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歇性训练法类型

间歇性训练法类型
间歇性训练法类型

间歇性训练

一,间歇训练法释义

间歇训练法是指对多次练习时的间歇时间作出严格规定,使机体处于不完全恢复状态下,反复进行练习的训练方法。通过严格的间歇训练过程,可使运动员的心脏功能得到明显的增强;通过调节运动负荷的强度。可使机体各个机能产生与运动项目相匹配的适应性变化;通过不同类型的间歇训练,可使糖酵解代谢供能能力或磷酸盐与糖酵解混合代谢的供能能力或糖酵解与有氧代谢混合供能能力或有氧代谢供能能力得以有效的发展和提高;通过严格控制间歇时间,有利于运动员在激烈对抗和复杂困难的比赛环境中稳定、巩固技术动作;通过较高的负荷心率的刺激,可使机体抗乳酸能力得到提高,以确保运动员在保持较高强度的情况下具有持续运动的能力。

二、间歇训练法的类型

间歇训练法的基本类型主要分为三种,即:高强性间歇训练方法、强化性间歇方法和发展性间歇训练方法

间歇性训练法是在平原借助低氧仪让受训人员间歇性地吸入低于正常氧分压的气体,造成体内适度缺氧,从而导致一系列有利于提高有氧代谢能力的抗缺氧生理、生化适应,以达到高原训练的目的。在运动实践中,间歇性低氧训练作为一种辅助训练手段,与常规训练穿插进行,能使受训人员机能潜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全面提高机体的代谢能力。

1、高强性间歇训练方法的运用

特点:一次练习的负荷时间较短(40秒之内);负荷强度大心率多在190次左右;间歇时间及不充分,以心率将至120次为开始,下一次练习的确定依据;练习内容多为单个技术或组合技术,练习的动作结构基本稳定;能量代谢主要启用磷酸盐系统以下糖酵解功能系统。

2、强化性间歇训练方法的应用

特点:对体能主导类运动项群来讲,一次练习的负荷时间略长于主项比赛时间(约在100到300秒之间),负荷强度通常略低于主项比赛强度的百分之十到百分之五),心率控制在每分钟180或170次左右即可,间歇时间以心率降至120次为开始下一次练习的确定依据,动作结构前后稳定。

3、发展性间歇训练方法的应用

特点:一次练习的负荷时间较长,负荷时间至少应在5分钟以上,负荷强度控制在平均心率在160次/分左右,间歇时间以心率降至120次为开始下一次练习的确定依据,一次持续的练习动作种类可以单一,亦可多元,供能以有氧代谢性为主。

三、结合游泳专项来分析

图1 游泳项目中不同训练方法所体现的各类型间歇性训练

如图1所示,在游泳项目上,训练的不同内容一一对应着间歇性训练的不同类型,而这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训练方法实力,在实际操作中,还有较多的训练发法与之相对应,所以,作为一名教练员,在平时的训练过程中,要切合实际的利用间歇性训练的原则,来制定训练方法和训练手段,有针对性的根据运动员的自身需要来实施训练计划,这样才能使运动员的成绩提高。

其实间歇性训练比那些稳定的有氧训练更加有效的提高运动员的新陈代谢。经过适量的对抗性训练之后,再进行一组间歇性训练,能够让运动员的新陈代谢在未来的24小时内都保持在一种较高的水平,在某些情况下,还会持续42小时。

《运动疗法学》复习题2

《运动疗法学》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抗阻力运动:在治疗师用手或利用器械对人体施加阻力的情况下,由患者主动地进行抗阻力的活动. 2、助力运动:通常由徒手、健肢或通过滑轮装置等对患肢的主动运动施加辅助力量,兼有主动运动和被动运动的特点. 3、肩肱节律:肩关节的运动时各关节间的协调运动,肩肱关节运动时肩胸连接处随之运动,此协调运动称为肩肱节律. 4、体位转移:是指人体从一种姿势转移到另一种姿势的过.程. 5、牵伸技术:是指拉长挛缩或缩短软组织的治疗方法,其目的是增加组织的伸展性和ROM. 6、关节松动技术:关节松动术是治疗师在关节的生理运动和附属运动范围内完成的一种被动关节运动. 7、关节的附属运动:是关节在解剖结构允许范围内进行的运动,它不能主动完成,可以通过他人或对侧肢体帮助完成 8、关节的生理运动:是关节在生理范围内的运动,主动和被动都可以完成,是关节活动评定的主要内容,可以完成所有的关节运动形式,如屈、伸、内收、外展、内旋、外旋 9、治疗平面:是一个垂直于一条由旋转轴至关节凹面中心线的平面 10、肌力:是指肌肉收缩时产生的最大力量 11、肌肉耐力:肌肉耐力是指有关肌肉维持进行某项特定人任务(作业)的能力.其大小可以用从开始直到出现疲劳时以收缩的总次数或所经历的时间来衡量. 12、离心性收缩:当肌肉收缩时肌力小于阻力(外力),使原先缩短的肌肉被动地延长,肌肉的止点和起点相互远离 13、向心性收缩:当肌肉收缩时肌力大于阻力(外力),肌肉的长度缩短,肌肉的止点和起点相互靠近 14、牵引疗法:是应用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原理,并将这一对方向相反的力量作用于脊柱或四肢关节,达到分离关节面、牵伸周围软组织和改变骨结构之间角度或列线等目的的一种康复治疗方法 15、平衡:是指人体无论处在何种姿势,如静止,运动或受到外力作用的状态下,能自动调整姿势并维持稳定的一种能力. 16、支撑面:支撑面是指人体在各种体位时能稳定的支持身体的重量所依靠的接触面. 17、步行:它是一个复杂的生理过程,人体通过中枢命令,身体平衡和协调控制,涉及足,髋,膝,躯干,颈,臂的肌肉和关节的协调运动,来共同完成正常的步行行为. 18、步态:是指人体步行时的姿势,包括步行和跑两种状态. 19、社区性步行:是指可以借助踝-足矫形器,手杖或甚至不用,可以在室外和所在社区内行走。 20、反射性抑制:是专门抑制异常运动和异常的姿势反射而设计的一些运动模式. 21、Raimiste现象:在仰卧位,健侧下肢抗阻力外展或内收时,患者髋关节可出现相同动作,下肢的这种联合反应。 22、技巧性活动 23、PNF:采取刺激人体组织的各种感受器-本体感觉,来激活共和募集最大量的运动单位参与活动,同时激发其潜力来促进神经肌肉的恢复这种方法简称本体促进法. 24、运动再学习:它以生物力学、运动科学、神经科学和认知心理学等为理论基础,以作业与功能为导向,在强调患者主观参与和认知重要性的前提下,按照科学的运动学习方法对患者进行再教育以恢复其运动功能的一套完整的方法。 25、心功能康复:指应用多种协同的,有目!的各种干预措.施包括康复评估,运动训练,指导饮食,指导生活习惯,规律服药,定期监测各项指标和接受健康教育等使患者改善生活质量,回归正常社会生活,预防心血管疾病事件发生。 26、有氧运动:有氧运动是指人体在氧气充分供应的情况下进行的体育锻炼。 27、引导式教育:引导式教育是通过教育(教学)的方式使功能障碍者的异常功能得到改善或恢复正常,尤其是通过其特有的“节律性意向”,诱导儿童以积极的态度主动参与教学过程,让儿童能在相互学习情况下相互激励,克服困难,完成教学任务,达到全面康复的目标。 28、MDT(麦肯基力学诊疗技术):是针对人体脊柱和四肢疼痛和/或活动受限的力学原因进行分析和诊断,并应用恰当的力学方法进行治疗的独特的体系 29、强制性运动疗法:在生活环境中限制脑损伤患者使用健侧上肢,强制性反复使用患侧上肢。 30、运动想象疗法:是指为了提高运动功能而进行的反复运动想象,没有任何运动输出,根据运动记忆在大脑中激活某一活动的特定区域,从而达到提高运动功能的目的。 二、简答题 1、简述改善关节活动范围的常用技术和方法?1)防止关节周周软组织挛缩造成的关节功能障碍2)防止神经肌肉性挛缩造成的关节活动障碍3)防止软组织粘连形成的关节活动障碍 (1).主动运动:用主动运动恢复关节活动,动作宜平稳缓慢,尽可能达到最大幅度,然后稍加维持,以引起轻度疼痛感为度;(2)被动运动;由治疗师或患者自己用健肢协助进行.其对挛缩组织的牵张,活动到最大幅度也宜作短时间维持,应根据疼痛感觉控制用力程度,切忌施行暴力,以免引起新的损伤.(3)助力运动:通常由徒手,健侧或通过滑轮装置等对患肢的主动运动施加辅助力量,兼有主动运动和被动运动的特点.(4)关节功能牵引法:按需要扩大活动关节运动方向作持续一定时间的重力牵引,使挛缩及粘连的纤维产生更多的塑性延长,以取得更好的联系效果.在其远端肢体上按需要方向用沙袋

低氧训练前后有效意识时间的测定

低氧训练前后有效意识时间的测定 适应是指机体在内外环境的变化中,通过改变调节自身的机能、形态和结构以适应其变化,从而更好地生存下去。已有研究报告,不同程度的持续性低氧对机体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损伤,可是合理的间歇性低氧对缺氧机体却有很好的保护作用,被称为间歇性低氧适应(intermittent hypoxia adaptation)[1]。小鼠经重复密闭缺氧4次后,脑组织匀浆提取液可显著增强未经处理的小鼠对缺氧的耐受能力[2,3]。为探讨间歇性低氧训练对人的感知、工效的影响,本研究对入我院疗养的歼击机飞行员进行了低氧训练前后有效意识时间的测定并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在我院健康疗养的歼击机男性飞行员32名,年龄23~25岁,飞行时间230~380 h。年度大体检身体健康,飞行合格。无低氧习服及高原作业史。受训者在整个训练期间生活规律,每次训练前4 h不食用任何含咖啡因或其他刺激性物质的食品或饮料。 1.2训练设备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航空医学研究所研制的DY-84型低氧混合仪,Eagle 3000型多功能监护仪,YM-6505加压供氧面罩,TK-A飞行保护头盔,99.5%的医用氧气和99.9%的纯氮气,气体压力不低于 2.9×103 kPa。 1.3有效意识时间测定[4] 有效意识时间测定通常指被试者在极度严重缺氧条件下能够坚持完成一定质量工作(如对刺激信号的应答反应、书写实验等)的时间。用DY-84型低氧混合仪配制氧含量为7.1%(相当于 7 500 m高空环境)混合气,让受试者吸入,即按下秒表记录时间,同时令受试者从1 000开始依次递减1进行倒写数字,直至受试者书写数字发生错误,本人不知更改,或字迹出现紊乱,书写速度显著变慢,甚至出现停止书写。此时迅速打开应急供氧开关吸入纯氧,同时记录时间,此段时间即为有效意识时间。测定过程中同步监测SpO2。 1.4间歇性低氧训练受试者每天上午于同一时间段进入模拟3 500 m高空环境(氧含量为13.1%),每次低氧吸入25 min,共持续15 d。以低氧训练前1 d 测定的有效意识时间作为训练前,间歇性低氧吸入15 d后第16天测定的有效意识时间作为训练后。 2结果 2.1有效意识时间间歇性低氧训练后的有效意识时间比训练前明显延长,所得数据以平均值±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进行评价,训练前后有效意识时间有非常显著性的差异(P<0.001)。

高中物理第三章相互作用专题受力分析正交分解法学案新人教必修

1 专题 受力分析 正交分解法 【学习目标】 1.掌握力的正交分解法,分析简单的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的问题. 【预习案】 1: 在图3-5-15中,用绳AC 和BC 吊起一个重100 N 的物体,两绳AC 、BC 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分别为30°和45°.求:绳AC 和BC 对物体的拉力的大小. 2.如图所示,AO 、BO 和CO 三根绳子能承受的最大拉力相等,O 为结点,OB 与竖直方向夹角为θ,悬挂物质量为m 。 求: (1)OA 、OB 、OC 三根绳子拉力的大小 。 (2)A 点向上移动少许,重新平衡后,绳中张力如何变化? 【探究案】 3.正交分解法 把力沿两个互相垂直的方向进行分解的方法叫做力的正交分解法.正交分解是在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目的是用代数运算来解决矢量运算.利用正交分解法解题的步骤如下: (1)正确选定直角坐标系.通常以共点力的作用点为坐标原点.选取坐标轴应使尽可能多的力与坐标轴重合. (2)正交分解各力.将每一个不在坐标轴上的力分解到x 坐标轴和y 坐标轴上,并求出各分力的大小,如图3-5-4所示. (3)分别求出x 轴和y 轴上各力的分力的合力即 F x =F 1x +F 2x +……

F y =F 1y +F 2y +…… (4)求F x 与F y 的合力即为共点力的合力.合力的大小:F =2 2 y x F F ,合力的方向由 F 与x 轴间的夹角α确定,即α=arctan x y F F 正交分解法的应用 例1:在同一平面上共点的四个力F 1、F 2、F 3、F 4的大小依次是19 N 、40 N 、30 和15 N ,方向如图3-5-13所示,求其合力. 点评:如果物体受到多个力的作用,易采用正交分解的方法.选取坐标轴时,可以是任意的,不过选择合适的坐标轴可以使问题简化,通常坐标系的选取有两个原则: (1)使尽量多的力分布在坐标轴上; (2)尽量使未知量处在坐标轴上. 正交分解法不仅可以应用力的分解,也可以应用于其他任何矢量的分解. 警示::注意“死节”和“活节”问题。 例2.如图所示,长为5m 的细绳的两端分别系于竖立在地面上相距为4m 的两杆的顶端A 、B ,绳上挂一个光滑的轻质挂钩,其下连着一个重为12N 的物体,平衡时,问: ① 绳中的张力T 为多少? ② A 点向上移动少许,重新平衡后,绳与水平面夹角,绳中张力如何变化? 当堂检测——有效训练,反馈矫正 1.如图所示,质量为m 的物体用细绳OC 悬挂在支架上的O 点,

循环训练法

一、间歇训练法的类型 间歇训练法的基本类型主要分为三种,即:高强性间歇训练方法、强化性间歇方法和发展性间歇训练方法 间歇性训练法是在平原借助低氧仪让受训人员间歇性地吸入低于正常氧分压的气体,造成体内适度缺氧,从而导致一系列有利于提高有氧代谢能力的抗缺氧生理、生化适应,以达到高原训练的目的。在运动实践中,间歇性低氧训练作为一种辅助训练手段,与常规训练穿插进行,能使受训人员机能潜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全面提高机体的代谢能力。 1、高强性间歇训练方法的运用 特点:一次练习的负荷时间较短(40秒之内);负荷强度大心率多在190次左右;间歇时间及不充分,以心率将至120 次为开始,下一次练习的确定依据;练习内容多为单个技术或组合技术,练习的动作结构基本稳定;能量代谢主要启用磷酸盐系统以下糖酵解功能系统。 2、强化性间歇训练方法的应用 特点:对体能主导类运动项群来讲,一次练习的负荷时间略长于主项比赛时间(约在100到300秒之间),负荷强度通常略低于主项比赛强度的百分之十到百分之五),心率控制在每分钟180或170次左右即可,间歇时间以心率降至120次为开始下一-次练习的确定依据,动作结构前后稳定。 3、发展性间歇训练方法的应用 特点:一次练习的负荷时间较长,负荷时间至少应在5分钟以上,负荷强度控制在平均心率在160次/分左右,间歇时间以心率降至120次为开始下一次练习的确定依据,一次持续的练习动作种类可以单一,亦可多元,供能以有氧代谢性为主。 4、青少年专项训练中,间歇训练模式有着较强的可塑性,同时还可以根据不同阶段的训练进行科学调配。间歇训练模式能够有效开发青少年运动的潜在能力,同时还能够为武术事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二、循环训练法的定义 根据训练的具体任务,建立若干练习站或练习点,运动员按规定顺序、路线,依次循环完成每站所规定的练习内容和要求的训练方法。是一种综合形式的练习方法,比较生动活泼,能提高运动员的练习情绪和积极性。循环通常应包括6-14个身体不同部位的练习,每个运动练习间歇为45-60秒钟,每个循环间歇为2-3分钟。一次训练课可安排一一个或几个循环训练,这种练法对初练者较为适宜。 循环训练法的特点 1.全面地影响身体各器官,系统,提高身体素质,增长肌肉力量和耐力。 2.可消除枯燥感,肌肉的局部负担不重,不易疲劳,能调动训练者的积极性,激发训练的兴趣。 3.可根据各人的体质和训练水平逐渐增加运动量。 4.开始时先练一个循环,过2一3周再增加一个循环,逐渐增加到3-4个循环,但最多不得超过5个循环。 循环练习法的类型及其组织形式 1.循环重复训练------流水式 流水式循环训练法 建立若干练习站点后,运动员按一定的秩序,一站接一站地周而复始的进行单个练习。 作用:可以有效的全面发展多种运动能力,并可使机体各个部位以及内脏器官得到训练。2.循环间歇训练------轮换式 轮换式循环训练法

高中物理专题练习-力的合成和分解专题复习

力的合成和分解 1.力的合成 【例1】物体受到互相垂直的两个力F 1、F 2的作用,若两力大小分别为53N 、5 N ,求这两个力的合力. 【例2】如图甲所示,物体受到大小相等的两个拉力的作用,每个拉力均为200 N ,两力之间的夹角为60°,求这两个拉力的合力. 练习: 1 .有两个大小恒定的力,作用在一点上,当两力同向时,合力为A ,反向时合力为B ,当两力相互垂直时,其合力大小为 ( ) A .22B A + B .2/)(2 2B A + C . B A + D .2/)(B A + 2.有两个大小相等的共点力F 1和F 2,当它们夹角为90°时的合力为F ,它们的夹角变为 120°时,合力的大小为 ( ) A .2F B .(2/2)F C . 2F D . 3/2F 3.下列几组共点力分别作用在一个物体上,有可能使物体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 ) A .7 N ,5 N ,3 N B .3 N ,4 N ,8 N C .4 N ,10 N ,5 N D .4 N ,12 N ,8 N 【例题】四个共点力的大小分别为2N 、3N 、4N 、6N ,它们的合力最大值为_______,它们的合力最小值为_________。 【例题】四个共点力的大小分别为2N 、3N 、4N 、12N ,它们的合力最大值为_______,它们的合力最小值为________ 练习: 1.关于合力和分力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合力的作用效果与其分力作用效果相同 B .合力大小一定等于其分力的代数和 C .合力可能小于它的任一分力 D .合力可能等于某一分力大小 2.关于两个大小不变的共点力与其合力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合力大小随两力夹角增大而增大 B .合力的大小一定大于分力中最大者 C .两个分力夹角小于180°时,合力大小随夹角减小而增大

重复法与间歇法的主要区别

运动训练学作业: 重复训练法与间歇训练法 的主要区别

运动人体科学专业 09级2班 赵乐 09060202 目录 一、重复训练法与间歇训练法的基本涵义-------- 3 二、重复训练法与间歇训练法的功能-------- 3

三、重复训练法与间歇训练法的基本类型及其特点-------- 5 四、重复训练法与间歇训练法的应用-------- 6 五、重复训练法与间歇训练法的训练方案-------- 9 一、重复训练法与间歇训练法的基本涵义 1、重复训练法的基本涵义 这是一种要求在不改变动作结构及其外部运动负荷数据的情况下,按照既定要求,反复进行练习,各次练习间的间歇时间较充分并能使机体基本恢复的训练方法。也即下一次练习是在上一次练习完全恢复或超量恢复的情况下进行的训练法。构成重复训练法的主要因素有:单次(组)练习的负荷量、负荷强度及每两次(组)练习之间的休息时间。通常采用静止、肌肉按摩或散步等休息方式。 2、间歇训练法的基本涵义 “间歇训练法”是一种对练习动作结构和运动负荷强度、间歇时间具有严格的要求,以使机体处于不完全恢复状态下,反复进行训练的练习方法。

间歇训练法受五种因素制约,即每次练习的时间和距离、练习重复的次数和组数、每次练习的负荷强度、每次(组)练习的间歇时间、间歇时的休息方式的影响。 重复训练法要在间歇时间里,使运动员在机体基本恢复的状态下进行,并遵守原要求,目的是发展各种身体素质,提高身体训练水平,改进与提高运动技术与战术,培养运动员顽强、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而间歇训练法每次重复练习之间的间歇时间有严格规定,是在运动员机体未恢复时,就进行下一次练习,且每次练习的时间不长,重复练习的距离或负荷可有一定变化,增大运动负荷,对提高呼吸和心血管系统的机能,发展速度和速度耐力等有显著作用。 二、重复训练法与间歇训练法的功能 1、重复训练法的功能 重复训练法的主要功能集中体现为:通过同一动作的多次重复,经过不断强化运动条件反射的过程,有利于运动员掌握和巩固技术动作;通过相对稳定的负荷强度的多次刺激,可使机体尽快产生较高的机能适应,有利于运动员发展和提高身体素质;通过不同类型的重复训练,可分别促使磷肌氨酸系统(ATP-CP)、乳酸能系统(LA)、(ATP-CP、LA)混合代谢系统的供能能力得以发展和提高。通过不同类型的训练课,有助于分别提高竞技能力的各个因素水平或整体水平。 重复训练法多用于训练的竞赛期,竞赛期的主要任务是提高专项素质,进一步发展专项能力,保持良好的的竞技状态。其特点是运动量相对减少,强度逐渐增大。在此期间,重复训练法是发展速度、速度耐力、专项能力的重要手段。同时,还可以培养运动员在竞赛时的节奏感和速度感。 2、间歇训练法的功能

间歇性训练法类型

间歇性训练 一,间歇训练法释义 间歇训练法是指对多次练习时的间歇时间作出严格规定,使机体处于不完全恢复状态下,反复进行练习的训练方法。通过严格的间歇训练过程,可使运动员的心脏功能得到明显的增强;通过调节运动负荷的强度。可使机体各个机能产生与运动项目相匹配的适应性变化;通过不同类型的间歇训练,可使糖酵解代谢供能能力或磷酸盐与糖酵解混合代谢的供能能力或糖酵解与有氧代谢混合供能能力或有氧代谢供能能力得以有效的发展和提高;通过严格控制间歇时间,有利于运动员在激烈对抗和复杂困难的比赛环境中稳定、巩固技术动作;通过较高的负荷心率的刺激,可使机体抗乳酸能力得到提高,以确保运动员在保持较高强度的情况下具有持续运动的能力。 二、间歇训练法的类型 间歇训练法的基本类型主要分为三种,即:高强性间歇训练方法、强化性间歇方法和发展性间歇训练方法 间歇性训练法是在平原借助低氧仪让受训人员间歇性地吸入低于正常氧分压的气体,造成体内适度缺氧,从而导致一系列有利于提高有氧代谢能力的抗缺氧生理、生化适应,以达到高原训练的目的。在运动实践中,间歇性低氧训练作为一种辅助训练手段,与常规训练穿插进行,能使受训人员机能潜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全面提高机体的代谢能力。 1、高强性间歇训练方法的运用 特点:一次练习的负荷时间较短(40秒之内);负荷强度大心率多在190次左右;间歇时间及不充分,以心率将至120次为开始,下一次练习的确定依据;练习内容多为单个技术或组合技术,练习的动作结构基本稳定;能量代谢主要启用磷酸盐系统以下糖酵解功能系统。 2、强化性间歇训练方法的应用 特点:对体能主导类运动项群来讲,一次练习的负荷时间略长于主项比赛时间(约在100到300秒之间),负荷强度通常略低于主项比赛强度的百分之十到百分之五),心率控制在每分钟180或170次左右即可,间歇时间以心率降至120次为开始下一次练习的确定依据,动作结构前后稳定。 3、发展性间歇训练方法的应用 特点:一次练习的负荷时间较长,负荷时间至少应在5分钟以上,负荷强度控制在平均心率在160次/分左右,间歇时间以心率降至120次为开始下一次练习的确定依据,一次持续的练习动作种类可以单一,亦可多元,供能以有氧代谢性为主。 三、结合游泳专项来分析

《正交分解法》专项练习

G 正交分解法解决平衡问题 1.如图所示,用绳AO 和BO 吊起一个重100N 的物体,两绳AO 、BO 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分别为30o 和45o ,求绳AO 和BO 对物体的拉力的大小。 2. 如图所示,重力为500N 的人通过跨过定滑轮的轻绳牵引重200N 的物体,当绳与水平面成60o 角时,物体静止,不计滑轮与绳的摩擦,求地面对人的支持力和摩擦力。 3. 要把在山上采的大理石运下来,可以修如图的斜面,如果大理石与路面的动摩擦因数为3 3,那么要使物体在斜面上匀速滑下,需要修倾角θ为多少度的路面面? 4.如图,位于水平地面上的质量为M=100kg 的小木块,在大小为F=400N 方向与水平方向成a=300角的拉力作用下沿地面作匀速直线运动。求: (1) 物体对地面的压力多大? θ

(2)木块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 5.用与竖直方向成θ=37°斜向右上方,大小为F=200N的推力把一个质量m=10kg的木块压在粗糙竖直墙壁上正好向上做匀速运动。求墙壁对木块的弹力大小和墙壁与木块间的动摩擦因数。 (g=10m/s2,sin37°=0.6,cos37°=0.8) 6.如图所示,水平细杆上套一环A,环A与球B间用一不可伸长轻质绳相连,质量分别为m A=0.4 kg和m B=0.3 kg,由于B球受到水平风力作用,使环A与球B一起向右匀速运动.运动过程中,绳始终保持与竖直方向夹角θ=30°,重力加速度取g=10 m/s2,求: (1)B球受到的水平风力大小; (2)环A与水平杆间的动摩擦因数.

参考答案: 1.T OA =73.2N T OB =51.95N 2.N=327N f=100N 3.300 4.800N 5.0.5 6. 4 7

训练学练习3

第五章运动训练方法与手段 判断题: 1.运动训练方法是在运动训练活动中,提高竞技水平、完成训练任务的途径和办法。 2.依训练内容的组合特点,可将运动训练方法分为持续训练法、重复训练法和间歇训练法等。 3.运动训练手段是指在运动训练过程中,为完成具体的训练任务而采用的身体练习。 4.模式训练法是按具有高度代表性的规范目标模型的要求组织和把握运动训练过程的控制方法。 5.模式训练法实施的整个过程是以训练模型的指标体系为控制的依据。 6.程序训练法是按照训练过程的时序性和训练内容的系统性特点,对训练过程实施科学控制的方法。 7.程序训练法与模式训练法最大的不同之处是控制运动训练过程依据的不同。 8.程序训练法的训练程序由训练内容和时间序列两个要素组成。 9.分解训练法只有三种基本类型,即单纯训练法、递进分解训练法和逆进分解训练法。 10.分解训练法的应用时机之一是技战术比较复杂的情况下运用的。 11.完整训练法多用于学习简单的动作或能分解的有联系的较复杂的技术动作。 12.重复训练法是指多次重复同一练习,重复练习之间安排相对充分的休息时间的训练方法。 13.对于速度性、力量性运动项目,以中时间重复训练法为主。 14.短时间重复训练法适用于难美性项群中成套动作中主要技术组合练习。 15.间歇训练法是指对多次练习时的间歇时间做出严格规定,使机体处于完全恢复状态下,反复进行练习的训练方法。 16.发展性间歇训练是以糖酵解为主的混合供能形式。 17.持续训练法是指负荷强度较低、负荷时间较长、无间断的连续进行练习的训练方法。 18.持续训练法主要用于发展专项耐力素质。 19.长时间持续训练方法具有两种典型的变化形式,即匀速持续训练法和变速持续训练法。 20.变换训练法是指变换运动负荷、练习内容、练习形式以及条件,以提高运动员的积极性、趣味性、适应性和应变能力的训练方法。 21.根据变化的内容,变换训练法可分为负荷变换法、内容变换法、形式变换法和条件变换法四种类型。 22.周期性单一练习手段是指周期性重复进行单一结构动作的身体练习。 22.变异组合练习手段是指多元动作结构下,将多种练习手段依变异形式组合进行的身体练习。 23.固定组合练习手段适用于技能主导类对抗性项群。 24.循环训练法是指根据训练的具体任务,将练习手段设置为若干个练习站,运动员随意完成每站练习任务的训练方法。 25.循环重复训练法是指按重复法的要求,对各站之间和各组循环之间的间歇时间不做特殊规定,以使机体得以超量恢复的练习方法。 26.持续训练法以有氧代谢供能为主。 单选题: 1.下列不是根据训练负荷与间歇的关系进行分类的方法: A、持续训练法 B、循环训练法 C、重复训练法 D、间歇训练法 2.下列哪种方法是整体控制方法? A、完整训练法 B、重复训练法 C、循环训练法 D、程序训练法

力的合成和分解专题复习

力的合成和分解 一.物体受力分析 1.明确研究对象 2.隔离研究对象 3.按顺序分析 4.防止添力和漏力 二.力的合成和分解 1.原则:等效替代。 2.方法:平行四边形法则、解三角形(主要是直角三角形)、公式法、正交分解法 3、力的合成 ⑴.同一直线上两力的合成 ⑵.互相垂直的两力的合成:解直角三角形。 ⑶.互成角度的两力的合成(《金版教程》P16 ⑶ ) 4、力的分解 ⑴.斜面上重物的重力的分解: ⑵.斜向上方(或斜向下方)的力的分解: ⑶.正交分解:正交分解法求合力,在解决多个力的合成时,有明显的优点。在运用牛顿第二定律解题时常常用到。 建立直角坐标系,将力向两个坐标轴分解,转化为同一直线上的力的合成。 5.合力和分力的关系 ①.合力与分力是从力对同一物体产生的作用效果相同来定义的,因此,作用在不同物体上的力,不能合成,因为它们的作用效果不会相同。 ②.一个力被合力(或分力)替代后,本身不再参与计算,以免重复。 ③.合力不一定大于分力。合力既可能大于分力,也可能等于或小于分力。 例3、作用于同一质点上的三个力,大小分别是20N、15N和10N,它们的方向可以变化,则该质点所受这三个力的合力 A、最大值是45N; B、可能是20N; C、最小值是5N; D、可能是0. 练习:1、在研究共点力合成的实验中,得到如图所示的合力F与两力夹角θ的关系图线,则下列说法 正确的是: A、2N≤F≤14N; B、2N≤F≤10N;

C 、两分力大小分别为2N 和8N ; D 、两分力大小分别为6N 和8N. 2、如右图所示,一个物体由绕过定滑轮的绳拉着,分别用图中所示的三种情况拉住,在这三种情况下,若绳的张力分别为T 1、T 2、T 3,轴心对定滑轮的支持力分别为N 1、N 2、N 3。滑轮的质量和摩擦均不计,则: A 、T 1=T 2=T 3,N 1>N 2>N 3; B 、T 1>T 2>T 3,N 1=N 2=N 3; C 、T 1=T 2=T 3,N 1=N 2=N 3; D 、T 1

关于专题:力的正交分解法讲解+训练

专题:力的正交分解法 1、定义:把力沿着两个选定的互相垂直的方向分解,叫做力的正交分解法。 说明:正交分解法是一种很有用的方法,尤其适于物体受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共点力作 用的情怳。 2、正交分解的原理 一条直线上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力,其合力可由代数运算求得。当物体受到多个力的作 用,并且这几个力只共面不共线时,其合力用平行四边形 定则求解很不方便。为此,我们建立一个直角坐标系,先 将各力正交分解在两条互相垂直的坐标轴上,求x、y轴上 的合力Fx, Fy Fx=F X1+F X2+F X3+、、、 F Y=F Y1+F Y2+F Y3+、、、 ④最后求Fx和Fy的合力F 大小: 方向(与Y方向的夹角): 分别求出两个不同方向上的合力F x和F y,然后就可以由F合=2 2 y x F F+,求合力了。 说明:“分”的目的是为了更方便的“合” 正交分解与常规力的分解的区别:正交分解与力的分解不同的是不是按照力的作用效 果分解,而是把力分解成相互垂直的两个分力,任然按照平行四边形定则分解。 基本思想:等效替代。 正交分解法的步骤: (1)以力的作用点为原点作直角坐标系,标出x轴和y轴,如果这时物体处于平衡状 态,则两轴的方向可根据方便自己选择。 (2)将与坐标轴不重合的力分解成x轴方向和y轴方向的两个分力,并在图上标明, 用符号F x和F y表示。 (3)在图上标出力与x轴或力与y轴的夹角,然后列出F x、F y的数学表达式。如:F 与x轴夹角为θ,则F x=Fcosθ,F y=Fsinθ。与两轴重合的力就不需要分解了。 (4)列出x轴方向上的各分力的合力和y轴方向上的各分力的合力的两个方程,然后 再求解。 例1三个力共同作用在O点,如图6所示,F1、F2与F3之间的夹角均为600,求合力。 解析:此题用正交分解法既准确又简便,以O点为原点,F1为x轴建立直角坐标; (1)分别把各个力分解到两个坐标轴上,如图7所示: ; 1 1 1 = = y x F F F 2 2 2 2 60 sin ; 60 cos F F F F y o x = = 图6 F1 F2 F3

体能分类及训练

第六章运动员体能及其训练 班级人数时间 教学任务与要求:了解体能训练的分类;正确理解体能训练的意义和作用;掌握各种各 种素质在实践中的正确应用。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什么是体能训练、体能是怎样分类的?各种素质的概念和训练方法。 难点:如何在训练实践中正确应用各种素质训练的实质。 教学步骤 第一节运动员体能训练概述 一、体能训练释义 (一)运动员体能及其构成 运动员体能指运动员机体的基本运动能力,是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重要构成部分。(二)体能训练的重要意义 一一良好的体能训练是技、战术训练和提高运动成绩的基础; ——良好的体能训练是运动员承受大负荷训练和高强度比赛的基础; ——良好的体能训练是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保持稳定、良好的心理状态的基础; ——良好的体能训练有助于预防伤病,延长运动寿命。 体能训练分为一般体能训练和专项体能训练,一般体能训练是专项体能训练的基础。进行一般体能训练时,采用多种多样的非专项的身体练习,改造运动员身体形态、增进身体健康、提高身体机能和全面发展运动素质。 进行专项体能训练时,则根据专项的需要采用与专项有密切联系的专门性的身体练习,发展和改善与专项运动成绩有直接关系的专项运动素质莉专项所必需的身体形态、机能。二、体能训练的基本要求 (一)合理地安排一般体能训练和专项体能训练。安排一般体能训练可全面地发展 运动员的力量、耐力、速度、灵敏和柔韧等运动素质,提高运动员各个器官系统的机能,并使运动员身体各个部位得到均衡的发展。一般体能训练,可为提高专项运动所需要的身体能力打下基础。 (二)体能训练应与技术、战术、心理和智能训练有机结合,选择体能训练手段 应力求与专项技术动作形式私生物力学特征相近似。 (三)体能训练在整个训练中所占的比重,以及一般体能训练和专项体能训练的比例 的确定,要因时、因项、因人而异。 (四)体能训练的主要内容是运动素质训练。 (五)在体能训练中运动员常常会感到非常疲劳。 第二节身体形态及其训练 一、身体形态释义 (一)身体形态及其结构

高考物理专题训练17 共点力平衡问题解题方法与技巧

1.平衡问题与正交分解法 题型1.物体在粗糙水平面上的匀速运动 例1.如图所示,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3, 物体质 量为m =5.0kg .现对物体施加一个跟水平方向成θ=37°斜向上的拉力F , 使物体沿水平面做匀速运动.求拉力F 的大小. 解析:物体受四个力:mg 、 F N 、f 、F .建立坐标系如图所示.将拉力F 沿坐标轴分 解. F x = F cos θ F y = F sin θ 根据共点力平衡条件,得 X 轴:∑ F x = 0 F cos θ — f = 0 ………⑴ Y 轴:∑ F y = 0 F sin θ + F N — mg = 0………⑵ 公式 f = μ F N ………⑶ 将⑵⑶代入⑴ F cos θ= μ F N = μ (mg — F sin θ ) 解得 F = θμθμsin cos +mg =N 156 .03.08.08.90.53.0=?+??归纳解题程序:定物体,分析力→建坐标,分解力→找依据,列方程→解方程,得结果. 变式1:如果已知θ 、m 、F ,求摩擦因数μ。 变式2:如果将斜向上的拉力改为斜向下的推力F ,θ、m 、μ均不变,则推力需要多大, 才能使物体沿水平面做匀速运动。 结果 F = =?-??=-6 .03.08.08.90.53.0sin cos θμθμmg 23.71N 讨论:当θ增大到某一个角度时,不论多大的推力F,都不能推动物体。求这个临界角。 这里的无论多大,可以看成是无穷大。则由上式变形为 cos θ—μsin θ = F mg μ 时 当 F→∞时, F mg μ → 0 则令cos θ—μsin θ = 0

运动训练方法与手段

运动训练方法与手段 1运动训练方法:是运动训练活动中,提高竞技运动水平完成训练任务的途径和办法。 2.运动训练方法的作用:正确地认识和掌握不同训练方法的功能和特点。有助于顺利地完成运动训练过程不同时期的训练任务;有助于有效地控制能力的发展进程;有助于科学地提高不同项目运动员的整体竞技能力。 3.运动训练方法的基本结构: a练习动作及其组合方式。b运动负荷及其变化方式。c过程安排及其变化方式。d信息媒体及其传递方式。e外部条件及其变化方式。 4.运动训练方法的分类:A整体控制方法(模式训练法、程序训练法)B具体操作方法(完整训练法、分解训练法、持续训练法、间歇训练法、重复训练法、变换训练法、循环训练法、比赛训练法) 5.运动训练手段:是指在运动训练过程中,以提高某一竞技运动能力,完成某一具体的训练任务所采用的具体练习。 6.运动训练手段的作用:正确选择合理运用以及创造运用新的训练手段,都有助于预订训练任务的完成和运动员竞技能力的提高和发展。 7.运动训练手段的动作结构:基本结构:A动作特征:支点、力的大小、力的方向。B动作构成姿势、轨迹、时间、速度、速率、力量、节奏C动作过程:动作开始、动作进行、动作结束。 8.运动训练手段的分类:依练习目的(发展体能的训练手段、改进技术的训练手段、提高战术能力的训练手段、改善心理状态的训练手段);依训练手段的效果对专项能力的影响(一般训练手段、专项训练手段);依在训练活动中的应用价值(基本训练手段、辅助训练手段);动作结构(单一动作结构-周期性、混合型;多元动作结构-固定性、变异性) 现代训练方法发展趋势: a现代训练方法与现代科技的发展紧密结合。 b宏观上,现代训练方法在科学的指导下正在以系统工程为依据,逐步完善模型话训练方法,并形成以模型化训练方法为先导的新的运动训练方法新体系。 c微观上,现代训练方法正在向更广、更深的方向发展。

吉林省长春市一汽三中高一物理人教版第三章第四节正交分解专题练习含答案

一汽三中正交(垂直)分解练习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物体在恒力F的作用下沿天花板匀速滑动, F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θ,物体与天花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 则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大小是() A. F cosθ B. F sinθ C. μ(F sinθ+mg) D. μ(mg-F sinθ) 2.如图所示,物块m静止于一斜面上,斜面固定。若将斜面的倾角θ稍微增大些,物 块m仍静止在斜面上,则() A. 斜面对物块的摩擦力变小 B. 斜面对物块的摩擦力变大 C. 斜面对物块的支持力变大 D. 物块所受的合外力变大 3.用轻弹簧竖直悬挂质量为m的物体,静止时弹簧伸长量 为现用该弹簧沿斜面方向拉住质量为2m的物体,系 统静止时弹簧伸长量也为L。斜面倾角为30°,如图所 示,则物体所受摩擦力() A. 等于零 B. 大小,方向沿斜面向下 C. 大小,方向沿斜面向上 D. 大小为mg,方向沿斜面向上 4.如图,楔形物块A静置在水平地面上,其斜面粗糙,斜面 上有小物块B.用平行于斜面的力F拉B,使之沿斜面匀速 上滑.现改变力F的方向至与斜面成一定的角度,仍使物 体B沿斜面匀速上滑.在B运动的过程中,楔形物块A始终保持静止.关于相互间作用力的描述正确的有( )

A. A对B的摩擦力可能不变 B. 拉力F可能增大 C. 物体B对斜面的作用力不变 D. 地面受到的摩擦力大小可能变大 5.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物体置于倾角为的固定斜面上,物体与斜面之间的 动摩擦因数,先用平行于斜面向下的推力作用于物体上使其能沿斜面匀速下滑;若改用水平向右的推力作用于物体上使其能沿斜面匀速上滑。则两次推力的比值为 A. B. C. D. 6.如图,物体在水平力F作用下静止在斜面上。若稍许增大F, 仍使物体静止在斜面上,则斜面对物体的静摩擦力、支持 力以及和的合力F'变化情况是 A. 不一定增大,一定增大,一定增大 B. 一定增大,一定增大,不变 C. 、、均增大 D. 、不一定增大,一定增大 7.在车站、机场等地会看见一些旅客推着行李箱,也有一些旅客拉着行李箱在水平地 面上行走,建立物理模型如图甲和乙所示。假设他们在大小相同的力作用下都做匀速运动,对同一行李箱在这两种情况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两种情况下,行李箱所受地面的摩擦力相同

运动训练方法与手段

运动训练方法与手段 (总分:187.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B}}单项选择题{{/B}}(总题数:10,分数:10.00) 1.比较下列四种方法,更有利于提高有氧代谢供能能力的方法是 ( ) (分数:1.00) A.短时间重复训练方法 B.间歇性循环训练方法 C.中时间持续训练方法√ D.高强性间歇训练方法 解析: 2.长时间重复训练方法主要适用于以下哪种供能系统条件下的运动技术、战术、素质的训练工作 ( ) (分数:1.00) A.无氧磷酸原供能系统 B.无氧糖酵解供能系统 C.无氧、有氧混合供能系统√ D.有氧供能系统 解析: 3.相对来说,提高足球运动员战术意识的训练方法是 ( ) (分数:1.00) A.重复训练法 B.持续训练法 C.变换训练法√ D.循环训练法 解析: 4.为了提高运动员适应环境的能力,乒乓球教练员改变了训练场地,这种方法属于 ( ) (分数:1.00) A.负荷变换训练方法 B.内容变换训练方法 C.方法变换训练方法 D.形式变换训练方法√ 解析: 5.在篮球复杂战术的初学阶段,教练员常常采用 ( ) (分数:1.00) A.循环训练法 B.完整练习法 C.重复训练法 D.分解练习法√ 解析: 6.中长跑训练常用的一种手段——“法特莱克法”的练习手段是一种 ( ) (分数:1.00) A.重复性练习手段 B.间歇性练习手段 C.持续性练习手段√ D.比赛性练习手段 解析: 7.武术套路运动员高级训练阶段采用的训练手段多属于 ( ) (分数:1.00)

A.固定性组合练习手段√ B.变异性组合练习手段 C.周期性单一练习手段 D.混合性多元练习手段 解析: 8.采用间歇训练法时,两次组练习中间歇时间的依据是,开始下一次练习时每分钟心律应降至 ( ) (分数:1.00) A.80次左右 B.120次左右√ C.150次左右 D.200次左右 解析: 9.提高乳酸供能能力的主要训练方法是 ( ) (分数:1.00) A.重复性循环训练方法 B.强化性间歇训练方法√ C.中时间持续训练方法 D.中时间重复训练方法 解析: 10.跳推杠铃练习属于 ( ) (分数:1.00) A.全身周期性练习√ B.局部周期性练习 C.全身混合性练习 D.局部混合性练习 解析: 二、{{B}}判断题{{/B}}(总题数:12,分数:12.00) 11.分解练习法多用于简单动作的训练,而完整训练法则更多地适用于复杂的技术动作。 ( ) (分数:1.00) A.正确 B.错误√ 解析: 12.重复训练法对于运动员的无氧能力、无氧及有氧混合供能能力的提高都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 ) (分数:1.00) A.正确√ B.错误 解析: 13.长时间重复训练法练习时间长而两组练习间隔都比较短,以使运动员能更好地发展有氧耐力。 ( ) (分数:1.00) A.正确 B.错误√ 解析: 14.将足球的运球、传球、接球、射门等技术组合在一起,进行8分钟的持续练习,此方法为持续训练法。( ) (分数:1.00) A.正确 B.错误√ 解析:

力的正交分解专项练习(含详细答案)

力的正交分解专项练习(含详细答案) 1.如图所示,用绳AO 和BO 吊起一个重100N 的物体,两绳AO 、BO 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分别为30o 和40o ,求绳AO 和BO 对物体的拉力的大小。 2. 如图所示,重力为500N 的人通过跨过定滑轮的轻绳牵引重200N 的物体,当绳与水平面成60o 角时,物体静止,不计滑轮与绳的摩擦,求地面对人的支持力和摩擦力。 3. (8分)如图6所示,θ=370 ,sin370 =0.6,cos370 =0.8。箱子重G =200N ,箱子与地面的动摩擦因数μ=0.30。要匀速拉动箱子,拉力F 为多大? 4.(8分)如图,位于水平地面上的质量为M 的小木块,在大小为F 、方向与水平方向成a 角的拉力作用下沿地面作匀速直线运动。求: (1 ) 地面对物体的支持力? (2) 木块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

5.(6分)如图10所示,在倾角为α=37°的斜面上有一块竖直放置的档板,在 档板和斜面之间放一个重力G=20N 的光滑球,把球的重力沿垂直于斜面和垂直于档板的方向分解为力F 1和F 2,求这两个分力F 1和F 2的大小。 6.(6分)长为20cm 的轻绳BC 两端固定在天花板上,在中点系上一重60N 的重物,如图11 所示: (1)当BC 的距离为10cm 时,AB 段绳上的拉力为多少? (2)当BC 的距离为102cm 时.AB 段绳上的拉力为多少? 7.质量为m 的物体在恒力F 作用下,F 与水平方向之间的夹角为θ,沿天花板向右做匀速运动,物体与顶板间动摩擦因数为μ,则物体受摩擦力大小为多少? 8.如图所示重20N 的物体在斜面上匀速下滑,斜面的倾角为370,求: (1)物体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2)要使物体沿斜面向上匀速运动,应沿斜面向上施加一个多大的推力? (sin370=0.6, cos370=0.8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