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鸭结合立体养殖的调查与研究

鱼鸭结合立体养殖的调查与研究
鱼鸭结合立体养殖的调查与研究

高邮地区池塘鱼鸭结合养殖模式的调查与分析

作者:刘超指导老师:鲍传和

(安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04级水产养殖学合肥,230036)

摘要:池塘鱼鸭结合养殖是鱼牧综合养殖模式之一,是合理利用水体空间资源及综合利用鸭养殖过程中所产生的副产品的一种可持续性生态农业。鱼鸭结合,综合经营,不仅有利于促进鸭育肥;又可增加养鱼肥料来源,提高养殖综合经济效益。本文从池塘的选择与建设、鸭舍建设、饲料的选择与配制、鱼、鸭的配合比例、苗种的放养、及鱼、鸭的饲养管理等方面介绍了池塘鱼鸭结合养殖模式的经验与技术。并对鱼鸭混养与单纯养鱼的经济和生态两效益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显示鱼鸭结合养殖的投入产出比为1:1.69,单纯养鱼的投入产出比仅为1:1.38,前者的利润率是后者的1.8倍,并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关键词:高邮;池塘;鱼;鸭;结合养殖;

前言

鱼鸭结合养殖是利用鱼、鸭互利共生原则进行的池塘生态养殖方式,可以实现饲料喂鸭,鸭粪肥水养鱼,一池双用,上鸭下鱼,一料双兼,鲜鱼鸭蛋双丰收的生态与经济效果[1]。高邮市水产养殖面积已达42万亩,水产品年产量14万吨。名闻遐迩的高邮麻鸭是中国3大名鸭、世界4大名鸭之一,是我国著名的蛋肉兼用型地方良种,以善产双黄蛋而驰名中外,高邮鸭蛋已荣获国家原产地域保护产品称号。目前高邮地区的鱼鸭养殖正在从过去单一的、粗放的养殖,向立体、高效养殖转变。在养殖过程中,大力推广“鱼鸭混养”、“大群关养与生态放牧相结合”等新型、高效养殖模式。这种养殖模式的优点在于:一是鱼塘养鸭可以为鱼塘增氧;二是有利于改善鱼池内的营养环境;三是鸭子可以为鱼类提供有机饵料;四是有利于鱼、鸭寄生虫病的防治[2]。鱼鸭混养的池塘,可利用农村中低产田,低产水面或荒滩地进行开发,也可利用现有的池塘,做到渔农兼顾。但池塘必须水源充足,排灌自如,水质无污染。为示范、推广鱼鸭结合养殖模式,带动广大群众发展生态养殖业,2008年3月到5月期间我在院老师的指导下并结合毕业实习对江苏省高邮市周巷镇、临泽镇、周山镇等几个典型的鱼鸭结合养殖场进行了调查与研究,且收集了往年养殖过程中一些详细的数据与资料,并和单一养鱼的池塘进行了效益上的对比试验。现将主要技术、经验措施和结果介绍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1.1.1池塘条件及设施

本项目所调查和研究的鱼鸭混养池塘(简称为1号塘)面积为3000平方米,

东西走向,池深2.5米,水深1.5~2.0米,池底平坦,积淤泥15厘米左右,埂宽2.2米,坡度1:1.5~2.0。水源为子婴河水,符合渔业用水标准;配备排灌和增氧设备。对比试验的单一养鱼池塘(简称为2号塘)为相邻的一个同等大小和条件的池塘,以便比较和研究。

1.1.2鸭舍及运动场

在鱼池北侧田埂处,搭建鸭舍。鸭舍阳光充足,不漏水且能防潮,面积80平方米,舍内配100个40×40×40立方厘米的产蛋箱,放置在光线较暗的沿墙周围,保持箱内垫料柔软,以减少地面产蛋,舍内还建有排水沟,上设饮水器。鸭舍前建200平方米的鸭滩,供鸭活动和喂料。鸭滩地面平整,略向水面倾斜,并搭建适当面积的遮阳棚。图1为鱼、鸭混养结构示意图。棚场饲养密度为每平方米放4—5只,用网片或篾栅围鱼池一角作洗浴池,密度为每平方米放3—4只。

1.1.3 鸭苗与鱼种

鸭苗和鱼种均为本地区自行培育,幼鸭450只(50只公鸭),为50日龄高邮鸭;1号鱼塘共放养鱼种4680尾,鲢、鳙占43%,草、鲂占4%,鲤、鲫占53%。均为符合要求的鱼种,无病无伤,体质健壮,体表鲜明光亮,鳞片完整,游动活泼。注意鱼种规格不能过小,以免被鸭伤害。2号池塘也放养同等数量、同样大小的鱼种。

1.1.4 饲料的选择与配制

鲢鳙鱼主要以水中的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为饵料,鸭粪肥水所培养的浮游生物基本上就能满足它们的需求,大大减少了饵料投入的成本。鲤、鲫鱼使用少量的商品饲料,草鱼和鲂鱼投喂适量青草,鸭饲料根据不同生长阶段和产蛋情况的营养需要自行配制饲料,并添加适量粗饲料。

1.2方法

1.2.1 鱼、鸭结合养殖的配合比例

单位面积配置鸭数量可按以下公式计算:

N=(Y1-RY2)*C/M (1)

式中 N---单位面积鱼池配备鸭数量(只/666.7平方米)

Y1---滤、杂食性鱼计划净产量(千克/666.7平方米)[据报道(陈乃德1982,雷衍之1983,杨华祝1986),高产肥水鱼池滤食性鱼净产量多在200—400千克/666.7平方米,杂食性鱼约为鲢、鳙鱼的1/4,因此Y1应为250—500千克/666.7平方米];

Y2---吞食性鱼计划毛产量(千克/666.7平方米)(因为用草鱼粪便和排泄物肥水带养滤、杂食性鱼,所以这里用毛产量);

R---吞食性鱼单位毛产量能带出滤、杂食性鱼净产量的比例(与若干生态因子有关:据有关学者多年研究结果,完全依靠草鱼粪便和排泄物肥水,可带养比例为21%—34%,其他吞食性鱼带养比例亦相近。生产上用30%);

C---鸭粪肥养鱼的肥料转化系数(亦与若干生态因子有关);

M---鸭每年(或每饲养周期)粪肥产量(千克)[3]如果鸭饲养周期不满一年,求得鸭只数后按不同季节的需肥量分配在适当的时间饲养。如果(Y1-RY2)为零,从理论上讲,表示吞食性鱼计划毛产量可带出滤、杂食性鱼的计划净产量,两者产量比例适当,不需施肥。实践中则要看吞食性鱼放养量,其排粪量能否足以肥水。如果式(1)括弧项为负值时,表示吞食性鱼可带养滤、杂食性鱼净产量大于计划产量[4]。在鱼池负载能力允许时,可以增加滤、杂食性鱼计划产量,而且不需施肥。当然,实践中也要考虑吞食性鱼放养量和鱼池条件等因素。根据鱼鸭混养的情况,鱼种应以肥水鱼或杂食性鱼类为主,尽量少放草食性鱼类。

1.2.2幼鸭放养

4月13日用20ppm(百万分之一)漂白粉溶液消毒鸭舍、鸭滩,4月15日放鸭。

1.2.3鱼池消毒和鱼种放养

3月1日,每666.7平方米用生石灰120千克彻底清塘消毒,3月11日灌注新水,每666.7平方米施用腐熟的粪肥300—500千克培养水质,并施用尿素4千克,过磷酸钙3千克肥水,3月20日放鱼。鱼种投放前均用4%食盐水和10ppm 漂白粉混合液浸浴10分钟。鱼种的放养情况见表1。两口鱼塘的鱼种放养情况均相同。

表1 1号鱼池的放养与收获情况表

1.2.4 鱼塘的饲养管理

①调节水质:水是鱼类生活环境,水质好坏直接影响到鱼类生长,鱼病的发生,鱼产量的高低,因此水质管理至关重要。因鸭粪未经发酵直接排入到水中,而鸭粪肥效较高易引起水质过肥、缺氧,甚至水质恶化,特别是较小的池塘,更要注意水质恶化[5]。在鱼鸭混养水域由于每天都有鸭粪及残余饲料流入,很容易使水质变肥,在静水密养池塘中,载鱼量大,有机肥料相对增多,水质更容易败坏。因此调节水质,保持水质清新是鱼鸭混养水域饲养管理工作的核心。调节水质的具体目标是:1)池水溶氧量不低于5mg/L;2)二氧化碳含量低于30 mg/L;3)清除硫化氢;4)氨控制在0.05 mg/L以下;5)有机物耗氧量保持在25—35 mg/L;6)PH值为7.0~8.5;7)池水透明度为20~40厘米;8)浮游生物量控制在70~150 mg/L[6]。鱼鸭混养池水很容易变坏,平时应勤加水,换水,6—9月份的高温季节更应增加加水次数,最好每天一次,每次不少于20—30厘米,并严防缺氧、

鱼浮头及泛塘现象的发生。在气温较低、水质不太肥的情况下,也可以不换水,通过加水的方法来调节水质,增加水中溶解氧,避免肥水外流,保证池鱼有饵可吃。夏季结合鱼病防治用20毫克每立方米生石灰泼洒,进行水质调节,确保塘水“肥、活、嫩、爽”。

②饲料投喂:做到“定质、定量、定时和定位”的四定投饵原则。每日投喂2—3次,日投饵量为鱼体重的0.5%—3.5%,并根据水温、水质、天气和鱼的吃食情况灵活掌握(见表3)。饲料投喂以精为主,精青结合[7]。主要生长季节4~9月以精为主,青料占20%,日投饵量为草鱼和鲂鱼体重的5%~8%;10月至起捕,投喂精料,日投喂量为3%。投饲以当天投喂当天吃完为原则。鱼吃剩的草渣要打捞上来,保持塘水清洁。

表3 投饵率表

15—18 1.0—1.5 1.0—1.5 0.6—1.2 0.5—1.0

19—22 1.5—2.5 1.5—2.0 1.2—1.6 1.0—1.2

23—27 2.4—3.0 2.0—3.0 1.6—2.0 1.2—1.5

28—32 2.5—3.5 3.0—3.5 2.0—2.5 1.5—2.5

32以上 1.5—3.0 1.5—3.0 1.2—2.5 1.0—2.0

③鸭粪肥水:每天定时清扫鸭舍和鸭滩上的鸭粪,堆积发酵后视水质肥瘦施入鱼塘,为滤食性鱼类培养饵料生物。塘外集中圈饲的鸭粪通过发酵,质地细腻,可延长有机屑在水中的悬浮时间,这样不但可使塘鱼有充分摄食的机会,也避免了粪堆积塘底而消耗氧气,增加有害气体的形成。施肥次数和施肥量要根据天色、水色、鱼类生长和浮头情况灵活掌握。下面表4介绍了高邮地区鱼塘各月施鸭粪的比例和每月的次数,供参考。

表4 鱼塘各月施放鸭粪的情况

月份1~2 3 4 5 6 7 8 9 10 平均水温(℃)〈6 13 16 24 25 28 29 25 21 比例(%)15 10 10 12 12 13 12 10 6 每月次数 4 5 8 10 12 15 15 10 5

④鱼病预防:6—9月每半月泼洒一次1ppm(百万分之一)漂白粉溶液,预防疾病。7月中旬用0.5ppm晶体敌百虫杀灭寄生虫。适时开动增氧机,防止鱼类泛塘浮头。适时投喂药饵,增强鱼体抗病能力,促进生长。坚持“以防为主,防

重于治”的原则,谨防鱼病的发生。

⑤加强巡塘:每日坚持早、中、晚、午夜四次巡塘,时时观察池鱼的动态和池水变化,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投饵、施肥和冲水量,及时开动增氧机。增氧机遵循“三开两不开”原则:晴天中午开,连绵阴雨下半夜开,阴天清晨开,晴天傍晚不开,阴雨天中午不开。每次开机2—3小时,高温及连绵阴雨天延长开机时间[8]。同时还要注意做好防逃、防偷、防汛、及防毒工作。

1.2.5 蛋鸭的饲养管理

①鸭的喂养:采用自行配制的饲料喂鸭,白天喂2—3次,夜间9—10点增喂一次,每日投喂量占鸭体重的7%—10%;鸭舍内要安装电灯,以延长鸭的光照时数,幼鸭每昼夜的光照时数一般为8—10小时,产蛋鸭要增加到14—16小时。此外,鸭舍内配齐着相应的设备与器械,进行鸭舍常规性管理,并认真地做好每天的日志记录工作。

②防疫及其安全措施:鸭60—70日龄时,注射一次禽霍乱疫苗,100日龄前后再注射一次。70—80日龄注射鸭瘟弱毒疫苗,养殖期间定期消毒鸭舍,保持地面清洁干燥,经常清除粪便,保持适宜温度。死鱼、病鱼及死鸭都应随时捞出池塘,并远离养殖区域深埋,切忌病死鱼给鸭吃,死鸭给鱼吃,以免交叉感染。投料工具要清洁,不要投喂发霉变质饲料,不要饮用污水臭水。加强检查,勤观察鸭的状态,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处理。要防治好鸭病,严禁病鸭下水,以免污染水面。大雨天应将鸭赶回棚舍内,以免感冒患病。大热天气,鸭中午应在棚舍内休息,以防发生日射病。另外还应防偷、防丢、防鼠害及其他野生动物的敌害。

③产蛋前管理:鸭舍常通风,常清洗工具,保持地面清洁干燥,每日6:00、10:30、15:30各放鸭一次,每次入水两小时;适当增喂粗饲料。

④产蛋期管理:6月中下旬开始产蛋,鸭代谢旺盛,觅食勤,性情温顺,要求环境安静。因此,一方面要缩短放牧时间,每日可放鸭2—3次,每次45—60分钟;另一方面要提高饲料质量,确保营养全面和平衡。注意观察蛋重、产蛋率、体重的变化,发现异常及时解决。

⑤鸭群越冬:冬季气温低,要维持鸭的产蛋率,重点应做好防寒保温工作,舍内温度保持15℃以上,保持干燥;适当提高饲养密度;饮水拌料要用热水;早上推迟放鸭时间(10:30),傍晚早赶鸭入舍(16:30),下水时间缩短到10分钟。池水结冰后,每日将鸭放到鸭滩上活动。每日光照时间持续14小时以上。

2 结果

2007年10月25日干塘捕鱼,1号塘共产2876.8千克鲜鱼,蛋鸭养至12月1日,称重,并计算全年产蛋数,共产蛋3500千克。总产值57737.8元,投入产出比1:1.69,详见表1,表5。

表5 1号塘总投入、产出情况表

总投入总产出

鱼种428kg 3210元成鱼2876.8kg 22432.8元

鱼饲料1500 kg 3750元鸭蛋3500kg 28700元

幼鸭450只1125元母鸭550 kg 5775元

鸭饲料10000 kg 16667元公鸭80 kg 830元

鱼池鸭舍折旧80m21500元

水电药物费3000元

人力管理费5000元

合计34252元57737.8元

投入产出比1:1.69

注:公鸭养至配种期结束出售;母鸭第二年仍可养殖产蛋。

2号塘共产鲜鱼2694.89千克,总产值21020.14元。总投入15210元,投入产出比1:1.38,详见表2,表6。

表6 2号塘总投入、产出情况表

总投入总产出

鱼种428kg 3210元成鱼2694.89kg 21020.14元

鱼饲料1800 kg 4500元

水电药物费3000元

人力管理费4500

合计15210元21020.14元

投入产出比1:1.38

3 分析与讨论

3.1鱼鸭结合养殖的生物学原理

鱼鸭结合养殖,是利用两者之间相互有利、相互促进的生物学关系而发展起来的,这种关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1鸭粪是优质有机肥料

鸭粪中有机质含量占26.2%(鲜重)为家禽粪中最高。鸭粪含氮(N)1.1%,磷(P2O5)1.4%,钾(K2O)0.62%,分别为人粪尿氮、磷、钾含量的1.5—2倍、3.5—7倍和2—3倍,特别是鸭粪中含磷量较高,这更有利于改善鱼池缺磷的状况,促进浮游生物的繁殖。并且鱼鸭混养池塘中浮游植物以隐藻为主,浮游动物以轮虫为主,都是鲢、鳙鱼非常好的饵料。下图2是四种粪肥对不同鱼类生长速度的比较[9]。尽管鸭粪对四种鱼类生长速度的影响不如鸡粪那么明显,但是相比较鸡粪而言,鸭粪更容易收集和处理,而且鸭能在池塘里活动可以搅动池水,增加溶氧等,这些都是鸡粪所不能比拟的。

日增重率(g /尾.

d )

鲢鱼鳙鱼鲤鱼鲫鱼

图2 四种粪肥对不同鱼类生长速度的比较

3.1.2鸭粪可直接为滤、杂食性鱼类提供部分饲料

从鸭的消化器官构造和机能来看,成年鸭消化道长度仅为体长的4—4.5倍,排粪快,加之鸭贪食,所以,鸭摄入食料有很大一部分未充分消化而排遗,每天排泄物的干重达摄食量的30%左右,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由于鸭的摄食习性,投喂的人工饲料有较大一部分被泼溅散落在地。据测定,这部分泼溅饲料占投饲量的10%—20%,每只鸭每天浪费的饲料有25—30g 左右[10]。这些未消化的和泼溅的饲料冲、扫入鱼池即可作为鱼类的饵料,从而减少了饲料的浪费。 3.1.3鱼、鸭结合养殖,减少了鱼鸭的疾病

养鱼水面为养鸭提供了清洁、卫生的环境条件,因而可减少鸭的病害的发生;同时,鸭在水中梳洗,使体表部分寄生虫落入水中,成为鱼的饵料,也减少了鸭传染寄生虫病的机会。鸭在水中吃掉池中对鱼有害的昆虫,一方面利用了水体中的天然食料,节约了投喂的人工饲料,同时也减轻了这些生物对鱼的疾病传染和危害[11]。同时鸭群不断地在浅水处掘食和游动,翻动了塘泥,增加了大气溶入,促进了塘泥中有机质的分解,释放出无机盐类进入池塘物质循环,因而能加快池塘物质循环的速度和强度,为鱼类创造了较好的生态环境。 3.2鱼鸭结合养殖的效益

鱼、鸭结合养殖,可充分利用水面、土地和原材料,是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生态和谐的好模式,3种效益都有很好的体现。 3.2.1经济效益

1号塘为鱼鸭生态养殖模式,截止到12月1日,共产成鱼2876.8千克,鸭蛋3500千克,公鸭和母鸭630千克,获纯利23485.8元,利润率为69%,平均每667平方米获利5219.07元;2号塘只单纯养鱼,截止到12月1日,共产成鱼2694.89千克,获纯利5810.14元,利润率为38%,平均每667平方米获利1291.14

元;明显可以看出鱼鸭结合养殖的利润率是单纯养鱼的1.8倍,经济效益显著高于单纯养鱼。可见,鱼塘中结合适当比例的蛋鸭饲养,不仅提高了鱼的产量、节约了饲料成本,而且对鸭产蛋量的提高和成长起到了明显的促进作用。根据杨华祝的研究,鸭粪的肥料系数(鲜重)是10—15,鸭一年平均产鲜粪40—50千克,1只鸭的粪便和泼溅饲料产鱼3千克左右。另据周德宝等人的研究,鱼、鸭混养塘鱼饲料系数明显降低,饲料投入明显减少[9]。鸭粪入池后,不但培肥了浮游生物,满足鲢、鳙的食物需求,又补充了大量的有机碎屑,再加鸭的残饵被鲫鱼直接摄食,减少了鲫鱼颗粒饵料的投入,饵料系数大大降低了。池塘为母鸭提供了牧场,满足了母鸭的生活习性,产蛋量明显增加,母鸭成活率达到94%。1号池塘比2号池塘不论在亩产量,还是在每亩净产值上都有很大的提高,获得了很高的经济效益。

3.2.2生态效益

从养殖生产的范围看,鱼、鸭结合养殖,鸭群不断在潜水处掘食,能促使上、下水层的混合,有利于下层水溶氧和水温的提高。据黄智敏等人的研究,鱼、鸭共生塘60厘米水层溶氧比对照塘高0.24mg/L。由于鸭群在水面活动,使30—40厘米范围内的水体发生机械紊动,起到了调节水温,缩小上下层温差的作用。据观测,共生塘比对照塘高0.4℃,遇晴阴转折天气时共生塘的温度比对照塘高出1.2℃[12]。这些都为鱼创造了较好的生态条件。从社会生态环境的角度看,鱼、鸭结合养殖,鱼转化掉了鸭粪和鸭的排泄物,减少了废弃物污染,保护并优化了城乡环境。所以鱼鸭混养对鱼鸭是互惠互利的,只要协调好鱼鸭之间的关系,注意鸭舍和鱼池管理,就能收到良好的养殖效果,获得“鱼鸭双丰收”的生态效益。

3.2.3社会效益

鱼、鸭结合养殖是劳动密集型产业,为农村富余劳动力创造了条件。如江苏每公顷产7500千克的鱼池需100—130个工作日,比每公顷水稻所需的工作日多50%—100%。如综合其他产业,那将增加更多劳动力就业。例如,每饲养300—500只蛋鸭可增加1个饲养员,鱼、鸭产品加工增加人员更多。平均每天宰杀和加工2000只鸭,约需直接生产人员106人[9]。作为一种生态立体养殖模式,有“高产、高效、优质”的特点,大力推广鱼鸭生态养殖技术,对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过剩等问题和对发展农村经济,加快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及至对生产绿色无公害产品,提高农产品的竞争力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3.3 存在的问题

本论文由于时间和精力有限,不能对养殖过程的每一个过程进行跟踪调查与研究,因此文章中难免有疏漏和不足之处,文中有些数据是由养殖场内部人员提

供。为了力求文章的准确性,我搜集和调查了以往历年的养殖数据以供参考,并且尽可能地多调查和走访一些养殖场,从而使文章更具有科学性。

致谢

我由衷地感谢鲍传和老师对我论文的悉心指导,从论文选题到论文的写作过程给予我真诚的鼓励、中肯的建议和指导。对鲍老师的辛勤指导,呈上我最诚挚的谢意!同时,也感谢大学四年以来教诲我的老师们!谢谢你们给予我的一切!谢谢我的师兄李飞同学对我论文写作中的指导和帮助,以及帮助过我的那些同学们。还要感谢薛从波场长、陈万友站长等领导,谢谢你们对我工作的大力支持和帮助!最后还要感谢我的实习单位盐城天邦饲料科技有限公司给我这次实习的机会,谢谢你们!

参考文献:

[1]王兴礼,李宝芳.池塘鱼鸭混养试验[J].渔业致富指南,2004,(22):61—62.

[2]李政荣,李红凤,沈阿银.池塘鱼鸭混养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7,(19):191.

[3]戈贤平,蔡仁逵.新编淡水养殖技术手册[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324—355.

[4]刘君,丁文正.鱼、鸭立体养殖的合理配置[J].养殖户园地,2007,(6):38.

[5]甘钦文.小水库山塘鱼鸭综合高效养殖技术[J].渔业致富指南,2004,(23):21.

[6]王顺廷,刘学珍,李青春.鱼鸭混养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齐鲁渔业,2006,23(3):30—31.

[7]陈诗平.水产适用技术百科全书[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154—167.

[8]张帆,颜永志,司亚东.鱼鸭立体生态养殖高效技术[J].水利渔业,2001,21(2):32—33.

[9]魏国.浅析鱼、鸭结合养殖模式[J].齐鲁渔业,2007,24(12):34—40.

[10]鲍传和.池塘养鱼学[M].(油印本),2004:215—216.

[11] Ekurem E,Ryohei https://www.360docs.net/doc/7d2331300.html,parative studies on behavior,weeding and pest control of duck free ranged in paddy fields[J].Jon Poult Sci,1996,33(4):261—267.

[12]黄智敏,朱建强,黄玉铃.鱼鸭同境共生技术的生态环境效应研究[J].水利渔业,2004,24(4):48—50.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n Integrated culture Mode for Fishes and Ducks in Ponds in Gaoyou Region

Author: Liu Chao Instructor: Bao Chuanhe

(Department of Aquaculture Anhui Agriculture University Hefei,230036) Abstract: Integrated culture mode for fishes and ducks in ponds is one of the integrated culture modes for fishes and livestock, is a sustainable and ecological agricultural mode which uses the water space rationally and makes good use of by-products produced during cultivating ducks. Integrated operation with fishes and ducks together not only could be benefit for duck fattening but also could increase the fertilizer source for fishes and enhance general economic benefits of culture. Experience and technologies for integrated culture mode for fishes and ducks in ponds were introduced from aspects such as choosing and building of ponds, building duck houses, choosing and making of feeds, ratio of fishes to ducks, releasing of fingerlings and raising and managing of fishes and ducks. Economic and ecological benefits of culturing fishes and ducks together and culturing fishes simply were compared and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ratio of input to output of integrated mode was 1:1.69,while the ratio of culturing fishes simply was 1:1.38,the benefit of the former was 1.8 times of the latter, and had good social and ecological benefits

Key words: Gaoyou; Pond; Fishes ;Ducks, Integrated culture

生态鱼塘建设及有机食品种植、养殖等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

1.1生态鱼塘及有机农场的发展背景 生态有机农业是一种以农业和农村为载体的新型生态产业。近年来,伴随着农业产业化的发展,现代农业不仅具有生产性功能,还具有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人们提供观光、休闲、度假的生活性功能。随着收入、闲暇时间的增多,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竞争的日益激烈,人们渴望多样化的旅游,尤其希望能在典型的农村环境中放松自己。于是,农业与旅游业边缘交叉的新型产业一观光农业应运而生,拓展了农业发展的新空间,开辟了旅游业发展的新领域。 现代社会,人们渴望能在优美的环境中放松、休闲。于是,回归田野、自然的观光农业就成为人们最好的选择,吃农家饭、住农家屋、 做农家活、看农家景成了新的热点。据专家介绍,观光休闲农业,在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20世纪70年代就已形成产业规模,进入90 年代,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观光休闲农业也应运而生。 生态观光农业主要是以发展养殖、种植园为最主要的经营项目,养殖和种植品种力求做到新、奇、特。在养殖品种中,可引入市场销售情况较好、人人爱吃的动物及特色品种。种植项目应引进速生、抗病丰产、好看、好吃,或外观奇特的产品。 在生态观光农业园内游客不但可吃到各种山珍野味,品尝到珍奇水果、蔬菜,同时还能烧烤、垂钓、采果、使农产品在各种休闲、参与的项目中就地消费。利润和效益是普通种养业的5至10倍。 在水资源越来越成为稀缺资源的当下,发展水产养殖,水上乐园等亲水的项目成为热点,既做到了水土的保持,又能开发很多的旅游项目,同时多样化的水产养殖品种,作为可持续发展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服务大众,造福子

孙。 生态有机农场不是人们通常所述的与生态农业、旅游农业、高效农业等 同意义上的生态农业观光,它是在现代农业基础上,集合现代农业建设的实践经验,迎合社会经济发展和人们情趣变化的需要而提出的。生态有机农场是以市场为导向,以区域优势为基础,以海棠山旅游规划区为桥梁,以产业化经营为主线,融直接效益与观赏效益、长远效益与社会效益于一体的现代农业新体系。对于贫困地区的而言,依靠传统的农业致富,已经力不从心。只有转变传统的农业发展模式,发展现代都市农业,振兴乡村旅游产业,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和城镇化,才是良好的举措,才能逐步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农民致富,全面奔小康,而这些正是农场经济的一种现实体现。 1.2建设生态鱼塘有机农场的意义 生态有机农场是现代农业发展的一个趋势,有着丰厚的社会基础。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收入水平迅速提高。在解决温饱之后,人们对吃穿以外的生活追求日益增多,日趋多样,这是观光农业发展的主要基础。与此同时,节假日的增多,双休日的实行,为人们外出休闲、观光旅游提供了大量的时间。从人们旅游情趣多向性来看,追求田园式的生活情趣是一个重要的发展趋向。而现实中,这样的景点场所显得相对匮乏,这就为生态有机农场的快 速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 展市场。 从建场以后要积累丰富农业生产经验,夯实农业基础,各类农业设施齐全。在立足农业的基础上,适当、适时发展生态旅游农业是实现农场可持续发

《虹鳟鱼养殖技术》(怎样养殖虹鳟鱼)

虹鳟鱼无公害养殖技术 虹鳟鱼是冷水性鱼类,要求生长在水质澄清,具砂砾底质、氧气充足的流水中,其生活水温为5~24℃,适宜水温为7~18℃,最适宜的生长水温为13~18℃。在适宜水温条件范围内,虹鳟摄食旺盛、生长迅速,机体能保持良好的新陈代谢状态。当生活环境水温低于7℃或高于20℃时,虹鳟鱼摄食停止,机体衰竭以至死亡。在天然水域中,如水量充沛,溶氧量充足,尚可忍受24℃以上的水温,而在养殖场条件下,水温22℃左右即有致死的危险。 虹鳟鱼是性喜逆流和喜氧的鱼类,水流的刺激不仅可加速体内物质代谢,而且能把排泄物带走,应不断供给清新而富含氧的水流,以满足其对氧的需求。虹鳟生活的适宜流速为2~3厘米/秒。虹鳟鱼对水中的溶氧量一般要求在5毫克/升以上。要使虹鳟鱼生长良好,水中溶氧最好在6毫克/升以上,9毫克/升以上食欲旺盛,生长快速。当水中溶氧低于5毫克/升时,虹鳟鱼呼吸频率加快,呼吸即感困难;低于4.3毫克/升时,鱼密集于注水部,持续很长时间,鱼头顶部呈现黄色,鳃盖外张,此即虹鳟鱼“浮头”,与此同时出现死亡;低于3毫克/升,出现窒息而大批死亡,该值为夏季虹鳟鱼的致死点。 虹鳟鱼喜清净而透明的水,水中悬浮物落于鳃上能导致呼吸困难,严重时以致窒息,在混水中摄食停止,生长受阻,以致死亡。幼鱼对混浊尤为敏感,暴雨和洪水期的浊水能引起稚鱼和幼鱼死亡增多。 除温度和氧气外,虹鳟对水质指标有一定要求。虹鳟鱼虽然生存于酸碱

度值5.5~9.2的水中,最适酸碱度值范围为6.5~6.9。对盐度的适应能力随个体的增长而增强,稚鱼能在0.5%~0.8%盐度的水中生长,当年鱼能在1.2%~1.4%盐度的水中生长,通常在35克以上个体经半咸水过渡,即可适应海水生活。 虹鳟鱼喜欢集群,游泳速度较快,摄食凶猛,常常群跃水面争掠食物。虹鳟鱼养殖技术光盘和书籍: 《CCTV7农广天地正版光盘——虹鳟鱼养殖技术》虹鳟鱼,俗称鳟鱼,属鲱形目鲑科,原产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因其成体沿侧线具有一棕红色纵纹,如同彩虹一样而得名。虹鳟是世界性重要养殖鱼类之一,也是珍贵冷水性鱼类,具有肉味鲜美,刺少肉多,营养丰富,生长快,饲料利用率高,人工繁殖简便等特点,目前已成为联合国粮农组织向世界推广的优良四大淡水养殖品种之一,被列为高档鱼。更具特色的是适合高密度,集约化养殖,经济效益极为显著。本片介绍了虹鳟鱼的生活习性及养殖场地的选择,还介绍了虹鳟鱼和繁殖、不同时期的饲养及疾病的相关防治方法。 《CCTV7农业养殖正版光盘——鳟鱼养殖技术》本片详细讲了虹鳟鱼和金鳟鱼的饲养、繁殖技术,还讲了虹鳟鱼工厂育苗方法。《CCTV7农广天地正版光盘——珍稀名贵冷水鱼养殖虹鳟鱼的养殖》在我国有着丰富的冷水资源,十分适合鲑鳟一类的珍稀名贵冷水鱼的生长。本片向您介绍珍稀名贵冷水鱼养殖技术:鲑鳟鱼类的生活习性、鲑鳟鱼类的采卵和孵化、孵出仔鱼的管理、渔场的选点和鱼池的分类、鱼

鱼类增养殖学复习题(资环)

鱼类增养殖学复习题(资环) 一、名词解释 1.养殖和增殖 养殖:指将鱼放入水体中并加以适当管理,使其生长、繁殖,长大上市。 增殖:指对水体中原有渔业资源的繁殖和保护,使其形成渔业产量。 2.仔鱼和稚鱼 仔鱼:指刚从卵膜孵出,卵黄囊较大,眼无色素,身体具鳍褶的鱼苗。 稚鱼:指鳍褶完全消失,体侧开始出现鳞片至全身被鳞的鱼苗。 3.鱼苗和鱼种 鱼苗:系指孵化脱膜后的仔鱼和稚鱼的统称; 鱼种:指供池塘、水库、河沟等水体放养,以养成食用鱼的幼鱼。 4.鱼苗培育和鱼种培育 鱼苗培育:指将鱼苗经15~20d的饲养,培育成全长3cm左右的稚鱼。 鱼种培育:指将夏花分塘继续饲养2~5个月,使其长成全长10~20cm的幼鱼。 5.绝对繁殖力和相对繁殖力 个体绝对繁殖力指一尾雌鱼在繁殖季节前卵巢中所怀的成熟卵粒数。 个体相对繁殖力指一尾雌鱼在一个生殖季节中,单位体重或单位体长所具有的平均怀卵量。 6.增养殖水域和水域环境 增养殖水域:指所有适宜水生经济动植物生长、繁殖、索饵、越冬及洄游的水域。 水域环境:指水生经济动物生存所需的各种自然条件。包括非生物环境和生物环境。 7.池塘养鱼和网箱养鱼 池塘养鱼:是利用经过整理或人工开挖面积较小的静水水体进行养鱼生产。 网箱养鱼:指在天然水域中设置由合成纤维网片或金属网片等材料装配成的一定形状的箱体(称网箱),借助箱内外不断的水交换,维持箱内适合鱼类生长的环境,利用天然饵料或人工投饵,高密度地培育鱼种或饲养商品鱼的养鱼方式。 8.生态养鱼和综合养鱼 生态养鱼:指根据生态学和生态经济学的原理和运用系统工程方法,在总结传统渔业生产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种多层次、多结构、多功能的集约经营的综合养殖生产模式。 综合养殖:是以养鱼为主,渔、农、牧(或渔、农、牧、果)和农副产品加工综合经营及综合利用的生产形式。 9.合理放养和放养效益 合理放养:指使放养鱼类种群对天然饵料的利用程度尽可能与水体的供饵适应,在能养成商品规格的成鱼或能达到预期规格鱼种的前提下,可以达到最高鱼产量的放养密度。 放养效益:指产出量与放养量的比值。 10.水域生产力和水域鱼产力 水域生产力:指单位水体在单位时间内所能生产生物有机质的能力。 水域鱼产力:指自养生物所固定的太阳能再转化到鱼类的生产能力,是水域内在的产鱼潜力,即水体在不投饵、不施肥,依靠天然饵料(初级或次级生产力),通过逐级营养层次的能量转化,可能提供的最大鱼产量。 11.水生生物资源和渔业资源 水生生物资源:是指以水域、滩涂为主要栖息、生长、繁衍场所的生物物种(生物多样性)资源和它们的生物量(渔业产品)资源。

有机水产品养殖操作规程

松滋市忠祥鱼业开发有限公司洈水水库 有机水产品养殖操作规程 第一部分、范围 本技术细则包括:水库的选择、水库的水质调节、鱼种的选择与投放、成鱼的饲养、水库日常管理、鱼病的防治、成鱼的捕捞、运输和销售。 第二部分、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GB/T19630-有机产品 GB3095-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11607渔业水质标准 GB15618-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第三部分、养殖过程流程 每年12月至次年1月投放0.2-0.4公斤大规格鳙鱼、鲢鱼种,用免疫疫苗浸泡免疫;----全年加强管理,防逃、防盗;---养殖三年后5月进行成鱼捕捞。 注:养殖用水符合GB11607渔业水质标准,鱼种来自省级水产良种场,利用天然饵料养殖,严禁使用国家禁用的渔药,生产、捕捞、运输、销售均有记录。以上各环节,由单位质量安全监督组负责管理。 第四部分、养殖管理

(一)水库的水质调节 1、水质调节的目的 遵照一定的有机农业生产标准,遵循自然规律和生态学原理,采用一系列可持续发展的养殖技术,创造一个持续稳定的养鱼生态环境,使各种饵料生物保持在一个合理状态以满足鱼类摄食和生长需要。 2、水质调节的方法 一般采用两种方法:一是以鱼养水,通过调节一些以浮游生物为饵料的滤食性鱼类的数量,达到调节水质的目的。二是调节水位从而调节水质。主要采用以鱼养水的方法,既可充分利用水资源,又可避免鱼类自身污染。 (二)苗种的选定 1、鱼种的选择与消毒 a、鱼种选择: 选择适应当地生活环境,生长速度快,抗病能力强、孤雌繁殖的品种。 应选择有机种苗。当从市场上无法获得有机种苗时,可以选用未经禁用物质处理过的常规种苗,但应制订获得有机种苗的计划。 选择体体重200--400克左右,成活率相对较高,色泽新鲜,活动力强、大小均匀、无伤病、鳞鳍完整、头小背厚、抵御凶猛鱼类的能力强的优质鳙鱼、鲢鱼鱼种。

虹鳟鱼养殖技术要点

虹鳟鱼养殖技术要点 一、养殖虹鳟所需要的基础条件 1、养鳟用水的条件 虹鳟鱼是冷水鱼类,自然条件下,栖息于水质清新、无污染沙砾底质的河川、溪流中。湖沼型虹鳟多生活在比较深的冷水或沿岸地带的水域中;降海形虹鳟通常分为冬季入海和夏季入海两个群体,虹鳟对水温、溶解氧、水流、ph值、硬度、盐度等都有一定的要求。 (1)水温:虹鳟鱼生存的水温可以在1—25℃范围,在人工饲养条件下,生长水温在7—22℃之间,孵化适宜水温在8—11℃、苗种培育适宜水温9—15℃、成鱼饲养适宜水温14—18℃。在适宜水温下,摄食旺盛,生长迅速,机体能够保持良好的新陈代谢状态,当水温低于或高于适宜水温时,食欲减少,生长受阻。当水温达到24℃时停止摄食,达到25℃时,活动异常,甚至死亡,一般将此时称为临界值。 在饲养条件相当的情况下,当水温在12—14℃时,当年鱼可长到100—250克,满两年可长到500—1000克,三年鱼可长到1000—2000克,当水温在8—10℃时,当年鱼长到30—50克,两年鱼长到300—600克,三年鱼长到800—1000克。当水温14—18℃时,放养50—100克鱼种,经6个月的饲养鱼既能达到600—900克。 (2)溶解氧:虹鳟鱼喜欢逆流而上,群栖在溶氧充足的地方,虹鳟的耗氧量较高,所以充足的溶氧对虹鳟来讲较其他淡水鱼类更为重要.养鳟水中的溶氧要求在6毫克/升以上.溶氧在9毫克/升以上是

生长最快,低于5毫克/升时鱼的呼吸频率加快,感觉不适,当溶氧在4毫克/升时,鱼便在注水口处集聚,长时间持续,鱼的头顶部呈现黄色,腮盖外张。这些既可认定浮头现象,与此同时,鱼会出现死亡。当溶解氧为3毫克/升时,鱼会大批死亡。所以该点作为虹鳟鱼生长期的致死点。虹鳟鱼卵的胚胎发育也和水中溶氧密切相关,溶氧量高,其胚胎发育和卵黄素吸收速度加快,而在低氧环境下发育速度减缓,且孵出的仔鱼畸形率增高。 (3)水流:虹鳟的人工养殖方式有别于其他的淡水养殖鱼类,除大水面和网箱养殖外,均采用流水的养殖方式。养鳟池水的适宜流速为12—18米/分,放养鱼的大小有区别。由于水流的刺激,引起虹鳟的正常运动,从而加速鱼体内的物质代谢,增进食欲。水流还可延长饵料在水中的漂浮时间,有利于鳟鱼捕食。同时水流还可将水中的废物冲走。而更重要的作用是通过水的流动,交换,不断输送清新的富含氧的水,以满足鱼对氧的需求。水流对于亲鱼有刺激性腺发育的作用。 (4)ph值:虹鳟可以在ph5.5—9.2的水域中生存。在人工养殖环境下,比较适宜的范围是6.5—6.8期间的中性或略偏酸性的水域。 (5)盐度:虹鳟对盐度的适应范围较广,即能在淡水中生存又能在海水中生活,我们目前饲养的虹鳟为陆封型,终生生存在淡水中,如要进行海水养殖需要有个从淡水到海水的过渡(驯化)期。由低浓度逐渐向高浓度过渡,如25克以上的鱼种,经过20天左右的

鱼类增养殖学复习神题1

鱼类增养殖复习题 一、解释题(共5题,3分一题) 能流渠道(食物链):生态系统中的能量从一个生物体传到另一个生物体的方式。 池塘物质循环:池塘生态系统中的物质运动,首先通过绿色植物吸收各种营养元素,合成植物有机体,进入食物链,转到其他食植物的动物体,最后被分解为各种营养元素回到环境,这些被释放到环境中的物质,再被绿色植物吸收进入食物链;这种物质传递的过程,称为物质循环。 肥水下塘:清塘后,在鱼苗下池前一周左右注水50~60厘米,并立即向池中施放有机肥料以繁殖适量的天然饵料,鱼苗下池后便可吃到足够的适口食物 绝对怀卵量:亲鱼卵巢中的怀卵数,称为绝对怀卵量。 成熟系数:性腺重占鱼体重的百分比 卵细胞的大生长期:卵细胞中卵黄大量累积,卵母细胞的细胞质大量蓄积,卵黄充满细胞质的时期 卵细胞的生理成熟与生长成熟:初级卵母细胞经大生长期结束后其体积不再增大,卵核发生成熟变化。起主要特征为细胞核极化,核膜溶解,处于这种状态的Ⅳ期末的卵母细胞,称为生长成熟。即亲鱼性腺已发育到第Ⅳ期能够进行催产。而发育到生长成熟的卵细胞,在内源或外源促性腺激素的刺激下,进行二次成熟分裂,即减速分裂和均等分裂。在次过程中,初级卵母细胞进行第一次成熟分裂放出第一极体,紧接着成熟卵母细胞又开始进行第二次成熟分裂分裂,并停留在分裂中期,等待受精,称为生理成熟。 性周期:鱼类的性腺成熟随季节的变化而呈规律性周期变化的现象。 相对怀卵量:绝对怀卵数比上体重。 亲鱼游塘:亲鱼达到性成熟后,为了寻找鱼巢,在养殖水体中,成群地沿池塘边缘游动的现象叫做“亲鱼游塘” 鱼类发情:成熟亲鱼在催情剂的作用下,经过一定时间出现雌雄鱼相互追逐的兴奋现象。理论耗氧值:在溶氧充分供应时有机物的耗氧值。 出苗率:下塘鱼苗数占受精卵数的百分比,是判断孵化的指标。 受精率:受精卵数占总卵数的百分比,是判断催产效果的指标。 氧债:是好气性微生物、有机物的中间产物和五级还原物在缺氧条件下,其理论耗氧值受到抑制的那部分耗氧量。 效应时间:指亲鱼最后一次注射催产剂到开始发情高潮的时间。 下塘水花:卵黄消失;能正常的艇游,能垂直运动;腰点出现。 绝对生长:是鱼类在单位时间内长度和体重的增长量。表示鱼类一年、月、日的生长速度。分期注水:鱼苗下塘时,鱼体小,池塘的水深保持在50-60厘米,以后每隔3-5d注水一次,每次10-20厘米,共加水3-4次,最后达到最高水位的养殖方法。 捕大补小:分批捕出成鱼后,同时补防鱼种或夏花。 四定投饵:定质:饲料必须新鲜,不腐败变质。草类须鲜嫩、无根、无泥、鱼喜食。饵料的大小应与鱼的口裂一致,以加强饵料的适口性。 定量:使鱼类吃食均匀,提高鱼类对饵料的消化吸收率,减少疾病,有利于生长。每天的投饵量应根据水温、天气、水质和鱼的吃食情况等灵活掌握。 定时:投饵必须定时进行,以养成鱼类按时吃食的习惯,提高饵料利用率。 定位:就是投饵要有固定的地点,使养成到固定地点吃食的习惯。 流水养鱼:是在水体不断流动的鱼池中,高密度放养鱼类进行人工强度投饵,使鱼类快速生长而获得较高经济效益的养鱼方式。

虹鳟鱼养殖资料

虹鳟鱼属鲱形目、鲑科。由于虹鳟鱼具有骨刺少,肉味鲜美,易捕捞,不需越冬保种,饵料利用率高,生长快,养殖产量高流水高密度养殖产量可达1万公斤/亩等特点,因而深受人们的青睐。历经多年的养殖研究,现已掌握了虹鳟鱼的人工繁殖、鱼种培育和亲鱼饲养等技术。目前国内已有黑龙江、辽宁、北京、山东、山西、甘肃等20多个省市开展了虹鳟养殖。 一、虹鳟鱼的生物学特性 (一)生活习惯 虹鳟喜栖息在水质清新,有水流,水量充足,具有沙砾底质的冷水溪流中。适宜生活水温为12-20℃,最适生长水温为16-18℃。低于8℃或高于20 ℃,食欲减退,生长减缓。水温超过22℃,停止摄食。长时间持续高温(≥22 ℃),机体衰弱而死亡。水温27℃以上,短时间内死亡。虹鳟为喜逆流和喜高氧鱼类。养殖虹鳟的适应流速为2-30cm/秒,水流的刺激能够引起虹鳟的正常运动,增进食欲和加速生长。养殖虹鳟的水质要求:透明度大,溶氧高,当水中溶氧量低于5mg/L时,虹鳟鱼呼吸频率加快,感觉不适;水中溶氧量低于4.3mg/L时,鱼浮头,并出现死亡;水中溶氧量低于3mg/L时,大批死亡,此值为夏季虹鳟的致死点。水中溶氧量7mg/L,虹鳟生长正常;水中溶氧量为9mg/L时,虹鳟生长最快。虹鳟可生存于pH值为5.5-9.2的水环境中,最适pH值为7-7.5。虹鳟鱼对盐度有较强的适应能力,而且随着个体的成长而增强,稚鱼能适应的盐度为5‰-8‰;当年鱼为12‰-14‰;1龄鱼为20‰-25‰;成鱼为35‰;成鱼经半咸水过渡,甚至可适应海水中生活。 (二)繁殖习性 虹鳟性成熟年龄和产卵季节因其生活的地理水域而有较大差异。在适宜虹鳟生长和繁殖的水温范围内,水温越高,成熟越早,产卵季节也早。在我国的北京、山西等地,虹鳟性成熟年龄为2-3龄,产卵期为12月份至翌年1 月份。在黑龙江,虹鳟的性成熟年龄为3-4龄。产卵季节为每年的1-3月份。产卵时亲鱼选择有砂砾底质、水质澄清、水流较急的河床浅水处作产卵场,雌鱼用尾鳍挖掘产卵坑,当雌雄鱼互相追逐,雌鱼产卵,雄鱼射精于坑内,之后雌鱼用尾鳍扇动砂砾覆盖受精卵。自然繁殖的受精率和孵化率都很低。虹鳟鱼卵为端黄卵、沉性,多呈白橙红或黄赤色。怀卵量与亲鱼个体大小有关,亲鱼的怀卵量一般为1000-10000粒。 二、虹鳟鱼的人工繁殖 (一)亲鱼培育 虹鳟鱼人工繁殖的效果如何关键在于亲鱼培育,其培育好坏直接关系到雌鱼的怀卵量、成熟率以及卵子和精子的质量。因此,在亲鱼培育中主要应做好以下工作: 1、建好亲鱼培育池为了培育好亲鱼,产鱼池要求宽大,水流畅通,含氧量充足。在实际生产中亲鱼池通常建成长方形,面积400-500m2,水深1-1.5m,注水流量50-100 L/秒,砂石池底;常年水温16-18℃,水中溶氧达6mg/L以上。水量充足。亲鱼池的进、出水口可与池宽度相等,以保持水流畅通,加大流量;水量较小的地方,亲鱼池的进水口可为池宽的1/5,出水口宽度可为池宽的1/2。为了防止逃鱼和其它野杂鱼混入,在进、出水口处要设置拦鱼栅,并经常检查,清洗维修。 2、选好亲鱼选作产卵繁殖的亲鱼要求:体质健壮,无病无伤,3龄以上,体重达1000 克以上。雌、雄鱼配比在4∶1。雄鱼头部大,口裂宽,下颌向上弯曲,盖住上颌;背部略隆起,繁殖季节色素显著增加,体色变黑,腹部硬,无弹性,轻压腹部即可见白色精液流出,泄殖孔不突出。雌鱼头较小,口裂也小,背部不隆起,产卵季节体色稍暗,腹部大而柔软,有弹性,轻压腹部即有卵粒流出,泄殖孔明显突出,呈红色。 3、强化亲鱼培育 (1)亲鱼放养:亲鱼的放养密度控制5-10公斤/m2,为了刺激亲鱼的性腺发育,在亲鱼培育过程中可采用雌、雄鱼混养,仅在产卵前一个月进行分养。 (2)饲料投喂:虹鳟鱼受精卵是在体外发育,并且孵化时间长达30多天,这就要求亲鱼在性腺发育过程中积累大量的营养物质以供给日后胚胎发育的需要。为此,投喂亲鱼的饲料要求:蛋白质含量在40%以上,粗脂肪应低于6%,碳水化合物低于12%,饲料中10种必需氨基酸应保持平衡。同时还应注意:饲料配方中必须添加一定数量的多种维生素。投喂的饲料也可选用新鲜小杂鱼、鱼粉、蚕蛹等动物性饲料和豆饼、麦皮、米糠、菜类等植物性饲料。添加酵母粉和虾蟹粉等有促于提高卵子的质量。亲鱼的投饲量不同于商品鱼,很有讲究。投喂量少,不能满足亲鱼摄食的需要,影响营养物质的储存;投喂过量,不仅浪费饲料,影响水质,而且饱食有碍于亲鱼的成熟和卵质的提高。故对亲鱼的给食应根据不同时期予以适当控制。在

鱼类增养殖讲义

《鱼类增养殖》讲义 绪论 绪论重点 鱼类增养殖学-掌握 鱼类增养殖业简史-了解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鱼类增养殖的成就-掌握 我国鱼类增养殖的特色-了解 我国鱼类增养殖存在的问题-掌握 我国鱼类增养殖的发展趋势-掌握 水产养殖业面临21世纪市场经济和知识经济的强劲挑战-了解 加快渔业发展的主要措施-了解 一、鱼类增养殖业与鱼类增养殖学 我国的鱼类增养殖业包括养殖和增殖二个部分: 鱼类养殖包括池塘养鱼、河道养鱼、湖泊水库养鱼、稻田养 鱼、工业化养鱼、港养、海水网箱养鱼等; 鱼类增殖包括天然水域(江河、湖泊、水库、海湾与海域 等)鱼种人工放流增殖、水域养殖环境保护和自然增殖等。 鱼类养殖包括以下四个阶段: ①通过鱼类人工繁殖取得鱼苗; ②鱼苗经过数十天至数月培育成鱼种; ③鱼种经过数月或经1~2年养成食用鱼; ④食用鱼经挑选培育成供繁殖用的亲鱼。 池塘养鱼则完整地包括上述四个生产阶段;而河道、湖泊和水库养鱼、港养往往由池塘供应鱼种,养成食用鱼。 至于鱼类增殖中的鱼种人工放流,其鱼种来源也是由池塘养殖供应。 鱼类增养殖业的发展带动了鱼类增养殖学科的发展,相继建立起:池塘养鱼学、内陆水域水产增养殖学、特种水产养殖学、海水鱼类增养殖学等学科。 由于这些学科的基本原理相同,故合并为一门学科——鱼类增养殖学。 鱼类增养殖学是研究海水、淡水经济鱼类的生物学特点及其与养殖水域生态环境关系的科学,以研究养殖对象的生态、生理、个体发育和群体生长为基础,研究其人工繁殖、苗种培育、养殖和增殖技术等的一门科学。 学科性质:应用科学 鱼类增养殖学研究的目的:保护和合理开发我国水域的鱼类资源,提高单位面积鱼产量和经济效益,为人类提供优质的鱼体蛋白质。 二、鱼类增养殖业简史 我国的水产养殖业历史悠久,技术精堪,是世界上养鱼最早的国家。 1.甲骨卜辞证明我国殷商时代即开始在池塘中养鱼。

大规格草鱼种的科学养殖技术-畜牧渔业论文

大规格草鱼种的科学养殖技术-畜牧渔业论文 大规格草鱼种的科学养殖技术 王春华 (杭州市农业技术学校,浙江杭州310022) 大规格草鱼是饭店制作“鱼片”菜肴的重要材料,也是老百姓家中红白喜事必 需的几道传统菜肴。因此,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大规格草鱼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然而,传统的草鱼养殖方法,一条大规格草鱼需要3-4年才能上市。杭州市郊区杨河养鱼场经过多年的探索,在培育“鱼种”上下功夫,因为只有大规格鱼种,才能饲养出大规格的商品鱼。经过他们培育的草鱼种提供给饲养户后,一般1年半到2年就能长成大规格草鱼,大大缩短了养殖周期,养殖效益也有很大提高。现把他们的养殖技术简介如下。 1池塘的选择与清整 鱼种培育池不宜过大,以选择面积0.13?0.33 hm2的池塘较好。池塘要求保水性能好,能保持水深1.2?2.0 m,泥沙底质,池底平坦,池形规整,为东西向长方形;此外,还要具备水源充足,水质清新,进排水方便,附近无污染源,进水渠道与排水渠道分开,塘内进排水口用过滤装置密封等条件。 在池塘清整方面,要做到以下措施:在鱼种放养前15 d干塘清淤,使池底淤 泥厚度小于15 cm ;暴晒池底5 d后加水至水深5 cm左右,用生石灰1 500 kg/hm2进行消毒,做到“底白、坡白、水白”,不留边角,次日再用草绳或其他工具搅动池底一遍,以彻底杀灭淤泥中的病菌、害虫;消毒 3 d后,池内注水 1 m深左右,施发酵腐熟有机肥4 500kg/hm 2 以培肥水质,等待鱼种下塘。 2鱼种放养技术

多年的实践证明,要培育大规格草鱼种必须选用优质的草鱼夏花进行放养。鱼种要求体质健壮、规格整齐、鳍鳞完整、无病无伤、游动活泼、溯水能力强。同池放养的草鱼夏花应为同一来源的鱼种,避免品种混杂、规格不齐而影响鱼种生长。杨河养鱼场在培育大规格草鱼种时,采用规格4 cm左右的草鱼夏花,6月初就放苗入池,放养18万?22.5万尾/hm2。草鱼夏花放养20 d后,再搭配放养鲢鱼夏花30 000尾/hm2、鳙鱼夏花7 500尾/hm2。鱼种放养前均需用10?20 mg/L高锰酸钾溶液浸浴消毒20 min。鱼种放养时水温温差不超过2 C,以减小夏花鱼种入池的应激反应。 3饵料投喂方法 培育鱼种,饵料投喂是关键。大规格草鱼种培育宜采用专用的全价配合颗粒饵料,定人、定塘管理。具体措施如下:在鱼种刚入池阶段,采用蛋白含量为35% 的微颗粒饵料进行驯化,开始阶段投喂采用满塘撒的方式,逐步过渡到定点投喂。鱼种驯化成功后,定时、定点投喂;鱼种规格达8 cm以上时,改投蛋白含量为32%的饵料,日投饵 3?4次,每次当大多数鱼种离开食场时停止投喂,以鱼种吃七八成饱为好。 当鱼种规格达到20 g/尾以上时,可以改用蛋白含量为30%左右的饵料,这样既满足鱼种的营养需求,又不浪费饵料。 应注意根据鱼种的生长状况,及时调整颗粒饵料的粒径,确保鱼种摄食适口。饵料的日投喂量一般为存塘鱼种体重的4%?10%,投喂时要根据天气、水温、鱼种的活动情况以及吃食情况适当调整。 4池塘水质的调节措施 在整个鱼种培育期,要求水质清新、溶氧丰富。水质具体指标如下:水温尽可能保

三文鱼(虹鳟鱼,金鳟鱼)

鲑鱼 [salmon],音译为三文鱼。 属于鲑科(Salmonidae)的若干种鱼的共同名称。在鲑科中,称为salmon的种类集中在两个属,即大马哈鱼属和鲑属,分别由八个种组成, 其中最有名的是太平洋大麻哈属中的六种:王大麻哈(王鲑)、红大麻哈(红鲑)、银大麻哈(银鲑)、驼背大麻哈(细鳞鲑)、马苏大麻哈和秋大麻哈(秋鲑)和鲑属中的一种:大西洋大麻哈(大西洋鲑)。 鲑鱼原指大西洋鲑,学名为Salmo salar,但后来泛指一切鲑科鱼类,尤指构成大麻哈鱼属的太平洋鲑。 此外,由过去的鲑属划入现在大麻哈鱼属的虹鳟,是一种世界性的养殖鱼类。 金鳟原为虹鳟鱼的变种,因全身金黄,所以称为金鳟,同虹鳟一样为冷水养殖的鱼类。 科——鲑科(即鲑鱼,三文鱼,大致有太平洋鲑和大西洋鲑两类) 属——1:大麻哈鱼属(即太平洋鲑)2:鲑属 种——大麻哈鱼属有6个种(分别是:红大麻哈鱼,银大麻哈鱼,大麻哈鱼(即狗鲑),大鳞大麻哈鱼(即春鲑、奇努克鲑、王鲑),细鳞大麻哈鱼(即驼背鲑,粉红鲑),樱桃鲑) 在不同国家的消费市场三文鱼涵盖不同的种类: 挪威三文鱼主要为大西洋鲑, 芬兰三文鱼主要是养殖的大规格红肉虹鳟, 美国的三文鱼主要是阿拉斯加鲑鱼。 营养价值: 个体较大,喜栖冷水中,肉质鲜美,商品价值高,含有丰富的ω3脂肪酸(20碳5烯酸EPA、22碳6烯酸DHA和22碳5烯酸DPA)是脑黄金和深海鱼油的主要成分。因而是当今世界范围的高档水产消费品。 上述作为商品统称的三文鱼目前已经成为世界水产品中贸易量最大的一个群体。野生捕捞的的鲑鱼资源有限,远不能满足世界市场需求,由此在世界范围内形成鲑鱼的养殖热潮,最早大量人工养殖的是虹鳟和大西洋鲑以及银鲑,国外三文鱼的虹鳟养殖多用全雌养成大型鱼,是便于制成鱼片、鱼排和鱼段供应超市,少量小规格为150--250克。中国大陆消费市场最受欢迎的规格是750克左右,适于普通家庭和宴席一次性消费。我国早期进口的三文鱼多来自北欧,主要是挪威。年进口冰鲜大西洋鲑(不是活大西洋鲑)总量在2万吨上下,因此有人习惯称挪威三文鱼。近年中国大陆正在进行银鲑、王鲑和大西洋鲑以及虹鳟海水养殖的规模化生产。预计,我国自行生产的鲜度高,价廉物美的三文鱼不久将会占领中国大陆的主要消费市场。

有机水产品养殖操作规程

有机水产品养殖操作规程

松滋市忠祥鱼业开发有限公司洈水水库 有机水产品养殖操作规程 第一部分、范围 本技术细则包括:水库的选择、水库的水质调节、鱼种的选择与投放、成鱼的饲养、水库日常管理、鱼病的防治、成鱼的捕捞、运输和销售。 第二部分、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GB/T19630-有机产品 GB3095-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11607渔业水质标准 GB15618-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第三部分、养殖过程流程 每年12月至次年1月投放0.2-0.4公斤大规格鳙鱼、鲢鱼种,用免疫疫苗浸泡免疫;----全年加强管理,防逃、防盗;---养殖三年后5月进行成鱼捕捞。 注:养殖用水符合GB11607渔业水质标准,鱼种来自省级水产良种场,利用天然饵料养殖,严禁使用国家禁用的渔药,生产、捕捞、运输、销售均有记录。以上各环节,由单位质量安全监督组负责管理。 第四部分、养殖管理

(一)水库的水质调节 1、水质调节的目的 遵照一定的有机农业生产标准,遵循自然规律和生态学原理,采用一系列可持续发展的养殖技术,创造一个持续稳定的养鱼生态环境,使各种饵料生物保持在一个合理状态以满足鱼类摄食和生长需要。 2、水质调节的方法 一般采用两种方法:一是以鱼养水,通过调节一些以浮游生物为饵料的滤食性鱼类的数量,达到调节水质的目的。二是调节水位从而调节水质。主要采用以鱼养水的方法,既可充分利用水资源,又可避免鱼类自身污染。 (二)苗种的选定 1、鱼种的选择与消毒 a、鱼种选择: 选择适应当地生活环境,生长速度快,抗病能力强、孤雌繁殖的品种。 应选择有机种苗。当从市场上无法获得有机种苗时,可以选用未经禁用物质处理过的常规种苗,但应制订获得有机种苗的计划。 选择体体重200--400克左右,成活率相对较高,色泽新鲜,活动力强、大小均匀、无伤病、鳞鳍完整、头小背厚、抵御凶猛鱼类的能力强的优质鳙鱼、鲢鱼鱼种。

增养殖学10鱼类增养殖学习题集

《鱼类增养殖学》习题集绪论 1、我国鱼类增养殖的特色? 2、何谓综合养鱼? 第一篇总论(基础篇) (一)养殖鱼类生物学 1.试述物种与品种的区别? 2.试述优良养殖对象的选择条件? 3.试述主要养殖鱼类的食性、生活习性和繁殖习性? (二)养殖水域生态环境与控制 1.试述各养殖水域中水环境的特点? 2.试述水的运动对水产养殖的影响? 3.试述水色在水产养殖中的作用? 4.试述池塘溶氧的特点? 5.何谓热阻力、密度流、氧盈、氧债?它们对池塘溶氧有何影响? 6.试述溶氧对鱼类生存与生长的影响? 7.CO2、pH、O2三者之间有何关系? 8.NH3与NH4+之间有何关系?它们受哪些因子制约? 9.试述精养与粗养水体中三态氮的变化与比例? 10.试述池塘、湖泊、水库生物的特点? 11.水域富营养化有哪些指标? 12.试述淤泥的特点以及对水质与鱼类的影响? 13试述“藻型湖泊”与“草型湖泊”的特点? 14.试述养殖水体有哪几种脱氮方法? (五)鱼类人工繁殖生物学 1.试述中枢神经系统在鱼类繁殖中的作用? 2.试述内分泌系统在鱼类繁殖中的作用? 3.试述环境因子对鱼类性腺发育的影响? 第二篇各论(技术篇)

(一)鱼类人工繁殖技术 1.试述鱼类人工催产的基本原理? 2.试述催产剂的种类、特点和功能? 3.何谓生长成熟和生理成熟?何谓排卵、产卵?何谓效应时间? 4.列出催产率、受精率、出苗率的计算方法? 5.如何防止亲鱼种质退化? (二)鱼苗鱼种培育 1.何谓夏花、秋花、冬花、春花、过池鱼种? 2.试述家鱼鱼苗阶段的生物学特点? 3.何谓整塘、清塘? 4.试述各类清塘药物,及其优缺点? 5.试述鱼苗清水下塘、肥水下塘和轮虫高峰期限下塘的优劣? (三)池塘养鱼 1.何谓养殖周期?如何缩短养殖周期? 2.试述理想池塘的池塘条件? 3.试述青鱼、草鱼、鲢、鳙、鲤、鲫、鲂之间的关系? 4.何谓混养、套养? 5.何谓轮捕轮放?轮捕轮放有哪些优点? 6.何谓“四定”投饵原则? 7.试述鱼类浮头原因?如何预测、防止和解救浮头? 8.增氧机有哪些作用原理?如何合理使用增氧机? (四)天然水域鱼类养殖 1.天然水域有哪些养殖方式?试述各养殖方式的优缺点? 2.何谓鲢鱼标准和团头鲂标准?何谓穿拦系数? 3.试述小体积网箱高产的原理? 4.“三网”养殖业(网箱、网拦、网围)如何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六)工业化养鱼 1.何谓设施渔业?发展设施渔业应注意哪些问题? 2.完善的工业化养鱼应由哪些系统组成? 3.请设计一个理想的育苗用水的水处理装置,并解释每个环节的功能?

生态鱼塘建设及有机食品种植、养殖等项目建设可行研究报告

生态鱼塘建设及有机食品种植、养殖等项目建设可行研究报告

阜新鑫源农业有限公司生态鱼塘建设及有机食品种植、养殖等项目 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 阜新鑫源农业有限公司 二零一三年十一月

目录 项目概况............................................................................................................ - 3- 1 项目综述 ....................................................................................................... - 4 - 1.1生态鱼塘及有机农场的发展背景 ................................................................................................................................. - 4 - 1.2建设生态鱼塘有机农场的意义 ................................................................................................................................. - 5 -2项目建设内容 ................................................................................................. - 6 - 2.1 地理位置选址 ................................................................................................. - 6 - 2.2 自然环境 ......................................................................................................... - 6 - 2.2.1 光照条件 ........................................................................................ - 6 - 2.2.2 水资源 ............................................................................................ - 6 - 2.2.3 土壤资源 ........................................................................................ - 6 - 2.3 农场建设 ......................................................................................................... - 7 - 3 规划设计原则 ................................................................................................ - 8 - 3.1整体性与开放性的原则 .................................................................................. - 8 - 3.2生态性原则 ...................................................................................................... - 8 - 3.3经济性原则 ...................................................................................................... - 8 - 3.4参与性原则 ...................................................................................................... - 9 - 3.5特色性原则 ...................................................................................................... - 9 - 3.6多样性原则 ...................................................................................................... - 9 - 3.7适宜性原则 ...................................................................................................... - 9 -4农场规划具体内容 ........................................................................................ - 10 - 4.1百果园 ............................................................................................................ - 10 - 4.2养鱼池 ............................................................................................................ - 11 - 4.3蔬菜基地 ........................................................................................................ - 13 - 4.4农技研究交流中心 ........................................................................................ - 14 - 4.5百草园 ............................................................................................................ - 16 - 4.6商务中心及休闲度假区........................................................................................... - 18 - 4.7疗养休闲度假区 ......................................................................... - 19 - 4.8养殖场 ............................................................................................................ - 21 -5项目建设投入与预期效益.............................................................................. - 22 - 5.1项目投资计划 ................................................................................................. -22 - 5.2投资回报预期及融资方案 ............................................................................ - 23 - 5.3项目运行机制 ................................................................................................ - 24 - 5.4项目实施的保障措施 .................................................................................... - 25 - 5.5项目的效益分析 ............................................................................................ - 26 -

鱼类增养殖学整理资料

一、考试说明 1、参考教材 《鱼类增养殖学》王武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年第一版 2、题型及分数比例 1、题型比例 名词解释占40%;问题占60%。 2、内容比例 专业述语和专用名词的基本概念占40%; 水产养殖的基本技能占20%(注:具体的养殖工艺不列入考试范围); 与水产养殖生产密切有关的基本理论占40%。 二、考试内容 绪论 1、我国鱼类增养殖的特色。 1、鱼类养殖已经成为我国水产品增长的主要途径 2、所选鱼类具有生长快、肉味美、食物链短、适应性强、饲料容易解决、鱼种容易获得的特点 3、充分利用当地天然饵料资源和有机肥料 4、通常采用立体混养的方式 5、科学的养殖管理 6、综合养鱼:养殖业、种植业、畜牧业、加工业、环保、营销等结合一体 2、何谓综合养鱼?

以池塘养鱼为主,兼营作物栽培、畜禽饲养和农畜产品加工的一种生产方式。 3、何谓用生态养殖? 生态养殖就是利用无污染的水域如湖泊、水库、江河及天然饵料,或者运用生态技术措施,改善养殖水质和生态环境,按照特定的养殖模式进行增殖、养殖,投放无公害饲料,也不施肥、洒药,目标是生产出无公害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生态养殖的畜禽产品因其品质高、口感好而备受消费者欢迎,产品供不应求。 第一篇、总论(基础篇) (一)养殖鱼类生物学 1、试述物种与品种的区别。 ①物种是动物分类学上的单位,是自然选择的产物。②品种是畜牧学的基本单位,是人工选 择的产物。从遗传角度来看,品种是具特殊的基因频率和基因配套体系的类群 2、试述优良养殖对象的选择条件。 1、生长快 2、食物链短 3、食性或食谱范围广,饲料容易获得 4、苗种容易获得 5、对环境的适应性强 3、试述主要养殖鱼类的食性、生活习性和繁殖习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