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田整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农田整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农田整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农田整理项目

1总论

1.1项目背景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

设的若干意见》(中发…2007?1号)指出:各级政府要切实把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重点转向农村,逐步加大政府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村的比重。加大土地复垦、整理力度。按照田地平整、土壤肥沃、路渠配套的要求,加快建设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高标准农田。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若干意见》(中发…2008?1号)指出:2008年,财政支农投入的增量要明显高于上年,国家固定资产投资用于农村的增量要明显高于上年,政府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村建设的增量要明显高于上年。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村的投入,要重点支持基本农田整理、灾毁复垦和耕地质量建设。耕地占用税新增收入主要用于“三农”,重点加强农田水利、农业综合开发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努力营造全社会参与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氛围,各行各业要结合自身特点,发挥各自优势,积极参与支持社会主义新

农村建设。

加强基本农田建设,整体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是湖北省委、省政府为确保全省粮食生产安全、为全省乃至全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大局做贡献的重大战略决策,也是服务“三农”、促进湖北省实现“中部崛起”的有力举措。赤壁市位于位于湖北省南部,北倚省会武汉,南临湘北重镇岳阳,素有“湖

北南大门”之称。现辖15个镇,4个办事处,2个国有林、茶场。总面积1723平方公里,人口52万。历史悠久,四海知名。赤壁古称蒲圻,缘起于三国东吴黄武二年设臵蒲圻县,因湖多盛产蒲草(古时编织蒲团的材料)形成集市而得名。1986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有着1700多年沿革的蒲圻撤县设市,由咸宁市代管。1998年6月更名为赤壁市。天然地成为南北交通要冲,省际交流窗口,平原山区纽带。扼潇湘咽喉,控江夏通衢,素称“湖北南大门”。距武汉112公里,距岳阳90公里。全市东西长68.9公里,南北最宽、最窄处分别60公里、26公里,地处鄂南边陲,为幕阜低山丘陵与江汉平原的接触地带,地势由南向北逐渐倾斜。海拔500米左右的低山群,最高为赵李桥镇柘坪村的观音尖,海拔852米。中部为丘陵地带。北部滨江滨湖地区为海拔50米左右的冲积平原,最低处神山镇的聂家泉(海拔19.3米)。长江流经西北边界,主要有陆水河、新店河、汀泗河。耕地后备资源十分丰富,土地开发整理潜力极大,是湖北省土地整理的典型区域,实施土地整理项目是十分必要的。通过土地整理,具有以下意义:

1)推进土地整理,既可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又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全面小康建设,也缓解我省土地的供需矛盾;

2)一定程度地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实现耕地占补平衡,促进经济建设发展;

3)提升全市乃至全省生态建设水平,防治水土流失,促进小流域综合开发整治;

4)是满足农民要求,顺应民心的一项民心工程。

赤壁市国土资源局组织发改委、农业、林业、水利、环境保护、财政等部门相关专家、规划设计及测量人员对全市范围内基本农田进行实地踏勘,调查基本农田地区土地利用现状以及土地利用限制因素,并收集自然、社会经济、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等相关基础资料。以《湖北省国土资源厅关

于开展土地整理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鄂土资发[2008]27号)为指导依据,通过对基本农田地区的自然、社会经济、土地利用现状、土地利用限制因素等进行技术分析,顺应当地群众对土地整理的强烈要求和迫切愿望,拟在赤壁市官塘驿镇开展土地整理工作。

赤壁市官塘驿镇十八里畈片高标准基本农田土地整理项目位于赤壁市,项目区主要涉及官塘驿镇镇涉及独山村、丰乐畈村、十八里畈村共3个行政村,项目区总面积1192.95公顷,建设规模1000公顷。境内有陆水千岛湖旅游风景区,万亩竹海、万亩森林、万亩湖泊等自然风光;有泉口泉、黄牯泉、木兰泉、石榴泉等四大赤壁名泉,有跨市界的双石水库和万亩泉口湖。境内有高山、丘陵、湖泊,盛产粮食、楠竹、木材、苎麻、茶叶、煤炭、水果、水产、油料。全镇有粮田面积4万亩,楠竹面积10万亩,林木面积16万亩,煤炭储量5000万吨,猕猴桃面积4000亩,水产面积2.5万亩,山上有绿色银行,水里有聚宝渔仓,地下有丰富矿藏。2002年,全镇完成国内生产总值9.6亿元,财政收入1530万元,农村人平纯收入2595元,综合经济实力在全市保持领先水平。但落后的农业基础设施及生产生活条件问题始终制约着当地农村经济的发展,给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带来极大不便,对该区基本农田土地整理已是该区域经济发展的大事。通过对项目区基本农田进行土地整理,对土地进行综合治理,对村庄进行整体规划、农田基础设施和林网建设,拟达到通水、通电、通路,从而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农业抵抗自然灾害能力,从根本上改变项目区村民的生活环境、居住环境和生态环境。

1.2项目基本情况

1.2.1项目类型

项目类型为重点项目。

1.2.2项目名称及性质

项目名称为:赤壁市官塘驿镇十八里畈片高标准基本农田土地整理项

目。

项目性质为:土地整理。

1.2.3项目位臵与范围

项目区位赤壁市官塘驿镇的独山村、丰乐畈村、十八里畈村3个行政村。

项目区四至清晰:

项目区:东经114°03′27″-114°08′04″,北纬29°47′37″-29°51′11″

1.2.4项目区地貌类型

主要地貌类型为丘陵。

1.2.5项目规模

项目区总面积1192.95公顷,建设规模1000公顷。拟投资3750万元,单位面积投资3.75万元/公顷。

1.2.6项目区土地权属状况

项目区位赤壁市官塘驿镇的独山村、丰乐畈村、十八里畈村3个行政村。

1.2.7项目建设工期

项目建设工期为一年,即从2012年12月开工,至2013年11月竣工。

1.2.8项目预期目标

1. 项目区建设规模1000公顷,新增耕地30.40公顷,新增耕地率3.04%。

2.贯彻“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

3.通过土地整理及未利用地开发,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和产出率,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4.实施田、水、路、林综合治理,配套、完善项目区基础配套设施,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保证土地可持续利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

5.优化配臵土地资源,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增强粮食的市场竞争力,增

加农民收入,确保项目区农民的经济利益;

6.调整土地权属关系,保护产权主体的合法权益,维护项目区的社会稳定;

7.通过实施土地整理,改善田间小气候和农田生态环境;

8.通过此项目的实施,为赤壁市其它地区的土地整理项目积累经验,推动其土地管理工作。

2项目概况

2.1赤壁市概况

赤壁市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了人类居住繁衍,先后发现多处新石器时代至西周、春秋文化遗址。夏、商时(公元前21世纪~前11世纪)属荆州云梦泽地;西周及春秋时(约公元前11世纪~前476年)为楚国云梦泽地。赤壁市位于位于湖北省南部,北倚省会武汉,南临湘北重镇岳阳,素有“湖北南大门”之称。现辖15个镇,4个办事处,2个国有林、茶场。总面积1723平方公里,人口52万。历史悠久,四海知名。赤壁古称蒲圻,缘起于三国东吴黄武二年设臵蒲圻县,因湖多盛产蒲草(古时编织蒲团的材料)形成集市而得名。1986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有着1700多年沿革的蒲圻撤县设市,由咸宁市代管。1998年6月更名为赤壁市。天然地成为南北交通要冲,省际交流窗口,平原山区纽带。扼潇湘咽喉,控江夏通衢,素称“湖北南大门”。距武汉112公里,距岳阳90公里。全市东西长68.9公里,南北最宽、最窄处分别60公里、26公里,地处鄂南边陲,为幕阜低山丘陵与江汉平原的接触地带,地势由南向北逐渐倾斜。海拔500米左右的低山群,最高为赵李桥镇柘坪村的观音尖,海拔852米。中部为丘陵地带。北部滨江滨湖地区为海拔50米左右的冲积平原,最低处神山镇的聂家泉(海拔19.3米)。长江流经西北边界,主要有陆水河、新店河、汀泗河。赤壁市辖3个街道、9个镇、1个乡。共有26个居委会、140个村委会:赤马港街道、陆水湖街

道、蒲圻街道、赵李桥镇、新店镇、周郎嘴回族镇、茶庵岭镇、中伙铺镇、官塘驿镇、柳山湖镇、神山镇、车埠镇、黄盖湖镇、余家桥乡。

赤壁市内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日照充足,全年城区环境空气质量稳定在《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以内,年平均气温16.9°C,年平均无霜期247~261 天,适合各种农作物生长。赤壁地处江汉平原南沿,为长江中游丰水区,雨量充沛,多年平均降雨量1571毫米。1954年最大降雨量2677.6毫米,1968年最小降雨量910.22毫米。降雨多集中在5~8月,占年雨量的51.5%,能满足粮、棉等农作物的需水要求。

2.2 项目区基本情况

2.2.1位置与范围

官塘驿镇位于赤壁市东北部,素有赤壁市北大门之称,辖45个村,2个街道办事处,3个居委会,全镇版图面积336.8平方公里,人口6.5万人,中央、省、市驻镇单位14家,市属派出单位43家。是赤壁市红旗乡镇、咸宁市三位一体重点乡镇、省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省文明镇。

项目区位赤壁市官塘驿镇的独山村、丰乐畈村、十八里畈村3个行政村。

(1) 地形地貌

赤壁市地处鄂南边陲,为幕阜低山丘陵与江汉平原的接触地带,地势由南向北逐渐倾斜。海拔500米左右的低山群,最高为赵李桥镇柘坪村的观音尖,海拔852米。中部为丘陵地带。北部滨江滨湖地区为海拔50米左右的冲积平原,最低处神山镇的聂家泉(海拔19.3米)。长江流经西北边界,主要有陆水河、新店河、汀泗河。官塘驿镇地处湖北省东南部,长江中游南岸,隔蟠河与湖南省临湘市接壤,东与咸安区相邻,南与崇阳县交界,东北与嘉鱼县连接,西北隔长江与洪湖市相望。地理位臵为北纬29°28’~29°55’,东经113°32’ ~114°13’。距武汉112公里,距岳阳90公里。

全市东西长68.9公里,南北最宽、最窄处分别60公里、26公里。为幕阜山脉与江汉平原接壤的丘陵地带,地势由南向北逐渐倾斜。

(2) 水文地质

官塘驿镇:江汉平原南沿,为长江中游丰水区,雨量充沛,多年平均降雨量1571毫米。1954年最大降雨量2677.6毫米,1968年最小降雨量910.22毫米。降雨多集中在5~8月,占年雨量的51.5%,能满足粮、棉等农作物的需水要求。

(3) 气候

内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日照充足,全年城区环境空气质量稳定在《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以内,年平均气温16.9°C,年平均无霜期247-261 天,降雨量1251-1608毫米,适合各种农作物生长。

(4) 植被

项目区田间作物四季覆盖,沟路灌木稀疏,堤埂各类小草密布,植被条件好,水土保持力较强。

(5) 土壤

项目区内的土壤主要以黄土壤、水稻土和潮土三个土类为主,土壤质地适中,土壤的垂直分布不太明显,土壤熟化程度高,耕层深厚,根据实地抽样结果,土壤平均深度大约为5-7米,保肥及供肥性均较好,通气性好,宜耕期较长,宜种性多。有利于土地平整、土壤改良和各种农作物的生长。

(6) 自然灾害

项目区自然灾害主要是旱害。因为一方面虽然项目区年降雨量较大,但雨量分布不平衡,大部分降雨集中在5~6月,降雨量占全年的70%,而在作物最需要水分的季节7~9月份降雨量只占20%左右,另一方面项目区地貌为丘陵,地势较为复杂,高低起伏不平,加上水利等基础配套设施不完善,很难实现渠系的自流灌排,灌溉保证率差,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不强,

常常受灾。

2.2.3自然资源与环境条件

(1) 光热资源

项目区光热资源较为丰富,年平均太阳辐射量108千卡/ cm2,全年太阳日照1900小时,年日照百分率为41%,无霜期260天;最高气温40.7℃,最低温度为零下14.5℃,年平均气温16.7℃,活动积温达5203℃,农作物生长季节的积温高;光热充足,资源丰沛。优越的气候条件为各种农作物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2) 水资源

项目区为长江中游丰水地区,降水充沛,降雨量各季分配不均,常是初夏梅雨多涝,盛夏少雨干旱。年均降雨量1630mm,最大日降雨量202.9mm,降雨主要集中在5、6月份,约占全年降水量的2/3,蒸发量较大,年蒸发量为1200-1500mm。水资源丰富。

(3) 生物资源

项目区属于高度开发区域,以人工植被为主,区内竹林成片;自然植被比较少。自然植被主要是灌草;人工植被包括农作物和园地种植作物,耕地主要种植水稻、棉花、油菜、花生、蔬菜等农作物,园地主要种植茶叶、苎麻、柑桔等。

2.2.4社会经济状况

官塘驿镇位于赤壁市东北部,素有赤壁市北大门之称,辖45个村,2个街道办事处,3个居委会,全镇版图面积336.8平方公里,人口6.5万人,中央、省、市驻镇单位14家,市属派出单位43家。是赤壁市红旗乡镇、咸宁市三位一体重点乡镇、省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省文明镇。作为赤壁市红旗乡镇、咸宁市三位一体重点乡镇,省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官塘驿镇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抢抓机遇,发挥优势,借梯上楼,发展壮大。官塘驿镇十万亩速生丰产林和竹笋两用林基地已基本建成,万亩优质稻推

广基地和万亩淡水养殖基地初见成效,以水泥、石料为主的建材工业集团已形成规模,占地100亩的107国道大型竹木加工经销市场已动工兴建,一批特色项目陆续上马。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官塘驿镇所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交通、资源、人文优势必将得到充分发展,经济建设将迅速发展,社会事业将全面进步。官塘驿镇资源丰富,经济繁荣。境内有高山、丘陵、湖泊,盛产粮食、楠竹、木材、苎麻、茶叶、煤炭、水果、水产、油料。全镇有粮田面积4万亩,楠竹面积18万亩,周边几个乡镇楠竹面积近10万亩,林木面积19万亩,煤炭储量5000万吨,猕猴桃面积4000亩,水产面积2.5万亩,山上有绿色银行,水里有聚宝渔仓,地下有丰富矿藏。2003年,全镇完成国内生产总值1096000万元,财政收入1640万元,农村人平纯收入2700元,综合经济实力在全市保持领先水平。官塘驿镇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抢抓机遇,发挥优势,与时俱进,发展壮大。十万亩速生丰产林和竹笋两用林基地已基本建成,万亩优质稻推广基地和万亩淡水养殖基地初见成效,以水泥、石料为主的建材工业集团已形成规模,占地100亩的107国道大型竹木加工经销市场已兴建。官塘驿镇利用陆水河丰富的河沙资源,引进外商,投资创办一个年产值300万元、利润90万元的河沙厂。村民合股开发6000亩集体林场,把荒山变竹林,开办竹木工业园,引进拉丝厂、竹地板厂等加工企业,到2007年底,官塘驿镇双丘村实现工农业总产值7050万元左右,农村人平纯收入5100元,固定资产7000万元。四次被湖北省委、省政府评为“先进党组织”、“模范村民委员会”,十二年被评为咸宁市、赤壁市“红旗村”,也是湖北省、咸宁市、赤壁市确定的首批新农村建设示范村,2007年被农业部授予“国家绿色小康村”。

2.2.5基础设施条件

(1) 排灌系统现状

项目区内水源基本可以保障农田灌溉用水,但现有水利设施配套不完善,硬化沟渠极少,大部分土质沟渠淤塞严重,灌排不畅,严重老化。项

目区内地势复杂,渠系很难实现自流灌排,虽然区内目前建有部分型抽水机站,但大部分被盗窃或失修损坏,区内地势较高的地区仍需修建部分泵站进行引水灌溉。因此,构筑项目区内水利排灌系统的网络,对损坏或失去功能的沟渠进行清淤、硬化或进行U型槽渠改造是提高项目区农业生产能力的当务之急。

(2) 交通状况

项目区内地势复杂,现有道路大部分为土路,弯多路窄,坑洼不齐,一到下雨天,路面泥泞不堪,或受雨水冲刷严重,给机耕和田间管理带来了很大的不便,许多路段年久失修,许多沟渠与路相交处没有修建人行桥和机耕桥,农民耕作出行相对困难。难于适应现实发展需要,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的效率,急待整修改造。因此,项目区内道路交通亟待本次项目进行整改和完善。

(3) 电力设施状况

项目区已经过农网改造,所有的行政村均有10KV A变压器,电力能满足村庄及项目区用电的需要,农业用电富足有余,农田灌溉及项目区实施的用电问题完全可以得到保证,但部分新建泵站所在地由于没有电力线到达需新架电力线。

(4) 生态环境状况

项目区为内陆丘陵,周围山上森林茂密,风害不严重,项目区内水土保持较好。项目区内无工矿企业,无污染源。

(5) 基础设施状况对规划的影响

经过对项目区的实际踏勘,结合现状,可以看出项目区与外界联系的交通设施及电力设施状况较为完善,为项目顺利实施提供了便利。而项目区内道路交通设施及农田水利设施明显薄弱,尤其是道路交通问题,群众反映尤为强烈。因此在项目规划设计时考虑的主要问题是改善交通条件、塘堰清淤、提水灌溉等问题,即要在充分利用现有水利设施的基础上,通

过对现有水利设施的维修改造,适当增加必要的配套设施,提高设施服务质量,因地制宜地对项目区田间沟渠路林进行整体系统的规划布臵,既要升级改造沟渠,又要提高其分布密度与均匀度,使得项目区耕地旱期灌水方便,涝期排水通畅;同时要改善、优化项目区内的道路设施,提高田间道和生产路的铺设标准,增加道路的总面积,并完善其布局,方便农民生活及农业生产,争取达到道路通顺、灌排合理、生态良好的目标。

2.2.6土地利用现状

项目区土地利用结构较为单一,田块、地块、交通道路自然形成,布臵零乱,缺乏效率,水利基础设施不配套,且分布不均,使得项目区区内土地利用率不高的同时,土地产出率也较低,经济效益不高。但项目工程建成后,随着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进一步配套与改善,田水路林合理系统的规划安排,将给项目区带来较为可观的效益。

项目区建设规模为1000公顷,其中耕地766.50公顷(水田671.49公顷,旱地95.01公顷);其他农用地223.97公顷(农村道路22.53公顷,农田水利44.83公顷,坑塘水面103.04公顷);不动工面积192.95公顷(其中不动工居民点15.69公顷,不动工林地105.71公顷,不动工公路用地3.95公顷,不动工河流用地14.03公顷,不动工鱼塘水面53.57公顷)。具体见表2-1;

赤壁市官塘驿镇十八里畈片高标准基本农田土地整理项目土地利用现状表

单位:公顷

备注:项目区总面积1192.95公顷,建设规模1000公顷,不动工面积192.95公顷(其中不动工居民点15.69公顷,不动工林地105.71公顷,不动工鱼塘水面53.57公顷,不动工公路用地3.95公顷,不动工河流水面14.03公顷)。

12

3项目分析

3.1项目合法性与合规性分析

项目区土地整理按照规定程序经依法审查批准而实施。该项目实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的规定是一致的,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要求,符合省、市、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及土地用途管制原则,符合土地开发整理专项规划的要求。项目的实施与土地利用将在赤壁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控制与指导下进行,符合土地开发整理专项规划的要求。通过项目实施可有效增加耕地面积,有力地促进了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同时也将极大的改善项目区的生态环境,对项目区进行土地综合治理,是项目区人民群众人心所望,人心所盼。3.1.1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项目的要求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指在一定的区域内,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对土地需求以及当地的自然、社会经济条件,对该地区范围内全部土地的开发、利用、整治、保护,在时间和空间上所做的总体的战略性的布局和统筹安排。项目区采取田、水、林、村及各业建设的综合整治,增加耕地及其他农用地的有效面积,改进项目区农业生产条件,保护生态环境,保障本市国民经济的可待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赤壁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目标中明确提出:“根据开源和节流并举的方针进行土地开发整理,扩大农用地面积,增加耕地面积,通过开发、复垦与整理增加耕地并对田、水、路、林、村及各业建设进行综合整治,改善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同时加大力度改造中低产田”。本次选中的项目丘陵以及基础设施不完善地区,本项目按照“宜耕则耕,宜园则园,宜林则林”的原则,通过对项目区进行田、水、林、村及各业建设的综合整治,以达增加耕地及其他农用地的有效面积,改进项目区农业生产条件,保护生态环境,保障本市国民经济的可待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因

此,该项目是完全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要求,是对规划的具体落实。3.1.2其他法律、法规对项目的要求

项目区土地整理工作以《湖北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开展土地整理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为指导,严格按照规定程序依法审查批准而实施,项目规划在搞好水土保持等前提下,始终围绕确保土地的可持续利用,增加有效耕地、农地面积,保持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提高土地质量,实现土地利用分区用地管制等具体要求进行。项目本着坚持“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环境协调”的原则,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的原则,科学合理的开发利用基本农田资源,保护利用森林资源,加快国土绿化,发挥森林蓄水保土、调节气候、改善生态环境的作用。因此该整理项目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要求。

3.2土地利用限制因素分析

3.2.1自然限制要求

(1)项目区虽然属于丘陵地区但是依然有部分旱地,田块高低不平,田块之间的落差较大,由于项目区没有进行过“田园化建设”和“低改”等农田改造工程,所以项目区内农田的田块大小和形状也不规则,导致了对土地使用的浪费性较大,也严重制约和影响了农业的生产和发展。

(2)项目区内水源基本可以保障农田灌溉用水,但现有水利设施配套不完善,硬化沟渠极少,大部分土质沟渠淤塞严重,灌排不畅,严重老化。项目区内地势复杂,渠系很难实现自流灌排,虽然区内目前建有部分型抽水机站,但大部分被盗窃或失修损坏,区内地势较高的地区仍需修建部分泵站进行引水灌溉。因此,构筑项目区内水利排灌系统的网络,对损坏或失去功能的沟渠进行清淤、硬化或进行U型槽渠改造是提高项目区农业生产能力的当务之急。

(3)项目区内的灌水和排水不能进行有效节制和调配,需水的地方没水,不需水的地方渍水,同时,串排串灌现象严重。大灌大排没有形成统一的布局规划,导致农民各自为站,临时抽水机站林立,既造成重复投资又使得宝贵的水资源得不到有效的利用。

(4)项目区内地势复杂,现有道路大部分为土路,弯多路窄,坑洼不齐,一到下雨天,路面泥泞不堪,或受雨水冲刷严重,给机耕和田间管理带来了很大的不便,许多路段年久失修,许多沟渠与路相交处没有修建人行桥和机耕桥,农民耕作出行相对困难。难于适应现实发展需要,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的效率,急待整修改造。因此,项目区内道路交通亟待本次项目进行整改和完善。

3.2.2 社会限制因素

(1)农民投入的积极性低。项目区土地利用重用轻养,农业投入减少,地力逐渐下降;耕作方式单一,土地生产科技含量不高,机械化程度不高,致使农田产出效率相对低下;因此需要经过开发整理,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农业投入力度,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耕地质量,充分发挥耕地的生产潜力。

(2)资金来源有限。土地整理是一项需较大投入的土地、水利、道路、水土保持等综合改造工程,资金来源主要是国家,地方投入十分有限,因此目前土地整理项目是有限的,增加耕地数量也是有限的,必须拓宽资金的来源渠道,扩大项目的覆盖范围。

鉴于以上分析,项目建设需要解决的问题主要为改善道路交通条件,提高项目区内的灌水能力和排涝能力;进行土地平整,依地形修建成梯田,使田块形状规整、规模适中,以提高农业机械作业效率;配套农田水利、田间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方便项目区农民进行生产生活。同时大力推广作物新品种,新的施肥技术和耕作方法,逐步改善土壤肥力,提高作物产量,以保证项目区内耕地旱涝保收。

3.3土地适应性评价

3.3.1评价范围

本次土地整理项目,综合考虑各方因素,确定土地适宜性评价所针对的主要用途是土地的宜农性,确定土地适宜性评价的范围为待整理耕地的后备资源。

3.3.2评价方法

土地适宜性评价的基本原理是:对特定的土地利用方式,找出影响土地适宜性的几个主要的土地特性或土地质量,根据土地利用要求和土地质量特点,选择重要评价因素,采用一定的方法综合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获得土地评价单元的适宜性。

土地适宜性评价的参评因子应包括对土地生产力有影响的主要构成土地要素的因子,鉴于项目区属于丘陵地区,且范围不大,气候要素影响几乎一致,因此选择的参评因子有地貌条件、土壤条件以及水文和排水,其中地貌条件包括地形坡度和地形高度;土壤条件包括土层厚度、土壤质地和有机质含量;水文和排水包括地下水位、灌排条件。各地类具体适宜条件见下表:

表3-1 农用地适宜性评价因子特征表

因此在规划时,依照以上顺序先后确定整理后的土地用途。

3.3.3评价结果

根据1:2000实测地形图以及实地调查分析,整理后土地均可作为林地、园地,鉴于项目实施的主要目的是在保护生态平衡的基础上,增加有效耕地面积和提高耕地质量,因此,在确定土地用途时,应优先考虑耕地。通过调查项目区现有水田分布较分散,灌排条件相对较好,土层深厚,水田适宜性评价因子条件都符合,因此基本保持现状利用。现有旱地分布偏离主要排灌设施,灌溉条件较差,而土壤母质层深厚,通过整理、完善基础设施,是符合旱地耕作条件的,部分可以改为水田。荒草地主要为第四纪红土赤红壤(赤红土),母质层深厚,质地较粘重,通过配套水利基础设施,进行土壤改良,通过可以开垦为耕地,具体的地类根据其灌溉条件及其周边土地用途确定。

根据现场踏勘情况,项目区需要改造的部分主要是未利用地,并对现有耕地、部分园地的基础设施进行改善、建设。根据规划成果对改造后的土地的相关条件进行分析,并与上表比较的以下结论:整理后土地用途确定的限制因素主要是地形坡度和水源状况,因此,当地形坡度<10°时,根据水源情况规划为旱地、水田;坡度在10°-20°之间,结合水源情况规划为旱地;坡度在20°-25°之间,规划为园地、林地。其中园地可规划为果园、竹园,可增加经济收益。

3.4新增耕地潜力分析

土地整理的主要目的就是增加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以补充建设对耕地占用以及自然灾害损毁、农业内部结构调整等对耕地的减少,促进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目标的实现。

(1)项目区现有交通条件极为落后,当地群众强烈要求优先考虑改善通行条件,且新开垦耕地后也需增加配套的道路设施,预计道路设施将占地2.31公顷。

(2)项目区现有农田水利设施数量不足,且损毁严重,项目实施后增加配套的水利设施,农田水利占地1.81公顷。

(3)项目区大部分现有田块面积较小,形状不规则,田埂布臵凌乱,占地面积较大,通过对现有田块的平整、归并,以及田坎的规范化布局,可增加耕地32.70 hm2。

(4)项目区部分道路及沟渠改弯取直,可增加耕地1.82 hm2。

表3-2 新增耕地潜力来源分析表

单位:公顷

通过上述分析,在扣除规划道路、农田水利用地占地面积后,预计整理可新增耕地面积:32.70+1.82-2.31-1.81=30.40(公顷),新增耕地占项目区建设规模的3.04% ,项目区完全能够达到所要求的新增耕地率水平。

通过对项目区土地整理,农田水利设施、交通设施等的进一步配套和完善,可有效增加耕地面积,提高土地垦殖率,提高项目区各类农业用地的土地产出率。

本项目的实施一可增加耕地面积,二可提高当地群众农业生产积极性,一举多得。项目实施成功后,可极大的改善当地生产生活条件,利于日后机械化作业,利于进行土地的适度规模经营和集约经营,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及生态效益显著。

3.5水资源平衡分析

3.5.1 水资源需求总量

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是进行土地整理首先要考虑的问题,特别是对于水资源缺少的干旱地区,水资源是决定土地整理面积大小的主要因素。水资源平衡分析的目的就是要摸清项目区的各种来水的可供水量,根据农业、生活远景的需求,进行水土资源供需分析计算,以求得水资源供需平衡,达到合理利用的目的。

项目区为长江中游丰水地区,降水充沛,降雨量各季分配不均,常是初夏梅雨多涝,盛夏少雨干旱。年均降雨量1630mm,最大降雨量202.90mm,降雨主要集中在5、6月份,约占全年降水量的2/3,蒸发量较大,年蒸发量为1200-1500mm。项目区西北面有龚家龙水库,位于十八里畈村西北部,地理位臵较高,水资源丰沛,可以基本保证项目区的需水,区内还有部分水塘水库和塘堰可以调节,灌溉水源保证率约为90%,能满足项目农田灌溉;地下水资源丰富,湖泊和低洼地的地下水离地表约0.1~0.6米,但过于零散,只能零星取水用于生活,不便于农业生产。

项目区水资源需求包括农业用水和生活用水两部分。

(1)农作物品种

项目整理后耕地总面积达到570.14公顷,其中水田面积559.73公顷,旱地面积10.41公顷。项目区耕地面积见表3-3。各种农作物的需水量存在差异,根据实地调查和种植业发展规划,项目区水田可发展水稻(早稻和晚稻)、旱地作物(油菜、棉花和其它作物),实行一年两熟。农业种植制度。根据当地种植习惯,项目区种植品种、结构以油菜-中稻、早稻-晚稻为主,插播豆类、蔬菜等经济作物。复种指数达到2.00。农业灌溉用水量。

表3-3 项目区耕地面积情况

单位:公顷

(2)灌溉设计标准

项目区内无工业用水,本设计只需考虑农业用水需求和生活用水需求。根据《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设计规范》和《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288-99),项目区灌溉保证率设计标准在85%~95%,考虑项目区为丘陵地区,征询当地农业和水利专家的意见,确定灌溉设计保证率为90%。

(3)灌溉水利用系数

根据项目区水源情况及当地群众习惯,灌水采用渠灌,用砼硬化,灌溉水利用系数可取0.90。

(4)农业用水需求总量

1)项目区作物及种植比例

根据实地调查和种植业发展规划,项目区水田可发展水稻(早稻和晚稻)、旱地作物(油菜、棉花和其它作物),实行一年两熟。规划项目区经过整理后的耕地面积为796.90公顷,作物种植面积及种植比例,见表4-1。

注:项目区规划耕地面积公顷,全年农作物复种指数约为2.00。

2)作物灌溉制度

灌溉制度是根据作物种类、水特性和当地气候、土壤、农业技术和灌溉措施等因素而制订的灌溉方案。它是指作物播种前(或者水稻插秧前)及全生育期内的灌水次数、灌水日期和灌水定额及灌溉定额。灌溉制度是规划和设计灌溉工程的基本资料,是制订和执行灌区用水计划的重要依据。

某医院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绪论(编制说明) 本可行性研究报告根据《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的公共建筑大纲进行编制,根据拟建项目的特征对大纲要求的以下内容进行了删减: 1、由于拟建项目属于有法人项目,不需要成立新的项目组织和进行人力资源配置,故对大纲中的第八章的《组织机构与人力资源》章节进行了删减。 2、拟建项目属于非营利性公立医院,故对大纲中的第十一章《财务评价》进行了删减,在第十一章《投资估算、单位工程投资与资金筹措》里增加了单位工程投资指标。 3、拟建项目无重大拆迁,社会因素较为简单,无突出的社会矛盾,故对大纲中的第十二章《社会评价》进行了删减。 4、拟建项目工艺成熟简单,故没有进行方案比选。 第一章总论 第一节项目背景 一、项目名称:锦屏县民族中医院建设项目 二、承办单位概况 1、项目业主及其简介: 锦屏县民族中医院成立于1990年5月,编制100床,现有正式职工96人,技术人员51人,其中副主任医师2名,中级16人,开设住院病床50张,年门诊人次3.5万余人,住院1000余人次,年业务收入250余万元。主要科室设置有院办、门诊部、住院部、财务科、放射科、检验科、中医科、口腔科、妇产科、五官科、药剂科等,主要医疗设备有黑白B超、300AmX光机、纤维胃镜、心电图机、脑血流图机及生化检验设备等,是一所中西医相结合的综合性医院。 2、法定代表人:欧德灯 3、业主地址:锦屏县城潘寨村 4、项目主管单位:贵州省锦屏县卫生局 5、项目类别及性质:新建

三、编制依据: 1、《中医院建设标准》(建标 110-2008); 2、《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 3、《贵州省“十一五”卫生事业发展专项规划》; 4、锦屏县国土资源局《关于锦屏自治县中医院使用土地权属的证明》; 5、锦屏县建设局《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 6、锦屏县建设局《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7、锦屏县机构编制委员会《关于锦屏县中医院增加人员编制的通知》; 8、《贵州省农村卫生服务体系二期工程县级医院建设项目建议方案表》 9、国家颁布的有关《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写规程、规定要求; 10、《卫生部关于转发中国地震局关于学校、医院等人员密集场所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 11、有关专业技术规范、标准; 12、项目业主提供的其他有关资料。 13、黔发改社会(2009)2678号《关于锦屏县民族中医院建设发展规划的批复》 四、项目提出的理由及过程: 我国中医药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有着广泛的社会基础,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健康观念的变化和医学模式的转变,以及老龄化社会进程的加快,对中医药的服务需求进一步增加,为中医药的发展创造了新的空间,中医药的发展潜力巨大。“十五”时期,中医药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中医医疗服务网络基本建立,城乡中医医疗机构基础条件和服务设施得到改善。服务领域扩大,服务能力提高。中医药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防治重大疾病能力有一定提高,特别是在防治非典的战役中,中医药的作用得到社会的公认,受到世界卫生组织的积极评价;中医药治疗艾滋病取得较好的效果。 卫生部制定的《卫生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把“坚持中西医并重、中西药并重,制定扶持中医药振兴发展的政策措施,实现中西医、中西药协调发展。”作为卫生事业改革发展的基本原则,并把“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和重要作用。”作为卫生事业发展的重点

深圳门窗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深圳门窗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报告摘要说明 防火门是指在一定时间内能满足耐火稳定性、完整性和隔热性要求的门,除了具有普通门的作用外,更具有阻止火势蔓延和烟气扩散的作用,可在一定时间内阻止火势的蔓延,确保人员疏散。一般防火门大多会安装在防火分区间、疏散楼梯间、垂直竖井或一些人口密集的公共场所等。 防火门是指在一定时间内能满足耐火稳定性、完整性和隔热性要求的门,除了具有普通门的作用外,更具有阻止火势蔓延和烟气扩散的作用,可在一定时间内阻止火势的蔓延,确保人员疏散。一般防火门大多会安装在防火分区间、疏散楼梯间、垂直竖井或一些人口密集的公共场所等。 该防火门项目计划总投资7684.83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6601.21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85.90%;流动资金1083.62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14.10%。 本期项目达产年营业收入8109.00万元,总成本费用6433.03万元,税金及附加130.70万元,利润总额1675.97万元,利税总额2037.84万元,税后净利润1256.98万元,达产年纳税总额780.86万元;达产年投资利润率21.81%,投资利税率26.52%,投资回报率16.36%,全部投资回收期7.61年,提供就业职位164个。 防火门是用防火阻燃材料制成的具有耐火稳定性、完整性和隔热性的门,主要用于建筑防火分区的防火措施开口、楼梯间出入口、疏散走道、

管道井口等处,平常用于人员通行,在发生火灾时可起到阻止火焰蔓延和防止燃烧烟气流动,并在正送风系统工作时起密封的作用。在消防技术日益成熟的今天,有防火要求的建筑都有防火门的身影,目前国内的绝大多数防火设计规范均明确要求采用防火门。防火门在阻止火灾蔓延中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防火门在生产、工程应用、监督上就必须有一套完善的管理手段。这样才能使防火门在工程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中国防火门行业产品质量和性能大大提高,产品种类也有所增加。

基本农田划定(补划)技术方案教学文稿

基本农田划定(补划) 技术方案

基本农田划定(补划)技术方案 1、项目概况 2、项目目的和任务 本次基本农田划定主要目的是:为全面落实基本农田保护任务与责任,实行基本农田永久保护,规范基本农田划定与补划工作。 本次基本农田划定主要任务是: (1)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落实上级规划下达的基本农田保护任务,进行基本农田划定 (2)对基本农田建设占用或减少情况,进行基本农田补划。 (3)实时记录基本农田日常变化信息,进行基本农田年度更新、统计与汇总。 (4)查清质量等级情况,落实保护责任,设立保护标志。 (5)建立并更新基本农田数据库。 3、作业依据 1、GB/T 2260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 2、GB/T 19231-2003 土地基本术语 3、GB/T 21010-2007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 4、TD/T 1004-2003 农用地分等规程 5、TD/T 1014-2007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

6、TD/T 1016-2007 土地利用数据库标准 7、TD/T 1017-2008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基本农田调查技术规程 8、TD/T 1019-2009 基本农田数据库标准 9、TD/T 1024-2010 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规程 10、TD/T 1025-2010 乡(镇)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规程 4、技术方法 4.1基本农田划定技术方法 以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成果为基础,对已有基本农田保护成果进行核实、认定;利用GIS技术在核实、认定后的基本农田保护成果上叠加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成果,综合确定基本农田保护片(块)边界,对其进行编号、记录;提取基本农田保护片(块)内对应的地类图斑作为基本农田图斑数据,获取地类等现状信息;结合农用地分等成果,逐图斑落实基本农田质量等级信息;依规范要求录入基本农田保护片(块)与基本农田图斑属性;编制基本农田划定成果。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成果、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成果、农用地分等成果三者均应采用最新的数据,并尽可能统一数据格式、数学基础;数据格式、数学基础不一致时,应进行相应的转换和处理。 4.2基本农田补划技术方法 以基本农田划定成果为基础,将依法批准建设占用基本农田或其他原因造成基本农田减少的范围展绘在基本农田划定成果上,确定占用或减少基本农田的位置、数量、质量等级、地类等信息;按照补划基本农田的要求,依据土地

基本农田整理(土地平整)-技术标(完整版)

目录 第一章编制原则及编制依据 第二章工程概况及工期要求 第三章施工准备 第四章施工组织及部署 第五章主要施工方法 第六章主要材料的投入计划安排 第七章工程投入的主要施工机械设备及进场计划第八章劳动力安排计划 第九章确保工程质量的技术组织措施 第十章确保安全生产的技术组织措施 第十一章保证工期的技术组织措施 第十二章确保文明施工及环境保护的技术组织措施第十三章施工进度计划及进度网络图 第十四章施工总平面布置

第一章编制原则及编制依据 1.编制原则 根据**市**等两个镇基本农田(血防)“兴地灭螺”工程土地整理项目合同编号:HBGD/XT2008-11/SG-8施工招标文件规定的内容和相应的技术标准,在勘察现场的基础上,对本标段进行了认真研究和分析,同时考虑了各种自然因素的影响及运输道路、料源、民情等施工条件的制约,并结合我单位的实际情况,依如下程序编制了本标段的施工组织设计。 (1)严格执行基本建设程序和施工程序; (2)认真执行招标文件要求和双方约定条款; (3)充分利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组织施工的原则; (4)采用流水作业组织施工,积极采用网络计划技术进行施工组织与管理,确保人尽其力、物尽其用的原则; (5)施工工艺与机械设备配套的优选的原则; (6)最佳技术经济决策的原则; (7)专业化分工紧密协作相结合的原则; (8)供应与消耗的协调原则; (9)坚持质量第一、积极进行全面质量管理,确保工程质量与施工,切实贯彻施工技术规范操作规程和制度的原则; 2.编制依据 (1)**市**等两个镇基本农田(血防)“兴地灭螺”工程土地整理项目工程合同编号:HBGD/XT2008-11/SG-8施工招标文件。 (2)**市洗脚湖高产农田建设示范项目工程合同编号:HBGD/XT2008-11/SG-6施工招标答疑文件。

某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部分项目建议书 第二部分项目实施计划书

目录(一) 第一章项目开发的依据 (3) 1.1项目概况 (3) 1.2项目开发的依据 (3) 第二章项目建设背景 (4) 2.1项目建设的背景 (4) 第三章项目的建设条件 (5) 3.1 项目建设的条件 (5) 3.2项目建设的经济条件 (5) 第四章项目开发的总体构想和规划 (7) 4.1项目开发的总体构想和规划 (7) 4.2主要工程量汇总 (8) 4.3接待室主要装置装修情况 (9) 第五章项目的组织结构 (10) 5.1华科分校接待大楼”项目组织结构图 (10) 5.2“华科分校接待大楼”项目组织结构图 (11) 第六章项目的宣传 (12) 6.1项目的宣传 (12) 第七章投资估算 (12) 7.1投资估算 (12) 7.2投资估算的依据 (12) 7.3编制方法和估算指标 (12) 第八章效益分析 (14) 第九章结论 (15)

第一章项目开发的依据 1.1项目概况 1、项目名称: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接待大楼 2、建设地址: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 3、承办单位: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项目办 4、项目负责人:*** 5、建设内容:在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内建设一栋聚展览、接待、会议、休息、 住宿为一体的接待大楼。 1.2项目开发的依据 1、本工程招标文件,初步设计说明书及初步设计纸图。 2、国家和行业现行的施工验收规范,主要有: 《土方与爆破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201-83) 《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202-83) 《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J108-87) 《砼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4-92) 《钢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5-95) 《地面与楼面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209-83) 《屋面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50207-94) 《建筑装饰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JGJ73-91) 《网架结构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GJ7-91) 《网架结构设计与施工规范》(JGJ-91) 《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96) 《焊工技术考核规程》(D2161-81) 《金属焊缝射线检验规程》(DJ60-79) 《磁粉探伤标准》(EJ187-80) 《性能试验取样规定》(GB2975-82) 《金属布氏磁度试验方法》(GB231-84) 《拉力试验系统K值的测定》(GB261-81) 3、地方和企业现行的施工工艺及工法和我公司自行编制的《房屋建筑中三间一台防渗漏对策施工标准》(QJ/CJY-03-6-92)等。

2020年智能门窗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智能门窗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规划设计 / 投资分析

摘要 该智能门窗项目计划总投资10435.93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8123.27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77.84%;流动资金2312.66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22.16%。 达产年营业收入17274.00万元,总成本费用13304.67万元,税金及附加187.31万元,利润总额3969.33万元,利税总额4704.13万元,税后净利润2977.00万元,达产年纳税总额1727.13万元;达产年投资利润率38.04%,投资利税率45.08%,投资回报率28.53%,全部投资回收期5.01年,提供就业职位305个。 依据国家产业发展政策、相关行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地方经济发展状况和产业发展趋势,同时,根据项目承办单位已经具体的资源条件、建设条件并结合企业发展战略,阐述投资项目建设的背景及必要性。 项目概述、建设必要性分析、项目市场研究、产品规划及建设规模、项目选址说明、项目工程设计说明、工艺先进性分析、环境保护和绿色生产、项目安全卫生、项目风险性分析、节能分析、项目实施安排方案、项目投资规划、项目经济效益、综合结论等。

智能门窗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目录 第一章项目概述 第二章建设必要性分析 第三章项目市场研究 第四章产品规划及建设规模 第五章项目选址说明 第六章项目工程设计说明 第七章工艺先进性分析 第八章环境保护和绿色生产 第九章项目安全卫生 第十章项目风险性分析 第十一章节能分析 第十二章项目实施安排方案 第十三章项目投资规划 第十四章项目经济效益 第十五章项目招投标方案 第十六章综合结论

基本农田划定技术方案

基本农田划定(补划)技术方案 1、项目概况 2、项目目的和任务 本次基本农田划定主要目的是:为全面落实基本农田保护任务与责任,实行基本农田永久保护,规范基本农田划定与补划工作。 本次基本农田划定主要任务是: (1)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落实上级规划下达的基本农田保护任务,进行基本农田划定 (2)对基本农田建设占用或减少情况,进行基本农田补划。 (3)实时记录基本农田日常变化信息,进行基本农田年度更新、统计与汇总。 (4)查清质量等级情况,落实保护责任,设立保护标志。 (5)建立并更新基本农田数据库。 3、作业依据 1、GB/T 2260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 2、GB/T 19231-2003 土地基本术语 3、GB/T 21010-2007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 4、TD/T 1004-2003 农用地分等规程 5、TD/T 1014-2007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 6、TD/T 1016-2007 土地利用数据库标准 7、TD/T 1017-2008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基本农田调查技术规程 8、TD/T 1019-2009 基本农田数据库标准 9、TD/T 1024-2010 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规程 10、TD/T 1025-2010 乡(镇)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规程

4、技术方法 基本农田划定技术方法 以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成果为基础,对已有基本农田保护成果进行核实、认定;利用GIS技术在核实、认定后的基本农田保护成果上叠加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成果,综合确定基本农田保护片(块)边界,对其进行编号、记录;提取基本农田保护片(块)内对应的地类图斑作为基本农田图斑数据,获取地类等现状信息;结合农用地分等成果,逐图斑落实基本农田质量等级信息;依规范要求录入基本农田保护片(块)与基本农田图斑属性;编制基本农田划定成果。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成果、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成果、农用地分等成果三者均应采用最新的数据,并尽可能统一数据格式、数学基础;数据格式、数学基础不一致时,应进行相应的转换和处理。 基本农田补划技术方法 以基本农田划定成果为基础,将依法批准建设占用基本农田或其他原因造成基本农田减少的范围展绘在基本农田划定成果上,确定占用或减少基本农田的位置、数量、质量等级、地类等信息;按照补划基本农田的要求,依据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成果及农用地分等成果,综合选取补划为基本农田的耕地地块;编制基本农田补划成果。 建设占用基本农田的批准文件或违法用地的认定文件,以及灾毁认定和生态退耕批准文件采用的数据格式、数学基础与基本农田划定成果不一致时,应进行相应的转换、纠正。 5、基本农田划定 技术流程 基本农田划定工作分为工作准备、方案编制与论证、组织实施、验收报备四个阶段,具体技术流程与内容见图1。

农田灌溉规划设计

M灌区农田灌溉规划设计

目录 第一章基本资料 (1) 第一节自然地理条件 (1) 一.地理位置及范围 (1) 二.地形地貌 (1) 三.水文 (1) 四.气象 (1) 五.土壤 (2) 六.水文地质 (2) 第二节社会经济条件 (2) 一.工农业生产情况 (2) 二.自然灾害 (2) 三.现有水利工程情况 (3) 四.灌区开发要求 (3) 第三节灌溉排水设计依据的资料 (4) 第四节灌水率设计资料 (5) 第五节排水模数计算资料 (5) 第六节田间水利用系数 (6) 第二章农作物灌溉制度设计 (7) 第一节作物需水量的计算 (7) 第二节有效降雨量 (7)

第三节计算定额 (8) 第四节灌水率 (9) 第三章设计面雨量的确定 (17) 第四章灌溉渠道流量的计算 (18) 一.计算农渠的设计流量 (18) 二.计算斗渠的设计流量 (18) 三.计算支渠的设计流量 (19) 第五章干渠渠道断面设计 (22) 第六章渠道纵断面设计 (30) 第七章土方量计算 (30) 附图.........................................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章基本资料 第一节自然地理条件 一.地理位置及范围 M灌区位于我国北方某地。灌区范围西起铁路,东至精深公路,南临c河,北连F河。总面积82km2,约合万亩。M灌区地形图见附录Ⅰ。 二.地形地貌 灌区属山前冲积扇平原,地形平坦。总的趋势是西南高东北低,地面坡度一般在1/1500之间。灌区东北部有一条古河床遗迹,地面上仅残留沙丘。草桥关附近有一常年积水的湖泊——草泥洼。 三.水文 C河及F河皆发源于西部山区,出山后向东穿过铁路即进入平原。二河出山口处建有X水库及Y水库,并于C河沿岸修筑了堤防,基本上可控制一般洪水。经二库调节后,除汛期外,河水位均低于地面,地表水及地下水皆可自流排入二河。 四.气象 M灌区属半干旱半湿润气候。气温以7月份最高,在25℃以上;1月份最低,在- 2℃左右。无霜期220天。春季常有旱风,尤以五六月份的干热风危害最大,风向偏南,风力可达六七级;冬季多西北风,风力最大可达八九级。多年平均降水量517. 2mm,多集中在七八两月,占全年降水量的78%,冬春雨量极少,多年平均蒸发量1357mm。干燥度。

基本农田土地整理规划设计的制约因素及对策研究.doc

基本农田土地整理规划设计的制约因素及 对策研究- 摘要:在土地整理项目中,土地整理项目规划是最重要的项目,但是在实际过程中存在着很多问题。在介绍规划的主要内容以及依据原则的基础上,本文分析了当前规划设计受到的制约因素,最后在分析这些制约因素的同时,提出了合理的解决思路。 关键词:土地整理;土地整理规划;制约因素;对策 我国土地资源十分丰富广阔,但人均土地面积偏低,所以就需要协调好我国的人地矛盾及相关的占有量的关系,使其能够保持平衡,并且让我国的农田土地得到合理的规划与利用。但是在实际过程中,这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程,在实施开展的过程中会涉及到复杂繁多的专业知识方面的内容。近年来,随着土地整理工作在我国的实施与开展,我国现已经积累了很多的土地整理的经验与措施,整理的水平与技术也随之得到了有效的提升。但是,现今我国在基本农田土地整理方面仍旧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以及制约性的因素,进而导致农田土地整理项目的设计规划及实施过程不能按时按量的完成,农田土地整理工作的质量得不到有效的保障。 一、基本农田土地整理的概念与特征 1.相关概念。基本农田土地整理,是指对特定农村区域里的田、水、路、林、村等进行土地关系调整,从而改善土地用途,促进产出率和利用率提升的活动。基本农田建设,即在土地上采取工程措施、生物或其他能促进产出效益提升的设施,促进农田土地

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和持续利用。国家对基本农田实行基本农田保护制度,即经过整理后的耕地及时划定为基本农田,实行永久保护。 2.基本农田土地整理的特征 (1)先导性。土地规划设计是土地整理项目设施的前提和基础,土地规划在整个基本农田整理过程中发挥着先导性引导作用,土地规划主要用来确定被整理土地的整理理论、性质、选址、工程量、投资量、工期和土地利用等要素,只有制定合理高效的土地规划,才能让基本农田整理有序进行。 (2)统筹性。土地整理工作是一项涉及政策文件、工程建设等多方面要素的系统工作。在基本农田土地整理的现实情况里,由于受多种因素的限制和影响,基本农田整理工作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所以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只能通过规划设计来对各项建设进行统筹安排,突出重点。 (3)工程性。基本农田土地整理绝不仅仅是一项纸上谈兵的工作,它更是一项需要多方配合的工程建设内容。这就要求土地规划设计人员,应掌握一定的工程技术,只有如此才能在各项分项和单体工程进行合理的规划布局和工程设计。 (4)政策性。基本农田土地整理过程中,涉及土地所有权、使用权及工地承包经营权等各种权属关系的协调,因此在整理过程中,要充分用好政策,最大限度保护农民权益。 二、基本农田土地整理设计规划 1.基本农田土地整理设计规划的内容。进行基本农田土地资源的整理设计与规划是开展土地资源整理的最主要的手段与措施,其在设计与规划的时候需要对该地区的土地基本情况,水资源的分布情况以及该地区土地资源的限制性因素等等进行详细的考

四川某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35页)

四川乐山某文物风景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章项目背景及基本情况 一、项目概况 项目名称:四川省某县**文物风景管理处 项目主要内容: (一)道路工程 (二)卫生环保工程 (三)供水供电工程 (四)消防安全工程 (五)文物保护和景点恢复工程 (六)其它 项目总投资:*****万元人民币 某景名胜区是四川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级风景名胜区,位于成都平原经济圈内,在川南旅游市场上占据独特的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景区风景秀丽,宗教,文化特色浓厚,自然旅游资源,人文旅游资源以及当地土特产品资源十分丰富. 某景名胜区基础设施项目计划投资近5000万元,在注重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依托景区突出的宗教,文化特色,完善基础设施的建设,挖掘景区潜力,发挥景区优势,提高景区资源开发和保护的总体水平,为景区升级奠定基础,更加突出中某景名胜区山水秀丽,文化品味高,宗教色彩浓的旅游特色,将中某景区建成休闲,度假为主的现代文化旅游区. 二,某县基本情况

某县2002年总人口200998人,工农业总产值达83001万元,其中工业总产值为59791万元,农业总产值为23220万元,国内生产总值为63413万元,实现财政收入1838万元,人平年均工资4516元,农民人均年纯收入1651元,城乡居民储存总额为38537万元.从经济收入来看,某县的城镇居民和农民大都达到了区内旅游的条件,再加上乐山地区城镇人口80万人和**地区230万人口,区域内的旅游市场潜力不可小视. 三,投资方基本情况 本项目投资方为某县**文物风景管理.是县人民政府设立的自收自支事业单位,负责景区的保护,管理,开发和建设. **文物风景管理处主要经营中某景旅游项目开发和相关旅游项目的开发等.景区依山傍水,环境幽雅,历代名人雅士留下的石刻诗篇,摩岩造像遍布岩壁.景区人文景观,自然景观俱佳,具有极大的发展潜力. 第二章项目所在环境和问题 一、环境: 随着人类进入新的一个世纪,和平的发展仍然是世界主流,这为我国大力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提供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国际环境.我国将在今年加入WTO,全球经济一体化必将形成,既给我国经济建设和发展带来挑战,同时也提供了一次历史性的机遇.随着综合国力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生活水平逐步提高,为开发旅游产业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政治环境和经济保障. 同时,信息时代的悄然来临,国家的产业政策也作了重大调整,信息技术,生化工程,环境保护,旅游资源开发等领域成为国家优先重点发展的方向.近年来,我国各级政府在旅游开发上出台了诸多优惠政策,极大的鼓励和促进了旅游产业的发展.特别是最近为了加快旅游业的发展,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旅游强国,进一步发挥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作用,国务院专门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业发展的通知》(国发[2001]9号),制定了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并决定"十五"期间,国家每年安排一定数量的财政资金,重点支持中西部地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积极采取有效措施,解决旅游业发

门窗加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门窗加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立项+批地+贷款) 编制单位:北京中投信德国际信息咨询有限公司编制时间:二〇二〇年五月 咨询师:高建

目录

专家答疑: 一、可研报告定义: 可行性研究报告,简称可研报告,是在制订生产、基建、科研计划的前期,通过全面的调查研究,分析论证某个建设或改造工程、某种科学研究、某项商务活动切实可行而提出的一种书面材料。 可行性研究报告主要是通过对项目的主要内容和配套条件,如市场需求、资源供应、建设规模、工艺路线、设备选型、环境影响、资金筹措、盈利能力等,从技术、经济、工程等方面进行调查研究和分析比较,并对项目建成以后可能取得的财务、经济效益及社会影响进行预测,从而提出该项目是否值得投资和如何进行建设的咨询意见,为项目决策提供依据的一种综合性分析方法。可行性研究具有预见性、公正性、可靠性、科学性的特点。 一般来说,可行性研究是以市场供需为立足点,以资源投入为限度,以科学方法为手段,以一系列评价指标为结果,它通常处理两方面的问题:一是确定项目在技术上能否实施,二是如何才能取得最佳效益。 二、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用途 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是项目实施主体为了实施某项经济活动需要委托专业研究机构编撰的重要文件,其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作用:

1. 用于向投资主管部门备案、行政审批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根据《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国发(2004)20号的规定,我国对不使用政府投资的项目实行核准和备案两种批复方式,其中核准项目向政府部门提交项目申请报告,备案项目一般提交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同时,根据《国务院对确需保留的行政审批项目设定行政许可的决定》,对某些项目仍旧保留行政审批权,投资主体仍需向审批部门提交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2. 用于向金融机构贷款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我国的商业银行、国家开发银行和进出口银行等以及其他境内外的各类金融机构在接受项目建设贷款时,会对贷款项目进行全面、细致的分析平谷,银行等金融机构只有在确认项目具有偿还贷款能力、不承担过大的风险情况下,才会同意贷款。项目投资方需要出具详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银行等金融机构只有在确认项目具有偿还贷款能力、不承担过大的风险情况下,才会同意贷款。 3. 用于企业融资、对外招商合作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此类研究报告通常要求市场分析准确、投资方案合理、并提供竞争分析、营销计划、管理方案、技术研发等实际运作方案。 4. 用于申请进口设备免税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主要用于进口设备免税用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申请办理中外合资企业、内资企业项目确认书的项目需要提供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5. 用于境外投资项目核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企业在实施走出去战略,对国外矿产资源和其他产业投资时,需要编写可行性研究报告报给国家发展和改革委或省发改委,需要申请中国进出口银行境外投资重点项目信贷支持时,也需要可行性研究报告。

县基本农田划定补划方案

县基本农田划定补 划方案

XX县基本农田划定 (补划方案) XX县国土资源局 XX县国土资源局划定工作办公室XX作业单位/公司 二零一三年七月

XX县基本农田划定(补划)方案 编制人:LangCat 项目负责:LangCat 审核:LangCat 总工程师:LangCat 总经理:LangCat XX作业单位/公司

二〇一三年七月二十四日 目录 第一部分:基本农田划出 (1) 一、基本农田划出(划入)依据 (1) 1)、继续保留的基本农田 (1) 2)、不得保留的基本农田 (1) 3)、禁止划定为基本农田的耕地 (2) 二、占用(减少)基本农田的核实 (2) 1、依法批准建设占用的基本农田 (2) 2、依法认定其他原因减少的基本农田 (3) 第二部分:基本农田划入 (4) 一、补划基本原则 (4) 二、补划技术方法 (4) 三、补划流程 (5) 四、补划方式 (6) 五、补划地块的确认 (7) 1、确认方法 (7) 2、核实情况 (8) 第三部分:基本农田划出划入的相关附件 (8) 第四部分:相关部门的审核意见 (9)

第一部分:基本农田划出 一、基本农田划出(划入)依据 根据《云南省基本农田划定实施细则》的要求,对上一年度规划确定的基本农田综合分析和实地核实保留基本农田和划出、划入基本农田的空间位置、数量、地类、质量等级情况等信息,并在图上标识基本农田划出、划入地块。对划入地块重点进行对比分析并实地核实。同时,核实实地己被占用、毁坏的位置、范围和面积,并进行统计汇总。 1)、继续保留的基本农田 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基本农田,结合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成果,对已有基本农田保护成果进行分析对比,经核实确认,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基本农田布局要求的现状基本农田,继续保留划定为基本农田。 2)、不得保留的基本农田 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基本农田,结合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成果,对已有基本农田保护成果进行分析对比,现状基本农田中的建设用地、未利用地,以及不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基本农田布局要求且不可调整或达不到耕地质量标准的农用地,不得保留划定为基本农田。

M灌区农田灌溉规划设计

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 M灌区灌溉排水 系统的规划设计 班级:14水利2班 姓名:陈志聪 学号:140321206

目录 第一章基本资料 (1) 第一节自然地理条件 (1) 一、地理位置及范围 (1) 二、地形地貌 (1) 三、水文 (1) 四、气象 (1) 五、土壤 (1) 六、水文地质 (1) 第二节社会经济条件 (2) 一、工农业生产情况 (2) 二、自然灾害 (2) 三、现有水利工程情况 (2) 四、灌区开发要求 (2) 第三节灌溉排水设计依据的资料 (3) 第四节灌水率设计资料 (4) 第五节排水模数计算资料 (4) 第六节田间水利用系数 (4) 第二章农作物灌溉制度设计 (5) 第一节作物需水量的计算 (5) 第二节有效降雨量 (5) 第三节计算定额 (5)

第四节灌水率 (6) 第三章灌区总体规划布置 (10) 一、灌区总体规划布置原则 (10) 二、总体规划设计指标 (10) 第四章灌溉渠道流量的计算 (11) 一、计算农渠的设计流量 (11) 二、计算斗渠的设计流量 (12) 三、计算支渠的设计流量 (12) 四、推求干渠的设计流量 (13) 五、渠道最小流量的计算 (14) 六、渠道最大流量的计算 (14) 第五章干渠渠道断面设计 (15) 第六章渠道纵断面设计 (19) 附图......................................................

第一章基本资料 第一节自然地理条件 一.地理位置及范围 M灌区位于我国北方某地。灌区范围西起铁路,东至精深公路,南临c河,北连F河。总面积82km2,约合12.3万亩。M灌区地形图见附录Ⅰ。 二.地形地貌 灌区属山前冲积扇平原,地形平坦。总的趋势是西南高东北低,地面坡度一般在1/1500之间。灌区东北部有一条古河床遗迹,地面上仅残留沙丘。草桥关附近有一常年积水的湖泊——草泥洼。 三.水文 C河及F河皆发源于西部山区,出山后向东穿过铁路即进入平原。二河出山口处建有X水库及Y水库,并于C河沿岸修筑了堤防,基本上可控制一般洪水。经二库调节后,除汛期外,河水位均低于地面,地表水及地下水皆可自流排入二河。 四.气象 M灌区属半干旱半湿润气候。气温以7月份最高,在25℃以上;1月份最低,在- 2℃左右。无霜期220天。春季常有旱风,尤以五六月份的干热风危害最大,风向偏南,风力可达六七级;冬季多西北风,风力最大可达八九级。多年平均降水量517. 2mm,多集中在七八两月,占全年降水量的78%,冬春雨量极少,多年平均蒸发量1357mm。干燥度2.62。 五.土壤 灌区内土壤大部为中壤土,肥力中等,灌区东部有小部分盐渍化现象。经测定:灌区土壤0~80cm平均容重1.51t/m3,空隙率41. 3%(占土体的%),田间持水率为空隙体积的75%。 六.水文地质 灌区不透水层顶板埋深为20m,含水层渗透系数K=3m/d,灌溉季节深层渗漏的灌溉水对地下水的补给强度ε=lmm/d。地下水等水位线大致与地面等高线平行,地下水流向大致为东北方向。在古河床、九里牌与四十里铺以西,地下水埋深在2~3m之间,矿化度小于lg/L;以东埋深在1~2m之间,有时小于1m或接近地表,矿化度在1~3g/L之间。地下水的补给来源在汛期是降雨,旱季是灌溉;地下水的消耗主要是蒸发。地下水动态类型为降雨(灌溉)——蒸发型,主要是垂直运动。

某PPP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某ppp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目录 一、项目基本情况 (1) 二、工程概况 (4) 三、合作模式 (5) 四、投资建设范围 (6) 五、合作分工 (6) 六、施工总承包中建安工程费及工程款支付 (7) 七、维修与养护 (8) 八、“政府补贴”费用的组成与确定原则 (8) 九、“政府补贴”费用的支付 (9) 十、保障措施 (9) 十一、实施方案 (9) 十二、投资计划及资金安排 (11) 十三、资金筹措方案 (12) 十四、退出机制 (13) 十五、财务评价 (13)

十六、项目审计 (16) 十七、项目风险分析及应对措施 (16) 十八、结论与建议 (18)

一、项目基本情况 (一)项目名称 某PPP投资项目(以下简称“本项目”)。 (二)项目实施机构与参股机构 本项目由某市政府授权某市财政局作为实施机构,并委托某市城市建设投资(集团) 公司(以下简称“某市城投”)作为项目公司参股机构。 某市城投成立于2002年9月16 日,2004年5月经某市人民政府批准,对原公司进行了重组增资。截止2011年底,集团公司注册资本12.96亿元,总资产85.1亿元,净资产47.6亿元,是直属某市市政府领导的,具有一级独立法人资格的城建投融资和国有资产运营企业。 (三)项目背景 1. 城市背景 某市是安徽省的省辖市,位于安徽省最南端,西南与江西省交界,东南与浙江省为邻。总面积9870平方公里,人口147.28万。某市境内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与历史人文遗迹,是古徽州地区的主要组成部分,徽派文化源远流长,旅游资源丰富多彩。某市已经逐步发展成为一个以旅游产业为主导的新兴旅游城市。 近年来,某市综合经济实力稳步攀升。2014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07.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9%;全年财政收入90.2亿元,比上年增长11.3%,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68亿元,增长14.5%。 S

企业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范本

企业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编写规范 企业基本情况: 项目产品市场调查和预测 项目实施方案 项目实施目标 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 综合经济效益分析 可行性分析结论

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写规范 以工业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为例,可行性报告的编写规范一般包括下列11项内容。 第一部分可行性研究总述 这一部分是可行性研究报告的首要部分,总述要综合讲述研究报告中各部分的主要问题以及研究结论,并对项目是否可行提出最终建议,为可行性研究的审批提供条件。 一、提出的背景 项目的背景包括项目名称、项目承办单位、项目的主管部门、项目拟建地区和地点、承担可行性研究工作的单位及法人代表、研究工作依据、研究工作概况等七个方面。研究工作概况又包括:①项目建设的必要件,②项目发展以及可行性研究工作概况。 二、可行性研究的结论 在可行性研究报告中,对项目的产品销售、生产规模、厂址、技术方案、资金总额及筹措、项目的财务效益以及国民经济、社会效益等若干重大问题,都应作出明确的结论。可行性研究结论包括;市场预测和项目建设规模:原材料、燃料和动力供应:厂址选择;项目工程技术方案:环境保护;工厂组织与劳动定员:项目实施进度;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项目财务与经济评价;项目综合评价结论等十个方

面。 三、技术经济指标表 在总述部分中,可将研究报告中每个部分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汇总,列出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从而使审批和决策者对项目全貌有一个全面概括的了解。 四、存在的问题及提出的建议 对可行性研究中提出的项目的主要问题进行说明并提出解决的建议。 第二部分项目的背景以及发展概况 第二部分主要应说明项目的发起过程,项目提出的理由,项目前期工作的发展过程以及投资者的意向、投资的必要性等可行性研究的工作基础。基于此目的,需将项目的提出背景与发展概况作系统的叙述,说明项目提出的背景,投资的理由,在可行性研究前工作情况及其成果,重要问题的决策和决策过程等情况。在叙述项目发展概况时,要能够清楚地提示出本项目可行性研究的重点和问题。 一、项目的背景 项目的背景包括国家或行业发展规划、项目发起人以及发起缘由两项。

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技术方案

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技术方案 欣闻XXX受XXX委托就XXX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程项目公开招标,XXX特向贵公司申请竞投该工程项目任务。我院全体员工真诚地希望能承担完成该项目工程,为XXX市的经济建设做出贡献。若该项目由我院中标,我院将组织优秀的技术人员,采用先进的仪器设备,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技术标准,强化质量保证体系,保证技术结构合理,按时完成任务。 一、项目背景 “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划定基本农田实行永久保护,是贯彻土地基本国策和土地管理法律法规、落实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加强耕地保护的重要措施,是确保基本农田保护面积和质量的重要手段,对于优化农用地利用结构和布局,严格耕地保护和集约节约用地制度,促进经济发展方式和资源利用方式的转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为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进一步加强基本农田保护,认真执行《关于划定基本农田实行永久保护的通知》(国土资发[2009]167号)、《国土资源部农业部关于加强和完善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有关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10]218号)及《XXX 国土资源厅、XXX农业厅转发国土资源部农业部关于划定基本农田实行永久保护的通知》(湘国土资发[2010]11号)文件精神,XXXXXX决定开展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 二、项目概况 (一)自然地理概况 XXX位于XXXXXX,地处东经111°56′-112°03′,北纬27°41′-27°47′之间;东接XXX,南抵XXX,西靠XXX,北毗XXX;东西宽23.9公里,南北长14.2公里,土地面积429平方公里。属洞庭湖平原向南岭山地过渡的丘岗地带,北部峰峦叠嶂,西、中部岗地密布,南部丘陵起伏,东部平地宽阔,为北、西、南面较高,平缓向东倾斜的马蹄形地貌,平均海拔185米。地质属湘中新华夏构造体系。

农田灌溉施工组织设计

重庆市灌溉实验中心站(大足)工程 施 工 组 织 设 计 编制单位:重庆市大足区鑫发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编制时间:2017年3月22日

第一章编制说明 一、编制依据 1)、根据本工程施工承包合同 2)、根据水利水电工程相关工程施工规范及技术标准 3)、依据我国现行水利工程有关质量评定标准 4)、依据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指南 5)、依据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有关规定 6)、根据本公司设备及人员状况和施工经验 7)、依据招标文件 二、编制原则 1)、按合同工期要求,抓住关键、控制重点,全面合理安排施工人员,机械设备及施工进度计划,搞好工序衔接达到均衡生产,在保证质量、安全生产的前提下缩短工期,按时完成。 2)、科学合理的配置资源,充分利用施工单位现有的机械设备,施工中做到机械化作业和标准化作业。 3)、强化质量管理,加强工序监控,做到事前预防,争创优良工程。 三、编制执行的有关施工技术规范 1.SL52-93《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测量规范》 2.SD207-82《水工砼施工规范》 3.SDJ2450-88《水利水电基本建设单元工程质量等级评定标准

(一)》 4.SDJ338-89《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规范》 5.GBJ202-83《地质与基础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6.SD128-87《土工试验规程》 7.GB50290-98《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规范》 8.SL207-98《节水灌溉技术规范》 9.SL236-1999《滴灌与微灌工程技术管理规程》 第二章工程概况 第一节工程概况 试验站位于三驱镇大桥村,南部与西部邻近窟窿河,除北边监测试验中心、径流场地势稍高外,其余用地平坦。试验站周围用高2.3m 的砖砌铁栅栏围墙与外界隔开,在试区正南位置设置大门,进入大门后即为南北走向的主干道。主要建设内容有:实验中心大楼、径流场、晒场、旱作物试区、旱作测坑、测筒、中试区、清灌试区、微喷灌试区、气象观测场、水稻标准试区、水稻测坑区、日光温室、草莓种植基地、设备安装等。 根据以上工程量,本次施工在有效期内应采用机械平场,其他以人工为主的总体施工方案。场地平整、管沟开挖采用机械开挖,PVC 管及钢管安装采用集中人力一次性安装。砌体及砼施工采用人工搅拌,农用车运输。 工程内容主要有:管网工程施工、管沟土方开挖、地下UPVC管

高标准基本农田土地整治项目工程施工方案

1.工程概况 该工程位于XX县夏集镇东郊(夏集村、苏雅村、双琚村、双塘村、蒋庄村五个村)。本次高标准基本农田土地整治项目主要施工项目有土方工程、农田水利工程、泵站工程、桥梁工程及田间道工程,其中农田水利工程包括:衬砌沟渠、涵洞等工程施工。 2.施工测量 2.1施工测量控制 (1)测量控制:针对本工程的特点,现场建立平面及高程控制系统,以便在整个施工期间针对其它工程项目的施工进行测量控制。 (2)平面控制系统:拟采用导线测量的方法建立平面控制系统,测量仪器采用J2经纬仪及50m钢卷尺。用业主提供的控制点点进行控制,设置直线控制桩,控制桩位置应在稳定可靠、便于施工期间保护及使用方便。 (3)高程控制系统:测量仪器采用DS3型水准仪,根据业主提供的水准,将标高引至各临时水准点上,临时水准点必须坚固稳定,距离不得大于200m且前后通视,临时水准点与设计水准点复测闭合,允许闭合差为±12√L ㎜(L 为水准线长度公里数)。 2.2测放临时水准点 工程施工之前,应根据图纸指定水准系统的已知水准点,引导至施工范围内,设置临时水准点,当施工牵涉到的水准系统不是一个标准时,应同意换算为工程的施工水准系统,据此设立临时水准点。临时水准点设置后,要逐一编号,其精度要求闭合差不得超过

规范要求,并标在图纸上。根据需要和设置的牢固程度应定期进行复测。 临时水准点的设置要求是: (1)应设置在坚硬的固定建筑物、构筑物上,或者设置在不受影响和外界干扰的稳定土层内; (2)在野外每400m设置一个水准点; (3)两水准点之间能保持通视。 2.3平面放线 根据工程的起点、终点、导线桩和转折点的设计坐标,计算出这些点与附近控制点或建筑物之间的关系,然后根据这些关系把各个放线点用标桩固定在地面上。为了避免差错,每个点在接到监理的交点后都要进行复核,并将复核结果向监理工程师汇报。 平面放线时,在工程的起点、导线桩、终点和转折点均已打桩核定后,再进行中心线和转角测量。中心线测量时,应每隔20~30m 打一中心桩,中心桩的间距应统一,以便于统计距离和施工取料。然后根据工程规定需要的宽度用白灰撒出开挖边线。 2.4纵断面水准测量 纵断面水准测量之前,应先沿工程的施工线路每隔 20m的距离设置临时水准点,临时水准点的精度要求闭合差在平坦地区不得超过1mm。以此水准点测出中心各桩位地面的高程,以检验设计图示地面高程和实际地面高程是否相同,并以此来确定沟槽开挖的深度或管道架空的高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