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剧的发生发展

话剧的发生发展
话剧的发生发展

话剧的发生和发展

王茹师X大学

摘要:话剧在中国已经走过了一个多世纪的风雨历程,作为一个舶来品,它已在中华大地上生根发芽。它用独特的艺术形式,创作出了众多的优秀作品,塑造了无数生动的形象,完美地与中国的民族精髓、历史渊源以及现实生活的中国传统文化融为一体。它不仅成为表达中国民众心声、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战斗力的艺术形式,更在舞台格局多元化的当代,成为一种兼具时尚与魅力的艺术品种,为振奋民族精神,推动革命和建设事业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本文将通过早期话剧的产生、五四时期话剧的诗话现实主义、新中国话剧的繁荣期、中国本土话剧的现代性转变等四个方面来阐述。

关键词:话剧;话剧民族化;话剧艺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西方现代主义;发展之路;新时期;诗话现实主义;

话剧在中国已有百年历史,它不仅被中国“本土化”了,而且从世界X围来看,这一艺术形式也可以说已经基本实现了“国际化”。于今,经历了近百年的发展演变,中国话剧已经深深地扎根于中国土壤,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中国话剧更是与时俱进,展现出新时代的新风貌,表现在中国话剧表演艺术上,就是鲜明的当代化特色。

话剧:话剧在欧美各国称为戏剧,它是以说话和动作为主要表演手段的戏剧,所以中国称之为“话剧”,同虚拟的,写意的中国戏曲相比较,话剧是写实的戏剧艺术品种,它要求以生活的本来本面目反映生活,让观众“从钥匙孔里看生活”,注重细节真实,以逼真的舞台画面感染观众。话剧虽然可以使用少量音乐、歌唱等,但主要叙述手段为演员在台上无伴奏的对白或独白。话剧本是一门综合性艺术,剧作、导演、表演、舞美、灯光、评论缺一不可。

话剧又具有以下几种特点:

第一,舞台性。古今中外的话剧演出都是借助于舞台完成的,舞台有各种样式,目的有二:一利演员表演剧情,一利观众从各个角度欣赏。

第二,直观性。话剧首先是以演员的姿态、动作、对话、独白等表演,直接作用于观众的视觉和听觉;并用化妆、服饰等手段进行人物造型,使观众能直接观赏到剧中人物形象的外貌特征。

第三,综合性。话剧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其特点是与在舞台塑造具体艺术形象、向观众直接展现社会生活情景的需要和适应的。

第四,对话性。话剧区别于其他剧种的特点是通过大量的舞台对话展现剧情、塑造人物和表达主题的。其中有人物独白,有观众对话,在特定的时、空内完成戏剧内容。

一、早期话剧的产生

1907年,留日学生李叔同、曾孝古、王钟声、欧阳予倩等组织了中国最早的话剧团体春柳社,在东京创作演出了《茶花女》《黑奴吁天录》作为中国话剧史开端的标志。此后,话剧以“新剧”、“文明戏”的名义流传开来。

文明戏: 是中国话剧的早期形式,最早在XX形成演剧风潮,当时中西文化激烈碰撞中的产物,是中国话剧的一种“不中不西,亦中亦西,不新不旧,亦新亦旧,杂糅混合的过度形态。”尚缺乏自己的东西和文化定位。尽管它曾兴盛一时,但还没有扎下根来。随着“辛亥革命”的失败,逐渐衰落。原因之一:将戏剧作为生存的手段,出现了一批迎合小市民的庸俗趣味的家庭剧,一味展示家庭的丑恶,把表现男女私情如《妻妾成群》、《雌老虎》之类也搬上了舞台。原因之二是:幕表制方式的局限。所谓“幕表制”,即演出前根本没有剧本,演出组织者只是提供一个人物、出场次序、大致情节或者主要台词,有演员自行排演,有事连必要的排练也没有,或将故事梗概画成连环画,或缩写在纸条上,X贴于后台,共演员上场前看上几眼,至于到了台上怎么办,就全凭演员自己临场发挥了。

二、五四时期话剧的诗话现实主义

中国话剧的第一个繁荣期是五四前后的十年。这一时期中国话剧受到西方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和新浪漫主义多种思潮的影响和渗透,呈现出丰富多彩的艺术景观。但总的看,现实主义是其主调。由于西方新浪漫主义的浸染和对中国传统戏曲艺术手法的吸收,五四时期话剧的现实主义又是富于诗意特色的诗化现实主义。(一)实践现实主义

19世纪末,西方戏剧开始进入中国时,中国传统戏剧形式也开始面临猛烈的冲击,从而引发了一股戏曲革新的思潮。1899年,XX圣约翰书院的中国学生自编自演了《官场丑史》等新戏,抛弃了传统戏曲的X式和套路,采取了对话、独白、旁白的新形式,中国话剧开始萌芽。1907年,李叔同等创办的春柳社在东京先后演出《茶花女》和《黑奴吁天录》,被认为是中国话剧诞生的标志。稍后,经过春阳社、进化团、新剧同志会以及新民社、民鸣社、开明社、文明社等的努力,中国话剧推向全国各地,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但是,真正使话剧形式在中国得以确立并形成第一个高潮的,无疑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五四对中国封建主义文化的激烈批判和对西方文明的积极推崇,客观上大大激发了剧作家们“建设西洋式新剧”的热情,从而促进了话剧这一新剧形式在中国文坛地位的确立。

从当时普遍认同的戏剧观和创作的主流看,现实主义无疑是五四时期话剧的显著特征。在《新青年》开展“旧剧评议”中,许多新文化运动的前驱在猛烈抨击旧剧弊端的同时,纷纷提出了新的戏剧观,而影响最深广的是,提倡戏剧的写实性,主X易卜生式的写实主义。1921年创办的专门性戏剧杂志《戏剧》也公开地鼓吹“为人生”的“写实的社会剧”,正如洪深所概括的,那时普遍主X戏剧要做“改善人生的工具”;

也正如傅斯年所说,要求戏剧“在当今社会里”取材,表现“我们每日的生活”,描写“平常”人,表现真实的人生和性格,如实地揭示现实的本来面目。这正是现实主义的根本内涵。

这种现实主义戏剧观的形成,首先是由当时中国的社会现实和社会思潮所决定的。近代以来,中国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内忧外患,国运衰微,民生凋敝。中国的落后现状激发了大批有志之士的深思,他们急切要求社会变革。然而,从维新变法到辛亥革命,每一次革新运动都以失败告终,封建主义文化仍然像沉重的枷锁套在国民的脖子上,禁锢着国民的思想,阻碍着社会的进步。正是这种社会现实和五四启蒙之光,造就了新的思考的一代,他们关注着各种社会问题,思考着“人生之意义”,深感“要新国,必先新民”。而文学就应责无旁贷地担当起“新民”的社会职责,这也就是稍后的文学研究会所说的,文学应该“表现并且讨论一些有关人生一般的问题”,文学应是为人生的文学。应该说,以反映现实人生、改善现实人生为宗旨的现实主义戏剧观,在五四文学革新运动中是走在时代前列的。(二)新浪漫主义五四时期话剧在实践现实主义创作的同时,也受到西方现代主义文艺思潮的浸染,吸收了其中浪漫的、诗意的表现方法而使这种现实主义具有诗化特色。

西方现代主义思潮产生于19世纪末,五四时期传入中国时也被称为“新浪漫主义”。这一专门术语后来不再用来指整个西方现代派,而仅指现代派中的一个分支。茅盾在《夜读偶记》中指出,西方文艺思潮是沿着这样的程序发展的: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新浪漫主义。关于新浪漫主义,茅盾说,“现在我们总称为‘现代派’的半打多的‘主义’就是这个东西”,“当时使用‘新浪漫主义’这个术语的

人们把初期象征派和罗曼?罗兰的早期作品都作为‘新浪漫主义’一律看待的”。无论是广义的还是狭义的“新浪漫主义”思潮,它产生之后,曾风靡一时,那时几乎所有的西方文学中都可以看到新浪漫主义的身影和魔力。五四时期,新浪漫主义的早期流派象征主义、唯美主义、神秘主义、表现主义纷纷被介绍进中国,对五四文学和戏剧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这种影响是复杂的,一方面,它的创作方法是反现实主义的,另一方面,它的某些创作主X实际上对现实主义又提供了一些有益的借鉴。两者的共通性是存在的,“新浪漫主义”总的特征是:重表现,重抒情,重象征,重哲理,强调情绪的自由释放和抒情的自由表露。这显然包含了浪漫主义的审美元素和特征,具有强烈的诗意色彩,因而对现实主义的诗化发展必然带来某些积极的影响。(三)诗话现实主义五四时期话剧的现实主义诗化特色,也与剧作家们自觉不自觉地吸收了中国传统戏曲的诗性元素密切相关。

在五四新剧旧剧的争论中,的确存在着激进主义的对中国传统文化包括传统戏剧一概否定的倾向,例如钱玄同当时就指责说:“今之京调戏,理想既无,文章又极恶劣不通。”而戏子打脸之离奇,舞台设备之幼稚,无一足以动人情感B16。X半农也主X,要把旧剧之“恶腔死套”“一扫而空”等等B17。这种戏剧观产生于五四反传统的特定语境是可以理解的,但其偏颇也是明显的。不错,中国传统戏曲存在着种种局限性,随时代而推移,现代人的生活不可能完全沿用旧剧形式来表现,所以,改良传统戏曲势在必行。必须承认,源自西方的话剧与中国传统戏曲在表现要素和审美追求上有着很大的区别,中国传统戏曲主要通过唱曲去演绎故事,台词主要是“唱”出来的,即以白为宾,以曲为本,所以也叫“唱戏”,欣赏戏曲则叫“听戏”。“唱”

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史

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史 赛迪研究院互联网研究所陆峰博士本世纪以来,我国移动互联网伴随着移动网络通信基础设施的升级换代快速发展,尤其是2009年国家开始大规模部署3G网络,2014年又开始大规模部署4G网络,两次移动通信基础设施的升级换代,有力地促进了中国移动互联网快速发展,服务模式和商业模式大规模创新。 一、萌芽期(2000年-2007年) 技术发展:WAP应用是移动互联网应用的主要模式。 该时期由于受限于移动2G网速和手机智能化程度,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处在一个简单WAP应用期。WAP应用把Internet网上HTML的信息转换成用WML描述的信息,显示在移动电话的显示屏上。由于WAP只要求移动电话和WAP 代理服务器的支持,而不要求现有的移动通信网络协议做任何的改动,因而被广泛地应用于GSM、CDMA、TDMA等多种网络中。在移动互联网萌芽期,利用手机自带的支持WAP协议的浏览器访问企业WAP门户网站是当时移动互联网发展的主要形式。 市场竞争:移动梦网催生了一大批SP服务商。 2000年12月中国移动正式推出了移动互联网业务品牌“移动梦网Monternet”,移动梦网就像一个大超市,囊括

了短信、彩信、手机上网(WAP),百宝箱(手机游戏)等各种多元化信息服务。在移动梦网技术支撑下,当时涌现了雷霆万钧、空中网等一大批基于梦网的SP服务提供商,用户通过短信、彩信、手机上网等模式享受移动互联网服务。但由于移动梦网服务提供商存在业务不规范、乱收费等现象,2006年4月,国家开展了移动梦网专项治理行动,明确要求扣费必须用户确认、用户登录WAP需要资费提示等相关规范,大批SP服务商因为违规运营退出了市场。 二、成长培育期(2008年-2011年) 技术发展:3G移动网络建设掀开了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新篇章 随着3G移动网络的部署和智能手机的出现,移动网速大幅提升初步破解了手机上网带宽瓶颈,简单应用软件安装功能的移动智能终端让移动上网功能得到大大增强,中国移动互联网掀开了新的发展篇章。经过3G网络一年多的试点商用,2009年1月7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宣布,批准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三大电信运营商分别增加TD-SCDMA、CDMA2000、WCMDA技术制式的第三代移动通信(3G)业务经营许可,中国3G网络大规模建设正式铺开,中国移动互联网全面进入了3G时代。 市场竞争:各大互联网公司都在探索抢占移动互联网入口

中国话剧发展简史

一、中国话剧的起源 话剧是泊来的西方戏剧品种,较之源远流长的中国戏曲艺术,它则是后起之秀,伴随着中国社会走向现代的历史进程,被中国人引进的西方艺术形式,这种艺术形式被中国人不断地吸纳和改造,从而实现了创造性的转化。中国话剧有别于中国传统戏曲,它不以歌舞演故事,而是以对话、形体动作和舞台布景创造真实的舞台视觉。但在艺术精神上,同中国的传统戏曲乃至中国的文学艺术建立了内在而深厚的联系。它已经把一种外来的艺术形式转化具有现代性和民族特色的中国戏剧样式,成为中华民族文学艺术的组成部分。19世纪末20世纪初,当西方戏剧是涌入中国之时,中国传统的戏曲也经历着变革思潮的冲击,掀起一股戏曲改良的热潮,遂有了“时事新戏”,已溶入了话剧的形式。1899年,上海圣约翰书院的中国学生编演了一出名为《官场丑史》的新戏,演出方式同传统经曲迥然不同,其中一些情节是从传统戏曲中化用过来,为后来以文人演剧活动奠定了基础。所以,人们把学生演时事新剧作为中国早期话剧的先驱。 二、中国话剧的萌芽改良的中国戏曲,虽对西方戏剧有所借鉴,但还不是真正的话剧。学生演剧,虽有些接近话剧,也只能看作是中国话剧的准备,一般戏剧史学家把1907年春柳社在东京上演的《茶花女》和《黑奴吁天录》作为中国话剧史开端的标志。李叔同、欧阳予倩诸人创办的春柳社于1907年春,在东京演出了法国小仲马的名剧《茶花女》的第三幕,获得了在东京的中外人士的称赞。他们的演出“全部用的是口语对话,没有朗诵,没有加唱,还设有独白、旁白”。这种演出形态,可以说已是话剧。不久,又演出了根据斯托夫人的小说《汤姆叔叔的小屋》改编的话剧《黑奴吁天录》。此剧在内容上很有现实性,采用分幕方法,以及对话的动作演绎故事的特点,有接近生活真实的舞台形象,确立了中国前所未有的新剧形态,即后来才定名的话剧艺术形态。 三、文明戏的脚印文明戏是当时中西文化的激烈碰撞中的产物,是中国话剧的一种“不中不西,亦中亦西,不新不旧,亦新亦旧,杂糅混合的过渡形态”。尚缺乏自己的东西和找到自己的文化定位。尽管它曾兴盛一时,但还没有扎下根来。如当时随着辛亥革命的失败,文明戏也逐渐衰落,但将戏剧作为生存手段,出现一批迎合小市民的庸俗趣味的家庭剧。在文明戏误入岐途时,一支学校演剧队伍却异军突起。它就是新式的南开学校,校长张伯苓受过西方教育,他把学生演剧纳入学校教育之中,于1914年南开新剧团成立。采用西方写实主义的方法,反映了社会现实问题。南开新剧团的演出为当时的剧坛带来一股清新的空气。文明戏虽然衰落了,但也为“五四”新剧的诞生准备了条件。1928年,戏剧家洪深提议,将主要以对话和动作来表情达意的戏剧样式,正式定名为“话剧”。 四、“五四”运动与话剧的形成1919年,中国发生了一场震惊中外的“五四”爱国运动,也是一场旨在解放思想的新文化运动。新剧,即话剧,也在这场伟大的文化运动中形成。在狂飙突起的反封建文化的浪潮中,文明戏早已难以担当宣扬新文化的使命。而旧剧,也就是中国传统的戏曲,在“五四”新文化的倡导者看来,是应该推倒的旧文化的堡垒。因而有了新剧旧剧之争。有人主张保存旧剧。他从西方话剧与歌剧分流的特点出发,认为中国传统戏曲与新剧应并行不悖。也有人从中西戏剧的比较中,认为中国传统戏曲“重写意”,有别于西

广告发展时间简史

第一节中国广告发展简史 在我国,对广告学的创立作出突出贡献的是新闻学专家徐宝璜和戈公振。 1919年12月,徐宝璜编著的《新闻学》一书出版,其中设有“新闻纸之广告”一章专述广告。戈公振是我国著名的报学史专家,1927年,出版了他编著的《中国报学史》,其中在第六章“报界之现状”中,比较系统地论述了广告的历史和现状,提出了发展中国广告的一些主。 1918年,甘永龙编译的《广告须知》问世,为我国第一部广告学专著。稍后出版的有上达编《广告学纲要》(1930年)、丁馨伯著《广告学》(1933年)等广告的市场力量学派和信息学派。 从1900年到1960年,市场力量学派一直是广告经济效果的流行学派。市场力量学派将大多数广告视为市场效益的一种威胁,认为广告是一种劝服形式,靠制造虚假的产品差别,给产品增加进入市场的障碍而使市场无法竞争;与此相反,在本世纪70年代出现的信息学派视广告为市场效益的助长剂,认为广告是市场信息的一种基本形式,通过刺激竞争,降低消费者寻找产品的代价。理论争论和研究结果显示,广告为市场贡献了有用的信息,但是,只有消费者才能决定是否将广告容当作信息。 属于信息学派的经济学家普遍认为,广告有助于生产成本和分销成本的降低,他们认为,由于广告可以使做广告的企业比不做广告的企业更快地达到生产和分销的规模经济,同时可以降低寻求消费者的成本,因此广告可以降低价格。市场

力量学派的经济学家们反驳说,广告就是一种花费,广告主必然通过价格来弥补广告成本,从根本上讲,他们认定“有人必须负担”广告,而必须负担广告的人是消费者。 对广告信息学派的支持者来说,累积证据表明,广告通过增加上市商品和服务的品种,通过传播更多关于上市商品和服务的信息,拓宽了消费者的选择围。1、中国广告发展史(1979年以前) 我国最古老的广告形式是由口头叫卖、吆喝声逐渐发展而形成的各种形式的销售现场广告。 现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的北宋家功夫针铺的雕刻铜版,是世界上迄今发现的最早的印刷广告物。 1815年8月,英国传教士米怜在马来亚创办了《察世俗每月统纪传》,这是最早的刊登广告的定期中文刊物。 1853年,由英国传教士在发行并销售到、等地的《遐尔贯珍》刊物,首先利用刊物兼办广告业务。 1858年,在出版的《孖刺报》,增出中文版《中外新报》,最早刊登了商业广告。 1904年,国人开办闵泰广告社。国人开办的广告公司中,规模较大的有成立于1926年的华商广告公司和成立于1930年的联合广告公司。 我国最早的广告研究团体是1918年在成立的大学新闻学研究会。 1927年,有六家广告社组织成立“中华广告公会”,这是我国广告同业的最早组织。 2、中国广告猛进史(1979年后)

中国互联网发展史

中国互联网发展史 中国互联网的产生虽然比较晚,但是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依托于中国民经济和政府体制改革的成果,已经显露出巨大的发展潜力。中国已经成为国际互联网的一部分,并且将会成为最大的互联网用户群体。 纵观我国互联网发展的历程,我们可以将其划分为以下4个阶段: 一、从1987年9月20日钱天白教授发出第一封E-mail开始,到1994年4月20日NCFG正式连入Internet这段时间里,中国的互联网在艰苦地孕育着。它的每一步前进都留下了深深的脚印。 二、从1994-1997年11月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发布第一次《中国Internet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互联网已经开始从少数科学家手中的科研工具,走向广大群众。人们通过各种媒体开始了解到互联网的神奇之处:通过谦价的方式方便地获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 三、 1998-1999年中国网民开始成几何级数增长,上网从前卫变成了一种真正的需求。一场互联网的革命就这么在两年的时间里传遍了整个中华大地。对于IT业来说,这是个追梦的年代这个时候到处都充斥着美梦成真的故事。 四、对于进入2000年的中国IT业来说,梦想已不再那么浪漫了,尽管跨入新千年的天仍然是互联网的天,但这片天空中已飘起了阵阵冷雨,让为网而狂的人们分明感到了几许凉意…… "第一"的年代 正如从0开始后必然是1一样,中国网络时代自1994年从零开始以后,就不停地产生着"第一",因为这是一个创新的年代。让我们通过这些第一记住这个时代。 1、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的IHEPNET与互联网络的连通,迈出了中国和世界各地数百万台电脑的共享信息和软硬件的第一步。边疆也因此而成为我国第一家进入Internet的单位。 2、中国的第一批互联网使用者是全国一千多名科学家。 3、高能所提供了中国第一套万维网服务器。

浅析中国现代话剧的现实主义及其流变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7f13711706.html, 浅析中国现代话剧的现实主义及其流变 作者:杨帆 来源:《戏剧之家》2018年第14期 【摘要】中国现代话剧自20世纪初期肇始以来经历了极为独特发展轨迹,而现实主义则是其发展历程中最具代表性一种形态,本文对中国现代话剧的现实主义发展道路进行了简单介绍,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中国现代话剧现实主义特点探究。 【关键词】中国现代话剧;现实主义;功利性 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1007-0125(2018)14-0048-01 中国现代话剧在兴起之初经历诸多波折,但最终选择了现实主义,这既是中国现代话剧发展的重要转折,同时也是当时这一特殊历史阶段下的必然趋势。 一、中国现代话剧的现实主义发展道路 话剧在我国近现代虽然有着非常蓬勃发展,但追本溯源,话剧实际上仍是来源西方的一种外来艺术形式,而中国现代话剧现实主义思潮也同样来源于西方。在西方戏剧史上,现实主义思潮下戏剧运动大体上兴起于十九世纪前叶,但真正发展起来则是在十九世纪中后期,主要是对浪漫主义、新古典主义戏剧反对与批判。这一时期的西方现实主义已经成为了欧洲艺术主流,现实主义戏剧在此基础上迅速发展、成熟起来,并成为了西方现代话剧的重要流派。至20世纪初期,以春柳社在日本东京出演《黑奴吁天录》为标准,中国现代话剧才开始出现, 起初这一陌生艺术形式虽在报刊杂志上有着一定宣传,但在社会上影响却并不大。直到五四运动后,易卜生、契诃夫等人作品开始被搬上舞台,并产生了较大影响,这一时期的中国话剧仍以翻译剧、改编剧为主,同时由于当时中国社会正处于旧民主主义酝酿时期,人们对于艺术形式欣赏比较偏向于感情抒发与英雄人物歌颂,因此当时的话剧大多为浪漫主义剧作,如《茶花女》《共和万岁》等[1]。但在此时,中国话剧应走哪种道路却已经引发话剧界广泛思考,为此,田汉、洪深、欧阳予倩等人逐渐开始了中国本土话剧创作,而在当时社会背景影响下,这些话剧作品主题多为反封建、文化运动、抗日救国、政治革命等,其中也不乏《名优之死》等优秀作品的尝试,而这也为中国现代话剧现实主义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最终在上世纪30年代左翼戏剧运动兴起后,中国现代话剧坚实踏上了现实主义发展道路。 二、中国现代话剧的现实主义特点 (一)功利性 从中国现代话剧的现实主义发展历程中可以发现,从20世纪初期话剧进入中国开始,整个中国正处于社会动荡黑暗时期,文艺界普遍以文化运动、救亡图存为己任,而在这一时期发展的话剧也必然会此围绕这些思想进行创作与发展。例如在五四运动时期,当时创作并推出话

中国网络发展史

中国网络发展史 中国互联网的产生虽然比较晚,但是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依托于中国民经济和政府体制改革的成果,已经显露出巨大的发展潜力。中国已经成为国际互联网的一部分,并且将会成为最大的互联网用户群体。 纵观我国互联网发展的历程,我们可以将其划分为以下4个阶段: 一、从1987年9月20日钱天白教授发出第一封E-mail开始,到1994年4月20日NCFG 正式连入Internet这段时间里,中国的互联网在艰苦地孕育着。它的每一步前进都留下了深深的脚印。 二、从1994-1997年11月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发布第一次《中国Internet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互联网已经开始从少数科学家手中的科研工具,走向广大群众。人们通过各种媒体开始了解到互联网的神奇之处:通过谦价的方式方便地获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 三、 1998-1999年中国网民开始成几何级数增长,上网从前卫变成了一种真正的需求。一场互联网的革命就这么在两年的时间里传遍了整个中华大地。对于IT业来说,这是个追梦的年代这个时候到处都充斥着美梦成真的故事。 四、对于进入2000年的中国IT业来说,梦想已不再那么浪漫了,尽管跨入新千年的天仍然是互联网的天,但这片天空中已飘起了阵阵冷雨,让为网而狂的人们分明感到了几许凉意…… "第一"的年代 正如从0开始后必然是1一样,中国网络时代自1994年从零开始以后,就不停地产生着"第一",因为这是一个创新的年代。让我们通过这些第一记住这个时代。 1、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的IHEPNET与互联网络的连通,迈出了中国和世界各地数百万台电脑的共享信息和软硬件的第一步。边疆也因此而成为我国第一家进入Internet的单位。 2、中国的第一批互联网使用者是全国一千多名科学家。 3、高能所提供了中国第一套万维网服务器。 4、 1994年5月15日,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设立了国内第一个WEB服务器,推出中国第一套网页,内容除介绍我国高科技发展外,还有一个栏目叫"Tour in China"。此后,该栏目开始提供包括新闻,经济,文化,商贸等更为广泛的图文并茂的信息并改名为《中国之窗》。 5、 1994年,由NCFC生理委员会主办,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协办的APNG(亚太地区网络工作组)年会在清华大学召开。这是国际Internet界在中国召开的第一次亚太地区年会。 6、 NCFC是我国最早的Internet网。

浅谈中国戏剧的发展现状及前景

中国戏剧在新时代的发展之路 中国是戏剧大国,作为国粹的梅兰芳的京剧体系和布莱希特的柏林剧团与斯 坦尼拉夫斯基的莫斯科大剧院并称世界三大戏剧体系,而另一种剧种昆曲则是世界文化遗产之一。 然而,中国并没有形成世界性的戏剧中心,而且在当下的社会中,中国的戏剧已经陷入了一种前所未有的低谷。这个低谷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作为戏剧接受主体的观众对于戏剧本身的拒绝接受,另一个则是作为戏剧管理者和戏剧文学家们对于戏剧与市场和戏剧文学创作的不切实际。 如今,步入低谷的中国戏剧已无法与繁荣发展的西方戏剧相媲美。世界齐名的两大戏剧中心——纽约百老汇和伦敦西区经过数百年的发展,已然成为西方戏剧的王国,而且也成为了表演艺术的国际舞台。时至今日,它们作为戏剧中心和娱乐中心,不仅将西方戏剧的影响日益扩大,而且在美英两国的经济中发挥了越来越令人瞩目的作用,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这种发展势头和成就是现在的中国戏剧无法企及的。 那么,中国戏剧为什么会出现今天这种状况呢?与纽约百老汇和伦敦西区相比,它有哪些不足之处? 首先,我认为二者的发展路线存在差异。非源于大多数观众的欣赏而产生的艺术形式本身就注定是一种“大雅”的艺术审美形式,这种“大雅”本身不会存在着太多的接受者。经过漫长的发展,中国的戏剧一直保留着当时的唱腔、表演形式与剧本模式,这种保留一方面是国粹的传承,一方面却很容易走向拟古守旧的误区。而纽约百老汇则不同,它走的是大众化路线,经常会组织人员对各地的观众进行市场调研,以满足他们不同的口味和与

当地的风俗习惯等因素谋求和谐。伦敦西区的魅力和优势也在于它在有限的空间内为观众提供了多样的选择,以集体的优势吸引庞大的观众群,产生连锁效益,因为不同口味的观众在西区都能找到自己中意的节目。 所以,中国戏剧要有所发展,应该“让戏剧走向大众视野”,戏剧是演给人看的,戏曲的创作演出时刻应当为观众而存在,失去了观众,戏曲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戏曲创作必须考虑观众的需求,自觉地受观众的制约。其实中国的戏曲艺术历来重视在舞台上塑造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传统戏曲时刻不忘观众。过去的戏曲编剧在选材时,大都取材于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历史故事、民间传记及社会上的新闻等,以此来引起观众的兴趣。导演也是如此,时刻提醒演员不要忘了观众。而演员则必须唱得好、演得好、舞得好、打得好,才能赢得观众的赞赏和肯定。总之,戏曲的创作与演出要以观众为中心,以观众的欣赏需要为目的,承认观众的存在,重视观众的需求,就是尊重戏曲的艺术规律。综观戏曲舞台上历来产生的大批优秀剧目,正是遵循艺术规律,以观众为出发点,发挥戏曲独特的表现手段,才会深深地打动群众,受到观众的好评。 戏曲演出必须明确一点:要让观众看得懂、引起观众的浓厚兴趣,才能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如果观众对所演的剧目根本看不懂,或是虽能看懂,但剧目曲高和寡,或反映的是观众不关心的事,那么即使编剧的写作再娴熟,导演的手法再高明,演员的演技再炉火纯青,对于观众来说都是隔靴搔痒、无动于衷的。戏曲不能打动观众,就会失去生命。这在中国戏曲史上也曾有过教训。如昆曲历史悠久,在中国戏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成为皇家御用的宫廷戏后,离百姓生活愈来愈远,渐渐脱离了群众。 戏曲艺术以观众为中心的原则,归纳起来是:思想性、娱乐性、群众性三结合的原则。首先,它有很强的思想性,但表演要深入浅出,寓教于乐;既讲究娱乐性,要求演出声情

中国话剧历史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课程主要讲授20世纪以来中国现代和当代话剧的发展历史。通过本课学习,要求学生做到: 1、了解中国话剧发展的概貌,掌握每一历史阶段话剧艺术的特点和代表性的剧作家、艺术家的情况; 2、熟悉中国话剧的传统特色及其戏剧观念的变化和发展,为今后从事戏剧创作和理论研究打下一定的基础。 二、教学方法和考核方法: 1、本课以教师授课为主,辅以适当的讨论。学生应预先认真阅读指定的教材和剧本,并根据讨论题做好发言的准备。 2、本课的考核包括课堂讨论(30%)和期末考试(70%)两部分,合计总成绩。 三、授课提纲、讨论题和必读剧本目录: (一)清末民初:戏曲改良与早期话剧运动(19世纪末——1916) 1、晚清的戏曲改良 (1)梁启超等人的改革理论和新编杂剧、传奇 (2)汪笑侬等人的京剧改良(“时事新戏”) 2、早期话剧的诞生 (1)上海的学生演剧 (2)春柳社和《黑奴吁天录》 (3)国内早期话剧(文明戏)的正式形成 3、早期话剧的兴盛与没落 (1)辛亥革命与早期话剧的高潮 (2)兴盛期早期话剧的两大主要流派 (3)早期话剧的没落及历史教训 (二)“五四”及二十年代:现代话剧的兴起(1917——1929) 1、“五四”新文化运动关于戏剧改革的理论倡导 (1)《新青年》关于“旧剧”存废的论争 (2)西方戏剧的引进 (3)现代话剧选择现实主义道路的历史原因 2、探索中的演剧形式 (1)“爱美的戏剧”运动(上海的民众戏剧社和北京的学生演剧) (2)现代话剧现实主义演剧体制的建立(上海的戏剧协社、北京的艺专戏剧系、天津的南开话剧运动)(3)南国社和以上海为中心的话剧高潮 3、开拓中的话剧文学 (1)第一代话剧作家的三个群体及其特色 (2)田汉、丁西林代表作分析 必读剧本:田汉:《获虎之夜》;丁西林:《一只马蜂》、《压迫》、《三块钱国币》 讨论题: 1、中国现代话剧兴起之初,为什么选择了现实主义道路? 2、田汉早期剧作在思想和艺术上有哪些特点?试以他的代表作加以分析。 3、丁西林的独幕戏剧有何主要风格特色?结合剧本加以分析。 (三)三十年代:现代话剧的成熟(1930——1937) 1、话剧运动的普遍开展 (1)从“左翼戏剧”运动到“国防戏剧”运动 (2)“左翼”以外的戏剧活动(广东戏剧研究所、定县戏剧大众化实验、中国旅行剧团、南京国立戏剧专科学校) 2、现代话剧的成熟

话剧发展简史

话剧发展简史 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

一、中国话剧的起源 话剧是泊来的西方戏剧品种,较之源远流长的中国戏曲艺术,它则是后起之秀,伴随着中国社会走向现代的历史进程,被中国人引进的西方艺术形式,这种艺术形式被中国人不断地吸纳和改造,从而实现了创造性的转化。中国话剧有别于中国传统戏曲,它不以歌舞演故事,而是以对话、形体动作和舞台布景创造真实的舞台视觉。但在艺术精神上,同中国的传统戏曲乃至中国的文学艺术建立了内在而深厚的联系。它已经把一种外来的艺术形式转化具有现代性和民族特色的中国戏剧样式,成为中华民族文学艺术的组成部分。19世纪末20世纪初,当西方戏剧是涌入中国之时,中国传统的戏曲也经历着变革思潮的冲击,掀起一股戏曲改良的热潮,遂有了“时事新戏”,已溶入了话剧的形式。1899年,上海圣约翰书院的中国学生编演了一出名为《官场丑史》的新戏,演出方式同传统经曲迥然不同,其中一些情节是从传统戏曲中化用过来,为后来以文人演剧活动奠定了基础。所以,人们把学生演时事新剧作为中国早期话剧的先驱。 二、中国话剧的萌芽改良的中国戏曲,虽对西方戏剧有所借鉴,但还不是真正的话剧。学生演剧,虽有些接近话剧,也只能看作是中国话剧的准备,一般戏剧史学家把1907年春柳社在东京上演的《茶花女》和《黑奴吁天录》作为中国话剧史开端的标志。李叔同、欧阳予倩诸人创办的春柳社于1907年春,在东京演出了法国小仲马的名剧《茶花女》的第三幕,获得了在东京的中外人士的称赞。他们的演出“全部用的是口语对话,没有朗诵,没有加唱,还设有独白、旁白”。这种演出形态,可以说已是话剧。不久,又演出了根据斯托夫人

《中国话剧史》练习题

《中国话剧史》练习题 一、填空题: 1、中国最早的新剧演出活动可追溯到19世纪末上海教会学校的活动。这可视为中国话剧的开端。 2、在中国戏剧发展史上,最早将现代话剧形式比较完整地搬上舞台的人是。 3、1904年,陈独秀在《》中指出:“戏馆子是众人的大学堂,戏子是众人的大教师,世上人都是他们教训出来的。” 4、1904年9月,陈去病、柳亚子等创办我国最早的戏剧杂志《》,提倡改良戏曲,鼓吹民主革命。 5、1906年,李叔同、曾孝谷在日本东京发起成立,欧阳予倩和陆镜若不久也参加活动。该社宗旨是“研究新旧戏曲,冀为吾国艺界改良之先导”。1907年,他们首先公演《茶花女》(第三幕)、《黑奴吁天录》,为新剧开端。 6、中国话剧第一次比较正规的演出,是1907年春在日本东京由春柳社演出的《》选场。 7、中国话剧史上第一次完整的话剧演出是春柳社成员于在日本东京演出的《黑奴吁天录》(由美国斯托夫人的小说《汤姆叔叔的小屋》改编)。 8、1907年,在上海发起成立春阳社,演出新剧《黑奴吁天录》,轰动上海剧坛,可以说是中国职业新剧的肇始。

9、1908年,王钟声在的帮助下,演出了从英译小说《迦因小传》(《迦茵小传》)改编的同名新剧,这是中国本土第一次公演的真正意义上的现代话剧,标志着国内新兴话剧的萌芽。 10、新剧被称为,是中国现代话剧的早期形态。 11、辛亥革命后,春柳社成员陆续回国,组建剧场,开始了在国内的演剧活动。陆镜若在上海组织的新剧同志会(1912),王钟声领导的春阳社,任天知领导的,以及全国的学生演剧,尤其是南开新剧团的演剧活动,形成了20世纪初年的新剧演出景观。 12、中国话剧史上第一个原创剧本,是春柳社同仁于1912年在上海演出的《》(剧本未保留下来)。 13、目前可见的中国第一部话剧剧本,是 1915年为清华大学筹款创立成府贫民小学义演而创作的《贫民惨剧》。14、中国第一部在公开刊物上发表话剧创作,是1919年3月15日《新青年》6卷3期上的《终身大事》。 15、1919年5月,天津创作的《新村正》发表于《春柳》第6期,是早期公开发表的剧本之一。 16、1907年,王钟声和任天知在上海合作创办了中国第一所新剧学校,广泛收罗新剧人才。

现代戏剧发展脉络

现代戏剧发展脉络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

概述中国现代戏剧创作发展脉络 萌芽发展阶段(1917-1927) 在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推涌下,20世纪初年的新剧——文明戏产生了。文明戏以写实的对话、动作代替传统戏曲的唱念做工,采用幕表制演出,并衍生出定型化的角色分配制,和为宣传鼓动而派生的“言论老生”演说,令时人耳目一新,但与成熟的话剧还有很大差距。到五四运动前夕,以上海为中心的新剧运动呈全面衰落之势。 在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倡导者们以五四时代特有的反叛性思维方式和战斗精神,对中国传统戏曲进行严厉的审视和批判。同时,他们翻译介绍各种外国戏剧理论和创作,产生了我国最早的话剧文学。其中,易卜生的写实主义备受推崇,一批问题剧和写实主义剧作应运而生。1920年演出萧伯纳的《华伦夫人之职业》在一定程度上促使“爱美剧”运动的产生,“爱美剧”指“非营业”的戏剧,剧作家不受资本家操纵。1921年成立的民众戏剧社提倡写实的社会剧,形成了现实主义戏剧的理论观点。但真正重视舞台实践而成为“爱美的”戏剧运动柱石的是上海戏剧协社。1923年,洪深加入协社,建立严格的排演制和导演制,废除男扮女装这一旧戏和文明新戏的非现代化、非现实主义的演出方式。次年,由洪深执导的《少奶奶的扇子》大获成功,这是中国首次严格按照欧美演出话剧的方式来演出的戏剧。

从爱美剧的倡导到建立正规的导表演制度,中国现代话剧在戏剧的外部关系和艺术本体建设上双管齐下,基本摆脱了文明戏遗风困扰,建立起了比较完整的具有现代意义的话剧艺术形式。 在社会问题剧的模式之外,田汉、郭沫若、丁西林的话剧创作别具一格,他们的共同特点是从文学走向戏剧。田汉倡导南国戏剧运动;郭沫若专注于历史题材创作,将具有戏剧性的古代人物融入现代思想框架;丁西林创作具有英国雅致幽默的喜剧。 1925年,一些留美学生试图发起一个爱尔兰文艺复兴式的国剧运动,但由于其主张不符合当时的社会风潮,因应者寥寥而很快沉寂。知道20世纪80年代,国剧运动及其理论与价值才重新引起戏剧界的认识。 转型阶段(1928-1936) 易卜生式的写实主义和“为人生”的戏剧思想,成为30年代戏剧思想的主流。在此之间,李健吾的戏剧作品追求深入剖析复杂的人性,欧阳予倩主张“为人生”的真戏剧,曹禺的《雷雨》《日出》的杰出成就显示出写实主义戏剧的成熟。 1929年,中共地下党人员成立艺术剧团,首次提出“无产阶级戏剧”口号,开始了中共对现代戏剧运动的领导,推动了上海话剧界的向“左”转。1930年,中国左翼剧团联盟成立。由于受到极“左”思想影响,艺术剧团和左翼剧联的理论片面强调文艺与政治、社会的关系,强调戏剧为政治斗争服务。后来,政治宣传剧思想,成为中国现当代戏剧的主导思想。

中国互联网发展史和几大网站的发展史

中国互联网发展史和几大网站的发展史 今天又把咱们国家的互联网历史翻出来研究了,每一次看都有不少发现,干脆复制这里来,下次不需要搜了 一、中国互联网产生 1987年9月20日,钱天白教授发出我国第一封电子邮件“越过长城,通向世界”,揭开了中国人使用Internet的序幕。 1990年10月,钱天白教授代表中国正式在国际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前身DDN-NIC(相当于现在的INTERNIC)注册登记了我国的顶级域名CN,并且从此开通了使用中国顶级域名CN的国际电子邮件服务。由于当时中国尚未正式连入Internet,所以委托德国卡尔斯鲁厄大学运行CN域名服务器。 二、互联网泡沫 泡沫的幽灵很早就在地球上游荡。用他的魔力导演着“一夜成乞丐,一夜成富翁的”的人间悲喜剧。 1993年,在斯坦福大学读博士学位的杨致远创建雅虎搜索网站,1998年总收入达到2.03亿美元,利润总额2500万美元。进入1999年后,Yahoo的股票市值已经接近380亿美元,超过波音公司。1994年,31岁的贝索斯决定在互联网上销售产品,亚马逊网站诞生。到1999年,亚马逊网上书店成为全球第三大图书销售商,拥有450万长期顾客。截止到1999年10月,收入达到3.56亿美元,自1997年公开上市到1998年底,其股票价格飙升了2300%。而网景,一个从成立到上市不到两年,没有挣过一分钱的公司,居然站到巨人微软的对面!一些人在比较雅虎和波音之后,甚至下了这样的定义:网络经济3年等于工业经济70年! 网络就这样让人美梦成真。互联网制造的“暴富速成”神话,吸引了千千万万的后来者追随。而网民队伍的日渐扩大,决定了其后续发展空间永远无限。 这种泡沫示范作用迅速蔓延到中国,尽管中国的网民当时也不过600万左右。1998年,被称为中国网络三雄(搜狐、新浪、网易)之一的搜狐盈利40万美元的消息,居然被各家媒体抢发。据调查,迄今还没有几家网络公司站出来,声称自己投资网络有了盈利。 随着2000年以科技股为代表的纳斯达克股市的崩盘和“网络泡沫”的破灭,全球互联网产业进入了“严冬”,“多米诺骨牌”效应带动IT产业整体下滑,市场一片低迷。根据Webmergers统计,自2000年泡沫破灭以来,全球至少有4854家互联网公司被并购或者关门。2001年3日19日的一篇报道称:裁员像一场瘟疫,正在美国高科技企业中蔓延。裁员的问题已经从高科技“食物链”的底层辐射到顶层,这正是前几年股市过热和高科技公司盲目追求发展速度的结果。直到2002年10月互联网业追踪公司公布的调查报告显示:第三季度申请破产保护或倒闭的网络公司,已较上年同期和前季大幅减少,互联网泡沫的破灭才接近尾声。

电子商务在中国发展历程

中国网络营销事业的发展历程简述 所谓网络营销事业,指的是帮助传统企业了解和利用互联网,开拓企业信息化和电子商务新篇章的一系列互联网应用服务产业的集合,主要包括网络基础应用、网站建设、网络推广及电子商务应用等方面。 内的网络营销事业主要可分为三个阶段: 01年前,以新网、万网、中国频道为主的基础应用服务商领衔主演国内的网络营销,同时大大小小的网络营销渠道初长成; 02年-04年,以3721为代表领航中国的网络营销事业,门户网站(网络广告)、搜索引擎服务商、电子商务服务商等群雄并进,快速开进网络营销领域。同时各地的网络营销渠道也在快速发展和巩固,配合厂商的全国布局,形成了成熟的全国网络营销服务网络; 05年至今,百度、Google、雅虎系形成三足鼎立之势,网络营销服务大部分集中在基础应用和搜索引擎推广领域。虽然WEB2.0在如火如荼的发展,但网络营销事业尚未有新的突破。随着传统企业对网络营销的需求不断扩大,网络营销事业的发展与变革也在暗流涌动,充满变数的酝酿着。 当前网络营销事业遇到的问题 1、缺乏创新:当前的网络营销事业仍然集中在基础应用+搜索引擎推广领域,成为网络营销服务最主要的内容。邮件营销、联属营销(CPA)等发展缓慢,新的网络营销领域开拓困难,网络营销产品与领域均缺乏创新; 2、过度竞争:网络营销厂商、渠道商均过度集中在一两个领域,竞争过于激烈,间接影响了用户体验与服务品质; 3、产品/服务生命周期短:创新产品虽然少,但“新形式”的网络营销产品层出不穷,各种“新”产品及其服务生命周期短,形成不了长期的用户体验和服务效果积累,降低了企业网络营销开展效果预期; 4、行业封闭,缺乏理论指导:现有网络营销行业理论体系过于封闭,理论指导落后于网络营销事业的发展。基于表现形式的网络营销定义和内容概括限制了对网络营销的发散性思维,不能站在前沿对网络营销实践进行指引; 5、用户信心不足:目前的网络营销事业仍然以线下渠道销售模式为主导,客户市场的培养仍然是被动式的接受,用户信心明显不足。用户开展网络营销的迫切需求与用户信心不足形成了鲜明的反差。 网络营销事业迫切需要学习长征精神长征精神指引了中国革命的胜利。中国的网络营销事业也是一场革命,是营销理念和营销模式的一场革命。中国的网络营销事业还很年轻,发展很快,但也不断遇到了一些问题。我们需要学习长征精神,用长征精神指引我们的事业向正确的方向发展! 网络营销,是年轻的事业,是伟大的事业。每一个网络营销从业者,都应当为自己参与到这一伟大事业的创造征途中而感到自豪。学习长征精神,让我们更加坚定、乐观、求实、创新、团结,开辟网络营销事业和个人奋斗价值的蓝海 网络营销的发展史与前景 作者:卫宁 日期:2011-6-7 8:21:23 网络营销产生于20世纪90年代,发展于20世纪末至今。网络营销产生和发展的背景主要有三个方面,即网络信息技术发展、消费者价值观改变、激烈的商业竞争。网络营销是以互联网络为媒体,以新的方式、方法和理念,通过一系列魅力网络营销策划,制定和实施营销活动,更有效的促成个人和组织交易活动实现的新型营销模式。

话剧社发展方案

社团部门设计和职责 一、社团宗旨: “展示青春活力,张扬少年风采”引导广大学生在轻松、和谐的社团生活中,学习更为广泛的知识。为热衷表演、热爱话剧的同学,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张扬青春的舞台。培养和提高广大学生的表演与创作能力,艺术欣赏能力。拓展我院学生的综合素质,繁荣校园文化,丰富广大师生的课余生活。 二、部门设置: 宣传部、策划部、舞台部、表演部 三、社团的基本活动内容及方式: 1、话剧社以话剧为主体,向外辐射哑剧、歌舞情景剧、三句半、双簧等各类表演体系。由于时间和排练场地等硬件因素问题可能更多的会以小品和短剧为主。 2、定期对社员进行话剧创作和表演技巧的培训。 3、定期集体排练各种适合学生表演的话剧、情景剧等。 4、在学校有任何活动,比如晚会,需要节目的时候可以随时提供。 四、部门及人员要求: 1、社长、副社长各1名。 要求:热爱话剧事业,有团队精神,诚实守信。有较强的领导能力、组织策划能力、具有亲和力,口才出众、普通话标准、熟悉话剧的制作表演等方面及操作流程。并且具有较好的外事能力。 2、策划部部长1名 组员3名 要求:熟悉一定的中外文学剧作,有较好的文学功底及创作能力, 有独挡一面的办事能力和认真忘我的工作精神。 3、宣传部部长1名。 组员2名 要求:有较强的美术功底和文字编写能力,技高一筹的亲和力及吃

苦耐劳的精神。 4、舞台部部长1名 组员3名 要求:具有一定审美能力,看待事物敏感多元,想象力丰富。音乐鉴赏能力较强,美术功底好,善于手工制作,有吃苦耐劳的精神。 (由于是刚开始组建话剧社,所以以上策划部,舞台部以及宣传部可暂时空缺,等到社团具有一定规模再纳入。) 5、表演部 表演部人数不限(对表演有一定的热爱) 要求:形象好,气质佳,有舞台释放能力和舞台渲染力,普通话标准,记忆力好。善于通过肢体语言来丰富表达自己的思想。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克服困难的毅力。(学过乐器、舞蹈表演者优先考虑) 话剧社申请通过之后会组织一次报名活动,有意向参加者皆可报名,报名者通过审核即可入社。 五、各部门职能 1、社长 负责剧社的整体工作协同和外事工作,同时参加每次剧社活动,对剧社工作起到指导作用。 2、副社长 负责每次召开的常务例会,包括每学期公演的剧目,剧种,及人员的恰当安排,以及剧团细节工作的管理.同时参加剧社的常务活动。 3、策划部 (1)负责剧本选择。包括传统话剧,情景剧,歌剧,小品,课本剧,自编剧等多种形式的剧目选择。 (2)剧本审议 注:社长、副社长及四部部长共同参与上演剧目的审核。 (3)剧本制作

中国话剧发展简史之欧阳家百创编

一、中国话剧的起源话剧是泊来的西方戏剧品种,较之源远流长的中国戏曲艺术,它则是后起之秀,伴随着中国社会走向现代的历史进程,被中国人引进的西方艺术形式,这种艺术形式被中国人不断地吸纳和改造,从而实现了创造性的转化。中国话剧有别于中国传统戏曲,它不以歌舞演故事,而是以对话、形体动作和舞台布景创造真实的舞台视觉。但在艺术精神上,同中国的传统戏曲乃至中国的文学艺术建立了内在而深厚的联系。它已经把一种外来的艺术形式转化具有现代性和民族特色的中国戏剧样

式,成为中华民族文学艺术的组成部分。19世纪末20世纪初,当西方戏剧是涌入中国之时,中国传统的戏曲也经历着变革思潮的冲击,掀起一股戏曲改良的热潮,遂有了“时事新戏”,已溶入了话剧的形式。1899年,上海圣约翰书院的中国学生编演了一出名为《官场丑史》的新戏,演出方式同传统经曲迥然不同,其中一些情节是从传统戏曲中化用过来,为后来以文人演剧活动奠定了基础。所以,人们把学生演时事新剧作为中国早期话剧的先驱。二、中国话剧的萌芽改良的中国戏曲,虽对西方戏剧有

所借鉴,但还不是真正的话剧。学生演剧,虽有些接近话剧,也只能看作是中国话剧的准备,一般戏剧史学家把1907年春柳社在东京上演的《茶花女》和《黑奴吁天录》作为中国话剧史开端的标志。李叔同、欧阳予倩诸人创办的春柳社于1907年春,在东京演出了法国小仲马的名剧《茶花女》的第三幕,获得了在东京的中外人士的称赞。他们的演出“全部用的是口语对话,没有朗诵,没有加唱,还设有独白、旁白”。这种演出形态,可以说已是话剧。不久,又演出了根据斯托夫人的小说《汤姆叔叔的小屋》改编

的话剧《黑奴吁天录》。此剧在内容上很有现实性,采用分幕方法,以及对话的动作演绎故事的特点,有接近生活真实的舞台形象,确立了中国前所未有的新剧形态,即后来才定名的话剧艺术形态。 三、文明戏的脚印文明戏是当时中西文化的激烈碰撞中的产物,是中国话剧的一种“不中不西,亦中亦西,不新不旧,亦新亦旧,杂糅混合的过渡形态”。尚缺乏自己的东西和找到自己的文化定位。尽管它曾兴盛一时,但还没有扎下根来。如当时随着辛亥革命的失败,文明戏也逐渐衰落,但将戏剧作为生存手

简述中国话剧发展史

简述中国话剧发展史 话剧指以对话为主的戏剧形式。话剧虽然可以使用少量音乐、歌唱等,但主要叙述手段为演员在台上无伴奏的对白或独白。话剧本是一门综合性艺术,剧作、导演、表演、舞美、灯光、评论缺一不可。我国话剧是应社会变革需求而生,发展至今已有上百年历史。在这漫长的百年中,我国话剧日益走向成熟,形式也逐渐多元化。大致历经了五个发展时期,分别是:(一)新剧时期;(二)爱美剧时期;(三)左翼戏剧时期;(四)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时期;(五)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 一、新剧时期 1906年,受日本“新派”剧启示,留日学生曾孝谷、李叔同等组织春柳社。1907年在日本东京演出《茶花女》、《黑奴吁天录》。同年,王钟声等在上海组织“春阳社”,演出《黑奴吁天录》,这就是“话剧在中国的开场”。这种以对话为主要手段的舞台剧被称为新剧,后又称文明戏。以后10年间,上海、北京、天津、南京、武汉先后出现文艺新剧场、进化团、南开新剧团、新剧同志会等一批新剧团体,演出《热血》、《共和万岁》、《社会钟》等剧目,受到民众热烈欢迎。这种具有"街头剧"特点的"广场戏剧"随着辛亥革命的失败而衰落,也正是由于文明新戏的商业化倾向,艺术上的粗糙和演员的堕落,终于失去了观众。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是欧阳予倩。 二、爱美剧时期 1915年新文化运动开始后,特别是1917年的文学革命开始后,新文学作家和理论家们一面更加猛烈地批判传统旧戏,一面竭力提倡西洋新戏。1921年,著名的文明戏演员汪仲贤在上海主持演出萧伯纳的名剧《华伦夫人之职业》意外失败后,与沈雁冰、陈大悲、欧阳予倩、熊佛西等发起成立了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个话剧团体"民众戏剧社",同时出版了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个专门的戏剧刊物《戏剧》月刊。为避免重蹈文明新戏职业化与商业化的覆辙,他们大力提倡非营业性质的爱美剧(爱美,即Amateur的译音,意为"业余的"、"非职业的")。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以天津南开学校、北京清华学校为代表的学生

中国现代戏剧发展脉络

中国现代戏剧发展脉络 Document serial number【LGGKGB-LGG98YT-LGGT8CB-LGUT-

概述中国现代戏剧创作发展脉络 萌芽发展阶段(1917-1927) 在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推涌下,20世纪初年的新剧——文明戏产生了。文明戏以写实的对话、动作代替传统戏曲的唱念做工,采用幕表制演出,并衍生出定型化的角色分配制,和为宣传鼓动而派生的“言论老生”演说,令时人耳目一新,但与成熟的话剧还有很大差距。到五四运动前夕,以上海为中心的新剧运动呈全面衰落之势。 在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倡导者们以五四时代特有的反叛性思维方式和战斗精神,对中国传统戏曲进行严厉的审视和批判。同时,他们翻译介绍各种外国戏剧理论和创作,产生了我国最早的话剧文学。其中,易卜生的写实主义备受推崇,一批问题剧和写实主义剧作应运而生。1920年演出萧伯纳的《华伦夫人之职业》在一定程度上促使“爱美剧”运动的产生,“爱美剧”指“非营业”的戏剧,剧作家不受资本家操纵。1921年成立的民众戏剧社提倡写实的社会剧,形成了现实主义戏剧的理论观点。但真正重视舞台实践而成为“爱美的”戏剧运动柱石的是上海戏剧协社。1923年,洪深加入协社,建立严格的排演制和导演制,废除男扮女装这一旧戏和文明新戏的非现代化、非现实主义的演出方式。次年,由洪深执导的《少奶奶的扇子》大获成功,这是中国首次严格按照欧美演出话剧的方式来演出的戏剧。 从爱美剧的倡导到建立正规的导表演制度,中国现代话剧在戏剧的外部关系和艺术本体建设上双管齐下,基本摆脱了文明戏遗风困扰,建立起了比较完整的具有现代意义的话剧艺术形式。

《中国话剧史》期末复习

一、清末民初:戏曲改良与早期话剧运动(19世纪末——1916) 1、晚清的戏曲改良 1907年话剧诞生 (1)梁启超等人的改革理论和新编杂剧、传奇 ●梁启超1902年《论小说与群治的关系》(文艺包括戏曲)文学功利论 ●陈独秀1905年《论戏曲》“戏园者,普天下人之学堂也,优伶者,实普天下人之教师也“ ●清末改革大臣出国考察西方对戏剧的重视 ●出现一批新戏曲《二十世纪大舞台》“案头剧““场上曲” (2)汪笑侬等人的京剧改良(“时事新戏”) “时尚新戏”——汪笑侬(德克金,正黄旗) 根据时事改变的新剧 《哭祖庙》《受禅官》以古喻今 梨园编剧第一能手 最终没有成功中国封建太强大内容受形式影响 2、早期话剧的诞生 Adc剧团——上海喜人业余剧团 兰心剧院 (1)上海的学生演剧 中国话剧从校园起步,推动发展 张之洞《劝学篇》鼓励出国 教会学校新式学堂 宗教戏剧——自排戏——学生演剧(1899 上海约翰公学《官场丑史》1903 南洋公学《张汶祥利马》汪悠游“文友会” (2)春柳社和《黑奴吁天录》 在日本中国留学生建立的学生文艺社团 ●李叔同(弘一法师)看到新派剧演出大为震撼赴日学画1907.6.1《茶花女》 ●“留西洋不如留东洋”张之洞《劝学篇》 ●中国戏曲——文明戏(早期话剧)——话剧——新剧(西方话剧) ●日本歌舞伎——新派剧(生活化)——新剧 ●中国话剧第一部《黑奴吁天录》 ●李叔同曾孝公欧阳予倩“中国未来戏剧的希望”春柳社早期成员演出比国内更正规 ●《黑奴吁天录》5幕契合当时中国地位感情真实 1)按照西方演剧方式分幕不分场中国戏曲分场不分幕 2)采用对话方式写实生活化 3)随意性截取小说第二幕很随意“工厂联欢大会”最不符合剧本舞台效果最好 4)男扮女装 ●春阳社——紧随春柳社成立亦演《黑奴吁天录》失败态度不严肃 ●南欧北梅 ●后期春柳——“新剧同志会”主干陆镜若(在日戏剧全才就读于腾译浅二郎的非优学校) ●当时中国演剧环境差,严肃认真的戏不得人心 ●春柳社宗旨——“研究新旧戏曲,冀为吾国艺界改良”“以庄严的态度实现艺术的理想”“以营业为宗旨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