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双语实验学校物理内能的利用章末练习卷(Word版 含解析)

成都双语实验学校物理内能的利用章末练习卷(Word版 含解析)
成都双语实验学校物理内能的利用章末练习卷(Word版 含解析)

成都双语实验学校物理内能的利用章末练习卷(Word版含解析)

一、初三物理内能的利用易错压轴题(难)

1.物理小组的同学们组装了如图所示的装置,在完全相同的烧杯中分别装有质量相同的A、B两种液体,在完全相同的燃料盒中分别装有两种不同的燃料.

(1)若要比较液体的吸热本领,应选_____两图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在“甲、乙、丙”中选填)

(2)实验过程中,若浸在液体中的温度计示数都升高了50 ℃,加热时间较短的液体比热容较_____.

(3)实验过程中,若加热相同的时间,温度升高较多的液体比热容较_____.

(4)根据实验数据同学们绘制出如图所示的图象.由图象可知:液体_____的比热容较大.(选填“A”或“B”)

【答案】甲丙小小 B

【解析】

【分析】

【详解】

(1)在比较液体的吸热本领时,应使质量相同的不同液体在相同时间内吸收的热量相同,所以需要的燃料的种类相同,液体的质量相同但液体种类不同,所以选择甲、丙;

(2)实验过程中,两种液体的温度都升高了50℃,加热时间短的液体吸热能力较弱,它的比热容较小;

(3)质量相同的两种物质,加热时间相同时,温度升高较少的液体比热容较大,温度升高较多的液体比热容较小;

(4)质量和初始温度均相同的A、B两种液体,吸热后它们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由图可以看出,在相同时间内(即吸收的热量相同),B液体的温度升高得较慢,B 液体的比热容较大.

2.如图所示,甲、乙、丙三图中的装置完全相同。燃料的质量都是10g,烧杯内的液体质量也相同。

(1)比较不同燃料的热值,应选择________两图进行实验,实验通过________比较液体吸收热量的多少;

(2)比较不同物质的比热容,选用如图合适装置加热相同时间后,液体a 升温多,由此可知,液体a 吸收的热量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液体b 吸收的热量,液体_____的比热容大;

(3)若甲图烧杯中为50mL 的水,10g 酒精完全燃烧温度计示数升高了20℃,则水吸收了______J 热量,若按酒精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全部被水吸收计算,算出的热值比标准值____选填“偏大”“偏小”或“一样”。

【答案】甲乙 温度计示数 等于 b 4.2×103 偏小 【解析】 【详解】

(1)[1][2]为了比较热值大小要用不同的燃料,加热同一种液体,让液体的质量相同,通过液体升高的温度即温度计示数来比较吸热多少,进而判断热值大小,故应选择甲和乙两图进行实验;

(2)[3]比较不同物质的比热容,选用甲、丙两实验,加热相同一段时间,燃料放出的热量相,液体a 、b 吸收的热量也相等;

[4]两种液体吸收的热量相等,液体a 升温多,由c =ΔQ m t

可知,液体a 的比热容小,液体b 的比热容大;

(3)[5] 50mL 水的质量为:

m =ρ水V =1×103kg/m 3×50×10?6m 3=0.05kg

水吸收的热量:

Q 吸=cm Δt =4.2×103J/(kg ?℃)×0.05kg×20℃=4.2×103J ;

[6]由于酒精完全放出的热量并没有全部被水吸收,所以算出的热值比标准值偏小。

3.小红同学学习了燃料的热值后,自己设计了一个实验来探究煤油和菜籽油的热值大小关系。她实验时组装了如图所示的两套规格完全相同的装置,并每隔1min 记录了杯中水的温度。

(1)在安装、调整实验器材时科学合理的顺序是(甲图中):先固定________的位置,再调整固定的________位置(选填“A”或“B”)。

(2)为保证实验结论的可靠,实验时应控制两套装置中相同的量有加热时间和水的

________。

加热时间t/min0123456

甲杯水温/℃25272932343638

乙杯水温/℃25262728293031

(3)通过表中记录的数据,你认为煤油和菜籽油两种燃料中,热值较大的是________,理由是______。

(4)小红实验前用天平测出了烧杯中水的质量及两油灯中燃料的质量,并记录数据利用公式Q=cm(t-t0)计算出了水吸收的热量,她认为通过这些数据能准确地计算出煤油和菜籽油的热值。你认为她的计算结果可靠吗?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

【答案】B A 质量煤油见解析所示不可靠实验中有热量散失

【解析】

【详解】

(1)[1][2]先根据酒精灯高度确定石棉网(烧杯)位置,再确定温度计的位置,所以先固定B 的位置,再调整固定A的位置。

(2)[3]比较吸热多少时,应控制加热时间和被加热液体质量相同,比较液体温度变化的多少。

(3)[4][5]甲中水温度变化较快,说明甲吸热较多,甲中煤油燃烧放出的热量多,即煤油热值大。

(4)[6][7]由于实验中有热量散失,利用Q=cm?(t-t0)可以算出水吸收的热量,比煤油或菜籽油燃烧放出热量要少,所以她的计算结果不可靠。

4.小丹学习了燃料的热值后,自己设计了一个实验来研究煤油和酒精热值的大小关系。他实验时组装了如图所示的两套完全相同的装置,燃烧了质量相等的煤油和酒精,加热两个

烧杯中质量相等的水,并记录杯中水的初温和末温(如下表)。

初温末温

甲杯水温/℃2590

乙杯水温/℃2580

(1)通过表中记录的数据,你认为煤油和酒精两种燃料,热值较大的是_____。

(2)小丹用天平测出了烧杯中水的质量及两瓶中燃料减少的质量并记录;利用公式计算出水吸收的热量。他认为通过这些数据能准确地计算出煤油和酒精的热值。你认为他的实验结果_____(选填“准确”或“不大准确”),理由是:_____。

【答案】煤油不大准确燃料不可能完全燃烧或燃料放出的热量不能完全被水吸收

【解析】

【分析】

(1)分析表格数据,根据控制变量法分析哪种燃料的热值较大;

(2)从热损失和水吸收热量方面分析实验结果是否准确。

【详解】

(1)由表格数据可知,在燃烧了质量相等的煤油和酒精,加热两个烧杯中质量相等的水时,甲杯水的温度升高的较多,即甲煤油灯燃烧产生的热量多,所以煤油的热值大;(2)因为燃料不可能完全燃烧且燃烧产生的热量不能完全被水吸收、存在热损失,所以直接计算得出的热值比实际值要小,因此这样的计算结果不太准确。

5.如图所示:甲、乙、丙三图中的装置相同,燃料的质量都是10g,烧杯内的液体的质量和初温均相同。当燃料燃烧完时(烧杯内的液体均未沸腾),立即读取各温度计的示数,分别为t甲、t乙和t丙,且有t甲>t乙>t丙。

(1)在安装实验器材时,科学合理的顺序是(甲图中):先固定_____的位置。(选填“A”或“B”);

(2)为了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应比较_____两幅图中的装置,其中通过观察_____来

比较液体a或b吸收热量的多少。根据题目中的信息可判断出_____的吸热能力强(选填“a”或“b”);

(3)还可以利用_____两幅图中的装置比较不同燃料的热值。

【答案】B 甲、丙加热时间的长短 b 甲、乙

【解析】

【详解】

(1)因酒精灯需用外焰加热,所以要放好酒精灯,再固定下面铁圈的高度,而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没到液体中,但不能碰到容器壁和容器底(即最后固定上面的铁圈),所以先固定B的位置;

(2)为了比较两种液体的吸热能力,需要燃烧相同的燃料(即热源应相同),加热不同的液体,让液体的质量相同,通过加热时间得出吸热多少,进而判断两种物质吸热能力的大小关系,应选择甲、丙两图进行实验;由题可知,当燃料燃烧完时,温度计的示数t甲>t ,根据比较吸热能力的方法,丙图中液体b的吸热能力强;

(3)为了比较热值大小,要用不同的燃料,加热同一种液体,让液体的质量相同、燃料的质量相同,通过温度计的示数高低得出吸热多少,进而判断热值大小,应选择甲、乙两图进行实验。

6.在“比较质量相等的不同燃料燃烧时放出的热量”实验中.

(1)实验装置如图甲、乙所示,你认为图中横杆、温度计、烧杯、铁圈、燃具等器件在铁架台上的安装顺序应是_____(填“由下而上”或“由上而下”).

(2)实验中除了酒精和碎纸片的质量应该相等之外还应保持_____相同(举出一条即可).

(3)实验中通过比较_____来比较酒精和碎纸片燃烧放出的热量不同.

(4)根据表格中记录的实验数据可知酒精和碎纸片这两种燃料中,热值较大的是_____.燃料加热前的水温/℃燃料燃尽后的水温/℃

酒精1535

碎纸片1525

【答案】由下而上水的质量、水的初温等水的温度差酒精

【解析】

(1)为了利用酒精灯的外焰给烧杯充分加热,并且温度计不要碰到烧杯壁和烧杯底,应按照由下往上的顺序组装器材;

(2)为了比较相同质量的酒精和碎纸片燃烧放出热量的多少,必须控制二者的质量相等、烧杯内水的质量相等、两个烧杯相同;

(3)实验中,用酒精和碎纸片燃烧给水加热,可通过水升高的温度来比较酒精和碎纸片放出的热量多少;

(4)相同质量的酒精和碎纸片燃烧放热,酒精燃烧放出的热量可以将水的温度升高20℃,碎纸片燃烧放出的热量可以将水的温度升高10℃,可见酒精的热值是碎纸片的2倍.

故答案为(1)由下而上;(2)烧杯内水的质量;(3)水升高的温度;(4)酒精.

7.小明同学学习了燃料的热值后,自己设计一个实验来探究煤油和酒精的热值的大小关系.他组装了图示的装置进行实验,记录结果见下表:

(1)为了保证实验结论的可靠,小明同学选择了两套相同装置,在实验中还控制了两个相同的物理量,它们是:_____、_____.

(2)你认为煤油和酒精两种燃料中,热值较大的是_____.

(3)小明同学还想利用这种实验方案计算出煤油和酒精的热值,那么小明还需要补充的实验仪器是:_____.

【答案】水的质量燃料的质量煤油天平

【解析】(1)因为燃料放出的热量与质量有关,必须控制燃料的质量相等;由于水吸收热量后升高的温度受水的质量的影响,所以在实验中应控制水的质量相等;

(2)由图表数据知道,在相同时间内甲杯中的水温度升高的快,所以煤油的热值较大;(3)因为要控制水的质量相等,需要补充的实验仪器是天平。

点睛:本题是考查关于热值的实验探究题,需要知道热值的意义,解题关键的是会用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设计探究实验。

8.在比较不同燃料热值的实验中,小明利用图示两套完全相同的实验装置,分别在燃烧皿中放入质量相同的酒精和碎纸片,同时点燃后对质量和初温都相等的水加热,记录燃料燃烧相同时间后水升高的温度△t.

(1)为了正确完成实验,除了图示装置外还需要的一个测量器材是_____.

(2)实验中通过_____(填“加热的时间”或“温度计升高的温度”)来比较燃料燃烧放出热量.

(3)小明设计的方案_____(填“能”或“不能”)比较酒精和碎纸片的热值,理由是

______.

【答案】天平温度计升高的温度不能燃烧掉的酒精和碎纸片的质量不一定相等

【解析】

解:

(1)实验中,由于要控制质量相等,所以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是天平;

(2)因燃料的热值不能直接测量,但燃料燃烧放出的热量可以被水吸收,从而使水温发生变化;所以可以通过温度计升高的温度来比较燃料燃烧放出热量的多少;

(3)虽然在其它条件相同时,甲杯水的温度升高的较快,即甲燃烧产生的热量多,所以其热值大.但相同时间两种燃料燃烧的质量不能比较,故不能比较热值的大小.

故答案为 (1). 天平 (2). 温度计升高的温度 (3). 不能 (4). 燃烧掉的酒精和碎纸片的质量不一定相等

9.小王学习燃料的热值之后,自己设计一个实验来探究酒精和碎纸片的热值大小.

(1)实验装置如图甲、乙所示,你认为图中横杆、温度计、铁圈、燃具四个器件的安装顺序是_____(由下而上/由上而下).

(2)为保证实验结论的可靠,在实验中应控制的因素有:________,_______等.(3)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

根据表中数据,计算出碎纸片的热值是________J/kg.

燃料加热前水温℃燃料燃尽时水温℃燃料的热值 J/kg

酒精1535 2.4×106

碎纸片1525?

(4)通过实验得到的燃料热值与实际相比是偏_______(选填“大”或“小”),你认为出现这样情况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另一组同学用同样的装置进行实验,在实验中两种燃料完全燃烧完之前都使得水沸腾了,你能否比较出两种燃料的热值?_______(能/不能)理由: _________,为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你可以对他们组提什么改进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由下而上两种燃料的质量相等水的质量相等 1.2×106小有热量损失能(也可填不能)比较水的减少量(理由是不能比较两种燃料放出热量的多少)见解析【解析】

(1)为确保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图中器件的安装顺序是由下而上;(2)为了比较相同质量的酒精和碎纸片燃烧放出热量的多少,必须控制二者的质量相等、烧杯内水的质量相等、两个烧杯相同;(3)相同质量的酒精和碎纸片燃烧放热,酒精燃烧放出的热量可以将水的温度升高20℃,碎纸片燃烧放出的热量可以将水的温度升高10℃,可见酒精的热值是碎纸片的2倍,所以碎纸片的热值为1.2×106J/kg;(4)因为加热过程中有热量损失,所以测得的热值会偏小.(5)实验中两种燃料完全燃烧完之前都使得水沸腾了,通过比较水的减少量,也能比较出两种燃料的热值,水的减少的越多,说明燃料燃烧放出的热量越多,热值越大,但是不能精确测量热值,为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应增加水的质量,或者减少燃料的质量.

10.如图所示,甲、乙、丙三图中的装置完全相同.燃料的质量都是10g,烧杯内的液体初温相同.

(1)比较不同燃料的热值,应选择_________两图进行实验;比较不同物质的比热容,应选择______两图进行实验;在实验中,三烧杯中a、b液体的质量必须______(填“相等”或“不同”).

(2)若在研究不同燃料热值实验时,记录数据如下表:

燃料加热前液体温度

/℃

燃料燃尽时液体温

度/℃

燃料的热值/J/kg

11535 2.4×106

21525?

根据表中数据计算:完全燃烧10 g燃料1放出的热量为________J,燃料2的热值是

________J/kg.

(3)通过实验得到的燃料热值与实际相比是偏_____(填“大”或“小”),你认为出现这样情况的主要原因是:燃料燃烧释放的热量_________(填“能”或“不能”)全部被液体吸

收.

【答案】甲乙 甲丙 相等 2.4×410 1.2×610 小 不能 【解析】 【分析】 【详解】

(1)①为了比较热值大小要用不同的燃料,加热同一种液体,让液体的质量相同,通过温度计的示数高低得出吸热多少,进而判断热值大小,应选择甲乙两图进行实验; ②为了比较两种液体的比热容,需要燃烧相同的燃料,加热不同的液体,让液体的质量相同,通过温度计的示数高低得出吸热多少,进而判断两种比热容的大小关系,应选择甲丙两图进行实验.根据控制变量法可知:实验中用加热时间表示同种燃料放出热量和液体a 、b 吸收热量相同;烧杯内液体的质量应都相同.

(2)完全燃烧10g 燃料1放出的热量:Q 1=mq 1=0.01kg ×2.4×106J/kg=2.4×104J ; 由于Q 放=Q 吸,则燃料1:c a m △t 1=m 1q 1,即c a m(35℃?15℃)=m 1×2.4×106J , 燃料2:c a m △t 2=m 1q 2,即c a m(25℃?15℃)=m 1×q 2, 联立以上两式可得:q 2=1.2×106J/kg .

(3)因为存在热散失,燃料燃烧放出的热量没有全部被水吸收,所以测得的热值会偏小.

初三物理教师年度工作总结(最新版)

初三物理教师年度工作总结 (最新版) Work summary is to summarize, analyze and research the work in a certain period of time, affirm the achievements, find out the problems, and draw lessons from experience. ( 工作总结) 部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档文字可以自由修改

初三物理教师年度工作总结(最新版) 说明:本文适用于工作总结,工作总结是对一定时期内的工作加以总结,分析 和研究,肯定成绩,找出问题,得出经验教训,明确下一步工作的方向,少走 弯路,少犯错误,提高工作效益。下载后可直接打印使用。 初三物理教师年度工作总结【一】 本年度,我从事九(4)班的物理教学工作。物理是一门传统学科,但对于我来说却是新兴的知识。在前几年的教学中,我主要从事的是科学课的教学。对于专业的物理知识,我掌握得并不扎实和全面。为了顺利开展九年级的物理教学工作,我努力专研教材,与宗敏、张云龙等老师相互帮助,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从20XX年起,我校开始大力推行“一主多辅互动式”课堂教学模式,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我们的课堂,知识教学变成了三方面组成:教科书及教学参考书提供的知识、教师个人的知识、师生互动产生的新知识。我们教师不再只是传授知识,教师个人的知识也被激活,师生互动产生的新知识的比重大大增加。教师从课堂传输知识的权威到平等参与学生的研究,从知

2018年中考物理试卷分析

2018物理中考试卷分析 新洲区汪集街孔埠中学:王正华 2018的物理试题依然延续了近几年物理试题的风格,稳中有变,难度微量下调,能够很好的考查学生的物理知识和物理能力,以及学生各方面的综合素质,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为我们的接下来的物理学习明确了方向。 一、试题中的“稳” 试题的结构没有任何变化,单选题、多选题、实验探究题和计算题的设置与2017完全相同。 1、选择、填空的试题变化很小,物理学史的考查依然没有出现,估算、声学和电磁波、热学、磁学、光的反射、运动和力、电能作为基础试题的考点,考查形式也基本没有什么变化;透镜成像、滑轮组机械效率、电路的定性分析,延续了2017的试题特点。 2、实验探究题题型也基本没有变化,24,25,26题仍为设计实验,而且来源于课本;24题是力学综合实验,同样在“拓展”的环节较大的提升了难度,增加了试卷的区分度;24,25题的电学综合实验考查的能力点也大多中规中矩,变化不多。 3、计算题仍然是力学和电学的综合计算,与了近几年物理计算的试题特点一样,27题第1、2问难度相对较小,让大多数学生可以得分,都在最后一问提升难度,增加了试卷的区分度。 二、试题中的“变” 2018的物理试题与2017相比试题的难度,考查的形式,和一些

试题的考查内容都有一定的变化。 1、单选择、填空题的难度略有降低,真正做到了考查学生的基础,让大多数同学可以得分。多选考查的内容有所变化,考查的内容与2017有所不同,23题考查了物质的熔化和凝固;21题由2017力和机械能的综合转换为滑轮组机械效率定性分析,将力学部分不同的重点内容放在了同样重要的位置。题目的情景很新,滑轮组出现了全新的绕法,分析的方法相同,分析的难度增加,能力的考查非常突出,可能会成为大多学生的一个失分点。22题的浮力情景变了,但题目的难度没有增加。 2、实验探究题23题考查内容变化很大,由近几年大家已经习惯的“密度测量”转换为“物质的熔化和凝固”的考查,应该出乎大多数人的意料之外,但考查的能力点大多属于学生应该熟连掌握的范畴。“拓展”环节非常巧妙的考查了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将常以计算形式出现的斜面知识放在了这里,全新的情境中,考查形式的改变,对学生的能力要求非常高,不动声色的增加了题目的难度系数,增加的恰到好处。原来常出现在力学实验题的“评估”环节,首次出现在了电学实验25题中,看似轻松的两个问题,对学生的实验能力考查更加深入,如果对实验的理解不是非常透彻,正确解答很不容易。其实是对学生今后的实验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 3、计算题27题考查的形式和内容是第二个出乎大家意料的所在。再次出现了在不同的情境下,以不同的形式考查相同的知识点。在最后一问,要进行分情况讨论,首先要看懂题意和电路图,然后才能进

成都双语实验学校物理欧姆定律章末练习卷(Word版 含解析)

成都双语实验学校物理欧姆定律章末练习卷(Word版含解析) 一、初三物理欧姆定律易错压轴题(难) 1.有一只阻值未知的定值电阻R x。图甲是用伏安法测R x阻值的实物电路,电源电压恒为3V,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为10Ω: U/V I/A R/Ω 10.80.2 2 1.60.4 3 2.00.5 (1)甲图中有一根导线连接错误,请在该导线上画“×”并在图上改正(所画的导线用实线且不能交叉); (_____________) (2)改正电路后,闭合开关,发现无论怎样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两电表均无示数,其原因可能是______(填字母); A.滑动变阻器断路 B.R x断路 C.R x短路 (3)故障排除后,正确操作实验器材,移动滑片,当电压表示数为1.2V时,电流表示数如图乙所示,则待测电阻R x=____________Ω; (4)实验小组测了三组数据(如上表),进行多次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分析表中数据可知,不可能通过以上实验获得的数据是____________(填序号)。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 [拓展]小明认为,实际中电流表和电压表都有内阻,若考虑电表的内阻,利用甲图改正后的电路测量电阻时,如果电压表和电流表的读数分别为U和I,而它们自身电阻分别为R v 和R A,则R x更准确的表达式为__________。

【答案】 A 4 取平均值减小误差 1 电压表示数为0.8V 时,滑动变阻器连入的电阻大于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 V V -UR IR U 【解析】 【分析】 【详解】 (1)[1]用伏安法测R x 阻值的大小,需要知道R x 两端的电压大小,流过R x 的电流大小;从图甲可以看到,可以把电阻R x 左端与电流表的接线改成电阻R x 左端与开关S 右端相连,这时电流从电源正极流出,流过电流表、滑动变阻器、电阻R x ,再流过开关S ,最后回负极,电压表并联在电阻R x 的两端;根据上述修改实物图,如下图所示。 (2)[2]A .假设滑动变阻器断路,那么整个电路都没有电流,电流表没有示数,电压表也没有示数,这与题中的条件相符合,所以可能是滑动变阻器断路,选项A 符合题意; B .假设R x 断路,那么电路中没有电流,电流表没有示数,电压表测的是电源电压,有示数,这与题中的条件不符合,所以不可能是R x 断路,B 项不合题意; C .假设R x 短路,那么电路中有电流流过,电流表会有示数,电压表没有示数,这与题中的条件不符合,所以不可能是R x 短路,C 项不合题意。 故选A 。 (3)[3]从图乙可以看到,电流表的量程是0~0.6A ,分度值是0.02A ,它的读数是0.3A ,根据U R I 可知,待测电阻R x 的大小是

初中物理教师期末工作总结

一学期的工作已经结束,在这短短的几个月来,对我来说是紧张忙碌而又收获多多。半年来,我担任八年级四个班的物理,能自觉的坚持政治、业务学习,以提高自身觉悟水平。能准时参加学校的会议,平时能以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自己,以师德的要求为准则,注重师德的养成,时刻提醒自己,并落实到自己的实际行动中去。现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本学期的工作做出总结: 一、教学工作 贯彻正确的教育方针是义不容辞的,平时在课堂中以教育方针为指导主线,认真的学习新课改思想、理念并逐步融贯到课堂教学中去。社会是在不断的发展前进的,作为一名教师,本身的文化专业知识也要不断的提高,平时阅读一些与本职教学工作有关的书刊杂志,到电子备课室查阅有关物理方面的教学资源,了解物理教学发展,学习一些外地的优良教育教学理念,以充实自己。认真参加每次学校和新课改的培训、教研活动,吸取同行的先进的教学理念方法等,结合自己,努力形成一种自己的教学方式。 1、开学初,积极参加教研组组织的教研活动,和同事们的商讨下,认真学习物理新课标,积极参加进行集体备课。根据新课标和教学常规的要求,提前两周备好课,写好教案。平时做到周前备课。备课时认真钻研教材、新课标、教参,虚心向本组老师学习、请教,力求吃透教材,找准重点、难点,体现新理念。 2、认真讲课,认真示范,力求抓住重点,突破难点,精讲精练。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思维,使学生有举一反三的能力。培养学生高雅的兴趣,发扬团结互助,吃苦耐劳、勇往直前的精神。 3、在课后,认真及时批改作业,及时做好后进学生的思想工作及课后辅导工作;在自习课上,积极落实分层施教的原则,狠抓后进生的转化和优生的培养;同时,进行阶段性检测,及时了解学情,以便对症下药,调整策略。 4、在平时认真参加教研活动,积极参与听课、评课,虚心向同行学习,博采众长,提高水平。一学期来,本人共听课18节,完成了学校规定的听课任务。 二、多给学生鼓励和帮助,培养学习自信心 物理是八年级学生开始接触的一门新课,起初,学生感觉难度较大,学习信心不足有的学生成绩不理想。这种情况我没有急于求成,更没有拔苗助长,而是从发展培养学生的星期出发。适时给学生鼓励,给他们信心,不搞偏难题。从多方面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用赞赏的目光看学生,相信这点不行那点行,今天不行明天行。对有困

人教版物理必修一试题第二章 章末检测题

第二章章末检测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1.关于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g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重的物体的g 值大 B .同一地点,轻重物体的g 值一样大 C .g 值在地球上任何地方都一样大 D .g 值在赤道处小于在北极处 2.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中,对于减小实验误差来说,下列方法有益的是() A .选取计数点,把每打五个点的时间间隔当作时间单位 B .使小车运动的加速度尽量小些 C .舍去纸带上密集的点,只利用点迹清晰、点间间隔适当的那一部分进行测量、计算 D .选用各处平整程度、光滑程度相同的长木块做实验 3.如图为物体运动的图象,对物体运动情况的正确解释() A .物体先沿一个平面滚动,然后向山下滚,最后静止 B .物体开始静止,然后向山下滚,最后静止 C .物体先以恒定的速度运动,然后逐渐变慢,最后静止 D .物体开始时静止,然后反向运动,最后静止 4.关于平均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由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随时间是均匀改变的,因而它在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就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初速度和末速度的平均值,即2 0t v v v +=

B 、对于加速度发生变化的直线运动仍然可用t x v = 来求平均速度 C 、对于任何直线运动都可用公式20t v v v += 来求平均速度 D 、对于曲线运动也可用t x v =来求平均速度 5.汽车进行刹车试验,若速率从8m/s 匀减速至零,须用时间1s ,按规定速率为8m/s 的汽车刹车后拖行路程不得越过5.9m ,那么上述刹车试验的拖行路程是否符合规定() A .拖行路程为8m ,符合规定 B .拖行路程为8m ,不符合规定 C .拖行路程为4m ,符合规定 D .拖行路程为4m ,不符合规定 6.下列关于自由落体运动的叙述中,正确的有() A .两个质量不等、高度不同但同时自由下落的物体,下落过程中任何时刻的速度、加速度一定相同 B .两个质量不等、高度相同,先后自由下落的物体,通过任一高度处的速度、加速度一定相同 C .所有自由落体运动,在第1s 内的位移数值上一定等于g/2 D .所有自由落体的位移都与下落时间的平方成正比 7.如图所示各速度图象,哪一个表示匀变速直线运动() 8.一物体从高h 处自由落下,运动到P 点时的时间恰好为总时间的一半,则P 点离地高度为() A .h 43 B .h 21 C .h 41 D .h 8 1 9.汽车甲沿着平直的公路以速度V 0做匀速直线运动,若它路过某处的同时,该处有一辆汽车乙开始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运动去追赶甲车,根据上述已知条件() A .可求出乙车追上甲车时乙车的速度 B .可求出乙车追上甲车所走的路程 C .可求出乙车从开始启动到追上甲车时所用的时间 D .不能求出上述三者中的任何一个 第 7 题图 t v 0 t v D v 0

2017中考物理试卷分析报告

市2017年中考物理试卷分析 一、试卷的基本情况 1. 试题数量:试卷共有五大题,共21小题。 2. 试卷结构: 3.试题难度:主要山常规题组成,大部分题LI比较简单,学了就应该会做,部分题目命题比较灵活,全卷也有难、繁的题目。易、中、难的比例为7: 2: lo 二、试题的基本特点 1. 试题难易适当,区分度不好 试题要有较高的区分度才能实现选拔功能,今年中考物理试题的基础题、中档题、难题的比例为7: 2: 1,没有拉开不同水平学生的档次,从阅卷的情况分析使得各分数段的学生人数分布合理,区分度不好,不利于实现中考的选拔功能。 2. 以考查基础知识为主 试题没有偏题、怪题和模棱两可的试题。但同样也较为繁琐汁算题。本次试题大部分为基础题,以考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主。 3. 考查的知识全面 试卷中考查的知识面宽,覆盖面大,减小了考查的偶然性和片面性。试题重视来自学生的生活体验。穿插刻度尺读数,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及电压表的使用,天平调节,生活中的杠杆使用等实验技能考查,加强试题与社会实际和生活的联系。多道试题的设讣是从日常生活、科学技术和学生实验探究中设置情景,考查学生对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 4. 突出了物理学科的特点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今年的实验题进一步突出了对物理能力和方法的考查,通过对仪器的调节、实验现象的分析等过程,考查学生对实验的基本操作能力。 5. 试题融入探究性和开放性,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的考查,试题充分体现了探究性

和开放性,题LI的答案极具开放性,如第18题探究测量小灯泡的额定功率, 考查图像分析提取解题信息,分析滑动变阻器的选取。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热爱科学、学好物理的积极性。 6. 综合题,计算难度较大 试卷中的计算题量为两道,计算难度较大,多考查的是基本公式和基本规律的简单应用。计算繁杂。注重物理知识的应用,如笫21题考查了全自动米糊机工作原理,结合工作过程中电热管和电动机交替工作P-t图象,通过公式W二Pt计算电能,联系比热容的讣算对加热效率相关容的考查。 三、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1. 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的不好 试卷中的大部分题是考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其中有些题得分率偏低其至一部分同学综合应用题得0分或直接口卷,表明一些学生在基础知识方面尚有欠缺。 2. 不能灵活应用物理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试卷中很多题LI从日常生活、科学技术和学生实验探究中设置情景,让学生发现问题,应用物理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解决问题,但学生将物理知识与生活实际脱离,知识与现象之间仍处于相对游离状态,不能很好的解决。 3. 学生对学科交义与综合方面的知识认识、掌握不够,科学素养不高,利用各学科综合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相对较差,通过阅卷发现学生的讣算能力普遍较差,很多时候物理公式能写对,相关数据也能代对,就是最后的讣算结果容易出现问题,因此在以后的教育教学中必须继续加强学生数学讣算能力的培养。 4. 学生的思维方法,语言文字表达,解题过程缺乏规训练,严格要求。(如:计算题不写解、答,不写原始公式,不写文字叙述,乱套公式,乱用字母,不注意单位及换算等。) 四、具体的试卷容分析(识图与作图) 本次试卷中识图与作图题共有4道小题: 1. 第13题“通电螺线管”主要考查右手螺旋定则即安培定则。解析:由小磁针的指向可判断出电磁铁的极性,根据安培定则判断电源的正负极:有磁性的变化情况可知电流的变化,从而判断滑片的移动情况。解答:小磁针静止时N极向左,则有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可知,通电螺线管右端为S极,则左端为N极,根据安培定则则可以判断电源的右端为正极,左端为负极;为使通电螺线管的磁性增强,需正大电路中电流,山欧

初中物理教师个人工作总结

个人工作总结 这学期来,本人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始终坚持党的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确立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主动发展为中心的教学思想,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重视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工作责任心强,服从领导的分工,积极做好本职工作,认真备课、上课、听课、评课,广泛获取各种知识,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使学生学有所得,不断提高,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并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一、政治思想方面: 认真学习新的教育理论,及时更新教育理念。积极参加校本培训,并做了大量的政治笔记与理论笔记。新的教育形式不允许我们在课堂上重复讲书,我们必须具有先进的教育观念,才能适应教育的发展。所以我不但注重集体的政治理论学习,还注意从书本中汲取营养,认真学习仔细体会新形势下怎样做一名好教师。 二、教育教学方面: 要提高教学质量,关键是上好课。为了上好课,我做了下面的工作: 1、课前准备:备好课。

2、认真钻研教材,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每句话、每个字都弄清楚,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能运用自如,知道应补充哪些资料,怎样才能教好。 3、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4、考虑教法,解决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 5、课堂上的情况。 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性,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语言简洁明了,克服了以前重复的毛病,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引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课堂上讲练结合,布置好家庭作业,作业少而精,减轻学生的负担。 6、要提高教学质量,还要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小学生爱动、好玩,缺乏自控能力,常在学习上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有的学生抄袭作业,针对这种问题,就要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并使这一工作惯彻到对学生的学习指导中去,还要做好对学生学习的辅导和帮助工作,尤其在后进生的转化上,对后进生努力做到从友善开始。从赞美着手,所有的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尊重,所以,和差生交谈时,对他的处境、想法表示深刻的理解和尊重,还有在批评学生之前,先谈谈自己工作的不足。

章末检测试卷(第5章)

章末检测试卷(第5章)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列有关酶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在细胞内外均可起调节作用的有机物 B.检测蛋白酶的催化作用可用双缩脲试剂检验反应物是否完全水解 C.较弱光照条件下,因与光反应有关的酶的活性降低,光合作用的速率会减小D.淀粉酶经高温烘干制成药剂后会因空间结构遭到破坏而失活 2.在常温下H2O2溶液几乎不分解,但加入肝脏研磨液后,会快速分解成H2O和O2。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如下图所示,其中表示活化能的是( ) A.E2B.E3C.E3-E2D.E2-E1 3.某同学进行了下列有关酶的实验: 甲组:淀粉溶液+新鲜唾液+斐林试剂→有砖红色沉淀 乙组:蔗糖溶液+新鲜唾液+斐林试剂→无砖红色沉淀 丙组:蔗糖溶液+蔗糖酶溶液+斐林试剂→?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丙组的实验结果是“无砖红色沉淀” B.加入斐林试剂后通常还应沸水浴加热 C.该同学的实验目的是验证酶的专一性 D.为省去水浴加热步骤,可用碘液代替斐林试剂 4.下图甲是H202酶活性受pH影响的曲线,图乙表示在最适温度下,pH=b时H202分解产生的02量随时间的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温度降低时,乙图中的e 点不变,d 点右移 B .H 202量增加时,乙图中的e 点上升,d 点左移 C .最适温度下,pH=c 时,乙图中e 点的值为0 D .最适温度下,pH=a 时,乙图中e 点下移,d 点左移 5.下列有关ATP 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ATP 的合成一般与放能反应相联系 B .细胞内ATP 与ADP 相互转化的能量供应机制是生物界的共性 C .ATP 在细胞内含量不多,但却是细胞的直接能源物质 D .细胞内合成ATP 所需能量只来源于细胞呼吸 6.如图表示ATP 的结构,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b 键断裂后形成ADP 和Pi B .图中的3表示ATP 中的“A” C .由1、2、3各一分子形成的物质是组成DNA 的基本单位之一 D .与b 键相比,a 键更容易发生断裂 7.下列有关“ATP ADP Pi ++酶 酶能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反应向左进行和向右进行时所需的酶是一样的 B .反应向右进行时释放能量,向左进行时储存能量 C .整个反应是一个可逆平衡的过程 D .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发生这个反应的生理过程都一样 8.下列有关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 .隔绝O 2的一组产生的CO 2量远大于通入O 2的一组 B .葡萄糖培养液煮沸的目的是杀灭微生物并去除培养液中的O 2 C .可以用溴麝香草酣蓝水溶液检测无氧呼吸的产物——酒精

2018年中考物理试卷分析

2018年中考物理试卷分析 一、试卷的基本情况 1.试卷的结构(表一) 2.分数分布符合考试说明要求,大致为:力学25分,电与磁学24分,光学5分,热学8分,声学2分,能量与能源4分,方法2分。 3.试题的基本特点 (1)注意将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放在真实生动的情景中进行考查。 试题在考试的内容上约有80%以上的试题是通过对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考查,来判断学生是否掌握了基本的科学知识和基本技能,考查的知识面宽,覆盖面大,减小了考查的偶然性和片面性。特别是试题重视来自学生的生活体验,注意将物理学的基本知识放在真实、生动的情景中,通过学生对问题情景的分析和解决的过程来考查学生认识世界和理解世界的能力,考查学生利用已学知识分析、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考查学生的学科基本素养和进一步学习的潜质。(2)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和社会实际,反映物理对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影响。 试题注重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努力创设能引起学生兴

趣和联系实际的情景,试卷取材广泛,处处散发出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时代气息。试卷中与生产、生活紧密相关的试题就有近21个,占到总题量的80%。所选素材近到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各种现象,远到现代科技发展前沿的微电子技术,这些都让学生感受到了科学、技术、社会间的密切联系,拉近了物理与现实生活、生产以及科学技术间的距离,使学生真正体会到了物理学的巨大应用价值,使他们学有所用、学以致用。 (3)体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渗透人与自然、社会协调发展的现代意识。 试题注意挖掘物理知识的人文教育价值,渗透科学、技术和社会协调发展的思想,切实有效地发挥试题的教育功能。许多题目都在一定的程度上渗透了激发学生热爱科学,学好物理的积极性,在试卷中适时体现了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也渗透着科学精神、人文精神以及人与自然、社会协调发展的现代意识。 (4)注重课程的三维目标,从多层次、多角度将三维目标自然融合。 注重对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以及对实验数据的归纳总结能力的考查,加强了对实验过程以及分析归纳等能力的考核,同时也加强了对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创新精神以及科学方法的考查力度。把探究的精神自然融合在试题当中,引

成都双语实验学校 中考英语 阅读理解训练中考英语专项训练含答案解析

成都双语实验学校中考英语阅读理解训练中考英语专项训练含答案解析 一、中考英语阅读理解训练 1.阅读理解 Everyone has eaten instant noodles(方便面). It is very easy to cook it instantly by putting the noodles into the boiling water and adding in ingredient packets, together with other food like eggs or vegetables. However, have you ever wondered whether this is the correct way of cooking it? When you first take out the noodles from the packaging, you will notice that the noodles are joined together nicely as a piece. In order to make the noodles joined together nicely side by side, it needs some form of wax coating(石蜡涂层) to achieve an attractive instant noodles in front of us. However, researches have shown that the layer of wax coating on the noodles is quite harmful to our body and we should not eat it too often. It is advisable to have a break of 2-3 days before we start to eat another packet of instant noodles as our body need about 3 days to clear that layer of wax coating away from our body system. Do you know the danger of having too much wax coating stored in our stomach? It will lead to CANCER. There are two key points to take note while preparing instant noodles: (1) Wash the instant noodles with warm water first, stir it and pour away the water containing the wax coating. (2)Repeat Step 1 and try to stir the noodles again to wash away the wax coating on the noodles before cooking it in a new pot of water. Hope this article will help you when you choose to eat instant noodles. (1)The function of the wax coating in the instant noodles is to_______. A. make the noodles more delicious and tasty B. make it easier to cook for the consumers C. make the instant noodles healthier and more attractive to the consumers D. make the noodles joined in a piece and avoid them sticking together (2)What does Paragraph 3 mainly talk about? A. The hidden dangers of the instant noodles. B. The way of how our body clears the wax coating. C. How to cook instant noodles. D. Researches on advantages of the wax coating. (3)What does the underlined word "contain" mean? A. 去除 B. 包含 C. 储存 D. 需要(4)What is the purpose of the writer to write the passage? A. To tell us the dangers of instant noodles. B. To tell us how to cook instant noodles. C. To tell us something about the layer of wax coating on the noodles. D. To tell us how to eat instant noodles safely and healthily. 【答案】(1)D (2)A

初中物理教学年度个人工作总结(完美版)

初中物理教学年度个人工作总结【导语】总结所要反映的是全局工作或某项工作的全貌,所以在内容安排上要考虑到方方面面,全局工作不能遗漏哪个方面,单项工作不能遗漏哪个环节,否则就会影响工作总结的客观性和全面性。 【篇一】 20xx年已经过去,可以说紧张忙碌而收获多多。总体看,我认真执行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计划,主动探索,改革教学,把新课程标准的新思想、新理念和物理教室教学的新思路、新设想结合起来,转变思想,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一、课程标准走进我的心,进入我的教室 怎样教物理,《物理课程标准》对物理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评估教育价值观等多方面都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无疑我们每位物理教师身置其中去迎接这种挑战,是我们每位教师必须重新思考的问题。因此我不断的学习让我有了鲜明的理念,全新的框架,明晰的目标,而有效的学习对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设计思路,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及课程实施建议有更深的了解,本学期我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教育教学工作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二、教室教学,我加强师生互动,共同发展。 为保证新课程标准的落实,本学期我把教室教学作为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

度价值观等方面都能够充分发展作为教学改革的基本指导思想,把物理教学看成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我努力吃透教材,认真撰写教案,根据本班学生情况,主动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在集体备课中,分工协作,既照顾到本班实际情况,又吸收其他教师的先进经验,从而提高备课水平;课前精心备课,撰写教案,实施以后趁记忆犹新,回顾,反思写下自己执教时的切身体会或疏漏,记下学生学习中的闪光点或困惑,作为最宝贵的第一手资料,教学经验的积累和教训的吸取,对今后改进教室教学和提高教学水评是十分有用的。 另外,我努力处理好物理教学与现实实践的联系,努力处理好应用认识与解决问题的重要性,重视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的认识和能力。重视培养学生的探究认识和创新能力。常思考,常研究,常总结,以科研促课改,以创新求发展,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打好基础,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努力实现教学高质量,教室高效率。 三、创新评价,激励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怎样提高学生成绩,我把评价作为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手段,也作为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力手段,对学生的学习评价,既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关注学生物理学习的结果,更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抓基础知识的掌握,抓教室作业的堂堂清,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定量采用等级制,

电磁感应章末测试题

6、( 2012年4月上海长宁区二模)如图所示,矩形闭合线圈 且AB 0O 所在平面与线圈平面垂直.如要在线圈中形成方向为 abcd 竖直放置,00是它的对称轴,通电直导线 AB 与00平行, abcda 的感应电流,可行的做法是 (A ) AB 中电流I 逐渐增大 (B ) AB 中电流I 先增大后减小 (C ) AB 中电流I 正对00靠近线圈 (D ) 线圈绕00轴逆时针转动90° (俯视) 1、(2012上海浦东期末)一足够长的铜管竖直放置,将一截面与铜管的内截面相同,质量为 不考虑磁铁与铜管间的摩擦,磁铁的运动速度( ) (A )越来越大. (B ) 逐渐增大到一定值后保持不变. (C ) 逐渐增大到一定值时又开始减小,到一定值后保持不变. (D ) 逐渐增大到一定值时又开始减小到一定值,之后在一定区间变动. 2、2012年3月陕西宝鸡第二次质检)如图所示,一电子以初速度 v 沿与金属板平行方向飞人 MN 极板间,突然发现电子向 M 板偏 转,若不考虑磁场对电子运动方向的影响,则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A ?开关S 闭合瞬间 B ?开关S 由闭合后断开瞬间 C ?开关S 是闭合的,变阻器滑片 P 向右迅速滑动 D ?开关S 是闭合的,变阻器滑片 P 向左迅速滑动 3、(2012年2月陕西师大附中第四次模拟)如图所示,铝质的圆筒形管竖直立在水平桌面上,一条形磁铁从铝管的正上方由静止 开始下落,然后从管内下落到水平桌面上。已知磁铁下落过程中不与管壁接触,不计空气阻力,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1 AX \ 剧A m 的永久磁铁块由管上端放入管内, A .磁铁在整个下落过程中做自由落体运动 B ?磁铁在管内下落过程中机械能守恒 C .磁铁在管内下落过程中,铝管对桌面的压力大于铝管的重力 D .磁铁在下落过程中动能的增加量小于其重力势能的减少量 4、( 2012年2月济南检测)如图所示,线圈两端与电阻相连构成闭合回路,在线圈上方有一竖直放置的 磁铁,磁铁的S 极朝下。在将磁铁的 S 极插入线圈的过程中 A .通过电阻的感应电流的方向由 a 到b 线圈与磁铁相互排斥 B .通过电阻的感应电流的方向由 b 到a ,线圈与磁铁相互排斥 C .通过电阻的感应电流的方向由 a 到 b 线圈与磁铁相互吸引 D .通过电阻的感应电流的方向由 b 到a ,线圈与磁铁相互吸引 5、如图所示,一条形磁铁从左向右匀速穿过线圈,当磁铁经过 A 、B 两位置时,线圈中( A. .感应电流方向相同,感应电流所受作用力的方向相同 B. .感应电流方向相反,感应电流所受作用力的方向相反 C. .感应电流方向相反,感应电流所受作用力的方向相同 D. .感应电流方向相同,感应电流所受作用力的方向相反

成都中学排名

成都中学排名 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

成都金牛区初中学校ABC类排名 一类(B+、B) 成都实验外国语学校西区 西南交大附中 七中万达学校 成都市金牛实验中学(本部) 成都市铁路中学 二类(B-) 成都市第八中学 成都市第二十中学(初中部) 成都市第十八中学 树德博瑞实验学校 成都石室外语学校 三类学校(C+、C、C-) 成都市通锦中学 金牛实验中学北区(原锦西中学) 金牛实验中学西区 成都市金牛中学 铁二院中学 成都市人民北路中学 成都市第三十三中(现在的八中北区)成都市第三十六中学

成都青羊区初中学校ABC类排名 一类(A+、A) 成都市石室联合中学 成都市树德实验中学 树德中学光华校区 二类(B、B-) 成都市青羊实验中学 成都市石室联合中学(金沙分校) 成都市石室联合中学(西区) 成都市青羊实验联合中学 成都市成飞中学 四川师范大学实验外国语学校 三类(C+、C) 成都市第十一中学女子学校 成都石室联合中学蜀华分校 成都市树德实验中学(西区) 成都市树德实验协进中学 成都市三十七中学 成都树德实验中学东区(原成都二十四中学)锦城学校 体育中学

成都武侯区初中学校ABC类排名 一类(A、B+) 成都西川中学 成都市棕北中学 二类(B、B-) 成都市第十二中学(四川大学附属中学) 成都七中实验学校 成都市棕北联合中学 成都市石室双楠实验学校(原成都双楠实验学校) 四川成都西北中学 成都石室锦城外国语学校(原成都市第十六中学)成都武侯外国语学校 三类(C+、C、C-) 成都市通江实验学校 成都市机投中学 成都市金花中学 成都市第四十三中学校 成都武侯金鹏科技实验学校 成都市明成学校 成都市金花光明学校 成都市金花金兴南路学校

九年级上册物理教学工作总结

九年级上册物理教学工作总结 xx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把心思放在九年级学生身上,处处为学生着想,才能做好本职工作,太多的计较只会成为阻碍,那么教师会如何总结工作呢?下面是由我整理的,希望对您有用。篇一紧张忙碌的一学期结束了,本学期我担任了初三1、7两个班的物理教学任务,一学期来,可以说紧张忙碌而收获多多。我认真执行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计划,转变思想,积极探索,改革教学,在继续试用“以学为主,当堂达标”课堂教学模式的同时,把新课程标准的新思想、新理念和物理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设想结合起来,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1、分利用课堂教学,打好学生基本功为了上好课,我做了下面的工作:①认真钻研教材,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知道应补充哪些资料,怎样才能教好。②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③考虑教法,解决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④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性,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语言简洁明了,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引发学生学物理的兴趣,课堂上讲练结合,作业少而精,减轻学生的负担。 2、加强实验教学,增强学生实践能力遵循物理教学规律和物理学科的特点,以实验启动物理概念、定理、定律的教学。在演示实验中,

引导学生有目的的观察,启发积极思维,提示物理现象的本质。组织好学生实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独立操作的能力、团结协作的精神和学生自主创新的能力。此期除做完、做好教学所要求的实验外,还利用电化教学设备和多媒体教学手段及远程教学设备开展物理实验的教学。实验课题一直是我物理教学中的一个薄弱环节,多年来我一直在寻找在物理教学中应该选择怎么的课题进行研究,本学期我选择了“开放物理实验室,学生自主探究”作为本学期的实验课题。虽然整个研究过程中,出现了很多的问题,但这只是实验课题研究的第一步,在今后的研究中,我将针对出现的问题进行修正,不断改进实验方法,以确保实验课题的顺利研究。3、因材施教,整体性提高学生素质学生智力、素质的参差必然导致教学的不统一性,在教学的过程中注意兼顾全体学生,难易有度,激励先进学生,鼓励后进生。一期来,在培养好尖子生的同时,还利用课余时间辅导、帮助、鼓励基础差的学生赶上先进生,让差生在老师的激励、关心下不断取得进步。一学期下来,好几个同学都在最后有了明显提高。一学期来不断的努力工作,我的物理教学工作圆满的结束了并且在中考和20XX 年全国初中物理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辅导的赖欣颖和吴佳旎同学分获一等奖和二等奖。参加的市级课题研究也取得阶段成果。成绩的取得离不开领导的支持和全体老师的帮助,教学工作苦乐相伴。以后我将本着“勤学、善思、实干”的准则,一如既往,再接再厉,把工作稿得更好。篇二本学期我担任九年级68、69班的物理教学任务,一学期来我认真执行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计划,更新教学理念,改进教学

章末检测试卷五新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5试题

章末检测试卷(五)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2018·北京四中高二下学期期末)共建“一带一路”符合国际社会的根本利益,彰显人类社会的共同理想和美好追求。下列贸易商品中,主要成分属于有机物但不属于高分子化合物的是( ) 答案 D 解析丝绸的化学成分是蛋白质、棉花的化学成分是纤维素,都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捷克水晶的化学成分是二氧化硅,属于无机物;乌克兰葵花籽油的化学成分是油脂,属于有机物,但不是高分子化合物。 【考点】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有关概念 【题点】有机高分子化合物与低分子化合物的区别 2.(2018·宁夏育才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下列化合物属于塑料的是( ) A.PVCB.锦纶C.轮胎D.棉花 答案 A 解析PVC属于塑料,A正确;锦纶属于合成纤维,B错误;轮胎属于复合材料,C错误;棉花属于天然纤维,D错误。 【考点】合成材料的分类 【题点】合成材料的分类 3.(2018·板桥三中月考)如图照片显示:一只可爱的小猫站在一块高分子合成材料上,下面烈火灼烧而小猫却若无其事,这说明此高分子材料一定具有的性质是( )

A.良好的绝缘性 B.良好的绝热性 C.良好的导热性 D.熔点低 答案 B 解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小猫气定神闲地站在一块放在高温火焰上的高分子合成材料上,说明该材料具有良好的绝热的性质,故选B。 【考点】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题点】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特点 4.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单体的质量之和等于所生成的高分子化合物的质量 B.单体为一种物质时,则单体发生加聚反应 C.缩聚反应的单体至少有两种物质 D.淀粉和纤维素的聚合度不同,不互为同分异构体 答案 D 解析若为加聚反应,单体的质量之和等于所生成高分子化合物的质量,若为缩聚反应,高分子化合物的质量小于单体的质量之和,所以A项错误;单体为一种物质时,单体可能发生 加聚反应也可能发生缩聚反应,如乙烯通过加聚反应得到聚乙烯,乳酸() 通过缩聚反应得到聚乳酸()和水,所以B项错误;缩聚反应的单体可

2016年中考物理试卷分析

2016年中考物理试卷分析 ——三店二中石小红 一、试卷的整体分析 从试卷的整体布局上看,今年中考试卷有以下特点: 1、考点分布 电学32分,占46%,力学22分,占31%,光学7分,占10%,热学6分,占9%,声学3分,占4%。电学与力学仍然是考察的重点,但较今年四月调考,力学比重有所下降。考点分布如下: 第9题,声音的控制,基础题;第10题物态变化,基础题;第11题光现象,基础题;第12题信息与能量,基础题;第13题电磁铁,基础题;第14题电与磁综合原理判断,中档题;第15题日常生活中的测量,基础题;第16题密度的测量,基础题;第17题力与运动,中档题;第18题电能与电功率的计算,中档题;第19题电路设计,中档题;第20题电功率多状态比例计算及范围取值问题;高难题;第21题杠杠,基础题;第22题电热、欧姆定律计算,中档题;第23题比热容及沸腾实验,中档题;第24题凸透镜成像实验,中档题;第25题探究电流与电压关系的实验,中高档题;第26题阿基米德实验,中高档题;第27题力的示意图、机械功率、电能及机械能计算,高档题。 2、试题难度 今年中考整体难度较往年有所降低。选择题难度适中,实验题比较常规,计算题题意相等以外更容易理解,且计算也不是很复杂,整个试卷,没有偏难怪的考点。 3、知识来源 试题绝大多数的图都来源于课本,且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比如,第9、10、11、12、15、17、18、19、21、22、23、27题,这充分体现出从物理走向生活,从生活走向物理的学科特点,同时体现出回归课本的重要性。 4、能力要求 试卷中大多数考点比较分散,知识面也很广,这就要求学生形成一个较完整的知识体系,其中计算题题干比较长,信息量较大,计算较复杂,对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分析能力、计算能力都有一定的要求。 二、教学建议 根据今年中考试卷的特点,不难看出,力学里的压强、浮力、功和功率,电学里的电路计算、电学实验较重要;同时我们要回归课本,吃透课本上的附图也习题,要多观察多思考实际生活中的物理现象,灵活应用。 1、夯实基础 基础知识的分值占很大比例,我们应该稳扎稳打,避免考试中犯低级错误,避免不该有的失分,就今年和往年的对比可以看出,对应基础知识的考查并不难,要求学生细心审题,在复习当中重视基础知识的构建,特别是课本上的细节考点,不用刻意去耗费精力钻研“偏、难、怪”题。 2、钻研考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