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筋活血方子

舒筋活血方子

舒筋活血方子:

伸筋藤50克、透骨草50克、木瓜20克、海桐皮50克、防风30克、独活30克、赤芍30克、红花30克、骨碎补50克、川椒30克、乳香30克、桂枝30克、白芷30克,

将它们碾成末,用52度的白酒打湿,再放入布袋中在微波炉加热5分钟左右,敷在肩关节疼痛的地方30分钟,每天做1到2次,可以达到舒筋活血、疏风、止痛、消肿、散积的效果,对于风寒湿引起的疼痛,都有作用。

经络与养生

经络与养生 一、经络简介 1.何谓经络和经络学说 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是运行全身气血,联络脏腑肢节,沟通上下内外,调节人体功能的特殊网状系统。经络系统包括:十二经脉、奇经八脉、十五络脉以及十二经脉分出的十二经别,十二经筋、十二皮部。经脉是主体,它的浅层分支叫络脉,较大的有十五络,主要分布在四肢、躯干前后、侧面。经脉包括十二正经和奇经八脉。十二正经是直接与人的体表和脏腑相联系的经脉,分左右对称循行于头面、躯干、四肢,贯穿全身上下为经络系统的主体,它们分别是: 手三阳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阳小肠经,它们一律从手走向头; 手三阴经:手太阴肺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阴心经,它们一律从胸走向手; 足三阳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它们一律从头走向足; 足三阴经: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它们一律从足走向胸腹。 奇经八脉是纵横于十二经脉之间,不与脏腑直接发生联系的经脉,它们不受正经约束,对十二正经有统率补充联络和调节作用,通常把十二正经加上奇经八脉中的任督两脉,合称为十四经脉。 “经络学说”是中国医学基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阐述人体内部存在一种运行气血的经络系统,这个系统是人体各部之间联系的通道,它把人体内的脏腑、外在的四肢百骸、五官九窍、皮毛肉筋骨联系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并通过气血的运行,使人体各部器官功能正常运行。《黄帝内经》推崇经络是“人之所以生,病之所以成,人之所以治,病之所以起”的根本,可以说能“决生死、处百病、调虚实”。 诚然经络的实质还未完全彻底揭开,但一般认为,人体经络穴位的物质基础是以结缔组织为基础,连带其中的血管、神经丛和淋巴管等交织而成。经络是一个大的概念,包括了现代医学中的脉管系统、神经系统、神经体液调节系统的部分形态、生理功能和病理现象。对经络进行指压、推拿、针灸、拔罐、刮痧等均是疏通经络,其作用是使人体气血通畅、调和,以达到恢复和强化脏腑组织器官的功能。正是“通则不痛,痛则不通”,解决了“气通则不痛,气滞则血瘀”“气虚血虚”问题,所以刺激经络穴位与内服药物有着“异曲同工”的作用,而且能收到预防疾病的效果。“气为血帅,气行血行,血至气至,气若顺者,得意轻松,血若通者远离疾病。”如果我们能掌握和运用经络、运行气血的路线,以及经络上各穴位主治的疾病,将

药酒配方大全

药酒配方大全 药酒配方大全:一、儿科1、葱姜酒[配方]生姜、葱白各30克,食盐6克,白酒15毫升。[制法]将前3味捣烂如糊状,入白酒调和均匀,用纱布包好。备用。[功用]疏散风寒。[主治]小儿风寒感冒。[用法]外用。取上药酒包涂擦小我儿前胸、后背、手心、脚心、腋下、肘窝等处各涂擦1遍后让小儿静卧。[附记]引自《民间百病良方》。验之临床,确有良效。2、荸荠酒[配方]鲜荸荠10个,米酒(酒酿)100毫升。[制法]先将荸荠洗静、去皮、切片、与酒酿一同入锅,加水适且,煮熟即可食用。[功能]清热解毒。[主治]小儿热感冒、水痘、麻疹等。[用法]口服。顿服,日服1-2剂。亦可连渣食用。[附记]引自《民间百病良方》。临床验证有效。3、红枣酒[配方]红枣250克,羊脂25克.黄酒250毫升。[制法]先将红枣用水煮软后倒去水,再加入羊脂和黄洒,煮1-3沸后,倒入罐内密闭贮存7天后,即成。[功用]补中益气、养血安神、清热解毒。[主治]小儿低热(气血两虚型)。[用法]口服。每次食枣3-5枚,日服2次。连用7-8大。[附记]引自《民间百病良方》。验之临床多效。4、糯米酒[配方]糯米酒100毫升。[制法]将上面隔水炖温,备用。[功用]透疹。[主治]小儿麻疹初起者。[用法]口服。趁热温服,服后盖被,汗出疹透。[附记]引自《民间百病良方》。验之临床多效。5、外擦药酒方[配方]七叶一

枝花(药用根茎)、白酒、食醋各适量。[制法]将上药研成细末,用白酒,食醋各半调和成软膏状,备用。[功用]清热解毒、消肿散结、止痛。[主治]流行性腮腺炎。[用法]外用。每取药酒膏涂擦患处,日涂擦数次。[附记]引自《中国当代中医名人志》。验之临床,坚持用药,屡收良效。6、七味药酒方[配方]白芷、当归、赤芍、红花、生地黄、石胡荽各30克,樟脑粉15克,大曲酒500毫升。[制法]将前7味研为粗末,置有盖瓷缸内,再将大曲酒烫热冲入。密封,每天振摇1次,浸泡10天后,即可使用。[功用]活血祛风、温经通络。[主治]小儿下肢麻痹证(中后期)。[用法]外用。每日早、中、晚各以小瓷杯取药酒适量,隔开水烫热,用脱脂药棉蘸药酒涂擦患处,以擦至皮肤微红为度。[附记]引自《百病中医熏洗熨掠疗法》。个人认为:治疗小儿麻痹后遗症,最好配合内治,针灸,按摩等综合疗法,可望提高疗效,以达到根治的目的。二、妇科1、排卵酒[配方]柴胡6克,赤芍、白芍、鸡血蘑、坤草、泽兰。苏木、刘寄奴、怀牛膝。生蒲黄、女贞子、覆盆子、菟丝子。枸杞子各10克,黄酒1000毫升。[制法]将前14味捣碎,入布袋,置容器中,加入黄酒,密封,经常摇动,浸泡14天后,过滤去渣,即成。[功用]补益肝肾、活血调强、促排卵。[主治]肝肾失养、气滞血瘀引起的卵巢机能不足,不孕等[用法]口服。每次服30毫升,日服2次。[附记]引自《药酒汇编》。验之临床,坚持服用,确有良效。

活血化瘀中药学上划分为四类

活血化瘀中药 活血止痛药: 川芎,延胡索,郁金,姜黄,乳香,没药,五灵脂等 主要治疗血瘀气滞痛证 温经散寒的常用药物 肉桂.附子.艾叶.吴茱萸.干姜.补骨脂.小茴香.川椒.等.活血花瘀的常用药物有桃仁.红花.泽兰.灵脂.蒲黄.三棱.赤芍.水蛭. 活血止痛散:本品为急、慢性软组织扭挫伤类非处方药药品。 成份:当归、三七、乳香(制)、冰片、土鳖虫、自然铜(煅)。 本品为灰褐色的粉末;气香,味辛、苦、凉。 功能主治:活血散瘀,消肿止痛。用于跌打损伤,瘀血肿痛。 用法用量:用温黄酒或温开水送服,一次1.5克,一日2次。 活血通经止痛散跌损 【处方】三棱、莪术、黄柏、黄连、青皮、赤芍、紫苏、香附、柴胡、乳香、红花、苏木、菖蒲、千里马。 【功能主治】活血化瘀,通经止痛。主治跌打损伤,瘀血冲心,气紧急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 名称:安息香 类别:开窍药 药用部位:干燥树脂 药材性状:本品为球形颗粒压结成的团块,大小不等,外面红棕色至灰棕色,嵌有黄白色及灰白色不透明的杏仁样颗粒,表面粗糙不平坦。常温下质坚脆,加热即软化。气芳香、味微辛。 在夏、秋季割胶。收集的液体树脂放阴凉处,自然干燥。 性味归经:平;辛、苦;归心、肝、脾经 功能主治:开窍清神行气,活血,止痛。用于中风痰厥,气郁暴厥,中恶昏迷,心腹疼痛,产后血虚,小儿惊风。 用法用量:内服:研末,0.3~1.5g;或入丸、散。 丹参、三七禁忌:气虚不足、阴虚火旺者慎服。 (2)活血调经药:丹参,红花,桃仁,益母草,牛膝,鸡血藤等 主要治疗月经不调,痛经闭经 (3)活血疗伤药:土鳖虫,马钱子,苏木,骨补碎,血竭等 主要治疗骨折损伤,瘀肿疼痛 (4)活血逐瘀药:莪术,三棱,水蛭,穿山甲等

外用药酒中药方

药酒中药方(外用) 内服一般选用50度或以上的饮用酒为佳, 处方若未规定酒的用量,可按药物的白酒以1:5~10比例,即100~200克药材加1000毫升白酒浸入,密闭放置,每天摇荡1~2次,浸渍7天后,可改为每周1次振荡搅拌,1个月左右,药性析出,酒色浓郁,即可压去渣取酒,贮入瓶中,慢慢饮用。 (自己实际用药酒:总药量N克*6=6N毫升=(6N/1000)*2斤,1000毫升=1公斤=2斤) 一、通用 透骨草60g、制川乌60g,红花40g、秦艽40g、钩藤40g、川椒各40g,防风30g、补骨脂30g,乳香15g、没药15g, (自己另加:伸筋草30g 威灵仙30g,羌活15g 独活15g 川牛膝15g 川芎15g) 60%乙醇(酒精)2000毫升+自己另加药1000毫升 (药合计490克,实际用酒*6=490*6≈3000毫升=6斤) 功用:舒筋活血,温经通络,消肿止痛。 主治:四肢关节挫伤,骨折,脱位后期关节疼痛,活动不利,各种劳损,筋膜炎引起的局部肿痛及软组织损伤,风伤痹痛等症。 [用法] 外用。每取药酒适量外擦患处,日擦3次。 本方适用范围广,有较好的疗效。 (透骨草-治风湿痹痛,寒湿脚气,疮癣肿毒,筋骨挛缩,川乌-祛风除湿,温经止痛,心腹冷痛,寒疝作痛,麻醉止痛,乳香-调气活血, 定痛, 追毒,没药-行气活血,消肿定痛,红花-活血通经、散瘀止痛,秦艽-治风湿关节痛、结核病潮热、黄疸等症,钩藤-清热、平肝、息风、定惊等功能,川椒-芳香健胃,温中散寒,除湿止痛,杀虫解毒,止痒,防风-散寒利湿,消肿止痹,祛风止痒,补骨脂-补肾壮阳、固精缩尿、暖脾止泻、纳气平喘, 伸筋草-祛风除湿,舒筋活络,威灵仙-祛风湿,通络止痛,消骨鲠,牛膝-补肝肾,强筋骨,逐淤通经,引血下行,怀牛膝功偏滋补肝肾,壮腰膝,川牛膝以活血通经,祛风湿见长,土牛膝擅长泻火解毒。羌活、独活-解表散寒,祛风胜湿,止痛。比较:羌活性较燥烈,偏于发散,风湿在上者为宜;独活性较缓和,发散力不及羌活,而善于治下部之痹痛。川芎-活血行气,祛风止痛) 二、跌打损伤 1、肉桂24克,川乌36克,红花24克,草乌36克,苏梗、麻黄、白附子、伸筋草、舒筋草、海风藤、威灵仙、蔓荆子、川牛膝各60克,防风、木香、乳香、没药、台乌(乌药)、路路通、荆芥各36克.当归、川芎各48克,五加皮96克, 白酒7000毫升。[制法] 将前23味捣为粗末,置容器中,用白酒分2次浸泡,第1次以淹过药面少许为度,7天后过滤;所剩白酒全部加入药渣内浸泡3天以上过滤,合并两次滤液混匀即成。在浸泡过程中。应密封,并随时振动,以加速药性释出。 (肉桂-补火助阳、引火归源、散寒止痛、活血通经。红花-活血通经,去瘀止痛。白附子-燥

活血化瘀类中药的临床运用(162455)

活血化瘀类中药的临床运用 一、活血化瘀药的定义及主治范围 活血化瘀药,味多辛、苦,而性温,辛能散瘀行滞,苦能泄利通降,温可通行血脉,促进血行。故本类药物善于走散通行,具有活血化瘀作用,并通过活血化瘀作用,而产生止痛、调经、破血消癥、疗伤消肿、活血消痈等作用。适用于血行失畅、瘀血阻滞之证。 (一)瘀血的定义及临床表现 瘀血,是血运失常,血液停滞而形成的病理产物。它既包括积存于体内的离经之血,也包括血行不畅,留滞于经脉及脏腑中的血液。 1. 瘀血的形成 瘀血的形成,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气虚、气滞、血寒、血热等原因,使血行不畅而凝滞。气为血帅,气虚或气滞,不能推动血液的正常运行;或寒邪客于血脉,使经脉拘急挛缩,血液凝滞不畅;或热入营血,血热搏结等,均可形成瘀血。二是由于内外伤、气虚失摄或血热妄行等原因,造成血离经脉,积存于体内而形成瘀血。 2. 瘀血致病的特点 (1) 疼痛:瘀血停积于经脉或脏腑组织中,致气血运行受阻而不通,不通则痛。瘀血引起的疼痛,以痛如针刺刀割,固定不移,痛处拒按,夜间痛甚为特征。 (2) 出血:瘀血形成后,可阻滞于脉中,影响血液的正常运行,造成出血。古人有“瘀血不去,出血不止”之说。瘀血造成的出血,以血色暗红、紫黑或夹有血块为特征。 (3) 肿块:外伤肌肤造成的瘀血,多表现为局部青紫肿胀;瘀血在体内积久不散者,则多表现为癥积,按之固定不移。 (4) 皮肤粘膜青紫:常见唇舌紫暗,有瘀斑瘀点,面色黧黑,肌肤甲错等,为血瘀局部,或瘀血阻滞,气血不得流通,局部失养所致。 (5) 舌脉之变化:舌质紫或瘀斑瘀点,或舌下静脉曲张。脉多见细涩、沉弦或结代等。

目前公认的血瘀证的诊断标准是:1986年第二届全国活血化瘀研究学术会修订的“血瘀证诊断标准”。 注:判断标准以19分以下为非血瘀证;20~49分为轻度血瘀证;50分以上为重度血瘀证。 现代认为多种疾病可纳入血瘀证范畴。 心血管系统:冠心病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风湿性心脏病,心力衰竭,各类脉管炎等; 神经精神系统:脑中风,脑外伤,慢性头痛,震颤麻痹,周围神经疾病,精神分裂症; 血液系统疾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紫癜,再障,弥漫性血管内凝血,高粘血症等; 消化系统:溃疡病,胃炎,消化道出血,慢性肝炎,肝纤维化; 呼吸系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高原反应等; 泌尿系统:急慢性肾炎,血尿等; 免疫系统:硬皮病,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等; 代谢系统:高脂血症,糖尿病神经血管并发症等; 结缔组织系统:灼伤及外伤性皮肤瘢痕,角膜瘢痕等;

保健药酒配方大全

保健药酒配方大全 健康2009-06-09 23:03:40 阅读4807 评论1 字号:大中小 精选59味药酒保健大全 一、儿科 1、葱姜酒 [配方]生姜、葱白各30克,食盐6克,白酒15毫升。 [制法]将前3味捣烂如糊状,入白酒调和均匀,用纱布包好。备用。 [功用]疏散风寒。 [主治]小儿风寒感冒。 [用法]外用。取上药酒包涂擦小我儿前胸、后背、手心、脚心、腋下、肘窝等处各涂擦1遍后让 小儿静卧。 [附记]引自《民间百病良方》。验之临床,确有良效。 2、荸荠酒 [配方]鲜荸荠10个,米酒(酒酿)100毫升。 [制法]先将荸荠洗静、去皮、切片、与酒酿一同入锅,加水适且,煮熟即可食用。 [功能]清热解毒。 [主治]小儿热感冒、水痘、麻疹等。 [用法]口服。顿服,日服1-2剂。亦可连渣食用。 [附记]引自《民间百病良方》。临床验证有效。 3、红枣酒

[配方]红枣250克,羊脂25克.黄酒250毫升。 [制法]先将红枣用水煮软后倒去水,再加入羊脂和黄洒,煮1-3沸后,倒入罐内密闭贮存7天后, 即成。 [功用]补中益气、养血安神、清热解毒。 [主治]小儿低热(气血两虚型)。 [用法]口服。每次食枣3-5枚,日服2次。连用7-8大。 [附记]引自《民间百病良方》。验之临床多效。 4、糯米酒 [配方]糯米酒100毫升。 [制法]将上面隔水炖温,备用。 [功用]透疹。 [主治]小儿麻疹初起者。 [用法]口服。趁热温服,服后盖被,汗出疹透。 [附记]引自《民间百病良方》。验之临床多效。 5、外擦药酒方 [配方]七叶一枝花(药用根茎)、白酒、食醋各适量。 [制法]将上药研成细末,用白酒,食醋各半调和成软膏状,备用。 [功用]清热解毒、消肿散结、止痛。 [主治]流行性腮腺炎。 [用法]外用。每取药酒膏涂擦患处,日涂擦数次。 [附记]引自《中国当代中医名人志》。验之临床,坚持用药,屡收良效。 6、七味药酒方 [配方]白芷、当归、赤芍、红花、生地黄、石胡荽各30克,樟脑粉15克,大曲酒500毫升。 [制法]将前7味研为粗末,置有盖瓷缸内,再将大曲酒烫热冲入。密封,每天振摇1次,浸泡10 天后,即可使用。

最新药酒外用方教案资料

药酒外用方 1、骨友灵擦剂:红花、川乌、制何首乌、续断、威灵仙、延胡索、防风、鸡血藤、蝉蜕各10g。将以上10味粉碎成粗粉,用75%乙醇浸渍,加入二甲基亚砜,陈醋、乙醇适量即得。外用,涂于患处,热敷20—30分钟,1次2—5mL。1日2-3次,14日为1疗程,间隔1周,一般用药2疗程或遵医嘱。 功能:活血化瘀,消肿止痛。适用于骨质增生引起的功能性障碍,软组织损伤及大骨节病引起的肿胀,疼痛。 2、骨囊灵酊:雪上一枝蒿、干姜、血竭、乳香、没药、冰片各等量。将以上六味研制成粗粉,用50%乙醇适量浸渍即得。每次取本品25mL,浸于纱布上,贴患处,复盖一层塑料蒲膜,再盖 3、4层毛巾,用热水袋(水温g0。C左右)置于毛巾上热敷,胸、腰椎部位敷40分钟,其余部位敷30分钟,1 日1次,20天为1疗程。可温经散寒,祛风活血,通络止痛。适用于骨质增生、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之疼痛,关节不利,活动受限,麻木等。 3、无敌止痛擦剂:生川乌、生草乌、生南星、红花、莪术、冰片、乳香、没药、姜黄、丁香、细辛、赤芍各10g。将以上12味,除冰片之外,其余11味粉碎成粗粉,加72%乙醇适量浸泡,滤过,滤液加入冰片使溶解,制成即得。外用搽患处,每日3-4次。可软坚散结、消肿止痛,活血化瘀,通利经脉。适用于骨质增生,急、慢性扭、挫伤,冻疮及腰椎间盘脱出疼痛。 试剂名溶液名 1. 过硫酸钾 1.5%过二硫酸钾水溶液

2. 氢氧化钠 5M氢氧化钠水溶液 3. 盐酸(1+16)盐酸溶液 4.硫酸(1+3)硫酸溶液 5.抗坏血酸 2.4%L (+)-抗坏血酸水溶液 6. 钼酸 1.2%七钼酸六铵四水化合物/0.048%双{(+)-酒石酸}二锑(III)酸二钾三 水化合物水溶液 标记:钼酸使用的上述两种试剂有如下惯用称呼。以下说明惯用称呼的使用: 七钼酸六铵四水化合物:钼酸铵双{(+)-酒石酸}二锑(III)酸二钾三水化合物水溶液:酒石酸锑钾 标记:过二硫酸钾请使用氮、磷测定用的,氢氧化钠使用氮测定用的,其他试剂使用特级试剂。稀释、溶解、清洗用的纯水,请使用与稀释水相同品质的水。调制使用的容器,溶具等,务必用纯水清洗后使用。 注意:本装置使用的试剂有规定为剧药物质。关于安全操作方面在配制方法上有详细记载。请在对此有充分理解后再进行试剂调制。 配制方法: A:1.5%过硫酸钾(试剂容器1000ml,调剂后的试剂量:1000ml) 1.称取过二硫酸钾15g; 2.用纯水1000ml完全溶解。 注意:过硫酸钾石氧化性物质,请避免接触可燃物 B:5M氢氧化钠(250ml,调制后的剂量:200ml) 1. 称取氢氧化钠40g; 2.用纯水约200ml溶解。 注意: 1.氢氧化钠是剧烈物质,调制时请戴防护眼镜、防护手套。 2.氢氧化钠对皮肤、粘膜有腐蚀性。特别是进入眼睛时会导致失明。 3.溶解时产生二氧化碳,请在换气条件好的场所操作。 4.溶解时伴随发热,必要时容器用水冷却。 C:(1+16)盐酸(试剂容器500ml,调制后的试剂剂量:255ml) 1.称取盐酸15ml; 2.边搅拌,边将盐酸一点点加入纯水240ml中。 注意: 1.盐酸时剧烈物质,调制时请戴上防护眼镜、防护手套;操作时小心谨慎。 2.盐酸会产生挥发性气体,请在换气条件好的场所操作。 3.盐酸加水时发热,必要时容器用水冷却。

丹七片,舒筋活血片标准

丹七片 拼音名:Danqi Pian 书页号:Z1-48 标准编号:WS3-B-0047-89 【处方】丹参150g 三七 150g 【制法】以上二味,三七粉碎成细粉;丹参加水煎煮三次,合并煎液,滤过,滤液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1.35~1.40(50℃)的清膏。取清膏 1份,加三七细粉 1份,混匀干燥,压制成 600片,或再包糖衣,即得。 【性状】本品为素片或糖衣片,除去糖衣后显浅黄棕色;气微,味微苦、甜。【鉴别】(1)取本品,置显微镜下观察:淀粉粒类圆形、灰帽形、多面形或多角形,脐点点状,短缝状或人字形;树脂道碎片黄色,内含滴状或块状分泌物。(2)取本品 2片,研细,加甲醇10ml,回流提取数分钟,甲醇提取液蒸干,残渣加醋酐数滴,微温后,加硫酸 1~ 2滴,即显红、紫、污绿色。 【检查】应符合片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附录 6页)。 【功能与主治】活血化瘀。用于血瘀气滞,心胸痹痛,眩晕头痛,经期腹痛。【用法与用量】口服,一次 3~ 5片,一日 3次。 【规格】每片重0.3g 【贮藏】密封。 舒筋活血片 拼音名:Shujing Huoxue Pian 书页号:Z13-202 标准编号:WS3-B-2624-97 【处方】红花 80g 香附(制) 300g 狗脊(制) 400g 香加皮 200g 络石藤 300g 伸筋草 300g 泽兰叶 300g 槲寄生 400g 鸡血藤 300g 自然铜(煅) 50g 【制法】以上十味,先将红花、香附、狗脊、香加皮粉碎成细粉,过筛。自然铜加水煎煮2小时,然后加入络石藤、伸筋草、泽兰叶、槲寄生、鸡血藤煎煮二次,第一次3小时,第二次2小时,合并煎液,滤过,静置,上清液浓缩成稠膏,加入上述粉末980g,淀粉49g,饴糖147g制成颗粒,干燥。压制成3818片,即得。 【性状】本品为黄褐色的片;味苦。 【鉴别】取本品,置显微镜下观察:花冠碎片黄色,有红棕色或黄棕色分泌管,分泌细胞类圆形,含淡黄棕色至红棕色分泌物,其周围细胞作放射状排列。梯纹管片淡黄色至金黄色,纹孔排列整齐。 【检查】应符合片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附录Ⅰ D)。 【功能与主治】舒筋活络,活血散瘀。用于筋骨疼痛,肢体拘挛,腰背酸痛,跌打损伤。 【用法与用量】口服,一次5片,一日3次。 【注意】孕妇忌服。 【贮藏】密封。

活血化瘀类中药配方颗粒与中药饮片的成本-效果比较研究

活血化瘀类中药配方颗粒与中药饮片的成本-效果比较研究 发表时间:2019-06-17T14:33:51.340Z 来源:《医药前沿》2019年13期作者:金明吴力强 [导读] 中医药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历经几千年的发展和完善,其在目前疾病治疗中仍有效。 (江苏省太仓市中医医院江苏太仓 215400) 【摘要】目的:探究活血化瘀类中药配方颗粒与中药饮片的经济学效果差异。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18年9月我院神经内科、肾科以及门诊等科室收治的中医辩证为血瘀证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其选用药物剂型不同进行分组,其中,A组30例患者采用中药配方颗粒(由江阴天江药业有限公司提供)进行治疗,B组30例患者则应用中药饮片进行治疗,依据药物的临床疗效选择合适的药物经济学方法进行分析研究,比较两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以及其成本-效果比率。结果:两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无显著的差异(P>0.05)。A组的成本-效果比为3.97,高于B组的2.28。结论:活血化瘀类中药配方颗粒治疗血瘀证的疗效与中药饮片相当,而从药物经济学的角度来看,中药配方颗粒所需的治疗费用更高,但其冲服更为方便,故中药配方颗粒适合济经济基础相对较好的患者应用。 【关键词】药物经济学;活血化瘀类;配方颗粒;中药饮片;成本-效果 【中图分类号】R2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9)13-0210-02 中医药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历经几千年的发展和完善,其在目前疾病治疗中仍有效。然而,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的生活节奏不断加快,以往的中药饮片煎煮流程较为复杂,大部分年轻人均不会选择中药煎煮,导致其治疗依从性较低。近年,由于中药提纯工艺以及炮制工艺的发展,中药配方颗粒应运而生,患者只需用开水冲泡颗粒制剂即可服用,简单方便。但这同样引发了许多患者的争议,中药配方颗粒的疗效与费用是否与传统的中药饮片相似?为此,本研究以活血化瘀药为例子,采用药物经济学方法,对比分析两种形态中药的成本-效果。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3月—2018年9月我院神经内科、肾科以及门诊等科室收治的中医辩证为血瘀证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其选用药物剂型不同进行分组,其中,A组30例患者采用中药配方颗粒进行治疗,有19例男性,11例女性,年龄29~80岁,平均(59.20±5.16)岁;B 组30例患者则应用中药饮片进行治疗,有17例男性,13例女性,年龄31~80岁,平均(58.59±5.52)岁,两组的基线资料无显著的差异性(P>0.05)。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经中医辩证为血瘀证,A组选用中药配方颗粒治疗,药方(1袋以10g为准):川芎2袋、丹参2袋、当归1袋、牛膝1袋、桃仁1袋、红花1袋、大黄1袋,配方颗粒均由江阴天江药业有限公司提供。每天1剂,开水冲服颗粒制剂后饮用,连服2周。B组接受中药饮片治疗,药方:川芎20g、丹参20g、当归10g、牛膝10g、桃仁10g、红花10g、大黄(后下)6g,饮片均购自苏州天灵有限公司,每日1剂,水煎煮,连服2周。 1.3 评定方法 采用药物经济学方法进行分析研究,比较两组的成本及效果。①治疗效果评价:显效:病患的临床症状较用药前比较基本消失或显著缓解;有效:病患的症状较用药前有好转;无效:用药前后病患的症状无改善。②成本确定:成本是指某一治疗方案治疗某病时所消耗的财力资源、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包括直接成本、间接成本以及隐形成本[1]。因间接成本和隐性成本难以计算,本次研究考虑病患支付的中药费用(直接成本),且为使研究结果有参考价值,本次统计的费用以2019年1月的标准价格来计算。成本-效果比=直接成本/治疗总有效率,该数值越少,说明该药物或治疗方案达到某一治疗效果所付出的治疗费用越低。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4.0软件,所得的计量数据用(x-±s)表示,并用t检验,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对比 两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无明显的差异(χ2=0.218,P=0.640),见表1。

独门秘制外用药酒

独门秘制外用药酒 本药酒可疏通经络,运行气血。有舒筋活络,活血化瘀,驱风除湿,消肿止痛的功效。 配方如下: 透骨草,龙脑,凤仙衣,川乌,草乌,红花,寻骨风,独活,三七,威灵仙。花椒。肉桂。当归,细辛,泽兰各10克。1000亳升95%酒精避光泡制15天。 注意事项: 1。本品为外用药酒,严禁口服。 2。皮肤过敏,有开放性破损,溃烂部位不宜。 适用范围: 适用于各种颈肩腰腿痛,跌打扭伤等引起的皮下淤血和肿痛。 药酒方 追风活络酒 [配方] 红曲、紫草、独活、红花、天麻、补骨脂(盐制)、血竭、 川芎、乳香、没药、秦苞谷20克,当归、防风各30克,木瓜、杜仲(盐 制)、小膝、北刘寄奴、制草乌、土鳖虫、白在各10克,麻黄30克,白 糖800克,白酒1500毫升。 [制法] 将前21味.除红曲、紫草外,血竭、乳香、没药共研成 细末,过筛混匀,余16味酌予碎断。上药各药与白酒、白糖同置罐 内,于水浴中加热煮沸后,再入缸中,密封,浸泡30天后,滤取酒液, 残渣压榨后回收残液中的酒液,合并滤过,贮瓶备用。 [功用] 追风散寒、舒筋活络。 (主治] 受风受寒、四肢麻木、关节疼痛、风湿麻痹、伤筋动骨 [用法] 口服。每次服10—15毫升,日服2次。 [附记] 引自《药酒汇编》。孕妇忌服。 三七跌打酒 [配方] 大田七、血竭、琉珀各120克,大黄、桃仁、泽兰、红花、 当归尾、乳香、没药、秦艽、川续断、杜仲、骨碎补、上鳖虫、苏木、无 名异、制自然铜。马饯子(炸黄去毛)各150克,七叶一枝花90克, 三花酒(白酒)15千克。 [制法] 将的20昧切片,置容器中,加入三花酒,密封,浸泡两 个月以上,过滤去渣,即成。 [功用] 口服。每次服15~30毫升,日服1—2次。外用。若 肿疼者,擦患处,每日擦2-3次。创伤破口者,用消毒纱布或棉垫 浸透敷之,绷带包扎,每日换药1次。 [附记] 引自《正骨经验汇萃》。孕妇忌口服。 跌打风湿药酒 [配方] 勒党根、小棵蔷盛根各25克,山花椒根24克,三花酒 (50度白酒)500毫升。 [制法] 将前3味切碎,置容器中,加入三花酒、密封,浸泡15 天后,过滤去渣,即成。

中医骨伤科学复习资料教学内容

中医骨伤科学 题型:名解10x3′填空20x1′ 简答4x5′ 论述3x10′ 一、名解 1.孟氏骨折:即尺骨上1/3骨折合并桡骨小头脱位。是指尺骨半月板切迹以 下的上1/3骨折,桡骨头同时自肱桡关节、桡尺近侧关节脱位,而肱尺关 节没有脱位。 2.盖氏骨折:即桡骨中下1/3骨折合并尺桡远侧关节脱位。前臂旋转时,桡 骨尺切迹则围绕着尺骨小头旋转,若三角纤维软骨、尺侧腕韧带或尺骨茎 突被撕裂,则容易造成下桡尺关节脱位。 3.巴尔通氏骨折(背侧缘型骨折):跌倒时,前臂旋前,腕背伸位手掌着地, 外力使腕骨冲击桡骨远端关节面的背侧缘,造成桡骨远端背侧缘劈裂骨 折,伴有腕关节向背侧脱位或半脱位。 4.反巴尔通氏骨折(掌侧缘型骨折):跌倒时,腕关节呈掌屈位,手背先着 地,造成桡骨远端掌侧缘劈裂骨折,同时伴有腕关节向掌侧脱位或半脱位。 5.克雷氏骨折(伸直型桡骨远段骨折):跌倒时,肘部伸直前臂旋前,腕关节 呈背伸位,手掌先着地,暴力引起桡骨远端骨折。畸形为:餐叉样畸形。 固定位置:屈曲尺偏。 6.开放性骨折:有皮肤或粘膜破裂,骨折处与外界相通者。闭合性骨折:骨 折断端不与外界相通者。 7.肘后三角:肘部三点骨突标志是肱骨内、外上髁及尺骨鹰嘴突,伸肘时, 这三点成一直线;屈肘时,这三点成一等腰三角形,称肘后三角。 8.贝雷氏角:跟骨结节上缘与跟距关节面成30°-45°的结节关节角。 9.牵拉肘:小儿桡骨头半脱位多发生于5岁以下的幼儿,又称牵拉肘。 10.颈干角(内倾角):股骨颈和股骨干之间形成的角度,正常值在 110°–140°。 11.前倾角(扭转角):股骨颈的中轴线与股骨两髁中间点的连线形成的角度, 正常值为12°–15°。 12.Bryant三角:病人仰卧,沿一侧髂前上棘垂直向下和向大转子尖各划一 线,再从大转子尖端画一水平线,即成一三角形。 13.本奈氏骨折: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 14.史密斯骨折(屈曲型桡骨远段骨折):跌倒时,手背着地,腕关节急剧掌屈 所致。 15.餐叉样畸形:克雷氏骨折从腕部侧位观,骨折远端向背侧移位。 16.反常呼吸:多根肋骨双处骨折时,或者胸侧方多根肋骨骨折,由于暴力大, 往往同时有多根肋骨前端的肋软骨关节脱位或肋软骨骨折,使该部胸廓失 去支持,产生浮动胸壁,吸气时因胸腔负压增加而向内凹陷,呼气时因胸 腔负压减低而向外凸出。 二、填空 1.骨折的一般体征:疼痛,肿胀,功能障碍。骨折的特有体征:畸形、骨擦 音、异常活动。 2.骨折的愈合过程:血肿机化期、原始骨痂期、骨痂改造期。 3.骨折的总体治疗原则:动静结合、筋骨并重、内外兼职、医患合作。 4.锁骨中1/3骨折的典型移位机理是什么?近折段受胸锁乳突肌的牵拉向

常用中药活血化瘀药

活血化瘀药 一、含义 凡以活血化瘀为主要功效,常用以治疗瘀血证的药物,称活血化瘀药,或活血祛瘀药。简称活血药或化瘀药。其作用较峻烈者又称破血药。有的书说它通利血脉,消散瘀滞为主要功效,是把活血化瘀进一步细化,瘀血可以是血管方面的原因,可以使血液方面的原因,瘀血即可在血管、血脉内部,也可在血管、血脉外部。现在认为活血是作用,化瘀是效果,实质不一定。又分活血止痛药、活血调经药、活血疗伤药、活血消癥药。这个分节是不成熟的,困难的,是相对人为的,多数活血化瘀药,尤其是常用的典型的作用强的,放在哪一类都可以,疼痛的、外伤的、妇科病的瘀血证或腹内的癥瘕结块都可用,如丹参、郁金、川芎、红花、桃仁都是常用的,前面的大黄、牡丹皮、赤芍药这些也一样,通经、调经、消癥、疗伤都可以。只能在某一节就1-2味,如自然铜,只是活血疗伤,跌打损伤,续接筋骨。瘀血是一个广泛的概念,要细化。要清楚某一各药放在某一节,其它的瘀血也可用。 二、功效与主治 活血化瘀药均能促进血行,消散瘀血,主治各种瘀血证。活血化瘀,变化的情况有三种,一是简化活血化瘀、消瘀血;二是变化动词,活可改形、化可改消、形、散,作用强的叫破血逐瘀;三是在活血化瘀的方面联系主要效果;长于止痛的叫活血止痛或化瘀止痛;长于治疗妇科月经失调的叫活血通经或活血调经;长于治疗跌打损伤的叫活血疗伤;长于治疗瘀血引起的癥积叫活血消癥、活血化积,有的用于疼痛,用于活血消痈、活血消肿、活血通痹等等。主治就是瘀血证,在内外妇儿科都有,月经失调(经期延长、经量减少、经色加深兼有疼痛,经行腹痛、痛经、闭经),产后瘀血腹痛;内科胸痹,瘀血阻滞心脉,现在主要是冠心病;骨伤科跌打损伤;外科疮痈等,临床表现瘀血一是疼痛,不通则痛,气无形不能结块,能结块者必有形的瘀和痰,癥瘕结块,很多都是瘀血,有的出血,经久不愈,淋漓不尽,甚至有瘀血块,另外疮痈的红肿疼痛、痹证的疼痛、顽固的失眠、皮肤的粗糙、皮肤甲错、面色黧黑、头发枯脆等都可与瘀血有关。 对活血祛瘀药,按其作用强度的不同常有不同的称谓。如“和血”、“和营”多指活血作用较弱,药力平和;“活血”、“化瘀”、“祛瘀”、“消瘀”较“和血”、“和营”作用强,然力量强度又不及“破血”、“破瘀”、“逐瘀”等功效。后者活血化瘀作用强,药力峻猛。当然,药物活血作用的强度是相对的,如剂量多少可改变其强度。由于本章药物数量较多,为了便于学习掌握,今按其作用特点和主治的不同,相对地将其分为活血止痛药、活血调经药、活血疗伤药及破血消癥药四类。 瘀血证可按瘀滞程度的不同,有血郁、血滞、血瘀、血结之分。由于瘀血既是病理产物,又是多种疾病的致病因素。所以活血化瘀药主治范围很广。如多种妇科瘀滞证(血滞经闭、痛经、产后瘀阻腹痛)、心腹瘀血疼痛、癥瘕痞块、跌打损伤以及风湿痹证,痈肿疮疡等。活血化瘀药对上述病证,通过促进血行,消散瘀血作用而获得调经、通经、止痛、消癥、消肿、通痹等间接功效。某些活血化瘀药尚可活血通脉,现代用于冠心病心绞痛、血栓性脉管炎等。 三、性能特点 药性无规律,偏温偏寒都有。前面学的多是偏寒,如大黄、赤芍药、牡丹皮、大血藤、败酱草。但这一章的都是偏温的,偏寒的只有郁金、丹参、益母草等。药味都辛,能行能散,真实滋味的苦,就引入了苦能破血,就是化瘀的意思,所以又标苦味,又有根据咸入血,又强调咸味,但最重要的是辛味。归经心主血脉,肝藏血,心主血脉和肝藏血的功能失调,尤其是肝,恶血不归于肝。 根据辛能行的五味理论,及寒凝是引起瘀血的重要原因的病理特点,活血化瘀药多为辛

跌打损伤药酒配方大全

跌打损伤药酒配方大全 跌打损伤药酒配方大全 跌打损伤包括刀枪、跌仆、殴打、闪挫、刺伤、擦伤、运动损伤等,伤处多有疼痛、肿胀、出血或骨折、脱臼等,也包括一些内脏损伤。在此主要以软组织损伤为主。泛指人因跌、打、磕、碰等原因而受的伤。 跌打损伤主要指因跌扑、击打等造成的软组织损伤、外伤肿胀疼痛、皮肉破损出血,也包括摔伤金刃伤等。其主要病理为淤血壅滞,血闭气阻,故以疼痛、肿胀为主要表现。选用药酒时,也应注重辨证论治。此类药酒多具有活血通络,舒筋行气的功效,因此孕妇忌服。 接骨至神酒(跌打损伤) [配方] 羊聪明(炒黄)、大黄、当归、赤芍各9克,壮丹皮6克,生地15克,地鳖虫(捣碎连汁)10个,土虱(捣烂)30个、红花9克,自然铜末(后下)3克,黄酒300毫升。 [制法] 将前9味捣烂,入黄酒同煎,然后入自然铜未调服之。[功用] 续筋接骨。 [主治] 跌打损伤、手足断折。 [用法] 口服。手术接合后,1次顿服之。 [附记] 引自《串雅内编 三七跌打酒 [配方] 大田七、血竭、琉珀各120克,大黄、桃仁、泽兰、

红花、当归尾、乳香、没药、秦艽、川续断、杜仲、骨碎补、上鳖虫、苏木、无名异、制自然铜。马饯子(炸黄去毛)各150克,七叶一枝花90克,三花酒(白酒)15千克。 [制法] 将的20昧切片,置容器中,加入三花酒,密封,浸泡两个月以上,过滤去渣,即成。 [功用] 口服。每次服15~30毫升,日服1—2次。外用。若肿疼者,擦患处,每日擦2-3次。创伤破口者,用消毒纱布或棉垫浸透敷之,绷带包扎,每日换药1次。 [附记] 引自《正骨经验汇萃》。孕妇忌口服。跌打损伤酒 配方] 柴胡、当归、川芎各12克,川续断、马钱子(制)、骨碎补(去毛)、黄芩、桃仁、五灵脂、赤芍、苏木各6克,红花、三棱各4克,乳香(醋制)3克,65度白酒1000毫升。[制法] 将前14味研为粗末,混匀,入布袋,置罐内,加入白酒,密封。浸泡30天,压榨过滤去渣.静置沉淀,取上清液分装瓶,备用。 [功用] 舒筋活血、消肿止痛。[主治] 跌打损伤、瘀血凝滞、肿痛不已、筋络不舒。 [用法] 口服。每次服30-60毫升,日服2次。亦可外用,涂擦患处。 [附记] 引自《中药制剂汇编》。 三度药酒(跌打损伤) [配方] 紫荆皮、丹皮、五加皮、郁金、乌药、川芎、延胡索

活血化瘀舒筋活血吃什么好

活血化瘀舒筋活血吃什么好 淤血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主要是因为内脏的功能失调,导致了血脉不通,血液不能到达我们人体当中某一部位,就会产生流血不通畅。形成了淤血的肿块。时间久了,就会引起肿痛的症状,随着时间的推移,也会对我们的生命产生一定的威胁,那么活血化瘀舒筋活血吃什么好? 桃子味甘酸、性温。作用:活血消积,补气生津。宜于瘀血胃腹痛,津亏便秘。虚寒证忌食。 醋味酸苦、性温,归肝、胃经。作用:活血祛瘀,止血,安蛔、解毒。宜于瘀血胃腹疼痛,食欲不振,吐血、便血。外感者忌食,不宜与茯苓同食。 生姜、生葱、辣椒、生蒜、藠头、洋葱等算是热性的蔬菜,但是不能简单地说用于舒筋活血,因为还有用法上面的讲究盒搭配。 其他的就都归于水果和药物了——但是你别忘了:中国人讲究药食同源,所有食物都入药,大部分药物都可入菜,你可以找中医看看,求几个药食两用的食疗方剂。

柠檬:柠檬中柠檬酸与钙离子结合成可溶性化合物,能缓解钙离子促进血液凝固的作用,防治高血压和心肌梗塞。 凤梨:凤梨中包含生物与凤梨蛋白,不仅能使血凝块消退,还可及早制止血凝块形成,降低血液黏度,具有抗血栓作用。 葡萄柚:葡萄柚中的柠檬醛能显着降低小鼠整体耗氧量,也能优化动物心肌缺血性心电图;柠檬醛能抑制血小板聚集。 橄榄:橄榄油中所富含的油酸可降低血中总胆固醇、坏胆固醇含量,增加好胆固醇含量,进而达到预防心血管疾病的目的。另外,其中的聚酚类化合物也可降低冠心病发生率。 山楂:山楂中的黄酮类、三类,能扩张外周血管,具有缓慢而持久的降压作用。 大白菜:大白菜中的丰富维生素C能降低人体胆固醇浓度,增血管弹性,常吃可预防动脉粥样硬化心血管疾病。

中药跌打药酒配方

?止痛液 【配方】细辛600克,革拨、黑胡椒、生草乌、生川乌、生半夏、生南星、蟾酥各300克,樟脯、薄荷脑各100克,95%乙醇(酒精)10千克。 【制法】先将前7味药分别切碎或粉碎成粗末,备用。蟾酥以适量水煮沸5分钟(主要为减轻毒性,不影响疗效),与上述药材置于同一容器内,加入95%乙醇密封,浸泡1个月后,滤取上层清液,加入樟脑、薄荷脑搅拌溶解,必要时过滤,贮瓶备用。 【功用】消肿止痛。 【主治】跌打损伤、疼痛不已。 【用法】外用。用脱脂棉球蘸药液涂擦患部,每日涂擦1~3次。 【附记】引自《百病中医熏洗熨擦疗法》。治疗4000多例,普遍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一般用药3~5次即效。 ?风伤擦剂 【配方】生川乌、生草乌、生南星、生半夏、川红花、川芎、当归尾各15克,桃仁、白芷、木瓜、乳香、没药、威灵仙各20克,川椒12克,肉桂1.0克,泽兰15克,樟脑粉20克,冬青油适量,75%酒精1500毫升。 【制法】将前16味共研为粗末,置容器中,加入75%酒精,密封,浸泡1个月后开封,再加入樟脑粉,冬青油搅拌溶化,贮瓶备用。 【功用】活血散瘀、消肿止痛。 【主治】跌打损。筋肉肿痛。 【用法】外用。每取此药酒适量涂擦患处,日涂擦3~4次。 【附记】引自《中国当代中医名人志》。验之临床多效。 ?活血酒 【配方】当归、川芎各15克,白芷、桃仁、红花、丹皮、乳香、没药各9克,泽泻12克,苏木12克,白酒1500~2000毫升。 【制法】将前10味捣为粗末,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浸泡7天后,过滤去渣,即成。 【功用】活血止痛、逐瘀消肿。 【主治】跌打损伤。 【用法】口服。每次服10~15毫升,日服3次。 【附记】引自《中国当代中医名人志》。①本药酒适用于以疼痛为主,红肿不甚的跌打损伤症;②加减法:头部加升麻、藁本、天麻;上肢加桑枝、桂枝;下肢加牛膝、木瓜;腹部加小茴香。大腹皮;背部加独活,麻黄根;左助膜加桂枝、木香;右肋膜加青皮。香附;外敷加生姜。葱白各适量。亦可用药渣加生姜、葱白捣烂外敷。③服药期间忌食生冷(冷食、冷水)。孕妇忌服。④本方亦可水煎服,每日1剂。

舒筋活血----------英语作文中的衔接词

舒筋活血----------英语作文中的衔接词 现在把主要转折词,分类列下,供大家参考。 Ⅰ表示"尤有进者"的意思: Again, also, then, besides, further, furthermore, moreover, next, in addition等, 如:①Jason teaches diligently. Besides, he writes a lot. ②English is a useful language. For one thing, it is an official language in the UN. Then, it is widely used in busines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Ⅱ表示"反意见": But, however, still, yet, after all, for all that, in spite of, on the contrary, on the other hand等, 如:③Jim is intelligent but lazy. ④Singapore is not a big country. On the contrary, it is very small. Ⅲ表示"困果关系": Therefore, so, hence, thus, accordingly, consequently, as a result等, 如:⑤Some people are over-ambitious. As a result, they are usually unhappy. ⑥Tom did not work hard; hence, he failed.

最新活血化瘀中药方

日常活血化瘀中药方案 一、散寒活血化淤 即用温热的药物配合活血化淤药物,以温经通络散寒化淤,.驱散阴寒凝滞之邪,使经脉舒通血活淤化。取“寒者热之” ,“血得温则行”之义。寒为阴邪,最能收引经脉,凝滞气血而导致气血淤滞。这里的寒凝包括两个方面: 1、是外寒客络,阳气受困; 2、是脾肾阳虚,阴寒内生。 在临床应用散寒活血化淤治则时,应当分清温经通阳活血通脉和补阳益火活血化淤之 法。 常用药物: 1、温经通阳如桂枝、附子、肉桂、吴茱萸、细辛、炮姜等;补阳壮火如淫羊藿、巴戟天、杜仲、胡芦巴、仙茅等; 2、活血化淤常选性温的川芎、当归、红花、乳香、五灵脂、骨碎补、天仙藤、急性子、川续断等。 方剂举例: 1、当归四逆汤,阳和汤,右归饮合桃红四物汤等。 适应证: 1、温经通阳活血化淤运用于外寒客于脉络之血淤症,主要表现除有血淤表现外,另见局部苍白、发凉、疼痛得热则缓,舌淡或紫,苔白润,脉沉细或沉紧。常见于动脉的闭塞、狭窄、或痉挛性疾病,此类疾炳早期可以上述症状为主。 2、补阳益火活血化淤法运用于除有上述表现外尚有腹胀便溏,腰膝发冷,小便频数或不利,阳痿遗精,脉沉细等,常见于动脉的狭窄或闭塞性疾病的后期,由于内外之寒常相互影响互为因果,临床表现错杂,应分清主次,辨证论治,酌情配伍用药。

二、祛湿活血化淤 即用燥湿或渗湿的药物配合活血化淤药物,以祛除湿邪,促使血活淤化。湿为阴邪,其 性黏滞,易阻气机而致脉络阻滞而血淤。湿邪有外侵或内生之分,病理过程中又有寒化和热化之别;且与脾之运化,肾之温煦有密切的关系。从四肢血管性疾病的特性来看,外湿多从热化,所以具体应用祛湿活血化淤时,又要区分清热利湿,健脾温肾利湿活血化淤。 常用药物: 1、清热利湿,如赤茯苓、车前子、淡竹叶、汉防己、泽泻等;健脾利湿,如茯苓、薏苡仁、苍术、白术、赤小豆等; 2、温肾化湿,如益智仁、肉桂、桂枝、乌药、威灵仙、木瓜等;活血化淤兼渗利水湿 者, 3、性寒凉之益母草、马鞭草、虎杖、半枝莲、穿山龙、木通、落得打等, 4、性偏于温之泽兰、天仙藤等,性平之刘寄奴、王不留行等。 方剂举例: 1、五神汤,三妙丸加减,五苓散加减,苓桂术甘汤加减,萆?分清饮加减。 适应证: 1、清热利湿活血化淤法适用于湿热淤证,主要表现为除有血淤证象外,见患部肤红灼 热、水肿或疮面湿烂,舌红,苔黄腻,脉滑数等,常见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急性期、急性丹毒、血栓性浅静脉炎等疾病。 2、健脾利湿活血化淤适用于脾虚湿淤证,主要表现为下肢水肿,全身倦怠,脘腹胀满,大便溏稀,舌苔白腻,脉濡缓等,见于下肢静脉瓣膜功能不全、静脉血栓形成恢复期。 3、温肾利湿活血化淤适用于肾虚湿淤证。主要表现为患肢水肿,肤冷,全身畏寒,舌 淡,苔白润或白腻,脉沉弱等。常见疾病有:糖尿病血管病中、晚期,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后期以及下肢静脉性疾病后期。由于内外湿互为,湿性重着,缠绵难祛,一所以临床要辨清主次,慎重配伍。 4、湿聚火煎可以成痰,痰湿同类而有异,治疗上还应选用祛痰之剂,如温化寒痰的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