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波分类

声波分类
声波分类

声波

一、声波概述

我们周围充满各种各样的声音:交谈声、音乐店、车辆运行声、自然界风雨声等等。从物理学角度讲,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一种波,并通过媒质(一般是空气)传播而作用于我们的耳鼓,使我们能够感知。声音的传播需要媒质,在真空中声波不能传播。声音的高低叫做音调,它是由声源振动的频率决定的,由于物体的振动有快有慢,所以发出的声音也就有高有低,一般来说,正常人能够听到频率为20Hz到20000Hz的声波。

声音作为一种波,它具有波的所有特性,包括反射、干涉、衍射等。我们应该会判断一些常见声现象的实质,如空谷回声、夏日雷声轰鸣不绝等属于声波的反射;“隔墙有耳”或“闻其声不见其人”属于声波的衍射等。

二、超声波和次声波

(1)次声波

频率低于20赫兹的声波,叫做次声波。次声波的特点是频率低、波长长、穿透力极强,它可传播至极远处而能量衰减很小,10Hz以下的次声波可以跨山越洋,传播数千千米以远。对于次声波人耳无法感受到,但鲸鱼、海豚之类的海生动物可以感受到,大洋彼岸的风暴、地震和海啸引起的次声波,数千公里外鲸鱼能感知到,并作出反应。在自然界,次声波的自然发生源有狂风暴雨、雷鸣电闪、台风寒潮、龙卷冰雹、晴空湍流、地震海啸、陨石落地、极光放电、太阳磁爆及日全食等,频率一般都在0.1Hz以下。人为发生源包括飞机飞行、车辆高速行驶、机器飞速运转、打桩机喷气打桩、火箭发射、核爆炸等,它们所产生的频率一般在1Hz~15Hz。

由于次声波的频率与人体固有频率相吻合,所以它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是很大的,一旦高强度次声波作用于人体,就会引起人体某些器官的强烈振动,甚至共振,使人产生头晕、耳鸣、恶心、失眠、神经错乱、四肢麻木、失去知觉等症状,严重的可致人于死地,现在次声波已被用作武器。

(2)超声波

频率超过20000赫兹的波叫超声波。超声波人耳感受不到,但很多动物都有完善的发射和接收超声波的器官,如蚊子、蝙蝠、猫、狗和家畜就能听到超声波。西方人用一种叫做犬笛的口哨来呼唤爱犬,犬笛吹出的即是超声波。以昆虫为食的蝙蝠,视觉很差,飞行中不断发出超声波的脉冲,依靠昆虫身体的反射波来发现食物。海豚也有完善的“声纳”系统,使它能在混浊的水中准确地确定远处小鱼的位置。

超声波有两个特点:一个是能量大,一个是沿直线传播。它的应用就是按照这两个特点展开的。①如在我国北方干燥的冬季,如果把超声波通入水罐中,剧烈的振动会使罐中的水破碎成许多小雾滴,再用小风扇把雾滴吹入室内,就可以增加室内空气的湿度。这就是超声波加湿器的原理。对于咽喉炎、气管炎等疾病,药力很难达到患病的部位.利用加湿器的原理,把药液雾化,让病人吸入,能够增进疗效。利用超声波的巨大能量还可以把人体内的结石击碎。②超声探测:超声波基本上是沿直线传播的,可以定向发射。如果渔船载有水下超声波发生器,它旋转着向各个方向发射超声波,超声波遇到鱼群会反射回来,渔船探测到反射波就知道鱼群的位置了,这种仪器即为声纳。声纳也可以用来探测水中的暗礁、敌人的潜艇,测量海水的深度。根据同样的道理也可以用超声波探测金属、陶瓷混凝土制品,甚至水库大坝,检查内部是否有气泡、空洞和裂纹。人体各个内脏的表面对超声波的反射能力是不同的,健康内脏和病变内脏的反射能力也不一样。平常说的“B超”就是根据内脏反射的超声波进行造影,帮助医生分析体内的病变(如右图所示)。

三、噪声及噪声污染

随社会的发展,在我们生活的周围,噪声对环境的污染与大气、水质受污染一样,已逐渐成为一种危害人类环境的公害。

1、噪声的定义

简单地讲,噪声就是人们不需要的声音。它不仅包括杂乱无章、不协调的声音,而且也影响旁人工作、休息、睡眠、谈话和思考的音乐声音。因此,对噪声判断不仅仅是根据物理学上的定义,而且往往与人们所处的环境和主观感觉反映有关。

2、噪声的特点

噪声污染有以下几个特征:

(1)局限性。噪声传播的范围是局部性的。声源发出的噪声能量向周围传播,随着距离的增加及受建筑物的阻挡。噪声的强度很快被衰减。它只影响声音附近的人,如工厂噪声影响工厂周围的居民,交通噪声影响道路两旁的人,不象大气污染和水质污染影响到一个大的区域。

(2)瞬时性。噪声污染是瞬时性的。与其他污染源排污后污染物浓度长期残留积累起来不同,噪声源一旦停止发声,噪声立即消除,没有积累性。

(3)感觉性。噪声对人的危害取决于受害人的生理和心理状态。同样响度的噪声对不同的人可能反映不一样,如夜间噪声对睡眠的影响,青年人与老年人,健康人与病人反映是不一致的。因此,制订噪声标准时要根据不同时间、不同地区、不同要求来确定,如疗养院、医院,学校附近,对噪声的限制应较为严格。

3、噪声的来源及危害:

噪声的产生来源于物体的振动,一类为机械振动噪声,如电动机运转和机床开动时的噪声等,另外一类为气体动力噪声,如喷气式飞机的飞行、鼓风机气流所产生的噪声等。

城市环境噪声的主要来源是交通噪声。根据许多国家统计,交通噪声约为城市噪声的70%。随着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交通噪声越来越严重,重型车辆噪声为82~85分贝。轻型车辆为82~85分贝。在我国交通噪声中鸣喇叭最为严重,约在90~110分贝之间。有些国家对汽车鸣喇叭严加控制,以减轻城市噪声。其他如工厂噪声、施工噪声、家庭噪声也普遍存在。噪声对人的影响极为广泛,它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睡眠和休息,干扰工作和学习,甚至引起各种疾病。一般来说,在影响范围内,40分贝的连续噪声可使周围10%的人受到影响,70分贝即可影响周围50%的人,而突然噪声在40分贝时,可使周围10%睡眠的人惊醒。长期生活在85分贝以上的环境,会使听觉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甚至造成耳聋。噪声会引起烦恼,使人精力不易集中,影响工作效率和学习效果,造成记忆力衰退、疲劳、头痛和失眠并进一步产生高血压、心脏病等病症。

和其它环境标准一样,噪声标准也具有重要意义,它是控制噪声、保证环境条件的基本依据。由于噪声对人的影响相当复杂,噪声标准大量实验的统计结果;我国卫生部门和劳动部门制订了有关噪声标准。为保护工人听力,规定现有工矿企业的噪声不得超过90分贝,新建的工矿企业不得超过85分贝,噪声每增加3分贝,工作时间要减半,最高不得超过115分贝。

相关问题:

1.《墨子·备穴将》记载了一种探测地下声源方位的装置,在陶瓮口上紧绷皮革,埋入地下,每隔几尺埋上—个,伏在瓮口上谛听,即可确定敌人挖坑道的方位。这是利用了声音的现象。

A.反射 B.折射 C.衍射 D.共鸣

【参考答案】D

2.有一个方法可以用来快速确定闪电处至现察者之间的直线距离(如右图):数出自观察到闪光起至听到雷声止的秒数n,然后用3除这个秒数,所得结果就是以千米为单位的闪电处至观察者之间的直线距离S。试证明这个方法。【参考答案】由于光速要远大于声音传播的速度,从雷电发生到人眼看到闪电,光传播的这段时间极短可以忽略,所以我们可以认为自观察到闪电起至听到雷声止即为声音传播的时间。

声音在这段时间内传播的距离

3.声波的频率范围是: Hz,超声波的频率是: Hz,由于超声波的频率比较高,所以它具有方向性好、穿透力的特点,现在人们将超声波用于医学上诊断疾病,还可以用于治疗疾病,这是因为

A 它能促使局部的血液和淋巴循环得到改善

B 刺激半透膜,增强通透性,加强人体的新陈代谢

C 引起人体内局部温度升高,具有扩张血管的作用

D 对人体的任何器官都可以使用而没有损害作用

【点评】这是应用物理与医学的结合而形成的一门新兴的专门学科——超声医学。超声疗法是物理疗法,具有无损害、无痛苦等优点,但是对于肝、生殖器官等敏感器官不宜使用。

【参考答案】20~20000Hz 大于20000Hz 强 A、B、C

4.海豚有完善的声纳系统,它们能在黑暗的海水中准确而快速地捕捉食物,避开敌害,远远优于现代的无线电定位系统。

(1)它利用了自身发出的

A 电磁波

B 红外线

C 次声波

D 超声波

(2)海豚的声纳远远优于无线电定位系统,其机理是海豚发出的波比无线电波

A 速度快,方向性好

B 频率高,抗干扰能力强

C 发射能量大,传播距离远

D 在水中能量衰减少

【参考答案】1.D 2.D

5.在海洋公园观看海豚表演时,可听到海豚发出欢快的尖叫声。然而在大海中,海豚却凭借接收它发出的超声回波捕捉鱼类,以及用超声信号与远处的同类联络,试分析这有什么好处?

【点评】本题主要是生物知识和物理知识的综合。涉及超声波及其反射等知识。

【参考答案】海豚这类水生动物在空气中所发声音能为人耳所听到,说明其声音频率低于2×104Hz,但在水中海豚却能发出频率高于2×104Hz 的超声信号,说明海豚具有不同的发声器官和接收超声的器官(前额)。在水中使用超声传递信号的优点在于:超声波在水中传播时衰减程度较小,可以传得远,便于与同类联络;而且波长较短,若频率的数量级为0.1MHz,在水中超声波波长的数量级为10-2m。这样,即使对于尺寸不大的鱼类,也不会产生明显的衍射而形成反射波,便于海豚侦测到猎物的位置,海豚具有这种得天独厚的超声测向、回声定位器官系统,这是不断自然选择、长期演化的结果。

6.噪声从物理角度来讲,噪声是声源作无规则、无周期振动而产生的声音;而从环

境保护角度来讲,一切有碍于人们生活、学习和工作的声音都属于噪声范畴。

噪声无处不在,噪声的强弱一般可以用噪声仪测定。噪声强弱的单位是分贝,符号为

dB。一般说来,噪声在40dB以下是宁静的环境;当噪声达70dB以上时,人就有强烈

的不舒适感;90dB以上的噪声,人们将难以忍受。

如何有效地抑制噪声是人们关心的问题。最近,日本开发出一种利用有源噪声控制器

消除汽车行驶在粗糙马路及颠簸路面上产生的35-45HZ的低频噪声的新方法,它可

以有效抑制传入汽车车厢内的噪声。

研究表明,传入汽车的噪声特别容易集中在汽车前方座位。利用话筒记录噪声,然后

利用有源噪声控制器将录取到的噪声的波形(如右图甲所示)转换成振动方向相反的

新噪声(如右图乙所示),再利用汽车内的有源音响,播放所转换的新噪声,就能抵

消原来的噪声了。

经测试,这种装置在实际应用中,至少能将车厢内的噪声降低10dB。

请阅读上述材料,并通过讨论回答下列问题:

(1)利用有源噪声控制器为什么能有效地抑制汽车车厢内的噪声?

(2)这项技术还有哪些实际的应用前景?

【参考答案】(1)根据波的叠加原理:两列振动方向相反的波叠加后,各质点的振

动减弱;当两列振幅相等、振动方向相反的波叠加时,各质点的合振动均为零。有

源噪声控制器就是利用这个原理达到抑制汽车车厢内的噪声的目的。

实际上利用汽车内的有源音响,播放所转换的振动方向相反的新噪声时,在时间上总有所滞后(如图中虚线波形所示),所以不能完全抑制噪声(同学如有兴趣,还可画出叠加后噪声的新波形)。

(2)这项技术还可用于抑制大型投影设备风扇噪声、传入救护车内的警报声,消除列车及喷气式飞机内部的噪声、降低大楼内部空调系统的噪声,当你需要安静时,甚至可以适当抑制从邻家传来的高音量音乐声等等。

7.噪声控制是保护环境的重要工作。一般降低噪声常用吸声处理,即在声传播途径上使用吸声隔音材料的装置,以减少工厂、交通噪声对环境的污染。当然在设计时要考虑经济、技术等诸多问题。

国家法律规定现有工厂噪声应降低到90分贝。现有一厂房,内部面积 800m2,未经处理时,平均吸声系数是0.05(即噪声每反射一次被吸收的能量与入射能量的比值),其总吸声面积为40m2,混响时间是4s(即声强度衰变到百万分之一,人耳已听不到声音所经历的时间),声压级为100分贝,这个厂房噪声较严重。如果进行吸声处理,情况如下:

(1)分析以上数据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对这间厂房的噪声控制计划,你可提供哪些原则性的意见?

(2)下左图所示是一种凹下公路的设计,下右图所示是这种公路降噪效果图,其中实线给出了路旁不同距离测得的噪声降低分贝数,虚线是理论计算值。公路下凹产生了怎样的效果?

(3)从上右图中要看到在距离15m处,实际测得的噪声降低分贝数比理论的低,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

【参考答案】(1)增加声吸收有利于降低噪声,但要继续增加吸声面积。但每增加120m2吸声面积降低的分贝数越来越少,即收益低。要用声吸收降低噪声时,材料的吸声系数至少要为0.2,总降噪量不宜超过10dB,否则不经济。(2)图中阴影部分反映了公路下凹产生的效果,降噪可达10dB左右,可见公路下凹是简单有效的降低公路交通噪声的措施。

(3)这是因为在凹下公路两侧有反射的缘故。

介质对声波的吸收和吸声材料及吸声结构1 副本 副本

第7章 介质对声波的吸收和吸声材料及吸声结构 声音在介质中传播时会有衰减现象,传播过程中由于波阵面的扩张,引起能量空间扩散,以致声波振幅随距离增加而衰减,称这种衰减为几何衰减,又如由于介质中粒子的散射作用,使得沿原来传播方向的声波能量减少,致使声波振幅随传播距离的增加也有明显衰减。这里无论是几何衰减还是散射引起的衰减,对传播的声能都没有消耗作用。显然,这是由于所研究的声波传播规律是建立在理想介质运动规律基础上的缘故。理想介质只作完全的弹性形变,形变过程为绝热,介质内没有阻尼作用,所以声波在传播过程中没有使声能变为其他能量形式的消耗作用。 实际上,声音即使是在均匀的自由介质中传播,由于介质本身对声能的吸收作用,也产生声波沿传播方向衰减的现象。如平面波传播时,也表现出振幅衰减的现象。此外,声波在含有散射体的介质中传播时,由于散射体相对介质的运动及散射体的形变,也使部分声能变为热能形式而损耗,结果表现出更为明显的衰减现象。这些衰减是由于声能转换为其他形式能量引起的,统称为物理衰减。 本章主要讨论均匀介质对声波能量吸收的现象和产生吸收的原因。此外,还介绍一些有关吸声材料和吸声结构的知识,因为吸声技术在声学和水声学的技术应用方面以及声学测量方面具有越来越明显的重要性。 7.1 介质的声吸收 7.1.1 描述介质声吸收的方法 声吸收是指声波在媒质中传播或在界面反射过程中,能量减少的现象。造成声吸收的原因主要是媒质的粘滞性、热传导性和分子弛豫过程,使有规的声运动能量不可逆的转变为无规的热运动能量。 谐和平面声波在介质中传播,12,x x 是沿传播方向的两点,12(),()x x ξξ分别是声波在 12,x x 处的幅值;则1212()1 ln()() x x x x ξαξ= -称作介质的声吸收系数(单位:奈培/米)。 介质的声吸收系数反映了介质对声波的吸收程度,是平面声波在介质中传播单位距离,幅度相对变化的自然对数值。有时也用‘波长声吸收系数’表示介质的声吸收程度,公式如式(7-1)所示。 /) ) () (ln( 11波长)(单位:奈培λξξλα+=x x (7-1) 而在水声学中,则用式(7-2)定义介质的声吸收系数。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波的性质与波的图像、波的现象与声波

一. 教学内容: 1. 波的性质与波的图像 2. 波的现象与声波 【要点扫描】 波的性质与波的图像 (一)机械波 1、定义:机械振动在介质中传播就形成机械波. 2、产生条件:(1)有做机械振动的物体作为波源.(2)有能传播机械振动的介质. 3、分类:①横波: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垂直.凸起部分叫波峰,凹下部分叫波谷 ②纵波: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在一直线上.质点分布密的叫密部,疏的部分叫疏部,液体和气体不能传播横波。 4. 机械波的传播过程 (1)机械波传播的是振动形式和能量.质点只在各自的平衡位置附近做振动,并不随波迁移.后一质点的振动总是落后于带动它的前一质点的振动。 (2)介质中各质点的振动周期和频率都与波源的振动周期和频率相同. (3)由波源向远处的各质点都依次重复波源的振动. (二)描述机械波的物理量 1. 波长λ:两个相邻的,在振动过程中相对平衡位置的位移总是相等的质点间的距离叫波长.在横波中,两个相邻的波峰或相邻的波谷之间的距离.在纵波中两相邻的密部(或疏部)中央间的距离,振动在一个周期内在介质中传播的距离等于波长 2. 周期与频率.波的频率由振源决定,在任何介质中传播波的频率不变。波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唯一不变的是频率(或周期),波速与波长都发生变化.

3. 波速:单位时间内波向外传播的距离。v=s/t=λ/T=λf,波速的大小由介质决定。 (三)说明:①波的频率是介质中各质点的振动频率,质点的振动是一种受迫振动,驱动力来源于波源,所以波的频率由波源决定,是波源的频率. 波速是介质对波的传播速度.介质能传播波是因为介质中各质点间有弹力的作用,弹力越大,相互对运动的反应越灵敏,则对波的传播速度越大.通常情况下,固体对机械波的传播速度较大,气体对机械波的传播速度较小.对纵波和横波,质点间的相互作用的性质有区别,那么同一物质对纵波和对横波的传播速度不相同.所以,介质对波的传播速度由介质决定,与振动频率无关. 波长是质点完成一次全振动所传播的距离,所以波长的长度与波速v和周期T 有关.即波长由波源和介质共同决定. 由以上分析知,波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频率不会发生变化,速度和波长将发生改变. ②振源的振动在介质中由近及远传播,离振源较远些的质点的振动要滞后一些,这样各质点的振动虽然频率相同,但步调不一致,离振源越远越滞后.沿波的传播方向上,离波源一个波长的质点的振动要滞后一个周期,相距一个波长的两质点振动步调是一致的.反之,相距1/2个波长的两质点的振动步调是相反的.所以与波源相距波长的整数倍的质点与波源的振动同步(同相振动);与波源相距为1/2波长的奇数倍的质点与波源的振动步调相反(反相振动.) (四)波的图象 (1)波的图象 ①坐标轴:取质点平衡位置的连线作为x轴,表示质点分布的顺序;取过波源质点的振动方向作为y轴表示质点位移. ②意义:在波的传播方向上,介质中质点在某一时刻相对各自平衡位置的位移. ③形状:正弦(或余弦). 要画出波的图象通常需要知道波长λ、振幅A、波的传播方向(或波源的方位)、横轴上某质点在该时刻的振动状态(包括位移和振动方向)这四个要素. (2)简谐波图象的应用 ①从图象上直接读出波长和振幅.

关于声音和能量

声音是一种能够打通经穴的能量,宇宙万物, 包括各种生命体内的细胞、 分子都在不停地振动和波动当中。 声波是一种能够以物理能量的方式直接影响人体内部的气机运动。因此,以适当的声波作用于人体,自然也可以起到促进气血循环,和养生治病的作用。其实,在生活中一首优美动听的歌曲也能达到调理脏腑功能,和防病治病的目的,其中的道理是一样的。基于我们对经络是属于能量层次的深刻认识,则对此相信不难理解。 1

通过耳朵接收的声波直接作用于我们的大脑,它能刺激人的神经系统,并影 响与神经系统相关的其他身体系统,如消化系统、内分泌系统等。正因如此,所以,我们一听到悦耳的声音,神经系统就会兴奋,接着情绪就会发生变化。因此,通过耳朵这一渠道接收的声音直接影响着我们的情绪。通过经络和穴位传输的声音则不同,它可以直接作用于我们身体的任何一个部位、任何一个器官,它可以刺激血液循环系统、免疫系统、呼吸系统等身体的所有系统。因此,人体内通过穴位和经络传输的声音决定着一个人的健康。 Healing(治疗)这个词源自古英语的hal,而且被人们译作whole(治愈了的、健全的),其意义为‘完美的健康’。其实它与治愈不同,治愈意味着将存在于人体或心理的疾病永久性清除。 主动发声对人体具有极大的治疗作用。我们都曾有过这样的体会,当你感到烦恼和郁闷时,大吼几声或高歌几曲……顿时,你就会感觉到全身舒展、精神倍增。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主动发声可以刺激人体的穴位、疏通身体的能量通道。倘若经过训练,主动发声的治疗作用还可以成几何倍数增长。届时,主动发声就不仅仅能解决你的烦恼和郁闷问题了,它可以治愈你的腰酸背痛,甚至还可 2

初中物理-声波的产生和传播

我们生活的世界里充满了各种声音,声音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声音是我们了解周围事物、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之一。下图中的声音依次是如何产生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翅膀振动;鼓面、锣面振动;腹部的鸣管振动 一、声波的产生 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___________。振动停止,_________也停止。 2、声源:_________________的物体,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例如:橡皮筋用力拉没有声音,轻轻拨动却有声音;直尺用力弯曲没有声音,拨动拍打有声音;桌面用力按用力压没有声音,敲击拍打有声音。 3、科幻电影中能看到飞船在太空爆炸的惊悚画面,但却听不到爆炸的声音,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振动;发声2、一切正在发声;正在振动的声带、正在振动的音叉等 3、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二、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 知识梳理 声波的产生和传播

1、声音是以波的形式在介质中由近及远地传播开去,可以和水波 类比来认识声波。 2、声音传播的快慢用声速表示,它的大小等于声音在每秒内传播 的________,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跟温度有关,空气中温度低, 声速就小。声音在15℃的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__________。 3、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一般是________中最慢,液体中较快, ________中最快。古代行军宿营,士兵常头枕牛皮制的箭筒睡在地上,能听到 夜袭敌人的马蹄声,现代人们常把耳朵贴在铁轨上,能及早听到远处传来的火 车的声音,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听到声音的必要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听录音机里自己的声音感觉不像自己的声音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2、距离;340m/s3、气体;固体;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较快 4、声源在振动发声;有传播声音的介质,如空气;听觉器官完好 5、我们讲话时,声带的振动往往经过牙床、上下颌骨等骨头,传入内耳,引起听觉(骨传导)。但这跟接 收从空气穿来的声波的感觉并非完全一样 三、声音的利用 1、声音不仅具有能量,还能_____________。 2、回声:声波在传播过程中一部分声波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的现象。不同的障碍物表面对声音的反射和 吸收能力不同。通常______________的表面反射声波的能力强,_______________的表面吸收声波的的能力强。声源距离障碍物的距离s=1/2s总=1/2vt总。 3、如果人的耳朵要将回声与原声区分开来,必须满足:传入人耳的原声与回声时间相差_______秒以上, 人距障碍物不得小于________米。否则,回声与原声混在一起使原声加强。 【答案】1、传递信息2、坚硬光滑;松软多孔3、0.1;17 四、探究实验

任何材料对声音都能吸收

任何材料对声音都能吸收,只是吸收程度有很大的不同。通常是将对上述六个频率的平均吸声系数大于0.2的材料,列为吸声材料。 吸音材料 吸声材料大多为疏松多孔的材料,如矿渣棉、毯子等,其吸声机理是声波深入材料的孔隙,且孔隙多为内部互相贯通的开口孔,受到空气分子摩擦和粘滞阻力,以及使细小纤维作机械振动,从而使声能转变为热能。这类多孔性吸声材料的吸声系数,一般从低频到高频逐渐增大,故对高频和中频的声音吸收效果较好。 吸音材料的作用原理 声音源于物体的振动,它引起邻近空气的振动而形成声波,并在空气介质中向四周传播。 当声音传入构件材料表面时,声能一部分被反射,一部分穿透材料,还有一部由于构件材料的振动或声音在其中传播时与周围介质摩擦,由声能转化成热能,声能被损耗,即通常所说声音被材料吸收。 吸声系数 材料吸声性能的好坏,用吸声系数α表示。Α为损耗系数E吸/E0与穿透系数E透/ E0之和。 材料的吸声性能除与材料本身结构、厚度及材料的表面特征有关外,还和声音的入射方向和频率有关。 室内音质的控制 一般地,房间体积越大,混响时间越长,语言清晰度越差,为了保证语言清晰度,需要在室内做吸声,控制混响时间。如礼堂、教室、体育场,电影院。 对音乐用建筑,为了保证一定丰满度,混响时间要比长一些,但也不能过长,可以使用吸声控制。 在厅堂建筑中,为了防止回声、声反馈、声聚焦等声学缺陷,常在后墙面、二层眺台栏杆面、侧墙面及局部使用吸声。

吸声降噪 在车间、厂房、大的开敞式空间(机场大厅、办公室、展厅等),由于混响声的原因,会使噪声比之同样声源在室外高10-15dB。,通过在室内布置吸声材料,可以使混响声被吸掉,降低室内噪声。 吸声降噪最多可以获得10-15dB的降噪量。降噪量=10lg(A0/A1),未加入吸声材料时室内吸声量越少,加入吸声材料后室内吸声量越多,降噪效果越好。 一般的材料都有吸音效果,仅仅是多少的区别。而具体说到吸音板,则是我们只把吸声系数达到0.3以上的材料称为吸音材料。 理论上吸声系数为1的吸音板吸音效果最好(全部吸掉,没有反射声),但实际上在现实中,这样的材料不存在(宇宙里存在的黑洞吸声系数为1,即完全吸收) 吸音材料: 1、本身具有吸音性能,多孔纤维材料。 2、不具有吸音材料,但是经过处理成吸音结构。 一般常见的吸音材料是:聚酯纤维吸音板,槽木吸音板,孔木吸音板,再生木吸音板,最新的是声博士高温陶瓷吸音板,A级防火防水质硬环保 编辑本段概述 隔音是指通过某种物品把声音或噪音隔绝、隔断、分离等,因此就需要隔音材料。材料一侧的入射声能与另一侧的透射声能相关的分贝数就是该材料的隔音量,通常以符号R(dB)表示。 隔音材料或构件,会因使用场合不同,测试方法不同而得出的隔音效果不同。对于隔音材料,要减弱透射声能,阻挡声音的传播,就不能如同吸音材料那样多孔、疏松、透气,相反它的材质应该是重而密实的,如钢板、铅板、砖墙等一类材料。 隔音材料 隔音材料材质的要求是密实无孔隙或缝隙;有较大的重量。由于这类隔音材料密实,难于吸收和透过声能而反射能强,所以它的吸音性能差。隔音材料可使透射声能衰减到入射声能的10-3~10-4或更小,为方便表达,其隔音量用分贝的计量方法表示。

第七章 介质对声波的吸收和吸声材料及吸声结构.

第七章 介质对声波的吸收和吸声材料及吸声结构 7-1 概述 (1)声衰减是指声波在介质中传播的过程中声强逐渐减少的现象。产生声衰减的原因: 1)波阵面扩张 (几何衰减); 2)介质的声吸收 (物理衰减); 3)不均匀介质中声波的散射; (2)介质对声波的吸收,是声波在非理想介质中传播的过程中,声波的机械能量转化为热能或其它形式能量的现象。 (3)本章第一部分内容:介质对声波的吸收, 要点: 1)描述介质声吸收的方法; 2)介质声吸收的机理; 3)海水中声吸收的一般规律; (4)本章第二部分内容:吸声材料及吸声结构,要点: 1)描述界面吸声性能的参数:界面吸声系数; 2)不同吸声材料的吸声机理和吸声系数的计算; 3)水声工程常用的吸声结构; 7-2 描述介质声吸收的方法 自然对数值。 距离,幅度相对变化的中传播单位度;是平面声波在介质了介质对声波的吸收程介质的声吸收系数反映米)。(单位:奈培称作介质的声吸收系数单位:处的幅值;则: 和分别是声波在是沿传播方向的两点,介质中传播,定义,谐合平面声波在 /)/)() ()(ln(1 )(),(, 2112212121m Nepere x x x x x x x x x x ξξαξξ-= ) (波长)(单位:分贝’或波长声吸收: ) (单位:’水声学中一般定义) (波长) (单位:奈培: 表示介质的声吸收程度波长声吸收’有时也用‘3-7 /) ) () (lg( 102-7 )/()) ()(lg(101 : 1-7 /))() (ln(11211211λλααλξξλα+=-= +=x I x I m dB x I x I x x x x

初中物理-运动+声波

第一章 机械运动 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国际单位制:为方便交流,国际计量组织制定了一套国际统一的单位,叫国际单位制。 2、长度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其他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 米(cm)、毫米(mm)、微米(μm )、纳米(nm)。1km=1000m ;1dm=0.1m ;1cm=0.01m ;1mm=0.001m ;1μm=10-6m ; 1nm=10-9m 。 3、长度的测量: ⑴常用工具:刻度尺。精确的测量工具:游标卡尺,千分尺(螺旋测微器). ⑵刻度尺的使用方法:①选看:根据测量要求,选择适当量程和分度值的尺子,同时注意零刻度线的位置;②放:刻度尺要与被测对象平行;刻度线紧贴被测物;零刻线与被测对象一端对齐;③读:读数时视线要垂直于尺面,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④记:记录测量结果要有准确值、估计值和单位。 ⑶特殊测量方法:纸和金属丝-累积法、曲线-棉线法、硬币-滚动法、圆锥类-组合法。 ⑷量程和分度值:量程-测量范围。分度值-相邻两刻度线之间的长度,决定测量的精确程度。 4、时间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时间的单位还有小时(h)、 分(min)。1h=60min 1min=60s 。 5、时间的测量:测量时间的常用工具:停表、钟表等。停表的读数:大表一圈30s ,每格1s 每小格0.1s ,小表一圈15分,每格1分每小格0.5分,根据小表的刻度判断是0~30s 还是31~60s ,小表超过0.5分的,秒读数在31~60s 范围。停表有不同规格,应根据具体表定分度值,读到分度值即可。 6、误差: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我们不能消灭误差,但应尽量减小误差。误差的产生与测量仪器、测量方法、测量的人有关。减少误差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误差与错误区别:误差不是错误,错误不该发生能够避免,误差永远存在不能避免。减小误差的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最终结果应保留与测量值相同的有效数字,以保证相同的准确程度)。 二、运动的描述 1、机械运动: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参照物的选择: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应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参照物。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通常选地面为参照物。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绝对静止的物体是没有的。 三、运动的快慢 1、速度: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t s v /= 其中:s 路程—米(m);t 时间——秒(s);v 速度——米/秒(m/s)。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符号为m/s ,交通运输中常用千米每小时做速度的单位,符号为km/h ,1m/s=3.6km/h 。t s v /=可变形为:vt s =,v s t /=。 2、匀速直线运动:快慢不变,沿着直线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运动速度变化的运动叫变速运动,变速运动的快慢用平均速度来表示,平均速度=总路程/总时间。 3、运算过程中注意单位统一,平均速度不是速度的平均。 四、测量平均速度 1、停表的使用:第一次按下时,表针开始转动(启动);第二次按下时,表针停止转动(停止);第三次按下时,表针弹回零点(回表)。 2、测量原理:平均速度计算公式t s v /= 教材23页实验:保持很小坡度的原因,避免小车速度太快,给记时带来困难;金属片的作用,便于测量时间;此实验误差主要来源,时间测量的误差。 第二章 声现象 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振动的物体叫声源。 2、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气体、液体、固体都能做传声的介质。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 3、声速: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与介质种类有关,一般情况下,v 固>v 液>v 气 ;与介质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声速越快;与振动频率无关。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 4、回声:是由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而形成的。如果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s 以上人耳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来,此时障碍物到听者的距离至少为17m 。利用:利用回声可以测定海底

声波的衰减

声波的衰减 声波在介质中传播时会被吸收而减弱,气体吸收最强而衰减最大,液体其次,固体吸收最小而衰减最小,因此对于一给定强度的声波,在气体中传播的距离会明显比在液体和固体传播的距离短。 一个声音在传播过程中将越来越微弱,这就是声波的衰减。造成声波衰减的原因有以下三个: 1.扩散衰减 物体振动发出的声波向四周传播,声波能量逐渐扩散开来。能量的扩散使得单位面积上所存在的能量减小,听到的声音就变得微弱。单位面积上的声波能量随着声源距离的平方而递减。 2.吸收衰减 声波在固体介质中传播时,由于介质的粘滞性而造成质点之间的内摩擦,从而使一部分声能转变为热能;同时,由于介质的热传导,介质的稠密和稀疏部分之间进行热交换,从而导致声能的损耗,这就是介质的吸收现象。介质的这种衰减称为吸收衰减。通常认为,吸收衰减与声波频率的平方成正比。 频率越高超声波越容易被吸收,随着传播距离增加超声波被吸收的越多,由于距离增加会使超声波吸收太多反射回来成像的强度减低 3.散射衰减 当介质中存在颗粒状结构(如液体中的悬浮粒子、气泡,固体中的颗粒状结构、缺陷、搀杂物等)而导致的声波的衰减称散射衰减。通常认为当颗粒的尺寸远小于波长时,散射衰减与频率的四次方成正比;当颗粒尺寸与波长相近时,散射衰减与频率的平方成正比。 扩散衰减只与距声源的距离有关,与介质本身的性质无关。吸收衰减与散射衰减大小则取决于声波的频率和介质本身的性质。 表示声波在某种介质中传播时衰减的大小用衰减系数Q。衰减系数Q按下式计算: 式中x——距声源的距离; Ao——声源处的声压; A——所测量处的声压。 从式可看到,所谓衰减系数就是声波在传播路径上单位长度上的衰减量。简单点说,介质致密的物体衰减小,象钢管,漏水声可以沿钢管传播很远,所以,在钢、铁类管道上很容易收索到漏水目标。松散的物体,声衰减很大,传播距离很短。对于同一类物体,声波频率越低,传播距离则越远。如以一较高频率对结构松散、密度差的介质作声波探测时,由于该介质中存在着折射、绕射以及可能出现的多次反射和散射等现象,至使高频率声波无法按原有射线方向传播,声速衰减快,探测无法进行。如降低探测声波的频率,使波长加大,其声波便可穿透较大距离。管道泄漏形成的声波一般频率较低,这是测漏仪能实用于各种地面漏水探测的理论依据。

初二物理上册声波的产生和传播习题(带答案)

初二物理上册声波的产生和传播习题(带答案) 编者按:小编为大家收集发布了初二物理试题:初二物理上册声波的产生和传播习题(带答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二物理上册声波的产生和传播习题(带答案) 声波的产生和传播 一、知识概述 我们将学习声现象,这是一个与我们的日常生活联系紧密的物理现象,主要学习声音的产生,并探究声音是怎样传播的,理解回声的形成并掌握与回声有关的计算。 二、重难点知识归纳及讲解 (一)声音的产生 1、观察或接触正在发声的鼓、锣、钟、琴等物体,或正在说话的喉头,都能发现它们在振动。 声音由振动的物体发出的,不振动的物体是不会发出声音的。 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注意:物体振动不一定发声。 声音的发生是由于物体振动,物体振动才能发声。但不是所有振动都能使人耳有声音的感觉,有些物体振动太快或太慢,我们都无法听到所发的声音。 2、常见物体的发声原理

人发声利用声带的振动 笛子发声空气柱振动 蜜蜂、蚊子利用翅膀的振动 古琴、二胡等利用琴弦振动发声 鼓、锣等靠鼓面或锣面振动发声 (二)探究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1、声音的传播条件 如图所示,把正在发声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闹钟和罩的底座之间垫上柔软的泡沫塑料。逐渐抽出罩内的空气,我们将会听到闹钟声音逐渐减小,最后消失。若再让空气逐渐进入罩内,则闹钟的声音又会逐渐增大。 以上现象说明了闹钟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事实表明,声音必须通过一定的物质(如空气)才能传播出去。 不仅仅空气能传播声音,一切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能传播声音的物质叫做介质。声音是靠介质传播的,真空不能传声。 例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一切正在振动的物体都能发声并被人所听到 B.人讲话是由于空气振动而发出声音 C.钓鱼时,说话声和脚步声都会吓跑鱼,这表明水能传声

介质对声波影响实验报告

介质对声波传播速度影响的研究 ——探究不同测量法的数据准确性 【目的要求】 (1)了解声波的产生原理,学习不同的测量空气中声速的方法; (2)了解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与气态状态参量的关系,通过不同方法收集数据,比较不同的测量方法的数据误差性大小; (3)培养对声学、电学等不同类型仪器的综合使用能力。 【实验仪器】 声速测定仪,低频信号发生器,示波器,数字频率器等 【实验原理】 声速测量的实验方法 声速υ、声波频率f和波长λ的关系为 υ=fλ 声速频率可由频率计直接测声源振动频率得出,本实验的主要任务是测出声波的波长。 由于声速与频率无关,又由于超声波具有波长短、易于发射等优点,所以在超声波段进行声速测量较为方便。 (1)共振干涉法 S1为声波源,S2不但接收到声波,而且能反射部分声波。当S1发射出近似平面波,S1和S2表面相互平行时,S1发出的声波和S2反射的声波皆在S1和S2之间往返反射,相互干涉叠加,形成驻波。 随着接收器位置的变化,示波器观察到合成振动振幅的大小将呈现周期变化。在示波器上的电信号幅度每一次周期性变化,就相当于S1和S2之间的距离改变了λ/2。测定这个距离,由频率计读出相对应的频率f,即可计算出声速υ。 (2)位相比较法 波是振动状态的传播,它不仅传播振幅也进行位相的传播,沿波方向的任何两点,其位相和波源的位相间的位相差相同时,这两点的距离就是波长的整数倍。依次可以测量波长。 由于发射器发出近似平面波的声波,当接收器的端面垂直于波的传播方向时,端面上的各点都具有相同的位相。沿波传播方向缓慢移动接收器时,总可以找到一个位置,使得接收到的电信号与发射器激励的电信号同相,此时移动的距离等于声波的波长。 用位相比较法测声速装置主要通过示波器显示的李萨如图形来观察。每当位相差改变2π时,示波器上的李萨如图形相应变化一个周期。若选李萨如图形为一斜直线时,当直线斜率符号每改变一次时,位相差改变为π,S2相对测量起点相应地移动了λ/2,由此可测量出λ。由频率计读出相应的发射信号f,即可计算声速υ。 (3)时间差法 连续波经脉冲调制后由发射换能器发射至被测介质中,声波在介质中传播,经过t时间后,达到L距离处的接收换能器。由运动定律可知,声波在介质中传播的速度可由以下公式

声波分类

声波 一、声波概述 我们周围充满各种各样的声音:交谈声、音乐店、车辆运行声、自然界风雨声等等。从物理学角度讲,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一种波,并通过媒质(一般是空气)传播而作用于我们的耳鼓,使我们能够感知。声音的传播需要媒质,在真空中声波不能传播。声音的高低叫做音调,它是由声源振动的频率决定的,由于物体的振动有快有慢,所以发出的声音也就有高有低,一般来说,正常人能够听到频率为20Hz到20000Hz的声波。 声音作为一种波,它具有波的所有特性,包括反射、干涉、衍射等。我们应该会判断一些常见声现象的实质,如空谷回声、夏日雷声轰鸣不绝等属于声波的反射;“隔墙有耳”或“闻其声不见其人”属于声波的衍射等。 二、超声波和次声波 (1)次声波 频率低于20赫兹的声波,叫做次声波。次声波的特点是频率低、波长长、穿透力极强,它可传播至极远处而能量衰减很小,10Hz以下的次声波可以跨山越洋,传播数千千米以远。对于次声波人耳无法感受到,但鲸鱼、海豚之类的海生动物可以感受到,大洋彼岸的风暴、地震和海啸引起的次声波,数千公里外鲸鱼能感知到,并作出反应。在自然界,次声波的自然发生源有狂风暴雨、雷鸣电闪、台风寒潮、龙卷冰雹、晴空湍流、地震海啸、陨石落地、极光放电、太阳磁爆及日全食等,频率一般都在0.1Hz以下。人为发生源包括飞机飞行、车辆高速行驶、机器飞速运转、打桩机喷气打桩、火箭发射、核爆炸等,它们所产生的频率一般在1Hz~15Hz。 由于次声波的频率与人体固有频率相吻合,所以它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是很大的,一旦高强度次声波作用于人体,就会引起人体某些器官的强烈振动,甚至共振,使人产生头晕、耳鸣、恶心、失眠、神经错乱、四肢麻木、失去知觉等症状,严重的可致人于死地,现在次声波已被用作武器。 (2)超声波 频率超过20000赫兹的波叫超声波。超声波人耳感受不到,但很多动物都有完善的发射和接收超声波的器官,如蚊子、蝙蝠、猫、狗和家畜就能听到超声波。西方人用一种叫做犬笛的口哨来呼唤爱犬,犬笛吹出的即是超声波。以昆虫为食的蝙蝠,视觉很差,飞行中不断发出超声波的脉冲,依靠昆虫身体的反射波来发现食物。海豚也有完善的“声纳”系统,使它能在混浊的水中准确地确定远处小鱼的位置。 超声波有两个特点:一个是能量大,一个是沿直线传播。它的应用就是按照这两个特点展开的。①如在我国北方干燥的冬季,如果把超声波通入水罐中,剧烈的振动会使罐中的水破碎成许多小雾滴,再用小风扇把雾滴吹入室内,就可以增加室内空气的湿度。这就是超声波加湿器的原理。对于咽喉炎、气管炎等疾病,药力很难达到患病的部位.利用加湿器的原理,把药液雾化,让病人吸入,能够增进疗效。利用超声波的巨大能量还可以把人体内的结石击碎。②超声探测:超声波基本上是沿直线传播的,可以定向发射。如果渔船载有水下超声波发生器,它旋转着向各个方向发射超声波,超声波遇到鱼群会反射回来,渔船探测到反射波就知道鱼群的位置了,这种仪器即为声纳。声纳也可以用来探测水中的暗礁、敌人的潜艇,测量海水的深度。根据同样的道理也可以用超声波探测金属、陶瓷混凝土制品,甚至水库大坝,检查内部是否有气泡、空洞和裂纹。人体各个内脏的表面对超声波的反射能力是不同的,健康内脏和病变内脏的反射能力也不一样。平常说的“B超”就是根据内脏反射的超声波进行造影,帮助医生分析体内的病变(如右图所示)。 三、噪声及噪声污染 随社会的发展,在我们生活的周围,噪声对环境的污染与大气、水质受污染一样,已逐渐成为一种危害人类环境的公害。 1、噪声的定义

初中物理-声波的产生和传播

我们生活的世界里充满了各种声音,声音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声音是我们了解周围事物、获取信息的主要渠 道之一。下图中的声音依次是如何产生的: 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 ; 答案】翅膀振动;鼓面、锣面振动;腹部的鸣管振动 、声波的产生 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___________ 。振动停止,________ 也停止。 2、声源:_________________ 的物体,包括 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 。例如:橡皮筋用力拉没有声音,轻轻拨动却有声音;直尺用力弯曲没有声音,拨动拍打有声音;桌面用力按用力压没有声音,敲击拍打有声音。 3 、科幻电影中能看到飞船在太空爆炸的惊悚画面, 但却听不到爆炸的声音,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振动;发声2、一切正在发声;正在振动的声带、正在振动的音叉等 3、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

1、声音是以波的形式在介质中 由近及远地传播开去,可以和水波 类比来认识声波。 2、声音传播的快慢用声速表示,它的大小等于声音在每秒内传播 的________ ,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跟温度有关,空气中温度 低, 声速就小。声音在15℃的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__________ 。 3、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一般是________ 中最慢,液体中较 快, ________ 中最快。古代行军宿营,士兵常头枕牛皮制的箭筒睡在地上,能听到夜袭 敌人的马蹄声,现代人们常把耳朵贴在铁轨上,能及早听到远处传来的火车的声 音,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听到声音的必要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听录音机里自己的声音感觉不像自己的声音的原因: 答案】2、距离;340m/s3、气体;固体;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较快 4、声源在振动发声;有传播声音的介质,如空气;听觉器官完好 5、我们讲话时,声带的振动往往经过牙床、上下颌骨等骨头,传入内耳,引起听觉(骨传导)收从 空气穿来的声波的感觉并非完全一样 、声音的利用 1、声音不仅具有能量,还能_____________ 。 2、回声:声波在传播过程中一部分声波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的现象。不同的障碍物表面对声音的反射和 吸收能力不同。通常_____________ 的表面反射声波的能力强, _______________ 的表面吸收声波的的能力强。声源距离障碍物的距离s=1/2s 总=1/2vt 总。 3、如果人的耳朵要将回声与原声区分开来,必须满足:传入人耳的原声与回声时间相差 ___________ 秒以上, 人距障碍物不得小于________ 米。否则,回声与原声混在一起使原声加强。 【答案】1、传递信息2、坚硬光滑;松软多孔3、0.1;17 但这跟接

声学基础 第二章 声波的基本性质

第二章 声波的基本性质 §2.1 概述 2.1.1 声波的物理量 1、声压p 指由声扰动产生的逾量压强,即声波引起的介质压强起伏与介质 静压的差值。0p P P P =?=- 声压p 通常是空间和时间的函数。(,)p p r t = 介质中的实际压强为0P P p =+ (2-1-1) 2、介质的密度和温度 与声压的概念相似,声扰动或声波同样可以引起介质密度和温度的起伏。 0=-δρρ 0T T =-τ (2-1-2) δ和τ同样是空间和时间的函数。不过一般情况下,这种起伏通常较小(详见小振幅声波或线性声学基本假设),可以近似认为:0=ρρ ,0T T = 即忽略密度和温度的起伏,近似认为它们为常量。 3、声波中的质点振动位移s 和振动速度v 指产生或传播声波的质点(或微元体)在其平衡位置附近的振动位移和振动 速度。通常它们是矢量(场)。 4、声速c 指声波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分为相速度和群速度。关于它们以后再介绍。 5、声波的频率f 、角频率ω、波长λ、周期T 等是我们熟悉的物理量,此处不再赘述。描述声波的物理量还有许多,以后还要陆续介绍。 2.1.2 声波分类 关于声波有多种分类方法很多,常见的分类方法主要有: 根据波阵面(或等相位面)的形状或波源的几何特征,可以将声波分为: 1、 球面波(点源); 2、柱面波(直线源); 3、平面波(平面源) 根据波的振动方向与波传播方向的几何关系,可以将声波分为: 1、纵波,振动方向与波传播方向平行; 2、横波,振动方向与波传播方向垂直; 根据介质的几何尺寸和形状,还可将其中的声波分类为体波和导波,前者指在无限大介质中传播的波,而后者则指在有限介质中传播的波。另外根据介质的理想化程度和对其数学描述的近似程度,把声学划分为: 线性声学 理想介质 理想介质 线性声学 非线性声学 实际介质 声学 或 声学 线性声学 理想介质 实际介质 非线性声学 非线性声学 实际介质

初二物理上册声波的产生和传播习题(带答案)

初二物理上册声波的产生和传播习题(带答 案) 编者按:查字典物理网小编为大家收集发布了初二物理试题:初二物理上册声波的产生和传播习题(带答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二物理上册声波的产生和传播习题(带答案) 声波的产生和传播 一、知识概述 我们将学习声现象,这是一个与我们的日常生活联系紧密的物理现象,主要学习声音的产生,并探究声音是怎样传播的,理解回声的形成并掌握与回声有关的计算。 二、重难点知识归纳及讲解 (一)声音的产生 1、观察或接触正在发声的鼓、锣、钟、琴等物体,或正在说话的喉头,都能发现它们在振动。 声音由振动的物体发出的,不振动的物体是不会发出声音的。 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注意:物体振动不一定发声。 声音的发生是由于物体振动,物体振动才能发声。但不是所有振动都能使人耳有声音的感觉,有些物体振动太快或太慢,我们都无法听到所发的声音。

2、常见物体的发声原理 人发声利用声带的振动 笛子发声空气柱振动 蜜蜂、蚊子利用翅膀的振动 古琴、二胡等利用琴弦振动发声 鼓、锣等靠鼓面或锣面振动发声 (二)探究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1、声音的传播条件 如图所示,把正在发声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闹钟和罩的底座之间垫上柔软的泡沫塑料。逐渐抽出罩内的空气,我们将会听到闹钟声音逐渐减小,最后消失。若再让空气逐渐进入罩内,则闹钟的声音又会逐渐增大。 以上现象说明了闹钟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事实表明,声音必须通过一定的物质(如空气)才能传播出去。不仅仅空气能传播声音,一切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能传播声音的物质叫做介质。声音是靠介质传播的,真空不能传声。 例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一切正在振动的物体都能发声并被人所听到 B.人讲话是由于空气振动而发出声音 C.钓鱼时,说话声和脚步声都会吓跑鱼,这表明水能传声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波的性质与波的图像、波的现象与声波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波的性质与波的图像、波的现象与声波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一. 教学内容: 1. 波的性质与波的图像 2. 波的现象与声波 【要点扫描】 波的性质与波的图像 (一)机械波 1、定义:机械振动在介质中传播就形成机械波. 2、产生条件:(1)有做机械振动的物体作为波源.(2)有能传播机械振动的介质. 3、分类:①横波: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垂直.凸起部分叫波峰,凹下部分叫波谷 ②纵波: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在一直线上.质点分布密的叫密部,疏的部分叫疏部,液体和气体不能传播横波。 4. 机械波的传播过程 (1)机械波传播的是振动形式和能量.质点只在各自的平衡位置附近做振动,并不随波迁移.后一质点的振动总是落后于带动它的前一质点的振动。 (2)介质中各质点的振动周期和频率都与波源的振动周期和频率相同. (3)由波源向远处的各质点都依次重复波源的振动. (二)描述机械波的物理量 1. 波长λ:两个相邻的,在振动过程中相对平衡位置的位移总是相等的质点间的距离叫波长.在横波中,两个相邻的波峰或相邻的波谷之间的距离.在纵波中两相邻的密部(或疏部)中央间的距离,振动在一个周期内在介质中传播的距离等于波长

2. 周期与频率.波的频率由振源决定,在任何介质中传播波的频率不变。波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唯一不变的是频率(或周期),波速与波长都发生变化. 3. 波速:单位时间内波向外传播的距离。v=s/t=λ/T=λf,波速的大小由介质决定。 (三)说明:①波的频率是介质中各质点的振动频率,质点的振动是一种受迫振动,驱动力来源于波源,所以波的频率由波源决定,是波源的频率. 波速是介质对波的传播速度.介质能传播波是因为介质中各质点间有弹力的作用,弹力越大,相互对运动的反应越灵敏,则对波的传播速度越大.通常情况下,固体对机械波的传播速度较大,气体对机械波的传播速度较小.对纵波和横波,质点间的相互作用的性质有区别,那么同一物质对纵波和对横波的传播速度不相同.所以,介质对波的传播速度由介质决定,与振动频率无关. 波长是质点完成一次全振动所传播的距离,所以波长的长度与波速v和周期T 有关.即波长由波源和介质共同决定. 由以上分析知,波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频率不会发生变化,速度和波长将发生改变. ②振源的振动在介质中由近及远传播,离振源较远些的质点的振动要滞后一些,这样各质点的振动虽然频率相同,但步调不一致,离振源越远越滞后.沿波的传播方向上,离波源一个波长的质点的振动要滞后一个周期,相距一个波长的两质点振动步调是一致的.反之,相距1/2个波长的两质点的振动步调是相反的.所以与波源相距波长的整数倍的质点与波源的振动同步(同相振动);与波源相距为1/2波长的奇数倍的质点与波源的振动步调相反(反相振动.) (四)波的图象 (1)波的图象 ①坐标轴:取质点平衡位置的连线作为x轴,表示质点分布的顺序;取过波源质点的振动方向作为y轴表示质点位移. ②意义:在波的传播方向上,介质中质点在某一时刻相对各自平衡位置的位移. ③形状:正弦(或余弦).

初二物理上册声波的产生和传播习题(带答案)

初二物理上册声波的产生和传播习题(带答案) 声波的产生和传播一、知识概述我们将学习声现象,这是一个与我们的日常生活联系紧密的物理现象,主要学习声音的产生,并探究声音是怎样传播的,理解回声的形成并掌握与回声有关的计算。二、重难点知识归纳及讲解(一)声音的产生 1、观察或接触正在发声 的鼓、锣、钟、琴等物体,或正在说话的喉头,都能发现它们在振动。声音由振动的物体发出的,不振动的物体是不会发出声音的。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注意: 物体振动不一定发声。声音的发生是由于物体振动,物体振动 才能发声。但不是所有振动都能使人耳有声音的感觉,有些物体振动太快或太慢,我们都无法听到所发的声音。 2、常见物体的发声原理人发声――利用声带的振动笛子发声――空气柱振动蜜蜂、蚊子――利用翅膀的振动古琴、二胡等――利用琴弦振动 发声鼓、锣等――靠鼓面或锣面振动发声(二)探究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1、声音的传播条件如图所示,把正在发声的闹钟放 在玻璃罩内,闹钟和罩的底座之间垫上柔软的泡沫塑料。逐渐抽出罩内的空气,我们将会听到闹钟声音逐渐减小,最后消失。若再让空气逐渐进入罩内,则闹钟的声音又会逐渐增大。以上现象说明了 闹钟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事实表明,声音必须通过一定的物质(如空气)才能传播出去。不仅仅空 气能传播声音,一切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能传播声音的物质叫做介质。声音是靠介质传播的,真空不能传声。例1、下 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一切正在振动的物体都能发声并被人所听到 B.人讲话是由于空气振动而发出声音 C.钓鱼时,说话声和脚步声都会吓跑鱼,这表明水能传声 D.声音在不同物质中的传播速度是一样的解析:声音是振动产生的,但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没有传播声音的介质,人们就不可能听到声音,因而A是错误的。人们讲话靠的是声带的振动,空气是传播人讲话声音的介质,因而B是错误的。说话声和脚步声都要通过水才能传播到鱼耳,鱼才能被吓跑,所以水是能传播声音的,因而C是正确的。在通常情况下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最慢,在固体中传播的速度最快,所以声音在不同的传

声波测井课后习题..

第一章 1、写出纵波速度和横波速度的表达式(用弹性系数表示),并推到一般地层中纵波速度和横波速度的关系。 声波速度ρμλ2+= p V ρ μ =s V μμλ2+= =s p V V r σσ21)1(2--=r σ泊松比的取植范围为0~0.5,r 显然总是大于1,可见纵波速度总是大于横波速度。对自然界中常见的岩石来说, σ=0.25,这样可以得到: r=1.73。 理想流体中不存在切应变,即,所以理想流体中无横波存在,只有纵波。 2、推导滑行纵波作为首波接收的几何声学条件,并讨论声波测井中源距的选择原则。 直达波:1/V L t = 滑行纵波: P C P C C AC TA V V V tg a L V a t t tp 1 1sin 2cos 22=?-+ = +=θθθ 滑行纵波作为首波几何声学条件:1 1 111 12sin 1cos 2cos 2112cos 2V V V V a a L V a V V L V L V tg a L V a tp t tp P P C C C P P C C -+=-> >???? ??-< ?-+= <θθθθθ 当L>0.825m 时,在整个地层剖面,接收的首波总是来自沿井壁岩层传播的滑行纵波。 声波测井中源距的选择原则: a.首波特性:要保证首波为滑行波而不为泥浆直达波,源距不能选择太小。 b.衰减问题(周波跳跃):为保证接收器有效接收信号,必须考虑滑行波的衰减问题,源距大会使衰减增强,容易发生周波跳跃,因此源距不能选择太大。 c.波组分(纵波、横波、全反射波):根据测井解释的不同目的,需要获得更多组分的波。这是需要在发射声功率允许下适当增加源距,以保证各种波群能够在时间域内有效的分离开。 3、在硬地层(地层横波速度大于泥浆速度)中,滑行横波能否作为次首波接收?讨论并推导滑行横波作为次首波接收的条件。 能。有题意知:只需滑行横波的时间仅次于滑行纵波即可,即:tp 时滑行纵波为首 波,此时tp < t,又P V >Vs ,tp ,即可满足t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