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数学培训小学经典思维训练

小升初数学培训小学经典思维训练
小升初数学培训小学经典思维训练

第一章 数 第二章 定义新运算

一、例题解析

1.定义新运算“*”,对于任何数a 和b ,a*b=a

b

a +;当a=2,b=3时,2*3=

2

3

2+= (1)计算1996*1998, (2)计算1997*(7*1);

2.定义一种运算“∧”,对于任何两个正数a 和b ,a ∧b=b

a ab

+;计算 2∧4∧8∧16∧16

3、有一个数学运算符号“ ”,使下列算式成立:2 4=8,5 3=13,3 5=11,9 7=25,求7 3=

4.规定a △b=a+(a+1)+(a+2)+…(a+b -1)(a 、b 均为自然数,b>a )如果x △10=65;那么x=

二、变式拓展

1、a *b 表示a 的3倍减去b 的1/2 ,例如:1*2=1 ×3-2×2

1

=2; 根据以上的规定,计算:①10*6 ②7*(2*1)

2、有一个数学运算符号“”,使下列算式成立:

2132= 63,5497 =45

11

,6571=426。求1135

4

的值。

3、定义两种运算“ ”、 ,对于任意两个整数a 、b ,ab= a+b-1,ab=a ×b-1。①计算4[(68) (35)的值;②若x(x4)=30,求x 的值。

三、能力提升

4、对于任意的整数x 、y ,定义新运算“△”,x △y =2y

mx 6x y

(其中m

是一个确定的整数),如果1△2=2,则2△9=

5、x 和y 表示两个数,规定新运算“*”及“△”如下:x*y=mx+ny ,x△y=kxy,其中 m 、n 、k 均为自然数,已知 1*2=5,(2*3)△4=64,求(1△2)*3的值。

第三章 计量单位

一、 复习前的思考:

成语中,“半斤八两”的意思是什么

(1)“半”用数字来表示是什么在这个成语里,它为什么能和“八”相等呢

(2)在今天看来,半斤应该和几两相等

二、 计量单位的复习:

到目前为止,我们学习了很多计量单位,你知道有哪些吗 1. 长度单位:米、厘米、分米、毫米、千米、公里、里…… 2. 时间单位:年、月、天、小时、分钟、秒…… 3. 重量单位:千克、克、吨、公斤、斤…… 4. 面积单位:平方米、亩、公顷…… 5. 容积单位:立方米、升…… 三、 单位之间的换算:

1.长度单位:

2.时间单位:

3.重量单位:

4.面积单位:

5.容积单位:

四、练习(时间标准:7分/节):

A

1、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单位名称。

1.一袋大米重40()。

2.书桌的长是86(),桌面的面积约为54()。

3.汽车每小时行100()。

4.一个热水瓶大约能装水( )。

5.一座楼房高15(),占地600()。

6.小明吃一顿饭花了20()。

2、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①3千米=()米3厘米=()毫米

②4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③吨=()千克=()克

④4日=()小时=()分

⑤6分米=()米50050米=()公里

⑥20平方厘米=()平方米公顷=()平方千米

⑦1.7升=()立方米=()立方厘米

3、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①3千米8米=()米4米2分米=()厘米

②43平方米120平方厘米=()平方分米

③8吨300千克=()千克

④5日18小时=()小时9时30分=()分

⑤分米=()米()分米()厘米

⑥47055立方分米=()立方米()立方分米

⑦10200千克=()吨()千克

⑧30个月=()年()月830秒=()分()秒

4、一年有4个季度,每3个月为一个季度,问:每个季度各有多少天

5、小华步行4千500米,用了1小时15分。平均每分钟行多少米

B

1、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单位名称。

1.一个成人约重65()。

2.小明骑自行车每小时行12()。

3.一分硬币厚1(),一张邮票的面积为6()。4.一支铅笔长18()。

5.一节课的时间大约是45()。

6.一个水桶大约能装水25()。

2、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①千米=()米12厘米=()毫米

厘米=()米1791分米=()公里

②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③3吨=()千克=()克

1422克=()公斤=()斤

④6日=()小时=()分

1平年=()天=()小时

⑤160分米=()米51000米=()公里

⑥120000平方厘米=()平方米=()平方分米

⑦330000公顷=()平方千米

⑧360秒=()分72小时=()日

1平年=()日=()小时

3、.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①3平方米1平方分米23平方厘米=()平方分米

②6千米18米=()米3米12分米=()厘米

③5吨12千克=()千克=()克

④7日8小时12分=()分

7日12分=()小时

⑤648厘米=()米()分米()厘米

⑥立方分米=()立方米()平方分米()立方厘米

⑦90500千克=()吨()千克

千克=()吨()千克=()克

⑧ 81个月=()年()月742秒=()分()秒

第四章几何之奇

几何的题型无外乎四种:1.概念的判断与分析;2.求长度(边长、棱长、周长、直径、弧长);3.求面积(表面积);4.求体积。

第一节判断正误

一、典型例题:1.四条边相等的四边形是正方形。

2.由三条线段组成的图形一定是三角形。

3.等边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4.四个角都是直角的四边形是正方形。

5.平行四边形的两条对边平行。

6.射线可以向任意一方无限延伸。

7.如图3-1,直线AC>直线AB。

8.具有公共端点的两条线段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9.余角的度数比补角的要小。

10.长方体的每一个面都是长方形。

11.知道三角形的一个边长和一个高,我们就能算出它的面积。12.周长相等的两扇形面积也一定相等。

13.弧较大的扇形面积也较大。

14.大圆半径是小圆的直径,大圆面积是小圆面积的两倍。15.半圆的弧长就是半圆的周长。

二、变式拓展:

1.圆的周长缩小1/2,直径缩小1/2,它的面积也缩小1/2。

2.圆周率的大小随着圆的面积大小而变化。

3.半圆的周长是圆周长的一半。圆柱底面直径扩大2倍,高缩小1/2,则它的侧面积大小不变,体积也不变。

4.四条角都是直角的四边形是长方形。

5.两对角都是直角的四边形是长方形。

6.等腰直角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7.由四条线段组成的图形一定是四边形。

8.梯形的对边平行。

9.周长相等的圆和正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大。

10.长方体与圆柱的底面积及高相等,体积也相等。

11.任何扇形都能卷成圆锥形。

12.圆锥的体积是圆柱体积的1/3。

13.通过圆心的线段是这个圆的直径。

14.圆的周长增加2π厘米,圆的半径增加1厘米。

15.圆柱体底面半径扩大3倍,体积跟着扩大3倍。

第二节长度类

一、典型例题:

1.如图,10个相同的小长方形拼成一个大长方形,长是12厘米,宽

是10厘米,求小长方形的周长。

2.如图,长方形长8厘米,宽5厘米,沿对角线BD对折得到一个几

何图形,求图形阴影部分的周长。

3.下图是正方体,四边形APQC是表示用平面截正方体的截面,截面的线

表现在展开图的哪里呢把大致的图形在右面展开图里画出来.

4.一个长方形水箱,从里面量长40厘米,宽30厘米,深35厘米。原

来水深10厘米,放进一个棱长20厘米的正方形铁块后,铁块的顶

P

E

F

面仍然高于水面,这时水面高多少厘米

5.一块长方体木块长米,宽分米,高分米。要把它裁成大小相等的正方

体小木块,不许有剩余,小正方体的棱长最大是多少分米

6.三角形ABC是直角三角形,阴影部分①的面积比阴影部分②的面积小

28平方厘米. AB长40厘米, BC长多少厘米

7.一个正方体的表面积是384平方分米,体积是512立方分米,这个

正方体棱长的总和是多少

8.如图所示,以B、C为圆心的两个半圆的直径都是2厘米,则阴影部

分的周长是多少厘米(保留两位小数)

9.如图3-4,正方形ABCD的边长是1厘米,那么阴影部分的周长是

多少

10.直径均为1米的四根管子被一根金属带紧紧地捆在一起,如图3-5,

试求金属带的长度。

二、变式拓展:

1.

求阴影部分的周长(单位:厘米)

2.将半径分别3厘米和2厘米的两个半圆如图3-11放置,求阴影部

分的周长。

3.把一块长方形地的长和宽都减少3米,面积就比原来减少72平方米。

求这块地原来的周长是多少

4.如图,ABCD是边长24厘米的正方形,已知CE的长度是ED的3

倍。求DF的长度。

5.如图,直径为3厘米的半圆绕A点顺时针旋转60o,使AB到达AC

的位置,求图中阴影部分的周长。

6.如图,一个大圆内有三个大小不等的小圆,这些小圆的圆心都在大圆

的同一条直径上,连同大圆在内的每相邻的两个圆都相切,已知大

圆的周长是厘米,求三个小圆的周长之和。

7.在图中,长方形ABCD的长是80厘米,宽是60厘米,CE长40厘

米,三角形BEF的面积是1500平方厘米,求DF的长。

第三节面积类

一、典型例题

1.把19个边长为2厘米的正方体重叠起来堆成如右图所示的立方体,

这个立方体的表面积是平方厘米.

2.右图中4个圆的圆心是正方形的4个顶点,它们的公共点是该正方形

的中心.如果每个圆的半径都是1厘米,那么阴影部分的总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3. 下图中圆的半径是 4厘米,O 是圆心,AB 和 DC 互相垂直,OE=1

厘米,EF=2厘米,那么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4. 在图中,三角形AB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D 是半圆周的中点,BC

是半圆的直径。已知AB=BC=10厘米,那么阴影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5. 在图中,正方形ABCD 的边长是4厘米,将以圆弧为分界的甲、乙

两部分的面积中的大者减去小者,所得的差是多少平方厘米

6. 有一块黑白格子布如图所示。白色大正方形的边长是15厘米,白色

的小正方形边长是5厘米。那么这块布中白色的面积占总面积的百分之几

7. 在图中,3个圆的半径都是1厘米,圆心分别为O1、O2、O3,图

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8. 一个棱长为4分米的正方体,分别在前后、左右、上下各面的中心

位置,挖去一个棱长为1分米的小正方体。挖完后得到的形体,它的表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

9. 在图中,三角形ABC 的面积是105平方厘米,AE=ED ,BD=2DC 。

那么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10. 如图,已知三角形ABC 面积为1,延长AB 至D ,使BD=AB ;延长

BC 至E ,使CE=2BC ;延长CA 至F ,使AF=3AC ,求三角形DEF 的面积。

二、变式拓展

1. 一个平行四边形分成两部分,如图。它们的面积差是平方厘米,问梯

形的上底是多少厘米

2.图中,四边形ABCD的面积是1平方厘米,AB=AE,BC=BF,DC=CG,

AD=DH,求四边形EFGH的面积.

3.有一个正方体形状的木块,棱长1米。沿水平方向将它锯成3片,

每片又锯成4条,每条又锯成5小块,共得到大大小小的长方体60块(如图44)。这60块长方体的表面积总和是多少平方米

4.图中圆的半径是6厘米,求图中的阴影面积。

5.在图中,三角形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分别以A、B为圆心画弧,

两弧相交于D。已知AB长20厘米,求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

6.已知右图中大正方形边长是6厘米,中间小正方形边长是4厘米.求阴

影部分的面积.

7.下图中长方形的长是8厘米,宽是6厘米。求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

8.图中,BD=3AD,CE=5AE,问三角形ABC的面积是三角形ADE

的面积的多少倍

第四节求体积

一、典型例题:

1.如图,在一块平坦的水泥地上,用砖和水泥砌成一个长方体的水泥池,墙

厚为10厘米(底面利用原有的水泥地).这个水泥池的体积是 .

2. 图中是一个圆柱和一个圆锥(尺寸如图).问:

锥V V 等于 .

3. 一个长方体如果长增加5厘米,则体积增加150厘米;如果宽增加4厘米,则体积增加160立方厘米;如果高增加3厘米,则体积增加144立方厘米。问原长方体的表面积是多少

4. 一块长方形的铁皮,长38厘米,宽31厘米。现在把它的四角分别减去边长为3厘米的正方形,然后焊成一个无盖的长方体铁盒。这个铁盒的容积是多少升

5. 把棱长为2厘米的正方体削成最大圆柱体,则圆柱体的体积和表面积

各是多少

二、 变式拓展:

1. 一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是平方分米.底面的面积是19平方分米.底面周长是分米,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 .

2. 一个边长为4分米的正方形,以它的一条边为轴,把正方形旋转一周后,得到一个 ,这个形体的体积是 .

3. 求下列图形的体积和表面积。(单位:厘米)

4. 在一个底面半径是20 厘米的圆柱形水桶里,有一个底面半径为10

2

厘米的的圆锥形铁铊完全浸没在水中。当铁铊取出后,桶的水面下降了2厘米,求铁铊的高。

第五章应用之妙

第一节工程问题

一、典型例题

1、一项工程,甲队单独干20天可以完成,甲队做了8天后,由于另有任务,剩下的工作由乙队单独做15天完成。问:乙队单独完成这项工作需多少天

2、某制衣厂要制做一批服装.原计划每天生产300件,60天完成任务.实际上每天生产的服装件数比原计划多20%,完成这批服装的制做任务,实际用了多少天

3、一个水池有两个排水管甲和乙,一个进水管丙。若同时开放甲、丙两管,20小时可将满池水排空;若同时开放乙、丙两水管,30小时可将满池水排空,若单独开丙管,60小时可将空池注满.若同时打开甲、乙、丙三水管,要排空水池中的满池水,需几小时

4、师徒三人合作承包一项工程,8天能够全部完成.已知师傅单独做所需的天数与两个徒弟合作所需天数相同。师傅与徒弟甲合作所需的天数的4倍与徒弟乙单独完成这项工程所需的天数相同。问:两徒弟单独完成这项工程各需多少天

5.一个蓄水池,每分钟流入4立方米水。如果打开5个水龙头,2小时半就把水池水放空,如果打开8个水龙头,1小时半就把水池水放空。现在打开13个水龙头,问要多少时间才能把水放空

二、变式拓展

1.一项工程,甲、乙两队合作60天可完成.如果甲、乙两队合作24天后,余下的工程由乙队再用48天才能完成。.问:甲、乙两队单独完成这项工程各需多少天

2.一部书稿,甲、乙两个打字员需20天完成,两人合打了8天后,余下的书稿由乙单独打。若这部书稿由甲单独打需28天完成,问乙又干了几天才完成

3.有一批机器零件,甲单独做需17天,比乙单独做多用了1天。两人合作8天后,剩下的420个零件由甲单独制作,问甲共制作了多少个零件甲共干了几天

4.水池上装有甲、乙两个水管,齐开两水管12小时注满水池。若甲管开了5小时,乙管开了6小时,只注了水池的

20

9

,若单独开甲或乙各需几小时注满水池

5.某工程先由甲独做63天,再由乙单独做28天即可完成;如果由甲、乙两人合作,需48天完成.现在甲先单独做42天,然后再由乙来单独完成,那么乙还需要做多少天

6.搬运一个仓库的货物,甲需要10小时,乙需要12小时,丙需要15小时。有同样的仓库A和B,甲在A仓库、乙在B仓库同时开始搬运货物,丙开始帮助甲搬运,中途又转向帮助乙搬运.最后两个仓库货物同时搬完。问丙帮助甲、乙各多少时间

第二节行程问题

一、典型例题:

1、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每分钟行525米,预计40分钟到达,

但行到一半路程时,汽车发生故障,用5分钟修理完毕,如果仍需在预定时间内到达,行驶余下的路程每分比原来快多少

2、甲、乙两车从A、B两地相向而行,途中相遇,相遇时距A地70千米。相遇后继续以原速前进,到达目的地后马上返回,在途中第二次相遇,这时,相遇地点距A地50千米。已知从第一次相遇到第二次相遇的时间是4小时,求甲、乙两车的速度

3、一条轮船往返于A、B两地之间,由A到B是顺水航行;由B到A是逆水航行.已知船在静水中的速度是每小时20千米,由A到B用了6小时,由B到A所用时间是由A到B所用时间的倍,求水流速度。

4、一个游泳池长50米,甲、乙二人分别从游泳池的两端同时出发,游到另一端立即返回,照这样往返游,两人游了两分钟,已知甲每秒钟游3米,乙每秒钟游2米,从出发后的两分钟内,二人相遇了几次

5、运动场的跑道周长400米,甲、乙两名运动员从起跑点同时同向出发,甲每分钟跑375米,乙每分钟跑325米,求多少秒后,甲超过乙一周

6、一个步行人和一个骑车人沿同一条公共汽车线路同向而行,骑车人的速度是步行人速度的3倍,每隔20分钟有一辆公共汽车超过步行人,每隔40分钟有一辆公共汽车超过骑车人.如果公共汽车从始发站,每次间隔同样的时间发一辆车,那么每隔多少分钟发一辆公共汽车

二、变式拓展:

1、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行驶2小时后,离乙地还有45千米,已知它4小时可行完全程,两地的距离是多少

2、小明从家到王者家教中心,先用每分50米的速度走了2分钟,如果这样,他上课就要迟到8分钟。后来,他加快速度,每分钟比原先多走10米,结果早到5分钟。求小明家到王者家教中心的距离

3、有一条长400米的环形跑道,甲、乙二人同时从某一点沿跑道向相反的方向跑,1分钟后相遇;如果二人向同一方向跑,10分钟后相遇,已知甲比乙快,求甲、乙二人的速度。

4、上、下行的轨道上,两列火车相对开来,甲车长235米,每秒行25米,乙车长215米,每秒行20米,问两车从相遇到离开需要几秒

5、甲车长180米,每秒行25米,乙车长385米,每秒行20米。两车若同向而行,车头齐时,问甲车几秒可超过乙车

6、在一条笔直的公路干线上,有两个骑车人从相差500米的A、B两地同时出发,甲从A地出发,每分钟行驶300米;乙从B地出发,每分钟行驶200米;问经过多长时间,两人相距5000米

7、甲、乙、丙三人骑车同时同地出发,追赶前面的一个行人,他们分别用6分、9分、12分追上行人。已知甲每分钟行400米,乙每分钟性360米,丙每分钟行多少米

第三节比和比例

一、典型例题

1、甲、乙两个长方形,它们的周长相等。甲的长与宽之比是3∶2,乙的长与宽之比是7∶5。求甲与乙的面积之比。

2、如右图,ABCD是一个梯形,E是AD的中点,直线CE把梯形分成甲、乙两部分,它们的面积之比是10∶7.求上底AB与下底CD的长度之比.

3、大、中、小三种杯子,2大杯相当于5中杯,3中杯相当于4小杯。如果记号A、B、C表示2大杯、3中杯、4小杯容量之和,求A:B:C。

4、加工一个零件,甲需3分钟,乙需分钟,丙需4分钟,现有1825个零件要加工,为尽早完成任务,甲、乙、丙应各加工多少个所需时间是多少

5、有甲、乙、丙三枚长短不相同的钉子,甲与乙长度比6:5,甲钉子的2/3钉入墙内,甲与丙钉入墙内的部分之比5:4,而它们留在墙外的部分一样长。问:甲、乙、丙的长度之比是多少

6、甲、乙、丙三种糖果每千克价分别是22元、30元、33元。某人买这三种糖果,在每种糖果上所花钱数一样多,问他买的这些糖果每千克的平均价是多少元

7、有一些画片,小明取了其中的1/3还多3张,小强取了剩下的1/3再加33张,他们两人取的画片一样多。问这些画片有多少张

二、变式拓展

1、一段路程分成上坡、平路、下坡三段,各段路程长之比依次是1∶2∶3。小龙走各段路程所用时间之比依次是4∶5∶6。已知他上坡时速度为每小时3千米,路程全长50千米。问小龙走完全程用了多少时间

2、甲、乙、丙三人同去商场购物,甲花钱数的1/2等于乙花钱数的1/3,乙花钱数的3/4等于丙花钱数的4/7,结果丙比甲多花93元,问他们三人共花多少钱

3、某团体有100名会员,男会员与女会员的人数之比是14∶11,会员分成三个组,甲组人数与乙、丙两组人数之和一样多。各组男会员与女会员人数之比是:甲:12∶13,乙:5∶3,丙:2∶1,那么丙有多少名男会员

4、一个分数,分子与分母之和是100。如果分子加23,分母加32,新的分子约分后是2/3,原来的分数是多少

5、甲、乙两同学的分数比是5∶4。如果甲少得分,乙多得分,则他们

的分数比是5∶7。甲、乙原来各得多少分

6、张家与李家的收入钱数之比是8∶5,开支的钱数之比是8∶3,结果张家结余240元,李家结余270元。问每家各收入多少元

7 、小明和小强原有的图画纸之比是4∶3,小明又买来15张.小强用掉了8张,现有的图画纸之比是5∶2.问原来两人各有多少张图画纸

8、箱子里有红、白两种玻璃球,红球数是白球数的3倍多2只。每次从箱子里取出7只白球,15只红球,经过若干次后,箱子里剩下3只白球,53只红球,那么,箱子里原来红球数比白球数多多少只

第四节浓度问题

一、典型例题

1、浓度为10%,重量为80克的糖水中,加入多少克水就能得到浓度为8%的糖水浓度为20%的糖水40克,要把它变成浓度为40%的糖水,需加多少克糖

2、20%的食盐水与5%的食盐水混合,要配成15%的食盐水900克.问:20%与5%食盐水各需要多少克

3、在浓度为40%的酒精溶液中加入5千克水,浓度变为30%,再加入多少千克酒精,浓度变为50%

4、现有浓度为10%的盐水20千克,再加入多少千克浓度为30%的盐水,可以得到浓度为22%的盐水

5、一容器内装有10升纯酒精,倒出升后,用水加满,再倒出5升,再用水加满,这时容器内的溶液的浓度是多少

二、变式拓展

1、甲种酒精纯酒精含量为72%,乙种酒精纯酒精含量为58%,混合后纯酒精含量为62%。如果每种酒精取的数量比原来都多取15升,混合后纯酒精含量为%。问第一次混合时,甲、乙两种酒精各取多少升

2、甲容器中有8%的食盐水300克,乙容器中有%的食盐水120克。往甲、乙两个容器分别倒入等量的水,使两个容器的食盐水浓度一样。问倒入多少克水

3、甲容器有浓度为2%的盐水180克,乙容器中有浓度为9%的盐水若干克,从乙取出240克盐水倒入甲。再往乙倒入水,使两个容器中有一样多同样浓度的盐水。问:(1)现在甲容器中食盐水浓度是多少(2)再往乙容器倒入水多少克

4、甲、乙两种含金样品熔成合金.如甲的重量是乙的一半,得到含金68%的合金;如果甲的重量是乙的倍,得到含金%的合金,求甲、乙两种含金样品中含金的百分数

第五节经济问题

一、典型例题

1、某商店按20%利润定价,然后又按8折出售,结果亏损了64元,这一商品的成本是多少

2、某商品按每个5元利润卖出4个的钱数,与按每个20元的利润卖出3个的钱数一样多,问商品的每个成本是多少

3、一件衣服,第一天按原价出售,没人来买,第二天降价20%出售,仍无人问津,第三天再降价24元,终于售出。已知售出价格恰是原价的56%,那么原价是多少

4、银行整存整取的年利率是:二年期为11.7%,三年期为12.24%,五年期为13.86%.如果甲、乙二人同时各存人一万元,甲先存二年期,到期后连本带利改存三年期;乙存五年期.五年后,二人同时取出,那么谁的收益多,多多少元

5、张阿姨今天把20000元人民币存人银行,定期3年.2002年4月18日,她可从银行取回本金、利息共22484元。定期存款三年期的年利率是多少

二、变式拓展

1、某人初买了一种股票,该股票当年下跌20%,第二年上涨多少才能保持原值

2、某商品按定价的80%(八折)出售,仍能获得20%的利润,定价时期望的利润百分数是多少

四年级数学思维训练题及答案

一、填空。(共20分,每小题2分) 1.被除数是3320,商是150,余数是20,除数是()。 2.3998是4个连续自然数的和,其中最小的数是()。 3.有一个两位数,在它的某一位数字的前面加上一个小数点,再和这个两位数相加,得数是20.9。这个两位数是() 4.填一个最小的自然数,使225×525×()积的末尾四位数字都是0。 5.在下面的式子中填上括号,使等式成立。 5×8+16÷4-2=20 6.从1、2、3、4、5、6、7、8、9九个数中,任取3个数组成一组,使它的平均数是5,有()种取法。 7.某地的邮政编码可用ABCCDD表示,已知这六个数字的和是8,A与B的和等于2个D,A是最小的自然数。这个邮政编码是()。 8.两个数之和是444,大数除以小数商11,且没有余数,大数是() 9.把5、11、14、15、21、22六个数填入下面的括号内,使等式成立。 ()×()×()=()×()×() 10.正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上分别写有1个数字,它们是1、2、3、4、5、6,而且每个相对面上两个数的和是7(1和6,2和5,3和4)。下图是正方体六个面的展开图,请填出空格内的数。 二、判断。(对的在括号内画“√”,错的画“×”,共10分,每小题2分) 11.大于0.9997而小于0.9999的小数只有0.9998。() 12.一张长方形彩纸长21厘米,宽15厘米,先剪下一个最大的正方形,再从余下的纸上剪下一个最大的正方形。这时纸的长是6厘米。() 13.一个箱子里放着几顶帽子,除2顶以外都是红的,除2顶以外都是蓝的,除2顶以外都是黄的。箱子中一共有3顶帽子。() 14.一个占地1公顷的正方形苗圃,边长各加长100米,苗圃的面积增加3公顷。() 15.有铅笔180支,分成若干等份,每份不得少于7支,也不能多于25支,共有7种不同的分法。 三、选择。(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共10分,每小题2分) 16.5÷7的商用循环小数表示,这个小数的小数点后面第200位数字是()。 A、7 B、1 C、2 D、5

小升初奥数思维训练100题及详解

小升初奥数思维训练100题 1.765×213÷27+765×327÷27 解:原式=765÷27×(213+327)= 765÷27×540=765×20=15300 2.(9999+9997+...+9001)-(1+3+ (999) 解:原式=(9999-999)+(9997-997)+(9995-995)+……+(9001-1) =9000+9000+…….+9000 (500个9000) =4500000 3.19981999×19991998-19981998×19991999 解:(19981998+1)×19991998-19981998×19991999 =19981998×19991998-19981998×19991999+19991998 =19991998-19981998 =10000 4.(873×477-198)÷(476×874+199) 解:873×477-198=476×874+199 因此原式=1 5.2000×1999-1999×1998+1998×1997-1997×1996+…+2×1 解:原式=1999×(2000-1998)+1997×(1998-1996)+… +3×(4-2)+2×1 =(1999+1997+…+3+1)×2=2000000。 6.297+293+289+…+209 解:(209+297)*23/2=5819 7.计算: 解:原式=(3/2)*(4/3)*(5/4)*…*(100/99)*(1/2)*(2/3)*(3/4)*…*(98/99) =50*(1/99)=50/99 8.

解:原式=(1*2*3)/(2*3*4)=1/4 9. 有7个数,它们的平均数是18。去掉一个数后,剩下6个数的平均数是19;再 去掉一个数后,剩下的5个数的平均数是20。求去掉的两个数的乘积。 解: 7*18-6*19=126-114=12 6*19-5*20=114-100=14 去掉的两个数是12和14它们的乘积是12*14=168 10. 有七个排成一列的数,它们的平均数是 30,前三个数的平均数是28,后五个 数的平均数是33。求第三个数。 解:28×3+33×5-30×7=39。 11. 有两组数,第一组9个数的和是63,第二组的平均数是11,两个组中所有数 的平均数是8。问:第二组有多少个数? 解:设第二组有x个数,则63+11x=8×(9+x),解得x=3。 12.小明参加了六次测验,第三、第四次的平均分比前两次的平均分多2分,比后两次的平均分少2分。如果后三次平均分比前三次平均分多3分,那么第四次比第三次多得几分? 解:第三、四次的成绩和比前两次的成绩和多4分,比后两次的成绩和少4分,推知后两次的成绩和比前两次的成绩和多8分。因为后三次的成绩和比前三次的成绩和多9分,所以第四次比第三次多9-8=1(分)。 13. 妈妈每4天要去一次副食商店,每 5天要去一次百货商店。妈妈平均每星期去这两个商店几次?(用小数表示) 解:每20天去9次,9÷20×7=3.15(次)。 14. 乙、丙两数的平均数与甲数之比是13∶7,求甲、乙、丙三数的平均数与甲数之比。 解:以甲数为7份,则乙、丙两数共13×2=26(份) 所以甲乙丙的平均数是(26+7)/3=11(份) 因此甲乙丙三数的平均数与甲数之比是11:7。 15. 五年级同学参加校办工厂糊纸盒劳动,平均每人糊了76个。已知每人至少糊了70个,并且其中有一个同学糊了88个,如果不把这个同学计算在内,那么平均每人糊74个。糊得最快的同学最多糊了多少个?

怎样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怎样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一、精心设计导入环节,激发思维的活跃性 在教学过程中,上课伊始就利用趣味性的教学内容牢牢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可以激发他们智慧的火花,让他们主动探索所学内容,促进思维的活跃性发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认真研读教学内容,针对重难点内容设计趣味性的导入环节,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积极思考,在活跃的思维状态下快速理解数学概念,并通过做数学练习题目对知识达到融会贯通的程度,提高他们的数学综合能力。例如,在教学“24时计时法”时,教师可以利用一个小故事进行课堂导入:小松鼠和小白兔约好了第二天一起玩耍,并说好7时在森林的小河边见面。第二天早上,小松鼠7时准时到了河边,可它等啊等,直等到太阳落山了小白兔才来。小松鼠气愤地对小白兔说:“你真是一个不守时的家伙,我在河边等了你一整天。”小白兔小声地辩解:“对不起啊,我以为是晚上7时。”在有趣的故事中,学生意识到用12时计时法有时会对所说的时间造成误解,那么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在学生思考的同时,教师引出24时计时法,能有效提高学生的探究兴趣,实现高效的课堂教学。 二、设计探究活动,促进思维的深入发展 在数学学习活动中,随着掌握知识的增加,学生的数学思维也在不断深入发展。为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设计探究活动,激发学生的思

考动力,让他们在反复思考中掌握所学知识,提高思维能力。例如,在教学“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时,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探究问题:学校的操场是一个长方形,要计算它的面积,我们要怎么办呢?在探究过程中,学生通过分析教学内容,掌握了计算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公式,知道要计算学校操场的面积,需要测量出操场的长度和宽度,然后利用长方形的计算公式计算得出。通过探究活动,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有了深刻的理解,并能够正确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开展分层教学,逐步提高思维能力 小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时,由于学习能力的不同,有的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较快,有的学生则很难理解所学的知识。针对学生学习情况的不同,教师可以根据他们的能力开展分层教学,把学习进度较快的学生分成一组,规定为A组;学习进度中等的学生分成一组,规定为B组;学习进度较慢的学生分成一组,规定为C组。分好组后,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给每个组布置不同的学习内容,让他们都能在自己的能力范围中完成学习内容。随着掌握的知识不断增加,学生的思维也成梯度式发展。在布置以后的学习内容时,教师要根据每个层次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适当增加学习难度,让学生能够通过分层学习取得有效的进步。例如,在教学“画角”时,学生已经掌握了角的概念。在布置学习内容时,教师可以让A组学生用两个小棒任意摆一个角,然后用量角器测量所摆角的度数,并用量角器画出角。让B组学生认真分析教材内容,掌握量角器画角的方法,并画出给出度数的角。在教师的指导下,先让C组学生用量角器画出规定度数的锐角,掌握了画角的方法后,再学习画钝角。通过分层教学的方式,每个学生在学习活动中都能够

小学二年级数学思维训练题精选附答案解析

小学二年级数学思维训练题精选附答案解析 01 某个外星人来到地球上,随身带有本星球上的硬币 1 分、2 分、4 分、8 分各一枚,如果他想买 7 分钱的一件商品,他应如何付款?买 9 分、10 分、13 分、14 分和 15 分的商品呢?他又将如何付款? 答案:这道题目的实质是要求把 7、9、10、13、14、15 各数按 1、2、4、8 进行分拆。7=1+2+4 9=1+8 10=2+813=1+4+8 14=2+4+8 15=1+2+4+8 外星人可按以上方式付款。 02 大毛、二毛、三毛三兄弟的体重和是142千克,大毛比三毛重5千克,二毛比大毛和三毛的体重少48千克,兄弟三人分别重多少千克? 答案与解析: 已知:大毛+二毛+三毛=142千克(1) 大毛-三毛=5千克(2) 大毛+三毛-二毛=48千克(3) 用(1)式加上(3)式,加减抵消后可得出:2个大毛+2个三毛=142+48=190(千克),可得出:大毛+三毛=190÷2=95(千克)(4)再比较(1)式和(4)式,可以计算出二毛的体重是:142-95=47(千克);

再比较(2)式和(4)式,根据解决和差问题的方法,可算出大毛的体重为(95+5)÷2=50(千克); 三毛的体重为(95-5)÷2=45(千克)。 03 已知一张桌子的价钱是一把椅子的 10 倍,又知一张桌子比一把椅子多 288 元,一张桌子和一把椅子各多少元? 答案:由已知条件可知,一张桌子比一把椅子多的 288 元,正好是一把椅子价钱的(10-1)倍,由此可求得一把椅子的价钱。再根据椅子的价钱,就可求得一张桌子的价钱。一把椅子的价钱:288÷(10-1)=32(元)一张桌子的价钱:32×10=320(元)答一张桌子 320 元,一把椅子 32 元。 04 多多去商店买瓶装饮料,发现店里规定,用4个空瓶可以换1瓶新的饮料。多多买了10瓶饮料,他实际上最多可以喝到几瓶? 解析:10瓶饮料,全部喝完,可以换2瓶新饮料还剩余2个空瓶子。2瓶饮料喝完后,加上之前剩余的2个空瓶子,可以继续换1瓶新饮料。所以,总共可以喝10+2+1=13瓶饮料。

小升初必考题思维训练(4)逻辑推理

小升初必考题(附答案) —思维训练专题(4) 1.一个正方体(如下图),每个面上分别写上A、B、C、D、E、F.你能根据这个正方体不同的摆法,判断出相对的两个面上的字母各是什么吗? 2.一个警察发现四个人中有一个人犯了罪,便找四个嫌犯核实某件事是谁做的?A说:“B做的。”B说:“D做的。”C说:“我没做。”D 说:“B说谎。”通过调查核实,这四人中只有一个人说了真话,其余的人说了假话,请你说一说是谁做的。 3.有A、B、C、D、E五位选手进行乒乓球单循环赛,即每个人都要打一场,规定胜者得2分,负者得0分。比赛结束,现在知道:A名次最高,B、C与D并列第二,且每人都至少胜了一场,求每个人的得分。

4.老师在一张纸条上写了甲乙丙丁四个人中的一个人的名字,然后握在手中让大家猜写的是谁的名字?甲说:“是丙的名字。”乙说:“不是我的名字。”丙说:“不是我的名字。”丁说:“是甲的名字。”老师说:“只有一个人猜对。”大家判断纸条上是谁的名字? 答案: 1.解:由图1和图2可知,A相对的面不可能是D、F、C、E,所以A相对的面是B;C 相对的面不可能是A、E、D、B,所以C相对的面是F;那么D相对的面是E。 2.解:A说:“B做的。”D说:“B说谎。”可见A和D同时指证B,而C说:“我没做。”这四人中只有一个人说了真话,其余的人说了假话,所以ADC都说的是假话,只有B 说的是真话,那么可以确定这件事是D做的。 3.解:这次乒乓球单循环赛一共比赛4+3+2+1=10(场), 共得分10×2=20(分), 每人都至少胜了一场,那么E至少得2分, A名次最高得6分,20-2-6=12(分)才能满足B、C与D并列第二,所以B、C与D 各得12÷3=4(分)。

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思维是人们正确认识事物,把握事物的本质及其内在联系,进行科学研究和生产活动所必不可少的一种能力。教育家赞可夫指出:“在各科教学中要始终注意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和创造性”。《数学课程标准》也把发展学生智力和培养学生能力放在首位。下面,我根据自己的实践经验,谈谈我个人对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看法。 一、要合理调节自己的情感 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使之处于愉快、振奋的良好情绪状态,因为教师是情感教学的具体实施者,教师的喜怒哀乐在教学过程中很自然地影响学生学习的情绪,教师的举手投足之间都将给学生带来一定的影响。所以教师的情感也会直接影响学生的思维。首先教师要把课堂当成与学生情感交流的平台。 教师要从高高的讲台走下来,到学生中去,用真诚的微笑、良好的情趣、满腔的热情去面对学生,与学生打成一片,建立朋友式的师生关系,学生在课堂上才会大胆地想、大胆地说、大胆地做。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喜欢上老师,同时也会喜欢上这位老师的课,从而促使学生积极的去思考他所喜欢的问题,从而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良性的循环发展。 二、注意给学生的思维留有余地 小学数学教学的方法多种多样,但是无论采用哪种方法,都要注意给学生的思维留有余地,教师绝不能包办代替,看学生一下子想不出来就急着帮学生说出答案,剥夺了学生的思考机会。我国小学的教学形式绝大多数是班级教学,这样的教学形式多数都是教师讲得多,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较少,比较被动,他们的思维不能充分开放,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都不够,不容易达到预定的要求,思维能力的提高就比较慢。所以,要想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持续的发展,在课堂教学中就要坚持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更多地进行思考。这也是与“填鸭式”教学和“满堂灌”相对立的。 启发式教学并不是把教学过程都设计成问题,单纯的一问一答,这样的做法仍然是由教师牵着走,我们所说的启发式是指在教学中给学生留有余地,在可能的范围内提出问题,可以让学生自己去考虑,去抽象概括。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以及通过训练,他们的抽象概括能力的不断提高,教师在教学中所要提供的启发

六年级数学思维训练试题[1]

六年级数学思维训练试题1 1、计算:(1)28×1111+9999×8= (2)36×+× = 2、计算:(1)-+(-)= (2)2004×20032005 = 3、甲乙丙三个共存钱1620元,已知甲存的钱是丙的3倍,乙存的钱是丙的2倍,那么甲存钱( )元,乙存了( )元,丙存了( )元。 4、一台彩电的价钱是一台冰箱价钱的3倍,买一台彩电比买一台冰箱多用2800元,那么一台彩电( )元。 ; 5、两个数的和是78,差是16,那么较大的一个数是( ),较小的一个数是( )。 6、今年小明和小刚年龄和是25岁,四年后,小刚比小明大3岁,那么四年后小刚( )岁。 7、两个数的和是80,积是1456,这两个数分别是( )和( )。 8、有10个同学握手话别,每两个同学握一次手,他们一共握了( )次手。 9、有一列字母ACAABAACAABA AC……问:第74个字母是( ),这前74个字母中一共有( )个A 。 > 10、右图中有( )个三角形。 11、 22只小鸡和小兔在一起,共有脚64只,那么其中有( )只小鸡,有( )只小兔。 12、两个数的和是374,大数去掉十位数字后和小数一样大,那么大数是( )。 13、某化肥厂生产一批化肥,原计划每天生产60吨,实际每天比原计划多生产15吨,结果提前了6天完成任务,这批化肥有( )吨。 14、甲、乙、丙三人的平均年龄17岁,加入丁,四人的平均年龄19岁,那么丁( )岁。 ;

15、如果某类自然数有四个不同的质因数,那么这样的自然数中最小的是()。 六年级数学思维训练试题2 1、计算:(1)2 3+ 2 15+ 2 35+ 2 63+ 1 9= (2) 2 13×15+ 2 15×17+ 2 17×19+……+ 2 37×39= 2、计算:9999×2222+3333×3334= — 3、一个自然数与19的乘积的最后三位数是321,满足这个条件的最小自然数是()。 4、大小两个数的和是,较大数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就等于较小数,这两个数分别是()和()。 5、甲、乙、丙三个数和是211,甲比丙的3倍多5,乙比丙的2倍少4,这三个数分别是()、()、()。 6、| 7、393除以一个两位数,余数是8,这样的两位数有()。 8、一个四位数,千位上的数为7,把7调到个位,那么新的四位数比原来的数少864,原来的数是()。 9、有一列数:6、66、666、6666、……把它们的前78个数相加,它们的和的后三位数是()。 10、甲乙两数的差和商都是6,那么甲乙两数的和是()。 : 10、小华今年5岁,他爸爸32岁,()年后,他爸爸的年龄是小华的4倍。 11、买5千克苹果和6千克梨共用38元,买9千克苹果和4千克梨共用48元,每千克苹果() 元,每千克梨()元。 12、有甲乙丙丁四袋小球,甲乙两袋共有83个小球,乙丙两袋共有86个,丙丁两袋共有88个, 那么甲丁两袋共有()个小球。

如何培养小学生数学的思维能力

如何培养小学生数学的思维能力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一般特殊性和规律性的一种间接的、概括的反映过程。数学思维是对数学对象(空间形式、数量关系、结构关系等)的本质属性和内部规律的间接反映,并按照一般思维规律认识数学内容的理性活动。 学生的良好思维能力是他们获取新知识、进行创造性学习和发展智力的核心。新课标确立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将素质教育的理念体现在课程标准之中,通过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从而实现向学习方式的转变,发展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获取新知、分析解决问题和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一、数学思维与数学思维能力的含义 数学思维是对数学对象(空间形式、数量关系、结构关系等)的本质属性和内部规律的间接反映,并按照一般思维规律认识数学内容的理性活动。 数学思维能力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 1.会观察、实验、比较、猜想、分析、综合、抽象和概括; 2.会用归纳、演绎和类比进行推理; 3.会合乎逻辑地、准确地阐述自己的思想和观点; 4.能运用数学概念、思想和方法,辨明数学关系,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 新课标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数学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新课标确立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将素质教育的理念体现在课程标准之中。通过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从而实现向学习方式的转变,发展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新课标关注的是数学课程目标,它包括:数学素养、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注重学生经验、学科知识和社会发展三方面内容的整合,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小学数学思维训练之利润问题(一)(含答案)

小学数学思维训练之利润问题(一) 试卷简介:精选小升初考试常考分数百分数问题中的利润问题,组成试卷,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并综合应用。 学习建议:首先熟练掌握三价两率以及它们之间关系,基础上认真审题,分析等量关系 一、单选题(共5道,每道20分) 1.某商品按定价的90%出售,仍能获得8%的利润,定价时期望的利润百分数是多少? A.30% B.20% C.10% D.50% 答案:B 解题思路:设成本是“1”售价:1×(1+8%)=1.08定价:1.08÷90%=1.2,(1.2-1)÷1×100%=20% 答:定价时的期望利润百分数是20%。 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利润问题 2.某商品按定价卖出可获利润100元,如果按定价的90%出售,则亏损20元。则商品的购入价是多少元? A.1100元 B.1200元 C.1300元 D.1350元 答案:A 解题思路:(100+20)÷(1-90%)-100=1100(元)答:商品的购入价是1100元。 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利润问题 3.某商品先提价20%,再降价20%,目前的价格相当于原价的百分之几? A.96% B.86% C.106% D.100% 答案:A 解题思路:假设原价为“1”现价:1×(1+20%)×(1-20%)=0.96,0.96÷1×100%=96%答:目 前价格相当于原价的96%。 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利润问题 4.某商品按30%利润定价,然后9折售出,共获得了34元利润,问商品的成本是多少元? A.100元 B.200元 C.300元

D.350元 答案:B 解题思路:假设成本为“1”售价:1×(1+30%)×90%=1.17成本:34÷(1.17-1)=200(元)答:商品的成本是200元。 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利润问题 5.一个商店把货物按标价的八折出售,仍可获利20%,若该物品的进价为200元,则每件的标价应为多少元? A.100元 B.200元 C.300元 D.350元 答案:C 解题思路:售价:200×(1+20%)=240(元)标价:240÷80%=300(元)答:每件的标价是300元。试题难度:一颗星知识点:利润问题

幼升小数学思维试题

幼升小数学思维试题 1、小华给小方8枚邮票后,两人的邮票枚数同样多,小华原来比小方多几格邮票? 与家解析:这道题同样是一道暗差问题。家长在指导时可以用两种方法指导孩子思考。第一种方法:抓住问题的关键词“原来”我们可以从数字1入手,假设小华给小方1枚,那么小华就少1枚,小方就多1枚,那么两人邮票数量之差就是 1+1=2(枚)。依此类推,8+8=16(枚),既是小华原来比小方多的邮票数量。第二种方法:假设法。抓住关键词“同样多”,假设两人同样多的邮票数量均为8枚。那么,小方之前邮票数量就是8-8=0(枚),而小华原来邮票的数量是8+8=16(枚)。这样的话,既可得出小华原来比小方多的邮票数量为16-0=16(枚)。 2、大林比小林多做15道口算题,小明比小林多做6道口算题,大林比小明多做几道口算题? 与家解析:这道题有两种思考方法。方法一:根据题意,我们可以得出小林是一个比较的中间量。我们可以假设小林做的题数为1道题,那么大林比他多做15题,既大林做了15+1=16(道)题,同理得出小明做的题数为6+1=7(道)题。由此可以得出:16-7=9(道)题,既是大林比小明多做的题量。方法二:把这道题看做一道包含不被包含关系的题目来解。家长可以画简单的图示帮助孩子理解。同样,小林是个中间量,大林画在小林左边,小明画在小林右边,那么,大林比小林多的15道题是一个整体,其中一定包含了小明比小林多做的6道题。那么用15-6=9(道)题,既是大林比小明多做的9道题。 3、小花今年6岁,爸爸对小花说:“你长到10岁的时候,我正好40岁。”爸爸今年多少岁?

与家解析:这道题的关键是要抓住一个不变的量,既爸爸不小花的年龄差距不会变,这个我们可以用40-10=30(岁)求得。那么,已知小花今年6岁,要求爸爸今年的年龄,既用6+30=36(岁)得出。 4、30名学生报名参加兴趣小组。其中有26人参加了美术组,17人参加了书法组。问两个组都参加的有多少人? 与家解析:这道题考察的是包含不被包含的关系。根据条件,首先,我们可以先算出来参加美术组和参加书法组的学生总共有26+17=43(人),比参加兴趣小组的总人数多43-30=13(人)。这说明多出来的人数一定就是既参加了美术组,又参加了书法组的学生人数。 5、有两篮苹果,第一篮25个,第二篮19个,从第一篮中拿几个放入第二篮,两篮的苹果数相等? 与家解析:这道题是一道典型的暗差问题。这道题的关键点是要抓住“给完以后一样多”,同时,从第一篮拿走的个数不第二篮增加的个数也是同样的。那么,首先,我们可以算出第一篮比第二篮多出的个数为25-19=6(个)。除去这6个,两篮苹果剩下的个数是相等的,所以我们只需把6分成相等的两部分,既得出从第1篮拿出3个苹果给第二篮,两篮苹果就一样多了。建议家长在指导时,从小的数字入手,帮助孩子用教具动手摆一摆,从而总结出规律和计算方法,那么大数的明差暗差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6、小力有18张画片,送给小龙3张后,两人的画片同样多。小龙原来有几张画片? 与家解析:这道题也是一道暗差的问题。根据条件,首先我们可以得出小力给了小龙3张后小力的画片数量为18-3=15(张)。15张既是小龙得到3张后画片的数量。那么,问题要求小龙原来有几张画片,抓住“原来”一词,既可得出15-3=12(张)。

小升初奥数思维训练全套A

小升初奥数思维训练全套 A Modified by JEEP on December 26th, 2020.

2012年小升初奥数思维训练(六) 考试时间:60分钟姓名: 分数: 一、填空题 1、A=2×3×3×5×11,B=2×2×3×5×5×7,A 、B的最大公约数是,最小公 倍数是。 2、-(-)- = 3、[(-)× +× ] ÷ 2= 4. 三个互无关系的算式, 则四位数“巧学英语”为四位数“奥林匹克”: 五位数“数学学为用”为“巧学英语”+“奥林匹克”=() 5. 定义运算“”为a b=5×) (b a b a+ - ?。求1112= 。 6. 将三封信投到5个邮筒中的某几个中去,有种不同的投法。 7. 甲、乙两数的平均数是,再加上丙则平均数是,丙数是 8. 观察—列数:3,8,13,18,23,28,…依此规律,在此数列中比2000大的最小整数 是。 9. 某人有一个5分币、四个2分币、八个1分币。现在要拿出8分钱,有 种不同的拿法 10. 一条道路由甲村经乙村到丙村。甲、乙两村相距450米,乙、丙两村相距630米。现在准 备在路边栽树,要求相邻两棵树之间的距离相等,并且甲、乙两村的中点和乙丙两村的中点都要栽上树,那么相邻两棵树之间的距离最多是米11. 江波、刘晓、吴萌三位老师,其中一位教语文,一位教数学,一位教英语。已知:江波和 语文老师是邻居;吴萌和语文老师不是邻居;吴萌和数学老师是同学。请问:三位老师分别教什么科目江波刘晓吴萌 . 12.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每小时行 32 千米, 4 小时后,剩下的路比全程的一半少 8 千米, 如果改用每小时56千米的速度行驶,再行小时到达乙地 13.有甲乙两家商店,如果甲店的利润增加20%,乙店的利润减少10%,那么这两店的利润就相 同,原来甲店的利润是原来乙店利润的________%。 14.某商品买入价(成本)是50元,以70元售出,获得利润率是 二、解答题 15. 某列火车通过360米的第一个隧道用了24秒钟,接着通过第二个长216米的隧道用了16秒钟,求这列火车的长度 16.在上下行轨道上,两列火车相对开来,一列火车长182米,每秒行18米,另一列火车每秒行17米,两列火车错车而过用了10秒钟,求另一列火车长多少米 17 求++++++++++++……++ +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中学数学论文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米文德 (四川省德阳市中江县永太镇中心小学校618100) 进行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是实施素质教育开发学生智能,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措施。下面就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进行类比迁移,培养思维的深刻性 思维的深刻性是指思维活动达到较高的抽象程度和逻辑水平,表现在能善于深入地思索问题,从纷繁到复杂的现象中,抓住发现事物的本质规律。小学生的认知结构往往缺损,他们不善于将知识纳入原有的认知结构之中,因而考虑问题缺乏深度,因此,在教学中应抓以下三点: 1、培养学生对数的概括能力。 数的分解能力,是数的概括的核心。如教20以内的加法,利用直观教具,让学生了解某数是由几个部分组成和如何组成的,引导他们将20以内的数比较实际意义,认识大小,顺序、进行组合与分解练习。 2、让儿童逐步掌握简单的推理方法。 根据教材的内在联系,引导儿童进行类比推理。例如:在乘法口诀教学中,先通过一环紧扣一环的步骤,让学生展示“生动”的思维过程,使学生认识2—4的乘法口诀的可信性,还了解每句乘法口诀形成的过程。然后利用低年级学生模仿性强的特点,让他们模仿老师的做法去试一试,推导出5—6的乘法口诀。3、培养掌握应用题结构的能力。

各科教学问题,都有一个结构问题。狠抓结构训练,使学生掌握数学问题的数量关系,而不受题中具体的情节干扰,是培养思维深刻性的重要一环。由于低年级学生受年龄和知识水平的限制,他们的思维往往带有很大的局限性。为此,我在数学教学中采取多种方法。如:补充条件和问题,不变题意而改变叙述方法,根据问题说所需条件,扩题训练,拆应用题缩题训练,审题训练,自编应用题训练等等,拓展学生思维活动,训练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二、进行合理联想,培养思维的敏捷性 思维敏捷性是指一个人在进行思维活动时,具有当机立断的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表现在运算过程的正确迅速,观察问题的避繁就简,思维过程的简洁敏捷。因此,我在计算教学过程中,以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为目的,要求学生有正确迅速的计算能力。办法有以下两点: 1、计算教学中,要求学生在正确的基础上,始终有速度。 对于低年级的儿童,应注意抓好学生计算的正确率的同时,狠抓速率训练,每天用一定时间进行一次速算练习。形式有口算。如“每人一题,”“一人计算,全班注视”,发现错误,立即更正或“对口令”,老师说前半句乘法口诀,全班同学回答下半句乘法口诀,让全体学生的思维都处于积极状态。速算比赛,如:比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计算题的数量,比完成规定习题所需时间,使全班学生人人都能正确迅速地思考问题。 2、计算过程中传授一些速算方法。 例如:在学习掌握“凑十法”的基础上,借鉴珠算的长处,教给学生“互补法”使学生知道1和9,2和8,3和7,4和6等互为补数。如计算9+2时,因为9和1互为补数,就能见9想10,得11

小学一年级数学思维训练40题及答案

一年级思维训练题(一) 1、晾晒1块手帕,要用2只夹子;2块手帕,要用3只夹子;11块手帕, 要用(12)只夹子;; 2、老师带了一些小朋友去看电影,一共买了11张票.问和老师一起看电影 的有(10)个小朋友. 3、8名女同学站成一排,每隔2名女同学插进3名男同学,共插进(9) 名男同学;; 画图法:用○代表女生,用□代表男生. ○○□□□○○□□□○○□□□○○ 4、把2、3、4、5分别填入()中,每个数只能用一次. (3)+(4)-(2)=(5) 5、小朋友排队.小平的左面有4个人,右面有8个人.这一行有(13)个人; 6、小朋友排队.从左数过来小平是第4个,从右数过来是第8个.这一行有(11) 个人. 7、按规律写数. 15、10、13、12、11、(14)、(9) 1、4、3、6、5、(8)、(7) 1、2、4、8、(16)、(32) 8、小明、小红、小林进行100米跑步比赛.小明用了13秒,小林用了12秒, 小红用了11秒.那么,(小红)是第一,(小林)是第二. 9、拔河比赛结束后老师买了些饮料给同学们喝,可乐比雪碧多4瓶,可乐 比芬达多6瓶.老师买的是(可乐)多. 一年级思维训练题(二)

1、小猫、小狗、小兔、小猴、小熊排成一横排做广播操:兔的左边是狗; 猴在熊的左边;猫的右边是狗;猴在兔的右边.(小猫)排在队伍的最左边. 2、举行跳绳比赛.秋秋跳得比丁丁少,小牛跳得比阿婷多,比秋秋少. 第一名:(丁丁)第二名:(秋秋)第三名:(小牛)第四名:(阿婷)3、小明今年6岁,小强今年4岁,2年后,小明比小强大几岁? 6-4=2(岁)2年后小明比小强大2岁 4、同学们排队做操,小明前面有4个人,后面有4个人,这一队一共有多 少人? 4+1+4=9 5、有一本书,小华第一天看了2页,以后每一天都比前一天多看2页,第 4天看了多少页? 第一天:2页第二天:2+2=4页 第三天:4+2=6页第二天:6+2=8页 6、同学们排队做操,从前面数,小明排第4,从后面数,小明排第5,这一 队共有多少人? 4+5-1=8 一年级思维训练题;(三)

六年级小升初数学思维训练试卷

六年级小升初数学思维训练试卷 一、填空。 2、观察下面的两个等式,找出规律,然后在后面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分数。 7/3+7/4=7/3×7/4 8/3+8/5=8/3×8/5 ( )+9/7=( )×9/7 3、用6条9米长的绳子连成一条长绳,每个打结处用去1米,连起来的绳子长( )米。 4、两数相除商为8,余数为16,被除数、除数、商及余数的和为463,被除数是(392 )。 5、a =2 ×3×m ,b =3×5×m (m 是自然数且m ≠0),如果a 和b 的最大公约数是21, a 和b 的最小公倍数是 ( ) 。 6、有甲乙两家商店:如果甲店的利润增加20%,乙店的利润减少20%,那么两店的利润相等。原来甲店利润是乙店利润的( )%。 7、把表面积是8平方米的正方体切成体积相等的8个小正方体,每个小正方体的表面积是( )9/8 8、密封的瓶中,如果放进一个细菌,60秒钟后充满了细菌,已知每个细菌每秒分裂成2个,两秒钟分裂成4个,如果开始放8个细菌。要使瓶中充满细菌最少需要( )秒。 9、一个表面积为42平方厘米的长方体,正好切割成三个表面积相等

的小正方体,那么一个小正方体的表面积是()。 10、图图在做计算题(1800-□)÷25+192时,没有注意括号,先用□里的数除以25,然后按加减运算的顺序计算,得到计算结果是1968。这道题的准确得数应是()。600 240 11、甲、乙、丙、丁四个人实行跳绳比赛,甲不是第三名,乙不是第一名,丁不是第二名,甲和丙不是第二名也不是第四名,()是第四名。 12、两个数的和是572,其中一个加数的个位是0,如果把0去掉,就与另一个加数相同。这两个数分别是()和()。 13、在有余数的除法里,除数是一位数,商是7,余数是8,被除数是()。 14、7×7×7×7……30个7连乘的积的个位数是()。9 15、有一些大小相同的铁环连在一起拉紧后如图所示,这样的4个铁环连在一起长()毫米 16、一个车间共有工人140人,分成三个小组工作。已知第一小组与第二小组人数的比是2:3,第二小组与第三小组的人数比是4:5,第三小组有()人。 60 17、一杯糖水,糖占糖水的1/10,再加入10克糖后,糖占糖水的2/11,原来糖水有()克 100克 18、2÷13,商的小数点后面第2000位上的数字是()。

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

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一般特殊性和规律性的一种间接的、概括的反映过程。数学思维是对数学对象(空间形式、数量关系、结构关系等)的本质属性和内部规律的间接反映,并按照一般思维规律认识数学内容的理性活动。 数学思维能力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①会观察、实验、比较、猜想、分析、综合、抽象和概括;②会用归纳、演绎和类比进行推理;③会合乎逻辑地、准确地阐述自己的思想和观点;④能运用数学概念、思想和方法,辨明数学关系,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 学生的良好思维能力是他们获取新知识、进行创造性学习和发展智力的核心。新课标确立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将素质教育的理念体现在课程标准之中,通过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从而实现向学习方式的转变,发展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获取新知、分析解决问题和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一、学生数学思维受阻的原因 根据我们课题组的研究以及参考有关资料,分析学生思维受阻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教法差异造成衔接不当。 众所周知,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要根据学生年龄、心理、知识水平的特点,分阶段、有步骤地进行培养,但在各年级段的教学中教者仍然存在着各自为政、各扫门前雪的现象。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①教材因素导致数学知识点脱节。据调查,38.5%的教师只对本年级段的教材深入钻研,38.5%的教师对上、下年级 段的教材所要教的内容了解,15.4%的教师对小学阶段各个年级段的知识点了解。 ②教学方法的差异。有48.07%的学生认为数学课大部分由老师讲解,小部分由 学生练习,认为重视学生讨论与合作的仅占9.2%。这表明学生讨论与合作的这 一学习方法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培养,没有有效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③节奏变化。就一节课的知识容量而言,低年级远比不上中、高年级,因而在讲解中就

小升初数学思维训练题及答案

小升初数学思维训练题及答案 小升初数学思维训练题及答案 做数学题用到的逻辑思维能力并不是一下就能培养和发展起来的,它需要长期的训练过程。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要可以通过做题来进 行锻炼。下面的数学应用题是训练大家的用假设法来做题的,我们 后面给出的答案也是用假设进行解答,本文是几个高级题目。 1.在老北京的一个胡同的大杂院里,住着4户人家,巧合的是 每家都有一对双胞胎女孩。这四对双胞胎中,姐姐分别是ABCD,妹 妹分别是abcd。一天,一对外国游人夫妇来到这个大杂院里,看到 她们8个,忍不住问:“你们谁和谁是一家的啊?” B说:“C的妹妹是d。” C说:“D的妹妹不是c。” A说:“B的妹妹不是a。” D说:“他们三个人中只有d的姐姐说的是事实。” 如果D的话是真话,你能猜出谁和谁是双胞胎吗? 3.有一个外地人路过一个小镇,此时天色已晚,于是他便去投宿。当他来到一个十字路口时,他知道肯定有一条路是通向宾馆的,可是路口却没有任何标记,只有三个小木牌。第一个木牌上写着: 这条路上有宾馆。第二个木牌上写着:这条路上没有宾馆。第三个 木牌上写着:那两个木牌有一个写的是事实,另一个是假的。相信我,我的话不会有错。假设你是这个投宿的人,按照第三个木牌的 话为依据,你觉得你会找到宾馆吗?如果可以,那条路上有宾馆哪 条路上有宾馆? a.每周一、二、三,哥哥说谎; b.每逢四、五、六,弟弟说谎;

一天,富翁的一个朋友急着找富翁,他知道要想找到富翁只能问兄弟俩,并且他也知道兄弟俩个的做事准则,但不知道谁是哥哥,谁是弟弟。另外,如果要知道答案,就必须知道今天是星期几。于是他便问其中的一个人:昨天是谁说谎的日子?结果两人都说:是我说谎的日子。你能猜出今天是星期几吗? 5.Jack夫妇请了Tom夫妇和Henrry夫妇来他们家玩扑克。这种扑克游戏有一种规则,夫妇两个不能一组。Jack跟Lily一组,Tom的队友是Henrry的妻子,Linda的丈夫和Sara一组。那么这三对夫妇分别为: A.Jack一Sara,Tom一Linda,Henrry一Lily; B.Jack一Sara,Tom~Lily,Henrry一Linda; C.Jack一Linda,Tom一Lily,Henrry一Sara; D.Jack一Lily,Tom一Sara,Henrry一Linda 6.电视上正在进行足球世界杯决赛的实况转播,参加决赛的国家有美国、德国、巴西、西班牙、英国、法国六个国家。足球迷的李锋、韩克、张乐对谁会获得此次世界杯的冠军进行了一番讨论:韩克认为,冠军不是美国就是德国;张乐坚定的认为冠军决不是巴西;李锋则认为,西班牙和法国都不可能取得冠军。比赛结束后,三人发现他们中只有一个人的看法是对的。那么哪个国家获得了冠军? 9.爸爸为了考考儿子的智力,给儿子出了道题。爸爸说:“我手里有1元、2元、5元的人民币共60张,总值是200元,并且1元面值的人民币比2元的人民币多4张。儿子,给爸爸算算这三种面值的人民币各有多少张?”儿子眨了眨眼睛,摸摸脑袋,也不知道怎么算。你能算出来吗? 10.在一次地理考试结束后,有五个同学看了看彼此五个选择题的答案,其中: 同学甲:第三题是A,第二题是C。

小学数学思维训练题及答案解析一

小学数学思维训练题及答案解析一 1、有黑、白棋子一堆,黑子个数是白子个数的2倍。现在从这堆棋子中每次取出黑子4个,白子3个,待到若干次后,白子已经取尽,而黑子还有16个。求黑、白棋子各有多少个?(假设思维) 【分析与解答】假设每次取出的黑子不是4个,而是6个(6=3×2),也就是说每次取出的黑子个数也是白子的2倍。由于这堆棋子中黑子个数是白子的2倍,所以,待取到若干次后,黑子、白子应该都取尽。但是实际上当白子取尽时,(留下)黑子还有16个,这是因为实际每次取黑子是4个,和假定每次取黑子6个相比,相差(留下的是)2个。由此可知,一共取的次数是:16÷2=8(次)。白棋子的个数为:3×8=24(个)。黑棋子的个数为24×2=48(个)。 2、小华解答数学判断题,答对一题给4分,答错一题扣4分,她答了20道判断题,结果只得56分。小华答对了几题?(假设思维) 【分析与解答】假设小华全部答对:该得4×20=80(分),现在实际只得了56分,相差8 0-56=24(分),因为答对一题得4分,答错一题扣4分,这样,一对一错相比,一题就差8分(4+4=8),根据总共相差的分数以及做错一题相差的分数,就可以求出做错的题数:24÷8=3(题),一共做20题,答错3题,答对的应该是:20-3=17(题)4×17=68(分)(答对的应得分)4×3=12(分)(答错的应扣分)68-12=56(分)(实际得分) 3、一个化肥厂计划在50天内生产一批化肥,从前24天的生产情况看,每天实际生产的化肥没有达到原计划每天产量指标,因此工厂决定停产3天进行整顿。整顿之后,每天比整顿前多生产化肥25吨,结果只用了49天(包括停产整顿所用的3天时间)就完成了原计划50天的生产任务。已知整顿后比整顿前一共多生产化肥400吨,问整顿前后各生产化肥多少吨?(因果关系) 【分析与解答】我们容易算出整顿后生产的天数是:49-24-3=22(天)。由于整顿后每天比整顿前多生产化肥25吨,所以,一共多生产化肥22×25=550(吨)。可题目中却说整顿后比整顿前一共多生产化肥400吨,这岂不是“自相矛盾”吗? 究竟“矛盾”出在哪里呢?原来,我们刚才算出的“550吨”是整顿后22天比整顿前22天多生产的化肥;而题目中告诉我们的“400吨”是整顿后22天比整顿前24天多生产的化肥。这完全是两码事,所以“550吨”与“400吨”并不矛盾。从上面的比较中,我们看出:“550吨”与“4 00吨”的差150吨正好是整顿前2天的产量,因此,整顿前每天生产化肥150÷2=75(吨)。从而,75×24=1800(吨)就是整顿前产的化肥;1800+400=2200(吨)就是整顿后产的化肥。 4、红星机械厂十一月份计划生产一批机器,实际每天比计划多生产80台,结果25天就完成了全月计划。这个厂十一月份计划生产多少台机器?(因果关系) 【分析与解答】这道整数应用题,我们无论是从条件想起,还是从问题想起,都不容易找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