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势群体教案设计

弱势群体教案设计
弱势群体教案设计

教学设计

(一)“弱势群体”含义、特征和范围 多媒体课件展示:身边的弱势群体,展现一组我国弱势群体生活艰辛的配乐组

图。

教师引导:同学们,像这些生活达不到社会最基本标准、依靠自身力量无法改变现状、需要国家和社会给予帮助的社会群体,我们称之为弱势群体。下面我们将重点关注身边几种典型的弱势群体。 (二)不同类型的弱势群体结合国家

上述统计数据,说明我国弱势群体主要包

括哪些人群?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我国

人民生活得到了很大改善,为何还存在这

么多弱势群体?

(三)走进同龄人

教师引导:同学们,细细品味这段文

字,你对自己现在拥有的生活满意了吗?

假如此时此刻你的内心还不够满意,那么,

让我们将目光转向身边这样一些同龄人

吧!

多媒体课件展示:一样的年龄,不一

样的生活

展现一组我国贫困山区儿童生活艰辛

的配乐组图 有哪些共同点? 配乐朗诵 学生交流:看完这些图片,你有哪些感受?你周围是否有这样的同龄

人?说说你对他们生活境况的了解? 导学生认识到

由于我国人口

众多,经济、

社会发展不平

衡,同时受历史、自然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通过组织学生认真朗读本段文字,目的在于激发

学生感受生活、学会珍惜和感恩。同时,也为随后深刻体会身边弱势同龄人的艰难处境,做好情感铺垫。 通过组织学生观看我国弱势少年儿童的图片,畅谈观后感受,交流平时的社会观察,目的在于引导学生认识到在自己周围还存在这

样一些弱势同

龄人。激发学

生珍惜现有生

活,践行平等

的真谛,以实

际行动积极关

心帮助弱势同

龄人。

课堂小结 2分钟 同学们,现阶段,弱势群体问题已成为我国社会生活中日益凸显的严重社会问题,它已引起了党和国家以及有责任感的人的高度关注。相信,随着

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他们将和全国人民一道共享改革成果,改变他们的弱势地位。

浅谈弱势群体的教育不公平

浅谈弱势群体的教育不公平 随着我国教育的不断进步发展和改革,我国的教育事业蒸蒸日上的同时,弱势群体教育却依旧面临着一定程度上大的不公平。弱势群体通常是指由于某些障碍或者缺乏经济、政治和社会机会,而在社会上处于不利地位的人群,经济生活的贫困性、生活质量的低层次、承担风险的脆弱性是其本质特征。弱势群体的不公平表现在社会诸多方面,教育的不公平就是其中之一。 弱势群体教育的不公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育机会的不平等。首先,受先天素质和性别因素的影响,残疾儿童和女童在受教育的机会上,处于劣势;其次,受地区因素影响,东西部地区以及城乡之间学生入学率和辍学率等方面存在着差距。1999年高中在校生人数,城市占38.7%,县镇占47.8%,而农村才占13.5%。各省区间初等教育发展的绝对差异在规模上有所缩减,但在质量上呈不断扩大趋势。第三,受家庭环境和生活环境的影响,教育机会不平等的现象也比较明显,其中以流动人口子女入学问题最为突出。民工子女就学现状有三种:一是完全辍学;二是在流人地公办全日制学校借读,但借读费较高,且存在着不公平待遇;三是在“民工子弟学校”上学,这是大多数民工子女的选择,但这些学校多为私人办学,教学质量难以保证,有的还存在卫生、安全隐患。另外,在我国教育体制中存在的以钱择校、高等教育机会分配不公等现象也直接导致了教育机会的不平等。 2.教育过程的不平等。主要表现在教育经费、师资力量、办学条件以及教学关系和教育评价等各个方面。其中教育经费是根本因素,它决定着师资力量和办学条件的好坏;而教育经费投入的多少不仅取决于当地政府对教育的重视程度,更主要的还与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关。按人均GDP可以把我国省区分成发达、中等发达和不发达三类地区,不同地区间的教育投入差异是很明显的:1994年的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平均生均教育经费,一类地区是864.63元和1550.81元,为三类地区433.84元和711.66元的2倍;1999年,全国初中生均公用经费支出为375元、小学为184元,而这一数据在农村地区则分别为264元和141元。由于经费的不足,相当多的地区还不具备义务教育的基本办学条件,教育质量难以保证。另外,“一刀切”的教育收费,致使很多的在校生,难以接受到平等的教育。贫困地区中小学生因为家庭负担原因而辍学的情况已为人所共知,1994年一类地区的初中生毕业生升学率为85.13%,而三类地区的为39.36%,各地区中学升学率的标准差维持在15%左右;高等学校的收费更是让贫困学生望而却步,2000年普通高校的学杂费都在3000~6000元之间,占了学生经常性支出的22.2%,远远高出其他国家和地区。 3.教育结果的不平等。主要是指不能使每个学生都达到其所能够__达到的基水平,不能得到全面发展,不能保证整体的教育教学质量的要求。就社会弱势群体而言,主要表现为高考分数线地区差异、不同家庭背景不同阶层的子女的成功机会、就业机会的不公平性等等问题。高等学校比较集中的城市和地区,通常高考录取分数线较低,比如2003年文史类的重点线,北京市是455分,比湖jB省的559分低100多分,还不到该省的资格线480分;另外,一蹙民办高校或是与高等学校合作办学的二级学院,相对而言,分数线较低但收费很高。贫困家庭的子女也是可望而不可及。 二、弱势群体理应受到更多教育公平 1.弱势群体承担着夏多的社会代价,理应享受公平待遇。在社会转型时期,

关于社会弱势群体的司法救助问题

关注社会弱势群体问题并提供相应的解决对策是当今社会一个非常现实而紧要的课题。对社会弱势群体实施司法救助既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呼声,也是人民法院应尽的职责。然而,社会弱势群体及其问题凸现不断,现行司法救助手段却日渐乏力,特别是随着现代司法理念的广泛认同与传播,围绕对社会弱势群体展开司法救助问题之争论也日见频繁。本文从现代司法之公平理念出发,对社会弱势群体之司法救助有关问题论述之。 一、司法救助对象之社会弱势群体的界定 1.现实中社会弱势群体存在广泛性和复杂性 在一般人眼中,谈及社会弱势群体,其范围因个人认识、理解不同,其范围也大不相同。弱势群体具有相对性。如从年龄看,少年儿童和老人属之;从性别看,妇女属之;从健康状况看,残疾人属于这一类;从工作获得与否看,失业人员属于弱势;与企业主相比,劳动者属于弱势;与多数民族相比少数民族属于弱者;与行使权力者相比,被管理者属于弱势等。从这种范围的广泛性来看,弱势群众的背后蕴藏着深刻的复杂性。从成因上看,既有由于自身体能的孱弱而形成的弱者,又有基于政治、经济等原因而形成的弱者;从存在形态看,既可以是有内在组织性的,也可以是松散的,也就是说这里“群体”可以是实在意义的,但更多是观念意义上的,是对在某一方面有共同特质的人群的一种理论概括。而且弱势群体的形成还具有时代性特点,如今天许多国家的同性恋者、爱滋病患者等理应为弱势群体范围,但这在古代社会是不存在的。这种现实中社会弱势群体的广泛性及复杂性使得概括出其中内在本质的一致性存在着巨大的困难。 2.有关社会弱势群体的理论纷繁复杂 “社会弱势群体”的复杂性也充分地体现在理论上。学术界中目前围绕弱势力群体的内涵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为三种论述: 一是贫困群体论。持这种观点的学者将经济因素视为弱势群体共性中最本质性的因素,认为经济上的贫困是弱势群体之所以弱的症结,经济上的劣势导致了社会地位的低下以及竞争中最终的失败。贫困既表现为低水平的收入,又表现为总体的生活状况的贫困。 二是竞争弱者论。这种论说将社会弱势群体放置于一种关系中考察,“弱势群体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在具可比性的前提下,一部分人群 通常是少数 比另一部分人群 通常是多数 在经济、文化、体能、智能、处境等方面处于一种相对不利的地位。”“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即使建立了一整套有关公平竞争的法规和政策,也会有部分社会成员由于受其本身各类条件的限制,经常处于不利的竞争地位,比如有些妇女、未成年人、老人、残疾人等等,尽管有了专门保护这类人权利的法规。但凭其自身的能力去实现其权利的手段却不具备。” 三是功能脆弱论。这种观点从社会弱势群体的功能角度切入,认为“脆弱群体是在遇到社会问题冲击时自身缺乏应变能力而易于受到挫折的群体。” 上述关于社会弱势群体的理论,为我们从不同的角度认识社会弱势群体提供了路径,其中包含着丰富的合理性。但是,从司法实践角度讲,上述理念都还只是一种模糊说,无论是贫困群体论,还是竞争弱者论与功能脆弱论,其弱势群体范围的界定宽泛而不确定。

关心、关注弱势群体

关心、关注弱势群体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进步和社会问题的凸显,我国制定了大量社会政策,保护社会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秩序。全国性的法律和法规涉及到儿童、妇女、老年人等社会上公认的弱势群体。但是,总的说来,改革以来社会政策发展最快的是与市场化改革相关的劳动和社会保障领域。在向市场经济过渡的过程中,保护受市场经济伤害的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成为社会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以来,特别是加快向市场经济体制过渡以来,劳动就业领域的问题日益尖锐地凸显出来,城市中的弱势群体的生存状态、社会及政治影响成为政府和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规定,对弱势群体(主要是从计划经济体制内分离出来的弱势群体)进行保护。受经济利益和政治责任等因素的影响,这些保护性政策常常带有明显的地方主义特征。 这些政策主要集中在劳动就业、医疗、养老、反贫困等方面。20世纪90年代以来,围绕着职工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促进再就业、城镇居民最低生活救助等问题,政府制定了大量政策,并通过实施政策对弱势群体给予支持、扶助和保护。以城镇下岗职工、失业人员再就业为例,随着下岗失业的日益严重,政府采取了一系列促进就业的措施,包括免费为下岗失业人员进行再就业培训、鼓励企业雇用下岗失业人员及对自主创业者给予优惠等。这些政策和措施对促进就业产生了积极效果。据统计,截止2003年6月底全国共有一百多万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实现了再就业。与失业下岗相联的城镇贫困问题是当前我国城市中的又一重大社会问题,为了保障贫困居民的生活,政府花大力气建立了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目前,全国所有城市和县级人民政府所在地的镇全部建立了这项制度,2003年5月,全国城镇居民中享受最低生活保障者达2169万人。[9](P15)另外,与推进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相配套,为了保障企业退休人员的晚年生活,政府对退休人员退休金的按时足额发放给予了特别关注,并且大力推进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到2003年6月,全国企业退休人员共有3365.3万人,其中实行社会化管理服务的已达52%.[10](P9) 毫无疑问,这些政策的实施从制度上保护了弱势群体的基本利益,并对维持社会秩序起到了明显的积极作用,它们发挥着社会政策的基本职能,在一定程度上也支持了市场化改革。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的弱势群体问题表现得十分突出,而且弱势群体在进一步弱势化。近些年来,我国的社会政策在支持弱势群体方面起到了一定作用。总的说来,当前我国的社会政策呈现出不平衡、补偿性、配套性、政治动员、行政工序化和应急性的特点,没有形成整合的社会保障制度和社会政策体系,影响了社会政策的效果。 从我国城镇弱势群体的总体情况来看,据国家统计局对城镇17000户居民家庭的抽样调查显示2002年,占调查户数5%的贫困户年人均可支配收入2325元,不及城镇居民6280元平均收入的36.9%;城镇贫困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为2320元,只相当于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平均水平4798元48.4%①(①王宏,王春先,建立城镇贫困人员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的构想《劳动保障世界》2003.12,18~20)。并且,该人群以35岁至44岁人口及其家庭成员为主,他们文化水平低,在劳动力人口中从业比例低,家庭负担重。他们的生活处于基本贫困状态,生活不稳定,在衣食住行方面常常会有捉襟见肘的情况。 (一)城镇老年人口

关注弱势群体 关心孤寡老人

关注弱势群体关心孤寡老人 湛江市社会福利院成立於1957年,迄今已有45年的历史。1983年又成立了儿童福利院。座落在著名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湛江寸金桥边。全院占地面积7740m2,建筑面积12699 m2。现有床位350张,有工作人员130多人。主要收养孤儿、弃婴(儿)及无依无靠无生活来源的孤寡老人。近年来,在各级政府、社会各届人士的大力支持下,进行了多次扩建改造,现院内有功能齐全的老人康复楼、儿童综合大楼。我们怀着关心关怀来到湛江市福利院进行慰问。 孤寡老人作为特殊的群体,一直被人们视为弱势群体。他们是社会无依无靠需要别人帮主的人。老人们年轻的时候为社会贡献了自己的力量当他们需要帮助的时候我们也应该发挥社会的力量回报老人的贡献。那么什么事弱势群体呢?弱势群体,也叫社会脆弱群体、社会弱者群体,在英文中称social vulnerable groups。它主要是一个用来分析现代社会经济利益和社会权力分配不公平、社会结构不协调、不合理的概念。在社会学、政治学、社会政策研究等领域中,它是一个核心概念。社会学关于社会问题的研究、社会学的分支学科社会工作和社会福利的发展和普及,可以说是推动弱势群体概念成为社会科学主流话语之一的重要因素。2002年3月,朱镕基总理在九届全国人大5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使用了“弱势群体”这个词,从而使得弱势群体成为一个非常流行的概念,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 目前我国弱势群体在整体上具有以下5个重要特征:(1)弱势群体的主体是社会性弱势群体。学术界一般把弱势群体分为两类:生理性弱势群体和社会性弱势群体。前者沦为弱势群体,有着明显的生理原因,如年龄、疾病等;后者则基本上是社会原因造成的,如下岗、失业、受排斥等。从我国弱势群体的整体情况看,主体是社会性弱势群体,主要是由于社会原因导致其陷于弱势地位的,因此,应当侧重从社会支持的角度考虑问题;(2)现有弱势群体中的很多人是在原体制下做出贡献的人。特别是一些早年退休者和国有集体企业的失业、下岗职工,社会应当考虑对其实施补偿;(3)目前弱势群体是在社会分化加剧的情况下出现的,很多人有较强的相对剥夺感。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人民的整体生活水平是提高了,但是地区之间、群体之间和个人之间很不均衡,我国已经由改革开放前的平均主义盛行的社会转变为一个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的社会,基于经济分化的社会分化也越来越大,一些人的相对社会地位下降了,引发了比较严重的相对剥夺感,必须引起高度重视;(4)目前的全球化进程有可能对国内弱势群体造成更加不利的影响,并且有可能使弱势群体的规模继续扩大。在全球化进程中,那些接近资本、接近权力或者受过良好教育的强势群体有可能得到更多的利益,而普通的劳动者不仅获利机会少,而且可能降低福利,成为全球化成本的承担者。在我们关注国内弱势群体问题时,必须充分考虑到全球化这一背景;(5)目前我们对于弱势群体的支持还很有限,难以有效地改变其弱势地位。前文已述,党和政府一直重视保护弱势群体的基本权益,但是,由于我国毕竟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水平不高,发展经济的压力还很大,导致实际工作中对于弱势群体的保护和支持还不是很有力,相关制度建设滞后,保障措施跟不上。 弱势群体的具体构成大体上说,弱势群体包括儿童、老年人、残疾人、精神病患者、失业者、贫困者、下岗职工、灾难中的求助者、农民工、非正规就业者以及在劳动关系中处于弱势地位的人。当然,这里只是简单地列举,各个群体之间实际上存在交叉。我们认为,有必要确定优先支持的若干原则:(1)对于不能解决温饱问题的人群应当给予优先支持;(2)对于不能享受任何社会保障的人群应当给予优先支持;(3)对于失去劳动能力以及虽有劳动能力,但因缺乏就业机会而长期无法就业或在劳动力市场中处于明显弱势的人群应当给予

小学生弱势群体教育对策总结

小学生弱势群体教育对策 作为一位老师,我们不能很潇洒地撇开学生的成绩来谈教育成功。在学生身上,老师寄托着未来的希望,也品尝着成功的欢乐。然而,学困生的存在也是一个不可回避的现实,当你走进他们的生活,走进他们的心灵之后,才发现他们不是问题的学生。 三年前,在学校领导和老师的信任与支持下,我接上了一个三年级的班级。虽然,这个班属于中年段没有小升初的压力,看上去轻松了,但背后的压力却更沉重了。为了更好的完成上级领导教给的任务,为了更快得到家长的认可,更为了尽快了解这个班的现状,在开学初,我就进行一次全面而严格的检测,再通过两个月的相处了解和两次严格测试后,我发现这届学生他们拥有的知识基础各不相同,学生素质的差异较大,存在着不少学困生,最典型的要属“智力欠缺型”的乔旭文和属于“性格问题型加无良好习惯型”双差学困生许崇志了。他们的出现大大的阻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所以,当务之急我为他们量身定做了三年的帮扶计划,决定从三个方面进行“培优扶差”: 一、树立自信,让他们重新体会学习的快乐。 1、有针对性的家访,摸清状况,对症下药。

2、及时挖掘学生特长,发现闪光点,创造成功的机会。 3、教师要摆正心态给予关爱,让他们在温暖中成长。 二、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教给学习方法 1、生活上与家庭密切合作,改变学生的不良习惯。 2、教学中,重视学习习惯的养成,变被动为主动。 整个教学过程,我注重了6种习惯的养成:预习新课的习惯、认真听讲的习惯、认真作业的习惯、有错必纠的习惯、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这些习惯的养成为学困生的转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千方百计提高学习成绩。 1、教师与家长双向沟通,实现了共同教育学生的目的。 2、结合学情建立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提高学习兴趣 3、善于表扬,让他们通过体会成功的喜悦来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自信心。 4、下移教学中心,把教学目标直接指向学困生,多提善问,提高学习兴趣。

关爱弱势群体

每年12月3日是“国际残疾人日”,全球共有6.5亿残疾人,约占世界总人口的10%,其中80%分布在发展中国家。由于生理、法律和社会方面的障碍,残疾人往往不能和正常人一样平等地享受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等权利,因此也被称为弱势群体。不过,我更愿意把他们定义为需要我们尊重、理解和帮助的人。这个群体,实实在在存在于我们的周围,他们中有些忍受着残疾带来的痛楚,有些品尝着不为人知的心酸,处处可以找到他们,但我们却很少注意到他们。事实上社会活动是一个集成体,任何一个人都仅是个体,都需要别人的支持和帮助,因此,拥有更多健康和资源的人应该更加去关注、帮助那些弱势的人,特别是残疾人。我们必须为改变现状做出些什么,绝不能让我们的社会变得越来越冷漠,绝不能让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疏淡。 关爱弱势群体,给予他们关怀和帮助,这不只是一句虚无缥缈的口号,它更应该体现在生活中我们每一个人的实际行动上。我们可能尚不具有真正解决他们生活上困难的能力,但是我们真诚的笑脸、一句温暖的谢谢、一个简单帮扶的行为,对于他们就是最真实、最珍贵的帮助。事实上,他们最希望得到的就是我们对他们发自内心的平视。所以,如果当你在街边行走时遇到残障人,请为他们让开盲人专用道或帮扶一程;如果看到路边卖艺的乞讨人,可以真诚地给予他们掌声。甚至我们可以少喝一些饮料,少吃一些零食,把节省下来的零用钱捐给希望工程,捐给那些渴望读书但家境困难的孩子们。说不定,就有一个贫困孩子因为你的捐助而成为一个大学生,如果那样的话,这会是一件多有意义的事!其实这些都是举手之劳,都是我们中学生力所能及的事情。我们不做,不会有太多人指责,更不会受到惩罚,但我们做了,就是在用自己的善良和力量,用实际行动让我们周围的世界变得更加美好、更加和谐。 作为一名中学生,在场的每一位同学,你们未来都应该要做最杰出的中国人。而这种杰出出自哪里?我想,杰出不仅仅在于要做出多大的事业,获得多大的名声。做到杰出,我们首先应该懂得怎样做人,能将社会的责任当作是自己的责任,能够为解决社会的问题而努力。今天,在国旗下让我们从现在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尝试一些改变,付出些许举手之劳,选择拥有一颗善良的心去帮助那些弱势群体,特别是残疾人,用自己的热量温暖世界、传递关爱,让社会的每一个角落都洒满阳光! 我的讲话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优质课:《老王》导学案

《老王》导学案 主备人:顾广师时间:2010年11月25日 授课人:课型:新授 一、学习目标: 1、把握老王忠厚善良的性格特点与不幸的命运遭际,理解作者对老王这样一位底层劳动者的深厚感情。 2、品味语言,理解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把握中心。 3、关注像老王这样的人,献出自己的爱心,同情心。 教学重点: 把握老王忠厚善良的性格特点与不幸的命运遭际,理解作者对老王这样一位底层劳动者的深厚感情。 教学难点: 品味语言,理解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把握中心。 二、知识准备: 1、导入语: 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关爱,那我们是不是也献出了自己的爱了呢?爱是一种情感,更是一种美德,在我们身边有着很多生活艰难但心灵美好的人,他们平凡、普通,不引人注意也不被人注意,你是怎样对待他们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杨绛女士的一篇散文《老王》。看看其中讲了怎样的人,怎样的事,怎样的情。 出示教学目标: 2、作者简介: 3、扫清文字障碍: 伛()攥()惶恐()荒僻() 取缔()翳()骷髅()()滞笨() 愧怍()()塌败() 三、学习过程: 1、整体感知: 请大家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然后思考: ⑴、老王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用两个词语概括。(不幸、善良) (提示:从基本情况,谋生手段,健康状况,居住条件,所做的事情等方面考虑) ⑵、老王的不幸表现在哪些方面? A、靠一辆破旧的三轮车活命。 B、“文革”期间载客的三轮车被取缔, 他的生计就更加窘迫,只能凑合着打发日子。生活艰苦 不幸 C、打了一辈子光棍,孤苦伶仃。心境凄苦 D、眼睛不好,瞎了一只眼。 E、住在荒僻的小胡同,塌败的小屋。 ⑶作者通过哪些事例体现老王的善良的? A、愿意给我们家带送冰块,车费减半。(老实厚道) B、送钱先生看病,不要钱,拿了钱还不大放心,担心人家看病钱不够(知恩图报); C、用平板车拉人,加半寸边(善良淳朴)

我国弱势群体教育现状及相关问题的探究

我国弱势群体教育现状及相关问题的探究 摘要:目前我国还存在着相当数量的弱势群体,教育问题是弱势群体面临的比较重大的问题,本文简要介绍了弱势群体的特点、产生原因,详细阐述了农村、城镇、大学弱势群体目前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提出了通过政府、社会和弱势群体自身多维度的解决问题的对策。关键词:弱势群体;教育;现状;问题;解决对策 1 前言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取到了飞速的发展,但我国的社会发展远远滞后于经济发展,产生了大量的城市下岗工人、外来务工人口等弱势群体。随着社会贫富差距的不断拉大,弱势群体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 现阶段我国弱势群体的产生有其社会根源。我国目前正处在全面开放和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在这样一个全方位、多棱角的重新调整与重新分配利益的社会转型时期内所产生的弱势群体,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因为自身生理、自然灾难等原因致成的弱势群体,它的形成与失去发展机遇和客观条件而导致部分社会成员在经济收入、社会地位、权益维护、竞争能力等方面处于困难不利境遇的现象密切相关[1]。 弱势群体又被称为“处境不利群体”或“脆弱群体”、“边缘群体”,是指由于自然、经济、社会和文化等方面的低下状态而导致其在社会权力和利益分配中处于不利状况的人群。在当前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背景下,如何解决弱势群体问题,使弱势群体也能分享改革开放的成果,日益成为整个社会关注的焦点。 任何一个国家和社会中都存在着强势群体和弱势群体[2]。 弱势群体通常具有以下特点:他们往往社会地位低下,处在社会的边缘;不掌握社会权力,处于被支配、被管理的地位;较少或无机会参加社会公共活动,不能及时、充分地向社会和政府表达自己的需要和愿望;经济贫困,不具备抗拒灾害的能力和潜力;家庭成员受教育水平低,知识贫乏;社会关系单薄贫乏,其社会关系往往同样具有弱势特征。因而使其获得、支配社会资源的能力和潜在能力受到损害,在获得和支配社会资源时处于弱势地位[3]。 对于“弱势群体”到底应该包括哪些人群,至今尚无一致的说法。目前较为权威的说法是由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社会保险研究所所长何平先生给出的。但界定“弱势群体”应从经济收入、社会地位、权益保护、竞争能力等方面综合考虑,确定客观的界定标准,而不是将社会中的某一人群作为整体全部的划入弱势群体之中,而且不能仅仅局限于城市范围内。从全国范围内来看,处于经济 不发达地区的农民也应属于弱势群体,而且他们应该是人数最多、最弱的弱势群体。 教育不仅是现代公民的基本人权,而且是改善人的生存状态,增进社会公平,实现社会平等的“最伟大的工具”。因此,对于社会而言,教育是解决弱势群体问题的重要途径和根本长远之计,是根本上解决问题的长久之路。对于弱势群体而言,教育则是其获得理想的地位和改变经济状况的重要途径。但由于弱势群体处于不利地位和状况,其改变自身劣势的能力是有限的,因此政府有责任也有必要通过制定相应的政策来解决弱势群体教育问题。 弱势群体教育问题,从总体上来看,可分为弱势群体本身(或成年人)的教育和弱势群体子女及有特殊需要的儿童(或未成年人)的教育两个范畴。本文主要对目前农村、城市以及大学生弱势群体教育的现状及弱势群体教育存在的问题和想过措施做一简要综述[4]。 2 我国弱势群体教育现状 2.1 农村弱势群体教育现状及问题 2.1.1 农村弱势群体的定义及特征 所谓农村弱势群体,是指现阶段我国城乡中那些由于自然、经济、政治和文化等方面的低下

关于弱势群体保护

一、提出“弱势群体保护”问题的背景 首先,“弱势群体保护”是在对我国改革开放历程回顾和反思的基础上提出的。我国改革开放的二十年,是经济高速发展的二十年。然而,伴随着经济高速发展的是贫富差距越来越大。如果说前十年大家是在共同贫穷基础上低水平地实现共同富裕,大家都是改革开放的受益者的话,那么后十年,尤其是1992年以后,则是贫富差别加速扩大的十年。在这十年中,市场化的程度进一步加大,竞争日趋激烈,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速度越来越快,致富手段呈现出多元化-既有合法的手段,也有非法的手段;即有白色的手段,也有灰色的,甚至黑色的手段。有的阶层、群体从改革开放中受益很少,甚至利益受损。在我国由传统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的过程中,占我国人口大多数的农民、大批的国有企业事业单位和集体单位的职工表现出明显的不适应性,为改革开放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于是,以下岗职工、失业者、民工和农民为主体的社会弱势群体初具规模。 目前,这些社会弱势群体已占我国人口的相当大比例,成为影响我国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一个重大隐患,社会弱势群体的保护也就顺理成章地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我们要从解决温饱问题的低水平共同富裕迈向全面建设小康的高水平的共同富裕,保护社会弱势群体也刻不容缓。 其次,“弱势群体保护”是在我国改革开放目标体系发展的基础上提出的。我国的改革开放是由经济动因开始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于是,经济目标尤其是经济增长率,一直处于改革开放目标体系中的核心地位,但同时又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如,社会保险制度改革滞后于企业改革,“三农问题”越来越严重,城市建设中重视城市形象和房地产开发商利益而轻视拆迁居民利益和失地农民利益,在经济增长的同时环境污染越来越突出,等待。发展是硬道理,但被片面理解为经济发展是硬道理。其实,经济、社会、生态发展都是硬道理。因而,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体系中,应当经济目标、社会目标、生态目标并重。为适应目标体系的这种高速,必然要强调弱势群体的保护。 再次,“弱势群体保护”也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可持续发是一种协调的发展观,它要求保持一个合理的社会阶层结构,使各阶层之间达成一种适当的平衡。历史经验表明,如果一个社会占人口比例很小的社会上层占据了绝大部分的社会资源而占人口多数的社会下层处于贫困状态,就不可能协调发展和持续发展。在各个社会阶层中,弱势群体和强势群体应当有平等的发展权利,甚至弱势群体的发展权更重要。应当注意的是,保护弱势群体绝不是对弱势群体的恩赐。弱势群体的发展是强势群体持续发展和社会整体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因为强势群体与弱势群体是相互依存的。因此,保护弱势群体不仅是政府的责任,而且是全社会的责任,尤其是强势群体的责任。 最后,“弱势群体保护”也是人权与国际贸易挂钩的大趋势的要求。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过程中,人权问题一直是西方国家为难中国的一个攻击点。“社会条款”与国际贸易挂钩已成为WTO新一轮谈判中的焦点问题。从国际贸易发展的大趋势来看,也确确实实是日益关注人权,特别是工人的权益。身处世界贸易圈内的中国,当然要服从这一大趋势,重视人权,保护人权。保护社会弱势群体,包括下岗职工、农民工等等,应该是我们保护人权的当务之急。 二、“弱势群体保护”的机制

关爱残疾人教案讲解学习

椒园乡优质课竞赛品德学科教学设计 上课时间:2015.09.25 上课教师:袁晓琴 教学内容:人教课标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关爱残疾人》 知识目标:了解残疾人,体验残疾人在生活中的实际困难。 能力目标:了解社会各种助残设施,体会对弱势群体的关心。增强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情感目标:增进学生对残疾人的理解,尊重和友爱之情。 教学重点:让学生用不同方式亲身体验残疾人的生活,从而增进对残疾人的理解、尊重和友爱的情感。 教学难点:由对残疾人的同情转化为对残疾人的理解和尊重。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体验活动的道具。 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残疾人,收集关于残疾人自强不息的事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课前,老师请同学们欣赏春晚中有名的节目《千手观音》,一边看一边思考给你的感受。 2.揭示课题并板书课题。 二、角色模拟,走近残疾人

残疾人为了适应现实生活,需要付出比常人几倍,几十倍的努力,同学们,今天老师想带着大家来做一次模拟活动,亲身体验一下残疾人的生活。 活动一:体验盲人——用红领巾蒙住眼睛,从门口走到自己的座位上取东西,体验盲人对阳光、世界的渴望。 活动二:体验聋哑人——老师讲一件事情,让扮演者用手语或肢体语言传达,体验聋哑人渴望说话的感受。 活动三:体验肢残者——让学生单手穿衣,单腿走路,体验残疾人生活的不便。 三、感悟顽强,激发情感 课前,老师布置大家搜集残疾人事迹的资料,都带来了吗?把你搜集的资料在小组中交流一下。说说你知道的残疾人。 1.张海迪。5岁患脊髓病,胸以下全部瘫痪。她无法上学,便在家自学。在残酷的命运挑战面前,张海迪没有沮丧和沉沦,她以顽强的毅力和恒心与疾病做斗争,经受了严峻的考验,对人生充满了信心。她虽然没有机会走进校园,却发愤学习,自学完了小学、中学全部课程,自学了大学英语、日语、德语和世界语,并攻读了大学和硕士研究生的课程。张海迪现为全国政协委员,供职在山东作家协会,从事创作和翻译。 2.我国著名的体操运动员桑兰,在第四届美国友好运动会的一次跳马练习中不慎受伤,造成颈椎骨折,胸部以下高位截瘫。但她却以顽强的意志和乐观的态度与伤残作斗争,成为2008年北京申奥大使之一,又于2008年北京奥运官方网站担当特约记者。

如何对待弱势群体 (7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如何对待弱势群体 篇一:关爱弱势群体的制度及措施 扎囊县吉汝乡吉汝完小关爱弱势群体的制度 学校是学生成长的家园,让每位学生在这大集体里感受家的温暖,尤其是那些 弱势群体的学生,让他们在充满关爱的家园中快乐成长,才是我们办学受教的 目的。本校现有学生的人数为357,其中弱势群体的学生有23占总人数的,学 校每学年统计这些弱势群体,包括留守儿童,残疾儿童,孤儿,单亲子女,学 困生,贫困生,依照统计数据显示本校的弱势群体一年比一年少,这不光是农 村生活条件和经济的好转,在一定程度上于农村百姓的思想教育有关,与学生 个人的生活环境有关,与学校的教育有关。我校继续为了关爱适龄儿童的弱势 群体,加强弱势群体的思想教育与管理方面做了一下的方案: 一.调查及建立档案,加强对弱势群体的管理。 首先,通过班主任认真调查摸底,掌握学生信息,摸清本班弱势群体的数量和 基本情况。包括:学生方面(姓名、性别、出生年月、联系电话等),监护人 方面(姓名、联系电话),家长方面(姓名、务工地址、联系电话)。然后, 建立义务教育阶段“留守儿童,残疾儿童,孤儿,单亲子女,学困生,贫困生”专项个人档案。建立学校“弱势群体”情况统计表。档案的建立,有利于帮助 发现问题学生,分析问题行为的成因、制定策略、选择方法,提高工作的针对 性和有效性。学校要求班主任努力做到:弱势群体不辍学、弱势群体在班里学 习不掉队、弱势群体能享受公平教育 二.开展帮扶活动,加强对弱势群体的关心。 关爱活动要求我校的党员教师参加,每年学校的贫困生和学困生的弱势 群体分给每个党员教师,按“一帮一”的形式进行帮扶,让学生在生活,学习,教育等各方面得到帮助。(具体的一帮一安排名单按照党员的“献爱心”活动 为准)。每个党员要与学生常常交流谈心,了解他们的思想状况,及时给与正 面相对的思想教育,树立正确的四观,培养他们乐观向上的品质和积极上进的 精神。每位老师要经常力所能及的帮助弱势群体,关心他们的学习情况,指导 他们的学习,给予符合的学习方法。 三.开展关爱活动,共创良好的成长环境。

关于弱势群体保护的几点建议论文

关于弱势群体保护的几点建议 摘要:弱势群体问题正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为更好解决弱势群体的问题,通过收集资料的方式,了解分析我国弱势群体的现状,从而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弱势群体 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一切都在改变,我们在发展中要谋求更全面、更快速、更好的的发展将面临各种在改变中出现的问题,而自从在2002 年3 月5 日召开的第九届全国人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的5政府工作报告6中,第一次使用了弱势群体一词。[1]弱势群体的问题,日益突出,所以如何更好的解决弱势群体问题,从而避免影响整个社会的发展,已经是我们迫切解决的问题。 从2002到2012的十年问,我国学者对弱势群体问题的研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不仅对弱势群体的产生原因基本形成共识,而且深化了弱势群体问题的研究领域,提出了学科特征鲜明的关怀理念和解决措施;不足之处主要是“弱势群体”的概念界定仍没有形成一致的理解,关于弱势群体的划分标准缺乏统一性和准确性,对弱势群体的特征理解有待深化。[2] 笔者认为,目前为止对于“弱势群体”虽没有一致的准确理解,但其最原始、最本质的意义是基本都涵括的。所以对弱势群体定义如下: 一、弱势群体的定义: (一)指致富、就业竞争、基本生活能力较差的人群。包括残疾人、下岗失业人群、城镇贫困人群、部分老龄化人口、少数遭受灾祸的人群等。------《现代汉语新词语词典》(来自“中国知网”) (二)指由于社会环境历史原因或自身条件,导致一部分人相对于另一部分人在经济或在其他方面处于劣势地位的人群。如老年人群相对于壮年人群,离退休人群相对于在职人群等。传统意义上的弱势群体多为老、弱、病、残且无经济来源者所组成的人群。然而目前存在的弱势群体更为复杂多样,除了传统意义上的弱势群体外,主要是城镇农村的贫困人群。弱势群体的特点是:职位低或无职业、贫困、脆弱和处于社会的边缘,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立社会保障体系应重点关注的人群。------《新编老年学词典》(来自“中国知网”) 二、弱势群体的主要特征: (一)弱势群体的主体是社会性弱势群体。学术界一般把弱势群体分为两类:生理性弱势群体和社会性弱势群体。前者沦为弱势群体,有着明显的生理原因,如年龄、疾病等;后者则基本上是社会原因造成的,如下岗、失业、受排斥等。从中国弱势群体的整体情况看,

《高尚的行为》教案

《高尚的行为》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 学会并会写本课的7个生字,认识本课的12个生字,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一些写作的能力和技巧。 2.过程和方法 通过本课的学习,是学生能够注意体会人物的语气,想象人物的神态、动作、心理活动,了解故事的发生、经过和结果。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理解高尚的真正意义,懂得以诚待人,帮助生活中的弱势群体。 教学重点:能理解卡罗纳高尚的行为表现在哪里 教学难点:懂得为什么老师宽恕了四个淘气的肇事者。 教学过程: 一、新知导入 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高尚的行为》一课。 二、新知 1.请同学们想一想:一件什么事让作者认识到卡罗纳是怎样的一个人了?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然后用自己的话讲讲这是一件什么事?(指名回答) 2.卡罗纳的高尚行为表现在哪里?(生自由答,师补充) 3.卡罗纳替科罗西承认错误,科罗西到底惹什么祸了? (被人欺辱他,他实在受不了才拿墨水瓶打弗朗地,终是打在了老师的胸前) 4.那我们一起看看同学们怎样欺辱科罗西的? 听老师读课文第2自然段,同学们边听边思考:这一段主要写了那些人物?他们各有什么样的表现?你如何看待他们的所作所为。(生交流)(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词理解)(汇报学习成果)(指导朗读) 5.在忍无可忍之下,科罗西抄一个墨水瓶狠狠朝弗朗地的脑袋砸过去,弗朗地一闪,墨水瓶正好打在老师胸上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呢? 请同学们自由地大声读课文4自然段。

6.卡罗纳站起来替科罗西认错,此时科罗西心里会怎么想? 让我们怀着对卡罗纳的赞美的语气读一读4---10自然段。 7.老师相信卡罗纳的话了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8.科罗西认了错误了吗?谁能凑一凑科罗西的话。 9.当得知事情的真相后,老师是怎样处理这件事的呢? 10.指导朗读20、21自然段,体会老师的严厉。(朗读) 11.老师赞美卡罗纳“你的心真美!”让我们一同赞美卡罗纳吧!引读。 三、拓展延伸 1.是谁让老师宽恕了那几个肇事者?卡罗那到底跟老师说了什么?老师才“宽恕”,了那些欺负科罗西的学生? (同桌说一说)(全班交流)(课后写在练笔本写一写) 2.总结谈话:同学们都有一颗宽容、仁爱之心,让卡罗纳这种不欺负弱小,有同情心的做法永远留在我们心中、让我们又做一个讲文明、懂礼仪的人吧! 四、总结 你和同学发生过矛盾吗?学了这篇课文,你今后打算怎样做?

如何对弱势群体的教育

如何对弱势群体的教育 现在所在学校的孩子百分之九十五以上都是外来务工家庭的孩子,在管理以及教学工作上常常让老师觉得难以下手、倍感吃力。在担任班主任工作以后,这个问题更加凸显。孩子没有规矩、自我控制力差、自私、缺乏自信、作业完成情况糟糕等等,这些问题常常让我感觉黔驴技穷,心有余而力不足。面对这种种的问题,更加激起我探寻所面对的这样一个教育群体产生这些问题的深层原因。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应是相辅相成,无论缺失了哪一方,都无法成就良好的教育。而家庭教育更是对孩子的习惯养成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因此,我走访了班级学生的家庭,从家庭环境、教育条件、父母素质、亲子关系等方面做了一些细心地调查和研究。 孩子自卑心理的行成。外来务工子女在城市就读,常常被另眼相看,遭受到一定程度的歧视。并被经常拿来与城市孩子做对比,让孩子从心理上认为自己不如城市孩子。其次,外来务工家庭父母文化程度都较低,有很多甚至没有接受过教育,不会写字。在教育孩子上,更是使用比较简单粗暴的方式,很少对孩子的行为有鼓励和称赞,这样使得孩子对自身从小缺乏自信心。 孩子自私心理的形成。外来务工家庭的子女很多都是年幼时在老家和老人一起生活,在后期才和父母在一起,父母觉得有所亏欠,希望对孩子有所补偿,这造成了孩子的自私心理严重,觉得都是自己该得的。如班里的高驰同学,从小一直在老家和爷爷奶奶生活,五年级才回到父母身边。父亲在家中对他尽力迁就。在班里认为别的同学照顾他是理所当然的,甚至有时候生气不吃饭时让别的孩子为他打来午饭。还有一部分孩子是因为家里孩子多,得不到父母合理平衡的关注和关爱,因而产生了自私的心理。 孩子没有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外来务工者常常白天外出打工,工作时间不定,晚上回家身心疲惫,根本没时间教育孩子。少许孩子因父母不能及时教育而不务正业,坏行为在他们身上潜滋暗长。其次,外来务工家庭都租住在城乡接合部,周边环境复杂,外来人口较多,社会各流人员混杂,不良习气影响着学生行为素质良好发展。 与父母隔阂严重,缺少适当且正确的沟通。外来务工家庭的家长文化程度偏低,缺少正确的教育方式与教育理念,与孩子基本不做沟通交流。甚至很多家庭从小孩子与父母分离,寄养在老人或者亲戚家里,造成亲情缺失,彼此再次生活在一起具有很大隔阂,加之沟通少,彼此相处较为冷漠。 流动频繁带来的孩子成绩不稳定。一些家长工作不稳定,造成子女频繁转学,孩子无法适应这种变化的教育,成绩下滑,跟不上。但是外来工并无暇关心、重视孩子的受教育情况。孩子的教育问题几乎无人问津,完全处于教育的真空地带。 面对这些问题,作为社会的弱势群体,这些孩子的教育更是应当引起教育者以至是全社会的关注。这些孩子能够得到良好的教育,对我们国家的发展、国民素质的提高、社会的稳定而言,都具有重要的影响和意义。

关于弱势群体的调查问卷

关于农村弱势群体的调查问卷 调查地点:调查日期: 您好!我们是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的学生,为了了解现时中国农村弱势群体的情况,开展此问卷调查。我们将会对问卷调查结果进行分析整理,形成真实反映调查情况的报告。感谢您的配合! 1.你家里总共有多少人 2.A.3个以下 B.4个 C.5个 D.6个或以上 2.家里的有多少人工作 A.1个 B.2个 C.3个 D.更多 3.现在家庭年收入是多少 A.5000以下 B.5000~8000 C.8000~10000 D.10000以上 4.您对现有生活状态满意吗 A.很满意 B.基本满意 C.不满意 D.很不满意 5.构成您对生活状态不满意的因素有 A.家庭经济状况 B.交通环境及公共设施 C.政治参与和政府的管理 D.周边教育水平和文化条件的提供 E.医疗条件 F.其他 6.家庭的支出主要在 A.食物 B.医疗 C.教育 D.其他 7.家庭的主要收入来源是 A.种植与养殖 B.做买卖 C.打工 D.其他 8.家庭收入来源是否稳定 A.是 B.不是 9.按照您对弱势群体的了解,以下那些人属于弱势群体(多选) A.儿童 B.老年人 C.残疾人 D.精神病患者 E.失业者 F.贫困者 G.下岗职工 H.农民工 I.其它 10.您认为保障弱势群体生活发展,责任最主要在 A.政府扶持 B.社会救助 C.弱势群体本身努力 11.家里是否有人在外打工 A.有 B.没有 12.您与农民工面对面接触或交谈过吗

A.从来没有 B.偶尔,只说过几句话 C.经常打交道 13.当城市居民和农民工吵架时,你认为其他城市居民会 A.第一印象认为是农民工的不对,支持城市居民 B.第一印象认为城市居民仗势欺人,同情农民工 C.就事论事,事实说话 14.您认为农民工身上有哪些优点 A.吃苦耐劳 B.老实本分 C.善良 D.正直 E.其它 15.您认为农民工身上的缺点是 A.邋遢 B.没教养 C.无知,缺乏理智 D.自私 E.其它 16. 您是否愿意参加以下几种社会保险(可多选) A.工伤保险 B.医疗保险 C.商业保险 D.失业保险 E.养老保险 F.都不愿意 17.您认为农民工最需要政府/单位帮助解决的问题是 A.取消不合理收费 B.监督劳动合同签订及履行 C.建立社会保障制度,让农民工参加社会保险 D.当遇到特殊困难时;政府进行救济 E.责成企业按时发放工资 F.其它 18.您的住房属于哪种情况 A.单位提供的宿舍 B.租用私 C.住工地工棚 D.住亲戚朋友家 E.住老板家 F.自己搭盖的简易屋棚 19.进城务工后最大的困难是 A.劳动条件恶劣 B.工资被拖欠或克扣 C.居住条件差 D.生活费用高 E.小孩入托入学难 F.遭本地人歧视排挤 G.感情孤独 20.当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您首先选择 A.找亲戚朋友老乡帮忙 B.向有关机构申请调解仲裁 C.寻求法律援助 D.找工会组织帮助 E.默默忍受,不求助 F.其它 21.您认为此调查 A.有意义,能较为深刻剖析到存在的问题,并让我对弱势群体有进一步的理解 B.有缺陷(请写明,以便我们进一步改进,我们将非常感谢) C.其它

第七课关注弱势群体

第七课关注弱势群体 【学习目标】 1.了解“弱势群体”的概念及其特征;了解我国弱势群体的主要类型及其生存状况。 2.进一步了解“弱势群体”,特别是了解儿童中的弱势群体及其生活状况,懂得贫困等对儿童身心健康和成长的影响。 【学习重点】 1.弱势群体的概念.产生的原因和生存的状况。 2.了解儿童中的弱势群体,特别是要感受他们的生活境况,了解贫困等不利条件对儿童身心健康和成长的影响。 【学习难点】感受幸福生活,体会弱势群体的艰难。 【学法指导】 1.认真预习第七课,读懂教材,用红笔勾画本课的基本知识,构建知识框架,完成学案。 2.针对导学案交流与自纠,记忆基础知识,针对导学案上的重点难点小组讨论,并展示质疑。 第一环节:自主学习知识在线 在我国,弱势群体包括。其中弱势群体的主体是。 第二环节:合作探究展示质疑 1.我们存在弱势群体的原因。 2.弱势群体的含义与特征是什么? (1)弱势群体的含义: (2)弱势群体的特征: 3.我国,弱势群体包括哪些类型?其主体是哪两类? (1)我国弱势群体的类型: (2)我国弱势群体的主体:

4.在我们同龄人中也有弱势群体,他们的生活状况怎样? 5.造成农民工成为弱势群体的主要原因。 第三环节:归纳整理知识升华 【当堂检测】 一、单项选择题 1.上述图片中的人物各不相同,但有一个相同的特点。他们同属于() A.身患疾病或身有残疾的人 B.进城务工的农民工 C.收入水平处于最低生活保障的城市居民 D.依靠自身的力量或能力无法保持个人及其家庭成员最基本的生活水准、需要国家和社会给予支持和帮助的社会群体 2.2008年9月12日中国青年报进行调查显示:农民工的月平均工资为921元,远低于城市工人的1346元,27%的农民工月工资在500元以下;农民工每周平均工作时间为56.6个小时,远多于城市工人的47.9个小时,有1/4以上的农民工每周工作时间在61——80个小时;农民工的社会保障覆盖率也远远低于城市工人,有养老保险的占16.3%,有失业保险的占6.2%,有医疗报销待遇的占28.4%。以上调查结果说明() ①农民工属于弱势群体②农民工的生活条件艰苦 ③农民工成为最需要帮助的对象④保护农民工的权利势在必行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3.2008年9月16日,《东方网》报道:“8·30” 攀枝花地震后,原本未摆脱贫穷的会理县,地震损坏了大部分烤房,对于正处于烤烟收获季节的农民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而石榴的外运难题更显紧张,导致当地农民生活更加困难。这说明() A.山区农民是最经不起自然灾害打击的人群 B.在遭遇自然灾害后,不少人成为国家和社会给予支持的弱势群体 C.自然灾害是造就弱势人群的唯一原因 D.在大自然面前人们是弱势群体 4.2008年9月14日,《新民晚报》报道:残奥会期间,一路通畅的无障碍设施,为残疾人观看残奥会体验无障碍提供了方便。各个残奥会场馆均设有残疾人专用的无障碍通道,安检查配有引导员。仅鸟巢内的残疾人座席就由250个增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