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贫富分化的现状、原因及策略

中国贫富分化的现状、原因及策略
中国贫富分化的现状、原因及策略

中国贫富分化的现状、原因及策略

当前中国贫富两极分化的缘由分析及其调剂策略 1、贫富差距的概念界定了解我国贫富差距现状分析的条件是需正确认识贫

富差距的概念。贫富差距是指由于各个社会成员所处的具体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的地位和环境不同,而构成的实际占有社会财富的差距。它表现为1定量的物资财富和精神财富。贫富差距包括收入差距和财富差距两部份。前者主要属于经济问题;后者用个人受教育的程度、科技水平和能力、思想文化修养、知识产权、社会知名度等来表示,通过1定时期各种社会关系诸如个人的社会地位、生活方式、精神面貌、健康状态等的综合反应,主要属于社会问题。

2、我国贫富两极分化的现状分析基尼系数是国际上用来综合

考察居民内部收入分配差异状态的1个重要分析指标。由意大利经济学家基于1922年提出。它反应收入分配差异程度的数量界限,可以有效地预警两极分化的质变临界值,所以是衡量贫富差距的最可行方法。1般来讲,基尼系数在0.2以下,表示居民之间收入分配高度平均,0.2-0.3之间表示相对平均,在0.3-0.4之间为比较公道,同时,国际上通常把0.4作为收入分配贫富差距的警戒线,认为0.4-0.6为差距偏大,0.6以上为高度不平均。

发改委相干人士介绍,目前中国的基尼系数为0.47,已远超0.4的国际公认警戒线,并逐年爬升。新华社日前发表的《我国贫富差距正在逼近社会容忍“红线”》文章说,近年来,我国收入差距有所加大,分配格局失衡致使部份社会财富向少数人集中,收入差距已超过基尼系数标志的警戒“红线”。具体表现以下: (1)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呈扩大化趋势。最近,中国社科院在

发布的《人口与劳动绿皮书(2008)》其中指出,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出现全方位扩大。在过去的10几年里,我国城乡居民收入的绝对额差距增加了近12倍。数据显示,1978年至2007

年间,中国城镇居民人均实际可安排收入增加了7.5倍,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加了7.3倍。但1990年以来农民收入的增幅明显低于城镇居民,2者之间绝对额的差距逐年扩大。2007年是改革开放以来差距最大的1年,城乡居民收入比却扩大到3.33∶1,绝对差距到达9646元。

(2)除城乡之间,我国各行业之间收入差距也在明显加大。由于在市场经济发展进程中存在如法制不够健全、市场竞争机制不够完善等弊端,另外,又由于国家政策的相干保护,从而致使行业垄断现象依然存在。当前,垄断行业主要包括电力、电信、民航、铁路、石化、金融、保险、烟草、煤炭、房地产等部门。这些垄断性行业凭仗垄断经营的特权及国家政府的特殊保护,与其他行业进行不公平竞争,从而获得高额垄断利润,使行业间差距不断扩大。

(3)区域间贫富差距扩大。区域间的贫富差距主要表现在东部和西部之间的贫富差距。据国家统计局数字表明,1999年,东部地区人均GDP为10732元人民币,西部地区为4302元;到2005 年,东部地区人均GDP为22200元,西部地区为8970元。6年间,东西部人均GDP差距由6430 元扩大到13230 元,增加了1倍多。2006年,西部12个省市自治区GDP总和不到人民币4万亿元,约占全国GDP的17%;而东部地区GDP到达2万亿元的省分就有3个,其中江苏省为21500亿元,山东省为22000亿元,广东省为25000亿元。从这1组数据不难发现东西部之间的

差距的明显。

综上所诉,专家认为,当前我国收入分配己经走到亟须调剂的“10字路口”,缩小贫富差距、解决分配不公问题10分迫切,必须像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1样守住贫富差距的“红线”。

3、贫富两极分化的缘由分析贫富差距已成为当代中国最为严重和最引人关注的社会问题之1,也引发了各门社会科学极大的研究兴趣。中国现今的贫富差距问题如此凸现,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中央政府政策的产物,乃至是在某种程度上得到鼓励的。“鼓励1部份人先富起来”,实际上就是鼓励制造贫富差距,这无需躲避,只是所鼓励的“贫富差距”是以其不到达“两级分化”为界限的,因此,从政治学的角度探讨贫富差距问题是非常必要的。

据此,我们要突出的关注政府和政治的地位和作用。政府,作为政策输出的主体,在试图解决贫富差距问题时所必须处理好的最基本的关系,是这1差距的程度与社会保障的关系。在天然和历史的1定条件下,仅就政策的输出而言,贫富差距的程度主要源于效力的供给,而社会保障体系则主要是1个政策主体的公平供给的产物;允许1定程度的贫富差距,主要是为了实现1定的经济目的,而政府对社会保障体系的设计,常常与这个国家所选择的‘政治底线’直接相干。”。由此,对由政府控制致使的贫富分化现状,可以得出以下几点缘由: 1、权利参与分配。

权利,特别是能够掌控资源配置的权利对个人的收入地位具有重大作用;另外,以权利为中心构成的社会网络资源也对收入分配有重要影响作用。许多事例都可以证明,在市场体制中,通过对资源的控制和分配,1些再分配体制中的权利依然得到了维续,1些握有再分配权利的人通过市场交换取得经济回报,将权利变

形为个人资本。在目前的中国,政府掌握着大量的权利,从而使其在社会资源分配中很容易占有优势地位。出现类似行政垄断、市场信息不对称、规则难以实行的状态。处于劣势的群体只能眼睁睁的看着两极分化越拉越大,却无能为力。

2、政府行动不规范。

长时间以来,我国的政府机构定位不清,致使政府行动惯性运作,因此“越位”、“缺位”、“错位”等问题突出,政府行动亟待规范。现实中的政府行动还带有计划经济的明显痕迹,全部经济活动,多是以政府为中心展开,随便干预企业的现象随处可见。收入差距的1个缘由就是政府行政上的集权式机制。市场机制的不成熟和自发性本应由党和政府进行积极调控和校订,但我国目前的现实又是上层建筑改革滞后,原行政集权式的管理机制仍发挥着强大的作用,在高度集权的机制下,政府官员手中握有较大的审批干预权 ,而对他们的监督、束缚又不到位,行使权的程序又不规范。由于市场机制的不成熟和行政集权管理的机制还有相当的权威,少数政府官员的权利资本化,使本来就不健全的收入分配法则更加混乱,导致政府威望降落、企业失信、民众道德滑坡,严重破坏了正常的经济秩序,扭曲了人们的价值观,并使社会不安定的因素兹生蔓延。

3、政策体制不完善。

我国现有的社会体制大体上是比较健全的,但仍存在1些缺点,致使了社会两极分化的加重。这些主要表现在以下及各方面。我国在制定政策法规时,斟酌到了“先富带动后富”的要求,对沿海经济开放地区的有1定的政策优惠,并且加大了经济扶持,却在1定程度上致使偏僻的中西部地区经济上相对落后;我国的税

2020年中国环境问题现状及其对策答案

1.我国已签署的由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的世界第一个为全面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公约是()。(10.0分) A.《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B.《保护臭氧层维也纳公约》 C.《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 D.《生物多样性公约》 我的答案:A√答对 2.以环境资源承载力为基础的()制度,形成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强化污染减排的“倒逼机制”。(10.0分) A.发展循环经济 B.恢复耕地 C.污染物总量控制 D.资源节约管理 我的答案:D×答错 正确答案:A 3.我国的环境问题主要是在发展中产生的环境问题,必须首先从发展的()去解决。(10.0分) A.源头 B.过程中 C.结束后

D.全过程 我的答案:A√答对 4.以下各项中,不属于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措施的是()。(10.0分) A.南水北调工程 B.发展低碳能源 C.调整产业结构 D.增加碳汇和碳捕集 我的答案:A√答对 1.做好“节能减排”和应对气候变化的工作是我国应对环境问题的重要对策,其中“节能减排”是指()。(10.0分)) A.节约资源、能源 B.降低能耗 C.减少污染物 D.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我的答案:ABCD√答对 2.节能减排目标责任评价考核包括()。(10.0分)) A.每年向国务院逐级上报目标完成情况 B.省级人民政府评价考核结果向社会公告 C.列入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重要内容 D.实行问责制和“少数服从多数”制

我的答案:ABC√答对 1.2011-2015年,中国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中“三湖”包括:太湖、巢湖、鄱阳湖,重点流域管理的目标是:Ⅰ-Ⅱ类水质断面比例提高5%。(10.0分)我的答案:错误√答对 2.我国的稀土资源占世界23%,供应量却占世界的90%以上,其开发给我国造成了严重的环境破坏。(10.0分) 我的答案:正确√答对 3.环境问题只是由于环境结构的变化而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产生了影响或破坏。(10.0分) 我的答案:错误√答对 4.2011年我国重点湖泊的富营养化状态属于轻中度富营养化程度。(10.0分) 我的答案:正确√答对

关于大学生从众心理及原因的分析

关于大学生从众心理及原因的分析 摘要: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在这个群体中存在着一些约定俗成的 行为规范,这就是大学生的从众心理。本文对大学生的从众心理进行了具体阐述并详细的分析了其产生的原因。 关键词:从众心理;群体规范 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存在着一个十分奇怪的现象----选就餐地点,哪儿人多去哪儿。网上买东西,同样的物品,看哪家店销售量大就去哪家购买。选旅游景点时,依据是哪儿人多去哪。从社会学的角度看,这就属于一种从众心理,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随大流”、“爱扎堆”。一些人在社会群体的压力之下放弃自己原本所坚持的意见,改变自己的意见,去采取大多数人的意见,或者是看到别人做什么也跟着去做什么,即使所做的事毫无益处。我们总认为一个人改变不了世界,一个人在团体中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在团体中往往会产生一些无形的压力,这样的压力就是个人在思想认识和行为方式上与团体中的大多数人的意见相一致。 1.大学生从众现象的具体表现 1.1 从众 近年来,大学的校园里攀比、奢华之风盛行。各种各样的消费,无论大件的手机、电脑,还是小件的衣服,亦或是许多在校园里盛极一时的消费品,比如新百伦NB(New Balance)跑鞋等,都能在学生中找到从中消费的迹象。大学生攀比之风已形成一定的气候,许多同学穿名牌服饰,不是名牌的衣服不能入人之法眼,而且在各种节日时总是讲排场,邀请众多的同学、朋友吃吃喝喝,即使自己的经济状况并乐观,但还是以小充大。其实一些同学本不是十分乐于大手大脚的消费,但随着学校的风气的变化只好随波逐流。 1.2 学习从众 学习从众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同一个宿舍或同一个班级的同学之间进行相互的勉励,集体的进行学习,集体考研或者考一些国家承认的证书,虽然这是积极地学习从众的表现。每个人的人生计划不同,所要走的路也不同,这种跟风虽然是积极的,但不是理智的,学生们应该根据自身的情况,有选择的去选择考

造成当前中国社会贫富分化的原因和解决策略

用马克思积累理论分析当前社会贫富差距问题 摘要在当今的社会,富有的人越来越富裕,贫穷的人越来越贫穷,现在我国的GDP已经突破了4000美元,但基尼系数居高不下,一直在0.4的警戒线以上,说明我国的贫富差距是很大的,这需要我们来找到导致贫富差距的源泉,为什么会导致这么大的贫富差距,这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必要解决的问题。在改革开放的初期,先富带动后富确实打破了中国经济发展的桎梏,但是之后的先富的人们并没有带动剩下的人一起富裕,所以今天的贫富差距就体现出来了。用马克思的积累理论来说,富裕的人想赚取更多的钱就需要经过扩大再生产,扩大再生产之后会有技术的升级,这就导致了底层的人民失去了更多的劳动机会,也就更加贫穷。 关键词贫富差距、积累理论、问题、解决策略

目录 一、马克思资本积累的分析 (1) 二、中国贫富现状 (1) 1、收入差距大 (1) 2、财产差距大 (1) 3、就业差距大 (2) 三、造成贫富差距的原因 (2) 解决目前贫富差距的一些策略 (3) 1、扶持新兴企业的发展 (3) 2、税收政策的改革 (3) 3、最低工资的调整 (3) 4、就业问题的改善 (4) 参考文献 (4)

一、马克思资本积累的分析 资本积累就是剩余价值的资本化,也就是说资本积累的唯一源泉就是剩余价值。而资本积累是进行扩大再生产的源泉,所以说,资本的积累会造成扩大再生产,进行扩大再生产就会有技术的进步和发展,技术的进步就会减少对劳动力的使用。 资本积累量的决定因素又包括了剩余价值率的高低,劳动生产力的高低,所用资本和所费资本的差额的大小,还有预付资本的多少。 资本积累的增长必然伴随着资本的积聚和集中,促使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将会导致社会财富集中到少数资本家的手中,周而复始,就会导致贫富差距的越来越大。 资本的积累包括了资本的原始积累,资本的原始积累就是资产阶级用宝力德手段对生产者的剥夺,迫使生产者和生产资料的分离,并且把生产资料和社会财富集中在自己手中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资本家掌握了初始的资本,在经过后期的资本积累,资本家手中的财富越来越多并且只有这些初始的资本家才有足够的资本去组织较大规模的生产,这样的后果就是资本家可以有足够的条件去创造出剩余价值来增加自己的资本积累。 二、中国贫富现状 1、收入差距大 衡量一个国家的收入差距的指标是基尼系数,基尼系数最大为1,表示收入的绝对不均衡,最小是0,表示收入的绝对均衡。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我国居民收入的基尼系数在2003年是0.479,到2008年达到了0.491,在之后 的几年有所下降,在2014年下降到了0.469。再这样搞得基尼系数下,我国的收入差距被逐步拉大,导致了我国的GDP在上升但是人们还是越来越穷的现状。2、财产差距大 我国不仅面临着收入差距的扩大,还面临着财产差距亏大的问题,在过去的十年里,人均财富的年增长率在22%,然而农村的财富积累速度年均增长率只有全国水平的一半,只有11%,这让我们意识到了先富并没有带动后富的问题,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都想追求自己利益的最大化,所以现在的中国在我的眼中就是一个两极分化的状况。

如何认识目前中国贫富差距问题

如何认识目前中国贫富差距问题 现在,有一种看法,认为我国“目前的贫富差距是新中国历史上最严重的时期”,而我国“是世界上贫富差距最严重的国家”,这在社会上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共鸣。如何看待这两个最基本的判断呢?需要指出的是,这两个判断在总体上是不甚准确的。 关于第一个判断,首先需要指出的是,中国在改革开放之前也存在着相当大的贫富差距,只是在“二元结构”和“城乡分治”的条件下,这一差距不仅非常复杂,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被掩盖起来,使得人们一般不去注意它罢了。 我们现在面临的情况是,由于市场机制的建立和社会阶层构成的多样化,过去被掩盖了的贫富差距显性化和阶层化了,当然在某些领域内也相对地拉大了。过去,你和你周围的人相比,差距不大;农民多么困难似乎与你无关。 关于第二个判断,应当说,与国外一些国家相比,中国并不是世界上贫富差距最严重的国家。贫富差距,实质使用一定的方法,在规模均衡,比例对等的社会成员之间,对收入和财富积累惊醒比较所得出的差距,不是有两个人或两个群体,拉出来一比就是贫富差距。 同时,应当指出得失,中国目前的实际贫富差距,特别是乡村内部和城镇内部的贫富差距,比改革开放以前确有拉大,但在国际上还是属于中等程度。考虑到中国在人口、幅员、区位(一端临海,一端处于大陆深处)等方面的具体情况,考虑到正处于社会全面转型和经济发展中的最敏感阶段这一事实,这种程度的差距应当说是仍处在可接受的范围以内。领导干部要树立新的市场经济理念 中国改革开放已经进行了二十多年,在这二十多年中逐步转向市场经济,世界的市场经济也在不断发展。人们,尤其是广大领导干部在坚持自立、平等、竞争、效率、求利、开拓等市场基本理念前提下,需要形成对市场经济新的认识、新的理念,以便更好地前进。 一、关于预期理念 现代市场经济发展进程中,越来越强烈地表现出一种趋向:任何一个利益主体在事发之前都对事情进行预期,并以此来调整自己的行为;所有的经济主体(包括政府),都会实现一种互相的预期,使经济能够内在地调整。我国每年都要为经济增长速度制订预期目标就是如此。自觉地认识到人们的心理预期,并注意运用人们的预期来调节自我和群体的经济社会活动,这就是预期理念。 二、关于信用理念 所谓信用理念,是指清晰地认识到市场经济对资源的配置是通过交易实现的,而这种交易是建立在遵守诺言的契约的基础上的,市场经济实际上就是以契约为基础的信用经济,信用在市场经济活动中原意指“延期支付”,由于交易中“延期支付”的承诺最能解释契约的实质,因而信用就远远超出原来的狭义,而成为市场经济普遍的、基础性的现象。西方市场经济新的理论成果信息经济学论证了对信用的需求来源于信息不对称,信用就是指掌握信息的乙方不骗对方的承诺。博弈轮则揭示了重复博弈以及人们对长远利益的追求,就一定要讲信用。 三、关于比较优势理念 所谓比较优势理念,是指自觉地意识到,在现代市场经济中,每个经济主体应该强调自己的比较优势,通过利用比较优势来发展自己。 比较优势的理念来自于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实际。市场经济是以分工和利益互换为基础的,有了分工和利益互换,每个经济主体都必须在交易过程中强调自身的比较优势,这是由于各经济主体在交易中依靠比较优势才能占有相应优势地位,从而获得比较利益。因而市场经济强调的不是各个方面都要占有的绝对优势,而是在某些方面相对占有的比较优势。正因为市场经济

中国环保产业的现状前景与对策

******海量免费资料尽在此 数据库浏览中国商业报告库中国资讯行提供 正文显示:在线词典 【行业分类】环境保护 【地区分类】中国 【时间分类】19991207 【文献出处】经济研究参考 【标题】中国环保产业的现状.前景与对策('99文献)(7766字) 【副标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发展研究部岳颂东 【正文】 环境保护产业是以防治城乡环境污染和改善生态环境、保护自然资源为目的而进行的技术开发、产品生产、商品流通、资源利用、信息服务、工程承包等活动的总称。环保产业在我国是一个新兴产业,至今发展仅仅20年,分析我国环保产业的发展现状,展望环保产业发展的前景,克服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制约因素,完善环保产业振兴的政策体系,将使我国环保产业推向一个新的阶段。 一、环保产业发展的现状与特征 根据国家环保总局1998年1月--6月为期半年的调查统计,到1997年底全国(除西藏、宁夏、海南以及台、港、澳地区,以下同)从事环保产业的企事业单位9090个(企业单位7617个,事业单位1473个),其中专业单位5995个,占单位总数的66%,兼业单位3095个,占单位总数的34%。职工总数169.9万人,其中企业单位148.5万人,占职工总数的87.4%,事业单位21.4万人,占12.6%。环保产业拥有固定资产720.1亿元,其中企业单位620.9亿元,占86.2%,事业单位99.2亿元,占13.8%。环保产业年产值521.7亿元,当年实现销售收入459.2亿元,占总产值的88%,当年实现利润58.1亿元,占销售收入的12.6%。调查显示,从1989年到1997年8年间,我国环保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并逐步形成了一个独立的综合性的新兴产业,具备了初步的产业规模,对我国的环保事业发挥了重要作用。 环保产业纵向与自身相比,发展是不慢的;但是横向与其他产业相比,其发展则呈现如下几个特征: 1.产业的总量规模依然不大,发展潜力十分看好。 1997年环保产业年总产值为521.7亿元,仅占国民生产总值的0.7%,这对于环境污染生态失衡十分严重的我国来说,确实不是很大。另外,在全国7617家企业中,固定资产小于1500万元的小型企业占90%左右,大中型企业占10%左右,即便在总量规模不大

影响从众的因素

影响从众的因素 从众是指个体在社会群体的无形压力下,不知不觉或不由自主的与多数人保持一致的社会心理现象,通俗的说就是“随大流”。从众指个人受到外界人群行为的影响,而在自己的知觉、判断、认识上表现出符合丁公众舆论或多数人的行为方式。通常情况下,多数人的意见往往是对的。从众服从多数,一般是不错的。但缺乏分析,不作独立思考,不顾是非曲直的一概服从多数,随大流走,则是不可取的,是消极的“从众心理”。 影响从众的因素有的人容易从众,有的人不容易从众;有的情境中容易产生从众现象,有的情境中则不容易发生从众现象。那么,从众行为究竟受哪些因素的影响呢?对此我们可以做进一步的分析。 一.社会因素 (一)群体因素 1.群体的规模。如果只有两个人反对你,你很可能会坚持自己的意见;而如果有100人反对你,你多半会惊慌失措,内心不安,最终从众了事。一般来说,群体规模越大,持有一致意见或采取一致行为的人数越多,则个体所感到的心理压力就越大,也就越容易从众。、 2.群体的一致性。如果群体中只有一个人持不同意见,则他要承受巨大的压力。而如果群体中另外还有一个人持反对意见,则使前者所面临的从众压 力大大缓解,从而明显降低从众的程度。阿希在进一步的实验中,让一位假被试作出不同丁其他多数人的反应,结果被试的从众行为减少了3/4,因为被试有了一个“合作者”,从中得到了巨大的支持力量。即使这个假被试并没有发表与被试相同的意见,但只要他与群体的意见相异,就会增强被试的信心,削 弱从众心理。总之,增设一致性程度越多,个体越倾向丁从众。 3.群体的凝聚力。群体的凝聚力越强,群体成员之间的依恋性及对群体规范和标准的从众倾向也越强,个体会为了群体的利益而与群体意见保持一致。有人曾经特意设计了一个阿希式的实验,但是以小组式的方式,使五个实验小组相互竞赛。在线段对比实验中,出错最少的小组,其成员将得到两张戏票。结果表明,个体在有共同目标的群体中更容易从众,因为不如此就可能达不到目标。 特征,与从众行为密切相关。智力高的人,掌握的信息比较多,思维灵活,自信心较强,不容易发生从众行为,而智力低的人则容易从众。有较高社会赞誉需要的人,特别重视别人的评价,希望得到他人的赞誉,较易从众。性格软弱,暗示性 强的人也容易表现出从众倾向。 2.个体在群体中的地位。个体在群体中地位越高,越有权威性,就越不容易屈服丁群体的压力。一般来说,地位高的成员经验丰富、资力较深、能力较强、信息较多,能够赢得低地位者的信赖,他们的看法和意见能对群体产生较大影响,并使低地位者屈从,而地位低的成员则不可能影响他们。老师在学生面前,军官在士兵面前,领导在下届面前都会较少从众,因为他们知道自己在群体中是地位高的人,一般不会感到有从众压力。 二.自然因素 (一)文化差异 1文化背景.由丁文化背景的不同,不同民族的成员从众的程度存在差 异。米尔格莱姆(S. MilGAM)(1961)对法国和挪威的大学生进行了对比研究,发现挪威人比法国人更趋丁从众。他认为部分原因可能是法国文化鼓励独立和个性,而挪威文化则鼓励忠诚丁集体,重视社会责任。后来也有一些研究发现,在不

如何正确看待目前中国的贫富差距

如何正确看待目前中国的贫富差距 Xf 杨懂梅 Xf 韩芸 Xf 王鑫 Xf 指导老师:唐灵魁 摘要:本文以中国贫富差距问题为研究对象,针对相关问题进行了讨论。文章首先分析了中国贫富差距的现状,然后阐述了中国贫富差距所产生的不利影响,最后提出了中国贫富差距改善的措施。本文旨在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贫富差距;现状;措施 正文: 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推进,人民经历的生活水平的全面提高。但是,同时也出现了个人收入分配差距不断扩大的问题。这一问题已经成为从中央到老百姓、理论界,都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是,人民生活总体上普遍提高,收入分配差距拉大的趋势还未根本扭转,城乡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还有相当数量,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难度加大,贫富差距的问题已经成为影响到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我们相信,在我国的先富起来的人中,相当多数是由于劳动收入或者由正当的财富收入造成的。他们的收入应该说是合理合法的。然而,也不能排除,在他们中间有一些是由于非市场因素、甚至是非法因素造成的。大多数社会都得容忍因为地理条件不一样形成的收入差距,问题的根源在于人们获得机会率越来越不均等,尤其是通过权力市场化而形成的收入差距是我国目前贫富差距的根源之一。 调查: 您所在的城市不同人群间的收入差距是否明显? 您家庭目前的月总收入是: 您认为人群间的贫富差距会影响到以下哪些方面的差距? 一、中国贫富差距的现状 20世纪初意大利经济学家基尼,根据洛伦茨曲线找出了判断分配平等程度的指标——基尼系数或称洛伦茨系数。国际上通常用基尼系数测量贫富差距程度。 基尼系数为0表示绝对平等;基尼系数为1表示全部财产集中于一人; 基尼系数的变大表示贫富差距继续加大。国际上通常认为,基尼系数在0.3~0.4之间为中等不平等程度,基尼系数在 0.4~0.5之间表示收入差距较大,0.6以上表示收入差距悬殊。自2000年以来,我国基尼系数开始越过0.4的国际警戒线,并连续几年直线上升,(见下表1:1977年至2010年全国居民基尼系数)贫富差距不断恶化。 1.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拉大 作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的主力军——城乡居民,他们之间的收入差距问题很典型。根据国家统计局网站公布的相关统计数据显示:1997年,当年农村人均纯收人为2090元,而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为5160元,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农村人均纯收入的 2.47倍。此后,这一指标一路上涨,到了2010年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农村人均纯收入的倍数已经达到了 3.23倍。世界银行有关报告指出:世界上多数国家城乡收入的比率为1.5:l ,而我国长期以来超过2甚至3。这说明我国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已经超过了世界上大多数国家。 2.区域之间收入差距拉大 鼓励一部分人先富的思想指导下,国家对于东部及沿海地区实行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给东部地区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发展机遇。使东部地区在不到二十年的时间基本实现了工业化。东部地区城镇居民收入水平及增速均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收入差距逐年扩大。从上实际八十年代到现在,东部地区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增长了15.01倍,中部地区增长了12.2西 票数 百分比 一、您认为我国目前的贫富差距大吗?到了什么程度? 很大 80 80% 大 17 17% 中 2 2% 小 1 1% 总投票者 100 二、造成我国目前贫富差距的原因(可多选) 市场分配 40 40% 财政分配 44 44% 腐败问题 82 82% 农地征用 31 31% 城市房屋拆迁 21 21% 国企改制 54 54% 股市违规操作 27 27% 其他 20 20% 总投票者 100

我国环境保护的现状以及对策分析

我国环境保护的现状以及对策分析 崔存新贾西城焦红云(济南市平阴县环保局2504000) [摘要]环境保护是一个国家乃至世界的大事,如何有效保护环境一直是政府和学术界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造成环境问题的原因是多样的,诸如经济因素、技术因素、政治因素等。本文从环境保护的现状情况以及对策等方面分析了我国目前环境保护的情况,因此,需要足够重视环境保护,应该建立相应的法律程序加以完善。 [关键词]环境保护现状对策 前言: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与经济的快速增长,中国环境资源问题达到触目惊心的程度。为适应全球可持续发展的趋势和中国的可持续发展目标,我国已建立专门负责环境保护的政府机构,尤其在近年来出台了一系列有关环境保护的政策、法规和措施,加大环保政策的实施力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环境保护,正逐渐从政府专职转变为全民的共同事业。 一、我国目前的环境状况分析 我国的环境状况可以概括为:局部有所改善,总体仍在恶化。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日益成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我国环境保护工作虽然取得多项进展,但形势仍然非常严峻。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大气污染十分严重 我国大气污染属于煤烟型污染,以尘和酸雨(二氧化硫)污染危害最大,并呈发展趋势。酸雨污染。由于我国迄今尚未对燃煤产生的二氧化硫采取有效措施,而煤炭消耗量不断增加,造成区域性大面积酸雨污染严重。广东、广西、四川盆地和贵州大部分地区形成了我国西南、华南酸雨区,已成为与欧洲、北美并列的世界三大酸雨区之一。 (二)水环境污染日益突出 我国的水环境污染以有机物污染为主,重金属等有害物质的污染在“七五”期间曾得到较好控制,但近几年又有所恶化。我国湖泊普遍遭到污染,尤其是重金属污染和富营养化问题十分突出。例如:滇池是昆明最大的饮用水源,供水量占全市供水量的54%,由于昆明市及滇池周围地区大量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的排入,致使滇池重金属污染和富营养化十分严重,作为饮用水源已有多项指标不合格,藻类丛生,夏秋季84%的水面被藻类覆盖。 (三)植被破坏更加严峻 森林是生态系统的重要支柱。一个良性生态系统要求森林覆盖率不低于30%。尽管建国后我国开展了大规模植树造林活动,但森林破坏更为严重,特别是用材林中可供采伐的成熟林和过熟林蓄积量已大幅度减少。几十年来,由于过度放牧和管理不善,造成了13 亿亩草原严重退化、沙化、碱化,加剧了草地水土流失和风沙危害。 二、我国环境保护政策分析 目前我国现阶段的环境政策的成效不断地被新产生的环境压力抵消,仅仅维持了环境状况不致急剧恶化。 (一)建立适当的环境法律体系 同西方发达国家的环境保护法律体系相比,我国现有的环境保护法律体系还是不完整的,法律规定也过于原则,缺乏可操作性。因此,从今后立法方向来看,我们应当做好以下几点工作:1、在环境立法中确立各项基本法律原则,包括可持续发展原则,预防污染原则,

当前中国贫富两极分化的原因分析及其调整策略

当前中国贫富两极分化的原因分析及其调整策略 贫富分化---中国不能承受之重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减轻贫困和贫富差距上取得的成果归功于快速发展策略,但城乡贫富差距、地区贫富差距和贫困仍然是中国所面临的严峻问题。这不但是经济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同时也是政治学理论必须正视的一个现实问题。我们小组成员主要从政治学角度具体分析、讨论形成社会两极分化的原因,并提出了解决由贫富差距和地区发展不平衡引起的社会两极分化问题的一些对策,以期健全公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完善的社会保障体制。 首先,对于什么是贫富分化,我们小组都有一个共同的了解和认识,就是:贫富差距是指由于各个社会成员所处的具体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的地位和环境不同,而形成的实际占有社会财富的差距。它表现为一定量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贫富差距包括收入差距和财富差距两部分。 其次,对于中国当前贫富差距现状及其表现,我们小组结合网上所所查的资料和所学的政治经济学有关的知识,我们主要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呈扩大化趋势。最近,中国社科院在发布的《人口与劳动绿皮书(2008)》其中指出,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出现全方位扩大。在过去的十几年里,我国城乡居民收入的绝对额差距增加了近12倍。数据显示,1978年至2007年间,中国城镇居民人均实际可支配收入增加了7.5倍,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加

了7.3倍。但1990年以来农民收入的增幅明显低于城镇居民,二者之间绝对额的差距逐年扩大。2007年是改革开放以来差距最大的一年,城乡居民收入比却扩大到3.33∶1,绝对差距达到9646元。 (二)除了城乡之间,我国各行业之间收入差距也在明显加大。由于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如法制不够健全、市场竞争机制不够完善等弊端,另外,又由于国家政策的相关保护,从而导致行业垄断现象仍然存在。当前,垄断行业主要包括电力、电信、民航、铁路、石化、金融、保险、烟草、煤炭、房地产等部门。这些垄断性行业凭借垄断经营的特权及国家政府的特殊保护,与其他行业进行不公平竞争,从而取得高额垄断利润,使行业间差距不断扩大。 (三)区域间贫富差距扩大。区域间的贫富差距主要表现在东部和西部之间的贫富差距。据国家统计局数字表明,1999年,东部地区人均GDP为10732元人民币,西部地区为4302元;到2005 年,东部地区人均GDP为22200元,西部地区为8970元。6年间,东西部人均GDP差距由6430 元扩大到13230 元,增加了1倍多。2006年,西部12个省市自治区GDP总和不到人民币4万亿元,约占全国GDP 的17%;而东部地区GDP达到2万亿元的省份就有3个,其中江苏省为21500亿元,山东省为22000亿元,广东省为25000亿元。从这一组数据不难发现东西部之间的差距的明显。 最后,我们对于我们的主题----当前中国贫富两极分化的原因分析及其调整策略,展开了讨论。 讨论记录如下:

中国生态问题现状

中国生态问题现状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取得快速的发展,但同时中国也为高速的工业发展付出了昂贵的环境代价。目前,中国的生态环境情况不容乐观,大气污染、水污染、水土流失、沙漠化等环境问题日益恶化。我国生态环境的基本状况是:总体环境在恶化,局部环境在改善,治理能力远远赶不上破坏速度,生态赤字在逐渐扩大。本文就我国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以及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了我国生态环境治理的必要性以及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策略方针。 关键词:生态环境;恶化;可持续发展;治理 1. 引言 中国是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之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与全球化过程密不可分。但在全球化的进程中,中国为高速的工业发展已经付出了昂贵的环境代价,局部环境恶化带来了气候变暖、空气污染等效应。受其影响的不仅是中国的邻国,甚至是全球的环境。中国的发展是靠透支资源,环境取得的。中国资源的消耗速度,环境的破坏速度远远大于经济增速。经济全球化使中国的环境问题变成了世界的环境问题。 而与我们老百姓切身相关的环境问题则表现在大气污染及水污染上。笔者生长在中部平原地区的农村,小时候的天空是蓝色的,水是清澈的。炎热的夏日,经常可以看见下河洗澡的人们;阵雨过后,天空会出现绚烂夺目的红霞。那时候的天很高,云很白,而今这些景象一去不返,前后也不过十几年的时间。现在回到家乡所见的是漂浮着生活垃圾的臭水沟和偶尔泛蓝的灰色天空,再也没有人下河下澡,再也没有河虾小鱼可供垂钓,再也没有“火烧云”样的红霞了。笔者经常在想,到底是谁夺走了这一切?按照这样的趋势发展,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将会变成什么样?

第一,与百姓息息相关的就是大气污染问题。近几年来,“雾霾”成为了媒体及公众口中的热点词汇,先是京津冀地区“雾霾”持续不散,后又扩大至中部长江流域,甚至在平时少见雾霾天气的长三角地区也很严重。伴随着“雾霾”天气的增加,空气中PM2.5对人体危害不断加剧,更令人们的畏惧情绪与日俱增。医学专家钟南山就曾明确指出,PM2.5的增加与人的呼吸系统疾病密切相关,尤其是与肺癌的高发、多发密切相关。有统计数据表明,北京地区的肺癌发病率,近10年增长40%。 治“霾”已成为当下国计民生的当务之急。 2015年2月,柴静的纪录片《穹顶之下》引起了社会各界广泛的关注和讨论,它的热度已超过了很多热门电视剧,在微信、微博等社交网络上更是引发了“刷屏”效应。该片通过现场调研、查阅文献和拜访专家的方式,形象化地对雾霾的构成与危害做了解读,而且通过柴静的作品来告诉观众如何为治理雾霾去做些什么。尽管其中的部分数据和观点受到质疑,但这部记录片确实为我们敲响了警钟:不要等问题出来后再去挽回,我们生活在同一片天空下,雾霾已经成为每个人必须应对并亟需解决的问题。 雾霾大面积的出现和扩散,不仅在国内为民众所诟病,也日益为国际所关注和讨论。例如韩国和日本,就常把本国出现的雾霾天气归咎于中国,连远在大洋彼岸的美国,也认为中国的雾霾“飘洋过海”,荼毒美国。可以看到,雾霾在加速累及中国形象。近日,美国彭博社报道吐槽:“还有什么比索契这个满是棕榈树、没有雪的亚热带地区搞冬奥会更糟糕的事吗?或许是在中国污染最严重的省份进行滑雪比赛、在雾霾笼罩的华北平原举办冬奥会开幕式吧。”报道直指目前的北京没有资格申办冬奥会。另一方面,雾霾也成为经济、环境失衡的形象代言,美国《财富》杂志日前就犀利地指出,雾霾是对中国高能耗增长模式的“死刑宣判”。尽管到目前为止也尚未出现雾霾外交问题,但如果中国的雾霾天气继续恶化的话,不排除它会成为一个周边的公共外交问题。 第二,是水污染问题。中国是一个严重缺水的国家。海河、辽河、淮

中国贫富分化现象

评中国贫富分化现象 生命科学院 根据北京“两会”之前的媒体调查,在中国民众最关心的十大问题中,贫富差距和社会不公现象居于首位。 假若中国的贫富差距只是经济快速增长的结果,那倒无需过于担心。因为只要机会均等,竞争公平,无论是优胜还是劣汰,人们都必须接受现实,不会怨天尤人,更不会去制造社会动乱。换言之,只要不是贪污腐败和不公平政策所造成的,那么,贫富差距现象就只是福利范畴内的问题,而不会对社会和政治的稳定构成威胁。 从外界予以粗浅地观察,我认为在中国的贫富差距现象中有一点很突出,那就是它与社会不公平和官员腐败总能牵上关系。毫无疑问,中国贫富差距的扩大,与经济的快速增长有直接关系,一部分人从中获得巨大的利益,其他人却无缘分享经济增长的机会与成果,有些方面是合理的,而有些方面是不合理的。 不合理的方面主要是获取利益的竞争过程不公平。例如,在沿海和内陆省份之间,在城市和乡村之间,在城市居民和乡村居民之间,前者受到政策优待,而后者却受到政策性歧视。再聚焦到社会的个体,在有权有势和无权无势者之间,他们的竞争起点是不同的,竞争过程中显然有优待和歧视之分。这种不公平竞争与获取财富的多寡是有直接关系的。 许多人都认为贫富分化越来越悬殊的"拉美化"现象,是市场经济的结果,其实人们的这种观点是非常错误的。问题并不在于市场经济,而在于国家实行自由市场经济的同时,政治上却仍然施行独裁政治,从而使无法受到监督的官僚们利用市场机制来谋取私利。同时,许多原本不是官僚的人,也与官僚大搞勾结,共同圈占社会资财,时间不长,就形成贫富分化非常明显的"拉美化"现象,从而对社会造成巨大危害。中国目前正处于这样的情况中。一方面,市场经济正在续步深化,另一方面,权力却仍然是陈旧体制,这就使无法监督得到的权力有巨大的机会利用市场经济的机制,大量垄断社会财富。因此,问题的关键不是要回到极权主义时代,而是要打破这种仍然存在的极权主义状态,切实建立一个民主的社会制度。这样,才能防止中国陷于拉美化的深渊。 几年前,中国政府就曾提出要照顾“弱势群体”,这是一个实事求是的提法,

中国环境问题现状

中国环境问题现状 21世纪以来中国的经济发展迅速,2011年正式超过日本成为全球GDP第二高的国家中国创造的经济奇迹让世界惊叹。但是在光环背后还是有诸多隐忧,其中以环境问题最为严重。在很多国外舆论的印象中,这条崛起的“中国龙就像从下水道里腾空而起的身上流淌着污水散发着难闻的恶臭” 这种观点虽然有些偏颇,但从中可以认识到中国环境问题的严重程度了。 过去20年间,中国因环境污染和生态退化造成的损失占GDP的7~20%。2005年,因环境污染引发的冲突达5.1万起,2007年,40%的城市生活污水直接排放,60%的大型湖泊因矿物质和有机物污染而出现富营养化,在监测的197条河流中,半数受到硝酸氨、过锰酸盐和石油的严重污染,在监测的287个大中城市中,只有不到十分一之空气质量达到环境保护部的标准。上述环境污染是表面上的,是以城市或工业地区密集人群为中心生态危机的。实际上,那些“远在深山”的生态退化更加危险。环境污染了,国土还在还有修复的可能。但一些致命的生态破坏则很难修复,如消失的物种不能“死而复生”,损失的土壤不能回到原位,干涸的湿地难以再现生机等等。 最近20多年,中国经济持续以年平均9,的增长率高速增长,但是今后的发展也面临着许多巨大的障碍,除了技术进步之外,最大障碍就是资源和环境因素。环境污染、人口压力造成的过度开发和使用农牧业用地、土地荒漠化以及现代工业制造的污染,这样的经济发展是不可持续的。 新一代中国领导人已经认识到了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必要,自2003年以来提倡“科学的发展观”,不再单纯追求增大GDP。为了打破在资源和环境方面面临的困境,中国领导人提出要建设节约型的社会,发展循环经济。

从众行为

从众行为 从众,是人类由于其社会性而存在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经常在一起交流的人由于互相影响,因此他们往往具有类似或者相近的思想。 从众行为,是指个体在群体的压力下改变个人意见而与多数人取得一致认识的行为倾向,是社会生活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社会心理和行为现象。 社会心理学已经证实,人们具有从众心理(conformity),当决策者行动时,常常考虑他人的判断和行为,即使知道其他人是一种从众行为,完全理性的人也会参与其中并采取类似的行为。如果脱离了大多数,会让人产生不安感,尤其是对自己缺乏自信的时候,这种心理效应会更加显著。(也称为“同调行为”) 管理心理学认为,从众行为的产生受个体对事物的了解程度、情境因素、个体特征多方面因素影响。人们的从众行为有表面与内心两个层面,表现为表面从众、内心也接受;表面从众、内心却拒绝;表面不从众、内心却接受;表面不从众、内心也拒绝四种情况。 比如,在风险资产市场上,从众行为(羊群行为)的心理偏差常常出现于各类投资者中,它是投资者心态模型的重要形式,是“群体压力”或“社会影响”等情绪下贯彻的非理性行为,投资者的从众行为对风险资产的价格具有重要影响。 从众(conformity)是指人们采纳其他群体成员的行为和意见的倾向。 从众行为是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 人们为什么会从众?社会心理学家主要从两个方面研究导致从众的因素:一是信息性影响(informational influence)过程------希望准确无误,想了解给定情境下正确的反应方式;二是规范性影响(normative influence)过程------希望被别人喜欢、接受、支持。 本文拟从经济学角度对从众行为进行一些简要分析。 从众隐含的一个前提条件是:承认别人也是“经济人”。由于任何人都是自我利益的最佳判断者和最佳追求者;所以,某人从事某种行为,肯定符合某人的效用最

中国贫富两极分化的成因

二、中国贫富两极分化的成因 为消解贫富两极分化.首先要找到贫富两极分化的根源。促成贫富两极分化的因素很多,市场经济的引入是其产生的外部环境,社会管理则是其产生的内在因素。从制度的角度来说.收入分配制度是导致贫富两极分化的直接诱因。新制度主义者们认为,形塑人的行为的是制度制度影响人的动机、目的和行为策略,因而在不同个体的行为交互作用下构筑了一定的政治结果。贫富两极分化正是在拉大收入差距的分配制度的激励下促成的结果。而这一分配制度是由国人赶超发达国家的心态促成的。 改革开放之初,中国的经济、科技水平与发达国家的水平相距甚远。国人正是深切地认识到这一点,他们才产生赶超发达国家的急切心理。改革开放的实质是以新的激励制度激发国人劳动的热情,以此推进国家经济的飞速发展。备受社会诟病的平均主义分配制度自然成为改革的首选目标。平均主义被指是促使个人懒惰的分配制度,它不利于推动经济的快速发展.当然更不利于中国赶超发达国家。既然收 入差距太小不利于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那么,把收入差距拉大必将激励劳动者为获取更多收入而奋力。“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收入分配制度之所以得以正式确立并固化。是因为拉大收人差距的分配制度实质上是凸显精英功能的制度.强调精英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平均主义分配制度是过度照顾普通民众利益的制度,而“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分配制度是利益向精英倾斜的制度。既然这一制度维护的是精英阶层的利益,精英阶层自然而然会反过来维持这一制度,并通过国家政策使之固化。固化后的分配制度若要实现变迁,将遭遇路径依赖的陷阱。 合理拉开收入差距确实能激励有能力和勤奋的个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致富.而对能力较差和懒惰的个人形成压力。迫使其提高能力且改变懒惰的习性。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取得的辉煌成就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成功。当政府认识到 收入差距拉大与国家经济发展成正相关关系时,政府将这一激励制度固化并逐步形成路径依赖。新的收入分配制度的激励效应使为数不少的决策者逐渐产生“收入差距越大,激励效应越强”的观点。于是,普通劳动者与雇主或高管之间的收入差距越拉越大,加之精英阶层联合垄断经济资源和组织资源,下层民众无法通过自己的辛勤劳作从中分得更多的资源。中国劳动者工资收入总额在GDP中的比重长期在12%一17%的低水平徘徊.发达国家所占比一般是54%一65%。在1980年至2005年期间.这一比重还从17.1%下降至11%(章辉美等,20“)。劳动者收入所占比重在下降,而政府和企业收入在GDP中所占比重在上升。这一收入分配格局使得劳动者无法充分分享改革成果,极易激发社会冲突,民众对政府的信任度也将下降。不仅如此,随着社会阶层的分化与固化,居民收入流动性在降低①,收入差距在高(李实,2011),进而形成“贫者愈贫,富者愈富”的趋势。贫困阶层,甚至连他们的下一代都失去致富的希望,因而产生对富裕阶层的仇视心理。他们尤其仇视那些通过不正当手段致富的官员、投机商人等群体。贫困阶层中的一些激进分子甚至通过制造突发事件以发泄其对社会的不满。贫富两极分化由此形成。 中国政府已经开始觉察到贫富两极分化现象的存在,在意识到其不利于社会稳定与和谐。不利于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之后,着手进行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但成效甚微。改革是利益的重新分配。改革收入分配制度就意味着精英阶层主动削减自己的既得利益,增加贫困阶层的利益。从经济人的本性来说,精英阶层不会自觉自愿地损害自己的利益,因此,他们将极力维持现存的分配制度.继续垄断经济资源和组织资源。导致贫富两极分化的直接原因是拉开收入差距的分配制度,深层原因则是分配制度的制定模式。因为精英制定的制度必定维护精英的利益。没有劳动者参制定的制度很可能损害劳动者的利益。现有的收入分配制度主要是由精英制定的.劳动者在制度制定过程中的话语权并不大。精英通过制定制度、政策将本阶层的收入不断推高,而劳动者阶层的收人则不断压低。如此,贫富两极分化最终形

中国环境污染现状

中国环境污染现状 环境问题一直以来是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焦点,全球变暖、能源匮乏、大气污染、人口膨胀和物种灭绝时时刻刻威胁着人类的生存环境。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环境污染问题同样不容小视。 ▲自然环境污染 一、水污染。 目前中国正面临的不得不解决的最可怕的环境危机之一是缺水和水污染。中国水资源总量居世界第六位,但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在世界银行持续统计的153个国家中居第88位。我国江河湖泊普遍遭受污染,全国75%的湖泊出现了例外程度的富营养化;90%的城市水域污染危机,南方城市总缺水量的60%~70%是由于水污染造成的;对我国118个大中城市的地下水调查显示,有115个城市地下水受到污染,其中重度污染约占40%。水污染降低了水体的使用功能,加剧了水资源枯竭,未来我国水资源匮乏的形势依然严苛。城市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由政府包揽,使政府不堪重负,以至于拿不出钱搞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甚至建成污染处理设施也因经费来源问题没解决而难以正常运转。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一些经济发展政策有悖于环境保护。我国一度“遍地开花”的“十五”小企业,布局分散,规模不经济,生产工艺落伍,造成了危机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二、大气污染 中国大气污染的程度和危害度丝毫不亚于我国的水体污染。主要分为以下几种污染: 1、二氧化硫。中国的资源消耗主要以煤炭为主,随着煤炭消耗量的增加,二氧化硫排放总量急剧上升,由二氧化硫排放引起得酸雨污染范围也不断扩大,直接造成我国粮食、素菜和水果减产,林木死亡,土壤和水体酸化。空气中的二氧化硫甚至引起人体呼吸系统疾病,造成人群死亡率增加。 2、烟尘、粉尘。烟尘的主要排放源也是火电厂和工业锅炉,由于我国目前许多电厂使用的大多为低效除尘器,因此烟尘排放量居高不下,危机危害大气环境。 3、机动车排气污染。

我国环境现状及解决对策

题目:我国环境现状及解决对策 摘要 随着经济的发展,环境问题也越来越被人们重视。经济的快速发展带来严重的环境问题,同时环境问题也越来越影响着经济的发展。经济与环境的关系越来越密切。由于人们对工业高度发达的负面影响预料不够,预防不利,导致了全球性的三大危机: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人类不断的向环境排放污染物质。如果我们不加以制约、预防,我们地球的环境将越来越恶化,也将制约经济的发展。我们应该积极响应国家限塑、低碳的号召。作为未来接班人的人的青少年,如果不了解人类环境的构成和环境问题的严重性,无视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不去增强环境保护意识,自觉履行保护环境的义务的话,我们的生命将毁在我们自己的手中,老天将对我们做出严厉的惩罚。为了同时发展经济和保护我们的自然环境,转变观念和思路,加强引导,树立绿色低碳发展观。发展绿色低碳经济、促进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社会未来发展的必然选择。政府部门要从政策层面上支持和引导大力发展绿色低碳产

业,引导、支持社会树立绿色发展和低碳发展的理念。以发展绿色低碳经济实践和探索为起点,寻求适合国情的绿色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为遏止气候变化不断恶化的势头,积极采取自主行动,从多种环节入手,节能减排降耗,减轻环境灾害,切实履行量化减排义务。 (一)我国环境问题的基本现状: 1. 工业污染,所谓工业污染是指工业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对包括人在内的生物赖以生存和繁衍的自然环境的侵害。目前,中国的很多工业往往伴随着资源大量消耗,生产出现的大气随意排放到空气当中,还有极为严重的噪声污染。面对这些问题,会给我们带来怎样的危害呢?一是工业生产中排放大量未经处理的水、气、渣等有害废物,会严重地破坏农业的生态平衡和自然资源对农业生产的发展造成极大的危害;二是工业“三废”对工业生产本身的危害也很严重,有毒的污染物质会腐蚀管道,损坏设备,影响厂房等的使用寿命;三是环境污染,公害泛滥,直接危害着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还有些污染不容易发现,发现以后造成的危害已经很严重。对此我们发现了众多的问题,但是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一些工厂采取现排放后处理的处理方式,导致环境的恶化。也有一些工厂为了获取更多的利润,对一些废水没有经过处理就排放到江河中,废气直接排放到空气中导致环境的恶化。 2 .城市环境问题,城市环境污染是在城市的生产和生活中,向自然界排放的各种污染物,超过了自然环境的自净能力,遗留在自然界,并导致自然环境各种因素的性质和功能发生变异,破坏生态平衡,给人类的身体、生产和生活带来危害。一是噪音污染,据有关部门统计,目前全国有40%的城市居民生活在噪音中,噪音有损听力和心血管系统,就此看来,噪音污染对人体的伤害,但是噪音污染有逐年增加的趋势。二是城市空气污染,在北方城市以沙尘浮颗粒污染为主,南方城市酸雨污染比较严重。三是城市污水污染,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和城市生活的水平提高,生活污水排放量不断增加。同时,全国多数城市地下水均受到一定程度的点状和面状污染,而且水质污染有逐年增加的趋势。过度开采地下水造成的地下水位下降,地面下沉,等问题,在沿海和北方缺水城市十分突出。四是城市垃圾污染,城市生活垃圾问题已经成为全球城市建设和人类生活最严重的公害之一。面对这一系列的问题,有很多人还没有意识到环境对人体的伤害,不能加入到保护环境的行列中来。 3. 农业环境污染,在上世纪,农村是多么一片舒适的地方,但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生活的资料不断需求,化学品的大量使用,使现在的农村也面临了一个问题—环境问题。如今的农村,一些人以为保护环境只是城市人的事,然而导致了一系列的问题。在农村垃圾没有统一堆放,洗衣洗菜在同一条小河沟里,喝的是离自家牛栏、猪栏不远的地下井水等等。在农村很多地方你可以发现,垃圾的大量焚烧,一些池塘里面有很多垃圾,水体的富营养化导致一些水藻的大量繁殖……在农村,还有的就是化肥污染,农村人民缺少一定的知识,没有保护环境的意识,化肥和农药的大量使用,造成对土地的大面积的污染。近几年来,这些问题没能得到很好的解决,农村的环境也越来越差。 (二) 环境破环原因分析: 1.人们的意识不够强,特别是在农村的居民,不能明白环境的重要性,一些人抱着一副无所谓的态度,还有一些人并不明白环境的问题。 而且很少一部分人能感觉到环境的压力,好像这些都不关自己的事情一样,也许因为环境暂时还没有影响到自身的工作和生活,导致现今农村的环境和上世纪农村环境相差甚大。 2. 政府的管理不善,为什么很多人没有意识到环境的危害性呢?为什么还有一些工厂的三废任意排放呢?为什么只求快速的经济发展,开山建房呢…. 这么多的问题,都和政府的管理有关,政府没有加大宣传力度,来增加全国人民的知识,以达到增强人民的环保意识。对于一些工厂的制度的不完善,乱排问题抓的不够严,处罚的不够重,导致一些人的行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