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的宝宝喂养知识

1-2月的宝宝喂养知识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生活常识分享1-2月的宝宝喂养知识

导语:孩子在出生之后要注意宝宝的喂养,家长如果能注意婴儿的喂养,对孩子们的护养是十分有帮助的,然而父母应该要给宝宝不同的喂养,根据月龄来

孩子在出生之后要注意宝宝的喂养,家长如果能注意婴儿的喂养,对孩子们的护养是十分有帮助的,然而父母应该要给宝宝不同的喂养,根据月龄来喂养宝宝,下面让我们来了解下1-2月龄婴儿的喂养知识。准妈妈们还可以了解下喂奶的注意事项,对宝宝是有好处的。

喂养方法:

一、用母乳喂养的宝宝:如果母乳很好,哺乳次数应逐渐稳定,只要每周体重能增加150-200克,说明喂养效果很理想;如果每周体重增加不足100克,说明母乳不够,此时宝宝会经常哭闹,需要适当增喂一次牛奶。时间最好安排在妈妈下奶量最少的时候(下午4时-6时之间)单独加一次,每次加120毫升。如果加牛奶后,妈妈得到适当休息,母乳分泌量增加,或者宝宝夜间啼哭减少了,就可以这样坚持下去。如果加喂一次牛奶后,仍未改变宝宝夜间因饥饿啼哭,而母乳又不多,那就把夜间10-11点妈妈临睡前的一次哺乳改为喂牛奶,以保证妈妈的夜间休息。总之,增加一次或是两次牛奶,都应根据宝宝的体重来决定。此外,在这个月里妈妈还要注意保护乳头,不要让宝宝在一侧乳头上连续吮吸15分钟以上。保持乳头清洁,防止宝宝过分吮吸将乳头吸伤,细菌侵入导致乳腺炎。顺便再提一下,在1-2个月中,用母乳喂养的婴儿一般不会生病。尽管可能会出现稀便、大便每天七八次、吐奶、湿疹等情况,只要宝宝精神好、吃奶好就不必担心。

二、用牛奶喂养的宝宝:最重要的是不要使宝宝吃过量,以免加重水化器官的负担。一般的标准出生时体重为3-3.5千克的宝宝,在1-2

婴幼儿喂养专业知识

专业知识 一、7—36个月宝宝生理特点、营养知识综述、建议贝因美产品配餐7—12个月 1﹑生理特点: 1)1岁内生长最快,为第一个生长高峰期,器官的生长主要表现为细胞数目的增加。如喂养不当,就不容易赶上同龄儿 2)7-12个月体重平均每月增重0.25kg,1岁时体重约为出生时体重的3倍。身长平均每月增长1.5cm。1岁时约出生时身长的1.5倍。头围的增长标志脑和颅骨的发育程度。1岁时头围约出生时的1.3倍。脑的重量是出生时的2倍 3)7个月后开始对母(牛)乳以外的食品有了自然的欲求,对咸的食物感兴趣,乳牙开始萌出4-6颗,有一定的咀嚼能力,舌头也有了搅拌食物的功能,消化机能有所增强 4)肾脏的功能尚未发育完善,肾溶质负荷低(食物中蛋白质,无机盐含量不能高),母体体内带来的免疫物质消耗完毕,自身的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善,容易生病 5)母体内带来的铁基本消耗完毕,容易患缺铁性贫血 6)婴儿期是骨骼和牙齿形成的关键时期,骨骼发育快,易患佝偻病(缺维生素D,钙) 7)婴幼儿体内没有锌储备,但其组织锌含量近似成年人(约为20mg/kg),因而婴儿一出生即需提供数量适宜、生物利用率高的锌 8)视力、智力等均在不断发育中 2﹑营养需要: A、热能 100kcal/kg/d (脑的基础代谢需消耗其中的30%的热能) 1g蛋白质提供热能4kcal 1g糖提供热能4kcal 1g脂肪提供热能9kcal

B、糖(碳水化合物)10—12 g/kg/d 低聚半乳糖、低聚果糖:又称为水溶性膳食纤维、益生元、双歧因子 1)促进肠道蠕动,增加排气,改善肠道菌群比例及活性(容易被大肠双歧杆菌利用,是双歧杆菌的增殖因子) 2)减少肠道重吸收,促进排泄,调节脂代谢,降低血清胆固醇水平 3)延缓胃排空,产生饱感,减少热量摄入 C、蛋白质2~4g/kg/d 优质蛋白质:含婴儿所需的9种必须氨基酸,及早产儿的必须氨基酸牛磺酸(大脑和视网膜的发育中发挥重要作用) 乳清蛋白:≥60%,与母乳相仿。容易消化吸收 α-乳白(清)蛋白(含有丰富的色氨酸,提高蛋白质的生物利用度。在体内转化成牛磺酸,是唯一能结合钙的乳蛋白成分,提高免疫力) 免疫球蛋白:IgG是抗感染的主要抗体,大多数抗菌,抗病毒抗体和抗毒素都为IgG类 乳铁蛋白:(1)抗菌抗病毒。(2)促进肠道有益菌的增长。(3)提高肠道对铁离子的吸收 左旋肉碱:参与将脂肪转化为能量的代谢 水解蛋白:将蛋白质经过分解成較小的分子,食用後不易引起过敏,腹泻 5P核苷酸组合因子:促使各种细胞增殖 D、脂肪4~6g/kg/d 必需脂肪酸ALA、LA和DHA、ARA(应占每日总热能的3%) 1)有助于脑、视力发育; 2)抗炎症、降低血脂血压、改善血管弹性; 3)降低过敏,保持皮肤健康(预防湿疹)。 4)帮助脂溶性维生素吸收。 E、维生素 维生素A:利于视觉发育,强化免疫系统 β-胡萝卜素:可转化成维生素A 叶黄素:“视黄金”,保护视力

婴幼儿喂养原则及方法

婴幼儿科学喂养原则与方法 前言 ?婴儿喂养是每一个年轻家庭的一项重要工作。婴儿的健康牵动着家庭的每一个人员,是家庭的希望,其意义之重大不言而喻。科学喂养婴儿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0~1岁的喂养尤为重要,是人生的起点。婴儿从出生到1岁,在生理和心理上发生巨大变化。1年中体重增加3倍,身高增加1.5倍。从懵懂无知,到学话走路、认人,以及情感显露。喂养不足或过度都是不合理的;强制喂养或宠爱过度的喂养方法都是不科学的。 ?婴儿喂养的核心思想就是在喂养过程中始终贯彻一个爱字,让孩子从小在爱的环境里健康成长,这对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有重要意义。本材料总结了当今世界该领域先进的思想与技术,也介绍了本人研究成果。 基本要点 1)要大力提倡母乳喂养,懂得母乳喂养的好处。母乳喂养对母婴都有利。要懂得如何增加母乳之法。混合喂养时如何多喂母乳。 2)要熟悉婴儿喂养的4条基本原则及其实施方法。这些原则与方法是衡量婴儿喂养是否合理的几把尺子。 3)在婴儿喂养实践中要掌握好“5个喂”,并贯彻落实在婴儿喂养的各个阶段中。它 们是:1)喂什么;2)如何喂;3)谁来喂;4)何时喂;及5)何处喂。 4)要掌握婴儿的4个不同时期喂养的目的及其任务。要牢记辅食添加是一个过程, 要按照不同月龄婴儿喂养特点与方法作动态的调整。 5)儿童营养是儿童健康成长的物质基础。喂养人要学会制作不同月龄婴儿辅食的技 能,让婴儿获得足够的热量和营养素。 6)要学会家庭膳食行为管理策略与方法,从小培养孩子良好饮食习惯。 7)要正确处理孩子喂养中经常遇到的一些问题,如吐奶,不爱吃蔬菜、厌食,语言 交流等。 8)家庭一定要牢记喂养过程是充满爱的传递与爱的交流的过程。要尊重孩子的个 性,讲究语言沟通的艺术。不要把孩子放在被动的客体位置,要有亲子互动。 科学喂养的四条基本原则 ?第一:及时原则 ?当纯母乳或配方奶所提供的能量及营养素不能满足婴儿生长发育所需时要及时添加辅食。 ?纯母乳婴儿一般在第6个月开始添加辅食, ?人工喂养则在4个月开始。

儿童喂养与营养指导技术规范(最新版)

附件3 儿童喂养与营养指导技术规范 一、目的 通过对辖区内儿童家长进行母乳喂养、食物转换、合理膳食、饮食行为等科学喂养知识的指导,提高6个月内婴儿纯母乳喂养率,预防营养性疾病,促进儿童健康。 二、服务对象 辖区内0~6岁(7岁以下)儿童及其家长。 三、内容与方法 (一)婴儿期喂养指导(https://www.360docs.net/doc/7b16638235.html,) 1.纯母乳喂养 婴儿6月龄内应纯母乳喂养,无需给婴儿添加水、果汁等液体和固体食物,以免减少婴儿的母乳摄入,进而影响母亲乳汁分泌。从6月龄起,在合理添加其它食物的基础上,继续母乳喂养至2岁。 (1)建立良好的母乳喂养方法 1)产前准备:母亲孕期体重适当增加(12~14公斤),贮存脂肪以供哺乳能量的消耗。母亲孕期增重维持在正常范围内可减少妊娠糖尿病、高血压、剖宫产、低出生体重儿、巨大儿和出生缺陷及围产期死亡的危险。

2)尽早开奶:生后2周是建立母乳喂养的关键时期。产后1小时内应帮助新生儿尽早实现第一次吸吮,对成功建立母乳喂养十分重要。 3)促进乳汁分泌 ①按需哺乳:3月龄内婴儿应频繁吸吮,每日不少于8次,可使母亲乳头得到足够的刺激,促进乳汁分泌。 ②乳房排空:吸吮产生的“射乳反射”可使婴儿短时间内获得大量乳汁;每次哺乳时应强调喂空一侧乳房,再喂另一侧,下次哺乳则从未喂空的一侧乳房开始。 ③乳房按摩:哺乳前热敷乳房,从外侧边缘向乳晕方向轻拍或按摩乳房,有促进乳房血液循环、乳房感觉神经的传导和泌乳作用。 ④乳母生活安排:乳母身心愉快、充足睡眠、合理营养(需额外增加能量500 千卡/日),可促进泌乳。 4)正确的喂哺技巧 ①哺乳前准备:等待哺乳的婴儿应是清醒状态、有饥饿感,并已更换干净的尿布。哺乳前让婴儿用鼻推压或舔母亲的乳房,哺乳时婴儿的气味、身体的接触都可刺激乳母的射乳反射。 ②哺乳方法:每次哺乳前,母亲应洗净双手。正确的喂哺姿势有斜抱式、卧式、抱球式。无论用何种姿势,都应该让婴儿的头和身体呈一条直线,婴儿身体贴近母亲,婴儿头和颈得到支撑,

(完整版)小儿腹泻基本常识

小儿腹泻基本常识 腹泻是婴儿常见的病症。婴儿消化功能不成熟发育又快,所需的热量和营养物质多,一旦喂养不当,就容易发生腹泻。常见的原因有: 1、进食量过多或次数过多,加重了胃肠道的负担; 2、添加辅食过急或食物品种过多,使食物不能完全被消化; 3、喂养不定时,胃肠道不能形成定时分泌消化液的条件反射,致使婴儿消化功能降低等; 4、食物或用具被污染,引起胃肠道感染; 5、婴儿患消化道以外的疾病(如:感冒、肺炎等),也可因消化功能紊乱而导致腹泻; 6、环境温度过低、过高时,小儿也可能出现腹泻。 生理性腹泻 生理性腹泻多见于8个月内婴儿,外观虚胖,常有湿疹,生后不久即腹泻,大便次数增多且稀,但食欲好,无呕吐及其它症状,生长发育不受影响,到添加辅食后,大便逐渐恢复正常。生理性腹泻是某些婴儿的正常现象,不属病态,无须用药。 婴幼儿腹泻是婴幼儿最常见的消化道综合症之一,也是影响婴儿健康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两种。主要发生在2岁以下的孩子身上,尤以1岁以内的婴儿更为多见,这种病症表现腹泻、呕吐,可伴有食欲不振、腹痛、发热等,主要原因是婴幼儿的消化器官尚末发育成熟,不适应食物的质和量的变化,所以一旦喂养不当、冷热失调或遇到感染时,就容易引起肠道消化吸收功能紊乱而发病。 主要症状有: 1、轻症:每日大便次数在10次以下,粪便呈黄绿色,带粘液,有时有少量水,但量不多,并伴有轻微腹胀,肠鸣音亢进。偶有少量呕吐或溢奶,食欲减退,体温正常或偶有低热,面色稍苍白,精神尚好,无其它周身症状。临床脱水症状不明显,病程约3-7天,预后较好。 2、重症:腹泻频繁,每日排便数十次,呈水样或蛋花汤样,量多,有酸臭味,伴有溢乳或呕吐。重者吐咖啡色物,伴有发热、烦躁、嗜睡、萎靡,甚至昏迷、惊厥等。部分患者可出现明显脱水、酸中毒、电解质紊乱,如低钾或低钙等。 婴幼儿腹泻的治疗方法 婴幼儿腹泻是致病性大肠杆菌和肠道病毒而引起肠道消化功能紊乱的一个综合征。以大便稀薄,便次增多,或如水样为特征。属中医学“腹泻”、“泄泻”范畴。 一、未病先防

婴幼儿家长喂养知识调查

婴幼儿家长喂养知识调查 〔摘要〕目的对家长的婴幼儿喂养知识和婴幼儿食品选择等喂养行为进行调查分析,促进母乳喂养,并宣传推广正确的婴幼儿喂养方法。方法对来峨眉山市妇幼保健院体检的0~36月婴幼儿家长,进行一对一调查。结果共调查401位婴幼儿家长,认为0~6月婴儿喂母乳最好的占87.78%,4~6月应添加辅食的占72.82%,1岁时适合喂三餐加二次点心的占66.33%,对婴幼儿生病了应该继续进食和对深色蔬菜水果、动物性食物、豆类及其制品重要性的认同均在94%以上。认为婴儿出生后应在1h内开奶的只占15.7%、0~6月婴儿口渴时应喂母乳的占6.48%,1岁多婴幼儿继续喂母乳的占0.75%。对家长购买婴幼儿食品行为的影响主要是医生/护士,其次是家人朋友,购买地点以超市/连锁超市、婴儿食品店为主。结论家长对婴幼儿喂养知识和喂养行为认识不全面,应积极宣传和推广科学喂养知识。 良好的营养状态是婴幼儿生长发育的物质基础,可以提高婴幼儿抵御急慢性疾病的能力,有益于婴幼儿神经、心理发育。然而,家长的婴幼儿喂养知识和是否正确选择婴幼儿食品等喂养行为是影响婴幼儿营养状态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2010年峨眉山市妇幼保健院对401位婴幼儿家长进行了调查分析。 1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峨眉山市妇幼保健院2010年儿童保健门诊中体检的0~36月婴幼儿家长。 1.2 方法采用整群抽样,应用知识、行为(KA)调查表对婴幼儿家长喂养知识和喂养行为进行调查,内容包括:被调查人与婴幼儿的关系、家庭中主要照顾婴幼儿的人是谁、婴幼儿母亲基本情况、家长的喂养知识、购买婴幼儿食品行为及影响因素。儿童保健门诊医生根据表格内容,对来峨眉山市妇幼保健院体验的婴幼儿家长进行一对一提问,完成相关内容的调查填写。 1.3 统计分析所有数据采用Excel2003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被调查人与婴幼儿关系及婴幼儿母亲情况在被调查人员中,母亲311人(77.50%);婴幼儿母亲年龄以21~29岁为主,共计312人,占母亲总数的77.81%;婴幼儿母亲文化程度以初中为主,共计185人(46.13%);其次为高中,共计119人(29.66%),在家庭中照顾婴幼儿以母亲为主,共计304人(75.81%)(表1)。 2.2 婴幼儿家长喂养知识被调查的401人中,认为深色蔬菜、豆类及豆制品、动物性食物对婴幼儿很重要的家长分别有394人(98.25%)、382人(95.26%)、379人(94.51%),认为如果婴幼儿生病了,还要继续喂母乳或食物的381人(95.12%)。认为新生儿出生后开奶时间在1 h内只有63人(15.71%),认为0~6月婴儿喂养母乳最好的有352人(87.78%),0~6月婴儿口渴应喂母乳的仅26人(6.48%),认为辅食开始添加的时间是4~6月的292人(72.89%),1岁婴儿1 d喂3餐加2次点心的266人(66.33%),1岁多婴儿继续喂母乳只有3人(0.75%)(表2)。 2.3 家长选择和购买婴幼食品情况 2.3.1 能使家长有兴趣尝试新的婴幼儿食品的因素调查中设计有促销、杂志/报纸/电视/网络广告、有吸引力的包装、育儿专家推荐、家人/朋友推荐、医生/护士推荐、商店售货员推荐8种,影响因素只有1种的317人、2种24人、3种34人、4种12人、不受影响的14人。影响原因最重要的依次是医生/护士推荐196人(48.88%)、家人/朋友推荐75人(18.70%)、商店售货员推荐50人(12.47%)、育儿专家推荐41人(10.22%)、广告14人(3.49%)、包装12人(2.49%)、促销2人(0.5%)。 2.3.2 家长经常购买婴幼儿食品的地点以超市/连锁超市和婴幼儿食品店为主分别有192

婴幼儿营养知识

1.婴儿婴儿指从出生到满1周岁。这个时期的婴儿经历从母体到外界,从母乳喂养到完全食物供给的过程,体重和身长的发育迅速,营养需要和膳食安排有着特殊性和复杂性。坚持母乳喂养是这个时期婴儿喂养的原则。 因各种原因造成母乳不足或不能按时喂养,可用婴儿配方奶粉喂养,称为人工喂养,或在坚持用母乳喂养的同时用婴儿配方奶粉补充母乳的不足,称为混合喂养。 1.婴儿生长和消化的特点 婴儿期是人类生命生长发育的第一高峰,新生儿体重正常范围为2.5-4.0kg.出生后前3个月,每月体重增加700-800g,出生4-6个月,每月体重增加500-600g,7-12个月,每月体重增加300-400g. 新生儿身长平均为50cm,至12月龄,身长增加至75cm,为出生时身长的1.5倍。 新生儿口腔黏膜娇嫩,易受损。唾液腺功能较弱,唾液分泌量少,消化酶含量较低。咀嚼肌利于吮吸。舌和牙齿不能完成口腔消化食物的第一步。胃容积小,出生时为30-50ml,3个月为100ml,6个月为200ml,12个月为300ml.胃液盐酸和蛋白酶的分泌量远远低于成人。 2.婴儿营养需要 婴儿营养需要多根据健康婴儿母乳喂养情况估计。 (1)能量和宏量营养素 2000年中国营养学会建议,0-12月龄的婴儿的能量适宜摄入量为95kcal/(kg,日)(1kcal=4.184kJ),非母乳喂养应增加20%。所需蛋白质的量按每单位体重计大于成人,除成人的八种必需氨基酸外,婴儿早期肝脏功能还不成熟,需要由食物提供组氨酸半胱氨酸\酪氨酸以及牛磺酸。母乳中必需氨基酸的比例最适合婴儿生长的需要。母乳喂养者每日需蛋白质2.0g/kg;牛乳喂养者需3.5g/kg,大豆或谷类蛋白喂养者需4.0g/kg. 0-6个月龄的婴儿按每日摄入母乳800ml计,则可获得脂肪27.7g,占总能量的47%。中国营养学会推荐0-6月龄婴儿脂肪摄入量为总能量的45%-50%。FAO/WHO于1994年推荐婴儿亚油酸提供的能量不低于膳食总能量的3%。母乳喂养的婴儿平均每日碳水化合物摄入量约为12g/kg(供能比约为37%),人工喂养的婴儿略高(40%-50%)。 (2)主要微量营养素 母乳中含钙量约为350mg/L.婴儿钙的适宜摄入量前6个月为300mg/d,后6个月为400mg/d.足月新生儿体内约有300mg的铁储备,通常可防止出生后4个月内的铁缺乏。我国6月龄以上婴儿铁的每日适宜摄入量是10mg.0-6月龄婴儿锌的RNI为1.5mg/d,6月龄以上为8mg/d.婴儿维生素A推荐摄入量约400ugRE/d。牛乳中的维生素A仅为母乳含量的一半。用牛乳喂养的婴儿需要额外补充维生素A150-200ugRE/d.母乳及牛乳中维生素D含量均较低,从出生2周到1岁半之内都应添加维生素D。婴儿每天维生素D的参考摄入量为10ug(400IU). 3.婴儿喂养要点 因各种原因不能用母乳喂养婴儿时,可采用牛奶、羊奶等动物奶或其他代乳品喂养婴儿,这种非母乳眼养婴儿的方法即为人工喂养。人工喂养所用奶量可根据婴儿的能量需要量来计算。新生儿第一周的能量需要量为60kcal/(kg.日),第二周以后约需95kcal/(kg.日),再根据代乳品每100mL(直接喂养的浓度)提供的能量来确定一日所需的奶量。开始每天分6~8次喂养,较大婴儿可逐渐减少喂养次数。具体技术细节可参考第3章相关内容。 4.婴儿混合喂养要点 对于6个月以下,特别是0~4个月的婴儿,混合喂为优于人工喂养。尽管母乳不足,但也应坚持按时给婴儿喂奶,让婴儿吸空乳汁,这样有利于刺激乳汁的分泌。如母亲因故不能按时喂奶时,应将多余的乳汁及时挤出或吸空,一方面用清洁的

各个月龄的婴儿喂养知识

月龄:1-2个月的宝宝 身体变化: 宝宝一个月过后,吮吸能力大大加强,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也逐渐增强,在喂养上无论是采用母乳喂养还是人工喂养,都比新生儿时期顺利得多。 喂养方法: 一、用母乳喂养的宝宝:如果母乳很好,哺乳次数应逐渐稳定,只要每周体重能增加150-200克,说明喂养效果很理想;如果每周体重增加不足100克,说明母乳不够,此时宝宝会经常哭闹,需要适当增喂一次牛奶。时间最好安排在妈妈下奶量最少的时候(下午4 时-6时之间)单独加一次,每次加120毫升。如果加牛奶后,妈妈得到适当休息,母乳分泌量增加,或者宝宝夜间啼哭减少了,就可以这样坚持下去。如果加喂一次牛奶后,仍未改变宝宝夜间因饥饿啼哭,而母乳又不多,那就把夜间10-11点妈妈临睡前的一次哺乳改为喂牛奶,以保证妈妈的夜间休息。总之,增加一次或是两次牛奶,都应根据宝宝的体重来决定。此外,在这个月里妈妈还要注意保护乳头,不要让宝宝在一侧乳头上连续吮吸15分钟以上。保持乳头清洁,防止宝宝过分吮吸将乳头吸伤,细菌侵入导致乳腺炎。顺便再提一下,在 1-2个月中,用母乳喂养的婴儿一般不会生病。尽管可能会出现稀便、大便每天七八次、吐奶、湿疹等情况,只要宝宝精神好、吃奶好就不必担心。 二、用牛奶喂养的宝宝:最重要的是不要使宝宝吃过量,以免加重水化器官的负担。一般的标准,出生时体重为3-3.5千克的宝宝,在1-2个月期间,每天以吃600-800毫升左右的牛奶为宜,每天分7次吃,每次100-200毫升,如果吃6次,每次吃140毫升。对食量过大的宝宝,尽管每次能吃150-180毫升,最好也不要超过150毫升,否则会加重肾脏、消化器官的负担。如果宝宝吃完150毫升后好像还没有吃饱并啼哭时,可让宝宝喝30毫升左右的白开水,可适量加一些白糖或蜂蜜。用奶粉冲调牛奶时不要再加糖,否则会使宝宝过胖。牛奶喂养的宝宝如果每天大便3-4次,只要精神好,也不用担心。宝宝一个月后,就要注意预防佝偻病的发生,除了常抱婴儿到室外晒太阳外,应每天给宝宝加400国际单位的维生素D,即浓缩鱼肝油滴剂。从每天1滴开始逐渐增加。 月龄:2-3个月的宝宝 身体变化: 2-3个月的宝宝的喂养应该根据母乳的量来决定喂养方式。 喂养方法: 一、母乳充足时,2-3个月的宝宝体重平均每天增加30克左右,身高每月增加2厘米左右。过去吃奶吃得很多的宝宝,喂奶间隔的时间会变长。以往一过3个小时就饿得哭闹的宝宝,现在即使过4个小时甚至更久也不醒,说明宝宝的胃可以存食了,决不要因为喂奶时间到了就叫醒宝宝,这样会影响宝宝的休息。这个时期,有的妈妈可能会出现母乳逐渐减少的情况,如果宝宝体重增长速度下降,变得爱哭、夜里醒来哭闹的次数增多,此时应该加喂一次牛奶试试,如果效果不明显就再增加一次牛奶。宝宝体重每天增加30克左右是比较理想的。 二、用牛奶喂养,此时的宝宝食欲旺盛,如果按照宝宝的欲望不断加奶就有可能过量,继续加下去就会过分肥胖,体内积存不必要的脂肪,加重心脏、肾脏和肝脏的负担。虽然吃

最新婴幼儿营养素补充知识汇总

婴幼儿生长发育迅速,需要摄入各种营养素才能保证其正常发育。根据儿童保健门诊收集到的大量资料以及有关儿童营养研究专家发表的材料,认为婴幼儿阶段易缺乏下列营养素。 (一)维生素D 2岁以下经幼儿可因日光照射不足,喂养不当,食物中维生素D供给不足,而使钙、磷的代谢失常,钙盐不能正常地沉着在骨胳的生长部分,以致骨骼发生病变,使小儿患佝偻病。因生长发育过程不同,在3个月时,易发生颅骨软化(乒乓头),即顶骨与枕骨中央部分用手按压时稍有凹陷,并有颅缝加宽,6个月时,可发生肋骨串珠和肋骨外翻,开始学走时,可有"o"型腿或"x"型腿,这些婴幼儿,往往多哭、多汗、神情呆滞,以及出牙推迟,约在10个月以上才萌出乳牙。 佝偻病应从围产期开始就注意预防,孕妇应多进行户外活动,并供给富含维生宏D与钙磷的食物。婴幼儿应注意不可单纯用乳类喂养,要适时、合理地添加辅食品,在婴儿喂养中,要坚持除供给色肝油外还要供给含维生素D、钙丰富的鸡蛋、蛋黄、奶油、奶类及动物肝脏、小虾、虾皮、芝麻酱、豆制品、绿叶蔬菜等。婴儿期,平时要多晒太阳,这也是补充维生素D、预防拘楼病的好方法。 (二)维生素A 当婴幼儿的膳食中长期缺乏维生意A或胡萝卜素时,会使婴幼儿患夜盲症、干眼病。胎儿出生前其所需维生隶A均由母亲供给,孕妇应注意富含维生意A食物及脂肪的供给量,以确保胎儿维生意A的需要。母乳喂养也应注意这一问题,以使婴儿由母乳中获得足够的维生素A。2-3个月以上的婴儿还可以补充胡萝卜水、西红柿汁和菠菜水等。4个月以上的婴儿在喂养时应增加蛋黄、奶油、肝类和台胡萝卜素较多的水果及蔬菜,以预防型幼儿维生素A缺乏。 (三)铁 铁是造血原料之一,婴儿出生后由母体获得的铁在体内贮存,可供生后3-4个月之需。如果4个月后不及时补充含铁丰富的食品,则会出现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据调查,6岁以下缺铁性贫血的发病率约为30%左右。患儿一般皮肤苍白,精神不佳,或有营养不良性水肿。严重者可出现心脏扩大,生长发育障碍。因此婴幼儿膳食中应补充肝、蛋类、肉类、绿叶蔬菜和水果等含铁丰富的食物。动物肝脏中及蛋黄中含铁尤多,故1岁左右的思儿每日可补充蛋黄1个,肝末20克左右、维生意c可以促进铁的吸收,应给婴幼儿适当补充。 (四)锌 哺乳母亲营养不足和末给婴儿按时增加辅助食品等均可造成锌缺乏。小儿正处在不断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因此缺锌必然会对孩子的生长带来一系列不良的影响。缺锌的婴幼儿一般表现食欲差、生长慢、容易感冒,不少孩子还有反复的口腔溃疡和脂肪泻。味觉敏感度测定发现锌缺乏的孩子,一半以上对甜、酸、苦、咸4种基本味觉都很不敏感,吃肉九就好像吃木屑一样谈而无味。

儿歌一首-幼儿喂养知识

儿歌一首-幼儿喂养知识

儿歌 起床歌:小宝宝,起得早,睁开眼,眯眯笑,咿呀呀,学说话,伸伸手,要人抱 穿衣歌:小胳膊,穿袖子,穿上衣,扣扣子,小脚丫,穿裤子,穿上袜子穿鞋子。 小镜子:小镜子,圆又圆,看宝宝,露笑脸。闭上眼,做个梦,变月亮,挂上天。 小铃铛:叮铃铃,叮铃铃,一会远,一会近。小宝宝,耳朵灵,听铃声,找到铃。 学画画:小宝宝,学画画,大蜡笔,手中拿,画小鸭,叫嘎嘎,画小马,骑回家。 大鞋子:大鞋子,象只船,爸爸穿,我也穿,一二一,象前走,走呀走,翻了船。 逛公园:逛公园,宝宝笑,东看看,西瞧瞧,花儿香,鸟儿叫,小草绿,小树摇。 看画报:小娃娃,看画报,睁大眼,仔细瞧,布娃娃,哈哈笑,伸伸手,要你抱。 搭积木:大积木,红黄兰,小宝宝,最爱玩,搭火车,钻山洞,盖高楼,连着天。 小汽车:小汽车,嘀嘀嘀,开过来,开过去,小宝宝,当司机,送妈妈,上班去。 幼儿牛奶喂养知识 为什么给婴儿吃的牛奶要稀释、加糖、煮沸? 牛奶确实是一种理想的营养品,但对婴儿来说并不十分适宜。首先是牛奶中的蛋白质含量比人奶高,而其中80%是酪蛋白,遇到胃酸后容易结成较大的凝块,较难消化、吸收并容易引起溢乳。为了使牛奶中的蛋白质的浓度尽可能与人乳相近,以便适宜于婴幼儿消化道 功能,常需在牛乳中加入一定量(大约占牛奶量的1/3或1/4)的水分或米汤,一般以米汤为好,因为米汤不仅增加一定的能量,米汤中均匀的淀粉颗粒和胶体的性质还能防止酪蛋白遇酸而形成较大的凝块。此外,淀粉是多糖类,与牛乳中的乳糖在一起时,可因消化速度不 同而避免肠胀气。但1~2个月以内的婴儿因消化淀粉能力较差不宜用米汤稀释。 牛奶中所含的乳糖浓度只相当于人乳的2/3,经过稀释以后牛奶中的糖分更显得不足,糖分对婴儿期的脑发育以及迅速提供孩子活动所需的能量十分重要。为了 弥补这一缺陷,应在已稀释的牛奶中适当加一些糖类。糖的种类很多,究竟选用哪一种糖比较合适呢?可以用市场上出售的麦芽糖来冲调牛奶。还可用蔗糖来冲调牛奶比较经济实惠。蜂蜜也常常用来冲调牛奶,蜂蜜另一个优点是含有较多的果胶,大便干结或有便秘的小 儿吃了它可以润肠通便,但如有便稀、腹泻,则不宜使用。经过稀释,加糖以后的牛奶,还必须用文火煮沸,通过煮沸能使糖类充分溶解和灭菌,并利于婴儿的消化和吸收。 为什么孩子不宜多吃巧克力? 有些家长认为巧克力价格昂贵,营养必然丰富,甚至当孩子不愿吃饭的时候把巧克力作为膳食的代替品,结果小孩越吃巧克力食欲越差,这是因为:由于巧克力含有大量脂肪,所以热量很高,但它含的蛋白质、脂肪和糖的比例与小儿的正常需要相差甚远,在人体内,糖和脂肪不能转变为蛋白质,因此它不能满足小儿正常生长时对蛋白质的需

0-3岁婴幼儿如何喂养知识讲座

“0—3岁婴幼儿如何喂养”知识讲座 作为一个成功的好妈妈,最大的成就是什么?——当然是让自己的孩子健康成长,让他成为一个强壮、聪明、可爱、善良,人见人爱的好宝宝。那么如何让孩子健康的成长呢?方法有很多,但首先都要从孩子的食物营养开始。 婴幼儿喂养需经历“三阶段”,即液体食物喂养阶段、泥糊状食物引入阶段和家常固体食物进食阶段。那么,1岁以前的宝贝如何分阶段“加餐”呢? 0~3个月的婴儿应按需喂养,乳量约500—750ml/日。4~6月龄婴儿应定时哺乳,每3—4小时一次,约6次/日;每次乳量增加,约800—1000 ml/日,应尽量争取纯母乳喂。 到6月,根据婴儿的生长发育情况,逐渐开始停掉夜间哺乳,规律吃奶和夜间不喂奶有利于婴儿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和睡眠习惯。对母乳不足的婴儿,除添加配方奶外,此月龄段可根据婴儿具体情况考虑添加强化铁的谷类食物,开始尝试瓜类、根茎类、豆荚类蔬菜泥及水果泥1—2勺,每日两次;但不管母乳情况如何,满6月的宝宝都应添加转奶期食品。6~7月龄宝宝应部分母乳或配方奶,4—5次/日,每次乳量增加到约900 ml/日。强化铁米粉、稠粥或面条1餐,蔬菜、水果类:每日水果1/2个、碎菜25~50g。可开始引入肉类、蛋黄。8~12月龄宝宝逐渐以配方奶替代母乳,乳类约4次,乳量约800ml/日,每日软食(软饭、面食)2餐,约100g,每日碎菜50—100g、水果50g,肉类每日25—50g,每周安排1—2次动物肝脏或动物血、1—2次鱼虾或鸡鸭肉,3—4次红肉,每日一个鸡蛋。 12月龄的儿童应开始培养自己用餐的进食习惯,从用手抓到用勺进食可培养儿童自己独立能力和正确的反映能力。如果孩子不喜欢用小勺进食,可以让他把手洗干净,直接“手抓饭”都无妨。幼儿阶段孩子有时会对某种或某类食物失去兴趣,此时家长需改变烹调方式,食物宜切碎并单独加工,烹制以蒸、煮、炖、炒为主,注意食物的色、香、味。家长还可以让宝宝参与食物制作的过程,提高幼儿对食物的兴趣。

各月龄婴儿喂养知识

各月龄婴儿喂养知识 月龄:1-2个月的宝宝 身体变化: 宝宝一个月过后,吮吸能力大大加强,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也逐渐增强,在喂养上无论是采用母乳喂养还是人工喂养,都比新生儿时期顺利得多。 喂养方法: 一、用母乳喂养的宝宝:如果母乳很好,哺乳次数应逐渐稳定,只要每周体重能增加150-200克,说明喂养效果很理想;如果每周体重增加不足100克,说明母乳不够,此时宝宝会经常哭闹,需要适当增喂一次牛奶。时间最好安排在妈妈下奶量最少的时候(下午4 时-6时之间)单独加一次,每次加120毫升。如果加牛奶后,妈妈得到适当休息,母乳分泌量增加,或者宝宝夜间啼哭减少了,就可以这样坚持下去。如果加喂一次牛奶后,仍未改变宝宝夜间因饥饿啼哭,而母乳又不多,那就把夜间10-11点妈妈临睡前的一次哺乳改为喂牛奶,以保证妈妈的夜间休息。总之,增加一次或是两次牛奶,都应根据宝宝的体重来决定。此外,在这个月里妈妈还要注意保护乳头,不要让宝宝在一侧乳头上连续吮吸15分钟以上。保持乳头清洁,防止宝宝过分吮吸将乳头吸伤,细菌侵入导致乳腺炎。顺便再提一下,在 1-2个月中,用母乳喂养的婴儿一般不会生病。尽管可能会出现稀便、大便每天七八次、吐奶、湿疹等情况,只要宝宝精神好、吃奶好就不必担心。 二、用牛奶喂养的宝宝:最重要的是不要使宝宝吃过量,以免加重水化器官的负担。一般的标准,出生时体重为3-3.5千克的宝宝,在1-2个月期间,每天以吃600-800毫升左右的牛奶为宜,每天分7次吃,每次100-200毫升,如果吃6次,每次吃140毫升。对食量过大的宝宝,尽管每次能吃150-180毫升,最好也不要超过150毫升,否则会加重肾脏、消化器官的负担。如果宝宝吃完150毫升后好像还没有吃饱并啼哭时,可让宝宝喝30毫升左右的白开水,可适量加一些白糖或蜂蜜。用奶粉冲调牛奶时不要再加糖,否则会使宝宝过胖。牛奶喂养的宝宝如果每天大便3-4次,只要精神好,也不用担心。宝宝一个月后,就要注意预防佝偻病的发生,除了常抱婴儿到室外晒太阳外,应每天给宝宝加400国际单位的维生素D,即浓缩鱼肝油滴剂。从每天1滴开始逐渐增加。 月龄:2-3个月的宝宝 身体变化: 2-3个月的宝宝的喂养应该根据母乳的量来决定喂养方式。 喂养方法: 一、母乳充足时,2-3个月的宝宝体重平均每天增加30克左右,身高每月增加2厘米左右。过去吃奶吃得很多的宝宝,喂奶间隔的时间会变长。以往一过3个小时就饿得哭闹的宝宝,现在即使过4个小时甚至更久也不醒,说明宝宝的胃可以存食了,决不要因为喂奶时间到了就叫醒宝宝,这样会影响宝宝的休息。这个时期,有的妈妈可能会出现母乳逐渐减少的情况,如果宝宝体重增长速度下降,变得爱哭、夜里醒来哭闹的次数增多,此时应该加喂一次牛奶试试,如果效果不明显就再增加一次牛奶。宝宝体重每天增加30克左右是比较理想的。

婴幼儿喂养指导

婴幼儿喂养指导 一、目的 ㈠普及母乳喂养、辅食添加等科学喂养知识,指导家长对儿童进行合理喂养。㈡传授儿童营养的相关知识,指导家长早期预防儿童营养性疾病。 二、内容与方法 ㈠母乳喂养 1、母乳喂养的重要性 母乳含有全面充足的营养,是生后六个月内婴儿的最佳食品。母乳中脂肪、蛋白质和乳糖比例适宜,有助于婴儿消化吸收,并不增加婴儿肾脏的负担。母乳乳清蛋白中富含抗感染因子,可保护婴儿免于感染。母乳中钙磷比例适宜,有利于钙的吸收。 初乳是母亲分娩后最初几天内产生的母乳,粘稠,颜色发黄或清亮,比成熟乳含有更多的蛋白质。初乳中含有大量分泌型IgA及白细胞,可为婴儿提供被动免疫,提高婴儿的抗感染能力。初乳有助于婴儿胎便的排出,可预防病理性黄疸。初乳含有生长因子,有助于婴儿肠腔发育,预防婴儿发生过敏或不耐受。初乳富含维生素A,可以减少婴儿发生严重感染的危险。 母乳喂养有利于母子间亲子关系的建立,使婴儿具有安全感。母乳喂养还可促进母亲产后机体的康复。 生后第二年,母乳仍然是儿童能量和高质量营养素的重要来源,可提供儿童每日所需能量的40%以及相当比例的微量元素和矿物质。应鼓励母乳喂养至儿童2岁或1岁以上。 正确的喂奶姿势是成功进行母乳喂养的重要因素,母亲哺乳时抱婴儿的要点是,婴儿的头和身体呈一条直线,婴儿身体贴近母亲,婴儿头和颈得到支撑,婴儿贴近乳房、鼻子对着乳头。母乳喂养时要特别注意婴儿嘴和母亲乳房的含接,确保婴儿口腔上方露出的乳晕比下方多、口张大、下唇朝外突出、下颌接触乳房。婴儿有效吸吮时可见慢而深的吸吮,并可闻及吞咽声。 3、母乳喂养的常见问题

母乳不足是母乳喂养中最常见的问题。婴儿吸吮不够或没有进行有效的吸吮是最常见的原因,母乳不足时应首先检查母亲喂养姿势是否正确、婴儿含接是否良好。婴儿没有吃到足够母乳的可靠指征是每月体重增长少于500克;尿量少且浓,每日少于6次。其它提示母乳喂养量可能不足的指征是婴儿在喂奶后不满足、经常哭闹、需要频繁地喂奶、每次喂奶持续时间过长、婴儿拒吃母乳、婴儿大便干硬、不经常排便且排便量少、母亲挤奶时挤不出奶、怀孕期间乳房不增大、产后不下奶。应分析母乳不足的原因并根据具体情况予以解决,若确因母乳不足影响婴儿生长,应在继续母乳喂养的同时适当添加配方奶。 乳头皲裂导致母亲喂奶时疼痛,是母亲放弃母乳喂养的原因之一。每次喂奶后挤出几滴乳汁涂抹于乳头上,可有效地促进皲裂的愈合。乳头内陷的母亲可通过配戴特制的乳罩予以矫正。 ㈡人工喂养和混合喂养 1、人工喂养和部分母乳喂养的指征 母亲患乳腺炎或乳腺脓肿应暂停喂母乳;母亲患慢性病需长期服药时不宜喂母乳;母亲患艾滋病、乙型肝炎等传染病时应不喂母乳。出生2周后母乳仍不足,婴儿满月时体重增长不足500克时,可选择部分母乳喂养。 2、注意事项 应首选婴儿配方奶作为人工喂养和部分母乳喂养的乳类。若选择非配方奶,应注意补充铁、维生素AD等制剂,以预防营养缺乏性疾病。应特别注意使用清洁饮用水和奶具的消毒;应依据产品标签说明进行冲调,奶粉与水的比例,体积比约为4比1、重量比约为8比1。 ㈢辅食添加 1、辅食添加的月龄 应在婴儿满6个月(180天)时添加辅食。辅食添加的时间有个体差异,若单纯乳类喂养的婴儿出现体重增长不良、频繁喂乳婴儿仍表现饥饿、对泥糊状食物表现出明显兴趣等现象时,可视具体情况酌情在4-6个月时添加辅食。 2、辅食添加的原则 辅食是婴儿乳类喂养必需补充的食品,所有婴儿在满6个月时均应添加辅食,辅食提供的能量在6个月以后将逐渐成为儿童能量摄入的主要部分,但婴儿6个月以前应避免添加固体食物。辅食添加应遵循的原则为:①及时频繁纯母

2018年母乳喂养知识考试

2018年母乳喂养知识考试 2018年5月21日 科室姓名得分 1、下面哪一条不属于母婴同室的好处?() A、有利于实施纯母乳喂养 B、有利于实施纯母乳喂养 C、有利于婴儿语言开发 D、可向责任护士学习到婴儿护理常识 E、便于按需哺乳,早开奶 2、下面哪一条不属母婴同室产妇和家属须知内容() A、不能随意给婴儿喂开水和其它食品,督促产妇按需哺育婴儿。 B、病区内有责任护士进行24小时巡视,指导产妇哺乳,更换婴儿尿布。 C、每日下午3:00—5:00,为医生查房和产妇、婴儿检查治疗及护理时间,陪人应自觉离开病区, 以免影响医务人员的工作秩序。 D、本院产科实行母婴24小时同室,每张床边配有一张婴儿床,提供婴儿睡眠休息,便于产妇 观察自己的小宝宝。 E、产妇、家属应遵守住院规则,自觉保持病区清洁安静,不能随地乱丢果皮,卫生纸。 3、全国母婴保健工作的主管部门是() A、国务院办公室 B、人大常务委员会 C、人民代表大会 D、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 E、国务院执法监督部门 4、初乳与成熟乳比较,初乳在以下的特点中哪项是错误的() A、量少 B、较少的乳糖 C 、较高的脂肪 D、较高的蛋白质 E 、较高的铁 5、人乳与牛乳比较,人乳在下述的特性中哪项是错误的() A、较高乳糖 B、较高胆固醇 C、较高的蛋白质 D、产生较低渗透压负荷 6、在产前检查时,母亲乳头凹陷的处理方法中哪项是错误的() A、你应发现母亲是否有早产危险 B 、认为母亲不可能母乳喂养 C、向她示范某些练习有助于改善乳头条件 D、使她相信她有可能成功地进行母乳喂养 7、在每个孕妇必须了解的重要信息中应包括() A、只要婴儿生长良好,头6个月应提倡纯母乳喂养 B、按需哺乳是要遵循的最好喂养方式 C、初乳是婴儿的第一次免疫 D、所有上述各点 8、不鼓励母亲在产床上喂哺的一个可接受的理由是() A、婴儿由于体温调节中枢不成熟而会着凉 B、母亲太累 C、护士/助产士忙于其他重要事情而不能陪同帮母亲喂哺 D、婴儿首先需要称重和洗澡 E上述都不是 9、剖宫产母亲不能早开奶的重要原因是()

婴幼儿营养素补充知识汇总

怎样给婴儿补充所缺营养素 婴幼儿生长发育迅速,需要摄入各种营养素才能保证其正常发育。根据儿童保健门诊收集到的大量资料以及有关儿童营养研究专家发表的材料,认为婴幼儿阶段易缺乏下列营养素。 (一)维生素D 2岁以下经幼儿可因日光照射不足,喂养不当,食物中维生素D供给不足,而使钙、磷的代谢 失常,钙盐不能正常地沉着在骨胳的生长部分,以致骨骼发生病变,使小儿患佝偻病。因生长发育过程不同,在3个月时,易发生颅骨软化(乒乓头),即顶骨与枕骨中央部分用手按压时稍有凹陷,并有颅缝加宽,6个月时,可发生肋骨串珠和肋骨外翻,开始学走时,可有"o"型腿或"x"型腿,这些婴幼儿,往往多哭、多汗、神情呆滞,以及出牙推迟,约在10个月以上才萌出乳牙。 佝偻病应从围产期开始就注意预防,孕妇应多进行户外活动,并供给富含维生宏D与钙磷的 食物。婴幼儿应注意不可单纯用乳类喂养,要适时、合理地添加辅食品,在婴儿喂养中,要坚持除供给色肝油外还要供给含维生素D钙丰富的鸡蛋、蛋黄、奶油、奶类及动物肝脏、小虾、虾皮、芝麻酱、豆制品、绿叶蔬菜等。婴儿期,平时要多晒太阳,这也是补充维生素D预防拘楼病的好 方法。 (二)维生素A 当婴幼儿的膳食中长期缺乏维生意A或胡萝卜素时,会使婴幼儿患夜盲症、干眼病。胎儿出生前其所需维生隶A均由母亲供给,孕妇应注意富含维生意A食物及脂肪的供给量,以确保胎儿维生意A的需要。母乳喂养也应注意这一问题,以使婴儿由母乳中获得足够的维生素A 2-3个月 以上的婴儿还可以补充胡萝卜水、西红柿汁和菠菜水等。4个月以上的婴儿在喂养时应增加蛋黄、 奶油、肝类和台胡萝卜素较多的水果及蔬菜,以预防型幼儿维生素A缺乏。 (三)铁 铁是造血原料之一,婴儿出生后由母体获得的铁在体内贮存,可供生后3-4个月之需。如果4 个月后不及时补充含铁丰富的食品,则会出现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据调查,6岁以下缺铁性贫血的 发病率约为30%左右。患儿一般皮肤苍白,精神不佳,或有营养不良性水肿。严重者可出现心脏扩大,生长发育障碍。因此婴幼儿膳食中应补充肝、蛋类、肉类、绿叶蔬菜和水果等含铁丰富的食物。动物肝脏中及蛋黄中含铁尤多,故1岁左右的思儿每日可补充蛋黄1个,肝末20克左右、维生意c可以促进铁的吸收,应给婴幼儿适当补充。 (四)锌 哺乳母亲营养不足和末给婴儿按时增加辅助食品等均可造成锌缺乏。小儿正处在不断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因此缺锌必然会对孩子的生长带来一系列不良的影响。缺锌的婴幼儿一般表现食欲

儿歌一首,幼儿喂养知识

儿歌 起床歌:小宝宝,起得早,睁开眼,眯眯笑,咿呀呀,学说话,伸伸手,要人抱 穿衣歌:小胳膊,穿袖子,穿上衣,扣扣子,小脚丫,穿裤子,穿上袜子穿鞋子。 小镜子:小镜子,圆又圆,看宝宝,露笑脸。闭上眼,做个梦,变月亮,挂上天。 小铃铛:叮铃铃,叮铃铃,一会远,一会近。小宝宝,耳朵灵,听铃声,找到铃。 学画画:小宝宝,学画画,大蜡笔,手中拿,画小鸭,叫嘎嘎,画小马,骑回家。 大鞋子:大鞋子,象只船,爸爸穿,我也穿,一二一,象前走,走呀走,翻了船。 逛公园:逛公园,宝宝笑,东看看,西瞧瞧,花儿香,鸟儿叫,小草绿,小树摇。 看画报:小娃娃,看画报,睁大眼,仔细瞧,布娃娃,哈哈笑,伸伸手,要你抱。 搭积木:大积木,红黄兰,小宝宝,最爱玩,搭火车,钻山洞,盖高楼,连着天。 小汽车:小汽车,嘀嘀嘀,开过来,开过去,小宝宝,当司机,送妈妈,上班去。 幼儿牛奶喂养知识 为什么给婴儿吃的牛奶要稀释、加糖、煮沸? 牛奶确实是一种理想的营养品,但对婴儿来说并不十分适宜。首先是牛奶中的蛋白质含量比人奶高,而其中80%是酪蛋白,遇到胃酸后容易结成较大的凝块,较难消化、吸收并容易引起溢乳。为了使牛奶中的蛋白质的浓度尽可能与人乳相近,以便适宜于婴幼儿消化道 功能,常需在牛乳中加入一定量(大约占牛奶量的1/3或1/4)的水分或米汤,一般以米汤为好,因为米汤不仅增加一定的能量,米汤中均匀的淀粉颗粒和胶体的性质还能防止酪蛋白遇酸而形成较大的凝块。此外,淀粉是多糖类,与牛乳中的乳糖在一起时,可因消化速度不 同而避免肠胀气。但1~2个月以内的婴儿因消化淀粉能力较差不宜用米汤稀释。 牛奶中所含的乳糖浓度只相当于人乳的2/3,经过稀释以后牛奶中的糖分更显得不足,糖分对婴儿期的脑发育以及迅速提供孩子活动所需的能量十分重要。为了 弥补这一缺陷,应在已稀释的牛奶中适当加一些糖类。糖的种类很多,究竟选用哪一种糖比较合适呢?可以用市场上出售的麦芽糖来冲调牛奶。还可用蔗糖来冲调牛奶比较经济实惠。蜂蜜也常常用来冲调牛奶,蜂蜜另一个优点是含有较多的果胶,大便干结或有便秘的小 儿吃了它可以润肠通便,但如有便稀、腹泻,则不宜使用。经过稀释,加糖以后的牛奶,还必须用文火煮沸,通过煮沸能使糖类充分溶解和灭菌,并利于婴儿的消化和吸收。 为什么孩子不宜多吃巧克力? 有些家长认为巧克力价格昂贵,营养必然丰富,甚至当孩子不愿吃饭的时候把巧克力作为膳食的代替品,结果小孩越吃巧克力食欲越差,这是因为:由于巧克力含有大量脂肪,所以热量很高,但它含的蛋白质、脂肪和糖的比例与小儿的正常需要相差甚远,在人体内,糖和脂肪不能转变为蛋白质,因此它不能满足小儿正常生长时对蛋白质的需要。脂肪过多,不容易被消化,所以多吃巧克力影响孩子的胃口,使小儿不愿进食。其

1~3岁幼儿喂养指南

1~3岁幼儿喂养指南 1~3岁的幼儿正处于快速生长发育的时期,对各种营养素的需求相对较高,同时幼儿机体各项生理功能也在逐步发育完善,但是对外界不良刺激的防御性能仍然较差,因此对于幼儿膳食安排,不能完全与成人相同,需要特别关照。 1~3岁幼儿喂养指南 一、继续给予母乳喂养或其他乳制品,逐渐过度到食品多样 二、选择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食物 三、采用适宜的烹调方式,单独加工制作膳食 四、在良好环境下规律进餐,重视良好饮食习惯的培养 五、鼓励幼儿多做户外游戏与活动,避免过瘦与肥胖 六、每天足量饮水,少喝含糖高的饮料 七、定期监测生长发育状况 八、确保饮食卫生,严格餐具消毒 培养良好饮食习惯: 1.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习惯: 2.饮食定时定量; 3.吃饭时不分散注意力,细嚼慢咽; 4.不挑食、不厌食; 5.不乱吃零食; 6.少喝饮料、多喝白水; 7.吃东西讲卫生。 适量进食: 幼儿期和成人期肥胖与儿童早期营养状况的关系已越来越受到关注,也有很多研究证实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退行性疾病与婴儿期的饮食营养有一定的相关性。许多发达国家近几年也在婴幼儿喂养指南中提出了相关条款,以指导婴儿健康饮食,预防可能发生的成人期慢性病。美国心脏病协会(AHA) 发布的《儿童和青少年膳食推荐》在2岁以下婴幼儿指南中提出,对婴儿发出的吃饱信号要给予反应,不要给婴儿吃得过饱,婴幼儿对总能量摄入可以自我调控,如果孩子不饿时不要强迫进食。其中还具体描述了一些婴儿饥饿或吃饱的信号,可以供家长或婴儿看护人参考。 有调查结果显示,超过1/3 的母亲将食物作为一种给孩子的奖励,只有9 %的母亲是用表扬或拥抱作为奖励。用食物作为奖励的方式并不利于儿童和家长之间良好关系的发展,所以ADA 在喂养指南中建议家长要避免用食物作为奖励,可以用表扬和拥抱作为奖励。同时指南中也指出,家长要鼓励儿童多进行有益的体力活动,而不鼓励2 岁以下儿童看电视、或边看电视边吃饭,以预防肥胖。 如何安排1~2岁幼儿除乳类以外的膳食 建议每日膳食安排:

各个月龄婴儿喂养知识大全

各个月龄婴儿喂养知识大全 喂养方法: 一、用母乳喂养的宝宝:如果母乳很好,哺乳次数应逐渐稳定,只要每周体重能增加150-200克,说明喂养效果很理想;如果每周体重增加不足100克,说明母乳不够,此时宝宝会经常哭闹,需要适当增喂一次牛奶。时间最好安排在妈妈下奶量最少的时候(下午4 时-6时之间)单独加一次,每次加120毫升。如果加牛奶后,妈妈得到适当休息,母乳分泌量增加,或者宝宝夜间啼哭减少了,就可以这样坚持下去。如果加喂一次牛奶后,仍未改变宝宝夜间因饥饿啼哭,而母乳又不多,那就把夜间10-11点妈妈临睡前的一次哺乳改为喂牛奶,以保证妈妈的夜间休息。总之,增加一次或是两次牛奶,都应根据宝宝的体重来决定。此外,在这个月里妈妈还要注意保护乳头,不要让宝宝在一侧乳头上连续吮吸15分钟以上。保持乳头清洁,防止宝宝过分吮吸将乳头吸伤,细菌侵入导致乳腺炎。顺便再提一下,在 1-2个月中,用母乳喂养的婴儿一般不会生病。尽管可能会出现稀便、大便每天七八次、吐奶、湿疹等情况,只要宝宝精神好、吃奶好就不必担心。 二、用牛奶喂养的宝宝:最重要的是不要使宝宝吃过量,以免加重水化器官的负担。一般的标准,出生时体重为3-3.5千克的宝宝,在1-2个月期间,每天以吃600-800毫升左右的牛奶为宜,每天分7次吃,每次100-200毫升,如果吃6次,每次吃140毫升。对食量过大的宝宝,尽管每次能吃150-180毫升,最好也不要超过150毫升,否则会加重肾脏、消化器官的负担。如果宝宝吃完150毫升后好像还没有吃饱并啼哭时,可让宝宝喝30毫升左右的白开水,可适量加一些白糖或蜂蜜。用奶粉冲调牛奶时不要再加糖,否则会使宝宝过胖。牛奶喂养的宝宝如果每天大便3-4次,只要精神好,也不用担心。宝宝一个月后,就要注意预防佝偻病的发生,除了常抱婴儿到室外晒太阳外,应每天给宝宝加400国际单位的维生素D,即浓缩鱼肝油滴剂。从每天1滴开始逐渐增加。 月龄:2-3个月的宝宝 身体变化: 2-3个月的宝宝的喂养应该根据母乳的量来决定喂养方式。 喂养方法: 一、母乳充足时,2-3个月的宝宝体重平均每天增加30克左右,身高每月增加2厘米左右。过去吃奶吃得很多的宝宝,喂奶间隔的时间会变长。以往一过3个小时就饿得哭闹的宝宝,现在即使过4个小时甚至更久也不醒,说明宝宝的胃可以存食了,决不要因为喂奶时间到了就叫醒宝宝,这样会影响宝宝的休息。这个时期,有的妈妈可能会出现母乳逐渐减少的情况,如果宝宝体重增长速度下降,变得爱哭、夜里醒来哭闹的次数增多,此时应该加喂一次牛奶试试,如果效果不明显就再增加一次牛奶。宝宝体重每天增加30克左右是比较理想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