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地区区域经济问题分析

东北地区区域经济问题分析
东北地区区域经济问题分析

区域经济学论文题目:东北地区区域经济问题分析

专业经济学

班级

学生姓名

2006年 6月3日

东北地区区域经济问题分析

东北地区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的发展直接影响着我国现代化进程。党中央、国务院对东北地区的发展十分关心。东北地区要发挥交通发达、重化工业体息完整、土地和能源资源丰富的优势,加快老工业基地改造,搞好图们江地区开放开发,综合开发农业资源,发展深加工,形成全国重要的重化工业基地和农业基地。东北等老工业基地要加快改造和调整的步伐,充分发挥它的作用,国家给予必要的支持。

东北地区在资源、地理上有经济协作的自然条件,又有配套的工业体系,为区域经济技术协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50年代初和60年代的两届中共中央东北局,1958年的经济协作区和1983年的经济规划区,使东北区域经济在统一规划、统一组织协调下有计划地发展起来,形成了以冶金、汽车、石油、化工、煤炭、森工、电力、机械、建材等为主的工业基地。

几十年来,东北老工业基地为国家的经济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提供了大量的原材料、工业设备和专业人才。改革开放以来,国家稳住老基地,放开东南沿海地区,老基地又为全国支付了巨大的改革开放成本,继续以计划价格调出大量的原材料、设备和产品,对全国特别是东南沿海地区的改革开放作出了新的历史贡献。然而,东北地区也因此错过了调整结构的最佳时机,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东北地区体制转变过程中经济发展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有很多。第一,工业结构不合理。建国初期根据东北地区的资源条件,重点建设了重工业体系,而轻工业发展缓慢,近年来虽经调整有所改善,但轻重工业比例仍然很不协调。传统工业所占比重大,高新技术产业少,支柱产业断层。在产品结构上,初级产品多,精细产品少;老产品多,新产品少;低档产品多,高档产品少。另外,国有经济比重大,相当多的国有大中型企业面临困境,设备、工艺陈旧落后,包袱沉重,经济效益差,亏损严重。第二,农业生产与流通问题突出。东北地区虽有得天独厚发展农业的条件,但长期以来工业和城市的发展对农村索取多而补偿少,导致了农业发展后劲不足,甚至萎缩。耕地不断减少,地力下降,水利设施年久失修,农业投入不足,致使农业生态系统功能降低,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减弱,产出水平不高,远未摆脱靠天吃饭的状况。粮食流通问题突出,玉米大量积压,影响了农业经济的正常运行。第三,基础设施薄弱。东北三省重工业比重大,消耗能源多,物资调出调入量大,对能源、交通、水利和通信等基础设施要求较高。建国以来基础设施虽有较大改善,但其“瓶颈”制约仍较严重。第四,长期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传统观念和文化氛围已经构成了影响经济发展的深层次矛盾。观念滞后,改革起步晚,难度大。

东北地区虽有优越的地理位置,丰富的自然资源,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但在向市场经济转变过程中,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和物质技术基础优势并没有转变为经济竞争优势。总体上经济增长缓慢,缺乏活力,效益低下,被称为“东北现

象”。

东北区域经济的发展,不仅是东北地区的事情,对全国的发展也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下个世纪东北将成为我国参与东北亚经济合作与竞争的主要地区。继续建设好东北老工业基地不仅是经济问题,还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它是成功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标志之一。

目前国际与国内经济的发展,为东北区域经济的发展和老工业基地的振兴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性机遇。从国际看,冷战结束后,国际经济技术的竞争更加激烈,区域经济集团化的趋势明显加强,已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新特点、新潮流、大趋势。欧洲共同体、美洲自由贸易区、东盟集团等区域一体化发展势头强劲,通过区域联全,增加了整体竞争力。东北地区作为我国与东北亚各国经济联系的前哨,国际地位日益突出。从国内看,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趋势也非常明显。继珠江三角洲之后,长江流域各省市一体化发展,已成为国内经济发展最具活力的地区。我国新一轮产业结构的调整,使重化工业产品的市场需求加大。国家把注意力转向老工业基地,把搞好国有经济作为重点,探索加速老工业基地改造与振兴的路子,这将为东北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有利的外部环境。

但是,未来东北经济的发展面临着来自国内外的挑战。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和关内一些地区的高速发展,使东北地区的产品和企业面临更激烈的市场竞争。竞争力已经减弱的东北老工业基地将会出现更加严峻的形势。面对国内外激烈竞争和区域一体化发展的严峻挑战,东北地区必须联合起来,走区域一体化发展之路,才能冲破旧体制的束缚,做到优势互补,在国内外竞争中形成整体优势,以有利于各省的发展。

东北区域经济发展的目标是充分发挥东北的区位优势,发挥交通发达、重化工体系完整、土地和能源资源丰富的优势,通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调整结构、科技领先,加快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走一体化发展的道路。形成全国重要的重化工基地、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农业生产和农副产品加工基地,成为我国和东北亚经济发达的地区之一。

为实现上述目标,今后东北区域经济发展的重点和主要领域是:第一,调整产业结构,搞好国有工业,要按照“两高一深”(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搞好资源、原材料精深加工)的发展方向,通过改革、改组、改造和加强管理,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搞好国有企业。在区域内以骨干企业和龙头产品为中心,组建跨省的钢铁、汽车、石化、电站设备和输变电设备、运输机械等大型企业集团,形成更高层次的重化工业基地。加快发展以农副产品为原料的轻纺工业,建设成全国性的乳品、甜菜糖、亚麻制品和重要的食品、饲料工业基地。第二,发展现代化农业,东北地区应加快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过渡。坚持“两高一优”(高产、优质、高效)的方向,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发展畜牧业和养殖业,优化农业结构,大力推进农村经济向专业化、集约化、产业化发展。搞好农业综合开发和农副产品深加工,形成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的新模式。搞好粮食流通,把东北建设成全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第三,扩大对外开放,将东北地区的南北大门一起打开,沿海沿边同时推进,实行全方位多边开放。充分发挥大连在东北地区对外开放的窗口作用,提高其开放层次,树立新形象;加快图们江地区开发开放;有效地开放利用绥芬河、黑河、珲春、丹东等沿边口岸对外经贸的优势,构筑东北地区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新格局。第四,建设区域市场体系,培育和发展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区域市场,促进东北地区经济发展市场化。重点是区域性商品市场、金融市场、技术市场、产权市场和人才市场,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提供有利的条件。第五,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提高区域经济发展的支撑力。基础设施的建设要本着强化哈大轴线与开发周边相结合,海、陆、空并举,能源、交通、通信相配套的原则,统筹规划,加快发展。主要内容是:

哈大铁路电气化改造或建成高速铁路,提高主线的运输能力;修建东边道铁路,搞好赤大铁路建设及叶赤线改造,加强东西侧线的分流能力;建设大连至烟台的跨海通道,扩大东北与华北华东地区的交通联系;建设哈大高速公路和京哈高速公路,促进东北地区与全国各地的经济贸易往来和密切合作。开凿松辽运河,实施北水南调,缓解南部水资源缺乏的矛盾,并开辟南北水运通道。能源开发与节约并重,充实东北电网,煤、电、油配套发展。实现东北地区科技信息网络一体化,为东北地区制造一条“神经中枢”。

东北三省经济发展的现状表明,再造东北区域经济的新优势,必须在体制改革、对外开放、区域布局及有关政策等方面有重大突破。这不仅需要三省的努力,同时也需要国家给予必须的支持。

第一,国家要加强协调,帮助解决各省自己无法协调的重大问题。国家应对东北区域经济发展统一布局,做好整体规划。重大的交通、能源、通信建设项目的布局,跨省大企业集团的组建,协调条块关系、解决好国家垂直分工与各省水平分工的关系等,都是三省自己难以协调但又对全地区经济发展起重要作用的问题,需要国家统筹考虑、全面安排。

第二,给东北对外开放以应有的战略地位。东北同我国发达区域相比,最大的差距在于开放上。由于历史和地缘的原因,东北是封闭发展较为久远的地区之一,因而扩大对外开放是东北经济发展的重要突破口。国家应赋予东北对外开放以应有的战略地位。

第三,给予东北搞活国有企业的特殊政策。 (1)资源补偿政策:改变环境无价、资源低价的状况,对资源性城市和资源开发型企业给以资源补偿和产业替代政策。 (2)产品替代政策:为帮助国有企业开辟国内市场,凡是国有企业能够生产的同类合格产品,不宜再进口。(3)减轻企业债务负担的政策:对国有企业确有客观原因,无力偿还的“拨改贷”债务,先实行停息挂账,经审定后改为国家投资,以减轻企业的债务负担。 (4)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的政策:国有大中刑企业退休职工逐年增多。为帮助企业卸包袱,建议国家财政拨出专款为老企业退休人员建立养老保险基金,或采取国家、企业、个人分担的办法,由国家承担部分社会保障费用,以弥补养老保险金的不足。

第四,放开与搞活粮食流通的政策,东北的粮食已大量积压。解决东北粮食流通问题的主要途径,一是允许玉米出口,二是改革国家对粮食的宏观调控政策。纳入国家计划的粮食,也要体现价值规律,国内粮食调拨应采取定向、定量、不定价的政策。

目前,东北经济的发展,正处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历史时期。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虽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也存在着许多矛盾和问题。如何在中央

的支持下,发挥区域优势,协同作战,整体发展,加快实现两个转变,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是东北三省共同面临的当务之急。

第二章工程经济分析的基本经济要素

第二章工程经济分析的基本经济要素 对任何一个项目都要对技术可行性与经济合理性做出选择。所以对于项目的经济效果进行分析与评价将涉及到一些基本经济要素,如: 投资、成本费用、销售收入、税金、利润......。 基本经济要素数据来源—评价人员的预测和估算。 工程经济分析必须具备必要的经济基础知识。本章的任务在于使学生掌握工程经济分析的基本要素。了解投资与实物资本的关系;熟悉总成本费用、经营成本、固定成本与变动成本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掌握企业销售收入、利润与税金的概念、分类及其相互关系。做到对企业从投资开始到盈利整个过程的基本了解,为以后各章分析方法(工程经济分析)的学习做好经济理论准备 首先看第一个问题 第一节投资 一、投资的概念(Investment) 投资是人类最重要的经济活动之一,一般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 广义:人们的一切有目的的经济行为,即以一定的资源投入某项计划,以获取所期望的报酬。 狭义:人们在社会经济活动中为实现某种预定的生产目标而预先垫支的资金。 同时见,书上P11下方定义。 工程经济学中所说的投资主要是指狭义投资。狭义投资是所有投资活动中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投资。投资活动是投资主体、投资环境、资金投入、投资产出、投资目的等诸多要素的统一。 这些将在深入学习当中,能够很好的理解。 二、投资的特征: 见书上P12 总结一下:1、目的性:获得未来报酬 2、时间性:投资是个过程,过程越长,未来报酬获得越不稳定,风险就越大 好理解,例子:上班后借贷给同事,当然主要不是为了收益,也类比投资。提到时间数量利息。 3、收益性:企业目的就是为了赚钱,不赚钱投什么资?赚了钱,扩大生产,为了更好的赚钱。(例如:民营企业美的,从电风扇做起,现在各个事业部,生产各种小家电(什么电吹风,微波炉),电冰箱,电视机,目的很显然,获得更大的收益)这和公共项目的投资不一样,那些有社会效益,那些公共投资项目资金来自于公共部门,同时,它们都是对社会有益的,虽然,很多项目也是由个人或者说企业来承担完成,但那种投资和完全的私人投资是不同的,鉴于我们去的多是外资企业,民营企业,国有企业,一般我们只研究以能够获得明显的经济效益的这种投资。 4、风险性:见书上论述。 比如:为了赚点利息(收益),借给别人,人家跑了,或者人家投资失败了,还不上了。 5、书上没有,扩展一下,还没学成本这节。投资(或称作资本)一般都向成本较低的地方流动。例子:暂时,中国是世界制造业中心,原因中国成本低,尤其劳动力密集型或者高污染的行业,国外限制严格,成本高,这些行业,外资投入到中国。比如东莞600万人,150万当地人(数据不准),珠三角也称为了中国的制造业基地。但是随着工业用地、劳动力成本不断加大,环保控制更加严格。珠三角也逐渐出现成本较高的态势,很多投资悄然变化了,一是地域上往西迁移,那里有更加廉价的劳动力,更好的国家政策,更低的成本,假如再有良好的交通的话,我就往西部迁移。投资的方式上也逐渐由劳动力密集转变为技术密集型。证明一个投资的特点。资本往往会往成本更低的地方流动。也有报纸称,印度因由更低廉的劳动力,和大量英语优势的科技人才等等因素,在4、5年内将取代中国的地位。不知是否危言耸听。 三、投资的作用: 见书上P13(自学) 四、投资的分类: 见书上P14(自学) 第二节投资估算与资产

中国投资银行的发展与区域经济增长协同性分析报告

中国投资银行发展与区域经济增长协同性分析 作者简介:房国忠(1964~),男,内蒙古赤峰人,东北师范大学商学院副教授,经济学博士生。主要研究方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摘要:与英美发达区域经济体投资银行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协同性相比,我国投资银行业的发展与区域经济之间还存在着非协同因素,存在着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中国投资银行发展要实现与区域经济的发展的相协调,应基于英美发达经济体投资银行发展的经验,采取相应的对策与措施。 关键词:投资银行;区域经济发展;证券市场;直接融资;协同效应 中图分类号:F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5-2674(2006)11-0060-03 各区域经济体投资银行的产生与发展与区域经济的发 展密切相关,以美、英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区域经济体发展进程中投资银行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投资银行已经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参与主体和连接区域证券市场各个环节 的重要纽带。随着中国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中央对“十一五”期间大力发展资本市场深刻认识的确立,投资银行发

展必将对未来中国区域经济长期、稳定、快速及和谐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一、发达经济体投资银行与其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协同性 投资银行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协同性是指投资银行发展与区域经济体经济发展之间协和共生,自成一体地形成高效和高度有序化的整合,以实现区域经济和投资银行共同发展的经济发展模式。协同发展的投资银行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高效的组织协调与协和互动的作用。纵观西方投资银行业的发展,尤其是以美英为代表西方发达经济体的现代投资银行业发展的历史,我们不难发现,投资银行与区域经济发展在整体上的协同关系。作为西方发达市场经济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投资银行发展的全过程贯穿着区域市场经济发展的方方面面,与区域金融体系中的其他金融机构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对其整个区域经济发展的全过程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参与主体和连接区域证券市场各个环节的重要纽带,是区域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同时,以英、美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区域经济体经济的快速发展又带动投资银行业的兴起与壮大,为投资银行的发展奠定了市场基础。

兰州大学区域经济学考研经验

兰州大学区域经济学考研经验 一、首先介绍一下我自己:女,本科不是211,会计专业,英语低分飘过六级。高中学理,对于政治理论也是一窍不通的。报考 一、英语篇 首先是关于英语的,我的经验总结起来是一句话:重在学习方法,而非题海战术! 现在还是基础复习期,所以你们要做好两项工作,一是单词,二是阅读。 (一)单词 现在每天必须花一个小时的时间来记单词,不管用哪本词汇书,不管用什么方法,一定要坚持下去,因为词汇是我们以后做题的基础。我的单词记了有三遍,你们结合自己的情况,但是至少要两遍。 (二)阅读 另外一小时就是用来做阅读,每天做一到两篇即可。我想说的就是不要在乎题目你做的对与错,现在重在掌握文章的脉络,大致的做题步骤是: 1.快速浏览,读完后试着确认这篇文章作者是如何构思的。不要一遇到不认识的单词就查词典,不管是考研英语还是四六级都是这样的。 2.精读。目的是弄清每段中心思想及联系,能够找到每段的中心及文章主旨更好。因为考研阅读许多题目就是考查中心和主旨的。 3.查不认识的单词和试着难于翻译的句子。这里就插一下长难句的复习,这时候可以带着复习了。可以买本长难句参考书,不用买太厚的,说的全面就行。因为考研是有翻译的,而且这也影响到阅读的效果。 现阶段就要注意这些,并要好好完成! 我当时只准备了词汇和真题这两本,真题很重要,所以个人建议你们早点接触真题。不过暑假报了个强化班,你们可以视自己的情况决定。作文是后期的事情,你们现在时间也不多,不需要过多准备。完形短时期提高的幅度有限,而且考试的时候时间紧,所以完形填空暂时还是不要太注重。 二、数学篇 我复习的时候担心数学拖腿,所以准备的比较早。高数的内容比较多,也算是最难最重要的一部分了,所以花的时间就比较多,首先是看课本,看书是要结合大纲一块看,这个网

全面分析中国经济增长的因素及策略

2016-2017-1《形势与政策》作业 学院:地理与生物信息学院 专业: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 姓名:吴楷文 课程号:B0900171C 学号:B16090312 任课老师:张娟 2016年12 月18日

全面分析影响中国经济增长的因素及策略 近年来,在世界经济发展和政治格局变化的新时代,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的新时期,中国已跃居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所以,中国的经济发展的因素及策略值得世界探究,也值得我们当代大学生去深入思考和探索。本文主要从经济增长的因素及策略两个方面研究。 经济增长是经济学理论最重要的研究对象。解决经济增长问题,实现富国裕民,是许多经济学家研究政治经济学的目标。本段从经济增长理论的综合分析中发现要素投入与经济增长的规律,通过这些规律来研究中国经济的增长事实,分析影响中国经济长期增长的因素,寻找中国经济可持续增长的有效路径。通过理论联系实际,对中国经济增长进行因素分析,力图以严密的逻辑、丰富的材料、科学的分析,来发现影响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为推动中国经济长期增长提供理论依据。本文以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唯物辩证法和唯物历史观为指导,以经济增长理论为分析线索,运用数学分析、计量分析和统计分析方法,合理吸取西方经济学的研究成果,分析、探讨和研究要素投入与中国经济增长的问题。本段研究认为,要素投入的增加固然可带来经济增长,但生产要素资源是有限的,单纯依靠要素投入很难实现经济的持续增长;要素投入、技术进步和制度创新都是影响中国经济长期增长的重要因素;要素投入增加和综合生产率提高是中国经济增长的直接原因,制度是影响要素投入效率、技术进步的原因,是中国经济增长的直接原因之原因。这个结论对促进中国经济持续增长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经济现实是经济增长理论赖以产生的基础,从丰富的中国经济增长现实中提炼出有规律 性的经济事实是中国经济研究的重要工作,通过定量和定性分析中国50年来的经济增长现实,从中得出要素投入的增加、要素效率提高、技术进步、改革开放等制度创新是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中国经济的增长事实是要素投入、技术进步和制度创新共同作用的结果,是真实可靠的增长,从中得出未来中国经济长期增长的路径和增长趋势,并提出需要强化的五个方面政策选择(要提高教育水平、重视人力资本积累,扩大资本积累、优化融资机制,调整优化结构、提高要素配置效率,增加科研投入、推进知识创新和技术进步,推进制度创新、建立有效率的制度),以推进要素的效率化和综合生产率的不断提离,推动未来中国经济持续增长。(摘

甘肃区域分析

一、分析区域发展的条件(自然、社会经济条件) 区域发展条件包括影响区域发展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背景条件两个方面,主要指区域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人口与劳动力、科学技术条件、基础设施条件及政策、管理、法制等社会因素。分析这些条件的主要目的是明确区域发展的基础,评估潜力,为选择区域发展的方向、调整区域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提供依据。 1、自然条件 (1)地形地貌:甘肃位于中国西部,地处黄河上游,地域辽阔。大部分位于我国地势二级阶梯上。是山地形高原地貌。地貌复杂多样,山地、高原、平川、河谷、沙漠、戈壁交错分布。地势自西南向东北倾斜,地形狭长。 (2)气候特征:甘肃省气候干燥,气温日较差大,关照充足,太阳辐射强。年平均气温在0-14℃间,由东南向西北降低。年平均降水量300mm左右,降水各地差异很大,在42-760mm 之间,主要降水集中在6-9月。甘肃省光能资源丰富,年日照时数1700-3300h,自东南向西北增加。 (3)自然资源: a.土地资源:全省总土地面积45.44万平方公里,居全国第7位。农用地3.81亿亩,建设用地0.14亿亩,未利用地2.87亿亩。人均占有土地26.3亩,人均占有耕地2.71亩,比全国人均占有量高出一倍多。全省土地利用率为56.93%,尚未利用的土地有28681.4万亩,占全省总土地面积的42.05%。 b.水利资源:甘肃省的水资源主要分属黄河、长江、内陆河3个流域、9个水系。河流具有流程短,上游水量大,水流急,下游河谷潜,水量小,河床多变等特点,但水量较稳定,但总体处于缺水状况。 c.矿产资源:甘肃省是矿产资源较丰富的省份之一,矿业开发已成为甘肃的重要经济支柱。截止2006年底已发现各类矿产173种,占全国已发现矿种的74%。 2.社会经济背景条件 2008年,甘肃实现GDP3176.11亿元,人均生产总值12110元。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90.14亿元,同比增长18.82%。完成出口总值60.8亿美元,同比增长10.7%。总人口数2628万人,2008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0969.41元,同比增长9.56%。甘肃目前还处在工业化和城镇化初期向中期推进阶段,工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在40%左右。甘肃是西北重要的科技和人才基地,但科技、教育、卫生、文化等事业与发达省区还有一定距离,恩格尔系数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具体可从社会状况和经济状况两方面来进行分析。 (1)社会状况:a.教育事业:改革开放以来,甘肃省确立了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和较为完备的国民教育体系,实现了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历史性跨越,取得了中等职业教育和民办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历史性突破,促进教育公平迈出了重大步伐。b.文化事业:丝绸之路横贯甘肃全境,文物遗迹较为完善;秦安大地湾遗址、武威铜奔马等一系列名胜古迹极大促进了甘肃的旅游业发展。发行量亚洲第一的《读者》杂志;多次获奖的舞剧《丝路花雨》被列入世界吉尼斯纪录;荣登“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十大精品剧目”榜首的舞剧《大梦敦煌》等都代表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c.卫生事业:医疗机构公共卫生服务职能不断加强,全国唯一的重离子肿瘤治疗落户于兰州,并拥有佛慈制药,奇正藏药等一批知名医药企业。 d.体育事业甘肃体育事业伴随着改革开放不断发展,竞技体育方面在全国保持较高水平。全省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口由改革开放初期的400多万人增加到1000万人,达到全省总人口的38.4%。 (2)经济状况:经济发展处于平稳较快态势。劳动就业形势较好,2008年末,全省城镇登记失业率3.20%,同比下降0.14个百分点;城镇新增就业25.6万人,增长12.78%;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11.7万人,增长27.17%。农业经济运行良好,工业生产、对外贸易发展平稳。

区域经济分析方法

区域经济分析方法 一、任务与目的 了解AHP的基本原理;熟悉应用AHP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思路与做法,具体步骤: 1. 建立递阶层次结构 应用AHP解决实际问题,首先明确要分析决策你的问题,并把它条理化,层次化,理出递阶层次结构。 AHP要求的递阶层次结构一般由以下三个层次组成: ●目标层(最高层):指问题的预定目标。 ●准则层(中间层):指影响目标实现的准则。 ●措施层(最底层):指促使目标实现的措施。 通过对复杂问题的分析,首先明确决策的目标,将该目标作为目标层(最高层)的元素,这个目标要求是唯一的,即目标层只有一个元素。 然后找出影响目标实现的准则,作为目标层下的准则层因素,在复杂问题中,影响目标实现的准则可能有很多,这时要详细分析各个准则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最后为了分析决策问题(实现决策目标),在上述准则下,有哪些最终解决方案(措施),并将它们作为措施层因素,放在递阶层次的最下面(最底层)。 明确各个层次的因素及位置,并将它们之间的关系用连线连接起来,就构成了递阶层次结构。

2. 构造判断矩阵并请专家填写 根据递阶层次结构能很容易的构造判断矩阵。 构造判断矩阵打方法是:没一个具有向下隶属关系的元素(被称作准则)作为判断矩阵的第一个因素(位于左上角),隶属于它的各个因素依次排列在气其后的第一行和地一列。 填写判断矩阵的方法是:向填写人(专家)反复询问:针对判断矩阵的准则,其中两个因素两两比较哪个重要,重要多少。 3. 层次单排序与检验 对于专家填写后的判断矩阵,利用一定数学方法进行层次排序。 需要注意的是,在层层排序中,要对判断矩阵进行一致性检验。 4. 层次总排序与检验 总排序是指每一个判断矩阵各因素针对目标层(最上层)的相对权重。这一权重的计算采用从上而下的方法,逐层合成。 5. 结果分析 通过对排序结果的分析,得出最后的决策方案。 二、原理(条件) 层次分析法德基本原理是排序的原理,即最终将各方法(或措施)排除优劣次序,作为决策的依据。 首先将决策的问题看作受多种因素影响的大系统,这些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的因素可以按照他们之间的隶属关系排成从高到低的若干层次,叫做构造递阶层次结构。然后请专家,学者,权威人士对各因素两两比较重要性,再利用数学方法,对各因素层层排序,最后最排序

对中国经济增长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影响中国经济增长因素的实证分析 学院:经济学院 专业:金融 教学号:21140731 姓名:王月

影响中国经济增长因素的实证分析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社会经济取得了飞速发展,经济增长速度更是举世瞩目,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仅次于美国。本文根据计量经济学、中级宏观经济学、Eviews软件相关知识,采用时间序列数据模型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对1985年-2015年三十多年间中国经济增长因素进行研究,分析了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固定资产投资、公共预算支出、进出口总额对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影响,建立计量经济学模型,寻求这些变量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数量关系,进行定量分析,对模型进行检验,最终得出结论。 关键词:CPI、GDP、投资、预算支出、进出口、经济增长 一、研究的目的要求 (一)经济增长理论 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生产商品和劳务能力的扩大。在实际核算中,常以一国生产的商品和劳务总量的增加来表示,即以国民生产总值和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增长来计算。经济增长是经济学研究的永恒主题。古典经济增长理论以社会财富的增长为中心,指出生产劳动是财富增长的源泉。现代经济增长理论认为知识、人力资本、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 (二)影响因素的分析 在曼昆中级宏观经济学第七版中指出,国民收入核算把GDP分为四大类支出:消费(C)、投资(I)、政府购买(G)、净出口(NX)。用Y代表GDP有,Y=C+I+G+NX。

从公式可知,GDP主要受这四方面影响,因此本文用公共预算支出衡量一部分政府购买,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衡量投资。居民消费需求也是经济增长的主导因素。经济增长问题既受各国政府和居民的关注也是经济学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我国经济年均增长率高达9.6%,综合国力大大增强,居民收入水平与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居民的消费需求的数量和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我国目前仍然面临消费需求不足问题。因此,研究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并对我国消费需求对济增长的影响程度进行实证分析,可以更好的理解消费对我国经济增长的作用。所以,选取了CPI物价指数来进行进一步分析。同时随着对外经济加强,进出口贸易已成为中国经济重要组成部分,所以进出口额也是值得分析的因素。 二、模型设定与参数设计 (一)数据的收集 中国经济增长影响因素模型时间序列表

中国与周边国家建立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前景及其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报告

中国与周边国家建立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前景及其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报告 课程:国际贸易 专业:国际工商管理 年级:14级 姓名:江新周 学号:1469001005 时间:2016年12月21日

中国与周边国家建立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前景及其对中国经 济发展的影响分析报告 一、摘要 20世纪8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迅速发展,中国融入全球经济和区域经济合作与交流的程度和广度明显增强,中国沿边地区与毗邻周边国家的对外经贸合作与交流不断加强,区域经济一体化对沿边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日益明显。因此,对于本选题的研究,将进一步明确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前景及其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二、正文 (一)、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模式的比较分析。 国内学者大多通过比较分析,将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模式或形式 进行概括总结,诸如欧盟、东盟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北美自由贸易区、日本的雁行模式、美国的亚太扇形模式等。 (1)张纪康从动态的角度来理解和解释区域一体化形成中相应的实质基础及其形式,将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各种实现形式归结为四种一是市场导向和政策导向相结合的一体化如北美自由贸易协定二是市 场导向型的一体化,分为欧盟和没有正式协议的市场导向型一体化,如东亚地区各国三是政策导向型一体化分为东盟自由贸易协定、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和双边一体化协议如墨西哥、智利,并在对比分析中进行了条总结。文章从发展中国家的角度出发,探讨和分祈了发达国家和

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区域经济一体化新形式,即南北型区域经济一体化,认为自由贸易区是南北型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组织形式,提出南二匕型自由贸易区是发展中国家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方向。 (2)汤碧从区域经济一体化形成的动力机制入手,将区域经济一体化分为制度导向一体化和市场导向一体化是从对外联系程度看,又可分为封闭型一体化和开放型一体化。现实中,欧盟是制度导向和封闭一体化的典型而则体现为市场导向和开放一体化。 (二)、中国区域经济一体化分析 (1)上海经济合作组织自由贸易区建立的可行性 上海合作组织的区域经济一体化最终的形式将是建立在区域性自由贸易区基础上的上海合作组织统一经济空间。上合组织促进新疆与中亚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理论中,认为推进中国新疆与中亚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应该成为国家和自治区的重要战略选择。但龚新蜀,刘庆岩从上合组织框架下经济合作制约因素及原因分析入手,认为由于各成员国之间缺乏长期有效的合作机制,贸易依存度不高并且经济发展水平制约了相互投资,导致各成员国的经济合作具有一定难度。应通过加强机制化建设,建立有效的合作机制以局部带动整体,加强经贸合作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增强经济实力拓展新的合作领域,促进投资多元化发展等四种途径来推进上合组织的经济合作。 (2)中国一一东盟自由贸易区 陈裴对东盟区域贸易合作的贸易效应进行了事后研究,研究结果是东盟区域贸易合作在扩大区域贸易合作方面作用有限。邱丹阳,运

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分析-

四川省区域经济发展 水平分析 专业:2012级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1班 姓名:曾宏波 学号:1212060045

摘要:区域经济差异是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个普遍问题。区域经济的发展水平不仅影响到政府对各地的管理,也直接影响着社会的安定和人民的生活水平。而四川省区域经济差异更是表现明显,合理分析差异是政府行政管理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采用因子分析的方法,通过运用软件,以《2013年四川省统计年鉴》的数据为基础,对四川省21个地区的重要数据加以分析,做出简单排名和综合经济分析,最后为政府对今后各市的均衡发展和规划管理提出合理建议。 关键词:区域经济;因子分析;政府管理

一、引言 区域经济一般是指某一特定经济区域内部的社会经济活动和社会经济关系或联系的总和。它是一种以某种经济活动或以特定的经济区域为中心的具有宏观经济意义的地域性综合经济体系,是经济区域的实体性内容。根据不同的目的和划分标准可以划分出不同的区域经济。各级政府一般根据统计局资料对各个区域的经济发展进行综合分析,得出区域经济发展的原因及各发展差异的原因,然后依次对各地市的经济发展进行合理的发展指导和规划管理。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原则下,通过对各个区域的经济的历史与现状的分析,各政府制定出适合区域经济发展的管理措施和办法。但由于不同的地方情况不同,不同的时期发展需求也不一样,因此要因时因地的采用适合的方法和策略。 二、四川省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因子分析 因子分析是利用降维的思想,由研究原始变量相关矩阵内部的依赖关系出发,把一些具有错综复杂关系的变量归结为少数几个综合因子的一种多变量统计分析方法。 其模型为 Z = A F + ε (一)样本与指标选取 采用因子分析法对四川省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进行研究, 通过因子得分及排名更直观的看到分析结果。本文共选取四川省的21个地区作为样本 , 分别是成都市、自贡市、攀枝花市、泸州市、德阳市、绵阳市、广元市、遂宁市、内江市、乐山市、南充市、眉山市、宜宾市、广安市、达州市、雅安市、巴中市、资阳市、阿坝州、甘孜州、凉山州。为了全面反映经济发展水平, 以《四川省统计年鉴》为基础 ,选取了9个指标:人口数(万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元)、人均地方财政预算收入(元)、R&D经费内部支出(万元)、就业人员平均工资(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元)、人均工业总产值(元)。 表1 所选指标情况 人口数(万人)城镇 居民 人均 可支 配收 入(元) 人均 社会 消费 品零 售额 (元) 农民 人均 纯收 入(元) 人均 地方 财政 预算 收入 (元) R&D经 费内部 支出 (万 元) 就业人 员平均 工资 (元) 人均国 内生产 总值 (元) 人均 工业 总产 值(元) 成都市1417 .78 26590 22021 .7 11300. 6 5507. 9 170197 15995.6 3 57624 22059. 9 自贡市271. 32 19447 12593 .0 7954.8 1215. 9 55337 6067.43 32787 18002. 4 攀枝花市123. 09 22808 15606 .8 8727.5 4646. 8 73403 18326.2 5 60391 43307. 3 泸州市425. 00 20746 8432. 4 7462.6 1948. 42129 6534.93 24317 13839. 8 德阳353.22374 115538953.3 2138.372205 8745.85 35945 20346.

《中国区域金融运行报告(2018)》

中国区域金融运行报告 (2018) 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分析小组 2018年6月22日

目 录 内容摘要 (1) 第一部分 区域经济金融运行概况 (3) 一、区域经济运行总体情况 (3) 二、区域金融运行总体情况 (5) 第二部分 各区域板块经济金融运行 (8) 一、东部地区经济金融运行 (8) 二、中部地区经济金融运行 (10) 三、西部地区经济金融运行 (12) 四、东北地区经济金融运行 (14) 五、主要经济圈与城市群发展 (16) 六、区域金融改革创新与对外开放情况 (17) 第三部分 区域经济与金融展望 (19) 附录 专题 (21) 专题1 各地区新旧动能转换发展情况研究 (21) 专题2 房地产市场分析 (26) 专题3 地方法人银行机构流动性管理情况分析 (29) 专题4 消费金融发展研究 (32) 专题5 大力发展普惠金融 助推脱贫攻坚 (36) 表 表1 2017年各地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和增长率 (4) 表2 2017年各地区进口总额比重和增长率 (4) 表3 2017年各地区出口总额比重和增长率 (4) 表4 2017年各地区社会融资规模增量占比情况 (5) 表5 2017年各地区人民币贷款发生额占比利率区间分布 (6) 表6 2017年各地区地方法人银行机构部分运营指标 (7) 表7 2016~2017年东部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概况 (9) 表8 2016~2017年中部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概况 (11) 表9 2016~2017年西部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概况 (13) 表10 2016~2017年东北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概况 (15) 表11 2017年三大经济圈产业结构 (16) 表12 2017年三大经济圈主要经济指标 (16) 表13 2017年各地区房地产开发投资比重和增长率 (26) 表14 2016~2017年各地区住房抵押贷款价值比 (28) 表15 2017年各地区房地产贷款比重和增长率 (28)

区域经济分析方法

区域经济分析方法 一、任务与目 了解AHP基本原理;熟悉应用AHP解决实际问题基本思路与做法,具体步骤: 1. 建立递阶层次结构 应用AHP解决实际问题,首先明确要分析决策你问题,并把它条理化,层次化,理出递阶层次结构。 AHP要求递阶层次结构一般由以下三个层次组成: ●目标层(最高层):指问题预定目标。 ●准则层(中间层):指影响目标实现准则。 ●措施层(最底层):指促使目标实现措施。 通过对复杂问题分析,首先明确决策目标,将该目标作为目标层(最高层)元素,这个目标要求是唯一,即目标层只有一个元素。 然后找出影响目标实现准则,作为目标层下准则层因素,在复杂问题中,影响目标实现准则可能有很多,这时要详细分析各个准则因素之间相互关系。 最后为了分析决策问题(实现决策目标),在上述准则下,有哪些最终解决方案(措施),并将它们作为措施层因素,放在递阶层次最下面(最底层)。 明确各个层次因素及位置,并将它们之间关系用连线连接起来,就构成了递阶层次结构。 2. 构造判断矩阵并请专家填写

根据递阶层次结构能很容易构造判断矩阵。 构造判断矩阵打方法是:没一个具有向下隶属关系元素(被称作准则)作为判断矩阵第一个因素(位于左上角),隶属于它各个因素依次排列在气其后第一行和地一列。 填写判断矩阵方法是:向填写人(专家)反复询问:针对判断矩阵准则,其中两个因素两两比较哪个重要,重要多少。 3. 层次单排序与检验 对于专家填写后判断矩阵,利用一定数学方法进行层次排序。 需要注意是,在层层排序中,要对判断矩阵进行一致性检验。 4. 层次总排序与检验 总排序是指每一个判断矩阵各因素针对目标层(最上层)相对权重。这一权重计算采用从上而下方法,逐层合成。 5. 结果分析 通过对排序结果分析,得出最后决策方案。 二、原理(条件) 层次分析法德基本原理是排序原理,即最终将各方法(或措施)排除优劣次序,作为决策依据。 首先将决策问题看作受多种因素影响大系统,这些相互关联,相互制约因素可以按照他们之间隶属关系排成从高到低若干层次,叫做构造递阶层次结构。然后请专家,学者,权威人士对各因素两两比较重要性,再利用数学方法,对各因素层层排序,最后最排序结果进行分析,辅助进行决策。

中国经济增长因素分析

《计量经济学》课程论文 中国经济增长因素分析 指导教师: 小组成员: 日期:年月

【摘要】 2004中国经济增长论坛上,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蒙代尔作出预测,中 国经济增长速度2004年有望超过9%,2005年则大约在8%至9%之间。在全球经济不是非常景气的情况下,中国经济的出色表现成了世界经济的一个亮点。本文综合了西方经济学中各个流派的增长理论的主要观点,建立了理论模型。然后收集了从1985年到2002年的相关数据,利用EVIEWS软件对计量模型进行了参数估计和检验,并加以修正。最后,我们对所得的分析结果作了经济意义的分析,并相应提出一些政策建议。 一、问题的提出 易纲、樊纲、李岩在《经济研究》2003年第8期上撰文指出,自从1997年亚洲发生经济危机以后,人们普遍关注中国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理由是中国的全要素生产率太低,不足以支持可持续的增长。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美国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克鲁格曼在他的著作《萧条经济学的回归》中特别指出了中国经济增长的问题。尽管他赞扬中国:“在近20年的时间里,其10多亿人口的收入提高了4倍。在人类历史上,还从来没有如此多的人,在物质生活方面经历如此快的改善。”但与此同时,他也认为:“亚洲取得了卓越的经济增长率,却没有与之相当的卓越的生产率增长。它的增长是资源投入的结果,而不是效率的提升。”如果中国的经济增长只是数量的扩张却没有技术和管理的创新,那么中国与发达国家在全要素生产率上的巨大差别并不难理解。 文章认为,中国的经济增长不是单纯数量上的扩张,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微观主体的转变,中国技术进步的状况,中国人力资本结构的提升以及不断走高的人民币汇率和不断增长的官方储备都说明,中国经济的效率几乎没有提高的判断是错误的。这种错误的来源是没有考虑新兴经济国家地区全要素生产率的测算方法应该与发达国家有所区别,而其最根本的是没有认识到新兴经济国家地区和发达国家的投资方向有所不同,这二者的技术进步机理也不同。全要素生产率,作为产出增长率扣除各要素投入增长率的产出效益后的余值,实质上是要素投入所不能解释的部分。随着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测算方法变得越来越精巧,这一余值越来越低。用不同的方法测算出的全要素生产率是不能比较的。用完全相同的方法测算出的发达国家和新兴经济国家地区间的全要素生产率,如果没有考虑这两种经济体技术进步机制的不同及投资方向上的不同,也是不能比较的。 针对中国经济增长这个热门话题,本文收集了我国1985年到2002年间的GDP,固定资产等数据,并加以实证分析及比较对比分析,分析这段时间里这些因素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 二、经济理论陈述 西方经济学通常把经济增长规定为产量的增加,用来衡量这一经济量的尺度通常是国民收入或人均国民收入。

第一章-工程经济分析的基本要素

第一章 工程经济分析的基本要素 第一节 现金流量 一、现金流量图的绘制 现金流量图的绘制作用:使分析计算者对项目在整个寿命周期内的现金收支一目了然,便于校验,避免差错。 绘图具体画法: 1.画一条带有时间的水平线,表示一个工程项目,每一格代表一个时间单位(一般为一年),时间的推移从左向右。 2.画与时间坐标相垂直的箭线,表示现金流量。其长短与收入或支出的数量基本成比例。箭头表示现金流动方向,箭头向上表示现金流入,箭头向下表示现金流出。为简化计算,一般假设投资在年初发生,其他经营收入或收益在年末发生。 图1- 1 第二节 投资 一、投资的基本概念与构成 工程项目总投资是固定资产投资、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建设期借款利息和流动资金之和。固定资产投资包括建筑工程费、设备购置税、安装工程费、工程建设其他费用和预备费用。流动资金是指维持生产占用的全部资金,是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差额。 项目总投资形成的资产分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递延资产和流动资产: 固定资产指使用期在一年以上,单位价值在规定标准以上,并在使用过程中保持原有物质形态的资产;其特点是连续为多次生产周期服务,以折旧形式分期分批转移到新产品的价值中去。 无形资产是指没有物质实体,但却可使拥有者长期受益的资产,主要包括专有技术、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经营特许权、商誉权。 递延资产指不能全部计入当年损益值,应当在以后年度内分期摊销的各项费用,包括开办费、固定资产投资改良支出、租入固定资产的改良支出以及摊销期限在一年以上的其他待摊费用。 流动资产是指可以在一年内或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变现或耗用的资产,包括现金、各种存款、短期投资、应收预付款项、存货等;它具有流动性的特点。 例题1:拥有者能长期受益,但没有实物形态的资产称为( )。 A .固定资产 B .递延资产 C .无形资产 D .流动资产 【答案】C 【解析】流动资产具有流动性的特点。 二、投资的估算 (一)固定资产投资的估算 1.生产规模指数法 n Q Q k K )(1212= 当规模扩大是以提高工程的主要设备的功率、效率等达到,则7.0~6.0=n ;n ≈0.6-0.7 当规模扩大是以增加工程的机器设备的数量而达到,则1~8.0=n 。 2.分项类比法估算 (1)机械设备的投资 (2)建筑物、构筑物的投资 (3)其他投资

区域经济案例分析

1分析沿海经济特区的特征 在经济学中,区域是指人类经济活动的地域空间。沿海经济特区具有以下几个特征:①沿海经济特区是一定范围的地域空间。区域是一个地域空间的概念,是某个整体中的一部分,是局部的概念。是落实在一定的区域空间,不同的只是坐落的方式和坐落的地点。②沿海经济特区能够独立地存在和发展。 区域是区内各经济主体在经济上紧密联系,社会、文化趋于或融合为一体的地域空间,不仅区域内部经济主体具有独立性,而且任何一个区域与其他区域之间也有较为明显的功能差异或界面分割,各区域相对独立,具有能够组织和协调内部经济活动和区际经济联系的能力。如果不具备这种能力,它不可能单独组成一个区域。③沿海经济特区在更大范围的区域系统中担当某种专业化分工的职能。一个独立的区域并不是一个封闭的区域,它是在不断与外界进行物质与能量交换、优化调整自身组织结构、发挥自己独特功能的单位。由于不同的区域所赋存的资源要素状况,如自然资源、资金、劳动力、技术、科学技术、文化、以及发展水平是不同的。这种区内的同质性与区际间的差异性,表现为一种区际间的分工与专业化。这样,在不同区域之间以分工与专业化为基础结成密切的经济联系,这又构建了更大范围的区域经济体系。 2泛珠三角经济区域与发展模式 泛珠三角经济区域与发展模式是梯度推移与反梯度推移理论结合的成功模式。梯度推移理论认为区域经济发展的盛衰主要取决于该地区产业结构的优劣及转移,而产业结构的优劣又取决于地区各经济部门,特别是专业化部门在工业生命周期中所处的阶段。由于较发达地区主要处于技术创新和经济兴旺阶段,无论在经济,还是在技术上均属于高梯度地区。而落后地区的主导专业化部门都是由处在成熟后期或衰老阶段的衰退部门所组成,则地区经济必然会呈现出增长缓慢,甚至停滞状态,这就属于低梯度地区。由科技进步引致的创新活动,包括新产业部门、新产品、新技术、新的生产管理与组织方法等,大都发源于高梯度地区,然后随着时间的推移,生命周期阶段的变化,按顺序逐步由高梯度地区向低梯度地区转移,推进产业结构的更新。梯度推移过程是在动态上产生极化效应和扩散效应两种途径来进行的,既产生经济要素向高梯度地区集中与转移,对周围地区起支配和吸引作用,又带动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创新活动由发源地按区域等级顺序,蛙跳式地向广大地区扩展,所以会产生有序的梯度转移。 反梯度推移理论认为,现有生产力水平的梯度顺序,不一定就是引进先进技术和经济发展的顺序,经济发展的顺序只能由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可能决定。只要经济发展需要,而又是有条件,就可以引进先进技术,进行大规模发展,而不管该区域处于哪个梯度。落后的低梯度地区,也可以直接引进世界最新技术,发展自己的高技术,实现超越发展,然后向高梯度地区进行反推移。按照梯度推移理论的做法,落后地区始终跟随于发达地区的后面,永远也赶不上发达地区。这是同世界新技术革命给落后国家或地区带来的超越发展的机会不相适应,也是同经济发展的实践相矛盾,反梯度推移的现象也是大量存在的。 泛珠三角经济区域与发展模式表现了区域经济一定程度的发展差距。这是我们运用梯度推移与反梯度推移理论最好实践。发展差距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力源泉。发展的差距是区际竞争与合作的基础。没有差异,便无所谓优势,从而也就无所谓区域比较优势的发挥。无论是区际竞争,还是区际合作,均是出于强化区域优势或区际间优势互补的目的,以便通过经济结构的调整与改善,促进国民经济整体的协调、快速、健康的发展。发展的差距给落后地区造成一种压力。 区域经济发展中有了发达与落后的差异,才迫使落后地区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向发达地区学习,从而加快落后地区经济发展的步伐。发达地区对落后地区来说,会产生一种“示范效应”,这种示范效应,使得落后地区在追赶发达地区进程中大大节省成本,少走弯路,从而达到共同发展的目标。从宏观社会经济发展过程来看,存在一定程度的区际差距,有利于形成一种区域间争先恐后的和谐格局,最终推动整个国民经济快速、高效地发展 3湖南长株潭经济发展模式

践行科学发展观推动名牌经济发展调研报告

践行科学发展观推动名牌经济发展调研报告 践行科学发展观推动名牌经济发展调研报告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实施名牌战略是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途径名牌就是质量、技术、信誉、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的高度统一既体现了“好”又反映了“快”实践证明名牌对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产品质量水平和技术创新能力扩大市场份额树立城市形象具有显著的作用。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对实施名牌战略高度重视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为更好的实践科学发展观充分发挥名牌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带动作用。我局作为全市实施名牌战略的组织牵头部门如何更好的落实科学发展观增强名牌经济的拉动作用为此组织对全市名牌经济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名牌经济现状 近年来我市实施名牌战略紧紧围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总体要求以企业积极投入名牌建设为主体政府大力引导、扶持、培育、发展、宣传名牌社会各方积极支持推进名牌战略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一)名牌在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日益突出 从竞争力角度看一个城市的竞争实力主要取决于其比较优势而一批名牌产品和名牌企业的崛起过程就是该地区比较优势的形成过程。

近年来我市名牌企业高举自主品牌大旗以优质高新产品开拓国内外市场名牌规模效应和资源优化配置作用发挥明显对全市工业经济的拉动作用更加显著在金融“寒流”中的优势进一步凸显。 1、名牌总量跻身全省第一方阵。市政府制订了“十一五”全市名牌战略实施纲要制订培育发展名牌的规划出台了实施名牌战略的扶持激励政策。目前全市有有效期内中国名牌产品27个名列全省第三(苏州63个、无锡34个)全省中国名牌产品232个我市占全省的比重11.5%;有166个__名牌产品列全省第四位(苏、锡、南京)全省__名牌产品1683我市占全省的比重10%;328个__名牌产品。 2、名牌经济贡献份额明显提高。在规模上2008年全市名牌企业工业销售额为1407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销售额的27.6%比上年增加了378亿元。而占全市规模以上企业总数不足8%的445家名牌企业创造了全市近27%的工业增加值。在效益上2008年全市名牌企业实现利润为86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额的28.32%高于全市同期规模以上利润增幅7个百分点反映名牌企业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在税收上2008年全市名牌企业实现税收为49亿元占全市规模工业企业税收总额的比重为29.36%在出口创汇上,20_______年全市名牌企业出口创汇额达35亿美元占全市规模工业企业出口创汇额的29.91较上年净增11亿元。近三年来名牌产品生产企业年市场销售额以33.7%以

西部区域经济合作问题研究_以兰州_西宁_银川地区为例_丁生喜

【区域经济】 西部区域经济合作问题研究 ———以兰州、西宁、银川地区为例 ●丁生喜1,甘佩娟2,霍海勇2 (1.青海大学财经学院,青海西宁810016;2.青海大学,青海西宁810016) 内容提要:以区域经济合作理论为基础,调查地处西北内陆的兰州、西宁、银川三城市及其腹地区域经济发展现状,明确该地区开展区域经济合作的战略意义。通过对兰西银地区开展区域经济合作具备的优势、劣势和面临的外部环境进行系统分析,提出新时期兰西银地区开展区域经济合作的战略模式和具体的合作内容与合作方式。 关键词:区域经济合作;合作模式;SWOT分析;“兰西银”经济区 中图分类号:F12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4161(2012)01-0004-05 区域经济合作是指不同地区的经济主体,依据一定的协议、章程或合同,将生产要素在地区之间重新配置、组合,以便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活动[1]。借助地缘优势开展相邻区域经济合作,可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加强薄弱环节,提升区域整体竞争力水平。国外关于区域经济合作的理论主要有绝对优势理论、比较优势理论、要素禀赋理论、相互依赖理论、人力资本学说以及创新理论等。随着经济全球化,我国东部发达地区间区域经济合作不断深化,对区域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2-5]。但是目前西部欠发达地区之间如何有效开展区域经济合作,进而缩小东西部差距,推动区域经济发展,是迫切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 青海、甘肃、宁夏三省区都位于黄河流域上游,也都是少数民族聚居区,区间有包兰、兰青和宝中铁路线相连接,在自然地貌、民风民俗以及经济资源等各个方面,不仅有着许多共同之处,甚至还有唇齿相依,休戚与共的极其紧密的利害关系[6]。西部大开发以来,三省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但是与东、中部地区仍存在巨大差距,而且在西北五省中也显著落后于陕西、新疆两省区。本文就新时期甘青宁地区开展以兰州、西宁、银川三城市为核心的区域经济合作问题进行研究,以期为西部地区之间开展区域经济合作提供思路。 一、兰州、西宁、银川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现状 兰州市是甘肃省省会,是西北地区的交通、通信枢纽和信息网络中心。西宁市是青海省省会,地处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的结合部,是青藏高原的东方门户,地理位置十分重要。银川市作为宁夏回族自治区首府,是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也是新亚欧大陆桥沿线的重要商贸城市。 (一)自然资源状况 兰州、西宁、银川所在的甘青宁三省区自然资源丰富,尤其是石油、天然气、煤炭储量比重较大。2009年三省区石油、天然气和煤炭的人均储量分别为甘肃: 5.24t、621m3和222t;青海:7.83t、2470m3和359t;宁夏:0.31t、35.2m3和888t①。甘青宁三省区这几种能源储量有明显区域差异,而能源的组合优势比较突出。除能源之外,三省区还有黑色金属、有色金属和非金属矿产资源,如甘肃的锰矿、铬矿、铜矿,青海的铅、锌矿等,丰富的自然资源为三省区以兰州、西宁、银川为核心的区域经济发展提供着重要支撑。 (二)经济发展水平 青海、甘肃、宁夏三省区经济总量较小,2009年三省区GDP总额5822亿元,仅占全国的1.7%。但是兰州、西宁和银川作为三省区中心城市,GDP占各自省区的比重分别达到27.33%、46.34%、42.72%,人均GDP分别达到27904元、22865元和34453元。从三次产业结构来看,兰州3.3?46.83?49.87,西宁3.83?49.76?46.41,银 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