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儿肺炎

浅谈小儿肺炎
浅谈小儿肺炎

小儿肺炎的护理体会#精选、

小儿肺炎的护理体会 摘要:目的探讨通过提高对小儿肺炎患儿的护理干预措施,观察其临床护理效果。方案针对2013年1月-2014年4月我科收治的150例确诊肺炎患儿,通过给予合理抗生素治疗、雾化吸入等治疗,加强病情监测等对症治疗等措施,在常规小儿肺炎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呼吸道护理、输液护理、饮食护理、发热护理、心理护理、吸氧等护理干预措施,提高出入院宣教质量,以提高患儿依从性及家长的信任,进而提高疗效。结果150例肺炎患儿在合理治疗机良好的护理干预下均完全康复出院,无不良并发症发生,且无不良护理事件发生。结论在合理治疗的基础上,通过给予患儿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提高肺炎患儿治疗依从性,缓解病情,以提高患儿肺炎治愈率,利于预后,避免不良并发症的发生。 小儿肺炎是由病毒、细菌或肺炎支原体等单独或协同引起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四季均可发病,但多见于冬春季节和气候骤变时节[1],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咳嗽,严重的可出现明显的呼吸困难,是导致我国儿童死亡的首要病因。若治疗不彻底易反复发作,严重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和身心健康[2]。患儿入院后,除给予各种对症治疗外,小儿护理对疾病的恢复同样重要。相关研究表明,通过合理而良好的护理干预措施,完全可以提高小儿肺炎的治愈率,并减少其相关并发症[3],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现对我科2013年1月-2014年4月收治150例小儿肺炎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2013年1月-2014年4月我科收治小儿肺炎患儿150例,男98例,女52例;年龄3岁±1.9岁;病程5-10天,均表现为咳嗽、咳痰半发热;X片可见

肺纹理增粗,片状阴影。 1.2治疗方法根据患儿病情给予解热、止咳化痰、维持水电解质平稳等。同时依据不同病原菌选用适合的抗生素治疗。同时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呼吸道护理、输液护理、饮食护理、发热护理、心理护理等护理干预措施。 2结果通过正确合理的药物治疗等,同时给予细致综合的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并治疗中积极加强病情监测,150例小儿肺炎患儿均康复出院,无并发症发生,无不良护理事件的发生。 2护理干预措施 2.1一般护理 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室温控制在18 ~22℃,湿度为55% ~60%。防止病房干燥空气对呼吸道黏膜的刺激,适宜的温湿度可减少空气对呼吸道黏膜的刺激,可明显减轻患儿呼吸的症状[4]。让患儿多休息,尽量避免高强度的运动,因为适度的休息,可以减少机体的氧耗量,避免肺过度工作,保护患儿肺功能。同时在患儿病情稳定后可逐渐增加适当活动,以增加肺通气,促进分泌物的排出。各种护理操作尽量集中进行,病室保持安静,有利于患儿保证睡眠,促进机体的恢复。如病房条件许可,最好要将急性期和恢复期;不同病原体感染的肺炎(如细菌性感染和病毒性感染及支原体感染等)患儿分别安置在不同的病室,防止交叉感染。病房每日双氧水喷雾消毒2次,保证室内空气清洁[5]。 2.2心理护理 患儿多伴有“打针疼,吃药苦”心理,因此对待患儿态度要亲切和蔼,耐心与其沟通,取得患儿的信任,以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加强患儿安抚工作,给予安慰及鼓励,减少其恐惧心理,增加患儿治疗信心。多与家长交流,同时向患儿家

浅谈基层医院小儿肺炎的观察及治疗

浅谈基层医院小儿肺炎的观察及治疗 发表时间:2018-06-26T12:33:53.730Z 来源:《医药前沿》2018年6月第16期作者:杨宇桦 [导读] 阿奇霉素在基层医院小儿肺炎的治疗中效果更好,并发症少,安全性更高,且价格低廉,可在基层医院中广泛推荐应用。(四川省成都高新区合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四川成都 611731) 【摘要】目的:研究基层医院小儿肺炎的观察情况和治疗方法。方法:选择我院自2015年2月—2018年3月收治的84例小儿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2例,其中对照组患者进行β-内酰胺类抗菌药治疗,观察组患者则进行阿奇霉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显效率(59.52%),有效率(100.00%),均显著高于对照组(33.33%)、(83.33%)(P<0.05)。虽然两组患者均出现了恶心、呕吐、纳差、皮疹、腹痛等并发症,但观察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为9.5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0.95%(P<0.05)。结论:阿奇霉素在基层医院小儿肺炎的治疗中效果更好,并发症少,安全性更高,且价格低廉,可在基层医院中广泛推荐应用。 【关键词】基层医院;小儿肺炎;疗效 【中图分类号】R7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16-0021-02 【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observation and treatment of pediatric pneumonia in primary hospitals. Methods From 2015 to 2018, 84 cases children with pneumonia were divid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n=42)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n=42), the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Beta lactam antibacterials,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azithromycin. Two groups of the clinical efficacy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observation group of the explicit efficiency and effective rate were 59.52% and 100.00%, the control group of the explicit efficiency and effective rate were 33.33% and 83.33%,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in the explicit efficiency and effective rate, by comparison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Conclusions Azithromycin has better effect in the treatment of infantile pneumonia, it has the advantages of less complications, high safety and low price. Azithromycin can be widely recommended in primary hospitals. 【Key words】Primary hospitals; Children pneumonia; Clinical efficacy 小儿肺炎是临床儿科门诊中比较常见的一类疾病,其发病率较高,据统计,每年全球范围内死于肺炎的儿童高达200多万,严重影响儿童的健康和安全[1]。小儿肺炎的临床症状主要包括咳嗽、呼吸困难、发热、气促等,是我国重点防治的儿科病症之一。已有研究表明,环境的恶化、抗生素滥用以及医源性感染现象的严重,导致此病的发病率也相应升高[2]。为寻找一种更为有效的治疗小儿肺炎的方法,我院特做了一次研究,现将所得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我院自2015年2月—2018年3月收治的84例小儿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在此之前均未接受抗菌药的治疗且均确诊为细菌性肺炎,排除肝功能异常以及不愿参与此次研究者。将上述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42例。其中对照组患者男23例,女19例,年龄2~6岁,平均(4.01±0.76)岁;观察组患者男24例,女18例,年龄2~6岁,平均(4.18±0.83)岁。两组患者各方面差异均不大,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对照组患者进行青霉素(天津药业焦作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1020094)治疗,用药方法如下:按照体重2.5万单位/kg的标准对患者进行肌内注射,每12h给药1次;个别患者可采用静脉滴注的方式,每日按体重5万~20万/kg,分2~4次给药。观察组患者则进行阿奇霉素(国药集团国瑞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10189)治疗:8mg/kg的阿奇霉素联合生理盐水进行静脉滴注,1天1次。两组患者均连续服药一周,比较一周后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显效:患者的各项临床症状均基本消失,各项实验室化验指标均恢复正常;有效:患者的病情有所好转但是并不显著;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2)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并发症的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通过SPSS19.0统计软件分析,定性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对比 观察组患者治疗显效率(59.52%),有效率(100.00%),均显著高于对照组(33.33%)、(83.33%)(P<0.05),见表1。表1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对比(n,%)

浅谈针对性护理在小儿肺炎护理中的效果

浅谈针对性护理在小儿肺炎护理中的效果 发表时间:2016-08-27T15:55:47.690Z 来源:《中西医结合护理》2016年第2卷第7期作者:刘丽杨树华[导读] 探讨研究针对性护理在小儿肺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1.新疆巴州焉耆县人民医院 841100; 2.新疆博州温泉县人民医院 833500 【摘要】目的:探讨研究针对性护理在小儿肺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月到2015年1月于本院就诊的35例小儿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在常规肺炎治疗的基础性上行针对性护理,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35例患者治疗效果为显效的有22例,12例为有效,1例为无效,总有效率为97.14%。平均退热时间为(4.6±0.8)天,肺部啰音消失时间为(5.2±1.3)天,住院时间为(6.8±1.4)天。并发症发生率为8.57%(3/35),患者家属的治疗满意度为100%(35/35)。结论:在小儿肺炎患者治疗中予以针对性护理干预,可获得较高的治疗总有效率,患者病情缓解快、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发生率低,改善了医患关系,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关键词】针对性护理;小儿肺炎;应用效果【中图分类号】R722.1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867(2016)-07-147-01 小儿肺炎是临床上常见的儿科疾病,临床症状表现为咳嗽、呼吸困难和体温异常,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研究发现气候环境和儿童的生理心理健康状况与小儿肺炎的发生有直接相关性,这就对小儿肺炎患者的护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次研究的选取本院就诊的35例小儿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针对性护理在提升小儿肺炎治疗效果中的价值,分析报告如下所述。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到2015年1月于本院就诊的35例小儿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月龄在6—36月之间,平均为(22.1±5.7)月,体质量在6.5—16.4千克之间,平均为(12.4±2.5)千克,其中男患儿16例,女患儿19例;26例患儿无住院治疗记录,6例有一次住院记录,3例由两次及以上住院记录;5例患儿有一次输液记录,4例患儿有两次及以上输液记录,输液方式均为头部留置针。24例患儿家长学历教育在本科以上,10例为高中学历,1例为初中学历。 1.2针对性护理方法 1. 2.1入院评估 患者入院后进行全面检查,了解患者的咳嗽、呼吸困难现象的发生情况,检查肺部啰音和心律不齐病症。主治医生综合临床症状和各项检查结果评价患儿的病情严重程度,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护理方案。 1.2.2心理护理 患者具有年龄较小的特征,对疾病的认识不够,治疗过程中容易出现恐惧等负性情绪,医护人员在护理中积极对患者进行开导,通过讲故事和笑话的形式帮助患者处于轻松的治疗环境中,医护人员还应指导家属与患儿适当玩游戏,配合医护人员进行治疗[1]。 1.2.3饮食护理 治疗过程中医护人员针对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针对性的饮食护理方案,患者的饮食应以营养丰富和味道清淡的食物为主,注重维生素和纤维素的摄入,治疗初期的食物以流质食物为主,后期逐渐改为半流质食物。此外,医护人员要注重患者的饮食与运动相结合[2],避免食用高营养食物不运动和过度运动造成身体乏力两种现象的发生。 1.2.4体温护理 患者的体温每升高1摄氏度,医护人员要为其补充10%的体液量,小儿肺炎患者的标准饮水量在80—100ml/(kg?d)[3]。体温过高的患者,医护人员首先使用湿毛巾进行擦拭和冰敷降温,效果不明显可考虑进行药物降温。对于病情较重的患者,医护人员要保证患者的休息时间,减少运动量。 1.2.5 咳嗽护理 患者在咳嗽的过程中出现的分泌物会加重咳嗽程度,对于呼吸道不通畅的患者,医护人员要合理利用多种方法帮助患者止咳,一般包括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雾化吸入措施、体位引流和指导患者家属进行排痰护理[4],加大程度降低患者咳嗽程度。 1.2.6 输液护理 研究中患者均采用留置针进行输液,输液前进行生理盐水冲管。患儿输液过程中容易出现各种并发症,医护人员要密切关注患者的身体状况,及时调整输液的速度[5],保证患者的输液能够平稳安全的完成,在输液过程中还需重视红肿、渗出和静脉炎的发生情况,及时处理相关问题。 1.2.7 环境护理 小儿肺炎患者的身体抵抗免疫力较低,治疗过程中需要一个良好的医疗环境。医护人员一般将温度控制在20—30摄氏度之间,室内的湿度一般维持在55%—60%之间,通过配备专门的医护人员进行定期环境护理,保证医疗环境的适宜。 1.3评价指标 观察患者的手术疗效:显效:患者体温恢复正常,咳嗽、呼吸困难和肺部啰音等临床症状消失;有效:患者体温趋于正常,咳嗽、呼吸困难和肺部啰音等临床症状有明显改善;无效:病情没有发生好转或者病情加重。治疗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观察患者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和并发症发生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软件SPSS16.0分析,计数资料采取率(%)表示,组间率对比取x2检验,P<0.05,具统计差异。 2 结果 2.1患者治疗效果

小儿肺炎的常见认识误区

小儿肺炎的常见认识误区 小儿肺炎是临床中极为常见的类型,春夏秋冬均为易发生季节,其中以冬春季节发病率 最高,临床表现主要以呼吸困难,咳嗽发热,咳喘等症为主,若未经过有效治疗,可进一步 发展为重症肺炎,并导致小儿出现呼吸衰竭,心力衰竭,肺性脑病等,可危及小儿的生命安全,若小儿肺炎在临床治疗过程中未经过有效治疗或治疗不彻底,极易导致小儿肺炎反复发作,会对小儿的生长发育产生影响。但就当下而言,许多家长对肺炎的认知存在误区,经过 多年临床实践总结,家长对肺炎的误区主要体现为以下几点 不发热就不是肺炎 大部分家长认为小儿没有发热就不是肺炎,并不是所有的肺炎,小儿均会存在发热症状,遇上流行性肺炎,衣原体,支原体肺炎均可能出现发热或低热现象,尤其针对新生儿而言, 如果患有肺炎的情况下,很可能既没有体温升高,也没有咳嗽等明显的临床表现症状,而父 母不应忽略该现象。一般情况下,发热是判断肺炎的主要症状,但由于小儿机体免疫力较低,对病菌的抵抗能力相对较弱,小孩在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时,极易导致肺部被病菌所感染。 当小儿出现感冒或低烧,应注意判断是否存在肺炎,此时极易被患者家属忽略。若小儿错过 最佳治疗时间,而小儿出现胸闷、脓痰等症状,也是提示患有肺炎的主要信号,若家长细心 观察,可发现小儿的呼吸频率会相应加快,并伴有口唇青紫等缺氧症状,通过X射线及血液 实验室检查可有效确诊。通常情况下不发热,肺炎主要有一岁以下小儿较为多发,家长可通 过胸部凹陷以及呼吸频率对肺炎进行判断,若患儿年龄较小,在吃奶过程中会出现哭闹、不 安等症,家长应注意孩子是否存在喘息、呼吸困难等症,感冒和支气管炎是引起咳喘的主要 因素,但通常不会发生呼吸困难或咳喘较重,鼻翼一张一张,预示着小儿可能会发生肺炎, 同时可根据精神状态进行判断,孩子精神状态不佳,食欲不振则证明患有肺炎的可能性较大。 抗生素静脉注射液是治疗肺炎的最佳选择 肺炎大多数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但也有少数肺癌是由支原体、真菌、衣原体等病原体 而引起的,仅少数患儿是由过敏引起的肺炎。在患儿确诊发生肺炎时,家长往往会选择使用 抗生素类药物治疗,该种情况下不仅不能够达到有效的治疗效果,同时还会引起多种不良反 应共同发生。若滥用抗生素进行治疗,不仅达不到治疗的效果,长期使用同一种抗生素药物 进行治疗,容易引起耐药菌株的产生,并导致患儿对抗生素药物治疗不耐受,可引发全身性 感染性疾病的发生,最终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肺炎小儿应在临床医师的指导下合理抗生素 进行治疗,可保证抗生素的合理使用,通常小儿肺炎以咳喘为主要表现,经实验室检查以病 毒感染为主,而5岁以上年长的小儿主要以细菌或非典型性病原体感染的可能性较大,患儿 的临床症状主要以痰液增多,并伴有咳嗽,若患儿同时存在眼部脓性分泌物增多,则考虑衣 原体感染的可能性较大,根据患儿的病情较轻,选择价格较为低廉的抗生素药物进行治疗, 例如,青霉素,头孢唑林等,若患儿病情较重,则需要使用广谱抗生素进行治疗,广谱抗生 素具有较强的杀菌能力,例如,头孢呋辛,头孢他啶等,应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选择是否 联合用药,若病情为极危重症,则需要以重拳猛击的治疗原则为主,缩短治疗时间,降低病 死率,应采用头孢菌素二代或三代与阿奇霉素联合应用进行治疗。当下临床中抗生素的种类 繁多,儿科医生应不断更新相关知识,掌握各种药物的药理学,药代动力学和不良反应相关 知识,小儿肺炎的抗生素治疗更加具有合理性,小儿在使用青霉素类抗生素药物治疗时,若 使用时间过长会具有依赖性,通常以一天一次为宜。 治疗两天了,没有任何起色,用尝试更换另一种药物 若在治疗过程中,使用一种药物没有起色是正常现象,因为肺炎治疗过程中并不具备立 竿见影的药物,药效的发挥具有一定时间性,原则上若病情没有任何变化,需要配合医师坚 持用药至少三天,再对药物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价,若未见起色,尝试更换。 抗生素副作用相对较大,孩子不再发烧、咳嗽停掉即可

肺炎的分类(肺炎资料)

肺炎的分类 肺炎是指不同病原体或其它因素(如吸入羊水、油类或过敏反应)等所引起的肺部炎症。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咳嗽、气促、呼吸困难和肺部固定性中、细湿罗音。重症患者可累及循环、神经及消化系统而出现相应的临床症状,如中毒性脑病及中毒性麻痹等。 肺炎为婴儿时期重要的常见病,是我国住院小儿死亡的第一位原因,严重威胁小儿健康,被卫生部列为小儿四病防治之一,固加强对本病的防治十分重要。 目前尚无统一的肺炎分类法,常用的有以下几种: 1、病理分类:按病理累及的部分分为:大叶性肺炎、支气管肺炎和间质性肺炎。以支气管肺炎最为多见。 2、病因分类 (1)病毒性肺炎:国外RSV占首位,我国曾以腺病毒(ADV)为主,现已转为RSV占首位。其次为ADV3、7、11、21型,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1、2、3、型,巨细胞病毒和肠道病毒等。 (2)细菌性肺炎:肺炎链球菌、金黄的葡萄球菌、肺炎杆菌、流感嗜血杆菌、大肠杆菌、军团菌等。 (3)支原体肺炎:由肺炎支原体所致。 (4)支原体肺炎:由沙眼衣原体(CT)、肺炎衣原体(CP)和鹦鹉热衣原体引起,以CT多见。 (5)原虫性肺炎:卡氏肺囊虫(卡氏肺孢子虫)肺炎,免疫缺陷病患者为易感人群。 (6)真菌性肺炎:由白色念珠菌、肺曲菌、组织包浆菌、毛霉菌、球孢子菌等引起的肺炎。对监狱免疫缺陷病及长期使用抗生素者。 (7)肺感染病因引起的肺炎:如吸入性肺炎、坠积性肺炎、嗜酸细胞性肺炎等(过敏性肺炎)。 3、病程分类

①急性肺炎:病程<1个月; ②迁延性肺炎:病程1~3个月; ③慢性肺炎:病程>3个月。 4、病情分类 ①轻症:出呼吸系统外,其它系统仅轻微受累,无全身中毒症状。 ②重症:除呼吸系统外,其他系统亦受累,出现其它系统表现,全身中毒症状明显,发生生命体征危险,甚至发生生命体征危象。 5、临床表现典型与否分类 ①典型性肺炎:肺炎链球菌、金黄的葡萄球菌(金葡菌)、肺炎杆菌、流感嗜血杆菌、大肠杆菌等引起的肺炎。 ②非典型性肺炎:肺炎支原体、衣原体、军团菌、病毒性肺炎等。2002年冬季和2003年春季在我国发生一种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世界卫生组织将其命名为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症,初步认定为新型冠状病毒引起。以肺间质病变为主,传染性强,病死率较高。儿童患者临床表现叫成年人轻,病死率亦较低。 6、发生肺炎的地区进行分类 ①社区获得性肺炎:指无明显免疫抑制的的患儿在院外或住院48小时内发生的肺炎。 ②院内获得性肺炎:指住院48小时候发生的肺炎。 临床上如果病原体明确,则按病因分类,有助于指导治疗。否则按病理分类。 支气管肺炎 支气管肺炎是小而使其最常见的肺炎,2岁以内儿童多发。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北方发生于冬春寒冷季节及气候骤变时。室内居住拥挤、通风不良、空气污浊、致病微生物较多,已发生肺炎。此外有营养不良、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先天性心脏病等并存症及低出生体重儿、免疫缺陷者均易发生本病。 病因:最常为细菌和病毒,也可由病毒、细菌“混合感染”。发达国家中小儿肺炎病原以病毒为主,主要有RSV、ADV、流感及副流感病毒等。则以

小儿肺炎的护理心得

小儿肺炎的护理心得 发表时间:2011-11-03T15:18:40.57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1年第24期供稿作者:曹艳华[导读] 咳痰为大量脓性绿色痰为铜绿假单胞菌性肺炎。黏稠血性痰,易造成气道黏液梗阻,为肺炎杆菌性肺炎。 曹艳华(大兴安岭地区新林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165023)【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1)24-0344-03 【关键词】小儿肺炎护理肺炎是小儿最常见的疾病,尤其多见于婴幼儿,也是婴儿时期主要死亡原因。 目前对肺炎的临床诊断分类,主要还是结合病理形态,病原体和病程。 一、支气管肺炎 支气管肺炎又称小叶性肺炎,是小儿最常见的一种肺炎。尤多见于婴幼儿,发生于冬春寒冷季节及气候骤变时,华南地区反而夏天发病较多。 (一)病因 支气管肺炎大部分由于肺炎球菌所致,其他细菌如葡萄球菌、链球菌、流感杆菌、大肠埃希菌、肺炎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则少见。 病毒所致间质性支气管肺炎,主要为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麻疹病毒等。 (二)临床表现 起病可急可缓,发病前先有上呼吸道感染数日。早期发热多在38~39℃,高达40℃左右,热型为弛张热和不规则发热。弱小婴儿大多起病迟缓,发热不高,肺部体征不明显。呼吸系统症状及体征:咳嗽及咽部痰声,呼吸时呻吟,呼吸浅表、增快,每分钟达40~80次。常见呼吸困难,鼻翼扇动,口周或指甲发绀明显,三凹症现象。胸部体征早期不明显,数日后,可闻细小湿啰音或捻发音,哭闹和深呼吸时才能听到。病灶融合扩大时,可闻到管状呼吸音,叩诊浊音。 重症病儿表现有其他系的症状及体征:消化道症状,呕吐、腹泻、腹胀、腹痛等。循环系症状,常出现心音低钝,脉搏加速,每分钟140~180次。肝脏短时间内增大,充血性心力衰竭征象。神经系统症状,常有烦躁不安或嗜睡。晚期可出现惊厥及各种神经症状。X线检查,病因不同,X线表现的变化,既有共同点,又各有其特点。 (三)护理 (1)呼吸道隔离。按病原体、病程及病情轻重分室居住,腺病毒、金葡菌、铜绿假单胞菌等肺炎与危重病儿分放抢救室内,要求医护人员和家属戴口罩进病室,避免在原肺炎基础上继发感染。 (2)病室环境应清洁、整齐、舒适,每日通风3次,室内保持一定的温、湿度。 (3)发热、气促均应卧床休息,咳喘病儿取半卧位,病情稳定后适当活动。 (4)饮食应选用半流食,婴儿可选用乳类,呛咳病儿可选用糕干粉牛奶,用小孔奶头喂奶,每吸吮3~4次,拔出奶头让病儿休息片刻。每日总液量、热量、输液速度同腺病毒肺炎。 (5)口腔清洁。婴幼儿奶后饮水,学龄儿童早、晚漱口,重症病儿要作口腔护理。 (6)对症护理。①退热采用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等方法,也可用中药。②烦躁:烦、喘、憋时,按医嘱给适量镇静剂,必要时可给氧气吸入或冷空气疗法。③腹胀:抬高床头,作肛管排气。 (7)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观察病儿的精神、神态、面色、脉率、呼吸、缺氧等变化,还应观察咳喘的性质。痰的颜色、量、气味及早发现并发症,及时与医师联系,及早治疗。 二、细菌性肺炎 细菌性肺炎主要致病菌是肺炎球菌占大多数。主要表现为大叶肺炎,属原发性;小叶或支气管肺炎则多是继发性,可继发于病毒肺炎。葡萄球菌在小儿属多见,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近年来白葡萄球菌败血症及肺炎在小婴儿有增多趋势。 (一)大叶肺炎 1.病因病灶局限在一个肺叶或一节段而不致扩散。大多数发病>3岁,婴儿时期偶见发生。病原体绝大多数为肺炎球菌,少数为其他细菌和病毒。 2.病理变化病理以肺泡炎为主,一般局限于一个肺叶或其大部分,右上叶或左下叶最为多见。肺最初充血2~3d肺泡内含纤维素渗出物,大量红细胞和少量中性粒细胞,以及很多肺炎球菌充满肺泡,称红色肝变期。4~5d肺泡内充满网状纤维素,红细胞渐消失,肺叶由红变为灰色,又称灰色肝变期。 3.临床表现起病急,突然高热40~41℃,全身疲乏,烦躁不安,头痛。呼吸急促,鼻扇,面色潮红或发绀,咳嗽不重,无痰。重症可有惊厥,澹妄及昏迷等,大儿童可出现口唇疱疹。胸部体征:叩诊浊音或呼吸音减低,3~>5d出现大量啰音。晚期病例出现胸膜摩擦音。X线有均匀而致密的大片阴影。 4.实验室检查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明显增高可>2万,偶达5万~7万,尿检查可见微量蛋白尿。心电图急性期表现窦性心律不齐,甚至心肌受损的图像。 5.诊断根据临床表现,胸部体征,X线检查,明确诊断。早期咳嗽和胸部体征不显。 6.护理 (1)病室内空气新鲜,阳光充足,环境清洁、安静。 (2)急性期要卧床休息,伴胸痛可患侧躺卧,体温恢复正常后可以下床活动,注意气候骤变时机体抵抗力降低发病较多。 (3)饮食。选用易消化富有营养的半流食,恢复期改用软饭。 (4)注意观察用退热药后因出汗多,体温骤降而发生虚脱情况。及时用温毛巾擦去汗液,更换内衣。 (5)早期发现并发症肺脓肿或脓胸的发生,观察病情、病程关系,呼吸次数,缺氧表现,痰液性质及量,胸痛的部位及变化等;早期发现并发症及时治疗。

浅谈小儿肺炎的护理

浅谈小儿肺炎的护理 发表时间:2011-12-07T10:49:57.910Z 来源:《中国医药卫生》2011年第9期作者:车淑贞李丽丁晓云 [导读] 经鼻导管给氧时,一定要注意保持官腔通畅,勿使分泌物堵塞。 车淑贞李丽丁晓云 胶南市妇幼保健院(山东胶南266400) [中图分类号]R5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810 5734(2011)9-0104-01 小儿肺炎多表现为:高热、咳嗽,痰多伴呼吸困难、鼻翼煽动,口周或指甲 青紫及三凹征。严重者可出现消化道,循环系统和神经系统的症状。病情发展很快,如果治疗护理及时得当,治愈和恢复也很迅速。护理体会如下: 1高热处理: 小儿肺炎多伴发烧,在体温超过38℃以上给予物理降温,但要警惕降温幅度不宜过大过快。 2保持安静,注意卧位 由于高热或细菌毒素作用与患儿中枢神经系统,患儿常有烦躁不安,甚至发生惊厥,增加了机体的耗氧量及心肺负担。因此,应保持室内安静,减少不必要刺激,尽量集中治疗及护理操作。患儿应平卧头转向一侧,定是改变体位,保持呼吸道通畅,以减少肺部淤血。 3保持呼吸道通畅,纠正缺氧。 鼻及咽部分泌物过多可导致呼吸困难,应及时排除。经鼻导管给氧时,一定要注意保持官腔通畅,勿使分泌物堵塞。多采用面罩给氧,效果较好。 4准确掌握药量及液体量。 按医嘱认真准确给患儿用药,以保证疗效。由静脉途径给药时,一定具备过硬的静脉穿刺技术,以保证在单位时间内将药物及时输入患儿体内。在给患儿输液时,要计算好全日液体输入总量,然后按计算单位时间里液体输入的速度输入。同时,要密切观察并详细记录患儿的液体排出量,作为计算输液量和输液速度的客观依据。 由于患病使小儿各种功能低下,在给患儿喂奶时流速不要太快,一面吸吮时呛奶。同时,也应注意控制喂奶量,以防吸奶过量加重心脏负担或造成消化不良,使机体得不到充分的营养,影响疾病的恢复。

小儿肺炎分类与治疗

小儿肺炎分类与治疗 小儿肺炎是临床常见病,四季均易发生,以冬春季为多。如治疗不彻底,易反复发作,影响孩子发育。小儿肺炎临床表现为发热、咳嗽、呼吸困难,也有不发热而咳喘重者。其病因主要是小儿素喜吃过甜、过咸、油炸等食物,致宿食积滞而生热,痰热壅盛,偶遇风寒使肺气不宣,二者互为因果而发生肺炎。中医辨证可分以下几种类型治疗: 1.里热外寒证见鼻塞流涕,恶寒无汗,咳喘较重,苔白,脉浮数,此乃肺气被遏、不得宣降。治宜清热散寒、宣肺定喘,用麻杏甘石汤加味:麻黄3克、杏仁6克、生石膏9克、甘草3克、生桑皮9克、炙枇杷叶9克、前3克,水煎服。如喘急加地龙6克、葶苈子6克。 2.温邪犯肺证见高热神昏,鼻干无涕,频咳少痰,苔薄黄,脉洪数。治宜清热解毒、宣肺止咳,银翘散加味:银花12克、蒲公英18克、大青叶12克、苇根9克、竹叶9克、牛蒡子9克、杏仁6克、鱼腥草9克、甘草3克、羚羊粉0.5克(冲服)。咳重加桔梗6克、炙枇杷叶9克;口渴重者加花粉9克、元参9克。 3.燥邪伤肺证见唇、舌、鼻均干,干咳少痰,痰粘难以咯出,咽喉干痛,口渴,舌红,脉数。治宜养阴清燥、润肺止咳,桑杏汤加减:沙参6克、杏仁6克、川贝6克、桔梗6克、全石斛9克、甘草3克、胖大海9克、花粉6克,梨皮为引。

燥甚者加青果9克、麦冬9克。 4.湿热郁肺证见胸满痰阻,鼻翼扇动,喉中痰声重浊,苔厚腻,脉滑数。治宜清肺开郁、涤痰祛浊,千金苇茎汤合贝母瓜蒌散加减:苇根9克、冬瓜子9克、生苡仁9克、生桑皮9克、瓜蒌6克、杏仁6克、浙贝9克、莱菔子9克、天竺黄3克。痰吐不爽者加半夏3克、竹茹6克。除注意天气变化随时增减衣服外,在患儿卧室勿吸烟,不要放置或避免接触油烟、油漆、煤气、敌敌畏等有害物体及鸟笼等。患病期间少食过甜、过咸、辛辣油腻等厚味。室温度不宜过高,不要太干燥;常开门窗,保持空气新鲜。治疗后再服用沙参6克、生白术6克、皮6克、炒谷芽12克、麦冬9克、全石斛9克、枳壳6克、生黄芪9克、防风3克等益气健脾润肺药善后,防止复发。 小儿肺炎 小儿肺炎的主要症状是发热、咳嗽、气促鼻干煽。其发病原因主要是由于感受风寒,或风热之外邪;此外,在其它一些疹病过程中,若小儿正气虚弱,亦可并发或继发本病。治疗小儿肺炎的主要偏方、验方如下: [方一] 雪梨2个,川贝母4克,冰糖30克,湿豆粉10克。将梨洗净,削皮,去核,切成12瓣,川贝母洗净,梨块装入蒸碗,入川贝母、冰糖,加开水50毫升,用湿棉纸封严碗口,上

小儿支气管肺炎患儿的护理体会

小儿支气管肺炎患儿的护理体会 【摘要】目的研究对患有支气管肺炎的小龄患者实施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近两年收治的100 例支气管肺炎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基础护理与加强护理干预模式,对比两组患儿症状改善情况差异性。结果对照组临床症状改善率为82%,观察组为94%,组间差异显著(p0.05),具有可比性。本次研究对象均存在咳嗽、发热等明显支气管肺炎症状,经实验室检查,部分患者白细胞计数异常,在血清肺炎支气管抗体诊断下结果显示为阳性。 1.2 一般方法 1.2.1 加强沟通由于小龄患者对疾病治疗、吃药、注射等操作会存在一定抵触情绪,因此护理人员须首先与患儿沟通,告知其疾病控制的重要性;同时与患儿家长积极交流,了解患儿喜好与过敏、病史情况[3] 。在与患儿交谈时应态度亲和、面带微笑,可从患儿喜欢的动画片、卡通人物着手,逐渐拉近与患儿之间的距离,之后鼓励其积极面对各项治疗操作,提升治疗依从性,消除紧张及不安的情绪。 1.2.2 不良反应护理由于支气管肺炎需在临床用药上使用的红霉素或阿奇霉素,这两种药物都可能造成胃肠道的不良反应,例如引发呕吐、恶心、腹泻、腹痛等不适感[4] 。因此护理中首先应告知患儿及家属胃肠道反应情况,并在输液时注意避免空腹状态下进行。输液过程中需加强对患儿意识状态、生命体征的观察,注意稳定其输

液期间情绪,避免由于不耐受或恐惧影响到输液安全性。可根据患儿 的耐受程度及年龄调节滴注速度,控制在每分钟15 滴左右即可。 1.2.3 加强观察由于患者年龄偏小,因此在支气管肺炎基础上还有可能出现其它疾病危险。因此护理人员需经常观察患者是否存在尿量偏少、腹部疼痛、肢体浮肿、呼吸困难、颈静脉怒张、心慌心悸、口唇发干等不适感,同时对其生命体征予以严密监护。当发现异常时,需立即上报主治医生并用简明的语言说明患者病情变化。患者平稳期需观察其是否存在出血倾向,例如皮肤、牙龈、口腔、排尿等。若患者存在严重水肿或呼吸困难情况,可通过体位的变化减轻肺部负荷,也可给予利尿剂帮助体内多余水份排出。 1.2.4 饮食护理患儿住院期间应保持清淡的饮食,并加强营养的摄入。可制作鸡蛋羹、南瓜羹、红枣粥、山药粥等令患儿服用,同时加强新鲜蔬菜的摄入,例如菠菜。避免食用刺激性较大的食物以及油腻的食物,应合理搭配饮食,尽量少吃多餐。除此之外,还应做好 患儿的口腔护理,可及时用盐水将口腔彻 底清洁,避免口腔中滋生炎症。 1.2.5 呼吸道管理 由于患儿年龄偏小,因此在咳痰能力上存在一定缺陷。护理人员可通过拍背、体位变化使患儿正确地将痰液咳出[5] 定期将患儿呼吸道中的分泌物清除,也可采用雾化吸入方式,帮助将呼吸道中的痰液与分泌物排出,并且避免痰液回流。 1.3 统计学分析

小儿肺炎护理

小儿肺炎护理 小儿肺炎经品圈法护理的队列研究效果探究 【摘要】目的:探究小儿肺炎患者经品管圈法护理的效果,评价队列研究在小儿 肺炎护理中的价值,为儿科小儿肺炎的护理管理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对研究对象进行短期队列研究,随访两周后应用调查表进行调查,采用相对危险度RR对相关评价项 目进行比较。结果:发热症状、食量减少、哭闹次数增多、呼吸深度变化、腹胀项目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vO.05 ),在其它项目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 相对危险度比较结果显示,RR值均小于1,变化范围为0.58至0.94。当RR值小于1 即暴露可能为保护因素,即该因素存在可能降低疾病以及症状的发生率,当RR值大于 1即暴露可能为危险因素,即该因素存在可能增加疾病以及症状发生率。结论:本次队列研究有一定的临床意义,对小儿肺炎患者经品管圈法护理效果进行了初步探究,品 管圈护理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小儿肺炎;品管圈;队列研究;探究

Study on the effect of pediatric pneumonia by quality circle nursing cohort study Abstract [objective]: We make the study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quality con trol circle nursing in pediatric pn eum onia patie nts, and evaluate the value of cohort study in nursing care of childre n with pn eum onia, so as to provide some refere nee for the n urs ing man ageme nt of pediatric pn eum onia in childre n. [Methods]: A short term cohort study was con ducted. After two weeks of follow-up, the questi onn aire was used to investigate and the relative risk RR was used to compare the related evaluation items.[Results]: There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fever symptoms, decreased appetite, in creased nu mber of crying, respiratory depth changes, abdominal distension items (p<0.05), and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ee in other items (p>0.05). The relative risk ratios showed that the RR values were less than 1, ranging from 0.58 to 0.94. Whe n the RR value is less tha n 1 exposure may be protective factor, n amely the factors may reduce the in cide nee of disease and symptoms, when the RR value is greater than 1 is exposure as a risk factor, namely the factors that in crease the in cide nee of symptoms and diseases. [Con clusi on]: This cohort study has a certain clinical significanee, the quality of care of childre n with pn eum onia by quality con trol circle method of prelimi nary inqui ry;quality con trol circle nursing method has a certai n reference value. [keywords ] pn eum onia in childre n;q uality con trol circle; cohort study; explorati on 小儿肺炎为儿科极为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1-2],近年来随着环境的恶化速度加快, 各种常见致病菌菌群变异性增加,临床耐药性增加,给小儿肺炎的治疗带来了一定的难度,改病常见的临床症状为咳嗽、发烧等症状,小儿由于认知程度较低,语言表达能力较弱,很难将自身的症状准确及时地反馈给家长和诊治医生,同样在临床护理过程中同样面临着信息准确对接的问题,对患儿的治疗和康复造成一定的困扰。随着品管圈法[3-4]的相关理念逐渐被医护人员认同,改法在护理过程中的效果也越来越受到重视。队列研究[5]

小儿支气管肺炎是小儿时期最常见的肺炎

小儿支气管肺炎是小儿时期最常见的肺炎全年均可发病以冬春寒冷季节较多 小儿支气管肺炎的病因 小儿支气管肺炎的病原微生物为细菌和病毒在发达国家中小儿肺炎病原以病毒为主发展中国家则以细菌为主细菌感染仍以肺炎链球菌多见近年来肺炎支原体和流感嗜血杆菌有增多趋势病原体常由呼吸道入侵少数经血行入肺 小儿支气管肺炎的临床表现 呼吸系统:轻症仅以呼吸系统症状为主大多起病较急主要症状为发热咳嗽气促 ()发热:热型不定多为不规则发热亦可为弛张热或稽留热新生儿重度营养不良儿可不发热或体温不升 ()咳嗽:较频在早期为刺激性干咳以后咳嗽有痰新生儿早产儿则表现为口吐白沫 ()气促:多发生于发热咳嗽之后呼吸加快每分钟可达~次并有鼻翼扇动重者呈点头状呼吸三凹征唇周发绀肺部体征:早期可不明显或仅呼吸音粗糙以后可闻及固定的中细湿罗音叩诊正常;但当病灶融合扩大累及部分或整个肺叶时则出现相应的肺实变体征语颤增强叩诊浊音听诊呼吸音减弱或出现支气管呼吸音重症则除呼吸系统外还可累及循环神经和消化等系统出现相应的临床表现 循环系统:常见心肌炎和心力衰竭前者表现为面色苍白心动过速心音低钝心律不齐心电图显示ST段下移和T波低平倒置心力衰竭表现为:呼吸心率突然加快骤发极度烦躁不安明显发绀面色发灰指(趾)甲微血管充盈时间延长心音低钝奔马律颈静脉怒张肝脏迅速增大尿少或无尿颜面眼睑或双下肢水肿重症革兰氏阴性杆菌肺炎还可发生微循环衰竭 神经系统:轻度缺氧表现为烦躁嗜睡;脑水肿时出现意识障碍惊厥呼吸不规则前囟隆起脑膜刺激征瞳孔对光反应迟钝或消失 消化系统:轻症常有胃纳差吐泻腹胀等;重症可引起中毒性肠麻痹肠鸣音消失腹胀严重时呼吸困难加重消化道出血时有呕吐咖啡渣样物大便隐血阳性或排柏油样便 小儿支气管肺炎并发症:早期合理治疗者并发症少见若延误诊断或病原体致病力强者可引起并发症若在肺炎治疗过程中中毒症状或呼吸困难突然加重体温持续不退或退而复升均应考虑有并发症的可能 脓胸:常由葡萄球菌引起革兰氏阴性杆菌次之病变常累及一侧胸膜表现为呼吸困难加重;患侧呼吸运动受限语颤减弱叩诊浊音听诊呼吸音减弱或消失当积液较多时纵隔气管移向对侧 脓气胸:肺脏边缘的脓肿破裂与肺泡或小支气管相通即造成脓气胸表现为患儿病情突然加重咳嗽剧烈烦躁不安呼吸困难面色青紫;叩诊在积液的上方为鼓音下方为浊音呼吸音明显减弱或消失若支气管胸膜瘘的裂口处形成活瓣空气只进不出即形成张力性气胸

小儿肺炎的诊断和治疗

小儿肺炎诊疗“攻略” 作者: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儿科苏瑛刘桂英 肺炎的分类 肺炎是指不同病原体或其他因素(如吸入羊水、油类或过敏反应)等引起的肺部炎症。主要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发热、咳嗽、气促、呼吸困难和肺部固定性中、细湿啰音。重症患者可累及循环、神经及消化系统而出现相应的临床症状,如心力衰竭、中毒性脑病及中毒性肠麻痹等。常见肺炎分类方法如下。 按病理大叶性肺炎、支气管肺炎和间质性肺炎。 按病因病毒性肺炎、细菌性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肺炎、非感染病因引起的肺炎等。 按病程急性肺炎(病程<1个月)、迁延性肺炎(病程1~3个月)、慢性肺炎(病程>3个月)。

按病情轻症肺炎、重症肺炎。 按发生肺炎的地区社区获得性肺炎、院内获得性肺炎。 按表现是否典型典型肺炎、非典型肺炎。 临床上如果病原体明确,则按病因分类,有助于指导治疗,否则可按病理或其他方法分类。 支气管肺炎的特点 支气管肺炎是累及支气管壁和肺泡的炎症,为小儿时期最常见的肺炎,2岁以内儿童多发。一年四季均可发病,致病原最常为细菌和病毒,也可由病毒、细菌混合感染。病毒主要有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流感及副流感病毒等。细菌感染以肺炎链球菌多见,近年来肺炎支原体、衣原体和流感嗜血杆菌致支气管肺炎发病有增加趋势。病原体常由呼吸道入侵,少数经血行入肺。 病理和病理生理变化 病理变化以肺组织充血、炎性细胞浸润为主。临床上支气管肺炎与间质性肺炎常同时存在。 病理生理变化由于支气管、肺泡炎症引起通气和换气障碍,导致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 临床特征 起病多数较急,发病前数日多先有上呼吸道感染,主要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发热、咳嗽、气促、肺部固定性的中、细湿啰音,以及精神不振、食欲减退、烦躁不安,轻度腹泻或呕吐等全身症状。重症肺炎由于严重的缺氧及脓毒血症,除呼吸系统改变外,可发生循环、神经和消化等系统功能障碍。早期合理治疗者并发症少见。若延误诊断或病原体致病力强者可引起并发症,例如脓胸、脓气胸、肺大泡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