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筹学:第一讲起源与发展

运筹学:第一讲起源与发展
运筹学:第一讲起源与发展

第一讲:运筹学与管理科学概论

#本讲的主要内容

一、运筹学的产生与管理科学(Management Science)学派

二、伯法与管理科学

三、生产系统的决策

四、决策的分类与次优化问题

五、生产管理的分析方法

六、生产系统的设计与控制

七、管理科学的透视与展望

#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运筹学产生的背景与过程,对运筹学的全貌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了解运筹学从一种技术到一门学科再到一个管理流派的演变进程,从而加深对运筹学在管理学科的地位、作用与适用范围的理解。

#学时数:四学时

一、运筹学的产生与管理科学(Management Science)学派

管理科学学派又被称为数量学派,是把数理方法用于管理的典范。管理学教科书上常常见到的量本利分析模型,按照约束条件区分决策的确定型、风险型、非确定型和博弈型,在计划和控制中使用关键线路法和计划评审法等网络技术,对生产过程进行系统分析和设计,甚至具体到库存管理和厂址选择等等,都属于这一学派。

在管理学的发展史上,管理科学(Management Science)是一

个充满争议的词汇。其争论的核心问题是:管理究竟是艺术还是科学。比如行为学派、系统学派、权变学派等,都强调管理中对人的激励、对环境的协调、和反馈机制。对管理科学学派的批评者主要认为管理的艺术成分多于定量的成分

1、运筹学的萌芽

运筹学(管理科学)的萌芽,来自于人们对数学的敬仰。从上古开始,人类就在苦苦探索着“数字化生存”的道路。中国古代的八卦,实际上就是来自于当时的数学。中国传统中对三、五、九等数字的迷信,“九五之尊”的至高无上等等,就反映了人类对数学的一种崇拜。西方也不乏用数学来解释世界的探索者。到了近代,这种对数学的推崇发展到高峰。17世纪的笛卡尔认为,世界上的一切客观存在都可以用数学描绘出来,包括人脑的思维活动也可以用数学加以解释。牛顿对数学和力学的贡献,运动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进一步使人们对世界的数学性确信无疑。马克思确信世界的数学性和数学的完美性,马克思曾断言道:一门科学,当它只有能够用数学方法表达的时候,它才是完美的。

运筹学/管理科学萌芽已久。有人认为,公元前212年,叙拉古请阿基米德设计的用以打破罗马人海上封锁的计划,就可以看做是运筹学的开端。在中国,也有不少人认为,战国李冰父子在四川修建的都江堰,就是古代的系统工程。

北宋真宗年间丁胃修皇宫的故事:取土、运料和处理垃圾的系统思维方法体现了运筹学的思想。我国古代的《孙子兵法》、

春秋战国时代诸侯战争的案例:《围魏救赵》等、三十六计等都是对策论辉煌的篇章。

管理学界公认的运筹学初创时间,几乎同科学管理运动同时。1909年,丹麦数学家厄兰(A. K. Erlang),帮助电话公司解决了哥本哈根街道上的电话线继线问题,发表论文《概率论与电话会话》,成为创立现代排队论概念的先驱。1924年,贝尔实验室的道奇、罗米格、休哈特创造了统计抽样表,用于取样检验和质量控制,这是概率论用于管理的先声,但当时并未被人们所接受。到1928年,贝尔实验室的另一成员弗莱(T. C. Fry),出版了《概率及其工程应用》,对排队论的统计基础理论做出了贡献。在这一方面成果较多的要数费希尔(R.A. Fisher),他在1925年集中研究统计理论,提出了X平方测验、贝斯统计、抽样理论、试验设计等一系列统计方法。另外,1916年,英国的兰彻斯特(F. W. Lanchester)曾提出过军事行为中双方人力、火力数量与战争结果关系的计算公式,这是现代军事运筹最早提出的战争模型。同年,美国的爱迪生(Thomas A. Edison)也曾设计过一个海军作战程序,分析了商船在海战中走Z形路线的优缺点。但是,在当时的社会环境条件下,无论是在军事方面,还是在工商企业的管理方面,都对这些成果不屑一顾。数学方法和管理实践,在当时并未能够结合起来。

但是,多数人认为,由于数学手段的局限性,特别是过去一直缺乏对不确定的模糊概念进行数学求解的方法,加之没有大

型计算工具,所以,到19世纪为止,运筹学尚未能诞生。

2、运筹学的诞生

(二战中)

运筹学/管理科学的真正诞生并投入实际应用,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人在战争中最早采用运筹方法。

1、当时,为了对付德国的空袭,解决英伦三岛的防空协同作战问题,英国成立了第一批运筹学小组(Operational Research,本意为作战研究,至今中国台港澳地区还把这一名词翻译为“作业研究”,大陆翻译为“运筹学”)。最有名的一个小组是由雷达的发明者、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布莱克特(P. M. S. Blakett)领导的。这个小组的成员,包括三位生理学家,两位数量物理学家,一位天文物理学家,一位军官,一位大地测量学家,一位普通物理学家,两位数学家。他们成功地解决了伦敦的防空问题。

2、美国也很快发现了运筹学的潜力,国防研究委员会主席科南特(James B. Conant)和参谋长联席会议新武器装备委员会主席布什(Vannevar Bush),在美国海军和第八轰炸机司令部建立了运筹学小组,进行护航和反潜作战、轰炸德国、轰炸日本的方案设计,并取得了相应成果。(最有效的是大西洋海战盟军对德国潜艇的打击)。

最著名的案例时大西洋海战

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同英、美为争夺大西洋制海权而进行的海战。

大西洋海上交通线是英国赖以输入战略物资、原料和粮食的生命线。为迫使英国屈服,德国决定以海军主力破坏大西洋海上交通线,英国则针锋相对,将强大的皇家海军投入保卫海上交通线,战争遂由此起。整个战争大体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39.9-1941.12)德国使用大型水面战斗舰船、航空兵和潜艇捕获和击沉大批英国商船。德47号潜艇潜入英海军基地,击沉英战列舰“皇家橡树”号。但德舰的水面攻击在英国海军反击下损失严重。北海海战中,受伤后被围困在蒙德维亚港的德战列巡洋舰“施佩”号被凿沉。此后,德国宣布实行“无限制潜艇战”。开始,德国用单艇袭击盟国运输船,效果不大。1941年2月后,改为以飞机引导艇群进行袭击,取得重大战果,共击沉英国商船500万吨。德国空军在布雷、封锁港口、航道,袭击和轰炸运输部队方面也取得重大战果。

第二阶段:(1942.1-1943.5)美国参战后,德国将新型远程潜艇开至美国大西洋沿岸进行袭击,仅3个月,就击沉商船100余万吨。德潜艇司令邓尼茨得意地称:“钟摆每摆动一次,德围潜艇就把一吨盟军作战物资送入海底”。英、美为对付德国海军,投入大量军舰为商船护航,研制和使用了深水炸弹、声纳、探磁仪等新式反潜装备,投入大量飞机,加强海上和空中反潜巡

逻。在英美海空军联合反击下,德国潜艇被迫缩小活动范围,集中兵力采用大艇群(20艘)的“狼群”战术进行袭击,取得明显效果。英美遂改变战术,集结以护航航空母舰为核心的庞大反潜兵力,在大洋上进行搜索、攻击。大西洋战争进入激烈阶段。

第三阶段:(1943.6-1945.2)随着整个战争发生有利于盟军的转折和美国强大军工生产能力转入战时轨道,英美已能够抽调更多的海、空兵力投入大西洋作战,加强以护航航空母舰为核心的反潜体制,盟军舰载和岸基反潜飞机迫使德国潜艇难以经比斯开湾航道进入大西洋。使猖獗一时的德国潜艇蒙受巨大损失,从1944年下半年起,盟军战略轰炸使德国潜艇制造业遭受严重破坏,潜艇补充匮乏。历时5年半的大西洋海战(反潜战),终于以德国失败而结束。在大西洋海战中,美英参战兵力计有:战斗舰艇约3000艘,飞机800余架。盟国方面损失商船1840万吨,其中被潜艇击沉约1400万吨,占总损失吨位的76%。德国共投入潜艇1160艘,被击沉780艘,占投入潜艇总数的67.2%。

1942年,盟军研制了一种用来对付德国潜艇的多管式深水炸弹发射器,该发射器能向潜艇所在海域迅速发射24枚深水炸弹。

德国战列舰“俾斯表”号(排水量42000吨,8门15英寸主炮)在击沉英国战列巡洋舰“胡德”号的第三天,被英国皇家海军击

沉于法国近海水域,舰上2600余名官兵丧生。

德海军上尉根舍·普里恩指挥47号潜艇,利用黑夜掩护潜入斯卡帕湾军港,击沉英“皇家橡树”号战列舰

(排水量33000吨)后逃走,英舰800余名官兵丧生

3、二战期间的盟军,运用数学方法解决作战问题,几乎到了着迷的程度。最有名的一次,就是轰炸鲁尔水坝。这是一次号称“不可能的使命”,却通过精确的数学计算实现了辉煌的战绩。鲁尔是德国工业区,三座大水坝提供着当地的电力资源和生活用水,盟军想对此施展摧毁性打击却无从下手。因为那些钢骨水泥坝身太牢固了,而且德国人设置了两道防雷网,水面鱼雷攻击连门儿都没有,只有空中轰炸才是惟一的方法。

但按照数学方法计算,轰炸需要在空中密集投掷上百颗30吨重的超级炸弹,而且其中要有炸弹恰好落在库容一侧的坝基处起爆,才有可能摧毁水坝。当时英军最大最先进的兰卡斯特轰炸机,载弹量不过10吨。要靠它来炸掉大坝,有点像寄希望于用爆竹定向爆破大楼。所以,德国人坚信,大坝是不可摧毁的。但英国

人不信这个邪,他们凭借数学工具,找到了摧毁大坝的方法。科学家巴恩斯.沃利斯(Barnes W allis)运用一台1935年剑桥大学制造的微分分析仪(Differential Analyzer),实际上就是早期的计算机,经过严密计算,找出了令人神往的解决方案。

说简单点,这个方案的具体要求是:兰卡斯特轰炸机保持370公里的稳定飞行速度,在垂直距水面18米的高度,水平距坝面90米的地点,准确投出特制的炸弹。这种特制炸弹也很有意思,它的外形是椭圆的,重4吨,投放前在炸弹架上要以每分钟500转的速度旋转起来,然后凭借飞机速度赋予的惯性在水面上打水漂,以跳弹的方式躲过防雷网,第一次跳跃确定位置和力道,第二次跳跃必须落到两道防雷网中间,第三次跳跃形成优美的入水角度,靠自身的旋转在水下9米深处的大坝支撑点炸出大洞,然后靠强大的水压摧毁坝身。数学方法对鲁尔水坝轰炸方案的设计,几乎印证了一句名言:“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英军彻底摧毁德国鲁尔工业区的辉煌战果,反过来又极大地增进了人们在管理活动中运用数学方法的热忱。

(战后)

战后,运筹学并未随着战争的结束而消失,美国军方在战争中尝到了运筹学的甜头,在陆军中成立了运筹处,在海军中成立了运筹评价小组,在新组建的战略空军中成立了运筹分析科。更重要的是,运筹学很快被推广到了非军事领域,一家私人咨询公司—亚瑟。D。利特尔公司首先把运筹学推广于工商企业,相

当多的公司开始应用运筹分析,形成了运筹学用于管理的第一个高潮。1952年,美国成立了运筹学协会并创办了《运筹学》杂志,标志着运筹学在社会上的普及。

随着运筹学的普及,运筹理论研究也在向纵深发展。1944年,冯。诺依曼(J. von Neumann)与摩根斯坦(O. Morgenstern)的《对策论与经济行为》一书出版,标志着系统化与公理化的对策论分支的形成,为决策分析中的效用函数奠定了公理基础。1946年,纽曼又在计算机上模拟中子连锁反应研究随机现象问题,命名为蒙特卡罗法(Monte-Carlo)。1947年,但泽(G. B. Dantzig)创立了线性规划求解的单纯形法,使线性规划得以迅速推广。

3、管理科学学派的确立

对运筹学的理论研究,美国人把它称之为“管理科学”(Management Science)。1953年,美国成立了管理科学学会,并创办了《管理科学》杂志,其基本内容是关于运筹学的理论研究。

就在这一背景下,出现了一个人:埃尔伍德?斯潘塞?伯法(Elwood Spencer Buffa)出现了。他从生产管理入手,把管理科学的研究向前推进了一大步。伯法以前的运筹学研究,基本上是具体数学方法的孤军奋进,缺乏整体的、综合的概括。伯法则以宏观的整体性和系统性眼光,对运筹学在生产管理中的运用进行了全方位探讨。如果说,管理科学是庞杂的管理学家族中的一个

分支学派,那么,从伯法开始,这个学派正式诞生。

二、伯法与管理科学

埃尔伍德?斯潘塞?伯法(Elwood Spencer Buffa),1923年4月12日出生在威斯康星州的毕洛伊特市,是研究现代化生产管理方法和管理科学的著名管理学家,也是管理科学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伯法是意大利后裔,他的父亲是来自意大利西西里岛的移民,母亲则是有着德国血统的英国人。在可怕的大萧条中,伯法的父亲于1932年下岗了,一家人由毕洛伊特市来到了内布拉加斯州的奥马哈市。然而,他的父亲的失业,使伯法一家陷入了困境。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年幼的伯法不得不出去打零工来贴补家用。伯法每周都去送报纸,可以挣6.5美元。1937年,度过危机的费尔班克-莫尔斯公司召回以前辞退的雇员,伯法一家人又搬回毕洛伊特市。伯法在那里读完了高中,勤工俭学的传统却没有丢掉。在读书期间,伯法曾在晚上和周末做兼职的剧院引座员,在暑假里捡土豆,拾麦穗,每天能挣1美元,比墨西哥移民劳工还要少。但打工的经历,让他懂得了要尊重体力劳动。

高中毕业后,由于家境贫寒,伯法打算先工作一年,攒够学费再上大学。父亲领他见了费尔班克-莫尔斯公司的仓库主管波特?麦肯纳,使他得到一个以每小时40美分的报酬在仓库打工的机会。伯法要装卸卡车、上货、装箱以及摆放货物。由于工作认

真,他很受主管麦肯纳的器重。很快,麦肯纳就不再让伯法从事体力劳动,而让他从事货物清单记录、送货以及琐细的调度安排等工作。这些工作让伯法接触到了大型机器车间和工程部门,并能同工程设计人员交流。伯法后来在大学选择机械工程专业,与这段经历不无关系。

塞翁失马,安知非福?伯法在威斯康星大学学习时,为了缴纳学费,经人介绍去兼职做女生联谊会的服务人员;而在女生联谊会的工作,使他碰到了后来成为他妻子的贝蒂。他所学的机械工程专业枯燥无味,然而却为伯法在数学和自然科学方面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这个专业的教师水平一般,没有吸引力,正是这种状况促使伯法选修了经济学、心理学以及工商管理的课程。看来,大学的训练确实是多方面的。伯法在威斯康星大学,就已经铺垫了通向家庭生活和职业生涯的道路。

1943年,伯法参与了海军的电子技术程序设计工作。在那里,伯法学会了电子技术、维修雷达和声纳系统设备。在获得机械工程学士学位后,伯法在芝加哥的爱迪生公司找到一份不错的工作,但这种机械性的工作似乎对他缺乏吸引力。在大学期间选修的经济学、心理学等课程使伯法眼界大开,于是他决定在威斯康星大学攻读工商管理硕士学位(MBA)。

1948年,伯法成为伊斯特曼柯达公司的经营分析员。伊利诺斯大学工业系教授埃弗雷特?赖特雷曾参观过柯达公司,公司老板安排了一些相关部门工作的专题介绍,主讲之一的伯法给赖

特雷留下了深刻的印象。1949年,经赖特雷大力推荐,伯法成为伊利诺斯大学的一名助教。在工作中,伯法感到自己知识贫乏,萌生了攻读博士学位的念头。1953年,加利福尼亚大学的拉尔夫?巴恩斯教授为伯法提供了一份工商管理学院的讲师工作,每年上九个月班,工资5100美元。这样,伯法可以一边工作一边在加利福尼亚大学工程学院攻读“生物工程”博士学位。

在伯法的学业中,值得一提的是加利福尼亚大学“生物工程”专业的培养方案。当年所谓的“生物工程”与我们今天所说的生物工程有着天壤之别,它不是研究基因遗传和变异,而是研究生物活动和人-机关系。加利福尼亚大学的生物工程学,其范围是人类工程学,其研究领域横跨生物工程、数理统计、生产工程、热力学四个方面。之所以要包括热力学,是由于当时的系主任认为热力学是所有知识的基础。很明显,这种培养方案,为伯法的管理科学研究打下了基础。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伯法发表了一篇有关工具发展的论文,两篇有关试验和效果的论文,还发表了两三篇其他方面的论文。1958年,伯法获得了加利福尼亚大学的博士学位。

后来,伯法担任了加利福尼亚大学管理科学和经营管理学的教授,还曾担任过管理学系主任助理和系副主任,以及兼任该校学术委员会主席。1963~1964年,伯法还曾在哈佛大学商学院兼任客座教授。

在伯法的时代,企业间的竞争日益加剧,对管理也提出了更

高的要求。依赖于管理者的主观分析和经验判断的定性管理,不再能满足企业管理工作的需要,而更加标准化的定量管理技术,越来越被管理学界所重视。计算机的飞速发展,为定量化管理创造了条件。如何通过量化的数学模型,利用计算机的信息处理能力来加强对企业的管理,减少管理者由于自身局限性而难以避免的失误,提高管理者在计划、控制、决策方面的效率,成为管理学亟待探索并亟待解决的问题。

顺应这种趋势,伯法在1961年出版了《现代生产管理》。这本书出版了八版,受到社会上的高度评价,影响了此后管理学在生产和作业领域的研究方向,并有大量教科书引用了该书的核心内容。1963年,他又出版了《操作管理:问题与模型》。该书出版了三版,强调研究领域的分析技巧。1975年,伯法出版了《生产管理基础》,全面论述了管理科学的核心思想,主张用数学控制、程序化系统方法来解决管理学科的主观性,实现管理的科学化。《哈佛商业评论》曾把这部书推荐为经理必读书目。1977年,伯法与得克萨斯大学的吉米?戴尔合写了有关管理科学方法论的《管理科学ㄍ运筹学:建模和解决方案》。伯法的这些著作,都采用了科学的计量方法,使得管理问题的研究由定性化转向定量化。由此,开拓了管理学的又一个广阔的研究领域,管理科学学派(数量学派)因此成为管理学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分支。

伯法认为,运用数理方法的关键,不在算法,而在建模。也就是说,不是要让经理一头扎进数字堆,更不是让经理都变成方

程高手,而是要让经理恰当把握数量之间的关系,具备系统眼光。于是,伯法试图以数量方法来走出管理学的迷宫。1981年,他决定用更宽泛的结构撰写一本全新的管理学基础书籍,但这次撰写的《操作管理:生产系统管理》却没有得到学界的认可。伯法还曾试图对工商业进行基础性论述,曾经与普莱切尔(Barbara Pletcher)在1980年合写了《了解商业的今天》,但此书也未能获得成功。

经过这些尝试,伯法最后走向了战略研究。1984年,他满怀激情撰写了《迎接竞争的挑战:美国公司生产的战略》。在伯法眼里,那些走向全球竞争的美国公司,只是试图一味追求更大更快,而忽视了创造价值的基本原则;总经理们更多地关心并购公司,扩充自己的职位权力,而忽视了生产和质量上的成本问题,结果被日本、西德以及其他国家的公司超越。1986年,伯法与博格(Marc Bogue)合作撰写了《公司战略分析》,这是他把生产管理研究的数量方法运用到战略领域的代表作。

伯法建立的体系,被人称为生产管理理论,这一理论立足于工商业的实践。任何企业要生存并发展壮大,最基本的活动就是提高生产效率。而要提高效率,就需要优化资源配置,合理利用资源,恰当安排生产,由此构成企业的生产系统。在任何一个生产系统中,成功的管理不外乎依赖于三个方面:①计划,即对生产活动进行整体设计;②信息,即对企业的实际运行有充分了解;

③决策,即根据各种变化做出相关反应(包括对需求、库存、进

度、质量、产品、设备等方面的反应)。随着科技的发展,生产管理已经成为不断发展的应用科学。伯法认为,随着计算机的发展与普及,实现对生产过程的数控,建立“人-机交互模式”的生产管理方式已经成为可能。管理学中应用的数理方法,都在伯法这里展开了探讨。

三、生产系统的决策

伯法认为,管理的首要任务是能够做出决定企业今后命运的决策。在当代,决策研究已经形成了相关的理论体系。对于管理科学来说,决策理论的核心,是以科学为基础,以数学为工具,以现实信息为依据的逻辑体系。决策的时间类型

在伯法眼中,生产系统中所产生的问题要求两种主要类型的决策,一种是长期决策,另一种是短期决策。这两种决策的作用和方法是有区别的。

1、关系到生产系统设计的长期决策如下:

产品的选择和设计

产品的选择和设计同生产能力之间有着强烈的相互影响,产品设计限定了生产设计的范围和内容,所以这是最基本的决策。

设备和生产过程的选择

对于一种已定的产品,通常可以用不同的设备和生产过程来满足。生产管理当局必须在企业资本的使用以及生产设备设计的基本方针方面做出决定。

加工对象的生产设计

生产成本同零部件、产品规格要求、文书工作形式等方面有着强烈的相互影响。关于加工对象的设计,规定着生产系统在成本和加工方面的特性。

作业设计

作业设计是整个生产系统设计的一个不可分割的部分,它包括工作的基本组织,以及应用人类工程学的资料来做出最优的作业安排。

生产系统的地址选

任何生产都有地址问题。取决于市场远近和材料供应方便程度的成本因素同生产系统直接关联,这类运输成本在总成本中的比重越大,地址的选择就越重要。

设备平面布置

生产系统的布局要考虑的因素很多,包括预期的生产能力、生产活动的基本形式、轮班制的安排、加班的利用,以及零部件的转包等等。此外,各种作业和设备的布置必须考虑到它们相互之间的关系,以便使总的物件搬运转移费用能够降到最低程度,或满足某些复杂标准的要求。对于变动的路线、复杂的间断性生产活动来说,这种布局是最困难的。设备布局需要把许多细节问题相互联系起来,才能恰当地规定生产系统的分布。这些必须考虑的细节包括:取暖、采光、对其他公用事业的需求;储存面积、过道面积的安排;以及容纳这个平面布置的建筑物的设计。

2、关系到生产系统运行和控制的短期决策如下

库存和生产控制

需求和库存问题的本质是如何分配生产能力。零库存固然在理论上很美,然而当生产和需求的分布不大规律的时候,零库存的麻烦就会接踵而至。有时候大库存反而在成本上是划算的,在增加库存能够降低人工成本和设备成本时尤其是这样。恰当的生产进度安排,也会同库存问题衔接起来。库存的积极作用,就在于把供求波动和生产系统波动的影响降到最低对生产的控制,又涉及到机器的负荷情况、流程的运行情况等等。

生产系统的维修和可靠性保证

要认识设备损坏的性质,以及机器闲置时间的成本,有可能造成的销售量损失,这些因素共同决定着维修工作的决策。

质量控制

质量控制意味着制定出恰当的标准,这些标准要能够有效地防范制造和发出废品的危险,防范发生错误的危险,以及防范报废正品的危险。质量控制的难题,在于控制的适度性,检验费用必须同可能漏过有缺陷的材料或服务而造成的损失相比较。

劳动控制

在大多数产品和服务中,劳动仍是主要的成本因素。生产计划要求对劳动要素有一个恰当估价。在现实的管理中,有大量短期决策是关于工作量计算和工资制度方面的。

成本控制和改进

生产监管者的日常决策,涉及到各种成本因素,包括劳动、

材料和某些间接成本。成本控制的基本方式,是对各种成本进行综合平衡。

3、小结

在不同的生产系统中,问题的重要性是相对的。由于各个生产系统的性质千差万别,问题的优先次序和轻重程度是不一样的。例如,在劳动要素或材料要素占很大比重的生产系统中,设备政策就可能只占次要地位。生产管理艺术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能从每一个特定的情况中区别出这些问题的相对重要性。

无论是长期决策还是短期决策,都会涉及到财务计划、销售、人事安排,以及作业和生产的方方面面,这些决策还经常相互交错地同时涉及相关职能系统。因而,如何运用科学和数学工具,根据现实世界建立起决策的逻辑结构,从而做出合理的决定,是生产管理理论的重要内容。伯法认为,对成本、服务,以及功能和时间两方面的可靠性等等因素所强调的相对程度,要由整个企业的基本目标和生产的产品和服务的一般性质来决定。因此,对于营利性组织而言,可能首先考虑的是保证产品质量和如期交货;而非营利性组织则更为强调可靠性和服务质量。

四、决策的分类与次优化问题

1、决策的约束条件类型

对决策问题的分类有多种方法,每种分类都有自己的内在逻辑。在这一方面,伯法最大的贡献是提出了按照决策面临的自然状态和约束条件进行分类。在伯法眼里,决策的选择依据的是信

息,而在不同的现实问题中,决策者所掌握的信息量是不一样的。从这一逻辑出发,可以把决策分为四类。这一分类方法,现在已经成为决策研究中的通用类型。

确定型决策。(规划问题,完全理性问题)这是信息量最充分的决策。决策者已经掌握着决策涉及的全部信息,也就是能够确定未来制约决策实施的各种条件,能够准确列举出决策涉及的全部事实,决策有多个可供选择的方案,且每一个行动方案所达到的效果都是可知的。

风险型决策。(概率论,有限理性问题)这种决策的信息量不够充分,但决策者掌握了最基本的信息,虽然不能确定未来制约决策实施的所有条件,但可以依据决策涉及的主要事实和统计规律掌握未来自然状态发生的概率分布。决策者在多个方案中依赖概率进行选择。这种决策要承担一定的风险。

非确定型决策。(知觉理性问题)同其他类型的决策相比,非确定型决策的信息量最少,决策制约条件不明,只能“摸着石头过河”。决策者所掌握的信息不足以推算出未来相关情况出现的概率,只能根据自身的因素在多个方案中进行选择。这种决策的风险大于其他决策。一般来说,企业中那些没有先例的、一次性的、缺乏固定模式的决策,多属于这一类。

博弈型决策。(对策论问题,依靠反馈机制)它又叫竞争型决策。这种决策存在着竞争对手,对手的策略,构成另一方的决策环境。决策者无法控制对手的行动,但又必须根据对手的策略在

乡村旅游的起源

西班牙学者Rosa Mary′a Yagu¨e Perales (2001)将乡村旅游分为传统乡村旅游(Homecoming or Traditional Rural Tourism)和现代乡村旅游(Modern Rural Tourism)两种。 传统的乡村旅游出现在工业革命以后,主要源于一些来自农村的城市居民以“回老家”度假的形式出现。虽然传统的乡村旅游对当地会产生一些有价值的经济影响,并增加了城乡交流机会,但它与现代乡村旅游有很大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传统乡村旅游活动主要在假日进行;没有有效地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没有给当地增加就业机会和改善当地的金融环境。实际上,传统的乡村旅游在世界许多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目前都广泛存在,在中国常常把这种传统的乡村旅游归类于探亲旅游。 现代乡村旅游是在20世纪80年代出现在农村区域的一种新型的旅游模式,尤其是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发展迅速,旅游者的旅游动机明显区别于回老家的传统旅游者。现代乡村旅游的特征主要表现为:旅游的时间不仅仅局限于假期;现代乡村旅游者充分利用农村区域的优美景观、自然环境和建筑、文化等资源;现代乡村旅游对农村经济的贡献不仅仅表现在给当地增加了财政收入,还表现在给当地创造了就业机会,同时还给当地衰弱的传统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 现代乡村旅游对农村的经济发展有积极的推动作用,随着具有现代人特色旅游者迅速增加,现代乡村旅游已成为发展农村经济的有效手

段。因此非常有必要分清这种“回老家”的旅游或者传统的乡村旅游与现代乡村旅游的区别。目前我们谈论的乡村旅游是指现代乡村旅游。 2.乡村旅游的定义 乡村旅游以具有乡村性的自然和人文客体为旅游吸引物,依托农村区域的优美景观、自然环境、建筑和文化等资源,在传统农村休闲游和农业体验游的基础上,拓展开发会务度假、休闲娱乐等项目的新兴旅游方式。目前国内外学术界对乡村旅游还没有完全统一的定义,主要有以下观点: 西班牙学者Gilbert and Tung(1990)认为:乡村旅游(Rural tourism)就是农户为旅游者提供食宿等条件,使其在农场、牧场等典型的乡村环境中从事各种休闲活动的一种旅游形式。 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委员会(OECD,1994,P.15)定义为:在乡村开展的旅游,田园风味(rurality)是乡村旅游的中心和独特的卖点。以色列的Arie Reichel与Oded Lowengart和美国的Ady Milman (1999)简明扼要的说:乡村旅游就是位于农村区域的旅游。具有农村区域的特牲,如旅游企业规模要小、区域要开阔和具有可持续发展性等特点。 英国的Bramwell and Lane (1994)认为:乡村旅游不仅是基于农业的旅游活动,而是一个多层面的旅游活动,它除了包括基于农业的假日旅游外,还包括特殊兴趣的自然旅游,生态旅游,在假日步行、登山和

最新简述中医药学的起源教程文件

1、简述中医药学的起源、形成与发展? 答:中医药的起源是由于人类生存的需要,自从有了人类,就有了疾病和伤痛,就需要医药知识和技能来疗伤治病,就有了中医药学。有了中国人就有了中医药学,中医药学起源于原始社会,是劳动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逐步积累和创造的,是实践的产物。历经先秦、秦、汉时期,中医药学无论在人体结构、生理、病理、诊法、辨证、治则、治法等基础理论方面,还是中药在临床的运用等各个领域都有丰富的经验和知识积累, 5、世界上最早的药典是什么?共收载多少种药品? 答:世界上最早的国家药典是《新修本草》(又名《唐本草》),共载药850种。 6、什么是阴阳、五行? 答:阴阳: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着的事物和现象对立双方相对属性的概括,含有对立统一的概念。 五行:是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运动变化。 7、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及应用?答: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①阴阳交感;②阴阳对立制约; ③阴阳互根互用; 12、五脏的生理功能分别是什么?答:心:主血脉,主神志;心合小肠、在体合脉,其华在面、开窍于舌、在志为喜、在液为汗、与夏气相通应。 肺:主气,司呼吸,朝百脉,主宣发肃降,通调水道;肺合大肠、在体合皮,其华在毛、开窍于鼻,上系于喉、在志为忧(悲)、在液为涕、与秋气相通应。 脾:主运化,主统血;脾合胃、在体合肉,主四肢、开窍于口,其华在唇、在志为思、在液为涎、与长夏之气相通应。 肝:主疏泄,主藏血;肝合胆、在体合筋,四大经典著作的问世,意味着中医药基本理论的确立和完整理论体系的形成。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中医药理论不断丰富,治疗技术日益提高,临床各科逐渐形成,中医药理论体系也进一步成熟和发展。宋金元时期,中医学派蜂起,学术氛围浓厚,新理论、新方药层出不穷,使中医药学的发展进入一个蓬勃发展时期。明清时期,中医药学理论体系更趋完善,藏象理论更加充实,临床各科辨证进一步提高,尤其是温病学迅速发展。近百年来,随着西医在中国广泛地传播,形成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并存的局面。 2、简述中医学的基本特点? 答:中医学的基本特点: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 3、说出中医四大经典、金元四大家、温病四大家的名称?

运筹学的历史

运筹学(yùnchóuxué)简介 英语全称为:Operational?Research(英国)或者是Operations?Research(美国) 在中国战国时期,曾经有过一次流传后世的赛马比赛,相信大家都知道,这就是田忌赛马。田忌赛马的故事说明在已有的条件下,经过筹划、安排,选择一个最好的方案,就会取得最好的效果。可见,筹划安排是十分重要的。 现在普遍认为,运筹学是近代应用数学的一个分支,主要是将生产、管理等事件中出现的一些带有普遍性的运筹问题加以提炼,然后利用数学方法进行解决。前者提供模型,后者提供理论和方法。 运筹学的思想在古代就已经产生了。敌我双方交战,要克敌制胜就要在了解双方情况的基础上,做出最优的对付敌人的方法,这就是“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说法。 但是作为一门数学学科,用纯数学的方法来解决最优方法的选择安排,却是晚多了。也可以说,运筹学是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才开始兴起的一门分支。 运筹学主要研究经济活动和军事活动中能用数量来表达的有关策划、管理方面的问题。当然,随着客观实际的发展,运筹学的许多内容不但研究经济和军事活动,有些已经深入到日常生活当中去了。运筹学可以根据问题的要求,通过数学上的分析、运算,得出各种各样的结果,最后提出综合性的合理安排,已达到最好的效果。 运筹学作为一门用来解决实际问题的学科,在处理千差万别的各种问题时,一般有以下几个步骤:确定目标、制定方案、建立模型、制定解法。 虽然不大可能存在能处理及其广泛对象的运筹学,但是在运筹学的发展过程中还是形成了某些抽象模型,并能应用解决较广泛的实际问题。 随着科学技术和生产的发展,运筹学已渗入很多领域里,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运筹学本身也在不断发展,现在已经是一个包括好几个分支的数学部门了。比如:数学规划(又包含线性规划;非线性规划;整数规划;组合规划等)、图论、网络流、决策分析、排队论、可靠性数学理论、库存论、对策论、搜索论、模拟等等。 运筹学有广阔的应用领域,它已渗透到诸如服务、库存、搜索、人口、对抗、控制、时间表、资源分配、厂址定位、能源、设计、生产、可靠性、等各个方面。 运筹学是软科学中“硬度”较大的一门学科,兼有逻辑的数学和数学的逻辑的性质,是系统工程学和现代管理科学中的一种基础理论和不可缺少的方法、手段和工具。运筹学已被应用到各种管理工程中,在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编辑本段]运筹学的历史 运筹学作为一门现代科学,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首先在英美两国发展起来的,有的学者把运筹学描述为就组织系统的各种经营作出决策的科学手段。?P.M.Morse与G.E.Kimball在他们的奠基作中给运筹学下的定义是:“运筹学是在实行管理的领域,运用数学方法,对需要进行管理的问题统筹规划,作出决策的一门应用科学。”运筹学的另一位创始人定义运筹学是:“管理系统的人为了获得关于系统运行的最优解而必须使用的一种科学方法。”它使用许多数学工具(包括概率统计、数理分析、线性代数等)和逻辑判断方法,来研究系统中人、财、物的组织管理、筹划调度等问题,以期发挥最大效益。 现代运筹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几十年前,在某些组织的管理中最先试用科学手段的时候。可是,现在普遍认为,运筹学的活动是从二次世界大战初期的军事任务开始的。当时迫切需要把各项稀少的资源以有效的方式分配给各种不同的军事经营及在每一经营内的各项活动,所以美国及随后美国的军事管理当局都号召大批科学家运用科学手段来处理战略与战术问题,实际上这便是要求他们对种种(军事)经营进行研究,这些科学家小组正是最早的运筹小组。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OR”成功地解决了许多重要作战问题,显示了科学的巨大物质威力,为“OR”后来的发展铺平了道路。

医药的起源

医药的起源 我们都知道一切自然科学的产生都是由生产决定的,中医药也不例外。可以说,自从人类有了生产活动,中医药便产生了,中医药是人类在生产活动中积累和总结出来的宝贵经验。人类的生产活动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人是通过物质生产活动。逐渐地了解和认识自然界的现象、性质和规律的。医学知识是人们对疾病的过程和治疗方法的认识。因此医学的起源也离不开人类的物质生产活动。 在无古时期,人们就进行了生产劳动,在此过程中,人们不免会同各种猛兽、天灾和疾病作斗争,最初的中医便随之产生。随着人们使用工具的进步和生产力的不断提高,人们在生活实践中渐渐发现了一些可以治疗疾病的中草药,并且制造出了简单的治病工具,比如砭石。随着历史的不断前进,中医药的发展越来越快,到今天已经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体系。 中医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四千年前的夏商时期。在古代的一些传说中就记载了一些关于中医药起源的内容,比如神农尝百草、伏羲氏尝百药等;不仅如此,周朝的《周礼》一书还记载了当时中医药发展的水平,这些都是我国中医药起源和发展的证明。 根据考古发掘的文物资料推断,人类最初的疾病主要有龋齿、牙周病等口腔疾病,动物咬伤、击伤、刺伤及骨折等骨伤疾病,难产及新生儿夭折也十分常见,食物中毒、肠胃病、皮肤病等也是常见疾病。在与这些疾病的斗争过程中,原始人创造了最初的医疗方法,这也就是医药的起源。 人类在在狩猎及寻找食物的过程中,会与野兽搏斗或发生部族之间的争斗,因此外伤是很常见的。起初,人们只是随便用树叶、草茎、泥灰涂敷在伤口上,久而久之,发现某些植物的叶、茎对伤口有特殊的治疗作用,从而发现了一些外用药,积累了药物外敷的经验。当受外伤身体局部出现疼痛和肿胀时,人们会本能地用手在受伤部位抚摸。这些简单的动作可以起到散瘀消肿、减轻疼痛的作用。这可以说是原始按摩法的起源。 在外伤出血的情况下,人们会用手指在伤口周围压迫,或用泥土、捣烂的植物茎叶涂敷于伤口上。在这种下意识的简单处置过程中,人们逐渐发现某些植物具有止血作用,从而产生了最初的治疗体表出血的方法。 在原始人开始使用火之后,逐渐发现在烧石取暖的过程中,因受寒湿引起的疾病得以减轻,从而开始有意识地用这种方法治疗寒湿疼痛等症,这就是热熨的起源。随着生产工具的改进以及原始人类与疾病作斗争的经验积累,人们逐渐掌握了用兽角、棘剌、甲壳、兽骨、鱼刺等作为工具在人体上进行去除异物、开放脓肿、施行放血等外科手术。据考证,原始人曾用燧石刀切除脓肿或施行剖腹产、截肢、穿耳、穿鼻及穿颅术等外科手术。 下面是几种药物的发现: 1)植物药物的发现。在原始社会,由于生产力水平的低下,我们的祖先过着成群结队的生活,共同采集食物来充饥。他们一般采集一些野杲、种籽和植物的根茎,由于对各种植物没有什么了解,所以他们在进食的时候不加选择。因此,有可能会吃一些带有毒性的食物,造成呕吐、昏迷不醒等症状甚至死亡。还有另外一种可能,那就是他们因为吃一种植物而把这些症状治好。在人们经过无数次的实践和反复验证之后,心里就会形成一种关于各种植物的印象,比如哪种植物可以食用而且可以治疗病痛,哪种植物不可以食用并且食用过后会产生哪些病痛。这样日积月累,就自然形成了有关植物药物的认识。 (2)动物药物的发现。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人们发明一些生产、狩猎、捕捉工具。人们除了食用植物之外,还食用一些动物的肉和内脏,这不仅大大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还让人们认识到更多的药物。在他们食用动物肉和内脏的过程中,渐渐发现有些动物的骨髓、血液、内脏和脂肪可以用来治疗一些疾病。所以人们在以后的生活中会注意惧这些动物药物,逐渐丰富了药物的内容,为以后的中医药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乡村旅游的起源20101123

.乡村旅游的起源 西班牙学者Rosa Marý´a Yagu¨e Perales (2001)将乡村旅游分为传统乡村旅游(Homecoming or Traditional Rural Tourism)和现代乡村旅游(Modern Rural Tourism)两种。 传统的乡村旅游出现在工业革命以后,主要源于一些来自农村的城市居民以“回老家”度假的形式出现。虽然传统的乡村旅游对当地会产生一些有价值的经济影响,并增加了城乡交流机会,但它与现代乡村旅游有很大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传统乡村旅游活动主要在假日进行;没有有效地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没有给当地增加就业机会和改善当地的金融环境。实际上,传统的乡村旅游在世界许多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目前都广泛存在,在中国常常把这种传统的乡村旅游归类于探亲旅游。 现代乡村旅游是在20世纪80年代出现在农村区域的一种新型的旅游模式,尤其是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发展迅速,旅游者的旅游动机明显区别于回老家的传统旅游者。现代乡村旅游的特征主要表现为:旅游的时间不仅仅局限于假期;现代乡村旅游者充分利用农村区域的优美景观、自然环境和建筑、文化等资源;现代乡村旅游对农村经济的贡献不仅仅表现在给当地增加了财政收入,还表现在给当地创造了就业机会,同时还给当地衰弱的传统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 现代乡村旅游对农村的经济发展有积极的推动作用,随着具有现代人特色旅游者迅速增加,现代乡村旅游已成为发展农村经济的有效手段。因此非常有必要分清这种“回老家”的旅游或者传统的乡村旅游与现代乡村旅游的区别。目前我们谈论的乡村旅游是指现代乡村旅游。 2.乡村旅游的定义 乡村旅游以具有乡村性的自然和人文客体为旅游吸引物,依托农村区域的优美景观、自然环境、建筑和文化等资源,在传统农村休闲游和农业体验游的基础上,拓展开发会务度假、休闲娱乐等项目的新兴旅游方式。 目前国内外学术界对乡村旅游还没有完全统一的定义,主要有以下观点: 西班牙学者Gilbert and Tung(1990)认为:乡村旅游(Rural tourism)就是农户为旅游者提供食宿等条件,使其在农场、牧场等典型的乡村环境中从事各种休闲活动的一种旅游形式。 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委员会(OECD,1994,P.15)定义为:在乡村开展的旅游,田园风味(rurality)是乡村旅游的中心和独特的卖点。 以色列的Arie Reichel与Oded Lowengart和美国的Ady Milman(1999)简明扼要的说:乡村旅游就是位于农村区域的旅游。具有农村区域的特牲,如旅游企业规模要小、区域要开阔和具有可持续发展性等特点。

简述中医药学的起源演示教学

简述中医药学的起源

1、简述中医药学的起源、形成与发展? 答:中医药的起源是由于人类生存的需要,自从有了人类,就有了疾病和伤痛,就需要医药知识和技能来疗伤治病,就有了中医药学。有了中国人就有了中医药学,中医药学起源于原始社会,是劳动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逐步积累和创造的,是实践的产物。历经先秦、秦、汉时期,中医药学无论在人体结构、生理、病理、诊法、辨证、治则、治法等基础理论方面,还是中药在临床的运用等各个领域都有丰富的经验和知识积累, 5、世界上最早的药典是什么?共收载多少种药品? 答:世界上最早的国家药典是《新修本草》(又名《唐本草》),共载药850种。 6、什么是阴阳、五行? 答:阴阳: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着的事物和现象对立双方相对属性的概括,含有对立统一的概念。 五行:是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运动变化。 7、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及应用?答: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①阴阳交感;②阴阳对立制约;③阴阳互根互用; 12、五脏的生理功能分别是什么?答:心:主血脉,主神志;心合小肠、在体合脉,其华在面、开窍于舌、在志为喜、在液为汗、与夏气相通应。 肺:主气,司呼吸,朝百脉,主宣发肃降,通调水道;肺合大肠、在体合皮,其华在毛、开窍于鼻,上系于喉、在志为忧(悲)、在液为涕、与秋气相通应。

脾:主运化,主统血;脾合胃、在体合肉,主四肢、开窍于口,其华在唇、在志为思、在液为涎、与长夏之气相通应。 肝:主疏泄,主藏血;肝合胆、在体合筋,四大经典著作的问世,意味着中医药基本理论的确立和完整理论体系的形成。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中医药理论不断丰富,治疗技术日益提高,临床各科逐渐形成,中医药理论体系也进一步成熟和发展。宋金元时期,中医学派蜂起,学术氛围浓厚,新理论、新方药层出不穷,使中医药学的发展进入一个蓬勃发展时期。明清时期,中医药学理论体系更趋完善,藏象理论更加充实,临床各科辨证进一步提高,尤其是温病学迅速发展。近百年来,随着西医在中国广泛地传播,形成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并存的局面。 2、简述中医学的基本特点? 答:中医学的基本特点: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 3、说出中医四大经典、金元四大家、温病四大家的名称? 答:中医四大经典:《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金元四大家:“寒凉派”刘完素,“攻下派”张子和;“补土派”李东垣;“养阴派”朱丹溪。 温病四大家:吴鞠通、叶天士、薛生白、王孟英。 4、什么是整体观念?什么是辨证论治?答:整体观念:是整体思维方法在中医学理论中的体现,即强调在观察、分析、研究和解决问题时,必须注重事物本身所存在的统一性、完整性和联系性。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与自然界密切相关,人与社会不可分割,这种机体自身整体性和内外环境的统一性

汉字的起源与演变

学生:

汉字的起源与演变 一、文字起源 文字产生之前人们为了帮助记忆,交流思想,传递信息采用了各种和各样的记事方法,最原始得计亊方法是:结绳记事和契刻记事。 不论用一根绳子打结,还是用多根绳子横竖交叉,归根结底,它只是一种表示和记录数字或其他方位的一些简单概念。如大事记大疙瘩,小事记小疙瘩。疙瘩的多少也代表东西的多少。它只能帮助人们记忆某些事情,却不能进行思想交流。所以不可能产生文字,只能说它是文字产生前的孕育阶段。 契刻记事 人们用契刻的方法,将数目用一定的线条做符号,刻在木片或竹片上,作为双方的契约。后来人们把契从中间分开,作为两半,双方各持一半。以两者吻合为凭据。古代契上刻的数目主要适用来做债务凭证的。 图画文字 由于结绳记事和契刻记事的不足。人们不得不采用其它的,比如图画的方法,来帮助记忆表达思想,用文字的线条或笔划把要表达的物体的外形特征,具体的勾画出来,绘画导致了文字的产生。 “文字的产生,本是很自然的,几万年前旧石器时代的人类,已经有很好的绘画,这些画大抵是动物和人像,这是文字的前驱。”然而图画发挥文字的作用,转变成文字,只有在语言被广泛使用之后才有可能。 譬如,画了一头象,大家见了才会叫它为“象”。久而久之,大家约定俗成,类似于“象”这样的图画,就介于图画和文字之间,久而用之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样的图画越来越多,画得也就不那么逼真了。这样的图画逐渐向文字方向偏移。最终导致文字从图画中分离出来。这样,图画就分了家,分成原有的逼真的图画和变成为文字符号的图画文字。文字不再是图画的,而是书写的。而书写的技术不需要逼真的描绘,只要把特点写出来,大致不错,使人能认识就够了。”这就是原始的文字。 甲骨文 中国文字——汉字的产生,有据可查的,是在约公元前14世纪的殷商后期,这时形成了初步的定型文字,即甲骨文。甲骨文就是用写或刻的方式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主要用来占卜,也有的是用来记事。甲骨文既是象形字又是表音字,因为这个时候的文字多是从图画文字中演变过来的,所以它的象形程度比较高,因为是刻在兽骨上,所以笔画比较细,直笔比较多。 甲骨文字(男):这个字是“男”,左为“田”,右为“力”。“力”是表示古代的一种农具“犁”的一种形状。在田里劳动是古代男子的主要职责,因此用“男”这个符号来表示男人。 甲骨文字,帚(妇):这个字是“帚”像一把用植物做的笤帚,上部为帚苗,下部为帚把,有的中间还有绳索捆扎的样子,如图(二)甲骨文中,有时帚苗方向朝左,有时帚苗方向朝右。至今中国北方还在用高粱,黍子杆做笤帚,与字形很为想象。“妇”的繁体字为(妇),因为过去的女 人在家里主要是做家务的。 这是甲骨文的“车,”你们看看,像不像一辆你们在博物馆或历史书里看见的古时候的车。 这是十二属相,是不是有点像简意画。

乡村旅游的起源与发展

乡村旅游发展概况 乡村旅游起源于1885年的法国,十九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大规模发展,目前乡村旅游在德国、奥地利、英国、法国、西班牙、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已具有相当的规模,走上了规范化发展的轨道。乡村旅游对推动经济出现不景气的农村地区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乡村旅游对当地经济的贡献和意义得到了充分证明。在许多国家,乡村旅游被认为是一种阻止农业衰退和增加农村收入的有效手段。乡村旅游开发在世界各地发展非常迅速,2001年,意大利一万多家乡村旅游企业共接待游客达2100万人次,营业额达9000亿里拉(约合4.3亿美元),比2000年增加了12.5%%。在美国就有30个州有明确针对农村区域的旅游政策,其中14个州在它们的旅游总体发展规划中包含了乡村旅游。在以色列,乡村旅游开发被作为对农村收入下降的一种有效补充,乡村旅游企业数量逐年增多。包括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前东欧和太平洋地区在内的许多国家,都认为乡村旅游业是农村地区经济发展和经济多样化的动力。 据国家旅游局的最新测算,目前我国乡村旅游的年接待游客人数已经达到三亿人次,旅游收入超过400亿元,占全国出游总量的近三分之一。据介绍,目前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已经达到359家,遍布内地的31个省区市,覆盖了农业的各种业态。每年的三个黄金周,全国城市居民出游选择乡村旅游的比例约占70%,每个黄金周形成大约6000万人次的乡村旅游市场,乡村旅游已经成为旅游业新的增长点。

论乡村旅游的发展--以华西村为例 【摘要】随着现代旅游业的发展,乡村旅游已成为人们回归自然、放松身心、感受自然野趣、体验农村生活、进行休闲娱乐的主要方式之一。从华西村的探索和实践看,发展乡村旅游不仅丰富了旅游活动的内容,扩大了旅游容量;而且带动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致富,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因此,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将对解决"三农"问题,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 【关键词】乡村旅游发展华西村 乡村旅游是以农村社区为活动场所,以农村独特的生产形态、生活风情和田园风光为旅游资源,以都市居民为目标市场,以领略农村乡野田园风光、体验农事生产劳作、了解风土民俗和回归自然为旅游目的的一种旅游方式。它的兴起既迎合了新千年的“绿色旅游”、“生态旅游”的巨大潮流,也为农村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血液,使传统古老的第一产业与朝气蓬勃的第三产业得到了有机的结合。 一、乡村旅游的起源及其在我国的发展 乡村旅游起源于欧美一些发达国家,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中叶,20世纪80年代开始在国外大规模发展。我国的乡村旅游起源于上世纪80年代。我国是世界农业大国,幅员辽阔,农村资源众多,乡村田园风光千姿百态,大江南北农耕、渔牧、茶果、林木应有尽有,风情各异。5000多年的历史,形成了我国富厚底蕴的中华文化和多姿多彩的民俗风情文化,为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吸引着国内外众多游客。 截止目前,我国已建成的两万多个旅游景区(点),一半以上分布在广大的农村地区;由国家旅游局倡导创建的“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达359家,遍布内地31个省区市,覆盖了农业的各种业态;据测算,全国乡村旅游景区(点)每年接待游客超过3亿人次,乡村旅游是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发展潜力大、关联度高、带动力强、拉动内需明显的特点。我们要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实施“以游助农”方略,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五一”、“十一”和“春节”三个旅游黄金周,全国城市居民出游选择乡村旅游的约占70%,每个黄金周形成大约6000万人次规模的乡村旅游市场。与朝气蓬勃的第三产业得到了有机的结合.河北的野三坡,江苏的华西村,杭州的龙井村、广东四会市的观光农业园等众多乡村旅游地的兴起与发展足以说明我国乡村旅游市场的广阔. 二、我国乡村旅游的特点 乡村旅游所具有的、与其它旅游类型有明显差异的特点是乡村旅游地——农村经济得以发展的主要原动力。乡村旅游特点与农村发展的联动关系至少有以下几点: (一)乡村旅游集第一、第三产业于一体 乡村旅游的发展,是在充分利用乡村农业资源的基础上,通过以旅游内涵为主题的合理规划与设计,把农事生产操作、农作物与农业科技展示、农产品系列加工与旅游者的活动融为一体,并向旅游者充分展示农业艺术及良好生态环境的新型旅游的形式。做为一个乡村旅游地,它首先应该是一个进行科学化农事生产的基地,是第一产业的像征。同时,它又是一个集食、宿、行、娱、购、游等旅游六要素为一体的综合旅游区,属第三产业的范畴。它既要满足服务性企业的需要又要体现和突出农业生产性的特点,它把农业生产与旅游服务进行有机的交融和联系,从而达到农业生产为旅游服务,旅游服务促进农业生产之目的。 (二)乡村旅游重游率高,生命周期长 传统的观光型旅游产品,游客大多只停留在静止的,浮光掠影式的游览,且重游率低,回头客少。乡村旅游却不然。乡村是一个集农事知识、生物知识、农作物知识、高新科学知识为一体的大课堂,诸多乡村文化沉淀形成的乡村旅游文化亮丽多彩,田园风光随季变化,四季特色明显,农事生产品种各异,内容繁多。这一些都不断的刺激和吸引游客旧地重游,在不同的时间和空间中观赏田园风光的千姿百态,参与不同的农事活动。乡村旅游所具有的强的生命力和较长的生命周期必然为乡村旅游目的地——农村的发展带来新的动力和催化剂,促进和带动农村的发展并成为农村发展中新的经济增长点。

浅析运筹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1

运筹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摘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社会各行各业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尤其表现为对资源的争夺。因此,在有限的资源下获得最大的利益是每个竞争者所考虑的问题,这也是经济学和运筹学所着重解决的问题。运筹学就是以数学为主要手段、着重研究最优化问题解法的学科。作为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运筹学可以用来很好的解决生活中的许多问题。运筹学有着广泛的应用,对现代化建设有重要作用。正因为如此,运筹学在企业决策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众所周知,运筹学研究的根本目的在于对资源进行最优化配置,用数学的理论与方法指导社会管理,提高生产效率,创造经济效益。而企业投资的根本目的也是在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有限资源的有效使用的基础上,达到既定目标,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然而,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决策是否有效对于企业生存发展的影响愈来愈大。正确的决策可以使企业获利并促进企业的发展,而错误的或者无效的决策只能使企业无利可获甚至亏损,阻碍企业的发展。而运筹学、经济学、博弈论等决策性的科学可以引导投资者选择最佳投资组合策略,为决策者在投资决策过程中提供一些有价值的思路。用来解决人们用纯数学方法或者现实实验无法解决的问题,对企业正确决策的形成有着积极地促进作用。 关键词:运筹学;决策;应用;理论体系;效益 一、引言 人们无论从事任何工作,不管采取什么行动,都希望所制订的工作或行动方案,是一切可行方案中的最优方案,以期获得满意的结果,诸如此类的问题,通常称为最优化问题。运筹学就是以数学为主要手段、着重研究最优化问题解法的学科。求解最优化问题的关键,一是建立粗细适宜的数学模型,把实际问题化

为数学问题;二是选择正确而简便的解法,以通过计算确定最优解和最优值。最优解与最优值相结合,便是最优方案。人们按照最优方案行事,即可达到预期的目标。运筹学的应用可大可小,可以处理各种策略性的问题。 通过对运筹学的学习,无论是从简单的故事,还是真实的案例中,我们可以发现,所谓的运筹,是用最小的功效获得最大的利益。这在我们的生产生活中有极大的意义。运筹学有广阔的应用领域,它已渗透到诸如矿山、服务、库存、搜索、人口、对抗、控制、时间表、资源分配、厂址定位、能源、设计、生产、可靠性、等各个方面。 二、运筹学概述 运筹学作为一门用来解决实际问题的学科,在处理千差万别的各种问题时,一般有以下几个步骤:确定目标、制定方案、建立模型、制定解法。虽然不大可能存在能处理及其广泛对象的运筹学,但是在运筹学的发展过程中还是形成了某些抽象模型,并能应用解决较广泛的实际问题。 运筹学的思想在古代就已经产生了。敌我双方交战,要克敌制胜就要在了解双方情况的基础上,做出最优的对付敌人的方法,这就是“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说法。但是作为一门数学学科,用纯数学的方法来解决最优方法的选择安排,却相对较晚。也可以说,运筹学是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才开始兴起的一门分支。运筹学的具体内容包括:规划论(包括线性规划、非线性规划、整数规划和动态规划)、图论、决策论、对策论、可靠性理论等。 三、运筹学的发展 Operation Research原意是操作研究、作业研究、运用研究、作战研究,译作运筹学,是借用了《史记》“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一语中“运筹”二字,既显示其军事的起源,也表明它在我国已早有萌芽。 运筹学是一门应用科学,是应用分析、试验、量化的方法,它使用许多数学工具(包括概率统计、数理分析、线性代数等)和逻辑判断方法,来研究系统中人、财、物的组织管理、筹划调度等问题。它对管理系统中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进行统筹安排,为决策者提供有依据的最优方案,以期发挥最大效益。作

运筹学的起源与发展

2007-06-15第9卷 第2期 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SH A AN XI R T V U JOU RN A L Jun15,2007 V ol 9 N o 2 教学研究 运筹学的起源与发展 王建功* (陕西广播电视大学理工教学部,陕西 西安 710068) [摘 要]本文通过查阅、搜集、整理相关文献资料,对运筹学的起源及发展状况进行考证,旨在向电大基层教学科指导教师和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学员介绍运筹学的起源与发展概况,使电大师生对运筹学的起源与发展有进一步的了解,认识更清晰,应用更方便。 [关键词]国际运筹学联盟;运筹学;运筹学学报 [中图分类号] O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 4649(2007)02 0086 01 人们一般认为,运筹学起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当时,英国(随即是美国)军事部门迫切需要研究如何将非常有限的物资以及人力和物力,分配与使用到各种军事活动的运行中,以达到最好的作战效果。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已拥有一支强大的空军,飞机从德国起飞17分钟即到达英国本土。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如何预警和拦截成为一大难题。1935年,为了对付德国空中力量的严重威胁,英国在东海岸的鲍德西(Baw dsey)成立了关于作战控制技术的研究机构。1938年,鲍德西科学小组负责人(Row e,A P)把他们从事的工作称为运筹学(oper ational research[英],operations resear ch[美],直译为 作战研究 )。因此,人们把鲍德西作为运筹学的诞生地,将1935 1938年这一时间段作为运筹学产生的酝酿时期。但是,关于运筹学的思想和方法的产生,还可以追溯到更早。例如,丹麦电气工程师埃尔朗(Erlang,A K)关于用概率论理论来研究电话服务的论文(运筹学中排队论的早期论文)发表于1909年;美国数学家冯 诺伊曼(von Neumann,J )和摩根施特恩(M orgensten,O )所著 对策论与经济行为 一书(运筹学中对策论的创始作)成书前的一系列论文,在1928年就开始刊出;原苏联数学家康托洛维奇( !?#??%&, )的 生产组织与计划中的数学方法 一书出版于1939年。 二战结束时,世界各国的运筹学工作者已超过700人,这些人主要来自英国、美国和加拿大,其中一部分人力图将他们在战争中进行运筹研究取得的经验和知识转到民用生产中去。在英国,首先出现了一个 运筹学俱乐部 ,1950年出版了第一份运筹学杂志,并于1953年成立了英国运筹学学会。在美国,则于1952年即成立了美国运筹学学会。此后,于1959年成立了国际运筹学联盟(Interna-tio nal Federatio n of Operatio nal Research Societies,简称IFORS)。该联盟现有会员国45个。在中国, 1956年中国科学院即组织开展运筹学研究。1964年,借鉴 史记 汉高祖本记 中 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一语,把 operations re-search 译名为 运筹学 。中国运筹学学会成立于1980年,1982年加入IFORS,并于该年创办了 运筹学杂志 ,1997年改名为 运筹学学报 。 20世纪50年代以来,由于大型企业的兴起,科技水平的提高,产品更新的加速以及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促使在经济和管理领域有着广泛应用的运筹学得到迅猛发展。现在,全世界(尤其在美国)的一些大型企业多设有自己的运筹学研究组织,在一些较知名的大学里,一般皆开设运筹学课程,不少大学还建有运筹学专业或有关的系和研究所。(下转第46页) *[收稿日期]2007-03-05 [作者简介]王建功(1957 ),西安市人,陕西广播电视大学理工教学部主任,教授。

国际乡村旅游的起源及发展阶段论

Tourism 旅游经济 https://www.360docs.net/doc/7e1407177.html, 2012年5月 171 国际乡村旅游的起源及发展阶段论 河南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 潘盛俊 摘 要:乡村旅游的研究中,还有一些棘手的问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比如起源和发展阶段问题。从国际视角出发,探讨了乡村旅游的起源问题,并首次提出了国际乡村旅游的“四个阶段论”,即传统乡村旅游时期、乡村旅游的初步发展期、大众化时代的乡村旅游、新经济时代的乡村旅游。关键词:国际乡村旅游 起源 发展阶段中图分类号:F5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00(2012)05(c)-171-02人类所从事的乡村旅游活动,具有悠久的历史,不仅发生在中世纪的城市居民那里,也发生在古代的城市居民那里,时间最早可以追溯到世界上第一座城市建立之日起。不过,当时的乡村旅游是自发的、无组织、短距离,小规模为基本特征的传统乡村活动。随着乡村旅游的发展,传统的乡村旅游已转变为有组织、长距离、大规模的近代乡村旅游。本文在这里主要阐述乡村旅游研究当中的两个问题,国际乡村旅游的起源问题和发展阶段问题。 1 国际乡村旅游的起源论 1.1 起源时间 关于乡村旅游的起源,当前学术界说法不一,这里涉及到两个基本问题:一个是起源时间,另一个是起源地区。起源时间方面,有一些人说是19世纪初期,有一些人说是19世纪中叶,大体说法是19世纪。从19世纪中叶为第一次工业革命在英国完成的时间角度看,本文认为19世纪中叶的说法更为合理一些。1.2 起源地区 关于起源地区方面,不仅有一般人认为的西班牙说,还有意大利说,还有法国说。意大利说认为1865年, 意大利“农业与旅游全国协会”的成立, 标志着该类旅游的诞生,因为,这是世界最早的乡村旅游行业协会组织。法国说认为1855年, 一位名叫欧贝尔的法国参议员带领一群贵族来到巴黎郊外农村度假, 他们品尝野味, 乘坐独木舟, 学习制作肥鹅肝酱馅饼, 伐木种树, 清理灌木丛, 挖池塘淤泥, 欣赏游鱼飞鸟, 学习养蜂, 与当地农民同吃同住。通过这些活 动, 使他们重新认识了大自然的价值, 加强了城乡居民之间的交往, 增强了城乡居民的友谊, 此后, 乡村旅游在欧洲兴起并兴盛起来。可见。大家的普遍共识是乡村旅游发源于欧洲国家。 2 西班牙学术界的说法和评价 2.1 西班牙学者Rosa Mary a Yagu¨e Perales (2001)观点 这里还有必要介绍一下,具有较大影响的西班牙学术界关于乡村旅游起源论的观点。西班牙学者Rosa Mary!a Yagu ¨e Perales (2001)将乡村旅游分为传统乡村旅(Homecoming or Traditional Rural Tourism)和现代乡村旅游(Modern Rural Tourism)两种。传统的乡村旅游出现在工业革命以后,主要源于一些来自农村的城市居民以“回老家”度假的形式出现。虽然传统的乡村旅游对当地会产生一些有价值的经济影响,并增加了城乡交流机会,但它与现代乡村旅游有很大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传统乡村旅游活动主要在假日进行;没有有效地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没有给当地增加就业机会和改善当地的金融环境。实际上,传统的乡村旅游在世界许多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目前都广泛存在,在中国常常把这种传统的乡村旅游归类于探亲旅游。现代乡村旅游是在 20世纪80年代出现在农村区域的一种新型的旅游模式,尤其是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发展迅速,旅游者的旅游动机明显区别于回老家的传统旅游者。现代乡村旅游的特征主要表现为:旅游的时间不仅仅局限于假期;现代乡村旅游者充分利用农村区域的优美景观、自然环境和建筑、文化等资源;现代乡村旅游对农村经济的贡献不仅仅表现在给当地增加了财政收入,还表现在给当地创造了就业机会,同时还给当地衰弱的传统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现代乡村旅游对农村的经济发展有积极的推动作用,随着具有现代人特色旅游者迅速增加,现代乡村旅游已成为发展农村经济的有效手段。可见,这位学者把乡村旅游分为传统乡村旅游和现代乡村旅游,并且认为传统的乡村旅游开始于工业革命后,现代的乡村旅游开始于 20世纪80年代。2.2 评价西班牙学者Rosa Mary!a Yagu ¨e Perales (2001)把乡村旅游先分类后探讨起源时间和发展的方式的做法给我们的研究提供 了有益的启示,但他的有些说法是很值得商榷的。他认为传统的乡村旅游出现在工业革命以后,主要源于一些来自农村的城市居民以“回老家”度假的形式出现,不过这里就有个问题,为什么这种形式的乡村旅游只有在工业革命发生之后才会出现而不能存在于工业革命发生时期或世界上最早的城市建立之后的某一个时刻呢?不否认“回老家”探亲的方式存在于工业革命之后,但还会存在于工业 革命时期, 也会存在于世界上产生第一座城市的某一时刻起。我们可以通过对工业革命发生时期的一些情况进行分析,然后判断这个时期是否也存在过“回老家”形式的乡村旅游的事实。我们知道现在的乡村旅游已经是大众参加的乡村旅游, 不只是少数的有钱人可以参与进来,普通民众也可以加入到这一行列当中,而且还是有意识地加入进来,这是乡村旅游不断发展的必然结果,可是,“回老家”形式的乡村旅游应该是在参与者在不自觉的状态下自然发生的。工业革命时期,在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人数众多的为了实现就业而进入到城市里工作的人群里,也具备了这种自然状态下的乡村旅游活动可以发生的条件。在劳资斗争过程中,这部分人群争取到了休息的权力,也就是有了一定的闲暇时间;当时,实行了近代资本主义工资制,因此,这类人群的手里有了货币收入而具备了经济条件;而且,还由于老家的农村地区还有大量的亲朋好友的关系尚存而有了回家探亲的旅游动机。当然,他们在“回老家”探亲时或许当时还没有认识到自己在从事乡村旅游活动。他们在自然状态下以回家探亲的方式参与进来,在不自觉的情况下成了乡村旅游者。可见,工业革命时期同样存在了这种“回老家”形式的乡村旅游。同样,自从世界上出现第一座城市之日起,也可以存在这种古老方式的旅游。不管哪个时期,只要地球上存在城市,都可以发生来自

中国中医药发展史

一文读懂中国中医药发展史 西医药开始对中国医学产生影响是在19世纪初,至今不过百余年的历史,而此前的数千年间,中医药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和人类健康作出了卓越贡献,是中华数千年绚烂文化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早在几千年前的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在日常饮食劳作和与大自然的抗争中就积累了一些用药知识。人们发现食用了某些动、植物后具有减轻或消除病痛的功效,这就是认识中药的起源。随着人类的进化,开始有目的地寻找防治疾病的药物和方法,所谓“神农尝百草”和“药食同源”就是当时的真实写照。 人们在烘火取暖时发现用兽皮、树皮包上烧热的石块或沙土作局部取暖可消除某些病痛,逐渐形成了热熨法和灸法;在使用石器劳作时发现身体某一部位受到刺伤后反能解除其他部位的病痛,从而创造了运用砭石、骨针治疗的方法,并在此基础上逐渐发展为针刺疗法,进而形成了经络学说,初步形成了原始医学。 春秋战国时期,扁鹊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的方法,扁鹊精于内、外、妇、儿、五官等科,应用砭刺、针灸、按摩、汤液、热熨等法治疗疾病,奠定了中医临床诊断和治疗的理论基础,扁鹊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鼻祖,中医理论的奠基人,被后人誉为“医祖”。

我国现存最早的中医典籍《黄帝内经》于两千多年前的秦汉时期问世。全面系统阐述了人体的解剖、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治疗的原则与方法,提出了“治未病”的预防医学理观念,确立了中医学的思维模式,标志着中医从单纯的临床经验积累发展到系统理论总结阶段,形成了中医药理论体系框架。 秦汉后期,随着交通日渐发达,少数民族地区的犀角、琥珀、羚羊角、麝香,以及南海的龙眼、荔枝核等渐为内地医家所采用,东南亚等地的药材也不断进入中国。 《神农本草经》就是当时流传下来的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它总结了汉以前人们的药物知识,载药365种,并记述了君臣佐使、七情和合、四气五味等药物学理论,对于合理处方、安全用药、提高疗效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长期临床实践和现代科学研究证明该书所载药效大多是正确的,如麻黄治喘,黄连治痢,海藻治瘿等。 东汉时期,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提出了外感热病(包括瘟疫等传染病)的诊治原则和方法,论述了内伤杂病的病因、病证、诊法、治疗、预防等辨证规律和原则,确立了辨证论治的理论和方法体系,被中医界称为“医圣”。 后世又将该书分为《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两书实收剂269首,基本上概括了临床各科的常用方剂,被誉为“方书之祖”。东汉末年,“外科鼻祖”华佗创制了麻醉剂“麻沸散”,开创了麻醉药用于外科手术的先河,较西医的麻醉药提早了1600多年。

书法的起源与发展

书法的起源与发展 书法的起源与发展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中国书法的起源与发展的基本情况,加深学生对祖国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的认识。 2能力目标:初步了解中国书法的起源和中国书法发展的基本脉络,了解各种书体演变的大致情况和各历史时期主要书家及代表作品。 3.情感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初步体验和感受书法艺术的魅力,陶冶情操,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教学重点:中国书法的起源和中国书法发展的基本脉络,各种书体演变的大致情况和各历史时期主要书家及代表作品。教学难点:各历史时期书体演变及风格、特征的认识和把握。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科书。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互致问候,目视学生课前准备。 二.导入新课: 多媒体放出书法作品。师:同学们都知道,书法是我们中国的国粹,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至今仍放射着无穷的艺术魅力,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有关书法艺术是如何发生和发展的。 三.进行新课: (一)引导学生分析早期文字符号的特点。 1.请一位同学朗读:课本第24页第二段落“书法意识起源于涂抹和刻划,这就是古人所说的书画同源。仰韶文化陶器只就有刻划的图形和符号,学者认为这就是简单的文字。而且这种符号是用刀刻出来的。刀痕非常清晰。这表明五千年前居住在黄河流域的半坡人,已经以刀代笔,创造文字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了。” 2.播放多媒体幻灯:远古时期的文字符号图片,引导学生分析早期文字符号的特点。设问1:这些文字符号的字形有什么特点? 学生回答:象形。 3.通过播放多媒体幻灯,举例说明汉字的起源: 关于汉字的起源,有庖牺氏八卦造字、神农结绳造字和仓颉象形造字等说法,但谁也不能断言。基本可以肯定的是,文字在出世并投入使用之后,有一个成熟过程,在这段道路上,是靠实用价值和审美价值这两条腿前进的。早在六千多年前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时期,先民们就已经在日常使用的陶器上用笔来描画或者作记号。倘若"书画同源"之说有道理,那么文字史或者书法史起码不晚于此。 书法意识起源于涂抹和刻划,就是古人所说的书画同源。仰韶文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