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差问题》

《和差问题》
《和差问题》

南京XX 学校备课纸

授课教师 XXX 三 年级 数思 学科 16 年 4 月 日

教学准备:多媒体,PPT 。

教学过程:

一、 导入(2’)

师:我们已经学习了用画线段图的方法解决问题,那现在我们就来练一练用画线段图的方法解决下面的一些实际问题。

二、 新授

1、 学习例1(9’)

PPT 出示:

学校体育室有排球、足球共24个,排球比足球多14个。排球、足球各有多少个?

师:先读题,找一找关键词。

生1:排球比足球多14个。

生2:排球、足球共24个。

师:其实这两句话就是告诉我们足球和排球的和与差。

那我们根据哪句话来准确地画出线段图呢?

生:多14个。

师:请大家在课作本上试着画一画,并在线段图中标注出已知量。

(板书)

师:要求足球、排球各有多少个,怎么去思考?

生1:去掉多的14个排球,再除以2,就能算出足球的数量:(24-14)÷2=5(个),

再用5+14=19(个),求出排球的数量。

生2:求排球还可以用24-5=19(个)。

生3:还可以在足球后面先补上14个,再除以2,就能算出排球的数量:(24+14)÷2=19(个),

再用19-14=5(个)或者25-19=5(个),求出足球的数量。

师:解决这个问题有两种方法,可以把少一点的量,我们可以把它叫做小数,补上,让它和多一些的量,我们把它叫做大数一样多,再除以2,先求出大数,再根据和或者差,求出小数;或者把大数多的部分去掉,再除以2,先求出小数,再求大数。 课题与课型

教学重点(难点)及教学对策 一、和差问题 (新授课 一课时) 教学重点:根据题目的已知条件画出线段图。

教学难点:根据已知条件正确画出线段图,并解决

出答案。 教学对策:学生通过自己画线段图,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

1、学会根据题目的已知条件和所求的问题,规范地画出线段图。

2、学会借助线段图来分析数量之间的关系,

找到正确解答的方法。

3、可以通过对和差问题的理解,总结出公式,

培养用公式直接解题的能力。

我们可以总结出解决这类问题的一个公式:大数=(和+差)÷2,谁能说一说如果先求出大数,怎样求小数?

生1:小数=(和-差)÷2

生2:小数=大数-差

生3:小数=和-大数

师:我们可以发现当知道了大数,求小数的方法有很多,那我们可以选择一种,另一种作为检验你计算的方法。对于这类问题,我们如果能找到和与差,就可以直接借助公式来列式计算。

接下来,请看例2,能不能尝试找一找问题中的和与差。

2、学习例2.(9’)

PPT出示:

李春和王羽共有邮票56张,如果李春给王羽4张,那两人的邮票就同样多。李春和王羽各有多少张邮票?

生1:和是56张。

师:接下来找差,根据哪句话我们可以先画出线段图?

生:两人邮票就同样多。

师:那怎样表示出李春和王羽两人原来各有多少张?请在课作本上画一画。

(板书)

师:根据线段图,你能不能找出两人原来的的差是多少?

生:4+4=8(张)

师:那现在知道了和与差,请自己列算式解决。

交流、核对。

3、学习例3.(9’)

PPT出示:

甲、乙两个打字员合打2小时,共打字1800个,如果分别打3小时,甲比乙多打420个。甲、乙两个打字员每小时各打多少个字?

师:能找到和与差吗?

生:和是1800个,差是420个。

师:可是问题是每小时,而题目条件里面有2小时的工作量,有3小时的工作量,需要做什么?生:转换成一小时的工作量。

师:怎么转换?

生1:1800÷2=900(个)

生2:420÷3=140(个)

师:谁能说一说这两个算式表示什么?

生1:900个表示甲乙两个打字员1小时一共打了900个字。

生2:140个表示甲比乙1个小时多打字140个。

师:现在时间都转成1个小时,和与差能不能找到了?

生:和是900个,差是140个。

师:那这道题你能不能不画线段图直接列出算式呢?试一试。

交流、核对。

4、学习例4.(9’)

PPT出示:

甲仓库存粮比乙仓库多300吨,比丙仓库少100吨,乙、丙两个仓库共存粮3000吨。三个仓库共存粮多少吨?

师:仔细读题,这道题目需要注意什么?能直接找和与差求解吗?

生:有三个量在进行比较。

师:题目当中出现的多多少,少多少,以及和就是我们要找的和与差吗?如果不是,请你根据题意画一画线段图,找一找对应的和与差。

师:根据线段图我们可以先求什么?

生:先求乙和丙,和是3000吨,差是300+100=400(吨)。

师:谁来说一说算式?

生:乙:(3000-400)÷2=1300(吨)

丙:(3000+400)÷2=1700(吨)

甲:1300+300=1600(吨)

1300+1700+1600=4600(吨)

答:三个仓库共存粮4600吨。

5、小结。(2’)

说明:今天学习的是用画线段图的方法解决和差问题,我们总结出的公式,在以后的问题中可以直接使用,但是,在三者进行比较的时候就要当心了,只能是两者的和与差,所以解题的时候要看清楚题目。

板书设计:

例1

方法一:

(24-14)÷2=5(个)——足球

5+14=19(个)或者24-5=19(个)——排球方法二:

(24+14)÷2=19(个)——排球

19-14=5(个)或者25-19=5(个)——足球答:排球有19个,足球有5个。

例2

例4:

乙:(3000-400)÷2=1300(吨)

丙:(3000+400)÷2=1700(吨)

甲:1300+300=1600(吨)

1300+1700+1600=4600(吨)

答:三个仓库共存粮4600吨。

教学设计与教案的区别)

教学设计与教案的区别 教学设计与教案有联系也有区别,从内容上来区分,教案是原来我们老师备课结果的体现,从这个角度来讲,教案大致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备学生部分,教材部分,教法部分。教学设计则不同,它首先是把教育、教学本身作为整体系统来考察,使用系统方法来设计、开发、运行、管理,即把教学系统作为一个整体来实行设计、实施和评价,使之成为具有最优功能的系统。教学系统设计综合教学系统的各个要素,将使用系统方法的设计过程模式化,提供一种实施教学系统设计的可操作的程序与技术。在教学系统的设计过程中,通过系统分析技术(学习需要分析、学习内容分析、学习者分析)形成制定、选择策略的基础;通过解决问题的策略优化技术(教学策略的制定、教学媒体的选择等)以及评价调控技术(试验、形成性评价、修正、终结性评价等)使解决与人相关的复杂教学问题的最优方案逐步形成,并在实施中取得最好的效果。从这个定义中我们能够看出,教学系统设计所选择的教学内容原比教案范围要广,目光的着眼点可能会在整个学段的知识体系,或者整个单元,再到某节课。另外,从定义中我们也会得到这样一个结论,作为现代教育技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学设计技术将使我们从感性的教案设计走向更加理性的技术应用,掌握教学设计的技术将是我们成批量培养优秀教师的一个途径。教学设计与教案是

两个不同的概念,两者的内涵是有一定差别的。教案就是大家比较熟悉的通常上课使用的教学过程安排计划,一个教案就是一节课的教学计划具体的实施方案,应写得较为具体详细。特别对新教师来说,整个教学过程的安排,包括开头语、各教学层次衔接语、结束语等都要用文字表达好,以免上课时因心理紧张而词不达意。教学设计应包括教学计划的设计、教学计划的执行、教学活动的评价与反馈。教学设计没有固定的模式,是教师发挥自己创造力的广阔天地。教师学习实行教学设计除了了解相关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外,主要是通过案例学习来模仿、分析、移植、创新,反复实践、反思、总结,逐步掌握教学设计的技能,提升教学质量。一般来说,教师教学设计应该是教师教案的理性反映,如果说教案着重于写“教什么”,“如何教”的话,则教学设计应该是着重于从教学理论上去叙述“为什么这样教”的问题。

小学三年级奥数和差问题

第一讲和差问题 和差问题是已知大小两个数的和与两个数的差,求大小两个数各是多少的应用题。 为了解答这种应用题,首先要弄清两个数相差多少的不同叙述方式.有些题目明确给了两个数的差,而有些应用题把两个数的差“暗藏”起来,我们管暗藏的差叫“暗差”。 例:“把姐姐的铅笔拿出3支后,姐姐、弟弟的铅笔支数就同样多.”这说明姐姐的铅笔比弟弟多3支,也说明姐姐和弟弟铅笔相差3支。 再例:“把姐姐的铅笔给弟弟3支后,两人铅笔支数就同样多.”如果认为姐姐的铅笔比弟弟多3支(差是3),那就错了.实际上姐姐比弟弟多2个3支.姐姐给弟弟3支后,自己留下3支,再加上他们原有的铅笔数,他们的铅笔支数才可能一样多.这里3×2=6支,就是暗差。 “把姐姐的铅笔给弟弟3支后还比弟弟多1支”,这就说明姐姐的铅笔支数比弟弟多3×2+1=7(支)。 公式: 例1两筐水果共重150千克,第一筐比第二筐多8千克,两筐水果各多少千克? 分析这样想:假设第二筐和第一筐重量相等时,两筐共重150+8=158(千克);假设第一筐重量和第二筐相等时,两筐共重150-8=142(千克). 例2今年小强7岁,爸爸35岁,当两人年龄和是58岁时,两人年龄各多少岁?

分析题中没有给出小强和爸爸年龄之差,但是已知两人今年的年龄,那么今年两人的年龄差是35-7=28(岁).不论过多少年,两人的年龄差是保持不变的.所以,当两人年龄和为58岁时他们年龄差仍是28岁.根据和差问题的解题思路就能解此题。 解: 例3小明期末考试时语文和数学的平均分数是94分,数学比语文多8分,问语文和数学各得了几分? 分析解和差问题的关键就是求得和与差,这道题中数学与语文成绩之差是8分,但是数学和语文成绩之和没有直接告诉我们.可是,条件中给出了两科的平均成绩是94分,这就可以求得这两科的总成绩. 解: 例4甲乙两校共有学生864人,为了照顾学生就近入学,从甲校调入乙校32名同学,这样甲校学生还比乙校多48人,问甲、乙两校原来各有学生多少人? 分析这样想:甲、乙两校学生人数的和是864人,根据由甲校调入乙校32人,这样甲校比乙校还多48人可以知道,甲校比乙校多 32×2+48=112(人). 112是两校人数差。 解:

(完整版)六年级和倍问题(差倍问题)教案

《和倍(差倍)问题》教学设计 到塘完小 王俊康 教学内容:教材41页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根据关键句弄清数量关系设未知数。能列方程解答复杂的实际问题,理解解题思路,掌握解题方法。 2.从解题过程中切实理解解决问题的自觉性与积极性。 重点、难点: 重点:找准单位“1”及数量关系。 难点:正确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会设未知数。 教法、学法: 质疑引导与自主探究相结合。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问题。 1.根据题意写出关系式。 (1)白兔的只数是灰兔的5 4 (2)美术小组的人数是航模小组的 (3)小明的体重是爸爸的715 (4)男生人数是女生的一半。 2.口答。 (1)甲数是乙数的 ,乙数是甲数的( ) 。 (2)鸡的只数是鸭的只数的 ,单位“1”表示的是( ),“ ”表示的是( )。 413 27575

(3)上半年产量是下半年的 ,表示单位“1”的量是( ) ,“ ”表示的是( ),(1+ )表示的是( )。 二、探究交流解决问题。 1.出示例题6 六(1)班参加篮球比赛,全场得了42分。下半场得分是上半场的一半,上半场和下半场各得多少分? 2.提问 :从题目中获得了哪些信息? 3.阅读与理解、重点分析:下半场得分是上半场的一半,“这句话(上半场得分× =下半场的得分或下半场的得分×2=上半场的得分)。” 4.解答例题。 (1)画线段图,学生理解等量关系。 (2)对照板演的同学,检查自己的线段图有什么不足。 (3)提问:根据题意,题中数量间有怎样的等量关系?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上半场的得分+下半场的得分=比赛的总得分。 上半场得分× 12 =下半场的得分 下半场的得分×2=上半场的得分 (4)学生尝试列方程解答。 解:设上半场得x分 解:设下半场得x分 X + X=42 2X+X=42 32 X=42 3X=42 X=42÷32 X=42÷3 545 45 42 121

教案与教学设计的区别

教案与教学设计的区别 教案,是教师自己上课用的,主要是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过程及作业、课后反思,教学设计要求与教案不同,除了教师自己用,还要给别人(领导、所谓砖家等)看,所以教学设计的内容要包括:教材内容分析,学情(学情状况)分析,教学目标(制定依据)、重难点(设定依据),教学过程,是重点,要说明更个环节的内容,各环节制定的原则,目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反应,对可能出现的情况教师如何处理等,最后是课堂小节和作业。总之教学设计要写出设计者的设计意图。 教学设计与教案之间有哪些主要的区别 发布者:龚梅华发布日期:2011-11-28 教学设计与教案之间有哪些主要的区别? 教案和教学设计是体现两种不同的教学理念: 教案是体现了一种比较传统的教学思想,教学过程则重视对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教学方法是以讲授式为主,强调的是教师的主导地位,忽视学生的学习方法; 教学设计体现的是一种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的教学理念,教师不但要研究怎么教,还要研究学生怎么学,教学设计是要换位思考,强调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注重的是学生能力的提高.

1、在概念界定上的区别: 教学设计:是教师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任务、确定教学目标、选择策略手段、制定教学流程、评价教学效果,以达到课堂教学最优化的编制教学预案的过程。 教案:又叫课时计划。老师经过备课,以课时为单位设计的具体教学方案,教案是上课的重要依据,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必要措施。 2、在层次分类上也有区别,教学设计可以是单元教学设计、课时设计,一个教学设计可以用几课时来完成,也可以是一节课的教学设计。教案原则上是一课时一个教案。 3、教学设计和教案的基本栏目也是有区别的,将教学设计和教案的栏目作一个对比,请看图:

奥数中的和差问题

和差问题、和倍问题、差倍问题 一、和差问题: 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差,求出这两个数各是多少的应用题,叫做和差应用题。 基本数量关系是: (和+差)÷2=大数 (和-差)÷2=小数 解答和差应用题的关键是选择合适的数作为标准,设法把若干个不相等的数变为相等的数,某些复杂的应用题没有直接告诉我们两个数的和与差,可以通过转化求它们的和与差,再按照和差问题的解法来解答。 例1:有甲乙两堆煤,共重52吨,已知甲比乙多4吨,两堆煤各重多少吨分析:根据公式,我们要找出两个数的和与差,就能解决问题。由题意:堆煤共重52吨知:两数和是52;甲比乙多4吨知:两数差是4。甲的煤多,甲是大数,乙是小数。故解法如下: 甲:(52+4)÷2=28(吨) 乙:28-4=24(吨) 例2:两只笼子里共有15只鸡,从甲笼提出3只后,甲笼比乙笼还多2只,两只笼子原来各有多少只鸡 分析:从题意知:甲比乙多5只,所以,两数和是15,两数差是5.甲是大数。 甲:(15+5)÷2=10(只) 乙: 15-10=5(只) 练习: 1、两堆石子共有800吨,第一堆比第二堆多200吨,两堆石子各有多少吨 2、黄茜和胡敏两人今年的年龄是23岁,4年后,黄茜比胡敏大3岁,问黄茜和胡敏今年各是多少岁 3、把长84厘米的铁丝围成一个使长比宽多6厘米的长方形。长和宽各是多少厘米

已知两个数的和,又知两个数的倍数关系,求这两个数分别是多少,这类问题称为和倍问题。 解决和倍问题的基本方法:将小数看成1份,大数是小数的n倍,大数就是n份,两个数一共是n+1份。 基本数量关系: 小数=和÷(n+1) 大数=小数×倍数或和-小数=大数 例1 :甲班和乙班共有图书160本,甲班的图书是乙班的3倍,甲乙两班各有图书多少本 分析:从题目中知,乙班的图书数较少,故乙是小数,占1份,甲占(3+1)份。 乙:160÷(3+1)=40(本) 甲:160-40=120(本) 例2:果园里有梨树和桃树共165棵,桃树棵数比梨树棵数的2倍少6棵,梨树和桃树各多少棵 分析:由题意,桃树增加6棵,桃树正好是梨树的2倍,这时总数就是:165+6=171,这样就转化成标准和倍问题,将梨树看成1份,一共是3份。 梨树的棵数:171÷3=57,求桃树的棵数时要减去6棵。桃树:171-57-6=108梨树:(165)÷(2+1)=57(棵) 桃树:171-57-6=108(棵) 练习: 1、小明和小强共有图书120本,小明的图书是小强的2倍,他们两人各有图书多少本 2、果园里一共有桃树和杏树340棵,其中桃树比杏树的3倍多20棵,两种树各种了多少棵 3、甲仓库存粮104吨,乙仓库存粮140吨,要使仓库的存粮是乙仓库的3倍,那么必须人乙 仓库运出多少吨放入甲仓库 4、一个长方形的周长是是30厘米,长是宽的2倍,求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 三、差倍问题

教学设计和教案的区别

教学设计和教案的区别(一) 一、概念的范畴不同 教案是教育科学领域这的一个基本概念,又叫课时计划,是以课时为单元设计的具体教学方案,是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教案的基本组成部分是教学进程,内含教学纲要和教学活动安排,教学方法的具体应用和各种组成部分的时间分配等。 教学设计也称教学系统设计,是教育技术学科的重要分支,形成发展于20世纪60年代。它包括宏观设计和微观设计,主要是运用系统分析方法、解决教学问题,优化教学效果为目的,以传播理论、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为基础,具有很强的理论性、科学性、再现性和操作性。 课堂教学设计属于微观教学设计的范畴。 二、对应层次不同 教学设计是把学习者作为它的研究对象,所以教学设计的范围可以大到一个学科、一门课程,也可小到一堂课、一个问题的解决。目前的教学组织是以课堂教学为主,所以课堂教学设计是教学设计中运用最多的一个层次。 教案:就是教学的内容文本指导老师自己上课用的。也是考察一个教师备课的一个依据。从研究范围上讲教案只是教学设计的一个重要内容,因此教学设计与教案的层次关系是不完全对等的。 三、设计的出发点不同 教案是教材意图和教师意图的体现,它的核心目的就是教师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为依据的一种纯粹的“教”案。强调教师的主导地位,却常常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学设计是“一切从学生出发”,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掌握程度为依据,教师在设计中既要设计教,更要设计学,怎样使学生学得更好,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是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 四、包含的内容不同

教案一般包括教学目的,教学方法,重难点分析,教学进程,教具的使用,课型,教法的具体运用,时间分配等因素,从而体现了课堂教学的计划和安排。 教学设计从理论上来讲,有教学目标分析、教材内容分析、学习重点目标阐明、学情分析、教学策略的制定、媒体的分析使用及教学评价等七个元素,然而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我们讨论比较多的是学习目标、教学策略和教学评价三个主要元素。 教案与教学设计的内容对比 (1)目的与目标 教案中称之为教学目的,多来源于教学大纲的要求,比较抽象,可操作性差,使课程重视了整体性、统一性,忽视了学生个性的发展,淡漠了世界观和人生观的修养。 教学设计的教学目标可由教师依据新课程标准和学生的实际水平来制定,教学目标更加体现了素质教育的要求,教学目标更加具体,更加具有可操作性。 (2)重难点分析与教学内容分析 教案中的重难点分析主要由教学大纲指出,是教师上课讲解的主要内容和教案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学设计中的教学内容结合学习者进行分析,有一定的系统性和连续性,分析得到的重点和难点常常是媒体设计时所针对解决的对象。 (3)教学进程与新课程教学过程设计 教案的教学过程就是教师怎样讲好教学内容的过程。重视对学生进行封闭式的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强调教师的主导地位。 教学设计:分为三个阶段: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和评价阶段。不同的课型教学过程的设计流程不一样。但是一定要体现学生既是教学活动的对象,又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学过程的设计要充分考虑这一主要特点。 (4)教学方法和教学用具 教案中的教具使用比较简单,多为模型、挂图等公开发行的教具,缺乏针对性和创新性; 教学设计非常重视媒体的选用和使用,而且注意使用时的最佳作用和最佳时机,有较理想的教学效果。

小学奥数之和差问题

和差问题 和差问题是已知大小两个数的和与两个数的差,求大小两个数各是多少的应用题。 为了解答这种应用题,首先要弄清两个数相差多少的不同叙述方式.有些题目明确给了两个数的差,而有些应用题把两个数的差“暗藏”起来,我们管暗藏的差叫“暗差”。 例:“把姐姐的铅笔拿出3支后,姐姐、弟弟的铅笔支数就同样多.”这说明姐姐的铅笔比弟弟多3支,也说明姐姐和弟弟铅笔相差3支。 再例:“把姐姐的铅笔给弟弟3支后,两人铅笔支数就同样多.”如果认为姐姐的铅笔比弟弟多3支(差是3),那就错了.实际上姐姐比弟弟多2个3支.姐姐给弟弟3支后,自己留下3支,再加上他们原有的铅笔数,他们的铅笔支数才可能一样多.这里3×2=6支,就是暗差。 “把姐姐的铅笔给弟弟3支后还比弟弟多1支”,这就说明姐姐的铅笔支数比弟弟多3×2+1=7(支)。 例1两筐水果共重150千克,第一筐比第二筐多8千克,两筐水果各多少千克?

分析这样想:假设第二筐和第一筐重量相等时,两筐共重150+8=158(千克);假设第一筐重量和第二筐相等时,两筐共重150-8=142(千克). 解法1:①第二筐重多少千克? (150-8)÷2=71(千克) ②第一筐重多少千克? 71+8=79(千克) 或 150-71=79(千克) 解法2:①第一筐重多少千克? (150+8)÷2=79(千克) ②第二筐重多少千克? 79-8=71(千克) 或150-79=71(千克) 答:第一筐重79千克,第二筐重71千克。

例2今年小强7岁,爸爸35岁,当两人年龄和是58岁时,两人年龄各多少岁? 分析题中没有给出小强和爸爸年龄之差,但是已知两人今年的年龄,那么今年两人的年龄差是35-7=28(岁).不论过多少年,两人的年龄差是保持不变的.所以,当两人年龄和为58岁时他们年龄差仍是28岁.根据和差问题的解题思路就能解此题。 解:①爸爸的年龄: [58+(35-7)]÷2 =[58+28]÷2 =86÷2 =43(岁) ②小强的年龄: 58-43=15(岁)

小学四年级奥数(和倍与差倍问题)

小学四年级奥数 第13讲和倍与差倍问题 知识方法………………………………………………… 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它们的倍数关系,求这两个数的问题叫和倍问题。已知两个数的差与它们的倍数关系,求这两个数的问题叫差倍问题。这一讲我们主要把和倍与差倍问题的相关知识结合起来,重点是准确理解题意,找到其中的等量关系进行解答。 重点点拨………………………………………………… 【例1】甲、乙、丙三个数的和是120,甲数是丙数的3倍,乙数是丙数的2倍。甲、乙、丙三个数各是多少? 分析我们可以把丙看作1倍数,甲就是3倍数,乙是2倍数,一共可以看成1+2+3=6倍数。6倍数所对应的数量是120,这样我们就可以求出1倍数,也就是求出了丙是多少。 解答120÷(3+2+1)=20 20×2=40 20×3=60 答:甲是60、乙是40、丙是20。 【例2】有两堆棋子,第一堆有67个,第二堆有53个,问:从第二堆中拿出多少个棋子放入第一堆,就能使第一堆的棋子是第二堆的5倍? 分析不管两堆棋子怎样移动,棋子的总数是不变的。我们可以从问题入手,移动棋子以后,我们可以把第二堆棋子数看作1倍数,第一堆棋子数是5倍数,一共是5+1=6倍数。6倍数所对应的具体数量是67+53=120(个),这样我们可以求出1倍数是120÷6=20(个),也

就是移动后的第二堆棋子的数量。再用原来第二堆棋子的数量减去现在第二堆棋子的数量就得到移动的棋子数量。 解答(67+53)÷(1+5)=20(个) 53-20=33(个) 答:从第二堆中拿出33个棋子放人第一堆,就能使第一堆的棋子是第二堆的5倍。 【例3】用中国象棋的车、马、炮分别表示不同的自然数。如果“车÷马=2,炮÷车=4,炮一马=56”,那么“车十马+炮”等于多少? 分析从“车÷马=2,炮÷车=4”这两个条件可以看出,车是马的2倍,炮是车的4倍。我们把马看作1倍数,车就是2倍数,炮就是4×2=8倍数。炮比马多8-1=7倍数,7倍数所对应的具体数量是56,这样我们就可以求出1倍数是56÷7=8,也就是马所代表的数。车代表的数是8×2=16,炮所代表的数是8X8=64。 解答56÷(4×2-1)=8 8×(1+2+8)=88 答:“车十马十炮”等于88。 【例4】甲、乙两人原来的存款数相等。后来甲取出180元后,乙又存入420元,这时乙的存款是甲的3倍。甲、乙两人原来各存款多少元? 分析原来甲、乙的钱数是相等的,后来甲取出180元后,乙又存入420元,说明現在甲、乙的钱数相差180+420=600(元),而现在他们的倍数相差3-1=2倍。由此我们可以求出现在的1倍是600÷2=300(元),也就是现在甲的存款数。再用现在的钱数加上取出的钱数就是原来甲的存款数。

教学设计与教案的区别(简案与详案的区别)

教学设计与教案的区别 教学设计——教师运用系统方法,对学习行为目标、学生学习特征分析,学生学情分析、学习环境分析,、选择策略手段、制定教学流程、评价教学效果、以达到课堂最优化的编制教学预案的过程。 教案——堂教学的实施方案,即教师根据所授课程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最合适的表达方法和顺序,以保证学生有效地学习,教案一般有表格式、描述式、画图式和画图加表格式课堂实录式,普通文本式等,主要体现怎么设计。 一、教案和教学设计的相同之处 1、两者的教学目的和教学目标的确定,都是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而制定。 2、计划性:它们都是根据一堂课涉及的所有因素而设计的教学内容。为了保证教学目的的完成,一般老师都对教材进行过研究和钻研。 3、程序相同:对教材的钻研,确定教学目的,明确教学内容、教学的重点、难点,选定教学过程的方式、课型、方法、教具、时间等。 二、区别 1、教案和教学设计上存在不同:教案是老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学生根据老师安排的教学内容进行学习、思考、模仿等过程。而教学设计是根据学生的学情、智力等水平出发,学生学什么,老师教什么。所以两者的设计上刚好相反。教案一般多半以教材、教参为主,而教学设计把教学本身作为一个整体系统来考虑,运用系统方法来设计、开发、运行、管理,即把课堂教学系统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设计实施和评价,使之成为具有最优,不但使学生学会所要求的知识,而且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思维得到锻炼、情感目标和价值观得到丰富。课堂教学设计与教案的层次关系是不完全对等的 2、指导思想不同教案是以课堂教师、教材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思想的体现,它的核心目的就是教师怎样讲好教学内容,使学生要掌握的所学知识,很重视对学生进行封闭式的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强调教师的主导地位,却常常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样导致的后果是便于学生的知识增长,但是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不足,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缺乏,很多学生缺乏创造力、思维不活跃、模仿能力强,不能体现现在社会的人才培养目标;课堂教学设计不仅重视教师的教,更重视学

小学奥数差倍问题

第14讲差倍问题 已知两个数的差与两个数的倍数关系,求两个数各是多少,这一类题,我们叫做差倍问题。差倍问题的解题思路与和倍问题类似,要先找出两个数的差,以及与差相对应的倍数差,求出1倍数, 再来求出几倍数。此外,还要充分利用线段图,帮助分析数量关系。 两数差÷(倍数-1)=小数(1倍数)小数×倍数=大数(几倍数) 光明小学体育组篮球的个数比排球多18个,篮球个数是排球的3倍,共有篮球、排球各多少个? 解析:根据题意,画出线段图。 排球 篮球 多18个 如图:篮球比排球多3-1=2倍,排球的2倍是18个,所以排球有18÷2=9个 进而得出篮球的个数。 解答:排球:18÷(3-1)=9个 篮球:9×3=27个 答:。 总结:先找到1倍数,接着根据条件找到几倍数,然后找到差所对应的倍数差。 在一道没有余数的除法算式中,除数比被除数少96,商是7,被除数和除数各是几? 解析:根据商是7可以推出被除数是除数的7倍,把除数看做1倍数,被除数就是7倍数。画出线段图: 解答:除数:96÷(7-1)=16 被除数:16+96=112 答:。 总结:在商是几的条件中,其实也蕴含着被除数和除数的倍数关系。 哥哥和弟弟存款若干元,哥哥存款数是弟弟的3倍,如果哥哥取出200元,弟弟再存入40元,二人存款正好相等,哥哥、弟弟各存款多少元。 解析:根据题意,请同学们画出线段。 解答:哥哥比弟弟多200+40=240元 弟弟:240÷(3-1)=120元 哥哥:120×3=360元 答:。

三5班有两个书架,第一个书架上的存书比第二个书架的5倍还多38本,第二个书架比第一个书架少278本。两个书架各有多少本书? 解析:根据题意,请同学们画出线段。 解答:第二个书架(278-38)÷(5-1)=60本 第一个书架:60×5+38=338本 答:。 合唱队有女生90名,男生30名,为了节目需要,这次排练去掉同样多的男生和女生,结果剩下的人数正好是男生人数的4倍。合唱队各去掉了多少名男生、女生? 解析:根基题意,请同学们画出线段。 原来女生比男生人数多90-30=60人,去掉同样多的男生、女生,可以得出女生和男生的人数差不变,仍然是60人,这时剩下的女生人数是男生的4倍,此时女生比男生多4-1=3倍。用60÷3=20,求出现在剩下的男生人数,再根据题意求出去掉的人数。 解答:男生剩下的人数:(90-30)÷(4-1)=20名 男生去掉的人数:30-20=10名 答:。 有两袋面粉,从第一袋中取8千克放入第二袋,两袋质量相等。如果从第二袋中取10千克放入第一袋,则第一袋的质量是第二袋的2倍。两袋面粉各有多少千克? 解析:根据题请同学们意画出线段图。 根据从第一袋中取出8千克放入第二袋,两袋质量相等,可以得出两袋的质量差是8+8=16千克。如果从第二袋取出10千克放入第一袋,后,第一袋比第二袋多16+10×2=36千克,这时第一袋的质量是第二袋的2倍,也就是第一袋比第二袋多2-1=1倍,第二袋有36÷(2-1)=36千克,最后求出第二袋和第一袋的重量。 解答:第二袋:(8×2+10×2)÷(2-1)+10=46千克 第一袋:46+8×2=62千克 答:。 1.学校合唱组的女同学人数是男同学的4倍,女同学比男同学多42人,合唱组男生、女 生各有多少人? 2.被除数比商大144,除数是7,被除数、商各是多少?

专题四较复杂的和差倍问题教案

和差倍问题 专题简析: 前面我们学习了和倍、差倍、和差三种应用题,有的题目需要通过转化而成为和倍、差倍、和差问题,这类问题叫做复杂的和差倍问题。 解答和差倍问题,需要我们从整体上把握住问题的本质,将题目进行合理的转化,从而将较复杂的问题转化为一般和倍、差倍、和差应用题来解决。 例1.两箱茶叶共重96千克,如果从甲箱取出12千克放入乙箱,那么乙箱的千克数是甲箱的3倍。两箱原来各有茶叶多少千克? 分析与解答:由“两箱茶叶共重96千克,如果从甲箱取出12千克放入乙箱,那么乙箱的千克数是甲箱的3倍”可求出现在甲箱中有茶叶96÷(1+3)=24千克。由此可求出甲箱原来有茶叶24+12=36千克,乙箱原来有茶叶96-36=60千克。 练习一 1.书架的上、下两层共有书180本,如果从上层取下15本放入下层,那么下层的本数正好是上层的2倍。两层原来各有书多少本? 解:上层:180÷(2+1)=180÷3=60(本), 上层原有:60+15=75(本), 下层原有:180-75=105(本), 答:上层原来有75本书,下层原来有105本书. 2.某畜牧场共有绵羊和山羊3561只,后来卖了60只绵羊,又买来山羊100只,现在绵羊的只数比山羊的2倍多1只。原来绵羊和山羊各有多少只? 解析:把现在山羊的只数看作1份,绵羊的只数就是2份+1只。 现在山羊有:(3561-60+100-1)÷(1+2)=1200(只) 原来山羊有:1200-100=1100(只) 原来绵羊有:3561-1100=2461(只) 例2.某工厂一、二、三车间共有工人280人,第一车间比第二车间多10人,第二车间比第三车间多15人。三个 车间各有工人多少人? 分析与解答:这是多量的和差问题,解题的时候确定的标准不同,解法也就不同。如果以第二车间的人数为标准,第一车间减少10人,第三车间增加15人,那么280-10+15=285人是第二车间人数的3倍,由此可以求出第二车间有285÷3=95人,第一车间有95+10=105人,第三车间有95-15=80人。 练习二 1.一个三层书架共放书168本,上层比中层多12本,下层比中层少6本。三层各放书多少本? 2.四个数的和是152,第一个数比第二个数多16,比第三个数多20,比第四个数少12。第一个数和第四个数是多少? 例3.两个数相除,商是4,被除数、除数、商的和是124。被除数和除数各是多少? 分析与解答:从124里去掉商,是124-4=120,它是除数的1+4=5倍,除数是120÷5=24,被除数是24×4=94。 练习三 1.在一个除法算式中,被除数、除数、商的和是123。已知商是3,被除数和除数各是多少? 2.两个数相除,商是17,余数是8,被除数、除数、商和余数的和是501,求被除数和除数是多少。 例4:甲的存款是乙的4倍,如果甲取出110元,乙存入110元,那么乙的存款是甲的3倍。甲、乙原来各有存款多少元? 分析与解答:由“乙存入110元,甲取出110元”,可知乙存入110元后相当于甲存款数的3倍,取出110×3=330元;而由甲的存款是乙的4倍,可知甲原有存款的3倍相当于乙原有存款的4×3=12倍,乙现在存入110元后相当于甲原有的12倍,取110×3=330元,所以,330+110=440元,相当于乙原有的12-1=11倍。所以,乙原有存款440÷11=40元,甲原有存款40×4=160元。

教学设计与教案的区别

教学设计与教案的区别 一、什么是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就是为了达到教学目标,使学生身心都得到发展而在教学前进行的设计、规划等。 教学设计可以是一个课时的教学设计、一个单元的教学设计、一个学期的教学设计、一个学年的教学设计、一个学段的教学设计。 一个课时的教学设计是针对一个课时的设计,微观的设计。他关系到一节课的教学质量,每一节课的质量都能够达到,整个学期的质量就能够达到,整个学年、学段的质量就能够达到,所以,一个科室的教学设计是非常重要的。 一个单元的教学设计是针对一个内容单元进行的设计。单元教学设计师相对较微观的教学设计,它需要确定本单元的教学目标与要求,知识的重点与难点,课时的计划安排,例题与习题的选取,现代化教学设备与教具、课件的配置的内容 一个学年的教学设计与一个学期的教学设计是较宏观的设计。他主要是针对一个学年或一个学期的教学设计的。设计的内容包括教学目标与要求、教学进度、课外活动和教学研究的安排、信息技术与本学科教学的整合等,只是集中于学年或学期。它是由本年级的本学科的教师集体研究、讨论制订的。 一个学段的教学设计是最宏观的教学设计。它是针对整个学段的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和当地学校、班级的实际情况由全体本学科的教师集体研究、讨论共同制订的。设计的内容主要有教学目的确定、学生学习

的指导、本学段的教学计划、本学科课外活动的安排、信息技术的开发和利用以及教师的教学研究、培训进修等。 一、教学内容:主要描述教材使用版本,第几册第几单元第几课,主要学习内容简介。 二、学生分析:学生学习本课内容的认知起点、学习兴趣、学习障碍、学习难度…… 三、设计思想:主要描述教学过程中模拟实践的教学理念、教学原则、教学方法。 四、教学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五、教学的重难点:描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掌握的重点和难点。 六、教学过程:具体说明教学各个教学环节安排,重难点的处理,教与学双边活动安排 七,教学反思和评价:目标是否达到;情境创设是否得当;教学过程是否流畅;重难点是否突出;师生互动是否有效;学生个体差异是否得到尊重;教学评价是否促进了学生发展;教学中存在什么困惑等等; 二、教学设计与编写教案的异同点 1、它们的不同点有: ⑴教学设计从整体入手对教学进行规划,如怎样确定教学目标,怎样展开教学过程等;编写教案则更多地考虑具体内容与细节。 ⑵教学设计是原则性的、指导性的和纲领性的,它适用的范围非常广泛;教案通常是针对一个班级或一类学生撰写的,他的适用范围较窄。 ⑶教学设计不能直接用于教学,要对其进行加工、创造,适用具体化,

小学奥数和差倍问题完整版

小学奥数和差倍问题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和差倍问题 【专题知识点概述】 和差倍问题:已知两个数的和、差、倍三个量中的两个,求这两个数分别是多少的问题。 解题小窍门:妈妈的感觉是首先准确画出图来,一遍不行再重新画 哦,然后重点找出单位“1倍”,再找到“几倍”,使出浑身解数找出整倍对应的具体数,最后推算出“1倍”对应具体数后,你会发现一切问题都迎刃而解了!!!(田田你在做完这些题后有什么感想吗) 一、和倍问题(给了总数和倍数关系) (1)和倍 例1、纺织厂有职工480人,其中女职工人数是男职工人数的3倍。请问:男、女职工各多少人(★) 分析: 女职工人数是男职工人数的3倍,选男职工人数为“1”,用一条小线段表示,那么女职工人数就用三条小线段表示,如图: 那么每一小段表示:()48031120÷+=(人) 即男职工人数为120人,那么女职工人数为:1203360?=人 小试牛刀: 1、甲班和乙班一共有60人。如果从甲班调6个人到乙班,那么甲班的人数就是乙班人数的2倍。求甲、乙两班原来的人数。(★★) 2、甲水库有43亿立方米水,乙水库有37亿立方米水。问:需要从甲水库调多少亿立方米水道乙水库,才能使乙水库的水比甲水库多两倍( ★★) (2)和倍多(给了总和、倍数关系,但不是整倍哦) 例1、甲、乙两堆货物共有160件,已知甲堆货物比乙堆的3倍还多40件。甲、乙两堆各有多少件货物(

★★) 分析: 选取乙堆的货物数量为“1倍”,用一条小线段表示,如图: 四条小线段总共为:16040120-=件 每条小线段为:120430÷=件 即乙堆货物有30件,那么甲堆货物有:16030130-=件 例2、两个自然数相除,商是4,余数是1。如果被除数、除数、商及余数的和是56,那么被除数等于多少( ★★★) 分析:被除数=除数×商+余数,根据题意知被除数比除数的4倍还多1,且被除数与除数的和为:564151--=,画出线段图: 5条小线段共为:51150-= 每条小线段表示:50510÷= 即除数为10,那么被除数为:511041-= 小试牛刀: 1、某交通协管员七月份开出78张罚单,这些罚单分为两种:一种是违章停车,另一种是闯红灯。违章停车的罚单比较多,比闯红灯罚单数量的4倍还多3张。违章停车的罚单有多少张( ★★) 2、果园里一共种340棵桃树和杏树,其中桃树的棵数比杏树的3倍多20棵,两棵树各种了多少棵(★★) (3)和倍综合 例1、三堆糖果共有105颗,其中第一堆糖果的数量是第二堆的3倍,而第三堆糖果的数量又比第二堆的2倍少3颗。第三堆糖果有多少颗( ★★★) 分析: 因为题目中第一堆和第三堆的糖果都与第二堆的倍数有关,那么设第二堆的糖果为“1”,用一条小线段表示: 通过线段图可以看出,1326++=条小线段表示的共有:105+3=108颗 那么每条小线段表示:1086=18÷颗 即第二堆有18颗,则第一堆有183=54?颗,第三堆有182333?-=颗 小试牛刀: 1、有3条绳子,共长95米,第一条比第二条长7米,第二条比第三条长8米,问3条绳子各长多少米( ★★★)

《和倍差倍问题》教案

第七课时“和倍”“差倍”问题 一、学习目标 (一)学习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41~42页例6及相应练习。本节课的教学是在学生掌握了“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基础上进行的,主要学习用这个知识解决稍复杂的实际问题。 (二)核心能力 会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解决“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这类稍复杂的实际问题。 (三)学习目标 1. 通过线段图理解题意,会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能正确写出等量关系式。 2. 经历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掌握“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这类实际问题的解题思路,会熟练地用列方程的方法解答这一类实际问题。 3.通过对生活中的有关数学信息予以选择、加工,进而解决问题,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学习重点 熟练掌握列方程解决稍复杂的“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实际问题的方法。 (五)学习难点 正确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列出等量关系式。 (六)配套资源 《“和倍”“差倍”问题》名师教学课件、随堂小测等 二、学习设计 (一)课前设计 1.预习任务 (1)根据线段图,列出方程。

① ② (2)想一想:线段图相同,列出的方程为什么不同? (二)课堂设计 1.交流预习任务,引入课题 交流所列方程。 师:你为什么这样列方程?你能用一句话概括两幅线段图中甲和乙的关系吗? 师: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解决稍复杂的“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实际问题。(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复习题的设置,是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出发的。一方面复习了找单位“1”、分析数量关系和如何列方程,分解了本课的重难点;另一方面,为后面环节的对比分析、沟通联系做好铺垫。】 2. 问题探究 (1)阅读与理解 出示例题6图片。 ①从图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条件。 ②想一想,根据已有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引导学生提出:上半场和下半场各得多少分? ③请学生概括图片信息,编出完整的应用题。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主要是在例题情景中培养学生捕捉信息和语言概括的能力,明确例题中的已知条件与问题,为后面的解答做好铺垫。考查目标2】(2)分析数量关系,自主探究 ①根据数量关系,试画出线段图。

小学奥数和倍、差倍、和差问题经典例题及练习题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和倍问题 专题简析: 已知两个数的和与两个数间的倍数关系,求这两个数分别是多少,像这样的应用题,通常叫做和倍问题。要想顺利地解答和倍应用题,最好的方法就是根据题意,画出线段图,使数量关系一目了然,从而正确列式解答。 解答和倍应用题,关键是要找出两数的和以及与其对应的倍数和,从而先求出1倍数,再求出几倍数。数量关系可以这样表示: 两数和÷(倍数+1)=小数(1倍数) 小数×倍数=大数(几倍数) 两数和-小数=大数 例题1 学校将360本图书分给二、三两个年级,已知三年级所分得的本数是二年级的2倍,问二、三两个年级各分得多少本图书 思路导航:将二年级所得图书的本数看作1倍数,则三年级所得本数是这样的2倍。如图所示: 由图可知,二、三年级所得图书本数的和360本相当于二年级的(1+2)倍,则二年级所得图书本数的360÷(1+2)=120本,三年级为120×2=240本。 练习一 1,小红和小明共有压岁钱800元,小红的钱数是小明的3倍。小红和小明各有压岁钱多少元 2,学校将360本图书分给二、三年级,已知三年级所得本数比二年级的2倍还多60本。二、三年级各得图书多少本

3,甲桶有油25千克,乙桶有油17千克,乙桶倒入多少千克油给甲桶后,甲桶油是乙桶的5倍 例题2 小宁有圆珠笔芯30枝,小青有圆珠笔芯15枝,问小青给小宁多少枝后,小宁的圆珠笔芯枝数是小青的8倍 思路导航:我们把变化后小青的圆珠笔芯枝数看作1倍数,那么小宁与小青圆珠笔芯的枝数和相当于变化后小青枝数的9倍,所以变化后小青的枝数为(30+15)÷(1+8)=5枝,再用15-5=10枝,则表示小青给小宁的枝数。 练习二 1,红红有邮票80张,佳佳有邮票60张,要使红红的邮票张数是佳佳的4倍,那么佳佳必须给红红多少张邮票 2,甲水池有水69吨,乙水池有水36吨,如果甲水池中的水以每分钟2吨的速度流入乙水池,那么多少分钟后,乙水池的水是甲水池的2倍3,甲书架有图书18本,乙书架有图书8本,班图书管理员又买来图书16本,怎样分配才能使甲书架图书的本数是乙书架的2倍 例题3 被除数与除数的和为320,商是7,被除数和除数各是多少思路导航:由商是7可知,被除数是除数的7倍,把除数看作1份数,被除数就有这样的7份,一共7+1=8份。 除数:320÷8=40 被除数:40×7=280 练习三 1,被除数和除数和为120,商是7,被除数和除数各是多少 2,被除数、除数、商的和为79,商是4,被除数、除数各是多少 3,两个整数相除商是21,余数为1,已知被除数、除数、商、余数的和

小学数学《差倍问题》教案

差倍问题 第1课时教案 一、情境导入(5分钟) (以讲故事的形式导入) 1、师:小鹿和小猴子一起到超市买了棒棒糖,高高兴兴地往家走。 “你们买了多少棒棒糖?”半路上,小狐狸看见了小鹿和小猴子手中的棒棒糖,垂涎三尺,连忙追上去问道,“我可是你们最好的朋友,给我一根吧?” 小猴子看了看狡猾的狐狸,调皮地说:“小鹿比我多8根,并且小鹿的棒棒糖数正好是我的5倍。如果你能在1分钟内算出我们各自棒棒糖的根数,我们就送你一根!” 小朋友,你也快来算一算吧: 学生解答,小鹿比小猴子多8根棒棒糖,并且小鹿的棒棒糖正好是小猴子的5倍,可以把小猴子的数目看作1倍的数,也就是1份,则小鹿的数目就是5份,它们的差8根对应的份数就是5—1=4份,从而可以算出1份代表2根,也就是小猴子有2根棒棒糖,进而可以算出小鹿有2×5=10根。 “既然小狐狸算出来,我的棒棒糖比较多,我就给小狐狸两根吧!”小鹿大方地说道。 二、新授(15分钟) 1、学习【知识要点】 师: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有关两个数的差与倍数关系的问题,这类问题也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 学生:差倍问题! 师:差倍问题:已知两个数的差以及它们之间的倍数关系,求这两个数分别是多少。 2、教师讲解差倍问题的关系式 两数之差÷(倍数—1)=1倍数(较小数) 1倍数(较小数)×倍数=几倍数(较大数)或较小数+两数之差=较大数 这些规律如果你还没有掌握,那就请你写在知识宝库里吧,用到的时候可以像查字典一样查到它们。 下面让我们到实战场上挑战吧。 【例1】一根铜线长21厘米,一根铝线长16厘米,把这两根金属线剪去同样长后,剩下的铜线的长度正好是铝线的2倍,两根金属线各剪去了多少厘米? 出示例1:你首先想到了什么? 学生:从题中可以看出当两根金属线减去同样长的长度后,两根金属线相差的长度不会发生变化,也就是当剩下的铜线的长度正好是铝线的2倍时,它们的差仍然是21—16=5厘米。 师:那怎么算出答案呢? 学生:可以算出把剩下的铝线的长度看作1倍的数,占有1份,则剩下的铜线的长度就是2倍,占有这样的2份,它们相差的长度5厘米就正好占有这样的1份,从而可以求出剩下的铝线的长度,再让原来铝线的长度减去剩下的,就是减去的铝线的长度,而这两根金属线剪去的长度相同,因此也就等于减去的铜线的长度。 解答: (21—18)÷(2—1)=5(厘米) 16—5=11(厘米)

小学四年级奥数和差、和倍、差倍问题

小学四年级奥数和差、和倍、差倍问题 1、学校有排球、足球共50个,排球比足球多4个,排球、足球各多少个 2、甲、乙两车间共有工人260人,甲车间比乙车间少30人,甲、乙两车间各有工人多少人 3、甲乙两个工程队合挖一条长48千米的水渠,甲队比乙队多挖了6千米,求甲、乙工程队各挖了多少千米 4、小宁与小芳今年的年龄和是28岁,小宁比小芳小2岁,小芳今年多少岁 5、小敏和他爸爸的平均年龄是29岁,爸爸比他大26岁。小敏和他爸爸的年龄各是多少岁 6、小兰期末考试时语文和数学的平均分是96分,数学比语文多4分。小兰语文、数学各得多少分 7、四个人年龄之和是77岁,最小的10岁,他和的人的年龄之和比另外二人年龄之和大7岁,的年龄是几岁 8、小诺沿长与宽相差30米的游泳池跑了5圈,做下水前的准备活动。已知小诺共跑了700米,问:游泳池的长和宽各是多少米 9、曾老师比琪晗重30千克,曾老师比陈赫重25千克,琪晗陈赫共重75千克,琪晗陈赫各重多少千克 10、苗圃有很多花苗,11000棵不是玫瑰,12500棵不是牡丹,玫瑰和牡丹共有8500棵,玫瑰和牡丹各有多少棵 【和倍】 1.如果三个人的平均年龄是22岁,且没有小于18岁的,那么年龄的可能是多少岁

2..如果四个人的平均年龄是25岁,且没有小于16岁的,且这四个人的年龄互不相等,那么年龄的可能是多少岁年龄最小的可能是多少岁 3.在一次登山活动中,梓涵上山每分钟行50米,然后按原路下山,每分钟行75米。梓涵上山和下山平均每分钟行多少米 4.一个同学读一本故事书,前4天每天读25页,以后每天读40页,又读了6天正好读完。这个同学平均每天读多少页 5.梓涵同学读一本故事书,前4天每天读25页,以后6天又读了200页正好读完。这个同学平均每天读多少页 6.琦涵五次考试平均分为96分(满分100分),那么她每次考试的分数不得低于多少分 7、小华有笔30枝,小明有笔15只,问小明给几枝给小华后,小华的枝数是小明的8倍 8、小明有书18本,小芳有书8本,现在又买来16本,怎样分配才能使小明的本数是小芳的2倍 9、甲水池有水60吨,乙水池有水30吨,如果甲水池的水以每分钟3吨的速度流入乙水池,那么多少分钟后,乙水池的水是甲水池的2倍 10、一个除式,商是18,余数是4,被除数、除数、商、余数的和是292,除数与被除数各是多少 【差倍】 1、林下小学购买的排球是篮球的3倍,排球比篮球多18只,购买的排球和篮球各有多少只购买的排球和篮球共有多少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