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生物化学汇总

高级生物化学汇总
高级生物化学汇总

高级生物化学课件总结

核酸部分

第一章绪论

第二章核酸的化学组分

1.糖环的折叠:核酸中的五原糖病不在一个平面上,通常以几种构像的形式存在。这种构想称为糖环的

折叠。

2.核酸组分的分离方法:纸电泳、胶电泳、离子交换层析、薄层层析,反相层析等

3.核酸组分的鉴定方法:紫外吸收法、紫外光谱法、

第三章核酸的化学结构与性质

1.卫星DNA:主要分布在染色体着丝粒部位,由非常短的串联多次重复DNA序列组成。因为它的低复杂

性,又称为简单序列DNA,又因为其不同寻常的核苷酸组成,经常在浮力密度梯度离心中从整个基因组DNA中分离成一个或多个“卫星条带”,故称为卫星DNA。

2.多态性:脱氧核糖和磷酸组成的骨架上的许多键都可以全动,随着热力学的变化,可以使链弯曲、伸

展或碱基分开。这就使具有同样碱基配对的DNA双螺旋可以采取另一些构想,DNA构象上这种差异称为多态性。

3.DNA结构变异的三个方面:a.脱氧核糖的五元环能折叠成多种构象;b.组成磷酸脱氧核糖骨架的连续

的键可以转动;c.C1’-N糖苷键可以自由转动。

4.发夹结构,茎环结构:具有不完善的两侧对称结构的区域形成的二级结构。两端互补的序列可配对形

成茎杆,它可能完全互补形成发夹,也可能末端有未配对的碱基形成茎环结构,发夹-环结构。由于环内特殊的减价配对及碱基堆积力,三到四个碱基形成的环特别稳定。在许多生物系统中,发家结构及茎环结构都是有重要生物功能的元件,包括tRNA和rRNA的结构,转录终止,调控翻译及病毒基因组的包装,说明这一结构是RNA-蛋白的相互作用位点。

5.DNA构型的生物学意义:a.沟(特别是大沟)的特征在遗传信息表达过程中其关键作用;b.沟的宽窄

及深浅影响调控蛋白对DNA信息的识别,三种构型的DNA处于动态转变之中;cDNA二级结构的变化与高级结构的变化是星湖关联的,这种变化在DNA复制与转录中具有重要的生物学意义。

6.回文结构:又称反向重复序列,是一段能自我互补的序列,即同其互补链一样的序列(两者的阅读方

向都是5’-3’).能形成发夹结构或十字形结构。

7.Hoogsteen碱基配对:单链DNA可与双链DNA分子中的碱基发生相互作用,通过双链DNA的大沟,第

三条链与双链中的一条链的碱基间形成非Watson-Crick配对,从而形成DNA的三级结构,这种非Watson-Crick配对即为Hoogsteen碱基配对。或者说以配对的碱基上存在这潜在的氢原子工体与受体,能进一步形成一些氢键。特别是大沟中一些功能基因的重排。

8.DNA的三级结构:DNA分子(双螺旋)通过扭曲和折叠所形成的特定构象。核酸的三级结构反映了对整

体三维形状有影响的相互作用,包括不同二级结构元件的相互作用、单链与二级结构元件间的相互作用以及核酸的拓扑特征。

9.DNA的松弛态:当DNA双螺旋分子在溶液中以一定构象自由存在时,双螺旋处于能量最低的状态,为

松弛态。

10.DNA的紧张态:如果DNA分子额外的多转几圈或者少转几圈,就会使DNA双螺旋中存在张力,如果这种

张力不能释放掉,DNA分子就会发生扭曲,用以抵消这种张力,这种扭曲成为超螺旋,这种状态成为紧张态。

11.水解核酸的酶的种类:(1)水解磷酸二酯键的酶。a.磷酸二酯酶:非特异水解磷酸二酯键的酶;b.核

酸酶:专一水解核酸的磷酸二酯键的酶。按第五专一性分为核糖核酸酶和脱氧核糖核酸酶;按对底物的作用方式分为核酸内切酶和核酸外切酶。(2)水解N-糖苷键的酶:非特异的糖苷酶,对碱基特异的N-糖苷酶。

12.减色效应与增色效应:核酸的光吸收值常比其各核苷酸成分的光吸收值之和少30-40%,这是在有规律

的双螺旋结构中碱基紧密地堆积在一起造成的,此现象称为DNA的减色效应;当核酸分子变性时,它在260nm处的吸收值增大,此现象称为增色效应。

13.变性:在加热或极端PH值的条件下,核酸的粘度会突然消失,实质是配对的碱基间的氢键断裂和相邻

碱基间的碱基堆集力受到了破坏,有规则的双螺旋结构变为无规则的单链线团状,这个变形过程称为熔解(Tm)。变性不涉及共价键的断裂。

14.变性的因素:热力、强碱、强酸(甲酸等)、有机溶液、变性剂(尿素、甲酰胺)、射线、机械力等。

15.Tm溶解温度:DNA热变性发生在一个很窄的温度范围内。通常把热变性过程中光吸收达到最大吸收(完

全变性)一半(双螺旋结构失去一半)时的温度称为该DNA的熔点或熔解温度。

16.Tm与下列因素有关:a.核酸的均一程度,均一性愈高的样品,变性过程的温度范围愈小。B.Tm值与

G-C含量成正比。c.Tm值与介质离子强度成正比。

17.复性:变性的DNA在适当条件下(慢慢降温或PH恢复在生理pH范围内),又可使彼此分开的链重新缔

合成为双螺旋结构,此过程称为复性(慢慢降温复性又称退火)。

18.复性的条件:a。有足够的盐浓度消除静电斥力,常用盐浓度为0.15至0.50mol/L的NaCl。b.有足够

的温度破坏无规则的氢键,但不能太高,一半使用比Tm低20-25℃的温度。

19.复性的机理:(1)没有完全变性的DNA会巡抚复性,是一步反应;(2)完全变性的DNA分两步走:第

一步又叫成核作用,反应较慢,第二步又叫拉拉链作用,反应很快。

20.复性反应的影响因素:(1)DNA片段的大小(大的线性单链,扩散速度受到妨碍,减少互补链的碰撞

机会;(2)DNA的浓度(浓度高增加互补链的相碰机会);(3)DNA复杂性(原核为单一顺序,所以复性较为稳定,真核DNA具有各种重复顺序,较为复杂);(4)温度(复性温度一半比Tm低25℃为最佳);

(5)盐浓度(盐浓度要达到足够高,如NaCl0.15-0.50mol/L。但太高会导致低严禁型杂交分子)。

21.Cot值:

22.分子杂交技术依据:(1)依据复性动力学原理;(2)有标记探针。

23.分子杂交的应用:(1)检验DNA的缺失与插入;(2)考察不同种类在DNA分子中的共同序列与不同序

列,以确定它们在进化中的关系。(3)DNA和DNA杂交、DNA和RNA杂交在核酸技术中有广泛的应用。

(基因定位、克隆含量很少的但拷贝基因等)。(4)基因芯片与生物计算机。

24.突变:能够产生永久(可遗传)的遗传密码改变的DNA结构上的变异叫突变。

25.突变的来源:DNA的不准确性;遗传物质的化学损伤;DNA转座元件的插入。

26.甲基化酶(据活性):从头合成甲基化的酶:它将甲基加到DNA的特定位点,启动一种甲基化模式;维

持甲基化酶:将甲基加到一条链已甲基化的DNA(半甲基化DNA)上。

27.外遗传信息(epigenetic information):是不处于DNA自身的核苷酸序列中的可影响DNA活性的任何

可遗传的性质(即最终将影响器官的表现型)。

28.外遗传信息大的表现形式:(1)DNA甲基化是外遗传信息的主要形式之一;(2)染色质的结构、DNA

分子的构象和拓扑特征等也是外遗传信息的形式。

第四章核酸的种类与分布

1. 基因:遗传学上基因是指染色体上占有一定位置的遗传单位。基因有三个基本属性:一是可通过复制,将遗传信息由亲代传递给子代;二是经转录对表现型有一定的效应;可突变形成各种等位基因。

2. RNA功能的多样性:a.控制蛋白质合成;b.作用于RNA转录后加工与修饰;c.基因表达与细胞功能的调节;d.生物催化与其他细胞持家功能;e.遗传信息的加工与进化;f.染色体、核糖体、核酶等的骨架构成成分;g.信号识别与传导。

3. ribozyme(核酶):具有催化功能的RNA分子。它通常具有自我催化功能,而核糖核酸酶P作用于各种tRNA前体,切除5’-端多余的核苷酸使tRNA成熟,是真正意义上的核酶。

第五章核酸的分离与纯化

1.分离纯化核酸时的注意事项(1)防止物理因素的降解。a.尽量简化操作步骤,缩短提取时间,以减少变

性机会;b.防止热变性,避免高温,一般0-4℃;c.防止机械剪切作用。(2)防止化学因素的降解。A.避免强碱的作用,pH在4-10;b.保持图区也一定的离子强度,以调节核酸的溶解度和保持二级结构的稳定性。(3)防止核酸酶的降解。(4)防止DNA酶的讲解诶。A.加入金属离子螯合剂抑制DNA酶;b.去垢剂及某些Rnase抑制剂,对DNA酶也有抑制作用。(5)防止RNA酶的降解。A.带一次性手套、口罩;b.器皿试剂高压灭菌或用DEPC处理,但含有tris的试剂不宜用,因DEPC可与胺类迅速发生生化反应;c.尽早出去蛋白质(含RNase),并加抑制剂。

第六章 DNA科学基本工具与技术(核酸工具酶)

1.逆转录酶的功能:a.RNA指导的DNA聚合酶活力,形成RNA-DNA杂合分子;b.DNA指导的DNA聚合酶活力,形成双链DNA分子;c.具有核糖核酸酶H的活力,专门水解RNA-DNA杂合分子中的RNA。

2.DNA物理图谱:按限制性内切酶的作用位点在DNA分子或片段上相对排列闻之,作出的图就是物理图谱。

3.物理图谱构建原则:一般先选用切点少的酶,排出数量不多的限制性片段的顺序,构成简单的图谱。然后再以切点较多的酶,逐步构建成包括多种限制性内切酶切点相对排列位置的物质图谱。

第七章核酸一级结构的序列分析及全基因组分析

1.DNA一级结构的序列分析法。(1)Sanger酶法-双脱氧链末端终止法,利用双脱氧核苷酸作为链末端终止剂,通过聚合酶的引物延伸产生一系列大小不同的分子后再进行分离的方法。条件DNA聚合酶,引物,放射系标记,双脱氧核苷酸。原理略。(2)Maxam-Gilbert化学法,再对末端标记的DNA进行碱基特异性切割反应后进行凝胶分离的方法。原理与方法:a放射性标记末端,b碱基特异性切割,c聚丙烯酰胺变性凝胶电泳分离,d特定的碱基修饰反应。(3)DNA杂交测序法(SBH),它是利用一组抑制序列的寡聚核苷酸序列作探针,同某一特定的较长的靶DNA分子进行杂交,从而测定其核苷酸的序列。优点a步骤十分简单,特别适应DNA自动测序,b仪器廉价,测定快速,几分钟甚至几秒钟即可完成,c适于大规模测序。

第九章 DNA重组技术-重要基因的鉴别与表达

1.DNA克隆的步骤:(1)产生特定的DNA克隆片段;(2)选择合适的克隆载体;(3)克隆DNA片段与能自我复制的质粒或病毒载体体外连接;(4)将重组DNA导入宿主细胞;(5)选择或鉴定含有重组DNA的宿主细胞。

2.产生特定的DNA片段。A.限制性内切酶降解(全部降解,部分降解);b.机械剪刀;c.合成cDNA;d.人工合成DNA;e.聚合酶链式反应扩增特定的基因片段;f.从基因组文库或cDNA文库中筛选母的基因的克隆。

3.基因组文库:整套基因组片段插入克隆载体所获得的所有的分子克隆的汇集。

4.基因组文库的构建:a.染色体DNA的片段化;b.载体DNA的制备;c.体外连接与包装;d.重组噬菌体感染大肠杆菌;e.基因组文库的鉴定与扩增。

5.cDNA文库:是由细胞全部mRNA反转录生成的cDNA的克隆的总和。

6.cDNA文库的构建步骤:a.制备mRNA;b.合成cDNA;c.制备载体DNA;d.双链cDNA的分子克隆;e.对构建的cDNA文库的鉴定与扩增。

7.克隆载体:将外源DNA带入宿主细胞并进行复制的运载工具称为载体。克隆载体含有在受体细胞内复制的起点,可以自主复制,是一个复制子。

8.理想载体具备的条件:a.具有自主复制的能力;b.分子量小,标语与DNA体外操作;c.含有多种限制性内切酶的单一识别序列;d.携带易于筛选的选择性标记;e.使用安全。

9.shuttle vectors(穿梭载体):通常是指那些既能在真核细胞中繁殖又能在原核细胞中繁殖的载体。

10.DNA导入宿主细胞的方法:(1)转化、转染、转导;(2)点穿孔/电转化;(3)基因枪轰击法;(4)显微注射。

11.transformation(转化):细菌或细胞质吸收质粒DNA的过程。

Transfection(转染):细菌或细胞吸收噬菌体DNA的过程。

Transduction(转导):DNA通过正常的噬菌体感染途径进入细胞的过程。

12.基因瞬间表达:外援基因不整合在靶细胞的基因组中,而是以有理的形式存在于靶细胞中。因此,外源基因不能随着靶细胞基因组的复制而复制。

基因的稳定表达:外源基因以某种形式整合在靶细胞的基因组中,随着靶细胞基因组的复制而复制。

13.细菌菌落或噬菌斑的原位杂交:利用核酸链间互补的性质,选择适当的探针与重组体中的DNA进行DNA-DNA或DNA-RNA杂交来检测携带DNA片段的克隆。基本步骤:a.将菌落或噬菌斑影印到硝酸纤维素滤膜或尼龙膜上;b.用NaOH将噬菌体裂解,DNA变性,然后中和、固定;c.探针杂交;d放射性自显影。14.Sounthern blotting(Southern 印迹法):是将凝胶上分离的DNA片段转移到硝酸纤维素膜上后,再通过同位素标记的单链DNA或RNA探针的杂交作用检测这些被转移的DNA片段的方法。

15. Sounthern blotting基本步骤:a.限制性酶切DNA分子;b.琼脂糖凝胶电泳分离;c.碱变性;d.转膜(印迹到硝酸纤维素滤膜);e.探针杂交;f.洗膜,出去未杂交上的探针;g.放射性自显影。

动物生物化学试卷试题最新完整标准包括答案.docx

动物生物化学试题(A) 2006.1 一、解释名词(20分,每小题4分) 1. 氧化磷酸化 2.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3. Km 4.核糖体 5.联合脱氨基作用 二、识别符号(每小题 1 分,共 5 分) 1.SAM 2.Tyr 3.cDNA 4.PRPP 5.VLDL 三、填空题(15分) 1.蛋白质分子的高级结构指的是( 1分), 稳定其结构的主要作用力有(2分)。 2.原核生物的操纵子是由(1分 ) 基因,(1分 ) 基因及其下游 的若干个功能上相关的( 1 分)基因所构成。 3.NADH呼吸链的组成与排列顺序为 ( 3 分)。 4.酮体是脂肪酸在肝脏中产生的不完全分解产物,包括( 1分), ( 1 分)和( 1 分),在肝外组织中

利用。 5.脂肪酸的氧化分解首先要( 1 分)转变成脂酰辅酶A,从胞浆转入线粒 体需要一个名为( 1 分)的小分子协助;而乙酰辅酶 A 须经过 ( 1 分)途径从线粒体转入胞浆合成脂肪酸。

四、写出下列酶所催化的反应,包括所需辅因子,并指出它所在的代谢途径 (10分) 1. 氨甲酰磷酸合成酶I 2.谷丙转氨酶 五、问答题(50分) 1.什么是蛋白质的变构作用(4 分),请举例说明( 4 分)。(8 分) 2. 以磺胺药物的抗菌作用为例( 4 分),说明酶的竞争抑制原理( 4 分)。(8 分) 3. 一摩尔的乙酰辅酶A经过三羧酸循环完全氧化分解可以生成多少ATP?( 3 分)请说 明理由( 5 分)。(8分) 4. 比较在原核生物DNA复制过程中DNA聚合酶III和聚合酶I 作用的异同。(8分) 5.真核基因有什么特点,简述真核生物mRNA转录后的加工方式。(8分) 6.简述由肾上腺素经PKA途径调控糖原分解代谢的级联放大机制。(10分)

生物化学总结

名词解释: 1.糖:糖类是自然界存在的一大类具有广谱化学结构和生物功能的有机化合物。它由碳、氢及氧3种元素组成,其分子式是(CH2O)n。一般把糖类看作是多羟基醛或多羟基酮及其聚合物和衍生物的总称。 2.单糖:凡不能被水解成更小分子的糖称为单糖。 3.寡糖:是由单糖缩合而成的短链结构(一般含2~6个单糖分子) 4.多糖:有许多单糖分子缩合而成的长链结构,分子量大,在水中不能成真溶液,均无甜味,无还原性。有旋光性,无变旋现象。 5.构象:在分子中由于共价单键的旋转所表现出的原子或基团的不同空间排布叫构象。 6.构型:在立体异构体中的原子或取代基团的空间排列关系叫构型。 7.变旋现象:当一种旋光异构体,如糖溶于水中转变为几种不同旋光异构体的平衡混合物时发生的旋光变化现象,叫做变旋现象。 8.旋光性:当光通过含有某物质的溶液时,使经过此物质的偏振光平面发生旋转的现象。 9. 脂类:是脂肪及类脂的总称,其化学本质为脂肪酸(多是4碳以上的长链一元羧酸)和醇(包括甘油醇、鞘氨醇、高级一元醇和固醇)等所组成的酯类及其衍生物。 10.皂化值:完全皂化1g油或脂所消耗的KOH毫克数。 11.皂化作用:脂酰甘油的碱水解作用称为皂化作用。 12. 酸败:脂肪长期暴露于潮湿闷热的空气中,受到空气的作用,游离脂肪酸被氧化、断裂生成醛、酮及低分子量脂肪酸,产生难闻的恶臭味,称之酸败。13.酸值:中和1g油脂中游离脂肪酸所消耗KOH的mg数,称为酸值(酸价),可表示酸败的程度。 14.卤化作用:油脂中不饱和双键与卤素发生加成反应,生产卤代脂肪酸,称为卤化作用。 15.碘值:100g油脂所能吸收的碘的克数—碘价(碘化值),可以用来判断油脂中不饱和双键的多少。 16.氢化:Ni的作用下,甘油酯中的不饱和双键可以与H2发生加成反应,油脂被饱和,液态变为固态,可防止酸败。 17.必须脂肪酸:多不饱和脂酸是人体不可缺乏的营养素,不能自身合 成,需从食物摄取,故称必需脂酸。 18.维生素(vitamin):是机体维持正常生理功能所必需,但在体内不能合成或合成量很少,必须由食物供给的一组低分子量有机物质。 19:维生素原:本身不是维生素,但是可以转化成维生素的物质。 20.核酸(nucleic acid):是含有磷酸基团的重要生物大分子,因最初从细胞核分离获得,又具有酸性,故称为核酸。 21.核苷:碱基和核糖(脱氧核糖)通过N-糖苷键连接形成糖苷称为核苷(脱氧核苷)。 22.核苷酸:核苷(脱氧核苷)和磷酸以磷酸酯键连接形成核苷酸(脱氧核苷酸)。 23. DNA一级结构:指构成核酸的各个单核苷酸之间连接键的性质以及组成中单核苷酸的数目和排列顺序(碱基排列顺序) 24.DNA的变性:有些理化因素会破坏氢键和碱基堆积力,使核酸分子的空间结构改变,从而引起核酸理化性质和生物学功能改变,这种现象称为核酸的变性。 25.Tm值:变性是在一个相当窄的温度范围内完成,在这一范围内,紫外光吸收

生物化学专题

生物化学专题 共价修饰酶 共价调节是利用蛋白质的共价变化来调节酶的活性的,有些共价变化是可逆的,如蛋白质的磷酸化;有些则是不可逆的,如酶原激活 (一)可逆共价修饰的调控(共价调节酶) 共价调节酶:酶分子被其它的酶催化进行共价修饰,从而在活性形式与非活性形式之间相互转变。有多种类型: 1 ser thr tyr 残基的磷酸化 2 thr 残基的腺苷酰化 3 arg cys 残基的ADP-核糖基化 其中磷酸化是最普遍,发生最多的,真核细胞的1/2~1/3的蛋白质被磷酸化,在这个过程中,有两种酶参与反应,一种是蛋白激酶,催化蛋白质发生磷酸化反应;另一种是蛋白质磷酸酶,催化蛋白质的去磷酸化反应。 共价调节与别构调节的区别: 1 共价修饰系统能把调节物的效应放大,即级联放大效应 2 共价修饰系统有较大的能力进行生物学整合,能把胞内代谢和胞外刺激(包括电刺激)联系起来,别构调节作用于胞内,特点在于灵敏、迅速;共价调节也作用于胞内但是涉及整体,在数分钟或者更长时间内起作用。 (二)不可逆的共价调节(酶原的激活) 有些蛋白质合成时不具有活性,经蛋白酶专一性作用后,构象发生变化,变成有活性的蛋白。这种不具生物活性的蛋白质称为前体。如果活性蛋白质是酶,这个前体就称为酶原。特点是不可逆。属于此类的有 *消化系统中的酶(胰蛋白酶,胰凝乳蛋白酶,胃蛋白酶) *血液凝固系统中的酶 *某些蛋白质激素,如胰岛素由胰岛素原激活而成 *存在于皮肤和骨骼中的纤维蛋白——胶原,由前胶原激活而成。 例如: 胰蛋白酶原 肠激酶 胰凝乳蛋白酶原弹性蛋白酶原 胰蛋白酶 胰凝乳蛋白酶弹性蛋白酶 羧肽酶原羧肽酶 RNA转录调控(主要为原核生物转录调控)

生物化学试题及答案

第五章脂类代谢 【测试题】 一、名词解释 1.脂肪动员 2.脂酸的β-氧化 3.酮体 4.必需脂肪酸 5.血脂 6.血浆脂蛋白 7.高脂蛋白血症 8.载脂蛋白 受体代谢途径 10.酰基载体蛋白(ACP) 11.脂肪肝 12.脂解激素 13.抗脂解激素 14.磷脂 15.基本脂 16.可变脂 17.脂蛋白脂肪酶 18.卵磷脂胆固醇脂酰转移酶(LCAT) 19.丙酮酸柠檬酸循环 20.胆汁酸 二、填空题 21.血脂的运输形式是,电泳法可将其为、、、四种。 22.空腹血浆中含量最多的脂蛋白是,其主要作用是。 23.合成胆固醇的原料是,递氢体是,限速酶是,胆固醇在体内可转化为、、。 24.乙酰CoA的去路有、、、。 25.脂肪动员的限速酶是。此酶受多种激素控制,促进脂肪动员的激素称,抑制脂肪动员的激素称。 26.脂肪酰CoA的β-氧化经过、、和四个连续反应步骤,每次β-氧化生成一分子和比原来少两个碳原子的脂酰CoA,脱下的氢由和携带,进入呼吸链被氧化生成水。 27.酮体包括、、。酮体主要在以为原料合成,并在被氧化利用。 28.肝脏不能利用酮体,是因为缺乏和酶。 29.脂肪酸合成的主要原料是,递氢体是,它们都主要来源于。 30.脂肪酸合成酶系主要存在于,内的乙酰CoA需经循环转运至而用 于合成脂肪酸。 31.脂肪酸合成的限速酶是,其辅助因子是。 32.在磷脂合成过程中,胆碱可由食物提供,亦可由及在体内合成,胆碱及乙醇胺由活化的及提供。 33.脂蛋白CM 、VLDL、 LDL和HDL的主要功能分别是、,和。 34.载脂蛋白的主要功能是、、。 35.人体含量最多的鞘磷脂是,由、及所构成。

2015高级生物化学及实验技术试题答案

高级动物生化试题 问答题: 1. 简述非编码RNA(non-coding RNA)的种类、结构特点及其主要功能。 非编码RNA的种类结构和功能 1tRNA转运RNA(transfer RNA,tRNA) 结构特征之一是含有较多的修饰成分,核酸中大部分修饰成分是在tRNA中发现的。修饰成分在tRNA分子中的分布是有规律的,但其功能不清楚。5’末端具有G(大部分)或C。3’末端都以ACC的顺序终结。有一个富有鸟嘌呤的环。有一个反密码子环,在这一环的顶端有三个暴露的碱基,称为反密码子(anticodon).反密码子可以与mRNA链上互补的密码子配对。有一个胸腺嘧啶环。tRNA具有三叶草型二级结构以及“L”型三级结构,tRNA 的不同种类及数量可对蛋白质合成效率进行调节。tRNA负责特异性读取mRNA中包含的遗传信息,并将信息转化成相应氨基酸后连接到多肽链中。 tRNA为每个密码子翻译成氨基酸提供了结合体,同时还准确地将所需氨基酸运送到核糖体上。鉴于tRNA在蛋白质合成中的关键作用,又把tRNA称作第二遗传密码。tRNA还具有其他一些特异功能,例如,在没有核糖体或其他核酸分子参与下,携带氨基酸转移至专一的受体分子,以合成细胞膜或细胞壁组分;作为反转录酶引物参与DNA合成;作为某些酶的抑制剂等。有的氨酰-tRNA还能调节氨基酸的生物合成。 2rRNA核糖体RNA(ribosomal RNA, rRNA) 核糖体RNA是细胞中最为丰富的RNA,在活跃分裂的细菌细胞中占80%以上。

他们是核糖体的组分,并直接参与核糖体中蛋白质的合成。核糖体是rRNA 提供了一个核糖体内部的“脚手架”,蛋白质可附着在上面。这种解释很直接很形象,但是低估了rRNA在蛋白质合成中的主动作用。较后续的研究表明,rRNA并非仅仅起到物理支架作用,多种多样的rRNA可起到识别、选择tRNA以及催化肽键形成等多种主动作用。例如:核糖体的功能就是,按照mRNA的指令将氨基酸合成多肽链。而这主要依靠核糖体识别tRNA 并催化肽键形成而实现。可以说核糖体是一个大的核酶( ribozyme)。而核糖体的催化功能主要是由rRNA来完成的,蛋白质并没有直接参与。 3 tmRNA tmRNA主要包括12个螺旋结构和4个“假结”结构,同时还包括一 个可译框架序列的单链RNA结构。tmRNA中H1由5’端和3’端两个末端形成,与tRNA的氨基酸受体臂相似。H1和H2的5’部分之间有一个由10-13nt 形成的环,类似tRNA中的二氢尿嘧啶环,称为“D”环。H3和H4,H6和H7,H8和H9,H10和H11之间分别形成Pk1,pK2,pK3,pK4。H4和H5之间则由一段包含编码标记肽ORF的单链RNA连接。H12由5个碱基对和7nt 形成的环组成,类似tRNA中的TΨC臂和TΨC环,称为“T”环。tmRNA 结构按照功能进行划分可分为tRNA类似域(TLD)和mRNA类似域(MLD),TLD主要包括H1,H2,H12,“D”环和“T”环,MDL则包括ORF和H5,这两部分分别具有类似tRNA和mRNA的功能。tmRNA是一类普遍存在于各种细菌及细胞器(如叶绿体,线粒体)中的稳定小分子RNA。它具有mRNA分子和tRNA分子的双重功能,它在一种特殊的翻译模式——反式翻译模式中发挥重要作用。同时,它与基因的表达调控以及细胞周期的调控等生命过程密切相关,是细菌体内蛋白质合成中起“质量控制”的重要分子之一。识别翻译或读码有误的核糖体,也识别那些延迟停转的核糖体,介导这些有问

博士考试高级动物生物化学试题

博士考试高级动物生物 化学试题精选文档 TTMS system office room 【TTMS16H-TTMS2A-TTMS8Q8-

2014年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试题答案 一、名词解释(20分)(每题4分,中英文回答均可) 1. Shine-Dalharno sequence SD序列: mRNA中用于结合原核生物核糖体的序列。SD序列在细菌mRNA起始密码子AUG上游7-12个核苷酸处,有一段富含嘌呤的碱基序列,能与细菌16SrRNA3'端识别,帮助从起始AUG处开始翻译。 2、Molecular chaperon分子伴侣:细胞中的某些蛋白质分子可以识别正在合成的多肽或部分折叠的多肽并与多肽的某些部位相结合,从而帮助这些多肽转运、折叠或组装,这一类分子本身并不参与最终产物的形成,因此称为分子“伴侣” 3、Cori cycle乳酸循环:肌肉收缩通过糖酵解生成乳酸。在肌肉内无6-P-葡萄糖酶,所以无法催化葡萄糖-6-磷酸生成葡萄糖。所以乳酸通过细胞膜弥散进入血液后,再入肝,在肝脏内在乳酸脱氢酶作用下变成丙酮酸,接着通过糖异生生成为葡萄糖。葡萄糖进入血液形成血糖,后又被肌肉摄取,这就构成了一个循环(肌肉-肝脏-肌肉),此循环称为乳酸循环。 4.Melting temperature熔解温度:双链DNA熔解彻底变成单链DNA的温度范围的中点温度。 5. Specific activity比活:用于测量酶纯度时,可以是指每毫克酶蛋白所具有的酶活力,一般用单位/mg蛋白来表示 二、简答题(50分) 1、简要说明RNA功能的多样性。(8分) 1、RNA在遗传信息翻译中起决定作用。(mRNA起信使和模板的作用,rRNA起着装配作用,tRNA起转运和信息转换作用)。

(完整版)生物化学最核心的知识点总结

生物化学最核心的知识点总结 1)竞争性抑制:抑制剂的结构与底物结构相似,共同竞争酶的活性中心。抑制作用大小与抑制剂和底物的浓度比以及酶对它们的亲和力有关。此类抑制作用最大速度Vmax不变,表观Km值升高。 2)非竞争性抑制:抑制剂与底物结构不相似或完全不同,只与酶的活性中心以外的必需基团结合。不影响酶在结合抑制剂后与底物的结合。该抑制作用的强弱只与抑制剂的浓度有关。此类抑制作用最大速度Vmax下降,表观Km值不变。 3)反竞争性抑制:抑制剂只与酶-底物复合物结合,生成的三元复合物不能解离出产物。此类抑制作用最大速度Vmax和表观Km值均下降。 2.线粒体内生成的NADPH可直接参加氧化磷酸化过程,但在胞浆中生成的NADPH不能自由透过线粒体内膜,故线粒体外NADPH所带的氢必须通过某种转运机制才能进入线粒体,然后再经呼吸链进行氧化磷酸化过程。这种转运机制主要有α-磷酸甘油穿梭和苹果酸-天冬氨酸穿梭两种机制。 (1)α-磷酸甘油穿梭:这种穿梭途径主要存在于脑和骨骼肌中,胞浆中的NADH在磷酸甘油脱氢酶催化下,使磷酸二羟丙酮还原成α-磷酸甘油,后者通过线粒体外膜,再经位于线粒体内膜近胞浆侧的磷酸甘油脱氢酶催化下氧化生成磷酸二羟丙酮和FADH2,磷酸二羟丙酮可穿出线粒体外膜至胞浆,参与下一轮穿梭,而FADH2则进入琥珀酸氧化呼吸链,生成2分子ATP (2)苹果酸-天冬氨酸穿梭:这种穿梭途径主要存在于肝和心肌中,胞浆中的NADH在苹果酸脱氢酶催化下,使草酰乙酸还原为苹果酸,后者通过线粒体外膜上的α-酮戊二酸转运蛋白进入线粒体,又在线粒体内苹果酸脱氢酶的作用下重新生成草酰乙酸和 NADH。NADH进入NADH氧化呼吸链,生成3分子ATP。 可见,在不同组织,通过不同穿梭机制,胞浆中的NADH进入线粒体的过程不一样,参与氧化呼吸链的途径不一样,生成的ATP数目不一样。 3. 1)作为酶活性中心的催化基团参加反应; 2)作为连接酶与底物的桥梁,便于酶对底物起作用; 3)为稳定酶的空间构象所必需; 4)中和阴离子,降低反应的静电斥力。 4.肽链延长在核蛋白体上连续性循环。(1)进位:氨基酰-tRNA进入核蛋白体A位;(2)转肽酶催化成肽;(3)转位:由EF-G转位酶催化,新生肽酰-tRNA-mRNA位移入P位,A 位空留,卸载tRNA移入E位并脱离。 成熟的真核生物mRNA的结构特点是:(1)大多数真核mRNA在5′-端以m7GpppN为分子的起始结构。这种结构称为帽子结构。帽子结构在mRNA作为模板翻译成蛋白质的过程中具有促进核糖体与mRNA的结合,加速翻译起始速度的作用,同时可以增强mRNA的稳定性;(2)在真核mRNA的3′末端,大多数有一段长短不一的多聚腺苷酸结构,通常称为多聚A尾。一般有数十个至一百几十个腺苷酸连接而成。因为在基因内没有找到它相应的序列,因此认为它是在RNA生成后才加上去的。随着mRNA存在的时间延续,这段多聚A尾巴慢慢变短。因此,目前认为这种3′-末端结构可能与mRNA从细胞核向细胞质的转位及mRNA的稳定性有关。 2.(1)TAC中有4次脱氢、2次脱羧及1次底物水平磷酸化。(2)TAC中有3个不可逆反应、3个关键酶(异柠檬酸脱氢酶、α—酮戊二酸脱氢酶系、柠檬酸合酶)。(3)TAC的中

生物化学课程内容

生物化学是研究生命化学的科学,它在分子水平探讨生命的本质,即研究生物体的分子结构与功能、物质代谢与调节、及其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近30年来,生命科学发展惊人,而 21 世纪被认定为是一个生命科学腾飞的世纪,作为生命科学的基础和核心,生物化学的发展更加引人瞩目。现代生物化学的内容越来越多、程度越来越深、影响越来越大,目前生命科学已经渗透到医药科学的各个分支,特别是分子生物学与传统医学课程结合起来,形成了一批冠以“分子”二字的新型学科:如分子解剖学、分子生理学、分子病理学、分子免疫学、分子诊断学等等,成为名副其实的“领头学科”,足见生命科学已经与医药科学融为一体,生命科学的理论和技术已经成为医药科学各分支的“共同语言”。 生物化学的教学任务主要是介绍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的基本知识,以及某些与医学相关的生物化学进展,理论教学内容分成四个知识模块,模块一: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和功能,包括第一章绪论,第二章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第三章核酸,第四章维生素,第五章酶;模块二:物质代谢及其调节, 包括第六章生物氧化,第七章糖代谢,第八章脂肪代谢,第九章蛋白质的分解代谢,第十章核苷酸代谢;模块三:分子生物学基础包括第十一章 DNA 生物合成,第十二章 RNA生物合成,第十三章蛋白质生物

合成,第十四章癌基因与抑癌基因,第十五章分子生物学常用技术及其应用模块四:专题篇包括第十六章细胞信号转导,第十七章水和电解质的代谢,第十八章酸碱平衡,第十九章肝的生物化学。这四个知识模块中,模块一是基础,模块二是传统生物化学教学的重点和核心,近些年随着分子生物学的飞速发展,模块三已成专科生物化学的重点教学内容,也是教学的一个难点,模块四是一些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相关专题内容的讲述。实验教学内容:总体设计了14个实验,不同的专业,由于教学侧重不同开设的实验项目也有所区别,比如临床医学专业强调代谢与疾病的联系,故除了开设基本的生化实验,主要开设与临床检验有关的血糖测定、转氨酶的测定以及较综合的调节的实验;再如护理学专业,注重营养学的内容,开设了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而药学专业要掌握更多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的技术为后期专业课做基础,所以相对开设更多的利用传统生化技术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实验,如各种类型电泳、层析技术,为了让同学了解更多更新但由于条件不能开设的实验技术,我们选了一些综合性比较强,技术比较实用的项目录象,比如PCR技术、基因工程技术。 在生物化学教学中,很多概念、理论抽象难懂,图、表及反应式多。结合专科学生主动学习能力薄弱的特点,抓住“生命的物质组成与物质变化”主线索,遵循循序渐

生物化学试题带答案

一、选择题 1、蛋白质一级结构的主要化学键就是( E ) A、氢键 B、疏水键 C、盐键 D、二硫键 E、肽键 2、蛋白质变性后可出现下列哪种变化( D ) A、一级结构发生改变 B、构型发生改变 C、分子量变小 D、构象发生改变 E、溶解度变大 3、下列没有高能键的化合物就是( B ) A、磷酸肌酸 B、谷氨酰胺 C、ADP D、1,3一二磷酸甘油酸 E、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4、嘌呤核苷酸从头合成中,首先合成的就是( A ) A、IMP B、AMP C、GMP D、XMP E、ATP 6、体内氨基酸脱氨基最主要的方式就是( B ) A、氧化脱氨基作用 B、联合脱氨基作用 C、转氨基作用 D、非氧化脱氨基作用 E、脱水脱氨基作用 7、关于三羧酸循环,下列的叙述哪条不正确( D ) A、产生NADH与FADH2 B、有GTP生成 C、氧化乙酰COA D、提供草酰乙酸净合成 E、在无氧条件下不能运转 8、胆固醇生物合成的限速酶就是( C ) A、HMG COA合成酶 B、HMG COA裂解酶 C、HMG COA还原酶 D、乙酰乙酰COA脱氢酶 E、硫激酶 9、下列何种酶就是酵解过程中的限速酶( D ) A、醛缩酶 B、烯醇化酶 C、乳酸脱氢酶 D、磷酸果糖激酶 E、3一磷酸甘油脱氢酶

10、DNA二级结构模型就是( B ) A、α一螺旋 B、走向相反的右手双螺旋 C、三股螺旋 D、走向相反的左手双螺旋 E、走向相同的右手双螺旋 11、下列维生素中参与转氨基作用的就是( D ) A、硫胺素 B、尼克酸 C、核黄素 D、磷酸吡哆醛 E、泛酸 12、人体嘌呤分解代谢的终产物就是( B ) A、尿素 B、尿酸 C、氨 D、β—丙氨酸 E、β—氨基异丁酸 13、蛋白质生物合成的起始信号就是( D ) A、UAG B、UAA C、UGA D、AUG E、AGU 14、非蛋白氮中含量最多的物质就是( D ) A、氨基酸 B、尿酸 C、肌酸 D、尿素 E、胆红素 15、脱氧核糖核苷酸生成的方式就是( B ) A、在一磷酸核苷水平上还原 B、在二磷酸核苷水平上还原 C、在三磷酸核苷水平上还原 D、在核苷水平上还原 16、妨碍胆道钙吸收的物质就是( E ) A、乳酸 B、氨基酸 C、抗坏血酸 D、柠檬酸 E、草酸盐 17、下列哪种途径在线粒体中进行( E ) A、糖的无氧酵介 B、糖元的分解 C、糖元的合成 D、糖的磷酸戊糖途径 E、三羧酸循环 18、关于DNA复制,下列哪项就是错误的( D ) A、真核细胞DNA有多个复制起始点 B、为半保留复制 C、亲代DNA双链都可作为模板 D、子代DNA的合成都就是连续进行的

高级动物生化复习资料--研究生

1. 蛋白质一级结构、二级结构、超二级结构、结构域、三级结构、四级结构,肽平面、Rossman折叠、Bohr效应的概念、分叉进化。 (1)一级结构:指蛋白质分子中氨基酸的排列顺序。 (2)二级结构:指多肽链主链上原子的局部空间排列状态。 (3)超二级结构:在蛋白质结构中有一些二级结构的组合物,充当三级结构的构件。 (4)结构域:蛋白质三维结构中存在着易于鉴别的具有重要的功能球状亚结构,1973年温特劳弗尔(Wetlaufer)将蛋白质中的这种亚结构称为结构域。 (5)三级结构:指二级结构和非二级结构在空间进一步盘曲折叠,形成包括主、侧链原子在内的专一性三维排布。。 (6)四级结构:四级结构就是指蛋白质分子中亚基在空间排列状态、亚基间的相互作用以及接触部位的布局。 (7)肽平面:肽键具有部分双键的性质(约40%),不能自由旋转,所以肽键是一个刚性平面,称为肽平面(酰胺平面)。(8)Rossman折叠:蛋白质中常常还有两组βαβ组合成的一种更为复杂的超二级结构,这种结构称为Rossman折叠,它包括两个相邻的βαβ单元,即βαβαβ,有时还有ββααββ结构,这是βXβ单元的特殊形式。 (7)Bohr效应:H+ 浓度或pH的变化可以影响血红蛋白对氧的亲合力。在肺组织中,CO2分压低、H+ 浓度低、pH较高的情况下,血红蛋白与氧的亲合力增加,所以易与氧结合成氧合血红蛋白。但在周围组织中,CO2分压高、H+ 浓度高、pH较低的情况下,血红蛋白与氧的亲合力降低,所以氧合血红蛋白易释放出氧成为脱氧血红蛋白。这就是Bohr效应。 (8)分叉进化:这种从一个共同祖先蛋白质发展出另一种新蛋白质的现象称为分叉进化。 2试举两例说明蛋白质一级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蛋白质的氨基酸顺序与生物功能具的密切的关系,特别是蛋白质与其它生物大分子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作用方式都是由氨基酸顺序决定的。 牛的催产素和抗利尿素的结构相似,都是环八肽,但有两个氨基酸不同。羧基端第3个氨基酸和第8个氨基酸,前者是异亮氨酸和亮氨酸,后者是苯丙氨酸和精氨酸,导致两者有不同的生理功能和催化活性。催产素主要是促进子宫收缩的催产作用,但同时也具有微弱的抗利尿活性;抗利尿素的主要作用是抗利尿和增血压,但也具有微弱的催产活性。 正常人血红蛋白β链从N-端开始第6位氨基酸是谷氨酸,当此氨基酸被缬氨酸取代时,将导致镰刀型贫血病。谷氨酸的侧链是带有负电荷的亲水羧基,而缬氨酸的侧链是不带电荷的疏水基团。当谷氨酸被缬氨酸取代后使Hb的表面电荷性质发生了改变,于是等电点改变,溶解度降低和不正常聚合增加,以致红细胞收缩变形而成为镰刀状,且输氧能力下降,细胞脆弱,容易溶血,严重的可导致死亡。这正是我们所说的分子病中的一种,是由于基因突变引起的,具有遗传性。 3 目前已知的蛋白质的超二级结构有哪些,各有什么特征? 1. 卷曲的卷曲α-螺旋其特征是两股(或三股)右手α-螺旋彼此沿一个轴缠绕在一起,形成一个左手的超螺旋,两股右手α-螺旋之间的作用角大约为18°,超螺旋的重复距离为14nm。 2. βXβ单元(β-片-β单元)在多肽链的两股平行β-折叠中间以X连接起来,称为βXβ单元。在βXβ单元中,如果中间的连接为不规则的卷曲,就称之为βcβ单元;如果中间的连接是α-螺旋,就称为βαβ单元;如果中间连接为另一β结构,则称为βββ单元。 3.β-迂回在蛋白质中有些β-折叠层是由3个或更多相邻的反平行β-折叠形成,它们中间以短链(大多数为β-转角)连接。1980年斯查尔(Schulz)称之为β-迂回。 4.β-折叠桶蛋白质中的β-折叠层可以进一步折叠成桶状结构,1982年理查德森(Richandson)将其称为β-折叠桶,简称β-桶。β-折叠桶由β-折叠片形成。一条长的反平行的β-折叠片全部地或部分地卷成一个桶状。 5.α-螺旋-转角-α-螺旋 4、简述血红蛋白的结构特征及其在结合氧的过程中的变化 血红蛋白是由四个亚基聚合成的四聚体,在四聚体中,四个亚基成D2正四面体分布,即四个亚基分布在正四面体的四个角上。 血红蛋白与氧结合时,其分子构象要发生一系列的变化,主要的变化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脱氧血红蛋白中Fe的配位数为5,其中4个来自卟啉环的N,另一个来自近侧组氨酸(F8)的第三位N。此时配位场较弱,Fe(Ⅱ)与卟啉环的四个N是通过电价配位键连接的,Fe(Ⅱ)采取高自旋结构,具有4个不成对电子,分布在4个轨道上,因此原子半径大,突出在卟啉环的中央空穴之外,与卟啉环平面保持0.06nm的距离。血红蛋白氧合后,Fe

生物化学知识点总结材料

生物化学复习题 第一章绪论 1. 名词解释 生物化学: 生物化学指利用化学的原理和方法,从分子水平研究生物体的化学组成,及其在体的代谢转变规律,从而阐明生命现象本质的一门科学。其研究容包括①生物体的化学组成,生物分子的结构、性质及功能②生物分子的分解与合成,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③生物信息分子的合成及其调控,即遗传信息的贮存、传递和表达。生物化学主要从分子水平上探索和解释生长、发育、遗传、记忆与思维等复杂生命现象的本质 2. 问答题 (1)生物化学的发展史分为哪几个阶段? 生物化学的发展主要包括三个阶段:①静态生物化学阶段(20世纪之前):是生物化学发展的萌芽阶段,其主要工作是分析和研究生物体的组成成分以及生物体的排泄物和分泌物②动态生物化学阶段(20世纪初至20世纪中叶):是生物化学蓬勃发展的阶段,这一时期人们基本弄清了生物体各种主要化学物质的代谢途径③功能生物化学阶段(20世纪中叶以后):这一阶段的主要研究工作是探讨各种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其功能之间的关系。(2)组成生物体的元素有多少种?第一类元素和第二类元素各包含哪些元素? 组成生物体的元素共28种 第一类元素包括C、H、O、N四中元素,是组成生命体的最基本元素。第二类元素包括S、P、Cl、Ca、Na、Mg,加上C、H、O、N是组成生命体的基本元素。 第二章蛋白质 1. 名词解释 (1)蛋白质:蛋白质是由许多氨基酸通过肽键相连形成的高分子含氮化合物 (2)氨基酸等电点:当氨基酸溶液在某一定pH时,是某特定氨基酸分子上所带的正负电荷相等,称为两性离子,在电场中既不向阳极也不向阴极移动,此时溶液的pH即为该氨基酸的等电点 (3)蛋白质等电点:当蛋白质溶液处于某一pH时,蛋白质解离形成正负离子的趋势相等,即称为兼性离子,净电荷为0,此时溶液的pH称为蛋白质的等电点 (4)N端与C端:N端(也称N末端)指多肽链中含有游离α-氨基的一端,C端(也称C 末端)指多肽链中含有α-羧基的一端(5)肽与肽键:肽键是由一个氨基酸的α-羧基与另一个氨基酸的α-氨基脱水缩合而形成的化学键,许多氨基酸以肽键形成的氨基酸链称为肽 (6)氨基酸残基:肽链中的氨基酸不具有完整的氨基酸结构,每一个氨基酸的残余部分称为氨基酸残基 (7)肽单元(肽单位):多肽链中从一个α-碳原子到相邻α-碳原子之间的结构,具有以下三个基本特征①肽单位是一个刚性的平面结构②肽平面中的羰基与氧大多处于相反位置③α-碳和-NH间的化学键与α-碳和羰基碳间的化学键是单键,可自由旋转 (8)结构域:多肽链的二级或超二级结构基础上进一步绕曲折叠而形成的相对独立的三维实体称为结构域。结构域具有以下特点①空间上彼此分隔,具有一定的生物学功能②结构域与分子整体以共价键相连,一般难以分离(区别于蛋白质亚基)③不同蛋白质分子中结构域数目不同,同一蛋白质分子中的几个结构域彼此相似或很不相同 (9)分子病:由于基因突变等原因导致蛋白质的一级结构发生变异,使蛋白质的生物学功能减退或丧失,甚至造成生理功能的变化而引起的疾病 (10)蛋白质的变构效应:蛋白质(或亚基)因与某小分子物质相互作用而发生构象变化,导致蛋白质(或亚基)功能的变化,称为蛋白质的变构效应(酶的变构效应称为别构效应)(11)蛋白质的协同效应:一个寡聚体蛋白质的一个亚基与其配体结合后,能影响此寡聚体中另一个亚基与配体结合能力的现象,称为协同效应,其中具有促进作用的称为正协同效应,具有抑制作用的称为负协同效应 (12)蛋白质变性:在某些物理和化学因素作用下,蛋白质分子的特定空间构象被破坏,从而导致其理化性质改变和生物活性的丧失,变性的本质是非共价键和二硫键的破坏,但不改变蛋白质的一级结构。造成变性的因素有加热、乙醇等有机溶剂、强碱、强酸、重金属离子和生物碱等,变形后蛋白质的溶解度降低、粘度增加,结晶能力消失、生物活性丧失、易受蛋白酶水解 (14)蛋白质复性:若蛋白质的变性程度较轻,去除变性因素后,蛋白质仍可部分恢复其原有的构象和功能,称为复性 2. 问答题 (1)组成生物体的氨基酸数量是多少?氨基酸的结构通式、氨基酸的等电点及计算公式? 组成生物的氨基酸有22种,组成人体和大多数生物的为20种,结构 通式如右图。氨基酸的等电点指当氨基酸溶液在某一定pH时,是某特定氨 基酸分子上所带的正负电荷相等,称为两性离子,在电场中既不向阳极也 文案大全

生物化学试题带答案

生物化学试题带答案. 一、选择题 1、蛋白质一级结构的主要化学键是( E ) A、氢键 B、疏水键 C、盐键 D、二硫键 E、肽键 2、蛋白质变性后可出现下列哪种变化( D )

A、一级结构发生改变 B、构型发生改变 C、分子量变小 D、构象发生改变 E、溶解度变大 3、下列没有高能键的化合物是( B ) A、磷酸肌酸 B、谷氨酰胺 C、ADP D、1,3一二磷酸甘油酸 E、磷酸烯醇式丙酮 酸 4、嘌呤核苷酸从头合成中,首先合成的是( A ) A、IMP B、AMP C、GMP D、XMP E、ATP 6、体内氨基酸脱氨基最主要的方式是( B ) A、氧化脱氨基作用 B、联合脱氨基作用 C、转氨基作用

D、非氧化脱氨基作用 E、脱水脱氨基作用 7、关于三羧酸循环,下列的叙述哪条不正确( D ) A、产生NADH和FADH2 B、有GTP生成 C、氧化乙酰COA D、提供草酰乙酸净合成 E、在无氧条件下不能运转 8、胆固醇生物合成的限速酶是( C ) A、HMG COA合成酶 B、HMG COA裂解酶 C、HMG COA还原酶 D、乙酰乙酰COA脱氢酶 E、硫激酶 9、下列何种酶是酵解过程中的限速酶( D ) A、醛缩酶 B、烯醇化酶 C、乳酸脱氢酶 D、磷酸果糖激酶一磷酸甘油脱氢酶3、E. 10、DNA二级结构模型是( B ) A、α一螺旋 B、走向相反的右手双螺旋 C、三股螺旋 D、走向相反的左手双螺旋 E、走向相同的右手双螺旋11、下列维生素中参与转氨基作用的是( D )

A、硫胺素 B、尼克酸 C、核黄素 D、磷酸吡哆醛 E、泛酸 12、人体嘌呤分解代谢的终产物是( B ) A、尿素 B、尿酸 C、氨 D、β—丙氨酸 E、β—氨基异丁酸 13、蛋白质生物合成的起始信号是( D ) A、UAG B、UAA C、UGA D、AUG E、AGU 14、非蛋白氮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 D ) A、氨基酸 B、尿酸 C、肌酸 D、尿素 E、胆红素 15、脱氧核糖核苷酸生成的方式是( B )

动物生物化学(1)

动物生物化学复习题 1、天然蛋白质氨基酸的结构要点? 答:在与羧基相连的α-碳原子上都有一个氨基,称为α-氨基酸。α—碳原子不是手性碳原子的是哪个氨基酸? 答:甘氨酸 具有紫外吸收特性的氨基酸有哪些? 答:酪氨酸、色氨酸、苯丙氨酸 吸收波长是多少? 答:280nm 核酸的紫外吸收波长是多少? 答:260nm 2、全酶包括哪几部分? 答:酶蛋白与辅助因子 辅基与辅酶的异同点? 答:与酶蛋白结合梳松,用透析、超滤等方法可将其与酶蛋白分开者称为辅酶;与酶蛋白结合紧密,不能用透析发分离的称为辅基。 正常情况下,大脑获得能量的主要途径是什么? 答:葡萄糖的有氧氧化 糖酵解是在细胞的是在细胞的哪个部位进行的?

答:细胞的胞液中 3、糖异生的概念和意义? 答: 概念:由非糖物质转变为葡萄糖或糖原的过程。 意义:由非糖物质合成糖以保持血糖浓度的相对恒定;有利于乳酸的利用;可协助氨基酸代谢。 生糖氨基酸、丙酮酸、乳酸、乙酰COA哪个不能异生成糖? 答:乙酰COA 4、什么是呼吸链? 答:又称电子传递链,是指底物上的氢原子被脱氢酶激活后经过一系列的中间传递体,最后传递给被激活的氧分子而生成水的全部体系。各种细胞色素在呼吸链中传递电子的顺序? 答:B-C1-C-AA3-O2 两条呼吸链的磷氧比分别是多少? 答:NADH呼吸链:P/O~2.5(接近于3) FADH2呼吸链:P/O~1.5(接近于2) 氰化物中毒是由于抑制了哪种细胞色素? 答:Cytaa3(细胞色素氧化酶) 5、为了使长链脂酰基从胞浆转运到线粒体内进行脂肪酸的β-氧 化,所需要的载体是什么? 答:肉碱

6、氨基酸脱下的氨基通常以哪种化合物的形式暂存和运输?答:谷氨酰胺 参与尿素循环的非蛋白氨基酸有哪几种? 答:瓜氨酸和鸟氨酸 7、RNA 和 DNA 彻底水解后的产物有哪些不同? 答:DNA彻底水解产物:磷酸,脱氧脱氧核糖,鸟嘌呤,腺嘌呤, 胞嘧啶,胸腺嘧啶。 RNA彻底水解产物:磷酸,核糖核酸,鸟嘌呤,腺嘌呤,尿嘧啶,胸腺嘧啶 双链DNA 解链温度的增加,提示其中碱基含量高的是哪几种碱基?答:C和G(胞嘧啶和鸟嘌呤) 8、蛋白质一级结构的概念? 答:蛋白质的一级结构是指多肽链上氨基酸残基的排列顺序,即氨基酸序列。 维系蛋白质一级结构的化学键主要是什么键? 答:肽键 9、蛋白质变性后可出现哪些变化? 答:破坏次级键和二硫键,不改变蛋白质的一级结构。如:溶解度降低,易形成沉淀析出,结晶能力丧失,分子形状改变,酶失去活力,激素蛋白失去原来的生理功能。

生物化学带答案

一、名词解释 增色效应减色效应复性变性分子杂交DNA的熔解温度中心法则 基因岗崎片段复制子粘性末端限制性内切酶基因重组逆转录酶 二、写出下列缩写的中文名称 Tm polyA TψC pppA m7GcAmP IMP RNase PRPP 三、填空 1。在Watson-Crick DNA结构模型中,连接糖和磷酸的是键;连接各核苷酸的是键;连接戊糖和碱基的是键,在两条单链之间搭桥的是键。 2.碱能水解RNA,而不能水解DNA,这是因为。 3.tRNA的二级结构是,它的3’-端是 ,5'-端为。 4.核酸分子中含有和 ,所以对波长有强烈的吸收。 5.在核酸研究中,地衣酚用来测定,二苯胺经常用来测定 . 6。在DNA螺旋结构中,A与T之间有对氢键,G与C之间有对氢键。 7.维持DNA螺旋结构稳定的力包括、、 . 8.Watson-Crick DNA双螺旋每盘旋一圈有对核苷酸,高度为,直径约。 9.DNA合成时,先由引物酶合成,再由在其3'-端合成DNA键,然后由切除引物并填补空隙,最后由连接成完整的链. 10.在DNA复制中, 可防止单链模板重新缔合和核酸酶的攻击。 11.大肠杆菌DNA聚合酶Ⅲ的活性使之具有功能,极大提高了DNA复制的保真度。 12.引物酶与转录中的RNA聚合酶之间的差别在于它对不敏感,并可以为底物。 13.一个转录单位一般应包括序列、序列、序列。 14.原核细胞中各种RNA是由同一种RNA聚合酶催化生成的,而真核细胞核基因的转录分别由种RNA聚合酶催化,其中rRNA基因由转录,hnRNA基因由转录,各类小分子量RNA则是的产物. 15.所有岗崎片段的延伸都是按方向进行的,每个岗崎片段是借助于连在它的端的一小段为引物而合成的。 16.DNA聚合酶Ⅰ的活性使其在DNA损伤修复和切除RNA引物中发挥作用。 17.真核生物mRNA的5′帽子结构通式是。 18.在各种RNA中含稀有碱基最多. 19.Tm值高的DNA分子中的%含量高,Tm值低的DNA分子中的%含量高。 20。将双链DNA放置在pH2以下或pH12以上,其OD260,在同样条件下单链DNA的OD260 . 21.将A、U、C和G四种核苷酸溶解在pH3。5的缓冲液中,从负极向正极进行电泳,跑得最快,跑得最慢. 22.生物体内有些核苷酸的衍生物如、和可作辅酶。 23。三磷酸核苷酸是高能化合物,ATP参与,GTP为提供能量,UTP参与,CTP与的合成有关。 24.同位素标记证明,嘌呤碱的N1来自,C2和C8来自,N3和N9来自,C4、C5和N7来自 ,C6来自,嘧啶碱的各种元素分别来自和。 25.嘌呤核苷酸合成的初始产物是核苷酸,然后再转变为腺嘌呤核苷酸和。 26.嘧啶合成的起始物氨甲酰磷酸的合成需要作为氨的供体,尿素循环中的氨甲酰磷酸是由作为氨的供体,它们分别由氨甲酰磷酸合成酶Ⅰ和Ⅱ催化,前者存在于内,后者存在于胞浆中。 27。mRNA前体的加工一般要经过、在5’端和在3’端三个步骤. 28。DNA复制和RNA的合成都需要酶,在DNA复制中该酶的作用是。 29.新合成的mRNA前体分子的5’端和3’端存在的化学基团分别是和。 30.前导链的合成是的,其合成方向与复制叉移动的方向,后随链的合成是的,其合成方向与复制叉移动的方向. 31.天然DNA的负超螺旋是由于DNA双螺旋中两条链引起的,为,手超螺旋,正超螺旋是由于DNA双螺旋中两条链引起的,为手超螺旋。 32.某DNA片段的碱基顺序为GCTACTAAGC,它的互补链顺序为。 33.一条单链(+)DNA的碱基组成为A21%,G29%,C29%,T21%,用DNA聚合酶复制出互补链(-),然后用得到的双链DNA作膜板,由RNA聚合酶转录其中的(—)链,产物的碱基组成是 . 四、是非题 1.原核生物rRNA有23s、16s、5s三种. 2.真核生物rRNA有28s、18s、5s三种。 3.原核生物DNA是裸露的,真核生物DNA是同蛋白质结合在一起的。 4.在酸性条件下DNA分子上的嘌呤不稳定,易被水解下来。 5.维持DNA双螺旋结构的力主要是碱基堆积力。 6.核酸变性后,其粘度降低,260mm处的吸光值增高。 7.在pH3.5时,四种单核苷酸所带电荷是相同的。 8.假尿苷中的糖苷键是C-C键连接的. 9.一种生物所有体细胞的DNA,其碱基组成均是相同的,这个碱基组成可作为物质的特征。 10.放线菌素D转插到DNA中,从而阻止了原核生物的RNA合成。 11.转录过程中,RNA聚合酶不需要和DNA结合。 12.DNA聚合时,需要ATP水解,以供应能量. 13。DNA样品的Tm值与(G+C)%含量呈正相关,而增色效应的大小与(A+T)%含量呈正相关。 14.构成RNA分子中局部双螺旋的两个片段也是反向平行的. 15。核糖上的N—糖苷键比2′—脱氧核糖上的N-糖苷键更易被酸水解. 16.一般而言,DNA分子的大小随生物进化而逐步增大。 17.复性后DNA分子中的两条链并不一定是变性之前该分子原先的两条链。 18.逆转录酶催化RNA指导的DNA合成不需要RNA引物。 19.已发现的DNA聚合酶只能把单体逐个加到引物3′-OH上,而不能引发DNA的合成。 20.RNA合成时,RNA聚合酶以3′→5′方向沿DNA的反意义链移动,催化RNA链按5′→3′方向增长。

生物化学总结

第一章 一、蛋白质的生理功能 蛋白质是生物体的基本组成成分之一,约占人体固体成分的45%左右。蛋白质在生物体内分布广泛,几乎存在于所有的组织器官中。蛋白质是一切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是各种生命功能的直接执行者,在物质运输与代谢、机体防御、肌肉收缩、信号传递、个体发育、组织生长与修复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蛋白质的分子组成特点 1.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 编码氨基酸:自然界存在的氨基酸有300余种,构成人体蛋白质的氨基酸只有20种,且具有自己的遗传密码。 2. 各种蛋白质的含氮量很接近,平均为16%。 每100mg样品中蛋白质含量(mg%):每克样品含氮质量(mg)×6.25×100。 3. 氨基酸的分类 所有的氨基酸均为L型氨基酸(甘氨酸)除外。 根据侧链基团的结构和理化性质,20种氨基酸分为四类。 (1)非极性疏水性氨基酸:甘氨酸(Gly)、丙氨酸(Ala)、缬氨酸(Val)、亮氨酸(Leu)、异亮氨酸(Ile)、苯丙氨酸(Phe)、脯氨酸(Pro)。 (2)极性中性氨基酸:色氨酸(Trp)、丝氨酸(Ser)、酪氨酸(Tyr)、半胱氨酸(Cys)、蛋氨酸(Met)、天冬酰胺(Asn)、谷胺酰胺(gln)、苏氨酸(Thr)。 (3)酸性氨基酸:天冬氨酸(Asp)、谷氨酸(Glu)。 (4)碱性氨基酸:赖氨酸(Lys)、精氨酸(Arg)、组氨酸(His)。 ?含有硫原子的氨基酸:蛋氨酸(又称为甲硫氨酸)、半胱氨酸(含有由硫原子构成的巯基-SH)、胱氨酸(由两个半胱氨酸通过二硫键连接而成)。 ?芳香族氨基酸:色氨酸、酪氨酸、苯丙氨酸。 ?唯一的亚氨基酸:脯氨酸,其存在影响α-螺旋的形成。 ?营养必需氨基酸:八种,即异亮氨酸、甲硫氨酸、缬氨酸、亮氨酸、色氨酸、苯丙氨酸、苏氨酸、赖氨酸。可用一句话概括为“一家写两三本书来”,与之谐音。 氨基酸的理化性质 1. 氨基酸的两性解离性质:所有的氨基酸都含有能与质子结合成NH4+的氨基;含有能与羟基结合成为COO-的羧基,因此,在水溶液中,它具有两性解离的特性。在某一pH环境溶液中,氨基酸解离生成的阳郭子及阴离子的趋势相同,成为兼性离子。此时环境的pH值称为该氨基酸的等电点(pI),氨基酸带有的净电荷为零,在电场中不泳动。pI值的计算如下:pI=1/2(pK1 + pK2),(pK1和pK2分别为α-羧基和α-氨基的解离常数的负对数值)。 2. 氨基酸的紫外吸收性质 (1)吸收波长:280nm (2)结构特点:分子中含有共轭双键 (3)光谱吸收能力:色氨酸>酪氨酸>苯丙氨酸 (4)呈色反应:氨基酸与茚三酮水合物共加热,生成的蓝紫色化合物在570nm波长处有最大吸收峰;蓝紫色化合物=(氨基酸加热分解的氨)+(茚三酮的还原产物)+(一分子茚三酮)。 肽的相关概念 (1)寡肽:小于10分子氨基酸组成的肽链。 (2)多肽:大于10分子氨基酸组成的肽链。 (3)氨基酸残基:肽链中因脱水缩合而基团不全的氨基酸分子。 (4)肽键:连接两个氨基酸分子的酰胺键。 (4)肽单元:参与肽键的6个原子Cα1、C、O、N、H、Cα2位于同一平面,组成肽单元。 三、蛋白质分子结构特点 见表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