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生物监测和控制制度

媒介生物监测和控制制度
媒介生物监测和控制制度

媒介生物监测和控制制

公司标准化编码 [QQX96QT-XQQB89Q8-NQQJ6Q8-MQM9N]

1. 目的

为积极配合创建国际卫生海港活动的开展,加强公司蚊、蝇、蜚蠊和鼠类等媒介生物的监测和控制工作,特制订本制度。

2. 适用范围

公司蚊、蝇、蜚蠊和鼠类等媒介生物的监测和控制。

3. 职责与机构

公司成立媒介生物控制领导小组,媒介生物控制领导小组的职责如下:

a.结合公司实际,制订公司媒介生物监测计划和具体措施,并监督实施;

b.每月一次检查公司媒介生物监测和控制工作,并形成记录;

c.组织员工学习媒介生物防治方法。

d.对各部门落实媒介生物防治情况进行考核。

办公室

a. 具体负责与创建办的日常联系,落实创建办关于媒介生物监测和控制的要求;

b. 具体负责媒介生物监测和控制工作和消杀灭药物和器械的管理;

c. 配备媒介物监测与控制专管员,专职负责本公司媒介生物的监测和控制工作,专管员

由办公室物业主管担任;

d. 配合创建办媒介生物控制小组做好媒介生物监测和控制工作,并形成记录。

各部门应根据公司相关规定做好责任范围内的媒介生物防治工作,确保责任区域内媒介生物控制设施的完好性。

4.工作程序

办公室应加大环境卫生管理检查力度,划分各部门包干责任区,明确媒介生物防治要求,落实媒介生物控制措施。同时要建立健全日检查、周汇总、月评比制度,消除媒介生物孳生场所。各部门应按照公司要求做好环境卫生整治工作,确保责任区域内的环境卫生达标。

防鼠控制措施:

应配置完善的防鼠设施,并定期检查和投放毒饵。要求所有仓库门口应有防鼠板、门隙不超过0.6cm,室内无孔洞外通。下水道口加装防鼠网。建筑物周边每20米有一个毒饵盒,尽量采用鼠夹、鼠笼、粘鼠板进行捕鼠,做到不污染环境,安全有效开展灭鼠。灭鼠药物应使用WHO或卫生部、国家质检总局推荐的灭鼠药物,如抗凝血杀鼠剂:溴敌

隆、大隆、敌鼠钠盐,交替使用防止鼠类产生抗药性。

防蝇控制措施:

a..各部门及时清除环境中的垃圾并实施垃圾袋装化或桶装化,做到日产日清,无害化处

理,对责任区域内的沟渠进行疏通,防止苍蝇孳生繁殖;

b.办公室负责公司垃圾收集房和垃圾桶设置点的规划,并与环境卫生管理部门签订垃圾

清运协议,定期清理。

c.食堂和用餐点等重点场所,全部安装纱门、纱窗。食堂和用餐点的垃圾桶必须全部加

盖,每餐后及时清理;食堂内须有紫外灭蝇灯。

防蚊控制措施:

a.建立完善的排水系统,疏通沟渠,填平洼地,铲除杂草。

b.定期检查公司范围内的窨井盖,防止雨水进入形成积水。

c.清除环境周围的积水容器以减少环境中的积水,定期在办公区域喷洒杀虫剂,增加防

蚊设施。

d.所有储存水的容器均加盖,户外非饮用生活用水可使用化学杀虫剂杀灭其中生长的幼

虫。

e.对进入室内的成蚊,安装灭蚊灯或者用蚊拍、电蚊拍进行人工捕打。

f.定期清理办公区域的花盆托盘、盆景、假山等人为积水,闲置容器平时应倒置,消除

蚊类孳生隐匿场所。人员进出房间时随手关上纱门,防止成蚊飞入室内。

防蜚蠊控制措施:

a.对墙壁、地板、门框、窗台(框)、水池和下水道等处的孔洞和缝隙应用油灰、水泥

和其它材料加以堵塞封闭,尤其要注意堵塞水管、煤气管道、暖气管等管道通过的孔

眼;

b.食堂要管理好食物、水源,减少食物的洒漏;

c.定期喷洒杀虫剂。防止蜚蠊藏匿,清除附着的卵荚。

d.安排专人负责定期投放蟑螂药。

消杀灭药物和器械的管理。办公室应配备足够的消杀灭药物和器械,药品和器械的储存、保管、使用有专人管理并有台账记录。消杀灭药物和器械的管理要求如下:

a.除指定人员外,其他人员严禁领用。

b.由公司采购负责统一购买。

c.必须存放在规定地点,分类存放,由专职人员管理。

d.药物的进出库必须登记台帐,帐面保持整洁。药物进库、出库时,接收人与领用人必

须签字。

消杀灭人员的管理。

a.日常消杀灭工作由办公室绿化班人员担任,负责本单位消杀灭药物和器械的日常管理;

b. 消杀灭人员应做好日常消杀灭工作,将捕获的媒介生物交公司媒介控制专管员;

c.消杀灭人员使用消杀灭药物时,应戴好手套、口罩等防护用品,消杀灭工作结束后应及

时洗手,妥善处置污染的衣服,防止人员中毒和二次污染。

5.相关文件

6.相关记录

媒介生物控制消杀灭药物和器械配备一览表

国家医学媒介生物监测检测重点实验室简介 - 辽宁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国家医学媒介生物监测检测重点实验室简介 辽宁保健中心国家医学媒介生物监测检测重点实验室是国家质检总局首批成立的重点实验室之一。实验室获得了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的实验室认可和中国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的计量认证。实验室现有工作人员6名、仪器设备700余万(高速冷冻离心机、全自动核酸提取仪、荧光定量PCR仪、全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等40多台套)、面积约450m2。实验室建有分类鉴定室、病原分子生物学实验室(BSL-2+)等专业实验室。 一、媒介生物及出入境人员传染病监测检测工作 为适应辽宁口岸核心能力建设的要求,媒介生物实验室建立了8大类(鼠、蚤、蜱、螨、蚊、蝇、蠓、蜚蠊)91种媒介生物分类鉴定项目,建立了23种媒介生物病原体(鼠疫耶尔森菌、汉坦病毒、登革病毒、疟原虫等)检测项目,建立了17种口岸常见传染病(如登革热、疟疾、甲型H1N1流感、诺如病毒等)检测项目。(图1)近5年,媒介生物实验室共完成10万余份媒介生物样品及出入境人员样品的检测工作。从媒介生物样品中检测到汉坦病毒、海鱼弧菌、伯氏疏螺旋体、嗜吞噬细胞无形体、巴尔通体等40多种病原体。从人体样品中检测到甲型H1N1流感病毒、诺如病毒、疟原虫等病原体。(图2-7) 部分检测结果为国内外首次检出或辽宁口岸首次检出,为辽宁口岸卫生检疫执法工作提供了技术支持。

图1 媒介生物及出入境人员传染病检测项目 图2 近5年,实验室共完成10万余份媒介生物样品及出入境人员样品的检测(鉴定)工 作。共检测到汉坦病毒、海鱼弧菌、甲型H1N1流感病毒、诺如病毒、疟原虫等40

图3 2012年6月12日,从输入性蜚图4 多批次从鼠类中检测到汉坦病毒。

全国媒介生物监测工作试行方案(修改稿)

为了方便有关学者、专家、海关检疫等单位人员对病媒生物监测工作的需要,将全国病媒生物监测方案附录,供参考。 全国病媒生物监测方案 病媒生物监测是疾病预防控制中一项重要的系统性基础工作。为确保监测工作的科学、规范、统一,监测数据的真实、可信,特制定此方案。 一、背景 病媒生物是指能传播疾病的生物,一般指能传播人类疾病的生物。广义的病媒生物包括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媒介主要是鼠类,属哺乳纲啮齿目动物;无脊椎动物媒介主要是昆虫纲的蚊、蝇、蟑螂、蚤等和蛛形纲的蜱、螨等。病媒生物不仅可以直接通过叮咬和污染食物等,影响或危害人类的正常生活,更可以通过多种途径传播一系列的重要传染病。 病媒生物性传染病是人类共同面临的严峻挑战之一。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旅游和贸易的快速发展,生态环境的不断改变,病媒生物种类、密度和分布等发生了新的变化,不仅原有的病媒生物性传染病范围扩大、发生频率和强度增加,而且一些新的病媒生物性传染病不断出现。 在我国法定报告的传染病中有许多属于病媒生物性传染病,如鼠疫、流行性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疟疾、登革热、地方性斑疹伤寒、丝虫病等;而一些消化道传染病则通过病媒生物的机械性传播在人群中扩散,如痢疾、伤寒等。通过对病媒生物的有效控制,可以减少它们对人群的骚扰和经济损失,更可以预防和控制病媒生物性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系统地开展病媒生物监测不仅为制定病媒生物控制方案提供依据,而且为病媒生物性传染病的流行趋势提供预测预警信息。我国过去曾比较系统地开展过病媒生物的监测,对病媒生物性疾病的预防和控制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由于各地方法不统一,进行数据的比较和分析比较困难;且原有的一些方法已经不适于现在社会发展状况,部分病媒生物性传染病的流行状况也发生了变化;同时近年来周边国家一些病媒生物性传染病的爆发流行已对我国形成威胁,因此加强病媒生物监测工作已经成为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中的一个迫切任务。 二、监测目的 (一) 掌握监测对象的种类、数量、分布及季节变化,为预测预报和处理应急事件积累基础数据。 (二) 为制定科学合理的病媒生物防制方案提供依据。 (三) 分析病媒生物的长期变化和当地传染性疾病的相关性,为病媒生物性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提供技术支撑。 三、监测定义 病媒生物监测是指以科学的方法,长期、连续、系统地收集鼠类、蚊类、蝇类和蟑螂等病媒生物,对其种类、数量、分布和季节变化等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并对结果进行解释和反馈,供卫生行政部门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制定、实施、评价和调整病媒生物控制的策略和措施。

主治医师 (疾病控制)-急慢性传染病、媒介生物控制、消毒、医院感染(A1型题 3)

主治医师 (疾病控制)-急慢性传染病、媒介生物控制、消毒、医院感染(A1型题 3) 1、关于水痘,以下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冬春季节多见 B.传染性强 C.病后可由持久性免疫,不再发生水痘 D.主要见于儿童 E.与带状疱疹接触不会引起水痘 2、可引起潜伏感染的病毒是 A.麻疹病毒 B.水痘-带状疱疹病毒 C.呼吸道合胞病毒 D.埃可病毒 E.轮状病毒 3、手足口病的病原体是 A.EV71 B.CoxA16 C.EV71和CoxA16 D.EV70

E.EV70和CoxA16 4、关于森林脑炎的说法,以下正确的是 A.主要在春、夏两季发病 B.多数病人呈急性经过 C.预后不好 D.无特异治疗方法 E.接种疫苗预防 5、以下措施中,对于预防牛海绵状脑病及人类克雅病无效的是 A.不用动物组织饲料喂养动物 B.对可疑动物尸体进行焚化或高压消毒132℃持续1小时 C.1M氢氧化钠60分钟浸泡染病动物尸体 D.严格遵守消毒程序,使用一次性神经外科器械 E.手术器械苯扎溴铵浸泡 6、牛海绵状脑病及人类克雅病的特征性病理学改变为中枢神经系统的 A.淋巴细胞浸润 B.海绵状空泡改变 C.胶质细胞坏死 D.中性粒细胞浸润

E.脂肪变性 7、引起传染性海绵状脑病的病原体是 A.乙型肝炎病毒 B.肠道病毒 C.卫星病毒 D.类病毒 E.朊病毒 8、个人预防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的最主要措施是 A.不与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的患者对视 B.注意个人卫生 C.定期预防性为双眼滴眼药水 D.口服清热解毒的中药 E.口服抗病毒药物 9、可引起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的病原体是 A.肠道病毒68型 B.肠道病毒69型 C.肠道病毒70型 D.肠道病毒71型 E.埃可病毒

法定传染病及医学媒介生物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1989年2月21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 委员会第六次会议通过2004年8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修订 第三条本法规定的传染病分为甲类、乙类和丙类。 甲类传染病是指:2种鼠疫、霍乱。 乙类传染病是指:25种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

丙类传染病是指:10种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 上述规定以外的其他传染病,根据其暴发、流行情况和危害程度,需要列入乙类、丙类传染病的,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决定并予以公布。 第四条对乙类传染病中传染性非典型 肺炎、炭疽中的肺炭疽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采取本法所称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其他乙类传染病和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需要采取本法所称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的,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及时报经国务院批准后予以公布、实施。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域内常见、多发的其他地方性传染病,可以根据情况决定按照乙类或者丙类传染病管理并予以公布,报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备案。 虫媒与动物媒介传染病

虫媒传染病是指以吸血节肢动物(昆虫)为媒介的传染病,动物媒介传染病主要指动物源性传染病,如狂犬病、鼠疫等由野生动物或饲养动物作为疾病的宿主(传染源)而传播的传染病。 (1)蜱媒病:1)森林脑炎、2)新疆出血热3)蜱媒回归热4)莱姆病5)Q热6)北亚蜱媒立克次体病(2)恙螨传播的虫媒病:主要为恙虫病,病原体为恙虫病立克次体 (3)蚊媒病:1)登革热2)流行性乙型脑炎3)黄热病4)丝虫病 (4)蚤传播的虫媒病:1)鼠疫2)鼠型斑疹伤寒

全国病媒生物监测方案

附件8: 全国病媒生物监测方案 (试行) 病媒生物监测是疾病预防控制中一项重要的系统性基础工作。为确保监测工作的科学、规范、统一,监测数据的真实、可信,特制定此方案。 一、背景 病媒生物是指能传播疾病的生物,一般指能传播人类疾病的生物。广义的病媒生物包括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媒介主要是鼠类,属哺乳纲啮齿目动物;无脊椎动物媒介主要是昆虫纲的蚊、蝇、蟑螂、蚤等和蛛形纲的蜱、螨等。病媒生物不仅可以直接通过叮咬和污染食物等,影响或危害人类的正常生活,更可以通过多种途径传播一系列的重要传染病。 病媒生物性传染病是人类共同面临的严峻挑战之一。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旅游和贸易的快速发展,生态环境的不断改变,病媒生物种类、密度和分布等发生了新的变化,不仅原有的病媒生物性传染病范围扩大、发生频率和强度增加,而且一些新的病媒生物性传染病不断出现。 在我国法定报告的传染病中有许多属于病媒生物性传染病,如鼠疫、流行性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疟疾、登革热、地方性斑疹伤寒、丝虫病等;而一些消化道传染病则通过病媒生物的机械性传播在人群中扩散,如痢疾、伤寒等。通过对病媒生物的有效控制,可以减少它们对人群的骚扰和经济损失,更可以预防和控制病媒生物性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系统地开展病媒生物监测不仅为制定病媒生物控制方案提供依据,而且为病媒生物性传染病的流行趋势提供预测预警信息。我国过去曾比较系统地开展过病媒生物的监测,对病媒生物性疾病的预防和控制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由于各地方法不统一,进行数据的比较和分析比较困难;且原有的一些方法已经不适于现在社会发展状况,部分病媒生物性传染病的流行状况也发生了变化;同时近年来周边国家一些病媒生物性传染病的爆发流行已对我国形成威胁,因此加强病媒生物监测工作已经成为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中的一个迫切任务。 二、监测目的 (一) 掌握监测对象的种类、数量、分布及季节变化,为预测预报和处理应

全国媒介生物监测工作试行方案

扬州市病媒生物监测工作方案 二零一零年三月 病媒生物监测是疾病预防控制中一项重要的系统性基础工作。为确保监测工作的科学、规范、统一,监测数据的真实、可信,特制定此方案。 一、背景 病媒生物是指能传播疾病的生物,一般指能传播人类疾病的生物。广义的病媒生物包括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媒介主要是鼠类,属哺乳纲啮齿目动物;无脊椎动物媒介主要是昆虫纲的蚊、蝇、蟑螂、蚤等和蛛形纲的蜱、螨等。病媒生物不仅可以直接通过叮咬、骚扰和污染食物等活动,影响或危害人类的正常生活,更可以通过多种途径传播一系列的重要传染病。 病媒生物性传染病是人类共同面临的严峻挑战之一。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旅游和贸易的快速发展,生态环境的不断改变,病媒生物种类、密度和分布等发生了新的变化,不仅一些新的病媒生物性传染病不断出现,而且原有的病媒生物性传染病范围扩大、发生频率和强度增加。 在我国法定报告的传染病中有许多属于病媒生物性传染病,如鼠疫、流行性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疟疾、登革热、地方性斑疹伤寒、丝虫病等;而一些消化道传染病则通过病媒生物的机械性传播在人群中扩散,如痢疾、伤寒等。通过对病媒生物的有效控制,可以减少它们对人群的骚扰和经济损失,更可以预防和控制病媒生物性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病媒生物监测不仅为制定病媒生物控制方案提供依据,而且为病媒生物性传染病的流行提供预测预警。我国过去曾比较系统地开展过病媒生物的监测,对病媒生物性疾病的预防和控制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由于各地方法不统一,难于进行数据的比较和分析;且原有的一些方法已

经不适于现在社会发展状况,部分病媒生物性传染病的流行状况亦发生了变化;同时近年来周边国家一些病媒生物性传染病的爆发流行已形成对我国的潜在威胁,因此加强病媒生物监测工作已经势在必行。 二、监测目的 (一) 掌握监测对象的种类、数量、分布及季节变化,为预测预报和处理应急事件积累基础数据。 (二) 为制定科学合理的病媒生物防制方案提供依据。 (三) 分析病媒生物的长期变化和当地传染性疾病的相关性,为病媒生物性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提供技术支撑。 三、监测定义 病媒生物监测是指以科学的方法,长期、连续、系统地收集鼠类、蚊类、蝇类和蟑螂等病媒生物,对其种类、数量、分布和季节变化等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并对结果进行解释和反馈,供卫生行政部门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制定、实施、评价和调整病媒生物控制的策略和措施。 四、监测的组织、分工和职责 (一) 监测网络 由市卫生局、各县(市)、区卫生局和扬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各县(市)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共同组成。 (二) 分工和职责 1. 市卫生局

媒介生物监测和控制制度

媒介生物监测和控制制 度 公司标准化编码 [QQX96QT-XQQB89Q8-NQQJ6Q8-MQM9N]

1. 目的 为积极配合创建国际卫生海港活动的开展,加强公司蚊、蝇、蜚蠊和鼠类等媒介生物的监测和控制工作,特制订本制度。 2. 适用范围 公司蚊、蝇、蜚蠊和鼠类等媒介生物的监测和控制。 3. 职责与机构 公司成立媒介生物控制领导小组,媒介生物控制领导小组的职责如下: a.结合公司实际,制订公司媒介生物监测计划和具体措施,并监督实施; b.每月一次检查公司媒介生物监测和控制工作,并形成记录; c.组织员工学习媒介生物防治方法。 d.对各部门落实媒介生物防治情况进行考核。 办公室 a. 具体负责与创建办的日常联系,落实创建办关于媒介生物监测和控制的要求; b. 具体负责媒介生物监测和控制工作和消杀灭药物和器械的管理; c. 配备媒介物监测与控制专管员,专职负责本公司媒介生物的监测和控制工作,专管员 由办公室物业主管担任; d. 配合创建办媒介生物控制小组做好媒介生物监测和控制工作,并形成记录。 各部门应根据公司相关规定做好责任范围内的媒介生物防治工作,确保责任区域内媒介生物控制设施的完好性。 4.工作程序 办公室应加大环境卫生管理检查力度,划分各部门包干责任区,明确媒介生物防治要求,落实媒介生物控制措施。同时要建立健全日检查、周汇总、月评比制度,消除媒介生物孳生场所。各部门应按照公司要求做好环境卫生整治工作,确保责任区域内的环境卫生达标。 防鼠控制措施: 应配置完善的防鼠设施,并定期检查和投放毒饵。要求所有仓库门口应有防鼠板、门隙不超过0.6cm,室内无孔洞外通。下水道口加装防鼠网。建筑物周边每20米有一个毒饵盒,尽量采用鼠夹、鼠笼、粘鼠板进行捕鼠,做到不污染环境,安全有效开展灭鼠。灭鼠药物应使用WHO或卫生部、国家质检总局推荐的灭鼠药物,如抗凝血杀鼠剂:溴敌 隆、大隆、敌鼠钠盐,交替使用防止鼠类产生抗药性。 防蝇控制措施: a..各部门及时清除环境中的垃圾并实施垃圾袋装化或桶装化,做到日产日清,无害化处 理,对责任区域内的沟渠进行疏通,防止苍蝇孳生繁殖; b.办公室负责公司垃圾收集房和垃圾桶设置点的规划,并与环境卫生管理部门签订垃圾 清运协议,定期清理。

病媒生物监测及方法国家标准

病媒生物培训教材 病媒生物从字面上说,应包括能够传播疾病的一切生物,但目前通常是指传播人类疾病的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根据我国的传统和习惯,爱国卫生系统关注的病媒生物,目前主要为居民区中常见的鼠类、蚊、蝇、蟑螂、蜱、螨、蚤、虱、白蛉等,是一类危害人体健康的有害生物。 一、病媒生物及其危害 1、传播疾病由其作为媒介传播的媒介生物性传染病占我国法定传染病的1/3左右,如:鼠疫、肾综合征出血热、登革热、流行性乙型脑炎 、疟疾、西尼罗热等。这些传染病的发病人数约占法定报告传染病总发病人数的5%-10%,但死亡数占30%-50%,危害相当严重。 2、骚扰病媒生物的骚扰除直接叮咬可造成轻度外伤外,多数情况下可对人体精神和情绪方面产生影响,甚至有时会损害一个地方或单位的形象,后果相当严重。 3、损物由鼠类损坏建筑、家具,咬坏电器引发火灾,横越开关造成短路,甚至撕咬文件、文物和票据,后果难以准确估量。 蝇类和蜚蠊也取食人的食物,虽然食量远少于鼠类,微不足道,但污染面大,遗留不愉快的气味,使人类不能食用。 二、监测内容

鼠类密度监测:监测户的厨房内进行。 蝇类密度监测:监测户的厨房内进行。 蟑螂密度监测:监测户的厨房内进行。 蚊虫密度监测:监测户住宅周围环境进行。 三、监测方法 鼠类密度:《病媒生物密度监测方法鼠类》 (GB/T23798-2009)鼠迹法进行; 蝇类密度:《病媒生物密度监测方法蝇类》 (GB/T23796-2009)成蝇目测法进行; 蟑螂密度:《病媒生物密度监测方法蜚蠊》 (GB/T23795-2009)目测法进行; 蚊虫密度:《病媒生物密度监测方法蚊虫》 (GB/T23797-2009)幼虫容器指数法进行。 (一)鼠类密度监测—鼠迹法 【器具】手电筒,镊子。 【理解要点】鼠迹法的调查主要用肉眼观察,但在光线昏暗的室内或一些角落需要用手电进行照明。对于一些肉眼不容易判断的鼠迹,如小家鼠的鼠粪、鼠毛等,需要取样后仔细鉴别加以确定,因此需要配备镊子等工具。 【操作步骤】室内鼠密度:检查房间内鼠迹,如活鼠、鼠尸、鼠爪印、鼠粪、鼠咬痕、鼠洞、鼠道等,有1处鼠迹的房间就算鼠迹阳性房间。房间数按如下规定计算,即15m2或不足15m2房

媒介生物监测和控制制度

1. 目的 为积极配合创建国际卫生海港活动的开展,加强公司蚊、蝇、蜚蠊和鼠类等媒介生物的监测和控制工作,特制订本制度。 2. 适用范围 公司蚊、蝇、蜚蠊和鼠类等媒介生物的监测和控制。 3. 职责与机构 3.1公司成立媒介生物控制领导小组,媒介生物控制领导小组的职责如下: a.结合公司实际,制订公司媒介生物监测计划和具体措施,并监督实施; b.每月一次检查公司媒介生物监测和控制工作,并形成记录; c.组织员工学习媒介生物防治方法。 d.对各部门落实媒介生物防治情况进行考核。 3.2办公室 a. 具体负责与创建办的日常联系,落实创建办关于媒介生物监测和控制的要求; b. 具体负责媒介生物监测和控制工作和消杀灭药物和器械的管理; c. 配备媒介物监测与控制专管员,专职负责本公司媒介生物的监测和控制工作,专管员 由办公室物业主管担任; d. 配合创建办媒介生物控制小组做好媒介生物监测和控制工作,并形成记录。 3.3各部门应根据公司相关规定做好责任范围内的媒介生物防治工作,确保责任区域内媒介生 物控制设施的完好性。 4.工作程序 4.1办公室应加大环境卫生管理检查力度,划分各部门包干责任区,明确媒介生物防治要求, 落实媒介生物控制措施。同时要建立健全日检查、周汇总、月评比制度,消除媒介生物孳生场所。各部门应按照公司要求做好环境卫生整治工作,确保责任区域内的环境卫生达标。 4.2防鼠控制措施: 应配置完善的防鼠设施,并定期检查和投放毒饵。要求所有仓库门口应有防鼠板、门隙不超过0.6cm,室内无孔洞外通。下水道口加装防鼠网。建筑物周边每20米有一个毒饵盒,尽量采用鼠夹、鼠笼、粘鼠板进行捕鼠,做到不污染环境,安全有效开展灭鼠。灭鼠药物应使用WHO或卫生部、国家质检总局推荐的灭鼠药物,如抗凝血杀鼠剂:溴敌 隆、大隆、敌鼠钠盐,交替使用防止鼠类产生抗药性。

南通口岸医学媒介生物监测报告

〔媒介生物控制〕南通口岸医学媒介生物监测报告 张明江 陆永昌 张家祝 南通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南通 226005) 摘要 〔目的〕 通过南通口岸医学媒介生物本底调查,为口岸病媒防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蚊类采 用紫外灯法和人工小时法;蝇类采用诱蝇笼捕集法;蜚蠊采用盒式诱捕法;鼠类采用鼠夹法;蚤类、蜱类、螨类与鼠 类同时进行;蠓类采用紫外灯诱蠓法。〔结果〕 通过本次调查,经鉴定蚊类种群组成为4属8种,以淡色库蚊为优 势种群;蝇类种群组成为4科7亚科8属10种,优势蝇种为舍蝇、大头金蝇和丝光绿蝇;蜚蠊种群组成为1科1属1 种;仅见黑胸大蠊;鼠类种群组成为2目2科3属5种,褐家鼠、小家属为优势种群。本次监测未发现蚤、蜱、螨、蠓 等。〔结论〕 基本摸清南通口岸医学媒介生物种群组成及季节消长,对实施媒介生物控制和开展传染病监测等工 作提供了科学依据。 关键词 医学;媒介生物;监测 〔中图分类号〕R184.3 〔文献标识码〕B 为了摸清南通口岸医学媒介生物的本底情况,为今后口岸病媒防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根据国家质检总局《国境口岸及出入境交通工具医学媒介生物监测规定》(国质检200161号)的有关要求,我们于2002年6月~2003年5月进行了本口岸蝇、蚊、蠓、蜚蠊、鼠类及其寄生蚤、蜱、螨的监测调查。 1 自然概况 1.1 地理位置 南通市位于长江入海口北岸,与上海市隔江相望,辖通州、启东、海门、如皋四市,海安、如东两县及崇川、港闸、经济技术开发区。总面积8001km2,人口780万。南通港地处长江下游北岸第一港口,其地理坐标为东经120°48′54″,北纬32°45″。距入海口195.5km,距吴淞口102km,距南京264km,是我国综合运输网中的主枢纽港。从长江口出海可达我国沿海和世界各港。上溯长江,可贯通苏、皖、鄂、湘、川6省及滇、黔、陕、豫等省。港区通过引河与通扬、通吕等苏北水系和京杭大运河相连。疏港公路与204国道、328国道、宁通高速、通盐高速、苏经公路网络衔接。南通机场距市区19.5km,已开通北京、广州、大连、深圳等航线。新长铁路、宁启铁路已投入营运。 口岸港区分布:南通口岸是国家对外开放长江干线第一个口岸。下属吕四海港二类口岸。南通市是我国14个对外开放沿海港口城市之一,是我国船舶工业基地。南通港是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北翼组合港。全港区共有千吨级以上泊位72座,其中万吨级以上泊位29座,包括5万吨级以上泊位11座。已开通日本、韩国和香港定期国际集装箱班轮航线。 1.2 自然条件 南通市属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动物区系在东洋区。 (1)气温 年平均气温15.1℃,年最高气温38.5℃,年最低气温-10.8℃,全年日最高气温≥35℃天数为3.2d。 (2)降水 降水雨量多集中在6~8月,冬季少雨,多年平均降水量1083.7mm,历年最大降水量1626.8mm,历年最小降水量641.3mm,日最大降水量287.1mm,最大小时降水量75.2mm,年平均降水天数为121d。 (3)冰雪 降雪集中于每年1~2月,年平均降雪天数为6d。历年从未发生港区水域封冻现象。 (4)风况 夏季多东南风,冬季多西北风。6级以上的风日平均31.4d/a。强风向:西北风最大风速26.3m/s。热带风暴:平均每年2~3次,风力一般6~8级,最大10~11级。 (5)雾 雾日不多,多出现于晚春和初冬,对船舶航行无大的影响。平均雾日30.9d/a,最少雾日5d/a,最多雾日60d/a。 2 监测时间与地点 本口岸从2002年6月~2003年5月开展了南通口岸首个轮回的医学媒介生物本底监测。在本口岸选择了狼山港区和粮油码头港区2个监测点,并根据不同媒介生物的生活特性选择相应生境。

媒介生物监测用具和鉴定设备

媒介生物监测用具和鉴定设备 一、监测用具 (一)工具类 1.蚊类: 常用吸蚊管, 水勺, 集卵器, 诱蚊灯, 白布兜、药物喷洒的器具等工具。 2.蝇类: 常用诱蝇笼, 粘蝇纸, 诱蝇灯, 蝇拍, 药毒, 手网等工具。 3.蜚蠊类: 常用诱捕盒, 广口瓶, 粘蠊纸, 药毒, 拾卵夹等工具。 4.鼠类: 常用鼠笼, 鼠夹, 粘鼠胶, 药毒等工具。 5.蚤类: 常用白布袋, 粘蚤纸, 白胶桶, 白瓷盘等工具。 6.蜱类: 常用白绒布, 长柄勺, 白瓷盘, 广口药瓶, 粘蜱纸等工具。 7.螨类: 常用白瓷盘, 梳子, 刷子, 毛笔, 玻璃指管, 小黑板等工具。8.蠓类: 常用紫外灯, 白布袋, 白瓷盘, 手网, 布帐等工具。 (二)器皿类 1.培养皿 6Cm 7.5Cm 9Cm 10.5Cm 12Cm 18Cm 2.酒精灯 3.玻璃指管, 吸管, 吸瓶, 干燥缸。 4.广口瓶(包括大、中、小三种)。 5.盖玻片 (三)器械类 1.手术刀, 剪, 钳, 镊子(包括各种不同规格,大小器械)。 2.长钳, 宫钳, 长镊(包括直,弯两种)。 3.白瓷盘(包括大、中、小三种, 有盖无盖两种)。 4.手套(包括胶套、布套两种), 白大衣, 口罩, 手术帽。 5.一次性注射器(5ml)。 (四)药物类 1.无水酒精, 75%酒精。 2.乙醚, 三氯甲烷, 氢氧化钾, 砒霜, 阿拉伯树胶, 樟脑粉, 冬青油, 来苏, 福尔马林等。 (五)其它 1.标本盒, 昆虫针(0-5号)。 2.有盖大胶桶, 保险柜。 3.工具箱(五金), 药箱(日常保健) 4.白布袋, 蚊帐, 梳, 刷, 毛笔, 毛巾等。 5.500ml胶盅, 700ml水勺, 广口100ml小胶瓶。

首都机场口岸地区媒介生物控制指导

首都机场口岸地区媒介生物控制 作业指导书 首都机场口岸地区媒介生物控制作业指导书 1.目的 依据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对首都机场口岸地区的媒介生物状况的监督、监测工作,确保首都机场口岸地区媒介生物密度满足相关的卫生要求。 2.范围 适用于对首都机场口岸地区媒介生物的控制。 3.职责 3.1口岸卫生监督处处长负责机场口岸地区媒介生物控制工作的全面管理,科长负责媒介生物状况监督、监测工作的过程控制,与本科科员共同参与并负责按作业指导书实施媒介生物控制的监督、监测。 3.2 机场局综合处负责提供作业中所需的文件。 4.作业要点 4.1对机场口岸地区媒介生物状况的监测

4.1.1卫生要求:《媒介生物控制要求和标准》(国家局文件) 4.1.2鼠密度监测 4.1.2.1准备 4.1.2.1.1人员:由3人~5人组成监测小组,中途不得换人。 4.1.2.1.2监测方案:确定监测内容、方法、监测地点和始末时间。 4.1.2.1.3工具和备品 监测工具及送检工具:鼠夹、鼠笼、大鼠袋、小鼠袋、标志用小角旗、滑石粉、粘鼠板、诱饵、大镊子、小镊子。 防护用具:防护帽、防护眼镜、防护服、防蚤手套、线手套、防蚤袜、口罩、毛巾、防水胶鞋。 消毒器械及用品:喷雾消毒器、常用消毒剂。 4.1.2.2现场监测 4.1.2.2.1监测内容:种类组成、分布、密度、季节消长和数量的时间和空间变化。 4.1.2.2.2监测方法:常用的鼠类监测方法有: a)鼠夹法:根据首都机场口岸地区的地理环境,在室外选择不同生态环境有代表性的场所沿直线布放鼠夹,夹间隔 2 m,行间距20m,布放300个;在室内监测区内选择有代表性的场所,每15 m2布夹1个,晚放晨收。将捕到的鼠连同鼠夹装入鼠袋内,扎紧,送往本局媒介生物实验室或鼠防所及其他科研院所进行鉴定和带毒情况、体外寄生虫检测。 b)粉迹法:在一定的区域内,沿墙根每15 m2或每5m沿直线布放一层20cm×20cm滑石粉块,晚间布放,次日清晨察看鼠迹。

媒介生物监测和控制制度流程

1.目的 为积极配合创建国际卫生海港活动的开展,加强公司蚊、蝇、蜚蠊和鼠类等媒介生物的监测和控制工作,特制订本制度。 2.适用范围 公司蚊、蝇、蜚蠊和鼠类等媒介生物的监测和控制。 3.职责与机构 3.1公司成立媒介生物控制领导小组,媒介生物控制领导小组的职责如下: 4 应配置完善的防鼠设施,并定期检查和投放毒饵。要求所有仓库门口应有防鼠板、门隙 不超过0.6cm,室内无孔洞外通。下水道口加装防鼠网。建筑物周边每20米有一个毒饵盒,尽量采用鼠夹、鼠笼、粘鼠板进行捕鼠,做到不污染环境,安全有效开展灭鼠。灭 鼠药物应使用WHO或卫生部、国家质检总局推荐的灭鼠药物,如抗凝血杀鼠剂:溴敌 隆、大隆、敌鼠钠盐,交替使用防止鼠类产生抗药性。 4.3防蝇控制措施: a..各部门及时清除环境中的垃圾并实施垃圾袋装化或桶装化,做到日产日清,无害化处 理,对责任区域内的沟渠进行疏通,防止苍蝇孳生繁殖;

b.办公室负责公司垃圾收集房和垃圾桶设置点的规划,并与环境卫生管理部门签订垃圾 清运协议,定期清理。 c.食堂和用餐点等重点场所,全部安装纱门、纱窗。食堂和用餐点的垃圾桶必须全部加 盖,每餐后及时清理;食堂内须有紫外灭蝇灯。 4.4防蚊控制措施: a.建立完善的排水系统,疏通沟渠,填平洼地,铲除杂草。 b.定期检查公司范围内的窨井盖,防止雨水进入形成积水。 c.清除环境周围的积水容器以减少环境中的积水,定期在办公区域喷洒杀虫剂,增加防 d.药物的进出库必须登记台帐,帐面保持整洁。药物进库、出库时,接收人与领用人必 须签字。 4.7消杀灭人员的管理。 a.日常消杀灭工作由办公室绿化班人员担任,负责本单位消杀灭药物和器械的日常管理; b.消杀灭人员应做好日常消杀灭工作,将捕获的媒介生物交公司媒介控制专管员; c.消杀灭人员使用消杀灭药物时,应戴好手套、口罩等防护用品,消杀灭工作结束后应及 时洗手,妥善处置污染的衣服,防止人员中毒和二次污染。 5.相关文件 无

全国口岸及边境线医学媒介生物监测工作方案

全国口岸及相邻边境线医学媒介生物本底调查和监测专项工作方案 1 目的 通过在全国国家对外开放口岸(口岸核心能力达标口岸)及其相邻边境线全面、规范地开展一轮医学媒介生物本底调查和监测专项工作,系统、完整、准确地掌握全国口岸和边境线具有重要传病意义的医学媒介生物的本底情况(包括种属构成、种群分布、季节消长情况及其自然感染病原体情况),为识别输入性医学媒介生物、掌握口岸区域医学媒介生物密度变化情况、防控虫媒传染病在口岸地区的暴发流行提供坚实的科学依据;并为今后建立医学媒介生物地理分布和信息预警系统奠定基础。同时,通过对此轮本底调查数据进行风险研判,确定口岸医学媒介生物监测的重点区域和重点对象,提高口岸卫生检疫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2 原则 33 / 1 2.1监测原则 监测是指应用科学的方法,长期、连续、系统地收集医学媒

介生物,从而获取种类、数量、分布和季节变化等资料,监测应遵循“五定”原则,即“定人员、定时间、定地点(鼠类定生境)、定方法、定器械”。 定人员:在监测周期内,监测人员保持不变,没有特殊情况,不得增减更换。 定时间:包括周期、频次和布放收集工具的时间三个方面,一旦确定不得更改。如遇特殊天气可顺延。 定地点:根据口岸范围大小和地貌特点,选择具有代表性生态环境的三至五个监测点。在一个监测周期内,鼠类不得随意更改生境,其它医学媒介生物不得随意更改监测地点。定方法:在监测周期内,统一采用本方案制定的方法。如果边境地区因野外条件不适用制定方法的,可因地制宜选用敏感的方法,但应在原始记录中注明所用方法,方法一旦确定,不得随意变更。 33 / 2 定器械:在监测周期内,应选用规范统一的监测器械以保证数据的统一性和稳定性。 2.2本底调查原则 本底调查应采取多种监测方法,调查范围尽可能覆盖整个口岸区域,力争捕获到口岸区域内的所有医学媒介生物种,以便完整的掌握本口岸的医学媒介生物本底情况。 2.3样本鉴定、检测和送样原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