胞内寄生菌VS人体免疫

胞内寄生菌VS人体免疫
胞内寄生菌VS人体免疫

胞内寄生菌VS人体免疫

湖北省应城市第二高级中学易辉

人教版新课标教材第二章第3节“免疫调节”中写到:“有些致病细菌如结核杆菌、麻风杆菌等,是寄生在宿主细胞内的,而抗体是不能进入宿主细胞。那么,消灭这些病原体是通过什么途径呢?……”。

为了让学生能更好地记忆这一知识点,教师在讲授时,通常会将结核杆菌、麻风杆菌总结为胞内寄生菌,但是很多学生同时也提出了疑问,胞内寄生菌如何隐藏在细胞中,躲避细胞的防御武器的攻击呢?并且除了结核杆菌和麻风杆菌之外,还有哪些胞内寄生菌呢?

为了解决这些疑问,我查阅了大量专业书籍和文献资料,现在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

一、胞内寄生菌的种类

胞内寄生菌是指侵入宿主细胞并能在宿主细胞中繁殖的病原细菌。其中比较常见的有:分枝杆菌(如结核杆菌和麻风杆菌等)、化脓性链球菌、化脓性葡萄球菌、沙门氏菌(如伤寒杆菌等)、嗜肺军团菌、李斯特菌、布鲁氏杆菌等。

二、寄生在宿主细胞中的方法:

人体的免疫系统虽然很强大,但并不完美,它仍有一些弱点,这就如同计算机操作系统中存在着漏洞一样。在人类的免疫系统进化过程中,病原微生物也一起协同进化,它们其中一部分形成了一些特殊的生存策略使其能在胞内寄生,所以胞内寄生菌的胞内生存机制实际上是生物进化自然选择的结果。但是不同类型

的胞内寄生菌的寄生方法往往有差异,以下介绍胞内寄生菌中常见的三种寄生策略。

①利用细胞壁的特殊成分

吞噬细胞被喻为人体的安全卫士,他能吞噬并杀死病原微生物是因为它们的溶酶体中含有很多种杀菌物质如溶菌酶、活性氧物质(如过氧化氢等)、蛋白酶、磷酸脂酶、核酸酶、脂酶,可是像结核杆菌和麻风杆菌这样的分枝杆菌却能利用其细胞壁中的一种特殊成分—酚醛糖脂,破坏由吞噬细胞的溶酶体产生的对它们有害的杀菌物质,尤其对游离羟和超氧阴离子非常有效,就这样使它们逃避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从而寄生在吞噬细胞中。

②利用抗吞噬的特殊物质

化脓性链球菌和化脓性葡萄球菌能够产生一类称之为“杀白细胞素”的蛋白质,这种蛋白质可以杀伤吞噬细胞,当它们被吞噬细胞吞噬时并不被吞噬细胞所杀伤,反而被杀伤的是吞噬细胞自己,此外,化脓性葡萄球菌还能产生类胡萝卜素,这种色素物质可以抑制吞噬细胞的某些杀菌物质的杀伤作用;脓性链球菌还能产生一种特异性的物质叫M-蛋白,存在于细菌细胞的表面,能改变细菌细胞的表面性质使它们避免被吞噬细胞杀伤。

③利用细胞特殊结构—荚膜

荚膜是某些细菌在细胞壁外包围的一层粘液性物质,一般由糖和多肽组成,这层特殊的结构能对细菌起到保护作用。很多胞内寄生菌能利用荚膜来抵抗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像沙门氏菌(如伤寒杆菌)即使被吞噬之后,能利用其荚膜生存于溶酶体中,而不会被溶酶体酸化水解。

三、人体对胞内寄生菌的免疫

胞内寄生菌引起人类的慢性持续性感染给人类的健康和生命带来了极大地

威胁,其中有些甚至于癌症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目前构成全球性威胁的疾病如结核病、麻风病、伤寒病等都与胞内寄生菌有关,这些病原体潜入细胞内,可以逃避机体的免疫防御的一系列机制,在细胞内长期存在,并可在动物和人群中传播,在适当时机如机体的免疫力下降时,就会出现临床症状,严重时可危及生命。它们在大多时可以与宿主细胞共存,如世界上有1/3的人接触过结核杆菌,其中只有10%的人具有活性的结核杆菌,余下是潜伏感染,即携带有病菌但并不发病。

由于胞内寄生菌能寄生在宿主细胞内,所以人体对它们主要进行细胞免疫,通过细胞免疫使宿主细胞裂解使其失去藏身之所,再通过抗体与病原体结合,最后被吞噬细胞消灭。

当然很多胞内寄生菌是非常顽固,对付它们最好是进行免疫预防,如针对结核病,现在采取接种卡介苗,是很好的预防方法,有效地控制了这种病的传播。随着疫苗技术的发展,人类一定能更好的控制胞内寄生菌感染引起的疾病,不过在这一场博弈中,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微生物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2.致病微生物(病原微生物):能够引起人类和动植物发生疾病的微生物. 3.条件致病微生物:在正常情况下不致病,只有在特定情况下导致疾病的一类微生物. 4.菌落:菌落是细菌在固体培养基上生长,由单个细菌分裂繁殖成一堆肉眼可见的细菌集团. 5.质粒:质粒是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存在于细胞质中,为闭合环状的双链DNA,带有遗传信息.控制细菌的某些遗传性状,可独立复制,不是细菌生长必不可少的,失去质粒的细菌仍然能正常生活. 6.芽胞:芽胞是某些细菌在一定条件下,在菌体内部形成一个圆形或椭圆形小体,是细菌的休眠形式. 7.细菌L型:细菌的细胞壁的肽聚糖结构受到理化或生物因素的直接破坏或合成被抑制,这种细胞壁受损的细菌在高渗环境下仍可存活者,称细菌细胞壁缺陷型或细菌L型. 8.中介体:中介体是细菌部分细胞膜内陷、折叠、卷曲形成的囊状物,多见于革兰阳性菌.它能有效的扩大细胞膜的面积,相应的增加了呼吸酶的含量,可为细菌提供大量的能量.功能类似于真核细胞线粒体,又称为拟线粒体. 9.普通菌毛:普通菌毛是遍布于某些细菌表面的很细、很短、直而硬的丝状物,每菌可达数百根,为细菌粘附结构,能与宿主细胞

表面的特异性受体结合.与细菌的致病性密切相关. 10.性菌毛:性菌毛比普通菌毛长而粗,呈中空管状结构.由致育因子F质粒编码. 11.菌毛:菌毛是某些细菌表面存在着的一种直的、比鞭毛更细、更短的丝状物.与细菌的运动无关.由菌毛蛋白组成,具有抗原性. 12.鞭毛:鞭毛是在许多细菌的菌体上附有的细长并呈波状弯曲的丝状物,为细菌的运动器官. 13.荚膜:荚膜是某些细菌在细胞壁外包绕一层粘液性物质,为多糖或蛋白质的多聚体,用理化方法去除后并不影响菌细胞的生命活动.凡粘液性物质牢固地狱细胞壁结合,厚度≥0.2μm,边界明显者为荚膜. 14.热原质:热原质是细菌合成的一种极微量的注入人体或动物体内能引起发热反应的物质.为细胞壁的脂多糖结构,故大多源于革兰阴性菌. 15.细菌素:细菌素是某些菌株产生的一类具有抗菌作用的蛋白质.其作用范围窄,仅对有近缘关系的细菌有杀伤作用.可用于细菌分型和流行病学调查. 16.培养基:培养基是由人工方法配制而成的,专供微生物生长繁殖使用的混合营养制品. 17.消毒:消毒是指杀死物体上病原微生物的方法,并不一定杀死

嗜水气单胞菌感染,嗜水气单胞菌感染的症状,嗜水气单胞菌感染治疗【专业知识】

本文极具参考价值,如若有用请打赏支持我们!不胜感激!嗜水气单胞菌感染,嗜水气单胞菌感染的症状,嗜水气单胞菌感染治疗【专业知识】 疾病简介 亲水气单胞菌腹泻(aeromonas hydrophilia diarrhea)是由亲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AH)引起的肠道感染性腹泻。气单胞菌属目前共有10个菌种,常见的有亲水气单胞菌、豚鼠气单胞菌(A.caviae,AC)、淡色气单胞菌(A sobria,AS)和易损气单胞菌(A.trota,AT)。其中致病性较强的是亲水气单胞菌。 疾病病因 一、发病原因嗜水气单胞菌属类弧菌科,革兰染色阴性,单鞭毛而有动力,无荚膜,不形成芽孢。本菌对鱼、蛙等冷血动物和小鼠、豚鼠、家兔等温血动物均有致病性。该菌的毒力因子主要是肠毒素,包括类霍乱毒素(CT)和类大肠杆菌耐热毒素(LT)。某些菌株具有侵袭性。 二、发病机制 本菌对蛙及鱼等冷血动物和温血动物均有致病性。可产生黏附因子,对肠上皮细胞具有粘附性,并可产生耐热和不耐热两种肠毒素以及和溶血素,细胞毒等毒力因子。本菌还可产生一些蛋白酶使人致病。动物实验表明,小鼠感染后可引起组织损伤、败血症、内毒素休克及死亡。 症状体征 一、症状急性胃肠炎潜伏期约1~2天,症状多较轻,低热或不发热,腹泻呈水样稀便,有腹痛而无里急后重,个别患者腹泻严重类似霍乱。2岁以下儿童可表现为痢疾样症状。大部分病例经2~5天自愈,重症可持续1~2周。 2.外伤感染因皮肤伤口接触河水、污泥而感染。轻者仅有局部溃疡,重者可发生蜂窝织炎。 3.败血症患者有严重慢性疾病时,本菌可由伤口或肠道侵入血流。嗜水气单胞菌感染败血症可并发感染性心内膜炎、坏死性肌炎、内眼病变和迁徙性脓肿等。 4.其他感染本菌偶可引起术后感染、尿路感染、褥疮感染、胆囊炎、腹膜炎、肺炎、脑膜炎、坏

利用转座子建立细菌单基因突变株库的策略和方法[1]_图文_百.

平板上的转座突变株机器自动挑蓖落 ?-————-----—-畸到38好L板上培养转到96孔板上 ?-—__—_____--—’进行P僳 I 转另一个板I 山

l 转另一个板l 山 戬.gsT分析数据整理 ●÷————————————一●}--—---————-—一 图1建立转座子突变株库的技术路线 子在铜绿假单胞菌PA01基因组中的转座插入采样数不符合泊松分布,虽然如此,但毕竟在最终还是获得了一个近饱和的突变株库。而Garsin(71等在构建粪肠球菌的Tn917转座插入突变株库时发现,测序的8865个Tn917转座突变株突变基因只对应了610个不同的开放阅读框,远远低于预期的2400个。这些结果说明使用随机性差的转座子会大大增加建库的成本。因此,有的研究利用了两种类型转座子构建突变株,这是为了防止一种转座子可能有的插入热区,而造成在基因组插入位点的随机性不佳,进而造成某些基因的突变株在筛选中漏选,而另一些基因的突变株则被多次重复筛选。两种类型转座子的使用,可以互相弥补,降低发生漏选或者重复筛选的可能性。例如在建立铜绿假单胞菌PAl4突变株库工作中,最开始采用的是Tn5来源的细菌转座子——hphoA。如前所述,尽管Tn5来源的转座子插入随机性非常好,研究者还是发现了至少一个热区(Hot spot,即gacA基因,同样也存在一些冷区(Cold spots。为了避免转座位点的选择性,研究者又采用了真核生物来源的mariner转座子,该转座子能够在很多原核生物中进行转座,而且预计与TnphoA在靶位偏嗜上存在 差异,故联合使用可以降低转座选择性;②对突变基因测定方法采用随机引物PCR的方式,以达到自动化的目的。确定突变株突变基因的方法有很多,如反向PCR等,但 这些方法的最大问题是需要人工参与,无法实现完全自动化测序,从而使确定突变基因的工作几乎不可能完成。而随机引物PCR的方法可以采用机器自动化 79

罗非鱼嗜水气单胞菌病的诊治

罗非鱼嗜水气单胞菌病的诊治 海南潭牛一养殖池塘出现罗非鱼暴发性死亡,发病初期死亡40-60尾/天,高峰期死亡700-800尾/天,通过采样、实验室诊断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015年11月中下旬,海南潭牛一养殖池塘出现罗非鱼暴发性死亡,发病初期死亡40-60尾/天,高峰期死亡700-800尾/天,情况严重。水产养殖动物疾病防控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简称“国家工程实验室”)通过对该地区的罗非鱼进行现场采样,并进行实验室诊断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本文就此病诊疗情况介绍如下,以期对今后罗非鱼嗜水气单胞菌病的防治提供借鉴。 一、发病鱼的临床症状 池塘水温为26-28℃,暴发疾病的鱼规格主要为400-500g,发病初期死亡40-60尾/天,而后逐渐增多,高峰期死亡量达800尾/天以上。患病鱼主要表现为食欲下降,离群独游,反应迟钝,在水面上层漂浮游动。病鱼鳃盖出血、肛门红肿、鳍条、上下颌和腹部充出血。解剖后观察发现,有胃出血、胆囊变大、胆囊壁变薄、肝脏充血或出血或呈现花斑症状,肠道内无食物的症状。发病初期,养殖户认为可能是链球菌病感染所致,就使用了磺胺类抗生素,但死亡量并未减少。后送样至本国家工程实验室进行诊断。 二、实验室诊断 实验室诊断未发现寄生虫,使用通威股份最新研发的无乳链球菌快速诊断试纸条未检测到无乳链球菌。而通过对病原菌分离,采用脑心浸液(BHI)培养基在患病鱼体内分离到一株革兰氏阴性短杆菌,菌体两端钝圆,菌株大小为(0.3-0.6)μm×(1.0-1.5)μm,在28℃条件恒温培养18-24h,形成针尖状、直径约为1mm左右、表面光滑、边缘整齐、圆形半透明的菌落。 通过16SrDNA基因扩增,得到约1500bp的扩增条带,测序后在NCBI上进行BLAST比对,分离菌株与嗜水气单胞菌的同源性最高,序列相似性达到99.5%。将分离到的细菌接种到健康罗非鱼,在36h内实验组出现死亡,且体表有点状出血、鳍条出血、剖解见内脏充血或出血。并从人工接种感染的罗非鱼肝脏组织分离到1株细菌,经16SrDNA基因扩增对比分析该菌株同样为嗜水气单胞菌。因而判断该病为嗜水气单胞菌感染所致。 三、药敏试验与治疗 利用纸片扩散法,对该嗜水气单胞菌株分别进行药敏试验,发现其对强力霉素、恩诺沙星、四环素、氟苯尼考敏感,而对卡那霉素、磺胺嘧啶、链霉素耐药,丁胺卡那、庆大霉素、新霉素、壮观霉素中度敏感。结合发病情况和药用史,按照内服抗生素氟苯尼考(20mg/kg鱼体重),同时内服维生素K3以6mg/kg鱼体重,连续投喂5天;外用泼洒使用聚维酮碘消毒(1-2次)。药物使用4天后,病情得到有效控制,死亡量降至70-80尾,连续使用2天后,死亡量减少到10余尾。

大肠杆菌的研究与应用

大肠杆菌的研究与应用 中文摘要:大肠埃希氏菌(E.coli)通常称为大肠杆菌,是Escherich在1885年发现的,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一直被当作正常肠道菌群的组成部分,认为是非致病菌。直到20世纪中叶,才认识到一些特殊血清型的大肠杆菌对人和动物有病原性,尤其对婴儿和幼畜(禽),常引起严重腹泻和败血症。本文通过对大肠杆菌的结构及其致病机理等进行分析描述,以供大家参考学习。 关键词:大肠杆菌;致病性;危害;预防 The English abstract:Escherichia coli (E.c oli) are usually called escherichia coli, Escherich is found in 1885, in a long period of time, has been regarded as the normal bowel flora, that is part of the pathogen. Until the 20th century, realized some special type of escherichia coli serum of people and animals, especially for the infants and young (birds), often cause severe diarrhea and sepsis. Based on the structure and pathogenic escherichia coli mechanism analysis of reference, the study. Keywords:escherichia coli;The pathogenicity;Hazards;prevent 一、结构特征 大肠杆菌是人和许多动物肠道中最主要且数量最多的一种细菌,周身鞭毛,能运动,无芽孢。主要生活在大肠内。能发酵多种糖类产酸、产气,是人和动物肠道中的正常栖居菌,婴儿出生后即随哺乳进入肠道,与人终身相伴,其代谢活动能抑制肠道内分解蛋白质的微生物生长,减少蛋白质分解产物对人体的危害,还能合成维生素b和k,以及有杀菌作用的大肠杆菌素。正常栖居条件下不致病。它侵入人体一些部位时,可引起感染,如腹膜炎、胆囊炎、膀胱炎及腹泻等。人在感染大肠杆菌后的症状为胃痛、呕吐、腹泻和发热。感染可能是致命性的,尤其是对孩子及老人。其主要具有以下一些特征: 1、大肠杆菌是细菌,属于原核生物;具有由肽聚糖组成的细胞壁,只含有核糖体简单的细胞器,没有细胞核有拟核;细胞质中的质粒常用作基因工程中的运载体。 2、大肠杆菌的代谢类型是异养兼性厌氧型。 3、人体与大肠杆菌的关系:在不致病的情况下(正常状况下),可认为是互利共生(一般高中阶段认为是这种关系);在致病的情况下,可认为是寄生。 4、培养基中加入伊红美蓝遇大肠杆菌,菌落呈深紫色,并有金属光泽,可鉴别大肠杆菌是否存在。 5、大肠杆菌在生物技术中的应用:大肠杆菌作为外源基因表达的宿主,遗传背景清楚,技术操作简单,培养条件简单,大规模发酵经济,倍受遗传工程专家的重视。目前大肠杆菌是应用最广泛,最成功的表达体系,常做高效表达的首选体系。 6、大肠杆菌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假如它生活在大肠内,属于消费者,假如生活在体外则属于分解者。[1]

胞外寄生菌的抗感染免疫

1.抗体对细菌繁殖的抑制作用:抗体与细菌结合,可以出现凝集和鞭毛制动现象,但一般而言,对细菌的活力只有微弱的影响,甚至没有影响。如果抗体的结合能抑制细菌的重要酶系统或代谢途径,则可能抑制细菌的生长。例如,某些细菌(例如败血巴氏杆菌)从血清转铁蛋白摄取铁的能力可被特异性抗体封闭,从而导致细菌生长受抑制。 2.抗体对细菌吸附作用的抑制:病原菌吸附到粘膜上皮细胞是造成感染的先决条件。粘膜表面的抗体,在防止病原菌对粘膜的侵犯中具有更重要的作用。在粘膜表面起这种作用的抗体主要是SlgA,它是局部免疫的主要因素。SlgA抗细菌感染可有以下几种方式:在补体和溶菌酶的参与下溶解某些细菌;在肠道局部增强吞噬作用;防止细菌对粘膜上皮细胞的吸附。例如SlgA能阻止链球菌、致病性大肠杆菌、霍乱弧菌、淋球菌、百日咳杆菌等对粘膜表面的吸附。至于SlgA阻断细菌与细胞吸附的精确机理尚不清楚。很可能是阻碍了细菌表面起吸附作用的特定部位与宿主细胞相应受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3.抗体和补体对细菌的溶解作用:在许多感染中,机体能产生相应抗体(lgG、lgM、lgA),当细菌表面抗原和lgG、lgM结合的免疫复合物一旦通过经典途径使补体活化或由分泌型lgA或聚合的血清lgA通过替代途径活化补体,即可引起细胞膜的损伤,最终发生溶菌。实验证明补体的溶菌作用仅对革兰氏阴性菌,其中包括霍乱弧菌、大肠杆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等发挥作用。但这种作用往往并不彻底,仅使杆菌菌体膨大或变为球形,不引起溶解。但若于试验中系统中加入适量的溶菌酶,则可出现溶菌现象。 4.抗体和补体对吞噬作用的调理:抗体和补体单独能适当的靶细胞起调理吞噬作用,若两者联合作用效应更加强大。中性粒细胞和单核吞噬细胞表面具有lgG的Fc受体。当lgG 通过其特异性抗原结合部位(Fab)与细菌表面相应抗原结合后,其Fc段可与吞噬细胞表面相应Fc受体结合,即可在细菌与吞噬细胞间形成抗体“桥梁”,这不仅能促进吞噬细胞对细菌的吞噬,而且有助于强化细胞内的杀菌作用。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表面还有C3b受体。因此,细菌与所有能结合补体的抗体(lgG、lgM)形成的复合物,均可激活补体形成活化产物C3B,从而发挥调理吞噬作用。尤以lgM的作用更强,此作用在感染的早期特别重要,因为此时lgM抗体占优势。

磷酸盐调节因子与大肠杆菌的的发病机制

磷酸盐调节因子与大肠杆菌的的发病机制摘要: 在感染过程中,细菌必须与调节基因表达相协调,以应对环境的刺激。磷酸盐调节因子被PhoBR的两个组件的调节系统所控制。PhoBR是在机体饥饿和盐酸盐调节基因处于稳态的时候被激活的调节基因,许多研究突出显示了Pho 调节因子在细菌的发病机制中起的重要作用,研究出了PhoBR基因是怎么被诱导表达的,另外调节基因参与盐酸盐的代谢系统,引导了许多细胞进程的调节。Pho调节因子有多种多样的功能,减弱毒性和改变许多病毒的特性,包括对宿主细胞的粘附力和对抗菌表位的抵抗力、酸度和氧化性的控制。这篇综述概述了Pho调节因子和大肠杆菌的致病性之间的关系,并举例说明,另外调节了磷酸盐的稳态,Pho调节因子在调节应激和毒力反应时起关键作用。 目录: 1.前言 2.Pho调节因子的诱导 3.Pho调节因子的活性和EXPEC的毒力 4.解剖对PhoBR和Pst系统有关的在特殊组织 5.氧化应激反应 6.细菌细胞表面的修饰 7.粘附素的产生和粘附 8.肠致病性大肠杆菌 9.Pst系统和肠致病性大肠杆菌菌株的粘附 10.在适应环境中出血性大肠杆菌时,Pho调节因子也被激活。 11.出血性大肠杆菌的毒力因子被PhoBR调节 12.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1.前言 为了适应和在不同的微生物环境中生存,细菌必须感觉和回应细胞外的信号,对环境刺激的适当反应,可以被双组分调控的系统转导,这包括趋化现象的调节,渗透调节,新陈代谢和运输。一个典型的双组分调控系统(TCRS)由内膜组氨酸激酶传感器蛋白(HK)和一个反应调节器(RR),它作为DNA 粘合蛋白发挥作用,激活或基因表达复压。 磷,是一种细胞内容物,是细胞中第三丰富的元素,它存在于许多分子中,包括细胞膜脂,多糖和核酸。磷酸盐与能量的新陈代谢有关,也是一种转导信号,由TCRS介导。在细胞外集中的磷酸盐,由PhoR编码的HK和PhoB编码的RR双组分调控系统PhoBR运送,当细胞外聚集的磷酸盐低于4μM时PhoBR表达磷酸盐受限制,在磷酸盐受限制的条件下,PhoBR诱导基因属于磷酸盐调节子,它包含与获取能量和新陈代谢有关的不同的磷酸盐组基因。Pho调节因子的控制和跨膜信号转导很大程度上与大肠杆菌和芽孢杆菌环境中的无机磷有关,在大肠杆菌K-12中,Pho调节因子包括31个基因,除了参与磷酸盐的动态平衡,也与作为诱导结果,减弱细菌的毒性有关。 应对不同环境条件下入侵的病原体,宿主病原体相互作用是一个动态过程。病原体在宿主不同的部位生存,需要对环境中直接的不同刺激有适当的反应力。专门的调控系统控制毒力因子的表达,在许多调节水平相互作用中

嗜水气单胞菌研究进展

嗜水气单胞菌研究现状 一、流行及感染情况 嗜水气单胞菌属于弧菌科, 气单胞菌属。气单胞菌属根据有无运动力可分为两类; 一类是嗜冷性、非运动性的气单胞菌, 另一类为嗜温性、运动性的气单胞菌。嗜水气单胞菌属第二类, 在气单胞菌属中是最重要的, 它是气单胞菌的模式种。非运动性气单胞菌主要是对鲑鳟鱼等致病的杀鲑气单胞菌及其亚种。嗜水气单胞菌在过去有不同的名称, 主要的名称有点状气单胞菌和斑点气单胞菌嗜水气单胞菌广泛存在于淡水、污水及土壤。有很多资料记载, 嗜水气单胞菌对水产动物、家畜和人均有致病性, 在动物疾病学和食品卫生学研究上都具有重要意义。它能广泛地被分离到, 如在淡海水鱼,淡水虾类, 淡水蟹类中和养殖蛙体内, 也能引起爬行类疾病。有许多报道证明它也能感染人类发病, 最常见的是嗜水气单胞菌引起急性霍乱。同时, 它广泛分布于人类的食物链, 供水系统和土壤中。嗜水气单胞菌既是恒温动物与变温动物的条件致病菌, 又是原发致病菌。但是, AUSTIN 等报道嗜水气单胞菌通常在自然界是条件致病菌, 充当继发病原而不是原发病原。嗜水气单胞菌通常与其它病原菌如温和气单胞菌、豚鼠气单胞菌和假单胞菌有密切关系, 但由于鱼的品种不同而表现出不同的临床症状。病鱼的临床症状为局部损伤、坏死、水肿、突眼及腹部膨胀, 另外可能产生腹水、贫血及破坏内脏器官, 脾、肾颜色变黑, 肝变白, 胆汁变黄。在鱼、蛙类中由于嗜水气单胞菌感染引起的临床症状不同而给出了许多不同的名称, 如鲈鱼和鲤鱼的“红痛病”; 鲫鱼、白鲢、花鲢的“暴发病”, 这些鱼出现典型的肌肉、内脏的出血性败血症。在虹鳟, 鲶鱼中的嗜水气单胞菌病被称为“坏死病”, 这些鱼的嘴周围鳞片腐蚀, 身体的深部出现坏死及烂鳃。虹鳟鱼由于嗜水气单胞菌的感染而得的病称为“红嘴病”, 病鱼行动迟缓, 通常由于色素的过量产生而体色发黑, 口腔呈粉红或红色发炎, 外表及内部器官均呈现局部出血, 在病鱼的后期阶段, 病鱼呈急速螺旋状运动, 下沉, 腹部朝上直至死亡。“红腿病”蛙的后肢及腹部呈现出血性败血症, 病蛙的心、肝、肾及脾受到破坏, 并出现腹水。 二、血清型 嗜水气单胞菌有4种抗原, 包括耐热的O抗原、不耐热的K 抗原、鞭毛H 抗原和菌毛抗原。Ew ing 等提出共有12种O抗原和9 种H抗原, 每组都能进一步分型。此后, 日本国立康复研究院(NIH )分出了44个O抗原血清型,而Thomas又在此基础上增加了52个血清型, 从而达到了96个O抗原血清型, 且O 3、O 11、O 16、O 17、O 34被认为是主要血清型。Thomas等又在NIH的基础上增加了52个血清型, 并得到O3、O11、O16、O17、O34是主要的血清型, 其中O11、O16、O34是人源分离株常见, 而且毒力很强, O11、O19、O34主要对鱼致病. 国内方面研究, 人源也主要是O11、O16、O34, 而鱼源多为O9和O5。 三、毒力因子 嗜水气单胞菌产生的并得到认可的毒力因子主要包括外毒素、胞外蛋白酶、S蛋白、菌毛、外膜蛋白、脂多糖等. 1 外毒素(exotoxin) 嗜水气单胞菌所产生的外毒素是重要的致病因子之一由于嗜水气单胞菌的基因型的多样性,导致其外毒素的基因差异很大,表现为不同嗜水气单胞菌的外毒素有所差别. 到目前为止已确定的外毒素有气溶素(aerolysin)溶血素(hemolysin)、溶血毒素(hemolytic toxin)和细胞毒性肠毒素(cytolyticenterotoxin)等。虽然外毒素名称各异,但这些毒素都是单一多肽分子,具有相 同的生物学活性:溶血性、肠毒性和细胞毒性,在结构和功能上都极为相似, 所以可以认为外毒素属于同一基因家族. 国际上将外毒素的命名为气溶素(Aer毒素)。在国内,陆承平、涂小林等取嗜水气单胞菌产生的溶血素(hemolytic toxin)肠毒素(enterotoxicity )及细胞毒素(cytotoxicity)三个词的第一字母,命名为HEC毒素。但是, Rose通过比较不同外毒素的氨基酸序

嗜水气单胞菌感受态细胞的制备

嗜水气单胞菌电转化感受态细胞的制备 (1)将嗜水气单胞菌单菌落接种于 5 mL LB 培养基中,在30℃下振荡培养5h。取5mL培养液倒入100 mL LB培养基(用500 mL三角瓶)中,在30 ℃下振荡(300 r/min)培养至OD600为0.9-1.0 (2) 将培养物在冰水中放置15-30分钟,然后倒入500ml的离心瓶中,在4℃下1000g离心15分钟,弃去上清液。用100ml冰水悬浮细胞,1000g离心20分钟 (3)弃上清,用10ml冰冷的10%甘油悬浮细胞,1000g离心20分钟。 (4)重复步骤3一次。 (5)用冰冷的GYT培养基悬浮沉淀,分装的40uL样品可直接用于电转化或保存于-80 ℃,备用 嗜水气单胞菌的电转化 (1)将电转仪参数调至2.5 kv,时间5ms,电容5μF,脉冲阻抗控制在400-1000Ω。 (2)从冰箱中取出感受态细胞,在冰上解冻。在管中加入质粒1-2uL,轻旋以混匀内容物,在冰上放4-5 min。同时把电击杯放置冰上预冷。 (3)将转化混合物转移到电击杯中,吸干杯的外表面,放入电转化仪的样品槽中。 (4)充电到1.25kV,放电,进行脉冲电转化。 (5)取出电击杯,加入1mL LB培养基后,用移液器反复吹打,然后将菌液转移到无菌的离心管中,30℃中振荡培养120min。 (6)取200-800 uL涂布于含有氯霉素的LB平板上。 (7)将平板置于室温直至液体被吸干。30℃倒置培养,转化菌落在12-48h内出现 GYT培养基:10%(v/v)甘油0.125%(m/v)酵母提取物 0.25%(m/v)胰蛋白胨 使用0.22um滤器过滤除菌,分装成2.5ml一份,保存于4℃

嗜水气单胞菌

嗜水气单胞菌 该菌是弧菌科气单胞菌属,为革兰氏阴性短杆菌,极端单鞭毛,没有芽胞和荚膜,刚从病灶上分离的病原菌常两个相连。在普通琼脂平板培养基上进行培养形成的菌落园形、边缘光滑、中央凸起、肉色、灰白色或略带淡桃红色有光泽,发育良好。 分布 嗜水气单胞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的各种水体,是多种水生动物的原发性致病菌,为条件致病菌,是典型的人-兽-鱼共患病病原菌。 编辑本段生物学介绍 嗜水气单胞菌在水温14.0~40.5℃范围内都可繁殖,以28.0~30.0℃ 为最适温度。PH值在6~11范围内均可生长;最适PH值为7.27;嗜水气单胞菌可在含盐量0‰~4‰的水生存,最适盐度为0.5‰。 嗜水气单胞菌可以产生毒性很强的外毒素,如:溶血素、组织毒素、坏死毒素、肠毒素和蛋白酶等。从实际病例分析,可推断其主要通过肠道感染,能否感染取决于菌体对鱼肠道组织粘附力的强弱,粘附力的强弱又与菌株和鱼的种类有关,通常具有高粘附力的嗜水气单胞菌株才能产生毒性很强的外毒素。出血病病因的模型可以描述为:嗜水气单胞菌侵入鱼体后,先在肠道内增殖,再经门动脉循环进入肝脏、肾脏及其它组织,引起肝脏、肾脏等器官以及血液病变,继而出现全身症状。 编辑本段引起疾病 目前,在生产中发现由嗜水气单胞菌感染的暴发性出血病较多,因嗜水气单胞菌的自清型很多,况且感染的对象不同,所以症状也各异。如白鲢暴发性出血病、甲鱼败血病、黄鳝出血病、鳗鲡红鳍病等。该菌为条件致病菌,当环境骤变,水质恶化时,常会与其它菌(如温和产气单胞菌、

弧菌等)混合感染使病情加重。由嗜水气单胞菌感染的疾病一般病势较猛,多为恶性传染病,死亡率很高。 编辑本段筛选治疗试验 筛选治疗嗜水气单胞菌药物的试验,都是用先从病体标本的肝、肾、脾等内脏分离出嗜水气单胞菌作为试验菌株,通过供试药物的抑菌试验,筛选出敏感药物,再经临床应用检验,对选定药物的疗效和实用性进行综合评价。目前已证实,高敏感类的药物有:庆大霉素、卡那霉素、氟哌酸、妥布霉素、菌毒清、大黄和五倍子等;中敏感类有:呋喃唑酮、呋喃那斯、氯霉素、复方新诺明、黄苓、连翘、黄柏、二氯、三氯和二氧化氯等。 编辑本段药物治疗 在选择治疗药物时,可以参照以上的药物筛选结果,因嗜水气单胞菌的变异菌株较多,所以要特别注意疗效,一般施药后病情有明显好转,死鱼大量减少,说明使用该药物有效。否则应及时换药。如选用口服药时,应注意所选药物肠道的吸收情况,如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在肠道中吸收很差,可用于注射但不易用于口服治疗。其次是用药量要准确,施药量要达到最低杀菌浓度,各种药物的性质不同,用量也不同,如大黄常用量为饲料量的千分之十二,痢特灵为千分之二至三,服用磺胺药第一次用量要加倍等。此外施药方法要科学,中草药可使用煎剂,也可使用散剂,但必须以利于吸收;全池泼洒要选晴天上午,泼洒要均匀,怕光的药物全池泼洒时,要在下午傍晚进行。

维氏气单胞菌研究进展_吴同垒

维氏气单胞菌研究进展 吴同垒1 ,单晓枫1 ,孟庆峰2 ,郭伟生1 ,王伟利2 ,钱爱东 1 (1.吉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长春 130118;2.吉林进出口检验检疫局,长春 130062) [收稿日期]2011-02-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1280(2011)07-0041-04 [中图分类号]S852.61 [摘 要] 维氏气单胞菌(Aero m onas veronii )渐已成为重要的人-鱼共患致病菌。文章简单介绍了 其分类地位及常规和特殊的生物学性质,并进一步综述了该菌的毒力因子、鉴定方法、流行病学和疫苗研究。作为气单胞菌属的成员,维氏气单胞菌具有该属典型的毒力因子,如气溶素、肠毒素、一系列粘附因子、磷脂酶、丝氨酸蛋白酶和核酸酶等。目前,维氏气单胞菌的鉴定主要依靠生理生化方法,也有人应用分子生物学和免疫学方法鉴定。维氏气单胞菌对水产动物有相当高的致死率,患有肝胆疾病的人感染后常常产生严重的后果,需要加强针对该菌所致疾病的诊断。在疫苗研究方面,有学者研究了口服疫苗和DNA 疫苗,达到了一定的免疫效果。[关键词] 维氏气单胞菌;研究进展 基金项目:吉林省科技厅项目(20080218)和吉林农业大学青年启动基金联合资助。 作者简介:吴同垒(1987年-),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动物微生物和免疫学研究。E -m a i:l 532966952@https://www.360docs.net/doc/7f2887351.html, 通讯作者:钱爱东,E-m ai:l qiana i dong0115@163.co m;单晓枫,E-m a i:l sx f 1997@https://www.360docs.net/doc/7f2887351.html, Advances i n A ero m onas veronii WU Tong-lei 1 ,SHAN X iao-feng 1 ,MENG Q ing-feng 2 ,GUO W ei-sheng 1 , WANG W ei-li 2,Q I A N A i-dong 1 (1.C olle g e of An i ma lS cience and Technol ogy of Jilin Ag ric u lt ural University ,C hang c hun 130118,C hina; 2.J ili n E ntry -Ex it Inspection and Quaran tine B ure au,Changchun 130062,Ch i na ) Abst ract :A ero m onas veronii has been an i m portant pathogen ic bacteria to people and fish.Taxono m y and general and spec i a l b i o log ica l properties about the bacteri a w ere briefly introduced .Further m ore ,v irulence factors ,i d entifica ti o n ,epide m iology and vacc i n e research w as revie w ed .As one m e mber of A ero m onas spp .,A ero m onas veron ii possesses the typical v irulence facto rs ,such as aero l y si n ,enterotox in ,adherence factors ,phospho li p ase ,seri n e protease ,DNases ,etc .Recentl y ,i d entificati o n o f Aero m onas veronii relied m ainly on physi o log ical bioche m icalm ethods ,and m o lecu lar bio l o gy and i m muno l o g i c al m ethods w ere a lso app li e d for identification by so m eo m e .Aero m onas veronii caused the considerab l y high m ortality of aquati c ani m als i n fected and serious consequence o f people w ith hepatobiliary d iseases .D iagnosis of the d iseases caused by this bacteria should been enhanced .For vaccine research ,scho lars has deve l o ped oral and DNA vacc i n ation w ith certain i m m une effec.t K ey w ords :Aero m onas veron ii ;advance 维氏气单胞菌又称凡隆气单胞菌、维罗纳气单胞菌,1983年,美国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为纪念法国微生物学家Veron 在弧菌和气单胞菌研究中的贡献而命名。该菌普遍存在于淡水、污水,土壤乃至海水中,其中一部分菌株是微生态环境中正常存在的,而另一些菌株具有致病性,主要感染变温动物, 如中华绒螯蟹、泥鳅、锦鲤,斑点叉尾鮰等,可引起大量死亡;维氏气单胞菌对恒温动物是一种机会致 病菌,但有人认为免疫功能健全者也可被感染[1] ,通常患者发生急性腹泻,也可能引起菌血症、脑膜炎和心内膜炎等。近年来,日益增多的病例表明维氏气单胞菌已成为一种重要的人-鱼共患致病菌,

病毒、病菌、细菌三者有什么区别

病毒、病菌、细菌三者有什么区别 首先定义上的不同 病菌,使人或其他生物生病的细菌,又称致病菌或病原菌。本质上还是属于细菌。 细菌,原核微生物的一类,是一类形状细短,结构简单(有细胞结构),多以二分裂方式进行繁殖的原核生物,是在自然界分布最广、个体数量最多的有机体,是大自然物质循环的主要参与者。 病毒,比细菌小、没有细胞结构、只能在寄生在活细胞中增殖的微生物。由蛋白质和核酸组成。 病毒和细菌的绝大部分是对人类没有害的,有害的只是很小的一部分。 细菌也有很多是有益的。如人体大肠内寄生的大肠杆菌,帮助人类分解食物中的营养成分,可以给人体提供多种维生素。牛、羊等动物能够消化植物纤维,是因为他们的消化道内寄生了一种细菌,这种细菌可以分解纤维素;要是没有这种细菌的话牛和羊是没法吃草的。同时人们依靠细菌生产药品、食品、饲料、抗生素、味精、调料等。同时细菌也是大自然的分解者,分解动物的粪便、动植物的尸体等。没有细菌的世界是无法想象的世界,所有的生物将无法生存。 抗生素只能杀灭细菌。比方说青霉素,能破坏细菌细胞壁上的多糖,使细菌的表面暴露,失去了应有的保护作用,细菌也就不能生存了。病毒外部是蛋白质,抗生素对它们是没有作用的。但干扰素可以干扰病毒DNA或RNA的复制,使病毒的数量不再增加,然后依靠人体自身的免疫系统清除剩下的病毒。 病毒:是DNA(脱氧核糖核酸),与蛋白质一样,是由氨基酸合成的。 细菌:是微生物,而病毒是DNA(脱氧核糖核酸),与蛋白质一样,是由氨基酸合成的。 病毒、细菌在结构与感染的方式不同所产生的。病毒是一种非细胞形态的微生物,它体积小,小到高倍数的光学显微镜也看不到,只能用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它无细胞器,由基因组核酸和蛋白质外壳组成。基因组仅含一种类型的核酸,或者是核糖核酸(RNA)或者是脱氧核糖核酸(DNA)。 在感染后的生存方式上,细菌与病毒有很大的区别细菌是单细胞生物。在人体内合适的条件下,如各种粘膜上就可能自我繁殖使人致病。只要改变细菌的繁殖条件就可能杀死细菌把病治好。而病毒则是非细胞微生物,缺乏完整的酶系统,不能独立进行代谢活动,因而不能像细菌一样进行自我繁殖。病毒感染后,先进入人体血液内,形成病毒血症。随后只能严格地寄生在人体靶细胞内,利用细胞的生物合成机器进行自身的复制并释放子代病毒。换言之,病毒只有进入了人体细胞内才能生存和复制,此时只要能识别病毒并能区分哪是被感染细胞哪是健康细胞,把病毒和被感染细胞杀死就能把病治好。可惜的是,到目前为止,现有的合成药物和治疗方法还不具备这种识别和区分功能,又不可能把人体所有细胞都杀死。而具备这种特异性识别功能的只有人体自身的免疫细胞和免疫球蛋白。如果感染者此时的免疫力低下,特异性抗体不足以清除病毒,病毒性疾病难治就是不言而喻的了。 而且乙型肝炎病毒进入肝细胞后,它还可改变肝细胞膜的性质。使体内的免疫系统发生紊乱, 误把自身的肝细胞当做“敌人”来破坏, 而造成肝细胞损伤。即使你用抗病毒药物杀死了病毒,但自身的免疫功能仍会继续对肝细胞发生攻击。因此乙型肝炎比较难治愈, 除抗病毒治疗外, 还需进行免疫调节治疗。 细菌是一大类能独立生活的单细胞微生物,它们的新陈代谢就是从周围环境中摄取营养,以获得能量和合成自身组分的原料。 细菌的表面积大,新陈代谢活跃且多样化,生长繁殖迅速。 细菌在代谢过程中不同菌可产生不同的代谢产物,有些产物对人有害,例如细菌产生的毒素和酶与其致病性有关;有些产物对人有利,例如细菌产生的维生素;有些产物对鉴别诊断细菌有作用,例如色素及糖分解产物等。

嗜水气单胞菌

嗜水气单胞菌感染 ·疾病概述 ·症状体征 ·诊断检查 ·治疗方案 ·预防及预后 ·保健小贴士 疾病别名: 亲水气单胞菌腹泻,Proteus melanovogenes infection 疾病代码: ICD:A48.8 人体部位: 就诊科室: 感染科 相关系统: 消化系统、其他系统 相关疾病: 伤寒 相关药品: 庆大霉素妥布霉素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诺氟沙星 嗜水气单胞菌感染概述(嗜水气单胞菌感染是什么病?): 有奖编辑回目录 亲水气单胞菌腹泻(aeromonas hydrophilia diarrhea)是由亲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AH)引起的肠道感染性腹泻。进食被本菌污染的饮料或食物、或皮肤伤口接触被本菌污染的水、或被鱼刺伤或咬伤均可受染。夏季饮用未消毒水可能造成嗜水气单胞菌胃肠炎爆发流行。免疫功能低下者如肠道带菌容易发生内源性血液、腹腔、胆道、伤口或尿道口感染。 嗜水气单胞菌感染症状体征(嗜水气单胞菌感染症状是什么?): 1.急性胃肠炎潜伏期约1~2 天,症状多较轻,低热或不发热,腹泻呈水样稀便,有腹痛而无里急后重,个别患者腹泻严重类似霍乱。2 岁以下儿童可表现为痢疾样症状。大部分病例经2~5 天自愈,重症可持续1~2 周。 2.外伤感染因皮肤伤口接触河水、污泥而感染。轻者仅有局部溃疡,重者可发生蜂窝织炎。 3.败血症患者有严重慢性疾病时,本菌可由伤口或肠道侵入血流。嗜水气单胞菌感染败血症可并发感染性心内膜炎、坏死性肌炎、内眼病变和迁徙性脓肿等。 4.其他感染本菌偶可引起术后感染、尿路感染、褥疮感染、胆囊炎、腹膜炎、肺炎、脑膜炎、坏死性肌炎和骨髓炎等。 嗜水气单胞菌感染诊断检查(确诊嗜水气单胞菌感染需要做什么检查?): 诊断:根据腹痛、腹泻、低热等,参考流行病学资料,结合粪便培养亲水气单胞菌阳性,可作出诊断。其他类型感染根据临床表现及血或分泌物等培养阳性作出诊断。 实验室检查:大便常规镜检可见少量白细胞和红细胞,少数可白细胞满视野,大便培养亲水气单胞菌阳性。

病毒和细菌的区别

病毒和细菌的区别 病毒(virus)是一类个体微小,无完整细胞结构,含单一核酸(DNA或RNA)型,必须在活 细胞内寄生并复制的非细胞型微生物。比细菌还小、没有细胞结构、只能在活细胞中增殖的微生物。由蛋白质和核酸组成。多数要用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 细菌(英文:germs;学名:bacteria)广义的细菌即为原核生物是指一大类细胞核无核膜包裹,只存在称作拟核区(nuclear region)(或拟核)的裸露DNA的原始单细胞生物,包括 真细菌(eubacteria)和古生菌(archaea)两大类群。其中除少数属古生菌外,多数的原核生物都是真细菌。可粗分为6种类型,即细菌(狭义)、放线菌、螺旋体、支原体、立 克次氏体和衣原体。人们通常所说的即为狭义的细菌,狭义的细菌为原核微生物的一类, 是一类形状细短,结构简单,多以二分裂方式进行繁殖的原核生物,是在自然界分布最广、个体数量最多的有机体,是大自然物质循环的主要参与者。细菌主要由细胞壁、细胞膜、 细胞质、核质体等部分构成,有的细菌还有荚膜、鞭毛、菌毛等特殊结构。绝大多数细菌 的直径大小在0.5~5μm之间。可根据形状分为三类,即:球菌、杆菌和螺形菌(包括弧菌、螺菌、螺杆菌)。还有一种利用细菌的生活方式来分类,分为两大类:自养菌和异养菌,其中异养菌包括腐生菌和寄生菌。细菌的发现者:荷兰商人安东·列文虎克。细菌和病毒 均属于微生物。“微”者,肉眼不可见也。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细菌和病毒都可以在人体 中增殖,并可能导致疾病发生。细菌较大,用普通光学显微镜就可看到,它们的生长条件 也不高。由于细菌有它的生长及代谢方式,人类已有称之为抗菌素的特殊武器对付它。病 毒则比较小,一般要用放大倍数超过万倍的电子显微镜才能看到。病毒没有自己的生长代 谢系统,它的生存靠寄生在宿主(如人)和细胞中依赖他人的代谢系统。也是因为如此, 目前抗病毒的特殊药物不多。有一点值得指出的是,在人们的身体的许多部位都有细菌的 增殖。医学上称之为正常菌群,它们和我们和平相处,互惠互利。而在任何情况下从机体 中发现病毒都非正常状况。因为只有侵入我们的活组织细胞中这些病毒才能存活。 区别是:病毒是介于生物与非生物的一种原始的生命体。细菌是原核微生物的一类,是在 自然界分布最广、个体数量最多的有机体,也是大自然物质循环的主要参与者。

嗜水气单胞菌

嗜水气单胞菌 嗜水气单胞菌 该菌是弧菌科气单胞菌属,为革兰氏阴性短杆菌,极端单鞭毛,没有芽胞和荚膜,刚从病灶上分离的病原菌常两个相连。在普通琼脂平板培养基上进行培养形成的菌落园形、边缘光滑、中央凸起、肉色、灰白色或略带淡桃红色有光泽,发育良好。 分布 嗜水气单胞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的各种水体,是多种水生动物的原发性致病菌,为条件致病菌,是典型的人-兽-鱼共患病病原菌。编辑本段生物学介绍嗜水气单胞菌在水温14.0,40.5?范围内都可繁殖,以28.0,30.0? 为最适温度。PH值在6,11范围内均可生长;最适PH值为7.27;嗜水气单胞菌可在含盐量0‰,4‰的水生存,最适盐度为0.5‰。 嗜水气单胞菌可以产生毒性很强的外毒素,如:溶血素、组织毒素、坏死毒素、肠毒素和蛋白酶等。从实际病例分析,可推断其主要通过肠道感染,能否感染取决于菌体对鱼肠道组织粘附力的强弱,粘附力的强弱又与菌株和鱼的种类有关,通常具有高粘附力的嗜水气单胞菌株才能产生毒性很强的外毒素。出血病病因的模型可以描述为:嗜水气单胞菌侵入鱼体后,先在肠道内增殖,再经门动脉循环进入肝脏、肾脏及其它组织,引起肝脏、肾脏等器官以及血液病变,继而出现全身症状。编辑本段引起疾病 目前,在生产中发现由嗜水气单胞菌感染的暴发性出血病较多,因嗜水气单胞菌的自清型很多,况且感染的对象不同,所以症状也各异。如白鲢暴发性出血病、

甲鱼败血病、黄鳝出血病、鳗鲡红鳍病等。该菌为条件致病菌,当环境骤变,水质恶化时,常会与其它菌(如温和产气单胞菌、 弧菌等)混合感染使病情加重。由嗜水气单胞菌感染的疾病一般病势较猛,多为恶性传染病,死亡率很高。 编辑本段筛选治疗试验 筛选治疗嗜水气单胞菌药物的试验,都是用先从病体标本的肝、肾、脾等内脏分离出嗜水气单胞菌作为试验菌株,通过供试药物的抑菌试验,筛选出敏感药物,再经临床应用检验,对选定药物的疗效和实用性进行综合评价。目前已证实,高敏感类的药物有:庆大霉素、卡那霉素、氟哌酸、妥布霉素、菌毒清、大黄和五倍子等;中敏感类有:呋喃唑酮、呋喃那斯、氯霉素、复方新诺明、黄苓、连翘、黄柏、二氯、三氯和二氧化氯等。编辑本段药物治疗 在选择治疗药物时,可以参照以上的药物筛选结果,因嗜水气单胞菌的变异菌株较多,所以要特别注意疗效,一般施药后病情有明显好转,死鱼大量减少,说明使用该药物有效。否则应及时换药。如选用口服药时,应注意所选药物肠道的吸收情况,如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在肠道中吸收很差,可用于注射但不易用于口服治疗。其次是用药量要准确,施药量要达到最低杀菌浓度,各种药物的性质不同,用量也不同,如大黄常用量为饲料量的千分之十二,痢特灵为千分之二至三,服用磺胺药第一次用量要加倍等。此外施药方法要科学,中草药可使用煎剂,也可使用散剂,但必须以利于吸收;全池泼洒要选晴天上午,泼洒要均匀,怕光的药物全池泼洒时,要在下午傍晚进行。

临床检验技师-微生物检验(2019)讲义第十五章_弧菌科及检验

第十五章弧菌科及检验 本章内容 一、弧菌属 (一)霍乱弧菌 (二)O139型霍乱弧菌 (三)副溶血性弧菌 (四)其他弧菌 二、气单胞菌属与邻单胞菌属 (一)气单胞菌属 (二)邻单胞茵属 革兰阴性 直杆菌或弧菌 有极端鞭毛 氧化酶阳性 动力阳性 发酵葡萄糖 弧菌属——分类 根据细菌的抗原性、生化特性、DNA同源性、致病性和耐盐性等将弧菌分为四类: ①O1群霍乱弧菌; ②不典型O1群霍乱弧菌:能被O1群血清凝集但不产生致病毒素; ③非O1群霍乱弧菌; ④其他弧菌:包括副溶血性弧菌、溶藻弧菌、河弧菌、创伤弧菌、麦氏弧菌和拟态弧菌。 大多数为非病原菌,对人类致病的主要有霍乱弧菌和副溶血性弧菌,分别引起霍乱和食物中毒。 霍乱弧菌——生物学特性 形态与结构 形态:弧形或逗点状,“鱼群状”。人工培养后呈杆状。 染色:G-。 特殊结构:有菌毛,无芽胞,部分有荚膜。一端有一根粗而长的鞭毛,悬滴观察可见穿梭样或流星状

运动。 ·培养特性 营养要求:不高,可无盐生长。 气体环境:兼性厌氧。 菌落特征:耐碱不耐酸。 pH8.5的碱性蛋白胨水:培养6~9h,增菌形成菌膜。 碱性琼脂平板:较大圆形扁平、无色透明或半透明似水滴状菌落。 硫代硫酸盐-柠檬酸盐-胆盐-蔗糖琼脂平板(TCBS):较大黄色菌落。 亚碲酸钾琼脂平板:还原亚碲酸钾成金属碲,使菌落中心呈灰褐色。 庆大霉素琼脂:形成的菌落中心呈灰褐色。 ·抗原 ·变异性:有形态变异、菌落变异、溶血性变异和毒力变异。 ·抵抗力:对热、干燥、日光、酸、消毒剂很敏感。但耐碱力较强。

霍乱弧菌——微生物检验及鉴定 ·标本采集:以粪便(米泔水样便)为主,尽可能在用药之前采取。及时接种适宜培养基。常用的保存或运送培养基有碱性蛋白胨水、文-腊二氏保存液和卡-布运送培养基等。 ·形态学检查: ①动力观察:米泔水样粪便悬滴观察可见流星或穿梭状运动的细菌。 ②制动试验:加霍乱多价诊断血清后弧菌凝集,运动停止。 ③涂片染色:革兰染色,观察革兰染色阴性呈鱼群状排列的弧菌。 ·分离培养 增菌:碱性蛋白胨水。 弱选择培养基:碱性琼脂和碱性胆盐琼脂。 强选择培养基:庆大霉素琼脂、4号琼脂和TCBS琼脂等。 ·生化反应 ·霍乱的病原菌,一种急性烈性肠道传染病,发病急,传染性强,死亡率高。 副溶血弧菌——生物学特性 ·形态与结构 形态:多形性。 染色:G-;两极浓染。 特殊结构:一端有单鞭毛,运动活泼。 无芽胞、无荚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