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错蚀坑的观察

位错蚀坑的观察
位错蚀坑的观察

位错蚀坑的观察

一、实验目的

使用金相显微镜观察晶体中的位错。

二、实验原理

当以适当的化学浸蚀法、电解浸蚀法进行浸蚀,以及在真空或其他气氛中进行加热时,位错线在晶体表面的露头处会由于位错应力场而发生腐蚀,或由于晶体表面张力与位错线张力趋于平衡状态的作用而使金属被扩散掉,在位错的位置形成蚀坑,借助一般金相显微镜或扫描电镜观察蚀坑便能判断位错的存在。为了证明蚀坑与位错的一致对应关系,可将晶体制成薄片,若在两个相对的表面上形成几乎一致的蚀坑,便说明蚀坑即位错。此外,在台阶、夹杂物等缺陷处形成的是平底蚀坑,很容易地区别于位错露头处的尖底蚀坑。

图 6-1 位错蚀坑在各晶面上的形状和取向

图 6-2 硅单晶体 {111} 晶面上的刃型 ( a) 和螺型 ( b ) 位错蚀坑1000 ×

位错蚀坑的形状与晶体表面的晶面有关。譬如,对于立方晶系的晶体,位错蚀坑在各晶面上的形状和取向如图 6-1 所示。观察面为{ 111 }晶面,位错蚀

坑呈正三角形漏斗状;在{ 110 }晶面上的位错蚀坑呈矩形漏斗状;在{ 100 }晶面上的位借蚀坑则是正方形漏斗状。因此,按位错蚀坑在晶体表面上的几何形状,可以反推出观察面是何晶面,并且按蚀坑在晶体表面上的几何形状对称程度,还可判断位错线与观察面(晶面)之间的夹角,通常为10~90 °;自然,若位错线平行观察面便无住错蚀坑形成了。位借蚀坑的侧面形貌与位错类型有关。蚀坑侧面光滑平整时是刃型位错,如图 6-2 ( a )所 , 坑侧面出现螺旋线时,是螺型位错,如图 6 - 2 ( b )所示。

若位借从蚀坑处移开后再次显露,则由于位错是蚀坑的胚胎,原蚀坑将扩大,但深度不再增加,变成平底的;同时,在位错新位置上将出现新的尖底蚀坑。由此可研究位错的运动。位错是晶体中的线缺陷。单位体积晶体中所含位错线的总长度称位借密度。若将位错线视为彼此平行的直线,它们从晶体的一面均延至另一面,则位错密度便等于穿过单位截面积的位错线头数,即

(6-1)

式中,ρ为位错密度(位错线头数/ cm 2 ),A 为晶体的截面积( cm 2 );n 为A 面积内位借线头数。具体方法可以是:在垂直于位借钱的观察面上,用目镜测微尺度量出某面积,并数出在该面积内的位借蚀坑个数,代入上式计算出ρ值。当然,若位错密度较大,蚀坑彼此重迭便难于区分了.

根据位错蚀坑的分布特征,能够识别晶体中存在的小角度晶界和位借塞积群。当晶体中存在小角度晶界时,蚀坑将垂直于滑移方向排列成行,如囹 6 - 3 (a )所示;而当出现位错塞积群时,蚀坑便沿滑移方向排列成列,并且它们在滑移方向上的距离逐渐增大,如图 6-3( b ) 所示。

图 6-3 硅单晶体 {111} 晶面上显示的小角度晶界 ( a) 和位错塞积群 ( b)

借助位错蚀坑的观察,还可鉴定单晶体的质量和研究织构、多边化过程等。

三、实验内容与步骤

观察位错蚀坑,可选硅单晶体或纯铁、纯铜、纯铝多晶体之一作实验对象。

现以显露硅单晶体中的应错为例,其步骤如下述。

(一)截取试样

截取硅单晶体试样之前,最好预知硅棒的晶面方位(可用 X 射线分析法测定),用切片机按欲观察的晶面方位从硅捧上截取薄片试样,用金相砂纸磨平,经丙酮擦拭,再用去离子水煮沸,清洗干净。

(二)抛光

用化学抛光液进行化学抛光 1.5 ~ 4min ,需抛掉磨制所产生的变形层。化学抛光液的配比为 HF ( 42% ): HNO3(65%)=1:2.5 ,工作温度在 18~23 ℃。

HF和HNO3混合酸的抛光机制是连续的氧化 - 还原反应。 HNO3将硅表面氧化,形成SiO2,继以HF与SiO2形成溶于水的络合物H2SiF6,其反应式如下:

Si + 4 HNO3—→SiO2 +4 NO2↑ + 2 H2O

SiO2 + 6 HF —→ H2SiF6 + 2 H2O

在抛光过程中,腐蚀速度对温度异常敏感。温度过高,腐蚀速度太快而不易控制;温度过低,腐蚀速度太慢,易产生衬底坑,表面不光滑。操作时,试样应淹没在抛光液中,不停地搅拌可改善抛光的均匀性。抛光后,用去离子水清洗。

(三)位错蚀境的腐蚀

将抛光好的试样浸入浸蚀剂中,在 15~20 ℃浸蚀 15~30min, 温度低时可延长浸蚀时间。浸蚀剂的配比为:先配 50g CrO3+100g 去离子水,再将该液与 HF(40%) 按 1:1 配制。

此外,也可使用另一种浸蚀剂,其组成如下: 60ml HF ( 49% ) +30ml HNO3( 69% ) +30ml 铬酸( 1g CrO3/ 2ml H2O ) +2g Cu(NO3)2· 3 H2O(试

剂级) +60ml 冰醋酸 +60ml H2O (去离子的)。配制该浸蚀剂时,最好首先把Cu(NO3)2· 3 H2O 溶于给定数量的水,其他混合顺序不拘。显露晶体表面缺陷

浸蚀 1~5min ,可腐蚀掉 1~5 μm 。

浸蚀后用去离子水清洗并煮沸之。干燥后即可在金相显微镜(或扫描电镜)下观察分析。

显示纯铁、纯铜、纯铝多晶体中的位借,其步骤同前;但是,对于不同的材料,需选用相应的抛光液和浸蚀剂。

显示纯铁中位借,浸蚀剂可用 2% 硝酸酒精溶液,浸蚀 10~20min ,或用 15g 氯代铜 +40ml 盐酸 +25ml 酒精的溶液,浸蚀 10 ~ 15s 。

显示纯铜中位借,浸蚀剂可用 25 毫升醋酸 +15g 冰醋酸 +1g 溴液 +90ml 水的溶液,侵蚀 30 ~ 60s ,或 20ml FeCl3· 6H2O 饱和水溶液 +20ml 盐酸 +5ml 冰醋酸 +5~10 滴溴液的溶液,浸蚀 30s 。

显示纯铝中位错,浸蚀剂可用 47% 硝酸 +50% 盐酸 +3% 氢氟酸(浓度 40% )的溶液,浸蚀 30s ,或用 32ml 盐酸 +50ml 硝酸 +25~50ml 冰醋酸 +2ml 氢氟酸的溶液,侵蚀 30~60s 。

应该指出,磨制试样时不宜施力太大,也不宜采用机械抛光,否则试样将产生塑性变形,致使晶体中增加额外的位错。

四、实验报告要求

按所观察到的位借蚀坑形貌、分布绘出示意图,并在图下注明试样材料、抛光规范、浸蚀规范及放大倍数。

判断观察面是何晶面,鉴别有无小角度晶界、位错塞积群,确定位错密度。

材料专题实验实验一 位错蚀坑的观察

在材料科学中,指晶体材料的一种内部微观缺陷,即原子的局部不规则排列(晶体学缺陷)。从几何角度看,位错属于一种线缺陷,可视为晶体中已滑移部分与未滑移部分的分界线,其存在对材料的物理性能,尤其是力学性能,具有极大的影响 目前,在研究位错的密度、分布和组态以及它们的运动和交互作用过程中,常常应用光学、电子和场离子显微镜及X射线技术对位错进行观察。主要方法有以下几种: 1.浸蚀法——利用蚀坑显示晶体表面的位错露头。 2.缀饰法——在对光透明的整块试样中,通过在位错上用沉淀体质点缀饰来显它们的位置及存在情况。 3.投射电子显微分析——在很高放大倍数下,观察研究薄膜(厚度为0.1~ 4.0μm)试样中的位错。 4.X射线衍射显微分析——用X光束的局部衍射来研究的密度位错。 5.场离子显微分析——以极高的放大倍数显示金属表面的原子排列情况。 ) 和螺型 ( b ) 位错蚀坑 1000 × 位错蚀坑的形状与晶体表面的晶面有关。譬如,对于立方晶系的晶体,位错 蚀坑在各晶面上的形状和取向如图 6-1 所示。观察面为{ 111 }晶面,位错蚀坑呈正三角形漏斗状;在{ 110 }晶面上的位错蚀坑呈矩形漏斗状;在{ 100 } 晶面上的位借蚀坑则是正方形漏斗状。因此,按位错蚀坑在晶体表面上的几何形 状,可以反推出观察面是何晶面,并且按蚀坑在晶体表面上的几何形状对称程度, 还可判断位错线与观察面(晶面)之间的夹角,通常为 10~90 °;自然,若位 错线平行观察面便无住错蚀坑形成了。位借蚀坑的侧面形貌与位错类型有关。蚀 坑侧面光滑平整时是刃型位错,如图 6-2 ( a )所 , 坑侧面出现螺旋线时, 是螺型位错,如图 6 - 2 ( b )所示。 根据位错蚀坑的分布特征,能够识别晶体中存在的小角度晶界和位借塞积 群。当晶体中存在小角度晶界时,蚀坑将垂直于滑移方向排列成行,如囹 6 - 3 ( a )所示;而当出现位错塞积群时,蚀坑便沿滑移方向排列成列,并且它们 在滑移方向上的距离逐渐

晶体位错观察

实验一晶体位错观察 一、实验目的 1.初步掌握用浸蚀法观察位错的实验技术。 2.学会计算位错密度。 二、实验设备 1. 单晶硅专用磨片机; 2. 高纯热处理炉; 3. 反光显微镜; 4. 酸处理风橱; 5. 纯水系统; 6. 大、小烧杯; 7. 大、小量筒 8. 纯净干燥箱 9. 超声清洗机,10. 硅单晶试样、11. 带测微目镜的金相显微镜、12. 切片机。 三、实验原理 由于位错是点阵中的一种缺陷,所以当位错线与晶体表面相交时,交点附近的点阵将因位错的存在而发生畸变,同时,位错线附近又利于杂质原子的聚集。因此,如果以适当的浸蚀剂浸蚀金属的表面,便有可能使晶体表面的位错露头处因能量较高而较快地受到浸蚀,从而形成小的蚀坑,如图1-1所示。这些蚀坑可以显示晶体表面位错露头处的位置,因而可以利用位错蚀坑来研究位错分布以及由位错排列起来的晶界等。但需要说明的是,不是得到的所有蚀坑都是位错的反映,为了说明它是位错,还必须证明蚀坑和位错的对应关系。由于浸蚀坑的形成过程以及浸蚀坑的形貌对所在晶体表面的取向敏感,根据这一点可确定蚀坑是否有位错的特征(图1-1所示)。本实验所用的硅单晶及其它立方晶体中的位错在各种晶面上蚀坑的几种特征如图1-2所示。

图1-1 位错在晶体表面露头处蚀坑的形成 (a)刃型位错,包围位错的圆柱区域与其周围的晶体具有不同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b)缺陷区域的原子优先逸出,导致刃型位错处形成圆锥形蚀坑;(c)螺位错的露头位置;(d)螺位错形成的卷线形蚀坑,这种蚀坑的形成过程与晶体的生长机制相反。 (111) a=b (100) 图1-2 立方晶体中位错蚀坑形状与晶体表面晶向的关系

实验一 半导体材料的缺陷显示及观察

实验一半导体材料的缺陷显示及观察 实验目的 1.掌握半导体的缺陷显示技术、金相观察技术; 2.了解缺陷显示原理,位错的各晶面上的腐蚀图象的几何特性; 3.了解层错和位错的测试方法。 一、实验原理 半导体晶体在其生长过程或器件制作过程中都会产生许多晶体结构缺陷,缺陷的存在直接影响着晶体的物理性质及电学性能,晶体缺陷的研究在半导体技术上有着重要的意义。 半导体晶体的缺陷可以分为宏观缺陷和微观缺陷,微观缺陷又分点缺陷、线缺陷和面缺陷。位错是半导体中的主要缺陷,属于线缺陷;层错是面缺陷。 在晶体中,由于部分原子滑移的结果造成晶格排列的“错乱”,因而产生位错。所谓“位错线”,就是晶体中的滑移区与未滑移区的交界线,但并不是几何学上定义的线,而近乎是有一定宽度的“管道”。位错线只能终止在晶体表面或晶粒间界上,不能终止在晶粒内部。位错的存在意味着晶体的晶格受到破坏,晶体中原子的排列在位错处已失去原有的周期性,其平均能量比其它区域的原子能量大,原子不再是稳定的,所以在位错线附近不仅是高应力区,同时也是杂质的富集区。因而,位错区就较晶格完整区对化学腐蚀剂的作用灵敏些,也就是说位错区的腐蚀速度大于非位错区的腐蚀速度,这样我们就可以通过腐蚀坑的图象来显示位错。 位错的显示一般都是利用校验过的化学显示腐蚀剂来完成。腐蚀剂按其用途来分,可分为化学抛光剂与缺陷显示剂,缺陷显示剂就其腐蚀出图样的特点又可分为择优的和非择优的。 位错腐蚀坑的形状与腐蚀表面的晶向有关,与腐蚀剂的成分,腐蚀条件有关,与样品的性质也有关,影响腐蚀的因素相当繁杂,需要实践和熟悉的过程,以硅为例,表1列出硅中位错在各种界面上的腐蚀图象。 二、位错蚀坑的形状 当腐蚀条件为铬酸腐蚀剂时,<100>晶面上呈正方形蚀坑,<110>晶面上呈菱形或矩形蚀坑,<111>晶面上呈正三角形蚀坑。(见图1)。

实验一 位错蚀坑的观察

实验一位错蚀坑的观察 (Observation of Etchpits of Dislocation) 实验学时:2 实验类型:综合 前修课程名称:《材料科学导论》 适用专业:材料科学与工程 一、实验目的 ⒈通过使用金相显微镜观察晶体中的位错蚀坑,观看录象“Living Metal”,进一步加深对位错的了解。 ⒉学会计算位错密度的方法。 ⒊计算某一小角度晶界(亚晶界)的角度。 二、概述 目前已有多种实验技术用于观察晶体中的位错,常用的有以下两种:浸蚀技术、透射电镜。 ⒈位错蚀坑的浸蚀原理 利用浸蚀技术显示晶体表面的位错,其原理是:由于位错附近的点阵畸变,原子处于较高的能量状态,再加上杂质原子在位错处的聚集,这里的腐蚀速率比基体更快一些,因此在适当的侵蚀条件下,会在位错的表面露头处,产生较深的腐蚀坑,借助金相显微镜可以观察晶体中位错的多少及其分布。位错的蚀坑与一般夹杂物的蚀坑或者由于试样磨制不当产生的麻点有不同的形态,夹杂物的蚀坑或麻点呈不规则形态,而位错的蚀坑具有规则的外形,如三角形、正方形等规则的几何外形,且常呈有规律的分布,如很多位错在同一滑移面排列起来或者以其他形式分布;此外,在台阶、夹杂物等缺陷处形成的是平底蚀坑,也很容易地区别于位错露头处的尖底蚀坑。为了证明蚀坑与位错的一致对应关系,可将晶体制成薄片,若在两个相对的表面上形成几乎一致的蚀坑,便说明蚀坑即位错。 位错蚀坑的形状与晶体表面的晶面有关。譬如,对于立方晶系的晶体,观察面为{111}晶面时,位错蚀坑呈正三角形漏斗状;在{110}晶面上的位错蚀坑呈矩形漏斗状;在{100}晶面上的位错蚀坑则是正方形漏斗状。因此,按位错蚀坑在晶面上的几何形状,可以反推出观察面是何晶面,并且按蚀坑在晶体表面上的几何形状对称程度,还可判断位错线与观察面(晶面)之间的夹角,通常是10~90°;自然,若位错线平行于观察面便无位错蚀坑了。

第二章晶体结构与晶体中的缺陷

第二章晶体结构与晶体中的缺陷 内容提要:通过讨论有代表性的氧化物、化合物和硅酸盐晶体结构, 用以掌握与本专业有关的各种晶体结构类型。介绍了实际晶体中点缺陷分 类;缺陷符号和反应平衡。固熔体分类和各类固熔体、非化学计量化学化 合物的形成条件。简述了刃位错和螺位错。 硅酸盐晶体结构是按晶体中硅氧四面体在空间的排列方式为孤岛状、组群状、链状、层装和架状五类。这五类的[SiO4]四面体中,桥氧的数目也依次由0增加到4, 非桥氧数由4减至0。硅离子是高点价低配位的阳离子。因此在硅酸盐晶体中,[SiO4] 只能以共顶方式相连,而不能以共棱或共面方式相连。表2-1列出硅酸盐晶体结构类型及实例。 表2-1 Array硅酸 盐晶 体的 结构 类型

真实晶体在高于0K的任何温度下,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对理想晶体结构的偏离,即存在着结构缺陷。晶体中的结构缺陷有点缺陷、线缺陷、面缺陷和复合缺陷之分,在无机材料中最基本和最重要的是点缺陷。 点缺陷根据产生缺陷的原因分类,可分为下列三类: (1)热缺陷(又称本征缺陷) 热缺陷有弗仑克儿缺陷和肖特基缺陷两种基本形式。 弗仑克儿缺陷是指当晶格热震动时,一些能量足够大的原子离开平衡位置而挤到晶格点的间隙中,形成间隙原子,而原来位置上形成空位,这种缺陷称为弗仑克儿缺陷。 肖特基缺陷是指如果正常格点上原子,热起伏后获得能量离开平衡位置,跃迁到晶体的表面,而在原正常格点上留下空位,这种缺陷称为肖特基缺陷。 (2)杂质缺陷(非本征缺陷) (3)非化学计量化学化合物 为了便于讨论缺陷反应,目前广泛采用克罗格-明克(Kroger-Vink)的点缺陷符号(见表2-2)。 表2-2 Kroger-Vink缺陷符号(以M2+X2-为例)

实验一 半导体材料的缺陷显示及观察资料讲解

实验一半导体材料的缺陷显示及观察

实验一半导体材料的缺陷显示及观察 实验目的 1.掌握半导体的缺陷显示技术、金相观察技术; 2.了解缺陷显示原理,位错的各晶面上的腐蚀图象的几何特性; 3.了解层错和位错的测试方法。 一、实验原理 半导体晶体在其生长过程或器件制作过程中都会产生许多晶体结构缺陷,缺陷的存在直接影响着晶体的物理性质及电学性能,晶体缺陷的研究在半导体技术上有着重要的意义。 半导体晶体的缺陷可以分为宏观缺陷和微观缺陷,微观缺陷又分点缺陷、线缺陷和面缺陷。位错是半导体中的主要缺陷,属于线缺陷;层错是面缺陷。 在晶体中,由于部分原子滑移的结果造成晶格排列的“错乱”,因而产生位错。所谓“位错线”,就是晶体中的滑移区与未滑移区的交界线,但并不是几何学上定义的线,而近乎是有一定宽度的“管道”。位错线只能终止在晶体表面或晶粒间界上,不能终止在晶粒内部。位错的存在意味着晶体的晶格受到破坏,晶体中原子的排列在位错处已失去原有的周期性,其平均能量比其它区域的原子能量大,原子不再是稳定的,所以在位错线附近不仅是高应力区,同时也是杂质的富集区。因而,位错区就较晶格完整区对化学腐蚀剂的作用灵敏些,也就是说位错区的腐蚀速度大于非位错区的腐蚀速度,这样我们就可以通过腐蚀坑的图象来显示位错。 位错的显示一般都是利用校验过的化学显示腐蚀剂来完成。腐蚀剂按其用途来分,可分为化学抛光剂与缺陷显示剂,缺陷显示剂就其腐蚀出图样的特点又可分为择优的和非择优的。 位错腐蚀坑的形状与腐蚀表面的晶向有关,与腐蚀剂的成分,腐蚀条件有关,与样品的性质也有关,影响腐蚀的因素相当繁杂,需要实践和熟悉的过程,以硅为例,表1列出硅中位错在各种界面上的腐蚀图象。 二、位错蚀坑的形状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2

第二章 晶体结构缺陷习题答案

第二章晶体结构缺陷 1.(错)位错属于线缺陷,因为它的晶格畸变区是一条几何线。 2.(错)螺型位错的柏氏失量与其位错线垂直,刃型位错的柏氏失量与其位错线是平行。 3. (错)肖特基缺陷是由于外来原子进入晶体而产生的缺陷。 4.(错)弗伦克尔缺陷是由于外来原子进入晶体而产生的缺陷。 二选择题 O中存在 A 。 1.非化学剂量化合物Zn 1+x A. 填隙阳离子 B. 阳离子空位 C. 填隙阴离子 D. 阴离子空位 中存在 C 。 2. 非化学计量化合物UO 2+x A. 填隙阳离子 B. 阳离子空位 C. 填隙阴离子 D. 阴离子空位 中存在 D 。 3.非化学剂量化合物TiO 2-x A. 填隙阳离子 B. 阳离子空位 C. 填隙阴离子 D. 阴离子空位 4.螺型位错的位错线是 A 。 A. 曲线 B. 直线 C. 折线 D. 环形线 5.非化学剂量化合物ZnO 中存在 D 。 1-x A. 填隙阳离子 B. 阳离子空位 C. 填隙阴离子 D. 阴离子空位 6. 非化学计量化合物UO 中存在 C 。 2+x A. 填隙阳离子 B. 阳离子空位 C. 填隙阴离子 D. 阴离子空位 三、名词解释 1. 弗仑克尔缺陷 原子离开其平衡位置二进入附近的间隙位置,在原来位置上留下空位所形成的缺陷,特点是填隙原子与空位总是成对出现。 2.固溶体: 物种数:凡在固体条件下,一种组分(溶剂)内“溶解”了其它组分(溶质)而形成的单一、均匀的晶态固体称为固溶体。

四、解答题 1.完成下列缺陷方程式,并且写出相应的化学式 (1)NaCl 溶入CaCl 2中形成空位型固溶体; (2)CaCl 2溶人NaC1中形成空位型固溶体; 解:(1)NaCl Na Ca ’+ Cl Cl + V Cl · Ca 1-x Na x Cl 2-x (2)CaCl 2 Ca Na · + 2Cl Cl + V Na ’ Na 1-2x Ca X Cl 2完成下列缺陷方程式,并且写出相应的化学式(6分) (1)M gCl 2固溶在LiCl 晶体中形成填隙型 Li 1-x Mg x Cl 1+x (2) SrO 固溶在Li 2O 晶体中形成空位型 Li 2-2x Sr x O 3.写出下列缺陷反应式 ①.NaCl 形成肖脱基缺陷。 ②.AgI 形成弗伦克尔缺陷(Ag +进入间隙)。 ③KCl 溶入CaCl 2中形成空位型固溶体。 解:1、O→VNa ′+VCl˙ 2、Ag Ag+Vi →A g i ˙+V Ag′ ③ KCl K Ca ’+ Cl Cl + V Cl · Ca 1-x K x Cl 2-x 4 对于MgO 、Al 2O 3和Cr 2O 3,其正、负离子半径比分别为0.47,0.36和0.40。Al 2O 3和Cr 2O 3形成连续固溶体。(4分) (a )这个结果可能吗?为什么? (b )试预计,在MgO -Cr 2O 3系统中的固溶度是有限还是很大的?为什么? 答(a )可能,Al 2O 3和Cr 2O 3的正离子半径之比小于15%。晶体结构又相同。所 以可能O Li Li O Li O V Sr S SrO +'+??→??. 2)(Cl i Li LiCl Cl Cl Mg S MgCl ++?? →??')(.2

硅单晶中晶体缺陷的腐蚀显示

硅单晶中晶体缺陷的腐蚀显示 实验安排:4人/组 时间:两小时 地点:北方工业大学第三教学楼2403房间 实验所用主要设备:金相显微镜 一、实验目的 硅单晶中的各种缺陷对器件的性能有很大的影响,它会造成扩散结面不平整,使晶体管中出现管道,引起p-n 结的反向漏电增大等。各种缺陷的产生和数量的多少与晶体制备工艺和器件工艺有关。晶体缺陷的实验观察方法有许多种,如透射电子显微镜、X光貌相技术、红外显微镜及金相腐蚀显示等方法。对表面缺陷也可以用扫描电子显微镜来观察。由于金相腐蚀显示技术设备简单,操作易掌握,又较直观,是观察研究晶体缺陷的最常用的方法之一。金相腐蚀显示可以揭示缺陷的数量和分布情况,找出缺陷形成、增殖和晶体制备工艺及器件工艺的关系,为改进工艺,减少缺陷、提高器件合格率和改善器件性能提供线索。 二、原理 硅单晶属金刚石结构,在实际的硅单晶中不可能整块晶体中原子完全按金刚石结构整齐排列,总又某些局部区域点阵排列的规律性被破坏,则该区域就称为晶体缺陷。硅单晶中的缺陷主要有点缺陷、线缺陷和面缺陷等三类。晶体缺陷可以在晶体生长过程中产生,也可以在热处理、晶体加工和受放射性辐射时产生。 在硅单晶中缺陷区不仅是高应力区,而且极易富集一些杂质,这样缺陷区就比晶格完整区化学活拨性强,对化学腐蚀剂的作用灵敏,因此容易被腐蚀而形成蚀坑,在有高度对称性的低指数面上蚀坑形状通常呈现相应的对称性,如位错在(111)、(100)、(110)面上分别呈三角形、方形和菱形蚀坑。 用作腐蚀显示的腐蚀剂按不同作用大体可分为两类,一类蚀非择优腐蚀剂,它主要用于晶体表面的化学抛光,目的在于达到清洁处理,去除机械损伤层和获得一个光亮的表面;另一类是择优腐蚀剂,用来揭示缺陷。一般腐蚀速度越快择择优性越差,而对择优腐蚀剂则要求缺陷蚀坑的出现率高、特征性强、再现性好和腐蚀时间短。 通常用的非择优腐蚀剂的配方为: HF(40-42%):HNO3(65%)=1:2.5 它们的化学反应过程为: Si+4HNO3+6HF=H2SiF6+4NO2+4H2O 通常用的择优腐蚀剂主要有以下二种: (1)希尔腐蚀液(铬酸腐蚀液) 先用CrO3与去离子水配成标准液: 标准液=50g CrO3+100g H2O 然后配成下列几种腐蚀液: A. 标准液:HF(40-42%)=2:1(慢速液) B. 标准液:HF(40-42%)=3:2(中速液) C. 标准液:HF(40-42%)=1:1(快速液) D. 标准液:HF(40-42%)=1:2(快速液) 一般常用的为配方C液,它们的化学反应过程为: Si+CrO3+8HF=H2SiF6+CrF2+3H2O (2)达希腐蚀液

半导体单晶生长过程中的位错研究

半导体单晶生长过程中的位错研究 张国栋1,翟慎秋2,崔红卫1,刘俊成1 (1.山东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淄博255049;2.山东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淄博255049) 摘要:阐述了现有的半导体单晶位错模型,即临界切应力模型和粘塑性模型的基本理论及应用状况。分析了熔体法单晶生长过程中影响位错产生、增殖的各种因素,以及抑制位错增殖的措施。与熔体不润湿、与晶体热膨胀系数相近的坩埚材料,低位错密度的籽晶可有效地抑制生长晶体的位错密度;固液界面的形状及晶体内的温度梯度是降低位错密度的关键控制因素,而两因素又受到炉膛温度梯度、长晶速率、气体和熔体对流等晶体生长工艺参数的影响。最后,对熔体单晶生长过程的位错研究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位错密度;半导体;单晶生长;熔体法 Study on the Dislocation Density for1 Growing Semiconductor Single Crystals ZHANG Guo-dong1,ZHAI Shen-qiu2,CUI Hong-wei1,LIU Jun-cheng1 (1.Institute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Shando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Zibo 255049,China; 2.Institute of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Shando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Zibo 255049,China) Abstract:The basic theories and the applications of both the critical resolved shear stress model and visco-plastic model are presented for predicting the dislocation density during crystal growth process.The factors which affect the generation and multiplication of dislocation are summarized and analyzed.The crucible which is not wetted by the melt,or has the similar thermal expansion coefficient to the crystal,and the seed with lower dislocation density could reduce the dislocation density of grown crystals efficiently. The furnace temperature gradient, crystal growth rate, melt convection and the gas convection above the melt seriously influence the shape of solid-liquid interface and the temperature gradient in the crystal, both of which are the most important influence factors affecting the dislocation density.At last,the prospects for the study of dislocation density in the growing crystals are given. Key words:dislocation density;semiconductor;crystal growth;melt growth 1引言 Si、Ge、GaAs、InP、CdTe、CdZnTe等半导体材料广泛应用于制作高性能集成电路、场效应晶体管、探测器等光电子器件。大尺寸、高完整性的单晶体是制备这类材料的首要目标。此类单晶体材料的制备主要是熔体生长方法,包括提拉法(CZ) [1-3],布里其曼法(BM)[4-6],垂直梯度凝固法(VGF) [7-9],移动加热器法(THM), 区熔法等。为改进晶体的生长质量,这些生长方法还采用了施加磁场[2]、高压[3]、加速坩埚旋转(accelerated crucible rotation technique,简称ACRT)[4,5]、蒸汽压控制[10,11]、微重力等技术来优化温度场和熔体对流场。 位错是熔体定向凝固法生长单晶体过程中不可避免缺陷之一,特别是对于化合物半导体,由于晶体的生长温度高、热导率低,临界切应力较小,在热应力的作用下晶体更容易发生塑性变形,产生高密度位错。熔体法生长晶体过程中,位错产生的原因是[12]:(1)轴向温度梯度和径向温度梯度引起的热应力;(2)对于晶体-坩埚接触的生长系统,晶体与坩埚的热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50372036)和教育部首批"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No.NCET-04-0648)资助 作者简介:张国栋(1981-),男,山东省人,硕士研究生。 通讯作者:刘俊成,E-mail:jchliu@https://www.360docs.net/doc/7e14987232.html,

位错及界面部分第三次习题答案

1、见习题集P86 题3-28 2、写出位错反应a[ 01-1 ]/2+a[ 2-11]/2 的反应结果,这个反应能否进行?形成的位错能不能滑动?为什么? 解:a[ 01-1 ]/2+a[ 2-11]/2→a[100],根据位错反应的Frank 判据,反应式左端的柏氏矢量 平方和为a2/ 2 + 3a2/2 = 2a2,而右端的柏氏矢量平方为a2,因2a2> a2 ,所以反应可以 进行。a[ 01-1 ]/2 位错的滑移面是(111) ,a[ 2-11]/2 位错的滑移面是(11-1) ,所以反应生成的位错线在(111) 与(11-1) 的交线[-110] 上,这个位错的滑移面是(001),它不是面心立方 容易滑移的滑移面,所以不易滑动。 3、某面心立方点阵晶体的(1-11)面上有一螺型单位位错,其位错线为直线,柏氏矢量为 a/2[110], (1)在晶胞中标明该位错的柏氏矢量,该位错滑移产生的切变量是多少? (2)该位错能否自动分解成两根肖克莱不全位错,为什么?并在晶胞中标明两根肖克莱不全位错的柏氏矢量; (3)在(1-11)面上由上述两不全位错中间夹一层错带形成扩展位错。若作用在该滑移面上的切应力方向为[1-1-2],该扩展位错如何运动?若切应力方向为[110],该扩展位错又如何运动? (4)该扩展位错可能交滑移到哪个晶面,并图示之,指出产生交滑移的先决条件是什么?答:(1)√2a/2(hu+kv+lw=0) (2)能(满足几何能量条件) a/6[121]+a/6[21-1]= a/2[110] (几何条件) ∣a/6[121]∣2+∣a/6[21-1]∣2 <∣a/2[110]∣2 a2/6+ a2/6

实验12半导体材料层错位错的显示

实验12 半导体材料层错、位错的显示及照相 通常制造电子器件要求所采用的半导体材料是单晶体,这就要求材料的原子排列应严格的按照一定规律排列。但由于种种原因,实际的单晶中存在有某些缺陷,位错就是其中的一种。在硅单晶中,由于种种原因,特别是在高温下材料内应力使原子面间产生滑移,晶面局部产生范性形变,这种形变即形成位错,使得完整的晶体结构受到破坏。 在半导体器件工艺制造中,外延是一项重要的工艺。外延就是在单晶衬底上再长一层具有一定导电类型、电阻率,厚度的完整晶格结构的单晶层。在外延生长过程中,原子的排列仍然要按一定的顺序,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如样品表面机械损伤,表面沾污气体不纯等,使得外延层原子的排列发生了错排,这种原子层排列发生错乱的地方叫层错,它是一种面缺陷。 一、实验目的 1. 掌握半导体材料硅单晶片的位错的显示方法。 2. 掌握金相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并了解显微照像的一般过程并对结果进行分析。 *3.掌握半导体材料硅单晶片外延层的层错的显示方法。 *4.学会计算位错、层错密度以及观测外延层厚度的方法。 二、预习要求 1. 阅读实验讲义,理解实验原理。 2. 熟悉有关仪器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三、实验仪器 数码摄影金相显微镜、计算机、打印机、具有位错、层错的样品、*外延硅片等。 四、基础知识 位错: 位错主要有刃位错和螺位错两种。所谓刃位错(也称棱位错),如图1所示,除了在“⊥”处有一条垂直于纸面的直线AD外,原子排列基本上是规则的,原子的位置排列错乱只发生在直线AD附近,我们就说在“⊥”处有一条垂直于纸面的刃位错。因为在图(1)中由ABCD 所围成的原子平面象一把刀砍入完整晶格,而原子位置的错乱就发生在这把刀的刃AD附近,故取名刃位错。 图2的晶格包含了螺位错。可以看出,除了在A 点垂直于晶体表面的直线AD附近的区外,原子的排列是规则的,因而在AD处有一条螺位错。为什么称为螺位错呢?如果在晶体表面任取一点B,使它绕直线AD沿原子面顺时针转动,并保持B点与AD直线的距离不

位错小结

位错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汉漢▼ 位错(英语:dislocation),在材料科学中,指晶体材料的一种内部微观缺陷,即原子的局部不规则排列(晶体学缺陷)。从几何角度看,位错属于一种线缺陷,可视为晶体中已滑移部分与未滑移部分的分界线,其存在对材料的物理性能,尤其是力学性能,具有极大的影响。“位错”这一概念最早由意大利数学家和物理学家维托·伏尔特拉(Vito Volterra)于1905年提出[1]。 理想位错主要有两种形式:刃位错(edge dislocations)和螺旋位错(screw dislocations)。混合位错(mixed dislocations)兼有前面两者的特征。 图1:一个刃位错(b = 伯格斯矢量) 数学上,位错属于一种拓扑缺陷,有时称为“孤立子”或“孤子”。这一理论可以解释实际晶体中位错的行为:可以在晶体中移动位置,但自身的种类和特征在移动中保持不变;方向(伯格斯矢量)相反的两个位错移动到同一点,则会双双消失,或称“湮灭”,若没有与其他位错发生作用或移到晶体表面,那么任何单个位错都不会自行“消失”(即伯格斯矢量始终保持守恒)。 目录 [隐藏] ? 1 位错的几何概念 o 1.1 刃位错 o 1.2 螺旋位错 o 1.3 混合位错 ? 2 位错的观测 o 2.1 间接观测 o 2.2 直接观测 ? 3 位错源

? 4 位错的滑移与晶体塑性 ? 5 刃位错的攀移 ? 6 参考文献 ?7 外部链接 [编辑] 位错的几何概念 图2:简单立方(simple cubic)晶体原子排列和{100}晶面示意图 刃位错和螺位错是主要的两种位错类型。然而实际晶体中存在的位错往往是混合型位错,即兼具刃型和螺型位错的特征。 晶体材料由规则排列的原子构成,一般把这些原子抽象成一个个体积可忽略的点,把它们排列成的有序微观结构称为空间点阵。逐层堆垛的原子构成一系列点阵平面的,称为晶面(可以将晶体中原子的排列情况想像成把橙子规则地装进箱子里的样子)。具体的排列情况如图2所示。在无位错的晶体(完整晶体)中,晶面(图2中的红色平行四边形)以等间距规则地排列。 [编辑] 刃位错 图3:一个刃位错附近的晶面排列情况,图中黑线代表伯格斯矢量方向,蓝线为位错线。

单晶硅中可能出现的各种缺陷分析

单晶硅中可能出现的各种缺陷分析 缺陷,是对于晶体的周期性对称的破坏,使得实际的晶体偏离了理想晶体的晶体结构。在各种缺陷之中,有着多种分类方式,如果按照缺陷的维度,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缺陷: 点缺陷:在晶体学中,点缺陷是指在三维尺度上都很小的,不超过几个原子直径的缺陷。其在三维尺寸均很小,只在某些位置发生,只影响邻近几个原子,有被称为零维缺陷。 线缺陷:线缺陷指二维尺度很小而们可以通过电镜等来对其进行观测。 面缺陷:面缺陷经常发生在两个不同相的界面上,或者同一晶体内部不同晶畴之间。界面两边都是周期排列点阵结构,而在界面处则出现了格点的错位。我们可以用光学显微镜观察面缺陷。 体缺陷:所谓体缺陷,是指在晶体中较大的尺寸范围内的晶格排列的不规则,比如包裹体、气泡、空洞等。 一、点缺陷 点缺陷包括空位、间隙原子和微缺陷等。 1、空位、间隙原子 点缺陷包括热点缺陷(本征点缺陷)和杂质点缺陷(非本征点缺陷)。 1.1热点缺陷 其中热点缺陷有两种基本形式:弗仑克尔缺陷和肖特基缺陷。单晶中空位和间隙原子在热平衡时的浓度与温度有关。温度愈高,平衡浓度愈大。高温生长

的硅单晶,在冷却过程中过饱和的间隙原子和空位要消失,其消失的途径是:空位和间隙原子相遇使复合消失;扩散到晶体表面消失;或扩散到位错区消失并引起位错攀移。间隙原子和空位目前尚无法观察。 1.2杂质点缺陷 A、替位杂质点缺陷,如硅晶体中的磷、硼、碳等杂质原子 B、间隙杂质点缺陷,如硅晶体中的氧等 1.3点缺陷之间相互作用 一个空位和一个间隙原子结合使空位和间隙原子同时湮灭(复合),两个空位形成双空位或空位团,间隙原子聚成团,热点缺陷和杂质点缺陷相互作用形成复杂的点缺陷复合体等。 2、微缺陷 2.1产生原因 如果晶体生长过程中冷却速度较快,饱和热点缺陷聚集或者他们与杂质的络合物凝聚而成间隙型位错环、位错环团及层错等。Cz硅单晶中的微缺陷,多数是各种形态的氧化物沉淀,它们是氧和碳等杂质,在晶体冷却过程中,通过均质成核和异质成核机理形成。 2.2微缺陷观察方法 1)择优化学腐蚀: 择优化学腐蚀后在横断面上呈均匀分布或组成各种形态的宏观漩涡花纹(漩涡缺陷)。宏观上,为一系列同心环或螺旋状的腐蚀图形,在显微镜下微缺陷的微观腐蚀形态为浅底腐蚀坑或腐蚀小丘(蝶形蚀坑)。在硅单晶的纵剖面上,微缺陷通常呈层状分布。 2)热氧化处理: 由于CZ硅单晶中的微缺陷,其应力场太小,往往需热氧化处理,使微缺陷缀饰长大或转化为氧化层错或小位错环后,才可用择优腐蚀方法显示。 3)扫描电子显微技术,X射线形貌技术,红外显微技术等方法。 2.3微缺陷结构

位错总结

位错总结 一. 位错概念 1.晶体的滑移与位错 2. 位错模型 ● 刃型位错: 正负刃型位错, ※位错是已滑移区与未滑移区的边界 ※位错线必须是连续的-位错线不能中止在晶体内部。 ∴ 起止与晶体表面(或晶界)或在晶体内形成封闭回路或三维网络 ● 螺型位错: 左螺旋位错,右螺旋位错 ● 混合位错 3.位错密度 单位元体积位错线总长度,3/m m 或单位面积位位错露头数,2 m

4. 位错的柏氏矢量 (Burgers Vector ) ● 确定方法: 柏氏回路 ●意义: 1) 柏氏矢量代表晶体滑移方向(平行或反平行)和大小 2) 位错引起的晶格畸变的大小 3)决定位错的性质(类型) 刃型位错 b ┴位错线 螺型位错 b //位错线 混合位错 位错线与b 斜交 s e b b b +→ ,sin θb b e = θcos b b s = 4)柏氏矢量的表示 ]110[2 a b = 或 ]110[21 =b ● 柏氏矢量的性质 1)柏氏矢量的守恒性-流入节点的柏氏矢量之和等于流出节点的 柏氏矢量之和 2)一条为错只有一个柏氏矢量

二.位错的运动 1.位错的运动方式 ●刃型位错 滑移―――滑移面: b l ?,唯一确定的滑移面 滑移方向:l v b v ⊥, // 滑移应力: 滑移面上的切应力-沿b 或b - 攀移――攀移面: 附加半原子面 攀移方向:)(b l v ?⊥ 攀移应力:攀移面上的正应力; 拉应力-负攀移 压应力-正攀移 攀移伴随原子扩散,是非守恒运动,在高温下才能发生 ● 螺型位错 滑移―――滑移面:包含位错线的任何平面 滑移方向:l v b v ⊥⊥, 滑移应力 滑移面上的切应力-沿b 或b - 交滑移―――同上 ●混合位错 滑移(守恒运动)――同刃型位错 非守恒运动 ――在非滑移面上运动- 刃型分量的攀移和螺型分量的滑移的合成运动

TEM位错

透射电子显微技术在材料位错研究中的进展 摘要:晶体中位错的透射电子显微分析是研究晶体形变微观机制的关键手段。 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可直接观察到材料结构中的位错,因而TEM在材料的位错的研究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主要综述了透射电子显微分析在研究材料位错中的最新进展。 关键词:TEM;位错;显微分析 1、透射电子显微镜研究位错的基本方法 材料的性能组织都是敏感的。组织本身又取决于化学成分、热处理及加工过程。因此,要了解材料的特性,并便于设计新材料或改进原有材料,需要以尽可能高的分辨能力描述材料的成分和显微组织特性。这种描述要求运用显微镜、衍射及摄谱技术等先进而精密的分析方法。正是在这一方面,电子显微镜由于具备进行物理分析及化学分析所需要的各种功能而被认为是一种极好的仪器。 其中位错是晶体材料最常见的一种内部微观缺陷,即原子的局部不规则排列(晶体学缺陷)。从几何角度看,位错属于一种线缺陷,可视为晶体中已滑移部分与未滑移部分的分界线,其存在对材料的物理性能,尤其是力学性能,具有极大的影响。刃位错和螺位错是主要的两种位错类型。然而实际晶体中存在的位错往往是混合型位错,即兼具刃型和螺型位错的特征。 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简称TEM)可直接观察到材料微结构中的位错。TEM观察的第一步是将金属样品加工成电子束可以穿过的薄膜。在没有位错存在的区域,电子通过等间距规则排列的各晶面时将可能发生衍射,其衍射角、晶面间距及电子波长之间满足布拉格定律(Bragg's law)。而在位错存在的区域附近,晶格发生了畸变,因此衍射强度亦将随之变化,于是位错附近区域所成的像便会与周围区域形成衬度反差,这就是用TEM观察位错的基本原理,因上述原因造成的衬度差称为衍射衬度。这种衬度对晶体结构和取向十分敏感,当试样中某处含有晶体缺陷时,意味着该处相对于周围完整晶体发生了微小的取向变化,导致了缺陷处和周围完整晶体具有不同的衍射条件,将缺陷显示出来。可见,这种衬度对缺陷也是敏感的。基于这一点,衍衬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研究晶体缺陷。 在图1中,中间稍亮区域(晶粒)里的暗线就是所观察到位错的像。由于多晶材料中不同晶粒的晶体学取向不同,因此晶粒之间亦存在衬度差别,这就是图7和图8中中间区域较周围区域更亮的原因。值得注意的是,图中位错像所具有的“蜿蜒”的形态,这是位错线在厚度方向穿过试样(薄膜)的位错在TEM下的典型形态;还需注意的是图中位错像的终结处实际上是因为位错线到达了试样表面,而非终结在了试样内部。所有位错都只能以位错环的形式终结于晶粒的内部。

位错蚀坑的观察

位错蚀坑的观察 一、实验目的 使用金相显微镜观察晶体中的位错。 二、实验原理 当以适当的化学浸蚀法、电解浸蚀法进行浸蚀,以及在真空或其他气氛中进行加热时,位错线在晶体表面的露头处会由于位错应力场而发生腐蚀,或由于晶体表面张力与位错线张力趋于平衡状态的作用而使金属被扩散掉,在位错的位置形成蚀坑,借助一般金相显微镜或扫描电镜观察蚀坑便能判断位错的存在。为了证明蚀坑与位错的一致对应关系,可将晶体制成薄片,若在两个相对的表面上形成几乎一致的蚀坑,便说明蚀坑即位错。此外,在台阶、夹杂物等缺陷处形成的是平底蚀坑,很容易地区别于位错露头处的尖底蚀坑。 图 6-1 位错蚀坑在各晶面上的形状和取向 图 6-2 硅单晶体 {111} 晶面上的刃型 ( a) 和螺型 ( b ) 位错蚀坑1000 × 位错蚀坑的形状与晶体表面的晶面有关。譬如,对于立方晶系的晶体,位错蚀坑在各晶面上的形状和取向如图 6-1 所示。观察面为{ 111 }晶面,位错蚀

坑呈正三角形漏斗状;在{ 110 }晶面上的位错蚀坑呈矩形漏斗状;在{ 100 }晶面上的位借蚀坑则是正方形漏斗状。因此,按位错蚀坑在晶体表面上的几何形状,可以反推出观察面是何晶面,并且按蚀坑在晶体表面上的几何形状对称程度,还可判断位错线与观察面(晶面)之间的夹角,通常为10~90 °;自然,若位错线平行观察面便无住错蚀坑形成了。位借蚀坑的侧面形貌与位错类型有关。蚀坑侧面光滑平整时是刃型位错,如图 6-2 ( a )所 , 坑侧面出现螺旋线时,是螺型位错,如图 6 - 2 ( b )所示。 若位借从蚀坑处移开后再次显露,则由于位错是蚀坑的胚胎,原蚀坑将扩大,但深度不再增加,变成平底的;同时,在位错新位置上将出现新的尖底蚀坑。由此可研究位错的运动。位错是晶体中的线缺陷。单位体积晶体中所含位错线的总长度称位借密度。若将位错线视为彼此平行的直线,它们从晶体的一面均延至另一面,则位错密度便等于穿过单位截面积的位错线头数,即 (6-1) 式中,ρ为位错密度(位错线头数/ cm 2 ),A 为晶体的截面积( cm 2 );n 为A 面积内位借线头数。具体方法可以是:在垂直于位借钱的观察面上,用目镜测微尺度量出某面积,并数出在该面积内的位借蚀坑个数,代入上式计算出ρ值。当然,若位错密度较大,蚀坑彼此重迭便难于区分了. 根据位错蚀坑的分布特征,能够识别晶体中存在的小角度晶界和位借塞积群。当晶体中存在小角度晶界时,蚀坑将垂直于滑移方向排列成行,如囹 6 - 3 (a )所示;而当出现位错塞积群时,蚀坑便沿滑移方向排列成列,并且它们在滑移方向上的距离逐渐增大,如图 6-3( b ) 所示。 图 6-3 硅单晶体 {111} 晶面上显示的小角度晶界 ( a) 和位错塞积群 ( b) 借助位错蚀坑的观察,还可鉴定单晶体的质量和研究织构、多边化过程等。 三、实验内容与步骤 观察位错蚀坑,可选硅单晶体或纯铁、纯铜、纯铝多晶体之一作实验对象。

半导体单晶生长过程中的位错研究

半导体单晶生长过程中的位错研究 摘要:阐述了现有的半导体单晶位错模型,即临界切应力模型和粘塑性模型的基本理论及应用状况。分析了熔体法单晶生长过程中影响位错产生、增殖的各种因素,以及抑制位错增殖的措施。与熔体不润湿、与晶体热膨胀系数相近的坩埚材料,低位错密度的籽晶可有效地抑制生长晶体的位错密度;固液界面的形状及晶体内的温度梯度是降低位错密度的关键控制因素,而两因素又受到炉膛温度梯度、长晶速率、气体和熔体对流等晶体生长工艺参数的影响。最后,对熔体单晶生长过程的位错研究进行了展望。 1 引言 Si、Ge、GaAs、InP、CdTe、CdZnTe等半导体材料广泛应用于制作高性能集成电路、场效应晶体管、探测器等光电子器件。大尺寸、高完整性的单晶体是制备这类材料的首要目标。此类单晶体材料的制备主要是熔体生长方法,包括提拉法(CZ) [1-3],布里其曼法(BM)[4-6],垂直梯度凝固法(VGF) [7-9],移动加热器法(THM), 区熔法等。为改进晶体的生长质量,这些生长方法还采用了施加磁场[2]、高压[3]、加速坩埚旋转(accelerated crucible rotation technique,简称ACRT)[4,5]、蒸汽压控制[10,11]、微重力等技术来优化温度场和熔体对流场。 位错是熔体定向凝固法生长单晶体过程中不可避免缺陷之一,特别是对于化合物半导体,由于晶体的生长温度高、热导率低,临界切应力较小,在热应力的作用下晶体更容易发生塑性变形,产生高密度位错。熔体法生长晶体过程中,位错产生的原因是[12]:(1)轴向温度梯度和径向温度梯度引起的热应力;(2)对于晶体-坩埚接触的生长系统,晶体与坩埚的热膨胀系数不同,也会造成热应力的产生; (3)空位、杂质偏析、沉淀相等缺陷引起晶格不匹配,从而造成局部应力集中。热应力是位错产生的主要因素,在应力的作用下,位错会发生运动和增殖。 本文拟阐述现有的半导体单晶位错模型,分析晶体生长过程中影响位错产生、增殖的各种因素,以及抑制位错增殖的措施. 2 单晶位错研究模型 对半导体单晶位错的产生与增殖研究,其数学物理模型主要有基于热弹性理论的临界切应力模型,即CRSS(Critical Resolved Shear Stress)模型[1,2,13-18]和考虑晶体高温塑性变形的粘塑性模型(Visco-plasticity Model)[3,19-26]。 2.1 临界切应力(CRSS)模型 2.2 粘塑性模型 实际的晶体生长过程还应该考虑到材料的塑性形变。早在20世纪60年代,Haasen就在实验观测的基础上提出了可以用来描述Si、Ge等元素半导体中位错运动、位错增殖、位错间的相互作用的连续体粘塑性模型。此模型应用著名的Orowan关系—塑性应变率、位错增殖率、施加的应力及位错密度之间的关系,定量地描述塑性形变引起的晶体内某一滑移系统的位错运动和增殖行为. 2.3 两种理论模型的比较 CRSS模型简单直观,建立了宏观场与位错分布的关系,可以方便地讨论晶体生长参数对热应力的影响,但此模型没有考虑晶体高温塑性变形对晶体内应力的影响,也没有考虑位错运动、位错增殖、位错间相互作用等行为,没能建立出应力场与位错密度的定量关系。粘塑性模型考虑了上述影响因素,建立了形变率与位错密度的定量关系,但是此模型考虑的因素较多,比较复杂。

材基第三章习题及答案

第三章 作业与习题的解答 一、作业: 2、纯铁的空位形成能为105 kJ/mol 。将纯铁加热到850℃后激冷至室温(20℃),假设高温下的空位能全部保留,试求过饱和空位浓度与室温平衡空位浓度的比值。(e 31.8=6.8X1013) 6、如图2-56,某晶体的滑移面上有一柏氏矢量为b 的位错环,并受到一均匀切应力τ。 (1)分析该位错环各段位错的结构类型。 (2)求各段位错线所受的力的大小及方向。 (3)在τ的作用下,该位错环将如何运动? (4)在τ的作用下,若使此位错环在晶体中稳定 不动,其最小半径应为多大? 解: (2)位错线受力方向如图,位于位错线所在平面,且于位错垂 直。 (3)右手法则(P95):(注意:大拇指向下,P90图3.8中位错环ABCD 的箭头应是向内,即 是位错环压缩)向外扩展(环扩大)。 如果上下分切应力方向转动180度,则位错环压缩。

(4) P103-104: 2sin 2d ?τd T s b = θRd s =d ; 2/sin 2 θ?d d = ∴ τ ττkGb b kGb b T R ===2 注:k 取0.5时,为P104中式3.19得出的结果。 7、在面心立方晶体中,把两个平行且同号的单位螺型位错从相距100nm 推进到3nm 时需要用多少功(已知晶体点阵常数a=0.3nm,G=7﹡1010Pa )? (3100210032ln 22ππGb dr w r Gb == ?; 1.8X10-9J ) 8、在简单立方晶体的(100)面上有一个b=a[001]的螺位错。如果它(a)被(001)面上b=a[010]的刃位错交割。(b)被(001)面上b=a[100]的螺位错交割,试问在这两种情形下每个位错上会形成割阶还是弯折? ((a ):见P98图3.21, NN ′在(100)面内,为扭折,刃型位错;(b)图3.22,NN ′垂直(100)面,为割阶,刃型位错) 9、一个]101[2-=a b 的螺位错在(111)面上运动。若在运动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而发生交滑移,请指出交滑移系统。 对FCC 结构:(1 1 -1)或写为(-1 -1 1) 10、面心立方晶体中,在(111)面上的单位位错]101[2-=a b ,在(111) 面上分解为两个肖克莱不全位错,请写出该位错反应,并证明所形成的扩展位错的宽度由下式给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