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鳟鱼的养殖技术养殖虹鳟鱼的方法

虹鳟鱼的养殖技术养殖虹鳟鱼的方法
虹鳟鱼的养殖技术养殖虹鳟鱼的方法

虹鳟鱼的养殖技术养殖虹鳟鱼的方法

虹鳟鱼是鲑科太平洋鲑属的一种冷水性塘养鱼类。虹鳟是世界上广泛养殖的重要冷水性鱼。因成熟个体沿侧线有一棕红色纵纹,似彩虹,故名。下面,为大家分享虹鳟鱼的养殖技术,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养殖场的选择

养殖池溏的水温要求冬季在4℃以上,夏季不超过20℃,虹鳟周年可摄食生长。池溏应为流水池溏,水质清新,透明度大,含氧量充足,水中不含任何有毒、有害物质。

养殖场的建设

山涧溪流、泉水、地下水、深水水库的底排水或水温偏低、透明度大的河水等,均可作为虹鳟养殖场的供水水源。在上方水源修建拦坝,提高水位,形成水流的落差,保持池塘供水有足够的流速。

池塘的注水,尤其在集约化养殖场应该是独立的。池塘圆形、椭圆形、长方形、水沟形均可,但以延长的长方形为好,宽长比例1∶4~1∶5,防止池中有水流停滞的死角。池子宽度不宜过大,稚鱼池宽多为1.5~2米,成鱼池宽多为4~5米。池底要求有一定的坡度、坡降,稚鱼池以0.2%为宜,成鱼池以0.8%为宜,便于排水、排污和捕鱼。

池塘可为土池或水泥池,池岸边要高出水面20~30厘米。稚鱼池一般为30~90平方米,成鱼池在100~200平方米。

三倍体

三倍体虹鳟鱼是四倍体虹鳟鱼和普通二倍体虹鳟鱼杂交产生的

全雌性虹鳟鱼。具有生长周期短,成本低,肉质好的特点。虹鳟鱼养殖采用的是一种高密度流水养鱼方式,科技含量高,从目前虹鳟鱼养殖技术水平上看,需要三年以上的时间才能完成一个商品鱼生产周期,生产周期较长,投入较高,要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就必须改良品种,提高虹鳟鱼生长速度,缩短生产周期,尽而降低成本。

根据国内外养殖虹鳟鱼最新动态,如果采用全雌三倍体技术则

可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采用该项技术,具有以下突出优点:其一,采用全雌三倍体虹鳟鱼进行养殖,可提高虹鳟鱼成活率10%,可提高生长速度10~20%。其二,采用该技术可避开因性腺发育而对饲料的过多消耗,降低养殖成本5%以上,可提高经济效益15%~20%。

稚鱼及当年鱼的饲养

刚浮起的稚鱼索饵能力差,不集群。开始投喂时需注意使饵料

遍撒水面,待喂养两周后,则可以把饲料撒到鱼较多的地方。比较常用的稚鱼开口饵料有鸡蛋黄、牲畜的肝脏、鲜杂鱼肉、水蚤干或啤酒酵母等,当前多用人工饲料。

投喂动物饲料须先将饲料弄细或剁成糊状撒在池水上游水面上,使鱼摄取,也可将制成糊状的饲料抹在细铁丝网上,分挂池中,供鱼摄食。后期稚鱼渐大,投喂时可将几种

饲料混合调成糊状煮熟后,制成小颗粒状,撒到水中。投喂配

合饲料,前期粒径为0.3~0.5毫米,后期粒径为1毫米以上。饲料

中动物性蛋白量高于植物性蛋白量。随着稚鱼的成长,可适当增加植

物性蛋白含量,初期每天投喂次数需多些,日投6~8次为宜,后期日投2~4次。

一般水温10℃以上、稚鱼体长13厘米以下时,干饲料按鱼体重的2%~7%投喂,鲜饲料则按2.5%~13%投喂。体长14厘米以上时,干饲料按鱼体重的0.5%~2.4%投喂,鲜饲料则按1.0%~4.9%投喂。

初期稚鱼的放养密度为5000~10000尾/平方米。当稚鱼体重达到1克左右(全长4~5厘米)时,需要按个体大小不同分池饲养。2

克左右的鱼(全长5.5厘米)放养密度为1200~1500尾/平方米。5个月以后,鱼体重在20~30克的个体,放养密度为500~100尾/平方米。

成鱼饲养

国际上虹鳟一般以尾重150~300克为上市规格。鱼尾重60~70克,放养密度为230~250尾/平方米;鱼尾重100~150克,放养密度为100~150尾/平方米。同时,要随水温的升高加大水的流量。

成鱼饲养池多为长方形,长宽之比10:1为宜,面积以100~200平方米为最好,池底坡度0.8%。池水平均流速应大于2厘米/秒,一般可在3~5厘米/秒,溶氧量不得低于5毫克/升,氨氮不得超过1毫克/升。定期清除池底沉积物,排干池水,洗刷池子。如进行高密度养殖时,需人工增氧,投喂营养丰富的优质饵料。

四大家鱼养殖技术操作规程完整

四大家鱼养殖技术操作规程 一、主题内容及适用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养殖食用水产品过程中的生产环境要求;养殖设施;苗种质量;水产品引进准则;饲料、肥料、渔药的使用准则;养殖技术规范等技术环节。 本规范适用于池塘养殖食用水产品。 二、技术要求 1 .生产环境要求 ①产地选择:产地必须选择在周围无污染源,水源充足,水质良好,进、排水方便,日照充足,饲料资源丰富,交通方便的生态环境良好区域。 ②土壤:凡未经工业“三废”、农业废弃物、医院污水 及废弃物、城市垃圾和生活污水等污染的土壤,只要能保水均可开 发利用。 ③水:水源丰富,水量充足,随时可满足增养殖用水。 上游及附近无危及水产品增养殖的污染源,水质良好,符合国家渔 业水质标准的江、河、湖、水库、工厂余热水等均可作为渔业用水。 2.养殖设施 ①池塘池形以长方 形为好,长与宽之比以2:1或5:3为宜。池子方向一般以南北向为好,既可使塘埂受到风浪冲击的面

积减少,同时池水受风面积增大,有利于池水增氧。池底应平坦,略向排水方向倾斜,高差10?20厘米。池塘坡度以125或1:3 为好。沙土或沙壤土应土质松软,可适当加大坡度,以减少塘埂倒塌的可能性。 ②池塘的进、排水系统要完善,通常采用沟渠。进水口与出水口应尽量远离。各个池塘的进、排水沟渠要独立设置。不得从相邻池塘进水或将水排入相邻池塘。 ③池塘应具备防漏、防逃、过滤等设施。 ④如能配备蓄水池就更理想。 3.苗种质量 用以养殖的水产品苗种、亲本(或后备亲本)必须体格健壮,无疫病。常规养殖的苗种质量的鉴定与识别,可参照各类鱼苗、鱼种、亲鱼的国家质量标准。 4.养殖水产品的引进准则 养殖水产品的引进包括亲本的引进和养殖用的苗种引 进;弓I进包括国内各省市地区之间的流动及境外品种的引入。无论从境内外引进用以养殖的水产品,都必须得到市水产行政主管部 门的批准,并须经过市级水产良种审定委员会的查询及备案后,方可进行。 引入后的鱼种,必须先在封闭的环境下暂养一个月以上, 该期间必须随时接受有关部门对引入的鱼种进行健康状况及生长情况的检测及查询。经确认许可后方可开放养殖。 引进的苗种必须具有不污染和不破坏生态环境等特性。

《虹鳟鱼养殖技术》(怎样养殖虹鳟鱼)

虹鳟鱼无公害养殖技术 虹鳟鱼是冷水性鱼类,要求生长在水质澄清,具砂砾底质、氧气充足的流水中,其生活水温为5~24℃,适宜水温为7~18℃,最适宜的生长水温为13~18℃。在适宜水温条件范围内,虹鳟摄食旺盛、生长迅速,机体能保持良好的新陈代谢状态。当生活环境水温低于7℃或高于20℃时,虹鳟鱼摄食停止,机体衰竭以至死亡。在天然水域中,如水量充沛,溶氧量充足,尚可忍受24℃以上的水温,而在养殖场条件下,水温22℃左右即有致死的危险。 虹鳟鱼是性喜逆流和喜氧的鱼类,水流的刺激不仅可加速体内物质代谢,而且能把排泄物带走,应不断供给清新而富含氧的水流,以满足其对氧的需求。虹鳟生活的适宜流速为2~3厘米/秒。虹鳟鱼对水中的溶氧量一般要求在5毫克/升以上。要使虹鳟鱼生长良好,水中溶氧最好在6毫克/升以上,9毫克/升以上食欲旺盛,生长快速。当水中溶氧低于5毫克/升时,虹鳟鱼呼吸频率加快,呼吸即感困难;低于4.3毫克/升时,鱼密集于注水部,持续很长时间,鱼头顶部呈现黄色,鳃盖外张,此即虹鳟鱼“浮头”,与此同时出现死亡;低于3毫克/升,出现窒息而大批死亡,该值为夏季虹鳟鱼的致死点。 虹鳟鱼喜清净而透明的水,水中悬浮物落于鳃上能导致呼吸困难,严重时以致窒息,在混水中摄食停止,生长受阻,以致死亡。幼鱼对混浊尤为敏感,暴雨和洪水期的浊水能引起稚鱼和幼鱼死亡增多。 除温度和氧气外,虹鳟对水质指标有一定要求。虹鳟鱼虽然生存于酸碱

度值5.5~9.2的水中,最适酸碱度值范围为6.5~6.9。对盐度的适应能力随个体的增长而增强,稚鱼能在0.5%~0.8%盐度的水中生长,当年鱼能在1.2%~1.4%盐度的水中生长,通常在35克以上个体经半咸水过渡,即可适应海水生活。 虹鳟鱼喜欢集群,游泳速度较快,摄食凶猛,常常群跃水面争掠食物。虹鳟鱼养殖技术光盘和书籍: 《CCTV7农广天地正版光盘——虹鳟鱼养殖技术》虹鳟鱼,俗称鳟鱼,属鲱形目鲑科,原产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因其成体沿侧线具有一棕红色纵纹,如同彩虹一样而得名。虹鳟是世界性重要养殖鱼类之一,也是珍贵冷水性鱼类,具有肉味鲜美,刺少肉多,营养丰富,生长快,饲料利用率高,人工繁殖简便等特点,目前已成为联合国粮农组织向世界推广的优良四大淡水养殖品种之一,被列为高档鱼。更具特色的是适合高密度,集约化养殖,经济效益极为显著。本片介绍了虹鳟鱼的生活习性及养殖场地的选择,还介绍了虹鳟鱼和繁殖、不同时期的饲养及疾病的相关防治方法。 《CCTV7农业养殖正版光盘——鳟鱼养殖技术》本片详细讲了虹鳟鱼和金鳟鱼的饲养、繁殖技术,还讲了虹鳟鱼工厂育苗方法。《CCTV7农广天地正版光盘——珍稀名贵冷水鱼养殖虹鳟鱼的养殖》在我国有着丰富的冷水资源,十分适合鲑鳟一类的珍稀名贵冷水鱼的生长。本片向您介绍珍稀名贵冷水鱼养殖技术:鲑鳟鱼类的生活习性、鲑鳟鱼类的采卵和孵化、孵出仔鱼的管理、渔场的选点和鱼池的分类、鱼

鲑鳟鱼养殖技术基本要点

鲑科鱼类,习惯上有的被称作鲑,有的称为鳟,统称为鲑鳟。鲑鳟鱼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无肌间刺的鱼类,因其品质好、营养价值高,有助于健脑,预防心脑血管等疾病,因而,具有很高的食用价值。是联合国粮农组织向世界推广的优良淡水养殖品种之一,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它近年受到市场热捧,走俏餐桌。鲑鳟鱼在我国的养殖前景看好,现将鲑鳟鱼养殖技术基本要点介绍如下。 1选择与鲑鳟鱼类生物学特性相适应的水域进行养殖1.1水温水温是影响养殖效果的重要因素,鲑鳟鱼养殖需要低温的水域环境。在适温范围内,水温越高生长越快,水温越高,溶解氧越低,当水温达到22℃时,水中的溶解氧会降到5~6mg/L,这时水环境出现了水温偏高和氧量偏低两个不利因素,鱼体代谢强度和饵料效率都会降低,长此下去会严重地影响生长,甚至引起死亡。水温18℃以下,生长一般不会受到水温和溶解氧的影响。因此在鲑鳟鱼养殖选择水源时要选择泉水和水质清新的河水,水温以10~18℃为宜。 1.2溶解氧鲑鳟鱼喜栖高溶解氧水域,当水中溶氧低于3mg/L时,会出现大批死亡,该值为夏季的致死点;低于5mg/L时,呼吸频率加快,感觉不适;要使鲑鳟鱼良好生长,水中溶氧最好在6mg/L以上;到9mg/L以上生长速度较快。掌握饲育用水溶解氧的变化规律并适时予以调节,避免各种因素的刺激,保持安全的溶解氧环境是保证养殖效果的关键。 1.3水质影响鲑鳟鱼生长的水质因素很复杂,主要是水的酸碱性和氨氮(NH3)浓度。鲑鳟鱼对pH的耐受范围是5.50~9.20,适宜范围是6.50~7.50,酸性特别是强酸性环境会使鲑鳟鱼生长受到抑制。建设鲑鳟鱼养殖场时,应对水源的环境情况进行全面的了解。 2建设符合健康养殖需求的鱼池结构 鲑鳟鱼养殖池以长方形、四角圆钝的结构为佳,没有死角,走水合理,鱼可在垒池均匀分布,鱼池宽4m,长不超过l5m为好。鱼池排水口设置一层拦鱼栅,两层闸板,采用倒虹吸式排水,这样有利于底部污物排出。鱼池供水应采用并联供水方式,减少鱼体发病交叉感染机会。鱼池供水条件不好,采用串联鱼池供水的,应在排水口下方设沉淀池,减少残饵、鱼粪等代谢物对下方池鱼的危害。3确定合理的放养密度 鲑鳟鱼放养密度可以随水交换量、溶氧量增加而加大,但放养密度在l6kg/m3以上时,鱼体的代谢物增加,将使水化指标上升,鲑鳟鱼只能保证平时的摄食活动,生长缓慢,抵御疾病能力将会降低。因此,鲑鳟鱼的放养密度应保持在l0~l4kg/m3范围内,这样即可最大限度地利用水体又可提高鱼体对疾病的抵抗力。 4精心饲养,严格管理 4.1饲料投喂鲑鳟鱼养殖所用饲料成本约占养殖成本的60%左右。确定科学的投喂方式是取得理想效益的基本保证。在鲑鳟鱼类饲养过程中必须保证饵料成份的营养平衡和品质质量,投饵量不足会造成饥饿,使鱼成长参差不齐,导致寄生性疾病发生;投喂饵太多易发生残饵污染,增加氧气的消耗量及各种传染病发生机会。必须根据水温、鱼体状况、溶氧等因素科学合理地投喂。在适宜的条件下鱼种日投饵量占鱼体重的9%左右,日投铒次数6~8次;成鱼日投饵量占鱼体重的2.50%左右,日投饵次数3~4次。并且要注意饵料粒径与鱼体规格相适应,一般饵料粒径为所喂鱼口裂2/3为佳。 4.2日常管理在养殖过程中,日常必须坚持勤观察、勤巡塘,观察水质变化、鱼类的活动、摄食情况、有无病害等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做好各项工作记录。残饵及粪便里的氨氮和亚硝酸盐,是鲑鳟鱼的致毒物质,容易引发与缺氧状态相同的厌食症状,因此应定期清洗池底(每周1次)。饵料投喂前要过筛,筛出碎料粉,减少饵料对水环境的污染和对鱼类鳃部附着的危害。水源不足、池水水温高时,可利用增氧设备和补充地下水增加水中溶氧,降低水温。要经常清除鱼池周围的垃圾、水面上的漂浮物等,改善和保持鱼池周边环境条件,减少周围环境对鲑鳟鱼生长的不良影响。 5做好鱼病防治 鲑鳟鱼常见的疾病有营养性疾病、体外寄生虫病、水霉病、细菌性烂鳍病、烂腮病、肠炎等,其中以营养性疾病最为常见,其次是小瓜虫病和三代虫病。 当鱼健康状况不佳时,鱼会离开群体,游到排水处或在池壁、池底缓慢游动。不健康的病鱼体色发暗或变黑,摄食迟钝,食量减少,游泳方式异常或者出现腹部膨胀、腮盖外张、鱼体表面局部浮肿,出现白点和白云状黏 水产养殖 44农业科技与信息 2009年第17期鲑鳟鱼养殖技术基本要点 周蓉 (甘肃省水产科学研究所,甘肃兰州730030)

无公害畜产品常用标准-2007版

无公害畜产品标准 一、畜禽产品环境标准 GB/T 18407.3-2001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畜禽肉产地环境要求NY/T 388-1999 畜禽场环境质量标准 NY 5027-2001 无公害食品畜禽饮用水水质 GB 16548-1996 畜禽病害肉尸及其产品无害化处理规范 GB 18596-2001 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二、生猪、猪肉标准 NY 5029-2001 无公害食品猪肉 NY/T 5033-2001 无公害食品生猪饲养管理准则 NY 5030-2006 无公害食品畜禽饲养兽药使用准则 NY 5031-2001 无公害食品生猪饲养兽医防疫准则 NY 5032-2006 无公害食品畜禽饲料和饲料添加剂使用准则 GB 8471 猪的饲养标准 三、肉羊、羊肉标准 NY 5147-2002 无公害食品羊肉 NY/T 5151-2002 无公害食品肉羊饲养管理准则 NY 5030-2006 无公害食品畜禽饲养兽药使用准则 NY 5149-2002 无公害食品肉羊饲养兽医防疫准则 NY 5032-2006 无公害食品畜禽饲料和饲料添加剂使用准则四、肉鸡、鸡肉标准 NY 5034-2005 无公害食品禽肉及禽副产品 NY 5030-2006 无公害食品畜禽饲养兽药使用准则 NY 5036-2001 无公害食品肉鸡饲养兽医防疫准则 NY 5032-2006 无公害食品畜禽饲料和饲料添加剂使用准则 NY/T 5038-2006 无公害食品家禽养殖生产管理规范 五、蛋鸡、鸡蛋标准 NY 5039-2005 无公害食品鲜禽蛋 NY/T 5038-2006 无公害食品家禽养殖生产管理规范 NY 5030-2006 无公害食品畜禽饲养兽药使用准则 NY 5041-2001 无公害食品蛋鸡饲养兽医防疫准则 NY 5032-2006 无公害食品畜禽饲料和饲料添加剂使用准则六、牛奶标准 NY 5140-2005 无公害食品液态乳 NY 5142-2002 无公害食品酸牛奶 NY/T 5049-2001 无公害食品奶牛饲养管理准则 NY 5030-2006 无公害食品畜禽饲养兽药使用准则 NY 5047-2001 无公害食品奶牛饲养兽医防疫准则 NY 5032-2006 无公害食品畜禽饲料和饲料添加剂使用准则 NY/T 5050-2001无公害食品牛奶加工技术规范

养殖技术规范-1

1 养殖技术规范-1

前言 DB33/ 562-2005 无公害花鱼骨分为三个部分: ----第1部分苗种繁育技术规范; ----第2部分养殖技术规范; ----第3部分质量安全要求。 本部分为DB33/562-2005的第2部分。 本部分由浙江省海洋与渔业局提出并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浙江省淡水水产研究所。

引言 花鱼骨 (Hemibarbus maculatus) 俗称“季鱼”、“季郎鱼”、“鸡骨郎”,隶属于鲤科、鮈亚科,是我国要紧淡水水域常见的一种中小型经济鱼类。 花鱼骨是我国二十一世纪初开发成功新的养殖品种;它由于具有生长较快、食性广、易养殖,且肉质细嫩、营养丰富等优点,该鱼的养殖得到了迅速推广,目前已成为要紧名优养殖品种之一。为了规范无公害花鱼骨养殖的生产环境,推广花鱼骨的养殖生产技术,保证无公害产品质量安全,特制定本标准。

无公害花鱼骨 第2部分: 养殖技术规范 1 范畴 本部分规定了花鱼骨(Hemibarbus maculatus) 无公害养殖的环境条件、夏花鱼种培养、冬片鱼种培养、池塘成鱼养殖、网箱养殖、饲料要求、肥料要求及鱼病防治等技术。 本部分适用于花鱼骨的池塘成鱼养殖、网箱养殖,其它养殖方式可参照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舞按照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18407.4 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水产品产地环境要求 GB 11607 渔业水质标准 NY/T 394 绿色食品肥料使用准则 NY 5051 无公害食品淡水养殖用水水质 NY 5071 无公害食品渔用药物使用准则 NY 5072 无公害食品渔用配合饲料安全限量 3 环境条件 3.1 场地选择 应符合GB/T 18407.4的规定。 3.2 水源 水源充足,排灌方便,无污染源。水质符合GB 11607的规定。 3.3 水质 水质应符合NY 5051的规定。 3.4 底质 池塘平坦,池底污泥厚度小于15cm。 3.5 其他要求 鱼池要求见表1。鱼池要求按0.5千瓦/ 667 m2配备增氧机。 4 夏花鱼种培养

虹鳟鱼养殖技术要点

虹鳟鱼养殖技术要点 一、养殖虹鳟所需要的基础条件 1、养鳟用水的条件 虹鳟鱼是冷水鱼类,自然条件下,栖息于水质清新、无污染沙砾底质的河川、溪流中。湖沼型虹鳟多生活在比较深的冷水或沿岸地带的水域中;降海形虹鳟通常分为冬季入海和夏季入海两个群体,虹鳟对水温、溶解氧、水流、ph值、硬度、盐度等都有一定的要求。 (1)水温:虹鳟鱼生存的水温可以在1—25℃范围,在人工饲养条件下,生长水温在7—22℃之间,孵化适宜水温在8—11℃、苗种培育适宜水温9—15℃、成鱼饲养适宜水温14—18℃。在适宜水温下,摄食旺盛,生长迅速,机体能够保持良好的新陈代谢状态,当水温低于或高于适宜水温时,食欲减少,生长受阻。当水温达到24℃时停止摄食,达到25℃时,活动异常,甚至死亡,一般将此时称为临界值。 在饲养条件相当的情况下,当水温在12—14℃时,当年鱼可长到100—250克,满两年可长到500—1000克,三年鱼可长到1000—2000克,当水温在8—10℃时,当年鱼长到30—50克,两年鱼长到300—600克,三年鱼长到800—1000克。当水温14—18℃时,放养50—100克鱼种,经6个月的饲养鱼既能达到600—900克。 (2)溶解氧:虹鳟鱼喜欢逆流而上,群栖在溶氧充足的地方,虹鳟的耗氧量较高,所以充足的溶氧对虹鳟来讲较其他淡水鱼类更为重要.养鳟水中的溶氧要求在6毫克/升以上.溶氧在9毫克/升以上是

生长最快,低于5毫克/升时鱼的呼吸频率加快,感觉不适,当溶氧在4毫克/升时,鱼便在注水口处集聚,长时间持续,鱼的头顶部呈现黄色,腮盖外张。这些既可认定浮头现象,与此同时,鱼会出现死亡。当溶解氧为3毫克/升时,鱼会大批死亡。所以该点作为虹鳟鱼生长期的致死点。虹鳟鱼卵的胚胎发育也和水中溶氧密切相关,溶氧量高,其胚胎发育和卵黄素吸收速度加快,而在低氧环境下发育速度减缓,且孵出的仔鱼畸形率增高。 (3)水流:虹鳟的人工养殖方式有别于其他的淡水养殖鱼类,除大水面和网箱养殖外,均采用流水的养殖方式。养鳟池水的适宜流速为12—18米/分,放养鱼的大小有区别。由于水流的刺激,引起虹鳟的正常运动,从而加速鱼体内的物质代谢,增进食欲。水流还可延长饵料在水中的漂浮时间,有利于鳟鱼捕食。同时水流还可将水中的废物冲走。而更重要的作用是通过水的流动,交换,不断输送清新的富含氧的水,以满足鱼对氧的需求。水流对于亲鱼有刺激性腺发育的作用。 (4)ph值:虹鳟可以在ph5.5—9.2的水域中生存。在人工养殖环境下,比较适宜的范围是6.5—6.8期间的中性或略偏酸性的水域。 (5)盐度:虹鳟对盐度的适应范围较广,即能在淡水中生存又能在海水中生活,我们目前饲养的虹鳟为陆封型,终生生存在淡水中,如要进行海水养殖需要有个从淡水到海水的过渡(驯化)期。由低浓度逐渐向高浓度过渡,如25克以上的鱼种,经过20天左右的

罗非鱼池塘养殖技术

罗非鱼池塘养殖技术 池塘养殖罗非鱼,成本低,花劳力少,饲养管理简便。在长江流域,南方一般有5~6个月的生长期。只要充分利用生长期,合理放养,加强施肥、投饲,当年鱼种完全可以养成商品鱼,而且可以获得高产。 罗非鱼种苗投放篇 一、池塘条件:罗非鱼的池塘养殖,对池塘条件没有特殊要求,一般养殖家鱼的池塘或农村中的小水塘、沟渠都可以。池塘应选择在水源充足,注排水方便的地方。面积不要超过10亩。因为池塘过大,水质不易肥沃,而且不易捕捞。水深一般1.5~2米。放养鱼种前,池塘要进行清整、消毒和肥水。 二、鱼种放养:鱼种规格要尽量整齐,体长要在3厘米以上的吉富快大罗非苗,体质健壮,无伤无病。鱼种放养时间,要根据当地的气温和水温而定,只要水温稳定在18℃以上,就可以放养。在季节上以提早放养为好,这样可以延长罗非鱼的生长期,提高商品鱼规格和产量。 三、养殖方式:池塘养殖罗非鱼,可以单养,也可以混养,都能获得高产和效益,但以混养效果更好。 1、单养:池塘单养罗非鱼,方法比较简便。养殖措施,可采取一次放养,分次捕捞,捕大留小的方法。放养密度,一般水深1~1.5米深的池塘,每亩放养早繁鱼种3000~4000尾或越冬鱼种2500尾左右,饲养5个多月,每尾可达250克,一般亩产400~500公斤,高的可达700公斤以上。 2、混养:罗非鱼和“四大家鱼”及鲤鱼等品种进行同池混养,可以提高饲料、肥料的利用率,改善水质,并能发挥与其它鱼类的互利作用,而达到促进生长,提高效益。混养方式有两种:

一种是以罗非鱼为主,混养其它鱼类。放养密度,一般每亩放养罗非鱼早繁鱼种2000~2500尾,或越冬鱼种1500~2000尾。其他鱼:鲢(规格250克/尾)250尾,鳙(仙格250克/尾)30-40尾,草鱼(规各500克/尾)50尾,鲤鱼(规格13厘米/尾)10尾。亩产塘鱼可达到600~800公斤,其中罗非鱼占70%~80%。 另一种以家鱼为主,混养罗非鱼。利用水质较肥的池塘,在不降低主养鱼放养密度情况下,放养一定数量的罗非鱼。放养数量随各地养殖方法不一样而不同。一般在亩产750公斤的高产鱼池中,每亩可混养罗非鱼越冬鱼种400~600尾,或混养早繁鱼种800~1200尾,一般可亩产罗非鱼150公斤以上。 罗非鱼饲养管理篇 1、施肥:饲养罗非鱼不论是单养还是混养,都要求水质肥沃。施肥主要是培养水中的浮游生物供罗非鱼摄食,同时肥料的沉底残渣也可以直接作为罗非鱼的饵料。一般施肥量为每周每亩施粪肥200~300公斤或绿肥300公斤左右。施肥要掌握少而勤的原则。施肥的次数和多少,要根据水温、天气、水色来确定。水温较低,施肥量可多些,次数少些;水温较高,施肥量要少,次数多些。阴雨、闷热天气,少施或不施,天睛适当多施。水色为油绿色或茶褐色,可以少施或不施肥;水色清淡的要多施。 2、投饲:池塘施肥培育天然饵料还不能满足罗非鱼的生长需要,必须投喂足够的人工饲料才能获得高产。一般每天上午9时,下午2时各投喂喂料1次,饲料要新鲜,霉烂变质的不能喂。豆饼、米糠等要浸泡后再喂。饲料要投放在固定的食场内。每天投 喂量要根据池塘水温、天气和水质及鱼吃食情况而掌握。一般每次投饲后在1~2小时内吃完为宜。晴天,水温高可适当多投喂;阴雨天或水温低,少喂;天气闷热或雷阵雨前后应停止投喂。一般肥水可正常投喂,水质淡要多喂,水肥色浓要少喂。 3、日常管理:每天早、晚要巡塘,观察鱼的吃食情况和水质变化,以便决定投饲和施肥的数量。发现池鱼浮头严重,要及时加注新水或增氧改善水质。 罗非鱼病害防治

广西海水养殖业开发现状问题及对策

广西海水养殖业开发现状、问题及对策 发布时间:2011-11-5信息来源:广西水产信息网 开春以来,全区各级渔业主管部门认真贯彻自治区农村工作会议和全区水产畜牧工作会议精神,以发展为主线,以效益为中心,以提高产业素质和增加农民收入为目的,大力推进渔业产业结构调整。海水养殖生产总体上继续呈现迅猛发展的势头。在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海水养殖业开发现状 1、海水养殖业开发力度进一步加大 在市场经济调节和国家宏观政策引导下,今年我区海水养殖开发再掀热潮,养殖规模不断扩大。1-6月份,海水养殖放养面积达93万亩,同比增长%。开发荒滩、荒田(咸酸田)养虾依然是今年海水养殖热突出的主角。各地抓住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机遇,把比较效益低的低产咸酸田、荒滩调整发展对虾养殖,各行各业纷纷投入开发,呈现集体、个体、股份一齐上的发展态势。对虾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开发有增无减,掀起前所未有的群众开发热潮。去冬今春,全区新开发养虾池塘万亩(养殖水面积)。全年对虾养殖面积将达到28万亩。到6月止,放养对虾池塘万亩,同比增长%。其他品种的养殖也呈平稳发展趋势。文蛤养殖万亩、大蚝养殖万亩,分别与去年同期持平,网箱养鱼3580箱,主要养殖品种有鲷科鱼类、鲈鱼、美国红鱼及新引进的军曹鱼和星洲鱼等。预计全年海水养殖面积超过98万亩,比去年增加6万多亩。 2、种苗生产发展迅猛 开春以来,沿海各市把抓好水产苗种生产放在首位,主要是对虾、珍珠贝苗、文蛤、中华乌塘鳢的生产,为养殖业的快速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上半年全区从事海水鱼虾贝种苗生产的场点417个,投入育苗水体82650m3,同比增加9000m3。其中对虾育苗场点48个,育苗水体41170m3,增加6000m3;对虾育苗总量亿尾,比去年同期亿尾增长%。 位于钦州湾西海域最北部的茅尾海,是广西沿海初级生产力最高的海域,也是我国南海唯一的近江牡蛎天然菜苗场。上半年投放近江牡蛎采苗蚝柱亿支,同比增加7800万支。 文蛤人工育苗取得阶段性成功。广西海洋研究所开展育苗攻关,第一批共育出4-6mm的幼贝2100万粒,已投放自然海区,长势良好。预计今年有望突破文蛤育苗关。 3、渔业结构调整取得明显进展

虹鳟鱼养殖资料

虹鳟鱼属鲱形目、鲑科。由于虹鳟鱼具有骨刺少,肉味鲜美,易捕捞,不需越冬保种,饵料利用率高,生长快,养殖产量高流水高密度养殖产量可达1万公斤/亩等特点,因而深受人们的青睐。历经多年的养殖研究,现已掌握了虹鳟鱼的人工繁殖、鱼种培育和亲鱼饲养等技术。目前国内已有黑龙江、辽宁、北京、山东、山西、甘肃等20多个省市开展了虹鳟养殖。 一、虹鳟鱼的生物学特性 (一)生活习惯 虹鳟喜栖息在水质清新,有水流,水量充足,具有沙砾底质的冷水溪流中。适宜生活水温为12-20℃,最适生长水温为16-18℃。低于8℃或高于20 ℃,食欲减退,生长减缓。水温超过22℃,停止摄食。长时间持续高温(≥22 ℃),机体衰弱而死亡。水温27℃以上,短时间内死亡。虹鳟为喜逆流和喜高氧鱼类。养殖虹鳟的适应流速为2-30cm/秒,水流的刺激能够引起虹鳟的正常运动,增进食欲和加速生长。养殖虹鳟的水质要求:透明度大,溶氧高,当水中溶氧量低于5mg/L时,虹鳟鱼呼吸频率加快,感觉不适;水中溶氧量低于4.3mg/L时,鱼浮头,并出现死亡;水中溶氧量低于3mg/L时,大批死亡,此值为夏季虹鳟的致死点。水中溶氧量7mg/L,虹鳟生长正常;水中溶氧量为9mg/L时,虹鳟生长最快。虹鳟可生存于pH值为5.5-9.2的水环境中,最适pH值为7-7.5。虹鳟鱼对盐度有较强的适应能力,而且随着个体的成长而增强,稚鱼能适应的盐度为5‰-8‰;当年鱼为12‰-14‰;1龄鱼为20‰-25‰;成鱼为35‰;成鱼经半咸水过渡,甚至可适应海水中生活。 (二)繁殖习性 虹鳟性成熟年龄和产卵季节因其生活的地理水域而有较大差异。在适宜虹鳟生长和繁殖的水温范围内,水温越高,成熟越早,产卵季节也早。在我国的北京、山西等地,虹鳟性成熟年龄为2-3龄,产卵期为12月份至翌年1 月份。在黑龙江,虹鳟的性成熟年龄为3-4龄。产卵季节为每年的1-3月份。产卵时亲鱼选择有砂砾底质、水质澄清、水流较急的河床浅水处作产卵场,雌鱼用尾鳍挖掘产卵坑,当雌雄鱼互相追逐,雌鱼产卵,雄鱼射精于坑内,之后雌鱼用尾鳍扇动砂砾覆盖受精卵。自然繁殖的受精率和孵化率都很低。虹鳟鱼卵为端黄卵、沉性,多呈白橙红或黄赤色。怀卵量与亲鱼个体大小有关,亲鱼的怀卵量一般为1000-10000粒。 二、虹鳟鱼的人工繁殖 (一)亲鱼培育 虹鳟鱼人工繁殖的效果如何关键在于亲鱼培育,其培育好坏直接关系到雌鱼的怀卵量、成熟率以及卵子和精子的质量。因此,在亲鱼培育中主要应做好以下工作: 1、建好亲鱼培育池为了培育好亲鱼,产鱼池要求宽大,水流畅通,含氧量充足。在实际生产中亲鱼池通常建成长方形,面积400-500m2,水深1-1.5m,注水流量50-100 L/秒,砂石池底;常年水温16-18℃,水中溶氧达6mg/L以上。水量充足。亲鱼池的进、出水口可与池宽度相等,以保持水流畅通,加大流量;水量较小的地方,亲鱼池的进水口可为池宽的1/5,出水口宽度可为池宽的1/2。为了防止逃鱼和其它野杂鱼混入,在进、出水口处要设置拦鱼栅,并经常检查,清洗维修。 2、选好亲鱼选作产卵繁殖的亲鱼要求:体质健壮,无病无伤,3龄以上,体重达1000 克以上。雌、雄鱼配比在4∶1。雄鱼头部大,口裂宽,下颌向上弯曲,盖住上颌;背部略隆起,繁殖季节色素显著增加,体色变黑,腹部硬,无弹性,轻压腹部即可见白色精液流出,泄殖孔不突出。雌鱼头较小,口裂也小,背部不隆起,产卵季节体色稍暗,腹部大而柔软,有弹性,轻压腹部即有卵粒流出,泄殖孔明显突出,呈红色。 3、强化亲鱼培育 (1)亲鱼放养:亲鱼的放养密度控制5-10公斤/m2,为了刺激亲鱼的性腺发育,在亲鱼培育过程中可采用雌、雄鱼混养,仅在产卵前一个月进行分养。 (2)饲料投喂:虹鳟鱼受精卵是在体外发育,并且孵化时间长达30多天,这就要求亲鱼在性腺发育过程中积累大量的营养物质以供给日后胚胎发育的需要。为此,投喂亲鱼的饲料要求:蛋白质含量在40%以上,粗脂肪应低于6%,碳水化合物低于12%,饲料中10种必需氨基酸应保持平衡。同时还应注意:饲料配方中必须添加一定数量的多种维生素。投喂的饲料也可选用新鲜小杂鱼、鱼粉、蚕蛹等动物性饲料和豆饼、麦皮、米糠、菜类等植物性饲料。添加酵母粉和虾蟹粉等有促于提高卵子的质量。亲鱼的投饲量不同于商品鱼,很有讲究。投喂量少,不能满足亲鱼摄食的需要,影响营养物质的储存;投喂过量,不仅浪费饲料,影响水质,而且饱食有碍于亲鱼的成熟和卵质的提高。故对亲鱼的给食应根据不同时期予以适当控制。在

饲料工业标准

全国饲料工业标准制定情况 中国饲料工业协会徐百志 我国饲料工业经过二十余年的持续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2000年全国工业饲料产品总产量达到7429万吨,其中配合饲料为5912万吨,浓缩饲料、添加剂预混合饲料分别为1249万吨和253万吨,分别比上年增长8%、6%、14%和13%。与此同时,饲料产品质量明显提高,1998年全国饲料产品统检,配合饲料产品总合格率为89.3%,比1997年高18个百分点。饲料工业发达地区饲料质量合格率均在90%以上,其中山东省、广东省配合饲料合格率高达100%和95.2%。据饲料监测体系对商品饲料和养殖企业自配饲料及饮水质量的药物检测,今年上半年我国"饲料/水"卫生安全指标不合格率为3%,其中违禁药品检出率为1%,分别比去年降低4.8和5.5个百分点。这说明饲料企业的质量意识日益增强,在原料、生产、管理、销售和服务等环节注重质量把关,确保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扩大市场份额。 饲料工业标准化工作对提高饲料产品质量起到了促进作用。通过饲料工业标准的颁布、实施和监督管理,使饲料企业产品生产从无标生产到按标准组织生产,为国家对饲料产品的质量监督检查提供了依据,对保证饲料产品质量,净化饲料市场,打击假冒伪劣产品,促进国际贸易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全国饲料工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全国饲料工作办公室的领导下,在各有关部委和科研单位的大力支持下,认真开展行业的标准化工作,十余年间,经全国饲料工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审查,由标准化主管部门和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发布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共218项,其中国家标准80项,行业标准138项。国家标准中有9项为强制性国家标准,其余为推荐性标准。为方便大家查阅,及时了解饲料工业标准制、修订情况,现将有关饲料工业标准制定情况汇总如下。欢迎有识之士针对饲料工业标准化工作提出具体意见和建议。 一、国家标准(80项) 1.强制性国家标准(共9项,其中基础标准2项、产品标准7项) GB7294-1987 饲料添加剂维生素K3(亚硫酸氢钠甲萘醌) GB7298-1987 饲料添加剂维生素B6 GB7299-1987 饲料添加剂 D-泛酸钙 GB7300-1987 饲料添加剂烟酸 GB7301-1987 饲料添加剂烟酰胺 GB7303-1987 饲料添加剂维生素C(抗坏血酸) GB9841-1988 饲料添加剂维生素B12(氰钴胺)粉剂。 GB10648-1999饲料标签 GB13078-1991饲料卫生标准 2.推荐性国家标准(共71项,其中基础标准3项、测定方法54项、产品标准14项)

DB33 T 562.2-2005 无公害花鱼骨 第2部分 养殖技术规范

1 DB33 T 562

前言 DB33/ 562-2005 无公害花鱼骨分为三个部分: ----第1部分苗种繁育技术规范; ----第2部分养殖技术规范; ----第3部分质量安全要求。 本部分为DB33/562-2005的第2部分。 本部分由浙江省海洋与渔业局提出并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浙江省淡水水产研究所。

引言 花鱼骨 (Hemibarbus maculatus) 俗称“季鱼”、“季郎鱼”、“鸡骨郎”,隶属于鲤科、鮈亚科,是我国要紧淡水水域常见的一种中小型经济鱼类。 花鱼骨是我国二十一世纪初开发成功新的养殖品种;它由于具有生长较快、食性广、易养殖,且肉质细嫩、营养丰富等优点,该鱼的养殖得到了迅速推广,目前已成为要紧名优养殖品种之一。为了规范无公害花鱼骨养殖的生产环境,推广花鱼骨的养殖生产技术,保证无公害产品质量安全,特制定本标准。

无公害花鱼骨 第2部分: 养殖技术规范 1 范畴 本部分规定了花鱼骨(Hemibarbus maculatus) 无公害养殖的环境条件、夏花鱼种培养、冬片鱼种培养、池塘成鱼养殖、网箱养殖、饲料要求、肥料要求及鱼病防治等技术。 本部分适用于花鱼骨的池塘成鱼养殖、网箱养殖,其它养殖方式可参照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舞按照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18407.4 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水产品产地环境要求 GB 11607 渔业水质标准 NY/T 394 绿色食品肥料使用准则 NY 5051 无公害食品淡水养殖用水水质 NY 5071 无公害食品渔用药物使用准则 NY 5072 无公害食品渔用配合饲料安全限量 3 环境条件 3.1 场地选择 应符合GB/T 18407.4的规定。 3.2 水源 水源充足,排灌方便,无污染源。水质符合GB 11607的规定。 3.3 水质 水质应符合NY 5051的规定。 3.4 底质 池塘平坦,池底污泥厚度小于15cm。 3.5 其他要求 鱼池要求见表1。鱼池要求按0.5千瓦/ 667 m2配备增氧机。 4 夏花鱼种培养

浅谈山东乳山牡蛎产业转型经验

50 2019年第4期 探讨分析 文/谭林涛 王津果 徐雯雯 郑延璇 王航宁 于成松 宋建威 山东乳山所产牡蛎个体大、肥度高、肉质好、味鲜美。近年来,“乳山牡蛎”品牌知名度不断提升,成为我国牡蛎产业聚集新高地、山东省渔业发展新亮点。笔者在本文中分享了山东牡蛎产业从“散户养”向“牧场养”,从“重产量”向“重品质”,从“按车卖”向“按个卖”的具体成长蜕变历程,借此与从业人员交流分享。 山东乳山,全域海岸线长199.27km ,15m 等深线以内的浅海适养面积达100多万亩,水质符合国家一类海水水质标准,海洋基础生物繁殖旺盛,是我国著名的“水产之乡”,有“中国牡蛎之乡”美誉。 党的十八大明确指出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目标,十九大报告进一步提出“坚持陆海统筹,加快建设海洋强国”,水产养殖业是海洋经济和海洋产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临海乡村振兴的重要增长点。“十三五”期间,水产养殖业发展以“提质增效、减量增收、绿色发展、富裕渔民”为目标,以“健康养殖、保护资源、做强产业”为方向。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精神,乳山市持续深化渔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牡蛎产业为主攻重点,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大力推动牡蛎产业新旧动能转换,加快形成生态环境良好、生产技术先进、品牌优势明显的现代牡蛎产业发展新格局,力争成为我国牡蛎产业聚集新高地、山东省渔业发展新亮点,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 近年来,乳山市委、市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产业扶持政策,多措并举稳步推进乳山牡蛎产业高质量发展,2016年“乳山牡蛎”荣获“2016最具影响力水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称号,同年乳山市被评为“中国牡蛎之乡”,2018年,“乳山牡蛎”荣获“山东省优秀地理标志产品”,并 浅谈山东乳山牡蛎产业转型经验 入选“首批山东省特色农产品优势区”。 2018年,乳山牡蛎养殖规模8万亩,年产量30万吨,一产产值24亿元,养殖面积和产量在全国县级单位均居首位。乳山现有牡蛎加工企业10家,主要产品有单冻牡蛎肉、半壳牡蛎等初级加工产品和保健品、药品等深加工产品,年加工牡蛎产品2万吨,产值达6亿元,牡蛎产业上下游从业人员1.2万余人,渔民年增收近6亿元,牡蛎产业已成为乳山市渔业经济支柱产业和富民产业。 牡蛎鲜品畅销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国内60余个大中城市,加工品除国内市场外主要出口日本、韩

奥尼罗非鱼养殖技术规范

ICS.65.150 B 52 备案号:XXXX-2004 DNB440 广东省农业地方标准 DNB440900/T7—2004 优质奥尼罗非鱼养殖技术规范 (征求意见稿) 2004-XX-XX发布2004-XX-XX实施广东省茂名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前言 奥尼罗非鱼是茂名市淡水养殖中的主导品种,产品具有个体大,肉厚刺少,肉质白色细嫩的特点,很受广大消费者青睐。近年来奥尼罗非鱼养殖规模不断扩大,为了规范管理,提高奥尼罗非鱼的产量和质量,特制定DNB440900/T7-2004《优质奥尼罗非鱼养殖技术规范》农业地方标准。 本标准由广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 本标准按照GB/T1.1-200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和GB/T1.2-2002《标准化工作导则第2部分标准中规范性技术要素内容的确定方法》进行编写。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广东省水产养殖技术推广站化州分站、广东省化州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陈旺子、许中大、何世龙、李阿迓。

优质奥尼罗非鱼养殖技术规范 (征求意见稿)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奥尼罗非鱼鱼苗繁殖、苗种培育、成鱼养殖、越冬、运输和鱼病防治等养殖技术规范。本标准适用于茂名市境内的无公害奥尼罗非鱼养殖。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11607 渔业水质标准 SC/T1008 池塘常规培育鱼苗鱼种技术规范 SC/T1025 尼罗罗非鱼配合饲料营养标准 SC/T1015 奥尼亚罗非鱼亲鱼 SC1027 尼罗罗非鱼 NY/T394 绿色食品肥料使用准则 NY5051 无公害食品淡水养殖用水水质 NY5070 无公害食品水产品中鱼药残留限量 NY5071 无公害食品渔用药物使用准则 NY5072 无公害食品渔用配合饲料安全限量 NY5073 无公害食品水产品中有毒有害物质限量 3、环境条件 3.1 场地的选择 3.1.1 水源充足,排灌方便;水源没有对渔业水质构成威胁的污染源。 3.1.2 交通便利,电力充足;池塘通风向阳,四周无高大树木或楼房遮挡。 3.2 水质 3.2.1 水源水质应符合GB11607的规定。 3.2.2 养殖池塘水质应符合NY5051的规定。 3.2.3 池水透明度25cm~30cm左右。 3.3 鱼池要求 鱼池要求见表1。

三文鱼(虹鳟鱼,金鳟鱼)

鲑鱼 [salmon],音译为三文鱼。 属于鲑科(Salmonidae)的若干种鱼的共同名称。在鲑科中,称为salmon的种类集中在两个属,即大马哈鱼属和鲑属,分别由八个种组成, 其中最有名的是太平洋大麻哈属中的六种:王大麻哈(王鲑)、红大麻哈(红鲑)、银大麻哈(银鲑)、驼背大麻哈(细鳞鲑)、马苏大麻哈和秋大麻哈(秋鲑)和鲑属中的一种:大西洋大麻哈(大西洋鲑)。 鲑鱼原指大西洋鲑,学名为Salmo salar,但后来泛指一切鲑科鱼类,尤指构成大麻哈鱼属的太平洋鲑。 此外,由过去的鲑属划入现在大麻哈鱼属的虹鳟,是一种世界性的养殖鱼类。 金鳟原为虹鳟鱼的变种,因全身金黄,所以称为金鳟,同虹鳟一样为冷水养殖的鱼类。 科——鲑科(即鲑鱼,三文鱼,大致有太平洋鲑和大西洋鲑两类) 属——1:大麻哈鱼属(即太平洋鲑)2:鲑属 种——大麻哈鱼属有6个种(分别是:红大麻哈鱼,银大麻哈鱼,大麻哈鱼(即狗鲑),大鳞大麻哈鱼(即春鲑、奇努克鲑、王鲑),细鳞大麻哈鱼(即驼背鲑,粉红鲑),樱桃鲑) 在不同国家的消费市场三文鱼涵盖不同的种类: 挪威三文鱼主要为大西洋鲑, 芬兰三文鱼主要是养殖的大规格红肉虹鳟, 美国的三文鱼主要是阿拉斯加鲑鱼。 营养价值: 个体较大,喜栖冷水中,肉质鲜美,商品价值高,含有丰富的ω3脂肪酸(20碳5烯酸EPA、22碳6烯酸DHA和22碳5烯酸DPA)是脑黄金和深海鱼油的主要成分。因而是当今世界范围的高档水产消费品。 上述作为商品统称的三文鱼目前已经成为世界水产品中贸易量最大的一个群体。野生捕捞的的鲑鱼资源有限,远不能满足世界市场需求,由此在世界范围内形成鲑鱼的养殖热潮,最早大量人工养殖的是虹鳟和大西洋鲑以及银鲑,国外三文鱼的虹鳟养殖多用全雌养成大型鱼,是便于制成鱼片、鱼排和鱼段供应超市,少量小规格为150--250克。中国大陆消费市场最受欢迎的规格是750克左右,适于普通家庭和宴席一次性消费。我国早期进口的三文鱼多来自北欧,主要是挪威。年进口冰鲜大西洋鲑(不是活大西洋鲑)总量在2万吨上下,因此有人习惯称挪威三文鱼。近年中国大陆正在进行银鲑、王鲑和大西洋鲑以及虹鳟海水养殖的规模化生产。预计,我国自行生产的鲜度高,价廉物美的三文鱼不久将会占领中国大陆的主要消费市场。

2020年水产养殖用药减量行动方案

2020年水产养殖用药减量行动方案 一、工作目标 通过实施2020年水产养殖用药减量行动,建立水产养殖用药减量模式推广点300个以上。其中,辽宁、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湖北、湖南、广东10省,每省建立15个以上;天津、河北、吉林、黑龙江、河南、广西、海南、重庆、四川9省(区、市),每省(区、市)建立10个以上;除西藏外其余省(区、市)以及大连、青岛、宁波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各建立5个以上。2020年通过各地实施水产养殖用药减量行动,推广点兽药使用量同比平均减少5%以上,抗生素类兽药使用量同比平均减少10%以上,形成一批标准化技术成果和用药减量化技术模式,养殖者规范用药水平明显提高,水产养殖动物兽药残留问题得到初步缓解,养殖水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稳步提升。 二、重点任务 根据水产养殖病害发生危害的特点和预防控制的实际,坚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 原则,重点做好五方面技术措施减少用药。 (一)发展生态养殖减少用药。以生态环保、产品安全、节能减排等为导向,集成创新和示范推广一批符合生态健康养殖要求,操作简便、适宜推广的生态养殖模式。大力推广养殖尾水生态治理、配合饲料替代冰鲜幼杂鱼等生态养殖相关技术。示范推广池塘尾水处理、工厂化循环用水等先进设施装备。因地制宜示范推广稻渔综合种养、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多营养层次养殖、深水抗风浪网箱养殖等生态养殖模式,全面提高 生态防病的综合水平。 (二)使用优质苗种减少用药。指导使用合法生产的优质水产苗种,苗种生产单位要依法规范进行苗种生产,确保苗种质量和不携带疫病,鼓励创建无规定水生动物疫病苗种场。对于采购外来苗种,养殖者要选择持有《水产苗种生产许可证》苗种生产单位的正规苗种,杜绝使用不明来源苗种。鼓励优先选用国家审定水产新品种,并经水产苗种产地检疫合格的水产良种。对于自繁自育的苗种,养殖者做好亲本选育和病害防控等 技术措施,保障苗种质量和不染疫病,提高水产养殖动物成活率。

稻田养鱼技术规范

稻田养鱼技术规范 第一节稻田养鱼的意义 稻田养鱼是利用稻鱼共生原理,把水稻种植和鱼类养殖在稻田水域空间中紧密地结合起来,最后达到稻鱼双丰收的生产方式。 一、生态效益 1、在稻田的生态环境中,鱼通过取食水中的浮游动、植物,底栖动、植物、有机碎屑、杂草及一部分害 虫等,把在传统的耕作中注定要被流失、遗弃而浪费的能量物质,转化成鱼和鱼粪,在鱼产量得到增加的同时, 使稻田土壤肥力得到增加,土壤结构得到改善,从而使稻谷产量也得到增加。 2、稻田养鱼通过合理安排与调整稻田的平面与主体布局,实现了农业生产活动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实 现了农业生产活动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实现了农业生产系统与农业环境系统之间的物质与能量循环关系的相 互协调,达到了生态效益与经济、社会效益的兼容与统一。另外,由于养鱼的稻田少施化肥和农药,对保持地 力和提高农产品质量有积极意义。可以说稻田养鱼是生态农业建设的好方式,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好典型。 二、经济、社会效益 1、稻田养鱼是促进农民增收,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我县扶贫工作任务艰巨,解决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 脱贫致富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任务。增收脱贫关键一条是要有好的生产门路和收入渠道。稻田养鱼,一般可收入几百元、上千元,且都是现金收入,对丰富菜篮子、活跃市场经济、改善膳食结构、增加动物蛋白、增强 人民体质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2、稻田养鱼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好方式。稻田养鱼不仅不破坏农田的基本结构,不破坏粮食的生 产能力,并可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且稻田养鱼具有明显的增水、增收、增粮、增鱼和节地、节肥、节工、节支的“四增四节”效益,被形象地誉为“四小工程”,即小水窑、小肥料厂,小粮仓、小银行。它是融种稻、 养鱼、蓄水、增肥为一体,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为一体的好模式。 3、是渔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有效措施。养殖业结构调整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养殖方式的调整,二是品 种结构的调整,品种结构的调整主要原因在市场,养殖方式的调整主要应是开拓新的养殖水域,而稻田养鱼这 种生产方式正是适应了这种要求,是调整养殖业结构乃至调整整个渔业结构的有效措施。 总之,稻田养鱼是一项一举多得,利国利民、振兴农村经济的重大举措,是带有方向性、全面性的重要工 作,是一件具有长远战略意义的事情。 第二节稻田养殖的条件与设施 一、稻田养鱼应具备的条件 为了保证饲养鱼类在稻田内正常活动和生长,一般应具备下列条件: 1、水源充足稻田水源要充足,排灌方便、蓄水力强、雨季山洪爆发不受冲刷威胁,旱季水少不易干涸。一般河水、水库水可直接引用,山溪、泉水水质贫瘠,水温偏低不宜直接引灌,但经过一段流程,提高水温后 可流入稻田。有毒污染水不宜直接引用。 2、土质肥沃稻田土质肥沃有利于稻田内天然饵料繁殖生长,而且保水能力强,田底、田埂不渗漏,能 控制稻田内适当水位,保证稻鱼正常生长。另水稻要选种耐大肥、茎粗壮抗倒伏的杂交品种。 二、养鱼稻田的设施 1、加高加固田埂加高加固田埂,目的在于灌水后提高水位和防止鱼外逃,田埂一般加高0.5-1.0米,加宽0.5-2.0米宽为宜,视稻田原有地势和饲养成鱼或培育鱼种作适当调整。田埂应捶打坚固牢实,做到不裂 不漏不垮,防止大雨冲塌和黄鳝、水蛇、田鼠打洞,影响田埂的牢度。 2、开挖鱼溜、鱼沟为了使稻田在浅灌、晒田等不同阶段鱼能正常生长,在稻田施化肥、农药或除草 时,鱼能较安全地渡过;夏季高温季节鱼有避暑场所;在收获捕鱼时便于驱赶集中捕捞等,必须在稻田内开挖 鱼沟和鱼溜。开挖鱼沟和鱼溜是稻田养鱼的一项重要措施。 旱稻田鱼沟一般是在秧苗移栽后7天左右开挖,晚稻田一般在插秧前挖好。鱼沟宽40-60厘米,深40-50厘米,根据稻田的大小和形状,挖在稻田的周边,连通注、排水口,或多条平行纵贯稻田。鱼溜是在整地之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