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鼠前脂肪细胞使用说明

小鼠前脂肪细胞使用说明
小鼠前脂肪细胞使用说明

小鼠前脂肪细胞

小鼠前脂肪细胞产品说明:

为使能尽快开展实验,派瑞金发货的原代细胞均处于对数生长期,且每次发货为汇合率达到70%的细胞,收到细胞后即可开展实验。

派瑞金提供的小鼠前脂肪细胞取自新鲜的组织,按照标准操作流程分离培养。研发的小鼠前脂肪细胞完全培养基能提供细胞最佳的生长条件,降低杂细胞污染,保证不同批次间细胞质量的稳定。

同时,派瑞金还建立了严格的细胞鉴定流程,所提供的原代细胞均需经过细胞类型特异性标记物、细胞形态学等检测,保证细胞纯度在90%以上;同时也需经过微生物检测,保证不含有HIV、HBV、HCV、支原体、真菌及其他类型的细菌。

小鼠前脂肪细胞注意事项:

1. 收到细胞后首先观察细胞瓶是否完好,培养液是否有漏液、浑浊等现象,若有上述现象发生请及时和我们联系。

2. 仔细阅读细胞说明书,了解细胞相关信息,如细胞形态、所用培养基、血清比例、所需细胞因子等。

3. 请用相同条件的培养基用于细胞培养。培养瓶内多余的培养基可收集备用,细胞传代时可以一定比例和自备的培养基混合,使细胞逐渐适应培养条件;建议使用派瑞金的完全培养基。

4. 建议收到细胞后前3天各拍几张细胞照片,记录细胞状态。

5. 该细胞只能用于科研,不得用于临床应用。

小鼠前脂肪细胞其他相关小鼠原代细胞:

小鼠小肠粘膜上皮细胞小鼠大隐静脉平滑肌细胞

小鼠肺微血管内皮细胞小鼠冠状动脉平滑肌细胞

小鼠肺血管平滑肌细胞小鼠大隐静脉内皮细胞

小鼠Ⅱ型肺泡上皮细胞小鼠冠状动脉内皮细胞

小鼠气管上皮细胞小鼠骨细胞

小鼠气管平滑肌细胞小鼠滑膜细胞

小鼠肺成纤维细胞小鼠骨骼肌细胞

小鼠支气管上皮细胞小鼠表皮细胞

小鼠支气管成纤维细胞小鼠真皮成纤维细胞

小鼠肺大静脉平滑肌细胞小鼠破骨细胞

小鼠肺大动脉平滑肌细胞小鼠皮肤肥大细胞

小鼠肺大动脉内皮细胞小鼠前脂肪细胞

小鼠肺动脉成纤维细胞小鼠成骨细胞

小鼠肺大静脉内皮细胞小鼠关节软骨细胞

小鼠气管和支气管上皮细胞小鼠胎儿表皮角质形成层细胞小鼠胰岛细胞小鼠成年表皮角质形成层细胞小鼠胰腺星状细胞小鼠皮下脂肪细胞

小鼠胰腺导管上皮细胞小鼠内脏脂肪细胞

小鼠颌下腺上皮细胞小鼠脑动脉血管内皮细胞

小鼠腮腺细胞小鼠脑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小鼠乳腺上皮细胞小鼠脑静脉血管内皮细胞

小鼠胰腺上皮细胞小鼠脑静脉血管平滑肌细胞小鼠甲状腺上皮细胞小鼠脑膜细胞

小鼠淋巴管内皮细胞小鼠神经胶质细胞

小鼠淋巴成纤维细胞小鼠海马神经元细胞

小鼠外周血白细胞小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

小鼠骨髓基质细胞小鼠脑成纤维细胞

小鼠食管上皮细胞小鼠神经小胶质细胞

小鼠食管平滑肌细胞小鼠雪旺氏细胞

小鼠肠动脉内皮细胞小鼠小脑颗粒细胞

小鼠肠静脉内皮细胞小鼠嗅鞘细胞

小鼠肝实质细胞小鼠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小鼠肝动脉内皮细胞小鼠小梁网细胞

小鼠肝动脉平滑肌细胞小鼠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

小鼠小肠血管内皮细胞小鼠视网膜muller细胞

小鼠小肠隐窝上皮细胞小鼠虹膜色素上皮细胞

小鼠肝内胆管上皮细胞小鼠晶状体上皮细胞

小鼠胃粘膜上皮细胞小鼠角膜上皮细胞

小鼠肝窦内皮细胞小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

小鼠肝星形细胞小鼠角膜成纤维细胞

小鼠直肠平滑肌细胞小鼠脉络膜血管细胞

小鼠小肠平滑肌细胞小鼠牙乳头细胞

小鼠结肠平滑肌细胞小鼠肝外胆管上皮细胞

小鼠肠上皮细胞小鼠肝Kupffer细胞

小鼠肠微血管细胞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小鼠肠巨噬细胞小鼠下丘脑神经元细胞

小鼠子宫内膜上皮细胞小鼠睾丸支持细胞

小鼠卵巢颗粒细胞小鼠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

小鼠子宫颈上皮细胞小鼠真皮微血管上皮细胞

小鼠子宫平滑肌细胞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

小鼠卵巢上皮细胞小鼠心脏干细胞

小鼠子宫成纤维细胞小鼠神经干细胞

小鼠卵巢成纤维细胞小鼠骨髓来源内皮祖细胞

小鼠肾实质细胞小鼠椎间盘髓核细胞

小鼠肾系膜细胞小鼠肾足突细胞

小鼠膀胱上皮细胞小鼠肾小管平滑肌细胞小鼠膀胱平滑肌细胞小鼠肾成纤维细胞

小鼠肾动脉内皮细胞小鼠尿道上皮细胞

小鼠肾动脉平滑肌细胞小鼠输尿管上皮细胞小鼠肾小管上皮细胞小鼠肾管状上皮细胞小鼠肾小球内皮细胞小鼠心肌细胞

小鼠前列腺上皮细胞小鼠心肌成纤维细胞小鼠肾上皮细胞小鼠主动脉内皮细胞小鼠膀胱成纤维细胞小鼠主动脉平滑肌细胞小鼠血管外膜成纤维细胞

sd大鼠操作规程

SD大鼠饲养管理 操作规程 2007年11月 目录 一、SD大鼠概述 (2) 二、SD大鼠日常饲养管理 (5) 1、进入屏障及准备工作 (5) 2、饲养环境 (6) 3、饲喂 (6) 4、给水 (7) 5、换窝 (7) 6、离乳 (8) 7、留种交配 (9) 8、动物发放 (10) 9、引种 (11)

10、处死 (13) 11、SD大鼠常见疾病 (13) 12、清洁与消毒 (16) 13、退出屏障 (17) 14、常见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 (17) 一、SD大鼠概述 大鼠(Rat),啮齿目、鼠科、大鼠属,属野生褐色大鼠(Rattus norvegicus) 的变种。原产于亚洲中部及原苏联部分的温暖地区。十八世纪后期开始人工饲养,十九世纪中叶首次用于心理学的研究,二十世纪以后,大鼠应用于生命科学研究的各个领域,尤其在肿瘤学、药理学、内分泌学、营养学方面应用最为广泛。 1925年美国Sprague dawley农场用Wistar培育而成。其特点为头部狭长,尾长接近身长,产仔多,生长发育较Wistar快,抗病能力尤以对呼吸系统疾病的抵抗力强;自发肿瘤率低,对性激素感受性高; 10 周龄雄鼠体重可达300-400g,雌鼠可达180-270g。SD大鼠常用作营养学、内分泌学和毒理学研究。 行为和习性 (1)SD大鼠性情温顺,易于捉取,一般不会主动咬人,但当粗暴操作或营养缺乏时可攻击人或互相撕咬,哺乳母鼠更易产生攻击人的倾向,配种后的成年雄鼠同笼饲养互相撕咬,严重的甚至咬死。

(2)SD大鼠是杂食动物,有随时采饮的习惯。喜食煮熟的动物肉(如兔肉),甚至是同类的肉。对营养缺乏敏感,特别是维生素和氨基酸缺乏时可出现典型症状。如核黄素缺乏时出现皮炎、脱毛、体质虚弱和生长缓慢,还可引起角膜血管化、白内障、贫血和髓质退化;维生素E缺乏可导致雌大鼠生育能力降低,严重缺乏时雄鼠可终生丧失生殖能力。 (3)SD大鼠的活动多集中在黄昏到清晨这一段时间,白天常在笼内闭目休息,交配多在夜间发生。 (4)SD大鼠对空气中的粉尘、氨气、硫化氢等极为敏感,易引发呼吸道疾病,一般开放饲养的大鼠主要死因为呼吸道疾病。 (5)SD大鼠对各种刺激很敏感,环境条件的微小变化也可引起大鼠的反应,强烈的噪音可导致大鼠恐慌、互相撕咬,带仔母鼠可出现吃仔现象。 (6)SD大鼠具有群居优势,同笼多个饲养比单个饲养的大鼠体重增长快、性情温顺、易于捉取,单个饲养的则胆小易惊、不易捕捉。解剖学特点 (1)大鼠较小鼠个体较大。一般成年大鼠体长不小于18-20cm。尾上覆有短毛和环状角质鳞片,数量多于200片。上下颌各有两个切齿和六个臼齿,共16颗牙齿。齿式为(1003/1003)×2。 (2)大鼠骨骼约105-108块,大鼠的生长发育期长,长骨长期有骨骺存在,不骨化。切齿终生不断生长,大鼠需不断啃咬磨牙以维持其长度恒定,故垫料中应有部分小木块供其啃咬。

诱导分化成熟脂肪细胞方案

Sigma的试剂:IBMX(Sigma I-7018) Dexamethasone (Sigma D-4902) Insulin (Bovine; Sigma I-5500) gibco血清:小牛血清(GibcoBRL-Cat#16170-078/Lot #1060198) 胎牛血清(GibcoBRL-Cat# 10437-028/Lot # 1026566) 培养基DMEM;(GibcoBRL-Cat# 11965-084) MEM Sodium Pyruvate (100mM; GibcoBRL Cat#11360-070) Pen/Strep/Glutamine (100x P/S/G; GibcoBRL Cat#10378-016) 一: 本次3T3-L1细胞共一25cm3培养瓶消化后传代分为2个10cm培养皿,3天后每个10cm皿分别传代3个10cm皿。共6个10cm皿,将其中5个皿细胞冻存于-80°,将一个10cm皿中3t3-l1细胞分别接种于一个6孔板一个12孔板其中4孔和2个10cm皿,待2个10cm皿中细胞铺满90%后消化冻存于-80。 二:6孔板和12孔板4孔即将用于分化。两者均在细胞铺满90%左右接触抑制2d开始加诱导剂,诱导方案严格按照之前计划的施行,诱导剂①培养2d后换为诱导剂②培养2d,后换诱导剂③培养,以后每48h换液,均采用诱导剂③,8天左右即可看到脂滴,此次整个诱导过程共用14天,出脂滴后继续48h换液,目的主要是获得更多的脂肪细胞。 三:3t3-l1诱导分化过程整体较为顺利,之前考虑到的诸如细胞可能贴壁不牢,易漂浮的情况基本未出现(漂浮很少),诱导剂配置过程中由于剂量极低,担心的浓度不准问题,后证明对分化影响不是很大。 一、诱导液配制 1、4,3-异丁基-1-甲基黄嘌呤溶液(IBMX)配制。分子量222,几乎不溶于水,现配现用,过滤除菌。100×母液(50mmol/L):IBMX+940ul超纯水+60ul 1mol/L KOH。每毫升培养基加10ul IBMX.

小鼠解剖图完整版

图Ⅸ-1 整体骨骼侧面观The skeleton. Lateral view 图Ⅸ-2 整体骨骼背面观The skeleton. Dorsal view 1 背肋dorsal rib 2 胸椎thoracic vertebra 3 颈椎cerical vertebra 4 顶间骨interparietal bone 5 顶骨parietal bone 6 额骨frontal bone 7 鼻骨nasal bone 8 锁骨clavicle 9 肩胛骨scapula 10 肱骨hemerus 11 髌骨patella 12 腰椎lumbar vertebra 13 荐椎sacral vertebra 14 尾椎caudal vertebra 15 坐骨ischium 16 髂骨ilium 17 股骨femur 18 腓骨fibula 19 胫骨tibia 20 跖骨metatarsal bone 21 趾骨digital bone 22 胸肋sternal rib 23 头骨skull 24 指骨digital bone 25 桡骨radius

图Ⅸ-3 背柱背面The vertebral column. Dorsal aspect 1 枢椎axis 2 胸椎thoracic vertebra 3 第II 胸椎I Ith thoraac vertebra 4 第1 腰椎I st lumbar vertebra 5 第 6 腰椎6th lumbar vertebra 6 耻骨pubis 7 闭孔obturator foramen 8 寰椎atlas 9 第7 颈椎seventh cervical vertebra 10 胸肋sternal rib 1l 背肋dorsal rib 12 第4 腰椎4th lumbar 13 髂骨ilium 14 荐椎sacral vertebra 15 坐骨ischimn 16 尾椎caudal vertebra

动物大小鼠、实验猴饲养的操作规程

附件1 实验动物饲养管理的SOP 1、目的 为规范SPF级动物房内大小鼠、仔猴的饲养规范,保证试验质量,特制定本制度。 2、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SPF级动物房内的工作人员。 3、内容 3.1准备工作 3.1.1操作人员按SPF区人员进出标准操作规程要求进入动物饲养区。 3.1.2推门时应感觉到正压存在,如有异常及时通知相关人员。 3.1.3观察看温、湿度计,并记录读数。温度湿度变化范围超过规定范围时,要及时向实验人员和实验室负责人汇报,以便尽快采取措施。 3.1.4观察水瓶有无漏水,有无动物逃逸,动物健康情况,若有异常情况,应及时向实验人员和实验室负责人汇报并记录情况。 3.1.5检查每盒动物的饮水及摄食状况,若饮水及摄食不正常的动物笼,先检查是否饮水瓶阻塞,再观察动物是否有疾病征兆。若有,立即上报。 3.1.6发现动物死亡,要调查死亡原因,判断事故死亡还是异常死亡,并报告,不能确定原因的要将整盒动物送出屏障待查。 3.2 SPF大、小鼠的饲养管理SOP 3.2.1鼠喜阴暗、安静的环境,对环境温度、湿度很敏感,经不起温度的骤变和过高的温度。最大温差小于等于4℃,温度在20~26℃,相对湿度40~70%, 1

一般鼠饲养盒内温度比环境高1~2℃,湿度高5~10%。噪音60分贝以下,氨浓度14/(mg/m3)以下.通风换气大于等于15次/小时。光照循环条件是是12小时明/12小时暗,如果光照条件与上述不符,且没有实验方案支持,必须通知实验动物管理部的管理人员。 3.2.2鼠饲养在聚碳酸酯的实底的笼盒里,笼子底部放高压灭菌的玉米芯做垫料。除非实验方案有特殊的要求,和/或有动物管理委员会的批准,方可以进行改动。鼠是群居性动物,可能时尽量成群饲养,但每笼不得超过5只。 3.2.3饲料和饮水:鼠通过实验室等级颗粒料或等同的其它饲料自由采食,或者由实验动物管理部管理层或专题负责人提出建议。加饲料时,观察动物采食量,若尚有剩余饲料,则与新鲜饲料混合后喂。根据笼内鼠的多少参考如下饲料量饲喂,不宜太多。工作日每天检查一次料盒,周末一次。在更换笼具时,根据需要添加饲料。鼠采食量一般为5g(100g体重24小时),请根据动物的实际体重计算并投喂。鼠通过水瓶自由饮水。工作日每天检查1次水瓶,周末一次,每周至少更换一次水瓶。鼠饮水量一般为8~11ml(100g体重24小时)如果要求进行饲料/饮水的消耗量计算,则要根据实验方案进行记录。某些实验需要对饲料/饮水进行限制,或者给予特殊的饲料/饮水。 3.2.4鼠笼具的更换 鼠笼具(包括垫料)每周更换两次,通常为周二和周四。更换时,将鼠笼从笼架上取下放在工作车或工作台上,鼠取出放在干净的笼具中,加上盖子,放好标签,将笼架用75%酒精擦洗干净后放回笼架。换笼具时同时观察动物健康情况。换下的笼具和盖子放在推车上推到饲养室靠污物走廊的门口后开门将鼠盒放在污物走廊地上,然后关闭该门。工作车不准推入污物走廊。换出脏垫料做无害化处理。 3.2.5清洁卫生:饲养室内保持整洁,门窗,墙壁,地面,鼠盒,笼架每天 2

脂肪乳的不良反应

脂肪乳的不良反应 目前临床常用的是长链与中链各占一半的物理混合型中-长链脂肪乳剂,它特别适用于危重病人或肝功能不良者,那么脂肪乳的不良反应是什么呢?下面是为你整理的脂肪乳的不良反应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用! 脂肪乳的不良反应 脂肪乳剂的不良反应发生较少,但仍有可能会发生输液反应、血尿、急性肾衰、精神异常、过敏反应、心律失常、恶心、呕吐、外周静脉炎等,尤其是脂肪乳剂导致的脂肪超载综合征更应引起临床医师的充分重视。 脂肪乳剂是临床常用的静脉营养药物,可提供人体营养所需的能量和必需脂肪酸,如亚麻酸和亚油酸。脂肪乳剂适用于需要高能量、肾损害、禁用蛋白质的患者和由于某种原因不能经胃肠道摄取食物的患者,主要用于大手术前后不能进食、严重能量消耗、慢性腹泻、大面积烧伤、恶性肿瘤、严重营养缺乏、必需脂肪酸缺乏等患者的治疗。 在以往静脉营养时所选用的能量物质是葡萄糖,输入后易导致高血糖及肝功能损害。近年来已改用由葡萄糖、脂肪乳剂、氨基酸、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等中小分子营养素组成的混合能源,这样可减少葡萄糖用量,减少上述不良反应的发生。 脂肪乳剂的原料大多数为大豆油,也可用其他植物油制成。它以

卵磷脂为乳化剂,制成的脂肪微粒与人体内天然的乳糜很相似。即使在应激状态下,输入的脂肪乳剂仍然能被机体充分氧化利用。用于制备脂肪乳剂的甘油三酯以其碳链的长度分为长链、中链及短链3种。其中,中链甘油三酯具有穿过线粒体膜时不必依赖肉碱、在组织中能被更快地氧化,而且几乎不在体内沉积等特点。 目前临床常用的是长链与中链各占一半的物理混合型中-长链脂肪乳剂,它特别适用于危重病人或肝功能不良者。由大豆油制备的脂肪乳剂含有大量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后者对机体免疫系统有一定抑制作用。以橄榄油为主要原料的脂肪乳剂,可明显减少制剂中的PUFA含量,能减轻上述的免疫抑制作用。 结构脂肪乳剂是另一种兼含长链和中链甘油三酯的脂肪乳剂,它比物理混合型中-长链脂肪乳剂有更高的省氮效率,血中甘油三酯及游离脂肪酸浓度的变化幅度不大。第三代脂肪乳剂以含鱼油为特色,如Omegaven,以及SMOF等。鱼油内含有相当多的ω-3脂肪酸,后者的许多生理特性对机体非常有利,如维持细胞膜正常流动性及稳定性、免疫调节、调节内脏血流、抗血栓、抗粥样硬化和抑制肿瘤生长等。 脂肪乳的注意事项 静脉营养时,应先将各种营养素在体外混合后输入。 只有热量物质(如葡萄糖、脂肪乳剂)、含氮物质(复方氨基酸)、维生素等营养素同时输入,才能发挥最佳促进蛋白质合成的作用。要避免营养制剂的单瓶输注,不但疗效差,还易发生不良反应。

大鼠和小鼠解剖图谱(照片版)

图Ⅷ-1整体骨骼侧面观The skeleton. Lateral View 图Ⅷ-2整体骨骼左前面观The skeleton. Left anterior view 1肋骨rib 2胸椎thoracic vertebra 3颈椎cervical vertebra 4颅骨cranium 5肩胛骨scapula 6肱骨hiimeius 7桡骨radius 8尺骨ulna 9掌骨metacarpal bone 10指骨digital bone 11腰椎lumbar vertebra 12髂骨ilium 13尾骨coccyx 14股骨femur 15髌骨patella 16腓骨fubula 17胫骨tibia 18跖骨metatarsal bone 19趾骨digital bone

图Ⅷ-4头骨侧面The skull. Lateral aspect

图Ⅷ-6下颌骨侧面The mandible. Lateral aspect

1枕骨occipital bone 2顶间骨interparietal bone 3矢状缝sagittal suture 4颧骨malar bone 5上颌骨maxillary bone 6前颌骨premaxillary bone 7枕外嵴external occipital creat 8顶骨parietal bone 9额骨frontal bone 10鼻骨nasal bone 11鼻间缝internasal suture 12前筛孔preethmoid pore 13蝶腭孔sphenopalatine foramen 14门齿 incisor tooth 15下颌骨mandible 16视神经孔optic foramen 17枕骨occipital bone 18茎突styloid process 19外耳道external acoustic meatus 20颞骨temporal bone 21 腭裂patoschisis 22臼齿molar tooth 23腭骨palatine bone 24翼孔pterygoid apertures 25破裂孔foramen lacerum 26枕大孔foramen magnum 27腭后孔posterior palatine foramen 28鼻后孔posterior nasal apertures 29卵圆孔foramen ovale 30鼓骨tympanic bone 31舌下神经孔hypoglossal foramen 32下颌联合mandibular symphysis 33颏孔mental foramen 34冠状突coronoid process 35下颌支ramus of mandible 36角状突process of horn 37下颌孔mandibular foramen 38翼肌窝pterygoid fossa 39髁突condylar process

脂肪细胞的基础知识

脂肪细胞的基础知识 脂肪细胞的生长全过程及其形态变化脂肪母细胞,是指能向脂肪细胞分化的ADSCs在激素、生物活性因子、寒冷等因素刺激下均能逐渐分化成为单能干细胞。它可保持着干细胞增殖活跃的特性,脂肪母细胞再进一步分化为前脂肪细胞,即通常人们所说的脂肪细胞前体。前脂肪细胞再经历细胞融合、接触抑制和克隆扩增等步骤启动向成熟脂肪细胞分化,并在胰岛素、地塞米松等诱导剂作用下完成向成熟脂肪细胞的分化。全过程可以表示为:多能干细胞——脂肪母细胞——前脂肪细胞——不成熟脂肪细胞——成熟脂肪细胞。生长期前脂肪细胞的形态与成纤维细胞相似,经诱导分化,其细胞骨架和细胞外基质发生变化,开始进入不成熟细胞向成熟细胞转变。细胞形态由成纤维细胞样逐渐趋于类圆或圆形,胞体逐渐增大,胞质中开始出现小脂滴,脂质开始累积,以后小脂滴增多并融合为较大的脂滴,可经油红“O”染色等方法于显微镜下显色,从而获得成熟脂肪细胞的形态特征。此时的细胞无分裂增殖能力,为脂肪细胞分化的终末阶段。 张高娜,梁正翠.动物脂肪细胞的研究进展[J].饲料工业,2009,30(2):42-44. 脂肪细胞由起源于中胚层的间充质干细胞逐步分化形成,按间充质干细胞→脂肪母细胞→前脂肪细胞→不成熟脂肪细胞→成熟脂肪细胞的过程发展。前脂肪细胞在多种转录因子调控下,激活脂肪组织相关基因,并在这些基因的顺序性调控下,经一系列复杂的步骤分化为成熟脂肪细胞。 张艳.脂肪细胞分化过程中的分子事件[J].儿科药学杂志,2008,14(1):56-57.

间充质干细胞 概念: 不同文献中,分别命名为抽脂处理细胞(processed lipoaspirate cells, PLA),脂肪基质微管碎片细胞(stromal vascularfraction cells, SVF),脂肪组织源基质细胞(adipose-tissue derived stromal cells, ATSCs),脂肪源中胚层干细胞(adipose-derived mesodermal stem cells, ADMSCs)等。这些不一致的名称均指从脂肪组织中分离的、可在体外大量扩增并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细胞。 李惠侠,屈长青. 脂肪组织源性干细胞研究进展[J]. 生理科学进展,2007,38(2) 脂肪细胞是由起源于中胚层的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 MSC)逐步分化、发育而来,MSC主要分布于脂肪组织和骨髓中。脂肪细胞不同发育阶段的两类细胞系为多能干细胞系和前体脂肪细胞系,前者为不定向的细胞系,能转变为稳定的脂肪细胞、肌细胞和软骨细胞,后者为定向的细胞系,是目前体外研究脂肪细胞分化应用最为广泛的细胞系。 庞卫军,李影. 脂肪细胞分化过程中的分子事件[J]. 细胞生物学杂志,2005,27: 497-500. 脂肪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adipose tissue 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 ADMSCs) 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 MSCs)具有自我更新及多向分化潜能,是一种 具有潜力的组织工程种子细胞。目前研究得比较多的是骨髓来源的MSCs,但骨髓中的间 充质干细胞数量很少(约占细胞总数的1/105),且存在取材困难等问题。MSCs广泛分布于 其他组织中,包括肌肉、血管、肝脏、胰腺和脂肪等。 ADMSCs表面有CD29、CD44、CD71、CD90、CD105/SH-2、SH-3、STRO-1等多 种抗原标志。 李冬艳,宇丽. 脂肪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分离方法的改进[J]. 暨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7,28(6). 脂肪源性干细胞(adipose-derived stem cells,ADSCs) Zuk等从脂肪组织中分离出了一种成纤维细胞样细胞,它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形态相似,称之为脂肪干细胞(ADSCs),平均每300 ml脂肪组织可获得2×108~ 6×108个这样的细胞。ADSCs和MSCs具有相同的表现型,对CD29、CD44、CD71、 CD70、CD105/SH2和SH3为阳性反应,对CD31、CD34和CD45为阴性反应。此外, 它们还具有各自特征性的表达分化抗原:ADSCs具有特征性表达分化抗原CD49d,而MSCs具有特征性表达分化抗原CD106。 张高娜, 梁正翠. 动物脂肪细胞的研究进展[J]. 饲料工业,2009,30(2) 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是一类具备干细胞特点的细胞系,具有自我更新能力、长期的活性和多系分化潜能。 脂肪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adipose tissue-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ADSCs),以其取材方便、来源丰富等多种优势逐渐取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 免疫表型:研究发现ADSCs主要表达CD13、CD44、CD73、CD90、CD105、CD106、CD166、CD29、CD49e和HLA-ABC,而不表达CD34、CD3、CD19、CD45、CD14、CD117、CD31、CD62L、CD95L和HLA-DR。这个结果和其他的MSCs几乎一致。但ADSCs与BMSCs也有差别:大部分BMSCs表达CD10,而表达CD10的ADSCs仅占5%~20%;几乎所有的ADSCs表达CD49f和CD54,而BMSCs极少表达。 周苏娜,张明鑫. 脂肪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特征及临床应用[J].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2009,12(1). 不同细胞的表面标志是不同的,脂肪干细胞的表面标记为:CD9、CD10、CD13、CD29、CD10、CD44、CD49e、CD49d、CD54、CD55、CD59、CD90、CD105、CD107、CD146、

脂肪乳注射液说明书

脂肪乳注射液(C14-24)说明书 【药品名称】 通用名称:脂肪乳注射液 英文名称:Fat Emulsion Injection 汉语拼音:Zhifangru Zhusheye 【成分】 本品系由注射用大豆油经注射用卵磷脂乳化并加注射用甘油制成的灭菌乳状液体。每1000ml含: 注射用大豆油 注射用卵磷脂 注射用甘油 注射用水(加至) pH值约为 渗透压(mosm/kgH2O)能量/MJ(kcal)20% 200g 12g 22g 1000ml 8 350 8.4(2000) 本品辅料为注射液卵磷脂、注射液甘油和注射液水,用适量氢氧化钠调节pH。 【性状】 本品为白色乳状液体。 【适应症】 能量补充药,本品是静脉营养的组成部分之一,为机体提供能量

和必需脂肪酸,用于胃肠外营养补充能量及必需脂肪酸,预防和治疗人体必需脂肪酸缺乏症,也为经口服途径不能维持和恢复正常必需脂肪酸水平的病人提供必需脂肪酸。30%脂肪乳注射液更适合输液量受限制和能量需求高度增加的病人。卵磷脂可辅助治疗动脉粥样硬化,脂肪肝,以及小儿湿疹,神经衰弱症。在药用辅料中作增溶剂,乳化剂及油脂类的抗氧化剂。 【规格】 250ml:50g大豆油与3g卵磷脂 【用法用量】 成人:静脉滴注,按脂肪量计,每天最大推荐剂量为3g(甘油三酯)/kg。本品提供的能量可占总能量的70%。10%、20%脂肪乳注射液500ml的输注时间不少于5小时;30%脂肪乳注射液250ml的输注时间不少于4小时。 新生儿和婴儿:10%、20%脂肪乳注射液每天使用剂量为0.5~4g(甘油三酯)/kg,输注速度不超过0.17g/kg/小时。每天最大用量不应超过4g/kg。只有在密切监测血清甘油三酯、肝功能、氧饱和度等指标的情况下输注剂量才可逐渐增加至每天4g/kg。早产儿及低体重新生儿,最好是24小时连续输注,开始时每天剂量为0.5~1g/kg,以后逐渐增加到每天2g/kg。 必需脂肪酸缺乏者:为预防和治疗必需脂肪酸缺乏症(EFAD),非蛋白热卡中至少有4~8%的能量应由脂肪乳注射液来提供,以供给足够量的亚油酸和亚麻酸。当EFAD合并应激时,治疗EFAD所需脂

小鼠解剖图谱

图Ⅸ-1整体骨骼侧面观The https://www.360docs.net/doc/7f1028383.html,teral view 图Ⅸ-2整体骨骼背面观The skeleton.Dorsal view 1背肋dorsal rib 2胸椎thoracic vertebra 3颈椎cerical vertebra 4顶间骨interparietal bone 5顶骨parietal bone 6额骨frontal bone 7鼻骨nasal bone 8锁骨clavicle9肩胛骨scapula10肱骨hemerus11髌骨patella12腰椎lumbar vertebra 13荐椎sacral vertebra14尾椎caudal vertebra15坐骨ischium16髂骨ilium17股骨femur18腓骨fibula19胫骨tibia20跖骨metatarsal bone21趾骨digital bone22胸肋sternal rib23头骨skull24指骨digital bone25桡骨radius

图Ⅸ-3背柱背面The vertebral column.Dorsal aspect 1枢椎axis2胸椎thoracic vertebra3第II胸椎I Ith thoraac vertebra4第1腰椎I st lumbar vertebra5第6腰椎6th lumbar vertebra6耻骨pubis7闭孔obturator foramen8寰椎atlas9第7颈椎seventh cervical vertebra10胸肋sternal rib1l背肋dorsal rib12第4腰椎4th lumbar13髂骨ilium14荐椎sacral vertebra15坐骨ischimn16尾椎caudal vertebra

诱导分化成熟脂肪细胞方案

诱导分化成熟脂肪细胞 方案 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Sigma的试剂:IBMX(Sigma I-7018) Dexamethasone (Sigma D-4902) Insulin (Bovine; Sigma I-5500) gibco血清:小牛血清 (GibcoBRL-Cat#16170-078/Lot #1060198) 胎牛血清(GibcoBRL-Cat# 10437-028/Lot # 1026566) 培养基DMEM;(GibcoBRL-Cat# 11965-084) MEM Sodium Pyruvate (100mM; GibcoBRL Cat#11360-070) Pen/Strep/Glutamine (100x P/S/G; GibcoBRL Cat#10378-016) 一: 本次3T3-L1细胞共一25cm3培养瓶消化后传代分为2个10cm培养皿, 3天后每个10cm皿分别传代3个10cm皿。共6个10cm皿,将其中5个皿细胞冻存于-80°,将一个10cm皿中3t3-l1细胞分别接种于一个6孔板一个12孔板其中4孔和2个10cm皿,待2个10cm皿中细胞铺满90%后消化冻存于-80。 二:6孔板和12孔板4孔即将用于分化。两者均在细胞铺满90%左右接触抑制2d开始加诱导剂,诱导方案严格按照之前计划的施行,诱导剂①培养2d后换为诱导剂②培养2d,后换诱导剂③培养,以后每48h换液,均采用诱导剂③,8天左右即可看到脂滴,此次整个诱导过程共用14天,出脂滴后继续48h换液,目的主要是获得更多的脂肪细胞。 三:3t3-l1诱导分化过程整体较为顺利,之前考虑到的诸如细胞可能贴壁不牢,易漂浮的情况基本未出现(漂浮很少),诱导剂配置过程中由于剂量极低,担心的浓度不准问题,后证明对分化影响不是很大。 一、诱导液配制 1、4,3-异丁基-1-甲基黄嘌呤溶液(IBMX)配制。分子量222,几乎不溶于水,现配现用,过滤除菌。100×母液(50mmol/L): IBMX+940ul超纯水+60ul 1mol/L KOH。每毫升培养基加10ul IBMX.

小鼠解剖图

图Ⅸ-1整体骨骼侧面观The skeleton. Lateral view 图Ⅸ-2整体骨骼背面观The skeleton. Dorsal view 1背肋dorsal rib 2胸椎thoracic vertebra 3颈椎cerical vertebra 4顶间骨interparietal bone 5顶骨parietal bone 6额骨frontal bone 7鼻骨nasal bone 8锁骨clavicle 9肩胛骨scapula 10肱骨hemerus 11髌骨patella 12腰椎lumbar vertebra 13荐椎sacral vertebra 14尾椎caudal vertebra 15坐骨ischium 16髂骨ilium 17股骨femur 18腓骨fibula 19胫骨tibia 20跖骨metatarsal bone 21趾骨digital bone 22胸肋sternal rib 23头骨skull 24指骨digital bone 25桡骨radius

图Ⅸ-3背柱背面The vertebral column. Dorsal aspect

图Ⅸ-4胸廓背面The thorax.Dorsal aspect

图Ⅸ -5前肢骨内侧面The bone of 图Ⅸ-6后肢骨外侧面The bone of anterior Iimb.Medial aspect posterior https://www.360docs.net/doc/7f1028383.html,teral aspect 1枢椎axis 2胸椎thoracic vertebra 3第II 胸椎I Ith thoraac vertebra 4第1腰椎I st lumbar vertebra 5第6腰椎6th lumbar vertebra 6耻骨pubis 7闭孔obturator foramen 8寰椎atlas 9第7颈椎seventh cervical vertebra 10胸肋sternal rib 1l 背肋dorsal rib 12第4腰椎4th lumbar 13髂骨ilium 14荐椎sacral vertebra 15坐骨ischimn 16尾椎caudal vertebra 17指骨digital bone 18掌骨metacarp at bone 19腕骨carpal bone 20桡骨radius 21尺骨ulna 22三角突起deltoid process 23鼻骨nasal bone 24额骨frontal bone 25顶骨parietal bone 26顶间骨interparietal bone 27肱骨hemerus 28肩胛骨scapula 29肱骨头head of humerus 30肘突elbow process 31肩胛冈spine of scapula 32肩带pectoral girdle 33大转子greater trochanter 34 股骨 femur 35胫侧髁tibiale condyle 36髌骨 patella 37胫骨tibia 38跖骨metatarsal bone 39股骨头head of femur 40腓骨fibula 41跟骨calcaneus 42跗骨 tarsal bone 43趾骨digital bone

中长链脂肪乳注射液说明书--力能

中-长链脂肪乳(C6-24)注射液说明书 【药品名称】 通用名:中/长链脂肪乳注射液(C6~24) 商品名:力能 英文名:Medium and Long Chain Fat Emulsion Injection(C6~24) 汉语拼音:Zhong/Changlian Zhifangru Zhusheye(C6~24) 【主要成分】 本品为复方制剂,其组分为: 本品辅料为精制蛋黄软磷脂、甘油与注射用水、用适量氢氧化钠调节PH、 【性状】 本品为白色乳状液体。 【适应症】 用于需要接受胃肠外营养与/或必需脂肪酸缺乏的患者。 【规格】 250ml:25g(大豆油):25g(中链甘油三酸酯):3g(卵磷脂) 【用法用量】 静脉滴注。 除非另外规定或根据能量需要而定。建议剂量:按体重一日静脉滴注本品10% 10~20ml/kg,或本品20% 5~10ml/kg,相当于1~2g(2g为最大推荐剂量)脂肪/kg。 输注速度:最大速度为按体重一小时静脉滴注本品10% 1、25ml/kg或20% 0、625ml/kg(相当于0、125g脂肪/kg)。在开始使用本品进行肠外营养治疗时,建议用较慢的速度,即按体重一小时0、05g脂肪/kg进行滴注。 本品可单独输注或配制成“全合一”营养混合液进行输注。只有在可配伍性得到保证的前提下,才能将其它药品加入本品内。 通过静脉输注时,如果需要,本品可以与复方氨基酸注射液与葡萄糖注射液一起输注。本品与氨基酸与/或糖溶液一起输注时,应使用单独的输注系统与静脉。如果本品要通过一个共同的最后输注通道时(旁路,Y型管),必须保证所有溶液具有可配伍性。 不能使用孔径为0、2μm的滤过器,因为脂肪乳乳粒不能通过这些滤过器。使用前摇匀! 患者在肠外营养治疗期间均可使用本品。 【不良反应】 使用本品后可能发生的早期不良反应就是: -体温轻度升高 -发热感,寒冷感 -寒颤

小鼠解剖图(完整版)

图Ⅸ-1 整体骨骼侧面观The skeleton、Lateral view 图Ⅸ-2 整体骨骼背面观The skeleton、Dorsal view 1 背肋dorsal rib 2 胸椎thoracic vertebra 3 颈椎cerical vertebra 4 顶间骨interparietal bone 5 顶骨parietal bone 6 额骨frontal bone 7 鼻骨nasal bone 8 锁骨clavicle 9 肩胛骨scapula 10 肱骨hemerus 11 髌骨patella 12 腰椎lumbar vertebra 13 荐椎sacral vertebra 14 尾椎caudal vertebra 15 坐骨ischium 16 髂骨ilium 17 股骨femur 18 腓骨fibula 19 胫骨tibia 20 跖骨metatarsal bone 21 趾骨digital bone 22 胸肋sternal rib 23 头骨skull 24 指骨digital bone 25 桡骨radius 图Ⅸ-3 背柱背面The vertebral column、Dorsal aspect

1 枢椎axis 2 胸椎thoracic vertebra 3 第II 胸椎I Ith thoraac vertebra 4 第1 腰椎I st lumbar vertebra 5 第 6 腰椎6th lumbar vertebra 6 耻骨pubis 7 闭孔obturator foramen 8 寰椎atlas 9 第7 颈椎seventh cervical vertebra 10 胸肋sternal rib 1l 背肋dorsal rib 12 第4 腰椎4th lumbar 13 髂骨ilium 14 荐椎sacral vertebra 15 坐骨ischimn 16 尾椎caudal vertebra 图Ⅸ-4 胸廓背面The thorax.Dorsal aspect

大鼠饲养

目录 一、SD大鼠概述 (2) 二、SD大鼠日常饲养管理 (5) 1、进入屏障及准备工作 (5) 2、饲养环境 (6) 3、饲喂 (6) 4、给水 (7) 5、换窝 (7) 6、离乳 (8) 7、留种交配 (9) 8、动物发放 (10) 9、引种 (11) 10、处死 (13) 11、SD大鼠常见疾病 (13) 12、清洁与消毒 (16) 13、退出屏障 (17) 14、常见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 (17) 一、SD大鼠概述 大鼠(Rat),啮齿目、鼠科、大鼠属,属野生褐色大鼠(Rattus

norvegicus)的变种。原产于亚洲中部及原苏联部分的温暖地区。十八世纪后期开始人工饲养,十九世纪中叶首次用于心理学的研究,二十世纪以后,大鼠应用于生命科学研究的各个领域,尤其在肿瘤学、药理学、内分泌学、营养学方面应用最为广泛。 1925年美国Sprague dawley农场用Wistar培育而成。其特点为头部狭长,尾长接近身长,产仔多,生长发育较Wistar快,抗病能力尤以对呼吸系统疾病的抵抗力强;自发肿瘤率低,对性激素感受性高;10周龄雄鼠体重可达300-400g,雌鼠可达180-270g。SD大鼠常用作营养学、内分泌学和毒理学研究。 行为和习性 (1)SD大鼠性情温顺,易于捉取,一般不会主动咬人,但当粗暴操作或营养缺乏时可攻击人或互相撕咬,哺乳母鼠更易产生攻击人的倾向,配种后的成年雄鼠同笼饲养互相撕咬,严重的甚至咬死。 (2)SD大鼠是杂食动物,有随时采饮的习惯。喜食煮熟的动物肉(如兔肉),甚至是同类的肉。对营养缺乏敏感,特别是维生素和氨基酸缺乏时可出现典型症状。如核黄素缺乏时出现皮炎、脱毛、体质虚弱和生长缓慢,还可引起角膜血管化、白内障、贫血和髓质退化;维生素E缺乏可导致雌大鼠生育能力降低,严重缺乏时雄鼠可终生丧失生殖能力。 (3)SD大鼠的活动多集中在黄昏到清晨这一段时间,白天常在笼内闭目休息,交配多在夜间发生。 (4)SD大鼠对空气中的粉尘、氨气、硫化氢等极为敏感,易引

成年小鼠心脏脂肪细胞分离培养的protocol

PROTOCOL 1.Anesthetize mouse with 150uL heparin (100U/ml) + 0.5mL ketamine/xylazine stock 2.Sacrifice by opening thorax after toe pinch test. 3.Remove and cannulate heart, secure with vascular clip then 6-0 silk. Check cannulation by inflation. Heart should swell. 4.Perfuse heart with 1xPB for 4 min at 4ml/min (16mL) 5.Switch to DB for 3 min at 4ml/min (12mL) 6.Perfuse with DB+CaCl2 for 8 min at 4ml/min (32mL) 7.Heart will be mushy when fully digested and dripping ~16 drops/min 8.Remove from cannula, remove atria and great vessels 9.Place ventricles in sterile 60mm dish with 2.5ml DB 10.Tease ventricles into several pieces. Add 5mL Stopping Buffer (37°C) and pipette several times to release cardiomyocytes from tissue. Solution should turn cloudy. 11.Transfer cell solution to conical tube with 100μm mesh to filter cells from tissue. 12.Rinse dish with 2.5mL Stopping Buffer and add to tube through mesh. Final volume is 10mL. 13.Let CMs settle 10-20 min at 37°C and plate supernatant in 60mm dish. Let cells settle 2-3 hours in TC incubator. Wash and harvest CFs (plated cells) or change media and passage. 14.Harvesting CFs: a.Wash 2x5ml 1xPBS, add 1ml of 1xPBS. b.Scrape cells into Eppie, cfg twice 3min at 5000rpm at 4°C. c.Lyse in 350ul RLT+. SOLUTIONS FOR LANGENDORFF 10x perfusion buffer (stored at 4°C up to 1 month) 1L 500mL NaCl 70.3g 35.15g KCl 11g 5.5g KH2PO4.82g .41g Na2HPO4.85g .425g MgSO4●7H2O 3g 1.5g HEPES**(1M) 100mL 50mL pH to 7.4 with 1N NaOH ~3mL mQ H2O to 1L to 500mL **if HEPES is in powder form, add 13.01mg HEPES to 50mL mQ H2O. 1x perfusion buffer (PB) (make fresh) 250mL 500mL 10x perfusion buffer 25mL 50mL NaHCO3.0975g .195g Taurine .9375g 1.875g BDM (butadionemonoxime) .25g .5g Glucose .25g .5g pH to 7.4 with NaOH mQ H2O to 250mL to 500mL Filter through 0.2μm Stopping buffer (7.5mL/heart, make fresh, heat to 37°C before use) 1xPB 9mL FBS 1mL 100mM CaCl2 1.25μL Digestion buffer (DB) 1xPB 50mL 320U/mg collagenase II*50mg 100mM CaCl2**15μL *add immediately before use **BEFORE adding, remove 12.5mL to fresh tube (for Step 5), THEN add 15μL CaCl2 to remaining DB. Mix, then put 2.5mL on 60mm plate (for Step 8). Culture (Fibroblast) medium MEM 48.5mL Pen/Strep 0.5mL (1% final) L-glutamine 0.5mL (1% final) FBS 50mL (10% final)

【脂肪乳注射液】使用说明书

【脂肪乳注射液】使用说明书 【药品名称】 通用名称:脂肪乳注射液 英文名称:Fat Emulsion Injection【成份】本品系由注射用大豆油经注射用卵磷脂乳化并加注射用甘油制成得灭菌乳状液体。【 适应症 】 能量补充药.能提供机体能量必需脂肪酸。用于胃肠外营养补充能量及必需脂肪酸。适用于需要静脉输注营养得病人。1、手术后营养失调,本品能提供病人在手术前后需要得大量能量,用于改善氮平衡。2、营养障碍或氮平衡失调,用于胃肠道肿瘤或慢性肠道疾病(如腹膜炎、溃疡性结肠炎,回肠末端炎)等到所引起得肠道吸收不完全或衰竭。3、烧伤,对于大面积烧伤病人能通过提供额外能量来降低常见得负氮平衡。大量能量供给也有利于口服蛋白质与输注氨基酸注射液得 利用。输注本品也适用于经口服不能获得足够营养得病人.4、长期昏迷,在颅外伤与中毒得情况下,不能或不宜使用鼻饲时,可输注本品.5、肾功能损害,在这种情况下,需要供给足够得能量来减低蛋白质得分解。6、恶病质。7、必需脂肪酸缺乏或摄取不足得病人。【用法用量】 成人:静脉滴注,按脂肪量计,每天最大推荐剂量为3

g(甘油三酯)/kg。本品提供得能量可占总能量得70%。10%、20%脂肪乳注射液500ml得输注时间不少于5小时;30%脂肪乳注射液250ml得输注时间不少于4小时。新生儿与婴儿:10%、20%脂肪乳注射液每天使用剂量为0、5~4g(甘油三酯)/kg,输注速度不超过0、17g/(kg·小时)。每天最大用量不应超过4g/kg。只有在密切监测血清甘油三酯、肝功能、氧饱与度等指标得情况下输注剂量才可逐渐增加到每天4g/kg。早产儿及低体重新生儿,最好就是24小时连续输注,开始时每天剂量为0、5~1g/kg,以后逐渐增加到每天2g/kg。必需脂肪酸缺乏者:为预防与治疗必需脂肪酸缺乏症(EFAD),非蛋白热卡中至少有4%~8%得能量应由脂肪乳注射液来提供,以供给足够量得亚油酸与亚麻酸。当EF AD合并应激时,治疗EFAD所需脂肪乳注射液得量也应相应增加。用法:本品可单独输注或用于配制含葡萄糖、脂肪、氨基酸、电解质、维生素与微量元素等得“全合一”营养混合液。只有在可配伍性得到保证得前提下,才能将其它药品加入本品内。本品也可与葡萄糖注射液或氨基酸注射液通过Y型管道混合后输入体内。该法既适用于中心静脉也适用于外周静脉。在无菌操作条件下,下列药品可加入本品内. 1、维她利匹特(成人)/维她利匹特(儿童) 2、水乐维她(有关配制方法详见水乐维她说明书)。【不良反应】 可引起体温升高,偶见发冷畏寒以及恶心、呕吐。其她副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