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现代研究存在的问题与分析

中药现代研究存在的问题与分析
中药现代研究存在的问题与分析

中药现代研究存在的问题与分析

应用现代科学方法对中药进行研究,一般认为是以陈克恢先生从中药麻黄中提取出麻黄

碱作为西药为起始,以后的现代研究也都基本上是沿袭发展。本文拟对中药现代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作一探讨。

一、从中药中分离、提取有效成分,发展为化学药物

从中药中提取、分离出如麻黄碱、黄连素……青蒿素、川芎嗪等成分,再按西药新药研究的规定和要求,进行一系列的实验研究,直到符合西药新药标准,成为传统的化学药物,基本都是这一研究模式的成果。其存在的问题是,以上这些新化学药物都只能在西医药的理论指导下应用于临床,而运用中医药理论进行临床治疗的中医师们,则无法应用这些药物。因为中医将它们应用于临床时,应该且必须了解和掌握这些药物的所有中药理论信息,包括药物的四气、五味、归经、功效、炮制方法与功用、毒性与解毒方法、七情配伍、用法禁忌等等,但这些都没有得到任何提供。提供给他们的只是西医药理论的药物化学、药理学(如麻黄碱-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黄连素-抗微生物药物、青蒿素-抗疟药、川芎嗪-防治心绞痛药)等方面的相关信息,因而不能满足中医药人员临床应用这些药物时对必须参考的各种信息的要求。所以,中医药人员不会、也不可能冒险去应用这些药物,这只是把中药研究成传统西药的一种思路和方法。

二、把中药当作植物药,套用西方发达国家传统医药(西药)的研究方法

在20世纪最后20年,现代制药业的发展出现了许多新的问题,如现代新药研制费用的急剧增加,新的富有活性的化合物或所谓先导化合物的难以寻找,研制成功时间不断延长以及新药上市应用的周期越来越短等。有专家指出,现在研制成功一个新的合成药,一般需要10~15年时间,大约要花费2~3亿美元,而且还避免不了药物的毒副反应。有统计显示,全美制药业2000年的增幅为18%,2001年为16%,2002年仅为10%。传统的西药新药研发模式,正在转向从天然药(包括植物药)中寻找有活性的先导化合物,并试图与前沿生物技术相结合而寻找出新的活性化合物。我国医药界也有人试图从中药中分离、提取,并得到所谓先导化合物,然后再进一步进行化学合成或结构改造,寻找对某些作用靶点(即药效靶点)有活性的新化合物,研制新的化学药物。这是引进和学习西方发达国家在其研制传统化学药物(西药)思路方法出现危机(有效新化合物难以寻找、因毒副作用大难以进入临床、经费投入巨大、研制时间太长等)的情况下,不得不转向从临床有效的植物药中去寻找先导化合物,再进一步研制新药的权宜之计。我国的一些中药研究者即是照此思路和方法进行研究工作的。

最近有学者指出,化合物样品主要来源是合成化合物和从天然植物中提纯的化合物。一个化学工作者一年可合成化合物的数量最多不过100个,从天然植物中提纯的化合物数量更少,因此,获得合成化合物和天然提纯化合物的时效很差。该学者特别强调,近年来,组合化学技术的出现使快速合成大量化合物成为可能,一个组合化学工作者一年可合成104~10 5个化合物,若将所有的组合化学库加在一起可达109,甚至更多。然而,通过高通量筛选技术快速筛选这些组合化学库,发现其中先导物存在的几率却非常低,如较易筛选的酶/受体模型,约105个化合物中才能找到一个先导物,而蛋白-蛋白相互作用模型的筛选结果更差。

因此,在我国医药界,尤其中医药界,因为国力不足以及实验技术和仪器设备的滞后,

如果继续沿着这种方法去进行研究,结果必将是缓慢跟进,所获研究成果并能投入临床者也不会理想。

三、利用西医“病”的研究模型筛选研制有效中药及中药复方

这是目前我国中药新药开发研究过程中,进入临床前研究所必须进行的一项工作。但在这些年的研究过程中发现,这一方法对中药研究并非十分适用。进行过中药新药开发研究的人都有这样的感受,即临床上治疗某病很有疗效的中药(包括复方),在很多动物实验模型上却都很难重复出疗效。现在分析其原因,除动物和人有一定的差异外,还有研究思路和方法也是利用西医药“病”的研究模型的问题,以及所选用观察指标是否合宜等问题。如西医药的很多“病”的研究模型,大多都是损伤型的致病模型,诸如手术致某器官的损伤而导致某病(切除部分器官、结扎某脏器动脉等)或给动物某种大剂量有毒物质(包括大剂量的致病微生物及某些化学药物)导致动物致病(如以往曾用马利兰、环磷酰胺或放射线照射法造成血小板减少动物模型),由于这种造模方法是通过损伤动物骨髓造血干细胞导致骨髓和外周血干细胞均减少,其发病机理和临床表现与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不尽一致,作为研究新药的ITP模型并不理想。有学者表示,对ITP新药药效学动物模型的研究必须以免疫失调所致的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为依据。此外,所观测的指标往往是临时性指标(因为这些模型出现所观察的指标大多时间短暂,时间不同出现指标的变化情况不同、所反映疾病的变化情况有限等),而且有些可能不是关键性指标(如心衰的指标,过去认为心室肥厚是代偿,是正常的;现在则认为,是心室异构,是不好的现象等)。

现在有许多新药研究的体外实验,甚至动物实验都取得了成功,但作用于人体却达不到预期的效果。例如美国科学家发现血管抑制素在动物实验中几乎能治愈肿瘤,但作用于人体却无效。全世界在攻克肿瘤这个难关的过程中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但收效甚微。目前大部分研究是以肿瘤细胞系为基础的,但建立在体外研究基础上的结果与体内肿瘤是否一致,值得商榷。进行动物实验的研究多以老鼠为实验对象,但老鼠本身很难自发长出肿瘤,故人为研究需要强行注射大量致癌物以期短期内诱发出肿瘤,或强行将人体肿瘤移植到它们体内,这种强行人造的肿瘤与人体固有的肿瘤是否一致,尚不得而知,因此,这样的研究成果很难用于临床治疗。此外,肿瘤的产生与遗传、环境及性别等个体的许多因素有关,针对某一个体的研究是不能代表整个人群的。

随着生命科学的不断发展,随着人们对人类疾病认识的日益加深,对这些问题我们将有更深的、更正确的认识和理解。现在有人试图用所谓中医“证”的模型来解决这一问题,但仍有许多不尽人意之处,主要原因是研究者对于“证”的理解与中医药临床中所辨之“证”的理解有本质上的不同,下文还将进一步分析。

四、套用现代最新科技方法(包括基因研究方法),按西医药对“病”的认识筛选中药及其提取物、有效部分、成分

这是最近几十年中医药研究中最应该反思的问题,如对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治疗药物的研究。有学者指出,20世纪初以来,心力衰竭的病理生理研究和治疗策略经历了三个模式的变化:20世纪40年代的心肾学说,把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症状与心脏相关的肾灌注不足相关联,在此理论指导下,地高辛和利尿剂开始应用;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的心循环学说,使血流动力学理论倍受关注,外周血管扩张剂和正性肌力药物得以广泛应用,有效缓解了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症状;现代研究认为,神经内分泌过度激活是充血性心力衰竭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对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治疗不仅在于改善血流动力学障碍,更为重要的是干预神经内分泌,改变充血性心力衰竭心脏的生物学性质,改善预后。所以,近年治疗心衰由过去“强心利尿”为基础的治疗方案转向“阻止神经内分泌和活化因子”的治疗新方案。最近,又有人提出心力衰竭和免疫系统的改变有密切关系。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西药新药的研制开发,

也针对人们对该病认识的不断变化,而对所谓药物作用靶点有相应的变化,即从寻求洋地黄类正性肌力药、利尿剂,到非洋地黄类正性肌力药,直至如今寻找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血管紧张素受体的热潮中。也许不久的将来,又将免疫系统的某个方面作为进行筛选的作用靶点。

回顾中药研究在这一方面的研究历史,可以发现,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中药研究中,发现和提取到不少具有强心苷类作用的正性肌力中药及其提取物,如黄花夹竹桃、万年青、羊角拗、铃兰、福寿草、葶苈子、北五加皮等。20世纪70年代,随着非洋地黄类正性肌力西药研究热潮的兴起,我国中药研究中也报道了一些具有这类作用的中药或其提取物,如具有拟交感作用的附子、川乌、细辛、枳实、青皮及其提取物,具有磷酸二酯酶抑制作用的黄芪、人参等及其提取物。然而,随着非苷类正性肌力药可增加心衰患者死亡的临床事实的发现,使人们从中药中开发研制非苷类正性肌力药的刚开始不久的热情就戏剧性地熄灭了。20世纪80年代后至今,有不少中药研究者将希望又寄托在从中药中分离、提取具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活性的成分来,以便能研制出对防治心衰起到有效作用的中药新药来。但是,由于血管紧张素Ⅱ的产生除了经典的途径外,尚可通过非血管紧张素转换酶依赖性途径,即糜蛋白旁路途径产生,这条途径不依赖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单纯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不能完全阻断血管紧张素Ⅱ的产生。这样看来,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也并非将来对防治慢性心力衰竭能完全起效的唯一药物品种。对于以往这些跟踪研究模式的结果,有人进行了统计,迄今为止,有关强心苷的研究,已从各类植物中提取出300余种强心苷,经临床应用者仅有20余种,而常用的约3~5种。现在,随着人们对心衰病认识的逐渐加深,为了减少病死率和最大限度地减少毒副反应,强心苷的临床应用量越来越少,所以从中药中提取、分离强心苷的实际应用价值到底有多大,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思考。

目前,又有人继基因组学、基因功能组学、蛋白质组学之后,提出了基因转录组学以及代谢物组学的新概念。如果我们仍然套用这些新学说所提出的现代最新科技方法,按西医药学对“病”的认识筛选中药及其有效成分,那么,何时才能发现中药治疗疾病的真谛?这种中药研究的思路和方法,显然有其严重不妥之处,应当加以修正、改变。(来源:中国中医药报2004-9-15)

中成药存在问题的研究

中成药存在问题的研究 摘要:中成药在临床使用越来越广泛,伴随着中成药产业的发展,暴露了很多问题,本文通过对影响中成药最终疗效的因素进行总结归纳,得出了目前中成药发展的瓶颈。希望中成药的有关问题得到重视。 关键字:中成药;临床使用:问题 Study on the problems of proprietary Chinese medicines Abstract:With Chinese medicine industry developing, proprietary Chinese medicines were in clinical used more and more widely, which has exposed many problems.This paper summarized the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proprietary Chinese medicines, and reached a bottleneck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urrent Chinese patent medicines.Hope Chinese medicinesissues to be taken seriously. Key Word:proprietary Chinese medicines; clinical used; problems 近年来,随着回归自然的兴起,人类崇尚天然药物的风气越来越盛。而中成药因其不良反应小、用途广泛、治疗效果独特而受到人们的追捧。中成药作为中医药的重要组成成分之一,在我国历史上有着广泛的应用,同时在防治疾病、保证人民群众健康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随着中成药产业化的进行,越来越多的问题暴露出来,严重影响了我国中成药产业的健康发展。现在我们对中药材的生产到临床使用过程中影响中成药最终疗效的因素进行多方位的考察。 1中药材生产阶段 中药材作为中成药的制作原料,对中成药的品质有着根本影响。目前我国药材在产地栽培过程中存在众多问题,如对土壤、农药、重金属的要求没有严格的标准。对生长的气候环境也没有要求。事实上,不同的气候、不同的土质对植物的生长及其有效成份的含量有着很大的影响。如薄荷即使栽培在同一块地,阳光

中药现代化研究成果精

中药现代化研究成果精 Prepared on 24 November 2020

摘要: 从神农尝百草到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药研究和使用在我国已经有数千年的历史,是中华民族的一大财富。近年来,中药现代化研究成为国家支持的一个热点,也成为一大研究热点。这场研究热潮势必会为传统中药书写新的辉煌篇章。中医药是我国璀璨的文化瑰宝,有着五千多年的历史,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骄傲。近几十年来,中医药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国内对此也更加重视。而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对加快中药的新药研发和中药现代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制药新技术的应用与中药现代化。 实现中药现代化是我国药学工作者的重要任务,进行中药现代化研究,就要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的研究成果,结合传统中药生产的特点,借助现代科学技术的手段和方法,遵守严格的规范标准,探索、认识、发展传统中药,研究出优质、高效、安全、稳定、质量可控、服用方便,并具有现代剂型的新一代中药,这是中药现代化发展的必然途径。以下几个方面论述了制药新技术的应用与中药现代化。 1、高通量药物筛选(HTS技术 高通量药物筛选技术是20世纪80年代出现的新的药物筛选方式,是多种技术方法有机结合而形成的新的技术体系。高通量药物筛选技术作为药物研究的新技术和方法,不仅在药物筛选寻找活性化合物方面有着极大的优势,在研究药物作用机制方面亦能发挥作用 [1]。 2、提取新技术 提取是中药制剂生产过程中最基本、最重要的环节之一,提取技术的优劣直接影响到药品质量和生产效率及经济效益。以下面是几种提取分离新技术: (1超临界流体萃取(SFE-CO2技术。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是一种以超临界流体代替常规有机溶剂对中药有效成分进行萃取的新型技术 [2]。有研究表明,采用超临

(整理)中药注射剂的质量问题及解决途径.

中药注射剂的质量问题及解决途径 沉淀、疼痛、溶血、过敏反应、附加剂、酸碱度等是当前影响中药注射剂质量的几个实际问题。本章就上述几个问题产生的原因及解决方法和注意事项等进行讨论。 (一)疼痛问题 中药注射剂皮下、肌肉注射或静脉注射时,常常发生局部疼痛、红肿、硬结等。 1.致痛因素 除注射部位、注射方法或注射针头引起的疼痛(属机械剌激)外,化学剌激即中药注射剂药液本身所造成的疼痛,是致痛的主要因素。中药注射剂致痛因素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 (1)杂质的存在杂质包括鞣质、蛋白质、树胶、叶绿素和淀粉等。鞣质的存在是引起疼痛的主要原因。当含有鞣质的药液被注入肌肉后,鞣质与组织中的蛋白质结合成不溶性的鞣酸蛋白。鞣酸蛋白难于被吸收,因此,造成注射部位疼痛、红肿及硬结等现象发生。含鞣质量越多,疼痛越厉害。只有将鞣质除净,疼痛才能减轻或消失。此外,药液中含有蛋白质,也会对肌体有刺激性,而引起疼痛。这是由于机体组织对蛋白质等杂质吸收困难的缘故。在检查澄明度时,往往因为这部分杂质以肉眼所不能观察到的细小微粒长时间混悬于药掖中,造成澄明度虽然合格,但仍能引起疼痛的出现。 (2)有效成分产生的刺激性一部分中药注射剂含有皂苷、蒽醌、蒽酚、酚类、有机酸等成分,对机体组织有一定的刺激性。皂苷是由于能降低表面张力而引起刺激性的。且这些化学成分注入机体后,由于对组织有较强的剌激作用,而引起局部疼痛、红肿及硬结现象。有资料报道,黄芩苷注射给药时,也有较大的剌激性,这些成分浓度越高,剌激性越大。 (3)注射药液不等渗高渗溶液(高于等渗浓度3倍以上)或低渗溶液注入机体后,均能产生局部组织的剌激而引起疼痛。水蒸气蒸馏法配制的注射剂,一般是低渗液,注入肌肉后有疼痛感觉,用氧化钠调成等渗溶液后(在100mL药液中加入0.9g的氯化纳)则疼痛大大减少。如麝香注射剂在未调渗透压前其溶液为低渗透液,注射时疼痛,调成等渗溶液时,疼痛则大大减轻。如水提醇沉法配制的多成分中药注射剂,在高浓度情况下(一般是每mL相当2克以上生药)则可引起疼痛,当浓度降低后,疼痛则减轻。 (4)pH值不适宜中药注射剂pH值大于8.0小于5.0,均可产生不同程度的疼痛。因为,药液偏酸或偏碱,都对局部组织产生剌激。大多数中药提取液都偏酸性(pH值在1~5之间),在配制中若不调节pH值,经过灭菌后,pH值又下降,从而酸性更强,刺激性就更大了。 2.测定疼痛程度的方法测定中药注射剂引起疼痛的程度,对于预知人体注射药物能否引起疼痛、红肿等具有一定作用。实际工作中,可采用小鼠后跖皮内注射法。其操作方法如下: 取18~20g健康小白鼠(雌雄均可),每10只为1组,分药物组与对照组两姐。每鼠自一侧后跖皮内注射0.03mL药液,注射后立即放入鼠笼中,并立即观察2 min内的舐足、提足和踢足反应,并作统计。统计时,舐足以每一次计2分,提足或踢足一次相当舐足50次。每鼠各反应计分之和即为该鼠的反应得分,将组内各鼠反应得分相加,再除以小鼠数,即得小鼠对该药致痛反应的平均得分。 对照组注射等渗氯化钠溶液,给药方法、统计方法与给药组一样。

中药饮片存在的质量问题

中药饮片存在的质量问题 高天爱(山西省药品检验所) 我国是一个药材资源十分丰富的国家,据统计,总数约1.2万种,作药用约5000余种,进入商品流通渠道约1150余种,临床常用的约700种。中药材品种混乱原因是错综复杂的,它来源于天然的植物、动物、矿物,只经过产地简单加工,即形成商品,有的基源相近,外形相似等多种原因。而形成“同名异物’’和“同物异名’’现象。随着用药量的增加,药源紧缺,同科属品种大量涌现.另外地区习惯用药范围的扩大。“新异品种”出现及非科学方法引种养植,致使部分中药材品种混乱,个别伪品增多,少数品种中药材质量下降,严重影响临床用药的安全、有效,影响中医药信誉,给中药生产、供应、使用、药品检验、药品监督管理带来了许多困难。为了保证中医临床用药安全、合理、有效,保证人民健康和生命安全,必须严禁伪、劣中药材和中药饮片流人药材市场。 (一)中药饮片市场概况 1.中药材(个子货)的伪品,掺伪情况较少; 2.中药饮片,掺伪情况较多; 3.较小的种子、果实类、花类、全草掺伪情况较严重。 (二)中药饮片存在的质量问题 1.以它种药材混充此种药材 北豆根、木兰豆根充山豆根;香加皮、地骨皮充五加皮;槲寄生充桑寄生;小通草充通草;小浙贝母、小湖北贝母、伊贝母、平贝母、皖贝母、太白贝母、江西贝母、东贝母等充川贝母;小平贝充松贝;苦地丁、甜地丁充紫花地丁;水半夏充半夏;人参充西洋参;华山参、桔梗、商陆充人参;黑柴胡充柴胡;甘肃丹参、滇丹参充丹参;广防己、汉中防己、木防己充防己;九节菖蒲、水菖蒲充石菖蒲;桔梗、防风充党参;铁丝灵仙充威灵仙;山麦冬充麦冬;碎杏仁充郁李仁;苦楝皮充秦皮;官桂、桂皮充肉桂;白芍去心充牡丹皮;广金钱草、连钱草充金钱草;松香充琥珀;滑石粉染色充蒲黄;鹿角片充鹿茸片;化橘红充橘红;人工天竹黄充天竹黄;青果充西青果;南五味子充五味子;川木通充木通;小附子充川乌;龙血竭充血竭;藿香充广藿香;锁阳充肉苁蓉;白薇与白前颠倒使用;石楠藤、络石藤混用;重楼与拳参混合使用;南鹤虱与鹤虱混用;粉萆与绵萆混用;浮石与浮海石混用;阳起石 与阴起石混用;南、北寒水石混用等。 2.药材市场供大于求或价位上扬的中药饮片、种子、果实、花类多有不同程度的掺伪现象,掺伪数量从10—35-60%不等。 (1)以它种药材掺人此种药材使用 酸枣仁中掺枳椇子、理枣仁;枳实中掺青皮:白头翁中掺漏芦;片姜黄中掺

中药药理学研究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

中药药理学论文 题目:中药药理学研究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 学院:中西医结合临床学院 班级:08级中西医结合临床(2)班 姓名:赵少飞 学号:08411115 日期:2011-5-31

中药药理学研究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 【摘要】 中药药理学(Pharmacolog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是以中医药基本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药和机体相互作用及作用规律的一门学科。中药是指以中医学理论为基础,用于防治疾病的天然药材;机体则指人体、动物体及病原体。中药药理学的研究内容分两部分,即中药药效学(药物效应动力学)和中药药动学(药物代谢动力学)。中药药效学是用现代科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和揭示中药药理作用产生的机理和物质基础。中药药动学是研究中药及其化学成分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及其特点。中药药理学是基于现代药理学实验方法,研究中药治疗作用及其机理、发展现代中药与创新中药、创造现代中药药性理论的一门学科。在讨论到中药药理学的基本任务及中药药理研究的现状与发展后,着重从基本药理概念问题、关于复方研究问题、关于中药血清药理研究问题、关于有毒中药研究问题及关于中药的临床药理学研究问题进行了讨论。我们得到相应的对策分析:合理的全面规化, 应当提倡和实施与现代科技接轨的方针, 应当制定中药药理研究的相关原则、规范与评价标准,积极探索开创新的研究方法等。 【关键词】中药药理学;中药药理研究;研究问题,对策。 中药药理学是近几十年来形成的一门新兴学科,它是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西医药结合的产物,是中药现代化发展的必然,也是中药学在我国发展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其特点是既要遵循中医药理论,又要结合现代医学知识,并用现代医药学研究中药的成果阐明中药防治疾病的道理,因此它也是中药走向世界的桥梁。 现代中药药理学的建立和发展已有几十年历史,其学科任务逐渐明确。第一,阐明中药药效产生的机理和物质基础,从现代科学的高度,认识和理解中药理论的内涵。研究中既要重视单味药的研究,也要注意总结提炼某一类药的共性,形成理论。第二,中药药理学研究要与中药临床应用研究密切结合,为提高中药疗效,促进中医药应用科学的发展做贡献。第三,促进中医药理论的进步。几十年中药药理学研究成果的积累,对现代中医药理论的进步起到了推动作用。目前对中药药性理论、归经理论,以及中药清热解毒、攻里通下、活血化疲、扶正固本等作用,已初步建立了与之相关的现代科学概念。第四,参与中药新药的开发。中药新药的开发是以中药制剂的有效性、安全性和质量可控性为基本条件,中药药理学承担药效学和毒理学研究任务,这不仅为临床提供了许多高效低毒的中药新药制剂,也推动了中药药理学自身的发展。第五,促进中西医结合。中药药理学是中西医结合的产物,中药药理学学科的发展,与中西医结合学科的发展共进。中药药理学的发展也将促进中医药的现代化和国际化。 1中药药理学研究发展及现状 如果以 1985年 10月中国药理学会中药药理专业委员会成立作为中药药理学研究的一个里程碑, 那么从那以后, 在以中药药理专业委员会为核心的我国中药药理学研究大致经历过了几个历程, 即从 1985年学会提倡的 "不论用什么思路和方法, 也不论从那一个角度进行中药的药理作用研究 "都是应当值得欢迎的 ";到 1987年 ~ 1990年锐意提倡中药的复方药物特别是中医经典名方的

中药现代化研究成果精.docx

摘要 : 从神农尝百草到李时珍的《本草纲目》 , 中药研究和使用在我国已经有数千年的历史 , 是中 华民族的一大财富。近年来 , 中药现代化研究成为国家支持的一个热点 , 也成为一大研究热 点。这场研究热潮势必会为传统中药书写新的辉煌篇章。中医药是我国璀璨的文化瑰宝 , 有着五千多年的历史 , 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 是中华民族的骄傲。近几十年 来, 中医药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 , 国内对此也更加重视。而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对加快中 药的新药研发和中药现代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制药新技术的应用与中药现代化。 实现中药现代化是我国药学工作者的重要任务 , 进行中药现代化研究 , 就要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的研究成果 , 结合传统中药生产的特点 , 借助现代科学技术的手段和方法 , 遵守严格的规范标准 , 探索、认识、发展传统中药 , 研究出优质、高效、安全、稳定、质量可控、服用方便 , 并具有现代剂型的新一代中药 , 这是中药现代化发展的必然途径。以下几个方面论述了制药新技术的应用与中药现代化。 1、高通量药物筛选 (HTS 技术 高通量药物筛选技术是20 世纪 80 年代出现的新的药物筛选方式, 是多种技术方法有机结 合而形成的新的技术体系。高通量药物筛选技术作为药物研究的新技术和方法 , 不仅在药物筛选寻找活性化合物方面有着极大的优势 , 在研究药物作用机制方面亦能发挥作用 [1] 。 2、提取新技术 提取是中药制剂生产过程中最基本、最重要的环节之一, 提取技术的优劣直接影响到药品质量和生产效率及经济效益。以下面是几种提取分离新技术:

(1 超临界流体萃取 (SFE-CO2技术。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是一种以超临界流体代替常规有机溶剂对中药有效成分进行萃取的新型技术 [2] 。有研究表明 , 采用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提取的有 效成分与传统煎煮提取得到的有效成分相比 , 往往具有更强的药理活性 [3] 。 (2 超声波浸取技术。超声浸取技术是利用超声波辐射压强产生的骚动效应、空化效应和 热效应引起机械搅拌、加速扩散溶解的一种新型提取方法[4]。 (3 微波浸取技术。微波浸取技术[5] 是利用微波能来提高浸取率的新技术, 微波一可使极性分子超高速旋转 , 平均动能迅速增加 , 使其温度迅速升高 ; 二是通过离子传导 , 离子化的物质在超高频电磁场中以超高速运动 , 做转向及定向排列 , 产生撕裂和相互摩擦引发热效应。 3、分离纯化新技术 分离纯化的目的是将无效和有害组分除去, 尽量保留有效成份或有效部位, 为不同类别中药制剂提供合格的原料或半成品[6] 。 (1 大孔吸附树脂。大孔吸附树脂是一种具有大孔结构的有机高分子共聚体, 是一类人工合成的有机高聚物吸附剂。该技术在皂苷、黄酮、生物碱及其他类化合物的分离中已经得到 了广泛的应用 [7] 。一般情况 , 中药复方提取液经该技术处理后 , 得到的固形物一般仅为原生药的2%-5%,而且吸湿性极强的糖、氨基酸、多肽等水溶性杂质被除去 , 便于后续工序的操作 , 有效部位或成分含量纯度可提高 10-14 倍, 而传统的水煮法约为 30%,醇沉法约为 15%;临床用药剂量可明显降低 [8] 。 (2 膜分离技术。膜分离技术[9]主要利用膜的选择性分离实现料液的不同组分的分离、 纯化和浓缩。 4、制剂新技术

2017年执业药师继续教育 中药注射剂安全性问题的探讨答案

20XX年执业药师继续教育 中药注射剂安全性问题的探讨答案返回上一级 单选题(共10题,每题10分) 1 . 不属于中药注射剂的【用法用量】项目内容的是() ? A.静脉滴注 ? B.用250ml~500ml 5%葡萄糖注射液或生理盐水稀释 ? C.配制后请在4小时内使用 ? D.每分钟约40滴 我的答案:C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暂无 2 . 中药注射剂应加强用药监护,密切观察用药反应,特别是在() ? A.用药开始5分钟内 ? B.用药开始10分钟内 ? C.用药开始30分钟内 ? D.用药结束30分钟内 我的答案:C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暂无 3 . 不属于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预防措施的是() ? A.合理选择给药途径 ? B.用药前应仔细询问患者过敏史 ? C.使用中药注射液时宜从小剂量、低浓度、慢滴速开始 ? D.出现不良反应马上停药,并积极进行抢救 我的答案:D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暂无 4 . 不属于中药注射剂合理使用原则的是() ? A.辨证施药,严格掌握功能主治 ? B.严格掌握用法用量及疗程 ? C.出现不良反应,及时救治 ? D.严禁混合配伍,谨慎联合用药 我的答案:C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暂无 5 . “单独使用中药注射剂”完整的含义是() ? A.禁止与其他药品混合配伍使用 ? B.谨慎联合用药 ? C.确需要联合使用应考虑间隔时间、输液容器的清洗等问题 ? D.以上都包括 我的答案:D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暂无 6 .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特点不包括() ? A.不良反应的多发性和普遍性 ? B.不良反应的不可预知性和不确定性 ? C.不良反应发生时间的差异性以及批与批之间不良反应的差异性 ? D.不良反应临床表现的专一性 我的答案:D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暂无 7 . 不属于临床使用不当导致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是() ? A.选用产品质量不合格 ? B.用法不当(滴速过快、选用溶媒不当、改变给药途径) ? C.用量不当(超剂量使用) ? D.用药与辨证不符 我的答案:A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暂无 8 . 既可选用5%~10%GS作为溶媒,又可选用0.9%NS做溶媒的中药注射剂是()? A.复方丹参注射液 ? B.血栓通注射液 ? C.参麦注射液 ? D.灯盏细辛注射液 我的答案:B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暂无 9 . 不属于慎重使用而需要加强监测的人群是() ? A.老年、儿童患者

500种中药现代研究2

500 种中药现代研究2 旋覆花 爲菊科植物旋覆花Inula britannica L. var. chinensis ( Rupr. )Reg. 、线叶旋覆花Inula linariae- folia Turcz. 或大花旋覆花Inulabritannica L. 等的头状花序。味苦、辛、咸,性温。入肺、肝、胃经。功能:消痰、行水、降气、止呕、软坚。主治:胸中痰结、胁下胀满、咳喘、呃逆、唾如胶漆、心下痞硬、噫气不除、大腹水肿。内服:煎汤(包煎或滤去毛),3?10g ;或入丸、散。外用:煎水洗,研末乾撒或调敷。 【现代研究】主要成分:大花旋覆花开花时期的地上部分含倍半萜内酯化合物大花旋覆花素(Britanin) 和旋覆花素(Inulicin) 。花含槲皮素(Quercetin) 、异槲皮素(Isoquercetin) 、咖啡酸(Caffeic acid) 、绿原酸(Chlorogenic acid) 、菊糖及蒲公英甾醇(Taraxasterol) 等多种甾醇。 药理作用: 1. 平喘、镇咳作用旋覆花黄酮对组胺引起的豚鼠支气管痉挛性哮喘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对组胺引起的豚鼠离体气管痉挛亦有对抗作用,但较氨茶碱的作用慢而弱。小鼠氨水喷雾法和酚红排泌法实验表明:旋覆花黄酮无镇咳和祛痰作用,每只小鼠腹腔注射150% 旋覆花煎剂0.1ml ,于注射後1 小时有显着镇咳作用,但祛痰效果不明显。 2. 抗菌作用大花旋覆花的根和地上部分之脂溶性及醚溶性部分有抗菌作用。旋覆花中的咖啡酸及绿原酸有较广泛的抑菌作用,但在体内能被蛋白质灭活。平板纸片法或挖沟法试验表明:旋覆花煎剂(1:1 )对金黄色葡

中药饮片质量存在问题与对策

中药饮片质量存在问题与对策 发表时间:2019-11-25T11:04:24.347Z 来源:《航空军医》2019年09期作者:乔溪马红[导读] 中药饮片是中医防治疾病的有效手段之一,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临床疗效。 摘要:中药饮片是中医防治疾病的有效手段之一,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临床疗效。本文总结了中药饮片在临床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并提出相关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中药饮片;药材来源;中药炮制;贮存保管;对策The quality problem and suggestion of the Chinese herbal pieces Qiao Xingying 1 , Ma Hong2 (The Affiliated Huguosi Hospital of Bei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Beijing,100039) ABSTRACT: the Chinese herbal pieces are one of the effective means of prevention and treat disease, the quality directly affects the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problem of the Chinese herbal pieces in clinical application, analyzes the reason, and puts forward relevant strategy and suggestion. KEYWORD: Chinese herbal pieces; medicinal materials resource; Chinese herbal medicine processing; storage; strategy. 中药饮片是在中医药理论的指导之下,对中药材进行加工炮制后形成的产品,是中药汤药以及中成药的原料药材。中药饮片质量好坏,与产地、采收季节、时间、炮制方法等密切相关。中药饮片作为临床用药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质量直接关系到临床疗效以及用药的安全性。现就中药饮片质量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对策与建议。 1中药饮片质量现状 1.1中药饮片来源问题 第一,中药饮片品种混淆中药品种是影响中药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如:通草与小通草品种混淆。首先,二者之间来源不同。通草为为五加科植物通脱木的干燥茎髓。小通草为旌节花科植物喜马山节花、中国旌节花或山茱萸科植物青荚叶的干燥茎髓。再者,二者间性状存在差异。小通草因形似通草但细瘦而得名,小通草切面平坦,无空心;通草切面平坦,中空或有半透明薄膜,实心者少见。二者之间功效不同。通草具有通气下乳之功效,治疗产后气血不足,乳汁不通者,可与猪蹄、穿山甲、川芎、当归等配伍,以增强下乳的功效,而不能用小通草代替通草。因此,《中国药典》将二者分别收载,但由于通草与小通草形态相近,常易混淆。 第二,混入非药用部位巴戟天,在《神农本草经》一书中,列为上品。陶弘景谓生品巴戟天:“根状如牡丹而细,外赤而内黑,用之打去心。”但发现,由于巴戟天生长时间短,个头较小,肉薄,无法去除木心,使用带心的巴戟天,患者出易出现心烦多梦的症状,因此,巴戟天在临床应用时应去除非药用部位木心。 化橘红为芸香科植物化州柚或柚的未成熟或近成熟的干燥外层果皮。以皮薄均匀,气味浓者为佳,但发现,化橘红的果皮上混入偶有存在非药用部位橘白过多的现象,气微香,致使性味功效远不及未混入非药用部位的化橘红化痰如神。 第三,采收季节不适宜。中药饮片质量优劣与采收季节、采收时间密切相关。《神农本草经》中记载:“采造时月生熟,土地所出,真伪陈新,并各有法。”采收药品的时间与炮制的方法,产地,真药伪药新药陈药,都各有一定的标准。目前发现,有部分药材未到采收季节,并且没有达到最佳的采收时间而被采收的现象。如:桑叶未经霜打而进行采收,叶片较薄,新绿色,握之没有扎手感。 第四,以假乱真,以次充好。如;茯苓块常易掺入淀粉,更换成茯苓片杜绝了此类现象的产生;使用价格相对低廉的小平贝母、伊贝母冒充价格昂贵的川贝母;栀子中掺入呈细长形,表面暗红色的伪品水栀子等。 1.2中药饮片炮制品种存在问题 加工炮制是药材生产的主要环节,其有利于降低药材毒性、从而提高中药饮片的临床疗效。中药炮制方法不当,修制不规范都会影响中药饮片的质量。如:肉桂切片过于厚大,不易煎出有效成分,需铜缸打碎调剂;黑顺片外皮与切面均呈黑色,因炮制方法不当所致,造成制黑顺片的毒性成分乌头碱大大增加,黑顺片遵古法炮制应为,外皮黑褐色,切面暗黄色,半透明状,断面角质样。紫苏子颜色过深,因清炒火候过大所造成等。 1.3中药饮片贮存保管存在问题 中药饮片贮藏保管是保证饮片质量的重要环节,不同饮片品种需要不同的贮藏保管条件,贮藏保管的条件不恰当,会致使饮片中的有效成分减少,甚至使中药饮片发生变质。如:枸杞子含糖类成分在夏季高温情况下,易粘连成团;大枣、党参、火麻仁等因含有大量的营养物质,虫卵喜于藏身其中,药材易于出现虫蛀的现象;老鼠易藏身于纤维絮绒柔软的中药饮片像茵陈、金莲花中等等。【1】。 2对策与建议 2.1严把中药饮片进货质量关 第一,提高中药饮片采购人员业务素质采购人员应掌握眼观、手摸、鼻闻、口尝、水试、火试等常用的性状鉴别方法;建立完整的购进、验收记录;应掌握中药饮片真伪优劣的识别能力;掌握《中国药典》、《全国中药材炮制规范》及各省颁布的《中药饮片炮制规范》等等,按照质量标准验收所采购中药饮片的质量。 第二,严格入库验收中药饮片到货之后,验收人员对中药饮片逐一批次进行检查,仔细核对原始的凭证,检查采购中药饮片的品种、规格、数量、生产日期、产地等,所有内容全部合格者进行记录。 第三,采购渠道需规范中药饮片的采购必须严格依照《医院中药饮片管理规范》【2】执行。从持有中药饮片生产许可证、GMP达标或持有药品经营许可证、GSP达标的企业购进中药饮片。 第四,采购道地药材。 同一种中药材,多数地区都产,唯有某一地区产品的质量优良,称之为“道地药材”,道地药材的品种优良,炮制讲究,质优量大,最重要的是临床疗效突出。如:河南的地黄;东北的人参;内蒙古的甘草等。 2.2严把炮制质量关。 认真执行2010版《中国药典》、1986年版的《北京市中药材炮制规范》,使达到标准的中药饮片进入医院。采购人员进一步加强此环节的监督管理,严把药品质量关。 2.3加强调剂室中药饮片的养护贮存

最新分析中药注射剂存在的问题及处理

中药注射剂存在的不良现象及处理方法 1 分析中药注射剂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来,中药注射剂在临床应用显著增加。由于中药注射剂在原料、生产工艺、质量控制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因此,在临床使用中存在一些安全性问题。 1.1 药材原料问题中药材质量常常受到栽培技术、产地、环境、炮制方法、运输过程、储存条件等方面一些影响,易造成质量不稳定。进而导致中间体和终产物质量出现问题,因此,原料成为影响中药注射剂内在质量和安全性问题之一。 1.2 刺激性问题中药注射剂有效成分具刺激性,如黄芩中的绿原酸、药材中的挥发油,都可对局部产生刺激作用,而引起疼痛。中药材中多量鞣质由于形成鞣酸蛋白吸收困难,因此多次注射局部组织就有可能由硬结而坏死造成无菌性炎症。 1.3 澄明度问题中药成分复杂,在生产过程中的杂质未除净,尤其是鞣质、树脂等形成了胶体分散物,由于胶体陈化而呈现混浊或沉淀。 1.4 pH值人体血液的pH值为7.4左右,因此要求注射液的pH值应与血液相等或接近,注射液偏酸或偏碱都会产生疼痛或组织坏死等副作用,故pH值一般列为质控必须检查的项目。上述检品经检测pH值不合格的有红花注射液、参芪扶正注射液、柴胡注射液、复方苦参注射液、清开灵注射液[3]等。 1.5 有效成分的溶解度问题中药注射剂的有效成分是应用植物化学提取分离得到的。但很多情况下,有效成分不溶于或难溶于水,这不仅给制备注射剂带来困难,而且影响疗效。 1.6 质量标准问题现行的质量标准欠完善,不能充分保障中药注射剂的安全。大多数中药注射剂缺乏明确的质量指标,所以存在着因药材质量、工艺生产条件的影响,产生质量不稳定,进而影响疗效。 1.7 其他含量测定方法科学性不强且含量测定、可控指标少。 2 探讨中药注射剂常见的不良反应 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或意外的有害反应。在20世纪80年代由传统中药引起的ADR就有相关报道,但未引起足够重视。随着中药注射剂在临床使用的日趋广泛,引起的ADR也日渐增多。中药注射剂引发的不良反应临床表现多样,涉及人体各个系统,包括消化系统、血液系统、循环系统中药注射剂变态反应的临床表现为药物热、皮肤反应、血管神经性水肿、过敏性哮喘、过敏性休克及溶血性贫血[4]等。常见的不良反应有以下几种: 2.1 过敏反应有些中药含有完全抗原或半抗原等抗原性物质,它们在与别的药物相互作用后,也可产生抗原性物质,这些抗原物质与肌体作用后,能引起过敏反应。表现为荨麻疹、瘙痒、红斑、水泡、剥脱性皮炎,发生率为22.21%[5]。王晓瑜等[5]分析413例中药注射剂引起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过敏反应占ADR 总数的68.75%,引起急性死亡的主要原因是过敏性休克。临床表现为心血管系统反应:临床主要表现为血压变化、胸闷、窦性心动过速,甚至心力衰竭致死;消化及泌尿系统反应:临床主要表现为腹泻、肝损害、溶血尿毒综合征(HUS)等。神经及肌肉系统反应:临床主要表现为肢痉挛、末梢神经炎、口舌生疮、肌肉震

《中药现代研究进展》教学大纲

《中药现代研究进展》教学大纲 (2009 年修订36 学时用)中药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认识和使用的药物,大多数来自于天然产物,有自身的理论体系和应用特点。在近代,由于现代科学技术在中医药领域的引入,使得人们对于传统中药有了更多更新的认识。中药的应用源自中医理论,客观的认识中医、认识其临床用药的合理性、实用性、甚至科学性是我们今天从事中医药行业的人员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 传统中药在世界范围内既属于传统医学(TCM ),有整体性、系统性的优势;又能够作为OTC (非处方用药)、或DRUGS (药品)直接治疗疾病。传统医学的优势应该与现代西方医学沟通,现代中药的进展就是追求更多、更新的药品服务于临床、造福于人类健康。 本门课程的开设基于目前中药研究的方向分类介绍其进展情况,引导学生了解中药目前的发展状态,有助于确立研究目标,在学习中药现代研究成果的同时了解该学科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中医中药的发展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认识医学、药学与现代各相关学科相结合、并借助用其他学科的思路和技术优势以促进自身的进步。传统医学的发展必须首先立足于继承,保存自身优势的前提下寻求有效的发展。 第一章药性理论研究进展 1 教学目的: 1.1 掌握中药、中药学,天然药物的概念; 1.2 熟悉临床中药学的优势和不足,中药安全使用的要求; 1.3 了解中药特点和分类方法。 2 教学内容: 2.1 重点讲解对中药、中药学的古今认识,天然药物的概念以及与中药的关系。 2.2 系统认识传统中药的临床应用特点,简介中药的现代分类方法。 2.3 介绍目前临床中药学的概念、存在的优势和不足。 2.4 重点认识中药的安全性以及常用防范措施。 3. 教学方法:理论讲授。

中药材专业市场监管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中药材专业市场监管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一、当前我国中药材专业市场监管面临的主要难题有: (一)中药材专业市场经营秩序规范难。全国现有17个中药材专业市场,经走访调研,普遍面临市场经营秩序规范难。主要表现在中药材市场经营主体繁杂、经营方式不一、经营群体散漫、市场管理难度大、缺乏统一权威的中药材市场管理规范。 (二)中药材质量控制把关难。中药材专业市场的中药材经营未实行许可管理,允许城乡集贸市场、社会群体组织、单位及个人自由购销中药材,中药材即可在市场内经营,也可在市场外销售。对未进入中药材专业市场的中药材质量缺乏必要的控制把关措施,控制假劣中药材流入药品生产经营使用单位难度较大。中药材质量标准不完善,尤其对目前尚无质量标准的中药材品种质量管控更是缺乏法定依据。 (三)中药材流通追溯难。中药材既是药品又是农副产品双重属性,需要定期进行翻包、晾晒、杀虫等养护措施,没有固定的包装标识,且未实行许可管理,中药材购销过程中索证索票、检查验收制度执行不严格,一旦发生质量问题,往往造成卖方不认账、买方无证据而难以追溯。药品生产经营使用单位也难以了解所购进中药材的生长、采收和流通等相关信息。 (四)中药材从业人员综合素质提升难。中药材经营

门槛低,中药材从业人员众多。药农药商文化水平、知识结构、文明经商、守法意识、诚信观念良莠不齐,组织培训难度大,培训效果不明显。 (五)中药材违法行为责任追究难。中药材经营者流动性大,亦农亦商,遍及城乡,多无固定场所。一些药农药商守法意识、诚信观念不强,易受经济利益驱使,加之中药材追溯难,违法成本低,中药材市场监管力量薄弱,对一些中药材经营违法行为责任追究较为困难。 二、建议和对策 (一)中药材专业市场(中药材交易中心)应借鉴超市管理模式实施公司化经营管理。对进入中药材交易中心的中药材实行统一经营管理、统一质量检查、统一包装标识、统一开具票据、统一仓储五统一管理。由市场开办者实施五统一管理并履行中药材交易中心药材质量安全第一责任人的职责。在不完全具备条件不能全面实施时,可选择易掺杂使假、增重、染色的重点药材品种先行实施,在积累经验的基础上,再逐步全面推行。 (二)大力推进中药现代物流体系建设。建立集中的现代中药材仓储物流中心,实行统一仓储管理。对暂不能进入仓储中心的,对其中药材仓库实行备案管理。 (三)加快推进中药材流通追溯体系建设。建设中药追溯体系的目标:建立以中药材种植地为源头,以中药材流通

中药现代研究存在问题及思考

#学术探讨# 中药现代研究存在问题及思考 方文贤 中国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 北京 ≈收稿日期 2 2 ≈通讯作者 方文贤 × ? ? 应用现代科学方法对中药进行研究 一般认为是以陈克恢先生从中药麻黄中提取出麻黄碱作为西药为起始 以后对中药有效成分的研究也大多都是如此进行?今就中药现代研究存在问题进行思考分析 简述如下?1 中药现代研究存在问题及分析 111 从中药中分离!提取有效成分 发展为化学药物从中药中提取!分离出如麻黄碱!黄连素,,青蒿素!川芎嗪等成分 再按西药新药研究的规定和要求 进行一系列的实验研究 直到符合西药新药标准 成为西药的传统化学药物 基本都是这一研究模式的成果?其存在的问题是 以上这些新化学药物都只能在西医药的理论指导下应用于临床?而基于运用中医药理论于临床治疗的中医 则无法应用这些药物?因为中医应用它们于临床时 应该必须了解和掌握的这些药物的所有中药理论信息 包括药物的四气!五味!归经!功效!炮制方法与功用!毒性与解毒方法!七情配伍!用法禁忌等等 都没有得到任何提供 而提供给他们的只是西医药理论的药化!药理 如麻黄碱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黄连素2抗微生物药物!青蒿素2抗疟药!川芎嗪2防治心绞痛药 等方面的有关信息?因而不能满足中医药人员临床应用这些药物时所必须参考的各种信息的要求?所以 中医药人员不会!也不可能冒险去应用这些药物?这是把中药研究成传统西药的一种思路和方法? 112 把中药当作植物药 套用西方发达国家传统医药 西药 的研究方法 在 世纪最后 年 现代制药业的发展出现许多新的问题 如现代新药研制费用的急剧增加 新的富有活性的化合物或所谓先导化合物的难以寻找 研制成功时间不断延长以及新药上市应用的周期越来越短等?有专家指出 现在研制成功一个新的合成药 一般需要 ? 年时间 大约要花费 ? 亿美元 而且还避免不了药物的毒副反应?有统计显示 全美制药业 年的增幅为 年为 年仅为 ?传统的西药新药研发模式 正在转向从天然药 包括植物药 中寻找有活性的先导化合物 以及试图能与前沿生物技术相结合而寻找出新的活性化合物?这是西 方发达国家在其研制传统化学药物 西药 思路方法出现危机 有效新化合物难以寻找!因毒副作用大难以进入临床!经费投入巨大!研制时间太长等 的情况下 不得不转向从临床有效的植物药中去寻找先导化合物 再进一步研制新药的权宜办法?但是 最近有学者指出 化合物样品主要来源是合成化合物和从天然植物中提纯的化合物?一个化学工作者一年可合成化合物的数量最多不过 个 从天然植物中提纯的化合物数量更少 因此 获得合成化合物和天然提纯化合物的时效很差?该学者特别强调 近年来 组合化学技术的出现使快速合成大量化合物成为可能 一个组合化学工作者一年可合成 ? 个化合物 若将所有的组合化学库加在一起可达 甚至更多?然而 通过高通量筛选技术快速筛选这些组合化学库 发现其中先导物存在的概率却非常低 如较易筛选的酶 受体模型 约 个化合物中才能找到 个先导物 而蛋白2蛋白相互作用模型的筛选结果更差?因此 在我国医药界 尤其中医药界 因为国力不足以及实验技术和仪器设备的滞后 如果沿着这种方法去进行研究 结果必将是缓慢跟进 所获研究成果并能投入临床者也不会理想? 113 利用西医/病0的研究模型 包括动物!实验模型!实验 设计与实验方法!实验指标的选择等 筛选研制有效中药及中药复方 进行过中药新药开发研究的人都有这样的感受 即临床上治疗某病很有疗效的中药 包括复方 在很多动物实验模型上却都很难重复出疗效?现在分析其原因 除动物和人有一定的差异外 还应该有研究思路和方法是利用西医药/病0的研究模型的问题 以及所选用观察指标是否合宜等问题?如以往曾用马利兰!环磷酰胺或放射线照射法造成血小板减少动物模型 由于这种造模方法是通过损伤动物骨髓造血干细胞导致骨髓和外周血三系细胞均减少 其发病机理和临床表现与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 不尽一致 作为研究新药的 ×°模型并不理想 对 ×°新药药效学动物模型的研究必须以免疫失调所至的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为依据≈ ?另外 观测的指标又有些是临时性指标 因为这些模型出现所观察的指标大多时间短暂 时间不同出现指标的变化情况不同!所反映疾病的变化情况有限等 有些还可能不是关键性指标? # #

中药注射剂常见的质量问题及解决办法

一、中药注射剂常见的质量问题及解决办法。 中药注射剂常用的质量问题为澄明度问题、刺激性问题及疗效不稳定问题。 解决问题:1、解决澄明度问题的措施,尽可能的去除杂质、调节药液ph值、采用热处理冷藏法净化药液、合理选择附加剂、应用超滤技术等。2、解决刺激性问题的措施,消除有效成分本身的刺激性、尽可能的去除杂质、调节药液ph值、调节药液渗透压等。3、解决疗效不稳定问题的措施,控制原料质量、调整剂量、优化制备工艺、提高有效成分含量等。 二、产生“松片”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1、中药细粉过多,或其中含纤维过多,或含动物角质类、动物皮质类较大,缺乏黏性,又有弹性,致使颗粒松散不易压片成型(空气多,弹性大,硬度小)。 2、原料药中含矿物类药量较多,黏性查。 3、黏合剂选择不当或黏性不足,润滑剂不合适。 4、含挥发油脂肪油类成分多。 5、含水量太低。 6、颗粒质地疏松,流动性差,常使颗粒填入模孔量不足而产生松片。 7、冲头长短不一,片剂所受压力不同,受压过小者产生松片。 8、压力不够或车速过快受压时间太短等。 三、裂片的原因及解决发法。 1、制粒时黏合剂或润滑剂选择不当,或用量不足,或细粉过多,或

颗粒过粗过细,此时在不影响含量的情下可筛去部分细粉,或加入干燥黏合剂如CMC等混匀后再压片。 2、颗粒中油类成分较多,减弱了颗粒间的黏合力;或纤维性成分较多,富有弹性而引起裂片,此时可加入吸收剂或糖粉克服之。 3、颗粒过分干燥引起裂片,可喷入适量的乙醇,亦可加入含水量较多的颗粒,或在地上洒水使颗粒从空气中吸收适当水分。 4、压力过大或车速过快使空气来不及逸出而引起的,可调整压力减慢车速克服之。 5、冲模不合要求,由于冲模使用日久,逐渐磨损,以致上冲与模圈不吻合;冲头向内卷边,压力不均匀,使片剂部分受压过大而造成顶裂;模圈使用日久时模孔中间因摩擦而变大,致使中间直径大于口部直径,这样在片剂顶出时亦会裂片,可调换冲模解决。

中药现代研究

试论中医药现代研究在中医发展中的作用中医现代化是中医学发展的必由之路。中医学要发展为现代医学,对中医药进行现代研究似为必经历程。中医药现代研究有利于中、西医学研究的接轨,并从中升华出现代医学理论。西医学现在发展水平已经很高,但还不能等同于现代医学。其本身的思维模式还存在着偏颇与局限。现代医学是在植根于现今所有医学(在中国主要指中医学及传入的西医学)的基础上去粗存精、去伪存真、交汇升华,在理、法、方、药各个方面都比以往各种医学略胜一筹的一种医学。现代医学并不能被西医学所统筹与涵盖。现代医学理论可以纠正西医学还原论思维方式的偏颇,又能给中医学朴素的系统论以科学的诠释与升华。它立足于整体,又洞察局部,它对二者处理的原则能够达到矛盾的和谐统一。西医学要发展,不能不借鉴中医学的思维方式与思路;中医学要发展,则更必须借助于西医学先进、科学的研究成果,以有助于自身系统理论的提高与开拓。就目前来看,笔者认为中、西医学要发展为现代医学,二者必须走结合与协同的路子。 几十年来中药现代化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仍存在着许多问题,诸如中药在药效与安全性评价、生产工艺、质量标准、制剂技术、临床研究等方面的发展滞后;高效、速效、体积小、单剂量小以及贮存、携带方便的优势大品种不多;产业化过程中对现代工程技术研究应用不够。中药现代化研究过程中存在的这些不足,关键在于缺乏现代化的中医药基础理论的有效指导和支持。 我们认为中医药基础理论现代化是指与现代科学、现代医药学接轨,将中医药概念、理论作客观、规范、定量、准确的描述,并采用现代科学实验分析的方法,对中医药进行研究和阐释。现代科学包括现代医药学的发展无不建立在雄厚的基础理论研究之上,现代医药学之所以发展得很快,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它随时都将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最新成果吸纳进来。 中医现代化与国际化是21世纪中医药学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生命科学发展的需求。因此,中医药学与现代生物学、工程学,以及其它学科的广泛结合,也将成为中医药学发展的重要方向。近40年来,中医药学与包括现代生物医学在内的多学科边缘领域研究,已经获得了大量基础与临床研究资料,为21世纪中医药工程学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在中医药工程学的发展进程中,建立中医药古代文献数据库和智能化分析处理系统是一项重要工作。这一系统的建立,将为中医药教育、科技工作者和中药产业开发提供一个可资研究和利用的平台。其次,建立智能化中医药文献分析处理系统,使其在五千余种古代文献资料数据库的基础上,具有对大量文本信息进行存储、检索、考证、推理和归纳的能力。 此外,中医药工程学发展的重点领域还包括:中医定量诊断技术的现代化装备;用于证候分析与诊断的基因芯片技术;现代中药制造工程;外治技术工程;中医药数据库建设及中医药古代文献资源系统研究开发工程等。 中医药工程学的研究领域很广,涉及理、法、方、药及管理、教育等诸多方面。因此,必须根据本学科的自身特点,依据“有所为,有所不为”的科学战略思想,构想优先发展领域,实现中医药工程学发展的战略性突破,从而带动整个学科的全面发展。 中医药学和西方医学的研究对象和目的是相通的,中医药学和西方医学对我国人民的健康事业都作出了重大贡献,因此,从西方医学的研究内容上寻找中医证候客观参照系是可行的,而且十分重要。疾病是西方医学研究的对象,也是西方医学赋予其许多客观内容的载体,可以作为中医证候研究的客观参照系。 以疾病作为证候研究的参照系,中医证候研究的结果可能会出现两种情况:第一,用已经存在的疾病研究结果与证候研究结果对比,进行证候释义性研究,赋予中医证候以客观性内容。比如,以肾虚证、血瘀证、脾虚证等为代表的中医证候研究,就是以疾病理论作为客观参照系,阐明了其基本的客观规律;第二,疾病与证候的结合研究,赋予双方更多的客观内容,即通过研究,不仅丰富了中医证候理论,同时也发展了疾病理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