈色孢子堆而得名,在叶、茎等部位,先出现淡绿色小斑点,后扩大成锈褐色疱斑,表皮破裂后散出黄褐色粉状物,为夏孢子堆;有的成橘红色到黑色小粉堆,为冬孢子堆;也有生蜜黄色到暗褐色点或粒状,为性孢子器;还有的生许多淡黄色、灰黄色到灰褐色稍隆起或刺毛状物,为锈子器,枝干上生肿瘤、丛枝和粗皮等,果实畸形或开裂。 发病规律 锈菌是一种不能离开活体寄主而生存的严格寄生菌。只要冬、夏季草坪能正常生长的地区,病菌就可以在草的染病部位越冬、越夏,发病最适温度为18-2l℃。植株大多4月下旬开始发病,6-8月发病严重。夏季高温、冬季寒冷发病较轻;温暖、多雨或多雾病害发生较严重。当病菌在适宜温度和叶面有水膜的条件下,一般6天至10天就可发病,并产生大量的夏孢子,随风传播,不断造成新的侵染,使病害迅速扩展蔓延。但由于影响锈病发生的因素很多,如不同品种的抗病程度、温度、降雨、草坪密度、水肥等养护管理状况,不同年份、不同地块发病程度都会有所不同对温度的要求,秆锈病最高,叶锈、

冠锈病居中,条锈病最低。 综合防治 (一)消除菌源。 防治转主寄生的锈病,在可将观赏植物与转寄主植物严格隔离,如海棠、苹果、梨等与转寄主柏树要相隔5公里,杜鹃与云杉、铁杉、紫菀等不能混植。防治单主寄生的锈病,在秋末到翌年早春或植物休眠期,彻底清扫园内落叶、落果和枯枝等有病虫潜伏的植物残体,生长季要经常除去病枝叶集中处理,可减少菌源。在孢子堆将飞散时施药预防。 (二)加强养护管理。改善植物的生长环境,提高抗病能力,做好土壤改良,增强土壤通透性,提高土地肥力,整理好园地灌排系统。选用健壮、无病虫枝作插条、接穗等无性繁殖材料,严格除去病菌。控制种植密度,不宜过密。及时排除积水,科学施肥,多施充分腐熟的有机肥和磷、钾肥,不偏施氮肥。经常修剪整枝,除去病虫枝和弱枝,使园内通风透光良好;设施栽培要加强通风换气,降低棚室内湿度。 (三)药剂防治。4、5月份是锈病的最佳防治时期,在花卉苗木发病初期喷施劳恩格润破千钧,每300g稀释700-900倍液,均匀喷施叶面,连续使用2-3次,间隔期为5-7天;可有效防治锈病。发病严重时期喷施粉锈唑可结合杀菌剂佳多一起使用。防治转寄主柏树上的锈病,应喷药1~2次,杀死越冬菌源冬孢子。秋末到翌年萌芽前,在清扫田园、剪病枝后再施药防治,可喷广谱杀菌剂佳多60g兑

苹果果锈形成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苹果果锈形成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摘要:阐述了导致苹果果锈形成的原因及影响苹果果锈形成的主要因素。针对上述因素提出了“四选、两改、一防”对策:即选品种,选地势,选果袋,选农药;改造树体结构,改良土壤;营造防护林。 关键词:苹果;果锈;预防措施 苹果果锈是影响高档果品生产的重要因素。现将调查了解的果锈形成原因报告如下,并提出预防措施。 1 果锈形成的原因 气候影响。低温霜冻可使苹果果面形成严重的果锈,如2002年4月24日严重的低温霜冻导致十分严重的果锈。高温干旱或先旱后雨也会导致形成果锈。高温干旱时,树体水分缺乏,果实水分蒸腾散失多,表现气孔发白;树体水分进一步缺乏时,果点变黄,出现黄点;旱情继续加剧时,黄点覆盖果面,形成了果锈,严重时形成网状或片状果锈,甚至出现裂纹。若先旱后雨则表现更为严重,这是我镇2006年苹果发生较重果锈的主要原因。低温高湿阻碍了蜡质层的形成,会导致角质层发生龟裂,使气孔异常发达而形成果锈。据资料介绍,栖霞1998年5月中、下旬和6月上、中旬平均气温分别比常年同期平均值低0.7℃、0.9℃、3.7℃和0.6℃,而3~6月份降雨较常年多60.3mm,且降雨频繁,果锈发生严重。此外,空气湿度由高变低,果实表面角质层发生龟裂,再遇连续低温对表皮细胞造成刺激,也会导致果锈产生。据资料介绍,1973年5月15日至18日,青岛地区空气相对湿度由85%以上降到63%,最高气温由24℃降至18℃,最低气温连续3天在12℃左右,并伴有冷风,苹果果锈普遍发生。 空气污染。靠近公路、果汁厂、化肥厂、石灰厂、水泥厂等污染源的果园,由于燃料排出的废气、汽车尾气和工厂跑漏的毒气,会加剧果面的污染及损伤,果面上锈状物较多。 品种特性。一般发生锈重的品种,其果实角质层薄,表皮细胞排列疏松,大小不一,细胞间隙大,如金冠、千秋、富士等。新红星等品种不易生锈。 地势。距海较近因而多雾的果园发锈重;内陆湿地果园发锈重;平地比山地、丘陵地果园发锈重;山下果园比山上果园发锈重;风口重,避风处轻。 纸袋质量差或套袋技术不规范。果袋质量差,不抗雨水冲刷、老化快、易破损,果袋吸水后,潮湿不易干,药水易透过果袋刺激果面等,以及套袋过晚、套袋后纸袋紧贴幼果果面、袋口封扎不严致使药水、雨水流入袋内等均可造成果锈的发生。 药剂选择不当。药剂选择不当、配比不合理、施用浓度过大、混配农药过多

果树锈病的防治方法有哪些

果树锈病的防治方法有哪些 果树锈病以菌丝体在桧柏菌瘿中越冬。次年春形成冬孢子角。冬孢子萌发产生大量担孢子,随风传播至2.5~5公里的范围,落在苹果树的叶片、叶柄、果实及当年新梢上,形成病斑。在病部产生性孢子器和性孢子,锈孢子器和锈孢子,那锈病的防治方法有哪些呢?选用抗病品种,品种抗锈性差别较大,各地应因地制宜选用抗病、耐病品种。对大面积栽培的粮食和经济作物锈病的防治,主要可利用锈菌寄生专化性这一特点进行抗病品种的选育;新叶展开后喷药防治,可选用25%的粉锈灵1500~2000倍液、敌锈钠250~300倍液、50%的代森锰锌500倍液、0.2~0.4%的波美度的石硫合剂、75%的氧化萎锈灵3000倍液,那么果树锈病的防治方法有哪些呢? 1、彻底铲除移除病树。对距果园周边5千米的桧柏全部起挖,移除到远离果区的低洼之处。今后绿化树种一律不得再选择桧柏,改用其它树种或灌木。 2、药剂防治。防治苹果锈病要及时抓住转主寄主桧柏树上的药剂防治和对苹果树落花后的喷药预防。

①控制锈病病菌的初侵染源。对果园附近的桧柏树冬季至次年3月底前,怎样确定苹果采收期彻底剪除桧柏上的菌瘿,集中销毁。早春苹果发芽至幼果拇指大小时,对桧柏类林木全树喷1波美度石硫合剂,或40%福美砷可湿性粉剂100倍液。苹果落花后对桧柏类林木喷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和50%多菌灵、50%退菌特600倍液。 ②果树上喷药。苹果萌芽前,在苹果树喷5波美度石硫合剂。落花后对苹果树喷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大生M-45可湿性粉剂800倍液,隔10~15天喷1次,连续喷2~3次。在套袋前喷43%戊唑醇4000~5000倍液,或10%苯醚甲环唑1500倍液或信生2000倍液。

花卉苗木锈病的发病规律

花卉苗木锈病的发病规律 锈病是花卉和景观绿化树木较常见和严重的一类病害,世界均有分布,我国各地多有发生。锈病种类很多,在园林方面主要危害蔷薇科、豆科、百合科、禾本科、松科、柏科和杨柳科等近百种花木。发病后蒸腾和呼吸作用加速,光合作用弱,生长势减弱,叶片提早发黄脱落,或引起枝干肿瘤、果实畸形等,降低产量和观赏价值,严重时甚至死苗,造成重大损失。 1、症状特点 病株大量出现锈色孢子堆而得名,在叶、茎等部位,先出现淡绿色小斑点,后扩大成锈褐色疱斑,表皮破裂后散出黄褐色粉状物,为夏孢子堆;有的成橘红色到黑色小粉堆,为冬孢子堆;也有生蜜黄色到暗褐色点或粒状,为性孢子器;还有的生许多淡黄色、灰黄色到灰褐色稍隆起或刺毛状物,为锈子器、枝干上生肿瘤、丛枝和粗皮等,果实畸形或开裂。 2、病原菌及其生活史 2.1病原菌种类 锈病由锈菌寄生引起。锈菌属真菌门、担子菌亚门、锈菌目,侵

染花木常见的锈病有以下几种。 2.1.1柄锈菌属(puccinia) 如引起萱草锈病,草坪禾草秆锈病、叶锈病、条锈病和冠锈病,结缕草锈病,鸢尾锈病,菊花柏锈病和黑锈病,紫菀锈病,向日葵锈病,天竺葵锈病和蜀葵锈病等10多种。 2.1.2单孢锈菌属(uromyces)如引起唐菖蒲锈病,香石竹锈病和紫菀单胞锈病等。 2.1.3多孢锈菌属(phragmidium)有玫瑰、蔷薇和月季等锈病。 2.1.4胶孢锈菌属(gymnosporangium)有垂丝海棠、贴梗海棠、苹果属、梨属等20多种锈病,桧柏、龙柏等多种柏树锈病。 2.1.5柱锈菌属(cronartium)有牡丹、芍药锈病、松瘤锈病、红松疱锈病、樟子松疱锈病等。 2.1.6鞘锈菌属(coleosporium)有紫菀锈病、红松松针锈病、油松松针锈病和樟子松松针锈病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