庾信所撰碑铭史实考索及其意义

庾信所撰碑铭史实考索及其意义
庾信所撰碑铭史实考索及其意义

第20卷第3期 许昌师专学报 2001年第3期Vol.20.No.3 JOURNA L OF X UCH ANG TE ACHERS C O LLEGE No. 3.2001

[收稿日期]2001-03-10

[作者简介]李文才(1969-),男,江苏东海人,历史学博士。现为河北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魏晋南北朝隋唐史。①本文所引碑、铭,均以《全后周文》所录为主,并参考《文苑英华》(中华书局1966年版)所载。见清代严可均辑《全上古三

代秦汉三国六朝文》,中华书局1958年版。

庾信所撰碑铭史实考索及其意义

李文才

(河北大学人文学院,河北保定071002)

[摘 要] 庾信的文学作品,特别是他后期所撰写的神道碑、墓志铭,具有相当高的史料价

值,可以从某些方面补、正正史记载的阙、误,对于认识历史其作用意义不可低估。

[关键词] 庾信;神道碑;墓志铭;西魏;北周;赐复胡姓

[中图分类号]K 239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9949(2001)03-0052-04 “庾信文章老更成,凌云健笔意纵横”,身为独占六朝文坛鳌头的重要作家,以其卓越的文学成就和独特的人生历程,庾信在他生前身后的一千余年里,始终都是文人墨客争论极多的人物。纵观对庾信的诸多评价,虽或毁或誉,但基本都是在文学研究的领域中进行。笔者不是学文学的,因此绝不敢从文学方面,对其妄置唇喙。然就鄙之所见,庾信的文章,除了可以从文学鉴赏的角度进行研究外,即从历史学研究的角度来看,也颇具史料价值。尤其是他后期所撰写的大量墓志铭、神道碑,其中所反映的史实,可以从许多方面补、正有关正史记载的阙、误。故不揣愚陋,试为发明其一二真相,欠妥之处,尚祈博学君子有以教焉。

一、关于赐复胡姓及其运用情况

如所周知,宇文泰在主持西魏朝政以后,为强国强军,就开始推行一系列带有浓厚“复古”色彩的改革。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为了配合府兵制的进行,而推行了赐复胡姓的运动。赐复胡姓,到后来的北周王朝仍在一定程度上继续着,一直到杨坚控制北周朝政,将要进行禅代时,才予以废除。那么,胡姓在西魏北周社会上的应用情况究竟如何?换言之,胡姓的社会影响,到底有多大?这从庾信所撰写的碑铭中,可以得到一些说明。

庾信所撰碑铭,碑主用胡姓者占较大比重。大凡汉姓而有赐胡姓者,基本都用所赐胡姓,而很少

用原汉姓(本就为胡姓者,自不待言)。据初步统计,有如下碑铭(括号内为墓主原姓氏或原姓名):

《周冠军公夫人乌石兰氏墓志铭》(石氏)、《周柱国大将军大都督同州刺史尔绵永神道碑》(段永)、《周赵国公夫人纥豆陵氏墓志铭》(窦氏)、《周谯国公夫人步陆孤氏墓志铭》(陆氏)、《周车骑大将军贺娄公

神道碑》(张慈)、《周柱国大将国纥干弘神道碑》(田弘)、《周兖州刺史广饶公宇文公神道碑》

(郑常)、《周上柱国宿国公河州都督普屯威神道碑》(辛威)、《周太子太保步陆逞神道碑》(陆逞,疑“陆”后阙一

“孤”字,此当为后世传刻之误)。这种情况说明,胡

姓已为当时社会所接受,在某种意义上,胡姓正是社会地位、社会荣誉的象征。唯其如此,当时的达官贵人才会在为其先人树碑立传时,宁用复杂拗口的胡姓,而不用其原来简洁明快的汉字单姓。据《周兖州刺史广饶公宇文公神道碑》及《周大

将军上开府广饶公郑常墓志铭》(按,此“碑”、“铭”主人为同一人,均为郑常),碑文有云:“……高祖武皇帝以仲春誓众,甲子济河,公仗剑六军,披图八阵,……及九州攸同……加以举功行赏,推恩分邑,兼乘而反,光乎谯郡之城;载宝而归,照于临漳之水。即日赐姓宇文,与国同族。娄敬上书于鹿辂,

项伯舞剑于鸿门。公之此荣,足为连类。……”铭也有类似的话:“……武皇帝有盟津之师,以公为中权之劲,外从决胜,内侍军谋。及文轨既同,旃旌已偃,司勋行赏,军吏举功,……赐姓宇文,与国同乘之荣,周之宗盟,非复异姓之后,蕃屏是寄,降宠所归。公室无疏,此之谓矣。……”碑文以娄敬赐姓

刘氏为比,铭文以周室宗盟为喻,均说明赐姓,尤其是赐姓宇文氏的无比荣耀性。又,郑常赐姓系在周武帝宇文邕统治时期,这表明至迟到此时,赐姓已成为北周统治者驾驭臣下的一种工具了。它与宇文泰刚推行此项运动时,其用意已有所不同,当初宇文泰开展赐复胡姓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配合府兵制建军方式的进行。而到武帝时,军队建设已基本完成,赐复胡姓的这方面用途,已不再重要。因此,宇文邕便将之变成一种奖励机制,以此来策励群臣。从而使得胡姓成为社会地位、社会荣誉的象征。①《周书》卷36“校勘记”六、八。

②《全后周文》卷十五《周兖州刺史广饶公宇文公神道碑》。卷十七《周大将军上开府广饶公郑常墓志铭》则作:“……武皇帝有盟津之师,以公为中权之劲,外从决胜,内侍军谋。及文轨既同,旃旌已偃,司勋行赏,军吏举功。乃授使持节、上开府,增邑五百户,赐姓宇文,与国同乘之荣;周之宗盟,非复异姓之后,……”。③《周书》卷35“校勘记”六、七、八。

北周赐复胡姓,究竟终止于何时?宇文泰临终前,是否留有“遗旨”准备停止赐复胡姓?按,大象二年(580)十二月癸亥,北周曾下发一道诏书,以赐复胡姓为“权宜之制”而废除之,“诸改姓者,悉以复旧”。周伟洲先生根据出土的叱罗协墓志铭所云“天和元年,诏以公旧望隆重,功绩文宣,逢事限。添参皇族,宜依太祖遗旨,还复旧姓”,认为宇文泰

去世前曾留有复旧姓的“遗旨”。[1]

我曾就此进行过驳正,以为单凭这条材料及癸亥诏,还不足以说明宇文泰准备废止赐复胡姓。而庾信所撰墓志铭,又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些线索,证明宇文泰并不曾认识到赐复胡姓的落后性,因而也不可能留下改弦更张的“遗旨”。据《周上柱国宿国公河州都督普屯威神道碑》,碑主普屯威,即辛威,西魏大统十三年(547)赐姓普屯氏,《周书》、《北史》均有传。普屯威死于大象二年(580)冬,与癸亥诏差不多在同一时间。其下葬时间,碑铭曰:“以今开皇元年(581)七月某日反葬于河州金城郡之苑川乡。”则碑铭撰写时间,就在开皇元年七月前后,因此,至迟在普屯威下葬、庾信撰碑的时候,其家人是绝对知道癸亥诏的。但辛氏后

人却不顾新颁不久的癸亥诏书,依然用其所赐胡姓,这种情况应如何解释?我认为,这一则说明直到杨坚已行禅代、以隋代周,而一些北周旧臣曾受赐胡姓者,仍将赐姓视为荣耀。而这除了足以说明赐姓的社会影响之巨大,实已深入人心之外,同时,也从一个侧面间接论证了宇文泰在临终前,并没有留下什么“遗旨”,准备终止其着力推行的赐复胡姓运动。 二、碑铭对正史阙误的补正价值

庾信所撰碑铭,其史料价值最大者,乃在可与有关正史进行比照,以补、正正史有关记述中的阙、误之处。兹举以下几例:《周书》卷三十六《卷伟传》附有族人郑顶、郑常父子二人的小传。其中的简略、疏误之处,就可以用庾信所撰写的郑常神道碑、郑常墓志铭进行校补。按《周兖州刺史广饶公宇文公神道碑》、《周大将军上开府广饶公郑常墓志铭》均比较详细地记载了郑常的生平事迹,其中言郑常父名“顼”,这就纠正了《周书》言常父名“顶”之错误。又碑、铭载郑常

封爵为“广饶公”,纠正了《周书》作“饶阳侯”之误。唐长孺先生在《周书》“校勘记”中,就倾向于常父名

“顼”,爵封“广饶公”①

。《传》叙述郑常受赏赐的原因时,仅言“以立义及累战功,授上开府、仪同大将

军……”[2]

,让人读后仍不明其里,“立义”、“战功”

究竟是些什么内容?碑、

铭为我们提供了这方面的详情,所谓“立义”就是指大统三年(537),郑常及其父亲郑顼,随同族人郑伟纠合乡里,在陈留起兵响应独孤信克复洛阳之军事行动。而“战功”,则除了大统三年”立义”外,还有保定三年(563)任罗州刺史期间,领金州兵马应接上庸公陆腾绥定汉中事,及参与建德五、六年(576、577)北周灭齐之战役等。不过,《传》的最大疏落之处,还是关于郑常受赐宇

文氏情况的记载,《传》并未言郑常曾受赐宇文氏,而碑、铭则较为详细地记载了这个情况:“……高祖武皇帝以仲春誓师,甲子济河,公仗剑六军,披阵八图。……加以举功行赏,推恩分邑……即日赐姓宇

文。”②

再如《周大将军崔说神道碑》,除可以校勘《周书?崔说传》中的错误处之外③。更可补《传》之简

略处。如传云:“……军还,除使持节、崇德安义等十三防熊和中等三州诸军事,崇德防主……”关于十三防的具体名称,就有赖于碑文为我们提供:“……除使持节、大将军、大都督,崇德、安义、建忠、

九曲、安乐、三泉、伏流、周张、平泉、固安、蛮通谷凡十三防御熊、和、中三州,黄芦、起谷、王晏、供超、牵羊、温狐、交河、大岭、避雨、木栅寺十一戍诸军,崇德防主。宜阳土地,更有秦兵;熊耳山前,还逢积

仗。……”①

据此,不但可以了解到“十三防”的具体名称,还可了解所谓的“一十戍”。周一良先生在其《北魏镇戍制度考及续考》一文中,对北魏的镇戍

制度进行了精湛的考论,指出“镇”下有“戍”。②

而庾信所撰的这个碑铭,又为我们提供了有关西魏北周时期镇戍制度的一些材料

。虽然我们还不能据此就认为,“防”就是“镇”,但“戍”这一机构当是沿袭北魏旧制而来,则是不应有什么疑问的。

①据碑铭所载,仍只得十一防之名称,亦或是文中如此断句不确?但这即已较《传》所载为详矣。②周一良先生文载《魏晋南北朝史论集》,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③尧峻墓志铭,见赵超《汉魏南北朝墓志汇编》第437页,天津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④即《全后周文》卷十五所载庾信《周陇右总管长史赠少保豆卢公神道碑》。

唐长孺先生曾用《周柱国大将军大都督同州刺史尔绵永神道碑》对《周书》卷三十六《段永传》进行过校勘。其实,碑更可以用来补充《传》记事的简略之处。按,《传》云,段永“晋幽州刺史(段)匹后也,曾祖忄畏,黄龙镇将”,未言其父、祖两辈情况,而碑则具载永父、祖姓名、历官,碑云:“祖援,镇西将军,冯翊太守;父儒,平东将军,持节恒幽朔三州诸军事、恒州刺史。”

又,段永在魏孝武帝元修时期,曾统兵平定元伯生之乱,《传》记云:“时有贼魁元伯生,率数百骑,西自崤、潼,东至巩、洛,屠陷坞壁,所在为患。魏孝武遣京畿大都督匹娄昭讨之,昭请以五千人行。永进曰:‘此贼既无城栅,唯以寇抄为资,安则蚁聚,穷则鸟散,取之在速,不在众也。若星驰电发,出其不虞,精骑五百,自足平殄。若徵兵而后往,彼必远窜,虽有大众,无所用之。’帝然其计,于是命永代昭,以五百骑讨之。永觇知所在,倍道兼进,遂破平之。”按,《传》所言京畿大都督匹娄昭,即《北齐书》卷十五之娄昭。《段永传》所载匹娄昭请以五千从马出征元伯生事,《北齐书?娄昭传》不载,其载匹娄昭与魏孝武关系,仅记有“魏孝武将贰于神武(按,指高欢),昭以疾辞还晋阳”一事。又考诸尧峻墓志铭(《

齐故开府仪同三司中书监征羌县开国侯尧公墓志铭》

),亦曾言及匹娄昭武干事功,但也是仅记有天平元年(534)讨平兖州刺史樊子鹄事:“天平元年兖州刺史樊子鹄,驰传西通,萦城北抗。大都督

娄昭受月辰专征,星言电扫……”③

并未载有请兵五千讨元伯生事。

其中原因,与避讳有关。如所周知,正史列传

一般都是某人向史官提供的“行状”来书写的。娄昭请兵五千与段永止请五百相比,显然不是什么光彩的事。故其家人在向史官呈报行状时,对此讳而不书。所以,当唐人修《北齐书》时,也就无由将此事书写进去。尧峻墓志铭也是同一道理,同在一朝为臣,对同僚的不体面事,当然也要有所隐讳。

而段永的情况刚好相反,他身为北周大臣,自然没有什么需要避讳的地方,对此荣耀之事,其后人在上报史官的行状中,当然要大书一笔。其碑铭自然也不会忘记将此事写进去,碑云:“于时贼帅元伯,破掠城市,西自潼函,东绵巩洛,京畿大都督请马七千。公曰,此贼无他策,寻自鸟散。止请五百骑,应手生擒。朝廷赏其谋策,百姓喜其除害。……”与正史相验证,知《周书?段永传》所记匹娄昭请兵五千、段永请兵五百一事,当为信史,而《北齐书》则有所避讳。唯尔绵永碑载“元伯”及京畿大都督请兵“七千”,与《传》言“元伯生”、“五千”略有不同,但无关宏旨。另外,尔绵永碑还言及武成二年(560),永进都督瓜州诸军事、瓜州刺史事,而《传》无载,是碑又补《传》之一阙。

再如有关豆卢宁及其家人事迹,碑铭纠补正史误阙之处,亦殊不少。据《周书》卷十九《豆卢宁传》:“豆卢宁字永安,昌黎徒何人。其先本姓慕容氏,前燕之支庶也。高祖胜,以燕。皇始初,归魏,(按,疑‘燕’字衍,见‘校勘记’)授长乐郡守,赐姓豆卢氏,或云避难改焉。父长,柔玄镇将,有威重,见称于时。武成初,以宁著勋,追赠柱国大将军、少保、涪陵郡公。”豆卢宁碑的记载,与《传》有些不同:“……曾祖尚书府君,因魏室之难,改姓豆卢,仍为官族,祖仕魏文成皇帝,考早亡,朝迁以庸勋攸属,恩深追远,保定三年,有诏赠柱国大将军、少师、涪陵郡开国公。”又豆卢宁弟豆卢永恩碑:“本姓慕容。……自天市妖星,连津兵覆,尚书府君改姓豆卢,筮

仕于魏……”④

综合两碑一传以观,慕容氏之改豆卢,似以避免改姓之可能性更大。而关于追封豆卢宁父事,也似以碑所载更为可能,理由是,周明帝武成年间,刚行禅代未久,且政局亦不甚稳定,不太可能大规模地追赠功臣先辈。而到周武帝保定时期,北周政局稳定。果尔,则碑云追封“少师”为是,而《传》云“少保”不确。

又如《周冠军公夫人乌石兰氏墓志铭》云:“夫

人讳某,乐陵人也。晋司徒乐陵公(石)苞后。子孙就封,因即家焉。扶风旧城,犹有铁市;河南故墅,尚余金谷。或寓燕陲,仍仕代郡。祖行代郡尹,父魏司空兰陵郡公,司空佐命,魏朝少傅,丞疑周室。并为大族,俱蒙赐姓。秦晋匹也,是曰通家。夫人年十七,归于宇文氏,……”是知此乌石兰氏,本渤海石氏、晋朝石苞后代一支迁于北方代郡者。后在宇文泰推行赐复胡姓的运动中,被赐姓乌石兰氏,并与宇文氏家族结为婚姻。而据《晋书》卷三十三《石苞传》末载:“苞曾孙朴(或作璞),字玄真,为人谨厚,无他材艺,没于胡。石勒以与朴同姓,俱出河北,引朴为宗室,特加优宠,位至司徒。”因此,碑所载乌石兰氏,极有可能即石朴之后代。

他如《周大将军闻嘉公柳遐墓志铭》①有云:“天和某年,归窆于襄阳白沙之旧茔。”与《周书?柳霞传》两相对照,知河东柳氏自永嘉南渡,在寓居襄阳二百余年之后,已将这里当成了故土,故称归葬襄阳为归窆“旧茔”,换言之,襄阳已经被河乐柳氏视若第二故乡。再如,《周柱国大将军拓跋俭神道碑》,碑主拓跋俭即长孙俭,《周书》卷二十六、《北史》卷二十二均有传,《周书》传有云:“荆州民仪同赵超等七百人,感(拓跋)俭遗爱,诣阙请为俭立庙树碑,诏许之。”而碑云:“公在民留爱,身后见思,吉日良辰,郊祠野祭。仪同赵迢等六百九十七人表请立庙,陈请象魏,有诏许焉。”是知碑言“六百九十七”为确数,《传》言“七百”仅举其大略也。

三、余论

作为“奇才秀出,牢笼于一代”[1]的作家,庾信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已无需多置其词。本文所讨论的对象,主要是庾信所撰写的神道碑、墓志铭———这些在文学评论家的眼中,可能是最没有文学研究价值的东西。然而,从事物的多样性来说,这些文学研究价值不大的作品,可能对其他方面的研究,更有其意义。从这个角度看,庾信所撰写的大量碑、铭,具有极高的史学价值,对于补、正正史的阙误,甚至对廓清这一时期的诸多历史真相,都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这就是笔者撰写本文的动机所在。至于庾信其他大量的文学作品中所包含的史料价值,笔者将另有专文讨论,此不赘述。

[参 考 文 献]

[1]周伟洲1陕西北周墓葬与民族问题[A].魏晋南北朝史

学会?魏晋南北朝史研究[C].武汉:湖人民出版社, 19961

[2]周书?郑伟传附郑顶、郑常伟传1

[3]周书?庾信传“史臣曰”1

[责任编校:孟 聚]

A Probe into the H istorical F acts of Yu Xin’s I nscriptions and Epigraphs

LI Wen2cai

(School of Humanities,Hebei University,Baoding071002,China)

Abstract:There is much historical value existing in Y U X in’s literary w orks,especially in the inscriptions and epigraphs written by him during his later period.They can replenish the lacks of historical writings,and at the same time,correct the errors of these writings.They play a fairly im portant role in our recognizing historical facts.

K ey w ords:Y U X in;inscriptions on a tombstone;epigraph;the Western Wei Dynasty;the Northern Zhou Dynasty

①按,“郑嘉公”当作“闻喜公”,《全后周文》此字当系后世传刻之误,不可能是庾信撰写之误。又,《周书》作“柳霞”亦误,当

为“柳遐”。详见《周书》卷四二之“校勘记”。

中国古代文学要籍导读作业三答案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综合练习(三) (十一至十七章) 一.填空题 1.《文选》又称《昭明文选》,因为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它是南朝梁昭明太子__萧统____负责组织编纂的。它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___诗文选集__。 2. 从唐初至现代,《隋书》所著录的总集至今保存完整的仅有三部《___文选___》、《__文心雕龙___》、《__玉台新咏》,而《_文选__》是现存最早的一部诗文总集。 3.《文选》所录的作品,上自先秦,下迄_齐梁_____,除无名氏外,共有123__家,__700____篇。 4.《玉台新咏》是南朝梁、陈间的著名诗人_徐陵_____编的一部诗歌选集。它是继《诗经》《楚辞__》后最古老的诗歌总集,收录了__汉代____至__梁代____的___690___首诗歌。 5.明代《玉台新咏》的刻本,都是根据南宋永嘉_陈玉父__刻本刻印的,但这个版本比___陈玉父______本多了_179_首诗。 6. 在重视华美辞采的南北朝时代,陶渊明的诗风被目为“__质直____”,并不被人们特别看重。钟嵘的《诗品》仅仅将他列为___中品__,而将写山水诗的谢灵运列入__上品____。直到__唐代____,陶渊明的地位才大大提高。 7.庾信的作品,前后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前期风格绮艳流丽,后期____劲健苍凉_;作品的主要内容前期多是奉和应制、吟花弄月、美人艳情,后期多写___身世之感_________、亡国之痛、_乡关之思_。 8.清代有两个人为庾信集作注:一是吴江人___吴兆宜_____作《庾开府全集笺注》十卷;一是钱塘人_倪璠_____作《庾子山集注》。 9.倪璠的《庾子山集注》初刊于康熙二十六年,钱塘_崇山曲堂__刻本。后来又有道光十九年___同文堂_____刻本和光绪二十年的_儒雅堂__刻本。 10.____李白__是屈原以后我国最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 二.选择题 (D )1.《玉台新咏》八百六十九首诗的版本系统中,最好的是版本是 A.五云馆活字本 B.兰雪堂活字本 C.华亭杨元鑰刻本 D.赵氏寒山堂刻本 ( C )2.《曹集诠评》的“曹集”指的是 A.曹操的诗集 B.曹丕的诗文集 C.曹植的诗集 D.曹植的诗文集 (B )3.“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这里的“曹子建”和“我”分别是指 A.曹植钟嵘 B.曹操谢灵运 C.曹植谢灵运 D.曹操钟嵘 (B )4. 教材认为,完成了乐府民歌向文人诗的转变,第一个大力写作五言诗的文学家是 A.曹操 B.曹植 C.班固 D.李陵 (C )5.诗歌风格被苏轼评为“质而实绮,癯而实腴”的诗人是 A.曹操 B.曹植 C.陶渊明 D.杜甫 (A )6.最早给陶渊明诗编集的人是 A.萧统 B.阳休之 C.宋庠 D.思悦 (B )7.称赞庾信文章“庾信文章更老成,凌云健笔意纵横”的人是

大学语文文学常识篇

2018年专插本大学语文文学常识篇汇总 (教材:大学语文第十版徐中玉、齐森华版) 一、古文篇 1、孔子,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人。春秋末期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祖上是宋国贵族。五十岁时任鲁国的司寇。晚年返回鲁国,倾力于教育事业与典籍整理。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即爱人,而“仁”的施行应以“礼”为规范。且宣称“克己复礼为仁”。其学说自汉代以来成为中国传统思想的主导,影响极为广泛深远。最早开始施行私塾教育。《论语》是记录孔子言行的一部儒家经典。相传《论语》是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汇集而成。《论语》语句简洁、文辞闲雅、意蕴丰厚,也是一部优秀的语录体散文集。 PS:①儒家六艺:诗、书、礼、易、乐、春秋 ②四书是指《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2、孟子,名轲,字子舆,邹人。战国中期著名思想家,儒家学派的主要代表。孔子之孙子子思的再传弟子,行齐、宋、滕、魏等国,主张游说诸侯。曾任齐宣王客卿。把孔子的“仁”理念发展为“仁政”思想,倡导“王道”,主张性善论。其著作《孟子》为四书之一。《孟子》一般被认为是孟子及其弟子万章等撰(四书是指《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2、黄宗羲,字太冲,号南雷,学者称梨洲先生,浙江余姚人。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史学家、文学家。清初三大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其父:黄尊素。师从著名学者刘宗周。曾被南鲁王任命为左副都御史。代表作有《明夷待访录》、《宋元学案》、《明儒学案》、《南雷文定》、《南雷诗历》等,著有《明文海》、今人编有《黄宗羲全集》。文章以简朴流畅的语言阐述观点,并从历史传说和经典史籍中援引实例予以论证,取精用弘,体现作者学识渊博与思想之敏锐. 3、唐甄,初名大陶,字铸万,号圃亭,达州人,清初思想家。顺治十四年举人。曾任山西长子县知县。晚居苏州,生活贫寒,专心著述。代表作《潜书》。这篇文章运用对话的形式讨论重大问题.中心论点:自秦以来,凡为帝王者皆贼也。讨论的伙伴:不知大丈夫之事的妻子、身为微者的的小妾和童而无知的幼女。文章的这种格局与欧阳修的《秋声赋》、苏轼的《赤壁赋》等篇相似,而作者赋予主客对话语境以更浓厚的日常生活气息作者身份具有更鲜明的平民色彩 4、郑燮,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清著名书画家、文学家,“扬州八怪”之一。“六分半书”、书法与绘画融会贯通、其诗文情感真挚、直率,语言晓畅易懂。其诗、书、画被称为“三绝”。有《板桥集》。 儒家的“仁、爱”思想是郑板桥思想的核心。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是他亲民思想的鲜明写照。本文中心思想:“天地间第一等人,只有农夫,而士为四民之末。” 板桥家书,感情真挚、坦率、情真意切、悱恻动人。语言上,板桥家书清新自然,晓畅易懂,

拟咏怀 庾信

《拟咏怀》其二十六○详解 萧条亭障远,凄惨风尘多。关门临白狄,城影入黄河。 秋风别苏武,寒水送荆轲。谁言气盖世,晨起帐中歌! □“萧条亭障远”,被列为第二十六,“言己入长安之后,即景伤怀,若李陵之长绝,荆轲之不返。又伤江陵之亡,同于垓下也。”(倪蹯《庾子山集注》) 1、诗意脉络的分析诗的前四句描写塞外凄凉景色。一,二句写塞上景物。亭障,本是在塞上险要处筑的亭堠和堡障,现在望去,寂寞冷落,满目萧条荒凉,再加上大风卷起的尘沙,飞飞扬扬,景色更加凄惨。三,四句写塞外景物,关门以外即是白狄所居之地,城的影子映入黄河之中。后四句抒发羁留异域的感慨。先用李陵别苏武的故事。《汉书·苏武传》说,苏武出使匈奴,被留不返。后李陵降匈奴,二人本为友,苏武南归,李陵置酒相送,感慨地说:“异域之人,一别长绝。”以李陵自喻,言己不得南归。再用荆轲事,荆轲为燕太子丹报仇,出使秦国,太子送他到易水,高渐离为他击筑,荆轲唱,“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以荆轲自比,感慨自己奉命出使,不能再返故国。最后两句用项羽事。帐下歌,即垓下歌。项王兵壁垓下,汉率诸侯兵围之数重,羽夜闻汉军四面楚歌,起饮帐中,对宠姬虞姬唱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意谓项羽虽气盖当世,终不免失败,借以伤悼梁之败亡,并自叹纵有项羽盖世的英雄气概,到此困境,也无可奈何了。总之,这首诗通过描写边塞景象所引起的羁留异国的感慨,抒发了诗人与家国隔绝,屈身异地的悲凉沉痛的心情。 2、表现艺术的讨论这首诗借景抒怀,取得了很好的艺术效果。诗的前四句,笔笔写景,却又句句言情。就诗的表现艺术来说,写景是借景抒情,不是单纯写景,“一切景语皆情语也”(王国维《人间词话》)。诗人在前四句诗中,所写的景物“亭障”,“风尘”,“关门”,“白狄”,“城影”,“黄河”等,都具有边塞异域的特色,借此可以写出各种各样的诗篇,但是从这些“景语”的前后连缀成分中,可以看出,“景语”已为情所化。“亭障”之前冠以“萧条”,“风尘”之前冠以“凄惨”,客观景物已明显地染上了诗人的主观感情。就连那“远”宇,“多”字,“临”字,“映”字之中也包含着诗人的无限情思。我们可以想象,诗人在与家国隔绝,羁留异域的情况下;心情是不平静的,他由那边境哨所的冷落,防御工事的废弛,只有风沙弥漫的景象,自然会联想到家国,亲人。填满他胸臆间的不正是丧家亡国之痛,羁留异国之悲吗?关门之外“临”着异族的疆域,自己成了“关外之人”,只有那孤城的影子“映”入黄河之中,与自己相伴,一种身世飘零的孤独之感,便会油然而生。诗人触景伤怀,数不尽的忧虑,悲伤咬啮着他的心灵,孤独的阴影笼罩着他的充满创伤的心扉,此景此情难道不正是诗人当时心境的真实写照吗?因此这些寻常的字句一旦注入了诗人的感情,就包含了非常丰富的思想内蕴。在这里诗人遣词造句颇具匠心,一句与二句,三句与四句不仅构成工稳的对句,而且“远”与“多”,“临”与“入”也互相对应。“亭障”与“风尘”具有静与动的区别,“白狄”与“黄河”也有色彩的不同。

庾信诗歌对南北文风融合的意义

庾信诗歌对南北文风融合的意义 摘要:晋室南迁以来,北方在经济文化方面远远逊色于南方,北朝的社会现实决定了北朝人更加注重于务实方面,长期的民族杂居与战争使北朝人性格中有粗犷、豪放的特点。这使得北朝诗歌形成了豪放粗犷、朴实雄健的特点。相反,南方文人在写作技巧方面工于词藻,擅用典故,南方诗歌逐渐形成了华丽纤巧、细腻秀丽的特点。至西魏灭梁之后,一些诸如庾信的南方著名文士来到北方,对南北文学走向融合起了不可磨灭的影响。庾信在入北周之后,合南北文风之长,将宫体诗的精美与北朝朴质的文风相结合,加上乡关之思、故国之恋,他的诗歌集南北之大成,写的既清新又浑厚,形成了悲凉慷慨的艺术风格。在字法、句法、修辞法、以及表达方式讲求方面,庾信也有相当大的成就。 关键词:用典、合南北之长、思想感情 引文:庾信诗歌分为两个时期,前期,他的诗歌以华丽纤巧为美,创作了大量宫体诗,运用大量精巧的语言来表现“人生得意须尽欢”的欢快情调。侯景之乱以后,庾信等大批南方文人流亡北方,庾信开始了文风上的大转折。他擅于运用南朝的美文因素创造出内涵深厚、富于力度的诗文,这给北朝文学注入了新鲜血液,进一步促进了南北文风的融合。 南朝与北朝长期处于分裂、割据、对峙状态之中,又因地理、社会、文化环境的差异,南北文风的差异逐渐明显:南朝多俏丽华美之诗赋,北朝多经世致用之散文。北朝诗风朴实,较为重“质”。北朝文人在

写作技巧方面不如南朝文人工于词藻,擅用典故,在诗歌数量上也远不如南朝诗歌“多产”。 庾信(513-581)字子山,南阳新野人(今属河南)人,曾与徐陵一起任萧纲的东宫学士,因为风格绮丽,被称为“徐庾体”。后来在出使西魏时,梁被西魏所灭,于是他被羁留在北方。他前期在梁时,所作诗歌均为宫廷唱和之作,具有“宫体”意味。他前期的作品内容空虚、轻浮、绮艳。庾信后期由宫廷走向了现实,诗歌主要是抒写国破家亡之感与孤独寂寞的羁旅飘泊之情,《拟咏怀》27首代表性地体现了他后期的思想感情,“乐天乃知命,何时能不忧?”,体现了人生苦闷的忧思之情,感情深厚而真挚。后期他的作品慷慨凄凉,气魄宏伟瑰丽。 庾信诗歌对南北文风融合的意义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集南北之长,学会将细巧精美的宫体诗与真情实感相结合。 大致自西晋以来,文人诗歌就开始有规避政治的趋向,但那是的文人的人生际遇大都与政治的关系相当密切,回避这方面的内容,就回避了人生中在最主要的矛盾和面临的困境,从而使诗歌失去了应有的厚重感。庾信在北地尽管深受统治者优渥礼待,并且官位通显,但“魂兮归来哀江南”的乡关之思、羁旅之愁成为他这个时期创作的主要基调。人生际遇的改变成为他改变创作风格的决定性因素。他在这时,精神和灵魂处于极度的分裂状态,贪恋荣华而又良心未泯使得他的内心日夜煎熬,这就改变并重塑了他的文化心理结构,接受了北方文学的影响,从而构成了新的诗文风貌。他创作的《拟永怀》中对自我失

拟咏怀二十七首(其七)-庾信-鉴赏阅读试题答案及赏析

拟咏怀二十七首(其七)|庾信|鉴赏阅读试题答案及赏析 拟咏怀二十七首|庾信|鉴赏阅读试题答案及赏析 拟咏怀二十七首 庾信 榆关断音信,汉使绝经过。胡前落泪曲,羌笛断肠歌。纤腰灭束素,别泪损横波。 恨心终不歇,红颜无复多。枯木期填海,青山望断河。 注:庾信原为南朝梁时著名的宫体诗人,初仕梁,后出使西魏被扣留,时值西魏灭梁,于是羁留北方。历仕西魏、北周。此诗为他仕北周期间所作。 此诗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诗中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进行咏怀?试举一例作简要说明。 此诗塑造了一个为乡国离恨折磨的消瘦憔悴、悲痛欲绝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①用典:“枯木期填海”用枯木填海的神话故事表达自己南归故国的愿望就像用枯木填平大海一样不能实现,但心中依然执着此念,表现出诗人对故国的深深眷恋。 或:“青山望断河”,用了《水经注》中的典故,就是盼望青山崩塌能阻断黄河,畅通归乡的路,诗人明知极难实现,甚至不可能实现,却仍不死心,决不放弃这样的愿望,把深沉的怀乡情愫写得哀切感人。 ②比喻:三、四两句以男女关系比喻君臣关系,诗人自喻为红颜女子,因思念故国故君而腰身消减,泪水长流,以致因悲伤过度而红颜过早衰老,表达爱国思乡感情之炽烈。

【赏析】 全诗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和家乡的强烈思念,抒发了无法回到祖国和家乡的悲痛。 本诗以流落的思妇自喻,并以纤腰消瘦、眼睛损坏和容颜迅速衰老等,表达爱国思乡感情之炽烈,最后又用两个典故,表达无法南归之痛,情真语痛,感人至深。 本诗全用对偶句组成,各联属对工整,而又恰切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全诗隔句用韵,音节和谐,对于表现哀痛之思,不无好处。

20XX—019学年度第一学期生物教研组工作计划 指导思想 以新一轮课程改革为抓手,更新教育理念,积极推进教学改革。努力实现教学创新,改革教学和学习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促进学校的内涵性发展。同时,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在全面实施新课程过程中,加大教研、教改力度,深化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的研究。正确处理改革与发展、创新与质量的关系,积极探索符合新课程理念的生物教学自如化教学方法和自主化学习方式。 主要工作 一、教研组建设方面: 、深入学习课改理论,积极实施课改实践。 、以七年级新教材为“切入点”,强化理论学习和教学实践。 、充分发挥教研组的作用,把先进理念学习和教学实践有机的结合起来,做到以学促研,以研促教,真正实现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强化教学过程管理,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课堂效益,规范教学常规管理,抓好“五关”。 ()备课关。要求教龄五年以下的教师备详案,提倡其他教师备详案。要求教师的教案能体现课改理念。 ()上课关。 ()作业关。首先要控制学生作业的量,本着切实减轻学生负担的精神,要在作业批改上狠下工夫。 ()考试关。以确保给学生一个公正、公平的评价环境。 ()质量关。 、加强教研组凝聚力,培养组内老师的团结合作精神,做好新教师带教工作。 二、常规教学方面: 加强教研组建设。兴教研之风,树教研氛围。特别要把起始年级新教材的教研活动作为工作的重点。 、教研组要加强集体备课共同分析教材研究教法探讨疑难问题由备课组长牵头每周集体备课一次,定时间定内容,对下一阶段教学做到有的放矢,把握重点突破难点 、教研组活动要有计划、有措施、有内容,在实效上下工夫,要认真落实好组内的公开课教学。 、积极开展听评课活动,每位教师听课不少于20节,青年教师不少于节,兴“听课,评课”之风,大力提倡组内,校内听随堂课。 、进一步制作、完善教研组主页,加强与兄弟学校的交流。 我们将继续本着团结一致,勤沟通,勤研究,重探索,重实效的原则,在总结上一学年经验教训的前提下,出色地完成各项任务。 校内公开课活动计划表 日期周次星期节次开课人员拟开课内容 10月127四王志忠生物圈 10月137五赵夕珍动物的行为 12月114五赵夕珍生态系统的调节 12月2818四朱光祥动物的生殖 镇江新区大港中学生物教研组 xx- 20X下学期生物教研组工作计划范文 20X年秋季生物教研组工作计划 化学生物教研组的工作计划 生物教研组工作计划 下学期生物教研组工作计划 年下学期生物教研组工作计划 20X年化学生物教研组计划 20X年化学生物教研组计划 中学生物教研组工作计划 第一学期生物教研组工作计划 20XX—019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中英语教研组工作计划 XX—XX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中英语教研组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我组将进一步确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理论,把课程改革作为教学研究的中心工作,深入学习和研究新课程标准,积极、稳妥地实施和推进中学英语课程改革。以新课程理念指导教研工作,加强课程改革,紧紧地围绕新课程实施过程出现的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加强课题研究,积极支持和开展校本研究,提高教研质量,提升教师的研究水平和研究能力。加强教学常规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进一步提升我校英语教师的英语教研、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为我校争创“三星”级高中而发挥我组的力量。 二.主要工作及活动: .加强理论学习,推进新课程改革。 组织本组教师学习《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及课标解度,积极实践高中英语牛津教材,组织全组教师进一步学习、熟悉新教材的体系和特点,探索新教材的教学模式,组织好新教材的研究课活动,为全组教师提供交流、学习的平台和机会。 .加强课堂教学常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强化落实教学常规和“礼嘉中学课堂教学十项要求”。做好集体备课和二备以及反思工作。在认真钻研教材的基础上,抓好上课、课后作业、辅导、评价等环节,从而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加强教学方法、手段和策略的研究,引导教师改进教学方法的同时,引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 .加强课题研究,提升教科研研究水平;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 组织教师有效开展本组的和全校的课题研究工作做到有计划、有研究、有活动、有总结,并在此基础上撰写教育教学论文,并向报刊杂志和年会投稿。 制订好本组本学期的校公开课、示范课、汇报课计划,并组织好听课、评课等工作。 三.具体安排: 二月份:制订好教研组工作计划、课题组工作计划和本学期公开课名单。 三月份:、组织理论学习。 、高一英语教学研讨活动。 、组织好高三第一次模考、阅卷、评卷和总结等工作。 四月份:、组织好高三英语口语测试。 、高三英语复习研讨会。 五月份:、组织好高三第二次模考、阅卷、评卷和总结等工作。 、协助开展好我校的区级公开课。 六月份:、组织好高考的复习迎考工作。 、收集课题活动材料。 2019学年春季学期小学语文组教研计划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课程改革精神,以贯彻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核心,以研究课堂教学为重点,以促进教师队伍建设为根本,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本学期教研组重点加强对教师评课的指导,使教师的评课规范化,系统化,定期举行主题教学沙龙和“会诊式行动研究”,促进新教师的成长,加快我镇小学语文教师队伍成长速度和小学语文教育质量的全面提高。结合区里的活动安排,开展各项有意义的学生活动,培养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调动启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 二、工作目标 、以课改为中心,组织教师学习语文课程标准,转变教学观念,深入课堂教学研究,激发学生主动探究意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努力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进一步加强语文教师队伍建设,让“语文研究小组”,充分发挥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的示范作用,重视团队合作智慧、力量。开展“师徒结对”活动,以老带新,不断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 、组织教师开展切实有效的说课沙龙、评课沙龙,提高教师说课能力,和评课能力,能够结合主题教研活动,对典型课例进行互动研讨,开展教例赏析活动。 、加强教研组集体备课,每周以段为单位组织一次集体备课,分析教材,赏析重点课文,进行文本细读,交流教学心得。让备课不再是走场,形式主义,而是真真实实为提高课堂效率服务,提高教师的素质服务。 、根据上学期制定的语文常规活动计划,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竞赛活动、过关活动,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在自主活动中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促进个性和谐发展。 、加强学习质量调查、检测工作,及时分析,寻找得失,确保完成各项教学指标。 三、主要工作及具体措施 (一)骨干教师示范、把关,当好“领头羊”。 、本学期,语文研究小组成员继续充分发挥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的示范作用,重视团队合作智慧、力量。教研组将围绕“探索实效性语文课堂教学模式”这个主题,深入开展精读课文教学有效性研讨活动。低段(1-2年级)则继续进行识字教学的有效性的探讨。分层、有序地开展教研活动,使教研活动更成熟、有效,切实提高我校语文老师的专业水平。 、开展“师徒结对”活动,以老带新,不断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 (二)年轻教师取经、学习,争取出成绩。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促成新教师迅速成长,—年教龄新教师每一学期上堂模仿课和一堂校内研讨课。上模仿课的内容可以通过观看名师的关盘、视频或者教学实录等途径,根据个人教学需要,有选择性地进行局部模仿,从而使新教师形成个人的教学风格。 2019年高二历史第二学期教学工作计划范文1 一、指导思想 高二的历史教学任务是要使学生在历史知识、历史学科能力和思想品德、情感、态度、价值观各方面得到全面培养锻炼和发展,为高三年级的文科历史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为高校输送有学习潜能和发展前途的合格高中毕业生打下良好基础。 高考的文科综合能力测试更加强调考生对文科各学科整体知识的把握、综合分析问题的思维能力、为解决问题而迁移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教师在教学中要体现多学科、多层次、多角度分析解决问题的通识教育理念。教师要认真学习和研究教材转变教学观念,紧跟高考形势的发展,研究考试的变化,力争使高二的教学向高三教学的要求靠拢。 按照《教学大纲》和《考试说明》的要求,认真完成高二阶段的单科复习工作。坚持学科教学为主,落实基础知识要到位,适当兼顾史地政三个学科的综合要求,培养提高学生学科内综合的能力。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落实基础,提高学科思维能力和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水平。 二、教学依据和教材使用 全班共40人,其中男生15人,女生人。学生的数学基础较一般,多数学生能掌握所学内容,少部分学生由于反映要慢一些,学习方法死板,没有人进行辅导,加之缺乏学习的主动性,不能掌握学习的内容。能跟上课的学生,课上活泼,发言积极,上课专心听讲,完成作业认真,学习比较积极主动,课后也很自觉,当然与家长的监督分不开。部分学生解答问题的能力较强,不管遇到什么题,只要读了两次,就能找到方法,有的方法还相当的简捷。有的学生只能接受老师教给的方法,稍有一点变动的问题就处理不了。个别学生是老师怎么教也不会。 二、教材分析 本册的教学内容:()混合运算和应用题;()整数和整数四则运算;()量的计量;()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本册的重点:混合运算和应用题是本册的一个重点,这一册进一步学习三步式题的混合运算顺序,学习使用小括号,继续学习解答两步应用题的学习,进一步学习解答比较容易的三步应用题,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复杂的数量关系,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得意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并继续培养学生检验应用题的解答的技巧和习惯。第二单元整数和整数的四则运算,是在前三年半所学的有关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复习、概括,整理和提高。先把整数的认数范围扩展到千亿位,总结十进制计数法,然后对整数四则运算的意义,运算定律加以概括总结,这样就为学习小数,分数打下较好的基础。第四单元量的计量是在前面已学的基础上把所学的计量单位加于系统整理,一方面使学生所学的知识更加巩固,一方面使学生为学习把单名数或复名数改写成用小数表示的单名数做好准备。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认识自然数和整数,掌握十进制计数法,会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写含有三级的多位数。 、使学生理解整数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加法与减法、乘法与除法之间的关系。 ③提出教学任务:在全面发展体能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灵敏、力量,速度和有氧耐力,武德的培养;引导学生学会合理掌握练习与讨论的时间,了解实现目标时可能遇到的困难。在不断体验进步和成功的过程中,表现出适宜的自信心,形成勇于克服困难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优良品质;认识现代社会所必需的合作和竞争意识,在武术学习过程中学会尊重和关心他人,将自身健康与社会需要相,表现出良好的体育道德品质,结合本身项目去了解一些武术名人并能对他们进行简单的评价;加强研究性的学习,去讨论与研究技能的实用性,加强同学之间的讨论交流的环节。 ()教学目标: ①总体目标:建立“健康第一”的理念,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和体魄,在必修田径教学的基础上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初级长拳”、“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以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都受益,以及多样性和选择性的教学理念,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设计本教学工作计划,以满足学生选项学生的需求,加深学生的运动体验和理解,保证学生在高一年田径必修基础上再加上“长拳”来引导男女生学习体育模块的积极性,再结合高二年的“剑”选项课的学习中修满学分。加强学习“长拳”以及“剑”的基本套路,提升学习的的兴趣,提升学生本身的素质,特别是武德的培养。 ②具体目标: 运动参与:养成良好的练武的锻炼习惯。根据科学锻炼的原则,制定并实施个人锻炼计划。学会评价体育锻炼效果的主要方法。 运动技能:认识武术运动项目的价值,并关注国内外重大体赛事。有目的的提高技术战术水平,并进一步加强技、战术的运用能力。学习并掌握社会条件下活动的技能与方法,并掌握运动创伤时和紧急情况下的简易处理方法。 身体健康:能通过多种途径发展肌肉力量和耐力。了解一些疾病等有关知识,并理解身体健康在学习、生活中和重要意义。形成良好的生活方式与健康行为。 心理健康:自觉通过体育活动改变心理状态,并努力获得成功感。在武术练习活动中表现出调节情绪的意愿与行为。在具有实用技能练习中体验到战胜困难带来喜悦。 社会适应: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良好的体育道德与合作创新精神。具有通过各种途径获取体育与健康方面知识和方法的能力。 ()教学措施: 采用教师示范与讲解,学生讨论,练习,教师评价,再进行个别指导,后进行学生练习,最后进行展示与学生的综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方法,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标;实行培优扶中辅差,,采用学习小组的建立,加强学习小组的相互学习、相互讨论、相互研究的功能,提升学习的效率;加强多边学科的整合,特别是加强心理健康的教育,加强运动力学、运动医学等进行学习,以提升学生的运动自我保护意识与能力。 二、教学研究的计划 ()课题研究:加强校本课程“剑”、“平山初级长拳”的开发与教学;做好“趣味奥运会进入校园”课题的开题准备。做为“青春期健康教育进入校园”课题组的成员,协助课题组进行研究,开展活动。 ()校本教研:加强校本课程的开发,加强体育备课组的教研能力,做为备课组长的我与其他老师加强讨论校本的研究与开发,本次校本开发重点放在“剑”、“初级长拳”、“花样篮球”三个项目上,有所侧重。 ()论文撰写:结合课题研究的内容进行撰写。 ()校际、教研组、备课组教研活动:做为晋江市兼职中学体育教研员及校际组成员,积极参加校际组开展的各项活动,加强提升在校际组的教研水平,做好兼职教研员的本职工作,协助教研员开展教研活动;积极参加教研组的各项活动,提升教研水平;做为备课组长的我,我计划是积极组织本组老师一起提高高中的课改力度与水平,集中老师的备课时间与讨论在备课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针对选项会出现的问题进行沟通,加强学习过程的评价,协调选项内容的评价标准及认证过程。 高二下学期语文备课组工作计划 高二下学期化学教学计划 高二下学期语文教学工作计划 关于高二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范文 20X学年高二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范文 20X高二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高二下学期工作计划范文 20X年高二下学期地理教学计划 高二下学期物理教学计划 高二下学期语文教学计划 生积极性,要求作业在课堂上完成,并及时反馈。 4. 做好后进生的辅导工作,实施“课内补课”的方法,组织互帮互学。 5.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和综合能力。 6. 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7. 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8. 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五、课时安排 四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安排了课时的教学内容。各部分教学内容教学课时大致安排 一、混合运算和应用题(11课时) 、混合运算课时 、两、三步计算的应用题课时 、整理和复习课时 二、整数和整数四则运算(18课时) 、十进制计数法课时 、加法的意义和运算定律课时 、减法的意义和运算定律课时 、乘法的意义和运算定律课时 、除法的意义课时 、整理和复习课时 三、量的计量(课时) 、常用的计量单位课时 、名数的改写课时 四、小数的意义和性质(17课时) 、小数的意义和读写法课时 、小数的性质和小数的大小比较课时 、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课时 、小数和复名数课时 、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 2课时 、整理和复习课时 五、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课时) 小管家课时 六、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10课时) 、角的度量课时 、垂直和平行课时 、三角形课时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课时 、整理和复习课时 七、总复习(课时) XX年月26日 向纵深发展。 、做好论文的撰写、参评工作。 活动安排: 二月份:课例展示交流。王钧、李汪俊、罗建上研究课;课题成员进行子课题研究交流。 三月份:课例展示交流。(姚爱祥)组织课题学习,程中华、戴辉文、孙小娟上研究课;课题成员进行子课题研究交流。 四月份:课例展示交流。(姚爱祥)组织课题学习,刘华波、曹辉、钱芸上研究课;课题成员进行子课题研究交流。 五月份:课题研究小结 、组织年轻教师开展会诊式课堂教学诊断活动、同课异构活动、同构异教活动,有效,切实提高我校年轻语文老师的专业水平,获得快速成长。 、选拔教龄——年新教师参加区教研室组织的区新生代课堂教学比赛,并做好指导、培训工作。 (三)教研形式稳中有变,踏实而生动。 、继续组织两周一次的专题学习沙龙和互动式评课沙龙,结合教研活动的主题组织好教师学习、交流。听展示课的教师对听课内容进行精心、系统的评点,写成评课稿,在两周一次的互动式教学研讨沙龙中进行交流、探讨。与往年不同的是,在保证互动评课活动开展同时,不影响正常教学,本学期安排次集体评课活动,其他评课通过qq群来交流、研讨。

庾信《拟咏怀》

庾信《拟咏怀》 拟咏怀诗二十七首 庾信 一 步兵未饮酒。中散未弹琴。索索无真气。昏昏有俗心。涸鲋常思水。惊飞每失林。风云能变色。松竹且悲吟。由来不得意。何必往长岑。 二 赭衣居傅岩。垂纶在渭川。乘舟能上月。飞幰欲扪天。谁知志不就。空有直如弦。洛阳苏季子。连衡遂不连。既无六国印。飜思二顷田。 三 俎豆非所习。帷幄复无谋。不言班定远。应为万里侯。燕客思辽水。秦人望陇头。倡家遭强娉。质子值仍留。自怜才智尽。空伤年鬓秋。 四 楚材称晋用。秦臣即赵冠。离宫延子产。羁旅接陈完。寓卫非所寓。安齐独未安。雪泣悲去鲁。凄然忆相韩。唯彼穷途恸。知余行路难。 五 惟忠且惟孝。为子复为臣。一朝人事尽。身名不足亲。吴起常辞魏。韩非遂入秦。壮情已消歇。雄图不复申。移住华阴下。终为关外人。 六 畴昔国士遇。生平知己恩。直言珠可吐。宁知炭可吞。一顾重尺璧。千金轻一言。悲伤刘孺子。凄怆史皇孙。无因同武骑。归守灞陵园。 七

榆关断音信。汉使绝经过。胡笳落泪曲。羗笛断肠歌。纤腰减束素。别泪损横波。恨心终不歇。红颜无复多。枯木期填海。青山望断河。 八 白马向清波。乘冰始渡河。置兵须近水。移营喜灶多。长坂初垂翼。鸿沟遂倒戈。的颅于此去。虞兮奈若何。空营卫青冢。徒听田横歌。 九 北临玄菟郡。南戍朱鸢城。共此无期别。俱知万里情。昔尝游令尹。今时事客卿。不特贫谢富。安知死羡生。怀秋独悲此。平生何谓平。 十 悲歌度燕水。弭节出阳关。李陵从此去。荆卿不复还。故人形影灭。音书两俱绝。遥看塞北云。悬想关山雪。游子河梁上。应将苏武别。 十一 摇落秋为气。凄凉多怨情。啼枯湘水竹。哭坏杞梁城。天亡遭愤战。日蹙值愁兵。直虹朝映垒。长星夜落营。楚歌饶恨曲。南风多死声。眼前一杯酒。谁论身后名。 十二 周王逢郑忿。楚后值秦冤。梯冲已鹤列。冀马忽云屯。武安檐瓦振。昆阳猛兽奔。流星夕照镜。烽火夜烧原。古狱饶冤气。空亭多枉魂。天道或可问。微兮不忍言。 十三 横流遘屯慝。上墋结重氛。哭市闻妖兽。颓山起怪云。绿林多散卒。清波有败军。智士今安用。思臣且未闻。惜无万金产。东求沧海君。 十四

《拟咏怀·榆关断音信 》庾信.拼音版

拟n ǐ咏y ǒn ɡ怀hu ái ·榆y ú关ɡu ān 断du àn 音y īn 信x ìn 【南n án 北b ěi 朝ch áo 】庾y ǔ信x ìn 榆y ú关ɡu ān 断du àn 音y īn 信x ìn ,汉h àn 使sh ǐ绝ju é经j īn ɡ过ɡu ò 。 胡h ú笳ji ā落lu ò泪l èi 曲q ǔ,羌qi ān ɡ笛d í断du àn 肠ch án ɡ歌ɡē 。 纤qi àn 腰y āo 减ji ǎn 束sh ù素s ù,别bi é泪l èi 损s ǔn 横h én ɡ波b ō 。 恨h èn 心x īn 终zh ōn ɡ不b ù歇xi ē,红h ón ɡ颜y án 无w ú复f ù多du ō 。 枯k ū木m ù期q ī填ti án 海h ǎi ,青q īn ɡ山sh ān 望w àn ɡ断du àn 河h é 。 【作者简介】 庾信(513—581)字子山,小字兰成,北周时期人。南阳新野(今属河南)人。他以聪颖的资质,在梁这个南朝文学的全盛时代积累了很高的文学素养,又来到北方,以其沉痛的生活经历丰富了创作的内容,并多少接受了北方文化的某些因素,从而形成自己的独特面貌。 【注 释】 榆关:犹“榆塞”,泛指北方边塞。 减束素:言腰部渐渐瘦细。

横波:指眼。 填海:精卫填海。精卫是古代神话中的鸟名。它本是炎帝的少女,名女娃,溺死于东海。死后化为鸟,名精卫,常衔西山木石以填东海。“青山”句言望山崩可以阻塞河流。末二句言虽抱希望实际是无聊的空想。【白话译文】 边塞上梁朝的音信已然断绝,梁朝的的使者也不见到来。 听到的皆是胡地悲哀凄凉的音乐,联想到自己的遭遇,只能泪落痛断肠。 自己原本纤瘦的腰,更加消瘦如束素,眼睛也因伤别流泪而损伤。 离恨之心终不能尽,以至于很快就衰老了。 归国的愿望就像用枯木填平大海一样不能实现,只盼望青山崩塌能阻断黄河,畅通归乡的路。 【鉴赏】 “榆关”,是战国时期的关名,在今陕西省榆林市东。这里泛指北方的关塞。这句说边塞上自己祖国梁朝的音信已然断绝。“汉使”,汉人朝廷的使者,指梁朝。庾信被滞留的西魏为鲜卑族拓跋部所建。这句说祖国梁朝的的使者也不见到来。这二句点出了自己稽留北朝,而故国的音信、使节均已断绝,流露出思

试论庾信诗风转变的原因与价值文献综述

试论庾信诗风转变的原因与价值文献综述 引言 庾信是中国文学发展到南北朝处于转变时期的一位集大成的作家,庾信集南北朝文学之大成,初步融合了南北诗风,为唐代诗歌繁荣奠定了基础。特别是他的后期创作,把深刻个人的生命体验与将精湛工丽的艺术形式结合,他的创作最终成为了中古文学向唐朝文学过渡的重要桥梁,因而具有重要的文学史意义。后世对庾信的批评往往就其为人与为文的悖谬展开,论争的焦点总是集中在诗风的转变上,由于论者所持的标准不一,得出的结论差别也就很大,有时甚至偏离了历史的真相,这些混淆与谬误的地方,都有澄清与纠正的必要。因此,本论文选择庾信诗风转变作为论题,在深入地比较庾信前后期作品的基础上,对庾信诗文进行了一番有效的廓清与阐发,详细论述了风格转变的缘起及与庾信入北后心态变化的关系,挖掘出庾信诗文风格演变的大致规律与价值。论文试图通过多视角的研究,对庾信诗文风格之变的诸多要义—如庚信诗文风格究竟变了吗?变在何处?为何会变?研究庚信诗文风格之变具有多大的价值?——作出较为辨证客观而又合乎情理的解释。全文分三章对上述问题展开论述:庾信前期的诗风的形成,庾信诗风转变的原因,庾信后期诗歌创作及其价值。 主题 一庾信前期诗风的形成 前期,是庾信的诗艺养成的时期,其诗风是以绮艳而清新著称,这一时期的诗风形成为他后来入北的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的,但在查阅文献时,很少发现有关这方面的研究和分析。因此资料有限,只能在少许期刊论文中找到一两段的阐释,主要的也见于徐宝余先生的研究。陈丽钦的《试论庾信前后期诗歌内容和风格的变化》,就是比较详细从庾信的生活、社会环境即庾信的出身、经历、教养、学识、气质、情趣和当时生活在宫体诗大盛的时代环境、社会地位出发分析其前期诗歌的创作,提供了大量了解庾信前期诗风形成的材料。而徐宝余先生在《庾信研究》中也有一个章节是“入北前后诗风的变化”,考证了十二篇庾信在前期创作的诗歌,给学年论文提供了直接的资料,论文就这十二篇作品分析得到了庾信前期诗歌的主要特点。就这样,根据有限的资料探讨了庾信的前期诗风形

杜甫《戏为六绝句·庾信文章老更成》翻译赏析

杜甫《戏为六绝句·庾信文章老更成》翻译 赏析 《戏为六绝句·庾信文章老更成》作者为唐朝诗人杜甫。其古诗全文如下:庾信文章老更成,凌云健笔意纵横。 今人嗤点流传赋,不觉前贤畏后生。 【前言】 《戏为六绝句》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创作的组诗作品。这组诗包括六首七言绝句,前三首是对诗人的评价,后三首是论诗的宗旨。这六首诗每首单独成诗,表现了不同的主题。但同时这六首诗的精神前后贯通,互相联系,又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这组诗实质上是杜甫诗歌创作实践经验的总结,诗论的总纲;它所涉及的是关系到唐诗发展中一系列的重大理论问题。 【注释】 ⑴庾信:南北朝时期的著名诗人。文章:泛言文学。老更成:到了老年就更加成熟了。 ⑵凌云健笔:高超雄健的笔力。意纵横:文思如潮,文笔挥洒自如。 ⑶嗤点:讥笑、指责。 ⑷前贤:指庾信。畏后生:即孔子说的“后生可畏”。后生,指“嗤点”庾信的人。但这里是讽刺话,意思是如果庾信还活着,恐怕真会觉得“后生可畏”了。 【翻译】 庾信的文章到了老年就更加成熟了,其笔力高超雄健,文思如潮,文笔挥洒自如。当今的人讥笑、指责他留下的文章,如果庾信还活着,恐怕真会觉得你们这些后生可畏了。 【赏析】 《戏为六绝句》(以下简称《六绝句》)就是杜甫这类绝句诗标本之一。以诗论诗,最常见的形式是论诗绝句。它,每首可谈一个问题;把许多首连缀成组诗,又可表现出完整的艺术见解。在中国诗歌理论遗产中,有不少著名的论诗绝句,而最早出现、最有影响的则是杜甫的《六绝句》。《六绝句》前三首评论作家,后三首揭示论诗宗旨。其精神前后贯通,互相联系,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戏为六绝句》第一首论庾信。杜甫在《春日忆李白》里曾说,“清新庾开府”。此诗中指出庾信后期文章(兼指诗、赋),风格更加成熟:“庾信文章老更成,凌云健笔意纵横。”健笔凌云,纵横开阖,不仅以“清新”见长。唐代的“今人”,指手划脚,嘲笑、指点庾信,足以说明他们的无知。因而“前贤畏后生”,也只是讽刺的反话罢了。

庾信《哀江南赋序》

庾信《哀江南赋序》 $$$$《哀江南赋序》庾信粤以戊辰之年,建亥之月,大盗移国,金陵瓦解。余乃窜身荒谷,公私涂炭。华阳奔命,有去无归。中兴道销,穷于甲戌。三日哭于都亭,三年囚于别馆。天道周星,物极不反。傅燮之但悲身世,无处求生;袁安之每念王室,自然流涕。昔桓君山之志事,杜元凯之平生,并有著书,咸能自序。潘岳之文采,始述家风;陆机之辞赋,先陈世德。信年始二毛,即逢丧乱,藐是流离,至于暮齿。燕歌远别,悲不自胜;楚老相逢,泣将何及。畏南山之雨,忽践秦庭;让东海之滨,遂餐周粟。下亭漂泊,高桥羁旅。楚歌非取乐之方,鲁酒无忘忧之用。追为此赋,聊以记言,不无危苦之辞,唯以悲哀为主。日暮途远,人间何世!将军一去,大树飘零;壮士不还,寒风萧瑟。荆璧睨柱,受连城而见欺;载书横阶,捧珠盘而不定。钟仪君子,入就南冠之囚;季孙行人,留守西河之馆。申包胥之顿地,碎之以首;蔡威公之泪尽,加之以血。钓台移柳,非玉关之可望;华亭鹤唳,非河桥之可闻!孙策以天下为三分,众才一旅;项籍用江东之子弟,人唯八千。遂乃分裂山河,宰割天下。岂有百万义师,一朝卷甲,芟夷斩伐,如草木焉!江淮无涯岸之阻,亭壁无藩篱之固。头会箕敛者,合纵缔交;锄耨棘矜都,因利乘便。将非江表王气,终于三

百年乎?是知并吞六合,不免轵道之灾;混一车书,无救平阳之祸。呜呼!山岳崩颓,既履危亡之运;春秋迭代,必有去故之悲。天意人事,可以凄怆伤心者矣!况复舟楫路穷,星汉非乘槎可上;风飙道阻,蓬莱无可到之期。穷者欲达其言,劳者须歌其事。陆士衡闻而抚掌,是所甘心;张平子见而陋之,固其宜矣![注释] 1.芟: (shān) 2.耨: (nòu) 3.槎: (chá) 4.燮: (xiè) 5.羁: (jī) 6.睨: (nì) 7.唳: (lì) 9.耨: (nòu) 11.轵:(zhǐ) [作者介绍] 庾信(513~581),南北朝文学家。字子山。祖籍南阳新野(今属河南)。梁代诗人庾肩吾之子。他早年曾任梁湘东国常侍等职,随同庾肩吾及徐□、徐陵父子出入宫禁,陪同太子萧纲(梁简文帝)等写作一些绮艳的诗歌,被称为“徐庾体”。他还曾出使东魏,“文章辞令,盛为邺下所称”。梁武帝末,侯景叛乱,庾信时为建康令,率兵防守朱雀航,战败。建康失陷,他被迫逃亡江陵,投奔梁元帝萧绎。元帝承圣三年(554)他奉命出使西魏,抵达长安不久,西魏攻克江陵,杀萧绎。他因此被留在长安,历仕西魏、北周,官至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故又称“庾开府”。庾信的文集据宇文□所作的序言说原有20卷。《隋书·经籍志》著录为21卷,其中可能有一卷是目录,今存《庾子山集》和《隋志》所著录的本子,而是后人搜辑遗文重编。

人生哲理的古诗词

人生哲理的古诗词 1、【题目】题西林壁(苏轼) 【诗词原文】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哲理】人们观察事物的立足点、立场不同,就会得到不同的结论。人们只有摆脱了主客观的局限,置身庐山之外,高瞻远瞩,才能真正看清庐山的真面目。要认清事物的本质,就必须从各个角度去观察,既要客观,又要全面。 2、【题目】观祈雨(唐李约) 【诗词原文】桑条无叶土生烟,萧管迎龙水庙前。朱门几处耽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 3、潍县署中画竹(清郑燮) 【诗词原文】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哲理】唯物主义认为,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但是人们对同一客观事物进行思考,却往往会形成不同的认识和结论。从人的主观因素来说,主要是由于人们的立场不同,世界观不同,知识构成不同等因素造成的。诗中描述的祈雨场面就非常鲜明的告诉我们,在阶级社会中,由于人们分属于不同的阶级,具有不同的阶级立场,因而,他们对许多问题的看法(反映)都大相径庭。我们要正确地认识事物,首先必须站在人民根本利益的立场上去看问题。 二、联系地、发展地看问题 4、【题目】琴诗(宋苏轼) 【诗词原文】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 【哲理】美妙的乐曲是一个有机整体,而整体都是由若干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部分、要素构成的。在乐曲、琴声中指头、琴、演奏者的思想感情、演奏技巧等部分、要素是相互依存、缺一不可的,它们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唯物辩证法认为,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就是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的矛盾双方的联系。因此,这首所揭示的,就是琴、指头和琴声三者之间的矛盾关系。如果把演奏者包括在内,那么,演奏者的思想感情和技能与琴、指之间的关系,又可以看作是事物的内部矛盾(内因)和事物的外部矛盾(外因)之间的关系。前者是音乐产生的根据,后者则是音乐产生的条件,两者缺一不可。 5、【题目】戏为六绝句(之一)(唐杜甫) 【诗词原文】庾信文章老更成,凌云健笔意纵横。今人嗤点流传赋,不觉前贤畏后生。 【哲理】(1)从事物普遍联系的观点看,任何事物都是一个前后相继的发展过程,离开了对历史联系的分析,我们不仅无法正确认识昨天的历史,也无法正确认识今天的是未。割断历史、否认联系,盲目的嗤笑传统、否定前人,必然导致民族虚无主义。 (2)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就要把事物如实地看成是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研究任何我,都不能割断历史,都不能以今天的成熟去否定昨天的幼稚。对前人要采取历史主义的态度,不能用今天的淹灌和标准去看待和衡量过去,更不能苛求古人。 (3)用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结合的观点看问题,一方面,要正确分析和区分前人的成就和缺陷、是与非、功与过、精华与糟粕等;另一方面,还要进一步分清哪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哪是矛盾的次要方面等。 6、【题目】八阵图(唐杜甫) 【诗词原文】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减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哲理】唯物辩证法认为,任何事物都有它的整体和部分(全局和局部),两者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首先,整体和部分相互依存、不可分割。其次,二者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在某种条件下,关键的部分甚至能够对全局和整体起决定性作用。诸葛亮多年苦心经营,巧妙布置八阵图,都是为了一个全局性的战略目标——“吞吴”,而刘备的报仇之举则是部分、局部的小目标。办事情只有从整体着眼,统筹全局,才能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