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耶克的新自由主义

哈耶克的新自由主义思想
吕健华
耶克新自由主义是经济自由主义流派之
一,它强烈反对国家干预,倡导实行竞争性私人
货币制度下的自由市场经济。哈耶克新自由主
义追求的经济学研究的目标是:私有制条件下
的自由市场经济,实现货币的非国家化和机会
平等。
哈耶克新自由主义的观点主要反映在他于
20 世纪40 年代、60 年代、70 年代发表的四部
著作中,即《通往奴役之路》、《自由宪章》《哲学、
政治学和经济学研究》、《法律、立法和自由》。
上述著作集中反映了他极度推崇私人企业制度
和自由市场经济,攻击社会主义和计划经济,认
为实行计划经济是“通向奴役的道路”,把社会
主义、封建主义、法西斯主义三者混淆在一起,
统称为“极权主义”而加以攻击。1988 年他出
版了他的最后一部著作———《致命的自负—社
会主义的谬误》,这也是他最重要的一部著作。
在这部著作中他对他毕生反对集权主义的思想
进行了总结。
概括起来,哈耶克新自由主义思想的主要
内容有:
(一) 推崇以个人主义为基础的市场经济。
哈耶克认为,以个人自由为基础的私人企业制
度和自由市场制度是迄今为止所能选择的最好
制度,这种制度存在的基础在于完全的个人自
由的存在。而经济自由是高效配置资源的有效
保证。
哈耶克认为,社会财富的增进源于自由人
的活动,只有个人能够自由地选择实现其目的
的手段,才能保证社会的发明和创造。因此个
人应该掌握自己的命运,国家或他人不应该去
干预。然而自由不是无限度的自由,它必须受
到法律原则的制约和保证。因此国家的一切行
动都必须体现自由精神和法律的约束。在自由
之中,经济自由是最重要的,而“私有制是自由
的最重要的保障”,“只是由于生产资料掌握在
许多个独立行动的人的手里,才没有人有控制
我们的全权,我们才能够以个人的身份来决定
我们要做的事情”(哈耶克:《通往奴役之路》) 。
他认为,私有制的优越性不仅在于任何人都有
选择职业的自由,而且私有制还能保证政治自
由的实现。
(二) 强调机会平等的自由竞争。在哈耶克
看来,福利经济学所强调的“共同幸福”、“全体
福利”之类的“社会目标”通常是含糊不清的。
依靠市场的力量显然不可能把人们的收入和财
产拉平,因为市场是根据每个人提供的生产要
素和对其贡献的评价给予报酬的,因此只有通
过市场之外的力量,比如行政和立法手段来实
现收入和财产的平等。而用人为的方式实现收
入和财产的平等就会造成“不平等的有权势
者”。这样,收入和财产的平等的实现要以存在
另一种

不平等为前提,而这另一种不平等可以
说是更大的不平等,这种不平等的存在将会对
效率造成巨大的威胁,这与强调效率的新自由
主义是矛盾的。
(三) 否定计划经济。哈耶克认为计划经济
是一种“致命的自负”,其结果是将导致“通向奴
役的道路”,他从经济、政治等方面对计划经济
进行了否定。
在经济方面,哈耶克认为计划模式必然导
致经济上的低效率。因为计划的控制代替了个
人的自由选择,这就意味着基本经济动力的丧
失;同时,在现代化大生产条件下,劳动分工和
社会需求日益复杂化,靠单一的计划不可能收
集和处理复杂、分散的和由于价格机制破坏导
致的不完全信息,因此集中决策将无法获得充
分的信息并做出正确的判断而失败,造成资源
的浪费和经济的低效率。
在政治方面,哈耶克认为计划经济必然引
起政治上的极权,是与民主对立的。由于每个
人的个人目标与一个总体单一计划之间必然存
在着矛盾,在此基础上,如果一种民主制度采取
一种计划的方针,为了消除计划目标所带来的
一致性,就必然借助于独裁和权威,即便这种权
力是通过民主程序获得的。
(四) 提倡“货币非国家化”。从20 世纪30
年代的经济危机到70 年代的滞胀期间,哈耶克
从货币因素分析开始探究经济周期与滞胀的原
因。他认为,30 年代的经济萧条的发生与国家
的银行立法和中央银行的信贷政策有某种关
系;而70 年代的滞胀是政府直接干预经济生活
造成的恶果。政府对货币发行权的垄断是经济
不稳定的根源,失业和通货膨胀都是由此而引
起的,由此,哈耶克提出了他的“货币非国家化”
政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