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和澳门回归教学设计

香港和澳门回归教学设计
香港和澳门回归教学设计

课题:香港和澳门的回归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是人教版社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2课。主要内容是一国两制构想以及香港澳门回归的史实和意义。香港和澳门的顺利回归说明了一国两制政策的正确性,为最终实现祖国的统一,实现台湾的回归提供了一个成功的范例。同时也说明中国开始强大起来,能够解决历史遗留问题。通过本科学习能有效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对教材中的“香港回归的倒计时牌等图片的识读,深刻体会香港、澳门与祖国大家庭的血缘关系所铸就的爱国情感;通过香港和澳门的回归,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只有在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前提下,中国人民才可能真正走上独立自主发展的道路,中国才可能真正地实现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最终实现台湾的回归。

(2)过程与方法

①利用多媒体播放相关地图,向学生展示香港和澳门被殖民者侵占的过程,让学生形成直观印象,培养学生识记历史的基本能力。

②通过组织学生合作学习、探究讨论,帮助他们养成分析问题、归纳问题、解决问题的初步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以下基础知识:香港和澳门问题的由来;“一国两制的提出和含义;香港和澳门回归的时间及意义;了解香港和澳门区旗、区徽及含义;主权的含义。

②通过引导学生分析“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和香港澳门回归的历史意义,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通过引导学生回忆学习过的内容,总结出香港和澳门问题的由来,培养学生初步的历史归纳的

能力。

三、学生特征分析

通过课前问卷,我了解到学生指导香港与澳门回归这一史实,但只限于这一点,有部分同学知道时间。本班同学喜欢在老师的组织下积极开展历史探究活动。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本课总的教学策略是启发引导学生探究学习内容:充分利用地图册以及音乐、视频资料,用多种方式使学生靠近并了解历史;在教材处理上,采用问题教学法,设计一系列的问题,逻辑推理,层层推进,使学生通过合作学习、探究讨论理解掌握课堂内容,提高综合能力。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教学重点:

“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含义

教学难点:香港和澳门回归的历史意义

六、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导入:

㈠、播放歌曲《七子之歌》

㈡、提问:这首歌曲与什么地方有关?

㈢、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就是──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板书)听歌曲回答问题:澳门激发学习兴趣,导出学习内容进入新课:

1、投影出示《香港示意图》,问:香港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它由哪几个部分组成?

2、请同学们结合已学过的和课前收集来的知识,想一想香港问题的由来?(根据学生回答情况,多媒体演示香港问题形成的过程并适时补充)答:由香港岛、九龙司地方一区和“新界”三个部分组成。答:①1842年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中英《南京条约》,割占香港岛。②1860年的第二次鸦片战争,英国强迫清政府签定中英《北京条约》,割九龙司地方一区。③1898年,英国又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中英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强行租借“新界”地区99年,而实现了对整个香港地区的占领。帮助学生了解香港问题的由来(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

3、投影出示《香港示意图》,问:澳门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它由哪几个部分组成?

4、请同学们结合已学过的和课前收集来知识,想一想香港问题的由来?(根据学生回答情况,多媒体演示澳门问题形成的过程并适时补充)答:①澳门由:澳门半岛、氹仔岛、路环岛三部分组成。

②澳门历来是中国领土。1535年,葡萄牙人贿赂广东地方官吏,取得在澳门码头停靠船舶和进行易的权利。1553年,葡人以曝晒水浸货物为由上岸居住,并于1557年起在澳门定居。鸦片战争后,葡

于1851年和1864年先后侵占凼仔岛和路环岛。帮助学生了解澳门问题的由来(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

5、实现祖国统一,是整个中华民族的强烈愿望。你认为解决香港与澳门问题有哪些方式,结合香港与澳门的现状想一想,那种方式比较好?长期的殖民统治使两地人民的生活方式等方面发生了很多变化,用什么方法可以消除因回归给当地人民生活等方面带来的影响?答:武力(或战争等)和平谈判。第二种方式比较好,不会对香港与澳门造成损失,实施“一国两制”。

6、自学课本第一目:想一想:“一国两制”构想由谁提出?其含义是什么?补充:“一国两制”的前提是祖国统一,主体中国大陆必须是社会主义。这一构想最早针对台湾问题提出。(介绍相关背景)。

7、“一国两制”构想有何意义?补充总结:“一国两制”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简称,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为解决台湾问题,恢复行使香港、澳门主权,以和平的方式实现祖国统一而制定的一项重要战略方针。它的提出,为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开辟了途径。答:“一国两制”构想由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提出。其含义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和澳门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分组讨论、回答帮助学生掌握“一国两制”的相关内容(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播放《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录像,问:⑴香港什么时候回到祖国怀抱?⑵什么是主权?播放《中葡澳门政权交接仪式》录像,问:①澳门什么时候回到祖国怀抱?②想一想:香港与澳门的回归有何意义?答:a、1997年7月1日b、主权是一个国

家在其领域内拥有的最高的权利,即内政外交政策不受任何外来干涉。答:1999年12月20日答: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标志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帮助学生掌握香港与澳门回归的时间和意义,了解相关内容(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分析、归纳能力)课堂练习:“动脑筋”:现在中国能够从这些国家中收回这些地方又说明了什么?自由阅读,列表,小组交流.说明中国经济发展了,国际地位提高了,中国强大起来了。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列表归纳能力

七、课堂小结:

闻一多所说的“七子”是澳门、香港、台湾、威海卫、广州湾、九龙、旅大,到目前为止,它们都已回归祖国怀抱。其中,台湾和大陆虽然还没有统一起来,但是在抗日战争胜利时,日本已经把它归还我国。台湾属于中国不可分割的领土,是国际上公认的事实。下节课我们再一起来学习台湾问题。

八、作业:

根据本课内容,自制手抄报。

九、

板书设计第12课香港和澳门的回归

一、忆往昔港澳沧桑

二、庆回归举国欢庆

三、喜今朝繁荣发展

八年级地理下册7.3珠江三角洲和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教案(新版)商务星球版

珠江三角洲和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教学目标】 1.了解珠江三角洲的位置和发展经济的有利条件。 2.理解珠江三角洲外向型经济的条件和模式。 3.了解香港、澳门的位置和组成。 4.理解香港、澳门的经济特点和发展方向。 【重点、难点】 1.“外向型”经济的主要特点。 2.“前店后厂”模式的理解。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播放歌曲《春天的故事》,提问“1992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这位老人把在南海边写下了什么样的诗篇?今天让我们追随着老人在南海边的诗篇开始我们今天的学习之旅。 一、珠江三角洲的地理位置 读珠江三角洲地形图,完成下面的任务: 1.找出北回归线、珠江、珠江口、南海,说说珠江三角洲地理位置的特点。 2.在图上圈出广东省、广州、深圳、珠海、香港、澳门。

二、外向型经济的发展 小组合作,探究珠江三角洲地区发展外向型经济的优势条件:优势条件: (1)区位:紧邻港澳和东南亚,地理位置优越 (2)劳动力:人口密集,劳动力丰富 (3)交通:海陆交通便利 (4)侨乡:“侨乡”众多 阅读材料:珠江三角洲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 三、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 读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图,完成下面的任务: 1.找出香港和澳门的主要组成部分。 2.找出香港、澳门邻近的城市,说说它们的相对位置。 3.香港、澳门的经济有什么特点?说一说什么是转口贸易? 4.说说香港澳门主要的旅游景点及美誉。 四、香港、澳门和祖国内地的密切联系 根据下图完成任务:

1.说说珠江三角洲与香港、澳门之间的经济合作模式。 2.说说珠江三角洲与香港、澳门在该模式中的角色和各自的优势。

《香港和澳门回归》教学设计

课题:香港和澳门的回归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是人教版社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2课。主要内容是一国两制构想以及香港澳门回归的史实和意义。香港和澳门的顺利回归说明了一国两制政策的正确性,为最终实现祖国的统一,实现台湾的回归提供了一个成功的范例。同时也说明中国开始强大起来,能够解决历史遗留问题。通过本科学习能有效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对教材中的“香港回归的倒计时牌等图片的识读,深刻体会香港、澳门与祖国大家庭的血缘关系所铸就的爱国情感;通过香港和澳门的回归,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只有在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前提下,中国人民才可能真正走上独立自主发展的道路,中国才可能真正地实现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最终实现台湾的回归。 (2)过程与方法 ①利用多媒体播放相关地图,向学生展示香港和澳门被殖民者侵占的过程,让学生形成直观印象,培养学生识记历史的基本能力。 ②通过组织学生合作学习、探究讨论,帮助他们养成分析问题、归纳问题、解决问题的初步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以下基础知识:香港和澳门问题的由来;“一国两制的提出和含义;香港和澳门回归的时间及意义;了解香港和澳门区旗、区徽及含义;主权的含义。 ②通过引导学生分析“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和香港澳门回归的历史意义,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通过引导学生回忆学习过的内容,总结出香港和澳门问题的由来,培养学生初步的历史归纳的 能力。 三、学生特征分析 通过课前问卷,我了解到学生指导香港与澳门回归这一史实,但只限于这一点,有部分同学知道时间。本班同学喜欢在老师的组织下积极开展历史探究活动。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本课总的教学策略是启发引导学生探究学习内容:充分利用地图册以及音乐、视频资料,用多种方式使学生靠近并了解历史;在教材处理上,采用问题教学法,设计一系列的问题,逻辑推理,层层推进,使学生通过合作学习、探究讨论理解掌握课堂内容,提高综合能力。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教学重点: “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含义 教学难点:香港和澳门回归的历史意义 六、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导入: ㈠、播放歌曲《七子之歌》

2019-2020年初二地理《香港和澳门》习题精选.docx

2019-2020 年初二地理《香港和澳门》习题精选 一、选择题: 1.关于香港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世界著名的金融中心 B.赌博业和旅游业是经济支柱 C.重工业发达 D.重要的自由贸易港 2.关于香港居民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口总数已超过600 万 B.中国血统居民占90% C.城区人口密度每平方千米5000 人 D.居民祖籍以广东省最多 3.香港和澳门的中国血统居民分别占当地人口总数的()。 A.98%、 95% B.95%、 98% C.2%、 3% D.3%、 2% 4.关于澳门的叙述正确的是()。 A.位于珠江东侧,北与珠海接壤 B.面积约16 平方千米,人口400 万 C.经济以赌博业和旅游业为主 D.1999 年12 月20 日回归祖国 5.关于香港位置和范围的叙述,正确的是()。 A.位于珠江口西侧 B.北面与广东省的深圳市接壤 C.香港地区包括香港岛、九龙和“新界”三部分 D.总面积超过 1 万平方千米 6.香港最大的进出口贸易伙伴是()。 A.英国 B.美国 C.中国大陆 D.澳门 二、填空题: 1.香港和澳门都是中国领土。中国政府分别于______年______月_____日和_____年_____月 ____日,对其分别恢复行使主权,并设立__________与 ____________。 2.香港北靠祖国大陆,南近 _____,是_____洋和 _____洋航线上的重要港口, 与 ______、______、西欧、澳大利亚有便利的 _____和 _____运输,是中国大陆进出口商品的重要 _______,居国际贸易 _________位置。 3.香港岛与九龙半岛之间的水域,是世界上优良的 _____之一,目前香港是世界上进出口船舶 _____的商港之一,同时也是世界上最繁忙的 ______和国际 ______之一。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教案】第13课 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

第13课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 1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香港、澳门的回归及其历史意义 教学难点:“一国两制”构想的含义、影响 2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歌曲——《七子之歌—澳门》 师:这首歌的名字叫什么?歌词作者是谁? 生:《七子之歌—澳门》。闻一多。 师:“七子”指的是哪些地区?它们现在情况如何? 教师总结:“七子”是澳门、香港、台湾、威海卫、广州湾、九龙、旅顺和大连。到目前为止,除了台湾外,都已经回到了祖国的怀抱。今天我们就来看看香港和澳门是如何回归祖国的。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一国两制”的构想 1.史料展示: 解决台湾、香港问题可以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非和平的方式,一种是和平的方式。非和平的方式,或者说武力解决问题,总是不好的。怎样用和平方式解决问题呢?这必须充分照顾到香港和台湾的历史和实际情况。 ——1984年邓小平会见英国外交大臣杰弗里·豪的对话 2.教师提问:邓小平所说的和平方式是什么? 提示:“一国两制”。 3.教师强调:“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什么是“一国两制”? 提示:“一国两制”就是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台湾、香港、

澳门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 4.教师过渡:“一国两制”是一种非凡的构想。但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实现统一为什么要采用“一国两制”的方式? 提示:香港和澳门长期被英国和葡萄牙控制,实行资本主义制度,经济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当地人民在思想文化、价值观念等方面与大陆有不少差异,强行在香港和澳门实行社会主义制度,会影响香港和澳门的顺利回归。 5.教师引导:指导学生分组讨论“一国两制”构想的益处。 提示:第一,“一国两制”尊重了港、澳、台的历史和现实,有利于保证它们的繁荣与稳定,也有利于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 第二,坚持一个中国的立场,维护了国家的主权和统一。 第三,在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港、澳、台地区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既维护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主导地位,又维护了国家的社会主义性质。 第四,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对港、澳、台回归祖国起了促进作用。总之,“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为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开辟了途径。 目标导学二: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 (一)港澳回归的基本情况 1.图片展示:多媒体展示相关图片 2.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分组讨论驻军对主权拥有的意义。 3.提出问题:香港在何时回到祖国的怀抱?澳门呢? 提示:香港在1997年7月1日回归祖国。澳门在1999年12月20日回归祖国。 4.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并回顾历史,以时间为线索理清香港、澳门问题的由来和回归祖国的主要经过。 提示:以香港为例。 香港问题的由来:英国通过1842年《南京条约》割占香港岛;通过1860年《北京条约》割占九龙司地方一区;通过1898年《中英展拓香港界址专条》租借新界,租期99年,1997年6月30日到期。 香港回归祖国的主要经过:1982年,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访华,中国正式提出以“一国两制”方案收回香港;1984年12月,中英两国正式签署声明,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将于1997年7月1日对香港恢

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医疗专业技术人员在内地短期执业管理暂行规定

卫生部关于印发《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 医疗专业技术人员在内地短期执业 管理暂行规定》的通知 卫医政发〔2010〕106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 为促进香港、澳门与内地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加强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医疗专业技术人员在内地短期执业的管理,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护士条例》、《<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补充协议七》及《<内地与澳门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补充协议七》,我部制定了《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医疗专业技术人员在内地短期执业管理暂行规定》。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〇一〇年十二月十六日 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医疗专业技术人员 在内地短期执业管理暂行规定 第一条为了加强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医疗专业技术人员在内地短期执业的管理,保护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所称港澳医疗专业技术人员,是指具有香港或澳门特别行政区合法执业资格,从事医疗相关活动的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永久性居民。 第三条港澳医疗专业技术人员分为以下四类: (一)港澳医师:包括香港医疗专业技术人员中的医生、中医、牙医和澳门

医疗专业技术人员中的医生、中医生、中医师、牙科医生、牙科医师; (二)港澳药剂师:包括香港医疗专业技术人员中的药剂师和澳门医疗专业技术人员中的药剂师、药房技术助理; (三)港澳护士:包括香港医疗专业技术人员中的护士、助产士和澳门医疗专业技术人员中的护士; (四)其他港澳医疗专业技术人员:包括香港医疗专业技术人员中的医务化验师、职业治疗师、视光师、放射技师、物理治疗师、脊医6类人员和澳门医疗专业技术人员中的治疗师、按摩师、针灸师、诊疗辅助技术员4类人员。 第四条港澳医疗专业技术人员在内地短期执业,是指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具有合法执业资格的医疗专业技术人员应聘在内地医疗机构从事不超过3年的执业活动。 第五条港澳医疗专业技术人员在内地短期执业,应当符合内地有关港澳人员的就业规定,由内地具有《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医疗机构作为聘用单位。 第六条港澳医疗专业技术人员在内地短期执业,应当向拟聘用其短期执业的医疗机构提交在港澳获准从事的业务范围及与业务有关的权利义务说明。 第七条港澳医师来内地短期执业,按照《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医师在内地短期行医管理规定》的有关程序和要求申请。 第八条港澳药剂师、港澳护士和其他港澳医疗专业技术人员来内地短期执业,应当由拟聘用医疗机构向该医疗机构所在地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或者中医药管理部门(以下同)申请注册,并提交以下材料:(一)港澳医疗专业技术人员内地短期执业注册申请表; (二)港澳永久居民身份证明材料; (三)近6个月内的2寸免冠正面半身照片2张; (四)专业技术人员的执业执照或者执业资格证明; (五)近6个月内的体检健康证明;

香港和澳门教案

香港和澳门 一、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香港和澳门政区图让学生能够说明其地理位置——海陆位置和相对位置的优越性初步培养学生获取图上信息的能力与分析技能; (2)通过香港和澳门人口密度的计算与资料分析,了解“人多地狭”的基本特点,进行总结归纳出因地制宜、拓展空间、保护环境等可持续发展的措施,逐步树立城市发展更因重视人地协调的基本观念; (3)通过图文资料的分析,综合概括出港澳地区与祖国内地优势互补的模式、意义及影响因素,认同“一国两制”与优势互补是港澳地区增强国际地位与竞争力及长期高速发展的根本保障; (4)使学生知道香港和澳门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记住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的时间,使学生知道香港是重要的国际贸易中心、交通中心、国际金融中心和信息中心,使学生知道澳门的旅游业和博彩业收入是主要经济来源之一;

通过香港和澳门的历史及回归过程,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明白“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认识到只有祖国强大了,才能不受欺侮。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香港和澳门“人多地狭”的特点; 2.港澳与祖国内地的密切联系。 三、教学时数一课时 四、教学资源准备自制多媒体课件。其中包括《香港别来无恙》和《七子之歌》等影像资料,香港和澳门区旗、区徽、政区图、回归场景图、卫星遥感图、城市中的绿地、高楼林立、填海造地、香港与祖国内地的优势互补图、祖国内地在香港转口贸易中所占比重增长表等图片资料…… 五、教学步骤及过程 、导入新课创设情景导入,进行感情熏陶和渲染。先播放《香港别来无恙》和《七子之歌》,刚才听了这两首歌,我想请同学们大声的告诉我歌里所唱的分别是我国的哪两个地方?生:香港和澳门.你从中听到了什么?或

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香港和澳门

2016学年第二学期地理公开课教案 时间:2017年5月24日早上第四节;班级:初二(5)班授课人:朱炳坤 内容:第七章《南方地区》 第三节“东方明珠”—香港和澳门 一、课标与教材分析 课标内容: 1、运用地图简要评价港澳的地理位置。 2、根据资料,了解港澳在城市用地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成功经验。 具体分析: 1.根据香港和澳门政区图,说出两个特别行政区的位置和范围; 2.了解我国实施的“一国两制”政策; 3.根据相关资料,概括香港土地资源的分布特点,了解香港和澳门的土地开发状况;教学重点和难点 二、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知道的: 港澳位于南方地区,实行“一国两制”的政策 学生通过学习能够自己解决的: 港澳地区的位置和范围、两种扩展土地的方式 需要教师指导解决的: 港澳地区如何解决土地以及空间不足的问题 多数学生遇到的学习困难内容: 港澳地区在建设高楼大厦以及填海造地所带来的弊端

三、教学目标 1、在图上找出港澳的位置、范围,说出港澳的位置优势。 2、通过资料展示了解港澳实行的“一国两制”的政策。 3.能够运用地形图、景观图、数据资料了解港澳在城市用地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成功经验,树立城市发展更应重视人地协调的基本观念。 四、教学方法与媒体 语言:普通话教学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图释导学法。 媒体: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设计 【构建动场】 课件展示播放歌曲视频-----《东方之珠》, 引入本课题。 [新课讲解,研讨展示] 活动1【实物展示】: 1.港币 2.港澳通行证 活动2:看位置,话环保 活动3:读图议图,话城市发展 【自主学习】 课件展示港澳地区分布图,让学生自主完成

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教学设计

第12课香港和澳门的回归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掌握“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2.掌握香港和澳门的回归祖国。 能力目标:1.通过指导学生总结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归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引导学生回忆香港和澳门问题的由来,培养学生整体把握历史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1.中国共产党提出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代表了包括台湾、香港、澳门同胞在内的全中国人民的利益,反映了中国共产党爱国为民的立场和路线。 2.“一国两制”是在争取祖国完全统一的长期实践中形成的,是建立在对中国历史和现实科学分析的基础上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实事求是的产物,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3.“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提出和香港回归祖国,充分表现出邓小平的创造精神、宏伟气魄和非凡智慧。 4.香港和澳门回归是因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祖国已发展成为强有力的国家,祖国的强大是实现统一的有力保障。香港和澳门回归,洗雪了中华民族遭受帝国主义侵略和欺凌的百年屈辱,也必将开创祖国内地和香港及澳门共同繁荣发展的新未来。 教学重点:通过了解香港和澳门回归的史实,认识到“一国两制”构想是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教学难点:对“一国两制”深刻内涵的理解。 教学方法 1、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2、情景教学法 3、启发式教学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播放多媒体片断:“你可知‘妈港’不是我的真名姓?我离开你的襁褓太久了,母亲!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你依然保管着我内心的灵魂。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请叫儿的乳名,叫我一声‘澳门’!母亲,我要回来,母亲!……”通过简单介绍闻一多先生的《七子之歌》导入新课。 新课探究 历史 教师出示:香港、澳门区域图 教师:请同学们结合已学过的知识,想一想香港问题的由来? 学生:1841年英军占领香港岛。(教师出示右图)1842年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中英《南京条约》,割占香港岛。1856年-1860年的第二次鸦片战争,英国强迫清政府签定中英《北京条约》,割九龙司地方一区。1898年,英国又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中英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强行租借“新界”地区99年,从而实现了对整个香港地区的占领。 教师:接下来请同学们想一想澳门问题的由来? 学生:澳门历来是中国领土。1535年,葡萄牙人贿赂广东地方官吏,取得在澳门码头停靠船舶和进行贸易的权利。1553年,葡人以曝晒水浸货物为由上岸居住,并于1557年起在澳门定居。鸦片战争后,葡于1851年和1864年先后侵占凼仔岛和路环岛。1887年葡迫使清

“东方明珠“——香港和澳门教案

《第三节“东方明珠”——香港和澳门》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使学生掌握香港和澳门的位置、组成等以及“一国两制”政策的含义; 2.使学生了解香港和澳门人多地狭的基本特点; 3.使学生理解港澳与内地的密切联系。 能力目标 初步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获取图文信息的能力; 德育目标 1.通过香港和澳门的“身世”和“一国两制”政策的讲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国情国策教育; 2.通过本节教学,使学生初步形成人地协调与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教学重点 1.香港和澳门概况:位置、组成、人多地狭等; 2.祖国内地与港、澳之间的密切联系。 教学难点 香港经济特点及与内地的联系。 教学过程 一、播放歌曲《东方之珠》,营造学习氛围,激情导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 明确学习目标,使学生知道本节课要掌握什么内容。 探究活动一:特别行政区 1、出示自学问题,学生自学。 学习任务: 1.了解香港回归,香港区旗的含义;澳门的回归,澳门区旗的含义 2.什么是“一国两制” 3.港澳的位置,组成面积,人口人地特点 4.香港如何拓展生存空间的 5.谈谈你对寸土寸金的香港拥有大片绿地的看法 2、教师结合课件图片,检测学生学习情况,加深印象,形成记忆。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的直观性,点拨指导。提问检测同学们的学习情况,并对其中的问题、疑惑,及时帮助学生解决。

(强调: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地协调与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探究活动二:港澳与祖国内地的密切联系 1、出示自学探究问题,学生分组,合作探究。 学习任务: 1.认识维多利亚港位置,优点。 2.了解香港自由贸易港的含义。 3.港澳经济发展的优势、劣势 4.分析香港的经济地位和澳门的产业构成。 5.请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香港和祖国内地是怎样具体进行经济合作的 这种合作模式被称为什么模式 6.目前,最新的“粤港合作模式”是什么意思产生的原因有哪些 2、师生一起学习,在教师的启发指导下,利用图让学生在叙述中理解香港与祖国内地的经济合作特点,突破难点,完成学习任务。 活动:认识祖国内地与香港的经济联系。 ⑴阅读下面的材料,说说在“前店后厂”的合作模式中珠江三角洲地区和香港提供了哪些优势条件,这种合作模式对双方各有什么好处。(珠江三角洲自然资源、劳动力资源丰富且价格低廉,而港澳则有丰富的资金、技术、人才和管理经验,通过香港这个自由贸易港珠三角地区和世界各地进行了贸易往来,同时也促进了港澳地区贸易事业的发展。) ⑵阅读线面的图文资料,说说目前广东省与香港的经济合作模式与“前店后厂”的合作模式的主要差异。(“前店后厂”合作模式基本上是一种自发的、小规模、分散的、短线的互补合作,目前广东省和香港的合作模式最大限度的发挥了粤港澳区域合作的联动效应和聚集效应,更具有市场竞争力。 ⑶从前店后厂到目前的粤港合作模式,反映了祖国内地与香港经济合作方式的变化,请试讨论这种变化的原因。(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如何打破行政区划界限,提升粤港跨行行政区域之间已经取得巨大成功的“前店后厂”模式,探索符合新时期要求的产业转型升级道路,是摆在粤港澳三地,尤其是广东省面前不可回避的紧迫形势。产业转型升级不仅是广东省产业发展的自身需要,更是粤港澳区域合作的客观要求;而以优势互补为基础、以国际市场为导向、以参与国际产业分工体系为特征的粤港澳区域合作,则从多方面为广东省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现实基础。

香港与澳门特别行政区教学设计

《香港与澳门特别行政区》教学设计 设计人:肥城市汶阳中学明秋丽 一、教学设计意图 香港和澳门是我国两个比较特殊的地区,所以在教学中应充分考虑它的历史演变过程:过去——耻辱,现在——辉煌,明天——更美好。抓住这一主线设计系列活动,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讨论交流,激发学生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二、教学目标: (一) 知识与能力 1.运用地图说出香港和澳门的地理位置,范围和组成。 2.运用资料了解香港的经济特征与支柱产业。 3.了解香港的经济支柱与经济发展变化特征。 4.初步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获取图文信息的能力。 (二) 过程与方法 1.了解香港的产业升级变化过程及对内地经济的影响。 2.通过地图或资料对比,分析澳门面积扩大的原因。 (三)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对香港和澳门的“身世”和“一国两制”政策的讲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国情国策教育。 2.通过本节教学,使学生初步形成人地协调与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香港和澳门的概况以及祖国内地与港澳的关系。 难点:香港的经济特点及与内地的联系。 四、教学方法 比较法、探究法、讲述法 五、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探究园地 探究问题:香港和澳门的经济发展差异 探究方法:阅读课本中香港和澳门经济的相关资料和图片,进行分析。探究形式:小组间合作交流,归纳总结。 探究内容: ( (二 (三 (四 (五) 和圣园小组——探究香港和澳门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

(六) 龙柏园小组——探究香港和澳门克服经济发展制约因素的对策或做法: A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 D_____________

台湾香港和澳门

台湾香港和澳门 2台湾省、香港和澳门 学习目标 1.了解香港、澳门、台湾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2.理解三地经济发展的特点形成。 3.掌握台湾省地形、自然资源、旅游景点和主要城市。 学海导航 一.台湾自然地理特点及经济特征 台湾岛是我国的第一大岛,海上交通便利,气候条件优越,自然资源丰富,盛产水稻及热带、亚热带的各种水果。 台湾被誉为“祖国的宝岛”,是因为这里的农林渔业资源和矿产资源丰富: (1)“森林宝库”:北回归线穿过中部,南部、北部分别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台湾山脉海拔较高,森林资源丰富,从山麓到山顶,分布着热带、亚热带、温带和寒温带森林,树种很多,其中以樟树最为著名,樟脑产量居世界首位。 (2)“水果之乡”:香蕉在台湾被称为“果王”。热带、亚热带、温带的水果都有分布,如椰子、菠萝、龙

眼、桃、梨等,四季鲜果不断。茶叶是外销特产中的“不倒翁”。 (3)“东方甜岛”:甘蔗是热带经济作物,台湾南部位于热带,所以台湾是我国重要的甘蔗产区,蔗糖产量很大。 (4)“海上粮仓”:西部平原,土壤肥沃,水稻种植普遍,所产“蓬莱米”历史上大量出口。 (5)优良渔场:台湾四周广阔的浅海是东海鱼类与南海鱼类的交汇处,又是近海鱼类和外洋鱼类的捕捞场,渔业发达、水产品丰富。 (6)矿产多样:台湾山脉是金、铜等金属矿产地;西部平原地带是煤、石油的蕴藏地;北部火山区有丰富的天然硫磺。 (7)“祖国东南盐仓”:西海岸沙滩广布,晴天多,日照充足,自古就是我国重要的海盐产区(布袋盐场位于台湾西海岸沙滩地带,处于台湾山脉的背风坡)。 台湾地狭人稠,海上交通便利,十分有利于“进口一加工一出口”型工业的发展。 【例1】阅读分析祖国宝岛一一台湾岛有关信息资料,结合已掌握的地理基础知识,归纳该岛相关的区域地理 特征。 2003年台湾岛内产业部门及经济统计资料(部分)

东方明珠——香港和澳门教学设计

东方明珠——香港和澳门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的 1.知识要求(1)使学生掌握香港和澳门的自然地理特征和经济特征。 (2)记住中国政府对香港和澳门恢复行使主权的时间。 (3)理解香港在国际上的重要地位及其经济的发展;澳门产业的变化;祖国大 陆在港澳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2.能力要求通过全面比较香港和澳门的地理特征,培养学生分析和概括地理问题的能力。 3.思想教育讲述港澳两地被英国和葡萄牙侵占的历史,阐述回归祖国后设立特别行政 区、实行“一国两制”政策的重大意义,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国情国策教 育。 二、教学重点香港和澳门都是中国领土;香港和澳门经济的发展。 三、教学思路运用一体机,采用歌声引入,讲述、综合提问,引导自学,归纳补充,分析比较 等方法,使学生轻松愉快地接受知识。 四、教学课时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播放《香港别来无恙》。 【引入新课】香港是一个美丽的地方,正如同学们在歌中唱的那样,它经历了100年的荣辱、沧桑、风雨和成长;澳门曾被葡萄牙侵占了400多年,也和香港一样,是祖国母亲又一个在外漂泊400多年的儿子。如今她们都已先后回到祖国的怀抱。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香港和澳门地区,来了解它们的自然地理特征和经济特征。 【板书课题】第三节香港和澳门 一、香港和澳门都是中国的领土——特别行政区 香港和澳门两地分别被英国和葡萄牙非法侵占了100多年和400多年。我国政府已先后于1997年7月1日、1999年12月20日分别对香港和澳门恢复行使主权,并在两地设立特别行政区,实行“一国两制”政策,对两地现行社会、经济制度50年不变,以保持港澳的社会稳定和经济繁荣。香港和澳门的回归,不是简单意义上领土的失而复得,它意味着中国任人宰割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提问】今天,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你们该怎么办? 【小结】热爱祖国,努力学习,用学到的科学文化知识去建设祖国,使祖国更加富强,同时要树立民族的自尊心、自信心,增强民族自豪感,肩负起为祖国统一大业而奉献自己一切的历史使命。 【展示幻灯片】认识香港和澳门的区旗和区徽,记住港澳回归的时间。 【过渡】下面我们就学习港澳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 【展示幻灯片】香港和澳门的自然地理特征。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读图,回答几个问题。 【提问】(1)香港和澳门靠近哪个省?各位于珠江口的哪一方?各与哪个经济特区邻近? (2)气候有何特点? 【对比总结】香港位于珠江口东侧,毗邻广东省深圳经济特区;澳门位于珠江口西侧,毗邻广东省珠海经济特区。两地均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全年气温偏高,降水丰沛。

八年级地理香港和澳门地区

香港和澳门地区 【教学目标】 一基础知识目标 1、知道香港和澳门都是中国领土,中国政府已于1997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将于1999年12月20日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同时实行一国两制的政策;香港和澳门的地理位置和范围;面积大小与人口构成情况;香港是世界重要的国际金融、贸易和交通中心,出口加工工业、对外贸易和旅游业是经济支柱;澳门的重要经济来源。 2、理解中国政府对香港和澳门恢复行使主权的意义;香港在国际交通、贸易、信息方面的重要地位;香港工业、对外贸易和旅游业的发展;澳门产业的变化;祖国大陆是香港和澳门经济发展的强大后盾。 二能力培养目标 1、初步学会比较香港和澳门在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方面的异同。 2、会举例说明香港和澳门的经济发展与祖国大陆的密切关系。 3、能在填充图上准确填出香港、澳门、深圳、珠海、珠江口的位置。 三思想教育目标 香港和澳门都是中国领土,培养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香港、澳门的思想感情;树立为国家强盛发奋学习,将来报效祖国的信念;进一步明确各地区发展经济必须遵循“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发挥优势”原则的意义。 【教学重点】 1.祖国是香港、澳门经济发展的靠山。 2.香港的海上交通地位和对外贸易,澳门经济部门的变化

【教学方法】 以读图、讲述方法进行。 教学过程中建议掌握 1.我国对港澳恢复行使主权 2.香港港口的重要地位。港澳旅游业、加工工业的异同 【教学过程】 一香港和澳门都是中国的领土 1.从居民讲起香港人口中,中国血统居民占98%,澳门中国血统居民占95%以上。 2.从历史上讲由于不平等条约,香港和澳门分别被英、葡侵占。 3.从中英、中葡联合声明讲两地回归祖国,分别设立特别行政区,实行一国两制。我国有能力使香港和澳门的经济进一步得到繁荣发展。 二香港 1.读香港略图明确位置、组成。 2.挂“亚洲图”说明香港优越的地位位置:北靠祖国大陆,腹地宽广;南近东南亚,对外联系方便;而且正当太平洋和印度洋航线的要冲地带,可直通各个大洲。另有发达的航空运输。 3.香港港口的重要作用看香港海运图,要求学生把下列四句课文用笔划出来:(1)香港是中国大陆进出口商品的重要转口港(有人把这条运输路线称为现代“海上丝绸之路”),(2)世界上进出口船舶最多的海港之一,(3)香港是一个自由贸易港,(4)世界上繁忙的航空港和国际信息中心之一。划完后,分别作简要介绍。

七年级地理香港和澳门湘教版

特别行政区——香港和澳门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使学生了解香港和澳门的地理位置——海陆位置和相对位置的优越性。 2、了解“人多地狭”的基本特点及拓展空间与保护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3、理解港澳地区与祖国内地经济联系的模式和意义。 能力目标: 1、通过图文资料的分析,培养学生获取图上信息的能力及综合分析能力。 2、通过港澳地区地理特点的学习过程,使学生初步掌握对此类国家或地区其区域地理特征的一般分析和认识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对港澳地区城市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措施的了解,使学生逐步树立城市的发展更应重视人地协调的基本观念与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2、在思想上认同“一国两制”与优势互补是港澳地区增强国际地位与竞争力及长期高速发展的根本保障。 【教学重点】 1、教会学生借助香港和澳门政区图来分析和认识区域地理位置的一般方法。 2、理解香港和澳门特殊的地理环境与祖国内地密不可分的关系及该类区域地理特点的认识方法。 【教学难点】 1、理解因地制宜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2、理解“一国两制”政策在香港和澳门地区与祖国内地密切联系中的体现。【课前准备】

教师:1、中国政区图投影片、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及区旗图案投影片、收集有关香港和澳门经济方面的录像资料 2、提供以下资料供学生阅读:①祖国内地土地资源、能源资源及矿产资源的统计数字表与相关图像;②香港有哪些生活、生产资料来自祖国内地;③祖国内地和香港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比较表;④祖国内地和香港每万人中具有大学本科学历以上的人数比较表;⑤香港有哪些工业门类转移到内地;香港在祖国内地投资建厂的分布图。 学生:1、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做好课前预习,从广播、电视、网络和报刊、书籍等媒体中收集有关香港和澳门的经济、科技、教育、文化、风土人情方面的图文资料。 2、课前将全班学生分成两大组,每大组再以6人左右分成学习小组。【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投影: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区旗图案 提问:两地区区旗图案的寓意是什么? 学生讨论:一大组学生讨论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图案寓意,另一大组学生讨论澳门特别行政区区旗图案寓意,并选代表发言。 师生共同总结概括:(略) 教师承转: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开始学习有关香港和澳门地区的地理知识。 讲授新课: 板书:第六章认识省级区域 第二节特别行政区——香港和澳门 一、人多地狭

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 初中地理教案

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 初中地理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香港和澳门的地理位置及其优越性;了解人多地狭的基本特点,以及拓展空间与保护环境的持续发展战略;理解港澳地区与祖国内地经济联系的模式和意义。 2、通过图文资料的分析,培养学生地理图文信息的获取、处理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通过港澳地区地理特点的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对此类地区或国家区域地理特征的一般分析和认识方法。 3、通过对港澳地区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的了解,使学生逐步树立城市发展应重视人地协调的基本观念;在思想上认同“一国两制”与优势互补是港澳地区增强国际地位与竞争力以及长期高速发展的根本保障。 教学重点 学会运用香港和澳门政区图,说明香港和澳门地理位置——海陆位置和相对位置的优越性。理解香港和澳门与祖国内地经济联系的模式和意义。初步掌握图文资料的获取和分析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因地制宜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理解“一国两制”政策在香港和澳门地区与祖国内地密切联系中的体现。 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法、讨论法、讲述法。 教学准备 教师收集有关香港和澳门的资料,学生做好课前预习、收集香港和澳门的图文材料。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教师提问:为何英国侵占香港、葡萄牙侵占澳门?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后,祖国怎样来推动它们的高速发展? 学生发言:(略) 教师承转:英国侵占香港、葡萄牙侵占澳门,说明香港和澳门地理位置优越;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后,祖国应加强与他们的密切联系,才能推动它们的高速发展。今天我们来探究香港和澳门的地理位置以及它们与祖国内地的密切联系这些重点知识。 [新课教学] 板书:第六章第二节特别行政区——香港和澳门 板书:一、人多地狭

[香港和澳门]教学设计

[香港和澳门]教学设计 [Hong Kong and Macao] instructional design

[香港和澳门]教学设计 前言:小泰温馨提醒,地理是世界或某一地区的自然环境山川、气候等及社会要素的统称。是一门综合性的基础学研究地球表面的地理环境中各种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以及它们之 间相互关系的学科。本教案根据地理课程标准的要求和针对教学对象是初中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 本目的。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一、教学目的 1.知识要求 (1)使学生掌握香港和澳门的自然地理特征和经济特征。 (2)记住中国政府对香港和澳门恢复行使主权的时间。 (3)理解香港在国际上的重要地位及其经济的发展;澳门产 业的变化;祖国大陆在港澳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2.能力要求通过全面比较香港和澳门的地理特征,培养学生 分析和概括地理问题的能力。 3.思想教育讲述港澳两地被英国和葡萄牙侵占的历史,阐述 回归祖国后设立特别行政区、实行“一国两制”政策的重大意义,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国情国策教育。 二、教学重点香港和澳门都是中国领土;香港和澳门经济的 发展。

三、教学思路运用电教手段,采用歌声引入,讲述、综合提问,引导自学,归纳补充,分析比较等方法,使学生轻松愉快地接受知识。 四、教具准备投影仪、投影片、录音机、磁带 五、教学课时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学生随录音机播放齐声合唱歌曲《香港别 来无恙》。 【引入新课】香港是一个美丽的地方,正如同学们在歌中唱 的那样,它经历了100年的荣辱、沧桑、风雨和成长;澳门曾被葡 萄牙侵占了400多年,也和香港一样,是祖国母亲又一个在外漂泊400多年的儿子。如今她们已先后回到祖国的怀抱。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香港和澳门地区,来了解它们的自然地理特征和经济特征。 【板书课题】第六节香港和澳门 【引子】首先我们学习香港和澳门的自然地理特征。 【板书】一、香港和澳门的自然地理特征 【展示投影片】香港和澳门地区略图投影片,教师引导学生 通过读图,回答几个问题。 【提问】 (1)香港和澳门靠近哪个省?各位于珠江口的哪一方?各与

社会活动:台湾、香港和澳门

社会活动:台湾、香港和澳门 活动内容: 活动一:社会活动:台湾、香港和澳门 活动二:区域游戏 活动一:社会活动:台湾、香港和澳门 活动目标: 1.知道台湾、香港、澳门是中国的一部分,他们有美丽的风光和特产。 2.积极与同伴交流自己收集的照片、图片等信息资料。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请家长和幼儿共同收集台湾、香港、澳门的图片及资料,并做成小报。 2.材料准备:幼儿与家长共同完成小报,中国地图,有关台湾、香港、澳门的视频。 3.环境创设:师幼将共同收集的相关图片、照片等布置成“台湾、香港、澳门展览馆” 活动过程: 一、游戏“找一找”:引导幼儿初步了解台湾、香港、澳门的地理位置。 1.引导幼儿观看中国地图,并找出台湾、香港、澳门的位置,说说它们的形状像什么。 2.小结:台湾、香港、澳门都在中国地图的下方(南方),台湾四面环海,香港和澳门临海。 二、利用多种形式帮助幼儿了解台湾、香港、澳门美丽的风光和特产,激发幼儿热爱祖国的情感。 1.交流分享,引导幼儿初步了解太旺、香港、澳门的风光和特产。 2.幼儿分组交流自己手机到有关台湾、香港和澳门的资料:台湾、香港、澳门是中国的一部分,你们知道那里有什么好玩、好吃的吗?和小组里的同伴说说吧! 3.集体交流,教师归类整理:(1)太旺是中国最大的岛屿,四周都是大海:阿里山、日月潭非常有名,台湾气候比较热,特别适合大米和甘蔗生长,水果特别甜,台湾有许多珍贵的蝴蝶。(2)香港由一些小岛组成,那里高楼大厦,有“东方明珠”等等美称,有古老的有轨电车——香港岛电车,有世界上最长的自动行人电梯——中环半山行人自动梯,有世界上最大的户外青铜坐佛——天坛大佛等。(3)澳门既有古色古香的传统庙宇,又有庄严肃穆的天主教堂,还有众多的保护文物以及优美的海滨胜景等。

《香港和澳门》参考教案

3.xx和xx 教学目标: 1、简单了解香港和澳门的地理位置及其他历史演变;知道香港和澳门是我国两个特别行政区;简单了解什么是“一国两制”。 2、通过历史与现实的对比,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和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 了解香港和澳门的地理位置及其他历史演变,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和自信心。 教学准备: 1、搜集xx和xx风光或旅游照片。 2、查阅资料了解港澳的历史。 教学过程: 一、让学生了解什么是特别行政区 1、提问:我国有34个省级行政区,其中有两个被称为特别行政区。它们是哪两个呢?它们在哪里呢?为什么是特别行政区?特别在哪里? 2、学生阅读教材第15页地图,找到香港和澳门。 3、学生阅读教材第16页“资料卡”,了解“特别行政区”的特别之处。 4、学生探究:“港人治港”和“澳人治澳”以及“高度自治”具体指什么?“一国两制”的方针是怎么回事?是谁提出的理论? 二、指导学生追寻历史 1、为什么根据在香港和澳门建立特别行政区? 2、学生阅读教材第15页“资料卡”内容后,指名说一说。

3、教师补充讲解历史变革。 自古以来,香港就是中国的领土。1842年,在鸦片战争结束后,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南京条约》,将香港岛割让给英国。1860年,清政府再与英国签下《北京条约》,将九龙半岛割让给英国。1898年,英国又强行租用新界地区,租期99年。1984年12月19日,中英两国政府就香港问题发表联合声明。1990年4月,我国七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自古以来,澳门就是中国的领土。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骗取明朝政府的许可,在澳门租界地搭棚,存储货物。1573年,明朝政府筑墙为界,澳门被葡萄牙殖民者长期占用。1849年,葡萄牙擅自宣告澳门为自由港。1987年4月13日,中葡两国政府就澳门问题发表联合声明。1993年3月,我国八届全国人民一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祖国。 三、回顾港澳回归 播放香港和澳门回归时,中英和中葡举行政权交接仪式的实况录像。师生共同观看香港和澳门回归庆典的相关影片,重温激动人心的时刻。 讨论:xx和xx回归说明了什么? 四、在地图上认识香港和澳门,认识特别行政区区旗、区徽 1、学生阅读教材地15页地图和教材第16页特别行政区区旗和区徽。 2、让学生画一画特别行政区区旗和区徽。 3、展示有关香港和澳门的资料,进一步了解香港和澳门。

2020年中考复习(地理——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

福建省初中地理学科教学复习建议 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 ☆考试指导意见 1.举例说出区际联系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意义。 交通运输线、西气东输、南水北调等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意义 2.举例说明祖国内地与香港、澳门经济发展的相互促进作用。 3.运用有关资料分析说明外向型经济对某区域发展的影响。 ☆学生复习可能存在的问题 1.区域地理是学习的薄弱环节,分析问题不够深入。 2.思维不够严密,经常省略大前提,三步并作一步走。 3.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应用能力较薄弱,调用知识的能力较差。 4.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较为薄弱,不能得从文、图、表等地理材料中获取有用信息。 ☆复习建议 1.强化空间—区域认知素养的训练,如香港、澳门的地理位置容易混淆,要强调基于地图进行巧记。 2.认真研究课标、考试指导意见,明确考查要点,明确学习目标,提高学习效率。 3.学习中要养成读图学习地理的习惯,加强地图运用,训练读图

能力,解读和获取地图中有效信息,得出地理结论,注重掌握学法和强化思维的训练。 4.提倡边学边练,提高学习效率,增强文字表达能力,学习时要做到学练结合,注重动脑动手,提高学习效率。 5.注重关注时事热点。 ☆基础知识概要 *香港特别行政区 一、主要考点 (一)基于地图的基础上理解其自然特征

1.位置:珠江口东侧,北与广东省深圳市相连,西隔珠江口与澳门相望,南临南海。 2.范围:由香港岛、九龙、“新界” 三部分及其周围岛屿组成。 3.地形:高原气候区 (1)特征 ①以山地、丘陵为主。 a.香港岛以丘陵为主; b.九龙、新界南高、北低。 ②平原面积狭小,仅占全区面积的1/6。 (2)解决建设用地不足的措施:填海造路,扩大陆地面积,建设高层建筑。 4.气候: (1)类型:亚热带季风气候;(2)特征: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二)需要了解香港特别行政区的知识 1.回归时间:1997年7月1日; 2.政策:实行“一国两制、港人治港”在香港保持资本主义制度,50年不变。 (三)经济特征 1.国际经济贸易中心: (1)优势(从地图中获取和解读位置的优势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