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苯甲酸乙酯的合成

10.苯甲酸乙酯的合成
10.苯甲酸乙酯的合成

韩山师院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化学专业有机实验课实验报告班级20181312 学号2018131232 姓名徐法文同组评分

实验日期2020.8.29 室温温度教师

实验题目:苯甲酸乙酯的合成

一、实验目的

(1)掌握酯化反应原理,及苯甲酸乙酯的制备方法。

(2) 复习分水器的使用及液体有机化合物的精制方法。

二、实验原理

直接酸催化酯化反应是经典的制备酯的方法, 但是反应是可逆反应, 反应物间建立一动态平衡。为了提高酯的转化率, 使用过量乙醇或将反应生成的水从反应体系中除去,都可以使平衡向生成酯的方向移动,从而提高转化率。

三、实验药品和仪器

试剂:苯甲酸 6.1g(0.05mol) ,无水乙醇 13ml(0.22mol),浓硫酸 2ml ,Na 2CO 3粉末,无水CaCl 2,10ml环乙烷,PH试纸

仪器:圆底烧瓶、回流冷凝器、分液漏斗、锥形瓶 2个150 mL烧杯、减压蒸馏装置一套

四、实验装置图

图一

图二

图三

五、实验步骤

1、加料:于100ml 圆底烧瓶中加入:.6.1g 苯甲酸; 13ml 乙醇;; 2ml 浓硫酸,摇匀,加沸石。

2、分水回流:水浴上回流约45min~1h ,至分水器中层液体约3ml 停止。记录体积, 继续蒸出多余的环乙烷和乙醇(从分水器中放出)。移去火源。

3、将瓶中残液倒入盛有10ml谁水的烧杯中,加入10ml环乙烷,转移到分液漏斗分出酯层。

4,中和:酯层加水10ml, 再加入Na 2 CO3粉末中和至中性。除2种酸。即硫酸、苯甲酸。

5、分离萃取、干燥:分液。合并有机层,用无水氯化钙干燥。

6、精馏:回收乙醚,加热精馏,收集 210-213 °C 馏分。

六、实验数据记录及处理

实验中乙醇原料过量,苯甲酸设为完全反应,则理论苯甲酸乙酯产物量为

M=6.1x 150/122 g=7.5 g

实验实践产量 6.1 g

所以实验产率 P=m/M x 100%=6.1/7.5 x 100%=81.33%

七、注意事项

1、注意浓硫酸的取用安全。加入浓硫酸应慢加且混合均匀,防止炭化。

2、由于苯的毒性较大,实验中可以采用环己烷代替苯作为带水剂,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加入环己烷之前, 回流反应的时间应足够长, 待反应混合物温度低于 80℃方可加入环己烷,且带水过程不可加强热,这是实验成败关键。

3、回流时温度和时间的控制(反应初期小火加热、反应终点的正确判断)

4、中和酸的操作是否彻底,苯甲酸为有机酸,与盐的反应较慢。(中和不彻底的话,最后蒸馏时 100℃以上会有白烟产生,为苯甲酸升华所致。

执业药师药理学第十章人工合成抗菌药习题及答案

第十章人工合成抗菌药 一、A 1、目前不良反应最小的喹诺酮类药物是 A、诺氟沙星 B、环丙沙星 C、氧氟沙星 D、左氧氟沙星 E、依诺沙星 2、属非氟喹诺酮类药物的是 A、培氟沙星 B、诺氟沙星 C、环丙沙星 D、依诺沙星 E、吡哌酸 3、体外抗菌活性最强的药物是 A、环丙沙星 B、氧氟沙星 C、诺氟沙星 D、洛美沙星 E、氟罗沙星 4、不属于氟喹诺酮类药物的共同特点的是 A、口服吸收好 B、细菌对其不产生耐药性 C、抗菌谱广 D、抗菌作用强 E、不良反应少 5、喹诺酮类药物不宜应用于 A、溃疡病患者 B、肝病患者 C、婴幼儿 D、老年人 E、妇女 6、喹诺酮类药物抗菌作用机制是 A、抑制细菌转肽酶 B、抑制细菌DNA回旋酶 C、抑制细菌二氢叶酸还原酶 D、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 E、抑制细菌二氢叶酸合酶 7、对氟喹诺酮类最敏感的是 A、革兰阳性球菌 B、革兰阳性杆菌 C、厌氧菌 D、革兰阴性球菌 E、革兰阴性杆菌 8、不属于第三代氟喹诺酮的是 A、环丙沙星 B、吡哌酸 C、依诺沙星 D、洛美沙星 E、氧氟沙星 9、不符合氟喹诺酮类的叙述是 A、多口服吸收良好 B、口服吸收受多价阳离子影响 C、血浆蛋白结合率高 D、可进入骨、关节等组织 E、大多主要以原形经肾排出 10、甲氧苄啶与磺胺甲噁唑合用的原因是 A、促进分布 B、促进吸收 C、抗菌谱相似 D、双重阻断细菌蛋白质合成 E、双重阻断细菌的叶酸代谢 11、甲氧苄啶的抗菌机制是 A、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 B、抑制DNA螺旋酶 C、改变细菌细胞膜通透性 D、抑制二氢叶酸还原酶 E、抑制二氢叶酸合成酶 12、磺胺类药物的抗菌机制是 A、抑制二氢叶酸合成酶 B、抑制四氢叶酸还原酶 C、改变细菌细胞膜通透性 D、抑制二氢叶酸还原酶 E、改变细菌胞浆膜通透性

建筑学专业毕业设计撰写格式要求范文

建筑学专业毕业设计撰写格式要求

环境与土木建筑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撰写格式要求 一、毕业论文应包括的内容:封面、中文摘要及关键词、英文摘要及关键词、目录、正文、参考文献、致谢、封底和附录、附件等内容。 二、要求统一的格式 (一)封面、封底:封面由教务处统一格式(见附件),下载网页是:学校主页→院系部门→教务处→表格下载→实践教学管理;封底用空白A4纸。 (二)题目:字数一般不超过20字,必要时可加副标题。封面中题目用小二号黑体加粗,居中,副标题用三号黑体加粗,并在副标题前加长划线,居中。 (三)摘要及关键词 摘要:摘要题头用小四号黑体,摘要两字之间空2个空格,居中,然后隔行用五号宋体书写摘要的内容,字数在200~300字左右。 关键词:关键词位于摘要内容的下方,并与摘要内容之间空一行。关键词题头用五号黑体,左侧顶格,后加冒号,然后在同一行用五号宋体书写关键词3~5个,多个关键词之间用分号隔开。 英文摘要:英文摘要上方应有英文题目,采用西文字体Times New Roman小四号加粗,题目中每一个实词的第一个字母要大写,如:Meliorating of Nutritive Soil Modifier on Acid Soil,居

中;英文题目下面是作者的英文姓名,采用西文字体Times New Roman小四号,姓的字母全部大写,名的第一个字母要大写并用“-”连接,如:CHEN Xiao-hua,居中;英文摘要题头Abstract在英文姓名下方用Times New Roman小四号加粗,居中,然后隔行用五号Times New Roman字体书写英文摘要的内容。 英文关键词:英文关键词位于英文摘要内容的下方,并与英文摘要内容之间空一行。题头Key words用Times New Roman五号加粗,左侧顶格,后加冒号,然后在同一行用五号Times New Roman字体书写英文关键词,多个关键词之间用分号隔开。 (四)目录:目录题头用小四号黑体,目录两字之间空2个空格,居中,目录内容用五号宋体,左右对齐,中间隔以小圆点,序号采用1,1.1,1.1.1……形式。目录题头与目录内容之间空一行。目录页的行间距为1.25倍。 (五)正文: 1、毕业论文正文应包含以下内容(各部分的标题可根据研究内容自行确定): ①引言 ②基本原理与方法 ③算例(该部分可根据各专业研究内容的需求进行取舍) ④结论及存在的问题 2、正文中的一级题序及标题用小四号黑体、二级及以下题序及标题用五号黑体、正文中其它中文字体用五号宋体,英文字

建筑学专业毕业设计指导书

厦门理工学院建工系建筑学专业 毕业设计指导书 毕业设计是本科教案的最后一个重要内容,也是一种集中强化的实践性教案环节。学生通过毕业设计可以融会贯通几年来所学的基础理论和专业技术知识,进一步提高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从教案过程中,学会工作方法,以便顺利完成从学校到社会的过渡。毕业设计阶段,着重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之在独立工作方面上一个新台阶。 毕业设计是学习深化、拓宽、综合教案的过程;是学生学习、研究与实践成果的全面归纳总结;是学生综合素质与工程实践能力培养效果的全面检验;是学生毕业及学位资格认定的重要依据;也是衡量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的重要评价内容。 毕业设计以学生独立完成中等程度实际工作的总体规划设计、建筑设计及结构选型为主要目标。本届毕业设计时间从2011年6月12日至11月15日,毕业设计为15学分。 一、毕业设计的基本要求 毕业设计基本教案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技能,分析与解决工程实际问题,在实践中实现知识与能力的深化与升华,初步形成经济、环境、市场、经管等大工程意识,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使学生通过毕业设计在具备建筑师

素质方面更快地得到提高。 根据高等学校建筑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对毕业设计有以下几方面的要求: (一)主要任务学生应在老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给定的设计任务和专题研究工程,有足够的工作量。学生在完成任务后应编写符合要求的设计说明书、绘制必要的毕业设计图纸、撰写毕业论文。 (二)专业知识学生应在毕业设计中,综合运用各种学科的理论知识与技能,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通过学习、研究和实践,使理论深化、知识面拓宽、专业技能提高。 (三)工作能力学生应学会依据毕业设计课题任务进行资料搜集、调查研究、技术方案论证、掌握有关工程设计程序、方法和技术规范。提高理论分析、绘图技巧、言语表达、撰写技术文件及独立解决专业问题等能力,提高外文翻译和计算机应用的能力。 (四)综合素质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和设计思想,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作风,树立为生产服务的观点;能遵守纪律、善于与他人团结合作的敬业精神。 二、毕业设计的基本任务 (一)每生独立完成一项指定的工程设计工程。具体工程由指导老师确定;题目按照《毕业设计课程规章制度》要求拟定。 (二)每生独立完成的工程设计工程,包括:设计前期工作、总平面设计、单项工程分场地设计、建筑技术方案设计、基本结构技术

苯甲酸乙酯的合成_实验报告

有机化学实验报告 2010 年 11 月 8 日 第一部分:实验预习部分 一、实验目的(要求) 1.学习苯甲酸乙酯的制备原理及操作方法。 2.了解共沸蒸馏的基本原理,掌握分水器和旋转蒸发仪的使用方法。 3.掌握减压蒸馏的操作方法,进一步巩固回流、萃取、干燥、测折光率等基本操作。 二、实验原理(概要) 1、反应方程式 主反应:C 6H 5COOH +C 2H 5 OH C 6H 5 COOC 2H 5+H 2 O 可能发生的副反应:2C 2H 5OH C 2H 5OC 2H 5+H 2O C 2H 5OH CH 2=CH 2 +H 2O 2、粗产品纯化过程及原理 烧瓶 C 6H 52H 5OH 、H 2O 、C 6H 6 C 6H 52O 、H 2SO 4、C 2H 5OH C 6H 5COOC 2H 5、Na 2SO 4、Na 2CO 3、 C 2H 5OH 、C 2H 5OC 2H 5、C 6H 5COONa C 6H 5COOC 2H 5、C 6H 6、C 2H 5OH 、C 2H 5OC 2H 5、H 2O H 2O 、NaCl 、Na 2SO 4、Na 2CO 3、C 2H 5OH 、C 2H 5OC 2H 5 无水MgSO 4 干燥、过滤 C 6 H 5 COOC 2 H 5 、C 6 H 6 、C 2 H 5 OH 、C 2 H 5 OC 2 H 5 旋转蒸发 C 6 H 5 COOC 2 H 5 、微量杂质 减压蒸馏 纯C 6H 5COOC 2H 5 三、装置图: 回流分水装置 分液装置 过滤装置 旋转蒸发装置 减压蒸馏装置 固定烧瓶、装分水器(注水至距支管下沿5mm ,记录加水量) ①8g 苯甲酸 、20ml 乙醇、15ml 苯冷凝管回流液无水珠挂壁 ②摇动下滴入3ml 浓硫酸、加2或分水器水面不再上升时 饱和Na 2CO 3溶液洗涤,至pH=7静置、分去下层水相 记录沸程和真空度、 称质量、测折光率。 140℃ 浓硫酸 170℃ 浓硫酸 △ 浓硫酸

药二第十章抗菌药物(绝对重点)

第十章抗菌药物(绝对重点) 第一节青霉素类抗菌药物 按照青霉素的来源,可将青霉素类分为天然青霉素类、半合成青霉素类两个大类。后者又可以分为下列类型: (1)口服耐酸青霉素,如青霉素V。 (2)耐青霉素酶青霉素类,如甲氧西林、苯唑西林、氯唑西林、双氯西林。 (3)广谱青霉素类,如氨苄西林,阿莫西林。 (4)抗铜绿假单胞菌青霉素类,如羧苄西林、哌拉西林。 (5)抗革兰阴性杆菌青霉素类,如美西林、替莫西林。 一、药理作用与临床评价 (一)作用特点 青霉素类抗菌药物机制,均为干扰敏感细菌细胞壁黏肽的合成,使细菌细胞壁缺损,菌体失去渗透保护屏障导致细菌肿胀、变形。 (二)典型不良反应 青霉素类用药后可发生严重的过敏反应,如过敏性休克(I型变态反应)和血清病型反应(Ⅲ型变态反应)。 (三)禁忌证 有青霉素类药物过敏史或青霉素皮肤试验阳性患者禁用。 (四)药物相互作用 1.丙磺舒、阿司匹林、吲哚美辛、保泰松和磺胺类药可减少青霉素类的肾小管分泌而延长其血浆半衰期。 2.青霉素类可增强华法林的抗凝作用。 3.青霉素类与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混合后,两者的抗菌活性明显减弱,因此两药不能置于同一容器内给药。 二、用药监护 (一)用药前必须询问过敏史 过敏性休克一旦发生,必须就地抢救,并即给患者皮下注射肾上腺素,吸氧 (二)根据PK/PD参数制定合理给药方案 (三)选择适宜的溶剂和滴速 (四)监护青霉素类药的特殊反应 三、主要药品 青霉素[典][基][医保(甲)] 【适应证】(1)用于敏感细菌所致各种感染,如脓肿等。(2)青霉素为以下感染的苴造荭:①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如咽炎、扁桃体炎等;②肺炎链球菌感染如脑膜炎和菌血症等;③不产青霉素酶葡萄球菌感染;④炭疽;⑤破伤风、气性坏疽等梭状芽孢杆菌感染;⑥梅毒(包括先天性梅毒);⑦钩端螺旋体病;淋病脏病。 氨苄西林[典][基][医保(甲)] 【适应证】用于敏感菌所致的呼吸道感染、胃肠道感染、尿路感染、软组织感染、心内膜炎、脑膜炎、败血症等。 阿莫西林[典][基][医保(甲)] 【适应证】用于:铜绿假单胞菌。 苄星青霉素[典][基][医保(甲)] 【适应证】用于预防风湿热复发和控制链球菌感染的流行。 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典][基][医保(甲)] Amoxicillin and Clavulanate Potassium 【适应证】用于:(1)上呼吸道感染:鼻窦炎、扁桃体炎、咽炎。(2)下呼吸道感染:

建筑学毕业设计总结

建筑学毕业设计总结 篇一:土木工程毕业设计结论与摘要 结论 通过为期两个月的毕业设计,总的体会可以用一句话来表达,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以往的课程设计都是单独的构件或建筑物的某一部分的设计,而毕业设计则不一样,它需要综合考虑各个方面的工程因素,诸如布局的合理,安全,经济,美观,还要兼顾施工的方便。这是一个综合性系统性的工程,因而要求我们分别从建筑,结构等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 在设计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是不断的。前期的建筑方案由于考虑不周是,此后在指导老师及教研室各位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下,通过参考建筑图集,建筑规范以及各种设计资料,使我的设计渐渐趋于合理。 在计算机制图的过程中,我更熟练操作AutoCAD、天正建筑等建筑设计软件。在此过程中,我对制图规范有了较为深入地了解,对平、立、剖面图的内容、线形、尺寸标注等问题上有了更为清楚地认识。 中期进行对选取的一榀框架进行结构手算更是重头戏,对各门专业课程知识贯穿起来加以运用,比如恒载,活载与抗震的综合考虑进行内力组合等。开始的计算是错误百出,

稍有不慎,就会出现与规范不符的现象,此外还时不时出现笔误,于是反复参阅各种规范,设计例题等,把课本上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东西,使其更接近于实际工程。 后期的计算书电脑输入,由于以前对各种办公软件应用不多,以致开始的输入速度相当的慢,不过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日趋熟练。 紧张的毕业设计终于划上了一个满意的句号,从四月份至今,回想起过去两个多月的设计收获是很大的,看到展现在眼前的毕业设计成果,不仅使我对四年来大学所学专业知识的进行了一次比较系统的复习和总结归纳,而且使我真正体会了设计的艰辛和一种付出后得到了回报的满足感和成就感。同时也为以后的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为以后的人生作好了铺垫。 因此,通过本毕业设计,掌握了结构设计的内容、步骤、和方法, 全面了解设计的全过程;培养正确、熟练的结构方案、结构设计计算、构造处理及绘制结构施工图的能力;培养我们在建筑工程设计中的配合意识;培养正确、熟练运用规范、手册、标准图集及参考书的能力;通过实际工程训练,建立功能设计、施工、经济全面协调的思想,进一步建立建筑、结构工程师的责任意识。

建筑学专业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范文书

建筑学专业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范文书篇一:建筑学专业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书 在我的人生哲学里,生命不应该是一个简单的轮回和重复,每一个生命都应以其独特的方式去演绎自己的人生。因此,我希望我的人生按照自己设定的方向前进,不管遇到什么样的事或人,都要做自己。下文是我专业职业生涯规划。 专业:建筑学 规划年限:xx年 因素分析: 1、个人分析结果: 自我介绍:我是一个当代本科生,是家里最大的希望—成为有用之才。性格内向,但开朗、活泼。身形稍瘦,个子较高,平时喜欢上网,玩电子游戏,逛街,偶尔打打篮球,喜欢看书。 自己的优势盘点:有理想,有追求,有不到黄河不死心的执着和全身心投入的激情。做事有责任心、恒心,动手能力较强。 自己的劣势盘点:缺乏社会实践经验,交际能力较差,组织能力较弱,口才欠佳。生活中成功经验的盘点:独立自主,很多事都必须要自己一个人去面对去思考去决定。不管在学习上还是在生活中,都要自己亲身经历才能领悟到其中的奥秘。

解决自我盘点中的劣势和缺点:利用假期找份兼职工作,增加实践经验,提高对社会的认识。看一些心理学方面的书籍或是向心理老师咨询解决自己在性格方面的弱点。 2.社会环境分析、组织分析结果: 社会一般环境: 中国政治稳定,经济持续发展。越来越多地方正在开发,20xx的奥运选择了北京,20xx的世博会花落上海,一时之间,以此为中心的公共建设项目和相关商业项目纷纷上马,巨型体育场馆、奥运村、购物中心、会展中心、豪华公寓、政府大楼拔地而起,中国的建筑设计因此而成为全世界瞩目的焦点! 中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近日的一份研究报告称,预计XX年至XX年间,中国经济的潜在增长速度为7%-%;而XX 年至XX年,这一速度仍会维持在%-%。中央将城镇化和西部大开发作为面向新世纪的两大战略重点,城镇化意味着大量的农村人口转为城市居民,意味着需要进行大量包括城镇住宅、城市商业、市政基础在内的建设。 xx年北京市发改委等16家单位联合主办的奥运经济市场推介会发布376个项目信息,包括22个重点项目和354个一般项目,总投资达到1350亿元人民币,青岛市目前初步确定的奥运项目有154项,按照与XX年北京奥运会帆船帆板比赛的关联程度,分为奥运必备项目、奥运配套项目和

苯甲酸乙酯的制备_完整版内含(实验数据处理、思考题)

实验四十六 苯甲酸乙酯的制备 化工10-4 谭锡森 33 一、摘要: 苯甲酸乙酯(2109O H C )无色透明液体。能与乙醇、乙醚混溶;不溶于水。用于配制香水香精和人造精油。本实验将用苯甲酸酯化制取苯甲酸乙酯。再取适量样品做鉴定实验。 关键词:苯甲酸 苯甲酸乙酯 酯化反应 样品鉴定 二、前言: 苯甲酸乙酯(2 109O H C )稍有水果气味,用于配制香水香精和人造精油;也大量用于食品中,也可用作有机合成中间体、溶剂如纤维素酯、纤维素醚、树脂等。本实验利用酯化反应法制备,直接从苯甲酸→苯甲酸乙酯,再利用相应的物理、化学、光谱等方法鉴定它的存在! 实验原理: 直接酸催化酯化反应是经典的制备酯的方法,但反应是可逆反应,反应物间建立如下平衡: COOH C 2H 5OH COOC 2H 5H 2O 因为这是反应可逆,为提高酯的转化率,使用过量乙醇 (价格相对便宜)或将反应生成的水从反应混合物中除去,就可以使平衡向生成酯的方向移动。另外,使用过量的强 酸催化剂,水转化成它的共轭酸H 3O +, 没有亲核性,也可 抑制逆反应的发生。 三、实验仪器及试剂:

苯甲酸8.0 过量无水乙醇20.0ml 浓硫酸 3.0ml Na2CO3 无水硫酸镁15.0ml环己烷乙醚分水回流装置、烧杯、加热套、玻璃棒、分液漏斗等装置图: 分水回流装置蒸馏装置 四、实验步骤: 1、制备样品:于50ml圆底烧瓶中加入:8.0g 苯甲酸;20ml乙醇;15ml环己烷;3ml浓硫酸,摇匀,加沸石。水浴上回流约2h,至分水器中层液体约5-6ml停止。记录体积,继续蒸出多余的环己烷和乙醇(从分水器中放出)。移去火源。加水30ml,分批加入固体Na2CO3中和至中性。除2种酸。即硫酸、苯甲酸。分液,水层用20ml 石油醚分两次萃取。合并有机层,用无水硫酸镁干燥。回收石油醚,加热精馏,收集210-213 oC馏分。 2、鉴定: 物理方法:取少量样品,用手扇动其,在闻其气味!应该稍有水果气味。 化学方法:酯与羟胺反应生成一种氧酸。氧酸与铁离子形成牢固的品红色的络合物。在试管中加入两滴新制备的酯,再加入5滴溴水。有溴水的颜色不变或没有白色沉淀生成,将5滴新制备的酯滴入干燥的试管中,在加入7滴3%的盐酸羟胺的95%酒精溶液和3滴2%的NaOH

建筑学毕业设计中期检查报告.pdf

毕业设计中期检查报告题目 艺术设计与建筑学院建筑学专业20级班 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2016年月日

自检报告 (要点:1.毕业设计(论文)工作任务的进展情况 2.未按计划完成工作任务的原因 3.工作中所遇到的问题 4.下一步工作打算)一、工作任务的进展情况 通过阅读和熟悉设计文件及资料,在查阅相关设计规范的前提下,完成了对草图的绘制,包括建筑平面图,立面图,总平面以及建筑体块的设计。完成了建筑设计总说明,其中包括 建筑物的层数、层高、建筑总面积、建筑总层高、参考规范的说明,通过对草图的绘制,提 高了我的手绘能力,加强了草图大师的熟练度。 二、未按计划完成工作任务的原因 对于未按计划完成的工作任务,主要是因为 1.自己对某些概念和设计中遇到的一些难点未搞清楚,没有及时向老师同学请教。 2.对于CAD的运用不熟练也耽误了进度。 3.许多理论知识还不能够很熟练的运用,对于设计规范也不熟悉,只能边学边做。 4.自己对古建筑的外立面设计要点没有完全掌握。 三、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1、轴网柱距的确定开始不是很明确,地下停车场车位的摆放不合理,通过查阅书籍、规范,以及在老师的指导下,此问题得到了合理的解决,设计了一个符合任务书标准的地下停 车场。 2、设计防火分区时,防火分区的面积,出入口的位置,楼梯位置的确定都已明确,但是在防烟楼梯间的梯井尺寸管道尺寸不确定,通过查阅防火规范和所学习的课本知识,完成了 楼梯的设计,满足设计要求。 3、在设计总平面的部分时,自己对基地跟周边情况没有很好的理解,建筑的主入口摆放位置错误,老师跟我们讲了当地的实际情况,并去现场进行观看,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了总 平面的设计。 4、自己设计的商场建筑的层高不合理,在查阅相关资料并在老师的指导下,确定了商场的层高,在设计辅助功能时自己对消防水池的面积不确定,在老师的讲解下进行计算,完善 了消防水池的设计。 5、自己对古建筑外立面的知识没有很好的掌握,在画门窗,斗栱时没有设计思路,老师 带我们去了实地观看古建筑,并讲了古建筑的设计要点,在老师的帮助下很好的完成了外立 面的设计。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继续通过查阅有关商场建筑的资料、规范,结合之前所学的知识,进一步学习相关的新 知识,合理的安排自己的设计进度,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建筑内部结构,商场的防火分区, 顾客的流线组织,商场的功能分区,防火疏散等。及时发现自己设计中部的不足,并完善自 己的设计,尽力把设计做到最好。 学生签字: 年月日

抗菌药物作业

抗菌药物作业Newly compiled on November 23, 2020

抗菌药物 思考题 第38章抗菌药物概论 1.解释下列名词:抗菌谱,抗菌活性,抑菌药和杀菌药,MIC和MBC,化疗指数(CI),抗菌后效应(PAE),耐药性首次接触效应 2.抗菌药物的作用机制有哪些试举例说明。 3.细菌产生耐药性(获得耐药性)的途径主要有哪些 第39章β-内酰胺类抗生素 1.试述青霉素抗菌作用及机制、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应。 2.半合成青霉素药物分几类,各有什么特点每类写出一个药物。 3.头孢菌素类药物的作用机制是什么试述四代头孢菌素的特点(抗菌谱、抗菌活性、对β内酰胺酶稳定性、肾毒性等)。 4.其他β内酰胺类抗生素有哪些各有何特点 5.详述青霉素的抗菌谱、抗菌机制及抗菌特点 6.简述防治青霉素引起过敏性休克的措施。 7.青霉素G有哪些主要优点及缺点 第40章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类及多肽类抗生素 1.试述红霉素、林可霉素的抗菌作用和临床应用。 2.比较红霉素和青霉素的抗菌作用(抗菌谱)、机制和临床应用。 3.简述万古霉素的作用特点。 4 . 目前红霉素临床首选应用于哪些感染性疾病 第41章氨基苷类抗生素

1.常用氨基苷类抗生素有哪些试述氨基苷类抗生素的共同特点。 2.为什么氨基苷类抗生素和β-内酰胺类抗生素合用有协同作用 3.氨基苷类抗生素有哪些不良反应 4.简述氨基苷类抗生素抗菌机制。 第42章四环素及氯霉素类抗生素 1.什么是二重感染 2.试述四环素和氯霉素的主要不良反应。 第43章人工合成抗菌药 1.氟喹诺酮类药物的共同特点是什么简述其抗菌作用机制。 2.试述氟喹诺酮类药物的抗菌作用及临床应用。 3.磺胺类和甲氧苄啶(TMP)的抗菌机制各是什么为什么联合使用抗菌作用增强 4.简述甲硝唑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 5.简述磺胺类常见的不良反应及防治措施。 抗菌药物概述 自测题 一、选择题 (一)单选题 2. 抗菌谱是() A. 药物的治疗指数 B. 药物的抗菌范围 C. 药物的抗菌能 力 D. 抗菌药的治疗效果 E. 抗菌药的适应证 (二)多选题 5. 药物的作用机制包括() A. 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 B. 产生灭活酶 C. 改变细菌体内靶位结构 D. 抑制菌体蛋白质合成 E. 改变细菌代谢途径 6. 抗菌药的抗菌范围是() A. 革兰阳性菌 B. 革兰阴性菌 C. 衣原体 D. 真菌 E. 立克次体 二、填空题

对氨基苯甲酸乙酯的制备[资料]

对氨基苯甲酸乙酯的制备[资料] 对氨基苯甲酸乙酯的制备 对氨基苯甲酸乙酯(别名:苯佐卡因),白色晶体状粉末,无嗅无味。分子量165.19。熔点91-92?。易溶于醇、醚、氯仿。能溶于杏仁油、橄榄油、稀酸。难溶于水。 以对硝基苯甲酸为原料制备苯佐卡因,此方法是h.svlkowshi于1895年提出的,反应时将对硝基苯甲酸在氨水的条件下,用硫酸亚铁还原成对氨基苯甲酸,然后在酸性条件下用乙醇酯化,得到苯佐卡因产品。制备方法如下: 在第一步反应中,在氨水的条件下,硫酸亚铁在碱性环境下容易形成氢氧化物沉淀。硫酸亚铁还原生成的氨基苯甲酸,由于其羰基与铁离子形成不溶性沉淀,而混于铁泥中不易分离,此外对氨基苯甲酸的化学活性比对硝基苯甲酸的活性低,故其第二步的酯化反应的效率也不高,产物的收率较低。 本实验以对甲苯胺为原料,通过乙酰化、氧化、酸性水解和酯化四个步骤,制取苯佐卡因。本制备方法所用的条件较温和,但反应步骤较多,收率低,在工业生产中,生产环节多而不易于控制,一般用于实验室制备少量产品。 【实验目的】 1. 通过苯佐卡因的合成,了解药物合成的基本过程。 2. 掌握氧化、酯化和还原反应的原理及基本操作。 3.学习以对甲苯胺为原料,经乙酰化、氧化、酸性水解和酯化,制取对氨基苯甲酸乙酯的原理和方法。 【实验原理】 苯佐卡因的合成涉及四个反应: (1) 将对甲苯胺用乙酸酐处理转变为相应的酰胺,其目的是在第二步

高锰酸钾氧化反应中保护氨基,避免氨基被氧化,形成的酰胺在 所用氧化条件下是稳定的。 (2) 对甲基乙酰苯胺中的甲基被高锰酸钾氧化为相应的羧基。氧化过 程中,紫色的高锰酸盐被还原成棕色的二氧化锰沉淀。鉴于溶液 中有氢氧根离子生成故要加入少量的硫酸镁作为缓冲剂,使溶液 碱性不致变得太强而使酰胺基发生水解。反应产物是羧酸盐,经 酸化后可使生成的羧酸从溶液中析出。 (3) 使酰胺水解,除去起保护作用的乙酰基,此反应在稀酸溶液中很 容易进行。 (4) 用对氨基苯甲酸和乙醇,在浓硫酸的催化下,制备对氨基苯甲酸 乙酯。 反应式如下: 【实验试剂】 对甲苯胺、高锰酸钾、无水乙醇、95%乙醇溶液、乙醚、锌粉、无水硫酸镁、七水硫酸镁、浓盐酸、18%盐酸溶液、浓硫酸、冰醋酸、10%氨水溶液、10%碳酸钠溶液 【实验器械】 数字显示熔点仪、电子台秤、电磁炉、磁力搅拌器、烘箱、球形冷凝管、直形冷凝管、空气冷凝管、刺型分馏柱、接收器、蒸馏头、圆底烧瓶(100mL、50mL)、烧杯(500mL、250mL、100mL)、量筒(50mL、10mL)、锥形瓶、抽滤瓶、布氏漏斗、分液漏斗、玻璃棒、药匙、pH试纸、表面皿 【实验装置】

药物化学之合成抗菌药物

第二章合成抗菌药能抑制或杀灭病源性微生物的药物 包括喹诺酮类、磺胺类两类 第一节喹诺酮类抗菌药 一、结构分类 一个通式,三种结构类型 一个通式,三种结构类型,结构特点 如何掌握这个考点? 1、掌握通式的结构特征A环 2、各类的基本母核区别B环 1、萘啶羧酸类 B环:吡啶环 2、吡啶并嘧啶羧酸类

B环:嘧啶环 3、喹啉羧酸类 二、理化性质和毒性 喹诺酮药物共同性质 如何掌握这个考点? 1、掌握各类药物化学结构通式的特点 2、结构的基本母核以及有什么取代基 3、这些结构特征决定了药物的基本理化性质(通性) 4、这些结构特征对药物的稳定性、使用过程有什么影响以诺氟沙星为例

(1)3位羧基 酸性,可溶于碱(成盐) (2)4位酮基 (3)7位哌嗪 碱性,可溶于酸(成盐) 诺氟沙星 (1)酸碱两性(羧基,哌嗪)在酸碱中均溶解 (2)3位羧基和4位酮基易和金属离子(钙、镁、铁、锌)等形成螯合物,降低活性,同时也使体内的金属离子流失,尤其对妇女、老人和儿童引起缺钙、贫血、缺锌等副作用。 理化性质和毒性(其他类似物举一反三) (3)光照分解(产生光毒性,用药期间避免日晒);光照3位脱羧(产物无活性) (4)7位哌嗪杂环分解,7位哌嗪增加中枢毒性 (5)8位有F,有光毒性

三、喹诺酮药物代谢特点:代谢是考点 (补充知识)药物代谢:在酶的作用下,将药物转变成极性分子,再排出体外的过程,称为代谢。药物代谢的主要反应有:氧化、还原、水解、结合等 1、3位羧基与葡萄糖醛酸结合反应 2、哌嗪3’位氧化成羟基,进一步氧化成酮 四、喹诺酮药物代表药 如何掌握这个考点? 1、共5个代表药 2、掌握诺氟沙星(代表该类药物共同的特点) 3、取代基的区别 4、各自的特殊性 1、盐酸诺氟沙星

抗菌药物分类90282

抗菌药物分类90282

抗菌药物(Antimicrobial agents) 能抑制或杀灭病原菌,用于防治细菌感染性疾病的药物。包括抗生素和人工合成抗菌药物。抗生素(antibiotics): 是某些微生物产生的具有抑制或杀灭其它微生物作用的代谢产物。 抗菌药的分类: 第I类:繁殖期杀菌剂:如青霉类、头孢菌素类 第II类:静止期杀菌剂:如氨基糖苷类、多粘菌素类 第Ⅲ类:速效抑菌药:如四环素类、氯霉素类与大环内酯类 第Ⅳ类:慢效抑菌药:如磺胺类 I+II:协同(增强) I+Ⅲ:拮抗(可能) II+Ⅲ:协同(增强或相加) I+Ⅳ:协同 β-内酰胺类抗生素(Beta-lactam antibiotics) 包括:1、青霉素类抗生素 2、头孢菌素类抗生素 3、非典型的b-内酰胺类抗生素 抗菌机制: 阻碍细胞壁粘肽合成,造成细菌细胞壁缺损;激活细菌自溶酶。 一、青霉素类抗生素(Penicillins) (一)天然青霉素类(窄谱青霉素)Natural Penicillin 青霉素G 抗菌谱: ★大多数G+球菌:溶血链球菌,草绿色链球菌,肺炎双球菌。 ★G+杆菌:白喉棒状杆菌、炭疽杆菌、产气荚膜杆菌、破伤风杆菌。 ★G-球菌:脑膜炎奈瑟菌、不耐药的淋病奈瑟菌。 ★少数G-杆菌:流感杆菌、百日咳鲍特菌。 ★螺旋体:梅毒螺旋体、钩端螺旋体、回归热螺旋体。 ★放线菌。 临床应用 首选: ★溶血链球菌A组、B组感染:蜂窝组织炎、丹毒、猩红热、扁桃体炎等。 ★敏感葡萄球菌感染、鼠咬热。 ★草绿色链球菌心内膜炎(与链霉素联用)。 ★淋病。 ★梅毒、回归热。 ★流行性脑膜炎(首选SD,SD无效时才首选)。 ★破伤风、白喉(与抗毒素合用)。 ★钩瑞螺旋体病、放线菌病。 (二)半合成青霉素Semisynthetic Penicillins 1.耐酶类青霉素(异恶唑类青霉素) 药物:氟氯西林 抗菌特点:①耐酶,耐酸;对G-菌无效。 ②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对该类药可产生耐药性。 应用:耐青霉素G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 不良反应:与青霉素G有交叉过敏反应。 2.广谱青霉素类 代表药物:氨苄西林、阿莫西林(羟氨苄西林)

实验__苯甲酸乙酯的制备

实验 苯甲酸乙酯的制备 一、实验目的: 1、掌握酯化反应原理,苯甲酸乙酯的制备方法,了解三元共沸除水原理。 2、复习分水器的使用及液体有机化合物的精制方法。 3、进一步练习蒸馏、萃取、干燥和折光率的测定等基本操作。 二、实验原理: 苯甲酸,乙醇在浓硫酸的催化下进行酯化反应,生成苯甲酸乙酯与水。 反应机理: 由于苯甲酸乙酯的沸点较高,很难蒸出, 所以本实验采用加入环己烷的方法,使环己烷、乙醇和水形成三元共沸物,其沸点为℃。三元共沸物经过冷却形成两相,使环己烷在上层的比例大,再回反应瓶,而水在下层的比例大,放出下层即可除去反应生成的水,使平衡向正方向移动。 三、实验仪器及试剂: 仪器:圆底烧瓶、回流冷凝器、分液漏斗、锥形瓶、烧杯、温度计、球形冷 试剂 d 4 20 ./℃ n D 20 乙醇 苯甲酸 249 环己烷 80 乙醚 苯甲酸乙 酯 211~213

凝管、分水器。 试剂:苯甲酸 4g、无水乙醇10ml、浓硫酸 3ml、Na 2CO 3 、环己烷8ml、乙醚、 无水MgSO 4 、沸石。 装置图: 反应装置蒸馏装置 四、实验步骤: 1、加料:于50ml圆底烧瓶中加入:4g苯甲酸;10ml乙醇;8ml环己烷;3ml 浓硫酸,摇匀,加沸石。按照实验仪器左图组装好仪器(安装分水器),加热反应瓶,开始回流。 2、分水回流:开始时回流要慢,随着回流的进行,分水器中出现上下两层。当下层接近分水器支管时将下层液体放入量筒中。继续蒸馏,蒸出过量的乙醇和环己烷,至瓶内有白烟或回流下来液体无滴状(约2h),停止加热。 3、中和:将反应液倒入盛有30mL水的烧杯中,分批加入碳酸钠粉末至溶液呈中性(或弱碱性),无二氧化碳逸出,用PH试纸检验。 4、分离萃取、干燥、蒸馏:用分液漏斗分出有机层,水层用25mL乙醚萃取, 然后合并至有几层。用无水MgSO 4 干燥,粗产物进行蒸馏,低温蒸出乙醚。当温度超过140℃时,用牛角管直接接收210~213℃的馏分。 5、检验鉴定: 物理方法:取少量样品,用手扇动其,在闻其气味,应该稍有水果气味。

人工合成抗菌药题库

人工合成抗菌药 重点:喹诺酮类抗菌作用机制、临床应用、TMP与SMZ的协同抗菌机制及临床应用。一、喹诺酮类药物 第一代:萘啶酸第二代:吡哌酸。仅用于泌尿道和肠道感染 第三代:氟喹诺酮类主流药第四代:新氟喹诺酮类—“呼吸道喹诺酮类药物” 【药理作用】 1.抗菌谱广,杀菌作用强,对G+、G-、铜绿假单胞菌、结核、支原体、衣原体、厌氧菌、军团菌等各种菌均有作用。 2.药动学特性好:吸收迅速完全,分布广,浓度高,可杀菌,t1/2长。 3.细菌对本类药物与其他抗菌药物之间无交叉耐药性。 4.临床应用广:呼吸道、尿路、骨关节及皮肤软组织。 5.不良反应少、轻微:恶心、光敏性皮炎和骨关节病。 【抗菌作用机制】 1.抑制DNA回旋酶:这是该类药物抗革兰阴性菌的主要机制。通过形成DNA回旋酶-DNA-喹诺酮三元复合物,抑制回旋酶切口和封口功能,从而阻止DNA复制。此类药物对人体内的拓扑异构酶II影响较小。 2.抑制拓扑异构酶IV(解链酶) :这是该类药物抗革兰阳性菌的主要机制。喹诺酮通过抑制其解旋活性,干扰DNA复制。 3.其他:诱导DNA错误复制及抗生素后效应等。 【耐药机制】交叉耐药,故两种喹诺酮药不能交替使用。与其他类别药无交叉耐药。 1.酶与药物亲和力下降; 2.细菌细胞膜孔蛋白通道改变或缺失,使细菌对药物的通透性降低,进入菌体的药物减少; 3.药物外排增加。 【临床应用】 1.泌尿生殖道感染:首选环丙沙星、氧氟沙星、β-内酰胺;铜绿假单胞菌:环丙沙星 2.呼吸道:耐青霉素肺炎链球菌: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与万古霉素联用;代替大环内酯类治疗支原体、衣原体肺炎、军团病。 3.肠道与伤寒:志贺菌痢疾、胃肠炎、伤寒、副伤寒 4.旅行性腹泻 【不良反应】胃肠反应、中枢神经系统毒性:CNS兴奋表现、皮肤反应及光敏反应、幼年动物软骨组织损害、肝、肾功能损害、跟腱炎、心脏毒性 常用药物: 诺氟沙星(norfloxacin):用于泌尿系和肠道感染。 环丙沙星(ciprofloxacin):应用广,是体外抗菌活性最强的药物,用于革兰阴性菌、耐药菌株感染。 氧氟沙星(ofloxacin)和左氧氟沙星(左旋体):用于全身感染左氧氟沙星活性更强,不良反应更小。 二、磺胺类药物(对氨基苯磺酰胺衍生物)广谱抑菌药。曾广泛应用于临床,不良反应使应用受限。 1.用于全身感染的磺胺类(易吸收):磺胺嘧啶(SD)、磺胺甲恶唑(SMZ)。 2.用于肠道感染的磺胺类(难吸收):柳氮磺吡啶(sulfasalazine,SASP) 治疗非特异性结肠。 3.外用磺胺药:磺胺嘧啶银(SD-Ag)用于烧伤、创伤伴铜绿感染。磺胺醋酰(SA-Na) 用于眼部感染。 【抗菌作用机制】磺胺类药物结构与对氨基苯甲酸(PABA)相似,与PABA竞争菌体二氢

建筑学毕业设计工作总结

建筑学毕业设计工作总结 篇一:建筑工程毕业设计总结 毕业设计总结 题目:江苏省**************商住 楼施工组织设计 姓名: **** 学号: ********* 院、系:建筑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 指导老师: *****(校内)*******(校外) 二0一二年五 毕业设计总结 毕业设计终于做好了,通过这么长时间的努力,终于有了结果。在这期间有过攻克难关的笑容,也有过遇到困惑的愁苦,但是现在都已经不重要了,现在有的只是喜悦。 经过几周的奋战我的毕业设计终于完成了。在没有做毕业设计以前觉得毕业设计只是对这几年来所学知识的单纯总结,但是通过这次做毕业设计发现自己的看法有点太片面。毕业设计不仅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一种检验,而且也是对自己能力的一种提高。这次的毕业设计相对于以前的课程设计,多了很多思考,也锻炼了我的组织能力和对一些知识的深刻认识,使我受益匪浅。毕业设计不仅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一

种检验,而且也是对自己能力的一种提高。通过这次毕业设计,使我明白了自己原来的知识比较欠缺,自己要学习的东西还很多。以前老师觉得自己什么都懂了,有点眼高手低的感觉。通过这次毕业设计,我才明白学习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我以前所懂的都只是停留在表面,并让我知道,在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都应该不断的学习,努力的充实自己的大脑。 在整个毕业论文设计的过程中我学到了做任何事情所要有的态度和心态,首先我明白了做学问要一丝不苟,对于出现的任何问题和偏差都不要轻视,要通过正确的途径去解决,在做事情的过程中要有耐心和毅力,不要一遇到困难就打退堂鼓,只要坚持下去就可以找到思路去解决问题的。在设计中要学会与人合作的态度,认真听取别人 的意见,这样做起事情来就可以事倍功半。在这次毕业实习过程中,在实习工地的工人师傅、施工员的帮助下,我对此次设计过程中出现的专业知识困惑和问题,虚心向他们请教和学习,通过他们的教授解释,我收益匪浅,不仅学到了许多专业知识,而且还从建筑工人师傅老前辈那学到了许多做人处世的道理。 这次毕业设计主要是结合自己在施工现场的内容做的,在公司实习六个多月里,对我来讲是一个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建筑类毕业设计

1. 工程概况: 本旅馆是为了解决外地旅客短期居住而设置的,主要服务对象为出差办事,期探亲及旅途中专等一般旅客。 建设地点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位于抗震设防烈度7度区,场地类别为 Ⅱ 类,设 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基本雪压s 0=0.45 kN/m 2,基本风压w 0= 0.55kN/m 2,永久值系数=0.5,地面粗糙度为c 类,盖房屋为二类建筑。 本旅馆为10层框架结构一层层高3.6m ,2-10层为3m ,一层主要配有卫生间、会客厅、门厅、办公室、电话总计室、总务仓库、配电室、维修间等;2-10层主要配有接待台、卫生间、洗漱室、淋浴室、客房等。 根据结构使用功能要求,首层3.6m ,2-10层层高均为3.0m 。外墙墙厚400mm ,内墙为200mm 。标准层建筑平面示意图见图1,剖面示意图见图2。 纵向框架 横向框架 图1 框架结构计算简图 2. 结构布置及初选截面尺寸 该建筑经过对建筑高度、使用要求、材料用量、抗震要求、造价等因素综合考虑后,宜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混凝土强度等级采用:梁、板为C30;柱为C40, 按照建筑设计确定得轴线尺寸和框架结构布置得原则进行结构布置。 标准层结构布置平面图 各构件的截面尺寸初估如下:

合计: 3.04KN//m 2 采用铝合金玻璃窗,房间门用木门,底层入口处门用铝合金玻璃门。其单位面积重力荷载为 铝合金玻璃门窗 0.4 KN//m 2 木门 0.2 KN//m 2 3.3重力荷载代表值 结构抗震分析时所采用的计算简图如图2所示。集中于各指点的重力荷载代表值Gi 为计算单元范围内各层楼面上的重力荷载代表值及上 、下各半的墙、柱等重力荷载。 按上述方法所计算的各质点的重力荷载代表值Gi 见图2。 G 11=2295.00 G 10=9257.70G 9=7638.04G 8=7638.04G 7=7638.04G 6=7638.04G 5=7862.43G 4=7862.43G 3=7862.43G 2=7862.73G 1=10966.52 图2 各质点的重力荷载代表值Gi(kN) 4.框架的刚度计算 4.1.横向侧移刚度计算 4.1.1以○B 轴框架的几何尺寸 截面尺寸 KL2-1、KL2-2的截面尺寸相同,均为700m m m m 350?=?b b h b 柱的截面尺寸相同1~5层为800mm ×800mm ;6~11层为700mm ×700mm 柱的计算长度c L 为:1层c l =3600mm ;2~11层c l =3000mm 梁、柱截面惯性矩b I 、c I

化学合成抗菌药

化学合成抗菌药 第一节磺胺药 磺胺药是应用最早的一类人工合成抗菌药,自1935年发现百浪多息能够治愈实验性感染,并证明其有抑制菌活性的基本结构是对位氨苯磺胺(简称磺胺)以来,磺胺药发展很快,对细菌性感染的化学治疗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磺药抗菌谱广,性质稳定,使用简便,价格较低,但是它只能抑菌,且易产生耐药性。近年来,一些新型磺胺药及甲氧苄氨嘧啶的出现,为磺胺药的发展开拓了广阔前景。 [构效关系]磺胺药的基本结构是磺胺,其分子中含有苯环、对位氨基和磺酰胺基。 一般说来,只有保持了游离对位氨基时才有抗菌活性;氨基端取代的化合物在体内解离,放出游离氨基,才有抗菌作用;取代磺酰胺基上的氢原子,可以得到许多抗菌效力更强的磺胺药,常用磺氨药的化学结构见表24-1。 [理化性状]磺胺药一般为白或黄色结晶性粉末,在水中溶解度很低,较易溶于稀碱。制成钠盐后易溶于水,水溶液呈碱性。 [抗菌作用]磺胺药属广谱抑菌药,血中最低有效浓度为5mg/100ml。严重感染时则需10-15mg/100ml。对大多数革兰氏阳性菌和一些革兰氏阴性菌有效。根据病原菌对磺胺药的敏感性,可分为:①.高度敏感菌,如链球菌、肺炎球菌、沙门氏菌、化脓棒状杆菌、大肠杆菌等;②.次敏感菌,如葡萄球菌、变形杆菌、巴氏杆菌、产气荚膜杆菌、肺炎杆菌、炭疽杆、绿脓杆菌等。此外,对某些真菌和衣原体亦有抑制作用。某些磺胺药还不够对球虫、住白细胞虫、疟原虫、弓形体等有效。磺胺药对螺旋体、立克次氏体、结核杆菌、病毒等无作用。 [作用机理]磺胺药是通过与PABA竞争二氢叶酸合成酶,妨碍敏感菌叶酸合成而发挥抑菌作用的。对磺胺药敏感的细菌不能直接利用外源性(宿主)叶酸,在其生长繁殖过程中,必须利用PABA、二氢喋啶,在二氢叶酸合成酶的催化下,合成二氢叶酸,再经二氢叶酸还原酶的作用,形成四氢叶酸。四氢叶酸是形成嘌呤和嘧啶必需的一碳基团转移酶的辅酶,嘌呤和嘧啶是合成核酸的必需原料,而核酸是细菌繁殖的物质基础。磺胺与PABA的结构极为相似,因而可与PABA竞争二氢叶酸合成酶,妨碍二氢时酸的合成;或者,形成以磺胺代替PABA 的伪叶酸,最终使核酸合成受阻(图24-1),从而影响细菌的生长繁殖,产生抑菌作用,磺胺对已合成的叶酸无影响,故作用发生较慢。能利用外源性叶酸的细菌,对磺胺药则不敏感。畜禽细胞能直接利用叶酸,故不易受磺胺药阻断叶酸合成的危害。 值的注意的是,磺胺药只有在机体防御机能健全的条件下,才能取得理想的抗感染效果。此外,由于PABA与二氢叶酸合成酶的亲和力较磺胺药强,所以磺胺药的浓度必须大大高于PABA,才能有效的抑制细菌。此外,脓液和坏死组织中含有大量的PABA,能耐减弱磺胺药的作用;局麻药普鲁卡因在体内水解时可产生PABA,亦妨碍磺胺药的疗效。这些情况,在用药时应予以注意。 [耐药性]敏感菌对磺胺药在体内外均易产生耐药性,而且对一种磺胺药产生耐药性后,对其他磺胺药亦往往有交叉耐药性。耐药性的形成,是由于细菌改变代谢途径,生成大量PABA 竞争二氢叶酸合成酶,或直接利用外源性叶酸的结果。 [体内过程]根据磺胺药在肠道的吸收情况,可分为易吸收型与难吸收型两类。前者主要用于全身感染,后者适用于肠道感染。磺胺药的体内过程见图24-2。 1.吸收:多数磺酰胺基端取代的磺胺药易经小肠吸收,但其吸收率因药物和动物的种类而异。其顺序分别为:SM2>SM1>SDM’>SN>SD;禽>犬、猫> 猪> 马> 羊> 牛。一般而言,肉食动物内服磺胺药后,经3-4h即可吸收完毕,其他单胃动物需经4-6h,反刍兽则要经12-24h才能全部吸收,尚无反刍机能的犊和羔,对磺胺药的吸收大致与单胃动物相似。此外,胃肠内容物过度充盈、胃肠机能减弱时,均级影响磺胺药的吸收。可溶性磺胺制剂(如各种磺胺药的钠盐)亦可经肌肉、腹腔注射或由子宫、乳腺注入而迅速吸收。 2.分布:磺胺药吸收后分布于全身组织及体液,其中以血液、肝、肾含量较高,神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