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学教学大纲

动物学教学大纲
动物学教学大纲

动物学教学大纲

说明

动物学是生物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是高等师范专科学校生物教育专业的主要基础课。

通过本课教学,以动物的演化系统为线索,要使学生系统掌握各门及主要纲的主要特征;重要代表动物的形态结构、生理机能和个体发育的特点;基本掌握门(亚门)、纲(亚纲)及目(昆虫、鱼类、两栖类、鸟类、兽类)的分类,生态及经济地位;了解动物界发生发展的基本规律及各门与纲(脊椎动物各纲)的演化关系以及动物地理分布和生态的基本知识;了解国内外动物学发展的新成就。

本课总学时为237学时,其中讲授129学时(无脊椎动物学为75学时,脊椎动物学为54学时),实验教学108学时(无脊椎动物学为54学时,脊椎动物学为54学时),野外实习一周(不包括途中时间)。

学时分配表

讲授内容

第一章绪论

本章要求学生明确动物学的概念,掌握动物学学习的目的任务、研究方法和分类知识。

第一节动物学的基本概念

一、动物学的定义

二、动物学的主要分支学科:

动物形态学动物分类学动物生理学动物生态学等。

三、动物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数学计算机科学网络技术生物物理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

遗传工程等。

第二节研究动物学的目的、任务和方法

一、研究动物学的目的和任务:正确认识和了解动物的自然规律,以便改造控制和利用动物界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

二、研究动物学的方法:应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指导师研究,基本方法有描述法、观察法、实验法和综合研究法

第三节动物学发展简史

一、国外动物学的发展

二、我国动物学的发展

三、动物学发展的新阶段

第四节动物界的分类及命名

一、动物分类的意义和方法

二、种的概念和分类阶元

三、动物的命名和现行分类系统及发展概况

第二章动物体的基本结构与机能

本章要求学生基本掌握动物细胞的结构和机能,了解动、植物细胞的基本区别。

第一节动物细胞的结构与机能

一、动物细胞的一般特征及与植物细胞区别

二、基本结构和功能

三、细胞的整体性

第二节动物细胞增殖的概述

一、细胞周期

二、细胞的分裂(无丝、有丝、减数分裂)

第三章原生动物门

本章要求学生装掌握原生动物门的主要特征,明确原生动物是最原始、最低等的单细胞动物,基本掌握原生动物各纲及代表动物的特征和与人类的关系。

第一节原生动物门的概述

一、原生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一)生活方式、分布、形态及大小

(二)营独立生活的单细胞有机体、由细胞内部分化的细胞器来完成所有生理机能。

(三)原生动物中是最原始、最低等的动物类群。

二、原生动物的分类概述

鞭毛纲、肉足纲、孢子纲、纤毛纲、各纲特征比较。

第二节鞭毛纲

一、代表动物:

(一)绿眼虫的生活习性、形态、结构与机能特点,动、植物之间的关系。

二、鞭毛纲的主要特征:鞭毛(亚显微结构)、营养、繁殖等。

三、重要种类:

衣滴虫、盘藻、空球藻、杂球藻、领鞭毛虫的结构特点及其在动物深化上的意义;夜光虫等原虫的结构特点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第三节肉足纲

一、以变形虫为代表说明肉足纲的主要特征

二、重要种类:

痢疾内变形虫、有孔虫、放射虫构造特点。

第四节孢子纲

一、以间日疟原虫为代表说明孢子纲的主要特征

二、重要种类:

艾美球虫

第五节纤毛纲

一、代表动物:大草履虫的生活习性、大小形态、结构与机能;纤毛的结构及运动,激应性、伸缩泡的亚显微结构及排泄、核的分化及功能。

二、主要特征:纤毛、结构复杂、大核与小核、繁殖

三、重要种类:

草履虫、钟形虫、嗽叭虫、棘尾虫、游仆虫、小瓜虫、车轮虫及其危害第六节原生动物的生态与分布及与人类的关系

第七节原生动物的系统发展

第四章多细胞动物导论

本章要求学生基本掌握动物四大基本组织结构功能。器官和系统的基本概念;掌握动物个体发育的各主要阶段;了解个体发育与系统发展的关系及多细胞动物起源的学说。

第一节动物组织和器官的概述

一、上皮、结缔、肌肉、神经等四大组织的结构与功能

二、器官、系统

三、动物有机体的统一性

第二节动物的繁殖和个体发育

一、繁殖及繁殖方式

(一)繁殖概念

(二)繁殖方式

二、个体发育

(一)胚前期

(二)胚胎发育(卵裂、囊胚、原肠胚、中胚层及体腔的形成、三胚层分化)(三)胚后发育(直接和间接发育)

第三节个体发育与系统发展

一、个体发育与系统发展的概念

二、生物发生律及其对了解动物类群间关系的意义

第四节关于多细胞动物起源的学说

第五章多孔动物门(海绵动物)

本章要求学生掌握海绵动物门的主要特征,了解海绵动物在动物界的地位。

第一节多孔动物的主要特征

一、结构的原始性,体形不固定,没有明确的组织和器官系统。

二、水沟系与固着生活;领细胞及细胞内消化。

三、生殖发育:无性生殖(出芽和形成芽球)、有性生殖、发育中形成两囊

幼虫及逆转现象。

第二节多孔动物的分类及分类地位

一、常见种类及经济价值

二、多孔动物是最低等的多细胞动物演化上是一个侧支

第六章腔肠动物门

本章要求学生掌握腔肠动物物门的主要特征及水螅的生活习性,形态结构和机能特点。特别是体型、胚层、组织分化、神经系统等。从而认识腔肠动物在演化上的意义,了解各纲的特征重要种类及与人类的关系。

第一节门的主要特征

一、生活方式与分布

二、辐射对称

三、两胚层、原始消化腔

四、组织分化:

网状神经系、刺细胞

五、生活史:

水螅型与水母型个体、生活史多有世代交替现象

第二节代表动物

水螅:生活习性、形态结构与机能、生殖特点

第三节分类概述

一、水螅纲:

以薮枝螅为例,说明生活习性、单体和群体、水螅型和水母型、世代交替、重要种类(水螅、薮枝螅、桃花水母、钩手水母、管水母)

二、钵水母纲:

以海月水母为例,说明本纲主要特征(消化、循环、生殖、感觉等)重要种类(海蜇。)

三、珊瑚纲:

以海葵为例,说明本纲的主要特征、常见种类(海葵、红珊瑚、鹿角珊瑚)。

第四节腔肠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第五节腔肠动物的系统发展

(附)栉水母动物门的结构特点及分类地位

第七章扁形动物门

本章要求学生掌握扁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及涡虫的形态结构与生理特点,并掌握寄生吸虫和绦虫的主要特点及其生活史、危害和防治原则;了解扁形动物在动物演化上的意义。

第一节门的主要特征

体扁平、两侧对称、三胚、皮肌囊的结构、无体腔还完全的消化系、原肾管系、梯形神经系、生殖特点、生活方式。

第二节代表动物

真涡虫:生活习性;形态构造和机能,适应于自由生活的主要特点;生殖、再生、在动物进化的意义。

第三节分类概述

一、涡虫纲

(一)主要特征:

体表具纤毛消化系神经感觉发达

(二)觉常见种类:

真涡虫平角涡虫

二、吸虫纲

(一)华枝睾(或肝片吸虫):

寄生部位、形态结构、生活史、危害及防治原则

(二)纲的主要特征:

内寄生、体带形、体壁结构。器官系统的简化和特征。(如消化系消失)生殖系统发达。

(三)其他常见的寄生绦虫:

猪绦虫、牛带绦虫、阔节裂头绦虫、细粒棘球虫的形态、结构特点、生活史、危害及防治原则。

第四节门的主要特征扁形动物门的系统发展

(附):纽形动物门的结构特点及分类地位

第八章原腔动物

本章要求学生掌握线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及蛔虫的形态结构与生理机能特点;基本掌握线虫纲、腹毛纲、轮虫纲的主要特征及意义;了解寄生中心和寄主的关系及主要寄生线虫的形态结构和生活史。

第一节门的主要特征

一、两侧对称

二、体线形,体表具角质膜,肌肉退化

三、原体腔

四、消化、排泄、神经、生殖系统的构造特点

五、雌雄异体、异形。

第二节代表动物

蛔虫:形态结构、个体发育及生活史、危害及防治原则

第三节分类概述

一、线虫动物门

(一)主要特征:

体形体壁消化系排泄系生殖系;

例如:蛔虫钩虫晓虫血丝虫小麦线虫

(二)腹毛动物门:

略述主要特征及在动物演化上的地位

(四)轮虫动物门:

略述主要特征及经济意义;

例如:臂尾轮虫椎轮虫

第四节几种重要的寄生线虫

蛲虫、钩虫、血丝虫、鞭虫、旋毛虫、小麦线虫等的构造特点、生活史、危害及防治原则。

第五节寄生虫与寄主关系

一、寄生虫对寄主的致病作用

二、寄主对寄生虫感染的免疫性

三、寄生现旬的起源及寄主更换的意义

四、防治寄生虫的一般原则

(附):线形纲和棘头虫纲的主要特征、分类地位

第九章环节动物门

本章要求学生掌握环节动物门的主要牲特片及环毛蚓的形态结构与生理特点、并掌握多毛纲、寡毛纲、蛭纲的主要特征,了解环节动物在动物演化上的意义及与人类的关系。

第一节门的主要特征

体分节、同律分节、则毛及疣足、真体腔、后肾管、闭管式特环系、链状神经系、生殖系特点、担轮幼虫

第二节代表动物

环毛蚓:生活习性、外形、适于土壤生活的结构特征、内部构造、生殖、个体发育的特点、直接发育。

第三节分类概述

一、多毛纲:以沙蚕为代表,了解本纲主要特征、主要种类(自由生活型、

管栖型)。

二、寡毛纲:主要特征、常见种类(水、陆栖)

蛭纲:以金线蛭为代表说明本纲主要特征,常见种类(水蛭、山蛭)

第四节环节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多毛类与渔业,寡毛类与土壤改良,物质循球、医用、食用、饲料、人工养殖概况,蛭类的利和害。

第五节环节动物的系统发展

[附]:星虫及益虫:主要特征。如方格星虫、单环刺益。

第十章软体动物门

本章要求学生掌握软体动物门的主要特征及无齿蚌的形态结构与机能特点,并掌握双神经纲、腹足纲、瓣鳃纲和头足纲的主要特征,了解软体动物的重要经济种类。

第一节门的主要特征

体柔软、不分节、两侧对称(腹足纲除外)。体分头、足、内脏团、具皮肤褶形成的外套膜、此膜分泌贝壳,保护身体。用鳃呼吸,外套腔与呼吸的关系。体腔退化,开管式循环。神经系由四对神经节组成。大多雌体,海产种类个体发育经担轮幼虫和面盆幼虫。

第二节代表动物

无齿蚌:生活习性、形态结构与机能特点、生殖与个体发育。

第三节分类概述

分类的主要依据

一、双神经纲:以石鳖为例,说明本纲主要特征、常见种类。如龙玉簪。

二、腹足纲:以蜗牛(或田螺)为例,说明本纲主要形态结构特征、常见种

类。如椎实螺、钉螺、笠贝、鲍、括蝓、红螺、玉螺、扁卷螺、宝贝及

本地主要种类。

三、瓣鳃纲:主要特征、常见种类。如:蚶、牡蛎、贻贝、珍珠贝、船明、

蚬、三角帆蚌等。

四、头足纲:以乌贼为例,说明本纲主要特征、常见种类,如:枪鸟贼、章

鱼等。

第四节软体动物的生态与分布

第五节软体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第六节软体动物的系统发展

第十一章节肢动物门

本章要求学生掌握节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及时性棉蝗、沼是的形态结构与生理机能特点;并掌握甲壳纲、蛛形纲、多足纲和昆虫纲的主要特点;基本掌握三叶虫纲、肢口纲、原气管纲的简要特征以及昆虫纲的主要目的鉴别特征、主要经济昆虫的生态习性、形态结构及与人类的关系;了解常见的有经济意义的节肢动物及节肢动物的系统发展。

第一节门的主要特征

异律分节、附肢分节及其意义,体被几丁质外骨骼,生长与脱皮,肌肉系特点,体腔及血液特环,呼吸、排泄及神经感觉器官特点,生殖发育,节肢动物的高度适应性。

第二节分类概述

分类的主要依据主要各纲、三叶虫纲、甲壳纲、肢口纲、蛛形纲、原气管纲、多足纲、昆虫纲。

第三节甲壳纲

一、主要特征:对水中生活的适应、体分区、附肢的基本类型及其功能、鳃

呼吸、排泄器官、个体发育特点

二、代表动物:沼虾的生活习性、形态结构及机能特点、生殖与发育

三、主要亚纲及重要种类

(一)鳃足亚纲:水蚤、丰年虫等

(二)桡足亚纲:剑水蚤、锚头蚤等

(三)蔓足亚纲:藤壶、茗荷儿等

(四)软甲亚纲:糠虾、鼠妇、虾蛄、寄居蟹、虾、蟹等

四、甲壳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第四节蛛形纲

一、主要特征:多数陆生,体分区,附肢构造及机能特点。消化、呼吸、排泄特点、生殖与发育。

二、代表动物:圆蜘蛛的生活习性、主要的形态结构及机能特点、取食习性。

三、分类:主要目及重要种类

(一)蝎目:蝎、钳蝎等

(二)蜘蛛目:圆网蛛、狼蛛、蝇虎、班络新妇等

(三)蜱螨目:如红蜘蛛、牛蜱、人疥螨等

(四)蜘蛛纲动物与人类关系

第五节多足纲

一、以蜈蚣为例,简述多足纲的主要特征

二、常见种类:蜈蚣、马陆、蚰蜒等

三、多足纲与人类的关系

第六节昆虫纲

一、主要特征:适应陆生的特征、体分区、附肢及翅特点(类型及功能)、个体发育、分布

二、代表动物:棉蝗(或其他蝗虫)的生活习性、形态结构、机能特点及生殖发育特点。

三、生物学特征:生殖方式、变态发育、艺代与年生活鸣、社会性和多态现象、主要习性(食性、趋性、日出性与夜出性、休眠与滞育等)

四、昆虫与环境

五、分类

(一)分类依据:口器、触角、足、翅的类型及功能。

(二)主要目概述:缨尾目蜉蝣目、直翅目、半翅目、同翅目、脉翅目、鳞翅目、鞘翅目、膜翅目、双翅目、晴蜓目、等翅目、虱目、蚤目等。

六、昆虫与人类的关系

(一)益虫的利用和害虫的防治;

(二)家蚕、菜粉蝶、赤眼蜂、密蜂、蝇、蚊及其他昆虫的利用或防治;

(三)国内外昆虫学研究的工作进展。

第七节节肢动物的系统发展

第十二章总担动物

本章要求学生掌握总担动物的主要特征,了解苔藓、腕足和帚虫动物的主要特征及分类地位

第一节总担动物的主要特征

第二节苔藓动物门

以羽苔虫(或草苔虫)为例,说明苔藓动物的主要特征、分类地位。

第三节腕足动物门

以酸酱贝(或海豆芽)为例,说明腕足动物的主要特征、分类地位。

第四节帚虫动物门

以帚虫为例,说明帚虫动物的主要特征、分类地位。

第十三章棘皮动物门

本章要求学生掌握棘皮动物门的主要特征、海盘车的形态结构与生理机能及个体发育;基本掌握海星纲、蛇尾纲、海胆纲、海参纲及海百合纲的主要特征;了解棘皮动特的系统发展和经济意义。

第一节代表动物

海盘车(海星)的生活习性、形态结构及机能特点、生殖和发育特点

第二节分类概述

一、海星纲:主要特征,海盘车、海燕等

二、蛇尾纲:主要特征,阳遂足等

三、海胆纲:

(一)以马粪生活海胆为代表说明本纲主要特征

(二)马粪海胆、紫海胆

四、海参纲:

(一)以刺参为代表说明本纲动物主要特征

(二)刺参、梅花参、荡皮参等。

五、海百合纲:

(一)主要特征:

(二)海羊齿

第三节门的主要特征

幼体为两侧对称,成体为次生性辐射对称体壁及骨骼特点,体腔发达(围脏腔,水管系、围血腔)、水管系特点、后口动物。

第四节棘皮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第五节棘皮动物的系统发展

[附]毛颚动物和须腕动物的主要特征

第十四章半索动物门

本章要求学生掌握半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及柱头虫的形态结构与机能特点,从而理解半索动物在动物界的地位。

第一节半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背神经索、锶裂、口索等半索动物的代表

第二节柱头虫

第三节生活习性,形态构造、机能特点,生殖和变态发育(幼虫)

第四节半索动物在动物界的位置

第十五章无脊椎动物总结

本章要求学生掌握无脊椎动物各门动物之间的组织结构的关系和演化。

第一节无脊椎动物的比较解剖

一、体制:

二、对称体节、胚层、骨骼、体壁、体腔

三、各器官系统(呼吸、循环、排泄、神经等)

第二节无脊椎动物的发育

卵裂、原肠胚的形成、中胚层及体腔形成的特点,各种幼虫的比较。

第十六章脊索动物门

本章要求学生掌握脊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分类概况;并掌握半索动物亚门和脊椎动物的特征以脊索动物在演化上的意义。

第一节概述

一、脊索动物的主要特征:

(一)脊索

(二)背神经管

(三)咽鳃裂

二、次要特征:

心脏的位置、肛后尾、生活的内骨骼等

三、脊索动物与高等无脊椎动物相同的特征:

四、后口、三胚层、真体腔、两侧对称和分节现象。

第二节脊索动物分类

一、尾索动物亚门:海鞘(略述)

二、头索动物亚门:文昌鱼

三、脊椎动物亚门:

圆口纲、鱼纲、两栖纲、爬行纲、鸟纲、哺乳纲

四、脊索动物分类上常见名词:

无头类有头类无颌类有颌类无羊膜类羊膜类原索动物脊椎动物变温动物恒温动物

第三节尾索动物亚门

以海鞘为代表说明尾索动物的主要特征、个体发生。

第四节头索动物亚门

一、文昌鱼的形态结构与机能特点及个体发生

二、头索动物主要特征

三、原索动物在动物演化上的意义

第四节脊椎动物的特征概述

一、胚胎或幼体中具有脊索,成体多为脊柱所代替;内骨骼发达。

二、背神经管明显分化为脑和脊髓

三、具备了复杂的颌器

四、呼吸器在水生种类多为鳃,陆生种类为肺

五、多有成对的附肢

六、完善的循环系统

六、复杂的肾脏代替肾管

第十七章圆口纲

本章要求掌握掌握圆口纲的主要特征;了解圆口纲的起源和演化。

第一节纲的主要特征

以七鳃鳗为代表说明圆口纲的主要特征:

无真正的上下颌,没有偶鳍,脊索终生存留,没有脊椎骨,单鼻孔及其位置,呼吸器(鳃囊)、内耳半规管只有1—2个,消化系特点(舌特化与生活方式)第二节我国常见的圆口纲动物

第三节圆口纲的起源和演化

化石甲胄鱼类及其在动物演化上的意义。

第十八章鱼纲

本章要求掌握鱼纲的主要特征及鲫(或鲤)鱼的形态结构和机能特点;基本掌握鱼类各重要目的特征及鱼类生态、起源和演化,了解我国重要经济鱼类。第一节代表动物——鲫鱼(或鲤鱼)

鱼的外部形态、内部构造和机能特点

第二节鱼纲的主要特点

一、体形、鳞、鳍。单循环、颌起源、生殖等特点。

二、水生生活的适应。

三、适应性特征和进步性特征。

第三节分类概述

分类主要依据:现代鱼类的分类(软骨鱼类与硬骨鱼类):

一、板鳃亚纲:鲨目和鳐目,主要特征及代表。

二、全头亚纲:以银鲛为代表,说明本亚纲特征。

三、肺鱼亚纲:纲特征,古老而特化的类群,现有种类及分布。

四、总鳍亚纲:陆生脊椎动物的祖先,内鼻孔,鳔能呼吸,现存种是活化石,与古代种类的不同点。

五、辐鳍亚纲:

纲特征,我国的重要经济鱼类(鲟形目、鲱形目、鲤形目、鳗鲡目、鳕形目、鳢形目、合鳃目、鲻形目、马鲅目、鲈形目、蝶形目、海龙目、形目、目等)的特征及种类

第四节鱼类的生态

一、鱼类的繁殖:

繁殖方式、环境、温度与鱼类繁殖的关系

二、鱼类的洄游及其与渔业的关系

第五节鱼类与人类的关系

经济价值:我国渔业的概况(养殖、捕捞)

第五节鱼类的起源与演化

第十九章两栖纲

本章要求掌握两栖纲的主要特征及青蛙的形态结构和机能特点;并应掌握两栖纲各重要目的特征及生态、起源和演化;了解我国两栖类资源。

第一节代表动物——黑斑蛙

外部形态、内部结构及机能特点

第二节两栖纲主要特征

一、对陆生生活的初步适应:

皮肤、骨骼、肌肉、呼吸、循环,神经感官系统等主要特征。

二、变态发生

三、适应陆地生活和水中生活构造特点。

第三节分类概述

一、无足目:特征及主要代表动物,如鱼螈等。

二、有尾目:特征及主要代表动物,如大鲵、蝾螈等。

三、无尾目:特征及主要代表动物,如黑斑蛙、金线蛙、林蛙、雨蛙、树蛙、蟾蜍等。

第四节两栖类的生态

一、两栖类的繁殖、变态

二、两栖类的冬眠、动物休眠的原因及意义

第五节两栖类与人类的关系

一、两栖类资源利用

二、保护蛙类以蛙治虫

第六节两栖类的起源与演化

第二十章爬行纲

本章要求掌握爬行纲的主要特征;基本掌握石龙子的形态、内部结构特点以及四个纲的主要特征;爬行纲与人类的关系和爬行动物的起源和演化。

第一节代表动物——石龙子

外形及内部结构特点

第二节爬行动物主要特征

一、对陆生生活的适应

(一)适应特点器、官系统的演化

(二)羊膜卵的结构特点及其在脊椎动物演化史上的意义

第三节分类概述

现在种类的分类:

一、喙头亚纲:特征及主要代表动物,如喙头蜥

二、有鳞亚纲:特征及主要代表动物,如石龙子、壁虎、麻蜥、草蜥、蛇等。

三、龟鳖亚纲:特征及主要代表动物,如龟、鳖

四、鳄亚纲:特征及主要代表动物,如扬子鳄

第四节爬行类与人类的关系

一、爬行类的资源及其利用

二、毒蛇与无毒蛇区别

三、毒蛇对人畜的危害及防治原则

第五节爬行类的起源和演化

一、爬行类的起源

二、爬行类的演化

第二十一章鸟纲

本章要求掌握鸟纲的主要特征及家鸽的形态结构与机能特点;基本掌握鸟纲主要目的的特征及种类,生态与人类的关系;了解鸟类的起源和演化。

第一节代表动物——家鸽

外形及内部结构特点

第二节鸟纲的主要特征

一、鸟类的形态结构与飞翔生活适应的特点

二、器官系统的演化

三、恒温及其在脊椎动物演化史上的意义。

第三节分类概述

分类概述的主要依据;现在鸟类分类、总目、主要目的特征及重要种类

一、平胸总目:特征及主要代表动物。

二、企鹅总目:特征及主要代表动物。

三、突胸总目:主要目的特征,目的主要代表动物:鵧鹈目、鹱形目、鹈形目、鹳形目、雁形目、隼形目、鸡形目、鹤形目、形目、鸥形目、鸽形目、鹦形目、

鹃形目、形目、夜鹰目、雨鹰目、佛法僧目、形目、雀形目等。

第四节鸟类的生态

一、鸟类的主要生态类群

二、鸟类的繁殖

三、鸟类的迁徙

第五节鸟类与人类的关系

一、家禽

鸡、鸭、鹅等

二、鸟类与农业、林业的关系

三、狩猎鸟类和自然保护,我国规定爱鸟周的意义

第六节鸟类的起源与演化

一、鸟类的起源

(一)始祖鸟化石

(二)关于地栖或树栖生活转变为飞翔生活的两种假说

二、鸟类的演化

第二十二章哺乳纲

本章要求掌握哺乳纲的主要特征及家兔的形态结构特点;基本掌握各亚纲、重要目和科的特征以及哺乳类的生态、起源和演化;了解哺乳类与人类的密切关系。

第一节代表动物——家兔

外形及内部结构特点

第二节哺乳纲的主要特征

哺乳纲进步性特征;胎生、哺乳及其在脊椎动物演化史上的意义。

第三节分类概述

一、原兽亚纲:特征及主要代表动物

二、后兽亚纲:特征及主要代表动物

三、真兽亚纲:

特征及常见目的主要特征及代表动物:食虫目、翼手目、鳞甲目、啮齿目、兔形目、食肉目、鳍脚目、鲸目、偶蹄目、奇蹄目、长鼻目、海牛目、灵长目等。第四节哺乳纲的生态

一、哺乳类的主要生态类群

二、哺乳类的繁殖

三、哺乳类对环境气候因素的适应

第五节哺乳类与人类的关系

一、家畜猪、马、牛、羊等

二、狩猎、驯养和自然保护

三、害兽、害鼠及与其斗争的原则

第六节哺乳类的起源与演化

一、哺乳类的起源

二、哺乳类的演化

第二十三章脊椎动物总结

本章要求掌握各类动物主要器官的变化情况,进而理解动物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的进货基本规律;了解脊椎动物各重要纲的演化关系以及人类起源。

第一节脊椎动物主要器官的比较解剖

皮肤、骨骼、肌肉、消化、呼吸、循环,神经与感官、泌尿生殖、内分泌等。第二节脊椎动物的演化

第三节人类的起源

第二十四章动物地理与动物生态

本章要求掌握生态的基本概念(生态因子、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和我国动物地理区划状况;了解生物圈的概念。

第一节动物地理学概述

一、生物圈

(一)生物圈概念

(二)研究生物圈的意义

二、动物的地理分布

三、动物地理区划

(一)动物地理区划的原则与方法

(二)世界动物地理区划

(三)我国动物地理区划

第二节动物生态学概述

一、生态因子

(一)生物因子;

(二)非生物因子:气候因子;土壤因子;化学因子

二、种群:种群的概念、结构和数量变动

三、群落:群落的概念、结构和演替、食物链

四、生态系统

㈠生态系统的概念、特点、结构与功能

㈡生态平衡

㈢生态锥现象

㈣环境污染与环境保护

㈤生态系统与农业生产

动物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1.刺细胞:腔肠动物特有的,分布于体表皮肌细胞之间,以触手上为多。刺细胞内有刺丝囊,囊内有毒液和一盘旋的丝状管(刺丝):遇到刺激,囊内刺丝翻出,注射毒液或把外物缠卷,利于防御和捕食。 2.马氏管:由体壁昆虫的排泄气管,是着生于中肠与后肠交界处的细长的盲管,从周围血液中摄取离子、尿酸盐和毒素到管内,形成原始的尿液送入后肠。 3.书肺:为蛛形纲的呼吸器官。藏于腹部体表内陷所生的囊内,由许多叶状物重叠组成,各叶的内腔为血体腔,连接于腹窦。 4.书鳃:由足基部体壁向外折叠成书页状,有血管分布,为水生类鲎的呼吸器官。 5.胞饮(作用):变形虫除了能吞噬固体食物外,还能摄取一些液体物质,这种现象很像饮水一样,因此称为胞饮作用。 6.生物发生律:个体发育史是系统发育史的简单而迅速的重演。系统发育通过遗传决定个体发育,个体发育不仅简单重演系统发育,而且又能补充和丰富系统发育。 7.多态现象:同种动物存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不同的两类或多类个体的现象。 8.物种:简称“种”。是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是生物进化、发展过程中连续性与间断性的统一形式;种内个体在形态结构、生理生化及行为特征等方面基本相似;有性生物的种内异性个体可相互配育,种间有生殖隔离;并占有一定的自然分布区 9.世代交替现象:在生活史中无性与有性两个世代有规律地相互交替的现象。 10.开管式循环:在循环的过程中血液不是始终在血管里流动,而是要流出血管到器官与器官之间。例如:节肢动物,不因节肢折断而引起流血过多而死亡,是一种生活的适应。 11.闭管式循环:血液自始至终在封闭的血管中流动,血管之间由毛细血管连接,而不直接流到组织间隙之间去。 12.两侧对称:从扁形动物开始出现了两侧对称地体型,即通过动物体地中央轴,

大学普通动物学知识点总结

笫一章原生动物门 一. 原生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1.整个身体由一个细胞组成。原生动物即单细胞动物。具有一般细胞所有的基本结构: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细胞器这种单细胞又是一个具有一切动物特性和生理机能的、独立完整的有机体具有运动、消化、呼吸、排泄、感应、生殖等机能 1.4有特殊的适应性 不良环境下能形成包囊,在失去大部分结构后缩成一团,并分泌胶质在体外形成包囊膜,使自身与外界环境隔开,新陈代谢水平降低,处于休眠状态。待环境条件良好时又长出相应结构,脱囊而出,恢复正常生活。 1.5 群体单细胞动物 特点:由多个单细胞个体聚集而成的群体,但绝大多数群体内的单细胞个体具有相对独立性 二. 代表动物:草履虫––结构和功能 结构和功能 ●表膜:包被草履虫体表的膜,即细胞膜、质膜,分三层。最外层膜连续覆盖在体表和纤毛上, 中间层和内层膜形成表膜泡镶嵌系统 纤毛:为细胞质的丝状突起,是草履虫的运动器官。纤毛的基部有复杂的微管纤维网,控制和协调纤毛的运动。 口沟:从草履虫身体后半端开始,在表膜上一条伸向身体中部的斜沟,沟的未端为口(胞口 细胞质:分成外质和内质二部分 外质:为表膜下面的一薄层细胞质,较透明。剌丝泡分布在外质中 刺丝孢:为纺缍形小杆状结构,有小孔开口于表膜。当受到外来刺激时,能释放出内含物,吸水后聚合成丝,能麻庳敌害,有防御功能。 内质:内含颗粒状结构,有流动性。有许多重要结构分布在内质中:食物泡:散布在内质中的许多泡状结构。 食物泡的形成。食物泡的消化功能 伸缩泡和收集管:位于内、外质的交界处,2组,身体前后半部的中部各一对。功能:排除体内多余水分。 草履虫体内水分来源:A.大部分由外界通过表膜渗透进来。B.一部分随食物经胞口和食物泡进入细胞质。 C.小部分为新陈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代谢水 ●细胞核:位于细胞中央,有二种。大核:一个,肾形,位于胞咽附近。功能:主管营养代谢、有丝分裂、细胞分化,通过蛋白质合成来控制表型基因,称为营养核。小核:一个或多个,位于大核凹陷处。功能:是基因储存地,负责基因交换、基因重组,并由小核产生大核。主管生殖、遗传,称为生殖核。草履虫与其它原生动物一样,无专门的呼吸、循环胞器。 呼吸、排泄:靠表膜渗透循环:靠内质环流 1 .无性生殖:横二分裂:小核先作有丝分裂,大核再作无丝分裂,各自延长,分成二部分。虫体从身体中部横缢,形成 2 个子体。. 有性生殖:接合生殖 三.重要的病原体—疟原虫 疟原虫引起的疟疾的我国五大寄生虫病之一 ●寄生在人体的疟原虫主要有4 种:1)间日疟原虫●东北西北华北2)三日疟原虫3)恶性疟原虫●云南贵州四川海南岛3)卵形疟原4 种疟原虫的生活史基本 有二个中间寄主:人,雌按蚊 ●有世代交替现象:无性世代:在人体内进行。有性世代:在雌按蚊体人内进行 ●传播媒介:雌按蚊。红细胞前期:在人的肝脏中进行。临床意义:决定潜伏期的长短 ●红细胞内期:在人体的红血细胞中进行。临床意义:决定疟疾症状反复发作的间隔时间 ●红细胞外期:在人体肝脏中进行。临床意义:疟疾复发的根本原因 分类依椐:运动胞器、营养方式 1.鞭毛虫纲Mastigophora:植鞭亚纲夜光虫1.鞭毛虫纲Mastigophora动鞭亚纲 2.纤毛虫纲Ciliata以纤毛为运动器官喇叭虫钟形。 3.肉足纲Sarcodita以伪足为运动器官变形虫 有外壳的肉足纲种类足衣虫

动物学第一学期名词解释

第一章 1.物种:是最基本的分类阶元,物种是形态、结构、功能、发育特征和生态分布基本相同的一群生物,能相互繁殖,享有一个共同基因库的一群个体,并和其他种生殖隔离。 2.亚种:种内的一部分个体由于分布在各种不同的地区,通过在地理上充分的隔离后所形成的群体。 3.品种:种内由于人工选择产生的具有新形态或新性状的个体的总称。 4.双名法:对每种生物采用两个拉丁词或拉丁化的词的方法进行命名,第一个词为属名,第二个词为种加词。(属名第一个字母要大写、种加词第一个字母不需要大写、一般用斜体) 第二章 1.组织:是由一些形态相同或相似,机能相同的细胞群构成的。 2.器官:由不同的组织共同完成一定的生理功能,而且这些组织在一起形成了一定形态特征和结构的功能单位。 3.系统:当若干种器官一起共同完成生命的一项功能时,即构成了动物的系统。 第三章 1.类器官(细胞器):是原生动物特有的构造,它是由细胞中的部分细胞分化成的若干特殊的结构,执行着类似于高等动物某些器官的功能,故叫细胞器。 2.包囊:在不良的环境下,原生动物体会分泌一些物质,凝固后将自己包围,即形成包囊,度过干燥、冰冻等不良环境,遇到适宜的环境,包囊破裂,恢复原来的生活状态。 3.伪足:是肉足纲的最主要的特征,它是虫体在运动时,其体表任何部位都可以形成的临时性的细胞质突起,它不仅是运动类器官(非固定的),而且兼有摄食的作用。 4.变形运动:虫体不断向伪足伸出的方向移动的运动方式。伪足的伸出与细胞趋化性和细胞质的溶胶-凝胶变化有关。 5.世代交替现象:在动物的生活史中,有性世代与无性世代相互交替的现象。 第四章 生物发生律:又叫重演律,是个体发育历史和由同一起源所产生的生物群的发展历史。 第五章 1.水沟系:是海绵动物特有的构造,它是水流进出海绵体的通道,是对其水生固着生活的一种适应,海绵动物的摄食、排泄、呼吸和生殖等生理功能,都要依靠水沟系中的水流来实现。 2.两囊幼虫:多孔动物受精卵形成囊胚后,动物极的小细胞向囊胚腔内生出鞭毛,另一端的大细胞中间形成一个开口,后来囊胚的小细胞由开口倒翻出来,里面的小细胞具有鞭毛的小分裂球,植物极的一端不具鞭毛的大分裂球,称两囊幼虫。 3.胚胎逆转:幼虫从母体出水孔随水流逸出,然后具鞭毛的小细胞内陷,形成内层,而另一端的大细胞留在外边形成外层细胞,这与其他多细胞动物原肠胚形成正相反(其他多细胞动物的植物极大细胞内陷成为内胚层,动物细胞形成外胚层)因此称为胚胎逆转。 第六章: 1.网状神经系统:是动物界里最原始的神经系统。一般认为它基本上是由二极或者多极的神经细胞组成。这些细胞具有形态上相似的突起,相互连接形成一个疏松的网,因此称神经网。 2.消化循环腔:具有消化的功能,可以进行细胞外消化,又兼有循环的作用,能将消化后的营养物质运输到身体的各部分,所一以又称为消化循环腔。 3.皮肌细胞:组成腔肠动物体壁外胚层和内胚层的主要细胞。它的特点是在上皮细胞内含有肌原纤维,这种细胞具有上皮和肌肉的功能,数目较多、形大,基部扩展。外皮肌细胞短,基部内的肌原纤维收缩时,使身体及触手缩短;内皮肌细胞长,基部的肌原纤维收缩时,使身体和触手伸长。 5.刺细胞是腔肠动物特有地一种捕食、攻击及防卫性细胞。 第七章 1.皮肤肌肉囊:外胚层形成的表皮与中胚层形成的肌肉(环肌,斜肌和纵肌)共同组成了囊状的体壁,包囊全身,既有保护内部器官的作用,又能加强运动功能,这种体壁结构称为皮肤肌肉囊,简称皮肌囊。 2.原肾型排泄系统:由排泄管,毛细胞组成,起源于外胚层,并沿途多次分支,许多分支相互连接成网状,每个分支的末端有管细胞,管细胞上覆盖有帽细胞,两者共同组成焰细胞,它的主要功能是调节体

普通动物学复习重点

1绪论 1、生物多样性通常分为三个层次: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2、生物的分界:动物界、植物界、原生生物界、真核生物﹙细菌、蓝藻﹚界、真菌界 两界:动物界、植物界;三界:动物界、植物界、原生生物界;四界:动、植、原、真核生物界;五界:动、植、原、真核、真菌界;六界:植物界、动物界、真菌界、原核生物界、古细菌界、真细菌界;八界:古细菌界、真细菌界、古真核生物界、原生动物界、藻界、植物界、真菌界、动物界。 3、物种:在一定的自然分布区,一定数量的同种动物在形态结构和生理机能上非常相似,且雌雄个体可以自然结合而产生后代的种群组成。 4、亚种:是种以后的分类等级,是种内个体在地理上充分隔离后所形成的群体,不同亚种具有一定的形态、生理、遗传等特性和地理分布,不同亚种长期分布在不同的生态区域内,也成“地理亚种”、“生态种群” 5、双名法是以两个拉丁文或拉丁化了的文字连在一起,表示一个物种的学名。是现行国际上一致采用的中的命名法,由瑞典科学家林奈于1758年提出。属名在前,种名在后。 2、3动物体的基本结构与机能与原生动物门 1、人体的四大组织: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 2、肌肉组织中骨骼肌一般受意志支配,为随意肌;心肌除有收缩性、兴奋性、传导性外还能够自动有节律性的收缩,不受意志支配,是不随意肌

3、类器官:由细胞质分化出类似高等动物的器官 4、原生动物的主要特征:单细胞生物;个体微小体形结构多样化;伪足、鞭毛和纤毛为运动胞器;营养方式多样化﹙植物性营养、动物性营养、腐生性营养,可能出简答题p24﹚;生殖方式多样性﹙无性生殖包括二分裂、复分裂、出芽生殖;有性生殖包括配子生殖和接合生殖。可能出简答题p24﹚;协调与应激性;包囊形成;栖息地 5、原生动物的分类:鞭毛纲,代表动物:绿眼虫;肉足纲,代表动物:大变形虫;孢子纲,代表动物:疟原虫;纤毛纲,代表动物:草履虫 6、五大寄生虫和五大寄生虫病:血吸虫病、疟疾、黑热病、丝虫病和钩虫病 4多细胞动物的起源 1、端细胞法;原口动物以此法形成中胚层,即在原口的两侧,内、外胚层交界处各有一个原始的中胚层细胞,形成中胚层细胞索伸入内外胚层之间。最初细胞索结实,为中胚层带,以后中胚层带的中央裂开形成体腔。 2、肠体腔法:后口动物有此法形成中胚层。在原肠背面两侧内胚层向外突出成对的囊状突起,称为体腔囊。体腔囊脱离内胚层后,在内外胚层之间扩大成为中胚层。其中的空腔即为体腔。 5腔肠动物门 1、腔肠动物门的主要特征:辐射对成体制;两胚层及原始消化腔;原始的神经组织——神经网;水螅型个体出芽或横裂无性生殖,水母型个体有性生殖,有世代交替现象; 2、腔肠动物的两种体型:水螅型和水母型

向动物学习1

向动物朋友学习 六年级第十二册第六课 教学目标 1.情感领域:教育学生热爱人类的朋友——动物,并以赞赏的眼光来观察研 究它们。 2.知识领域:接触一点仿生学知识,具体了解几种与动物相关的人类发明, 引发学生趣味盎然地创造。 3.将前人的创造或自己的发现变成合理、有趣又奇特的画面,增强学生的绘 画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运用仿生学的原理,利用自己熟悉的动物的特异能力及习性进行联想、模 仿、发明和创造,并用绘画创造性地表现自己的见解。 2.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作业的操作过程中。 教学准备 教具:课件 学具:各种绘画工具(水彩笔、油画棒、水粉颜料、勾线笔等) 教学过程 导入: 1、提问:同学们,你们谁会游泳?都用什么样的姿势? 除了这种姿势外,你还能用其他的姿势吗?(学生举例,上台表演) 这个游泳姿势是人类向谁学来的呢?――动物青蛙 2、小结:我们不仅向青蛙学习游泳,还向其它许多动物学习各种各样的本领。今天我们就来向动物朋友学习!(板书课题) 新授: 1、了解仿生学 (1)人类都向动物学了些什么呢?(出示生活中的仿生学图片) (2)现在有同学知道我们模仿了动物进行的发明叫什么科学吗? 人们根据动物或者植物结构性质、能量转换和信息过程,并将所获得的知识用来改善现有的或创造崭新的机械、仪器、建筑结构和工艺过程叫仿生学。 (板书仿生学)

2.猜一猜(出示图片) 水母耳风暴预测仪 ------水母 潜艇--------------------海豚 探路仪----------------- 蝙蝠 直升飞机 --------- ----蜻蜓 3.想一想: 请学生自己说说,生活中你还知道哪些仿生学的例子? 同座位可小声交流。大家讨论以仿生学的研究方法提出的解决方案。请个别同学谈谈看法。 4.欣赏人类仿动物发明(总结方法) (1)形态:山洞探测仪的外形仿虫子 (2)结构:蜜蜂的蜂巢由一个个排列整齐的六棱柱形蜂房组成,这些结构是经数学家计算最节省材料的结构,容量大、极坚固。 (3)色彩:迷彩服的发明,还和人们受到动物的隐蔽色有关。 (4)功能:蝙蝠的声波 5.教师示范:(发明交通堵塞的工具) 6.作业 今天,为了表达我们对动物朋友的感谢, 1、每位学生用自己喜欢的绘画工具,将人类仿生学方面的发明创造和相关的动物画在一幅画中。 2、学生作业,教师播放音乐,巡回指导 3、作业讲评 板书设计: 第六课向动物朋友学习 形态范画: 结构 色彩 功能

普通动物学重点题库

绪论 生物的界级分类 五界系统 Ⅰ.原核阶段 ⒈原核生物界 Ⅱ.真核单细胞阶段 ⒉原生生物界 Ⅲ.真核多细胞阶段 ⒊植物界 ⒋真菌界 ⒌动物界 六界系统 Ⅰ.非细胞生物 ⒈病毒界 Ⅱ.原核生物 ⒉细菌界 ⒊蓝藻界 Ⅲ.真核生物 ⒋植物界 ⒌真菌界 ⒍动物界 研究动物学的基本方法 1、描述法 2、比较法 3、实验法 分类系统的基本单位是种。 种或物种:生物界发展的连续性与间断性统一的基本间断方式。 分类的阶元即动物等级。分为界门纲目科属种。 双名法:由林奈创定的,用拉丁文或拉丁化的文字表示的命名方法,是指每一动物的学名是由属名和种名组成,属名在前,第一个字名大写,种名在后,第一字母小写。拉丁文斜体排版。属名+种名+人名

原生动物门 原生动物是动物界最低等、最原始的动物: 1、原生动物的身体由一个细胞组成,故称单细胞动物。这个细胞具一般细胞具有的基本构造。 2、原生动物在生理机能上是一个独立、完整的,具有一切生物特性的有机体。但与高等动物不同的是这些机能不是由器官系统来完成,而是由细胞器完成的。 3、原生动物除单个细胞个体外,也有由多个细胞组成的群体,一般无细胞的分化或只有生殖细胞和体细胞的分化。 类器官:原生动物细胞质分化出来的,能完成各种生理机能,与多细胞动物的相应器官相当的结构部分为类器官。 呼吸和排泄:通过细胞膜的渗透作用进行,但所有的淡水原生动物都具调节体内水平衡的胞器——伸缩胞。 生殖:有无性生殖与有性生殖两种(无性生殖:1二分法2出芽法3裂体生殖即多分裂法、复分裂。有性生殖:1配子生殖2接合生殖。) 鞭毛纲---------眼虫(体成绿色,梭形,前端钝圆,后端尖。体表覆以具弹性的、带斜纹的表膜。不良环境中形成包囊,出囊前作一次或多次分裂。伸缩泡除调节水中的平衡外,有一定的排泄作用,把水及溶于水的代谢物收集后排入储蓄泡→胞口→体外。主要 靠体表的渗透作用排泄。)【鞭毛纲鞭毛作用:1运动2感觉3捕食】肉足纲---------大变形虫(体表为一层极薄的质膜分为外质和内质,内质又分凝胶质和溶胶质。吞噬作用:当变形虫碰到食物时,即伸出伪足进行包围,将食物裹进细胞内部,叫吞噬作用。胞饮作用:变形虫除了能吞噬固体食物外,还能摄食一些液体物质,这种现象很象饮水为胞饮作用。【肉足纲伪足的类型:1叶状伪足2丝状伪足3根状伪足4轴伪足。滋养体:指原生动物摄取营养阶段,能活动、摄取养料、生长和繁殖,是寄生原虫的寄生阶段。】 孢子纲---------间日疟原虫(世代交替现象:动物体以无性生殖与有性生殖相互交替完成生活史的现象。在人体进行无性生殖及有性生殖的开始,人为中间寄主。

最新吴相钰陈阅增普通生物学第4版复习笔记及详解

吴相钰陈阅增普通生物学第4版复习笔记及详解 吴相钰《陈阅增普通生物学》(第4版)笔记和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来源:才聪学习网/考研教材 内容简介 本书是吴相钰《陈阅增普通生物学》(第4版)教材的学习辅导书,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整理名校笔记,浓缩内容精华。在参考了国内外名校名师讲授该教材的课堂笔记基础上,复习笔记部分对该章的重难点进行了整理,因此,本书的内容几乎浓缩了该教材的知识精华。 2.典型题详解,巩固重点难点。该部分选取并解答各章节相关知识的常见典型题,可以帮助学员巩固所学知识点。 3.挑选考研真题,总结出题思路。本书挑选了部分名校的相关考研真题,总结出题思路,有利于强化对重要知识点的理解。 本书提供电子书及打印版,方便对照复习。 目录

第1章绪论:生物界与生物学 1.1 复习笔记 1.2 典型题详解 1.3 考研真题详解 第1篇细胞 第2章生命的化学基础 2.1 复习笔记 2.2 典型题详解 2.3 考研真题详解 第3章细胞结构与细胞通讯 3.1 复习笔记 3.2 典型题详解 3.3 考研真题详解 第4章细胞代谢 4.1 复习笔记 4.2 典型题详解 4.3 考研真题详解 第5章细胞的分裂和分化 5.1 复习笔记 5.2 典型题详解 5.3 考研真题详解

第2篇动物的形态与功能 第6章脊椎动物的结构与功能 6.1 复习笔记 6.2 典型题详解 6.3 考研真题详解 第7章营养与消化 7.1 复习笔记 7.2 典型题详解 7.3 考研真题详解 第8章血液与循环 8.1 复习笔记 8.2 典型题详解 8.3 考研真题详解 第9章气体交换与呼吸 9.1 复习笔记 9.2 典型题详解 第10章内环境的控制 10.1 复习笔记 10.2 典型题详解 10.3 考研真题详解 第11章免疫系统与免疫功能 11.1 复习笔记

动物学名词解释一

注:学完原生动物、多孔动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假体腔动物后完成 名词解释(任选三个完成) 1. 吞噬营养 2. 渗透营养 3. 伪足 4. 包囊 5. 伸缩泡 6. 胞饮作用 7. 细胞内消化 8. 裂体生殖 9. 孢子生殖10. 刺丝泡 11. 生物发生律12. 真体腔13. 端细胞法(裂体腔法)14. 体腔囊法(肠体腔法)15. 中生动物16. 原口动物17. 后口动物18. 芽球19. 水沟系20. 两囊幼虫 21. 福射对称22. 出芽生殖23. 消化循环腔24. 浮浪幼虫25. 细胞外消化26. 刺细胞27. 原肾管28. 焰细胞29. 幼体生殖30. 再生 31. 两侧对称32. 梯形神经系统33. 皮肤肌肉囊34. 假体腔35. 蜕皮36. 非混交雌体37. 孤雌生殖38.咀嚼器39. 非需精卵 1.吞噬营养:吞噬固体的食物颗粒或微小生物 2.渗透营养:通过体表渗透吸收周围呈溶解状态的物质 3.伪足:变形虫在运动时,由体表任何部位都可形成临时性的细胞质突起,称为伪足。 4.包囊:原生动物在不良环境下,虫体会分泌一种保护性胶质将自己包裹起来,形成包囊。 5.伸缩泡:原生动物细胞内的一个细胞器,用于调节水分平衡,收集细胞质中过多的水分 (其中也有代谢废物),排入储蓄泡,再经过胞口排出体外。 6.胞饮作用:在液体环境中的一些分子(一般是大分子化合物)或离子吸附到质膜表面, 使膜发生反应,凹陷下去形成管道,然后再管道内断下来形成一些液泡,移到细胞质中,与溶酶体结合形成多泡小体(在一个囊泡膜内可有几个胞饮小泡),经消化后营养物质进入细胞质。 7.细胞内消化:食物通过吞噬作用进入细胞内,与溶酶体结合,溶酶体的水解酶将食物分 解,营养物质进入细胞质,废物排出体外。 8.裂体生殖:原生生物孢子纲的无性生殖方式。细胞核先分裂成多个,称为裂殖体,然后 细胞质随核而分裂,包在每个核的外面,形成许多小个体。 9.孢子生殖:疟原虫经有性生殖形成的合子在雌蚊胃壁基膜与上皮细胞之间形成卵囊,卵 囊里的核及胞质进行多次分裂,形成数百至上万的子孢子,成熟后,卵囊破裂,子孢子出来到体腔里。当蚊再次叮人时,这些子孢子就随着唾液进入人体,并随血液侵入肝脏细胞进行无性生殖。 10.刺丝泡:纤毛纲草履虫特有,在表膜之下有一些小杆状结构,整齐的与表膜垂直排列, 有空开在表膜上,当动物遇到刺激时,刺丝泡射出其内容物,遇水成为细丝。有防御功能。 11.生物发生律:也称重演律。是德国人赫克尔用生物进化论的观点总结了当时胚胎学方面 的工作提出来的。生物发展史科分为两个相互密切联系的部分,即个体发育(ontogeny)和系统发育,也就是个体的发育历史和由同一起源所产生的生物群的发展历史。个体发育史是系统发展史的简单而迅速的重演。(个体发育简短重演了其祖先进化的过程) 12.真体腔:又称次生体腔,中胚层之间形成的腔 13.端细胞法:在胚孔的两侧,内外胚层交界处各有一个细胞分裂成很多细胞,形成索状, 深入内外胚层之间,为中胚层细胞。在中胚层质检处形成的空腔为体腔(真体腔)。

最新普通动物学期末考试试题(绝对有用)

普通动物学期末考试试题 命题人:张俊彦20032417 学生姓名:学号:院系:总分: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总分18分) 1、组织:由一些形态相同或类似的细胞,加上非细胞形态的间质彼此组合在一起,共同担负一定的生理机能的结构(细胞群) 2、完全变态:昆虫变态的一种类型,指成虫和幼虫的形态结构完全不同,生活史中要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阶段的变态形式。如蝴蝶和蛾类的变态 3、生物发生律:生物发展史可分为2个相互密切联系的部分。即个体发育和系统发展。也就是个体的发展历史和由同一起源所产生的生物群的发展历史。个体发育史是系统发育史的简短而迅速的重演,即某种动物的个体发育重演其祖先的主要进化过程 4、后肾管:由外胚层内陷形成的排泄器官,基本结构由肾孔、排泄管、肾口组成。肾口开口于体内,肾孔开口于体外。 5、混合体腔:节肢动物胚胎发育过程中,体腔囊并不扩大,囊壁的中胚层细胞也不形成体腔膜,而分别发育成有关的组织和器官,囊内的真体腔和囊外的原体腔合并,形成混合体腔。 6、疣足:体壁外凸形成的中空的结构,具有运动、呼吸等功能,存在于环节动物的多毛类。 二、填空题:(每空0.5分,总分20分) 1、国际上规定的动物种双名法依次由属名, 种名和命名人组成。 2、软体动物的贝壳由外向内依次分为角质层、棱柱层和珍珠层。是由外套膜的外层上皮分泌形成的。 3、原生动物的运动器官主要有鞭毛、纤毛和伪足。 4、动物胚胎发育过程中中胚层形成的两种主要方式为端细胞法和体腔囊法。 5、腔肠动物门包括三个纲,分别为水螅纲、钵水母纲和珊瑚纲。 6、原腔动物是非常复杂的类群,包括多个门类,分别为线虫动物门、动吻动物门、线形动物门、棘头动物门、轮虫动物门和内肛动物门。 7、马氏管位于消化系统的中肠和后肠交界处。 8、刺细胞为腔肠动物所特有。刺丝泡为原生动物所特有 9、最早出现中胚层的是扁形动物门,最早出现次生体腔的是环节动物门,最早出现异律分节的是节肢动物门。 10、胚胎时期的胚孔发育成动物的口,肛门是在相对的一侧开口形成的,这种动物称为原口动物。 11、围心腔腺的作用是排泄。 12、请写出具有下列口器的代表动物:刺吸式口器:蚊子;咀嚼式口器:蝗虫;虹吸式口器:蝴蝶;舐吸式口器:苍蝇;嚼吸式口器:蜜蜂。 13、原生动物的营养方式包括植物性营养、动物性营养和渗透性营养。

(完整版)陈阅增普通生物学重点整理(原创)

第一、二、三章 1生物的特征:①特定的组构②新陈代谢③稳态和应激④生殖和遗传⑤生长和发育 ⑥进化和适应 2、生物界的分界以及阶元:原核生物界、原生生物界、真菌界、植物界和动物界。 分类阶元:界、门、纲、目、科、属、种 3、生物界的结构层次特点:生物界是一个多层次的有序结构,生命的基本单位是细胞,在细胞这一层次上还有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 4、生物学的研究方法:科学观察、假说和实验、模型实验。 5、多样性中存在着高度统一的特点。 6、同位素示踪: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显示某种原子在生物体内的来去踪迹。 7、多聚体:由相同或相似的小分子组成的长链 8、单糖的结构和功能:①有许多羟基,所以单糖属于醇类②有羰基 细胞中用作燃料的分子主要是葡萄糖,葡糖糖和其他单糖也是细胞合成别的有机分子的的原料。 9、脂肪的功能:①脂质中主要的贮能分子②构成一些重要的生理物质③维持体温和保护内脏,缓冲外界压力④提供必需的脂肪酸⑤脂溶性维生素的来源,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⑥增加饱腹感。 10、磷脂的结构:结构与脂肪内似,分子中只有两个脂肪酸,另一个酸是磷酸。 11、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蛋白质是生物大分子,通过酸、碱或者蛋白酶的彻底水解。可以产生各种氨基酸。因此,蛋白质的基本结构单位是氨基酸。 12、生物体离不开水的七个特征:①水是极性分子②水分子之间会形成氢键③液态水中的水分子具有内聚力④水分子之间的氢键使水能缓和温度的变化⑤冰比水轻⑥水是极好的溶剂 ⑦水能够电离。 13、DNA双螺旋的结构特点:两个由磷酸基团和糖形成的主链缠绕在一起,含氮碱基主动伸出,夹在双螺旋之间。①两条DNA互补链反向平行②DNA双螺旋的表面存在一个大沟和一个小沟,蛋白质分子通过这两个沟与碱基识别③两条DNA链依靠彼此之间形成的碱基结合在一起 ④DNA双螺旋结构比较稳定。 14、细胞生物学的发展趋势:①“一切生物学的关键问题必须在细胞中找寻”细胞是一切生命活动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②细胞生物学研究的核心内容:遗传与发育的关系问题,两者的关系是,遗传在发育过程中实现,发育又以遗传为基础。③细胞生物学的主要发展趋势:用分子生物学及其它相关学科的方法,深入研究真核细胞 基因表达的调节和控制,以期从根本上揭示遗传与发育的关系、细胞衰老、死亡及癌变的机理等基本的生物学问题,为生物工程的广泛应用提供理论依据。④两个基本点:一是基因与基因产物如何控制细胞的生命活动,包括细胞内外信号是如何传递的;二是基因表达产物——蛋白质如何构建和装配成细胞的结构,并使细胞正常的生命活动得以进行。⑤蛋白质组学:生命科学的研究已经进入后基因组时代,随着一大批模式生物基因组结构的阐明,研究的重心将回归到在细胞的水平研究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即蛋白质组学的研究,同时对糖类的研究将提升到新的高度。 15、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差异:最大的区别是原核细胞没有核膜包裹形成的细胞核,而真核就有;另外原核细胞中只有核糖体这一种细胞器,而真核细胞中有多种细胞器。 16、真核细胞细胞核的结构;细胞核包括核被膜、核基质、染色质和核仁。核被膜是包在核外的双层膜,外膜可延伸于细胞质中的内质网相连;染色质是核中由DNA和蛋白质组成,含有大量的基因片段,是生命的遗传物质;核仁是核中颗粒状结构,富含蛋白质和RNA,产生核糖体的细胞器。染色质和核仁都被液态的核基质所包围。

动物学(1):名词解释说课材料

动物学(1):名词解 释

1. 脊索:介于消化道和背神经管之间,起支持体轴作用的一条棒状结构,来源于胚胎期的原肠背壁。内部由泡状细胞构成,外围以结缔组织鞘,坚韧而有弹性。低等脊索动物脊索终生存在或仅见于幼体时期。高等脊索动物只在胚胎期出现,发育完全时被分节的骨质脊柱取代。 2.背神经管:位于脊索动物脊索背面的中空管状的中枢神经系统。由胚体背中部的外胚层下陷卷褶形成。脊椎动物的神经管前端膨大为脑,脑后部分形成脊髓。 3. 咽鳃裂:低等脊索动物在消化道前端的咽部两侧有一系列左右成对排列、数目不等的裂孔,直接开口于体表或以一个共同的开口间接的与外界相通,这些裂孔即咽鳃裂。低等种类终生存在并附生布满血管的鳃,作为呼吸器官,陆栖种类仅在胚胎期或幼体期出现。 5.逆行变态:在变态过程中,幼体的尾连同内部的脊索和尾肌萎缩消失,神经管退化 成一个神经节,感觉器官消失。咽部扩大,鳃裂数目增加,内脏位置发生改变,形成被囊。 经过变态,失去了一些重要构造,形体变得更为简单,这种变态方式即逆行变态。 1.侧线系统:为鱼类特有的皮肤感觉器官,呈管状或沟状,埋于头骨内及体侧皮肤下 面,侧线管以侧线孔穿过头骨及鳞片,连接成与外界相通的侧线,感觉器位于侧线管内。

3.罗伦氏壶腹:为软骨鱼类所特有的由皮肤衍生的感觉器,是侧线管的变形构造,分布在头部的背腹面。由罗伦瓮、罗伦管和管孔三部分组成。为水流、水压、水温的感受器,也能感知电压。 16. 盾鳞:为软骨鱼类所特有,表皮和真皮共同形成的,由基板和棘两部分组成,基板埋藏于真皮中,大多呈菱形,基板底部有一孔,是神经和血管通入的地方;棘着生在基板上,露于皮肤外面,尖端朝向体后,外层覆以釉质,内层为齿质中央为髓腔。 18. 骨鳞:骨鳞为绝大多数硬骨鱼类所具有,由真皮形成。多为圆形或椭圆形,具弹性 的半透明薄骨板,骨鳞呈覆瓦状排列,前端插入真皮形成的鳞袋内,后端游离于表皮之下, 侧缘为相邻的鳞片所覆盖。骨鳞的结构为上下2层,上层为骨质层,下层柔软为纤维层。 32. 卵生:把成熟的卵直接产在体外,在体外进行发育的繁殖方式。如多数鱼类、鸟类。 33. 卵胎生:受精卵在雌性生殖管道内进行发育,但胚胎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依靠卵黄供给,与母体没有营养物质的联系,仅呼吸靠母体进行或母体提供部分水分和矿物质。如多数软骨鱼类。 44. 动脉球与动脉圆锥:腹大动脉基部扩大而成的球状结构,称为动脉球,与心脏的心 室相通,不能搏动,硬骨鱼类具有。动脉圆锥是软骨鱼类心脏的组成部分, 位于心室的前方,内有瓣膜,能有节律的搏动。

陈阅增普通生物学笔记

普通生物学笔记(陈阅增) 普通生物学讲课文本 绪论 思考题:1.生物的分界系统有哪些?2.生物的基本特征是什么?3.什么是动物学?4.什么是细胞学说?其意义是什么?5.学习和研究动物学有哪些方法? 一、生物分界:物质世界是由生物和非生物二部分组成。 非生物界:所有无生命的物质,如:空气、阳光、岩石、土壤、水等。 生物界:一切有生命的生物。 非生物界组成了生物生存的环境。生物和它所居住的环境共同组成了生物圈。 生物的形式多样,种类繁多,各种生物在形态结构、生活习性及对环境的适应方式等方面有着千差万别,变化无穷,共同组成了五彩缤纷而又生机勃勃的生物界。 最小的生物为病毒,如细小病毒只有20nm纳米,它是一种只有1600对核苷酸的单一DNA链的二十面体,没有蛋白膜。最大的有20-30m长的蓝鲸,重达100多吨。 (一)生物的基本特征 1.除病毒以外的一切生物都是由细胞组成。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是细胞。 2.生物都有新陈代谢作用。 同化作用或称合成代谢:是指生物体把从食物中摄取的养料加以改造,转换成自身的组成物质,并把能量储藏起来的过程。 异化作用或称分解代谢:是指生物体将自身的组成物质进行分解,并释放出能量和排出废物的过程。 3.生物都有有生长、发育和繁殖的现象。 任何生物体在其一生中都要经过从小到大的生长过程。在生长过程中,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机能都要经过一系列的变化,才能从幼体长成与亲代相似的

个体,然后逐渐衰老死亡。这种转变过程总称为发育。当生物体生长到一定阶段就能产生后代,使个体数目增多,种族得以绵延。这种现象称为繁殖。 4.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生物在繁殖时,通常都产生与自身相似的后代,这就是遗传。但两者之间不会完全一样,这种不同就是变异。生物具有遗传性才能保持物种的相对稳定和生物类型间的区别。生物的变异性才能导致物种的变化发展。 (二)动物的基本特征:动物自身不能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只能通过摄取食物从外界获得自身建设所需的营养。这种营养方式称为异养。 (三)生物的分界:地球上生活着的生物约有200万种,但每年还有许多新种被发现,估计生物的总数可达2000万种以上。对这么庞大的生物类群,必须将它们分门别类进行系统的整理,这就是分类学的任务。 1.二界分类:公元前300多年,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将生物分为二界:植物界、动物界。 2.三界分类:1886年德国生物学家海克尔(E.Haeckel)提出三界分类法: 原生生物界:单细胞动物、细菌、真菌、多细胞藻类;植物界;动物界。 3.四界分类:由美国人科帕兰(Copeland)提出。 原核生物界:包括蓝藻和细菌、放线菌、立克次氏体、螺旋体、支原体等多种微生物。 原生生物界:包括原生动物和单细胞的藻类。动物界。植物界。 4.五界分类:1959年美国学者魏泰克(Whitaker)提出五界分类法: 原核生物界:细菌、立克次体、支原体、蓝藻。特点:环状DNA位于细胞质中,不具成形的细胞核,细胞器无膜,为原核生物。细胞进行无丝分裂。 原生生物界:单细胞的原生动物、藻类。特点:细胞核具核膜的单细胞生物,细胞内有膜结构的细胞器。细胞进行有丝分裂。

普通动物学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学习要点: 1. 各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2. 各动物门主要的纲及其重要代表动物。 3. 最早出现某种器官或组织结构的动物类群。 4. 回答简答题和论述题要有必要的连接语言,使答案显得通顺流畅,前后连贯,有头有尾。 第1章绪论 一、填空题 1. 现在所用的动物分类系统是以动物形态或解剖的和的总和为基 础,根据古生物学、比较胚胎学和比较解剖学上的许多证据建立起来的,基本上能反映动物界的自然亲缘关系,称为。 2. 动物分类系统由大而小 有、、、、、 、等几个重要的分类阶元(分类等级, category),任何一个已知的动物均可无例外地归属于这几个阶元之中。在上述分类阶元中,只有是客观存在的,其它较高的阶元都同时具有客观性和主观性。 3. 物种是生物界发展的连续性与间断性统一的基本间断形式;在有性生物,物种呈现为统 一的,由占有一定空间、具有实际或潜在的种群所组成,而与其它物种这样的群体在生殖上是 的。 4. 国际上目前统一采用的命名法是。 二、名词概念 1. 物种; 2. 双名法; 第2章动物体的基本结构与机能 一、填空题 1. 是生物体结构与机能的基本单位。 2. 细胞是一团,由它分化出、、和等。 3. 细胞分裂可分为、和等三种类型。 4. 细胞由一次分裂结束到下一次分裂结束之间的期限称为,它包括和。 二、名词概念 1. 组织; 2. 器官; 3. 系统。

第3章原生动物门 一、填空题 1. 原生动物是动物界里最原始、最低等的动物,身体由细胞构成,因此也称为。 2. 眼虫是原生动物门(填写纲的名称)的动物,大变形虫是(填写 纲的名称)的动物,间日疟原虫属于原生动物门(填写纲的名称),草履虫属于原生动物门(填写纲的名称)。 3. 绿眼虫的运动器官是,大变形虫的运动器官是。草履虫的运动器 官是。 4. 眼虫在运动中具有趋光性,眼虫与趋光性调节有关的结构是和。 5. 眼虫在有光的条件下通过叶绿素利用光能进行光合作用,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糖类,这 种营养方式称 为。在无光的条件下,眼虫也能通过体表吸收溶解于水中的有机物,这种营养方式称 为。 6. 眼虫的无性生殖一般为。夜光虫等鞭毛纲原生动物过剩繁殖密集在一起时可 以使海水变色,称为,对渔业危害很大。 7. 我国的五大寄生虫病中有两类寄生虫病的病原是原生动物。它们分别是 和,引起的疾病分别是和。 8. 利什曼原虫的生活史有两个阶段,一个阶段寄生在人体(或狗),另一阶段寄生在 体内。 9. 变形虫除了能吞噬固体食物外,还能摄取一些液体物质,这种现象很象饮水一样,因此 称为。 10. 疟原虫的无性生殖是,有性生殖为。 11. 草履虫体内具有防御机能的结构是。 12. 草履虫体内有一大一小两个细胞核,大核主要管,小核主要管。 13. 草履虫体内调节水分平衡的结构是和。 14. 草履虫的无性生殖为,有性生殖为。 15. 利什曼原虫引起的黑热病主要靠传染,间日疟原虫引起的疟疾主要由 传染。 16. 原生动物伸缩泡的主要功能是。 二、名词概念 1. 伪足; 2. 变形运动; 3 吞噬作用; 4. 胞饮作用; 5.裂体生殖; 6. 接合生殖; 三、问答题 1. 为什么说原生动物作为一个动物体它是最简单、最原始的,而作为一个细胞它又是最复 杂和最高等的? 第4章多细胞动物的起源

普通动物学复习重点1

绪论 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是一个地区内基因、物种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的总和 物种:生物界发展的连续性和间断性统一的基本间断形式;在有性生物中,物种呈现为统一的繁殖群体,由占有一定空间,具有实际或潜在繁殖能力的种群所组成,而且与其他这样的群体在生殖上是隔离的。 亚种:种内由于地理上充分隔离后所形成的形态特征上有了一定差别的群体。 动物的分类:界、门、纲、目、科、属、种。物种是分类的基本单位。 动物学:动物学是研究动物体的形态结构和有关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品种:品种是人工干预选择的产物,是种内有人工选择产生的新形态或性状的个体。 三个层次:基因、物种和生态系统多样性。基因多样性是指地球上所有动物、植物、微生物所携带的遗传信息的总和。物种多样性是指动物、植物、微生物物种水平的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是指生物圈内生境、生物群落和生态系统过程的多样性以及生态系统内生境差异、生态过程变化的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所面临的威胁:人口爆炸、资源枯竭、环境污染、粮食短缺、能源消耗等 第一章 细胞的共同特征:1、在形态结构方面:动物细胞都具有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2、在机能方面:1)能利用和转变能量,将化学能转变成热能和机械能,维持细胞的生命活动;2)具有生命活动的能力,能把小分子的简单物质合成大分子的复杂物质3)具有自我复制和繁殖的能力4)具有协调机体整体生命活动的能力。 研究细胞周期的实践意义:研究细胞周期具有实践意义。细胞周期受各种内外因子所影响,

营养不足,细胞分裂中断;氧气供应不充分,细胞周期延长;酸度、电离辐射、某些药品、无机离子和少量有机物都可以改变细胞周期,利用这些因素可以调节细胞分裂 细胞周期:具有增殖能力且处于连续分裂期的细胞,从一次分裂结束到下一次分裂结束所经历的期限,称细胞周期 组织:组织是一些形态类似、机能相同的细胞群及其非细胞结构的间质结合在一起,共同完成一定机能的集体。 器官:有不同类型的组织结合而成,具有一定的形态特征和生理功能的结构就是器官 系统:功能上有密切联系的不同器官,相互协同以完成机体某一方面生理机能,就成为一个系统 第二章 原生动物的主要特征:单细胞生物,个体微小、体形结构多样化,伪足、鞭毛和纤毛为运动胞器,营养方式多样化、生殖方式多样性,协调与应激性,包囊形成,分布广泛、世界性分布。 原生动物的简单分类:鞭毛纲:绿眼虫,肉足纲:大变形虫,孢子纲:疟原虫,纤毛纲:草履虫 第三章 什么是生物发生律,生物发生律有何重要意义? 答:生物发生律也叫重演律。其主要含义:生物发展史可分为两个密切联系的部分,即个体发育和系统发展,也就是个体的发育历史和由同一起源所产生的生物群的发展历史。个体发育史是系统发展史的简单而迅速的重演。 生物发生律对了解各动物类群的亲缘关系及其发展线索极为重要。因而对许多动物的亲缘关系和分类位置不能确定时,常由胚胎发育得到解决。生物发生律是一条客观规律,适用于整个生物界。 简述胚胎发育的六大阶段 答:受精与受精卵、卵裂、囊胚、原肠胚、中胚层的形成、组织器官分化 第四章 多孔动物门的主要特征:水中固着生活,体形多不规则;最原始、低等的多细胞生物;具有水沟系;胚胎发育具逆转现象,为侧生动物 多孔动物门的分类:钙质海绵纲、六放海绵纲、寻常海绵纲 水沟系的类型:单沟型、双沟型、复沟型 第五章 腔肠动物门的主要特征:辐射对称体质、两胚层及原始消化腔、原始的神经组织——神经网、生殖及世代交替 腔肠动物的简单分类:水螅纲:水螅、桃花水母,钵水母纲:海月水母、海蜇,珊瑚纲:海鸡冠、红珊瑚 水螅的形态结构:1、外形:水螅身体呈圆柱状,附着在其他物体上的一端称为基盘,游离一端有圆锥状的突起,称为垂唇,中央为口,周围有辐射状排列的触手6~12条,在体侧常有水螅芽体2、体壁:外胚层:主要由外皮肌细胞、感觉细胞、神经细胞、刺细胞、间细胞和腺细胞组成。中胶层:一层薄而透明的胶状物质,由内、外胚层分泌。内胚层:主要由内皮肌细胞、腺细胞和少数感觉细胞与间细胞组成3、生理:运动:水螅营附着生活,除身体和触手能伸缩及改变方向外,还可移动。捕食:以触手捕食水中的小型甲壳动物、昆虫幼虫及小型环节动物等为食。生殖:兼营无性和有性生殖。 第六章 扁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体制为两侧对称、出现了中胚层、体壁为皮肤肌肉囊、不完全的消化系统、原肾管式排泄系统、梯形神经系统、形成了生殖系统

普通动物学【刘凌云】名词解释总结

无脊椎动物 滋养体:一般指原生动物摄取营养阶段,能活动、提供养料、生长和繁殖,是寄生原虫的寄生阶段。 包囊:不良环境下,原生动物虫体会分泌一种保护性胶质将自己包裹起来,形成包囊,对原生动物度过不良环境是一种很好的适应。 生物发生律:个体发育史是系统发育史的简单而迅速的重演。系统发育通过遗传决定个体发育,个体发育不仅简单重演系统发育,而且又能补充和丰富系统发育。 卵裂:卵裂是指受精卵的早期分裂。卵裂期内一个细胞或细胞核不断的快速分裂,将体积大的卵子细胞质分割成许多小的有核细胞的过程叫做卵裂。分为完全卵裂和不完全卵裂。 囊胚:卵裂的结果,分裂球行程中空的球状胚,称为囊胚。 原肠胚:胚胎由囊胚继续发育,由原始的单胚层细胞发展成具有双胚层或三胚层结构的胚胎,称原肠胚。 接合生殖:某些原生动物进行有性生殖时,两个细胞互相靠拢形成接合部位,并发生原生质融合而生成接合子,由接合子发育成新个体,称为接合生殖。接合生殖后,两个亲代虫体各形成四个子代虫体。 裂体生殖:发生在原生动物的孢子纲动物内,即核首先分裂成很多个,称为裂殖体,然后细胞质随着核而分裂,包在每个核的外边,形成很多小个体,每个小个体就称为裂殖子。为无性生殖。 孤雌生殖:雌虫产的卵不需受精,成熟时不经减数分裂,染色体为二倍体,即可直接发育成雌性个体。 孢子生殖:孢子是某些原生动物产生的一种有繁殖或休眠作用的生殖细胞。利用孢子直接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叫做孢子生殖。 出芽生殖:母体体壁向外突出,逐渐长大,形成芽体,芽体的消化循环腔与母体相连,芽体最后基部收缩与母体脱离,附于他处营独立生活,是一种无性生殖。 刺细胞:腔肠动物特有的一种攻击及防卫性细胞。 领细胞:海绵体壁由内、外两层细胞构成,外层细胞扁平,内层细胞生有鞭毛,多数具原生质领,故称“领细胞”,主要行摄食和细胞内消化的作用。 皮肌细胞:组成腔肠动物体壁外胚层和内胚层的主要细胞。其特点是在上皮细胞中含有肌原纤维,这种细胞具有上皮和肌肉的功能。 水沟系:水沟系是海绵动物特有的结构,对适应水中固着生活有重要意义。水沟系就是使水在其体内不断流动的结构。 皮肤肌肉囊:从扁形动物开始,有由外胚层形成的单层表皮、角质层,和由中胚层形成的多层肌肉相互连接组成体壁,体壁包裹全身,具有保护和运动的功能,故称皮肤肌肉囊。 逆转现象:多孔动物受精后发育特殊。卵裂到囊胚后,小胚泡(动物极)向内生出鞭毛,大胚泡(植物极)形成一孔,后来整个囊胚由小孔倒翻出来,内变外,鞭毛在外,称为两囊幼虫。后有鞭毛的小细胞内 陷,成为内胚层,大细胞包在外面成为外胚层。这种特殊的现象称为“逆转现象”。 辐射对称:腔肠动物、棘皮动物通过其体内的中央轴(从口面到反口面)有许多个切面可以把身体分为两个相等的部分,是一种原始低级的对称形式。只适应与在水中营固着的或漂浮的生活。 双辐射对称:只有两个辐射轴,彼此互成直角,形式上可以把它看成是从辐射对称向左右对称的过渡型。 次生性辐射:对称棘皮动物的五辐对称是次生性的,其幼虫为两侧对称,成体为五辐对称。 两侧对称:从扁形动物开始出现了两侧对称地体型,即通过动物体地中央轴,只有一个对称面(或说切面)将动物体分成左右相等的两部分,因此两侧对称也称为左右对称。两侧对称使其能够更好的适应环境的 变化 细胞内消化:单细胞动物如草履虫摄入的食物在细胞内被各种水解酶分解,称为细胞内消化。细胞内消化是低等动物的一种消化方式。原生动物只有细胞内消化,海绵动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也都保留着 这种消化方式。 细胞外消化:细胞动物的食物由消化管的口端摄入在消化管中消化叫做细胞外消化。细胞外消化可以消化大量的和化学组成较复杂的食物,因而具有更高的效率。 不完全消化系统:消化循环腔通向体外的口既是口又是肛门,口有摄食和排遗的功能。 分节现象:指动物身体沿纵轴分成许多相似的部分,每个部分称为一个体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