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退化与防治复习题

土壤退化与防治复习题
土壤退化与防治复习题

:

土壤退化与防治

一.名词解释

土壤退化:指的是土壤数量减少和质量降低。

土地退化:是指人类对土地的不合理开发利用而导致土地质量下降乃至荒芜的过程。

水土保持:是指对自然因素和人为活动造成水土流失所采取的预防和治理措施。

土壤盐渍化:土壤盐渍化主要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和半湿润地区,它是指易溶性盐分在土壤表层积累的现象或过程。

沙漠化:是指包括气候变异和人类活动在内的种种因素造成的干旱、半干旱和亚湿润干旱地区的土地退化

风力侵蚀:土壤颗粒在风力搬运下发生移动造成的侵蚀现象。不但造成表土损失及土地沙漠化,而且导致风沙灾害及环境污染。

<

沉积作用:物质在风、水和冰川等各种营力作用下进行悬浮、搬运、堆积或沉淀的过程

沙城暴:强风扬起地面的尘沙, 使空气浑浊,水平能见度小于1 km的风沙现象

土壤侵蚀:在风力、水力和重力等外营力作用下土壤物质被分散、搬运和沉积的过程。

二.简答题

1、我国土壤退化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据统计:因水土流失、盐渍化、沼泽化、土壤肥力衰减和土壤污染及酸化等造成的土壤退化总面积约亿公顷,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 40% ,是全球土壤退化总面积的 1/4

(1)、土壤退化面积广,强度大,类型多

全国总水土流失面积:亿公顷,几乎 1/6 国土;荒漠化面积:262 万平方公里,占国土 %;草地退化面积: 8700 万公顷,占全部草地 30% ;全国受污染农田 2000 万亩(2)、土壤退化速度快,影响深远

目前每年损失耕地达 300-600 万亩;荒漠化面积发展速度: 2640 平方公里/年。(3)、局部改善而总体继续恶化;治理速度比退化速度慢

存在的问题:(1)、土壤质量制约,土壤资源短缺、空间分布不均;耕地质量总体较差,自持能力弱;(2)、水资源制约,人均水资源少;分布不均匀。(3)、人口与社会经济的制约2、土壤退化分类

土壤侵蚀、土壤沙化、土壤盐化、土壤污染、土壤性质恶化和耕地的非农业占用。3、描述土壤腐植质在土壤退化中的作用

土壤中腐殖质的含量大小是衡量土壤性质好坏主要因子之一,腐殖质的含量和土壤有机碳成正比,能够防止土壤退化,其主要作用有:①腐殖质能和土粒形成团粒结构,团粒结构具有蓄水保肥的作用,此外还有良好的通气走廊,土壤可耕性好,是植物的生长良好环境。②腐殖质的存在给大多数微生物提供了适宜的条件,和微生物共生的物种也会增加,物种的多样性能过防止土壤退化。③腐殖质在治理土壤污染方面有很大作用,腐殖质能和许多重金属络合,降低土壤重金属的含量。

4、导致土壤退化的原因分析

1)【

2)因自然环境变化和人为利用不当引起土壤肥力下降,植物生长条件恶化和土壤生产力减

退

3)在各种自然的,特别是人为的因素影响下所发生的导致土壤的农业生产能力或土地利用

和环境调控潜力,即土壤质量及其可持续性暂时或永久性的下降,甚至完全丧失其物理的、化学的和生物学特征。

4)因自然环境因素不佳和人为利用不当引起土壤肥力下降,植物生长条件恶化和土壤生产

力减退。

5、土壤退化的后果

1)陆地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遭到破坏,土壤生产力和肥力降低

2)破坏自然景观及人类生存环境,诱发区域乃至全球的土被破坏、水系萎缩、森林衰亡和

气候变化;

3)水土流失严重,自然灾害频繁,特大洪水危害加剧,对水库构成重大威胁;

4)化肥使用量不断增加,而化肥的报酬率和利用率递减,环境污染加剧;农业投入产出比

增大,农业生产成本上升。

5)-

6)人地矛盾突出,生存环境恶化;

7)食品安全和人类健康受到严重威胁。

6、土壤盐渍化的危害

土壤次生盐渍化的形成很大程度上给地下水带来诸多影响。由于地下水超采使地下水位持续下降,沿渤海、黄海的沙质和基岩裂隙海岸地带,发生海水入侵,在有咸水分布的地区出现咸水边界向淡水区移动。大多数植物在盐碱地上难以生存,导致植被死亡,土壤荒漠化,区域生态环境破坏,物种减少。

三、论述题

1、为什么沙丘容易在沙土的表面形成

气流中的输沙量,从风蚀起点开始逐渐增加,当含沙量达到饱和时,就发生堆积。由风蚀起点到砂粒跌落堆积的一段距离称饱和路径长度。地表结构粗糙度对饱和路径长度有决定性影响。地面粗糙度增大,气流运行速度受到阻碍,附面层发生分离形成涡旋,可降低近地面层的风速,从而削弱气流输沙的能量,使无力载输的砂粒跌落在障碍物附近,形成沙堆。而沙土的特征符合上述沙丘形成的良好条件。沙堆又成为风沙流运行的障碍,在沙堆的背风区发生附面层分离,砂粒不断在此堆积,使背风面坡度变陡,达到30°~40°最大休止角后,砂粒滑坍,出现落沙坡,形成雏形新月形沙丘。

2、干旱所带来的土壤退化的问题

{

干旱是导致土壤退化的主要原因之一,大多数土壤退化和干旱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主要问题有:①干旱所带来的植物难以生存,土壤干渴,地表裸露,导致荒漠化,进一步发展成沙漠化。②干旱导致土壤表面疏松细小,土壤随风力和流水造成风力侵蚀和水土流失。③在干旱地区,往往灌溉量大,污灌和不合理的灌溉是造成土壤污染和土壤盐渍化的主要因素。四、讨论

高度集约化农业产生的土壤退化的问题

集约化农业对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其长期的土地高强度利用和农用化学品过量投入的负面影响也日益显现,导致的以土壤养分失衡、土壤酸化、有害物质积累、生物多样性衰退等为主要表现形式的土壤物理、化学和生物学退化,给生态系统本身与环境都带来了巨大压力和严重威胁。主要表现在:①养分失衡;高度集约化农业在生产过程中大量使用速效化肥,很少用农家肥,长期大量施用化肥还明显地改变了土壤的养分形态分布,土壤易板结。②污染物质积累;农业集约化程度较高的地区,往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快速,工业和城镇“三废”污染源多,工业“三废”和城镇垃圾、污水排放数量逐年增加,加之农药、

化肥、农膜的不合理使用,耕地土壤中污染物的积累日益明显。

③土壤酸化和盐渍化;④土壤生物功能衰减;在高度集约农业利用下,随着化肥的长期超量施用,导致土壤的微生物生物量降低、生物种群和功能多样性衰减、土壤的生物化学过程强度减弱,有机碳转化和养分供应的速率下降,土壤支撑作物生长的能力减退,反过来又使作物生产系统对化肥施用的依赖性增加。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及土壤污染防治法试题及答案

1、判断题 (1)国家采取有利于土壤污染防治的财政、税收、价格、金融等经济政策和措施。(对)(2)国家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项目的信贷投放。(对) (3)国家设立中央土壤污染防治专项资金和省级土壤污染防治基金。(对) (4)土壤污染责任人或者土地使用权人未按照规定实施后期管理的,相关部门可依法进行处罚。(对) (5)污染土壤造成他人人身或者财产损害的,应当依法承担侵权责任。(对) (6)各类涉及土地利用的规划和可能造成土壤污染的建设项目,应当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对) (7)尾矿库运营、管理单位应当按照规定,加强尾矿库的安全管理,采取措施防止土壤污染。(对) (8)国务院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国务院卫生健康等主管部门,对土壤中有毒有害物质进行筛查评估,但不必公布重点控制的土壤有毒有害物质名录。(错) (9)因科学研究等特殊原因,需要进口土壤的,可以不遵守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的有关规定。(错) (10)企业事业单位拆除设施、设备或者建筑物、构筑物的,不需要采取相应的土壤污染防治措施。(错) (11)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包括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和土壤污染风险评估、风险管控、修复,但不包括风险管控效果评估、修复效果评估、后期管理等活动。(错) (12)土壤污染责任人负有实施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的义务。(对) (13)修复施工单位转运污染土壤的,无需制定转运计划。(错) (14)国家实行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名录制度。(对)

(15)因实施或者组织实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和土壤污染风险评估、风险管控、修复、风险管控效果评估、修复效果评估、后期管理等活动所支出的费用,由土地使用权人承担。(错)(16)土地使用权已经被地方人民政府收回,土壤污染责任人为原土地使用权人的,由乡镇人民政府组织实施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错) (17)在永久基本农田集中区域,不得新建可能造成土壤污染的建设项目已经建成的,应当保留。(错) (18)重金属或者其他有毒有害物质含量超标的工业固体废物、生活垃圾或者污染土壤,经简单处理,可用于土地复垦。(错) (19)新闻媒体对违反土壤污染防治法律法规的行为享有舆论监督的权利受监督的单位和个人不得打击报复。(对) (20)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依法将符合条件的优先保护类耕地划为永久基本农田,实行严格保护。(对) (21)(判断题)国家鼓励、支持采取有利于保护环境的集中处置固体废物的措施,促进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产业发展。正确答案:对 (22)(判断题)重点危险废物集中处置设施、场所的退役费用应当预提,列入投资概算或者经营成本。(对) (23)(判断题)使用农用薄膜的单位和个人,应当采取直接销毁措施防止或者减少农用薄膜对环境的污染。(对)

土壤学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二、填空题 1、五大成土因素是指母质、气候、地形、时间、生物,其中生物是主导因素。 2、土壤基本粒级有石砾、砂粒、粉粒、粘粒。 3、影响土壤阳离子交换能力的因素是电荷价、离子半径和离子浓度。 4、按照吸附机理可以把土壤吸附性能分为交换性吸附、专性吸附和负吸附。 5、产生阳离子专性吸附的土壤胶体物质是铁、铝、锰的氧化物及其水化物,被专性吸附的阳离子主要是 BⅠ、BⅡ族和其它过渡金属离子。 6、土壤钾元素形态可分为水溶态钾、交换性钾、非交换性钾、矿物态钾。 7、若土壤的容重为,质量含水量为20%,则土壤的孔隙度为 50% , 空隙比为 1:1 ,三相比为固:液:气=50:: 。 8、旱作土壤有效水含量为田间持水量与萎焉系数的差值。 9、良好的土壤结构性,实质上是具有良好的空隙性,即要求总孔隙大 而且大小孔隙合理分布,有利于土壤水、肥、气、热状况的调节和植物根系活动。 10、根据土壤胶体表面的结构特点,大致可将土壤胶体表面分为硅氧烷型表面、水合氧化物表面、有机物表面、等3种类型,2:1型粘土矿物的表面属于硅氧烷类型。 11、根据土壤水分所受力的作用,土壤水分类型分为吸附水、毛管水、重力水。 12、土壤三相的导热率顺序是固>液>气,热容量顺序是液>固>气。 13、土壤潜性酸包括交换性酸和水解性酸,其中交换性酸度更能代表潜性酸度。 14、一个良好的土壤应该能使植物吃得饱、喝得足、住得好、站得稳。 15、土壤微生物营养类型的多样性包括土壤微生物类型多样性、土壤微生物种群多样性、土壤微生物营养类型多样性、微生物呼吸类型多样性。 16、土壤胶体电荷产生的原因有同晶替代、吸附、断键、解离。 17、土壤碱度的液相指标是总碱度,固相指标碱化度。 18、土壤水分含量的常用表示方法有质量含水量、容积含水量、相对含水量、土壤水贮量。 19、1:1型粘土矿物是由 1层硅片和1层铝片结合而成,代表矿物是高岭石;2:1型粘土矿物由 2层硅片和1层铝片结合而成,胀缩型如蒙脱,非胀缩型如伊利石。

2020年土壤污染防治法考试试卷带答案版

XXXX公司土壤污染防治法考试试卷 一、判断 题(每题2 分,共20分。对的打√,错的打×) 1、土壤是“生命之基,万物之母”。土壤与水和空气一样,是构成生态系统的基本要素。(√) 2、干净的土壤是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人居环境安全的重要前提。(√) 3、《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所称土壤污染,是指因人为因素导致某种物质进入陆地表层土壤,引起土壤化学、物理、生物等方面特性的改变,影响土壤功能和有效利用,危害公众健康或者破坏生态环境的现象。( √ ) 4、任何组织都有保护土壤、防止土壤污染的义务,而个人没有。(×) 5、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应当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减少土壤污染,对所造成的土壤污染依法承担责任。(√) 6、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是非强制性标准。( × ) 7、含有重金属或者其他有毒有害物质含量超标的工业固体废物、生活垃圾可以用于土地复垦。( × ) 8、企业事业单位拆除设施、设备或者建筑物、构筑物的,应当采取相应的土壤污染防治措施。(√) 9、允许在居民区和学校、医院、疗养院、养老院等单位周边新建、改建、扩建可能造成土壤污染的建设项目。( × ) 10、土地使用权已经被地方人民政府收回,土壤污染责任人为原土地使用权人的,由地方人民政府组织实施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 √ ) 二、单选题(每题3分,共30分) 1、2018年8月31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于( B )实施。 A、2018年8月31日 B、2019年1月1日 C、2019年8月31日 D、2020年1月1日 2、各类涉及土地利用的规划和可能造成土壤污染的建设项目,应当依法进行( B )。 A、土壤修复 B、环境影响评价 C、土壤治理 D、报告 3、《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规定:每( C )年至少组织开展一次全国土壤污染状况普查。 A、三 B、五 C、十 D、二十 4、《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规定:( A )制定土壤环境监测规范。A、国务院生态环境主管部门 B、国务院自然资源主管部门 C、国务院林业草原主管部门 D、国务院农业农村主管部门 5、土壤污染责任人变更的,由( A )履行相关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义务并承担相关费用。 A、变更后承继其债权、债务的单位或者个人 B、原使用人 C、原责任人 D、原单位 6、土壤污染责任人不明确或者存在争议的,建设用地由地方人民政府生态环境主管部门会同( D )主管部门认定。 A、农业农村 B、林业草原 C、卫生健康 D、自然资源 7、对土壤污染状况普查、详查和监测、现场检查表明有土壤污染风险的建设用地地块,地方人民政府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应当要求( C )按照规定进行土壤污染状况调查。 A、企业 B、使用人 C、土地使用权人 D、土地管理人 8、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生产经营用地的用途变更或者在其土地使用权收回、转让前,应当由土地使用权人按照规定进行土壤污染状况调查。( B )应当作为不动产登记资料送交地方人民政府不动产登记机构,并报地方人民政府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备案。 A、监测报告 B、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报告 C、变更说明 D、土壤修复报告 9、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规定,将重金属或者其他有毒有害物质含量超标的工业固体废物、生活垃圾或者污染土壤用于土地复垦的,由地方人民政府生态环境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处( C )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 A、一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 B、五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 C、十万元以上一百万元以下 D、百万以上 10、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规定,被检查者拒不配合检查,或者在接受检查时弄虚作假的,由地方人民政府生态环境主管部门或者其他负有土壤污染防治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责令改正,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的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 B )的罚款。。 A、二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 B、五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 C、二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 D、五万以上 三、多选题(每题3分,共30分。每题至少有两个正确答案,漏选得2分,错选或多选不得分。) 1、从《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调查结果来看,我国土壤污染主要来源有哪些方面( AB )。 A、工矿业、农业等人为活动 B、土壤环境背景值高 C、对土壤污染物的监测频次不足 D、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尘排放总量大 2、水气土是生态系统的一个整体,和水气污染防治相比,以下属于土壤污染防治法的特点。( ABCD ) A、土壤污染防治起步晚 B、标准、法规不完善 C、防治工作缺乏体系支撑 D、措施不具体、责任不明晰、监管无依据 题号一题二题三题四题总得分得分

土壤退化与防治复习题

土壤退化与防治 一.名词解释 土壤退化:指的是土壤数量减少和质量降低。 土地退化:是指人类对土地的不合理开发利用而导致土地质量下降乃至荒芜的过程。 水土保持:是指对自然因素和人为活动造成水土流失所采取的预防和治理措施。 土壤盐渍化:土壤盐渍化主要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和半湿润地区,它是指易溶性盐分在土壤表层积累的现象或过程。 沙漠化:是指包括气候变异和人类活动在内的种种因素造成的干旱、半干旱和亚湿润干旱地区的土地退化 风力侵蚀:土壤颗粒在风力搬运下发生移动造成的侵蚀现象。不但造成表土损失及土地沙漠化,而且导致风沙灾害及环境污染。 沉积作用:物质在风、水和冰川等各种营力作用下进行悬浮、搬运、堆积或沉淀的过程 沙城暴:强风扬起地面的尘沙, 使空气浑浊,水平能见度小于1 km的风沙现象 土壤侵蚀:在风力、水力和重力等外营力作用下土壤物质被分散、搬运和沉积的过程。 二.简答题 1、我国土壤退化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据统计:因水土流失、盐渍化、沼泽化、土壤肥力衰减和土壤污染及酸化等造成的土壤退化总面积约 4.6 亿公顷,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 40% ,是全球土壤退化总面积的 1/4 (1)、土壤退化面积广,强度大,类型多 全国总水土流失面积: 1.5 亿公顷,几乎 1/6 国土;荒漠化面积:262 万平方公里,占国土 27.3%;草地退化面积: 8700 万公顷,占全部草地 30% ;全国受污染农田 2000 万亩(2)、土壤退化速度快,影响深远 目前每年损失耕地达 300-600 万亩;荒漠化面积发展速度: 2640 平方公里/年。(3)、局部改善而总体继续恶化;治理速度比退化速度慢 存在的问题:(1)、土壤质量制约,土壤资源短缺、空间分布不均;耕地质量总体较差,自持能力弱;(2)、水资源制约,人均水资源少;分布不均匀。(3)、人口与社会经济的制约2、土壤退化分类 土壤侵蚀、土壤沙化、土壤盐化、土壤污染、土壤性质恶化和耕地的非农业占用。 3、描述土壤腐植质在土壤退化中的作用 土壤中腐殖质的含量大小是衡量土壤性质好坏主要因子之一,腐殖质的含量和土壤有机碳成正比,能够防止土壤退化,其主要作用有:①腐殖质能和土粒形成团粒结构,团粒结构具有蓄水保肥的作用,此外还有良好的通气走廊,土壤可耕性好,是植物的生长良好环境。②腐殖质的存在给大多数微生物提供了适宜的条件,和微生物共生的物种也会增加,物种的多样性能过防止土壤退化。③腐殖质在治理土壤污染方面有很大作用,腐殖质能和许多重金属络合,降低土壤重金属的含量。 4、导致土壤退化的原因分析 1)因自然环境变化和人为利用不当引起土壤肥力下降,植物生长条件恶化和土壤生产力减 退 2)在各种自然的,特别是人为的因素影响下所发生的导致土壤的农业生产能力或土地利用 和环境调控潜力,即土壤质量及其可持续性暂时或永久性的下降,甚至完全丧失其物理的、化学的和生物学特征。 3)因自然环境因素不佳和人为利用不当引起土壤肥力下降,植物生长条件恶化和土壤生产 力减退。 5、土壤退化的后果

土壤污染与防治》复习题答案

《土壤污染与防治》复习题答案 一、名词解释题 1、土壤背景值:指未受或少受人类活动(特别是人为污染)影响的土壤环境本 身的化学元 素组成及其含量。 2、农药残留期:指土壤中的农药因降解等原因含量减少75%-100%所需的时间。 3、固体废物:指在生产建设、日常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在一定时间和地点 无法被利用 而被丢弃的污染环境的固体、半固体废弃物质。 4、土壤净化能力:指在自然因素作用下,通过土壤自身的作用,使污染物在土 壤环境中的 数量、浓度或形态发生变化,活性、毒性降低的能力。 5、稳定化技术:指通过化学物质与污染物之间的化学反应使污染物转化成为不溶态的过程。 :指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指具有毒性、生物蓄积性和半挥发性,在环境6、POP S 中持久存在 的,且能在大气环境中长距离迁移并沉积回地球的偏远的极地地区,对人类健康和环境造成 严重危害的有机化学污染物。) 7、土壤环境容量:指一定土壤环境单元在一定时限内遵循环境质量标准,既维持土壤生态系统的正常结构与功能,保证农产品的生物学产量与质量,也不使

环境系统污染时,土壤环境所能容纳污染物的最大负荷量。 8、农药半衰期:指施药后附着于土壤的农药因降解等原因含量减少一半所需要的时间。 9、城市生活垃圾:指在城市居民日常生活中或为日常生活提供服务的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物以及法律、法规规定视为城市生活垃圾的固体废物。 10、土壤生物污染:指一个或几个有害的生物种群从外界环境侵入土壤,大量繁衍,破坏原来的动态平衡,对人类健康和土壤生态系统造成不良影响。 11、客土:指在被污染的土壤上覆盖上非污染土壤。 12、农药光解作用:土壤表面因受太阳辐射能和紫外线能而引起农药的分解过程。 13、土壤污染:指人为活动将对人类本身和其他生命体有害的物质施加到土壤中,致使某种有害成分的含量明显高于土壤原有含量,而引起土壤环境质量恶化的现象。 14、异位修复技术:指对挖掘后的土壤进行原地处理和异地处理的过程。 15、面源污染:指溶解的和固体的污染物从非特定的地点,在降水(或融雪)冲刷作用下,通过径流而汇入受纳水体(包括河流、湖泊、水库、海湾等)并引起水体的富营养化或其它形式的污染。 16、污泥:指在废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沉淀物质以及从污水表面撇出浮沫的残渣。 17、土壤环境污染源:指土壤环境中污染物质的来源,主要包括工业污染源、农业污染源和生物污染源。 18、痛痛病:指人们长期食用镉含量超过1mg/kg的大米,而使镉在人体内累积所导致的一种骨骼疼痛的病症,也称骨痛病。 二、简答题

完整word版,土壤学试题及答案7,推荐文档

土壤学复习资料 土壤学试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土壤肥力土壤能够持续不断供给植物生长所必需的水、肥、气、热,协调它们 之间的矛盾及抵抗不良自然环境的能力。 2. 次生矿原生矿物在H2O、CO2、O2生物等作用下,矿物组成、结构、性质发生改变而 形成的矿物。 3. 土壤腐殖质除未分解和半分解动植物残体及微生物体以外的有机物质的总称。 4. 土壤机械组成土壤中各级土粒所占重量百分数组合。 5. 土壤粘闭现象土壤在压力和剪力共同作用下,土粒趋向紧密排列,通气孔隙大量 减少,毛管及无效孔隙急剧增加,土壤通透性减弱甚至消失的现象。 6. 田间持水量土壤毛管悬着水达到最大时土壤含水量。 7. 土壤热容量单位体积或单位重量的土壤每升高1℃所需热量。 8. 土壤比表面单位质量土壤表面积的大小。单位m2/g 9. 盐基饱和度(BS) 指交换性盐基离子占阳离子交换量的百分数。 10. 活性酸土壤溶液中游离的H+表现出来的酸度,用PH表示 11.同晶替代:层状硅酸盐矿物的中心离子被其它大小相近,电性相同的离子取代,而矿物 晶格构造保持不变的现象; 12.土壤污染:人类活动产生的污染物进入土壤并积累到一定程度引起土壤质量恶化的现象。13.土壤容重:指单位体积自然土体(包含孔隙)的干重; 14.土壤退化:指土壤数量的减少和质量的降低; 15.土壤养分:指主要由土壤供给的植物生长必需的营养元素; 16.土壤圈:覆盖于陆地和浅水域底部的土壤所构成的一种连续体或覆盖层; 17.CEC:单位质量的土壤所含有的交换性阳离子(+)的多少; 18.粘化作用:指土壤中粘粒的形成和积累过程。 19.可变电荷:在介质的酸碱度影响下产生的,其电荷类型和电荷数量均决定于介质的酸碱度,又称pH依变电荷; 20.土壤结构性:土壤中单粒、复粒的数量、大小、形状、性质及其相互排列和相应的孔隙状况等综合特性; 1.土壤微生物的营养类型有化能有机营养型、化能无机营养型、光能有机营养型、 光能无机营养型。 2.土壤矿质颗粒大小粒级由小到大划分为石砾、砂粒、粉砂粒、粘粒。3.土壤中的不良结构体种类有块状结构核状结构、柱状棱柱状结构、片状结构。 三、简答题: 1.简述农业化学派的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 答:农业化学土壤学派代表人物:德国土壤学家李比希。 提出三个学说: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题库-V2(2020年7月整理).pdf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 (第二章)1.( B )地方人民政府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发展改革、农业农村、自然资源、住房城乡建设、林业草原等主管部门,根据环境保护规划要求、土地用途、土壤污染状况普查和监测结果等,编制土壤污染防治规划,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公布实施。 A.县级以上 B.设区的市级以上 C.省级 D.各级 (第二章)2.国务院统一领导全国土壤污染状况普查。国务院生态环境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农业农村、自然资源、住房城乡建设、林业草原等主管部门,每( D )年至少组织开展一次全国土壤污染状况普查。国务院有关部门、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可以根据本行业、本行政区域实际情况组织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详查。 A.三 B.五 C.八 D.十 (第三章)3.生产、使用、贮存、运输、回收、处置、排放有毒有害物质的单位和个人,应当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有毒有害物质( D ),避免土壤受到污染。 A.渗漏 B.流失 C.扬散 D.以上都选 (第三章)4.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D )。 A.建设和运行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固体废物处置设施,应当依照法律法规和相关标准的要求,采取措施防止土壤污染。 B.禁止向农用地排放重金属或者其他有毒有害物质含量超标的污水、污泥,以及可能造成土壤污染的清淤底泥、尾矿、矿渣等。 C.禁止生产、销售、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的农业投入品。 D.重金属或者其他有毒有害物质含量超标的工业固体废物、生活垃圾或者污染土壤可用于土地复垦。 (第三章)5. 国家加强对土壤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对开发建设过程中剥离的表土,应当单独收集和存放,符合条件的应当优先用于( D )。

土壤学课后习题及答案.

土壤学课后习题及答案. 《土壤科学二》学习指导 线索理论 1,填空 -主要农艺学专业 | 2011年8月 1 9 9 2和PEDOSPHERE位于()、()、()、()、和()的中心,是它们之间交换和转换物质和能量的枢纽。 3年,土壤四个肥力因子分别为()、()、()、和()4.土壤肥力根据成因可分为()和()两种。根据有效性,它可以分为()、()2.是非问题 1,()没有生物,土壤就不能形成2.()土壤不断地分布在地球表面3,()在土壤肥力的四个主要因素中,养分含量是最重要的 4,()一般来说,沙土的肥力比粘性土高,所以农民更喜欢沙土

5,()在复垦土壤中自然肥力和人工肥力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从分不出哪个是自然肥力,哪个是人工能力 3,名词解释1,土壤 2,土壤肥力 4,简答 1,土壤生产力与土壤肥力的关系 2年和18世纪以来主要的土壤学派是什么?土壤在农业生产和自然环境中的重要作用是什么? 第一章土壤母质与土壤的形成 1,填写问题 1,地壳中化学元素含量最高的两种元素是()和(),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 2,根据矿物的来源,矿物可分为()、()两大类3.根据成因,岩石可分为三种类型4.根据硅石的含量,岩浆岩可分为() 5年,岩浆岩按其成因和产状可分为()和() 6,岩石和矿物的风化根据风化因素和特征可分为() 7,化学风化包括四种作用,它们是()、()、()、()8.岩石风化的三个阶段是()、()、() 9,土壤形成的五个自然因素是()、()和时间10.一个完全发育的天然土壤剖面至少有三个层次()、()和母质层11.岩浆岩一般有()结构,沉

积岩一般有()结构,变质岩有()结构,如 3 (2)真假问题 1,()高岭石是原生矿物2.()伊利石是原生矿物3.()云母的解理是非完全解理4.()花岗岩是变质岩5.()板岩是沉积岩 6,()沉积岩在地球陆地表面有最大的暴露面积,但岩浆岩有最大的重量(质量) 7,()三种不同的风化类型,物理的、化学的和生物的,同时存在于一个地区,只是作用强度不同。3.名词解释1。矿物: 2,原生矿物:3,次生矿物: 4,岩石:5,岩浆岩:6,沉积岩: 7,化学或化学岩石:8,变质岩: 9,风化: 10,物理风化: 11,化学风化: 2 保留过程: XXXX年龄和相对年龄: 26,土壤母质:

土壤学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土壤学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土壤:土壤是指地球表面上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它的本质特征是具有肥力。 2、土壤肥力:土壤为植物生长供应和协调营养条件和环境条件的能力。 3、同晶替代:是指组成矿物的中心离子被电性相同、大小相近的离子所取代而晶格构造保持不变的现象。 4、土壤有机质:是指存在于土壤中的所有含碳的有机物质,它包括土壤中各种动植物残体,微生物体及其分解和合成的各种有机物质。 5、土壤腐殖质:指除未分解和半分解的动、植物组织和土壤生命体等以外的土壤中有机化合物的总称。 6、土壤腐殖物质:是指经土壤微生物作用后,由多酚和多醌类物质聚合而成的含芳香环结构的,新形成的黄色至棕黑色的高分子有机化合物。 7、矿化过程:是指土壤有机质通过微生物的作用分解为简单的化合物,同时释放出矿质养分的过程。 8、腐殖化过程:是指有机质在微生物的作用下,通过生化和化学作用转化为腐殖质的过程。 9、土壤密度:单位容积固体土粒(不包含粒间孔隙的体积)的质量。单位为:克/厘米3。 10、土壤容重:田间自然垒结状态下单位容积土体(包括土粒和孔隙)

的质量或重量,单位为:克/厘米3。 11、土壤孔度(孔隙度、总孔度):在一定容积的土体内,土壤孔隙容积占整个土体容积的百分数。 12、粒级:通常根据土粒直径大小及其性质上的变化,将其划分为若干组,称为土壤粒级(粒组)。 13、当量粒径:细粒部分则根据颗粒半径与颗粒在静水中沉降速率的关系(斯托克斯定律)计算不同粒级土粒在静水中的沉降速度,把土粒看作光滑的实心球体,取与此粒级沉降速率相同的圆球直径作为其当量粒径。 14、机械组成:是指土壤中各粒级矿物质土粒所占的百分含量,也称颗粒组成。 15、土壤质地:是根据机械组成划分的土壤类型,一般分为砂土、壤土和粘土三类。 16、土壤结构体:是土粒互相排列和团聚成为一定形状和大小的结构的土块或土团。 17、土壤结构性:是由土壤结构体的种类、数量及结构体内外的孔隙状况等产生的综合性质。 18、当量孔径:是指相当于一定的土壤水吸力的孔径。 19、毛管持水量:地下水位较浅时,毛管上升水达到最大时土壤的含水量。 20、田间持水量:毛管悬着水达到最大值时的土壤含水量称为田间持水量。

保护地土壤退化改良措施

1保护地生产条件下的土壤退化问题及其防治对策 黄毅张玉龙 (沈阳农业大学土地与环境学院沈阳 110161 ) 摘要:通过对保护地土壤退化问题的综合分析可知,退化的根本原因在于:保护地生产上尚未建立完善地耕作和轮作制度,连作造成营养元素的失衡、土传病虫害的发生与蔓延;肥料的过量使用引起土壤的次生盐渍化;大浪费大量的水资源,也是土壤次生盐渍化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针对上述问题,提出如下对策:大力推行机械旋耕、客土、排土等耕作良法,使土壤得到充分的修复;建立适宜于保护地的土壤轮作制度;实施因土、因作物、因设施的运行情况,科学施肥;建立健全保护地的节水灌溉制度和节水技术体系。 关键词:保护地;土壤退化;改良措施 随着农业不断进步,保护地生产已成为当代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全国发展面积在1996年69.80×104hm2的基础上,1999年猛增至133.33×104hm2,三年间增长了近一倍。据葛样书(1998)报道[1],到1996年底,我国用于蔬菜的栽培设施面积的绝对数量已居世界第一。总的来看,保护地生产具有许多露地栽培无可比拟的优点,通过人工调节水、肥、气、热条件,充分的利用光能进行高效生产,使土地生产力和光能利用率成倍地提高。从农业经济发展的角度看,这种生产方式对于丰富城乡人民的“菜篮子”,调剂四季的蔬菜品种,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促进农业土地的集约化经营和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然而,它与几千年来的大田生产相比,仍属发展中的新生事物,大多数农民在管理习惯上还没有彻底摒弃过去那种粗放经营的模式。在科学技术水平和管理技能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别,尤其表现在投入上的盲目性,种植模式上的屈从性和管理行为上的短期性。由于农民片面的追求产量,盲目加大水、肥、农药的投入,使保护地出现了一系列制约可持续生产的严重问题,如不适当的水肥管理引起土壤理化性质恶化、土壤中营养成分失衡,加上长期的连作导致的土传病害蔓延,有的因为盐害过重被迫废弃改为它用。另外,由于过量的施肥和耕作栽培方法不当,土壤中NO3--N的大量积累,使保护地蔬菜品质下降等等。基于上述问题的存在与发展,有必要从蔬菜保护地的耕作、轮作、施肥、灌水等方面进行分析与研究,为蔬菜保护地环境改善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可行的方法与措施。 1 保护地生产中存在的土壤退化问题 1.1 保护地生产中的土壤耕作问题 与大田生产相比,保护地是一种空间有限、高度集约的栽培场所,这种有限的空间不利于大型农业机械的作业,在生产管理中,农民要长时间地进行各种田间作业,对棚内土壤的践踏频率明显高于大田。然而对土壤的耕翻的次数仍为一季一次。这样频繁的作业、加上灌溉和高剂量的施肥破坏了土壤团粒结构,使大孔隙减少,板结,通透性差。据调查,辽宁13.3×104hm2的蔬菜保护地中,除少数高科技园区采用机械旋耕外,其余大多数保护地的耕作水平仍属下等水平,使用的工具仍然是锹挖、镐刨,其耕翻深浅和垡 收稿日期:2003年月日修订日起 基金项目:辽宁省“十五”期间重点攻关项目“节水栽培技术研究”(编号200121200)资助 作者简介:黄毅(1956—)男,辽宁朝阳人,副研究员,主要从事水土保持和节水栽培研究。

土壤退化与防治复习题

土壤退化:又称土壤衰弱,是指土壤肥力衰退导致生产力下降的过程。土地退化:是指人类对土地的不合理开发利用而导致土地质量下降乃至荒芜的过程。水土保持:是指对自然因素和人为活动造成水土流失所采取的预防和治理措施。土壤盐渍化:土壤盐渍化主要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和半湿润地区,它是指易溶性盐分在土壤表层积累的现象或过程。沙漠化:是指包括气候变异和人类活动在内的种种因素造成的干旱、半干旱和亚湿润干旱地区的土地退化风力侵蚀:土壤颗粒在风力搬运下发生移动造成的侵蚀现象。不但造成表土损失及土地沙漠化,而且导致风沙灾害及环境污染。沉积作用:物质在风、水和冰川等各种营力作用下进行悬浮、搬运、堆积或沉淀的过程沙尘暴:强风扬起地面的尘沙, 使空气浑浊,水平能见度小于1 km的风沙现象土壤侵蚀:在风力、水力和重力等外营力作用下土壤物质被分散、搬运和沉积的过程。 1、我国土壤退化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据统计:因水土流失、盐渍化、沼泽化、土壤肥力衰减和土壤污染及酸化等造成的土壤退化总面积约 4.6 亿公顷,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 40% ,是全球土壤退化总面积的 1/4 (1)、土壤退化面积广,强度大,类型多 全国总水土流失面积: 1.5 亿公顷,几乎 1/6 国土;荒漠化面积: 262 万平方公里,占国土 27.3%;草地退化面积: 8700 万公顷,占全部草地 30% ;全国受污染农田 2000 万亩(2)、土壤退化速度快,影响深远,目前每年损失耕地达 300-600 万亩;荒漠化面积发展速度: 2640 平方公里/年。(3)、局部改善而总体继续恶化;治理速度比退化速度慢 存在的问题:(1)、土壤质量制约土壤资源短缺、空间分布不均;耕地质量总体较差,自持能力弱;(2)、水资源制约,人均水资源少;分布不均匀。(3)、人口与社会经济的制约 2、土壤退化分类 一、联合国粮农组织将土壤遏化分为十大类:即侵蚀、盐碱、有机废料、传染性生物、工业无机废料、农药、放射性、重金属、肥料和洗涤剂。 二、南京土壤研究所分类:一级六类土壤侵蚀、土壤沙化、土壤盐化、土壤污染、土壤性质恶化、耕地的非农业占用;二级18类。 3、描述土壤腐植质在土壤退化中的作用土壤中腐殖质的含量大小是衡量土壤性质好坏主要因子之一,腐殖质的含量和土壤有机碳成正比,能够防止土壤退化,其主要作用有:①腐殖质能和土粒形成团粒结构,团粒结构具有蓄水保肥的作用,此外还有良好的通气走廊,土壤可耕性好,是植物的生长良好环境。 ②腐殖质的存在给大多数微生物提供了适宜的条件,和微生物共生的物种也会增加,物种的多样性能过防止土壤退化。③腐殖质在治理土壤污染方面有很大作用,腐殖质能和许多重金属络合,降低土壤重金属的含量。 4、导致土壤退化的原因分析 1)因自然环境变化和人为利用不当引起土壤肥力下降,植物生长条件恶化和土 壤生产力减退 2)在各种自然的,特别是人为的因素影响下所发生的导致土壤的农业生产能力 或土地利用和环境调控潜力,即土壤质量及其可持续性暂时或永久性的下降,甚至完全丧失其物理的、化学的和生物学特征。 3)因自然环境因素不佳和人为利用不当引起土壤肥力下降,植物生长条件恶化 和土壤生产力减退。

华南农业大学《土壤学》试题大全

第一部分名词解释: 1-1、土壤:土壤就是陆地表面能够生产植物收获物的疏松表层。 1-2、土壤肥力:在植物生活期间,土壤供应和调节植物生长所需要的水份、养分、热量、空气和其它生活条件的能力 2-1、矿物:就是存在于地壳中的具有一定化学组成、物理性质和内部构造的天然化合物或单质。 2-2、原生矿物:地球内部岩浆岩冷凝时形成的、存在于岩浆岩之中的矿物 2-3、次生矿物:原生矿物在各种风化因素的作用下,改变了形态、成分和性质而形成的新矿物。 2-4、岩石:岩石就是自然界存在的一种或数种矿物的集合体 2-5、岩浆岩:由岩浆冷凝而成的岩石,又称火成岩 2-6、沉积岩:各种先成岩的风化剥蚀产物、火山作用产物以及生物作用产物经外力搬运后重新沉积胶结而形成的岩石。 2-7、化学或化学岩:由化学或生物化学作用沉淀而成的沉积岩。 2-8、变质岩:岩浆岩或沉积岩在高温高压、热气热液作用下发生变质作用而形成的岩石,称变质岩 2-9、风化作用:地表的岩石在外界因素的作用下,发生形态、组成和性质变化的过程。 2-10、物理风化:指岩石崩解破碎成大小不同颗粒而不改变其化学成分的过程 2-11、化学风化:岩石中的矿物在化学作用的影响下,发生化学成分和性质的变化、以及产生新矿物的过程 2-12、水解作用:矿物中的盐基离子被水所解离的H+置换,分解形成新矿物的作用 2-13、水化作用:岩石中的矿物与水化合成为新的含水矿物的过程。 2-14、生物风化:岩石在生物的作用下发生破碎、分解的过程称为生物风化。 2-15、残积母质:就地风化而未经搬运的岩石风化产物。 2-16、坡积母质:在重力或流水作用下移动沉积在较低处的沉积物。 2-17、河流冲积母质:经过河流长距离搬运而沉积的沉积物 2-18、风积母质:由风力搬运而堆积成的沉积物。 2-19、洪积母质:在山洪的作用下移动沉积在山前的坡麓、山口及平原边缘的沉积物。 2-20、浅海沉积母质:堆积于海岸边的沉积物。 2-21、湖泊沉积母质:湖水泛滥时产生的沉积物。 2-22、机械组成:土壤中土粒的大小及其比例状况就称为土壤的机械组成。 2-23、土壤质地:按照土壤机械组成人为地划分的若干土壤类别,就称为土壤质地。 3-1、土壤腐殖质:通过土壤微生物的作用,在土壤中新合成的一类分子量很大的、结构复杂的有机化合物,称为腐植质。 3-2、有机质的矿化作用: 3-2、腐殖质化系数:单位重量有机碳在土壤中分解一年后残留碳的分数,称为腐植化系数。3-4、有机质矿化率:每年因矿化作用而消耗的土壤有机质占土壤有机质总量的百分率。 3-5腐殖质化过程:进入土壤的有机质在微生物进行的生化过程和一些纯化学过程的共同作用下,形成腐植质的过程。 4-1、阳离子交换作用:土壤中带负电荷的胶体所吸附的阳离子,在静电引力、离子本身的热运动或浓度梯度的作用下,可以和土壤溶液或其它胶体表面的阳离子进行交换。 4-2、交换性阳离子:能互相交换的阳离子就称为交换性阳离子。

土壤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土壤学考试试题及答案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2004年土壤学考试试题答案 名词解释答案: 土壤肥力:在作物生长期间,土壤持续、适时、适量的提供,协调植物 生长所需要的扎根条件,水分、空气、养分、热量及无有害 物质存在的能力。 同晶置换:在黏土矿物形成过程中,土壤矿物晶体的中心离子被电性相同,半径相近的离子所替代而不改变晶格构造的现象,同晶置换的结果往往是土壤胶体带负电荷。 土壤缓冲容量:使土壤pH 值升高或降低1个时,所需要的碱或酸的量。 ESP : 即碱化度 = Na +交换量 / 土壤阳离子交换量。 土壤质地:土壤中各粒级土粒占土壤重量百分数的范围。 反硝化作用:在厌气条件下,土壤中的NO 3-被反硝化细菌还原成N 2,NO 等的过程 土壤质量:在自然或人为生态系统界面内,土壤具有保持水和空气质 量,动植物生产持续性以及支持人类生命健康和生活的能 力。 土壤热导率:在单位土层厚度,温差为1℃时,单位时间通过单位截面积的热量。 阳离子代换量:土壤交换和吸附阳离子的量,一般转化为1kg 土壤能吸 附和交换的一价阳离子厘摩尔数 土壤背景值:土壤在自然成土过程中没有人为因素干扰,所形成的土壤养分含量和组成。

一、填空题(20分) 1.土壤电荷分为永久电荷和可变电荷。 2.土壤主要的氧化还原体系有氧体系,氢体系、__有机碳体 系___、__铁体系__、_锰体系___、__硫体系__等。 3.高岭石矿物是 1∶1型矿_物,晶层间以__氢___键相连;蒙脱石是 _2∶1____型矿物,晶层间以分子间引力相连;伊利石是 2∶1_型矿物,晶层间以离子_键相连。 4.一般土壤的有机含量___小___于5%,有机C折算成有机质的经验系数 是_1.724__。 5.土壤结构体的稳定性包括机械稳定性、水稳性和__生物稳定性 __方面。 6.团粒结构大小为 0.25-10 mm,而 0.25 mm以下的简称为微团粒。 7.土面蒸发过程可分为不随土壤含水率改变的稳定蒸发阶段、随含 水率下降而蒸发减弱阶段和气体扩散三个阶段。 8.土壤空气和大气进行交换的机制有质流和__扩散___,在一般情 况下是以_气体扩散__为主要交换方式。 9.蚯蚓在土壤肥力的作用有:__改善土壤结构_、___消灭病菌__、_分 解有机质__。 10.常见的土壤质地种类有_砂土_、__砂壤_、__轻壤_、__中壤__、__重 壤___、_粘土__。 11.阳离子交换反应的特点有:__可逆反应__、_遵循等价原则__、_遵循 质量作用定律_、_反应迅速__。

土壤学试题及答案1

土壤学试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土壤肥力 土壤能够持续不断供给植物生长所必需的水、肥、气、热,协调它们之间的矛盾及 抵抗不良自然环境的能力。 2. 次生矿物 原生矿物在H2O、CO2、O2生物等作用下,矿物组成、结构、性质发生改变而形成 的矿物。 3. 土壤腐殖质 除未分解和半分解动植物残体及微生物体以外的有机物质的总称。 4. 土壤机械组成 土壤中各级土粒所占重量百分数组合。 5. 土壤粘闭现象 土壤在压力和剪力共同作用下,土粒趋向紧密排列,通气孔隙大量减少,毛管及无 效孔隙急剧增加,土壤通透性减弱甚至消失的现象。 6. 田间持水量 土壤毛管悬着水达到最大时土壤含水量。 7. 土壤热容量 单位体积或单位重量的土壤每升高1℃所需热量。 8. 土壤比表面 单位质量土壤表面积的大小。单位m2/g 9. 盐基饱和度(BS) 指交换性盐基离子占阳离子交换量的百分数。 10. 活性酸 土壤溶液中游离的H+表现出来的酸度,用PH表示 11.同晶替代:层状硅酸盐矿物的中心离子被其它大小相近,电性相同的离子取代,而矿物晶格构造保持不变的现象; 12.土壤污染:人类活动产生的污染物进入土壤并积累到一定程度,引起土壤质量恶化的现象。 13.土壤容重:指单位体积自然土体(包含孔隙)的干重; 14.土壤退化:指土壤数量的减少和质量的降低; 15.土壤养分:指主要由土壤供给的植物生长必需的营养元素; 16.土壤圈:覆盖于陆地和浅水域底部的土壤所构成的一种连续体或覆盖层;17.CEC:单位质量的土壤所含有的交换性阳离子(+)的多少; 18.粘化作用:指土壤中粘粒的形成和积累过程。 19.可变电荷:在介质的酸碱度影响下产生的,其电荷类型和电荷数量均决定于介质的酸碱度,又称pH依变电荷; 20.土壤结构性:土壤中单粒、复粒的数量、大小、形状、性质及其相互排列和相应的孔隙状况等综合特性;

河西走廊土壤退化及防治

河西走廊土壤退化及防治 河西走廊土壤退化问题及改良措施简介 摘要;酒泉市肃州区北临巴丹吉林沙漠,南靠祁连山,特殊的地理环境以及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导致其区域内的土壤产生了各种退化问题,为了更好的发展,人们创造出来各种相应的改良措施。 关键词。土壤退化,改良,沙化,盐渍化,湿地萎缩土壤污染 酒泉市肃州区清水镇位于酒泉市东部,祁连山中段的山前冲击区,主要由山前浅层黄土堆积区和巨大戈壁组成。本地区具有明显的干旱性温带大陆气候特征,降水量十分稀少,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在150毫米以下,同时降水变率很大。尤其是以戈壁为主的荒漠地区,日照强烈,温差大,蒸发强,蒸发量比降水量高出十倍至近百倍。所以本区的气候特点是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少雨,温度的年变化和日变化大。 正是由于上述特点,所以本区发育了大面积的灰漠土和灰棕漠土,这些土壤在成土过程中腐殖质累积作用微弱,石灰的表聚作用明显,弱铁质化作用较强,导致土壤有机质含量少,土壤水分缺乏,呈不明显的团块状或棱块状结构,有不同程度的碱化特征,在结构体上有时见有白色菌丝状或斑点状石灰新生体。而灰棕漠土的地表常形成砾幂,其上有黑褐色的荒漠漆皮。

本地区光照充足,热量丰富,且基础水利设施齐全,祁连山冰雪融水可以完全满足耕作的需要,具有相当大的发展灌溉农业的潜力。但由于自九十年代以来大量的开荒扩地,无限制的抽取地下水,同时还大面积的砍伐森林,造成本地区本就比较脆弱的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干旱加剧,风沙肆虐,使得肥力低下的灰漠土和灰棕漠土进一步退化,产生了诸如土地沙化,土壤次生盐渍化,湿地萎缩等严重影响生态环境和阻碍农业生产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地区的农民凭借其多年的耕种经验发挥聪明才智,并在科技人员的指导下总结出了一系列的改良措施,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一下就对本地区的土壤退化的主要类型和相应的改良措施做一简单的介绍。 一,土壤风蚀、沙化严重;酒泉每年春冬两季多大风, 大风刮走耕地表层土壤, 导致土壤肥力逐年下降, 严重时种子也被刮出。而本地区地表主要被砾石戈壁覆盖,但人类开发活动如修筑道路,取砾石用作建筑材料等,使地表原始状况遭到破坏,细粒物质裸露,造成了土地沙化。而地下水下降,地面干燥,风蚀加剧,形成沙漠化土地。 防止本地区的土壤风蚀,沙化的主要方法是; 1,植树种草, 营造防风林灌带, 防止生态平衡恶化 建造防风林可以很有效地防止土壤风蚀,它可以降低风速,减小风力

土壤学课后习题及答案

《土壤学II》学习指导 ——供大农学各专业用 安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土壤教研室编 二零一一年八月 绪论 一、填空

1、德国化学家李比希创立了()学说和归还学说,为植物营养和 施肥奠定了理论基础。 2、土壤圈处于()、()、()、()的中心部 位,是它们相互间进行物质,能量交换和转换的枢纽。 3、土壤四大肥力因素是指()、()、()和()。 4、土壤肥力按成因可分为()、();按有效性可分为 ()、()。 二、判断题 1、()没有生物,土壤就不能形成。 2、()土壤在地球表面是连续分布的。 3、()土壤肥力的四大因素中,以养分含量多少最重要。 4、()一般说来,砂性土壤的肥力比粘性土壤要高,所以农民比较喜欢砂性土 壤。 5、()在已开垦的土壤上自然肥力和人工肥力紧密结合在一起,分不出哪是自 然肥力,哪是人工能力。 三、名词解释 1、土壤 2、土壤肥力 四、简答题

1、土壤生产力和土壤肥力的关系 2、18世纪以来有哪些主要土壤学派? 五、论述题 1、土壤在农业生产和自然环境中有那些重要作用? 第一章土壤母质与土壤的形成 一、填空题 1、地壳中化学元素含量最高的两种元素是()和(),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 是()。 2、按照矿物的起源,矿物可分为()、()两大类。 3、岩石按形成原因分为()、()和()三种类型。

4、按照二氧化硅的含量,岩浆岩可以分为()、()、()、 ()。 5、岩浆岩按成因和产状可分为()、()两类。 6、岩石矿物的风化作用按风化作用的因素和特点可分为()、 ()、()三类。 7、化学风化作用包括四种作用,它们是()、()、()、()。 8、岩石风化的三个阶段是()、()、() 9、土壤形成的五大自然因素是()、()、()、()和时间。 10、发育完全的自然土壤剖面至少有()、()和母质层三个层次。 11、岩浆岩一般具有()构造、沉积岩一般具有()构造、变质岩一 般具有()构造。 二、判断题 1、()高岭石是原生矿物。 2、()伊利石是原生矿物。 3、()云母的解理为不完全解理。 4、()花岗岩是变质岩。 5、()板岩属于沉积岩。 6、()沉积岩在地球陆地表面出露面积最多,但是重量(质量)最大的是岩浆岩。 7、()物理、化学和生物三种不同的风化作用类型在一个地区都同时存在着,只是作用的强度不同而已。 三、名词解释

土壤污染防治法律制度体系的构建

土壤污染防治法律制度体系的构建

土壤污染防治法律制度体系的构建 【摘要】当前,土壤污染对我国人体健康、经济生产、生态环境等造成多种危害,并且问题日益突出,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我国开展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相对较晚,尚未形成完整的法律制度体系进行规范。本文立足于土壤污染的现状,从土壤污染的概念、来源出发,对现有相关法律规范进行梳理、分析,就土壤污染防治法律制度体系的构建提出了初步见解。 【英文摘要】At present,soil pollution causes many kinds of harm to our country,such as economy production,human health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so on. The problems are worse and worse day by day,arousing social extensive attention from all walks of life. China takes actions late to prevent and control soil pollution,still having not formed a set of complete legal regime system to supervise and restrict this phenomenon. In this paper,we analyse the concept and origin of soil pollution,collate and research the existing correlative laws and regulations,and lodg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