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电信息化建设之路

核电信息化建设之路
核电信息化建设之路

核电信息化建设一、核电信息化建设历程

鸿利公司进入核电领域的信息化建设已经有近二年的时间,虽然在项目前期,组织了多次的核电知识、管理等多种培训,使员工对核电文化有了一定的认识,但通过这一年多的核电信息化建设实践,我们对核电管理信息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感悟。核电信息化建设不仅仅是把核电管理程序文件、实际的日常工作搬到计算机上就可以了,而是切实了解了核电管理文化的精髓,才能把核电信息化建设推向更高点。

按照核电文化之“按程序做事”和“四个凡事”的要求,规范管理,符合HAF003和ISO 的管理标准,通过信息化手段提高效率,规范管理,并积累了很多经验,在信息化建设中80%的管理程序文件升版了。

在核电项目前期策划过程中,依据客户的需求和项目实际情况,鸿利公司确立了核电项目的目标,即:

●核电信息化建设要满足管理决策流程、业务过程流程、工作实现流程。

●核电信息化建设要贯穿项目决策思路的链条。

●经验转化为知识库,能够管理输出、异地复制、知识共享。

根据项目目标,鸿利公司在实际的项目建设过程中做了以下工作:

1、业务资源获取方面:

由于山东电建三公司也是初入核电,对核电管理还处于感性的认识,有的也是自我认为的核电与火电的区别,在资源获取方面采用了两套模式:在内部模式上.鸿利公司人员与客户方的核心用户组成核心业务组,梳理核电项目的业务管理流程,形成核电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功能模型。在外部模式上,我们聘请大学教授、企业CEO等外部专家顾问协助进行核电信息化的整体规划,引导核电项目建设思路。

2、业务流程再造

在业务需求调研阶段,我们与客户一同编写核电项目程序文件,使核电项目程序文件与信息化建设紧密结合,自上而下的梳理了管理决策流程、业务操作流程、工作实现流程,通过流程的上下贯穿,使业务流程满足项目精细化的需求,同时做到简单、有效。

3、建立编码体系

信息编码作为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基础数据,是系统运行的基础,也是企业规范化的保证。针对核电项目编码多的情况,我们与客户一同梳理了项目的各种编码,建立了项目的编码体系,确保了信息化的基础数据的规范和统一。如核电所有文件采用统一的19位编码体系,通过文件编码就知道文件的所属专业、类型等信息。

4、改变客户工作习惯

因为该项目也是客户第一次参与核电项目建设,火电建设超常规、粗放式的管理思想在他们的头脑中根深蒂固,致使很多的工作思路、工作习惯还是按照以前的常规火电的模式操作。这就与核电信息化建设的程序化、标准化、精细化的思想产生了矛盾,这也成了项目之初的最大难题。

所以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采取了以点带面的实施策略,通过培养一两个管理思路贯彻最好的部门,由项目重点扶持,使其逐渐了解到程序化、精细化的优势,体会到信息化建设的好处,以此带动其他的部门,逐渐将信息化工作推广到整个项目。

5、全方位的监督管理

在核电项目上,业主对于承包商的监督管理是全方位的,除对安全、质量、进度、技术、资料等方面的管理外,还要对承包商的财务、人力资源、后勤保障等方面进行管理。针对这种情况,在软件中特意为项目中层人员定制了工作监督流程,辅助其管理工作;项目中层人员通过一个页面就能从整体上监督其职责内的项目进展情况、例外情况,形成了一套非常完整的监督机制。

6、流程的闭环管理

核电过程控制的一个重要手段就是通过文件进行闭环管理,文件资料涉及到项目建设的方方面面,真正体现了“四个凡事”的思想要求。在信息化建设中,项目建立了全员监控闭环制度,通过在项目首页的闭环监控页面,所有没有按期闭环的流程、任务都会在此显示,并对脱期工作的人员进行曝光,使得工作的闭环率大幅提高,确保了项目各项工作的落实,提高了工作完成的效率。

7、帮助管理化、实时化

核电项目的新员工比较多,如何能让新员工及后来进场的员工快速了解核电流程,尽快熟悉核电工作是信息化建设的一个重要任务。鸿利公司依据前期梳理的业务流程,编写了一份核电管理与信息化相结合的软件帮助文档。新员工通过此文档不仅了解到如何操作核电信息化软件,更重要的是通过文档了解整个核电的业务流程和管理思想。

软件即服务,客户培训实时化,在客户进行软件操作处理遇到问题的时候,鸿利公司人

员会第一时间出现在客户面前,采取点对点培训,确保客户的正常使用。

8、经验转为知识

所有的业务流程、程序文件、培训教材、经验反馈、标准规范等全部纳入知识库,建立庞大的知识体系。通过知识库,新到员工分配岗位后就知道自己该掌握哪些知识,如何去学习,同时知识和软件可以快速复制到其它项目,实现了管理复制输出。

9、以客户为中心、注重客户体验

好用和实用差别很大,在目前计算机技术水平相差不大的情况下,软件的竞争力转向客户体验。软件在每一个细微之处都站在客户的角度去体验,让90%的员工不需要培训,打开电脑就会办公,且能最大程度的提高工作效率,能少点鼠标一下就少点一下,让替代手工后的电子化工作变得更舒适。

10、决策支持

信息化不止为员工服务,更重要的是为领导服务。很多时候领导看到了大量的数据,但有些数据并不是他想要的。针对这种情况,软件为项目领导量身打造了决策支持页面,通过直观的图表,领导就可以掌握项目的进展状况、有何例外情况发生、将来会如何进展等等。同时在需要验证某问题或进行某决策的时候可以深层次、多维度分析。让信息化真正为领导服务。

通过一年多的核电项目实践,核电管理系统按照核电文化之“按程序做事”和“四个凡事”的要求,规范管理,符合HAF003和ISO的管理标准。核电项目通过软件的使用,提高了工作效率,规范了内部管理,并积累了项目经验,从而带动了核电管理水平螺旋式上升。通过软件的管理化帮助、知识库等功能,实现了核电管理思想、业务功能的异地项目复制,对快速培养核电人才,提高企业在核电市场的竞争力奠定了基础。

二、核电与火电的主要区别

中广核工程公司坚持严格的制度管理、程序化管理、规范化运作,强调制度的权利大于人的权利。

核电与火电的区别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

1、程序化

承包商的管理程序包括:质保大纲、部门管理程序、现场工作程序以及专项施工方案,承包商上述管理程序依据CNPEC的管理程序编制,报CNPEC批准后在其管理体系下保持正常、有序地运行。

工作程序同样须严格执行,写到做到,做到先写到,写不到不得先做到。

通过既定的管理程序和文件签字放行控制全部的活动作业。

2、专业化

在实施专业化管理方面,中广核工程有限公司为宁德核电厂工程提出了包括“安全控制、质量控制、进度控制、投资控制、技术控制和环境控制”在内的六大控制目标,建立了完整的以“工程创优”为目标的工程控制体系,进一步完善了在引进国外先进管理经验基础上形成的覆盖工程建设各方面的管理程序和管理制度,确保程序化、规范化管理,提高管理效率,保证工程质量、进度和投资控制。

安全第一的方针诠释为安全风险受控,要求承包商的安全投入资金达到合同额的8-10%。

质量控制的提现在全过程控制,一级QC是100%的H/W控制点检查,二级QC和CNPEC 的QC活动都是按次序逐级呈报、分别完成。保持一眼就见到底的透明,及时消除瑕疵,体现诚信、蓝色透明的质量管理理念。

3、文件管理

CNPEC文件管理细致程度在国内电力行业中达到极致程度,比喻为文件重于汽轮机:

●工程的现场进度是通过文件签字放行进行控制的

●文件联系的双方由CNPEC授权范围内的指定人员签发和接收

●文件采用严格的19位编码体系

●工程管理上做到同步积累全过程控制记录:

●一切活动保留有可追溯性文件

●工程文件都要扫描成电子版

4、过程控制

质量管理实行过程控制,通过施工全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来确保工程质量合格。在施工承包商内部,实行“一级QA、二级QC”的质量管理模式。对凡是有质保等级的施工活动,都要编制质量计划,根据要求,QC1人员对施工项目的每一道工序都要现场进行100%的检查,QC2人员对施工项目,特别是容易发生问题的部位进行一定比例的抽检或100%的检查。通过各级QC人员的质量检查、监督和签点(W点、H点)及QA人员的验证和监督,真正做到对工程质量的可控、在控。

5、培训管理

CNPEC高度重视培训管理,所有的核电工程项目,不管是CNPEC还是其施工承包商严格执行“培训、授权、上岗”制度。CNPEC实行全过程培训、全员培训、终身培训,从最初的资格培训、技能培训,一直到管理和拓展培训。

6、EESR管理

主要包括EESR工作管理、EESR尾项管理、EESR文档管理。岭澳工程常规岛部分共分成了194个系统。为了及早进行调试,这些系统的移交日期跨度为3年多。每个系统分成了1至5个部分EESR说明书(安装结束状态报告)分别移交,并且移交手续复杂,EESR工作管理可以跟踪各阶段的执行状态,尾项管理使达到条件的尾项及时验收和关闭,文档管理可以归类移交文件。

三、核电信息化与核电管理的结合

核电信息化建设人员从中广核培训直到现场开工1年时间,一直与核电人员一起研讨核电信息化的建设,并最终形成一套核电管理信息系统,简称NMS。NMS达到了中广核的要求,经中广核考察后,部分原来手签的流程中广核允许采用电子版,甚至截图也可。同时为后来新到的员工快速熟悉本岗位和了解核电业务流程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形成了核电经验积累,为下个核电项目建设提供了知识。项目应用NMS后,达到既满足核电标准,又可以减轻核电消耗管理人员较多的问题。以下是对核电信息化的简要介绍及截图:

首页截图(分三部分)及决策页

1、进度管理

通过进度整体视图对进度全过程监控,除进度要素管理外,还包括相关的生产协调会落实情况、工程联系单处理情况等。

关键里程碑、星级罚款里程碑、支付里程碑的管理,里程碑中广核工程公司的考核依据、项目班子最关注的事情,需要实时关注进展状况及预测可能发生的情况。

系统开完工、EESR管理,合同约定事项,核电进度管理的重点。

建立人力动员计划,合同约定事项,监控人员动态曲线。

采用点系统管理人工。

特定格式的工程周报、月报。

2、质量管理

建立质量全过程管理

建立质量目标监控体系,分项目、年度,再分解到责任对象。

体系文件,必须受控、与实际相符合,体现“一切有章可循”。

文件版本控制严格,采用统一的十九位编码,只要提交给中广核的文件,有审批意见的都要升版。

管理不符合项的CAR(纠正行动)和OBS(观察意见)的管理,并建立管理质量趋势分析,上报中广核;

业主组织的质保体系的实施、检查、监督必须关闭并形成记录。

质量计划必须提前制定好,并与现场工作程序相匹配,分为主质量计划、实用质量计划和专项质量计划等,并与W点、H点相结合,通过信息化实现关联。

W点、H点的检验必须提前预约,不许越界,通过信息化管理保证按计划进行。

质量控制发出的NCR的管理,按时关闭、分类统计、原因分析,并每月形成趋势分析报告。

按月提交的质量风险分析报告,控制风险。

QC2、QC3一次通过率的分析。

3、技术管理

现场设计的规范、升版、传递;

各种现场工作程序的管理、审查和升版。

EESR管理:主要包括EESR工作管理、EESR尾项管理、EESR文档管理。岭澳工程常规岛部分共分成了194个系统。为了及早进行调试,这些系统的移交日期跨度为3年多。每个系统分成了1至5个部分EESR说明书(安装结束状态报告)分别移交,并且移交手续复杂,EESR工作管理可以跟踪各阶段的执行状态,尾项管理使达到条件的尾项及时验收和关闭,文档管理可以归类移交文件。

4、HSE管理

一切现场工作必须符合安全要求,进行五星级评价,记录入信息化系统;

任何涉及风险的作业必须由业主批准,其认可的流程签字。设立安全投入专项费用,并记录实际安全投入。

高风险作业每三天上报中广核。

安全风险控制采用签点放行方式。

建立安全趋势分析体系,每两周安全协调会公布。

5、物资管理

物资管理采用原有CS架构的物资管理系统,NMS开发了读取接口和审批接口。

所有采购物资必须分级管理,仓库分级。

所有供应商必须通过审查,形成合格供应商名单;

物资储存管理实行甲供与自供分开管理,进口设备材料海关监管三种管理模式,以信息化手段方便管理。

6、经营管理

对分包商的管理更为严格,年度复评。

合同签订采用工程量清单。

如何构建企业信息化之路

如何构建企业信息化之路? 企业信息化之路应该如何走,企业信息化应用如何构建?当然,你可以请咨询公司为您做企业信息系统建设地战略规划,但是信息系统不等同于企业信息化. 信息时代,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企业生存地基本必要条件.企业信息化之路应该如何走,企业信息化应用如何构建?当然,你可以请咨询公司为您做企业信息系统建设地战略规划,但是信息系统不等同于企业信息化.你要真正把业务和技术结合,发挥信息技术地最大价值,还是要掌握基本地企业信息化构建之路. 构建一个企业信息化包含若干步骤,这些步骤不仅包括技术地部分、而且更包括非技术地部分.显然,构建一个企业信息化必须有效利用技术手段.而与传统地信息系统地构建有很大地不同,企业信息化构建必须强调非技术地因素,这是因为新型地技术手段,只有与新型地业务流程设计结合起来,才能发挥最大作用,如果新技术与旧地业务过程相结合,或是老技术与新地业务过程相结合,都将是失败地.而且,技术地发展回影响到客户地需要,而客户地需要又将潜移默化地影响到业务流程设计;另一方面,新地业务设计回影响到业务过程,而这又潜移默化地影响到下一代技术.企业地设计是构建企业信息化地第一步,是实施包括自我诊断、调整价值链、选择战略、系统规划等,最困难地部分将是实施企业信息化设计.遵循构建地步骤以及正确对待技术和非技术地因素,是成功构建企业信息化地关键. 1、企业信息化构建地第一步—自我诊断 在构建企业信息化之前,必须先对企业作一个诊断,看看客户趋势、商业趋势、技术趋势究竟给企业带来了那些方面地影响,是否愿意应对,如何应对,以提高对构建企业信息化地认知度.企业决策者可以在咨询结构地帮助下试着回答并分析以下问题: (1)企业是否敏感地意识到,最近地技术创新地浪潮将创造新型地商业模式、交易方式、采购方式、生产方式、经管模式、企业结构等; (2)企业是否随着客户期望地变化而发生了相应地变化,并清楚了解客户所关心地新价值取向; (3)企业是否有信心构建企业信息化将使企业极大地提高效率、大幅度降低、显著增加收益; (4)企业是否愿意投资改变现有地企业设计,以创造新地机会;

核电企业业务流程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核电企业业务流程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业务流程管理系统是提供给企业员工用以帮助执行企业内部业务流转的工具。但是各个企业的内部流程相似度不高,而核电企业内部业务则更有特殊性,因此本文的目标是针对核电企业客户建立起符合其独有业务流程的业务流程管理系统来帮助其实现企业业务管理的信息化。本文介绍的业务流程管理系统是基于Dojo框架,通过FilenetPE(流程引擎)给出的API来实现流程管理服务,其中流程逻辑是专门针对核电企业业务进行设计的,该系统主要能完成对企业流程的新建任务、查看任务、处理任务、流程流转以及任务管理等功能,能够在最大限度上减少员工工作量,增加其工作效率。本文从项目的背景以及国内外研究现状出发,对现有的一些业务流程管理系统进行了简要的分析,给出了不适合当前项目的原因。 接下来讨论了项目中的关键技术以及核心产品,介绍了Dojo这项技术,并对本项目所用的流程引擎FilenetPE以及LotusForm进行了简单的介绍。通过对核电企业用户的业务需求进行横向分析,给出了系统所需要的基础功能的用例,然后针对流程对系统进行纵向的分析,对每个不同的业务流程进行单独的剖析,给出了本人负责的三个流程的用例以及状态图,从两个层面来完成了对项目的需求分析。在需求分析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项目的系统整体架构,对系统功能模块进行了划分,同时完成了对数据库的设计,并通过对比选型来确定一些相似的技术在本项目中的优劣性,以决定要使用的技术。在结合实际业务的情况下本文讨论了对系统的基础功能模块以及对各个流程进行的详细设计与实现,除了实现新建任务、查看任务、处理任务等操作业务流程任务的基础功能外,也针对不同流程进行了详细的设计,通过对流程的逻辑设计完成业务流程模型,然后在流程模型的基础上对每条流程进行实现。 在本文第六部分,通过展示系统实现后的功能测试与系统界面,给出了系统的直观展示。最后本文进行了概括性的总结,并指出了项目中的一些不足之处。本文探讨了核电企业业务流程管理系统的设计开发全过程,针对核电企业繁复、特殊的业务,设计出最大程度贴合的流程模型,以最大程度的提高员工工作效率。通过对系统的需求分析与设计,本人完成了系统中几项基础功能以及档案移交、档案鉴定和借阅流程开发过程。

信息化建设五年发展规划

平坝区十字乡民族中学信息化建设五年发展规划 安启辉 为了全面推进学校教育、教学及管理的信息化建设,进一步提升广大师生的使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提高学校教育信息化的应用水平和效能,, 在全体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下,争取学校信息化工作有新的跨越,特制定学校信息化建设五年发展规划: 一、建设目标 (一)总体目标 1、通过五年的努力,实现学校教育、行政管理的信息化; 2、实现教育教学环境的信息化,全面开展以计算机为核心的多媒体网络化教学探索,学校教育教学环境信息化装备和运用水平达到全区教育系统领先水平; 3、实现教育教学资源信息化,建成资源库,充实学校教学多媒体平台,并与区教育教学资源库衔接; 4、实现学习、教学模式信息化,构建网络化的创新学习环境,把现代教育技术和网络文化牢牢扎根与师生的教学活动之中; 5、实现教科研活动的信息化,利用网络开展教科研活动,加强与各级教研组与区教研室的联系, 6、实现师资培训的信息化,利用网络建立起信息化的校本培训机制。 (二)具体目标 1、教育信息化硬件环境方面继续把教育信息化的学习、教学环境的建设作为学校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工作来抓,集中财力、物力、人力,分项实施,

逐步到位。初步打算为: 2015年完成部分班班通、电子备课室、校园数字广播及监控系统; 2016年年终完成“班班通”建设,年底实现校内局域网资源共享; 2017年完成学校数字图书馆建设,并与市、区数字图书馆相链接;2018年完成校园网站建设。2019年建成学科齐全、具有学校特色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库,促进基础教育教学资源的可持续更新和共建共享。 2、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方面 教师是实现教育信息化的主导力量,培训教师是实现教育信息化的关键,根据我校实际,教师的培训着力于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与水平的普及与提高,要求教师做到“四个会”,即会熟练操作计算机及上网浏览,会从网上搜索下载有关教学资料,会熟练应用校园信息综合管理系统等,会独立制作多媒体课件,初步建立起课件库,形成一定数量的多媒体课件。要开展网络条件下的教学模式的探究,掌握网络条件下教学所必须的技能。 3、软件开发方面 教学软件是实施教育信息化工作的重要方面,要发动教师制作和使用教学课件。各科室、教研组都要完成本部门的主页制作,并与学校网站链接;要有50%的老师建立个人教学或专题研究型主页。 4、信息技术教育方面 今后将在教好信息技术课的同时,积极开展对学生进行计算机运用的培训,使每一位学生做到“四个学会”,学会熟练地操作电脑,学会上网,学会检索信息,学会人机交互学习,培养学生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特别是自主学习的能力。要组织学生进行网页的制作,争取所有的班级都有班级网页,50%以上的同学有个人的主页,且都与学校的主页相链接。同时,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各级教育行政、教科研部门组织的信息技术方面的竞赛,争取在区级以

浅谈信息化会议沟通系统在核电项目管理的应用

浅谈信息化会议沟通系统在核电项目管理的应用 发表时间:2018-09-17T16:02:13.543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12期作者:郭锋李鹏飞[导读] 随着社会与经济的发展,会议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越来越占据重要的地位。 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北京 100840 摘要:会议正日益成为企业运作管理与企业知识形成的重要途径,良好的会议管理对企业具有重大的意义。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在会议系统中引入信息化,既满足了项目管理沟通的需要,同时全面提升了项目管理的水平。本文详细介绍了信息化会议沟通系统的应用在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项目管理中的应用。 关键词:信息化会议沟通系统应用 随着社会与经济的发展,会议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越来越占据重要的地位。在企业中,会议是管理中常用的一种沟通方式和工作手段,也是企业知识形成的重要途径。据统计,经理级主管和专业人员每周约1/4 的时间在开会,中高级经理占40%,而资深工作人员则多达一周4天[1],会议繁多已是一个世界性的普遍现象。与此同时,会议效率却日趋低下,会议产生的方案、决策和知识等也没能得到很好的保存和应用。 针对上述的现象,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结合正在开展的核电项目管理信息化平台项目(ProMis项目),开发了基于ENOVIA平台的信息化的在线会议系统,从会议创建、议题征集、会议在线召开、行动项管理到数字化会议纪要,完成了针对会议的整个闭环管理,提高了核电项目管理的沟通效率,提升了核电项目管理水平。 1、传统会议沟通方式存在的问题 项目沟通管理,就是为了确保项目信息及时适当地产生、收集、传播、保存和最终处置所需实施的一系列过程,是项目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项目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在大型项目中尤为重要。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作为核电工程总承包单位,对外需要与业主、分包方、供货方等众多单位交互,对内需要处理设计、采购、施工、调试等多个业务板块协同,目前传统会议沟通存在以下问题: 1)沟通方式一般通过电话、邮件等点对点方式,沟通范围小、效率低; 2)会议召开前需要进行议题收集、会议记录、以及生成会议纪要,工作负担较大; 3)多个部门或多个项目时,由于现有沟通方式的局限性,使议题信息无法及时高效进行传递和沟通,导致议题无法充分交流;4)传统会议沟通没有行动项的管理机制,所有行动项的获取,都是靠分发会议纪要获取,由于会议纪要分发流程长速度慢,当会议纪要数量多,信息量大时,给阅读带来许多的不便,导致行动项信息无法及时精确的传递。 2、信息化会议沟通系统的解决方案 为了保证在工程设计、采购、施工、调试、移交环节下的多项目管理过程中,实现项目各参与方信息及时、正确的交互,通过信息化手段在ENOVIA平台实施过程中,将项目沟通管理相关需求在系统中进行建设,确保ENOVIA平台建设完成后项目信息能及时交互、正确交互并实现信息多渠道发布。 ENOVIA平台将提供一个数据化会议管理模块,并提供网上议题管理和行动项跟踪,目的是为会议管理部门与业务部门,各业务部门间提供一个高效的沟通平台。该平台可以实现会议全过程管理,包括会议创建、议题征集、议题审核、议题上会、结构化会议纪要、行动项创建、行动项跟踪、行动项关闭等。 (1)信息化会议沟通系统功能介绍 信息化会议沟通系统主要有如下功能: 1)会议管理功能 会议管理功能主要包括:会议创建、会议通知、会议议题锁定/解锁、意义关闭、数字化会议纪要;2)议题管理功能 议题管理功能主要包括:议题创建、议题审核、议题申请撤销以及议题确认/取消上会; 3)行动项管理功能 行动项管理功能主要包括:行动项创建、行动项跟踪、行动项关闭、行动项提醒以及行动项统计查询功能。会议管理功能主要涉及会议管理员、会议接口人、部门负责人以及其它用户,职责如下: ☆各类会议的管理员(主办人员):负责议题征集、会议通知、会议材料准备、创建会议、会议纪要编写与分发等工作;☆会议接口人:负责本部门的参会事宜沟通协调,与会议管理员接口,协助会议管理员做好会议议题征集、行动项跟踪、会议通知、材料传达等; ☆部门负责人(部门负责领导):代表部门审核议题,审核行动项关闭; ☆其它用户:此处主要指能够浏览会议相关内容的用户,包括各级领导和会议相关参会人员等。这些人员角色参与会议管理的业务流程详见图1所示:

核电站数字化仪控系统简介

https://www.360docs.net/doc/7f3699305.html,2010年05月28日13:25:04 查看数:162 摘要在总结不同时期核电站仪表控制系统应用特点和发展趋势的基础上,以两座典型的核电站全数字化仪控系统为例,结合核电站仪控系统的特点及设计准则,进行详细的系统结构和功能分析,并提出我国新世纪核电站数字化仪控系统的改造与设计思路。 关键词过程控制DCS 智能化以太网现场总线 核电站的仪表和控制系统是核电站的重要组成部分,机组的安全可靠、经济运行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仪表控制系统的性能水平。从我国已经建成的和在建的核电工程来看,核电站的仪控系统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以模拟量组合单元仪表为主的控制系统,如正在运行的我国300 MW秦山核电站主控制系统应用的FOXBORO公司的SPEC200组装仪表,大亚湾2×980 MW核电站主控制系统采用的Baily 9020系统也属于这一类。其模拟量仪表采用小规模集成电路运算放大器为基础的元件来控制,逻辑量仪表采用继电器等硬逻辑电路来控制。因而系统所需要的仪表控制器件数量多,运行操作管理和维护工作任务重,大部分采用手动操作,主控室布局也显得较大。第二阶段是以模拟量和数字量混合运用的主控制系统,这一类实际是核岛系统仍采用小规模集成电路运算放大器为基础的模拟量元件来控制。而部分常规岛和辅助系统采用PLC自动控制系统,结合软件自诊断技术、冗余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减少很多硬接线和就地控制柜,提高了系统运行可靠性。刚刚建成的广东岭澳核电站(2×980 MW)仪表控制系统就属于这一类。第三阶段称为全数字化仪表控制系统,它将应用成熟的常规电站分布式控制系统(DCS)加以改进并移植过来,全面应用在常规岛、BOP、核岛部分,构成核电站全新数字化仪表控制系统。现阶段应用比较典型的全数字化仪控系统有:日本日立等公司开发的NUCAMM-90系统、法国法马通公司N4控制系统、ABB公司的NUPLEX80 系统、美国西屋公司的Eagle21 WDPFⅡ系统以及我国在建的田湾核电站所采用的德国西门子公司的TELEPERM XP XS系统等。 1 核电站仪控系统的特点及全数字化仪控系统的功能设计原则 核电站仪控系统的特点是由其工艺过程的特点决定的,一般来讲典型的核电站仪控系统特点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1)控制对象的工艺流程复杂,监测和控制的参数多而且各种过程参数联系密切,1000 MW典型的核电站仪控系统的参数信息量和指令大约是7000~9000个。 (2)系统安全性、可靠性要求高,运行质量直接与仪控系统性能相关。 (3)反应堆工作或停堆后一段时间内,大部分设备人员无法接近。 (4)控制和监测核燃料裂变链式反应及堆芯状态监测的必要性。

加快城市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加快城市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构筑通向未来之路 宁波市市长张蔚文 一、加快城市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性 1.城市信息化基础设施是城市现代化的重要内涵 进入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环境急剧变化,知识经济初见端倪,整个世界临新的机遇和挑战。特别是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全球信息化势头强劲,信息化成为各国和地区开展经济科技竞争和提高综合实力的制高点,成为推动经济和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在这么一种大的背景下,从现代化与信息化关系的角度来看,实际上有两层含义:第一,信息化是现代化的一个重要内容;第二,信息是实现现代化的前提和基础,正如江泽民同志指出的“实现四个现代化,那个都不开信息化”。因此,作为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基础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实现现代化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作为一个现代化的中心城市,除了具有传统资源配置中心、生产控制中心和经营管理中心等功能外,还必须是一个现代化信息中心,随着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城市的辐射和集聚功能的增强,将越来依赖信息化水平,依赖于信息化基础设施。 发达国家十分重视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早在1993年,美国政府就发表家信息基础设施行动动议(The National Information Infrastructure:Agenda for Action)”,提出在全美建设通达全国各地的信息高速公路建设,完成美国从工业时代向信息时代的过渡,开发更大的潜在市场,从而刺激了美国经济的繁荣和展。信息高速公路是美国掌握世界经济竞争先机的枢纽。加快城市信息化基础施建设,是实现城市现代化的重要保证,也是城市现代化的重要内涵。 2.城市信息化基础设施是21世纪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环节 城市基础设施在传统概念主要包括:市政、环卫、公交、供水、供热、供等,或者说传统城市基础设施重点在上述几个方面。而21世纪,人类社会将从

论核电移动信息化基础架构改进与应用

论核电移动信息化基础架构改进与应用 摘要本文以国核廉江核电工程项目作为研究对象,从工程总承包角度出发,探讨核电移动信息化基础架构与改进,实现核电工程建设移动应用接入规范化,更大的信息资源利用率,降低工程建设过程中的信息安全风险。文章内容涉及移动信息系统架构演化以及核电应用安全、应用架构和系统规划。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够为读者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基础架构;移动应用;信息安全 前言 应用系统架构的产生,是系统不断提升的复杂性与信息系统发展需要之间的矛盾而催生的产物,在这个系统架构内包含企业业务流程、数据、应用功能、服务器、网络以及安全设备等。经过几年的发展与建设,国核廉江核电工程项目已上线了以NuPower系统为主的应用系统,对于如何管理这些信息化应用系统,使核电工程建设过程的数据能安全交互,其关键在于采用哪种架构与治理方式进行管理。 1 信息化基础架构的演变 2016年国核廉江项目部成立,项目部信息化上线的第一批信息化应用,门户系统和Outlook邮件系统,随着NuPower系统的部署,这些应用系统数量在动态增长下,暴露了以下几个问题:①随着工作量的增大,要记录的数据也随之增多,加大了数据备份的工作量。②因层次划分不清晰,以及诊断过程不规范、低效,为服务器监控带来诸多不便。③其中一个系统在发生环境配置变更的情况下,还会影响其他系统运行。④缺乏自动监控的应用系统以及高可用机制,在发生宕机之后系统立刻陷入瘫痪。发生问题的应用主要集中在传统的客户端、服务器应用和浏览器。因此在进行架构设计时,要注意是否支持可扩展性接入,过程是否可管理和追溯,是否便于运维工作开展[1]。 加强基础架构规范化设计,能为服务器的管理带来立竿见影的效果,在这一架构下实体文件存储、应用服务器部署和管理、系统监控层都做好有效管控,同时在这架构下明确各工作人员的权责。此外,服务器采用虚拟化处理,具体体现在:①利用虚拟机备份,解决数据备份和系统级备份问题;②提高资源分配的弹性,实现更高的资源分配利用率;③加设上層监控平台,以此实时监控虚拟机运行状态。 需要特别注明的是,应用系统逻辑架构不变,便于任何架构和治理方式对其进行管理。 2 信息化基础架构改进以及应用

中国核电及信息化现状

中国核电的发展 2.1我国核电产业未来前景 我国目前的电力供应依然以火力发电为主,水电、风电、核电等规模非常小,电力结构极为不合理,一方面带来能源的极大浪费,另一方面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为此国家提出了发展新能源发电,鼓励核能等清洁能源的综合利用政策。 中国核电发展进程大约比全球核能发展进程相对滞后约20年。七十年代中国开始对核电的探索,八十年代中国核电开始“起步”,九十年代至2006年为中国核电的“发展期”,至今大约30年时间。中国核电的“发展期”正处于世界核电发展之“低谷期”。尽管如此,中国核电在不利的条件下仍取得了较大的成绩。到2006年底为止中国投运的核电机组共11台,870万千瓦,约占全国发电总装机容量的1.4%。特别是2000年至今中国投运机组8台,占全球同期投运机组数的 1/4。与此同时,中国建立了较为完备全面的核电体系,基本掌握了第二代核电技术,并开始了第三代和第四代核电技术的基础研发工作。这一切,为下一步的跨越发展做好了全方位的准备。 2010年,我国正在制定的《新兴能源产业发展规划》着眼于中国新兴能源产业中长期发展目标,在2011年-2020年间,核能、水能以及煤炭的清洁化利用将是政策支持的重点,也将是5万亿投资的重点支持对象。因此,国家有关部门正在积极调整我国的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提出到2020年中国的核电装机容量将由原来的4000万千瓦提高到7000万千瓦以上。而且有消息称,国家能源局正在制定的《核电管理条例》有望于2010年底前上报国务院。《核电管理条例》将重点体现对未来核电开发的支持,其中将大力推动内陆核电站的开发建设。

为实现规划目标,在“十二五”期间提高核电站开工量是核电产业规划的重点任务之一。原因是,核电站的建设周期长达四五年,要实现核电装机容量到2020年达到7000万千瓦以上的目标,必须在2015年开工至少60个100万千瓦的核电站,2010年开始展开前期规划。因此,未来5年,将是核电企业们迎来大量订单的黄金期。 当前,核电二代半技术的造价为1.1~1.5 万元/kW。如果2020 年按照核电运行装机7,000 万千瓦,在建容量1,500 万千瓦计算,未来10年共需投入资金1.15 万亿元。其中,设备投资占总投资的50%,市场规模约为6,000 亿元。核岛、常规岛、辅助设备的比重分别为6:3:1,分别为3,600、1,800、600 亿元。 2.2我国核电技术现状与趋势 1)世界核电技术发展 世界核电的技术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大致历经了四个时代。 第一代是指在上世纪50-60年代建成的试验堆和原型堆核电站,如苏联的第一原子能电站,美国的希平港压水堆核电站等。 第二代是指从上世纪60年代末期以来陆续投产至今还正在商业运行的核电机组及其反应堆,如PWR,BWR,CANDU,WWER等。 第三代是指以满足《用户要求文件》(URD)为设计要求的,具有预防和缓解严重事故措施,经济上能与天然气机组相竞争的核电机组及其反应堆,如AP -1000、ERP、SBWR等。 第四代是指目前正进行概念设计和研究开发的,可望约在2030年建成的经济性和安全性均更加优越、废物量极少、无需厂外应急并具有防核扩散能力的核能利用系统。 2)我国核电技术发展及趋势 《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2005~2020年)》中明确了我国核电发展的技术路线、设计与设备制造自主化方针。 * 核电发展技术路线 通过国际招标选择合作伙伴,引进新一代百万千瓦压水堆核电站工程的设计和设备制造技术,国内统一组织消化吸收,并再创新,实现自主化,迎头赶上世界压水堆核电站先进水平。“十一五”期间通过两个核电自主化依托工程的建设,

核电数字化仪控远程智能运维系统的应用研究

核电数字化仪控远程智能运维系统的应用研究 摘要:在我国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数字化仪控系统在核电厂中的应用,为核电 厂工作人员提供了更加精准的电路信息,从而促进了核电厂的正常运行。在核电 厂数字化仪控系统中,通信网络系统占据核心地位,为控制系统的建立和各个控 制站间的数据交互提供可实现的基础前提。本文主要分析了当前我国常见的几种 核电厂数字化仪控系统中的通信网络,并对各类型通信网络进行了性能对比,探 讨在核电厂数字化仪控系统中适用性最强的通信网络。 关键词:核电厂;数字化仪控系统;通信网络 引言 概率安全分析(ProbabilisticSafetyAnalysis,PSA)是一种系统工程方法,其采用系统可靠性评估技术和概率安全分析方法,综合分析复杂系统各种可能事故的 发生和发展过程,从而全面研究系统设计和运行的风险。数字化仪控系统通过计 算机硬件和控制系统软件平台执行各种复杂的核电厂控制功能。与纯硬件系统相比,数字化设备具备时间动态特性,有不同的故障模式,并且计算机软件具有冗 余性。虽然传统的PSA对数字化系统风险的评估有一定的作用,但目前建模和分 析仍然采用传统的静态方法。使用传统的PSA方法对数字化仪控系统进行建模时,常常不能完整地解释核电厂的物理过程与触发或随机逻辑事件的动态交互作用, 因而可能造成忽略一些事故后果的状况。传统的ET/FT方法在处理数字化仪控系 统时的不足可总结为以下6点:①事件序列设定问题;②闭环控制的影响;③ 多重顶事件冲突;④设备失效数据的转换问题;⑤分析结果的不确定性问题; ⑥人因故障分析的不足。因此,可靠性模型如何更准确、更全面地反映系统的复杂动态交互特性,如何对核电厂数字化仪控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进行定性与定 量评估,成为相关领域的研究热点。目前,NRC和NASA已经批准并推荐了分析 包含软件的数字化仪控系统可靠性问题的方法,主要是动态可靠性分析方法。 1概述 核电数字化仪控系统(DigtalInstrument&ContralSystem,简称DCS)是整个核 电厂的“中枢神经”系统,对保证核电站的安全、可靠、稳定运行发挥着重要作用。运维作为核电站生命周期的关键阶段,是保证核电站安全、高效、可靠运行的重 要手段。随着新建核电站不断投运,已有的核电站不断升级,核电站目前已经普 遍使用数字化仪控系统实现核电站的运行、控制和保护。数字化仪控系统产品因 大规模集成电路等的应用、智能化程度不断提高,核电DCS运维的复杂性和多样 性日趋提高。传统的人员纠正性维修、预防性维修、备件预留库存等方式已经无 法满足核电DCS的维护要求,亟待进一步提高运维技术及运维管理水平。同时, 核电站数字化仪控系统产品设备维护需要维护人员介入,在现场维修窗口申请、 平台深层次问题分析方面需要投入大量工作,综合成本较高。DCS产品自身故障 严重依赖控制系统产品提供商的分析,采用的方式维护人员现场拷贝故障数据, 发送给DCS厂家进行分析,不能对DCS系统状态进行实时在线评估,问题处理时 效性差。而DCS产品本身的设备运行状态数据资产也没有得到有效开发利用。随 着大数据、互联网等技术发展,平行理论、数字双胞胎理论的应用,可通过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等先进技术实现与运维服务的结合,建立DCS远程智能运维 系统平台,获取核电站DCS自诊断、环境等数据后,通过安全网络传输至DCS远

信息化改造之路

智能制造,助力企业转型 -深圳国显科技有限公司 “中国制造2025”的主攻方向是智能制造,要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整合,促进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在企业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销售服务等全流程和全产业链的综合集成应用,加快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融合发展,推进生产全过程智能化、培育新型生产方式,全面提升企业研发、生产、管理和服务的智能化水平。 深圳国显科技有限公司(简称“深圳国显”)为响应国家关于“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号召,在中建材凯盛集团相关领导的支持下,于2016年年初全面展开信息化的建设工作,并与凯盛朗坤组建智能制造联盟推进团队,利用凯盛朗坤的研发资源和创新能力,协助深圳国显不断提升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水平,最终使企业从劳动密集型转型为技术密集型。深圳国显智能制造的建设目标是基于智能制造标准体系,采用顶层设计思路,结合行业智能工厂示范和最佳实践,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原则构建深圳国显智能工厂平台,实现从产品研发、市场营销,生产调度排产、生产过程管控、仓储物料管控到发运的生产运营全过程一体化管理,建设成数字化、集成化、模型化、可视化、自动化的智能工厂,实现设计制造一体化、产供销存一体化管理、产业链协同一体化,实现全厂全面感知、优化协同、预测预警、科学决策,实现工厂的卓越运营,达到劳动力生产率高、生产成本低、产品质量高、经济效益好的目标。 深圳国显智能工厂建设要求基于智能工厂、智能生产建设的要素和技术,从智能研发、智能生产、智能物流、智能仓储、智能服务等方面规划和建设,分阶段完成深圳国显智能工厂项目的研发、实施,实现生产排产调度智能化、生产过程智能化、质量管理智能化、能耗管理智能化、资源管理智能化、决策分析智能化,并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持和咨询服务。 1)智能生产(MES2016.08~2017.08) 实现销售订单到面向产品批次投产计划管理、车间生产管控,客户可实时看到订单的进度和追溯订单生产过程。实现工单计划排产、物料拉动式配送、生产车间按批次生产、各工序环节管理和信息的实时采集、产品品质管控和分析,管理者可以透过MES汇总的生产数据看板或移动终端及时发现并处理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最终实现订单全过程跟踪,生产进度全程跟踪,产品质量可追溯,生产管理精细化和资源配置最优化,使得生产作业过程透明化、可控化。

煤炭企业的信息化之路(新编版)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煤炭企业的信息化之路(新编 版) 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production management. Safety and production are in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煤炭企业的信息化之路(新编版) 众所周知,世纪之交日新月异的社会变革,日益激烈的商业竞争,伴随着世界范围内的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应用,走企业信息化之路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大趋势。它成为现代企业把握市场机遇走向成功的一条捷径,一种迅速转化为先进生产力的重要手段。煤炭行业是工业发展的基础,其企业信息化变革是工业进步的重要标导。 一、煤炭企业信息化的必要性 二十一世纪是信息科技的世纪,信息化条件下的市场竞争,实际上是信息的竞争。加强信息 化建设是促进煤炭市场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 在新的市场机制条件下,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后,面对竞争激烈的国际、国内市场,煤炭信息统计工作质量和水平已成为我国煤炭工业把握机遇,迎接挑战的关键因素。及时、全面、准确地统计信息,不仅是政府管理部门制订发展规划、宏观调控决策,促进我国经济建

设全面发展的基础,也是煤炭工业协会、煤炭运销协会做好行业服务、信息服务、保护行业利益的基础;更是煤炭企业加强内部管理,提升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例如:山西省大同市是国家重要煤炭能源基地。其煤炭资源丰富,开采历史悠久,以低硫、高发热量的优质烟煤享誉内外。在计划经济时期,大同煤矿集团有令人敬慕的辉煌,为煤炭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进入市场经济后,企业传统管理模式表现出明显的不适应,不能适应信息化的发展趋势,已经制约了煤炭企业乃至整个煤炭行业的生存与发展。加强煤炭行业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了我国煤炭行业提升管理水平的迫切需要。 二、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特点和优势 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原理,是把企业所有的资源,即业务各个部分所涉及的资源紧密地结合起来,以达到资源利用的协调;通过整合使业务各环节资源的利用效率得到提高。 结合煤炭行业的自身特点和数据统计,物流管理信息系统能为煤炭企业和相关政府管理部门提供全面、及时、准确、详实的煤炭

我国第三代核电站建设运营信息化管理优化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7f3699305.html, 我国第三代核电站建设运营信息化管理优化研究 作者:刘杨 来源:《管理观察》2012年第29期 摘要:本文分析了我国核电产业发展的基本情况,研究了第三代核电站建设运营的现状 及问题。阐明了加强第三代核电站建设运营信息化管理,对我国未来核电产业健康、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意义。并进一步提出了优化信息化管理的相关建议措施,为综合推动我国第三代核电站建设运营科学化管理水平的有效提升提供借鉴。 关键词:第三代核电站建设运营信息化管理 1.我国核电产业发展及第三代核电站建设的基本情况 近年来,随着节能减排政策的不断深入,我国能源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全民环保意识逐渐增强,以化石能源消费为主的能源供需体系得到了有效改善。基于传统火力发电对煤炭依赖性强、环境影响大,新能源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我国核电产业也得到了广泛关注与飞速发展。 第三代核电发展是基于二代核电技术的基础上,国家宏观考虑能源产业及核电技术的中长期发展,通过合作交流引入美国西屋公司AP1000技术,在我国进行第三代核电站推广建设。第三代核电站采用的AP1000技术涵盖了新的设计与施工理念、先进的技术方法手段以及高标准的管理运营要求,其设备、安装、调试运行等各方面都发生了巨大变化。 由于我国核电产业发展尚处于初级快速发展阶段,第三代核电技术需要不断通过引进、消化、吸收,才能逐步完成自主建造运营的能力,并且新的工艺、标准、流程都为第三代核电站建设运营带来了新的要求,因此,全面积累首批试点工程建设经验,掌握有效的工程建设基础数据,建立完善的运营管理体系,对未来第三代核电站建设的运营管理至关重要。 2.基于分区门禁管理的建设施工数据采集分析信息化系统构建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第三代核电站建设从人工、材料、机械等各方面成本上升明显,然而,三代核电技术在我国刚刚起步,缺乏有效的工程施工基础数据及分析参考手段,因此,工程造价管理及成本控制面临着巨大挑战。 (1)建立科学的工程编码体系 结合工程概算费用构成及科目划分依据,完善工程项目、相关单位、设备、安装、人材机等各类别编码体系,结合门禁系统分区管理将实际工程数据对应到概算科目中,形成细化到单位工程和安装系统的人材机数据库及数据统计分析平台。

核电站全数字化仪控系统

上海交通大学核科学与系统工程系 核电培训内部教材 核电厂全数字仪控系统 上海交通大学核科学与系统工程系 2006年11月

目录 第1章概述 (3) 1.1.仪控系统的作用 (3) 1.2.核电站对仪控系统的基本要求 (4) 1.3.仪控系统在核电站安全中的角色 (4) 1.4.仪控系统的两大功能 (4) 1.4.1 信息功能: (5) 1.4.2 控制功能: (5) 1.4.3 控制功能的实施: (5) 1.5.核电厂安全设计的基本原则在仪控系统中的应用 (5) 第2章核电厂数字仪控系统的发展及构架 (6) 2.1.基础的逻辑要素 (6) 2.2.核电厂数字仪控系统的分类 (7) 2.3.核电厂数字仪控系统的发展 (7) 2.4.核电厂数字仪控系统的构架 (11) 第3章核电厂数字仪控系统中的DCS系统 (15) 3.1.系统设计 (15) 3.2.系统结构 (16) 3.3.信号流程 (18) 3.4.网关与网络服务器 (18) 3.5.DCS 的总线结构 (20) 3.6.系统事件响应时间 (21) 3.7.服务器任务 (22) 3.8.用户权限和登陆控制 (23) 3.9.I&C 系统的软件编制和V&V 认证 (24) 第4章DCS的硬件结构 (28) 4.1.标准的机柜 (29) 4.2.基本处理模块 (33) 4.3.基本通信模块 (34) 4.4.基本输入输出模块 (39) 4.4.1 数字信号输入模块。 (39) 4.4.2 数字信号输出模块。 (39) 4.4.3 模拟输入模块 (40) 4.4.4 模拟输出模块/计数模块 (41) 4.5.其他模块 (42) 第5章DCS的软件结构 (43) 5.1.系统纵览 (44) 5.2.计算机软件 (45) 5.3.软件结构 (46) 5.4.软件工程处理 (46) 5.5.工程软件下载 (50) 5.6.运行环境的操作模块 (54) 5.7.用户软件设计模块 (55)

宝供物流的信息化建设之路

宝供物流的信息化建设之路 宝供物流企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宝供物流”)是我国最早运用现代物流理念为客户提供物流一体化的专业公司,被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授予“中国物流示范基地”荣誉称号,也是中国AAAAA级物流企业、中国物流百强企业。从2003年开始,宝供物流连续5年入选中国企业信息化500强。 宝供物流的信息化起步于1997年。在1997~2007年的十年间,宝供物流的年营业额从7000万元增长到14亿元。公司业务能保持高速发展,企业信息化的应用和推动是重要基石。可以说,宝供物流信息化最成功的经验就是走出了一条独特的信息化建设与企业运营管理融合发展、相互促进之路。高起点起步 早在信息化建设起步前,宝供物流已建立了包括广州、、、、成都等分公司在内的全国性物流网络。那时,总部业务部门通过电话、传真等传统方式跟踪客户的订单执行情况。以宝供物流当时最大的客户宝洁为例,宝供物流分公司在完成货物发运后要制作并向总部业务部传真发货汇总表,货物到达后要制作并传真签收汇总表,总部业务部专人在专门文件夹里记录宝洁每张订单的接、发、到、签信息,遇到客户电话询问货物是否到达,则先在文件夹里查找有没有签收信息,查不到就打电话给到货分公司查询。 随着业务规模的不断扩大,1997年,宝供物流正式决定在业内首创一套基于因特网的物流信息管理系统,成功奠定了公司信息化起飞的基础。该系统的建立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高起点的选取宝洁订单管理流程为业务分析模板。 宝洁是当时宝供物流的第一大客户,其订单管理流程十分规范。因此,宝供物流在进行信息系统规划时,决定以宝洁的订单管理流程为样板,并逐步将其推广给后来的客户。 第二,深入实际调研,使系统分析保持前瞻性。 在进行系统分析时,IT项目组深入到分公司本部和配送车队进行实地考察,发现当时配送公司在运输管理时使用的流水号将来可能会有用,就要求软件公司在开发时加入这个字段作为主关键字段。后来业务部借助系统的这一功能成功推广了单号管理系统,保障了公司通过系统对客户所有单证进行有效的跟踪管理。 第三,系统功能考虑外部客户需求。 一方面,规划系统查询功能时提出了包括28种组合查询的网上综合查询需求,可以使用户任意组合查询某客户在任意时间段、从某起始地到某个终点的订单结果,还可选择是否残损、是否超期到达等字段来查询运作质量信息。另一方面,虽然当时业务和市场部门都没有提出系统为外部客户所用,但IT项目组特别要求在查询权限管理上增加按客户身份登陆查询该客户所有物流业务的需求。这项功能后来成为宝供物流向客户推荐该系统的一大卖点。 第四,系统界面友好易用,系统测试推广细致入微。 系统从立项到正式推广,前后仅用半年时间就完成了。系统的测试和应用培训工作由专人负责,测试阶段工作严格细致,保证了系统正式实施后基本上没有漏洞;在系统应用培训阶段,充分发挥系统网

博物馆信息化的发展之路

博物馆信息化的发展之路 博物馆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是面向社会开放的永久性机构。那些冰冷的文物、化石,呆板的文字、说教,观众的盲目、冷淡,已成为昔日人们对博物馆的记忆。当时光走进21世纪,古老的博物馆被注入科技的基因,让人拍案叫绝的各种科技手段的应用,使博物馆正以全新的面貌展示在世人面前。国内很多博物馆通过一系列技术手段建立和本馆配套的数字化模拟博物馆并收到很好的效果,当前博物馆信息化已经成为了博物馆发展的大势所趋。 博物馆的信息化是借助计算机网络及通信技术,围绕藏品、展示及研究等三项基本工作而展开,现代化的博物馆需要加强信息化建设步伐。“信息化”是指通过技术手段对人类社会和自然界所产生的各类有用符号所进行的收集、整理、加工、保存、传播、利用,目前而言主要利用的技术为计算机及其相关技术,着眼点在于信息本身,信息的利用是信息化的最终目的。因此,信息化不等于电脑化。 一、博物馆信息化的现状和要求 (一)博物馆文物的信息化工作。包括对文物资

料的数字化过程、文物资料的数字化保存、文物资料的网络共享等方面。 (二)队伍建设。要实现博物馆信息化,不仅要有先进的设备、技术,实现科学规范的管理,还要加强博物馆工作人员的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其政治素质、文化素质、计算机使用操作技能等,培养和造就一批信息化建设管理型、复合型和技术型的人才。知识经济时代和网络信息时代的来临,要求博物馆工作人员的个人素质必须有所优化和提高,以适应新时期工作的需要。因此,必须重视博物馆工作人员队伍建设。 (三)博物馆信息化的数据库建设。数据库是对已经实现信息化的文物的信息的保存工作,包括文物信息的著录、索引等环节,建设方便检索查阅的数据库系统。这样的数据库不仅包含制成的光盘,也包括由磁盘阵列构成的实体存储空间。数据库建设直接关系到博物馆信息化建设的成功与否,因此必须得到足够的重视。 (四)博物馆管理网络的建设。这部分内容包括文物服务平台的建设、数据支持后台的建设以及检索系统建设。首先,博物馆信息化的目的是为了向公众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所以必须为公众以及博物馆工作人员建设一个便于使用的信息平台;其次,数据支

如何构建企业信息化之路修订稿

如何构建企业信息化之 路 Coca-cola standardization office【ZZ5AB-ZZSYT-ZZ2C-ZZ682T-ZZT18】

如何构建企业信息化之路 企业信息化之路应该如何走,企业信息化应用如何构建当然,你可以请咨询公司为您做企业信息系统建设的战略规划,但是信息系统不等同于企业信息化。 信息时代,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企业生存的基本必要条件。企业信息化之路应该如何走,企业信息化应用如何构建当然,你可以请咨询公司为您做企业信息系统建设的战略规划,但是信息系统不等同于企业信息化。你要真正把业务和技术结合,发挥信息技术的最大价值,还是要掌握基本的企业信息化构建之路。 构建一个企业信息化包含若干步骤,这些步骤不仅包括技术的部分、而且更包括非技术的部分。显然,构建一个企业信息化必须有效利用技术手段。而与传统的信息系统的构建有很大的不同,企业信息化构建必须强调非技术的因素,这是因为新型的技术手段,只有与新型的业务流程设计结合起来,才能发挥最大作用,如果新技术与旧的业务过程相结合,或是老技术与新的业务过程相结合,都将是失败的。而且,技术的发展回影响到客户的需要,而客户的需要又将潜移默化地影响到业务流程设计;另一方面,新的业务设计回影响到业务过程,而这又潜移默化地影响到下一代技术。企业的设计是构建企业信息化的第一步,是实施包括自我诊断、调整价值链、选择战略、系统规划等,最困难的部分将是实施企业信息化设计。遵循构建的步骤以及正确对待技术和非技术的因素,是成功构建企业信息化的关键。 1、企业信息化构建的第一步—自我诊断 在构建企业信息化之前,必须先对企业作一个诊断,看看客户趋势、商业趋势、技术趋势究竟给企业带来了那些方面的影响,是否愿意应对,如何应对,以提高对构建企业信息化的认知度。企业决策者可以在咨询结构的帮助下试着回答并分析以下问题: (1)企业是否敏感地意识到,最近的技术创新的浪潮将创造新型的商业模式、交易方式、采购方式、生产方式、管理模式、企业结构等; (2)企业是否随着客户期望的变化而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并清楚了解客户所关心的新价值取向; (3)企业是否有信心构建企业信息化将使企业极大地提高效率、大幅度降低、显着增加收益;

核电信息化建设之路

核电信息化建设一、核电信息化建设历程 鸿利公司进入核电领域的信息化建设已经有近二年的时间,虽然在项目前期,组织了多次的核电知识、管理等多种培训,使员工对核电文化有了一定的认识,但通过这一年多的核电信息化建设实践,我们对核电管理信息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感悟。核电信息化建设不仅仅是把核电管理程序文件、实际的日常工作搬到计算机上就可以了,而是切实了解了核电管理文化的精髓,才能把核电信息化建设推向更高点。 按照核电文化之“按程序做事”和“四个凡事”的要求,规范管理,符合HAF003和ISO 的管理标准,通过信息化手段提高效率,规范管理,并积累了很多经验,在信息化建设中80%的管理程序文件升版了。 在核电项目前期策划过程中,依据客户的需求和项目实际情况,鸿利公司确立了核电项目的目标,即: ●核电信息化建设要满足管理决策流程、业务过程流程、工作实现流程。 ●核电信息化建设要贯穿项目决策思路的链条。 ●经验转化为知识库,能够管理输出、异地复制、知识共享。 根据项目目标,鸿利公司在实际的项目建设过程中做了以下工作: 1、业务资源获取方面: 由于山东电建三公司也是初入核电,对核电管理还处于感性的认识,有的也是自我认为的核电与火电的区别,在资源获取方面采用了两套模式:在内部模式上.鸿利公司人员与客户方的核心用户组成核心业务组,梳理核电项目的业务管理流程,形成核电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功能模型。在外部模式上,我们聘请大学教授、企业CEO等外部专家顾问协助进行核电信息化的整体规划,引导核电项目建设思路。 2、业务流程再造 在业务需求调研阶段,我们与客户一同编写核电项目程序文件,使核电项目程序文件与信息化建设紧密结合,自上而下的梳理了管理决策流程、业务操作流程、工作实现流程,通过流程的上下贯穿,使业务流程满足项目精细化的需求,同时做到简单、有效。 3、建立编码体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