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库供水水量平衡计算说明

水库供水水量平衡计算说明
水库供水水量平衡计算说明

水库供水水量平衡计算说明计算时间从2008年9月1日开始至2009年6月30日止(即2009年枯水期结束)的枯水时段,计算基点为2008年9月1日,此时水库水位为252.70m,相应库容为1700万m3。计算方法采用水量平衡法,垫底库容(不可利用库容)按设计死库容,取水塔取水口底坎堰顶高程、取水口处库底高程对应库容分别进行计算,计算过程中不考虑天然降水增加水库库容,详细计算过程见附件2。计算成果为:方案一、即按水库正常运用,垫底库容(不可利用库容)按设计死库容(设计死库容为880万m3,相应死水位为251.50m)计算。计算结果为:2008年9月至2009年6月各月底水库的可供水量分别为:610万m3、500万m3、185万m3、-160万m3、-415万m3、-620万m3、-625万m3、-70万m3、-190万m3、-300万m3。按此方案调度,2008年9月至2008年11月,水库可保障向城区供水,从2008年12月至2009年6月水库可供水量出现负数,说明此期间水库不能向城区提供需求的水量,最大缺水月份为2009年3月,最大月缺水量为625万m3。

方案二、即按水库水可自流进一泵站,垫底库容(不可利用库容)按取水塔取水口底坎堰顶高程(250.75m)对应库容(死库容500万m3)计算,计算结果为:2008年9月至2009年6月各月底的可供水量分别为:990万m3、880万m3、

565万m3、220万m3、-35万m3、-240万m3、-245万m3、310万m3、190万m3、80万m3。按此方案调度,2008年9月至12月及2009年4月至6月,水库可保障向城区供水,2009年1至3月,水库可供水量出现负数,说明此期间水库不能向城区提供需求的水量,最大缺水月份为2009年3月,最大月缺水量为245万m3。

方案三、即按不远距离开挖库底引水渠,垫底库容(不可利用库容)按取水口处库底高程(250.00m)相应库容250万m3计算,计算结果为:2008年9月至2009年6月各月底的可供水量分别为:1240万m3、1130万m3、815万m3、470万m3、215万m3、10万m3、5万m3、560万m3、440万m3、330万m3。按此方案调度,2008年9月至2009年6月,水库可保障向城区供水。

按方案一调度,即按水库正常运用、垫底库容(不可利用库容)为设计死库容880万m3,此方案没能利用部分死库容做为抗旱应急水源、过于保守。按方案三调度,即按垫底库容(不可利用库容)为取水口处库底高程(250.00m),没有考虑水库淤积及坝基渗漏造成的实际库容减少,过于乐观。方案二即考虑了充分利于部分死库容做为抗旱应急水源,又充分考虑了水库淤积等因素造成的实际库容减少,较为合理,故选用方案二进行调度运用。

灌区水量平衡分析

4 灌区水供需平衡分析及水质分析 2009年吉安市水利水电规划设计院编制了《江西省吉安市遂川县农业综合开发南澳陂灌区节水配套改造项目申报设计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以下简称《可行性研究报告》)。本次初设的灌区水供需平衡分析及水质分析主要是在原《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基础上,并结合遂川县水利局2009年编制的《遂川县农田灌溉工程规划报告》,对灌区供需水量平衡做进一步的分析。 本次灌区各水源点的天然来水径流计算采用南溪水文站作为参 证站。南溪水文站站址位于遂川县珠田乡境内,座落于遂川江流域左溪河下游,站址以上控制流域面积910 km2,其历年径流资料见表4.1。 表4.1 南溪站历年年平均流量表 3 年份年均流 量年份年均流 量 年份年均流 量 196521.9 197923.4 199335.2 196619.4 198031.0 199446.9 196719.8 198138.4 199536.2 196832.8 198238.5 199624.8 196918.8 198338.5 199752.2 197047.8 198435.2 199840.8 197120.3 198526.6 199924.7 197225.1 198623.1 200034.8 197351.4 198734.6 200132.7 197427.8 198831.3 200247.6 197552.2 198924.6 200321.6 197634.2 199039.3 200428.8 197731.7 199132.5 200521.8 197821.7 199233.2 200629.7 本次取水的主要水源南澳陂引水工程位于南溪水文站下游0.5km 处,其径流量可直接移用南溪水文站径流资料即可。灌区其余主要水

水资源平衡分析报告

水资源平衡分析 国家投资实施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为了提高耕地质量,绝大多数都规划了灌溉工程。为此,这样的项目区地形图灌区必须进行水资源的平衡分析。 灌区的水资源平衡分析,包含着水质、水量和水位等方面内容,水位的来用水平衡分析比较简单,经过对地形与取用水位相互关系的分析,结合取水工程的设置,划定出自流区和扬水区(扬程大小)即可。这里侧重讨论水量平衡分析的内容。 灌区的水土资源平衡分析是根据水源来水过程和灌区用水过程进行的,这两个过程是逐年变化的,在规划设计时必须先确定用哪个年份的水源来水过程和灌区用水过程进行平衡计算,这个特定的水文年份叫设计典型年,简称设计年,而设计年又是根据灌溉设计标准确定的。 一、灌溉设计标准 选择设计年所依据的标准称为灌溉设计标准。它综合反映了水源对灌区用水的保证程度,关系到灌溉工程的规模、投资和效益。 国标(GB50288-99)规定,设计灌溉工程时,应首先确定灌溉设计保证率,南方小型水稻灌区的灌溉工程也可按抗旱天数进行设计。 (一)灌溉设计保证率 1.定义:指灌区用水量在多年期间能够得到充分满足的机率,一般用得到满足的年数占总年数的百分率表示。它综合反映了用水和

来水两方面的情况。 将多年(长系列)的年灌溉用水量按大小顺序排列,用数理统计方法计算并绘制年灌溉用水量频率曲线,在此曲线上选用的频率值即为灌溉设计保证率值。 如灌溉设计保证率P=80%,则表示频率P=80%对应的灌溉用水量出现的机会为P=80%,意味着每百年中有80年这样的年灌溉用水量可以得到保证,只有20年供水不足或中断,换一种说法(用重现期的语言)就是相当于平均每五年出现一次(五年一遇)供水不足或中断的情况。 2.灌溉用水保证率的确定 ①国标(GB50288-99)规定: 注:1、作物经济价值较高的地区,宜选用表中较大值;作物经

水量平衡图汇总

市政道路及规划道路将项目区分成6个地块,其中A区为省属大型国有企业总部办公楼(5A级写字楼),B区为办公楼及商业配套设施,C区为幼儿园,D、E区为高层住宅楼及配套设施、F为公共绿地。项目配套建有幼儿园、小学、物业管理、公厕、垃圾中转站、中水处理站等。 A区主要为商业办公楼,有A1和A2两栋高层建筑,为35层,楼高168m,其中A1为云投总部大楼,A2为富滇银行总部大楼,A区设置单位食堂,A1和A2之间的裙楼为商业,主要为超市和一般商业,超市面积为3000m2,一般商业面积为12135m2,在地下室设置中央空调系统,循环冷却系统设置在地下室内,冷却塔套设置在裙楼5楼楼顶,同时在5楼楼顶有一25m×15m的游泳池,供热采燃气锅炉,设置在A区裙楼建筑5楼,设一备用发电机,在地下室内,除云投总部大楼和富滇银行总部大楼外还有33592m2办公面积对外租售。 B区有B1、B2、B3楼为26层,楼高均为99.8m,主要回迁办公和对外租售,租售面积77093.87m2,B2裙楼1-5F为商业办公用房,商业面积为58699m2,项目区的餐饮行业设置于此,B区东北角为公共绿地,面积4336m2。 C区主要为幼儿园,建筑面积2673m2,设置9班,设置幼儿园食堂。 D区D1、D2、D3、D4共4栋主体建筑,D1、D 3、D 4楼为35层,楼高均为99.8m;D2楼为30层,楼高均为85.6m,1F为商业,D区西边有社区小学,建筑面积5827m2,共4层建筑,设置小学食堂,银行网点位于D1一楼,面积117.25m2,消防控制室位于D3一楼,面积40.30m2,社区警务站位于D2一楼,面积95.60m2,在D区东北侧设置公厕一座。 E区共有7栋主体建筑,为回迁安置房,其中E2、E3、E4、E6、E7为35层,楼高99.9m,E1为35层,楼高99.7m,E5为30层,楼高85.9m。本项目的社区服务用房位于E区南边的两层物管楼内,建筑面积,垃圾中转站1处,为封闭式垃圾房,位于E区北侧,二楼为公共厕所,E区东北侧设煤气调压站1座,计划引入一社区诊所,布置在D2建筑1F,面积约120m2,D3设置一电信网点,面积72m2,D4设置一银行网点,面积约72m2。 F区为公共绿地,面积3664m2。 项目拟设置地下机动车停车位4254个(位于地下层),绿化景观带若干,其中含公共绿地8000m2(代征地),在B区北面和F区。公厕两个(1#厕所位于项

完整word版水平衡计算

工艺水取水量就是各工艺取用的新鲜水量. 整个项目新鲜水量用于全厂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的计算里. 工艺水回用率计算中,生产线1和生产线2为工艺水,其回用水400+600,新水200+200。 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中,新鲜水700,重复用水1600+600+400。 间接冷却水循环率中,循环水为600,新水为200。 污水回用率中,污水站污水回用量400,直接排放的污水90+380。图中冷却塔的50为冷却水,可直排,不算污水。 水平衡中各种水量的核算 工业企业用水的定义、水源、分类、以及用水管理和水量计量应遵循CJ19-87规定。 1、取水量 工业用水的取水量是指自地表水、地下水、自来水、海水、城市污水及其他水源的总水量。现有生产厂,以水表读取为准,乘以实际用水时间,得出用水量(日和年)。对于拟建工程项目则应按用水装置(生产单元)汇总,一般化工生产装置取水量包括生产用水和生活用水两大方面;生产用水又包括间接冷却水、工艺用水和锅炉给水。各种用水关系见图4-7。 工业取水量=间接冷却水量+工艺用水量+锅炉给水量+生活用水量 2、重复利用水量 重复利用水量系指生产厂(建设项目)内部循环使用和循环使用的总水量。在化工建设项目中主要是间接冷却水系统的循环水量和工艺过程中循环多次使用的水之和,可由项目建议书或可行性报告中获取这些数据。对现有生产厂,可用水泵的额定流量计算,即: 重复利用水量=水泵额定流量×实际开泵时间 3、耗水量 耗水量是整个工程项目消耗掉的新鲜水量总和,即:H=Q1+Q2+Q3+ Q4+ Q5+ Q6式中,Q1――产品含水,即由产品带走的水,Q1=产品产量(t/h或t/a)×产品含水量,%; Q2――间接冷却水系统补充水量,亦即循环冷却水系统补充水量,耗水量; 洗涤用水和直――洗涤用水、直接冷却水和其他工艺用水量之和。Q3 接冷却水均为与物料直接接触的水。工艺水用量由生产装置、工艺水回用和工艺水取水量相加得到。工艺用水量和直接冷却水量可从项目建议书或可行性报告的水平衡图中,按各工艺装置依次汇总。洗涤用水应包括装置和生产区地坪的冲洗水; Q4――锅炉运转消耗的水量,可由蒸汽吨数核算,或由可行性报

水库调洪计算试算法

水库调洪演算试算法 一、水库调洪计算的任务 入库洪水流经水库时,水库容积对洪水的拦蓄、滞留作用,以及泄水建筑物对出库流量的制约或控制作用,将使出库洪水过程产生变形。与入库洪水过程相比,出库洪水的洪峰流量显著减小,洪水过程历时大大延长。这种入库洪水流经水库产生的上述洪水变形,称为水库洪水调节。水库调洪计算的目的是在已拟定泄洪建筑物及已确定防洪限制水位(或其他的起调水位)的条件下,用给出的入库洪水过程、泄洪建筑物的泄洪能力曲线及库容曲线等基本资料,按规定的防洪调度规则,推求水库的泄流过程、水库水位过程及相应的最高调洪水位和最大下泄流量。 若水库不承担下游防洪任务,那么水库调洪计算的任务是研究和选择能确保水工建筑物安全的调洪方式,并配合泄洪建筑物的形式、尺寸和高程的选择,最终确定水库的设计洪水位、校核洪水位、调洪库容及二种情况下相应的最大泄流量。若水库担负下游防洪任务,首先应根据下游防洪保护对象的防洪标准、下游河道安全泄量、坝址至防洪点控制断面之间的区间入流情况,配合泄洪建筑物形式和规模,合理拟定水库的泄流方式,确定水库的防洪库容及其相应的防洪高水位;其次,根据下游防洪对泄洪方式的要求,进一步拟定为保证水工建筑物安全的泄洪方式,经调洪计算,确定水库的设计洪水位与校核洪水位及相应的调洪库容。 二、水库调洪计算基本公式 洪水进入水库后形成的洪水波运动,其水力学性质属于明渠渐变不恒定流。常用的调洪计算方法,往往忽略库区回水水面比降对蓄水容积的影响,只按水平面的近似情况考虑水库的蓄水容积(即静库容)。水库调洪计算的基本公式是水量平衡方程式:

t t t t t t V V t q q t Q Q -=?+-?++++1121121)()( (3-1) 式中: t ?——计算时段长度(s ); 1,+t t Q Q ——t 时段初、末的入库流量(m 3/s ); 1,+t t q q ——t 时段初、末的出库流量(m 3 /s ); 1,+t t V V ——t 时段初、末水库蓄水量(m 3 )。 当已知水库入库洪水过程线时,1,+t t Q Q 均为已知;t t q V ,则是计算时段t 开始的初始条件。于是,式中仅11,++t t q V 为未知数。必须配合水库泄流方程q =f (V )与上式联立求解11,++t t q V 的值。当水库同时为兴利用水而泄放流量时,水库泄流量应计入这部分兴利泄流量。假设暂不计及自水库取水的兴利部门泄向下游的流量,若泄洪建筑物为无闸门表面溢洪道,则下泄流量q 的计算公式为: 1 11 2gh mBh q ε= (3-2) 式中: ε 侧收缩系数; m 流量系数; B 溢洪道宽; h 1 堰上水头。 若为孔口出流,则泄流公式为: 2 2 2gh q μω= (3-3) 式中: μ 孔口出流系数; ω 孔口出流面积; h 2 孔口中心水头。 由式(3-2)或(3-3)所反映泄流量q 与泄洪建筑物水头h 的函数关系可转换为泄流量q 与库水位Z 的关系曲线q =f (Z )。借助于水库容积特性V =f (Z ),

水平衡计算

工艺水取水量就是各工艺取用的新鲜水量 . 整个项目新鲜水量用于全厂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的计算里 工艺水回用率计算中,生产线 1和生产线 2 为工艺水,其回用水 400+600,新水 200+200 。 间接冷却水循环率中,循环水为 污水回用率中,污水站污水回用量 水,可直排,不算污水。 水平衡中各种水量的核算 工业企业用水的定义、水源、分类、以及用水管理和水量计量应遵循 CJ19-87 规 1、取水量 工业用水的取水量是指自地表水、地下水、自来水、海水、城市污水及其他水源 的总水量。现有生产厂,以水表读取为准,乘以实际用水时间,得出用水量(日 和年)。对于拟建工程项目则应按用水装置(生产单元)汇总,一般化工生产装 置取水量包括 生产用水和生活用水两大方面;生产用水又包括 间接冷却水 、工艺 用水和锅炉给水 。各种用水关系见图 4-7。 工业取水量二间接冷却水量+工艺用水量+锅炉给水量+生活用水量 2、重复利用水量 重复利用水量系指生产厂 (建设项目) 内部循环使用和循环使用的总水量。 在化 工建设项目中主要是 间接冷却水系统的循环水量和工艺过程中循环多次使用的 水之和,可由项目建议书或可行性报告中获取这些数据。 对现有生产厂, 可用水 泵的额定流量计算,即: 重复利用水量=水泵额定流量X 实际开泵时间 3、耗水量 耗水量是整个工程项目消耗掉的新鲜水量总和, 即:H=Q1+Q2+Q3+ Q4+ Q5+ Q6 式中,Q1――产品含水,即由产品带走的水,Q1=产品产量(t/h 或t/a )x 产品 含水量,%; Q2――间接冷却水系统补充水量,亦即循环冷却水系统补充水量,耗 水量; Q3——洗涤用水、直接冷却水和其他工艺用水量之和。 洗涤用水和直 接冷却水均为与物料直接接触的水。工艺水用量由生产装置、工艺水回用 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中,新鲜水 700,重复用水 1600+600+400 。 600,新水为 200。 400,直接排放的污水 90+380 。图中冷却塔的 50 为冷却

水平衡测试方案

水平衡测试方案 水平衡测试是对用水单位进行科学管理之有有效的方法,也是进一步做好城市节约用水工作的基础。它的意义在于,通过水平衡测试能够全面了解用水单位管网状况,各部位(单元)用水现状,画出水平衡图,依据测定的水量数据,找出水量平衡关系和合理用水程度,采取相应的措施,挖掘用水潜力,达到加强用水管理,提高合理用水水平的目的。 水平衡测试目的和作用 水平衡测试是加强用水科学管理,最大限度地节约有水和合理用水的一项基础工作。它涉及到用水单位管理的各个方面,同时也表现出较强的综合性、技术性。通过水平衡测试应达到以下目的: 1、掌握单位用水现状。如水系管网分布情况,各类用水设备、设施、仪器、仪表分布及运转状态,用水总量和各用水单元之间的定量关系,获取准确的实测数据。 2、对单位用水现状进行合理化分析。依据掌握的资料和获取的数据进行计算、分析、评价有关用水技术经济指标,找出薄弱环节和节水潜力,制订出切实可行的技术、管理措施和规划。 3、找出单位用水管网和设施的泄漏点,并采取修复措施,堵塞跑冒滴漏。 4、健全单位用水三级计量仪表。既能保证水平衡测试量化

指标的准确性,又为今后的用水计量和考核提供技术保障。 5、可以较准确地把用水指标层层分解下达到各用水单元,把计划用水纳入各级承包责任制或目标管理计划,定期考核,调动各方面的节水积极性。 6、建立用水档案,在水平衡测试工作中,搜集的有关资料,原始记录和实测数据,按照有关要求,进行处理、分析和计算,形成一套完整详实的包括有图、表、文字材料在内的用水档案。 7、通过水平衡测试提高单位管理人员的节水意识,单位节水管理节水水平和业务技术素质。 8、为制定用水定额和计划用水量指标提供了较准确的基础数据。 (三)、水平衡测试程序 1、准备阶段要搞好“三落实”。一是组织落实:测试单位应成立专门机构,负责测试的组织领导,全面协调,测试实施、督促检查等。为了便于开展工作,该机构由主管领导,节水主管部门负责人、车间(部门)主任组成领导班子和包括管水人员、统计人员、工程技术人员,车间及班级组长和用水,管水人员在内的测试班子。二是技术落实:就是要掌握测试方法,了解测试表格图,摸清用水工艺、设备厂、设施及用水情况,进行人员培训等。三是测试方案落实就是明确测点和内容,选好测试仪器,确定测试的日期和次数,做好人员的分工和协调配合等。除“三落实”外,还要健全测试手段,校验计量水表,使之达到规范要

水资源平衡研究分析

水资源平衡分析

————————————————————————————————作者:————————————————————————————————日期:

水资源平衡分析 国家投资实施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为了提高耕地质量,绝大多数都规划了灌溉工程。为此,这样的项目区地形图灌区必须进行水资源的平衡分析。 灌区的水资源平衡分析,包含着水质、水量和水位等方面内容,水位的来用水平衡分析比较简单,经过对地形与取用水位相互关系的分析,结合取水工程的设置,划定出自流区和扬水区(扬程大小)即可。这里侧重讨论水量平衡分析的内容。 灌区的水土资源平衡分析是根据水源来水过程和灌区用水过程进行的,这两个过程是逐年变化的,在规划设计时必须先确定用哪个年份的水源来水过程和灌区用水过程进行平衡计算,这个特定的水文年份叫设计典型年,简称设计年,而设计年又是根据灌溉设计标准确定的。 一、灌溉设计标准 选择设计年所依据的标准称为灌溉设计标准。它综合反映了水源对灌区用水的保证程度,关系到灌溉工程的规模、投资和效益。 国标(GB50288-99)规定,设计灌溉工程时,应首先确定灌溉设计保证率,南方小型水稻灌区的灌溉工程也可按抗旱天数进行设计。 (一)灌溉设计保证率 1.定义:指灌区用水量在多年期间能够得到充分满足的机率,一般用得到满足的年数占总年数的百分率表示。它综合反映了用水和

来水两方面的情况。 将多年(长系列)的年灌溉用水量按大小顺序排列,用数理统计方法计算并绘制年灌溉用水量频率曲线,在此曲线上选用的频率值即为灌溉设计保证率值。 如灌溉设计保证率P=80%,则表示频率P=80%对应的灌溉用水量出现的机会为P=80%,意味着每百年中有80年这样的年灌溉用水量可以得到保证,只有20年供水不足或中断,换一种说法(用重现期的语言)就是相当于平均每五年出现一次(五年一遇)供水不足或中断的情况。 2.灌溉用水保证率的确定 ①国标(GB50288-99)规定: 灌水方法地区作物种类灌溉设计保证 率(%) 地面灌溉 干旱地区或水 资源紧缺地区 以旱作为主50-75 以水稻为主70-80 半湿润、半干旱 地区或水资源 不稳定地区 以旱作为主70-80 以水稻为主75-85 湿润地区或水 资源丰富地区 以旱作为主75-85 以水稻为主80-95 喷灌、微灌各类地区各类作物85-95 注:1、作物经济价值较高的地区,宜选用表中较大值;作物经

水平衡测试方案

水平衡测试方案

水平衡测试方案 水平衡测试是对用水单位进行科学管理之有有效的方法,也是进一步做好城市节约用水工作的基础。它的意义在于,经过水平衡测试能够全面了解用水单位管网状况,各部位(单元)用水现状,画出水平衡图,依据测定的水量数据,找出水量平衡关系和合理用水程度,采取相应的措施,挖掘用水潜力,达到加强用水管理,提高合理用水水平的目的。 水平衡测试目的和作用 水平衡测试是加强用水科学管理,最大限度地节约有水和合理用水的一项基础工作。它涉及到用水单位管理的各个方面,同时也表现出较强的综合性、技术性。经过水平衡测试应达到以下目的: 1、掌握单位用水现状。如水系管网分布情况,各类用水设备、设施、仪器、仪表分布及运转状态,用水总量和各用水单元之间的定量关系,获取准确的实测数据。 2、对单位用水现状进行合理化分析。依据掌握的资料和获取的数据进行计算、分析、评价有关用水技术经济指标,找出薄弱环节和节水潜力,制订出切实可行的技术、管理措施和规划。 3、找出单位用水管网和设施的泄漏点,并采取修复措施,堵塞跑冒滴漏。 4、健全单位用水三级计量仪表。既能保证水平衡测试量化指标的准确性,又为今后的用水计量和考核提供技术保障。

5、能够较准确地把用水指标层层分解下达到各用水单元,把计划用水纳入各级承包责任制或目标管理计划,定期考核,调动各方面的节水积极性。 6、建立用水档案,在水平衡测试工作中,搜集的有关资料,原始记录和实测数据,按照有关要求,进行处理、分析和计算,形成一套完整详实的包括有图、表、文字材料在内的用水档案。 7、经过水平衡测试提高单位管理人员的节水意识,单位节水管理节水水平和业务技术素质。 8、为制定用水定额和计划用水量指标提供了较准确的基础数据。 (三)、水平衡测试程序 1、准备阶段要搞好“三落实”。一是组织落实:测试单位应成立专门机构,负责测试的组织领导,全面协调,测试实施、督促检查等。为了便于开展工作,该机构由主管领导,节水主管部门负责人、车间(部门)主任组成领导班子和包括管水人员、统计人员、工程技术人员,车间及班级组长和用水,管水人员在内的测试班子。二是技术落实:就是要掌握测试方法,了解测试表格图,摸清用水工艺、设备厂、设施及用水情况,进行人员培训等。三是测试方案落实就是明确测点和内容,选好测试仪器,确定测试的日期和次数,做好人员的分工和协调配合等。除“三落实”外,还要健全测试手段,校验计量水表,使之达到规范要求。

水库水文计算全过程

2水文 2.1流域概况 ××水库位于××西南方向,坝址高程1760m,径流面积0.78km2,主河长1.6km,平均坡降为88‰,流域平均高程1880m,径流量条形状。 ××水库属珠江水系西洋江流域源头支流,地处珠江流域与红河流域的分水岭上。河流自北向南,在坝址下游500m向西转,进入溶洞,流入其龙得河,又通过地下暗河进入头河,汇入西洋江,流域水系分布详见《××水库水系图》。 ××水库流域地处中低山区,森林种类较多,主要分布有灌木、杂草、杉木等植物,目前,森林林植被完好,覆盖率在80%以上,径流内有少量的泉点出露,来水主要靠地表径流。 2.2气象特性 西洋江流域属中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区。夏季受东南太平洋和孟加拉湾暖湿气流影响,5~10间湿热多雨,水量充沛,其降水量占年降水量的85%左右,此期间又多集中在6—8月,占全年降水量的50%左右。冬季,受周围山脉作屏障作用,阻滞北方冷空气的入侵,使本流域干燥,凉爽少雨(11—4月),据××县象站资料统计,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046.00mm,蒸发量(d=20m)为1637.6mm,多年平均气温为16.7℃,极高最高气温为36.7℃,最低为-5.5℃。多年无霜期为306天,雨季相对湿率82%,绝对浊率19.9hp a,旱季相对湿度76%,绝 页脚内容22

对湿度10.8hp a。以上结果表明,流域具有气候温和,降水量年际变化小,年内分配均匀,集中程度高,干湿分明的特点。该气候特点决定了径流由降水补给,径流与降水规律一致。 2.3年径流分析 拟建的××水库坝址附近属无测水文气象资料地区,水库设计年径流量根据其地理位置及气候成固相似性的特点,采用查径流深等直线图和移用西洋街(二)站径流模数两种方法分析,再作综合论证后取值。 2.3.1移西洋街(二)站径流模数法 西洋街(二)站属国家基本水文站,观测内客有水位、流量、降水、蒸发,观制面积2473km2。该站有1964—2001年的流量统计系列,且该系列已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统计年限满足规范要求,用适线法将该径流系列进行频率计算,矩法初估参数,取倍比系数C5=2.5C V,计算结果如表2-1 页脚内容22

水量供需平衡分析计算

第五章水量供需平衡分析计算 第一节分析计算的原则与方法 水量供需平衡分析计算,按现状(基准年)和近期、远期三个水平年进行。 规划可供水量在现状可供水量的基础上,考虑现有工程在不同供水情况下供水能力的增减和规划新建、配套、扩建工程增供的水量,同时注意水质变化对供应合格水能力的影响。 城镇需水量以最近批准的城市总体规划和供水规划计算的数值为主要参考,同时进行复核。 第二节不同供水工程可供水量分析 一、供水工程 温岭市各区域水库、堰坝、河网相互贯连和调节,已形成蓄、供、排相结合的一个较完整的灌溉供水系统。但是,近年来由于平原河道淤积和水污染严重,造成了河道蓄、供水能力不断降低,水源利用功能减少,城乡生活用水和工业用水已无法就地从河道提取,并由此造成地下水超采和地面沉降现象。因此,全市各区域仍然存在着亟待解决的城乡生活、工业用水水源工程和供水配套工程建设,以及水污染防治等问题。 1.蓄水工程 温岭市供水水源主要来自蓄水工程,约占总供水量的90%左右,主要包括河道、水库以及长潭水库引水。全市河道总长度为1284.44km,蓄水量3557万m3,主要担负境内灌溉用水。水库山塘153座,总库容7668.5万m3,担负境内生活用水和一部分灌溉用水。 2.引水工程 堰坝用来拦截水流,灌溉农田,为山区半山区群众所广泛采用。目前,全市共有堰坝33座,其中灌溉千亩以上的有大溪镇的中牛头潭堰坝,原江厦乡的七一堂滚水坝,原交陈乡的小交陈拦水坝和岙环

乡兰公岙坝等4座。全市一般年份可引水234.31万m3,灌溉面积7413亩,旱年引水量为133.38万m3,灌溉面积6503亩,丰水年可引水334.91万m3,灌溉面积7473亩。 3.地下水工程 地下水部分的可供水量主要计算机电井、民井供水,主要用于城市生活、农村生活和工业用水。2000年有各类机井71眼,民井3701眼。 二、可供水量 可供水量是不同水平年、不同保证率或不同频率不同需水要求下考虑来水、需水及水质情况,各项水利工程设施可提供的水量。温岭市水利工程设施主要包括蓄水工程(水库、山塘)、引水工程、调水工程和地下水井。 现状工况下,温岭市不同保证率各类型水利工程的可供水量见表5-1。 表5-1 现状工况下可供水量统计表 3 注:蓄水工程中包括长潭水库引水 第三节城乡水量供需平衡分析计算 一、现状供需分析 通过对现状城乡供水状况的调查分析,统计出城乡现状日需水量和日供水能力,如表5-2所列。

水平衡计算

水平衡计算 工艺水取水量就是各工艺取用的新鲜水量. 整个项目新鲜水量用于全厂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的计算里. 工艺水回用率计算中,生产线1和生产线2为工艺水,其回用水400+600,新水200+200。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中,新鲜水700,重复用水1600+600+400。 间接冷却水循环率中,循环水为600,新水为200。 污水回用率中,污水站污水回用量400,直接排放的污水90+380。图中冷却塔的50为冷却水,可直排,不算污水。 水平衡中各种水量的核算 工业企业用水的定义、水源、分类、以及用水管理和水量计量应遵循CJ19-87规 定。 1、取水量 工业用水的取水量是指自地表水、地下水、自来水、海水、城市污水及其他水源的总水量。现有生产厂,以水表读取为准,乘以实际用水时间,得出用水量(日和年)。对于拟建工程项目则应按用水装置(生产单元)汇总,一般化工生产装置取水量包括生产用水和生活用水两大方面;生产用水又包括间接冷却水、工艺用水和锅炉给水。各种用水关系见图4-7。 工业取水量,间接冷却水量+工艺用水量+锅炉给水量+生活用水量 2、重复利用水量 重复利用水量系指生产厂(建设项目)内部循环使用和循环使用的总水量。在化工建设项目中主要是间接冷却水系统的循环水量和工艺过程中循环多次使用的水之和,可由项目建议书或可行性报告中获取这些数据。对现有生产厂,可用水

泵的额定流量计算,即: 重复利用水量,水泵额定流量×实际开泵时间 3、耗水量 耗水量是整个工程项目消耗掉的新鲜水量总和,即:H=Q1+Q2+Q3+ Q4+ Q5+ Q6 式中,Q1――产品含水,即由产品带走的水,Q1,产品产量(t/h或t/a)×产品含水量,,; Q2――间接冷却水系统补充水量,亦即循环冷却水系统补充水量,耗 水量; Q3――洗涤用水、直接冷却水和其他工艺用水量之和。洗涤用水和直 接冷却水均为与物料直接接触的水。工艺水用量由生产装置、工艺水回用和工艺水取水量相加得到。工艺用水量和直接冷却水量可从项目建议书或可行性报告的水平衡图中,按各工艺装置依次汇总。洗涤用水应包括装置和生产区地坪的冲洗水; Q4――锅炉运转消耗的水量,可由蒸汽吨数核算,或由可行性报告获 取; Q5――水处理用水量,指再生水处理装置所需的用水量,如再生树脂 等软水剂的用水量。可由可行性报告获取,或按公式计算; Q6――生活用水量,指厂区内生活用水部门的用水量,如办公楼、食堂、浴室、厕所、绿化等的用水量之和。厂区生活用水可按职工生活用水[一般采取 25,35L/(人?班)]和淋浴用水[40,60L/(人?班?淋浴1h)]核算。 4、排水量 排水量即环境统计定义的废水排放总量,包括生产废水和生活废水。对于工程分析水平衡计算,生产废水指工程项目所有排放口排到外环境的生产废水总和,包括各装置外排的生产废水、直接冷却水和洗涤水;生活污水指厂区内生活设施排放

中水的水质、水量与水量平衡分析

第11章建筑中水工程11.2 中水的水质、水量与水量平衡

1.建筑中水水源 建筑中水水源应根据排水的水质、水量、排水状况和中水回用的水质、水量确定。一般取自建筑物内部的生活污水、生活废 水、冷却水和其他可利用的水源,建筑屋面雨水可作为中水水源 的补充。经消毒处理后的综合医院污水只可作为独立的不与人接 触的用于滴灌绿化的中水水源,但严禁传染病医院、结核病医院 和放射性废水作为中水水源。 (1)建筑物中水系统的中水水源 建筑物中水系统规模小,可用作中水水源的排水有6种,按污染程度的轻重,选取顺序为:

①沐浴排水:是公共浴室淋浴、坐浴,以及卫生间淋浴时排放的废水,有机物和悬浮物浓度都较低,但阴离子洗涤剂的含量可能较高。 ②盥洗排水:是洗脸盆、洗手盆和盥洗槽排放的废水,水质与沐浴排水相近,但悬浮物浓度较高。 ③冷却水:主要是空调循环冷却水系统的排污水,特点是水温较高,污染较轻。 ④洗衣排水:指宾馆洗衣房排水,水质与盥洗排水相近,但洗涤剂含量高。 ⑤厨房排水:包括厨房、食堂和餐厅在进行炊事活动中排放的污水,污水中有机物浓度、浊度和油脂含量都较高。

⑥冲厕排水:大便器和小便器排放的污水,有机物浓度、悬浮物浓度和细菌含量都很高。 此外还有游泳池排污水: 水质与沐浴排水相近,但悬浮物浓度较高。 上述7种常用的中水水源排水量少,排水不均匀,所以建筑中水水源一般不是单一水源,而是多水源组合,按混合后水源的水质,有优质杂排水、杂排水和生活排水三种组合方式。优质杂排水包括冰浴排水、盥洗排水、冷却排水和游泳池排污水,其有机物浓度和悬浮物浓度都低,水质好,处理容易,处理费用低,应优先选用。

浅谈水资源供需平衡

浅谈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 摘要:在当今资源紧张的大背景下,利用有限的资源创造出尽可能多的价值是人们不断追求的目标。而作为基础性资源之一的水资源,它不仅是环境组成的基本要素,更是一种支持生态系统正常运转的不可代替的重要自然资源,然而,从近几年我国较为严重的洪涝灾害和干旱灾害来看,有限的水资源要想得到充分的利用,必须处理好供需之间的平衡问题,这在城市供水系统中更是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的,因此,我们有必要对水资源的供需平衡做基本的分析和预测,从而使有限的水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 关键字:水资源供需平衡充分利用 一、基本概述 所谓水资源供需平衡就是指可供水量与实际需水量间的关系,而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则指的是,在一定的行政、经济(流域)范围内,各个时期的需水量总和与供水量总和的供求关系分析。它是在流域规划和水资源综合评价分析的基础上,以水资源的供需现状、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与国土整治规划为依据,运用一定的数学模型和分析方法,测算今后各个时期的用水量和需水量,制定综合平衡、供需协调的水资源长期供求计划和水资源开源节流的总体规划。 具体来讲,水资源的可供给量与其开发的程度和技术水平有关;而实际需水量与工业发展程度、人民正常生产生活水平以及利用水资源的技术等有关。因此,在不同时期,可供水量与实际需水量是在不断变化的,而两者之间的关系也是可变的。供需关系基本表现出3种情况:①供大于需。这说明可利用的水资源还有一定的被进一步利用的潜力;②供等于需。这是一种比较理想的供需状态,说明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与同一阶段人们的生产、生活需要相适应;③供小于需。说明水资源量的短缺,需进一步寻求增加供应量的方法,及时采取开源节流等措施,以缓解供需矛盾。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水资源供需之间的平衡只是相对而言的,两者之间的不平衡现象是始终存在的,如果想要利用尽可能少的资源取得尽可能大的效益,我们就需不断研究分析、变动调整供需关系,为制定水资源宏观决策及合理分配与调度奠定基础。 二、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的基本原则 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是一个涉及面很广的一个问题,它不仅要研究供水量与需水量,而且还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充分分析社会、经济、环境等多方面的因素,因此,在进行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时有用一定的原则做引导。 ⑴流域和地区相结合 通常在研究水资源时都是以流域为基本研究对象的,这也是研究可供水量的起点。而需水量的研究则是要结合所研究区域的经济、社会、环境等的发展情况,具有一定的地区分布特点。然而,我国的经济或行政区域通常与流域分布是不一致的,因此,在进行水资源平衡分析时,要将两者尽可能的统一,划好分区,把小区和大区,区域和流域结合起来。实际上,我国在进行水资源评价时,就已经做到过这一点。在进行具体的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时,要结合以前水资源评价时的经验,使两者充分衔接。如果牵涉到跨流域调水(如南水北调),则更是要注意大小区域的结合,流域与地区的结合。 ⑵近期与远期相结合

1 灌区供需水平衡分析

1灌区供需水平衡分析 1.1水资源可利用量计算水资源总量和水资源可利用量有本质的区别。水资源总量是指项目区内降水形成的地表径流和地下产水量。其中地表径流量包括坡面流和壤中流, 不包括河川基流量;地下产水量指降水入渗对地下的补给量,应为河川基流、潜水蒸发、河床潜流和山前侧渗等。而水资源可利用量是指在自然、技术、经济条件的限制下以及满足生态环境用水的基础上,可以利用的水资源量。项目区可利用水量主要由降雨产生的地表径流、渠首工程引水(过境水)、农业灌溉回归水以及取用的地下水四部分组成。 1.1.1降雨径流可利用量。指在流域的水资源未被作任何利用的情况下,在地表产生的地表径流量。可根据年降雨量资料用年降雨径流关系推求径流量。依据适配线法作水平频率分布线型,一般选用皮尔逊Ⅲ型,一种方案直接查出不同频率水平年份相应的径流量;或先查出不同频率水平年份的年降雨量,再计算出年径流量。 1.1.2过境水可利用量。过境水就是利用各种建筑物引用项目区以外用来灌溉的水资源量。其引水量的大小受季节和年份影响,一方面受到可引河流水量和渠系建筑物引水能力的限制。另一方面还受到取水许可量及地方水资源平衡分配的限制。当引水能力大于取水许可量及水资源平衡分配量时,过境水可利用量为取水许可量 和水资源平衡分配量中的较小量,当引水能力小于取水许可量及水资源平衡分配量时,过境水可利用量为实际可引量。取决于具体地区和季节年份。 1.1.3地下水资源可利用量。指在经济合理、技术可行且不引起生态环境恶化条件下的可开采量。目前开采的大部分都是浅层地下水,地下水可利用量则可估算为地下水补给量。地下水资源在补给和消耗的作用下会形成一个不稳定的天然流场,在雨季时补给量大于消耗量,含水层内储存量增加、水位上升;旱季时消耗量增加,储存量就有可能减少, 水位下降。这种发展过程具有一定的周期性,地下水有以丰补歉的特点,可以在干旱年适当超采一部分水量,利用丰水年予以补回,尤其是农业灌溉,干旱年和丰水年的灌溉用水量相差很大,丰水年时灌溉用水量很少甚至不用灌溉;从一个周期来看,这段时间内的补给量和消耗量基本上处于动 态平衡状态。 地下水补给量主要包括大气降雨入渗、灌溉回归、水体 渗漏补给量及地下水侧向径流补给四部分。 (1)降雨入渗补给量。计算公式: R降=0.1αPF(1) 式中,R降为降雨入渗补给量(万m3);α为年降雨补给系数; F为项目区面积(km2);P为年降雨量(mm),取一定灌溉设计保证率下降雨量。 (2)灌溉回归补给量。计算公式: W归=W毛λ(2) 式中,λ为灌溉回归入渗系数;W归为灌溉回归补给地下水量(万m3);W毛为灌溉毛水量(万m3)。

工程水文及水利计算期末考试卷 AAA

福建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工程水文及水利计算》期末考试卷(A)

考试时间:2016年12月30日答卷时间:120分钟 一、判断题(共20分,每小题1分;正确用√表示,错误用×表示) (√)1、年调节水库在一个调节周期内蓄泄过程称水库运用。 (√)2、水电站开发方式是指集中落差和引用流量方式。 (√)3、水电站出力(电能)主要取决于流量Q和落差H 。 (√)4、河床式水电站,厂房是建在河床上,通常与闸坝布置在一线上,也是挡水 建筑物的一部分。 (√)5、水能计算在规划阶段要的目的是为了选择水电站的主要参数和相应的动 能指标。 (√)6、水电站的保证出力和发电量的计算称为水能计算。 (×)7、当库容很小不能调节天然径流的水电站称为年调节水电站。 (×)8、用有压隧洞或管道引水集中落差称为无压引水式水电站。 (√)9、设计洪水的标准,是根据工程的规模及其重要性,依据国家有关规范选定。 (×)10、在一日内将天然径流重新分配的调节称为年调节。 (√)11、坝后式水电站厂房建在坝的下游,是挡水墙的一部分。 (√)12、一座水电站所有发电机的铭牌出力之和称水电站的装机容量。 (√)13、年调节水库在一个调节期内,蓄泄一次称一次运用,蓄泄多于二次,称多次运用。(√)14、水库开敞式泄洪时其泄洪流量的大小与堰顶水头成正比。 (√)15、溢洪道上设置闸门可控制泄洪流量的大小和泄流时间。 (√)16、一个水库把丰水年多余水量蓄存起来,供枯水年应用,这称跨年度的调节称多年调节。

(√)17、电力系统容量组成应包括最大工作容量,备用容量,重复容量。 (×)18、某年调节水库不计水量损失计算得到的兴利库容比计入水量损失的大。 (×)19、年调节水电站保证出力为设计枯水年的平均出力。 (×)20、水库泄洪流量的大小取决于入库洪水的大小。 二、选择题(共20分,每小题1分) 1、水库的调洪作用是( D ) A、临时拦蓄洪水于水库中 B、滞后洪峰出现时间; C、削减洪峰; D、上述三点均具备. 2、防洪设计标准,一般范围是( A ) A、小于10%; B、等于10%; C、大于10%; D、10--20% 3、水库兴建以后,为保证水库安全和防止下游免受洪水灾害而调节称( B) A、兴利调节; B、防洪调节; C、年调节; D、多年调节 4、一次洪水经水库调节后,无闸控制时,水库最高水位出现在( C) A、入库洪水涨洪段时间时, B、入库洪水的洪峰时间里; C、入库洪水落水段的某时刻. 5、水库蒸发损失是指水库( C)。 A、建库前蒸发值 B、建库后蒸发值 C、建库前与建库后的蒸发水量差值 D、水库运行中的水面蒸发值 6、影响年调节水库兴利库容V兴大小是(D )。 A.各年平均水量损失 B.各年供水期平均水量损失 C.设计枯水年水量损失 D.设计枯水年供水期水量损失 7、水库调洪计算时,须摘录入库洪水,必须确定计算时段△t,确定原则是( D ) A、陡涨陡落△t取短些; B、流量变化缓慢取长些; C、不论长短均不应漏峰; D、上述三点均具备. 8、水库在设计枯水年开始供水时应蓄水到的水位称( B ) A、防洪高水位; B、正常蓄水位; C、设计洪水位; D、校核洪水位. 9、无闸控制的水库用列表试算进行调洪,可得逐时段的成果是( D ) A、时段末库容V2; B、时段末的下泄流量q2; C、时段末的水库水位; D、上述三项均具备; 10、无闸控制的水库调洪计算时,据设计洪水过程线,下泄水位流量曲线和库容曲线以及计算时

水库供水水量平衡计算说明

水库供水水量平衡计算说明计算时间从2008年9月1日开始至2009年6月30日止(即2009年枯水期结束)的枯水时段,计算基点为2008年9月1日,此时水库水位为252.70m,相应库容为1700万m3。计算方法采用水量平衡法,垫底库容(不可利用库容)按设计死库容,取水塔取水口底坎堰顶高程、取水口处库底高程对应库容分别进行计算,计算过程中不考虑天然降水增加水库库容,详细计算过程见附件2。计算成果为:方案一、即按水库正常运用,垫底库容(不可利用库容)按设计死库容(设计死库容为880万m3,相应死水位为251.50m)计算。计算结果为:2008年9月至2009年6月各月底水库的可供水量分别为:610万m3、500万m3、185万m3、-160万m3、-415万m3、-620万m3、-625万m3、-70万m3、-190万m3、-300万m3。按此方案调度,2008年9月至2008年11月,水库可保障向城区供水,从2008年12月至2009年6月水库可供水量出现负数,说明此期间水库不能向城区提供需求的水量,最大缺水月份为2009年3月,最大月缺水量为625万m3。 方案二、即按水库水可自流进一泵站,垫底库容(不可利用库容)按取水塔取水口底坎堰顶高程(250.75m)对应库容(死库容500万m3)计算,计算结果为:2008年9月至2009年6月各月底的可供水量分别为:990万m3、880万m3、

565万m3、220万m3、-35万m3、-240万m3、-245万m3、310万m3、190万m3、80万m3。按此方案调度,2008年9月至12月及2009年4月至6月,水库可保障向城区供水,2009年1至3月,水库可供水量出现负数,说明此期间水库不能向城区提供需求的水量,最大缺水月份为2009年3月,最大月缺水量为245万m3。 方案三、即按不远距离开挖库底引水渠,垫底库容(不可利用库容)按取水口处库底高程(250.00m)相应库容250万m3计算,计算结果为:2008年9月至2009年6月各月底的可供水量分别为:1240万m3、1130万m3、815万m3、470万m3、215万m3、10万m3、5万m3、560万m3、440万m3、330万m3。按此方案调度,2008年9月至2009年6月,水库可保障向城区供水。 按方案一调度,即按水库正常运用、垫底库容(不可利用库容)为设计死库容880万m3,此方案没能利用部分死库容做为抗旱应急水源、过于保守。按方案三调度,即按垫底库容(不可利用库容)为取水口处库底高程(250.00m),没有考虑水库淤积及坝基渗漏造成的实际库容减少,过于乐观。方案二即考虑了充分利于部分死库容做为抗旱应急水源,又充分考虑了水库淤积等因素造成的实际库容减少,较为合理,故选用方案二进行调度运用。

2020届高三一轮复习地理小专题之水量平衡

2020 届高三一轮复习地理小专题之水量平衡 典型例题一:读世界某地区水平衡分布图(水平衡:年降水量减年蒸发量),回答问题。 (1)分析沿ac线水平衡的变化及原因。( 6 分) (2)甲处水平衡值比同纬度地区少的原因是什么?(10分) (3)判断 A、B、C三处的主要农业地域类型并分析主导因素。(12 分) 参考答案: (1)从a到 c 水平衡值先减小后增大。(2分) 原因:a处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降水多。(1分)往北走,受赤道低气压 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降水减少。(1 分)再往北走,主要受信风带和副热 带高气压带控制,降水进一步减少;太阳辐射增强 ,蒸发量增大。(1 分) 到 c 处,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降水增加,气温降低,蒸发量减小。(1分) (2)甲处西侧有山地高原,夏半年位于西南风(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偏转

而来)的背风坡 ,加上受离岸的索马里寒流影响,降水少,蒸发量大; (6分)冬半年东北信风来自亚洲大陆(阿拉伯半岛),降水少,蒸发 量大。4分) (3)A 处:灌溉农业;(2分)主导因素:灌溉水源。(2 分)B 处:畜牧业;(2 分)主导因素:草场茂盛。 (2 分) C 处:种植园农业;(2 分)主导因素:光热水充足。 (2 分) 典型例题二:(2016·全国高二课时练习)下图中水量平衡曲线(图中 虚线)是根据降水量减去蒸发量的差值绘制而成的。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海洋水量平衡曲线与海洋表面平均盐度曲线之间的相关关系是 _________。简述这种相关关系产生的原因。 (2)试从气压带、温度、降水量、蒸发量等方面综合分析 B 海域盐度高的原因。 (3)简述A海域水量平衡值大的原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