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退化与防治

土壤退化与防治
土壤退化与防治

土壤退化与防治第十四章:土壤退化与防治

本章结构简介

第一节?

土壤退化概述

一、土壤(地)的退化概念

二、土壤退化的分类

三、我国土壤资源的现状与退化的基本态势

四、土壤(地)退化的后

第二节

土壤侵蚀及防治

一、土壤侵蚀的概念

二、土壤侵蚀的主要类型及目标

三、影响土壤侵蚀的因素

四、土壤侵蚀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危害

五、土壤侵蚀的防治

第三节

土壤沙化和土地沙漠化及其防治

一、土壤沙化的基本概念

二、土壤(地)沙化和沙漠化的类型

三、影响土壤沙化的因素

四、土壤沙化的危害

五、土壤沙化的防治途径

第四节

土壤盐渍化及其防治

一、盐渍化的危害

二、土壤盐渍化的形成条件?

三、土壤盐渍化的类型

四、盐碱土的水盐运动规律

?

五、土壤盐碱化程度分级指标

?

六、土壤盐渍化的防治措施

?

第五节

土壤潜育化及其防治

一、土壤潜育化与次生潜育化的概念

二、次生潜育化稻田的形成原因

三、潜育化和次生育化土壤的障碍因素 ?

四、改良和治理

?

第六节

土壤污染及其防治

一、土壤污染概述

二、土壤污染的防治

第七节

土壤质量及其评价

一、土壤质量的概念

二、土壤质量评价的指标体系

三、土壤质量的评价方法

随着人口一资源一环境之间矛盾的尖锐化,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土壤及土地资源的

质量退化日趋严重,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对这个问题十分关注。就我国而言,土壤退化严重。据统计,因水土流失、沙(漠)化、盐渍化、沼泽化、土壤肥力衰减和土

壤污染及酸化等造成的土壤退化总面积约4.6亿hm2,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40%,是全球

土壤退化总面积的1/4。因此,充分认识土壤退化的类型、发展规律和后果,通过土壤质

量对土壤退化做出全面评价,以寻求控制或防治土壤退化、提高土壤质量的对策,对于保

持农业及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本章主要内容分为七节。第一节是土壤退化概述,主要介绍土壤(地)退化的概念、

土壤退化的类型、基本态势和土壤(地)退化的后果;第二节是土壤侵蚀,主要介绍土壤

侵蚀的主要类型及其指标、影响因素、土壤侵蚀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和危害、土壤侵蚀的防治;第三节是土壤沙化和土地沙漠化,主要介绍土壤沙化的基本概念、土壤(地)沙化和

沙漠化的类型、影响土壤沙化的因素、土壤沙化的危害、土壤沙化的防治途径;第四节是

土壤盐渍化,主要介绍土壤盐渍化的危害、形成条件、类型、水盐运动规律、土壤盐碱化

程度分级指标和土壤盐渍化的防治措施;第五节是土壤潜育化及其防治,主要介绍土壤潜

育化与次生潜育化的概念、次生潜育化稻田的形成原因、潜育化和次生育化土壤的障碍因素、改良和治理;第六节是土壤污染与防治,主要介绍土壤污染概述和土壤污染的防治;

第七节是土壤质量与评价,主要介绍土壤质量的概念、土壤质量评价的指标体系及其评价

方法。

第一节

土壤退化概述

一、土壤(地)退化的概念

土壤退化问题早已引起国内外土壤学家的关注,但土壤(地)退化的定义,不同学者提

出了多种不同的叙述。现在一般认为,土壤(地)退化(soil

degradation)是指在各种自然和人为因素影响下,导致土壤生产力、环境调控潜力

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下降甚至完全丧失的过程。简言之,土壤(地)退化是指土壤数量减少

和质量降低。数量减少表现为表土丧失、或整个土体毁坏、或被非农业占用。质量降低表

现为物理、化学、生物方面的质量下降。

为了正确理解土壤(地)退化的概念,可从以下三方面进行认识:①土壤(地)退化的

原因:土壤退化虽然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但引起其退化的原因是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

共同作用的结果。自然因素包括破坏性自然灾害和异常的成土因素(如气候、母质、地形

土地退化 中文

土地退化是一个过程,其中的价值,生物物理环境影响的一个或多个组合的人为过程经土地。它被视为任何变化或扰动的土地被认为是有害或不良。被排除的一个原因,但是人类活动可以间接影响的洪水和森林火灾等现象。 这被认为是一个重要的话题的第二十一世纪,由于土地退化的影响后,农业生产力,环境,及其对食物安全的影响。据估计,世界上40%的农业土地严重退化。 1。测量 土地退化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可以适用于不同的范围广泛的情景。主要有四种方式看土地退化及其对周围的环境: ?临时或永久性的下降,生产能力的土地。这可以看出,通过生物量的损失,损失的生产力和潜在的生产力,或损失或改变植被和土壤养分。 ?下降的土地“有用性”:损失或减少土地的能力提供资源对人类生计。这可以从测量基线过去的土地利用。 ?生物多样性损失:损失的范围的物种或生态系统的复杂性为下降,环境质量。 ?转移生态风险:增加了脆弱性的环境或人破坏或危机。这是通过测量基准的形式预先存在的风险,危机或破坏。 一个问题,测量土地退化是一组人叫退化,别人可能会认为作为一个利益或机会。例如,大雨可能使一个科学小组担心高土壤侵蚀,农民可以将它视为一个很好的机会,种植农作物。2。原因 过度放牧的牲畜可导致土地退化 土地退化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主要是有关农业使用。主要原因包括: ?土地清理,如皆伐和森林砍伐 ?农业土壤养分的消耗通过穷人的农业实践 ?家畜包括过度放牧和透支 ?不适当的灌溉和透支 ?城市扩张和商业发展 ?土地污染工业废水 ?车越野 ?采石石料,砂,矿石和矿物 3。影响 土壤侵蚀在麦田附近,美国。 主要成果的土地退化是大大减少了土地的生产力。主要强调对脆弱的土地包括: ?加速土壤风蚀和水蚀 ?土壤酸化,形成酸性硫酸盐土壤造成土壤贫瘠 ?土壤碱化由于灌溉水含有碳酸氢钠导致的土壤结构和作物产量下降 ?土壤盐碱化的土地灌溉土壤盐分控制要求收回土地 ?土壤渍水水地需要某种形式的地下排水补救的负面影响 4预防和控制措施。 合理利用水资源 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建设保护系统 调整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 控制人口增长

土壤污染修复资料总结

土壤污染修复 第一章土壤及其基本性质 1.土壤:是指地球陆地表面能生长绿色植物的疏松多孔结构表层,具有不断地、同时地为植物生长提供并协调营养条件和环境条件的能力。 2.土壤环境:是指岩石经过物理、化学、生物的侵蚀和风化作用,以及地貌、气候等诸多因素长期作用下形成的土壤生态环境。 3.土壤污染:是指人为活动将对人类本身和其他生命体有害的物质施加到土壤中,致使某种有害成分的含量明显高于土壤原有含量,而引起土壤环境质量恶化的现象. 4.造成土壤污染的原因? 过量施用化肥;农药;重金属元素;污水灌溉;酸沉降;固体废物;牲畜排泄物和生物残体5土壤污染的特点 ①隐蔽性和潜伏性②累积性和地域性; ③.不可逆性和长期性④难治理性和后果严重性. 6.土壤环境背景值:是指未受或少受人类活动(特别是人为污染)影响的土壤环境本身的化学元素组成及其含量。 7.土壤自净作用:是指在自然因素作用下,通过土壤的自净作用,使污染物在土壤环境中的数量、浓度或形态发生变化,活性、毒性降低,甚至消失的过程 8.环境容量:在人类生存和自然生态不至受害的前提下,某一环境所能容纳的污染物的最大负荷量。(单位环境中,土壤所能容纳的最大负荷量为土壤环境容量) 9.土壤污染的量度指标 ①土壤背景值;②植物中污染物质的含量;③生物指标 10.土壤环境污染物分类: 无机污染物.有机污染物;生物性污染物;固体废弃物 按照污染物污染途径分为以下五种类型 水质污染型;大气污染型;固体废弃物污染型;农业污染型;综合污染型 第二章土壤重金属污染专题 1.汞、镉、铅、铬以及类金属砷(五毒元素)

2.影响生物迁移的因素 a.重金属在土壤环境中的总量和赋存形态 b.土壤环境状况 c.不同植物种类 d.伴随离子 3.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特点: 1.形态多变 2.金属有机态的毒性大于金属无机态 3.价态不同毒性不同 4.金属羰基化合物常剧毒 5.迁移转化形式多样 6.重金属的物理化学行为多具有可逆性 7.产生毒性效应的浓度范围低 8.微生物不能降解重金属9.生物对重金属摄取具有累积性 10.重金属对人体的毒害具有积累性 4影响重金属在土壤环境中的迁移转化的因素: ①土壤Eh: 当水田灌满水时,Eh下降,导致土壤环境中的S以S2-形式存在,从而与水溶性Cd生成CdS沉淀,降低土壤溶液中水溶性镉的含量。当水稻田排水晒田(烤田)时,Eh 升高,非水溶性CdS可发生氧化还原反应,S2-被氧化成单质硫,从而CdS的溶解度增加,可给态Cd2+浓度增加。 Eh升高会促使土壤可溶性Pb与高价Fe、Mn氧化物结合,降低Pb的可溶性迁移。 ②土壤ph 土壤酸度增大不仅可增加CdCO3的溶解度,也可增加CdS的溶解度,使水溶态的Cd含量增加。 对铅在土壤中的存在形态影响也很大,一般随pH降低,土壤环境中可溶性铅的含量增加,铅在土壤中的迁移能力和生物毒性增大。 随着pH值的升高和Eh值的下降,可显着提高土壤中砷的溶解性。因为pH值的升高,土壤胶体上正电荷减少,对砷的吸附量降低,可溶解性砷的含量增加。同时,随着Eh值的下降,砷酸还原为亚砷酸 锌的迁移性取决于土壤的pH值和Eh值 5.影响Cr对植物毒性的因素: (1)Cr的化学形态;(2)土壤质地和有机质含量; (3)土壤氧化还原电位;(4)土壤pH值;(5)植物种类。 6.防治土壤铜害的主要措施: ①向土壤大量施用绿肥或有机肥;②施用石灰降低土壤酸度; ③施用铁剂(如Fe-EDTA),或叶面喷施铁剂。 7.锌污染的防治措施: ①施用石灰调节土壤pH在范围内,使锌形成氢氧化物沉淀; ②使土壤呈还原态,形成ZnS沉淀;③施用磷肥 8.土壤重金属污染控制的基本原则,并根据原则拟定土壤重金属污染控制技术对策。

土壤退化与防治复习题

土壤退化与防治 一.名词解释 土壤退化:指的是土壤数量减少和质量降低。 土地退化:是指人类对土地的不合理开发利用而导致土地质量下降乃至荒芜的过程。 水土保持:是指对自然因素和人为活动造成水土流失所采取的预防和治理措施。 土壤盐渍化:土壤盐渍化主要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和半湿润地区,它是指易溶性盐分在土壤表层积累的现象或过程。 沙漠化:是指包括气候变异和人类活动在内的种种因素造成的干旱、半干旱和亚湿润干旱地区的土地退化 风力侵蚀:土壤颗粒在风力搬运下发生移动造成的侵蚀现象。不但造成表土损失及土地沙漠化,而且导致风沙灾害及环境污染。 沉积作用:物质在风、水和冰川等各种营力作用下进行悬浮、搬运、堆积或沉淀的过程 沙城暴:强风扬起地面的尘沙, 使空气浑浊,水平能见度小于1 km的风沙现象 土壤侵蚀:在风力、水力和重力等外营力作用下土壤物质被分散、搬运和沉积的过程。 二.简答题 1、我国土壤退化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据统计:因水土流失、盐渍化、沼泽化、土壤肥力衰减和土壤污染及酸化等造成的土壤退化总面积约 4.6 亿公顷,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 40% ,是全球土壤退化总面积的 1/4 (1)、土壤退化面积广,强度大,类型多 全国总水土流失面积: 1.5 亿公顷,几乎 1/6 国土;荒漠化面积:262 万平方公里,占国土 27.3%;草地退化面积: 8700 万公顷,占全部草地 30% ;全国受污染农田 2000 万亩(2)、土壤退化速度快,影响深远 目前每年损失耕地达 300-600 万亩;荒漠化面积发展速度: 2640 平方公里/年。(3)、局部改善而总体继续恶化;治理速度比退化速度慢 存在的问题:(1)、土壤质量制约,土壤资源短缺、空间分布不均;耕地质量总体较差,自持能力弱;(2)、水资源制约,人均水资源少;分布不均匀。(3)、人口与社会经济的制约2、土壤退化分类 土壤侵蚀、土壤沙化、土壤盐化、土壤污染、土壤性质恶化和耕地的非农业占用。 3、描述土壤腐植质在土壤退化中的作用 土壤中腐殖质的含量大小是衡量土壤性质好坏主要因子之一,腐殖质的含量和土壤有机碳成正比,能够防止土壤退化,其主要作用有:①腐殖质能和土粒形成团粒结构,团粒结构具有蓄水保肥的作用,此外还有良好的通气走廊,土壤可耕性好,是植物的生长良好环境。②腐殖质的存在给大多数微生物提供了适宜的条件,和微生物共生的物种也会增加,物种的多样性能过防止土壤退化。③腐殖质在治理土壤污染方面有很大作用,腐殖质能和许多重金属络合,降低土壤重金属的含量。 4、导致土壤退化的原因分析 1)因自然环境变化和人为利用不当引起土壤肥力下降,植物生长条件恶化和土壤生产力减 退 2)在各种自然的,特别是人为的因素影响下所发生的导致土壤的农业生产能力或土地利用 和环境调控潜力,即土壤质量及其可持续性暂时或永久性的下降,甚至完全丧失其物理的、化学的和生物学特征。 3)因自然环境因素不佳和人为利用不当引起土壤肥力下降,植物生长条件恶化和土壤生产 力减退。 5、土壤退化的后果

保护地土壤退化改良措施

1保护地生产条件下的土壤退化问题及其防治对策 黄毅张玉龙 (沈阳农业大学土地与环境学院沈阳 110161 ) 摘要:通过对保护地土壤退化问题的综合分析可知,退化的根本原因在于:保护地生产上尚未建立完善地耕作和轮作制度,连作造成营养元素的失衡、土传病虫害的发生与蔓延;肥料的过量使用引起土壤的次生盐渍化;大浪费大量的水资源,也是土壤次生盐渍化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针对上述问题,提出如下对策:大力推行机械旋耕、客土、排土等耕作良法,使土壤得到充分的修复;建立适宜于保护地的土壤轮作制度;实施因土、因作物、因设施的运行情况,科学施肥;建立健全保护地的节水灌溉制度和节水技术体系。 关键词:保护地;土壤退化;改良措施 随着农业不断进步,保护地生产已成为当代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全国发展面积在1996年69.80×104hm2的基础上,1999年猛增至133.33×104hm2,三年间增长了近一倍。据葛样书(1998)报道[1],到1996年底,我国用于蔬菜的栽培设施面积的绝对数量已居世界第一。总的来看,保护地生产具有许多露地栽培无可比拟的优点,通过人工调节水、肥、气、热条件,充分的利用光能进行高效生产,使土地生产力和光能利用率成倍地提高。从农业经济发展的角度看,这种生产方式对于丰富城乡人民的“菜篮子”,调剂四季的蔬菜品种,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促进农业土地的集约化经营和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然而,它与几千年来的大田生产相比,仍属发展中的新生事物,大多数农民在管理习惯上还没有彻底摒弃过去那种粗放经营的模式。在科学技术水平和管理技能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别,尤其表现在投入上的盲目性,种植模式上的屈从性和管理行为上的短期性。由于农民片面的追求产量,盲目加大水、肥、农药的投入,使保护地出现了一系列制约可持续生产的严重问题,如不适当的水肥管理引起土壤理化性质恶化、土壤中营养成分失衡,加上长期的连作导致的土传病害蔓延,有的因为盐害过重被迫废弃改为它用。另外,由于过量的施肥和耕作栽培方法不当,土壤中NO3--N的大量积累,使保护地蔬菜品质下降等等。基于上述问题的存在与发展,有必要从蔬菜保护地的耕作、轮作、施肥、灌水等方面进行分析与研究,为蔬菜保护地环境改善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可行的方法与措施。 1 保护地生产中存在的土壤退化问题 1.1 保护地生产中的土壤耕作问题 与大田生产相比,保护地是一种空间有限、高度集约的栽培场所,这种有限的空间不利于大型农业机械的作业,在生产管理中,农民要长时间地进行各种田间作业,对棚内土壤的践踏频率明显高于大田。然而对土壤的耕翻的次数仍为一季一次。这样频繁的作业、加上灌溉和高剂量的施肥破坏了土壤团粒结构,使大孔隙减少,板结,通透性差。据调查,辽宁13.3×104hm2的蔬菜保护地中,除少数高科技园区采用机械旋耕外,其余大多数保护地的耕作水平仍属下等水平,使用的工具仍然是锹挖、镐刨,其耕翻深浅和垡 收稿日期:2003年月日修订日起 基金项目:辽宁省“十五”期间重点攻关项目“节水栽培技术研究”(编号200121200)资助 作者简介:黄毅(1956—)男,辽宁朝阳人,副研究员,主要从事水土保持和节水栽培研究。

土壤退化与防治复习题

土壤退化:又称土壤衰弱,是指土壤肥力衰退导致生产力下降的过程。土地退化:是指人类对土地的不合理开发利用而导致土地质量下降乃至荒芜的过程。水土保持:是指对自然因素和人为活动造成水土流失所采取的预防和治理措施。土壤盐渍化:土壤盐渍化主要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和半湿润地区,它是指易溶性盐分在土壤表层积累的现象或过程。沙漠化:是指包括气候变异和人类活动在内的种种因素造成的干旱、半干旱和亚湿润干旱地区的土地退化风力侵蚀:土壤颗粒在风力搬运下发生移动造成的侵蚀现象。不但造成表土损失及土地沙漠化,而且导致风沙灾害及环境污染。沉积作用:物质在风、水和冰川等各种营力作用下进行悬浮、搬运、堆积或沉淀的过程沙尘暴:强风扬起地面的尘沙, 使空气浑浊,水平能见度小于1 km的风沙现象土壤侵蚀:在风力、水力和重力等外营力作用下土壤物质被分散、搬运和沉积的过程。 1、我国土壤退化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据统计:因水土流失、盐渍化、沼泽化、土壤肥力衰减和土壤污染及酸化等造成的土壤退化总面积约 4.6 亿公顷,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 40% ,是全球土壤退化总面积的 1/4 (1)、土壤退化面积广,强度大,类型多 全国总水土流失面积: 1.5 亿公顷,几乎 1/6 国土;荒漠化面积: 262 万平方公里,占国土 27.3%;草地退化面积: 8700 万公顷,占全部草地 30% ;全国受污染农田 2000 万亩(2)、土壤退化速度快,影响深远,目前每年损失耕地达 300-600 万亩;荒漠化面积发展速度: 2640 平方公里/年。(3)、局部改善而总体继续恶化;治理速度比退化速度慢 存在的问题:(1)、土壤质量制约土壤资源短缺、空间分布不均;耕地质量总体较差,自持能力弱;(2)、水资源制约,人均水资源少;分布不均匀。(3)、人口与社会经济的制约 2、土壤退化分类 一、联合国粮农组织将土壤遏化分为十大类:即侵蚀、盐碱、有机废料、传染性生物、工业无机废料、农药、放射性、重金属、肥料和洗涤剂。 二、南京土壤研究所分类:一级六类土壤侵蚀、土壤沙化、土壤盐化、土壤污染、土壤性质恶化、耕地的非农业占用;二级18类。 3、描述土壤腐植质在土壤退化中的作用土壤中腐殖质的含量大小是衡量土壤性质好坏主要因子之一,腐殖质的含量和土壤有机碳成正比,能够防止土壤退化,其主要作用有:①腐殖质能和土粒形成团粒结构,团粒结构具有蓄水保肥的作用,此外还有良好的通气走廊,土壤可耕性好,是植物的生长良好环境。 ②腐殖质的存在给大多数微生物提供了适宜的条件,和微生物共生的物种也会增加,物种的多样性能过防止土壤退化。③腐殖质在治理土壤污染方面有很大作用,腐殖质能和许多重金属络合,降低土壤重金属的含量。 4、导致土壤退化的原因分析 1)因自然环境变化和人为利用不当引起土壤肥力下降,植物生长条件恶化和土 壤生产力减退 2)在各种自然的,特别是人为的因素影响下所发生的导致土壤的农业生产能力 或土地利用和环境调控潜力,即土壤质量及其可持续性暂时或永久性的下降,甚至完全丧失其物理的、化学的和生物学特征。 3)因自然环境因素不佳和人为利用不当引起土壤肥力下降,植物生长条件恶化 和土壤生产力减退。

针对全球土壤与土地退化的各种现状

针对全球土壤与土地退化的各种现状,提出减缓土壤退化进程新的理论和 实践方法,以及农业生态系统的开垦策略。 荒漠化土壤的植被修复需要稳定的水源和肥源供给,二者缺一不可,而城市污水恰恰可以满足这一要求。人工湿地是一种生态型的污水处理技术,具有缓冲容量大、处理效果好、工艺简单、投资省、耗电低、运行费用低等优点。将人工湿地技术应用于经济欠发达且地广人稀的荒漠化地区,可充分发挥其优势,而且人工湿地占地面积大的劣势也不再是其限制因素。因此,若以人工湿地为载体、荒漠化土壤(沙土)为湿地基质用于荒漠化土壤修复,其上所栽培植物将可能形成稳定植被,污水及污水中的污染物即可作为人工湿地植物所需的水分和养分来源,污水得到净化的同时还可使土壤保持肥力和生产力。 该试验通过对两年来人工湿地的进水、出水及湿地内土壤中的各项指标进行监测、统计、分析,最终得出以城市污水为水源和肥源对荒漠化土壤的修复效果,以下为试验结果: 湿地运行至第2年,与原沙相比,沙土中w(有机质)、w(TN)、w(碱解氮)、w(TP)、w(速效磷)及电导率均极显著增加(P<0.01),第2年0.1m潜流湿地基质养分的富集量高于第1年,其中,第1年0.1m潜流湿地中沙土w(有机质)、w(TN)、w(碱解氮)、w(TP)、w(速效磷)相比于原沙分别增加了2.20g/kg、0.33g/kg、8.54mg/kg、0.13g/kg和43.53mg/kg;与第1年相比,第2年各指标则分别增加了2.57g/kg、1.20g/kg、14.75mg/kg、0.24g/kg和70.58mg/kg。这可能是由于随着水力负荷的增加,进入试验系统的“肥源”也相应增加,同时随着修复时间的延长,土壤持肥保肥能力也增强所致。修复第1年,0.6m潜流湿地基质中w(有机质)、w(TN)、w(碱解氮)、w(TP)、w(速效磷)相比于原沙分别增加了2.27g/kg、0.86g/kg、2.69mg/kg、0.12g/kg和67.83mg/kg;第2年相比于第1年则分别增加了8.36g/kg、1.19g/kg、21.26mg/kg、0.38g/kg和68.05mg/kg。这是因为0.6m表面流湿地水力停留时间较长,更有利于湿地中沙土通过沉淀、过滤、吸附等作用截留污水中的污染物,从而使土壤养分含量增加。此外,表面流湿地更大的水力负荷也带来了更多的“肥源”。 对于土壤的物理性质,经过2a的修复,沙土容重、孔隙率与原沙相比均有极显著差异,并基本趋于稳定。这主要是因为植物根系生长及其数量的增加可以

土壤修复技术及优缺点

土壤是植物生长繁育的自然基地,是农业的基本生产资料,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极其重要的自然资源。随着工业、城市污染的加剧和农用化学物质种类、数量的增加,土壤重金属污染日益严重。土壤重金属污染具有隐蔽性、长期性和不可逆性的特点。土壤中有害重金属积累到一定程度,不仅会导致土壤退化,农作物产量和品质下降,而且还可以通过径流、淋失作用污染地表水和地下水,恶化水文环境,并可能直接毒害植物或通过食物链途径危害人体健康。 不同污染类型的土壤污染,其具体治理措施不完全相同,目前,重金属土壤的修复技术主要有工程措施,物理化学方法,植物修复方法以及微生物修复方法。 工程措施主要包括客土、换土和深耕翻土等措施。通过客土、换土和深耕翻土与污土混合,可以降低土壤中重金属的含量,减少重金属对土壤-植物系统产生的毒害,从而使农产品达到食品卫生标准。深耕翻土用于轻度污染的土壤,而客土和换土则是用于重污染区的常见方法,在这方面日本取得了成功的经验。工程措施是比较经典的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措施,它具有彻底、稳定的优点,但实施工程量大、投资费用高,破坏土体结构,引起土壤肥力下降,并且还要对换出的污土进行堆放或处理。 物理化学方法是当前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研究的热点,也是最为成熟工程上应用最为广泛的修复技术,主要包括固化/稳定化技术,土壤淋洗技术,电动修复技术和电热修复技术等。 固化/稳定化技术是通过固态形式在物理上隔离污染物或者将污染物转化成化学性质不活泼的形态,从而降低污染物质的毒害程度。如通过施加水泥等固化土壤重金属的固化修复技术,或向土壤投入无机或有机改良剂,改变土壤的酸碱性、氧化还原条件或离子构成情况,进而对重金属的吸附、氧化还原、拮抗或沉淀作用产生影响的稳定化技术。但固化/稳定化方法只是改变了重金属在土壤中的形态,不能使重金属真正的土壤中脱离,随着环境条件的改变,其生物有效性也可能变化,容易再度活化而危害土壤环境。 土壤淋洗技术是运用试剂与土壤固相中的重金属作用,形成溶解性的重金属离子或金属络合物,然后用清水把污染物冲至根层外,再利用含有一定配位体的化合物冲淋土壤,使之与重金属离子形成更稳定的络合物,或用带有阴离子的溶液,如碳酸盐、磷酸盐冲洗土壤,使重金属形成化合物沉淀。该项技术的关键是

河西走廊土壤退化及防治

河西走廊土壤退化及防治 河西走廊土壤退化问题及改良措施简介 摘要;酒泉市肃州区北临巴丹吉林沙漠,南靠祁连山,特殊的地理环境以及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导致其区域内的土壤产生了各种退化问题,为了更好的发展,人们创造出来各种相应的改良措施。 关键词。土壤退化,改良,沙化,盐渍化,湿地萎缩土壤污染 酒泉市肃州区清水镇位于酒泉市东部,祁连山中段的山前冲击区,主要由山前浅层黄土堆积区和巨大戈壁组成。本地区具有明显的干旱性温带大陆气候特征,降水量十分稀少,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在150毫米以下,同时降水变率很大。尤其是以戈壁为主的荒漠地区,日照强烈,温差大,蒸发强,蒸发量比降水量高出十倍至近百倍。所以本区的气候特点是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少雨,温度的年变化和日变化大。 正是由于上述特点,所以本区发育了大面积的灰漠土和灰棕漠土,这些土壤在成土过程中腐殖质累积作用微弱,石灰的表聚作用明显,弱铁质化作用较强,导致土壤有机质含量少,土壤水分缺乏,呈不明显的团块状或棱块状结构,有不同程度的碱化特征,在结构体上有时见有白色菌丝状或斑点状石灰新生体。而灰棕漠土的地表常形成砾幂,其上有黑褐色的荒漠漆皮。

本地区光照充足,热量丰富,且基础水利设施齐全,祁连山冰雪融水可以完全满足耕作的需要,具有相当大的发展灌溉农业的潜力。但由于自九十年代以来大量的开荒扩地,无限制的抽取地下水,同时还大面积的砍伐森林,造成本地区本就比较脆弱的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干旱加剧,风沙肆虐,使得肥力低下的灰漠土和灰棕漠土进一步退化,产生了诸如土地沙化,土壤次生盐渍化,湿地萎缩等严重影响生态环境和阻碍农业生产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地区的农民凭借其多年的耕种经验发挥聪明才智,并在科技人员的指导下总结出了一系列的改良措施,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一下就对本地区的土壤退化的主要类型和相应的改良措施做一简单的介绍。 一,土壤风蚀、沙化严重;酒泉每年春冬两季多大风, 大风刮走耕地表层土壤, 导致土壤肥力逐年下降, 严重时种子也被刮出。而本地区地表主要被砾石戈壁覆盖,但人类开发活动如修筑道路,取砾石用作建筑材料等,使地表原始状况遭到破坏,细粒物质裸露,造成了土地沙化。而地下水下降,地面干燥,风蚀加剧,形成沙漠化土地。 防止本地区的土壤风蚀,沙化的主要方法是; 1,植树种草, 营造防风林灌带, 防止生态平衡恶化 建造防风林可以很有效地防止土壤风蚀,它可以降低风速,减小风力

土地退化

中国土地退化原因及其治理 [摘要]:土地质量退化是我国土地资源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我国土地质量退化主要是人为因素造成的。在人类开发利用土地过程中,无意识地造成了土地的退化。土地退化主要表现为土地沙漠化、土壤侵蚀、盐碱化和潜育化、土壤污染、土地肥力下降等,这已构成对土地生产力的严重影响。土地退化的防治必须采取包括工程、生物、科技、投入、法规等在内的综合措施,通过综合治理、加强行政执法、鼓励公众参与等防治土地质量的退化。 [关键词]:土地退化荒漠化对策 [正文]: 土地退化是指在人类经济活动或某些不利自然因素的长期作用和影响下,土地生态平衡遭到破坏,从而土壤和环境质量变劣,调节、再生能力衰退,可塑性变差,承载力变弱的过程。土地退化主要表现为土地的沙漠化、土壤侵蚀、土壤污染、土壤肥力下降、土壤盐碱化和潜育化等。 1. 土地退化的现状 中国自1990年代中后期以来,城镇化进入高速发展期,投资、产业在城镇的集中、城镇化基础设施的发展等,直接带动了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也带动了人类历史上罕见的大规模人口向城镇的流动。 1.1. 土攘侵蚀 全球森林覆盖率为20%以上,而我国仅为12.98%。植被覆盖率低和局部植被的不断破坏,造成了日益严重的土壤侵蚀。建国以来,平均每年新增水土流失面积为500一600万亩。水土流失使耕层变薄,土体破坏,利用面积减少,同时土壤养分被流失。黄土高原区,风力、冻融侵蚀也造成了大面积农业土地承载能力减弱或荒废。 1.2. 土地沙漠化 我国土地沙漠化、砂化总面积为16.4亿亩,占国土总面积的n.4%。近半个多世纪,每年新增加的沙漠化土地由150万亩扩大到250万亩,黄沙危害和影响的土地每年以7400万亩的速度在扩展。目前,约有1.5亿亩耕地、草原处在沙漠化的威胁之中,每年有200一300万亩农业土地遭受破坏而退化。 1.3. 环境恶化,土壤污染 工业“三废”造成了环境的恶化和严重的土壤污染。如排放的废气及烟尘中的汞、铅、铬等重金属造成土壤的污染;二氧化硫等形成的酸雨使土壤酸化;二氧化碳、氮氧化物等使大气温室效应加强,气候变化;工业废渣、废水经雨水的冲刷进入农田,既恶化土壤,又污染农产品。工业排放物对农业土地的污染在城市周围尤其严重,一些地区乡镇企业造成的土地污染有加重的趋势。 2.造成土地退化的原因

土壤污染及其修复技术模板

第二章污染物控制技术 6 土壤污染及其修复技术 6.1 土壤污染 (2) 6.1.1 土壤污染的定义 (2) 6.1.2 土壤污染的类型和来源 (3) 6.1.3 土壤污染的特点 (5) 6.1.4 土壤污染的危害 (5) 6.2 土壤污染及治理 (6) 6.2.1 我国土壤污染现状 (6) 6.2.2 土壤污染治理 (7) 6.3 修复技术 (9) 6.3.1 热力学修复 (9) 6.3.2 热解吸修复技术 (9) 6.3.3 焚烧法 (10) 6.3.4 土地填埋法 (10) 6.3.5 化学淋洗 (10) 6.3.6 堆肥法 (10) 6.3.7 植物修复 (10) 6.3.8 渗透反应墙 (10) 6.3.9 生物修复 (10)

6 土壤污染及其修复技术 6.1 土壤污染 土壤是自然环境要素的重要组成之一,它是处在岩石圈最外面的一层疏松的部分,具有支持植物和微生物生长繁殖的能力,被称为土壤圈。土壤圈处于大气圈、岩石圈、水圈和生物圈之间的过渡地带,是联系有机界和无机界的中心环节。土壤是由固体、液体和气体三相共同组成的多相体系。土壤固相包括矿物质和有机质,其中矿物质约占土壤固体总重量的90%以上,而有机质约占固体总重量的1%~10%。土壤液相是指土壤中水分及其水溶物。土壤中有无数孔隙充满空气,即土壤气相。典型土壤约有35%的体积是充满空气的孔隙,因而土壤具有疏松的结构。 土壤具有两个重要的功能,一是土壤作为一项极其宝贵的自然资源,是农业生产的基础,二是土壤对于外界进入的物质具有同化和代谢能力。由于土壤具有这种功能,所以人们肆意开发土壤资源,同时将土地看作人类废物的垃圾场,而忽略了对土地资源的保护。由于这种原因,人类面临着土地退化、水土流失和荒漠化以及土壤污染等诸多问题。其中,土壤污染的形势极为严峻。 6.1.1 土壤污染的定义 6.1.1.1 土壤背景值 土壤背景值是指未受或少受人类活动特别是人为污染影响的土壤环境本身的化学元素组成及其含量。土壤背景值是各种成土因素综合作用下成土过程的产物,地球上的不同区域,从岩石成分到地理环境和生物群落都有很大的差异,所以实质上它是各自然成土因素(包括时间因素)的函数。由于成土环境条件仍在不断地发展和演变,特别是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和生产水平不断提高,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也随之不断地增强和扩展,目前已难以找到绝对不受人类活动影响的土壤。因此,现在所获得的土壤背景值也只能是尽可能不受或少受人类活动影响的数值。 研究土壤背景值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因为污染物进入土壤环境之后的组成、数量、形态和分布变化,都需要与背景值比较才能加以分析和判断,所以土壤背景值是土壤环境质量评价,特别是土壤污染综合评价的基本依据,是研究和确定土壤环境容量,制定土壤环境标准的基本数据,也是研究污染元素和化合物在土壤环境中的化学行为的依据。另外,在土地利用及其规划,研究土壤生态、施肥、污水灌溉、种植业规划,提高农、林、牧、副业生产水平和产品质量,食品卫生、环境医学等方面,土壤环境背景值也是重要的参比数据。 我国在20世纪70年代后期开始进行土壤背景值的研究工作,先后开展了北京、南京、广州、重庆以及华北平原、东北平原、松辽平原、黄淮海平原、西北黄土、西南红黄壤等的土壤和农作物的背景值研究。

土壤退化与防治复习题

: 土壤退化与防治 一.名词解释 土壤退化:指的是土壤数量减少和质量降低。 土地退化:是指人类对土地的不合理开发利用而导致土地质量下降乃至荒芜的过程。 水土保持:是指对自然因素和人为活动造成水土流失所采取的预防和治理措施。 土壤盐渍化:土壤盐渍化主要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和半湿润地区,它是指易溶性盐分在土壤表层积累的现象或过程。 沙漠化:是指包括气候变异和人类活动在内的种种因素造成的干旱、半干旱和亚湿润干旱地区的土地退化 风力侵蚀:土壤颗粒在风力搬运下发生移动造成的侵蚀现象。不但造成表土损失及土地沙漠化,而且导致风沙灾害及环境污染。 < 沉积作用:物质在风、水和冰川等各种营力作用下进行悬浮、搬运、堆积或沉淀的过程 沙城暴:强风扬起地面的尘沙, 使空气浑浊,水平能见度小于1 km的风沙现象 土壤侵蚀:在风力、水力和重力等外营力作用下土壤物质被分散、搬运和沉积的过程。 二.简答题 1、我国土壤退化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据统计:因水土流失、盐渍化、沼泽化、土壤肥力衰减和土壤污染及酸化等造成的土壤退化总面积约亿公顷,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 40% ,是全球土壤退化总面积的 1/4 (1)、土壤退化面积广,强度大,类型多 全国总水土流失面积:亿公顷,几乎 1/6 国土;荒漠化面积:262 万平方公里,占国土 %;草地退化面积: 8700 万公顷,占全部草地 30% ;全国受污染农田 2000 万亩(2)、土壤退化速度快,影响深远 【 目前每年损失耕地达 300-600 万亩;荒漠化面积发展速度: 2640 平方公里/年。(3)、局部改善而总体继续恶化;治理速度比退化速度慢 存在的问题:(1)、土壤质量制约,土壤资源短缺、空间分布不均;耕地质量总体较差,自持能力弱;(2)、水资源制约,人均水资源少;分布不均匀。(3)、人口与社会经济的制约2、土壤退化分类 土壤侵蚀、土壤沙化、土壤盐化、土壤污染、土壤性质恶化和耕地的非农业占用。3、描述土壤腐植质在土壤退化中的作用 土壤中腐殖质的含量大小是衡量土壤性质好坏主要因子之一,腐殖质的含量和土壤有机碳成正比,能够防止土壤退化,其主要作用有:①腐殖质能和土粒形成团粒结构,团粒结构具有蓄水保肥的作用,此外还有良好的通气走廊,土壤可耕性好,是植物的生长良好环境。②腐殖质的存在给大多数微生物提供了适宜的条件,和微生物共生的物种也会增加,物种的多样性能过防止土壤退化。③腐殖质在治理土壤污染方面有很大作用,腐殖质能和许多重金属络合,降低土壤重金属的含量。 4、导致土壤退化的原因分析 1)【 2)因自然环境变化和人为利用不当引起土壤肥力下降,植物生长条件恶化和土壤生产力减 退

土壤退化与防治

土壤退化与防治第十四章:土壤退化与防治 本章结构简介 第一节? 土壤退化概述 一、土壤(地)的退化概念 二、土壤退化的分类 三、我国土壤资源的现状与退化的基本态势 四、土壤(地)退化的后 果 第二节 土壤侵蚀及防治 一、土壤侵蚀的概念 二、土壤侵蚀的主要类型及目标 三、影响土壤侵蚀的因素 四、土壤侵蚀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危害 五、土壤侵蚀的防治 第三节 土壤沙化和土地沙漠化及其防治 一、土壤沙化的基本概念 二、土壤(地)沙化和沙漠化的类型 三、影响土壤沙化的因素 四、土壤沙化的危害 五、土壤沙化的防治途径

第四节 土壤盐渍化及其防治 一、盐渍化的危害 二、土壤盐渍化的形成条件? 三、土壤盐渍化的类型 四、盐碱土的水盐运动规律 ? 五、土壤盐碱化程度分级指标 ? 六、土壤盐渍化的防治措施 ? 第五节 土壤潜育化及其防治 一、土壤潜育化与次生潜育化的概念 二、次生潜育化稻田的形成原因 三、潜育化和次生育化土壤的障碍因素 ? 四、改良和治理 ? 第六节 土壤污染及其防治 一、土壤污染概述 二、土壤污染的防治 第七节 土壤质量及其评价

一、土壤质量的概念 二、土壤质量评价的指标体系 三、土壤质量的评价方法 随着人口一资源一环境之间矛盾的尖锐化,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土壤及土地资源的 质量退化日趋严重,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对这个问题十分关注。就我国而言,土壤退化严重。据统计,因水土流失、沙(漠)化、盐渍化、沼泽化、土壤肥力衰减和土 壤污染及酸化等造成的土壤退化总面积约4.6亿hm2,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40%,是全球 土壤退化总面积的1/4。因此,充分认识土壤退化的类型、发展规律和后果,通过土壤质 量对土壤退化做出全面评价,以寻求控制或防治土壤退化、提高土壤质量的对策,对于保 持农业及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本章主要内容分为七节。第一节是土壤退化概述,主要介绍土壤(地)退化的概念、 土壤退化的类型、基本态势和土壤(地)退化的后果;第二节是土壤侵蚀,主要介绍土壤 侵蚀的主要类型及其指标、影响因素、土壤侵蚀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和危害、土壤侵蚀的防治;第三节是土壤沙化和土地沙漠化,主要介绍土壤沙化的基本概念、土壤(地)沙化和 沙漠化的类型、影响土壤沙化的因素、土壤沙化的危害、土壤沙化的防治途径;第四节是 土壤盐渍化,主要介绍土壤盐渍化的危害、形成条件、类型、水盐运动规律、土壤盐碱化 程度分级指标和土壤盐渍化的防治措施;第五节是土壤潜育化及其防治,主要介绍土壤潜 育化与次生潜育化的概念、次生潜育化稻田的形成原因、潜育化和次生育化土壤的障碍因素、改良和治理;第六节是土壤污染与防治,主要介绍土壤污染概述和土壤污染的防治; 第七节是土壤质量与评价,主要介绍土壤质量的概念、土壤质量评价的指标体系及其评价 方法。 第一节 土壤退化概述 一、土壤(地)退化的概念 土壤退化问题早已引起国内外土壤学家的关注,但土壤(地)退化的定义,不同学者提 出了多种不同的叙述。现在一般认为,土壤(地)退化(soil degradation)是指在各种自然和人为因素影响下,导致土壤生产力、环境调控潜力 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下降甚至完全丧失的过程。简言之,土壤(地)退化是指土壤数量减少 和质量降低。数量减少表现为表土丧失、或整个土体毁坏、或被非农业占用。质量降低表 现为物理、化学、生物方面的质量下降。 为了正确理解土壤(地)退化的概念,可从以下三方面进行认识:①土壤(地)退化的 原因:土壤退化虽然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但引起其退化的原因是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 共同作用的结果。自然因素包括破坏性自然灾害和异常的成土因素(如气候、母质、地形

土壤退化与土壤质量

土壤退化与土壤质量 目的要求: 使学生了解土壤退化的概念、种类与退化的背景、态势;掌握土壤质量的内涵与其评价指标体系与方法;了解土壤退化的类型与防治。 第一节土壤退化的概念及分类 一、土壤退化的概念 1. 土壤(地)退化的概念 土地(壤)退化指的是数量减少和质量降低。 数量减少可以表现为表土丧失,或整个土体的毁失,或土地被非农业占用。 质量降低表现在土壤物理、化学、生物学方面的质量下降。 ( 1 )土壤(地)退化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它是由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 2 )土壤(地)资源从数量上是无再生能力的,因而具有土壤(地)数量有限性的特点,但从质量上,可以改良培肥土壤,保持“地力常新”。 耕地土壤是人类赖以生存最珍贵的土壤(地)资源,是农业生产最基本的生产资料。 2. 土地退化与土壤退化 ( 1 )土地退化 是指人类对土地的不合理开发利用而导致土地质量下降乃至荒芜的过程。 包括森林的破坏及衰亡、草地退化、水资源恶化与土壤退化。土地退化的直接后果是: ①直接破坏陆地生态系统的平衡及其生产力;

②破坏自然景观及人类生存环境; ③通过水分和能量的平衡与循环的交替演化诱发区域乃至全球的土被破坏、水系萎缩、森林衰亡和气候变化( 2 )土壤退化 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因人类开发利用不当而加速的土壤质量和生产力下降的现象和过程。 二、土壤退化的分类 1. 土壤侵蚀 2. 土壤沙化 3. 土壤盐化 4. 土壤污染 5. 土壤性质恶化 6. 耕地的非农业占用 第二节我国土壤退化的背景与基本态势 一、我国土壤退化的自然社会条件制约 1. 土壤(地)资源短缺,空间分布不均 ( 1 )人均土壤资源占有率低 ( 2 )土地资源空间分布不均匀,区域开发压力大 ( 3 )生态脆弱区,范围大 ( 4 )耕地土壤质量总体较差,自维持能力弱 2. 人口增长与社会经济发展对土壤退化的制约

保护地土壤退化的预防和修复措施

保护地土壤退化的预防和修复技术 关培辅 (朝阳市土壤肥料工作肥站辽宁朝阳 122000) 摘要:保护地的共同特点是将裸地采取塑料薄膜覆盖的方式创造成人工栽培环境。在这种栽培环境中,由于耕地的集约化经营程度高,人为因素对土壤的影响十分强烈,因此,土壤的自然理化性状会随着种植周期的增加而逐渐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对于作物产量和品质的提高有的是正面的(如土壤有机质及速效养分含量的提高等),有的则是负面的(如作物病源生物的积累等),负面效应带来的后果就是引发土壤退化。 在东北地区,保护地一般每年种1—3茬,且每茬肥料农药的投入量都大于露地作物,其投入量相当于露地作物的几倍到几十倍。一般种植5年的保护地会产生明显的土壤退化症状,种植10年以上的保护地退化现象十分明显,而种植15年以上的保护地土壤退化已相当严重有的棚室不得不换土或迁移,这给农户带来的经济损失相当严重。解决北方地区保护地土壤退化问题已刻不容缓。 关健词:保护地土壤退化预防修复 1 保护地土壤退化的成因与危害 从土壤学角度看,土壤退化 (Soil degradation)是指在各种自然,特别是人为因素影响下所发生的导致土壤农业生产能力、土地利用和环境调控潜力(即土壤质量及其可持续性)暂时或永久性下降,甚至完全丧失其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特征的过程。在保护地上,这种退化主要有以下成因: 1.1 连作障害。受经济得益驱动,农户往往频繁连作黄瓜、番茄等经济效益较高的蔬菜,而且施肥种类也较单一,由此导致:(1)土传病害增多,如青枯病、早疫病、炭疽病、枯萎病、软腐病、根肿病等;(2)土壤害虫种群繁衍增加,如白粉虱、潜叶蝇、韭蛆、根结线虫等;(3)作物营养失衡,养分比例失调,由于蔬菜对各种养分的选择性吸收,部分养分亏缺,导致土壤严重缺乏某一种或几种营养元素,引起蔬菜出现缺素症状,而有的养分则相对过剩,蔬菜被动吸收导

土壤退化与防治复习题(1)

土壤退化与防治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潜在退化:由自然因素导致的土壤退化。 2.实际退化:由人为利用导致土壤退化。 3.水分保证系数:土壤湿度的情况。 4.水热系数:衡量一地湿润程度的指标,是降雨量与不小于10℃有效积温十分之一的比值。 5.湿润系数:表示气候湿润程度的指标,是降雨量与蒸发量的比值。 6.土壤水分状况:包括农田土壤水分循环,土壤水分平衡,土壤水分状况及分类。 7.作物的抗盐性:作物对土壤盐分过多的适应能力。 8.矿化度:又叫做总溶解固体,指地下水中所含有的各种离子、分子与化合物的总量。 9.ESP(碱化度):用钠离子的饱和度来表示,它是指土壤胶体上吸附的交换性钠离子占阳离子交换量的百分比。 10.SAR(钠吸附比):溶液中钠离子浓度与钙离子、镁离子浓度平均值的平方根的比值。 11.地下水位临界深度:一年中地面蒸发强度的季节不致引起土壤表层开始积盐的地下水位埋藏深度,是研究盐渍土壤形成和防治的一个重要指标,对于作物而言又叫安全深度。 12.压盐:无排水的洗盐。 13.洗盐:盐分淋洗出去或压到土壤底层。 14.冲洗定额:单位面积计划脱盐层内土壤含盐量洗到一定标准所需水量。 15.土壤质量:土壤在生态系统范围内维持生产力,环境保护质量以及促进动物与人类健康行为的能力。. 16.钠化率(SSP):即碱化度,用钠离子的饱和度来表示,它是指土壤胶体上吸附的交换性钠离子占阳离子交换量的百分比。 17.矿化度又叫做总溶解固体,指地下水中所含有的各种离子、分子与化合物的总量。 18.先锋作物:能够在严重缺乏土壤和水分的石漠化地区生长的植物,这些植物具有极其顽强的生命力。 19.预备植物:一年生植物,固定土壤,有利于多年生植物种植,为多年生植物提供稳定和安全环境。二.填括号: 1.土壤退化一般分为数量退化和质量退化两个大的方面。 2.土壤质量是指在生态系统范围内维持生产力,环境保护质量和促进动物与人类健康行为的能力。 3.土壤质量的基本定量化指标体系分为描述性的软指标,分析性的硬指标和二者关系共3项。 4.盐碱土的8大主要离子中的阳离子有Ca2+、Mg2+、Na+、K+,阴离子有Cl-、SO42-、CO32-、HCO3-。5.作物避盐性的方式一般包括有拒盐,排盐和稀盐3种方式。而耐盐性机理耐渗透胁迫,营养元素平衡,代谢稳定性和与盐结合等4种模式。 6.盐碱土改良的水利排水工程措施有排水工程,冲洗淋盐,放淤改良和生物改良技术。

中国耕地退化面积占总面积40%以上 污染问题更严重

中国耕地退化面积占总面积40%以上污染问题更严 重 日前,农业部在江苏扬州召开全国耕地质量建设现场会,会上透露,目前耕地退化面积占耕地总面积的40%以上。耕地质量下滑背后,哪些因素不容忽视?如何保护好耕地质量,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红线”与“底线”:树立耕地资源“量质并重”理念 “10年前,这地还是很好的,什么都可以种。但这几年不知道为什么,‘晴天硬邦邦,雨天不渗汤’,现在只能种点儿好活的洋芋,然后套作点玉米。”秋收之后,湖北宣恩县晓关乡张官村村民陈万富准备平整家中的几亩农田,他抓起一把板结的土块感慨道。 在湖北省农业厅土壤肥料工作站,研究员梁华东出示了一张“土壤调查和地力评价”图表。图表显示,目前湖北的耕地中,年亩产粮食800公斤以上的高产田仅占26.1%,中低产田占73.9%。而30年前,按照九等耕地分类法,湖北5000万亩常耕地中,一二等地面积超过60%,如今一等地面积减少了28.14%,而劣质耕地面积则快速增加,六等地增加了两倍多。 数据背后,是我国耕地质量下降的现实。全国耕

地质量监测结果显示,在东北黑土区,耕地土壤有机质含量大幅下降,每公斤平均含量26.7克,与30年前相比降幅达31%,黑土层已由开垦初期的80厘米至100厘米下降到20厘米至30厘米,很多地方已露出黄土。 “目前,我国黄淮海平原次生盐渍化严重,东北黑土地地力衰减,土壤有机质下降迅速,西北地区由土壤侵蚀导致的农田土壤退化、中南红壤贫瘠、酸化以及土壤重金属污染较为严重,新增耕地质量低下。”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研究员周卫指出。 耕地质量下降给粮食稳定生产造成一定威胁,也给国家粮食安全问题敲响了警钟。“为了确保未来我国粮食安全,国家已经明确提出控制耕地面积不少于18亿亩的‘红线’,但这仅仅是个数量概念,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在确保耕地数量的同时,大力加强耕地质量建设,守住耕地质量‘底线’,意义同样重大。”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温福如是表示。 地力不足与污染加重:控制面源污染实现“藏粮于土” 一方面是我国耕地基础地力后劲不足,另一方面,则是土地污染加重的问题越发严重。 据统计,我国耕地面积不到全世界一成,却使用

全球土壤污染及修复技术现状与未来趋势分析报告

全球土壤污染及修复技术现状与未来趋势分析来源:环境工程技术学报作者:纪冬丽 【导读】随着含砷金属矿产的开采与冶炼、化石燃料的燃烧、含砷化学制品及农药的使用、木材防腐及工业废水的排放和非法倾倒等,使得土壤中砷浓度日益增加,引起了世界围不同程度的土壤砷污染,土壤砷污染及其造成的严重后果已不容忽视。 随着含砷金属矿产的开采与冶炼、化石燃料的燃烧、含砷化学制品及农药的使用、木材防腐及工业废水的排放和非法倾倒等,使得土壤中砷浓度日益增加,引起了世界围不同程度的土壤砷污染,土壤砷污染及其造成的严重后果已不容忽视。土壤砷污染具有隐蔽性、长期性和不可逆性等特点,据Allaway估算,进入土壤的砷如果只通过植物吸收使其在土壤中消失的时间为100a,因此土壤一旦遭受砷污染其治理难度大且周期长。据统计中国土壤中砷浓度的平均值为11.2mg/kg,约为世界平均值(6mg/kg)的2倍,我国土壤砷污染问题更加突出。为此2011年国务院批文的《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十二五”规划》中,将砷列为第一类重点防控污染物。针对土壤砷污染,国外许多学者研究了土壤中砷的污染浓度、污染围及赋存形态等,并开展了修复研究。笔者综合分析了前人在该领域的研究成果,对国外土壤砷污染的现状、修复技术以及研究方向等进行了阐述,以期为以后的研究工作提供理论支撑。 1、土壤砷污染现状 1.1 国外土壤砷污染现状 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土壤砷污染程度十分严重。根据美国国家环境保护局(USEPA)的规定,砷在土壤中的浓度限值为24mg/kg。土壤砷污染来源十分广,主要由一些人为活动导致,包括杀虫剂的使用、除草剂和磷酸盐肥料的施放、半导体工业的发展、采矿和冶炼、制造业、燃煤、木材保存剂等。欧洲表层土壤中砷浓度的平均值为7.0mg/kg,但不同地区不同土壤条件下,砷的背景值差别很大。世界上不同砷污染地区土壤中的砷浓度见表1。 表1 砷污染地区土壤中砷浓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