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道生态修复与建设工程

河道生态修复与建设工程
河道生态修复与建设工程

河道生态修复与建设工程

1.1项目背景

水是生命之源,水质是生态之本,水环境保护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事关我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河南的重要内容。河南省地跨淮河、黄河、海河和长江四大流域,承担着保护淮河源头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一渠清水北送”的重任。当前,我省正处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攻坚期、加快现代化建设的重要阶段,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常态,水环境保护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部分区域水环境质量差、河道环境流量不足、水生态受损重且难以短期内恢复、水环境隐患多等问题日益凸显。为全面落实《国务院关于印发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国发〔2015〕17号)以及《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河南省碧水工程行动计划(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的通知》(豫政〔2015〕86号),切实改善...市水环境质量,确保水环境质量“只能更好、不能变坏”,并结合我市实际,特编写本实施方案。

1.1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加快推进全国生态文明试点市建设为统领,以“三源两河一中心”(三源即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淮源、集中式饮用水源,两河即唐河、白河,一中心即市、县两级中心城区)为重点,以重点工程为支撑,深入开展水环

境污染综合整治,完善长效监管机制,切实保障水环境安全,为打造大美...、活力...、幸福...提供有力的环境支撑。

1.2基本原则

I实事求是原则。坚持从实际情况出发,实事求是地调查城市社会经济基础信息、饮用水水源地基本情况等,依照主要的法律法规和统一的技术规范,提出符合客观实际及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为推动...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的全面开展提供技术支持。

I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充分体现以防为主的思想,预防和治理相结合。做到预防与治理双管齐下,预防有措施,治理有方案,消除隐患,切实保护好...市集中式引用水源地。

I科学性、前瞻性、可操作性相结合。在坚持科学性的基础上,实施方案充分体现前瞻性、可操作性,既有利于规划工程的实施,又有充分的资金来源保障,以保证规划的各项工程全面落到实处。

1.3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2.28 修订);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002.10.1);

3、《国务院关于印发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国发〔2015〕17号);

4、《环境保护部、财政部关于开展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项目储备库建设的通知》(环规财〔2016〕17号);

5、《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河南省碧水工程行动计划(水污染

防治工作方案)的通知》(豫政〔2015〕86号);

6、《河南省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区划》(豫政办〔2007〕125 号);

7、《河南省城市河南省城市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规划》(2008-2020 );

10、《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11、其他相关的技术文件。

1.4实施范围及目标

(1)实施范围

本方案实施范围为...口水库河道整治工程、库区生态保护工程以及水环境修复工程。

(2)总体目标

通过实施生态修复与建设,有效降低污染负荷,改善...口水库库区生态环境和水质,提高应对突发性水污染事件和水质安全监测能力,保障...市城乡供水安全。

2水环境概况

2.1项目区概况

2.1.1城市位置

......位于...市区北部约35公里处,处于汉水流域白河上游,...盆地北缘。...北部的...口水库控制流域面积约120平方公里,水库总库容13.2亿立方米,是一座以防洪灌溉为主,兼顾工业及城市用水,结合发电、养鱼等综合利用的大型水利枢纽工程,同时也为高品质人居环境的开发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中心城区选址于...镇境内...水库南岸,有省道S333及S231经过,东南侧毗邻焦枝铁路,交通具有一定的基础。

2.1.2 城市性质及规模

......总体定位为:中原经济区养生度假目的地,...市北翼滨水宜居新城。总体发展目标为:坚持以“滨水宜居组团”为理念。以养生度假为载体,探索功能复合、集约节约的新型城市发展模式,把......打造成为国内知名的休闲旅游和宜居低碳新城,养生度假和文化传承基地,构建中原宜居休闲慢城。规划至2020年城区人口为13万人,规划城区建设用地面积14.77km2,2030年城区人口为24万人,规划城区建设用地面积25.28km2。......产业发展定位为:中原经济区养生度假和文化传承创新区;中原经济区滨水湖泊旅游精品区;...市都市农业示范基地和绿色农业示范区。其产业发展思路为:依托区域发展优势资源,融入区域产业发展格局;借助中心城区的核心发展优势,带动区域产业发展;生产、展示、体验和销售有机融合,四维一体复

合发展;构建产业发展带,打造产业集聚发展核心竞争力;严格控制产业门槛,构建可持续发展的低碳产业经济。

2.1.3自然条件

· 地形

......处于汉水流域白河上游,...盆地北缘。区内北部为丘陵,南部为平原,整个中心城区地势西北高,东南低。

·水文气象

......位于北亚热带北部边缘,处于北亚热带和北暖温带交界线上,是夏季季风和副亚热带高压南北移动的过度地带,季风进退与四季交替较为明显。夏秋两季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控制,多东南风,炎热多雨。冬春两季受西伯利亚和蒙古高压控制,盛行西北风,气候干燥少雨。多年平均降雨量为800mm,雨季一般自6月中旬开始,7-8月份达到高峰,汛期6-9月降雨量占全年降雨量的70%,暴雨历时一般为1-3日,有少数达到5日左右。多年平均蒸发量1192.3mm,陆地多年平均蒸发量为558mm。

......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14.3℃,极端最高气温为41.6℃(1972年),极端最低气温为-13.8℃(1966年)。气候年度变化呈单峰型,最热月7月份为27.5℃,最冷月1月份为0.9℃,相差较大,气温一年变化特点:3-5月上升25.4%,6-8月上升45.2%,9-11月下降25.6%,3-5月气温相近。年均=10℃的活动积温4798.7℃,年均日照时数2116小时,无霜期228天。

......紧靠...口水库,辖区内小型水库密布,灌渠系统发达,水利资源优势明显。河流主要为白河,河流量随季节变化而增减,与

气象要素的变化密切相关。白河属长江流域唐白河水系,流域面积12270平方公里。发源于嵩县关山坡,据...水文站观测(1952-1980)月平均最大流量73.92-157.99m3/s,最小流量5.51-11.42m3/s,最大流速5.43m3/s。年均流量29.88-37.44m3/s,年总流量9.606-11.817亿立方米。

·工程地质

......地层岩性主要为晚古生代华力西期岩和新生第四系统松散堆积物,基本为石英闪长岩和上更新统亚粘土、亚砂土,其中碾盘沟至终点段分布灰黑色亚砂土、亚粘土具弱膨胀性。

· 地震烈度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地震基本烈度为Ⅶ度。

2.2...口水库概况

河南省...口水库,位于,坝址位于...市南召县东...村附近,上距南召县城35公里,下距...市区40公里。

...口水库位于河南省...市城区以北40公里处,处于长江流域汉江支流唐白河水系白河上游、伏牛山山脊玉皇顶峰东南侧,在伏牛山及其支脉五朵山环抱的丘陵之中。大坝坝址坐落在南召县...镇...入...白河的交汇口处,故称...口水库,大坝工程始建于1958年,1959年大坝合龙,1960年拦洪蓄水,并于1988年~1992年进行首次除险加固,2009~2011年进行第二次除险加固。北起伏牛山东端南麓,南至豫鄂交界处,南北长约100公里,东西宽约30公里,总面积约2400平

方公里,灌溉35个乡镇。

该水库是根据汉江支流唐白河流域规划要求兴建的的大型水库之一,总库容13.16亿立方米,库区水面面积约120平方公里,是一座以防洪、灌溉为主,兼顾发电、养殖、城市供水及旅游等综合利用的大型水利枢纽。是河南省最大的自然流灌区,全国十大灌区之一。

根据《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河南省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区划的通知》(豫政办(2007〕125号),...口水库地表水饮用水源保护区一级保护区为...口水库高程177.0米以内的区域;汇水支流入河口上游500米以内的水域;二级保护区为...口水库一级保护区外1000米,分水岭、公路、水库大坝以内的水域,汇水支流一级保护区外1000米的水域;准保护区为...市辖区内,...口水库二级保护区外的汇水区域。

2.3...口水库水质情况

根据...市环境检测站2015年全年对...口水库坝下断面的检测结果可知,除总氮外,其他指标全部满足水环境功能区划的Ⅲ类水质标准。

库区总氮浓度整体基本持平,超出Ⅲ类水质标准较少,若加强管理和治理,可使总氮稳定达标。库区坝下监测断面总氮、总磷、COD 含量的2015年变化趋势见下图。

8

0.2

0.4

0.6

0.8

1

1.2

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11月12月

0.01

0.02

0.03

0.04

0.05

0.06

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11月12月

5

10

15

20

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11月

12月

3问题诊断

3.1目标要求

1、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总体要求: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以改善水环境质量为核心,按照“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原则,贯彻“安全、清洁、健康”方针,强化源头控制,水陆统筹、河海兼顾,对江河湖海实施分流域、分区域、分阶段科学治理,系统推进水污染防治、水生态保护和水资源管理。坚持政府市场协同,注重改革创新;坚持全面依法推进,实行最严格环保制度;坚持落实各方责任,严格考核问责;坚持全民参与,推动节水洁水人人有责,形成“政府统领、企业施治、市场驱动、公众参与”的水污染防治新机制,实现环境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多赢,为建设“蓝天常在、青山常在、绿水常在”的美丽中国而奋斗。

工作目标:到2020年,全国水环境质量得到阶段性改善,污染严重水体较大幅度减少,饮用水安全保障水平持续提升,地下水超采得到严格控制,地下水污染加剧趋势得到初步遏制,近岸海域环境质量稳中趋好。到2030年,力争全国水环境质量总体改善,水生态系统功能初步恢复。到本世纪中叶,生态环境质量全面改善,生态系统实现良性循环。

主要指标:到2020年,长江、淮河等七大重点流域水质优良(达到或优于Ⅲ类)比例总体达到70%以上,地级及以上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均控制在10%以内,地级及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到或优于Ⅲ类比例总体高于93%,全国地下水质量极差的比例控制在

15%左右。到2030年,全国七大重点流域水质优良比例总体达到75%以上,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总体得到消除,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到或优于Ⅲ类比例总体为95%左右。

2、河南省碧水工程行动计划(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

总体要求: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新理念为引领,遵循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原则,站位全局,立足环保新常态,以改善水环境质量为核心,紧紧围绕维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保障水生态环境安全的目标,坚持源头、水陆统筹、山水林田湖共治、分区分类分级分段、多部门多层次联动系统治理新思路,协同推进水染防治、水资源管理和水生态保护,实现城乡饮用水源安全、重点流域河湖水质持续改善的目标,为打造美丽河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使中原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进程中更加出彩提供良好的水环境保障。

主要目标:到2020年,全省水环境质量得到阶段性改善。四大流域水质优良(达到或优于Ⅲ类,下同)比例总体达到57%以上,其中淮河流域水质优良比例达到50%,长江流域水质优良比例达到90%以上。污染严重水体较大幅度减少,地表水丧失使用功能(劣于Ⅴ类,下同)的水体断面比例下降10个百分点左右,省辖市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基本消除。饮用水安全保障水平持续提升,省辖市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到或优于Ⅲ类比例总体高于95%。地下水质量考核点位水质级别保持稳定。省辖淮河、长江等流域重点河流环境流量基本得到保障。到2030年,力争全省水环境质量总体改善,水生态系统功能初步恢复。四大流域水质优良比例总体达到62%以上,丧失使用功能的水体基本消除,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总体得到消除,城市集中

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到或优于Ⅲ类比例总体达到97%以上。到本世纪中叶,全省生态环境质量全面改善,生态系统实现良性循环。

3、...市碧水工程2015年实施方案

(1)总体目标

丹江口水库水质稳定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Ⅱ类要求(总氮保持稳定);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取水水质达标率达到100%;唐河、淮河出境水水质达标率按照《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要求达到85%以上;白河出境水水质达标率按照《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Ⅳ类要求达到85%以上;市、县中心城区内河基本消除劣Ⅴ类水质。

(2)加大中心城区饮用水源地综合整治

工作任务:

一是6月底前,完成...口水库库区地表水饮用水源一、二级保护区和...口水库坝下至温凉河入河口上游500米范围内地下水饮用水源一、二级保护区现有工业点源的整治工作,对不符合环保要求的企业,实行关、并、停;全面取缔在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内的饮食摊点、饭店,严厉打击向一、二级保护区内偷倒垃圾行为,并及时清理一、二级保护区内的生产、生活垃圾。

二是落实《全国城市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规划(2008-2020年)》。6月底前,完成...口水库库区防护围栏和白河地下水生物系统拦截工程,完成...口水库生态拦截系统工程(截流工程及林带建设工程)和白河地下水井群温凉河环境综合整治工程(生态恢复)。

3.2存在问题

3.2.1河流

......内麦河、...内河河底淤泥淤泥严重,致使沿河两岸部分坍塌,垃圾堆满河床,污水无序排放,夏季蚊蝇滋生,严重影响沿河群众的正常生活。麦河、...内河最终汇入白河,对白河造成了严重的污染,白河作为...口水库与...城区的连接河流,对河流水质的要求更为严格,将影响到居民的饮水安全。因此,对麦河、...内河的整治迫在眉睫。

3.2.2水土流失

...口水库库区流域内植被总体良好,但存在开荒种植等多种因素导致部分地区水土流失,不仅降低了土壤肥力,加重水质污染,威胁生态安全,更直接制约地方经济发展,导致群众生活贫困,降雨强度大时,造成部分河岸冲刷,水流挟带泥沙进入库区,影响库区水质。

3.3.3水环境污染

......第一污水处理厂拟建位置为......中心城区南侧,七间房村以东,近期处理规模为1.5万吨/天,处理后的尾水经杨寨村西侧马沟灌区干渠排至茫茫沟水库,茫茫沟水库属于Ⅱ类小型水库,库容52万立方米。茫茫沟水库下游配套干渠2.4km,余水最终进入麦河。由于麦河最终汇入白河,接纳污水厂污水将产生较大的污染负荷,影响白河水质。

3.3现状评价

根据对现状情况的调查,对麦河、...内河的整治以及库区水土流失的治理,将能极大改善...口集中饮用水源地环境质量,确保...口水库水质达到规划要求,并满足《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以及《河南省

碧水工程行动计划》的要求。

4绩效目标

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国发〔2015〕17号)以及《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河南省碧水工程行动计划(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的通知》(豫政〔2015〕86号)文件,并结合《水污染防治专项2015年度实施方案编制提纲》,本章节分别就生态环境效益、投融资效率、管理效力、社会效应四个方面提出目标和要求。

4.1生态环境效益目标与指标

1、集中饮用水源地

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国发〔2015〕17号)以及《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河南省碧水工程行动计划(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的通知》(豫政〔2015〕86号)文件要求,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应达到或优于Ⅲ类水体。

参考...市环境监测站2015年对...口水库坝下断面的监测结果,除总氮外,其他指标优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标准,具体数据如下:

2015年...口水库坝下断面监测数据

单位:mg/L

2、拟实施项目

本项目环境效益主要为污水厂尾水的处理,污水厂规模为1.5万吨/天,出水标准为《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标准,流经马沟管渠、茫茫沟水库、麦河后最终汇入白河,要求水质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标准,氨氮消减量为21.6吨/年,化学需氧量消减量为162吨/年,生化需氧量消减量为32.4吨/年,总磷消减量为2.43吨/年。

4.2投融资效率目标与指标

本项目总投资9408.41万元,资金来源为申请上级资金。其中:工程费用8264.75万元,其他费用959.18万元,预备费184.48万元。

4.3管理效力目标与指标

1、长效管护机制建设

长效管护机制主要通过以下制度的建设来保证:

①建立库区危险品安全监管制度;

②建立水源地保护举报巡查制度;

③完善水源地保洁制度;

④完善库区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审批程序;

⑤建立水源地安全评估制度;

⑥建立水源地信息发布制度;

⑦完善库区突发性水污染事故应急处理机制。

2、相关法律法规制度建设

法规制度是规范社会和政府行为的强制性行为规则,在国家管理中居于核心地位,因此,涉及公众切身的公共管理领域法律发挥着难以替代的作用。集中饮用水源地保护工作是涉及面很广的一项综合工作,对提升我县公共健康水平,提升经济社会发展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为了使这项工作长期、有序的推进,必须从法律法规层面制定符合当地的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制度。

由于饮用水水源保护直接关系到人们生命健康,《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和《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等都有水源保护区的规定。我市应健全集中饮用水水源保护制度体系,吸收多年的水源保护经验并借鉴国外水源保护制度,完善现有的分类分级管理、流域管理和区域管理以及应急制度等,并建立许可证和总量控制制度、水源质量监测和公布制度、环境目标责任制以及领导定量考核制度等。

3、地方部门联动机制建设

水库水源地保护工作任务繁重,且涉及库区管理的方方面面。多部门决策导致了水库水源保护工作的监督、执法、执行也分多个部门开展,而水库库区地处偏远,往往是各部门管理的薄弱环节,因此,存在“多龙”护不好水的现象。目前,各部门对水源保护过多地在关注规划层面,但对规划的实施进程和效果缺乏研究,纸上谈兵较多,实际落实较少。因此,要把水库水源地保护的科学决策落到实处,必须对现有的水库水源地保护执行体制进行改革,建立“力量集中、运转高效、责任明确、协调有力”的执行体制。

从现实情况看,...口水库管理局是与库区管理关系最密切的部门。

近年来,随着水库供水任务重要性的提高,水库管理局也相应增加了水资源保护方面的职能。总体来看,水库管理局地处水库所在地,有系统完整的水库设计、运行和水文资料,有一定的监测与分析力量,有掌握库区实际情况的优势,可以通过赋予其一定职能,将其打造成水库水源地保护工作的核心执行机构。建议可通过下述几种模式,来确立水库管理局在水库水源地保护工作中的地位。

①法律法规授权

成立...口水库管理委员会,由其行使规划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农村环境整治、交通秩序管理、化学危险品监管、工业污染监管、安全监管等与水源保护息息相关的职能,组织参与库区交通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水库管委会的有关行政管理活动应当接受同级人民政府相应行政管理部门的业务指导和监督。

②部门授权

明确水库管理机构的水源地保护职责,在水行政主管部门指导下,行使同级人民政府授予和相关行政管理部门委托的管理职权。负责集水区范围内水资源保护的规划及其实施工作;编制水库水质保护规划,实施相关工程,监督有关措施的落实;负责集水区范围内有关乡镇开展保护的日常协调工作。

③部门派驻

在不改变原有部门行政管理职能的基础上,各职能部门抽调人员派驻水库管理机构,代表本部门行使相应的水库水源地管理职能。水库管理机构作为一线管理力量,配合各有关职能部门行使库区管理职责。

④联合监管

加强水库管理机构、水政执法队伍、环保执法队伍、水库派出所、

乡镇等水源地保护一线管理力量建设,建立沟通协调机制,建立水源地联合巡查、执法制度等,建立多部门联合管理水库水源地的执行机制。...口水库管理机构可承担日常管理、巡查工作,发现违法行为,及时通报有关职能部门,联合采取措施保障水源地安全。

4、环境保护监督建设

水源地保护监督评估是保障水源地保护决策贯彻落实的重要制度,也是检验保护成果的主要手段。要真正发挥监督评估的作用,必须建立由权威部门牵头的工作机制。

水库水源地保护属于政府层面的综合性工作,因此,建议建立由同级人大牵头,相关决策部门和执行部门参与的监督评估体制,并根据水库水源地保护工作的推进情况,定期开展保护工作的监督评估工作,并将有关结果及时反馈决策机构和执行机构,促进下一步工作的顺利推进。

要建立监督评估工作的技术支撑体系,建议整合环保、水利、卫生以及制水企业水质监测分析力量,统一规范,合理分工,信息共享,数据统一发布。认真做好与新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衔接工作,加快硬件建设,建立自动与人工双平台的水质监测体系,加密监测频次,规范水质检测,特别是要规范对供水水质“三致”物质的检测。

5、加强水库水源地保护宣传

利用广播、电视、莫干山报等德清新闻媒体和各类宣传手册广泛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水库水源地保护舆论宣传和科普宣传,使全社会意识到水库饮用水源地保护的紧迫感和责任感,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的氛围,让水库饮用水源地安全保障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和支持。

4.4社会效应目标与指标

为切实加大水污染防治力度,保障国家水安全,国务院制定了《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来解决此项问题。我省根据国务院要求,以及切实改善我省水环境质量,确保水环境质量“只能更好、不能变坏”,制定了《河南省碧水工程行动计划》。在我市制定的《...市碧水工程实施方案》中,明确了对...口水库集中饮用水源地的保护,使水质应达到或优于Ⅲ类水体。

5技术路线与措施

根据以上分析,结合集中饮用水源地具体情况因地制宜地提出相应的生态修复措施。总体上为河道整治工程、库区生态保护工程、水环境修复工程。

5.1河道整治工程

本次河道主要为麦河、...内河的疏浚、清淤以及两岸堤坝的建设和加固。麦河长15200米,河道平均宽度35米,途径......、石桥镇,在石桥镇东部汇入白河,河道整治总面积532000㎡。...内河长6500米,河道平均宽度16米,河道整治总面积104000㎡。

5.1.1河道清淤疏浚

1、清淤原则

(1)设计河道清淤要尽量与上下游进、出口河段平顺连接,尽量维持河道自然坡度,不对河道作过多挖填,不过大改变河道自然纵坡。

(2)对河道内部分地段进行截弯取直,疏浚后的河底高程需满足现有桥梁基础的防护。

(3)对河道内已有的但未经河道管理部门及防汛部门批注的影响行洪的建筑物予以拆除。

2、清淤方案

(1)排水

在河道淤泥外边一侧挖一条纵向排水沟使水归槽。用土方堆在槽边形成土埂,使少量的河水通过水槽排水。在疏掏时分别自上而下或

城市河道(黑臭河涌)生态修复技术

城市河道(黑臭河涌)生态修复技术 (一)、单项技术介绍 1、水体修复生物制剂技术 (1)水质改善微生物制剂: 技术内容: 依据土著光合细菌能在不耗氧条件下降解有机物、转化氨氮的原理,从河涌水和底泥中富集筛选光合细菌。优化了培养基,研究证明了腐殖酸对光合细菌的促生长作用。研究开发了培养技术。经过放大培养,获得光合细菌菌液。光合细菌菌液浓度达到每毫升10亿个活菌。建立了光合细菌菌液中试培养装置。利用自行研制的光合细菌菌液,开展了净化黑臭河涌水的模拟试验。实验表明该制剂对河涌水中CODcr、氨氮、硫化物去除率分别达到56%,48%,97%。 特点与效果: 采用了生态培养方法获得高浓度复合光合细菌制剂。该制剂在不好氧情况下有效降解水中有机污染物。实验模拟,表明投加光合细菌对水体COD去除率提高20%以上,对水质改善具有明显作用。 (2)底质改良技术: 技术内容: 针对底泥有机污染削减,研制了固定化微生物制剂。主要由光合细菌和枯草芽胞杆菌复合,以麸皮、沸石粉、碳酸钙等为固定化载体。利用微生物氧化分解河道淤泥中的有机污染物,并达到固磷作用。下图为底质改良剂样品。 特点与效果: 实验模拟,表明该制剂对底泥有机质的消解率提高20%以上,对底泥削减有一定效果,对上覆水中总磷去除率达25 %以上。 (3)藻类生态改善制剂 技术内容: 针对黑臭水体经微生物降解后易演变为藻类过度繁殖的水华水体的问题,研制了抑制水华的藻类生态改善制剂。该制剂主要由有机酸和微量元素组成。下图

为藻类生态改善制剂样品。 特点与效果: 该制剂有效改善水体营养均衡、增加微量元素生物有效性、增加藻类多样性、避免体积大的蓝藻过渡繁殖。该制剂对抑制水华有明显作用,水中叶绿素含量明显减少(与不投加该制剂相比,水中叶绿素含量降低20%以上)。 2、生物栅与人工水草净水技术 技术内容: 水生植被的恢复与重建是提高和改善富营养水体环境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但由于较高营养水平导致水体透明度过低,光补偿点不能正常维持光合作用,是制约水生植被重建的关键因子。在较高营养水平条件下,寻求一种较快提高水体透明度,以至提高光补偿点的技术,对水生植被的重建和改善水体景观质量有着十分重要意义。生物栅和人工水草正是基于此种目的研发的一种原位水质改善技术。生物栅和人工水草多孔材料具有很大的比表面积,环境安全性好,适合富营养水质的改善。生物栅和人工水草是对现有的多孔高分子材料进行改性、比选、优化而成,如下图所示。 特点与效果 生物栅和人工水草-藻菌生物膜技术是一种可以应用于富营养水体水质改善的原位净化技术,不需要任何动力和能源,具较好的生态安全性;可以明显抑制水体中藻类的生长,遏制或者消除水华,从而迅速提高水体的透明度,改善水体景观质量;该技术可以在不降低水体营养水平的情况下,在较短的时间内显著提高富营养水体透明度,为富营养水体水生植被恢复与重建营造一个适宜的理化环境。 对富营养水体进行的小、中试结果表明:水质改善效果显著,见效时间短,布放一周左右,水体透明度显著提高,水体叶绿素水平显著降低,水体景观质量得到明显改善。小型试验表明经治理后叶绿素下降40-80%;COD Mn降低20~50%;TP 降低20~40%;TN降低20~40%。

河道生态修复基础

河道生态修复基础知识 一、概况 河道生态修复是指在生态学原理基础上,使用综合方法,改善水文条件和河道地貌学特征,修复受损伤的水生态系统的生物群体及结构,重建健康的水生生态系统,修复和强化水体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并能使生态系统实现整体协调,自我维持、自我演替的良性循环。 城市河道生态修复是根据自然生态系统多样性的要求,恢复河道自然属性,改变因城市化和传统水利工程所造成的河道的非自然面貌,消除因此带来的生态胁迫,为河道内及滨河的生物重新构建栖息场所,使得生态系统恢复到接近自然的状态,从而恢复城市河道各种功能,保持河道健康。 二、世界河流生态修复进展

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在进行河道重返自然的生态修复。从上世纪70 年代起开始,发达国家针对人类活动干扰对河道生态系统的负面影响,开发了河道生态修复的理论和技术。并在河道整治工程和堤防工程设计、施工规范中增加了河道生态建设的内容,或颁布了专门的河道生态工程设计导则。 目前,国外河道生态修复技术包括以下:根据“给河道以空间”的洪水管理理念,建设分洪道、降低河漫滩高程;恢复河道连续性和蜿蜒性;河道岸坡生态防护;重建深槽和浅滩序列;恢复洪泛区湿地;创建河道内生物栖息地结构;建设亲水设施;应用多孔和透水护岸材料和结构等。同时,利用生态学理论,采用生态技术修复受污染河水,恢复水体自净能力,如:人工湿地处理系统、河道直接净化技术、氧化塘处理系统、植物——土壤处理系统、水生植物处理系统、生物操纵技术等 1)德国的近自然河道治理工程 德国的Selferr 首先提出近自然河溪治理的概念。它是指能够在完成传统河道治理任务的基础上,接近自然、经济并保持景观美的一种治理方案1。20 世纪50 年代,德国创立了“近自然河道治理工程”,提出河道的整治要符合植物化和生命化的原理。70 年代中期,德国进行了称之为“重新自然化”关于自然的保护与创造的尝试,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开始拆除了被砼渠道化了的河道,将河道恢复到接近自然的

清华大学:城市水环境整治水体修复技术的发展与实践培训资料

清华大学:城市水环境整治水体修复技术的发展与实践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刘翔 我国城市河流有90%左右受到污染,出现水体滞流、多处于厌氧状态、复氧能力差、淤积严重、透明度低、甚至发生黑臭等现象。由于城市水体污染负荷远远超过城市有限受纳水 —N等污染物严重超标,水生生态系统结构体的环境容量和自净能力,导致河水中COD、NH 3 破坏,生物多样性锐减,城市水体的生态功能和使用功能日益衰退,水体修复和水生态功能恢复的难度明显加大,城市河流水环境生态系统处于失衡状态。同时,城市污水中氮磷污染物未经有效去除,又成为城市水体发生富营养化的重要诱因,造成水体生态功能的衰退甚至丧失,水生生态环境的破坏已经成为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障碍。“有水皆污”、“河道黑臭”已经成为许多城市面临亟待解决的环境顽疾。城市水环境综合整治和水体修复技术是破解上述难题的有效方法,国家重大水专项城市主题在“十一五”期间重点针对城市水体修复技术开展了研究集成和示范应用,突破了44项关键技术,建立了25项示范工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我国水体修复积累了技术集成方案和工程实践经验。 1城市水体修复的科学原理与技术思路 城市水体修复技术是指根据生态学和环境学的原理,综合运用水生生物和微生物的方法,使污染水体得到改善或恢复所采用的技术。其特点是充分发挥现有水环境工程的作用,综合利用流域内的湿地、滩涂、水塘、堤坡及水生生物等自然资源及人工合成材料,对城市水域自恢复能力和自净能力进行强化恢复或提升。 生态修复是相对于生态破坏而言的,生态破坏就是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破坏,因而生态修复就是恢复生态系统合理的结构、高效的功能和协调的关系,就是重建受损生态系统的功能以及相关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特性。其本质是恢复系统的必要功能并使系统达到自我维持的状态。修复的目的就是要再现一个自然的、能自我调节的生态系统,使它与它所在的生态景观形成一个完整的统一体。但要将一个受损的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恢复到受损前的水平是一项艰巨、困难和漫长的工作。从一定意义上讲,修复又可定义为使受损的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最大限度地接近受损前的水平。就是针对具体受损的生态系统,找出目前环境条件的限制性因素,根据生态工程学原理,对该系统实施种群组建或重建,恢复其原有的生物多样性,使其达到具备自我维持与自我调节的能力。因此,要从生态、社会需求出发,实现

河道整治及生态修复监理细则

淮安市白马河上游九条河道整治及生态修复工程 监 理 细 则 监理单位:江苏省工程勘测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洪泽县白马湖生态保护项目监理部 日期:2016年11月22日

施工监理实施细则 说明: 1.本细则依据工程承建合同文件、设计文件以及《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监理规范》SL288-2014、《水利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2016版》等有关工程规范编制。 2.编制单位:江苏省工程勘测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洪泽县白马湖生态保护项目监理部 批准人: 编制人: 洪泽县白马湖生态保护项目监理部 日期:2016年11月22日

施工监理实施细则 1、总则 1.1本细则依据工程承建合同文件及有关工程规程规范和技术标准编制。 1.2 本细则适用于水利水电工程建筑材料的质量监理。 2、承包人的责任 2.1承包人应向监理提交建筑材料的采购合同、出厂质量证明、出厂合格证和出厂试验报告。 2.2承包人必须按合同的有关规定建立检测试验室或委托有资质的检测单位,对施工中采用的建筑材料进行自检取样试验,并按规定将试验报告报送监理审查和核备。 2.3监理可按监理合同规定或项目法人要求对建筑材料进行抽检试验,承包人应为监理的抽检试验提供方便。 2.4承包人计划使用代用材料时,应报送监理审批。 2.5承包人应对提供使用的所有材料负全部责任。一旦发现使用不合格的材料,应按监理指示予以更换并将不合格的材料运离工地,并承担由此造成的一切损失和合同责任。 2.6承包人未按规定进行建筑材料的质量检验而造成施工进度延误的,由承包人承担合同责任。 3、申报签证程序

3.1建筑材料进场前,承包人应按合同有关条款规定,将拟选择的有生产许可证的厂家,采购或使用计划,一并报监理审查批准后方可实施。 3.2在建筑材料进场前,承包人应按规定,进行检测试验,并向监理报送《进场材料报验单》。 3.3上述报送文件连同签审意见单均一式四份,经承包人项目经理签署并加盖公章后报送监理部,监理部在检查合格后予以签证确认,承包人方可使建筑材料进场。 3.4 如果承包人未能按期向监理部报送上述文件时,由此造成施工工期延误和其他损失,均由承包人承担合同责任。 4. 质量检验程序 4.1钢筋与型材 4.1.1钢筋与型材,生产厂家应有生产资质和生产许可证,每批应有出厂日期、生产合格证及产品质量检验报告。 4.1.2钢筋使用前,按同品种、同等级、同炉号、同厂家生产每60t一批(不足60t的按一批)验收,每批至少取样一组,做抗拉及冷弯试验。 4.1.3钢号不明的钢材,经试验合格后方可使用,但不能在承重结构的重要部位上使用。对钢号不明的钢材进行试验,其抽样组数不得少于6组。 4.1.4钢筋的焊接方法应符合有关规程规范,对使用的不同品种、钢号、直径的钢筋之间焊接均需至少进行一组焊接强度试验。

六大生态修复技术汇总2018.8.30

六大生态修复技术汇总 水环境生态修复六大技术汇总 1人工增氧技术 1)概念:通过一定的增氧设备来增加水体溶解氧,加速河道水体和底泥微生物对污染物的分解。一般采用固定式充氧设备(如水车增氧机、提升增氧机、微孔曝气等)和移动式充氧设备(如增氧曝气船),可以充空气,也可以进行纯氧曝气。 2)优缺点:为好氧微生物及以藻类为食的一些原生动物提供了良好的生长条件,有助于好氧生物区系的出现并不断发展,增加了河道生物多样性。但需要提供动力,对相对封闭的水体难以充分发挥作用。

2复合生态滤床技术 1)概念:复合生态滤床是一种特殊人工湿地,是20世纪70年代兴起的污水生态治理技术。复合生态滤床是由集水管、布水管、动力设备、生物填料、水生植物及复合微生物等 共同组成。 2)优缺点:建设和运行费用低,能耗少,维护方便,具有一定的景观作用。容易造成堵塞,后期需要人力长期管护。 3生物膜净化技术 1)概念:生物膜净化技术是利用一种全新的织物型生物膜载体,使用经培养驯化的高效微生物和微型生物,附着在填料或载体上繁殖。 2)优缺点:抗污水和

化学物的侵蚀,保证微生物的繁殖力并提高其代谢率。吸附、分解氧化有机污染物、藻类、氮磷等营养物,使河道水体得到净化。投资较高、单位处理效率较低。 4水生植物修复技术 1)概念:通过种植水生植物,利用其对污染物的吸收、降解作用,达到水质净化的效果。水生植物生长过程中,需要吸收大量的氮、磷等营养元素,以及水中的营养物质,通过富集作用去除水中的营养盐。 2)优缺点:建设和运行费用低,可结合景观设计打造优美的植物景观。周期较长、需要配合其他工程技术使用。 5底泥生物氧化技术 城市水环境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其水体或流动、或受潮汐影响、或间歇性换水,而底泥是河道多年污染的积累,是河道黑臭和富营养化的重要原因。

人工景观湖及河道治理生态修复

人工景观湖及河道治理生态修复 随着城市的发展,小区优美的环境日益成为房产开发的重点和销售的热点,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具有人工景观湖(河)的亲水住宅。无论前期的人工湖的建造,还是后期的水质维护,都应该站在环保生态的高度,贯彻资源节约,资源再利用,以人为本,合乎健康舒适的原则,达到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双丰收。 一、人工水景目前的状况 目前大多数的小区在规划设计中都考虑到了水景水质日常的维护,但大都是通过单一的手段来处理或物理或化学或生物,因而造成了前期投资大,后期运行费用多,成效却不显著的结果,水体的水质不稳定,或时而藻类泛滥,或时而水发黑发臭,蚊蝇滋生,并且整个水景常有人造的痕迹。 人工湖、景观水的水处理方法简介: 1、物理方式: i. 引水换水方式 当水体中的悬浮物(如泥、沙)增多,水体的透明度下降,水质发浑。可以通过引水、换水的方式,稀释水中的杂质浓度,以此来降低杂质的浓度但是需要更换大量的水,而水资源在我国是相当的匮乏,势必要浪费宝贵的水资源。 ii. 循环过滤的方式。 在水景设计的初期,根据水体的大小,设计配套的过滤沙缸和循环用的水泵,并且埋设循环用的管路,用于以后日常的水质保养。如果水体面积较大,必定延长循环过滤的周期,使水质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和引水、换水相比较,虽然减少了用水量,但日常的电能耗费增加了,同时也增加了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的费用。2、化学方法:投加杀菌灭藻剂 敞开式的水体,在阳光的照射下,会使水中的藻类大量繁殖,布满整个水面,不仅影响了水体的美观,而且挡住了阳光,致使许多水下的植物无法进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使水中的污染物质发生化学变化,导致水质恶化,发出难闻的恶臭,水也变成了黑色。 所以投加化学灭藻剂,杀死藻类。久而久之,水中会出现耐药的藻类,灭藻剂的效能会逐渐下降,投药的间隔会越来越短,而投加的量会越来越多,灭藻剂的品种也要频繁的更换,对环境的污染也在不断地增加,而这种污染会影响我们的下一代。

谈水生态修复技术在河道治理中的应用研究

谈水生态修复技术在河道治理中的应用研究 发表时间:2019-07-26T15:00:00.287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11期作者:肖孟富 [导读] 摘要:人均水资源的逐渐减少,是不合理的人类活动造成的,破坏了水生态的平衡,导致水体污染严重,水环境日益恶化。 广州市水电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510600 摘要:人均水资源的逐渐减少,是不合理的人类活动造成的,破坏了水生态的平衡,导致水体污染严重,水环境日益恶化。本文从水生态修复概念入手,介绍了水生物基础修复技术,然后分析了水生态修复技术在河道治理中的应用要点,希望可以给相关人士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水生态修复技术;河道治理;应用;研究 近年来,我国水利工程获得了快速的发展和壮大,但是对河道的生态环境和生态景观造成了很多负面影响,导致水体出现恶臭及水体富营养化引发蓝藻水华泛滥等现象。水生态修复技术的应用,能够较好地处理这些问题,而且不需要耗费能源,建设成本和运行成本低,因此该项技术已经成为河道整治的新措施。 1.水生态修复概念 完整的水生态系统需要具备水生植物群落以及水生动物,同时,还要有数目巨大的微生物以及原生动物等。而水生态修复技术这是运用栽培植物和培养微生物的方法来进行转化水中的污染物,或者进行转移降解等方法,来改善水生物的生存环境,以此来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这种技术在目前也是国际上常用的用于治理水体污染的其中一个方法,水生态修复技术不仅具有治污效果好造价低,而且运行成本也低的优点。根据大量实践和研究表明,对河道水体的治理,就一定要从污染源开始进行控制,与此同时,将水生态修复技术与之相结合,从而达到根本上进行治理,恢复水体生态。 2.水生态修复技术的内容 水生态修复系统是在河流生态系统遭到了严重破坏的当今,生态治水新理念的提倡而应运而生。水生态修复技术注重对自然生态和自然环境的恢复和保护,是目前治理河道水生态的关键技术。生物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下生存和发展的状态称为生态系统,完整的水生态系统包括水生植物群落和鱼、虾、螺、贝类、大型浮游动物等水生动物,以及种类和数量众多的微生物和原生动物等。水生态修复技术的具体内容是指利用培育的植物或培养、接种的微生物的生命活动,对水中污染物进行转移、转化和降解,净化水质,改善、修复水生物生存环境。作为目前来讲国际上常用的水体污染治理办法之一,水生态修复技术具有治污效果好、工程造价相对较低、运行成本低等优点。实践生活表明,对河流水环境的治理,必须采取污染源控制和水生态修复相结合的方法,实施“截污治污、恢复生态”。 3.水生态修复主要技术类型 3.1生物处理技术 水生态修复技术中生物处理技术主要有厌氧处理、好氧处理以及厌氧-好痒组合处理三种。其运用人工培养的适用于分解污染物的一些微生物。运用控制这些微生物的品种、数量以及生长环境等,并结合人工曝气等措施,来加快并稳定诸如COD、氨氮以及有机氮等污染物的处理。生物处理技术依照河道水体的流域面积、水流以及污染程度等因素予以具体制定,现在主要为原位生物修复技术,运用于污染较为严重河道的水质净化。 3.2修建生态岸坡 水生态修复技术最终的目的是为了对受到污染的水体生物环境进行合理的修复,重新建立完整的水生态系统生物平衡体系,使其可以按照自然发展规律完成生态食物链的重建。随着人们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提高,人们自身的环保理念也随之改变。人们的环境保护理念已经逐步的由传统的防洪、排涝向安全、生态的水环境观念转变。生态型岸坡的修建,不仅改变了传统河坡直立的结构形式,同时随着岸边植物种植数量的不断增加,利用植物发达的根系实现土壤固结的目的,不仅有助于岸坡稳定性的全面提升,降低了岸坡被雨水冲刷现象发生的几率,而且岸边种植的大量的植物,也发挥出其在水生物保护方面的作用,为水生物营造了良好的栖息城所,加快了水体生态系统恢复的速率。 3.3生物修复 生物修复技术主要是指运用水生动植物、微生物等转化、分解、吸收水中污染物,从而达到水生态修复、水环境优化的效果。生态修复技术不仅能是单一动植物与微生物的修复,还可为不同动植物与微生物一同构成的水生态系统来开展水生态修复。在河道生态修复中动植物与微生物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但是其都在水体净化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3.4人工湿地处理技术 人工湿地具有调节区域气候的重要作用,通过物理、化学、生物三重作用实现水体净化工作。人工湿地的修建可以维持系统内的生物多样性,调节地表径流,通过重建较为完整的水生态系统对污染水体进行净化。人工湿地不仅能够美化当地环境、构造景观,更能调节气温及空气湿度,对局部气候有效进行调节。 4.生态修复技术在河道治理中的应用要点 4.1合理配置植物种类 将植物的种类进行有效合理的配置,选择适合该河道的植物种类对生态修复技术在河道治理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不同的植物对土质的适应性和选择性不同,这就要求在选择植物护岸时,就必须按照河道不同的水位来进行,并结合当地的具体情况来开展。 4.2建设多样性河流 通过恢复河流横、纵向连通来实现建设河流的多样性,河流形态多样可以有效减少岸坡和河床材料硬质化。进行河流横向的连通,是为了恢复和维持河流蜿蜒、曲折、多变的形态;进行纵向的连续性,即将河流建设成有护坡地基主河槽的复合断面状态。如果是在用护岸的地段,就需要采用透水岸坡防护结构,与此同时,科学的运用植物护坡和天然材料,像木桩、水葱、芦荟、柳树和乱石等,以此避免河流护岸硬质化。 4.3布置人工湿地 人工湿地是比较常见的人造景观,有些湿地是在现有河道形态基础上进行开凿和布置人工湿地;也有部分人工湿地经由人工开凿,完全由人工来重现湿地景观。人工湿地作为水生态净化系统的一种表现形式,对于恢复河道的水生动植物系统发挥了重大的作用。因此,通

城市河道生态治理及环境修复分析

城市河道生态治理及环境修复分析 摘要穿越城市的河道过水面积随着我国经济社会与城镇化的高速发展而日益萎缩,使得愈发凸显水质污染问题。针对城市河道的传统治理通常对顺直河道沿线、人工渠化,护岸硬化等措施采取,因为对排涝、行洪、航运以及灌溉等功能性要求过分强调,从而使得河道形式单一,退化丧失河道生态服务功能。然而,城市河道在对具备基本功能外,尚需对自净水体、改善环境以及承载城市文化底蕴与历史等功能具备。本文就分析了城市河道生态治理及环境修复,以供参考。 关键词城市河道;环境修复;生态治理 引文 随着人水和谐理念的不断深入,城市河道治理思路逐步转向优美、舒适、文化与休闲为一体的生态河道治理模式。在满足城市河道排涝、行洪等基本功能前提下,遵循河道的自然演变规律,通过河流的环境修复与整治,恢复河流天然特征,维护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1 城市河道现存问题分析 1.1 行洪能力欠缺 伴随着城市建设规模的扩大,城市河流空间被不断挤占,河道淤积严重,过流断面日益萎缩。此外,城市居住人口的剧增,致使城市化水文效应逐渐凸显,硬化的下垫面造成城市水文过程改变,排泄至河道的雨洪量增加,地表汇流历程大幅延长,从而导致城市河道防洪标准降低。 1.2 水体自净能力差、水质污染严重 多数城市河道作为城镇周边地表径流的汇集区域,地表径流将携带地面污染物汇入河道。同时,部分生产与生活污水未达到排放标准甚至未经过处理直接排入河道,致使河道水体流动性减弱,随流输运与扩散功能下降,从而造成水体污染加重,水体自净功能降低。 1.3 生态环境恶化 随着城市河道底泥污染物的沉积与水质恶化,水体含氧量骤减,水生动植物种群迅速减少。同时,渠化的河道阻隔了水体与土壤间的物质交换,导致河岸湿地面积萎缩,最终造成滨河生态环境系统服务功能的丧失[1]。 2 河道生态治理及环境修复 2.1 基本内涵

水库河道整治工程 库区生态保护工程以及水环境修复工程方案

目录 1概述.......................................................................... 错误!未指定书签。 1.1项目背景 ........................................................................ 错误!未指定书签。 1.1指导思想 ........................................................................ 错误!未指定书签。 1.2基本原则 ........................................................................ 错误!未指定书签。 1.3编制依据 ........................................................................ 错误!未指定书签。 1.4实施范围及目标 ............................................................ 错误!未指定书签。2水环境概况 ............................................................. 错误!未指定书签。 2.1项目区概况 .................................................................... 错误!未指定书签。 2.2...口水库概况 .................................................................. 错误!未指定书签。3问题诊断 ................................................................. 错误!未指定书签。 3.1目标要求 ........................................................................ 错误!未指定书签。 3.2存在问题 ........................................................................ 错误!未指定书签。 3.3现状评价 ........................................................................ 错误!未指定书签。4绩效目标 ................................................................. 错误!未指定书签。 4.1生态环境效益目标与指标 ............................................ 错误!未指定书签。 4.2投融资效率目标与指标 ................................................ 错误!未指定书签。 4.3管理效力目标与指标 .................................................... 错误!未指定书签。 4.4社会效应目标与指标 .................................................... 错误!未指定书签。5技术路线与措施 ..................................................... 错误!未指定书签。 5.1河道整治工程 ................................................................ 错误!未指定书签。 5.2库区生态保护工程 ........................................................ 错误!未指定书签。 5.3水环境修复工程 ............................................................ 错误!未指定书签。6效益分析 ................................................................. 错误!未指定书签。 6.1社会效益 ........................................................................ 错误!未指定书签。 6.2经济效益 ........................................................................ 错误!未指定书签。 6.3生态环境效益 ................................................................ 错误!未指定书签。

河道生态修复技术

生态河道修复工程 河道是包括土地、动植物、水体的复杂生态系统。具有调节径流、调蓄水量、去除水中有毒有害物质,提供水生、陆生动物栖息地的功能,植被特征明显不同于两侧土地,有较高水平的物种多样性,种群密度和物生产率。 我国目前河道修复工程多考虑河道的水利条件,常见的河道整治工程如下:1、加高河堤;2、采用钢筋混凝土和块石结构;3、河道人工化、渠道化;4、清淤。采用以上方法将极大的影响河道生态功能,造成河道生境单一,水生植物缺乏,周边生态食物链断裂,生物多样性减少,河道净化能力较差等后果。 河道生态修复以生态手段,使河道生态系统恢复到被破坏前的近似状态,且能够自我维持动态平衡的复杂过程。生态修复需要对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包括水质净化物理过程、化学过程、生物特征有充分的认识。工程设计主要包括河流生态修复设计,河床生态修复设计,河岸生态修复设计和河岸带生态修复设计。 一、河流生态修复设计技术 河流生态修复主要任务是将人工河道形态修复成近自然的河道形态。自然河流有如下四中类型:1、顺直微弯型:总体顺直并略有弯曲,深槽、浅滩交错分布其中;2、弯曲型:具有外形曲折、蜿蜒蠕动的动态特性,分布范围广,任意两相邻浅滩的间距约为河宽的5~7倍;3、分汊型:又称江心洲型河道,具有一个或几个江心洲,河身呈莲藕状,具有两股以上的汊道,汊道交替消长;4、游荡型:河身顺直宽浅,沙滩众多,汊道交织,河床变形迅速,主槽摆动不定,水流散乱。河流生态修复中,主要应针对河流形态,将沟渠化的河流形态改造成近自然的河流形态。 1.河流断面设计 河道断面应设计有深潭和浅滩,断面上植物设计应注意层次,设计时应注意乔木、灌木和水生植物布置的位置和宽度,理想的河道断面图如图1所示。 图1 河道剖面理想断面设计 对于硬质化现象严重的河道断面,应以河道修复理想剖面为基础,加以改造。硬质化河道生态修复剖面如图2所示。 图2 硬质化河道生态修复剖面 2.浅滩和深潭河流结构设计 深潭和浅滩是自然河道中常见的较复杂的生境,为浮游生物,鱼类等提供复杂的生活环境,躲避天敌,有利于河道生物多样性的丰富,对于河流生态修复有着重要意义。针对人工河道,应在沿河流方向剖面,塑造地形,形成近自然的深潭和浅滩,深浅变化明显。沿河流方向生态修复剖面如图3所示。

河道生态修复专题报告

河道生态修复专题报告 1、砂坑治理 沙坑的成因分析 导致沙坑形成的原因有人为和自然两种因素,人为的挖沙取石是沙坑形成的主要原因,不合理的开采利用,破坏地表植被,直接导致沙坑形成。同时风蚀、水蚀也加剧了沙坑的形成。 沙坑的特点分析:一般分布较广、且多数比较零散。 沙坑的危害 (1)破坏土地、影响地表景观。 砂石的开采是以剥离挖损土地为主,显着改变了地表景观,一般沙坑开采前是有植被覆盖的河滩地,甚至是农田。开采后地貌和植被遭到破坏,由于沙石的挖去,地面形成巨大的沙坑,且周围堆置着大量的废石与垃圾,严重破坏地表自然景观,形成一个与周围环境完全不同甚至极不协调的外观。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进度,景观的破坏越来越多的引起当地居民的强烈反应。 (2)形成大量沙尘源,容易就地起砂。 沙坑多分布在生态环境原本就很脆弱的河道两侧及荒滩地。由挖沙取石,破坏了植被和表层土壤,形成大面积的荒沙地。到了冬春季节,风起沙扬。 (3)造成大量的水土流失。 人工采石挖沙,形成沙坑,造成周边地段地下水下降,加上人工对地面的扰动,使土壤的抗侵蚀性降低,到了雨季,加剧水土流失,并容易引起塌方等自然地质灾害。 总之,由于砂石的开采,沙坑的形成,破坏了生态环境,污染了大气环境,严重影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名的生活水平。 沙坑治理的具体措施 (1)大沙坑治理采取小坡平整的措施 1)平整最小边坡1:5。根据植被生长需要及稳固沙土要求,植被自然生长所需坡度不宜陡于1:5。 2)尽量保证堤脚护堤滩地宽度不小于30m。 3)基本保证每一个横断面内,挖填土方内部平衡,且就近平衡。 (2)有常流水的河道,采取引种水草、封河育草的措施,恢复河道的湿地景观。 (3)干旱河道采取撒播草籽的措施,提高河道内的植被盖度,减少水土流失,避免扬沙。 2、土壤改良 针对不同土壤质地类型,提出相应的土壤改良措施模式: (1)河道基质为砾石类占主体的地段:首先将河道局部小地形地貌平整处理,然后覆盖一层3-5cm层厚的生土,并碾压2-3次,压实,形成一个隔水层。其次将河道内的沙土按照1:1的体积比例与客土进行混合配置。主要客土材料配比为:黄壤土60%,有机质(泥炭和农家肥总计15-20%)+植物纤维(粉碎的农作物秸秆20%-25%)。增加适当的土壤改良剂及保水剂,配好的客土覆盖20cm厚度。 (2)沙质土类为主体的地段:河道平整处理,然后覆盖一层3-5cm层厚的生土,并碾压2-3次,压实,形成一个隔水层。将河道内的沙土按照4:3的体积比例与客土进行混合配置。主要客土材料配比为:黄壤土60%,有机质(泥炭和

水环境(河道)治理与修复解决方案

水环境、水环境(河道)治理与修复解决方案 一、企业介绍 二、河道水环境与生态环境现状 随着社会化进程的加快,人类工业的高速发展和全球人口的急剧增加,自然水源补给越来越缺乏,污水厂再生水或雨污集水成为主要水源,加之多源径流污染,从而导致水环境面临着氮磷营养盐超标、生态系统破坏、水体自净能力丧失等问题,于是频繁出现水体污染浑浊黑臭、富营养化、藻类爆发等现象。 目前存在的问题如下: 1.河道水环境现状 (1)粗放式发展导致生态环境恶化、水体污染、; 由于传统的粗放式发展方式未彻底改变,中国并没有完全绕开“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这是造成环境污染的根本原因。环境问题归根到底是发展问题,是发展的成本。如果说生态破坏与中国历史上农业过度开发有关,环境污染则是工业化的直接结果。 在粗发发展过程中,人与自然冲突最激烈、生态风险最严重、问题发展最迅速。在这里,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矛盾、上下游之间诉求的矛盾、水资源利用及与水环境之间的矛盾以及不同资源开发之间的冲突、资源产地与资源利益获得者的冲突加剧。造成生态环境极度恶化。

(2)水量不足,环境负荷承载力下降; 快速发展城市化工业化,使水资源日趋紧张、枯竭;径流量减少,地下水位下降;海水倒灌,土壤盐碱化加剧,水质变差;来水来沙的减少,使沿岸土地肥力下降,河口附近海域渔业资源减少;海水入侵,海岸线侵蚀加剧;湿地减少、影响动植物的生长与栖息;蒸发旺盛,气候更加干旱,大陆性增强;荒漠化加剧,生态环境趋向恶化。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环境污染负荷逐年加重。尤其是在控制污染,防止环境质量恶化方面,面临的任务仍较繁重,主要表现在:重化工业快速发展造成的能耗和尾水排放污染问题,水体环境污染日趋严重,区域性水土流失加剧,原始森林和生物多样性受到破坏。 (3)规划建设不科学,雨季内涝严重,平时缺水; 在城市化、工业化进程中,由于城市道路、硬质景观、建筑屋面等大量非渗透性表面的扩大,以及对河湖等自然水体的填埋、河道大量采取硬质化处理等,原有的生态系统受到了极大的扰动。薄弱的基础设施建设及滞后的设施维护工作,影响水环境建设。 2.河道景观现状 (1)河道渠化,功能单一,生态结构与自然景观被人为单一 化,生态环境退化; 人们出于土地利用便利和行洪安全的考虑,对河道进行裁弯取直,并对河床加以混凝土衬砌,改变了原来河道的天然形状和走向,致使原本河道“曲折蜿蜒”的形状和“深潭”和“浅滩”等许多生物赖以维持生存的自然特征消失。同时,拓宽河道,渠化河道,固化河岸,加快了河水的流速,入渗减少,洪水更为频繁,洪峰增大,河水浑浊,两岸景观界面一般,原本蜿蜒自然的河流形态已不复存在。 河道形态单一化、河床河岸的衬砌以及河畔植被的减少损害了健康的水气循环,破坏了生境,使动植物失去了生存、栖息场所,降低了生物多样性,造成生态失衡。 (2)景观单调,缺乏层次感、多样性,与周围环境碎片化,

河道生态修复与建设施工方案[优秀工程方案]

目录 1概述 (3) 1.1项目背景 (3) 1.1指导思想 (3) 1.2基本原则 (4) 1.3编制依据 (4) 1.4实施范围及目标 (5) 2水环境概况 (6) 2.1项目区概况 (6) 2.2...口水库概况 .. (8) 3问题诊断 (10) 3.1目标要求 (10) 3.2存在问题 (13) 3.3现状评价 (13) 4绩效目标 (14) 4.1生态环境效益目标与指标 (14) 4.2投融资效率目标与指标 (15) 4.3管理效力目标与指标 (15) 4.4社会效应目标与指标 (19) 5技术路线与措施 (20) 5.1河道整治工程 (20) 5.2库区生态保护工程 (23) 5.3水环境修复工程 (24) 6效益分析 (30) 6.1社会效益 (30) 6.2经济效益 (30) 6.3生态环境效益 (31)

6.4管理效益 (31) 7保障措施 (32) 7.1.组织领导保障 (32) 7.2政策法规保障 (33) 7.3 资金投入保障 (34) 7.4 技术人才保障 (34) 8项目及投资估算 (35) 8.1投资估算 (35) 8.2实施期限 (38) 8.3运营保障措施 (38)

1概述 1.1项目背景 水是生命之源,水质是生态之本,水环境保护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事关我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河南的重要内容.河南省地跨淮河、黄河、海河和长江四大流域,承担着保护淮河源头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一渠清水北送”的重任.当前,我省正处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攻坚期、加快现代化建设的重要阶段,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常态,水环境保护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部分区域水环境质量差、河道环境流量不足、水生态受损重且难以短期内恢复、水环境隐患多等问题日益凸显.为全面落实《国务院关于印发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国发〔2015〕17号)以及《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河南省碧水工程行动计划(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的通知》(豫政〔2015〕86号),切实改善...市水环境质量,确保水环境质量“只能更好、不能变坏”,并结合我市实际,特编写本实施方案. 1.1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加快推进全国生态文明试点市建设为统领,以“三源两河一中心”(三源即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淮源、集中式饮用水源,两河即唐河、白河,一中心即市、县两级中心城区)为重点,以重点工程为支撑,深入开展水环境污染综合整治,完善长效监管机制,切实保障水环境安全,为打造大美...、活

深圳市河道生态修复工程

深圳市河道生态修复工程 1深圳市特区内城市河道现状 深圳市特区内主要有深圳河、大沙河、福田河、布吉河、新洲河、深圳水库排洪河以及盐田河等。这些河在整治之前都是很明显的“直线型;三而光”少绿化单一型;河道。河道都是采用单一的型式(梯形或矩形)、单一的植物绿化,单一的浆砌石材料。整齐划一的河道断面、笔直的河道走向,固然是一种景观,但是它与现代人们追求的回归自然不相一致,与现代城市河道周边无论现代或占典的建筑艺术都极不相称,与周围环境也极不协调。无论块石还是混凝上都是坚硬、耐压的无机材料,上而不民一草一木,铺到哪里,哪里就是灰白色一片,缺乏生机,一旦这些结构老化破损,就形成河边建筑垃圾,环境景观受到影响。 1.1深圳市河道污染现状 由于人类的活动,深圳市河道污染日益严重,从污染源上看,深圳市河道污染主要包括点源污染、面源污染和内源污染;从污染物上看,主要包括有机污染和N、P等营养盐污染。深圳市河道水质恶化既是一个水污染问题,也是一个水生态失衡的问题。目前深圳市河道渠化改变了天然河道的地形地貌,使河道植被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基础,也不利于微生物附着和微型动物栖息繁殖、高等动物生存;河道形态、结构均质性使河道水流多样性消失;河道裁弯取直使河道水流加速,不利于各种生物栖息;而河底和岸坡硬化切断了水土营养交换,使河水成为孤立于土壤之外的系统,无法独立支撑复杂的水生生物群落。以上因素导致河道生境的恶化,生态链断裂、生态网格结构破碎、生物多样性消失,河道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规模降低,当有机污染和N、P等营养盐进入河道,超出河道自净能力时,就会导致河道生态链断裂,系统失衡甚至崩溃。 1.2深圳市河道治理现状 河道治理必须遵循自然生态规律,河道生态系统稳定性取决于其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规模是否在自然条件所允许的范围之内,而将过量的有机物和营养盐移出系统则是河道治理的根本着眼点。目前深圳河道治理水质改善工程采用的是河道曝气增氧、生物飘带、自然循环水处理、河道微生物投放等技术。深圳市河道经过近几年的强化治理,已基本完成了对河道有机污染的控制,打通河道生态系统碳循环的通道,但面源污染无法控制,内源污染依然存在,深圳市河道污染源将由点源污染为主转变为以面源污染和内源污染为主,河道污染物将由有机污染为主转变为以N、P等营养盐污染为主,河道治理策略必须由污染源控制、水质净化工程为主转变为以河道生态修复为核心,通过改造河道形态结构,调节河道水量和水流态,构建河道生物多样性,恢复河道洁净好氧生态系统,提高河道自净能力。经过10多年的综合整治,深圳市河道治理已经进入攻坚阶段。研究表明,目前深圳河道现状既是污染问题,更是生态失衡的问题,对特区河道进行生态修复势在必行。 2 深圳市河道治理技术 城市河道、湖泊等地表水系统与城市污水处理系统、城市地下水系统密小可分.城市河道生态修复小能只局限于河道本身.还必须考虑城市水污染控制.城市水资源循环再生等囚索。生态修复技术主要包括:(1)道水文条件的恢复。通过补水调水措施.使河道恢复适宜生物群落生长的水质、水量以及流态、水深等水文要素。(2)生物栖息地的恢复。通过适度人工干预和保护措施.恢复河流廊道的生境多样性。(3)生物群落多样性恢复。通过引入本土生物.优化河道生物群落结构.构建生物多样性.恢复河道自然良性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2.1水污染控制技术 将城市污水处理系统和地表水系作为一个整体.通过截污措施控制河道点源污染.通过清淤减少河道内源污染。城市河道是一个开放系统.河道而源污染和大部分内源污染很难通过市政工程乎段进行控制.主要通过生物修复技术进行治理。应用于河道治理的生物修复技术包

河道生态治理及维护方案

河道生态治理及维护方案 目前,国内外对河流富营养化治理与维护的方法大致可以归类为物理法、化学法、生物-生态法等。 一、物理法 1、截污 截污是河流治理的一条有效的途径。目前国内受污染河流,无不源于外来污染物远远超出湖泊自身的净化能力而导致水质恶化、生态破坏,而截污则基本能够解决河流的污染之源,防止水体进一步恶化。截污作为一项有效的措施被广泛认可。 但是,河流截污工程浩大,涉及面广,包括大量管网铺设、污水厂建设、人员动迁、河流周边生态修复、工厂企业排污控制等,其巨额的工程投资、漫长的工期与复杂的工程实施,使众多的河流主管部门在一定时期内无力承担,而进展缓慢,因而当前的截污工作更多的体现为相关主管部门量力而行的治河措施之一,通常会结合其他的治理方法实施。 2、清淤 由于常年自然沉积,河流底部聚积了大量淤泥,富含可观的营养盐类,其释放也可能形成河流富营养化和水华暴发。将底泥从河体中移出,可减少积累在表层底泥中的营养盐,减少潜在性内部污染源,是减少内源污染的直接有效措施。在工程施工时,要密闭机械工作面,对淤泥要安全处置,防止二次污染。但是,清淤后水质只能暂时性地得到改善,随着污染的输入,河流很快又淤积回去,而且工程量大,

投资费用高。 河流清淤的成功范例还鲜有报道,目前日本等发达国家,对是否清淤及清淤厚度正进行细致而周密的论证。 3、曝气复氧 污染严重的河流水体由于耗氧量大于水体的自然复氧量,溶解氧很低,甚至处于缺氧(或厌氧)状态。向处于缺氧(或厌氧)状态的河道进行人工充氧(此过程称为河道曝气复氧),可以增强河流的自净能力、改善水质,改善或恢复河流的生态环境。因此,向处于缺氧(或厌氧)状态的河流中进行曝气复氧可以补充河流中过量消耗的溶解氧、增强水体的自净能力,有助于加快黑臭、感官性差等状态的河流恢复到正常的水生态系统。 由于河流曝气复氧工程的良好效果和相对较低的投资与运行成本费用,成为一些发达国家如美国、德国、英国、葡萄牙、澳大利亚及中等发达国家与地区如韩国、中国香港在中小型污染水体乃至港湾和河流水体污染治理中经常采用的方法。 4、换水冲稀 通过工程手段引水稀释受污染水体,短时间内降低水体的污染负荷,改善水生动物、水生植物的生存环境,提高河流的自净能力。但是换水冲稀后污染的总量没有减少,实际是污染物转嫁,如果外来污染持续存在,很快会恢复到原来的污染水平,且浪费了优质的水资源。通过引水稀释,可使得河流中优势菌种由绿藻转化为大型水生植物,大大改善了河水的水质。但引水稀释导致交换水体的生态体系发生变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