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美学

设计美学
设计美学

设计美学(问答题)

第一章何谓现代设计(P1-20,重点)

1、现代设计诞生的背景是什么?

答:在经历了19世纪下半叶英国的“工艺美术运动”、19世纪末欧洲大陆和美国的“新艺术运动”、“德意志制造联盟”后,20世纪上半叶,德国包豪斯设计学院的成立,标志着现代主义设计的诞生。现代设计的诞生有其深层次的背景:

1)随着科学的发展、人类文明的进步,现代科学观取代了自人类诞生以来的各类神学观,成为人类新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2)先进的生产力产生了新的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新的现代社会景观彻底改变了传统的社会总景观;

3)新的世界观、价值观、新的现代社会总景观孕育了新的艺术观念和创作方式,为现代设计直接提供了设计理念和设计语言。

2、如何理解艺术与设计的关系?(论述)

答:1)设计就是处理人与物、人与环境之间的各种关系。是在一定条件下,预先规划好其材料、功能和形态的创造性活动,是为满足他人的需求而提供的服务工作。而艺术都非常强调个性化,艺术品是艺术家个人情感和思想的表现。一个是为他人为社会服务,一个是为自己服务,设计与艺术的区别是显而易见的。

2)两者又是密不可分的,设计是一门以技术和艺术为基础并在应用中使二者相结合的综合性学科。3、现代设计与传统工艺美术设计的异同(论述)

答:1)设计表现形态的异同:设计有两种表现形态,一种它只是生产过程的内部因素,没有从生产中脱离出来,产品原型保留在生产者头脑中,生产者就是设计者;另一种,设计是独立的活动,生产者根据设计师预先设计的图纸进行加工。在工业社会以前,设计的形态主要是第一种。工业时代的到来,使设计独立于生产,不是设计为生产服务,而是生产为设计服务。

2)现代设计的复杂性与易变性。现代设计是艺术、技术和科学的交融结合,集成性和跨学科性是它的本质特征。现代设计在其发展过程中不断地发生变化,产生出形形色色的新风格、新流派。

3)传统工艺美术设计的稳定性和地域性。传统社会以统一稳定的世界观为基础,传统的工艺美术设计及理念与传统民族文化存在的“根”和“脉”紧密相连,具有其特有的稳定性。又由于不同民族有不同的生活方式,传统工艺美术又相应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

4)对人类生存环境影响的异同:工业革命以来创造的物质财富超过了工业革命之前所有时代创造的物质财富的总和,但同时也给人类自身及其生存的自然环境造成巨大的破坏;传统器物通常都是通过手工形式、借助手工工具制作完成,这种人与自然同构的造物思想和方法,使人们在审视营造建筑、制造器物的实践中,会考虑与自然环境的效应关系。

4、设计美学研究的对象是什么?

答:设计美学研究对象主要包括以下具体内容:

1)设计美学的本体(设计美学发展史,设计美学的基本原理、本质特征、基本范畴);

2)设计者(研究设计者的价值和职责);

3)设计的道德(研究设计的社会作用的道德价值)。

5、设计美的特征(你如何理解“设计美”?)

答:1)功能性。设计本质上就是设计人类特定的生活方式,功能性是设计之美的基础。

2)艺术性。设计活动是一种基于具体物质功能基础上的艺术创作活动。必然带有一些纯艺术创作的方式和审美特性。

3)技术性。设计是技术与艺术的结合,技术是产品物质功能得以实现的基本保证,是设计的基础和依托。

4)商业性。市场经济的商品化原则正在把设计演变成为一种商业性的活动。

6、设计美学的类别有哪些?

答:大致分为三大类型:

1)环境设计类。(包括建筑、景观、室内、规划、公共艺术等设计美学;)

2)工业产品设计类。(包括交通工具、家具、电子产品、服装、印染、时尚饰品等设计美学;)

3)视觉传达设计类。(包括影视动漫、多媒体、平面艺术、包装装潢等设计美学。)

第二章工业经济时代的设计观念与美学思想(P21-62,次重点)

1、你认为工艺美术运动对现代设计有何意义?

答:1)这场运动以英国为中心,并很快传到海外,在德国、奥地利和美国得到反响,成立了许多工艺美术学会,对后世的现代设计运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直接导致欧洲的另两场设计运动----“美学运动”和“新艺术运动”的产生。是现代设计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设计改革运动。

2)工艺美术运动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现代设计运动,因为它是反对工业文明的。但莫里斯认为“美术与技术相结合”的设计理念正是现代设计思想的精神内涵,后来的包豪斯和现代设计运动就是秉承这一思想而发扬光大的。

3)工艺美术运动影响最大的领域是家具与室内装饰。莫里斯超前的环保意识和实践品质在设计上得到了充分的显示,称得上是真正的“绿色手工艺设计”。

4)工艺美术运动使得金属制品的现代功用突显出来。

2、德意志制造联盟的主要内容

答:1)1907年成立的德意志制造联盟,其目的是:通过艺术、工业和手工艺的共同努力,来提高德国工业产品的质量,并全面宣传和研究这个问题。

2)其宗旨是:把提高工业产品质量作为自己的最高目的,并把这种目的看作德国文化的工具。

3)联盟的代表性人物有:穆特修斯和凡. 德. 威尔德。1914年,二人之间的一场论战是联盟最重大的事件。凡·德·威尔德:保持独立性、艺术自由创造性,反对标准化;穆特修斯:遵循规范化、标

准化的大工业化原则。穆特修斯的胜利,从根本上扫清了对工业设计时代设计师的作用和应遵循原

则的模糊认识,为现代设计的发展在理论上铺平了道路。

4)德意志制造联盟的主要成员多是当时美术学校的领导人,通过他们的理论宣传工作,促进了德国社会对现代设计的认识,增强了德国工业产品在世界市场的竞争力,对欧洲的现代设计发展起到很重

要的推动作用。

3、现代主义设计美学的思想及其意义

答:1)现代主义设计提倡“少即多”的美学观念在当时是积极的、有进步意义的。

2)标准化、批量化的生产方式、商品信息的激增,都要求设计向着易识别、简洁、抽象化的方向发展。

3)现代主义是建立在机器大生产基础上的,它标志着工业设计时代的真正到来。

4)现代主义设计的两大内核是:功能主义和理性主义。

5)现代主义设计理念是民主主义的。其先驱者认为可以通过设计来帮助人民,改善社会生活水平,设计是为大众服务的。具有知识分子的理想主义色彩,又具有强烈的革命性和挑战性。

4、20世纪30年代德国现代设计理念的发展

答:1)20世纪30年代的德国是纳粹统治的时代,纳粹政府一方面打击现代主义,一方面为了统一和一体化,又大力推行标准化运动。这从某种意义上说是把包豪斯的理性主义理想变成现实。

2)推行标准化和规范化有利于大批量生产,提高国民经济水平,有利于一个强大的纳粹帝国的建立。

这是西方国家最大规模的一次国家的标准化、规范化运动。

3)这种严格的政府行为的标准化运动,与德意志民族的严谨、理性、长于思辨的精神相吻合,使德国20世纪30年代的设计表现出冷漠、理性、科学的特征,主要体现在交通工具及家用电器产品的设计上。

5、20世纪二三十年代意大利现代设计理念的发展

答:1)20世纪二三十年代,意大利设计尚处于初级阶段,一方面是受到美国、德国工业化设计影响的理性主义设计,另一方面是受到来自法国、奥地利等国的装饰化风格影响的新古典复兴主义设计,再糅合意大利本国的民族主义特征,形成了意大利工业设计多元化、折中化的混合格局,具有明显的折中主义特点。

2)意大利理性主义设计主要体现在汽车及办公机械和设备的设计上。菲亚特公司和奥利维蒂公司成为理性主义设计的代表。

6、20世纪20年代北欧现代设计理念的发展

答:1)北欧在20世纪20年代,就形成了设计上以功能为第一要素的功能主义思想。强调从社会民主、使用目的和大众经济水准的角度来改变传统的设计观念。

2)其风格特征是:注重现代与传统、机械化与手工艺、理性主义与人情味的巧妙结合,风格简朴、典雅、明快,合理运用自然材料并突出材料自身的特点,注重形式与功能的统一,既强调产品的高度理性主义的实用性,又在其设计中注入丰富的人文内涵和温情脉脉的情调,开创了一种经典现代设计风格。

3)20世纪30年代,是斯堪的纳维亚设计走向国际、蜚声世界的时代。它极力反对商业动机对设计的影响,提倡“合目的、合材料、合工艺过程”的设计,设计师在设计创作过程中既注重个人的表达,同时又考虑设计技术及社会责任等因素。

7、20世纪二三十年代美国现代设计理念的发展

答:1)19世纪末美国大工业的发展促进了美国生产制造体系的形成:用统一的零件设计产品,使之能在国内的任何地方生产和修理。这不但解决了产品分配问题,还促进了销售业的发展。

2)影响美国早期现代设计发展的力量,不是欧洲知识分子的理想主义,也不是社会民主,而是十足的商业竞争。流线型设计是一场由功能性设计演变成流行式样的设计运动,从交通工具的外形设计开始,几乎波及所有的产品。

3)流线型风格是美国消费主义至上的设计产物,它的流行促进了美国经济的发展,显示了设计引导市场的巨大力量。

8、包豪斯设计学院的主要内容及意义(论述题)

答:1)包豪斯产生的背景有几个方面因素:一是钢铁和玻璃的使用造就了新的建筑样式,二是在德国进行的各种教育改革,三是格罗皮乌斯的身体力行,四是设计理论观念的发展。

2)1919年,包豪斯设计学院在德国魏玛正式成立,格罗皮乌斯发表了《包豪斯宣言》。宣言表示,首先要确立建筑在设计论坛中的主导地位;其次要把工艺技术提高到与视觉艺术平等的位置,从而削弱传统的等级划分;再次是通过艺术家、工业家和手工业者的合作改进工业制品。

3)包豪斯的原则:主张艺术与设计的新统一,强调设计的目的是人而不是产品,认为设计必须遵循自然与客观的法则来进行。这些原则体现了现代主义的理性精神、为人设计的本质和科学的表达方式,与艺术上的自我表现和浪漫主义有着本质的区别。它成了包豪斯现代设计教育体系的指导思想。

4)包豪斯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19—1925)魏玛时期,举办第一次公开展览,格罗皮乌斯作了《艺术与技术:一种新的统一》的讲演,标志着包豪斯扫清了中世纪化的工艺浪漫主义的影响及乌托邦情结,转向培养能设计出适合于机器生产的产品的新型的设计师。第二阶段(1925—1932)迁往德绍,成熟发展时期,1931年迁往柏林。第三阶段(1932—1933)1933年由于纳粹镇压,被迫关闭包豪斯。

9、包豪斯设计学院的设计理念、成果以及影响。

答:1)包豪斯设计理论中一个最有价值的部分是:设计教学思想。他们扬弃了让学生模仿某一大师具体的技巧这一传统艺术教学模式,创造了以对视觉艺术基本现象和规律的认识、体验为基础,逐步发展学生个人

创造力和专业技能的教学方法。学校以这种方法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设计师;同时这种方法自身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完善,已为今天国际上许多设计学校所采用。

2)成果:建筑设计方面,格罗皮乌斯设计的德绍包豪斯校舍成为20世纪20年代现代主义的最佳杰作,对20世纪的现代建筑设计产生了深远影响,是现代建筑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工业设计方面,马塞尔.布鲁耶的“钢管椅”开创了现代家具的新纪元,米斯凡德罗的“巴塞罗那椅”成为家具设计典范。平面设计方面,贝耶是现代字体设计的重要奠基人,保罗.雷纳尔字体系列“未来体”沿用至今。

3)影响:奠定了现代设计教育的机构体系和模式;影响了德国工业设计的全貌和特征;形成各种设计风格和思潮,丰富了现代设计语汇,造成了设计多元化格局;所倡导的探索精神和设计思想影响至今。

10、乌尔姆设计学院的主要内容及特征

答:1)创建于1953年德国乌尔姆,1968年被解散。以对包豪斯的继承与批判为特色,是设计艺术学科建设和发展史上的又一座丰碑。国际色彩十分浓厚。是二战后德国最重要的设计学院。为艺术设计广泛介入工业生产开辟了道路。

2)其定位是工业产品造型领域的国际性教学、发展、与研究中心,主要的学科为产品造型、视觉传达、工业营建、资讯,1961年起又增设了影片研究所。

3)其特征是:强调从技术方面培养设计师,推崇系统设计。

11、乌尔姆设计学院的精神。(对现代设计教育的影响)重点

答:1)在设计思想方面,确立以理性和社会性优先为原则,反对为美和造型去设计物品,倡导的功能主义比包豪斯更具理性色彩;

2)在教学方面,确立的理性和社会性优先的原则是通过相关课程得到实现的。如在产品造型设计专业,其教育目标在于为日常工作、生活乃至生产的物品进行造型工作。在视传专业,教育目的是解决大众传播领域中视觉方面的造型任务。在设计教育中,注重对广泛的视觉造型领域有实际用途的各种技巧以及各种理论的培训与教育。

3)乌尔姆设计学院的设计教育是一种现代性、开放式的教育,它为现代设计教育建立了一个坐标,强调理性、科学性和现代性,引进新学科、新思想。教师们在设计艺术学上颇多建树,运用系统论创建了设计的系统方法学,在各专业的设计教学中都得到了良好的实践。

12、乌尔姆设计学院在现代设计史上的意义

答:1)乌尔姆设计学院开创了一种新的艺术设计模式,是艺术设计中的科学流派。

2)它的历史功绩在于详细的研究了艺术设计和科学的联系,在艺术设计教育中强调了技术教育的重要性,证实了培养掌握科学知识的艺术设计师的可能性,为艺术设计广泛地介入工业生产开辟了道路。

3)它创造的新的办学思想至今影响深远。

13、欧洲设计体系的主要内容和特征是什么?

答:1)欧洲现代设计的先驱们背景基本都是建筑师,他们强调设计的社会效应、设计对环境和人的影响、设计对民族传统的继承和发展,以及对设计本身意义的思考。

2)功能主义主要发生在欧洲,尤以德国为代表,功能主义的设计理念在德国现代设计中得到完整体现。

3)欧洲现代设计充满理想主义色彩和带有实验性的设计探索,这有别于美国的高度商业化设计倾向。

4)功能主义在欧洲各国也有不同的具体体现。

14、美国现代主义设计体系形成的主要原因、内容和特征是什么?

答:1)是典型的市场经济调节下的产物,成熟的自由市场经济的发展,极大促进了现代设计的繁荣。

2)设计成为市场竞争的主要工具,成为诱导消费和增加产品附加值的主要手段。

3)功能主义也在美国得到确立和发展,形成一种成熟的现代设计美学,满足商品的经济需求。

4)20世纪50年代“有计划的商品废止制”和“优良设计”运动就是这种现状的典型体现。

15、美国“有计划的商品废止制”的内容、方式及影响

答:1)“有计划的商品废止制”:是美国商业主义设计的核心,即为了迫使消费者不断购买新产品,人为地探制产品的有效生命周期。其方式有三种:一是不断增加产品的新功能,使前期产品不断老化;二是不断更新产品的流行形式,使前期产品很快过时;三是直接控制和缩短产品的使用寿命。哈利厄尔是在汽车工业中策划和推行“有计划的商品废止制”的主要人物。

2)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商品销售,促进了市场经济的繁荣,却是对大自然资源和社会财富的极大浪费和对环境的破坏,一定程度上倡导了不健康的消费观念,导致了一种极其有害的即时消费主义浪潮。

16、欧美两种设计体系异同及其原因是什么?(论述题)

答:1)欧洲现代设计体系虽与美国有相平行发展的地方,但总体上来说,它们是不同的。

2)欧洲现代设计充满理想主义色彩和带有实验性的设计探索,而美国则是高度商业化的设计倾向。

3)功能主义、理性主义、与科学的结合,是欧洲现代设计的重要特征,商业主义、消费主义与流线型设计是美国现代设计的重要特征,美国现代设计在设计中强调形式第一、功能第二。

4)其主要原因是:二者的社会背景及影响现代设计发展的力量不同。欧洲的主要力量是知识分子的理想主义和社会民主,而美国则是十足的商业竞争。

第三章后工业时代的设计观念与美学思想(P63-96,次重点)

1、现代主义总场景如何转向后现代主义总场景?

答:现代主义总场景转向后现代主义总场景可以从三分方面来勾勒:

1)从现代科学观走向后现代科学观。在量子力学和混沌理论的影响下,科学家们开始为人们描绘出一个混沌却并不是杂乱无章的新的世界景观。

2)从现代社会景观走向后现代社会景观。人类已经从工业文明社会走进一个全新的“信息社会”时代。

3)从现代主义艺术走向后现代主义艺术。20世纪60年代,现代艺术实践和探索走向极端,更快的被商品化,丧失了尖锐的批评和反判的棱角,变成了消费社会的装饰符号,成为市场竞争的工具。现代主

义艺术经历了一段苍白空虚的彷徨后,开始了一种新的转向----后现代主义艺术。如达达派、行为艺

术、原生艺术、女权主义艺术等。

2、现代主义艺术对现代主义设计的影响?

答:现代艺术抽象化和几何化的表现形式,很容易适应理性化、秩序化的操作,刚好满足机器大规模生产的审美创作需要,它为现代艺术设计提供了设计的形式和语言。

3、后现代主义艺术对后现代主义设计的影响?

答:后现代艺术一反现代艺术远离现实社会的态度,对现实社会生活表现出前所未有的热情,它们不再局限于艺术概念和艺术体制的问题,而是站在社会学、人类学的高度,从社会的历史、政治、性别、种族、文化差异、大众文化、环境保护、个体经验等不同角度对现实世界进行了深入的观察和体验,把艺术视为一种改造社会、提升人类精神的力量,并尝试用艺术来干预现实社会。对社会、人类、环境以及个性的关注正是信息时代艺术设计的重心所在,后现代艺术不仅为艺术设计提供了设计的方法和手段,更重要的是提供了一种思维方式。

4、后现代艺术的发展。

答:1)最初的后现代艺术形态的产生是对现代主义中最后的辉煌----抽象表现主义的反判和挑战。如杜尚认为艺术家应更重视创作作品的意图而不是它的表现形式,并可以把各种现成的东西直接应用到自己的作品中,这种“现成物品”概念成为后现代艺术的一个重要特征。

2)二战后,后现代艺术创作的重心从物质形式的探讨转向精神层面,“观念艺术形态”是这一时期最鲜明的特征之一,也是整个后现代艺术的核心。如大地艺术、装置艺术。

3)绿色设计成为后现代艺术设计的重要内容和主要特征。对主体性和个性的关注的思想,是后现代艺术设计的另一个重要内容和特征。

4)今天,设计已不局限于产品的物质性设计,而更多地强调对产品的“非物质”对象的设计。后现代

设计的诉求点与“后现代”艺术思想所关心的因素和追求的目标不谋而合。

5、后现代美学观念有哪些?(你如何理解后现代美学?)

答:萌芽于西方现代美学中的后现代美学观,主要表现在:

1)从“结构”到“解构”。

2)从作者、文本到读者、接受。非“中心”化的特点同解构主义遥相呼应。

3)从分析美学到后分析美学。把研究重心集中到艺术本体论上,用折中主义取代了取消主义。

4)后期法兰克福学派的美学高举社会批判旗帜,提出“反艺术”理论,与西欧反运动相呼应。英美新一代马克思美学家,在批判吸收各家理论的基础上,把“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也推进到一个新的“后现代”

阶段,增强了活力,扩大了影响,并继续在向前发展之中。

6、后现代建筑的美学观念是什么?

答:1)后现代建筑不仅表达对多种含义的关注,也注重互不相同的地域风格、本土文化和传统。

2)后现代建筑在对引用、装饰、讽刺、幽默的使用中,攻击了现代建筑严谨的理智的和乌托邦的特征。

3)建筑中的后现代转向也存在两种发展方向:一种是游戏(激进)的后现代主义建筑理论;一种是建设性的后现代主义建筑理论。

7、绿色设计怎样实现(绿色设计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答:绿色设计通常采用以下战略来实现(具有以下主要特征):

1)设计中使用对环境友好的材料;

2)在产品的开发设计中,在不影响功能实现的基础上,力求使用最少的材料,这不仅能降低成本,并且能在产品运输和储存过程中占用更少的空间;

3)通过更先进技术的支持来实现绿色设计;

4)用富有创意的设计来简化或减少包装。

5)减少产品在使用过程中的能耗和对资源的占用。

6)通过好的设计延伸产品的技术生命周期和美学生命周期,这样可以尽量长地使用产品。

7)在设计初始就必须考虑产品的回收处理和再利用。

8、后现代设计形成了怎样的多元化设计面貌?

答:形成了包含:高技派风格、解构主义、新现代主义、微电子风格、减少主义、地方主义等纷繁多样的后现代设计探讨,它们从不同侧面促进了后现代设计的发展,本身就体现了后现代文化的多元化特征。

第四章当代语境中的中国设计(P97-132,一般)

1、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要素及基本内涵。

答:1)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要素可以概括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是中国人内在的精神生活形式,包括价值观念、审美趣味、思维习惯等;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也以外在的物态形式来表现,涉及人们衣食住行、风俗习惯和行为规范等;中国传统文化具有在中华民族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的独立特征,这种民族性文化实际上已经成为多元的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基本内涵:第一、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思想----刚健有为、和与中、崇德利用、天人协调。第二、注重人的内在修养,轻视对外在客观规律的探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价值指向。第三、重家族、重血缘的家庭伦理本位的价值观。

2、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对设计美学的影响。

答: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对设计美学的影响是巨大而无形的:

1)追求和谐的人文精神。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天人合一”是中国哲学的人本精神,是中国传统审美最早的理论源泉,对当代人们的设计实践活动有着深刻的指导意义。

2)含蓄美。含蓄是中华民族的特色之一,含蓄达到一定境界,即意境。含蓄能增强艺术设计的感染力,启发想象,具有感人的持续力,有它的特殊作用和积极意义。含蓄美在现代设计中运用,要求对传

统文化及其有形元素作深刻的理解,将其消化吸收再重新表现出来,达到神似而形不似、含蓄而意

韵深刻的形态重新塑造是非常重要的。

3、请以具体案例分析如何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案例:海尔集团P131)

答: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的对策有:

1)自主创新。一是原始创新,即原创性的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二是集成创新,使各种相关技术有机融合;三是消化吸收、再创新,在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消化吸收进而创新。

2)优化产品结构。提高产品附加值。

3)创造品牌。品牌是一个企业经济实力和市场信誉的重要标志,未来的竞争是品牌的竞争。

总之,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符合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方针政策,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

第五章当代设计美学的批判(P133-171,重点)

1、你如何理解现代设计发展中技术与艺术、形式与功能之间的关系?(论述题)

答:1)现代设计孕育于18世纪60年代工业革命后的英国,诞生于20世纪20年代的德国,成长于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现代设计概念主要是伴随着现代社会中技术和艺术的变革而产生的。

2)现代设计从它诞生第一天起,就被要求在新的生产方式下,把艺术与技术结合起来,创造出符合时代要求的新产品。从起源看,现代设计源于工艺美术,从结构功能角度出发,对产品进行再创造。

3)现代设计“一切细节都从属于产品功能”“形式服从功能”掀起了功能主义的热潮,并主导了现代设计的方向。

2、全球信息网络化对社会有哪些危害?

答:全球网络信息化在促进人类社会变革的同时,也给人类社会带来许多弊端,比如:网络信息社会在满足人们需求多元化、个性多元化、价值多元化的同时,也对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产生许多负面的影响,甚至对人的身心可能造成严重的伤害。其精神危害主要表现在:

1)信息过量,这是信息化社会最典型的特征之一;

2)由于网络的交流具有匿名性,且没有规定社会文化禁忌与法定的监督机制,使网络交流具两面性;

3)在消费主义观念的影响下,商品逻辑逐渐成为新时代人类生活的逻辑,不仅支配着生产的物质产品,而且支配着整个文化、人际关系,以至个体的幻象和冲动。(消费主义观念影响社会心理)由此,我们可以深刻体会到技术这把双刃剑对人类社会的作用和影响,人们在享受技术进步带来的极高物质文明时,也承受着精神生态日益失衡的折磨。

3、当代设计的美学特征是什么?

答:当代设计的美学特征有:

1)对人性关注的深化;

2)以人为本的多元、异类功能观;

3)设计艺术化;

4)整体性设计;

4、现代设计的两大体系是什么?

答:现代设计的两大体系:欧洲设计体系——以功能主义为特征,美国设计体系——以高度商业化的式样主义为特征。

5、非物质数字产品与物质产品的不同点

答:1)非物质数字产品的形式、功能都是非物质性的;而物质产品的形式与功能是直接通过具体物质本身表现出来的,并且它的形式是可以让人直接触摸、实在感知的。

2)非物质数字产品功能的实现对外观表现形式没有任何约束,更加自由;而物质产品,功能与形式之间仍有一定的约束和限制。

3)非物质数字产品的功能比物质产品的功能要强大和复杂得多。

6、当代设计美学观的主要内容

答:当代设计美学观的主要内容有:

1)维护人类精神生态平衡的设计美学观;

2)“绿色”为最低要求设计美学观;

3)有机系统设计美学观;

4)模糊性设计美学观。

7、大众文化的特征

答:1)后现代性;2)高度的商业化;3)品位的世俗化;4)标准化;5)流行性。

8、大众文化、精英文化和通俗文化的关系

答:1)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的冲突主要表现在:一、价值取向上的冲突;二、审美趣味的对抗;三、精英文化追求的是持久永恒的价值,大众文化追求短暂的商业效应。

2)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也有相互融合和借鉴的一面。

3)通俗文化与大众文化容易让人混淆,却是两种性质完全不同的文化。通俗文化通常是对官方文化和精英文化的补充,有相当大的稳定性,常常具有地域性和民族性特点;大众文化则是后工业时代的产物,具有很强的商业目的,充斥着虚假性和矫饰性,也是一种即时性文化,具有跨时空性特征。

4)通俗文化与大众文化也彼此相互吸收、借鉴。

9、波普艺术与波普设计的主要内容

答:1)美国发达的大众文化是波普文化与艺术的思想策源地。欧洲的现代主义设计观念被美国彻底商业化,成为一种典型的式样主义——国际式风格。艺术界开始出现受大众文化影响的“波普”艺术。

2)波普艺术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最早诞生在美国,波普术语由英国评论家劳伦斯.艾洛威创造。

3)波普设计是大众文化及其美学观念在设计应用领域的具体实践,是对以精英文化为背景的现代主义设计观念的反叛和否定,它预现了后现代设计观的许多征候,为后现代设计观登上历史舞台做好热身和铺垫。

10、“孟菲斯”设计小组的主要内容

答:1)“孟菲斯”设计小组的宗旨:用传统文化、大众艺术去改造旧文明、创造新文明。

2)他们的设计体现浓浓的“解构”色彩:一、现代主义功能观的解构;二、现代主义产品语义的解构;

三、现代主义材料观的解构。

3)“孟菲斯”处在后现代艺术转向的前期,设计手法受到那一时期后现代艺术思潮的影响:一、波普涵延化,主要表现了一种通俗化的水平、流行文化与应用艺术的交织和联系。二、装饰化,非常注

重表面的装饰效果。三、象征化,利用符号学观点,把设计视为一种语言。

因此,“孟菲斯”设计主要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设计体现的形象,二是形象表达的意义,但意义与形象并不完全吻合,而是模糊多变的。

11、青蛙设计的主要内容

答:1)青蛙公司的设计既保持了德国传统设计的严谨和简练,又带有后现代主义的新奇、怪诞、艳丽,甚至嬉戏般的特色,在设计界独树一帜,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20世纪末的设计潮流。

2)青蛙公司建设性的后现代设计观体现在:一、“形式追随激情”设计哲学。直接挑战其前辈所倡导的“形式服从功能”的现代设计原则。二、青蛙设计原则是跨越技术与美学的界限,以文化、激情和实用性来定义产品。

三、更多关注延续或提升消费者对某种生活方式原有的舒适、美好的感受,这是一种对人性化更深的理解和感悟。

12、当代商业设计恶俗美学的批判主要表现

答: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制造虚假需求的批判;

2)追求畸趣的批判;

3)渲染性趣的批判;

4)过度设计的批判。

《设计美学》期末复习资料资料讲解

《设计美学》期末复习资料2010.12 试题类型: 判断题:2’X5 简答题:20’X2 论述题:20’X1;30’X1 1、先秦至两汉是我国设计美学形成的基础阶段,许多设计美学观念在这时开始形成。 2、先秦时期理论上较为突出的成就就是设计典籍《考工记》的出现。 3、“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体现了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4、墨子的“先质后文”、“衣必常暖,然后求丽;居必常安,然后求乐”,进一步强调了实用功能,反对浪费奢靡。 5、杨雄的“言为心声,书为心画”提倡一种博大精深、富于崇高色彩的美。 6、按照郭沫若对青铜器的说法,青铜器经历了以下四个阶段:人化——神化——礼化——人化。 7、简要论述《考工记》设计学思想。 答:1、“阴阳五行”的道器统一观。是说各种事物现象都存在着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对立关系。2、“天人合一”“天时地气”“材美工巧”。“天时”、“地气”指的是自然方面的客观因素,“才美”、“工巧”则强调的是主体和主观因素。主张人与自然的融合,强调工艺制作要符合自然生态规律,并认为自然规律可以制约设计的优劣。3、“制器尚象”。《周易》中就已提到“制器尚象”,主张把有形之器与卦象等抽象符号联系起来,运用象征手法表现抽象的“意”。 8、南齐画家谢赫在《古画品录》中提出六法论,即“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模写”等创作原则。 9、简要论述宋代哲学特征。 答:中国哲学美学在宋代现实儒道释三学融合,完成了以道德为本体和主题的中国人格美学.既不向往神仙或宗教的热狂境界,也渴慕治国平天下的世工业绩,它面向现实人生,高度重视生活情趣,任情感自然地流露和表现,鄙视宫廷艺术的富丽堂皇、雕琢伪饰。宋代美学大体可以分为两派,一派提倡“平淡天然的美”,以欧阳修、苏轼、严羽为代表;另一派是提倡客体化的、具有伦理道德性质的“理”,以邵雍、程璟、程颐、朱熹等哲学家为代表。 10、中国设计美学思想来源。 答:道家美学的思想对设计美学的影响。道家哲学和美学的创始人是老子和庄子及其学派,在道家看来,真正的美是一种同自然无为的“道”合为一体、超越人世的利害得失、在精神上不为任何外物所奴役绝对自由的境界。这种心境与自然融合、与道同行的境界是审美的最高境界。佛教美学对中国设计美学的影响,中唐时期的禅宗,通过直觉、顿悟以求的精神解脱、达到绝对自由的人生境界的理论。 11、中国传统设计美学观念的具体体现。 P32 (结合课本适当张开论述答题) 答:1、中国传统设计中的“精气神” 2、中国设计中的“意”与“象” 3、中国设计美学中的“和”与“合” 12、苏格拉底被认为是西方设计美学思想的鼻祖。(P37) 苏格拉地论述美和效用的关系问题对设计产生了较大影响。 13、古希腊简述基本上是三种主要柱式,即多利克、伊奥尼亚和科斯林三种柱式结构。 14、多利克柱式、伊奥尼亚柱式、科林斯柱式的特点。 答:(P39) 1、多利克柱式的特点是比较粗大雄壮,没有柱础,柱身有20条凹槽,柱头没有装饰,又被称为男性柱式 2、伊奥尼亚柱式的特点是比较纤细秀美,柱身有24条凹槽,柱头有一对向下的涡卷装饰,由于曲线明显, 这一柱式结构又被称为女性柱式。 3、科林斯柱式的特点是装饰性强,但是在古希腊建筑中的应用并不十分广泛,典雅的宙斯神庙采用的是科 林斯柱式。 15、奥古斯汀的美学著作《论美与适宜》中把美区分为“自在之美”和“自然之美”两种类型。 答:(P41第四段) 即事物本身的美和一个事物适宜于其他事物的美。奥古斯丁罗列出美的较为具体的特征和规律,它们包括平衡、类似、适宜、对称、比例、和谐等原则,统摄这些原则的“整体”。美不在于各种成份的量,而在于

设计美学

什么是功能主义?怎样评价设计中的功能主义? 20世纪20年代,现代设计领域的一个重要派别--现代主义设计最终形成。现代主义是主张设计要适应现代大工业生产和生活需要,以讲求设计功能、技术和经济效益为特征的学派。其最为重要的理念便是功能主义。 功能主义就是要在设计中注重产品的功能性与实用性,即任何设计都必须保障产品功能及其用途的充分体现,其次才是产品的审美感觉。简而言之,功能主义就是功能至上。 1、合理的功能形式是美的形式。功能与形式是一个相对的范畴,功能与形式密切相连。一个合理地表达了内在结构或适当地表现了功能的形式应当是一个美的形式,这就是中国古代就提倡的“美善相乐”的思想。合理的功能形式是一个好的善的形式。 德玉文化 春秋战国时期产生了德玉文化,玉器被赋予人么所希冀的美好品德操守。玉因质地坚硬、温和润泽,成为君子有德的象征。如孔子就曾经说过“君子比德于玉”。 宫廷风格 阶级分化使占据统治地位的贵族阶层掌握着绝对多数的社会财富和生产资料,等级制的客观存在使他们可以合法化地最大限度获得为自己和利益集团满足实用需求与审美需要的各类产品。由此,贵族阶层的设计观念和追求华美的工艺思想直接或间接影响着全社会的设计风格和审美倾向,从而形成长期影响古代设计思想的所谓的“宫廷风格”。 宫廷风格所反映的不仅在服饰上,在其他各类设计活动中都有体现,与此相对应的即是民间风格。宫廷风格是民间风格的升华和提炼。 有意味的形式 英国文艺批评家克莱夫·贝尔(Clifve Bell,1881—1964)于19世纪末提出“有意味的形式”理论。“有意味的形式”理论认为艺术作品的基本性质就在于它是“有意味的形式”。他指出,作品的各部分、各素质之间的独特方式的排列、组合起来的“形式”是“有意味”的,它主宰着作品,能够唤起人们的审美情感。 他认为:“在各个不同的作品中,线条、色彩以及某种特殊方式组成某种形式或形式间的关系,激起我们审美感情。这种线、色的关系和组合,这些审美的感人形式,我称之为有意味的形式。‘有意味的形式’就是一切视觉艺术的共同性质。” 在贝尔看来,审美的情感不同于生活中的情感,只是一种纯形式的情感,人们在审美时,不需要生活的观念和激情,只需要对形式、色彩感和三度空间的知识,审美是超然于生活之上的。基于这种认识,贝尔否定叙述性的艺术品,认为这类作品只具有心理、历史方面的价值,不能从审美上感动人。他尤其称赞原始艺术,认为原始艺术通常不带有叙述性质,看不到精确的再现,只能看到有意味的形式。形式之有意味,是因为形式后面隐藏着物自体和终极实在本身。艺术家的创作目的,就是把握这个“终极实在”,人们不能靠理智和情感来把握这个“实在”,只能在纯形式的直觉中,才能把握它。贝尔的假说对西方现代派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有意味的形式”成了美学中最流行的口头禅。

dgs设计美学习题1

一、选择题 1.[ D ] 下列( D )书中指出建筑是一种最引人注目的工业艺术? A.《应用艺术和结构艺术的风格》 B.《艺术手工艺美学》 C.《通俗美学》 D.《艺术分析》 2.[ A ]材料、结构、形式和功能成为任何人工产品所不可缺少的构成要素。其中(A )是产品的物质基础? A.材料 B.结构 C.形式 D.功能 3.[ B ]完形心理学是由德国心理学家( B)开创的。 A.马赫 B.特墨 C.本泽 D.苛勒 4.[ C ]与产品相关的技术包括不同的三个方面,以下( C )个不属于这三个方面的? A.产品技术 B.生产技术 C.科学技术 D.操作技术 5.[ C ]所谓经济的合理性指可取得较大的经济效果,一下说法正确的是(C )? A.减少投入,增加劳动消耗 B.增加产出,增加能源消耗 C.提高产品的功能,降低原材料消耗 D.降低产出和能源消耗 6.[ A ]精神分析学创始人( A )把人的精神活动分为意识、前意识和无意识三个层面。 A.弗洛伊德 B.赫尔巴 C.费希纳 D.荣格 7.[ D ]( D )在建筑学领域中明确地提出了“形式依随功能”的观点? A.居维埃 B.达尔文 C.穆特修斯 D.沙利文 8.[ D ]波特兄弟在《市场要素设计》一书中列举了五种不同类型的产品,分别给出它们对使用性能、人机特性、审美要素和工艺性的侧重顺序。其中普及型高尔夫轿车是把( D )放在首位? A.使用性能 B.人机特性 C.审美要素 D.工艺性 9.[ B ]据有关统计,到20世纪70年代之前,各国文献中对文化的定义已经达到( B )多种。 A.164 B.250 C.264 D.150 10.[ A ]下列( A )不属于我国历史上不同地域形成的不同类型的文化? A.中国文化 B.齐鲁文化 C.楚文化 D.两广文化 11.[ C ] 19世纪初叶,物质产品的生产出现两种不同的趋势,下列( C )符合手工艺单件生产的产品? A.设计简陋,能为广大消费者接受 B.注重装饰,价格低廉 C.精工细作,只能为少数有钱阶层消费 D.制作粗糙,价格昂贵 12.[ A ]设计美的性质、构成,设计美的类型、风格,设计的文化意蕴,设计的形式美,设计的创造性和设计美的境界等等属于( A )。 A.设计产品的美学性质 B.设计过程的美学问题 C.产品消费的美学问题 D.设计美学史问题 13.[ D ] “设计观念要从社会需求和技术可能性两者的综合中产生的”,这句话是( D )提出的? A.布鲁斯.阿舍 B.西蒙 C.阿西莫夫 D.麦克可若 14. [ A ]对美作出全面分析,从而使人能够区分美与善、审美价值与功利价值的第一位哲学家要算( A )? A.康德 B.苏格拉底 C.柏拉图 D.保罗.苏里奥15.[ B ]以下( B )不属于绘画形式构成的三大要素? A.色彩造型 B.色调关系 C.艺术变形 D.几何程式 16.[ D ]设计作为一种文化创造,其文化可以粗略的划分为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它包含以下四个层次,其中( D )是文化的核心层面。 A.物态文化层 B.制度文化层 C.行为文化层 D.心态文化层 17.[ D ]人文主义艺术的特点是( D ) A.再现性,非具象性 B.再现性,直觉性 C.具象性,直觉性 D.再现性,具象性18.[ A ] “语言比任何东西都更适宜于使人了解符号学的性质”是( A )说的? A.索绪尔 B.苛勒 C.海伦 D.查.桑.皮尔斯19.[ C ]设计美是一种特殊的美,涉及设计美感构成中快感地位问题,还表现在设计美具有理性美的 1

《设计美学》复习资料(04026)

艺术设计与美学复习资料 一、人名、成就、名言、作品 伽利略2——科学家。现代科学研究方法的奠基人 培根2——科学家。被誉为“自然大臣”;书籍《新工具》、提出“知识就是力量” 笛卡尔2——科学家。笛卡尔二元论逻辑 牛顿2——科学家。三大运动基本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 法拉第、麦克斯伟3——科学家。电磁理论 阿尔文·托夫勒4——美国著名未来学家;书籍《第三次浪潮》 塞尚7——印象派画家。现代艺术之父 莫奈7——印象派画家。《阿尔让特依大桥》 修拉7——印象派画家。点彩画法;《大碗岛的星期天下午》毕加索7——立体主义画家。对现代设计影响最大的艺术家M. 金兹堡9——俄国构成主义设计师;书籍《风格与时代》艾尔·利兹斯基30——俄国构成主义主要代表。海报《红楔子攻打白色》 康定斯基9、43——抽象表现主义画家,包豪斯教师 杜斯伯格28——“风格派”理论家、发言人 蒙德里安9、29——荷兰“风格派”核心人物,画家。《红黄蓝》系列油画 里特维德29——“风格派”家具、建筑设计师。《红蓝椅子》

鲍姆伽通16——德国哲学家。书籍《美学》 康德16——德国哲学家 黑格尔15——德国哲学家 彼得托齐纳16——捷克设计师,提出技术美学的概念 鲍列夫16——苏联美学家 泽姆佩尔16——德国建筑学家,最早研究美学的学者,其理论成为现代设计理念形成的基础 约瑟夫·帕克斯顿21——“万国博览会”英国“水晶宫”的设计师 拉斯金23——英国艺术理论家。把造型艺术称为“大艺术”,设计称为“小艺术” 莫里斯23——英国艺术设计家、作家。拉斯金思想的传承人,英国工艺美术运动奠基人;书籍《乌有乡消息》、《乔叟集》(书籍装帧第一书);设计史上第一次提出整体设计概念 穆特修斯、凡德·威尔德27——德意志制造联盟成员,双方发生著名的争吵 沙利文31、54、134——美国现代主义建筑大师。提出“形式服从功能” 斐迪南·保时捷32——电动汽车之父,开发出“大众汽车”、“甲壳虫” 弗兰克·皮克34——30年代英国工业设计代表人物,英国设计与工业协会主席 “七人集团”35——意大利现代主义建筑师团体,强调“理

浅谈设计美学

浅谈设计美学 设计是一门独立的艺术学科,它的研究内容和服务对象有别于传统的艺术门类,因此,设计美学也有别于传统的绘画和装饰,其研究内容自然也不能完全照搬生吞传统的美学理论。 众所周知,设计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学科,它涉及到社会、文化、经济、市场、科技等诸多方面的因素,其审美标准也随着这诸多因素的变化而改变。我们首先来看看设计 的概念:设计就是创新。如果缺少发明,设计就失去价值;如果缺少创造,产品就 失去生命。——刘东利(香港)设计是追求新的可能。——武藏野(日本)设 计就是经济效益——林衍堂(香港理工大学设计系副主任)工业设计是满足人类物 质需求和心理欲望的富于想象力的开发活动。设计不是个人的表现,设计师的任务不是保持现状,而是设法改变它。——亚瑟. 普洛斯(ICSID前主席)设计是把某种计划、 规划、设想和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视觉语言传达出来的过程。 可以看出,设计的核心是一种创造行为,一种解决问题的过程,其区别于兄弟艺术门类的主要特征之一便是独创性,因此我们可以这样认为:设计之美的第一要义就是“新”。设计要求新、求异、求变、求不同,否则设计将不能称之为设计。而这个“新” 有着不同的层次,它可以是改良性的,也可以是创造性的。但无论如何,只有新颖的设计才会在大浪淘沙中闪烁出与众不同的光芒,迈出走向成功的第一步。 设计之美的第二要义是“合理”。一个设计之所以被称为“设计”,是因为它解决了 问题。设计不可能独立于社会和市场而存在,符合价值规律是设计存在的直接原因。如果设计师不能为企业带来更多的剩余价值,相信世界上便不会有设计这个行业了。 而设计之美的第三要义是“人性”。归根揭底,设计是为人而设计的,服务于人们的生活需要是设计的最终目的。自然,设计之美也遵循人类基本的审美意趣。对称、韵律、均衡、节奏、形体、色彩、材质、工艺……凡是我们能够想到的审美法则,似乎都能够在 设计中找到相应的应用。 这三条规律,使得设计师有别于纯粹的艺术家和纯粹的工程师,他们注定的命运,就是带着镣铐而舞蹈。 设计之美的依托 我以为,设计这种特有的审美规则并不是空穴来风,它背后有着客观的依据和需求。可以说,设计之美的依托是市场规律,正是残酷的市场竞争和适者生存的法则造就了这一审美趣味。

视觉设计基本要素 VI 视觉识别设计的美学形式与特征案例知识

案例 2016年04月

VI-视觉识别设计的美学形式与特征 VI(Visual Identity)即企业“视觉识别设计”,它是CI-企业形象设计(Corporate Identity)的重要组成部分。VI作为CI设计中最直观、最外显的部分,以其独特的美学形式和特征而被称之为企业之“脸”。研究、认识企业的这张“脸”,对于树立企业形象,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及公众识别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VI设计中的视觉形式美 VI设计是平面设计的一种,隶属于视觉艺术,因此,视觉艺术的构成法则和规律也多适用于VI设计。视觉艺术的重要本质是视觉形式的创造,视觉形式的创造决定着VI设计的生命,并常以“标志”的形态突出地表现出来。 “标志”(Symbol)作为传播信息的符号,是VI系统的核心和基础部分。它可以集众多信息于一身,在瞬间传达出所代表的意义和所承载的理念。从类别上看,标志可分为商标、纪念章、会徽、校徽、个人标志等多种;从形式美的构成法则上看,标志是在空间中将重复、对比、调和、对称、均衡、渐变等多种构成手法借由力的关系组织起来并形成符合人的审美要求的视觉形式,具有独特的形式美特征。 以“中国银行”的标志设计为例,由香港著名设计家靳埭强先生设计、1986年开始使用的现有的中国银行标志,从创意构思,到构成形式都显示出独特的形式美特征。在创意构思上,靳埭强先生受到编结红绳的古钱启发,将标志设计的母题定位在中国古代钱币上。其中钱孔与红绳巧妙地构成一个“中”字,由此寓意中国。古钱币则代表银行业,中线象征联系,外圆则象征全球发展,整体寓意天方地圆,经济为本。 从设计元素的构成形式和组织方式上看,我们首先可以看到,外部的“圆”与内部的“方”构成了力的对比关系,而且这种对比是在调和的基础上进行的。对比是互为相反的两种因素设置在一起所产生的现象,如运动-静止,刚硕-柔软,高-矮,强-弱等。而调和是将两种或多种矛盾因素趋向于一致的手法。调和可以使各种差异因素寓于统一之中,产生和而不同的张力和节奏感。中国银行标志中“圆”与“方”本身的对比关系被方形外部的弧形削弱、融合,它的构成角度恰好使原本两种冲突的力达成和谐一致的走向。此外,标志的对比因素还体现在面与线的关系上。在整体上,中国银行的标志由于线条均匀,走势平稳,空白均衡,因此呈现给人的第一印象是一个“面”。但是通过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其实这个“面”是由均匀的“线”围绕、运动而成。正是这种“线”与“面”的对比关系,增加了画面的跳跃感,时而动、时而静,打破了标志的对称所带来的绝对的平衡和稳定,在动静之间构成了节奏和韵律的美。 从色彩上看,中国银行标志采用中国传统的吉祥色红色作为基本色调。色彩是视觉形式的物质媒介,它与其他形式一样,是艺术家表达情感、与自然界沟通的有效手段。色彩被喻为感情的语言,眼睛的“诱饵”。现代生理学和心理学表明,色彩不仅能引起人们大小、轻重、冷暖、膨胀、收缩、远近等心理物理感觉,同时能够唤起人们不同的情感联想。在人类的发展过程中,各种颜色都被赋予了特定的涵义。如红色在人类的原始时期,就“开始有其社会性的巫术礼仪的符号意义在。也就是说,红色本身在想象中被赋予了人类(社会)所独有的符号象征的观念含义。”[1] 在象征的意义上,红色代表吉祥、幸福,象征活力、愉快和庄重。中国银行采用红色作为标准色,一方面表达了中国传统的祈福平安的心理诉求;另一方面则表达了锐意进取、顽强稳健的创业精神。简洁淳朴的红色标志与郭沫若先生所题写的“中国银行”四个黑色书法体相结合,相得益彰,使标志整体上散发出强烈的民族性和现代感。 二、VI设计中的审美特征 与其他平面设计相比,VI设计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审美特征: 1、真与美的结合

设计美学(问答题)

设计美学(问答题) 第一章何谓现代设计(P1-20,重点) 1、现代设计诞生的背景是什么? 答:在经历了19世纪下半叶英国的“工艺美术运动”、19世纪末欧洲大陆和美国的“新艺术运动”、“德意志制造联盟”后,20世纪上半叶,德国包豪斯设计学院的成立,标志着现代主义设计的诞生。现代设计的诞生有其深层次的背景: 1)随着科学的发展、人类文明的进步,现代科学观取代了自人类诞生以来的各类神学观,成为人类新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2)先进的生产力产生了新的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新的现代社会景观彻底改变了传统的社会总景观; 3)新的世界观、价值观、新的现代社会总景观孕育了新的艺术观念和创作方式,为现代设计直接提供了设计理念和设计语言。 2、如何理解艺术与设计的关系?(论述) 答:1)设计就是处理人与物、人与环境之间的各种关系。是在一定条件下,预先规划好其材料、功能和形态的创造性活动,是为满足他人的需求而提供的服务工作。而艺术都非常强调个性化,艺术品是艺术家个人情感和思想的表现。一个是为他人为社会服务,一个是为自己服务,设计与艺术的区别是显而易见的。 2)两者又是密不可分的,设计是一门以技术和艺术为基础并在应用中使二者相结合的综合性学科。3、现代设计与传统工艺美术设计的异同(论述) 答:1)设计表现形态的异同:设计有两种表现形态,一种它只是生产过程的内部因素,没有从生产中脱离出来,产品原型保留在生产者头脑中,生产者就是设计者;另一种,设计是独立的活动,生产者根据设计师预先设计的图纸进行加工。在工业社会以前,设计的形态主要是第一种。工业时代的到来,使设计独立于生产,不是设计为生产服务,而是生产为设计服务。 2)现代设计的复杂性与易变性。现代设计是艺术、技术和科学的交融结合,集成性和跨学科性是它的本质特征。现代设计在其发展过程中不断地发生变化,产生出形形色色的新风格、新流派。 3)传统工艺美术设计的稳定性和地域性。传统社会以统一稳定的世界观为基础,传统的工艺美术设计及理念与传统民族文化存在的“根”和“脉”紧密相连,具有其特有的稳定性。又由于不同民族有不同的生活方式,传统工艺美术又相应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 4)对人类生存环境影响的异同:工业革命以来创造的物质财富超过了工业革命之前所有时代创造的物质财富的总和,但同时也给人类自身及其生存的自然环境造成巨大的破坏;传统器物通常都是通过手工形式、借助手工工具制作完成,这种人与自然同构的造物思想和方法,使人们在审视营造建筑、制造器物的实践中,会考虑与自然环境的效应关系。 4、设计美学研究的对象是什么? 答:设计美学研究对象主要包括以下具体内容: 1)设计美学的本体(设计美学发展史,设计美学的基本原理、本质特征、基本范畴); 2)设计者(研究设计者的价值和职责); 3)设计的道德(研究设计的社会作用的道德价值)。 5、设计美的特征(你如何理解“设计美”?) 答:1)功能性。设计本质上就是设计人类特定的生活方式,功能性是设计之美的基础。 2)艺术性。设计活动是一种基于具体物质功能基础上的艺术创作活动。必然带有一些纯艺术创作的方式和审美特性。 3)技术性。设计是技术与艺术的结合,技术是产品物质功能得以实现的基本保证,是设计的基础和依托。 4)商业性。市场经济的商品化原则正在把设计演变成为一种商业性的活动。

艺术设计与美学重点

(04026)设计美学复习详细资料 一、人名、成就、名言、作品 伽利略——科学家。现代科学研究方法的奠基人; 培根——科学家。被誉为“自然大臣”;书籍《新工具》、提出“知识就是力量”; 笛卡尔——科学家。笛卡尔二元论逻辑; 牛顿——科学家。三大运动基本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 法拉第、麦克斯伟——科学家。电磁理论; 阿尔文?托夫勒——美国著名未来学家;书籍《第三次浪潮》 塞尚——印象派画家。现代艺术之父; 莫奈——印象派画家。《阿尔让特依大桥》 修拉——印象派画家。点彩画法;《大碗岛的星期天下午》 毕加索——立体主义画家。对现代设计影响最大的艺术家; M.金兹堡——俄国构成主义设计师;书籍《风格与时代》 艾尔?利兹斯基——俄国构成主义主要代表。海报《红楔子攻打白色》 康定斯基——抽象表现主义画家,包豪斯教师; 杜斯伯格——“风格派”理论家、发言人; 蒙德里安——荷兰“风格派”核心人物,画家。《红黄蓝》系列油画 里特维德——“风格派”家具、建筑设计师。《红蓝椅子》 鲍姆伽通——德国哲学家。书籍《美学》 康德——德国哲学家黑格尔——德国哲学家 彼得托齐纳——捷克设计师,提出技术美学的概念; 鲍列夫——苏联美学家; 泽姆佩尔——德国建筑学家,最早研究美学的学者,其理论成为现代设计理念形成的基础; 约瑟夫?帕克斯顿——“万国博览会”英国“水晶宫”的设计师; 拉斯金——英国艺术理论家。把造型艺术称为“大艺术”,设计称为“小艺术”; 莫里斯——英国艺术设计家、作家。拉斯金思想的传承人,英国工艺美术运动奠基人;书籍《乌有乡消息》、《乔叟集》(书籍装帧第一书);设计史上第一次提出整体设计概念; 穆特修斯、凡德?威尔德——德意志制造联盟成员,双方发生著名的争吵;

设计美学论文#精选、

设计美学 摘要:设计美是设计美学最核心和基本的范畴,本文将从分析具有设计美力量的作品开始,详细介绍设计美学的构成要素、设计美带给人们的审美心理及对设计需注重细节等进行深度的设计审美鉴赏。 关键字:设计美学设计美感审美心理环保细节设计 1.什么是设计美学,举一例体现设计美学力量的设计作品(设计给产品带来的直观好处,数据) 15 设计艺术的美学是一种应用美学,它是把美学原理应用到设计艺术之中而产生的一种美学,这种美学消解了生活与艺术之间的距离,使生活艺术化,艺术生活化,这也是当代社会与文化的一个突出变化,即设计美学的核心与出发点是:日常生活审美化。 例如:“PH”灯这一设计,早在1925年的巴黎国际博览会上,便作为与著名建筑师勒·柯布西耶的世纪性建筑“新精神馆”齐名的杰出设计而获得了金牌,并且至今仍是国际市场上的畅销产品。 PH灯设计师保罗汉宁森(PoulHenningsen,1894-1967)名字简称为PH,按照他的照明理论,照明应当遮住直接从光源发射的强光,这种遮盖面积要相对大一些,以创造出一种美丽、柔和的阴影效果,覆盖在室内的大小物体上,还应利用一种相对向下的光线分布,产生一种闭合建筑空间的效果。所以他设计的PH灯具具有如下的的重要特征:1.所有的光线必须经过一次反射才能达到工作面,以获得柔和均匀的照明效果,并避免清晰的阴影; 2.无论从任何角度均不能看到光源,以免眩光刺激眼睛; 3.对白炽灯光谱进行补偿,以获得适宜的光色; 4.减弱灯罩边沿的亮度,并允许部分光线溢出,以防止灯具与黑暗背景形成过大反差,造成眼睛不适。PH灯具的优美造型正是这些特点的直接反映。 “PH”灯具不仅是斯堪的纳维亚设计风格的典型代表,也体现了艺术设计的根本原则:科学技术与术的完美统一。一方面,从科学的角度,该设计使光线通过层累的灯罩形成了柔和均匀的效果,从而有效消除了一般灯具所具有的阴影,并对白炽灯光谱进行了有益的补偿,以创造更适宜的光色。而且,灯罩的阻隔在客观上避免了光源眩光对眼睛的刺激。经过分散的光源缓解了与黑暗背景的过度反差,更有利于视觉的舒适。在这里,科学自觉地充当了诠释“以人为本”设计思想的渠道。另一方面,灯罩优美典雅的造型设计,如流畅飘逸的线条、错综而简洁的变化、柔和而丰富的光色使整个设计洋溢出浓郁的艺术气息。同时,其造型设计适合于用经济的材料来满足必要的功能,从而使它们有利于进行批量生产。可以说,科学与艺术的完美结合促进了“PH”灯具在世界范围的经久不衰。其成功充分说明了:艺术与科学从分离到靠近,进而实现优势互补不仅是时代的需要,也是两个学科各自发展的需要。对于以现代科技为依托的设计来说,其中的意义显而易见。 2.设计美学的构成要素有哪些?5 设计美学的本质是人类有目的性的,按照美的规律进行创造,设计美的体现是一种动态过程,而其达到的是一种静态效果。设计美学的构成要素包括:功能美;造型美;结构美;材料美;形式美。其中,功能美又包括实用功能、使用功能、认知功能和审美功能;造型美包括形态美与色彩美;材料美包括肌理美和材质美。 3.举出具有设计美的构成要素的具体作品,他们都具备哪些设计美,至少一例 10 例如:唐代曲辕犁 1在功能性方面,与直辕犁相比,唐代曲辕犁具有良好的使用功能,不仅可以通过扶犁人用力的大小控制耕地的深浅,还大大节省了劳动力,有很高的劳动效率。 2形式美与造型美方面,唐代曲辕犁可谓达到了一种均衡与稳定的美学效果。唐代曲辕犁的造型中,以策额为中线,左右保持等量不等形的均衡;从色彩上看,木材的颜色是冷色,而

美学设计

美学设计:对话和学习——关于Satind er E Gill的美学设计案例研究 来源:社会学系,兰开斯特大学,兰开斯特,英国 摘要:本文所讲述的知识概念是一个在实践过程中实现共同交流和学习的平台概念。共享的做法涉及到实践分享。这种经验共享的必要性体现在不同的层面并表现出不同的形式。这表明在基于对话和学习的参考下,参与设计对未来的发展具有推波助澜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为未来的发展提出相关的做法和建议。本文讨论和研究的对象是景观设计。为了在分享实用知识方面更加凸显活动参与性的重要(不论通过语言还是肢体),一项研究正在他们的共同合作下进行(比如审美)。 关键字:审美美学设计交流分布式学徒知识体现学习实践参与实用知识 一、引言 这组景观设计是设计实践的一个范例,其包含探索性的做法,以揭示特定合作的设计。在参与未来的时间过程中,可以说在很多方面参与设计是和一些基本问题相关的,比如民主(Cf. Ehn , 1988; Cooley, 1987),从事的活动(Suchman,1987, Hughes et al. in press)以及合作设计辩证法和合作分析(Mogensen, 1995)。在实施设计实践后,其内在的思想往往反映在景观建筑上,本文论述了有关问题的处理经验以及所产生的研究成果,从另一个层面来对这些讨论和研究。讨论了以人为本的设计出发点来参与设计(Gill, 1996; Cooley, 1987),以及如何在项目建筑设计的情况下使景观分布在执业活动跨越地理距离,或者解决因知识结构而产生分歧(Gill, 1995),是团队内部磨合度提高。本文建议,在发生这种情况时,知识的代表并不了解,并力求表现出知识的意义体现在经验知识的共享。该方法是根据我的媒体设计研究博士学位工作所提出来的,认为如何进行审美交涉的实践(例如知识)是可以共享。 参与学习看作是体现了对话和共享的实践中的学习,对话是需要信任和同情,使价值(例如审美价值),来增加他们参与对话的知识。知识背景下的信任和同情方面的转移将明显成为各项研究的重点。所以可以说,参与设计是有助于对话和实践学习今后的发展。 第二个景观设计对于在建筑倾斜角度上的研究具有很大的实践意义。其在建筑审美价值视域景观设计的概念成为伟大意义,并引发了起草和景观畅销拟议变动。 对话在这里不仅仅是作为口头或书面沟通,而且由于涉及的肢体语言和身体所在的物理(如工具为基础)环境。后者与其最相关的一个领域就是视觉和形体,例如建筑景观。 本文讨论了企业在这园林建筑师越来越重视基地分布的技巧。这是不难传播信息,但它是一个不同的问题,涉及到分享知识的分布。分享知识体现共享的做法。同样,审美价值共享是共同的做法(Johannessen,1981)。有需要获得更深的理解知识的共享和生产实践的审美,以了解如何分享知识的审美价值,而且成功地采取执业地点的分布式网络。会发生什么事的具体做法是不共享?正是在这里,参与设计面临的挑战,发展手段的做法,由于多种通信技术手段知识,美学价值可能被共享的基地(社区横跨几乎分布式知识网络)媒体。对于我们研究成果而言,在理论上实现这一目标是具有很大可能性的。 二、专业知识及其表现 能够参与设计,即创造出过去与现在,将来的使用情况,其中之一就是需要一个有能力从事者对话其他参与者来分享经验。这种对话涉及学习,使所有参与者的知识转嫁和吸收其余成员的知识。这种学习的核心是收购过程/吸收的做法以了解产品知识。通过代表,我的意思是,互动与物理(物质世界的工具可能是口头语言,身体,如钢笔,光桌等),和[建设的素描]物理(如颜色,地图,示意图,总体规划,总体规划,计划,功能描述草图,照片,书面文件等)。本文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理解来定义了内容和背景。共享的做法是,学习和创造共同的意见。 在这方面的提出解决一些问题的方法,通过对传统知识,认为它具有作为一个实体,可

设计美学论文

设计美学课程论文 题目:浅谈设计美学的运用 学生姓名:汪XX 学号:3130106XXX 专业班级:工业设计1301 指导老师:邱XX老师 2016年5 月22日 设计美学论文 设计美学是在现代设计理论和应用的基础上,结合美学与艺术研究的传统理论而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设计美学的研究范围涵盖了艺术设计的全部过程,包括设计产品、设计过程、产品消费、部门设计、设计美学历史等等。设计美学研究的使命就是探索设计的本质,并利用审美规律创造新的美的形态,推动设计运动不断向前发展。 设计美学是一个抽象概念,它不是具体的,但它是不断向前发展的,也在不断地被改变。设计美学是一种应用美学,它是把美学原理应用到设计艺术之中而产生的一种美学,这种美学消解了生活与艺术之间的距离,使生活艺术化,艺术生活化,这是当代社会与文化的一个突出变化,即设计美学的核心和出发点是:日常生活审美化。 设计美学的本质是人类有目的性的,按照美的规律进行创造设计,设计美的体现是一种动态过程,而其达到的是一种静态效果。 设计美是社会性劳动成果的结晶。它不依附于艺术美,因为设计的价值体现是作为实用功能美而存在的。设计美是在不断创造中体现的,不千篇一律,也不一成不变。产品的材料、结构、形式、功能构成一个有机整体,成为不可分割的、互为一体的设计美构成要素。 材料美要素被称之为设计美的第一要素,材料的物理性质和品种,对材料的加工工艺技术,其性质的变化规律等,在不同条件下发挥材料特质赋予材料以美的属性。除过材质本身,对于同一件设计品来说,它表现出来的色泽,纹理、软硬、轻重、粗糙、温润等性能状态都是由于材质而决定的。 结构美要素,“结构”是指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互相联系、相互作用的方式的总和,它是空间里的存在,它把产品的形态从空间上分解为点、线、面、色彩、机理等简单要素,经过这些简单要素的位移、重复、变形,进行组合,构建,产生一些感觉上不同的感受以产生美。

设计美学XX

1.设计美学定义:是一门研究人类从事具有 创造性活动中美学规律的学问,就是一门 研究如何使人自身的生存环境更加美化 和宜人的新兴学科。 2.如何理解迪扎因(Design)? ①Design是 一种融合了科学理性与艺术感性,技术美 与艺术美的创造性设计活动,设计从本质 意义上理解,它是对人类生存方式的设 计,甚至包括了劳动方式、生活方式、娱 乐方式、交通方式等设计②迪扎因大致包 含四层基本涵义:一是一种造物手段,利 用现有科技文明成果,促使人类改变自身 环境的必要手段。二是人类审美文化的新 领域和新的审美形式。三是一种新的创造 性审美活动。四最终结果必然呈现为物化 的形态。③Design三方面鲜明特点:1设 计与生产制作的分工,设计师作为一项职 业的诞生2强调没有既定模式的开发性 设计3功能与造型的一致性。 3.从某种意义上说,设计发展历程似乎又在 走一种新轮回,农耕文明设计发展历程似 乎又在走一种融为一体,工业文明设计与 制造相分离。 4.工业革命为设计创造新的技术环境表现 在三个方面:①工业革命促使了设计和制 造的分工。②标准化、批量化和机械化的 大生产方式成为日常生活用品生产主导 方式③举世瞩目的科技文明把世界万事 万物都改变,总之,人们有可能利用比手 工艺时代更强有力的能源和动力来达到 自己设计目的,为设计产品提供更大自 由,因工业产品的艺术品格问题时时充满 着矛盾。 5.工业设计:(广义)以工业大生产为背景 的技术设计和艺术设计两者自觉结合,包 括工业设计创造性活动设计出来的工业 产品,和为实施这种设计而创造出来新型 设施,环境以及整体上活动的组织。(狭 义)即工业产品设计又称为“工业造型设 计”“工业设计”“工业艺术造型设计”等。 6.环境设计:环境设计或称环境艺术设计。 两种:①广义的环境设计,包括建筑及园 林设计,还包括室内设计②狭义的环境设 计,主要指区域环境设计(也属广义的环 境设计范围),例住宅群设计、旅游风景 区设计、纪念性区域设计、文化区设计等。 7.园林设计:“设”者,陈设,设置;“计” 者,计谋,策略之意。是在一定地域范围 内,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通过改造 地形(进一步筑山、叠石、理水)、种植 花草、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途径创作而 成的美的自然环境和游憩境地。 8.视觉传达设计:或称视觉信息传达设计、 视觉信息传播设计、形象推广设计。目前 这一设计形态的对象还不大统一,对于什 么是视觉传达设计存在许多争议。视觉传 达设计也许可以大致上划定是指以现代 公共信息传播为宗旨的视觉造型设计。当 两个或两个以上人来到一起共享某种信 息时,传播行为和传播关系发生了。按具 体传播方式不同,视觉传达设计一般可分 为大众视觉传达设计和其他视觉传达设 计。而一种对视觉传达设计的宽泛理解, 将装潢设计,广告设计等都列于其名下。 9.人类通过造物实践使自然人化。所谓自然 人化,就是人类通过社会实践使外在自然 打上了人的烙印而“人化”,内在自然的 人化,是指人本身的情感、需要、感知以 至器官的人化。 10.内在自然人化三个领域:①认识领域,主 要培养人的逻辑思维能力②意志领域,主 要培养人的道德品质、意志能力③情感领 域,主要培养人的美感情操审美能力 11.原始积淀和艺术积淀对形式美感意义: ①什么是美感的原始积淀?人类利用和 创造石器,在这一系列合规律性活动中, 培养人对自然秩序的领悟、想象、情感和 理解。当通过自身的自觉实践达到目的 时,就产生一种愉快的情感,这即可能是 美感的原始积淀②原始积淀促进了形式 美感产生、丰富和发展,在劳动生产中, 在工具、日常生活用品的创造和使用过程 中,人类既产生了实用需要得到满足的实 用感,积累了从属于实用感的形式感—主 要是形体感和节奏感。总之,在原始的积 淀中形成了审美的心理结构。人们在主体 能动活动中感自己心意状态与外在自然 的合一对规律性的把握,对自然秩序感受 产生审美愉快。 12.艺术积淀三个过程:①从再现到表现,远 古器物图形都经过写实、变形、抽象,直 至符号化过程②从表现到装饰。表现性的 图形经不断抽象成了有意味的形式。有意 味的形式看多了,普遍化以后,就逐渐演 变成装饰美成为形式美③从再现到表现 直至装饰,又从装饰转向再现。艺术发展 始终遵循着循环往复的发展过程,当艺术 变成一种纯审美或纯粹的形式美,艺术本 身就会走向衰亡。从再现到装饰,从装饰 又回到再现的过程,是形式美积淀过程, 是人类审美心理结构的数字方程式不断 丰富,人类内在心理不断成熟的过程。 13.宗教文化集器物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 化三位于一身,具有强大包容性。 14.苏格拉底美学贡献观点:①试图在目的论 和道德学基础上思考美学和艺术问题,提 出真善美统一的观点,②没有把美和善两 个不同概念区分开来,对美的本质的讨论 未得出一个明确结论,在西方美学史上第 一次严肃提出了美是什么的问题具有非 凡意义,意味着美这个词已开始从日常的 评价意义上升为独立美学范畴,美不再只 有美好的意思,而且进入了普遍本质的层 面,成了一切美的事物共同性质和根源。 15.柏拉图美学理念:柏拉图生于雅典最具有 名望的家族,父母为雅典著名政治家的后 裔。他是希腊古典时期雅典最著名哲学家 之一,著作中,第一次把美和艺术的概念 纳入严谨的哲学体系,以哲学对话的形 式,在不同观点对立和争辩中进行探索。 16.理念说柏拉图美学的基石和归宿,柏拉图 着重从理念说角度论述美的理念的特征, 强调美是绝对的、统一的和永恒不变的。 17.亚里士多德美学观点:①如果说理念论是 柏拉图美学的基石与归宿,那么对理念说 的批判是亚里士多德美学的起点②理念 论的根本缺陷在于它割裂个别与一般、普 遍与特殊的关系,把一般和普遍看作是超 越于个别和特殊之上的东西,从而流于空 谈③美不能脱离具体事物而存在,美在于 事物形式的有机整一性,美是事物的、可 以感知的感性性质。 18.鲍姆嘉通是德国启蒙美学的真正创立者, 因此获得美学之父的称号 19.崇高:在美学上是指具有博大、雄伟、壮 观或悲壮等属性的审美对象,可以是物质 形式的,也可以是精神品质的,或者是二 者兼有的,在人们的头脑中所形成的包括 惊喜、景仰、尊崇悲壮、豪迈、胜利感等 在内的复杂的心理情感反应。 20.中和:是中国美学的特有术语,基本特征 是协调和谐,刚柔相济,安宁平和,体现 “中庸之道”。 21.拨尔而怒:指刚健奋发,表现出奴隶制社 会上升时期社会风貌和趣味。 22.哲学观对设计观的影响:①中国古代哲学 家认为人是宇宙大化一部分,人同世间万 物一样是从大自然中产生出来的,整个天 地自然是一个包含人类自身内在的、充满 着勃勃生机的、不断变化流动的、生生不 息的过程②这样一种哲学观直接影响设 计观,这种设计观的核心就是要求人们从 综合、整体的观点去看器物的设计,把人 们所制造的各种器皿和物品看作是整个 自然这个大系统中的产物,因传统哲学强 调天人合一,人要效法天地,与天地自然 共生存,遵从自然规律。这种宇宙自然观 及对自然的价值观,使人们在设计中要考 虑与自然协调一致的整体关系。 23.普金—19世纪上半叶艺术与手工艺运动 种种观念的先驱。是英国建筑师、作家、 理论家和文物工作者,英国天主教复兴运 动和哥特复兴建筑风格的代表人物,对哥 特式建筑风格尤为推崇,始终是哥特风格 倡导者。 24.普金建筑设计定理:①建筑必须便利生 活,讲究结构,合乎时宜,否则就没有任 何特色可言②所有的装饰物必须使建筑 的基本结构更加丰富。 25.罗斯金—英国著名作家、政治家、艺术理 论家,技术美学思想和艺术与手工艺运动 的积极倡导者。对现代设计美学的主要贡 献:提出了艺术工业问题,认为工业艺术, 日常生活用品艺术是艺术大厦的基石。但 艺术品不能通过机器生产,把设计和操作 重新结合,恢复和提高大众追求,提高大 众的鉴赏力。 26.莫里斯—19世纪英国伟大的工艺美术家, 是英国手工艺运动的实践者和近代欧洲 设计艺术的奠基人。 27.工业美结构要素:罗拉对工业美提出一种 结构分析理论:功能的结构、材料的结构、 机体的结构、形式的结构、环境的结构。 28.包豪斯的主要理论原理:1)废除传统的 形式和产品外加装饰,主张形式依随功 能,尊重结构自身的逻辑,强调几何造型 的单纯明快,促进标准化并考虑产业因 素,这些原则被称为功能主义设计理论, 2)它从工业生产过程的合理性中看到了 产品审美形态的决定性基础,并主张使产 品的审美特性寓于技术的目的性形式之 中,达到实用,经济,美观。 29.包豪斯的审美设计观:1)主张实现审美 与实用、功能的新统一,2)包豪斯实行 双轨式教学,设计课由造型教师与技术教 师共同教授,使学生避免了对艺术造型和 技术原理的畸形片面的发展,培养出来的 学生具有审美与技术的双重才能,3)形 成了构成主义的工业设计风格特征,注重 对新材料、新的设计方法的选择和运用, 废除外加的装饰,追求产品的功能价值及 审美的结构和单纯明快的风格,可以说是 真正的现代主义风格的起点,4)确定了 建筑上功能主义的理论基础。 30.包豪斯的艺术风格具体表现:1)接受艺 术的新潮,把最新奇的抽象艺术用到建筑 和工艺品设计上2)注重实用,把功能作 为建筑设计和产品设计的出发点3)按照 现代材料和结构的特点,从结构和设计方 面加以谋划,以达到艺术效果,实现功能 和艺术的统一。 31.文脉主义、隐喻主义、装饰主义是后现代 追求人情化、个性化三种主要设计方法。 32.文丘里、斯特恩、詹克斯三位大师级人物, 构建起了后现代建筑理论框架。 33.20世纪60年代末期到70年代,意大利 极端设计中的一位关键人物埃托*索特萨 斯成为意大利后现代主义运动颇具影响 的发言人。是设计界的特立独行者(索特 萨斯)(用比拟的方法设计了(“机器人书 架”、)(曼迪尼、)(布兰兹)称为意大利 激进艺术设计的“(三驾马车”。) 34.追寻高技术倾向设计的起因,源于20世 纪20-30年代的机器美学和20世纪50年 代后期的阿齐格兰姆派的结构美学思想。 35.如何理解高技派?高技派定义:(广义) 指那些使用和表现了当代最高强、最先进 的来到达各种设计,生态使用要求的建 筑。(狭义)亦称重技派,突出当代工业 成就,并在建筑形体和室内环境设计中加 以炫耀,尚称机械美,在室内暴露梁板, 网架等结构构件以及风管,线缆等各种设 备和管道,强调工艺技术与时代感。 36.高技派的设计理念:技术乐观主义 37.极少主义风格:是20世纪80年代开始兴 盛的一个设计风格,渊源可以追溯到密斯 *凡*德罗少即是多的现代主义设计思想, 是对密斯*凡*德罗设计思想的极端发挥。 38.极少主义风格的特征:1)用一种简单到 无以复加的方式,追求极端简单的设计风 格,主张维护产品设计的固有要素,提倡 密斯*凡*德罗少即是多原则,2)主张纯 粹的线条与形式、整洁无装饰的外表和理 性化格子形式的追求。 39.美是什么和美的本质理解?美是美学界 的哥德巴赫猜想,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 从古至今对美是什么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与阐述,他们从审美对象的形式、从审美 对象对人的功利、从客体的特性、从主体 的审美感受等反面研究,对美赋予了不同 的定义。1)李泽厚关于美三层含义的论 述:第一层,审美对象,第二层,审美性 质,第三层,美的本质和美的根源。2) 审美活动是一种社会现象:①美与原始的 巫术活动有关,具有某种社会含义在内。 ②美必须依赖人类社会而存在,并受到社 会生产力水平的制约,人类的审美活动是 一种社会现象。3)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 感性显现。人类本质力量的形成和发展是 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经过以生产劳动为 基础的各种社会实践而逐步实现的,是劳 动创造了美的根源蕴藏在人类的社会实 践中。在生产实践中,一方面把原始的自 然改造成人化的自然。一方面把自身的自 然改造成具有知、意、情的人化了的内在 自然。只有当人类的本质力量在实践过程 及其成品中感性地显现出来,得到人们的 关照,引起人们感情上的愉悦的时候,人 与客观对象之间的审美关系才能形成。 40.美在今天有三种含义:①表示感官愉悦的 强形式,是羊大则美的沿袭和引申②表示 伦理判断的弱形式,是羊人为美、美善合 一的延续③专指审美对象,指使你产生审 美愉悦的事物、对象。 41.美感属于内在自然的人化,可分为感官的 人化和情感的人化两方面。 42.设计美本质特征?功能性特征、社会性特 征、形象性特征、变异性特征。美是美学 界的哥德巴赫猜想,诸多学者从不同角 度,从古至今对美是什么进行了深入的探 讨与阐述,从审美对象的形式、从审美对 象对人的功利、从客体特性、从主体的审 美感受等反面研究,对美赋予不同定义。 43.如何理解设计美学①从本质意义上讲,设 计美学是一门研究如何使人自身的生存 环境加美化的宜人化的新兴学科是设计 和美学的交叉学科。设计美学是把美学原 理应用到设计艺术(包括艺术设计,工业 设计)之中而产生的一门应用美学,是一 门研究人类从事具有创造性活动中美学 的规律的学问。消解了生活与艺术之间的 距离②设计美的构成要素:材料美要素、 结构美要素、形式美要素、功能美要素。 44.设计美学是设计学分支,是设计学基础学 科,设计美是设计美学最核心、最基本范 畴。 45.研究人体工程学的目的:最大限度的提高 劳动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有助于人的身 心健康全面发展 46.人体工程学:是研究人在工作环境中的解 剖学,生理学,心理学等诸方面的因素, 研究人—机器—环境系统中的交互作用 着的各组成部分(效率,健康,安全,舒 适),在工作条件下,在家庭中,在休假 的环境里,如何达到最优化的问题。 47.设计活动的基本环节:一、孕育与准备的 过程,二、构思与创造过程,三、验证过 程,四、设计提交过程,五、组织生产过 程,六、市场化过程。 48.材料形成一定的结构通过三种方式来表 现:①是所谓“塑造”方式。②“筑构”。 ③“平面构成”。 49.博克的美学观点:1)美是物体中能引起 爱或类似情感的某些性质2)美的原因不 在比例、适宜或效用3)美的事物的特征 (美的真正原因):小、光滑、逐渐变化、 不漏棱角、娇弱以及颜色鲜明而不强烈 等。这些美所依存的特质不由主观任性而 改变4)松弛舒畅是美所特有的效果5) 崇高与美的比较。 50.结构表现形式:①工业革命以后,现代工 业设计应运而生,改变了人们一味模仿传 统工艺结构的旧习,为批量生产的产品寻 找新的结构形式②裸露结构表现法是现 代设计常用的结构表现形式③隐藏结构 法则是以信息技术为主产品的常用手法。 51.产品结构的特征:①产品结构的层次性。 指的是任何一种产品的结构都有若干不 同的层次,而每一个层次的结构又有它自 身赖以组成的材料②产品结构的有序性。 指的是任何产品的结构都是合目的性和 合规律性的统一③产品结构的稳定性。指 的是产品作为有序的整体,无论属于一种 静态结构或动态结构,它的各种材料之间 的相互作用都能保持一种平衡的状态。 52.美感具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含义:狭义的美 感指的是审美主体对于客观存在的审美 对象所引起的具体感受,即审美感受。 广义上的美感,又称审美意识,指的是审 美主体所反映的美的各种意识形式,包括 审美感受,以及在审美感受基础上形成的 审美趣味、审美观念、审美理想等。 53.设计美感本质特征:①设计美感的直接功 利性②设计美感的形象直观性③**的想 象创造性④**的情感愉悦性。 54.在设计美的创造中,精神能量必须转化成 现实的具有实用价值的物质存在。设计美 感的情感愉悦,既包含了(艺术审美)情 感愉悦性的形式体会,又包含了(科学审 美)情感愉悦性的理性价值。 55.设计美感心理因素:①设计审美感知②设 计审美想象③**情感④**理解。 56.造物生产与艺术创作的情感体验存在两 反面差异:①艺术创作中艺术家个人的激 情、情感意味,渗透在作品中,构成作品 的核心,成为感染欣赏者的内动力和根 源,而技术美中所蕴藏的情感,则是凝练 在产品上的,相对抽象的社会情感②在艺 术美的创造中,情感常常成为艺术创作的 催媒剂,而技术美的创造,精神能量转化 成物质能量,情感本身无法直接熔铸到产 品中去。艺术创作为我,造物生产为他。 57.设计活动基本环节:①孕育与准备过程。 ②构思与创造过程。③验证过程。④设计 提交过程。⑤组织生产过程。⑥市场化过 58.农耕文明的手工艺设计与制作融为一体, 工业文明设计与制造相分离。 59.感官的人化,哲学上讲,就是马克思所说 的感性的功利性的消失,或者说感性的非 功利性的呈现。 60.瓦特发明蒸汽机大机器批量产品出现为 界限,划分手工业时代和工业文明时代。 61.狞厉的美:看起来狞厉可畏,却积淀着深 沉的历史力量它的神秘恐怖与无可阻挡 的巨大历史力量相结合,构成了崇高的 美,李泽厚将这种威吓概括为青铜艺术的 狞厉的美。 62.现代主义(功能主义)局限性:过于强调 形式的简化,突出材料和功能的表现,容 易忽视产品与人的情感的和谐、交融,及 对优秀传统的继承,由此,引起了后现代 主义的强烈指责。 63.老子:“诞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 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