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设计创新理念

建筑设计创新理念

建筑设计创新理念

发表时间:2018-05-22T15:52:28.163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5期作者:张川毅[导读] 摘要:建筑设计是指建筑物在建造之前,设计者按照建设要求,将施工过程中和使用过程中可能存在的或可能发生的问题,事先作好通盘的设想,拟定好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方案,用图纸和文件的形式表达出来。

上海众鑫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上海市虹口区 200083摘要:建筑设计是指建筑物在建造之前,设计者按照建设要求,将施工过程中和使用过程中可能存在的或可能发生的问题,事先作好通盘的设想,拟定好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方案,用图纸和文件的形式表达出来。作为备料、施工组织工作和各工种在制作、建造工作中互相配合协作的共同依据,便于整个工程可以在预定的投资限额范围内,按照周密考虑的预定方案,统一步调,顺利进行,并使建成的建

筑物充分满足使用者和社会所期望的各种要求,不仅仅包括物质上的要求也包括精神上的要求。

建筑设计在整个建筑工程设计中起着主导和先行作用,因此建筑设计又称为先行专业或者主导专业。中国建筑市场高速发展的现状使不少人认为中国的建筑太过快餐化,从方案到施工图,三五个月是很常见的,国外同行作同样的设计可能要3年~5年。这个“中国速度”并不是由中国建筑师的主观意愿所决定的,而是由社会大环境所决定的,是中国建筑师必须面对的残酷现实。这就更要求中国建筑师具有学习精神和综合性思考能力,提高自觉性和主动性,在战争中学习战争。建筑设计可以被看作是建筑师实现个人艺术追求的一种手段。与绘画、雕塑不同的是,建筑设计不是建筑师个人橱窗里的收藏品,建筑需要服务于大众,需要多方参与。有时候一个很不错的创意和理念,也具备实现的可能性,但是由于时间、造价甚至业主的喜好而不能贯彻下去。人们常说,建筑是遗憾的艺术,很多因素都是建筑师所无法控制的,因此不能奢求在一个建筑里实现建筑师所有的个人理想。抓住主要矛盾、合理利用技术、适宜的简化是实现理想的一条曲折的路。

广义的建筑设计是设计一个建筑物所要做的全部工作。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设计涉及建筑学、结构、给排水、电、煤气、暖、通、消防、自动化控制受理、声、光、热学及工程估算、园林绿化等方面的知识,需要各种科学技术人员的密切协作。通常所说的建筑设计,是指“建筑学”范围的工作。它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建筑物内部各种使用功能和使用空间的合理安排,建筑物与周围环境、与各种外部条件的协调配合,内部和外表的艺术效果,各个细部的构造方式,建筑与结构、建筑与各种设备等相关的综合协调,以及如何以更少的材料、更少的劳动力、更少的投资、更少的时间来实现上述各种要求,其最终目的是使建筑物在建筑设计上一贯遵守的“实用、经济和可能条件下注意美观”。随着生产和生活的发展,它的含义和内容也会有所发展和变化,如对“实用”将会有新的要求;“经济”的含义也已从个体建筑造价扩大到“少花钱多办事,少花钱办好事”;对室内设施和能源开支等综合经济效益进行统一考虑;“美观”也不仅在于建筑造型或色调、装饰等概念,地方风格、民族传统、时代面貌等也远远超过原来“美观”的范畴,使建筑设计向新的高度发展。建筑设计的核心,是要寻找解决建筑中各种矛盾的最佳方案。

摒弃简单粗暴模仿,务实解决问题。谈及建筑的人文精神,有时会被简单理解为形式的模仿。比如国内著名的“福禄寿”天子大酒店、五粮液大楼、沈阳方圆大厦就是其中的代表。简单粗暴的形式模仿,短时间内实现了利益,但降低了建筑的艺术品位,不具有长久的艺术生命力。建筑设计要从深层次上挖掘精神内涵,务实解决社会问题。例如崔恺院士的康巴艺术中心,组团形式上保持了藏式街区的传统,将建筑布局打碎,既实现了现代建筑与老街区的共生,又保留了艺术建筑的独特美感。再例如现在的住宅户型设计,不满足停留在功能合理层面,更多地关注了几十年内的户内人口结构变化对户型设计的要求,用发展的眼光看设计。半个世纪前,当国际式建筑风靡全球后,建筑评论家们就大声疾呼,建筑师必须仔细分析建筑所处的环境,让建筑生长在它所处的环境里,融入当地的文化,而不是把一个现成的建筑“摆”到那块土地上。

从实际出发是建筑设计创新的关键,建筑设计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一个建筑物的形式取决于设计者对客观因素认识后的主观反应。例如:建筑所在地的地质、地貌、气候鞥自然条件,城市规划部门对所建建筑物的特殊要求等。如果设计者潜心观察实际情况,将自己丰富的实践经验与独特的设计手法融入客观的条件中去,所设计的产品不仅可以获得较好的效果,而且会显示出各自的特色,形成有地方特色的建筑风格,避免千篇一律。建筑师通过形象的创造引人联想,使人既回归过去又存在于现在,又对未来的世界产生追求、探索的和向往未来、使其所设计的建筑不仅是物质的,而且是意识形态化的产品,建筑师的空间、环境创造又离不开当时当地的社会、经济、文化、地质地貌、风土人情和历史的变革,同时必须满足业主的要求。

做好建筑设计还须树立整体观念或全局观点。建筑物是组成城市体型和环境的主要成分,要求设计者必须从城市体型、环境的整体角度来考虑建筑设计。同样,考虑一个建筑群对各个建筑之间的关系,考虑一个单体建筑对各个局部、各细节的关系,也都要有整体观念。设计工作是很多人共同协作的,每个人可能只负责一个局部的设计,某一局部设计有时从局部角度看是正确的东西,而从整体角度看就不一定正确,这就需要首先照顾整体。因此,不仅设计总负责人要有整体观念,每个做局部设计工作的人也要有整体观念。做好建筑设计还要能够善于发现问题,纠正错误。因为建筑设计的整个过程本身就是一种修改、演化的过程,设计者面临着一系列错综复杂的矛盾,一个设计方案如果修改来修改去,在一些重大问题上老是顾了一头就顾不了另一头,“捉襟见肘”,找不到一条能够兼顾各个方面的出路,那就要冷静想一想,是不是设计思路本身有问题,就要下大决心,跳出原来的圈子,从根本上否定这个方案,试探别的思路。思路正确,很多复杂的问题和矛盾常会迎刃而解。

参考文献:

[1].沈蒲生.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例题.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日本建筑学会编.建筑设计资料集成.天津大学出版社

[3].童寓.《近百年西方建筑史》.南京工学院出版社

建筑设计毕业论文参考文献范例

建筑设计毕业论文参考文献范例 的引用应当实事求是、科学合理,不可以为了凑数随便引用,以下是搜集整理的建筑设计参考文献,欢迎阅读参考。 论文参考文献一: [1]李强.关于既存建筑改造的思考[D].天津大学2010 [2]杨建江,王春梅,刘叶.国内目前最高建筑高银117大厦的裂缝检测与分析[J].特种结构.2013(03) [3]黄杰,吴胜兴,沈德建.不同粗骨料混凝土早期热膨胀系数试验研究[J].结构工程师.2010(03) [4]尹健,周士琼.高性能混凝土轴心抗拉强度与劈裂抗拉强度试验研究[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2001(02) [5]杨明.历史风貌建筑木建筑结构分析及砌块材料研究[D].天津大学2012 [6]赵永旭.基于武汉某建设公司的招投标管理研究[D].天津大学2012 [7]刘叶.集装箱组合房屋墙板的抗剪及抗风性能试验研究[D].天津大学2014 [8]安明喆,朱金铨,覃维祖.高性能混凝土的自收缩问题[J].建筑材料学报.2001(02) [9]高家训,郑乃明,李光宗.钢筋混凝土初应力及徐变应力的研究分析[J].混凝土及加筋混凝土.1985(05) [10]朱伯芳.混凝土的弹性模量、徐变度与应力松弛系数[J].水利学报.1985(09) [11]龙炳煌,李书进,孙艳,彭少民.钢筋混凝土结构线差温度应力的试验研究[J].建筑结构学报.1999(04) [12]钱春香,朱晨峰.骨料粒径对混凝土热膨胀性能的影响[J].硅酸盐学报.2009(01) [13]郑欣,姚武.混凝土体积稳定性的测试方法[J].建筑技术.2005(04) [14]田倩,孙伟,缪昌文,刘加平.高性能混凝土自收缩测试方法探讨[J].建筑材料学报.2005(01) [15]杨杨,江晨晖,许四法.高性能混凝土早龄期抗拉性能试验研究[J].建筑材料学报.2008(01)

现代工业建筑外壳创意设计-谢明哲

现代工业建筑外壳创意设计 谢明哲吴佶骏吴双月 (中冶京诚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北京100176) 摘要:从工业建筑外壳设计的定义出发,阐述外表皮设计的重要性,并结合重庆江北烟草公司烟草物流配送中心与曹妃甸高新技术产业区配套厂房两个设计项目,总结现代工业建筑外壳创意设计要点。 关键词:外壳地形信息技术 MODERN INGUSTRIAL BUILDING SHELL CREATIVE DESIGN Xie Mingzhe Wu Jijun Wu Shuangyue (MCC Capital Engineering & Research Incorporation Limited, Beijing 100176, China)Abstract:Starting from the definition of industrial building shell design, the paper expounds the importance of graphic design, and combining the chongqing jiangbei tobacco company the tobacco logistics distribution center design and the caofeidian high-tech industrial park general workshop design two design projects, summarize the main points of modern industrial building shell creative design. Keywords:V oldemort shell,Terrain,Information technology 1.工业建筑外壳的定义及组成 工业建筑的外壳通常意义上是指工业建筑所有的外围护部分,包括屋顶。 工业建筑的外壳一般情况下是封闭的,以提供一个安全合适的工作空间。 工业生产对建筑的高度以及跨度的要求,使得结构性元件主宰着工业建筑的整体,结构选型、轴线以及柱网的布置成为建筑外壳设计的先决条件。 外墙面和屋顶不仅起着封闭空间建筑的作用,通过采光窗的分布建立了与外界的联系。作为设计师,我们还要为那些在厂房内工作的员工考虑,我们必须考虑相应的采光、防嗮、节能措施。在大的工业建筑中,考虑到窗墙比以及采光效率的因素,我们不得不考虑屋顶采光以解决室内光线不足的问题。这时候,我们可以把屋面作为作为第五立面来处理。 在工业建筑中,生产往往对环境(温度、湿度以及噪音)有些特殊的要求,这就使得建筑外壳需要良好的隔热、保温、防噪、通风换气等构造。这时,我们必须结合热工及其它专业,良好、仔细、精确的规划以及建筑外壳设计就变得非常重要。 2.工业建筑外壳设计的重要性 做工业建筑外壳的设计师从一开始就必须对付大量的被认为是限制条件的决定因素。人们通常会认为在这些限制条件下只能形成某种固定样式的外表面特征,它几乎不会给设计师留下任何有创造性的设计空间。然而,这种观点是错误的,至少是值得商榷的。 在过去的一个多世纪里,尤其是最近的30多年来的工业建筑设计探索与实践证明了正是由于那些被认为是限制条件的决定因素的多样性导致了工业建筑外表皮的多样性,这同时也使得工业建筑的建筑设计有了更多的创意与自由度。 随着人类社会步入信息化时代,工业建筑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新出现的工业形式造就了新的建筑外表。 今天,社会的发展已经到了一个新的阶段,人们对环境以及安全生产的意识已经改变,如何有效利用阳光、空气与水来与环境和谐;如何利用建筑外表面来明确一个企业的属性以及提升公司的形象,这些都使得工业建筑的外壳设计具有了更大的自由度和挑战性。 研究现代工业建筑的外壳设计,是一个十分重要而且不可回避的问题。现代工业建筑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它的建筑设计与技术也应随之相应改变,并且在实践中不断增加新的内容。 3.外壳创意设计要点 不同的工业企业要求不同的建筑外壳,例如生物制药以及电脑芯片的生产厂房要求无尘车间,在这种条件下建筑外壳的设计就不得不满足严格而苛刻的密封接头条件。 作为建筑设计师,我们的工作就必须考虑工业建筑这些工艺上的要求,同时我们也需要考虑工业建筑的地域特性以及行业特色。 第一作者:谢明哲,男,1971年出生,高级工程师,国家一 级注册建筑师。 E-mail:xiemingzhe@https://www.360docs.net/doc/7b5665055.html, 收稿日期:

2021年建筑设计创新方法研究

2021年建筑设计创新方法研究 1前言 负责建筑设计这一方面的员工按照建筑规划方案把建筑的具体意思表达出来叫做建筑设计的具体意思表达出来叫做建筑设计,设计师需要通过自己多年积累的经验以及自己的创意和想象把建筑的特点完美地表达出来达出来。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建筑设计的要求与想法越来越多来越多,标准也越来越严格,传统的建筑老套设计方案已经无法满足当前的需要了法满足当前的需要了,而且它老套,单一,只能把当代流行的一些东西做简单设计一些东西做简单设计,这些都是不可行的。我们要想做进一步提升步提升,将人文化、科学化的建筑完美的表达出来,就必须实行建筑设计的创新行建筑设计的创新。 2新时期建筑设计创新方法 2.1进行前期的考察工作 新时期建筑设计的创新不止局限于一个方面的创新新时期建筑设计的创新不止局限于一个方面的创新,它每一个环节都有可以值得提升的因素每一个环节都有可以值得提升的因素。比如在要设计建筑之前前,就要认真地观察并且详细分析所要设计的对象,看它到底适合哪一种方案适合哪一种方案,做到心中有数。在这一行业,要想评判这个建筑的设计成功或者失败建筑的设计成功或者失败,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首创性,当然首创性也不是针对某一步骤才会有的然首创性也不是针对某一步骤才会有的,它贯穿在整个建筑设计当中设计

当中。所以,不能一知道对象后就急于创新,先要对事物做一个充分的了解做一个充分的了解,把握整体的情况,再根据建筑自身的特色将更趋向于实际将更趋向于实际,让人们易于接受的设计方案筛选整理出来,确保方案的可行性确保方案的可行性。只有创新的方案适用于所要设计改进的建筑建筑,接下来的工作才是有效的,才能有条不紊地进行。 2.2筛选有效性 通过在建筑设计之前的充分了解后通过在建筑设计之前的充分了解后,建筑设计人员就能把自己所构思的符合应用的创新一一列举出来把自己所构思的符合应用的创新一一列举出来,然后再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筛选实际情况进行筛选,挑选出最适合的那个设计方案。但这当中也存在着偶然事件中也存在着偶然事件,就是在不经意间偶然产生的创新方案,这种创新设计方案在大多数情况下不在选择筛选的过程中这种创新设计方案在大多数情况下不在选择筛选的过程中,一般都是做参考一般都是做参考。那么对有效方案的选择就分为两种:第一种是不走冷门路线种是不走冷门路线,不是设计师执意的凭着自己个人的想法来设计的来设计的,这种设计方案符合绝大多数人们的审美观念与要求求,当然这种创新设计方案也是多种多样的;第二种方案需要设计师将实际的外部环境结合起来设计师将实际的外部环境结合起来,外部环境也包括很多方面面,比如说建筑周边建筑的整体风格,还有这座城市所要表达的整体人文环境等等的整体人文环境等等。建筑设计师在准备创新方案是也要把这些因素考虑进来这些因

建筑工程专业毕业设计

1.建 筑 工 程专业毕业设计2012-3-1 10:23 阅读(1851) 高等学校技术科学专业及其他需培养设计能力的专业或学科应届毕业生的总结性独立作业。要求学生针对某一课题,综合运用本专业有关课程的理论和技术,作出解决实际问题的设计。 毕业设计答辩资料整理 综合楼毕业设计论文 8度某中学学生宿舍楼毕业设计 某厂区建筑设计毕业论文 建筑专业毕业设计 某商住区建筑工程毕业设计 高层建筑设计与城市空间 某大学实验综合楼施工组织毕业设计 某中学初中部教学楼设计 某图书馆建筑设计任务书 某小区双拼住宅毕业设计 毕业设计是高等学校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之一。相当于一般高等学校的毕业论文。目的是总结检查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成果,是评定毕业成绩的重要依据;同时,通过毕业设计,也使学生对某一课题作专门深入系统的研究,巩固、扩大、加深已有知识,培养综合运用已有知识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毕业设计也是学生走上国家建设岗位前的一次重要的实习。 某图书馆结构设计验算任务毕业设计 建筑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指导书 现浇钢混高层住宅楼毕业设计计算书 某住宅小区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某商业步行街楼房施工组织毕业设计 某中学教学楼毕业设计 关于普通房屋的建筑毕业设计 建筑设计技术专业毕业实习任务书 二层厂房建设工程毕业设计 7度某中学学生宿舍楼毕业设计 建筑工程学院毕业设计手册 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应用。与实际结合的课程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产生强烈的学习爱好。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拿到实用性强的课题的学生积极性明显高于其他学生。因此,课题应尽可能地贴近生产实际、生活实际。而注重课题的教学性能使知识承上启下,

建筑设计创新理念论文

建筑设计创新理念分析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市对建筑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创新作为一种新概念广泛运用在各个行业,建筑设计过程中,对创新加以利用,可以提高建筑设计的水平,提高建筑的使用价值。建筑设计不仅要做到人们可以使用的基本要求,更应注重理性与感知、形象与概念等的结合,创造一个舒适安心的生活使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质的改善。创新性思维的应用是提高建筑设计的重要途径,在建筑设计过程,建筑设计者必须将建筑设计作为一个整体工程来看待,注重设计理念的不断创新,具备系统的设计知识,将创造性思维与逻辑性思维有效结合,使建筑设计与城市的发展相结合,更好的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1.建筑设计概述 建筑设计一般是指在施工建造一个建筑之前,由设计者按照建设的任务,设计出一系列的方案。这些方案包括图纸,文件等。建筑设计可以使施工过程在预定的时间和预算内顺利进行,使建筑物可以满足使用者的需求和社会的期望。设计者在进行设计前,应该考虑到施工中有可能存在的问题,并提前拟定好方法,避免问题的发生。 一般意义上的建筑设计就是指建筑学范围内的工作,就是将虚拟技术应用于对城市的规划和对建筑的设计,广义的设计则是指设计一个建筑物或建筑群所要做的全部工作。建筑设计的本质取决于建筑设计的形式、功能以及创造性。其作用是要解决建筑施工,以及使用中的问题,包括建筑物内部各种使用功能和使用空间的合理安排,建筑

物与生态环境、与周围资源的协调配合,建筑的美观与否,建筑利用价值的高低,建筑的结构构成等相关技术的综合协调,做到以最少的投资,达到最大的利益,提高施工效率,提升建筑自身的价值。在现代建筑设计中,设计对整个建筑的使用具有重要作用。建筑设计可以使建筑具有美观的外形、欣赏性,并合理规划建筑的用途,提高其利用率,以满足人民日益提高的生活水平。 建筑设计在我国的应用中比较侧重于技术方面,建筑传统的设计主要是总结经验、规范依据,建筑现代设计则是重点强调分析预测信号以及创造性的互相配合。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生活水平的要求不断提高,环境保护也成了重中之重。在现代化建筑设计中应该更加注重建筑的环保功能以及科技化利用现代的技术,不仅仅是要符合现代人的居住要求,还要对子孙后代的发展发挥重要的作用,具有可持续循环利用的意义,因此,建筑设计创新理念的不断发展,就开始日趋重要。在建筑设计中,增强创新意识与理念,就可以人与自然共同发展和进步,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2.发展建筑设计创新理念的要求 2.1建筑设计创新必须向智能发展 随着经济发展,人们对生活环境要求逐步提高,建筑设计创新的智能化发展可以通过高科技的监控设备,将信息资源优化组合,以提高建筑的安全性,为使用者提供一个舒适便利安全的生活空间。如今智能建筑的设计充分应用了智能化创新。在智能建筑中,人们可以在自动调节温度湿度的环境中生活,利用现代化的通讯手段工作,最

建筑设计创新理念

建筑设计创新理念 发表时间:2018-05-22T15:52:28.163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5期作者:张川毅[导读] 摘要:建筑设计是指建筑物在建造之前,设计者按照建设要求,将施工过程中和使用过程中可能存在的或可能发生的问题,事先作好通盘的设想,拟定好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方案,用图纸和文件的形式表达出来。 上海众鑫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上海市虹口区 200083摘要:建筑设计是指建筑物在建造之前,设计者按照建设要求,将施工过程中和使用过程中可能存在的或可能发生的问题,事先作好通盘的设想,拟定好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方案,用图纸和文件的形式表达出来。作为备料、施工组织工作和各工种在制作、建造工作中互相配合协作的共同依据,便于整个工程可以在预定的投资限额范围内,按照周密考虑的预定方案,统一步调,顺利进行,并使建成的建 筑物充分满足使用者和社会所期望的各种要求,不仅仅包括物质上的要求也包括精神上的要求。 建筑设计在整个建筑工程设计中起着主导和先行作用,因此建筑设计又称为先行专业或者主导专业。中国建筑市场高速发展的现状使不少人认为中国的建筑太过快餐化,从方案到施工图,三五个月是很常见的,国外同行作同样的设计可能要3年~5年。这个“中国速度”并不是由中国建筑师的主观意愿所决定的,而是由社会大环境所决定的,是中国建筑师必须面对的残酷现实。这就更要求中国建筑师具有学习精神和综合性思考能力,提高自觉性和主动性,在战争中学习战争。建筑设计可以被看作是建筑师实现个人艺术追求的一种手段。与绘画、雕塑不同的是,建筑设计不是建筑师个人橱窗里的收藏品,建筑需要服务于大众,需要多方参与。有时候一个很不错的创意和理念,也具备实现的可能性,但是由于时间、造价甚至业主的喜好而不能贯彻下去。人们常说,建筑是遗憾的艺术,很多因素都是建筑师所无法控制的,因此不能奢求在一个建筑里实现建筑师所有的个人理想。抓住主要矛盾、合理利用技术、适宜的简化是实现理想的一条曲折的路。 广义的建筑设计是设计一个建筑物所要做的全部工作。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设计涉及建筑学、结构、给排水、电、煤气、暖、通、消防、自动化控制受理、声、光、热学及工程估算、园林绿化等方面的知识,需要各种科学技术人员的密切协作。通常所说的建筑设计,是指“建筑学”范围的工作。它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建筑物内部各种使用功能和使用空间的合理安排,建筑物与周围环境、与各种外部条件的协调配合,内部和外表的艺术效果,各个细部的构造方式,建筑与结构、建筑与各种设备等相关的综合协调,以及如何以更少的材料、更少的劳动力、更少的投资、更少的时间来实现上述各种要求,其最终目的是使建筑物在建筑设计上一贯遵守的“实用、经济和可能条件下注意美观”。随着生产和生活的发展,它的含义和内容也会有所发展和变化,如对“实用”将会有新的要求;“经济”的含义也已从个体建筑造价扩大到“少花钱多办事,少花钱办好事”;对室内设施和能源开支等综合经济效益进行统一考虑;“美观”也不仅在于建筑造型或色调、装饰等概念,地方风格、民族传统、时代面貌等也远远超过原来“美观”的范畴,使建筑设计向新的高度发展。建筑设计的核心,是要寻找解决建筑中各种矛盾的最佳方案。 摒弃简单粗暴模仿,务实解决问题。谈及建筑的人文精神,有时会被简单理解为形式的模仿。比如国内著名的“福禄寿”天子大酒店、五粮液大楼、沈阳方圆大厦就是其中的代表。简单粗暴的形式模仿,短时间内实现了利益,但降低了建筑的艺术品位,不具有长久的艺术生命力。建筑设计要从深层次上挖掘精神内涵,务实解决社会问题。例如崔恺院士的康巴艺术中心,组团形式上保持了藏式街区的传统,将建筑布局打碎,既实现了现代建筑与老街区的共生,又保留了艺术建筑的独特美感。再例如现在的住宅户型设计,不满足停留在功能合理层面,更多地关注了几十年内的户内人口结构变化对户型设计的要求,用发展的眼光看设计。半个世纪前,当国际式建筑风靡全球后,建筑评论家们就大声疾呼,建筑师必须仔细分析建筑所处的环境,让建筑生长在它所处的环境里,融入当地的文化,而不是把一个现成的建筑“摆”到那块土地上。 从实际出发是建筑设计创新的关键,建筑设计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一个建筑物的形式取决于设计者对客观因素认识后的主观反应。例如:建筑所在地的地质、地貌、气候鞥自然条件,城市规划部门对所建建筑物的特殊要求等。如果设计者潜心观察实际情况,将自己丰富的实践经验与独特的设计手法融入客观的条件中去,所设计的产品不仅可以获得较好的效果,而且会显示出各自的特色,形成有地方特色的建筑风格,避免千篇一律。建筑师通过形象的创造引人联想,使人既回归过去又存在于现在,又对未来的世界产生追求、探索的和向往未来、使其所设计的建筑不仅是物质的,而且是意识形态化的产品,建筑师的空间、环境创造又离不开当时当地的社会、经济、文化、地质地貌、风土人情和历史的变革,同时必须满足业主的要求。 做好建筑设计还须树立整体观念或全局观点。建筑物是组成城市体型和环境的主要成分,要求设计者必须从城市体型、环境的整体角度来考虑建筑设计。同样,考虑一个建筑群对各个建筑之间的关系,考虑一个单体建筑对各个局部、各细节的关系,也都要有整体观念。设计工作是很多人共同协作的,每个人可能只负责一个局部的设计,某一局部设计有时从局部角度看是正确的东西,而从整体角度看就不一定正确,这就需要首先照顾整体。因此,不仅设计总负责人要有整体观念,每个做局部设计工作的人也要有整体观念。做好建筑设计还要能够善于发现问题,纠正错误。因为建筑设计的整个过程本身就是一种修改、演化的过程,设计者面临着一系列错综复杂的矛盾,一个设计方案如果修改来修改去,在一些重大问题上老是顾了一头就顾不了另一头,“捉襟见肘”,找不到一条能够兼顾各个方面的出路,那就要冷静想一想,是不是设计思路本身有问题,就要下大决心,跳出原来的圈子,从根本上否定这个方案,试探别的思路。思路正确,很多复杂的问题和矛盾常会迎刃而解。 参考文献: [1].沈蒲生.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例题.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日本建筑学会编.建筑设计资料集成.天津大学出版社 [3].童寓.《近百年西方建筑史》.南京工学院出版社

工业建筑施工技术现状与创新论文

工业建筑施工技术的现状与创新 摘要: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工业生产起到功不可没的推动作用,而工业建筑以建筑物的形态作为工业生产载体,直接推动工业生产的发展和壮大,因此,工业建筑施工技术与工业生产对人类社会推动的作用是同宗一脉的。为了升华工业建筑的社会贡献值,在进行建筑施工的时候,要在施工技术方面进行推陈出新,引入国内外先进的施工技术理念与手段,引导工业建筑施工朝着高技术含量的方向发展,从而保证工业建筑的整体质量。本文将从工业建筑施工的桩基技术、混凝土浇筑技术和防水技术三方面进行研究,探讨这三种重要施工技术手段的发展现状,并提出相应的创新方法,对于相关的工程施工,可供参考。 关键词:工业建筑施工技术技术现状技术创新 abstract: the progress of human society and the development, the industrial production have helped push, and industrial building to building form as industrial production carrier, and directly promote development and expansion of industrial production, therefore, industrial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and industrial production to promote human society is the role of a pulse of their father. in order to sublimate industrial building social contribution values, in building construction, construction technique in new, by introducing advanced technology and the method of the construction

论建筑设计创新

论建筑设计创新 发表时间:2016-10-28T15:46:49.593Z 来源:《基层建设》2016年14期作者:曹治英[导读] 摘要:建筑设计创新评价研究是建筑理论、创新学、评价论研究领域之间的交叉课题,是建筑设计创新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安徽省人防建筑设计研究院东莞分部 523000 摘要:建筑设计创新评价研究是建筑理论、创新学、评价论研究领域之间的交叉课题,是建筑设计创新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多学科交叉的研究方法为在建筑理论研究中开辟关于建筑设计创新评价研究的新领域,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和方法论指导。建筑设计创新评价研究主要以建筑设计创新评价本体研究作为理论基础,系统地研究建筑设计创新评价主体、客体和方法,从而构建建筑设计创新评价理论体系,提出可供实际应用的建筑设计创新评价方法。 关键词:建筑设计创新评价;评价本体;评价主体;评价客体;评价方法 1建筑设计创新评价的基本概念 1.1建筑设计创新的概念 人们对建筑设计创新这一名词并不陌生,很多人从不同角度对建筑设计创新进行了定义。建筑“创新就是通过巧妙的艺术构思、渊博的科学知识、丰富的实践经验、熟练的技术技巧正确运用设计法则,结合建筑形体与使用功能及内外空间,以精确的尺度、适宜的比例,将形、神、意、涵、光、色、点、线、面、形体有机地、协调地揉合成统一整体,创造出优美的环境与丰富的空间,使建筑具有现代风格。”这是一种更倾向于描述的阐释方法,便于人们从直观上进行整体的把握,但作为概念还不够准确。 建筑设计创新的基本要素是构成建筑设计创新的本质成份,是建筑设计创新的基本内容,任何建筑设计创新都必须具备这些基本要素。这些基本要素作为建筑设计创新的有机组成部分,具有各自的作用与地位,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既影响制约着其它因素,又受其它因素影响;同时这些要素又具有各自的形式、内容以及特点,本身是一个复杂的系统。 1.2建筑设计创新的属性 首创性和创新价值性是建筑设计创新的本质属性,含有历史上没有出现过、“第一次”出现的意思,并且具有价值。建筑设计创新是把新的或重新组合和再次发现的建筑元素引入到所设计的建筑系统中的过程,因而其成果必然是新颖的,较之过去的具有明显的新的因素和成分。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这种首创性并非狭义的概念,它应该是一个完整的过程,认为完全的第一次出现的才是首创的观念是完全错误的。整体“新”是创新,局部“新”也是创新。尤其在实践中,在原有的建筑形态、建筑功能以及建筑技术上,有所突破和超越,也是首创性的体现。例如,暴露材料和结构的玻璃建筑在 19 世纪的水晶宫就已经出现,杠杆式的悬臂构件也在 19 世纪德国工程师吉伯尔的桥梁中采用过。 2建筑设计创新评价的主要作用 2.1认识作用 建筑设计创新评价是人们认识建筑设计作品创新的重要手段。建筑设计创新评价是对建筑设计作品创新的本质、属性、规律等进行认识的最重要的手段。众所周知,人们之所以对建筑设计作品创新加以认识,主要是基于自身的利益。当建筑设计创新评价主体把建筑设计作品创新确定为评价对象时,就说明建筑设计创新评价主体已经意识到了建筑设计作品创新的某种意义。并且,建筑设计创新评价不仅是建筑设计创新评价主体认识建筑设计作品创新的一个过程。同时,通过建筑设计创新评价的渗透,人们对建筑设计作品创新也能够有更深一步的认识。不难看出,建筑设计创新评价是人们获得关于建筑创新发展的规律的重要途径。 2.2指导作用 指导作用是建筑设计创新评价的基本作用之一,建筑设计创新评价对建筑设计创新实践具有指导作用。建筑设计创新评价的指导作用是指:建筑设计创新评价主体依据在评价过程中掌握的建筑设计创新的规律,应用到新的建筑设计过程中,从而提高建筑设计创新水平。 3建筑设计创新的评价客体 建筑形态创新的评价视角包括建筑实体形态创新的评价视角和建筑空间形态创新的评价视角,涉及建筑的外在形象和内在结构的创新;建筑功能创新的评价视角包括建筑实用功能创新的评价视角和建筑精神功能创新的评价视角,涉及人的生活方式、活动情形和各种不同的使用目的等内容;建筑技术创新的评价视角包括建筑结构创新的评价视角、建筑材料创新的评价视角、建筑工艺创新的评价视角、建筑设备创新的评价视角和建筑施工创新的评价视角等。 3.1从建筑形态创新视角进行评价 为便于分析,我们把建筑形态同功能、技术、经济等因素分离开来,作为一个独立的研究对象。我们认为建筑形态是一种人工创造的物质形态,“对建筑形态的研究,一是研究其‘形’,二是研究其态势。”它包含建筑内在结构和外在形式两个层面的问题。“形”就是建筑的形式,“态势”可以理解为建筑个部分之间以及建筑与外部条件之间的各种关系。同时建筑实体形体和建筑的空间形态是建筑形态的两个最主要的表现形式。 建筑形态创新是人们在设计和建造建筑的过程中,采用各种手段和方法,形成与以往任何建筑都不同的建筑形态的活动及其结果。建筑形态创新是建筑设计作品创新外在现象的具体体现,是可以由视觉观察到或者触觉感受到的现象和有形事物。一般来讲,建筑形态创新包括:建筑实体形态创新与建筑空间形态创新两个方面。所以建筑实体形态创新又包含建筑实体形体创新与建筑实体态势创新;建筑空间形态创新包含建筑空间形体创新与建筑空间态势创新。此外,数量、方位、动静、光线及时空等条件,都是影响辨别建筑形态创新的重要条件因素。 3.2从建筑功能创新视角进行评价 建筑功能,在某种程度上是指建筑的实用性,是一个较为复杂的概念。正如阿尔弗雷德·罗斯所说:“实际上,建筑功能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概念,它包含着设计必须考虑的所有因素——不仅是实用的、技术的、经济的因素,而且也包含心理的、感情的、美学的和精神的因素。它形成一个不断变化的有机的整体,始终是评价一切时代、一切文化的建筑和民间建筑的无限正确的准绳。功能的内部构成和复杂程度,以及通过感性、感觉和精神对它作出的实际解释,是随时代和地区的不同而变化的。”它可以说是建筑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作为社会生活方式的反映,有着永恒的生命力。建筑的功能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和人类物质文化生产水平的不断提高而日益复杂。因而人们对建筑功能创新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在客观上促进了建筑的发展和新建筑类型的产生。

浅谈公共建筑设计的技术创新

浅谈公共建筑设计的技术创新 发表时间:2018-09-03T16:15:18.047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10期作者:隆芳莉[导读] 公共建筑顾名思义是在公共场所建设的,用来服务社会和大众,主要包括办公类建筑、商业类建筑。同济人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518057 摘要:公共建筑设计最能体现建筑设计师的技术水平。目前公共建筑设计的发展已经很成熟。但要想在设计中达到与众不同的效果,就必须要加强设计的创新。而建筑结构的更新、生态技术要求和新老材料的开发,促使建筑师不断地进行建筑技术设计的创新。关键词:公共建筑;设计;技术创新;引言:公共建筑顾名思义是在公共场所建设的,用来服务社会和大众,主要包括办公类建筑、商业类建筑、科教文卫建筑、交通建筑等等。而公共建筑设计创新现已成为我国建筑设计领域的一项重要研究项目,对于提高我国公共建筑的独特性具有重要意义。 1.公共建筑设计创新的特点1.1具有鲜明的时代性经过第三次工业革命,电子信息和互联网技术对我国的建筑设计创新具有重大影响。在这种科技及技术的支持下,才使得在公共建筑设计和建设的构思方面更加数字化和智能化,设计者可以采用多种不同种类的软件构建设计模型。 1.2风险性和首创性首创性主要包括两种:一是设计一种全新的公共建筑;二是对已经的设计进行改良。而创新往往与风险并存。公共建筑的创新往往具有很多不定性的风险,在使用新技术时,其理想设计成果转化为现实的过程中,不仅花费相当长的时间,而且不能确保成功率,另外在资金投入中都比较大,耗时长,设计难度也比一般民用建筑高。 1.3标志性和地域性公共建筑设计服务目标群体是广大的人民群众,因此不能独立于群众的审美而存在。不同地域,不同自然和人文环境,其设计的风格也有很大不同。所以设计的公共建筑是否能够与当地的社会民俗文化充分融合,是否符合当地普通大众的审美观念,也是公共建筑的价值体现之一。 2.公共建筑设计的技术创新2.1结构技术创新结构的构造是整个建筑最重要的部分,也是制约和促进建筑形态创新的主要因素。通过结构进行的公共建筑形态创新主要包括发挥技术极限、挑战重力的结构形态;运用结构特性、营造动感的结构形态和展示设计内涵,塑造细部的结构形态三种形式。 2..1.1挑战重力的结构创新一直以来人们都以建筑的稳定与坚固为首要条件,我们首先要面对的就是地球的引力,也就是重力。挑战重力始终是建筑技术创新的重要突破口之一,如古罗马的万神庙创造的巨大穹顶就是古代建筑师挑战重力的结果。通过对建筑结构的改进和优化,在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同时,也完成了对建筑形态的塑造,这种转变,随着现代建筑技术的飞速发展,表现的愈加明显。到了2010年,这种情况被迪拜塔以828米的惊人高度推向了顶峰。 2.1.2营造动感的结构创新对于人们的心理上的要求,在建筑方面,我们一直都会尽量避免松散、摇摆和带有弹性的结构形态。但随着建筑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加快,人们不再钟情于稳定的结构形式,为了迎合新潮流而制造建筑结构的动感,比如2008年奥运会的主办场地鸟巢就是最好的例子。 2..1.3塑造细部的结构创新无论是哪个时期,人们都表现出对细部的追求,这种冲动来源于对理性力量的崇拜,这种来源于人类内心意识的力量在人们的心里根深蒂固。例如现代建筑大师密斯?凡德罗,他就是一个使用结构对建筑的细部进行刻画的典型实力。他以一种间接、精确的设计方式,对建筑的细部构件进行提炼,在每一个细部处理与节点连接上都进行精确的推敲。这使密斯的作品具有一种精致、高雅、纯净的美,成为现代主义建筑塑造建筑细部结构的完美典范。 2.2生态技术创新随着技术的发展,人们对建筑的舒适性要求越来越高,而公共建筑的使用,面对公众人群,其使用的舒适性直接影响其附近人群的健康水平。 2.2.1生态自然的绿色空间由于公共建筑尤其是大型公共建筑的建造过程以及使用过程都会产生较多的有害物质,同时也是能源消耗的重点区域之一。随着后工业时代的到来,人们对公共建筑的室内生态环境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建筑内部空间的生态化就是其中最突出的特征之一。 2.2.2巧多样的采光技术从原始时代开始,人们对光线已有一定的要求,更不用说如今快速发展的社会。人们不满足与单纯使用窗户来采集和控制光线,尤其是在人流密集,能耗较大的公共建筑,单纯的窗口结合传统电灯采光不但不符合现代人的需求,而且不利于节约能源。因此新型的公共建筑设计在采光技术上进行改革,既利用自然光线,节约能源,又不能完全受自然光线的限制,要对自然光线进行控制和调节,从而实现公共建筑设计的采光创新。 2.2.3节能健康的自然通风现代人基本上都有“空调病”,因此,在满足人体需求的同时,最大限度的控制能源消耗,利用自然的能量来为建筑内部通风,是公共建筑设计生态技术创新的一种有效手段,这种手段不但结合了环境效益和经营效益,更为建筑内部的人们提供了自然的空气环境,同时也为公共建筑的形态创新提供了丰富的建筑语汇。 2.3材料技术创新

(完整版)建筑学毕业设计(论文)

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诚信承诺书 1、本人郑重地承诺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是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严格按照学校和学院有关规定完成的。 2、本人承诺在毕业设计(论文)选题和研究内容过程中没有抄袭他人研究成果和伪造相关数据等行为,没有请人代做。 3、在毕业设计(论文)中对侵犯任何方面知识产权的行为,由本人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4、学校有权保留本毕业设计(论文),允许被查阅和借阅,可以将毕业设计(论文)的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或向上级有关部门送交本毕业设计(论文)。 学生(签名): 年月日

摘要 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发展,以名人故居所在地为核心的历史名人纪念馆也越来越被社会各界所关注。名人纪念馆被当做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代表着一个城市的精神面貌,同时也记载着一个城市的人文历史,展示着一个地方的历史变革,是一种宝贵的资源。通过精心设计的纪念馆不仅能让人们在参观中接触自然,改善心情,使疲惫的身体得到较好的放松,而且还能激发人们内心深处的纪念情感,与环境产生共鸣,同时放松身心去感受城市的文化内涵,唤起对这一城市或历史名人的特殊记忆,从而达到身体与心灵的净化。与此同时,名人纪念馆往往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和价值,不仅对目前生活在这座城市中的居民,而且甚至对我们未来乃至子孙后代都有着深刻的影响。因此,我们应当更加关注名人纪念馆的建设,使其成能传承城市的文脉,延续城市的记忆,乃至整个城市的象征。 在当今,城市建设如火如荼,几近疯狂。这种疯狂带来的却是表皮的不断重复,毫无城市特色可言。不过,幸运的是随着旅游业的大力推广和发展,打造特色城市,全国兴起了发掘城市历史文化的浪潮。于是开始争相挖掘各地自然人文资源,大力开发各类诸如纪念馆,名人公园,名人故居等以“纪念”为主题的设计规划。 名人故居,在世界各国都被看做是一种极其珍贵的遗产。它浓缩了一个时代的历史,镌刻着一个民族的文化记忆,是一个地方的特殊坐标,更是不可再生的人文资源,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同时也是发展当地文化旅游业发展的有利因素。 关键词:历史名人纪念馆,名人故居,纪念意义,设计理念

工业厂房设计说明

{ 规划建筑设计方案说明 一 >项目概况 该项目位于江苏省连云港市大浦开发区,地块位置:盐浦路以东。地块南侧,北侧,东侧为其它规划厂区,规划用地面积平方米,建筑面积为平方米;其中包括综合楼、生产厂房、仓库、配电房、门卫值班、消防泵房室。整个地块靠近金桥路、临浦路和G25长深高速,周边交通系统发达,市政配套设施完善,显现出了该地块优势的地理位置。 二 >设计依据 1、业主提供的厂区设计内容和要求 2、基地与周围地块用地红线图 3、江苏省连云港市城市规划管理有关规定和技术要求 4、< 5、国家及省现行的有关建筑设计规范 三 >设计指导思想 本方案力求创造环境优美,特色鲜明,简洁明快,造型新颖别致,整体统一的现代化示范工业厂区。 四 >总平面设计 总体规划完整,分区明确、合理,主要出入口设在地块西侧的盐浦路上,方便厂区的交通,货运。 a、充分协调经济、环境、实用、技术等方面的相互关系,精心地考虑建筑空间组合、建筑风格的形式、力图创造出一个综合体现社会效益良好,经济合理,环境优雅的崭新厂区。 b、创造高品质的厂区环境,以适应21世纪文明健康生活的需求,以合理的设计带动厂区全面走向现代化。 c、以建设文明安全和谐厂区为目标,注重厂区与宿舍办公的关系,创造安全、方便、舒适的厂区生活环境。 ; d、坚持可持续发展思想和生态思想,使其真正落到实处,针对该厂区的地形地貌,要分头处理好居住区竖向设计和排水系统,构筑厂区良好而独特的生态环境。 3 .单体的体现 以创造出具有大众性、示范性、科学性的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厂区环境、生态环境、人文环境为设计指导思想,力争在建筑形式、建筑技术及材料设备的使用上有所突破,达到科学性,增加高科技与新技术含量,起到示范作用,满足现代发展要求。 四 >规划整体框架 1 . 总体布局 功能分区:考虑到场地周围的现状及规划设计的要求,将厂区的主入口设于盐浦路上,这样方便人员的货运交通的运输,更能体现出交通组织规划的合理性,生产厂房沿厂区道路,向东,向南延伸,方便生产,行政办公及休息区域设在厂区的西北角,靠近盐浦路,依托盐浦路的交通和绿化,使得该区域形成良好的小环境,另办公楼入口处的草坪绿化,更大程度的体现企业形象和文化,各个建筑单体之间通过规整的道

建筑设计毕业论文范文范文2篇

建筑设计毕业论文范文范文2篇 建筑设计毕业论文范文一:现代厂区办公楼建筑设计 现代厂区办公楼是综合多种办公性能为一体的办公建筑。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工业化的发展对现代办公楼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现代厂区办公楼的设计既要传承传统办公建筑的特点又要引入了时代的元素,还要满足公司产品研发的需要,尤其是办公空间的集成性和可变性,功能的使用性,文化的内涵性,环境的舒适性等特征。因此,探讨和研究现代厂区办公楼建筑设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工程介绍 本工程为江苏某化纤集团办公大楼,总建筑面积为23178m2,占地面积为5467.70m2。该办公楼为高层办公楼,地下一层,地上为9层,建筑高度45.8m,为二类高层建筑,地下一层占地面积为2767.56m2,建筑面积为2767.56m2,其中人防面积为1450.26m2(战时6级人防常规物资库),一层占地面积为5467.70m2,二层建筑面积为3455.60m2,三层建筑面积为1712.53m2,标准层平面图建筑面积为1712.53m2。建筑平面像一个面向道路张开的双手,拥抱四面八方的来宾与访客。办公大楼位于用地北端的办公区,由城市道路引入主入口,进入厂区的景观大道,西侧就是办公楼,被周围的假山绿植包围,停车场地与绿化相结合,交通方便,景观优美,结合厂区入口、周围环境等因素综合考虑,给员工创造一

个优美的工作、生活环境,让人置身其中有归属感、生活感、亲切感,最终达到提高员工的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同时展现出生机勃勃的企业形象。 2建筑设计理念 集团办公大楼不仅代表着整个企业的形象,又是管理工作人员相互交流沟通的重要场地,因而设计师本着以“以人为本,尊重企业文化”为宗旨,以“节约土地,合理布局”为原则,充分结合厂方设想和建筑本身功能要求,来完成设计。办公大楼的立面设计立足于简洁、大气的出发点,在满足使用功能要求的前提下立面造型做到稳重而不失活泼,采用对称的立面造型手法,力求达到庄严典雅的艺术效果,同时与周围建筑在颜色、风格协调一致。 3功能配置及空间处理 办公楼总建筑面积为23178.47m2,占地面积为5467.70m2,综合科研办公楼为现浇钢筋混凝土框剪结构,属于二类高层,设计使用年限50年,耐火等级为二级,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地下车库为ⅱ类车库,人防等级为6级物资库,地下防水等级为一级,屋面防水等级ⅱ级。建筑物共10层,地下一层,地上9层。地下一层其中人防面积为2827.20m2(战时6级人防常规物资库),主要布置有地下车库、设备用房、风机房、管理用房以及辅助用房等房间。建筑物内设置两部楼梯和两部电梯,同时设置一个汽车出入口和一个人员专用出入口,以满足消防疏散的要求。该建筑物一层主要布置有展览区、安全监控室、演示大厅、贵宾休息室、休息等候区、库房、办公以及辅助用房等房间。共设置了五部电

建筑设计理念的创新

建筑设计理念的创新 摘要:创新设计必须具有适当的超前性和科学性。设计不仅仅是对建筑外观形象的表述,更要体现在建筑的实用性、合理性、美观性、独特性和艺术性。可以说建筑艺术是一种造型艺术,建筑美主要体现在建筑造型上。建筑造型从空间到平面、从整体到细部,达到建筑造型内容和形式的和谐统一,以求表现出当今建筑科技和建筑艺术的进步。 关键词:建筑艺术造型创新设计 1前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从而对所居住空间的要求越来越高,一个崭新的、富有挑战性的住宅设计新课题展现在设计工作者面前,这就要求适应时代的发展,借鉴以往的实践与经验, 为人们创造出一个更加舒适美好的生活空间和居住空间、将节能型、智能型的,采取立体绿化,有灵活可变的功能空间优化的用在生活和人类的发展中。 创新设计理念是造就精品建筑的基础和先决条件。在竞争激烈的楼市中,如何使自己的楼盘从众多的建筑中脱颖而出,成为城市“名片” ,创新设计是最有效、最能让人们记忆深刻的方式。香港外观酷似三棱剑直冲云霄的中银大厦、成都仿古群落芙蓉古城、旅游地产项目西安大唐芙蓉园等无不以创新的设计,声名大振,成为城市建设的瑰宝。建筑艺术凝结着人类文明的历史与科学技术的进步,其本身也是个复杂综合体,是一个重要的基础产业。然而,建筑不同于其他工业产品可以不断重复地制造,而是需要不断创新。这不仅因为建筑具有艺 术属性,还由于建筑具有社会文化性,不同的人、家庭,不同的公共活动,不同的地点,需要有不同的建筑造型。随着时代的进步,也要求建筑造型不断更新。 2平面构思 建筑作为一个单位空间相对来说是静止的, 然而在做整体空间构成时可视为动态的空间。建筑师常用曲面和斜面来构成空间,其目的就是为了表达动态的空间效果。建筑不仅可以向上发展,而且可以向四周流动。建筑空间有内、外空间之分,进行设计时必须将内、外空间有机融汇在一起,才能使整个建筑给人一种自由、舒适的感觉。建筑的平面形状有正方形、矩形、三角形、圆型等,也可以是这几种形式的演变和组合体。平面造型主要取决于建筑师的总体构思,所设计对象的功能要求、面积、建筑技术条件和具体环境按几何平面的形状、数量以及各个几何图形之间的相互关系来组合组群。在平面构成上又可分为单体式、双体式、变平面式、群体和自由式。 2.1单体式

工业设计院走向综合性设计企业的创新与实践

工业设计院走向综合性设计企业的创新与实践.............................................................................................. . 发布时间:2007年5月10日出处: 我国的大型工业设计院,大都是在建国初期借鉴苏联模式组建起来的。长期以来是我国国民经济各支柱产业工程设计的排头兵,各自都具有很强的行业优势。但是,大多数单位原有的服务功能单一,组织结构封闭,单位的体制、机制、经营模式、管理水平等,与市场经济不相适应。在我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进程中,工业设计院的生存和发展受到严重挑战。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推进设计行业改革以来,各大工业设计院经历了从收取设计费到取消事业费,从全面实行技术经济责任制到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的全程改革,又在世纪之交,与政府部门脱钩,由事业性质改为科技型企业。这一系列变革,不仅使工业设计院获得了走出困境的条件,而且树立了以市场为导向的经营理念,单位的体制、经营模式、组织结构、服务功能、质量技术等,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许多工业设计院在保持原有领域设计优势的同时,还为民用建筑、市政建设等,做出了新的贡献。中元国际工程设计研究院(原名机械工业部设计研究院,以下简称中元国际),是我国“一五”时期建立的国家工业设计院之一,与其它大型工业设计院一样,有过辉煌的过去和走向市场经济以后的困扰。特别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后,机械行业基本建设任务相对饱和,设计需求日益减少,任务不足的矛盾尤为突出。主要表现在,一是必须自己找米下锅,自谋生存发展成了当务之急;二是不调整业务范围和结构,很难找到米下锅;三是不彻底改造自己,就是有了米也难以下好锅。面对严峻的市场态势,中元国际审时度势,以在市场经济中求生存、求发展的目标出发,从体制、机制和管理模式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改革和探索,实施了包括调整业务结构、组织结构、人员结构等在内的企业化改造措施,同时大力发展专长技术,提升核心竞争力。经过20多年的不懈努力,中元国际已经从一个专业设计院转变成为适应国内外市场需求的多层次、全方位、宽领域服务的综合性设计企业,生产能力不断提高,经济效益快速增长。中元国际的变化,是我国工业设计院走向市场的一个具体事例,主要做法有以下四个方面:一、拓宽设计领域,形成工业、民用、能源三大支柱随着机械工厂设计任务的逐年减少,中元国际发挥原有优势,继续承担了过去设计厂项的改扩建设计。但是仅有这些任务,仍然吃不饱。特别是建筑结构设计人员,对技术改造设计来说,力量富裕。而形成强烈反差的是,民用建筑项目在近20年间发展迅猛。面对这种情况,中元国际一方面继续抓住机械工业设计不放,并且将机械工厂设计技术扩大应用到制药、包装、建材、轻工等行业的设计中,积极为国民经济的各部门服务。另一方面,及时投入相当力量发展民用建筑设计。开始时难度很大,北京市有的是一流的建筑设计院,此时就从小项目做起,从精心做出优秀设计方案下手,积极参加方案竞赛和投标,认真为用户服务。同时从长计议,采取了调整组织结构、充实民用建筑设计力量等措施。经过努力,做出了许多业绩,终于使中元国际在强手如林的北京等民用建筑设计领域,有了一席之地。同时,中元国际凭借对热力工程、城市煤气工程、工厂动力站房设计的丰富经验和完善的配套设计能力,承接供热厂、热电站、供热管网和热电气联产工程,已完成的40多个项目,遍布全国各地。近几年,又将能源与环境工程相结合,开拓了为净化和保护环境开展的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工程设计。现在,中元国际的设计任务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已经从单一的机械工厂设计转变为工业工程、民用建筑工程、能源工程三大支柱。近几年,这三类工程设计的比重,按合同收费额的份额在25~45%、45~65%、10~20%的范围内浮动。二、延伸业务范围,实现业务功能多元化过去,中元国际的生产业务主要是工程项目的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也承担过一些机械行业的发展规划,直接为政府部门提供服务。改革开放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