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美术史论文

马萨乔的透视法探析

摘要:马萨乔是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先驱,他短暂的一生带来了一场绘画革命。马萨乔在绘画中继承和发展了乔托的艺术传统,他具有科学的探究精神,合乎规律的运用透视使作品的空间感增强从而对自然景物和人物的描写更加准确,使画面具有了浓厚的人文主义的气息。

关键词:马萨乔;透视法;人文精神

托马索·迪乔瓦尼·迪西莫内·圭迪其绰号为马萨乔,意大利文艺复兴前期画家。马萨乔出身贫寒,但是他性格不拘一格,痴迷艺术,最终走向艺术之路。马萨乔绘画早期就呈现写实风格,并最早在画面上重视运用远近法(透视法)来处理三度空间关系,他是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先驱,他短暂的一生带来了一场绘画革命,为十五世纪文艺复兴美术的发展作出贡献。马萨乔的绘画具有典型的意大利画家的绘画特征,首先他们的想象力是古典的。特色是喜欢喝擅长“布局”,因此也喜欢正规,喜欢和谐与端正的形式,这种想象力了解人比了解自然多,更加文明,更加富足,更加文雅,更能点缀生活,也就更能欣赏和产生艺术。其次,意大利人有坚毅与勇敢的性格,敢作敢为的独创性,当机立断,孤注一掷的习惯,总之有一股不可克服的力量。马萨乔暴烈的脾气,冒险的生活,自发而卓越的天才,可以说是与生俱来的意大利人性格了。重要的是这些性格使他的艺术中注入了强大的生命力,如一头精壮的野兽有力量。

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想是人文主义,以人文主义冲击宗教神权的束缚,主张个性解放,提倡科学文化。艺术家追求绘画的写实性,运用科学的绘画手法,真实再现现实生活中的人事物,形成写实绘画。写实绘画的基础之一就是透视。自古希腊、古罗马时期至中世纪,已形成多种透视法,如近大远小、近缩法等,但都因缺少科学性而显得不够严谨。直至文艺复兴时期,在吸收古希腊和中世界的绘画成就的同时,画家们苦心钻研视觉空间的形成,将艺术与科学完美结合,创立了科学的透视法,使二维平面巧妙地展现出三维立体空间效果,为写实绘画的成功提供了有利条件。而自此期间表现最为突出的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早期的马萨乔。他运用布鲁内莱斯基的线性透视法,在乔托的绘画透视成就基础上,用科学的态度将透视学、解剖学和明暗处理运用到绘画上。准确的透视运用为画面增添了逼真的空间纵深感,使其看起来更加真实;正确的结构变化、生动的表情、形态刻画,表现他还注意到光线对于对象的影响,在人物、建筑物和地面上,均有阴影表现,是第一位为物体描绘投影的艺术家。投影的前后、虚实、叠加关系,使人物形象之间,以及与自然空间之间产生出立体感、真实感,加强了空问延伸感。正如瓦萨利所说:“马萨乔使他的画中的人物脚踏实地、稳固地站立在土地上。”同时,观者也可根据投影的方向,判断光线的来源。出了极其普通的百姓的现实生活感受,达到了物质与精神的双重真实的境界。

文艺复兴前期的艺术是一种优美而尚未成熟的艺术,关心崇高的世界和无邪的灵魂。马萨乔在绘画中继承和发展了乔托的艺术传统,他具有科学的探究精神,合乎规律的运用透视使作品的空间感增强从而对自然景物和人物的描写更加准确,使画面具有了浓厚的人文主义的气息。意大利画家采用的题材是人;田野,树木,工场,对他们来说只是附属品;而且风景不过是一种装饰,一座以建筑为主的庄园,一个牧歌式的华丽的舞台场面,替神话中谈情说爱与贵族的行乐做一种高雅而适当的陪衬;画的树木是抽象的,山脉、神庙、废墟、宫殿都按照理想的线条安排,完全服从人的分配。据瓦萨利的记载,意大利公认的领袖米开朗琪罗说过,那些东西应当让才能较差的人作为消遣与补偿,因为艺术真正的对象是人体。马萨乔在壁画上放进同时代人的形象,这使从初具规模的艺术到发展定局的艺术迈进一大步,便是发明完美的形体,只在理想中找到而非肉眼所能看见的形体。这是一种庄严健美,生活高尚的人体,令人想到更豪迈,更健壮,更安静,更活跃,总之是更完全的人类。马萨乔 1428 年为佛罗伦萨卡尔米内教堂布兰卡奇礼拜室而画的壁画名作《出乐园》刻画了宗教故事亚当和夏娃因偷吃禁果被上帝耶和华赶出伊甸园的情景。虽为宗教题材,却以合乎科学法则的写实手法表现,人物坚定沉着、朴实无华,洋溢着人文主义精神。马萨乔排斥了那些琐碎的东西,运动中的亚当和夏娃,统一斜射的光线投射到人物突现了造型的体积感和空间的丰富性。画中以明暗法描绘出人体,人物色调分明,人体的解剖结构也变得科学、准确。马萨乔还重视人物内心情绪的刻画:亚当双手掩面哭泣,夏娃闭着双眼痛苦流泪,画面中通过表现两人悲哀的动态、痛苦后悔的表情和恐惧绝望的情感,使观者真切的感受到了悲剧性的气氛。马萨乔在塑造集中的人物形象方面更加真实有力,在写实方面又迈出了重要一步。

马萨乔的另一幅名作《纳税银》表现的是罗马税吏向耶稣收税的故事。在这幅画中,马萨乔将福音故事中三个不同的情节集中安排在同一个画面中:中间,基督及弟子们正在走路,收税人拦住他们的去路并索要税钱;左边,基督命他的弟子彼得去从河中的鱼嘴里取出钱币;右边,彼得将取出的钱币交给收税人。画面的中心人物是耶稣,耶稣及他的弟子们的容貌、表情和身体姿态均富有变化。马萨乔借助光线的投射角和强弱变化使人物看上去都很健壮。画面中人物心理的刻画随着动态的描绘也都十分的生动自然。在构图上,人们不再是填补空间的工具,而是被用来决定空间的角色。画面中全面透视焦点集中于基督,构成了前所未有的富于真实感的效果。马萨乔还把艺术的主题范围扩大化,即风景融入画面,借助于风景来扩大画面范围,使风景具有壮丽的、概括的、真实的性质,赋予画面更加辽阔的空间感,艺术的主题范围扩大也为文艺复兴的继续发展开辟了新经。《圣三位一体》中,受到布鲁内列斯基的建筑构造影响,采用罗马式建筑物。在礼拜堂半圆筒形天井的巨大拱门下,耶稣被钉在十字架上,两侧分别是圣母玛

利亚和圣约翰;委托创作此画的罗伦佐·连茨夫妇跪在拱门外:下方为墓龛。拱门的外观和墓龛采用正面透视法,拱门的内侧采用强烈的线性透视法。双重的透视关系和明暗处理,使画面看起来更加真实、逼真,当之无愧地成为马萨乔的代表作。他在线性透视法的基础上运用空间透视法,画面中充满了光线与空气;通过对光与空气的层层描绘,真实再现了世俗生活的再现,被誉为文艺复兴时期现实主义巨匠。

由于他的生命短暂,单独完成的作品很少,其中首先就是这幅现在已被拆开的多折祭坛画。正如十六世纪艺术史所指出的那样,他作为西方艺术语言的革新者的影响使他处于不可超越的重要地位。才华横溢的博纳罗蒂·米开朗琪罗本人,年轻时就临摹了马萨乔在卡尔米内教堂画的人物,并为我们留下了一幅至今能看到的珍贵素描。而这幅为卡西尼红衣主教个人供奉而绘制的小木板画,其背面可以看到带彩色和兵器图案、上面还有一顶红衣主教帽子的家族纹章,这幅画应当是作于授予这位高级教士显要职位的同一时间,即大约在1426年5月2日左右。在画面构图和母子关系的处理上,作品似乎在某种程度上受到叙述体场面的影响,如圣家庭(圣朱塞佩、圣母和圣子)逃亡埃及场面的影响。实际上,这样充满人性化对话形象的创作,在意大利艺术史上还是没有先例的。

艺术是影子,才能是本体,艺术始终跟随才能诞生,成长,方向。丹纳在其着作中评价马萨乔:“在艺术尚未成熟的时期有一个差不多火候成熟的画家马萨乔。他是深思默想的人,做了一次天才的表现,是一个孤独的发明家,眼光突然超越了他的时代,也是一个无人赏识,没有后继的先驱者,生前孤独、贫困,死后墓碑上连铭文都没有;他的伟大直到半世纪以后才有人了解。”

参考文献

[1]贡布里希.艺术的故事.广西美术出版社,2008.

[2]冯·卡罗斯费德.圣经的故事.经济日报出版社,2002.

[3]丹纳.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上海书画出版社,2011.

[4]丹纳.艺术哲学.江苏文艺出版社,2012.

[5][美]鲁道夫·阿恩海姆着,滕守尧朱疆源译.艺术与视知觉

[6].四川: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年3月第1版.

[7]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外国美术史教研室着.外国美术简史

[8].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4月第2版.

[9]周培德着.油画基础[J].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8年7月第1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