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机通信系统

双机通信系统
双机通信系统

***学校
课程设计说明书
2012/2013 学年第 1 学期
学 专
院: 业:
电子与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 电子科学与技术 **** 学 号: 双机通信系统 2013 年*月 *日~2013 年*月*日 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实验室 **** **** *****
学 生 姓 名: 课程设计题目:
起 迄 日 期: 课程设计地点: 指 导 教 师: 系 主 任 :
完成日期:
2013 年 *月 *日

课 程 设 计 任 务 书
1.设计目的:
① 掌握电子电路的一般设计方法和设计流程; ② 学习使用 PROTEL 软件绘制电路原理图及印刷板图; ③ 掌握应用 EWB 对所设计的电路进行仿真,通过仿真结果验证设计的正确性。
2.设计内容和要求(包括原始数据、技术参数、条件、设计要求等) :
设计一个双机通信系统,具体要求如下: 1. 甲机采集数字信号通过 422 接口传输到乙机。 2.乙机接收甲机传来的数字信号,并用 LED 显示。
3.设计工作任务及工作量的要求〔包括课程设计计算说明书(论文)、图 纸、实物样品等〕 :
① 课程设计说明书; ② 电路原理图和印刷板图; ③ 仿真图形和仿真结果。

课 程 设 计 任 务 书
4.主要参考文献:
① 童诗白.模拟电子技术基础.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② 张建华.数字电子技术.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③ 陈汝全.电子技术常用器件应用手册.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④ 毕满清.电子技术实验与课程设计.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⑤ 潘永雄.电子线路 CAD 实用教程.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2 ⑥ 张亚华.电子电路计算机辅助分析和辅助设计.北京:航空工业出版社,2004
5.设计成果形式及要求:
提交内容:课程设计说明书、电路原理图和印刷板图、仿真图形和仿真结果。 基本要求:绘制出电路原理图和印刷板图,通过仿真验证设计正确性。
6.工作计划及进度:
2013 年 1 月 2 日——2013 年 1 月 7 日:学习 PROTEL、EWB 软件的使用; 2013 年 1 月 8 日:设计中期检查; 2013 年 1 月 8 日——2012 年 1 月 14 日:按任务书要求进行设计和仿真; 2013 年 1 月 15 日:设计答辩,提交设计报告和考核。
系主任审查意见:
签字: 年 月 日

目录
引言................................................................ 错误!未定义书签。 1 系统整体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 系统设计思路.................................................3 1.2 系统设计原理.................................................3 1.2.1 串行通信...............................................3 1.2.2 基本设计原理述.........................................5 1.3 系统设计结构图...............................................5 2.硬件电路设计及实现................................................9 2.1 硬件电路设计方案.............................................9 2.2 硬件电路的实现...............................................9 2.2.1 以 89C51 为核心的单片机最小系统..........................9 2.2.2 数 码 管 显 示 模 块.........................................10 2.2.3 主 机 校 验 指 示 模 块.......................................10 3. 软件系统实现.....................................................7 3.1 软件实现方案分析 ...........................................7 3.1.1 串行通信分为查询方式和中断方式.........................7 3.2 主程序......................................................7 4 总结.............................................................11 4.1 心得体会....................................................11 5 附录.............................................................12 5.1 PROTEL 软件绘制电路原理图及印刷板图.........................13 5.2 Proteus 仿真图..............................................14


引言
【摘要】 串行通信是单片机的一个重要应用。本设计就是利用单片机来完成 一个系统,实现双片单片机串行通信。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 从智能家用电器到工业上的控制系统都采用了上位机与下位机基于串行通信的 主从工作方式, 这样就充分利用了微机分析处理能力强、速度快的特点及下位机 (单片机)面向控制、使用灵活方便的优势。由于 87C51 系列单片机具有性能稳 定、工作可靠、价格低廉等可特点,因此其应用相当广泛。87C51 单片机中有异 步通信串行接口,能方便的构成双机,多机通信接口。随着测量向自动化,智能 化,网络化方向的发展。利用多机通信构成的分布式系统逐渐普及。本实验就点 对点的双机通信进行训练。学习串口的工作方式,初始化编程,和单片机与单片 机点对点通信的编程方法以及硬件电路的设计方法。 在此基础上可以进一步提高, 实现多机通信以及单片机与 PC 机的通信。 【关键字】 双机通信 从机应答 单片机

1.系统整体设计
1.1 系统设计思路
该系统采用主从共两片 87C51 单片机来实现上位机对下位机的控制, 由于是 近距离的双机通信, 我们采用单片机直接交叉连接的方式,上位机发送的数据由 串行口 TXD 端输出, 直接由下位机的串行口数据接收端 RXD 接收。需要注意的是 一定要保证主从机相同的数据传输速率,即要求设置相同的波特率。电路分为数 码管显示模块,主机校验指示模块、以及单片机工作的基本复位、晶振模块。
1.2.系统设计原理 1.2.1 串行通信
串行数据通信要解决两个关键问题,一个是数据传送,另一个是数据转换。 所谓数据传送就是指数据以什么形式进行传送。 所谓数据转换就是指单片机在接 收数据时,如何把接收到的串行数据转化为并行数据,单片机在发送数据时,如 何把并行数据转换为串行数据进行发送。 单片机的串行通信使用的是异步串行通 信, 所谓异步就是指发送端和接收端使用的不是同一个时钟。异步串行通信通常 以字符(或者字节)为单位组成字符帧传送。字符帧由发送端一帧一帧地传送, 接收端通过传输线一帧一帧地接收。而对于两个单片机之间的串行通信,由于具 有相同的数据格式及电平且是短距离通信则不必要使用一些电平转化芯片(如 max232 等)便可直接实现串行通讯,需要注意的是两单片机硬件要共地,软件 中需要设置相同波特率。 51 单片机有一个全双工的异步串行通信口(UART) ,串行结构如下: (1)数据缓冲器(SBUF) 接受或发送的数据都要先送到 SBUF 缓存。 有两个, 一个缓存, 另一个接受, 用同一直接地址 99H,发送时用指令将数据送到 SBUF 即可启动发送;接收时用指 令将 SBUF 中接收到的数据取出。 (2)串行控制寄存器(SCON) SCON 用于串行通信方式的选择,收发控制及状态指示,各位含义如下: SM0 SM1 SM2 REN TB8 RB8 TI RI
SM0,SM1:串行接口工作方式选择位,这两位组合成 00,01,10,11 对应于 工作方式 0、1、2、3。串行接口工作方式特点见下表
串行口工作方式表
SM0
SM1

功能
波特率

作方式 0 0 0 1 0 1 8 位同步移位寄存器(用于 I/O 扩展) 10 位异步串行通信(UART) fORC/12 可变 (T1 溢 出 率 *2SMOD/32) fORC/64 或 fORC/32 可变 (T1 溢 出 率 *2SMOD/32)
1 1
0 1
2 3
11 位异步串行通信(UART) 11 位异步串行通信(UART)
SM2:多机通信控制位。 REN:接收允许控制位。软件置 1 允许接收;软件置 0 禁止接收。 TB8:方式 2 或 3 时,TB8 为要发送的第 9 位数据,根据需要由软件置 1 或 清 0。 RB9:在方式 2 或 3 时,RB8 位接收到的第 9 位数据,实际为主机发送的第 9 位数据 TB8,使从机根据这一位来判断主机发送的时呼叫地址还是要传送的数据。 TI:发送中断标志。发送完一帧数据后由硬件自动置位,并申请中断。必须 要软件清零后才能继续发送。 RI:接收中断标志。接收完一帧数据后由硬件自动置位,并申请中断。必须 要软件清零后才能继续接收。 (3)输入移位寄存器 接收的数据先串行进入输入移位寄存器,8 位数据全移入后,再并行送入接 收 SBUF 中。 (4)波特率发生器 波特率发生器用来控制串行通信的数据传输速率的,51 系列单片机用定时 器 T1 作为波特率发生器,T1 设置在定时方式。波特率时用来表示串行通信数据 传输快慢程度的物理量,定义为每秒钟传送的数据位数。 (5)电源控制寄存器 PCON 其最高位为 SMOD。 (6)波特率计算 当定时器 T1 工作在定时方式的时候,定时器 T1 溢出率=(T1 计数率)/(产 生溢出所需机器周期) 。由于是定时方式,T1 计数率= fORC/12。产生溢出所需 机器周期数=模 M-计数初值 X。

1.2.2 基本设计原理概述
双机通信系统通过主从单片机的串行口来实现数据的收发。 主单片机通过开 关电路来启动发送程序, 当开关按下时向从机发送一个数据,从机通过接收中断 来接收主机发送过来的数据, 并通过编写好的数据代码在 LED 数码管上显示主机 发送过来的数据。 同时从机给主机发送一个应答信号来表示已经接收到了主机发 送过来的数据,在主机接收应答并校验正确,以二极管显示,这样就完成了一个 数据的通信过程,等待按键按下,然后继续下一次数据的发送直到结束。
1.3 系统设计结构图
开始
初始化
等待按键
Y
主机发送
从机查询接收
从机回送应答
主机中断接收应答
LED 闪烁
N 输出完成?
Y
结束 图 1.3-1 双机通信系统结构图

2.硬件电路设计及实现
2.1 硬件电路设计方案
从硬件电路设计的目标出发,我们尽量考虑到可靠、高效、简洁的原则,在 整个系统设计过程中严格按照规范进行,做好各部分模块设计最优。简洁是指在 满足了可靠、 高效的要求后, 为了尽量在器件允许的范围内使电路设计导线无交 叉,应使电路设计尽量简洁,尽量减少元器件使用数量,缩小电路板面积,使电 路部分重量轻。在焊接电路板时由于从机的数码管管脚排布无规律,使得导线不 能直接的焊接, 我们尽量合理设计元件排列和电路走线, 使本系统达到设计要求。
2.2 硬件电路的实现
整个双机通信系统以 87C51 单片机为主控制器,由数码管为核心的数据显示 模块、主机校验指示模块、以及单片机最小系统构成。
2.2.1 以 87C51 为核心的单片机最小系统
87C51 单片机的最小系统采用内部时钟方式:以 XTAL1 和 XTAL2 引脚外接晶 振, 构成了自激振荡器并在单片机内部产生时钟脉冲信号,然后给晶振的每个脚 分别外接一个 30PF 的电容, 以此使晶振快速起振并且达到约 12MHZ 的稳定频率。 而在单片机的 RST 脚接上按键开关以及适当的电阻、 电容便构成按键与断电两用 的复位电路。具体电路如图 2.2.1-1 所示:
图 2.2.1-1 单片机最小系统

2.2.2 数码管显示模块
设计中,我们使用的是共阴的两位一体数码管并使用 P0 口控制数码管段选 信号,P2 口选取两位为位选信号控制端。拿到数码观后,我们借助万用表进行 测试, 最终确定为共阴型数码管,进一步测试便得出了该数码管对应的管脚分布 图。
2.2.3 主机校验指示模块
主机接收从机应答信号进行校验, 成功后点亮 P1 口的指示灯并保持一段时 间,然后进入等待状态,当按键按下便开始下一次数据传送。这种握手模式是单 片机在串行编程中使用的提高数据传输准确性的有效方法。
3 软件系统实现
3.1 软件实现方案分析
3.1.1 串行通信分为查询方式和中断方式
编程中, 对于从机我们拟定采用中断接收和查询发送方式,原因在于程序开 销无异。中断方式使得从机时刻处于准备接收状态,接收后判断范围,显示,再 回送。而对于主机,工作流程分析如下:得到按键允许,开始查询发送,查询中 等待应答即中断接收,中断后得到应答,使得 LED 指示灯闪烁,如此往复。 串行通信程序设计包括:1)初始化程序:对特殊功能寄存器 SCON 和 PEON 的设置, 来选择串行口的工作方式, 设置通信波特率。 由于设计采用了中断方式, 则还要对中断系统进行设置;2)发送数据的程序:51 单片机串口发送数据的条 件是串行口已准备好,此时标志位 TI 状态为“1”,则需将待发数据传送到发送 数据缓冲期 SBUF,即启动一次发送;3)接收数据的程序:51 单片机串行口接收 数据的条件是 SCON 中的 RI 置“1”,表明串行口已收到一个字节数据,此时即 可置位取数标志;4)通信控制程序:用来控制发送和接收的进行。
3.2 主程序
//从机 #include #define uint unsigned int #define uchar unsigned char uchar read_flag=0,x=0; sbit P20=P2^0; sbit P21=P2^1; uchar code CODE[]= { 0xc0,0xf9,0xa4,0xb0,0x99,0x92,0x82,0xf8,0x80,0x90 }; /********************************************************************

****** 函数功能:延时 ms ********************************************************************* *****/ void mDelay(uint DelayTime) { uchar i; for(;DelayTime>0;DelayTime--) for(i=0;i<120;i++); } /******************************************************************** ****** 函数功能:发送一个字节数据 ********************************************************************* *****/ void SendData(uchar Data) { SBUF = Data; while(TI == 0); TI = 0; } /******************************************************************** ****** 函数功能:显示接收到的数据 ********************************************************************* *****/ void Display(uchar x) { P21=0; P20=1; P0 = CODE[x]; mDelay(20); } /******************************************************************** ****** 主函数 ********************************************************************* *****/ void main() { P0 =0X00; P2 =0XFF;

SCON = 0x50;//SMO SM1 SM2 REN TB8 RB8 TI R,方式 1,允许串行接收 TMOD = 0x20;//方式 2,自动重装 PCON = 0x00; TH1 = 0xfd;//0xfd=253 波特率=32*12M/12/(256-253) TL1 = 0xfd; TI = 0; RI = 0; TR1 = 1; IE = 0x90; while(1) { if(read_flag) { read_flag=0; mDelay(200); SendData(x); } } } /******************************************************************** ****** 函数功能:中断接收,置位取数标志 ********************************************************************* *****/ void S_INT() interrupt 4 { if(RI) { RI = 0; read_flag=1; //置位取数标志 x=SBUF; if(x>=0&&x<=9) Display(x); else P0 = 0x00; //共阴 } } //主机 #include #define uint unsigned int #define uchar unsigned char sbit Key = P1^7; sbit Led = P1^6; uchar code CODE[]=

{ 0x3f,0x06,0x5b,0x4f,0x66,0x6d,0x7d,0x07,0x7f,0x6f }; uchar code table[]={0,1,2,3,4,5,6,7,8,9 }; /******************************************************************** ****** 函数功能:延时 ms ********************************************************************* *****/ void mDelay(uint DelayTime) { uchar i; for(;DelayTime>0;DelayTime--) for(i=0;i<120;i++); } /******************************************************************** ****** 函数功能:发送一个字节数据 ********************************************************************* *****/ void SendData(uchar Data) { SBUF = Data; while(TI == 0);TI = 0; } /******************************************************************** ****** 函数 ********************************************************************* *****/ void main() { uchar Data = 0,i=0; Led = 0; P0 = 0x00; SCON = 0x50;//REN=1,允许串行接收 TMOD = 0x20; PCON = 0x00; TH1 = 0xfd; TL1 = 0xfd; IE = 0x90; TI = 0; RI = 0; TR1 = 1;

while(1) { if(Key==0) mDelay(500); while(Key==1); if(i<=16) { Data=table[i]; i++; SendData(Data); } } } /******************************************************************** ****** 函数功能:中断接收数据,指示灯闪烁 ********************************************************************* *****/ void S_INT() interrupt 4 { if(RI) { RI = 0; Led=1; mDelay(150); Led=0; } }
4.总结
本次实训增强了我查阅资料的方法技巧, 更是大大的提高了我们自学的能力, 同时也增强了我们的动手能力。 我很清楚这个实验的目的,表面上我们最终仅仅只是实现了设计要求的基 本功能,但我觉得,这次课程设计更加深刻的意义是——从这样一个最基本,简 单的实验中, 从这样一个完整的过程中我了解一种系统设计的流程,甚至说是一 种思路,思维。 从最初拿到题目,分析设计要求以及实现的初步思路,然后去查阅资料进 行更加具体的设计,整体上比较全面的统筹设计。于是,初步规划后,我开始将 系统要实现功能的各个模块单独开来用 PROTEUS 仿真, 并最终将各个模块组合后 整体调试。 整个过程中我在仿真上花费了较长时间,因为知道仿真成功是实现真 正硬件电路的基础, 仿真是从根本上检验设计者的设计逻辑以及思路的,很好的 仿真才能使得设计系统在实现要求功能的基础上更加稳定、简单,仿真中,我们 仔细斟酌了电路布线的合理性。 在编写程序代码的时候, 使我学习到了最大的是 87S51 单片机的中断程序的

编写。 在编写程序的时候由于之前只是在课余学的单片机中的中断源以及中断向 量,所以在实践的编写代码过程中会遇到很多不懂的问题,需要请教同学,并学 会了单片机的有关中断设计的思想,由于我是制作双机通信的课程设计,所以在 实验中需要用到两片单片机作为主从机来控制信号的接受与发送。 还学习到了单 片机在使用中断的时候, 如果有中断申请的话,硬件电路会自动把单片机里接受 发送中断的 TI 和 RI 置 1.这样就表示单片机此时有外部中断的申请,必须开中 断来接受发送过来的信号。

5.附录
5.1 PROTEL 软件绘制电路原理图及印刷板图
图 5.1-1 电路原理图
图 5.1-2 PCB 印刷板图

5.2 Proteus 仿真图
图 5.2-1 双机通信系统的 proteus 仿真图

双机间的串口双向通信(DOC)

单片机原理与应用课程设计任务书

单片机原理与应用学年设计说明书 学院名称: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 班级名称: 学生姓名: 学号:2012211369 题目:双机间的串口双向通信 指导教师 姓名: 起止日期:2014.12.29至2015.1.4

一、绪论 随着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单片机也步如一个新的时代,越来越多的功能各异的单片机为我们的设计提供了许多新的方法与思路。 对于一些场合,比如:复杂的后台运算及通信与高实时性前台控制系统、软件资源消耗大的系统、功能强大的低消耗系统、加密系统等等。如果合理使用多种不同类型的单片机组合设计,可以得到极高灵活性与性能价格比,因此,多种异型单片机系统设计渐渐成为一种新的思路,单片机技术作为计算机技术的一个重要分支,由于单片机体积小,系统运行可靠,数据采集方便灵活,成本低廉等优点,在通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但在一些相对复杂的单片机应用系统中,仅仅一个单片机资源是不够的,往往需要两个或多个单片机系统协同工作。这就对单片机通信提出了更高要求。 单片机之间的通信可以分为两大类:并行通信和串行通信。串行通信传输线少,长距离传输时成本低,且可以利用数据采集方便灵活,成本低廉等优点,在通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所以本系统采用串行通信来实现单片机之间可靠的,有效的数据交换。 二、相关知识 2.1 双机通信介绍 两台机器的通信方式可分为单工通信、半双工通信、双工通信,他们的通信原理及通信方式为: 单工通信:是指消息只能单方向传输的工作方式。单工通信信道是单向信道,发送端和接收端的身份是固定的,发送端只能发送信息,不能接收信息;接收端只能接收信息,不能发送信息,数据信号仅从一端传送到另一端,即信息流是单方向的。通信双方采用单工通信属于点到点的通信。根据收发频率的异同,单工通信可分为同频通信和异频通信。 半双工通信:这种通信方式可以实现双向的通信,但不能在两个方向上同时进行,必须轮流交替地进行。也就是说,通信信道的每一段都可以是发送端,也可以是接端。但同一时刻里,信息只能有一个传输方向。如

系统架构设计典型案例

系统架构典型案例 共享平台逻辑架构 如上图所示为本次共享资源平台逻辑架构图,上图整体展现说明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应用系统建设 本次项目的一项重点就是实现原有应用系统的全面升级以及新的应用系统的开发,从而建立行业的全面的应用系统架构群。整体应用系统通过SOA面向服务管理架构模式实现应用组件的有效整合,完成应用系统的统一化管理与维护。 2 应用资源采集 整体应用系统资源统一分为两类,具体包括结构化资源和非机构化资源。本次项目就要实现对这两类资源的有效采集和管理。对于非结构化资源,我们将通过相应的资源采集工具完成数据的统一管理与维护。对于结构化资源,我们将通过全面的接口管理体系进行相应资源采集模板的搭建,采集后的数据经过有效的资源审核和分析处理后进入到数据交换平台进行有效管理。 3 数据分析与展现 采集完成的数据将通过有效的资源分析管理机制实现资源的有效管理与展现,具体包括了对资源的查询、分析、统计、汇总、报表、预测、决策等功能模块的搭建。 4 数据的应用 最终数据将通过内外网门户对外进行发布,相关人员包括局内各个部门人员、区各委办局、用人单位以及广大公众将可以通过不同的权限登录不同门户进行相关资源的查询,从而有效提升了我局整体应用服务质量。 综上,我们对本次项目整体逻辑架构进行了有效的构建,下面我们将从技术角度对相关架构进行描述。 一般性技术架构设计案例 如上图对本次项目整体技术架构进行了设计,从上图我们可以看出,本次项目整体建设内容应当包含了相关体系架构的搭建、应用功能完善可开发、应用资源全面共享与管理。下面我们将分别进行说明。整体架构设计案例 上述两节,我们对共享平台整体逻辑架构以及项目搭建整体技术架构进行了分别的设计说明,通过上述设计,我们对整体项目的架构图进行了归纳如下: 综上,我们对整体应用系统架构图进行了设计,下面我们将分别进行说明。 应用层级说明

RoseMirrorHA双机热备软件的安装及配置手册

双机热备软件的安装与配置指导手册 系统版本:A1 文档编号:CHI-PT-NJBL-SJRB-A0

内容简介 《双机热备软件的安装与配置指导手册》主要针对目前公司人员定位系统服务器双机热备软件的安装和配置进行了详细说明,指导现场工程师对双机热备软件进行安装及配置。 本手册共分四章节,分别为: 第一章:概述 第二章:软件的安装 第三章:服务的安装及配置 第四章:注意事项 第五章:常见故障处理 本文档的读者范围: 公司内部员工 版权声明 本文档属南京北路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本文文件专供用户、本公司职员以及经本公司许可的人员使用,未经公司书面 同意,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以任何方式复制、翻印、改编、摘编、转载、翻 译、注释、整理、出版或传播手册的全部或部分内容。

南京北路自动化系统有限责任公司位于南京江宁经济技术开发区,是南京市高新技术企业,现有高级工程师、工程师及其他专业技术人员100余名。是专业从事煤矿通信、自动化、信息化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及服务的高科技公司。 公司拥有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坚持“质量第一、用户至上、至诚服务、持续改进”的质量方针,得到了广大客户的信赖和支持。目前公司产品覆盖全国10多个省、自治区,并在多个煤炭主产区设有售后服务机构。 公司以满足客户需求为己任,不断生产高性价比的产品,为客户创造价值。 南京北路自动化系统有限责任公司 联系地址:南京市江宁开发区菲尼克斯路99号 邮政编码:211106 电话号码:(025)52187543 传真:(025)52185703 邮件地址:njbestway@https://www.360docs.net/doc/7d282437.html, 客户服务电话:400-611-5166 客户支持网站:https://www.360docs.net/doc/7d282437.html,

单片机双机通信系统的课程设计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及基本要求: 实践课程是使学生融会贯通本课程所学专业理论知识,完成一个较完整的设计计算和安装调试过程,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理论的理解与应用,认识和熟悉元器件和电子测量仪器的性能指标,了解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过程,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去解决实际工程设计问题的能力。通过电子技术的综合性工程训练,使学生达到以下的目的和要求: 1、结合模拟电路、数字电路、可编程逻辑 器件、单片机电子线路CAD等课程中所学的 理论知识,按要求独立设计方案,培养学生 独立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2、学会查阅相关手册和资料,通过查阅手 册和资料,进一步熟悉常用电子器件的类型 和特性,并掌握合理选用的原则; 3、学会使用常用电子元器件(包括中规模 芯片、专用芯片和可编程器件);

4、掌握基本的现代电子技术设计工具和EDA (Electronic design automation)技术; 5、掌握电子电路的安装与调试技术,进一 步熟悉电子仪器的使用方法; 6、认真撰写总结报告,培养严谨的作风和 科学的态度; 二.课程设计的主要内容: 课题十九单片机双机通信系统 基本要求:设计两个单片机最小系统,能实现有线通信,一方为发送,另一方为接收。 提高要求:两个单片机最小系统能相互通信,并能实现校验。 三.具体要求和时间安排: 每一个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独立完成一个应用系统。工作量如下: 1、电路原理图(A3幅面)1张,要求Protel软件绘制; 2、pcb版图(A3及以上幅面)1张;

3、设计说明书(20-30页)1本,内含能编译通过的源程序(有必要的注释)。

软件架构-案例分析

票务系统架构案例分析?10.1 ATAM方法表述

?10.2 商业动机的表述 ?10.3 构架的表述 ?10.4 质量属性效用树 ?10.5 质量场景的构架分析 ?10.6 对系统构架的再分析 ?10.7 评审结论 10.1 ATAM方法表述 (1) 概述 ATAM(Architecture Tradeoff Analysis Method): SEI提出的一种软件构架评估方法。ATAM评估方法的主 要目的: 1) 提炼出软件质量属性需求的精确描述;

2) 提炼出构架设计决策的精确描述; 3) 评估这些构架设计决策,并判定其是否令人满意的实现了这些质量需求。 ATAM评估方法: 并非把每个可以量化的质量属性都进行详尽的分析,而是使众多的风险承担者(包括经理、开发人员、测试人员、用户、客户等等)都参与进来,由此而达到上述目标的。 ATAM是一种挖掘潜在风险,降低或者缓和现有风险的软件构架评估方法。因此,以下三点是评估中要特别注重的:风险、敏感点和权衡点。 (2) 构架涉众 ·普通用户 ·用户管理员

·票务管理员 ·开发人员 ·测试人员 (3) 评估步骤 ATAM主要分以下几个步骤: 1)ATAM描述; 2)商业动机表述; 3)软件构架表述;4) 确定构架方式; 5)生成效用树; 6)分析构架方式; 7)确定场景及其优先级; 8)进一步分析构架方式; 9)得出结论。

10.2 商业动机的描述 项目经理从开发组织和客户角度,来表述票务系统的商业目标,综合如下: ?从开发组织角度:开发一个模块性强、实时高效、界面良好、与外部其他系统兼容良好的系统,这使得开发组织能够把整个产品或某个模块卖给其他客户,同时由于良好的界面和业务处理效率而受市场欢迎。 ?从客户角度:系统容易操作,可维护性好、系统稳定、可以及时准确的处理用户的在线订票或查询业务。根据上述目标,质量属性可以划分为两类:高优先级质量属性: 1)性能 2)安全性 3)易用性

ROSE双机软件操作手册

前言 安装前的准备请确认以下几点问题: 1.Windows已经安装完成 2.WIN的最新补丁包是否打上(目前的是PACK4) 3.网卡工作正常和网卡的IP地址是否分配妥当(包括心跳网卡和应用网卡) i.网卡心跳直连线是否连接,应用网卡是否已经通过网线连接到集线器。 4.在主机和备机本地硬盘上创建基本卷及分区 5.要求相同的驱动器号 6.大致相同的磁盘空间 第一部分cluster的安装 将ROSE HA的安装光盘放入主机,在光盘根目录上执行setup.exe,如图一。 ROSE HA安装程序启动。如图二

图二中选择“Next”,进入图三(下图) 图三(下图)中填写用户姓名和公司名, 填写完成后选择“Next”,进入图四。 在图四(下图)的窗口上填写:Locas(本机名)、Remote(备机名),你可以在我的电脑—属性—网络标识中查看计算机的名字。填写完成后点击“NEXT”,进入如图五的对话窗口。

图五(下图)提示你安装ROSE HA的路径,采用默认路径即可。选择“NEXT”,进入图六的对话窗口 图六(下图)填写程序文件夹的名字,选择默认名字即可。点击“Next”,进入图七的完成安装的对话窗口。

图七(下图),选择Finish完成安装。

第二部、配置Cluster 打开Cluter软件界面 执行开始菜单—程序—ROSE Cluster—ROSE Cluster Administration Tool,如图十三(下图)。在工具栏“Tools”里选择“Licences”,见图十四。 图十四(下图)中,选择“OK”确定你的软件使用授权,你将有30天免费使用。 选择“Cancel”,则不同意授权,ROSE服务不会被启动。

双机通信系统

***学校 课程设计说明书 2012/2013学年第1 学期 学院:电子与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 专业:电子科学与技术 学生姓名:****学号:*****课程设计题目:双机通信系统 起迄日期:2013年*月*日~2013年*月*日课程设计地点: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实验室指导教师:**** 系主任:**** 完成日期: 2013年*月*日

目录 引言................................................................错误!未定义书签。 1 系统整体设计......................................................错误!未定义书签。 系统设计思路 (3) 系统设计原理 (3) 串行通信 (3) 基本设计原理述 (5) 系统设计结构图 (5) 2.硬件电路设计及实现................................................错误!未定义书签。 硬件电路设计方案.............................................错误!未定义书签。 硬件电路的实现...............................................错误!未定义书签。 以89C51为核心的单片机最小系统..........................错误!未定义书签。 数码管显示模块.........................................错误!未定义书签。 主机校验指示模块.......................................错误!未定义书签。 3. 软件系统实现 (7) 软件实现方案分析 (7) 串行通信分为查询方式和中断方式 (7) 主程序 (7) 4 总结 (11) 心得体会 (11) 5 附录 (12) PROTEL软件绘制电路原理图及印刷板图 (13) Proteus仿真图 (14)

(完整版)2017年下半年系统架构设计师案例分析

全国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2017年下半年系统架构设计师下午试卷I (考试时间14:00~16:30 共150 分钟) 1.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填写你所在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的名称。 2.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填写准考证号、出生年月日和姓名。 3.答题纸上除填写上述内容外只能写解答。 4.本试卷共5道题,试题一是必答题,试题二至试题五选答1 道。每题25 分,满分75 分。 5.解答时字迹务必清楚,字迹不清时,将不评分。 6.仿照下面例题,将解答写在答题纸的对应栏内。 例题 2017 年下半年全国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日期是(1)月(2)日。 因为正确的解答是“11 月 4 日”,故在答题纸的对应栏内写上“11”和“4”(参看下表)。

试题一 阅读以下关于软件架构评估的叙述,在答题纸上回答问题1和问题2. 【说明】 某单位为了建设健全的公路桥梁养护管理档案,拟开发一套公路桥梁在线管理系统。在系统的需求分析与架构设计阶段,用户提出的需求、质量属性描述和架构特性如下: (a) 系统用户分为高级管理员、数据管理员和数据维护员等三类; (b) 系统应该具备完善的安全防护措施,能够对黑客的攻击行为进行检测与防御; (c) 正常负载情况下,系统必须在0.5 秒内对用户的查询请求进行响应; (d) 对查询请求处理时间的要求将影响系统的数据传输协议和处理过程的设计; (e) 系统的用户名不能为中文,要求必须以字母开头,长度不少于5个字符; (f) 更改系统加密的级别将对安全性和性能产生影响; (g) 网络失效后,系统需要在10 秒内发现错误并启用备用系统; (h) 查询过程中涉及到的桥梁与公路的实时状态视频传输必须保证画面具有1024*768的分辨率,40帧/秒的速率; (i) 在系统升级时,必须保证在10 人月内可添加一个新的消息处理中间件; (j) 系统主站点断电后,必须在3 秒内将请求重定向到备用站点; (k) 如果每秒钟用户查询请求的数量是10 个,处理单个请求的时间为30 毫秒,则系统应保证在1秒内完成用户的查询请求; (l) 对桥梁信息数据库的所有操作都必须进行完整记录; (m) 更改系统的Web 界面接口必须在4 人周内完成; (n) 如果"养护报告生成"业务逻辑的描述尚未达成共识,可能导致部分业务功能模块规则的矛盾,影响系统的可修改性 (O) 系统必须提供远程调试接口,并支持系统的远程调试。 在对系统需求,质量属性描述和架构特性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系统的架构师给出了三个候选的架构设计方案,公司目前正在组织系统开发的相关人员对系统架构进行评估。 【问题1】(12 分) 在架构评估过程中,质量属性效用树(utility tree) 是对系统质量属性进行识别和优先级

windows双机热备文档

目录结构 目录结构 (1) 一、群集介绍 (2) 二、群集专业术语 (2) 三、环境介绍及要求 (3) 1、网络拓扑结构 (3) 2、软件配置说明 (3) 3、硬件配置要求 (4) 四、安装群集前的准备工作 (5) 1、创建共享磁盘 (5) 2、网络及系统配置 (9) 五、安装群集服务 (20) 1、在A 节点上新建一个群集 (20) 2、将B 节点加入现有群集 (26) 六、配置群集服务 (31) 1、群集网络配置 (31) 2、心跳适配器优先化 (33) 3、仲裁磁盘配置 (34) 4、测试群集安装 (34) 七、故障转移测试 (37) 1、初级测试 (37) 2、高级测试 (38)

一、群集介绍 服务器群集是一组协同工作并运行Microsoft 群集服务(Microsoft Cluster Service,MSCS)的独立服务器。它为资源和应用程序提供高可用性、故障恢复、可伸缩性和可管理性。它允许客户端在出现故障和计划中的暂停时,依然能够访问应用程序和资源。如果群集中的某一台服务器由于故障或维护需要而无法使用,资源和应用程序将转移到可用的群集节点上。(说明:本文档编写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大家实现所关心的如何在VMWare Workstation 中完成,典型群集的配置步骤,不会具体的涉及到如何安装群集应用程序) 二、群集专业术语 节点: 构建群集的物理计算机 群集服务: 运行群集管理器或运行群集必须启动的服务 资源: IP 地址、磁盘、服务器应用程序等都可以叫做资源 共享磁盘: 群集节点之间通过光纤SCSI 电缆等共同连接的磁盘柜或存储 仲裁资源: 构建群集时,有一块磁盘会用来仲裁信息,其中包括当前的服务状态各个节点的状态以及群集转移时的一些日志 资源状态: 主要指资源目前是处于联机状态还是脱机状态 资源依赖: 资源之间的依存关系 组: 故障转移的最小单位 虚拟服务器: 提供一组服务--如数据库文件和打印共享等 故障转移: 应用从宕机的节点切换到正常联机的节点 故障回复: 某节点从宕机状态转为联机状态后,仍然继续宕机前的工作,为其他节点分流

双机通信课程设计

西安邮电大学 单片机课程设计报告书题目:双机通信系统

、系统整体设计 1. 系统设计思路 双机通信的实质就是解决两单片机串行通信问题。针对于89C52单片机全双工异步 串行通信口,我们采用单片机直接交叉互连的串行通信方式。 考虑到设计应用于短距离传输、两单片机具有相同的数据格式及电平且为使设计简 单,我们最终决定采用方式二单片机直接交叉连接的串行通信方式, 上位机发送的数据 由串行口 TXD 端输出,直接由下位机的串行口数据接收端 RXD 接攵。需要注意的是一定 要保证主从机相同的数据传输速率,即要求设置相同的波特率。电路分为数码管显示模 块,以及单片机工作的基本复位、晶振模块。 2. 系统设计原理 (1)串行通信 一个是数据传送,另一个是数据转换。所谓数 所谓数据转换就是指单片机在接收数据时,如 单片机在发送 数据时,如何把并行数据转换为 串行数据进行发送。单片机的串行通信使用的是异步串 行通信, 所谓异步就是指发送端 和接收端使用的不是同一个时钟。异步串行通信通常以字符(或者字节)为单位组成字 符帧传送。字符帧由发送端一帧一帧地传送, 接收端通过传输线一帧一帧地接收。 而对 于两个单片机之间的串行通信,由于具有相同的数据格式及电平且是短距离通信则不必 要使用一些电平转化芯片(如 max232等)便可直接实现串行通讯,需要注意的是两单 片机硬件要共地,软件中需要设置相同波特率 STC89C5单片机有一个全双工的异步串行通信口,串行结构如下: ①数据缓冲器(SBUF 接受或发送的数据都要先送到 SBUF 缓存。有两个,一个缓存,另一个接受,用同 一直接地址99H,发送时用指令将数据送到 SBUF 即可启动发送;接收时用指令将 SBUF 中接收到的数据取出。 ②串行控制寄存器(SCON SCO 用于串行通信方式的选择,收发控制及状态指示,各位含义如下: SM0,SM1串行接口工作方式选择位,这两位组合成 00, 01,10,11对应于工作方 式0、1、2、3。串行接口工作方式特点见下表1. 表1串行口工作方式表 串行数据通信要解决两个关键问题, 据传送就是指数据以什么形式进行传送。 何把接收到的串行数据转化为并行数据,

利用Socket实现双机通信(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

目录 1、目录 (1) 2、题目 (2) 3、设计任务 (2) 4、WinSocket简介及特点原理 (2) 5、T C P简介及特点原理 (3) 6、Vis ual C++简介 (7) 7、设计方案 (8) 8、系统的原理框图和程序流程图 (10) 9、实验中的问题 (14) 10、实验结果及分析 (14) 11、课程设计的总结体会 (16) 12、参考文献 (16)

利用Socket实现双机通信 一、设计任务 1.利用WinSock来实现双机通信,理解TCP状态机图。 2.要求使用WinSock编程,采用其中的TCP面向连接方式,实现文本数据的交换。 二、WinSocket简介及特点原理 2.1、什么是socket 所谓socket通常也称作"套接字",用于描述IP地址和端口,是一个通信链的句柄。应用程序通常通过"套接字"向网络发出请求或者应答网络请求。 Socket接口是TCP/IP网络的API,Socket接口定义了许多函数或例程,程序员可以用它们来开发TCP/IP网络上的应用程序。要学Internet上的TCP/IP网络编程,必须理解Socket接口。Socket接口设计者最先是将接口放在Unix操作系统里面的。如果了解Unix系统的输入和输出的话,就很容易了解Socket了。网络的Socket数据传输是一种特殊的I/O,Socket也是一种文件描述符。Socket 也具有一个类似于打开文件的函数调用Socket(),该函数返回一个整型的Socket 描述符,随后的连接建立、数据传输等操作都是通过该Socket实现的。 常用的Socket类型有两种:流式Socket(SOCK_STREAM)和数据报式Socket

NBU备份系统应用操作手册

NBU备份系统应用操作手册2008.12.15编制

一.NBU6.5备份系统概述 1.关于NBU6.5 NBU6.5是赛门铁克公司在2007年7月31日推出的企业数据保护解决方案Veritas NetBackup的最新版本。有关赛门铁克公司NBU6.5详细的技术文档列在参考资料中。 2.NBU6.5备份系统架构 A机房B机房

3.NBU 6.5备份系统使用情况 为了从本质上提高核心数据的维护水平,在部门领导和室领导的直接指导下,我室在2008年7月份按照项目实施规范,根据我们的实际维护需求,全程掌控和参与了系统介绍,方案论证,策略制定,安装调试,测试验收等流程。 由于前期工作做得比较规范,NBU 6.5备份系统自8月正式投入使用以来,一直运行在良好的工作状态之中,按照设定策略按时按机为8台设备上的关键数据――文件系统(每月),数据库(每日),数据库逻辑日志(每日)等数据做了可靠备份,完全达到了我们预期的目标。 同时,NBU 6.5备份系统经过4个多月的运行,其可靠性,易用性和灵活性等优越性能得到了证实,为我们下一步扩大其应用范围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XX网平台PPS业务于11月28日从原设备割接至JC_SCP3上,相关的备份配置也做了调整。本文列出的所有数据均为截至2008年12月1日的最新数据。 4.启动netbackup管理控制台的方法 NBU 6.5备份系统的所有操作均需在netbackup管理控制台上完成。 (1)在windows上启动netbackup管理控制台 (已安装了netbackup_6.5_win86软件) 开始―程序―VERITAS netbackup―netbackup java version6.5进入。

基于RS-232C的单片机双机通讯系统设计(二)

目录 0. 前言 (1) 1. 总体方案设计 (2) 2. 硬件电路的设计 (2) 2.1 单片机系统 (2) 2.2 MAX232芯片 (5) 2.3 整体电路设计 (6) 3 软件设计 (6) 4.联合调试 (8) 5. 课设小结及进一步设想 (9) 参考文献 (10) 附录I 元件清单 (11) 附录II 整体电路图 (12) 附录III 源程序清单 (13)

基于RS-232C的单片机双机通信系统设计(二) 秦月沈阳航空航天大学自动化学院 摘要:本文主要设计了一个基于RS-232C单片机双机通讯系统,利用TDN86/51二合一教学实验系统中的51单片机实现两个单片机之间的通讯。通信的结果用数码管进行显示,数码管采用查表方式显示。两个单片机之间采用New-Roman进行双机通信。在通信过程中,使用通信协议进行通信。 关键字:RS-232C;数据发送;数据接收;LED显示;双机串行通信。 0.前言 计算机的发展对通信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计算机和通信紧密结合构成了灵活多样的通信控制系统,也可以构成强有力的信息处理系统,这样对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随着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单片机的发展,使传统的测量仪器在原理、功能、精度及自动化水平等方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形成了一种完全突破传统概念的新一代测试仪器——智能仪器。智能仪器是以微处理器为核心的电子仪器,它不仅要求设计者熟悉电子仪器的工作原理,而且还要求其掌握微型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原理。目前,有很多的传统电子仪器已有相应的替代产品,而且还出现不少全新的仪器类型和测试系统体系。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如何用简单便宜、性能良好的元器件制造出对人类生活有用的产品,已经成为人们研究的主要趋势。 在自动化技术中,无论是过程控制技术还是数据采集技术还是测控技术,都离不开单片机,在工业自动化的领域中,机电一体化技术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通信方面,单片机得到了广泛运用。在实现计算机与计算机、计算机与外设的串行通讯时,通常采用标准的通讯接口。所谓标准的通讯接口,就是明确定义若干信号线的机械、电器特性,使接口电路标准化、通用化,这样就能方便地把不同的计算机、外设等有机地连接起来,进行串行通讯。 RS-232C是由美国电子工业协会(EIA)制定的用于串行通信的标准通信接口,利用它可以很方便地把各种计算机、外围设备、测量仪器等有机地连接起来,进行串行通信。它包括按位传输的电气和机械方面的规定,适用于短距离或带调制解调器的通信场合。 RS-232C标准适用于DCE和DTE之间的串行二进制通信,最高的数据速率为19.2Kbit/s,在使用此波特率进行通信时,最大传输距离在20m之内。降低波特率可以增加传输距离。对于RS-232C标准接口的使用是非常灵活的,实际通信中经常采用9针接口进行数据通信。

系统架构师下午案例分析历年必考总结

1.可靠性(Reliability)是指产品在规定的条件下和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 子特性:成熟性,容错性,易恢复性,可靠性的依从性。 1. 提高可靠性的技术: (1)N版本程序设计(2) 恢复块方法(3) 防卫式程序设计(4)双机热备或集群系统(5)冗余设计 【问题1】 (1) 针对特定应用系统,难度较大(2) 数据冗余较大 (3) 以应用为中心管理数据(4) 数据库系统接口标准化,易于在不同应用之间共享数据 【问题2】 (1)关系模式 (2)读写时先从磁盘读入内存,再读写,性能相对较低 (3)运行时整个数据库基本全调入内存,数据库容量受内存容量限制,容量较小 (4)虽然也有恢复机制,但并不是所有故障都能恢复,可靠性较低 (5)内存数据库 (6)内存数据库 (7)关系数库 (8)内存数据库(9)内存数据库 2. 2.数据持久层是一组软件服务,将应用程序与该程序所使用的数据源分离,为整个项目提供一个 统一、安全、并发的数据持久机制。 好处: 1、程序代码重用性强,即使更换数据库,只需要更改配置文件,不必重写程序代码。 2、业务逻辑代码可读性强,在代码中不会有大量的SQL语言,提高程序的可读性。 3、持久化技术可以自动优化,以减少对数据库的访问量,提高程序运行效率。 4、简化开发工作,让开发人员更关注于业务逻辑的开发。 【问题2】 1、项目组应选Hibernate框架 2、选择该技术的原因是: (1)从移植的角度来看使用Hibernate更容易移植到其它数据库平台。 Hibernate与具体数据库的关联只需在XML文件中配置即可,所有的HQL语句与具体使用的数据库无关,移植性很好。MyBatis项目中所有的SQL语句都是依赖所用的数据库的,所以不同数据库类型的支持不好。 (2)使用Hibernate能降低或者消除SQL语句开发工作量,Hibernate 提供了方法完成持久层操作, 程序员不需要对SQL 的熟练掌握,便可完成任务。 (3)Hibernate提供了对象状态管理的功能,使开发者不再需要理会底层数据库系统的细节,而 MyBatis在这一块没有文档说明,用户需要对对象自己进行详细的管理。 3. 3.数据流的组成和作用 数据流:数据流是数据在系统内传播的路径,因此由一组成分固定的数据组成。 外部实体:代表系统之外的实体,可以是人、物或其他软件系统。

双机通信,单片机课程设计

单片机课程设计 双机通信 一、设计目的 1、掌握单片机89C52的程序设计,掌握单片机通信程序编制方法。 2、了解单片机实现通信的硬件环境。 3、掌握双机通信的原理和方法。 二、设计要求 1、用两片单片机,实现双机通信; 2、用与A机连接的按键控制A机对B机的信息传输,每按一次键,首先发送端显示要发送数据,两台机器的发光二极管的显示相同。 3、用与B机连接的按键控制B机对A机的信息传输,每次按键,数码管的显示自动加一。 三、设计器材 器件名称个数 STC8952RC 2 晶振 2 电容(30PF) 4 电容(10uF) 2 LED 4 电阻(10K) 4 电阻(330) 2

电阻(8.2K) 2 开关 4 数码管 2 三极管(NPN) 1 排阻 1 四、设计思路及方案 1、设计思路 计划采用主从共两片STC8952RC单片机来实现双机通信的,我们采用单片机直接交叉连接的方式,上位机发送的数据由串行口TXD端输出,直接由下位机的串行口数据接收端RXD接收。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保证主从机相同的数据传输速率,即要求设置相同的波特率。电路分为数码管显示模块,单片机工作的基本复位、晶振模块。 2、设计原理 (1)原理概述 双机通信系统通过主从单片机的串行口来实现数据的收发。主单片机通过开关电路来启动发送程序,当开关按下时向从机发送一个数据,从机通过接收中断来接收主机发送过来的数据,并通过编写好的数据代码在LED数码管上显示主机发送过来的数据。同时从机给主机发送一个应答信号来表示已经接收到了主机发送过来的数据,在主机接收应答并校验正确,以二极管显示,这样就完成了一个数据的通信过程,等待按键按下,然后继续下一次数据的发送直到结束。(2)串行通信 串行数据通信要解决两个关键问题,一个是数据传送,另一个是

系统架构设计典型案例

系统架构典型案例 一、共享平台逻辑架构 如上图所示为本次共享资源平台逻辑架构图,上图整体展现说明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应用系统建设 本次项目的一项重点就是实现原有应用系统的全面升级以及新的应用系统的开发,从而建立行业的全面的应用系统架构群。整体应用系统通过SOA面向服务管理架构模式实现应用组件的有效整合,完成应用系统的统一化管理与维护。 2 应用资源采集 整体应用系统资源统一分为两类,具体包括结构化资源和非机构化资源。本次项目就要实现对这两类资源的有效采集和管理。对于非结构化资源,我们将通过相应的资源采集工具完成数据的统一管理与维护。对于结构化资源,我们将通过全面的接口管理体系进行相应资源采集模板的搭建,采集后的数据经过有效的资源审核和分析处理后进入到数据交换平台进行有效管理。 3 数据分析与展现 采集完成的数据将通过有效的资源分析管理机制实现资源的有效管理与展现,具体包括了对资源的查询、分析、统计、汇总、报表、预测、决策等功能模块的搭建。 4 数据的应用 最终数据将通过内外网门户对外进行发布,相关人员包括局内各个部门人员、区各委办局、用人单位以及广大公众将可以通过不同的权限登录不同门户进行相关资源的查询,从而有效提升了我局整体应用服务质量。 综上,我们对本次项目整体逻辑架构进行了有效的构建,下面我们将从技术角度对相关架构进行描述。 二、一般性技术架构设计案例 如上图对本次项目整体技术架构进行了设计,从上图我们可以看出,本次项目整体建设内容应当包含了相关体系架构的搭建、应用功能完善可开发、应用资源全面共享与管理。下面我们将分别进行说明。

三、整体架构设计案例 上述两节,我们对共享平台整体逻辑架构以及项目搭建整体技术架构进行了分别的设计说明,通过上述设计,我们对整体项目的架构图进行了归纳如下: 综上,我们对整体应用系统架构图进行了设计,下面我们将分别进行说明。 1.应用层级说明 整体应用系统架构设计分为五个基础层级,通过有效的层级结构的划分可以全面展现整体应用系统的设计思路。 基础层 基础层建设是项目搭建的基础保障,具体内容包含了网络系统的建设、机房建设、多媒体设备建设、存储设备建设以及安全设备建设等,通过全面的基础设置的搭建,为整体应用系统的全面建设良好的基础。 应用数据层 应用数据层是整体项目的数据资源的保障,本次项目建设要求实现全面的资源共享平台的搭建,所以对于应用数据层的有效设计规划对于本次项目的建设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从整体结构上划分,我们将本次项目建设数据资源分为基础的结构型资源和非结构型资源,对于非结构型资源我们将通过基础内容管理平台进行有效的管理维护,从而供用户有效的查询浏览;对于结构型数据,我们进行了有效的分类,具体包括政务公开资源库、办公资源库、业务经办资源库、分析决策资源库、内部管理资源库以及公共服务资源库。通过对资源库的有效分类,建立完善的元数据管理规范,从而更加合理有效的实现资源的共享机制。 应用支撑层 应用支撑层是整体应用系统建设的基础保障,根据本次招标文件相关需求,我们进行了相关面向服务体系架构的设计,通过统一的企业级总线服务实现相关引用组件包括工作流、表单、统一管理、资源共享等应用组件进行有效的整合和管理,各个应用系统的建设可以右下基于基础支撑组件的应用,快速搭建相关功能模块。 由此可见,应用支撑层的建设是整体架构设计的核心部分,其关系到本次项目的顺利搭建以及今后区劳动局信息化的发展。 应用管理层

Rose双机热备软件安装的指南_共享磁盘阵列方式

ROSE 共享存储双机热备解决方案

解决方案优点: ●对服务器硬件配置要求不高,可以根据应用情况采用不同型号或配置 ●可利用原有生产系统快速构建双机系统,性价比高 ●系统切换时间短,最大程度减少业务中断的影响 ●切换过程对应用程序无影响,无需重新启动或登录,做到无人值守 ●系统效率高,系统中数据读写、管理及容错由磁盘阵列来完成。而系统服务器故障监控切换处理由HA软件来完成。双机监控依靠RS232串口线路或专用TCP/IP网路线路,既不占用主机CPU资源也不占用基础业务网络带宽,在实际应用中得到用户的一致好评 ●支持丰富的应用配置,如:Oracle、MSSQL、Sybase、MySQL、文件服务、Web服务等,无需额外插件支持用户自定义应用 ●硬件可采用机架式结构,便于维护管理 RoseHA产品介绍 RoseHA高可用系统解决方案,由两台服务器和一台共享存储设备组成主要硬件环境,通过RoseHA持续、稳定、高效的软件系统,实现两个节点的高可用功能。采用Rose基于共享存储的高可用解决方案,实现企业关键业务7×24小时不间断运营,是企业最佳之选。

RoseHA的工作原理 RoseHA双机系统的两台服务器(主机)都与磁盘阵列(共享存储)系统连接,用户的操作系统、应用软件和RoseHA高可用软件分别安装在两台主机上,数据库等共享数据存放在存储系统上,两台主机之间通过私用心跳网络连接。配置好的系统主机开始工作后,RoseHA软件开始监控系统,通过私用网络传递的心跳信息,每台主机上的RoseHA软件都可监控另一台主机的状态。当工作主机发生故障时,心跳信息就会产生变化,这种变化可以通过私用网络被RoseHA软件捕捉。当捕捉到这种变化后RoseHA就会控制系统进行主机切换,即备份机启动和工作主机一样的应用程序接管工作主机的工作(包括提供TCP/IP 网络服务、存储系统的存取等服务)并进行报警,提示管理人员对故障主机进行维修。当维修完毕后,可以根据RoseHA的设定自动或手动再切换回来,也可以不切换,此时维修好的主机就作为备份机,双机系统继续工作。 RoseHA实现容错功能的关键在于,对客户端来说主机是透明的,当系统发生错误而进行切换时,即主机的切换在客户端看来没有变化,所有基于主机的应用都仍然正常运行。RoseHA采用了虚拟IP地址映射技术来实现此功能。客户端通过虚拟地址和工作主机通讯,无论系统是否发生切换,虚拟地址始终指向工作主机。在进行网络服务时,RoseHA提供一个逻辑的虚拟地址,任何一个客户端需要请求服务时只需要使用这个虚拟地址。正常运行时,虚拟地址及网络服务由主服务器提供。当主服务器出现故障时,RoseHA会将虚拟地址转移到另外一台服务器的网卡上,继续提供网络服务。切换完成后,在客户端看来系统并没有出现故障,网络服务仍然可以使用。除IP地址外,HA还可以提供虚拟的计算机别名供客户端访问。对于数据库服务,当有主服务器出现故障时,另外一台服务器就会自动接管,同时启动数据库和应用程序,使用户数据库可以正常操作。

基于单片机的双机通信

基于单片机的双机通信 [摘要]双机通信是单片机的一个重要应用。本次课程设计就是要利用单片机来完成一个系统,实现两个单片机之间的有序通信。本文详细介绍了关于基于单片机AT89C51实现的双机之间的通信的设计。软件部分采用C语言编程实现接收部分和发射部分的功能,用Protues进行仿真。软件设计完成后,将程序烧入单片机。通信的结果实用数码管进行显示,数码管采用查表方式显示。在通信过程中,使用通信协议进行通信。 [关键词]51单片机;串行通信;接口

Two-machine communication based on single chip [Abstract]Dual machine communication is an important application of single chip. This course is designed to using single chip computer to complete a system, realize the orderly communication between two single-chip microcomputer.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realization based on single-chip microcomputer AT89C51 about the dual machine for communication between the design. Software part adopts the C programming language realization receiving part and emission, part of the Protues function, through simulation. The software design is completed, the procedure spread microcontroller. Communication results and practical to display, digital digital tube pipe, adopting look-up table display. In communication process, USES communication protocol to communicate. [Key words]51 SCM; serial communication; Interface

V11.1双机配置手册

2012年 02月 21日 V11.1 双机配置手册 一、准备工作: 升级软件版本至V11.1,并打上最新的Hotfix 。 主机配置:

2012年 02月 21日 Vlan, SelfIP配置: 注意: Floating IP 不再具有Unit ID,而是从属于Traffic Group,之后会有详细的介绍 由于当前环境没有串口心跳线,所以采用 Network Failover,所以同步的 vlan 要打开默认没有开放的 unicast 端口 1026 。

2012年 02月 21日建立一个Virtual Server : 二、 Device Group 配置: v11 版本中的一个重要变化,是改变了之前版本 A/A, A/S 模式的双机结构,将系统的冗余扩展为 N+M 模式,也就是说可以实现: A/A/S, A/S/S, A/A/A/A, A/A/A/S, A/A/S/S Device Group,就是一组f5同步、切换设备等多种主备模式。并且引入了一个概念叫做 的集合,最多可以支持32台设备。 默认情况下点击Device 选项可以看到当前的设备信息:

2012 年 02 月21 日在Device Connectivity里面,预先配置用做双机的Vlan,SelfIP,Network Failover (建议使用业务口 +管理口两组Unicast network failover )以及 Mirroring 地址

2012年 02月 21日

2012年 02月 21日交换两台设备之间的证书,如果是两台设备做主备或双活,选择 Peer Authority Devices 方式,在两台设备上都可以针对Device Group 进行操作: 输入对端地址,用户名和密码

双机通信

《单片机与接口技术课程设计》课程设计 姓名:于凇 学号:1305410115 指导教师:孟威 题目名称:双机通信系统的设计 专业名称:自动化13-1 所在学院:信息工程学院 时间:2014年6月23~6月29日

一. 课程设计的目的与要求 1.教学目的 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的单片机知识进行独立地设计、开发产品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学要求 1)在充分理解实验设备的工作原理的基础上,完成各题目的基本功能。 从基本功能的实现中得到感性认识,进一步完成各课题。 2)独立完成电路及程序的设计、调试。设计结果达到课题技术要求,功 能完善,运行稳定。 3)写出设计总结。要求条理清楚,重点突出,结构合理。并附有完整原 理图及带有注释说明的完整的软件源程序清单。 4)课程设计期间按时作息,遵守纪律,爱护仪器、设备,保持良好、整 洁的工作环境。 3. 内容及要求 主要技术指标和要求: 1) 基本功能: 利用8031串行口发送和接收数据,并将接收的数据通过扩展I/O口 74LS273输出到发光二极管显示,结合延时来模拟一个循环彩灯。 2) 双机通信 甲机负责发送,乙机负责接收。从甲机的键盘上键入数字键0~F,在两个实验箱上的数码管上显示出来。如果键入的不是数字按键,则显示 “Error”错误提示。 二、实验原理 1.8031单片机串行口双机通信电路设计 MCS-51单片机的串行端口有4种基本工作方式,通过编程设置,可以使其工作在任一方式,以满足不同场合的需要。其中,方式0主要用于外接移位寄存器,以扩展单片机的I/O电路;工作方式1多用于双机之间或与外设电路的通信;方式2、3除有方式1的功能外,还可以作多机通信,以构成分布式多微机系统。串行端口有两个控制寄存器SCON、PCON,用于设置工作方式、发送或接收的状态、特征位、数据传送波特率[每秒传送的位数]以及作为中断标志等。 串行端口有一个数据寄存器SBUF在特殊功能寄存器中的字节地址为99H,该寄存器为发送和接收所共用。 串行端口的波特率可以用程序来控制。在不同工作方式中,由时钟振荡频率的分频值或由定时器T1的定时溢出时间确定,使用十分方便灵活。 1、串口控制寄存器 方式1 输入:在(REN)=1时,串行口采样RXD引脚,当采样到1至O的跳变时,确认是串行发送来的一帧数据的开始位0,从而开始接收一帧数据。只有当8位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