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奶生产过程中的关键控制点及影响酸奶品质的因素

酸奶生产过程中的关键控制点及影响酸奶品质的因素
酸奶生产过程中的关键控制点及影响酸奶品质的因素

影响酸奶质量的因素 (1)

影响酸奶质量的因素 一、酸奶的标准(见附件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酸牛奶(02-8-19)) 生产酸奶的原料可用新鲜牛乳或用乳粉经复原调制而成。为保证产品的良好发酵,原料乳中绝不能含有抗生素,为此在此生产前,需经发酵试验短期发酵凝固良好者,该批原料乳方可使用;如加入稳定剂,需先经溶解处理。 原料乳的标准化:根据所需酸奶成品质量特征要求,对乳的化学组成进行改善,从而使可能存在的不足的化学组成得以校正,保证各批产品质量的稳定一致。与此同时,也加强了使用量合理性,以用尽量少的原料乳生产也符合质量标准的产品。我国新的国家酸奶标准(GB2746-1999)不仅对多种不同产品的脂肪含量作规定,而且对非脂乳固体含量也作了限定(表1);本标准为我国生产各种酸奶产品提供了法规要求。但各厂家的质量有的高于此标准。 表1 我国新酸奶成分标准单位:质量分数% 二、影响酸奶质量的因素 三、

(一)均质 均质在酸奶生产中往往是不可缺少的加工过程,通过均质可使脂肪球直径减少,防止脂肪上浮现象,且易于乳的消化吸引。随着脂肪球的增加,酪蛋白附着于脂肪表面,结果使悬浮总体积增加,因此,使产品的粘度比未均质要大。 (二)乳的热处理 奶在生产过程中热处理不仅是为了杀灭牛奶中致病菌和有害微生物,同时也需要考虑酸奶成品的质量要求(因较强的加热,使乳蛋白变性沉淀,增加了蛋白质的持水能力,可以使酸奶更粘稠)。研究表明,当乳蛋白变性度在90-99%时,酸奶的品质最佳。 采用90-95°C3-5min或85°C30min的工艺是可取的,而采用管式杀菌器(115-135°C,3s)使乳清蛋白质性度往往在60-70%左右,显然对增加酸奶的粘稠度是不利的。据研究热处理与酸奶的酸度和凝乳状态的关系见表2。 表2 热处理与酸奶的酸度和凝乳状态的关系 可见,采用较高温度时间的热处理对酸奶的产酸及凝乳状态是有利的。 (三)乳的冷却

酸奶的生产工艺及其发展趋势

酸奶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李凡金 (师范学院生物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云南曲靖655011) 摘要:酸奶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本文主要介绍了酸奶的基本定义,国内外发展现状及发展前景 关键词:酸奶、发展前景、现状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Prospect of yoghurt LI Fan-jin (College of Biological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Science, Qujing Normal University, Qujing Yunnan 655011, China;) Abstract:Y oghurt in people's life plays a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role,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basic definition of yoghurt,the domestic and foreign development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prospect of Keywords: Y ogurt,development prospects,present situation 引言 20世纪50年代以来,酸奶生产技术有了很大发展,除了使用传统的保加利亚乳杆菌、嗜热链球菌发酸奶的品质外,还增加了营养保健功能。由于不断开发出新的品种,极大地拓宽了消费市场,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各大中城市的酸奶生产量急剧上升,并迅速地向城镇和农村扩展。现在酸奶有凝固型和搅拌型2 大类别数10个品种。

酸奶常见质量问题分析

酸奶在贮存及销售过程中,特别是在常温下销售及贮存很容易出现胀包,酸奶由于产气菌主要是酵母菌与其它产气杂菌作用而产生气体,使酸奶变质的同时也使酸奶的包装气胀。 原因分析 污染酸奶而使酸奶产气的产气菌主要是酵母菌和大肠杆菌,其污染途径主要在以下几方面: (1)、菌种被产气菌污染(主要是酵母菌污染); (2)、生产过程中酸奶被酵母菌和大肠杆菌污染; (3)、酸奶包装材料被酵母菌和大肠杆菌污染。 (4)、包材本身不合格使外界微生物侵入而造成的污染。 (5)杀菌不彻底有产气菌未杀死的污染。 (6)、生产工艺中杀菌机杀菌参数设定不正确而残留产气菌的污染。(7)在灌装时破坏无菌环境使外界微生物侵入而造成的污染。 控制措施 (1)、继代菌种在传代过程中要严格控制环境卫生,确保无菌操作,可用一次性直接干粉菌种来解决继代菌种存在的一些避病; (2)、严格控制生产过程中可能存在的污染点和一些清洗不到的死角。如设备杀菌、发酵罐、酸奶缓冲罐、进出料管、灌装设备、配料设备等一定要清洗彻底,以后再进行杀菌,杀菌温度一般为90℃以上(设备出口温度)并且

保证20—40分钟,杀菌效果的验证可采取涂抹试验来检验杀菌效果,生产环境用空降来检测空气中酵母菌是否超标,若超标可采取二氧化氯喷雾,乳酸薰蒸、空气过滤等措施来解决空气污染,采取空气降落法来检验空气中酵母、霉菌数,一般生产环境空气中酵母、霉菌数为≤50个/平板,另外严格控制人体卫生,进车间前一定要严格消毒,生产过程中经常对工作服、鞋及人手进行涂抹试验,确保人体卫生合格,加强车间环境、设备等方面的消毒、杀菌工作,确保大肠杆菌无论是在工序还是成品中的检验都是未检出的状态;(3)、包材在使用前涂抹方法检测微生物的数量,在生产时可用紫外线杀菌或双氧水灭菌等方法来控制,并且要严格控制好包材贮存的环境质量;(4)、也可采取在酸奶中添加一定量的抑制酶(抑制酵母和霉菌)来解决此问题; (5)、杀菌要彻底,酸奶中不能有颗粒物质存在,若有会影响杀菌的彻底性。 (6)、杀菌机参数设定要达到在保质期内不发生任何变质,酸奶属于高酸性产品,杀菌温度一般不用太高。 (7)、严格按无菌操作要求规程操作。 酸奶在销售、贮运过程中有霉菌生长,长出霉斑,从而使酸奶发生变质。 原因分析

酸奶的生产工艺流程

酸奶的生产工艺流程: 1.凝固型酸奶生产工艺流程 鲜牛奶→标准化→均质→杀菌→冷却→接种→搅拌→灌装封口→发酵→冷却→后熟 2.搅拌型酸奶生产工艺流程 鲜牛奶→标准化→均质→杀菌→冷却→发酵→搅拌→灌装封口→冷藏后熟→酸乳↑ 果料、香精 前者先冷却分装,后培养发酵。后者先冷却接种发酵,后分装。 凝固型酸乳用于纯酸奶的生产,搅拌型酸乳还可用于果味、果料等花色品种酸奶的生产。一般凝固型纯酸奶要有良好的组织状态,要防止有裂纹出现,因此要先搅拌,分装,再发酵。带有果料的酸奶,影响乳酸菌的发酵,不能保持良好的组织状态,固采用先发酵,后搅拌加果料的方式。 : 酸奶生产工艺操作要点 1.配料 2.均质 3.杀菌、冷却 4.乳酸的制备(重点) 5.发酵的操作条件及终点判断(难点) 配料的选择和要求:选择符合质量标准的各种原辅料:牛乳、乳粉、砂糖和稳定剂等。乳粉、砂糖混合后加50~60℃温水溶解。琼脂、明胶等稳定剂可与少量糖混合后加水加热溶解充分后添加。 均质的目的是:防止脂肪上浮,使脂肪微粒化,改善口感。一般采用高压均质机。 均质工艺条件:均质前,应先将混合料预热至50~60℃,均质压力为~. 杀菌目的是什么 ①除去原料乳中的氧,降低氧化还原反应,明显促进乳酸菌的生长。 ②由于蛋白质的变性,改善了牛乳的硬度与组织。 < ③对防止乳清分离有效。 杀菌及冷却的条件:杀菌条件:90℃、15min。经杀菌后的混合料冷却到40~45℃备用。 还可以采用高温瞬时杀菌。 操作:135-140℃加热2秒左右。这样有利于营养成分的保存,减少煮沸气味。 酸奶常用的乳酸菌发酵剂及工艺要求: ①常用菌种: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种(2:1-1:1)。 ②发酵剂的制备:母发酵剂-中间发酵剂-工作发酵剂 ③工艺条件:接种量%~%,菌种比为2:1~1:1。对数期接种,主发酵温度为42~45℃,时间为。 -

酸奶的质量控制

酸奶的质量控制 生产酸奶的企业都遇到过酸奶胀包的质量问题,尤其在夏天,塑料袋装、塑料杯装酸奶在保质期内经常出现胀包现象,影响企业的生产和销售。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胀包现象呢?主要原因是产品污染了酵母菌,酵母菌在有氧气和适宜温度的条件下,发酵产品中的糖,使糖分解成二氧化碳气体和酒精,其中二氧化碳是引起胀包的主要原因,产品的酒味是酒精引起的。 酵母菌是如何污染产品呢?一是空气,尤其在夏天,空气中酵母菌非常多,在生产和发酵剂制作过程中极易接触带菌的空气。二是糖(包括果汁),糖是酵母菌的主要来源,虽然有杀菌工艺,但往往杀菌不彻底,使酵母菌得以存活。三是包装物料,包装物料因无法杀菌而污染酵母菌。四是生产人员,因个人卫生和操作不当而污染酵母菌。 如何防止酸奶胀包?虽然可以通过各种手段控制污染源,但由于技术和设备等原因,使酸奶胀包现象很难控制。现在市场上有一种新型食品添加剂—防胀剂。它是一种白色、无味的杀菌剂。在通常用量下,它能杀灭酵母、霉菌和其它真菌,但对乳酸菌没有影响。它具有较广的pH使用范围。在pH4-7范围下活性不受影响。它在水中溶解度很低,但在酸性条件下,它的溶解度增大。它的水溶液在室温下稳定,在100度下亦能稳定1-3小时。它的粉末和水溶液都要避免阳光直接照射,紫外线照射会引起品质渐变,并导致失活;应避免与氧化剂接触,尤其是过氧化物与巯基化合物,这些氧化剂会通过过氧化反应而使防胀剂活性降低。 在超市里,采用利乐砖和利乐枕包装的牛奶一般都散放或成箱堆放,不用放入冷柜,这是因为利乐砖和利乐枕中的牛奶经过了“超高温灭菌”处理,英文缩写为UHT。跟巴氏奶有所不同,超高温灭菌奶是用134℃左右的高温,把原奶瞬间消毒4秒钟,将牛奶中的有害细菌和微生物全部杀死,然后再在无菌条件下,装到利乐砖或利乐枕这种无菌包装中,达到商业无菌的标准。 由于利乐包装是由纸、铝、塑组成的六层复合包装,能够隔绝空气、光线和细菌,因此牛奶可以在常温下存放,而且保质期较长,利乐枕达到45天,利乐砖则达到6至9个月。利乐包无需冷藏,使喝牛奶成为随时随地的享受,不过有一点要注意,利乐包在密封时可以常温保存,但开包后如果喝不完,就必须放入冰箱冷藏了。从营养角度来看,虽然经过超高温消毒,但由于消毒时间只有4秒左右,因此牛奶主要的营养成分,如蛋白质、钙等,基本不受损。 图片中的产品是汇源的100%苹果汁,是康美包装的,不是利乐。应该是被霉菌污染发生的变质。在无菌冷灌装的设备中,不管是康美、利乐、PET,还是百利包,只要正常情况下,是可以保证产品的品质的,但不管多么先进的设备,都不会做到100%的产品合格。康美和利乐的产品在货架期内通常偶尔会出现涨包和霉菌污染变质现象,主要的原因是产品在运输过程中由于颠簸或磨损导致包装密封破坏。通常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包装顶部封口处密封坏,这种情况容易被空气中的酵母菌污染,加之产品顶部的有氧条件,酵母菌会在短时间内大量繁殖,导致涨包,并产生酒精发酵气味,这种情况很容易被识别,而且一般产品的标签都会明示:涨包请勿饮用。还有一种情况是包装底部密封破坏,导致包装漏气,这种情况容易发生霉菌污染,由于在底部霉菌可以附着在包装盒上,加之果汁本身的营养条件很适合霉菌生长,霉菌一般可以繁殖到图片中的程度。果汁中霉菌的生长产生的代谢物不如发酵的代谢物更直观、更有特征,在加上果汁本身的口感,一般不容易被品尝出来,尤其是100%苹果汁。由于利乐和康美的包装都是多层复合包装,对于包装密封的损坏是不太容易被发现的。而且很细小的密封泄露即可导致产品的变质。利乐和康美产品一般都有一定的真空度,

影响酸奶的因素及其质量控制

影响酸奶的因素及其质量控制 谢继志,葛庆丰 (扬州大学农学院,江苏扬州225009) 摘要:讨论了酸奶生产的基本工艺条件,分析了从原料乳的预处理、标准化、均质、热处理、发酵剂的选择,接种量、发酵温度与时间、冷却、灌装、贮藏等因素对产品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菌共生时最适宜的发酵温度40~43℃;加糖发酵时以6%~8%为宜;工艺条件为90~95℃,3~5 min或85℃,30 min。 关键词:酸奶;影响因素;质量控制 Affecting factors and quality control of yoghurt Abstract: The quality of yoghurt is concerned with flavor; viscosity and mouth feel in final product. In this paper many factors which effect the quality of yoghurt were discussed; Pre-treatment and standardization of raw milk, homogenization, heat-treatment, selection of starter, inoculated ratio, incubated temperature and time, filling and storage condition et al. Key words: yoghurt; affecting factors; quality control 0 引言 作为世界上众多的发酵乳产品中的最为流行的酸奶制品,早在20世纪中叶首先在东欧的一些国家就已形成规模生产。但自60年代初,瑞士人发现了将水果果料加入天然纯酸奶(不加糖的酸奶)中而明显改变了原有酸奶的风味与口感,并使产品多样化,才使酸奶在欧洲许多国家进入了工业化生产的迅速发展阶段,并且在世界上其他地区与国家得以推广。 我国酸奶生产时间虽然滞后,但发展也相当迅速。80年代初北京率先开始商业化酸奶生产,如1992年产量仅1180t,但到了1999年已年产33kt,8 年中产量增加了近30倍。目前,酸奶生产也成为我国液态乳中除巴氏杀菌奶以外增产最快的乳制品之一,国内大中城市中已相当普及。但不同品牌的产品质量还相对较差,产品品种也较单调,主要仍以传统的凝固型酸奶为主,而搅拌型酸奶的生产还刚刚起步不久。有少数厂家甚至不惜重金从国外购进成套设备生产酸奶,资金投入很大。随着国外先进技术与设备的引进、消化、吸收与仿制,有些利用国产设备生产搅拌型酸奶的厂家也开始启动,并有的起步很好(如安徽淮南乳品厂生产的搅拌型酸奶已从2年前的日产4000杯发展到当前的日产50 000杯以上)。 我国当前的产品口味方面主要还是集中在加糖的调味酸奶或果味加糖调味酸奶,而在国际上酸奶产品中品味与包装最多而被消费者青睐的要算浓厚的果料型酸奶,生产这类果料酸奶,一般对原料、工艺与设备要求较高。 酸奶产品质量的好坏,主要从风味、组织状态、口感等几方面来考虑。本文就酸奶影响的因素及其产品品质的关系问题进行探讨。 1 原料乳的预处理与标准化 生产酸奶的原料乳可用新鲜牛乳或用乳粉经复原调制而成。为保证产品的良好发酵,原料乳中绝不能含有抗生素,为此生产前需经试样发酵试验,加大接种量在短期发酵凝固良好者,该批原料乳方可使用[1-2]。如生产搅拌型酸奶考虑加入稳定剂需预先处理。 原料乳的标准化:根据所需酸奶成品质量特征要求,对乳的化学组成进行改善,从而使可能存在不足的化学组成得以校正,保证各批产品质量的稳定一致。与此同时,也加强了使用量合理性,以使用尽量少的原料乳生产出符合质量标准的产品。我国新的酸奶国家标准(GB2746-1999)仅对多种不同产品的脂肪含量作了规定,而且对非脂乳固体含量也作了限定,

生产过程关键控制点管理制度

江西宇骏生物工程有限公司GMP文件 题目:生产过程关键控制点管理制度 编写部门质量部编码GL-ZL-05800 编写人林丽丽审核人周隆才批准人楼秀余 编写日期20130611 审核日期20130715 批准日期20130822 颁发部门GMP办执行日期20130822 页码第 1 页/共2 页 分发部门办公室、公司各部门 1. 目的:制定生产过程重要质量控制点监测管理制度,确保产品在各个生产环节质量得到严格控制 2. 适用范围:适用于生产部药品生产的质量监控 3. 责任者:生产部生产人员及其管理人员,QA监督员 4. 内容: 为了确保产品的质量,必须对生产过程的质量进行监控,现将生产过程重要质量控制点及其监督管理制度表述如下: 4.1 原辅料使用前应目检其物理外观,核对净重并过筛。液体原辅料应过滤,除去异物。过筛后的原辅料应粉碎至规定细度。 4.2 配料配料前应仔细核对原辅料品名、规格、批号、生产厂家及编号,应与检验单,合格证相符。处方计算、称量及投料必须复核,操作者及复核者均应记录上签名。 4.3 干燥严格控制干燥温度,防止颗粒融熔、变质,并定时记录温度。干燥过程中应按规定翻料,并记录,要注意干燥程度。 4.4 混合严格按混合操作规程进行,控制混合时间并记录。 4.5 片剂 4.5.1 片剂的压片压片前应试压,并检查片重、硬度、厚度、崩解时限和外观,必要时可根据品种要求,增测含量、溶出均匀度。符合要求后才能开车,开车后应定时(最长不超过15分钟)抽样检查平均片重。 4.5.2 片子的包衣在包衣过程中,应注意片子的外观,在包衣后,测定片子的崩解时限。 4.6 胶囊剂的灌装灌装前就试灌,并检查装量、崩解时限和外观,必要时可根据品种,增测含量,溶出度或均匀度。符合要求后才能灌装。灌装后应定时抽样检查平均装量,并进行装量差异检查。

酸奶生产工艺流程带图

酸乳生产工艺流程 酸乳工艺流程如下: 乳酸菌纯培养物→母发酵剂→生产发酵剂 ↓?原料乳预处理→标准化→配料→均质→杀菌→冷却→加发酵剂 ?在发酵罐中发酵→冷却→添加灌装在零售容器内→在发酵室发酵→冷却→后熟→凝固型酸奶? → 果料→搅拌→灌装→后熟→搅拌型酸奶 ?? 酸奶的生产工艺流程:?1、凝固型酸奶生产工艺流程 鲜牛奶→标准化→均质→杀菌→冷却→接种→搅拌→灌装封口→发酵→冷却→后熟 2、搅拌型酸奶生产工艺流程?鲜牛奶→标准化→均质→杀菌→冷却→发酵→搅拌→灌装封口→冷藏后熟→酸乳↑?果料、香精 前者先冷却分装,后培养发酵。后者先冷却接种发酵,后分装。 凝固型酸乳用于纯酸奶的生产,搅拌型酸乳还可用于果味、果料等花色品种酸奶的生产。一般凝固型纯酸奶要有良好的组织状态,要防止有裂纹出现,因此要先搅拌,分装,再发酵。带有果料的酸奶,影响乳酸菌的发酵,不能保持良好的组织状态,固采用先发酵,后搅拌加果料的方式。?酸奶生产工艺操作要点?1、配料2、均质3、杀菌、冷却4、乳酸的制备(重点)5.发酵的操作条件及终点判断(难点) 配料的选择与要求:选择符合质量标准的各种原辅料:牛乳、乳粉、砂糖与稳定剂等。乳粉、砂糖混合后加50~60℃温水溶解。琼脂、明胶等稳定剂可与少量糖混合后加水加热溶解充分后添加。?均质的目的就是:防止脂肪上浮,使脂肪微粒化,改善口感。一般采用高压均质机。

均质工艺条件:均质前,应先将混合料预热至50~60℃,均质压力为9、81~24、5MPa、 杀菌目的就是什么? ①除去原料乳中的氧,降低氧化还原反应,明显促进乳酸菌的生长。?②由于蛋白质的变性,改善了牛乳的硬度与组织。?③对防止乳清分离有效。?杀菌及冷却的条件:杀菌条件:90℃、15min。经杀菌后的混合料冷却到40~45℃备用。?还可以采用高温瞬时杀菌。 操作:135-140℃加热2秒左右。这样有利于营养成分的保存,减少煮沸气味。?酸奶常用的乳酸菌发酵剂及工艺要求:?①常用菌种:保加利亚乳杆菌与嗜热链球菌种(2:1-1:1)。?②发酵剂的制备:母发酵剂-中间发酵剂-工作发酵剂?③工艺条件:接种量2、0%~3.0%,菌种比为2:1~1:1。对数期接种,主发酵温度为42~45℃,时间为2、5-3、5h。?低产酸力接种量要多,高产酸力接种量要少。一般低接种量按0、5% ~1、0%,高接种量按5.0%以上,最适为2、0%~3、0%。?主发酵温度采用42~45℃?这就是保加利亚乳杆菌与嗜热链球菌混合后的最适生长温度。 在这里,我们要注意生产中要控制好三个因素:接种量、发酵剂活性、培养温度。 发酵的条件就是:灌装后迅速入发酵室,42-43℃,发酵2、5~4h,达凝固状态。此时,酸度0、7~0、8%,ph低于4.6。至2~6℃的冷库中存放12h(防止过酸,促进芳香物质产生,增加制品的粘稠度)。?发酵终点的判断条件就是:组织状态为凝固状态,没有过多乳清分离现象。?后熟发酵有什么用途:促进芳香物质产生,增加制品的粘稠度。后熟发酵也要注意组织状态及时间的控制,防止过酸。

(精品)酸奶检验流程

乳制品的检验 一、巴氏杀菌乳生产加工工艺及容易出现的质量安全问题 1.容易或者可能出现的质量安全问题 ⑴生产过程中微生物污染导致产品变质,原因是使用了不合格原材料;或生产设备受污染,清洗不良或存在卫生死角;或包装材料的污染。 ⑵生产过程中杀菌剂或清洗剂残留导致产品异味。 ⑶产品贮藏温度不适宜导致变质。 2.关键控制点巴氏杀菌乳的保质期基本上是由原乳的质量决定的,最佳的工艺技术水平及生产卫生等条件是非常重要的,此外还有工厂良好的管理。生产过程的控制点是原料验收、标准化、巴氏杀菌。 二、乳制品生产企业必备检测条件 1.必备的检验设备 在乳制品强制性卫生标准中微生物指标较多,如菌落总数、大肠菌群、致病菌等。从各级政府历年对乳制品的抽查来看,菌落总数、大肠群超标的现象极为普遍,消费者食用微生物超标严重的产品后,很容易患痢疾等肠道疾病,出现腹泻、呕吐等,严重的可能造成中毒性细菌感染。究其原因还是这些厂家的质量管理不完善。具体表现在生产管理松懈,消毒不严或不彻底,生产设备落后,设备不干净或存在死角,包装不严密,手工操作较多而导致污染。因此,在产品出厂前严格控制微生物指标就显得尤其重要。 乳制品出厂检验所需要的主要设备

三、乳制品检验 1.乳制品生产检验流程 2.产品检验项目 2.1 检测方法 2.1.1 检验内容 整个检验包括三部分,即:理化检验,微生物检验和包装标签检验。 2.1.2 检验方法 理化检验按国标《食品卫生检验方法》 理化部分中有关的项目进行;微生物检验按GB4 789 ·I8—94检验,标签项日按国家食品标签通用标准进行检验。所有样品均进行初检和复检,初检样 品检验为冰箱保存超过72h ,而夏检样品不足72h ,两次检验的时间间隔1O 一20 d 。

生产工艺操作程序关键控制点

生产作业控制制度 一、销售部依据市场需求及客户要求,下达《生产制造单》至生产车间。 二、技术部负责编制《产品工艺流程图》、《作业指导书》,各工序操作员严格依据《产品工艺流程图》、《作业指导书》进行作业。当因相关因素的改变而需更改《作业指导书》时,则依据《文件和资料控制制度》进行相应的更改。 三、设备质量的控制依据《生产设备控制制度》执行。 四、品管部负责跟进每一工序工艺执行情况,当发现有违反工艺操作或不规范操作时,应予以纠正。 五、品管部负责对每一质量控制点的工序产品进行检验和试验,并负责对工序产品的放行。 六、对有技能培训要求的工序,应组织此类工序人员的培训、考核。只有经培训及考核合格的人员才能上岗操作,定员定岗,品管部负责本工序人员质量的管理和控制,当发现人员质量不合格时,应立即停止其作业,并提出人员培训申请,实施培训事宜。当因相关因素的改变而需更新岗位技能时,则对人员进行重新培训。 七、对特殊过程的控制应由具备资格的操作者完成,且定员定岗。 八、附相关文件: 《作业指导书》 《产品工艺流程图》 《批生产指令》 《批生产记录(生产前)》 《批生产记录(生产中)》 《工艺流程图》 《配料操作规程》 《灌装/包装操作规程》

洗发液生产作业指导书 (操作过程控制) 一、生产前的准备: 1、清洗加热搅拌机,搅拌机干净后,才可生产。 2、清洗生产用具、桶、铲、冲洗干净后,才可使用。 3、检查校正磅秤、衡器,正确无误。 4、测试纯水PH值应在之间,方可使用。 5、测试纯水电导率应在8以下,达标后才可使用。 6、检查原材料是否满足生产用量,才可生产。 7、检查电源、各种仪表应正常。 二、秤料规程: 1、纯水:按百分比计算,不得误差1%按配方比例加入。 2、原料:按百分比计算,按配方比例不得有任何误差。 三、生产操作: 1、将原材料加入搅拌机,搅拌15---20分钟,彻底均匀后,方可加入其它添加剂。 2、去离子水,按配方比例加入,在每分钟50---60转良好的搅拌下,使原料与纯水搅拌,边搅拌、边加热、加热75℃,然后关闭加热管。 3、在良好的搅拌下,恒温搅拌30分钟、化、杀菌。 4、将恒温后,开始降温,边搅拌、边降温。 5、冷至40℃后,加入防腐剂、香精、添加剂、搅拌30---50分钟均匀后,才送化验室检验,合格后才出料。进入静置室。 四、质量检验: 1、半成品未出料前检验PH值在6---7之间,才合格。 2、半成品离心,30分钟/2000转,,无油水分离现象,才合格。 3、泡沫测试在50以上,才合格。 4、粘度测试在7000以上,才合格。 5、耐热±40℃、24h,恢复室温后应正常,才合格。 6、耐寒—15℃、24h,恢复室温后,应正常。 7、细菌检验,培养48 n±37℃,应达到国家标准,才合格。 8、经检验合格后,才通知生产部分装车间灌装。 五、分装成品: 1、塑料瓶用乙醇消毒后,才可装成品。 2、塑料瓶应喷生产日期、保质期二年。 3、对不合格塑料瓶,一律不得装成品。 4、塑料瓶说明书、字迹不清楚一律不得装成品。 5、分装成品时,应凭化验室放得单,才可分装。 6、洗发液分装,瓶瓶过秤200ml,每甁秤量不得少于202g、只准多,不准少。 六、包装车间: 1、分装车间过好秤的成品,应盖好瓶盖,检验瓶外观应整洁。 2、大纸箱应检查与洗发液是否相符。 3、质检员检验包装应达到企业内控标准,才在合格证上签字放行。 4、包装完后,经质检员全部检验合格后,才可入库。

20083857 任婉霞 凝固型酸奶生产中常出现的问题与质量控制

20083857 任婉霞凝固型酸奶生产中常出现的问题与质量控制 2011-05-09 16:46:09| 分类:食品08级1-4班| 标签:|字号大中小订阅 凝固型酸奶生产中常出现的问题与质量控制 李凤林(生物工程系)黄晓奎(长春市新希望乳业集团) 【摘要】本文介绍在凝固型酸奶生产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及产生原因,并加以研究分析、论述与解决。 关键词:酸奶发酵剂、乳清、乳酸菌、均质、接种 酸奶风味独特、营养丰富,易于消化吸收,并具特殊的保健功能,是深受广大消费者欢迎的物美价廉的乳制品之一,近年来,我国大、中城市酸乳消费量急剧增加,有人预言,未来世界酸乳将取代鲜乳、乳油、乳酪而成为乳品消费中的主流。所谓酸奶,系以牛乳、水牛乳、羊乳等原料经乳酸菌发酵而制成的产品。目前我国大、中城市生产的主要有两种类型:凝固型酸乳和搅拌型酸乳,现论述凝固型酸奶生产中常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一、乳清析出严重 乳清析出是酸奶生产中最多见、也是最易产生的现象。酸奶进人流通渠道后,因搬动、贮藏条件发生变化,有少量乳清析出是正常现象。但若未发酵好就有乳清析出或经过冷藏后、熟后表面仍有大量乳清,就属不正常现象。主要原因是: (一)原料造成的原因 1.当原料乳固形物含量低于10%时,在不添加增稠剂情况下,乳清易析出。 2.原料乳不新鲜,酸度超过0.17,乳清易析出。这是因为原料乳中的蛋白质发生变化,造成亲水力降低。 3.原料缺乏阳离子。据研究,盐类的平衡影响蛋白质的水合性,不适当的盐类平衡会造成乳清分离,主要是因泌乳期牛乳组成上的变化造成的。一般在收购牛奶时,大量原料混合,可避免这一缺陷发生。 4.原料乳含有抑菌物质或混有抗生素、杀菌剂、防腐剂等抑制了乳酸菌的发育,使其生酸非常缓慢,杂菌生长迅速,使蛋白质变性脱水,造成乳清分离。 5.原料乳热处理不当。热处理时间不够或温度过低,不能使75%一80%的乳清蛋白变性,而变性乳清蛋白能与酪蛋白形成络合物,能容纳大量的水分,所以变性不够易造成乳清分离。针对以上情况,要加强原料的检测和管理,当固形物含量过低时,必须进行标准化配料,使产品符合质量要求,热处理要适当,对每批酸奶原料必须做发酵试验,有问题的原料坚决不用。 (二)发酵剂的原因 1.发酵剂的菌种老化,活力弱、活化不充分或保加利亚杆菌和嗜热链球菌比例严重失调。 2.发酵剂污染杂菌或遭噬菌体感染,这两种情况均表现产酸慢,发酵时间长达5h以上,乳清析出严重。在发酵剂遭噬菌体感染时,析出乳清颜色深,闻不出乳酸菌产生的特殊香气,酸奶喝起来有怪味,通过微生物检验可进一步证实。 3.发酵剂活力过强,尤其当发酵剂活力值大于1.1时仍采用常规接种量并在标准条件下培养,乳清易析出。发酵剂要严格按要求进行无菌操作并尽可能在标准条件下培养,制备好的发酵剂要进行检验,做活力测定,根据活力调整生产接种量并适当控制培养温度。 (三)生产过程控制不当 1.发酵剂凝块没打碎,搅拌不均匀,会出现部分产品乳清析出严重。 2.接种温度过高,发酵时间过长,已发酵好的产品未及时冷却。 3.培养时温度过高或不稳定。 4.灌装速度慢,接种后灌装时间超过lh。 5.酸奶瓶不干净,混入清洗剂或水未空干。 6.拉出发酵间时过分振动,破坏了酸奶的凝胶结构。 7.拉出发酵间后冷却速度过慢,后发酵过度;冷却过快,从发酵间出来直接拉到0℃以下的环境冷却,造成表面冻结。 二、酸奶凝固性差、硬度不够,柔软呈稀粥状或粘糊状 主要原因是:1.原料奶中蛋白质含量不足。2.菌种选择不当。3.发酵剂接种量过少,发酵时间不够,发酵温度偏低。4.原料乳的热处理和均质处理不够恰当。5.原料乳的掺假(尤其是掺碱)。所产的酸被用来中和而达不到凝固的酸度。6.原料乳中混有抗菌素、磺胺类药物、防腐剂等。

酸奶生产 工作过程

第三章工作过程 第一节:酸奶简介 酸奶是以新鲜的牛奶为原料,经过巴氏杀菌后再向牛奶中添加有益菌,发酵剂,经发酵后,再冷却灌装的一种牛奶制品。目前市场上酸奶制品多以凝固型、搅拌型和添加各种果汁果酱等辅料的果味型为多。酸奶不但保留了牛奶的所有优点,而且某些方面经加工过程还扬长避短,成为更加适合于人类的营养保健品。 一.生产工艺简介 1.料鲜奶的质量要求 (1)固形物含量:鲜奶总干物质含量不得低于11.5%,其中非脂干物质不得少于8.5%,否则会影响蛋白质的凝乳作用。 (2)鲜奶中残留抗生素的检测:抗生素污染会使乳酸菌生长受到限制,因此决不能使用抗生素污染的鲜奶为原料。 (3)白细胞检测:白细胞含量常常会影响鲜奶的质量。 (4)杂菌检测:霉菌、酵母菌、芽孢杆菌、大肠杆菌等等杂菌会影响鲜奶原料的质量。 2.原料乳的处理 (1)牛乳的净化:利用的别设计的离心机出去牛乳中的白细胞和其他肉眼可见的异物。 (2)脂肪含量标准化:用分离机对牛乳进行脱脂,在加入少量稀奶油,是调制如脂肪含量标准化。 (3)配料 ①奶粉的添加:加入1%~3%的奶粉调节非脂干物质。 ②蔗糖的添加:加入4%~8%的蔗糖调节酸奶的口感。

③均质:将调制奶加热到60 °,与均质机中,8~10Mpa压力下均质。 ④灭菌:采用高温巴氏杀菌法,90~95℃保持5min杀菌。 3.接种 向43~45℃的灭菌原料奶中加入工作发酵剂,一般量为2%~3%,工作发酵剂为嗜热链球菌和保加利亚乳杆菌,比例为1:1或2:1。4.分装: 酸奶发酵后不能受到机械振动,因此,必须先分装再发酵。 5.发酵 将分装好的牛乳至于发酵架中发酵,温度保持在40~43℃。一般发酵3~6小时。 6.冷却 发酵完成后,用冷风迅速冷却到10℃左右,防止发酵过度使酸度过高影响口感。 7.冷藏和后熟经冷却的酸奶放在-1~0℃冷藏室中保存。 六、实习内容: 工厂总平面图设计 酸奶的发酵流程步骤是鲜牛奶→化料→均质→杀菌→冷却→接种→发酵→灌装→包装→低温后熟。

酸奶生产中常见的质量问题及解决办法_张瑞梅

新疆畜牧业2008年第4期 中图分类号:TS252.54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3-4889(2008)04-0053-03 近10年以来,我国乳业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人均消费奶量已由几千克增加到几十千克。乳制品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缺的营养食品,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酸奶是近3年以来增长最快的液态乳制品之一,以其丰富的品种、良好的风味、精美的包装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青睐。但酸奶生产也是一个较为复杂的过程,各种因素都会对酸奶的品质产生影响。乳品企业在酸奶的生产过程中都会遇到一些异常现象,如何避免出现重大的质量问题,如何防患于未然,是我们生产技术人员应多加考虑的问题。本人现结合生产实际谈谈酸奶生产中常见的质量问题及解决的办法。 1酸奶不发酵或发酵不完全 酸奶不发酵是指在预定的发酵时间内,发酵乳没有凝固或凝固不完全,酸度不增加,没有形成网状结构,造成酸奶发酵失败。通常凝固型酸奶的发酵时间在4 ̄5h(如用传代菌种,发酵时间要短一些,一般为3h左右),如果出现发酵延迟,则说明出现了发酵不完全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1原料乳中含有抗菌物质 奶牛在患乳房炎后,一般采用的治疗方法是注射抗菌素,打过针的奶牛48h内分泌的牛奶就含有抗生素。据有关资料介绍,如乳中含有0.01 ̄0.05/ml国际单位的青霉素时,嗜热链球菌的发育将受到抑制;如含有0.3~0.6ml国际单位的青霉素,保加利亚乳杆菌的发育也将受到抑制。乳品厂在生产酸奶前都会进行抗生素检测,目前普遍采用的是快速检测法以及小样发酵试验法两种。前者检测速度快,但只能单一地检测出某一类抗生素,且成本较高。后者虽然时间长(一般为4h左右),但与大生产过程基本相同,故可以准确地判断出原料乳是否含有抗生素。 此外,如果原料乳中含有能产生抗菌素的微生物时,在生产过程中经消毒处理后,这些微生物产生的抗菌素仍然不发生变化,在发酵过程中同样起到抑制作用。 1.2原料乳酸度偏高 正常牛乳的酸度(滴定酸度)在16~18°T,如果酸度超过18°T,说明牛乳已经不新鲜了,当酸度超过20°T时,牛乳的蛋白质稳定性就非常差,如用此种牛乳生产酸奶,很可能会出现乳清析出、凝块不结实的缺陷,原因就是牛乳在杀菌前蛋白胶粒已经有聚合的趋势,而受热后又破坏了这种趋势,最终导致出现以上缺陷。另外,酸度高的原料乳,乳中含有某种乳酸链球菌产生的抗菌素—— —“乳链球菌素”,对乳酸菌的生长发育也产生抑制作用。因此,生产酸奶的原料奶一定要用新鲜乳,并且酸度不能超过18°T。 1.3噬菌体污染 噬菌体污染是导致酸奶发酵不完全的因素之一。制备发酵剂以及生产过程中都易被噬菌体污染。轻则造成菌体数量降低,产酸缓慢,凝乳不良;重时杆、球菌几乎全部死亡,导致发酵失败。生产车间环境卫生差,空气不洁净,随意排放原料奶或发酵的酸奶,设备清洗不良等,是发生噬菌体污染的主要原因。 如发生噬菌体污染后,应将车间环境进行彻底的打扫,尤其是下水管沟、墙角等地方要彻底地清洁。发酵室要加大杀菌力度,更换消毒方式,延长杀菌时间,同时要立即对菌种进行更换,使用抗噬菌体的配对菌种。采取了以上措施后,一般都能恢复正常的生产。 酸奶生产中常见的质量问题及解决办法 张瑞梅,伍子玉,罗晓红,刘俊红,米祥 (新疆天润乳业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乌鲁木齐830011) 乳品加工

酸奶常见质量问题分析

搅拌型酸奶常见的质量问题及控制措施-胀包 酸奶在贮存及销售过程中,特别是在常温下销售及贮存很容易出现胀包,酸奶由于产气菌主要是酵母菌与其它产气杂菌作用而产生气体,使酸奶变质的同时也使酸奶的包装气胀。 原因分析 污染酸奶而使酸奶产气的产气菌主要是酵母菌和大肠杆菌,其污染途径主要在以下几方面: (1)、菌种被产气菌污染(主要是酵母菌污染); (2)、生产过程中酸奶被酵母菌和大肠杆菌污染; (3)、酸奶包装材料被酵母菌和大肠杆菌污染。 (4)、包材本身不合格使外界微生物侵入而造成的污染。 (5)杀菌不彻底有产气菌未杀死的污染。 (6)、生产工艺中杀菌机杀菌参数设定不正确而残留产气菌的污染。(7)在灌装时破坏无菌环境使外界微生物侵入而造成的污染。 控制措施 (1)、继代菌种在传代过程中要严格控制环境卫生,确保无菌操作,可用一次性直接干粉菌种来解决继代菌种存在的一些避病; (2)、严格控制生产过程中可能存在的污染点和一些清洗不到的死角。如设备杀菌、发酵罐、酸奶缓冲罐、进出料管、灌装设备、配料设备等一定要清

洗彻底,以后再进行杀菌,杀菌温度一般为90℃以上(设备出口温度)并且保证20—40分钟,杀菌效果的验证可采取涂抹试验来检验杀菌效果,生产环境用空降来检测空气中酵母菌是否超标,若超标可采取二氧化氯喷雾,乳酸薰蒸、空气过滤等措施来解决空气污染,采取空气降落法来检验空气中酵母、霉菌数,一般生产环境空气中酵母、霉菌数为≤50个/平板,另外严格控制人体卫生,进车间前一定要严格消毒,生产过程中经常对工作服、鞋及人手进行涂抹试验,确保人体卫生合格,加强车间环境、设备等方面的消毒、杀菌工作,确保大肠杆菌无论是在工序还是成品中的检验都是未检出的状态;(3)、包材在使用前涂抹方法检测微生物的数量,在生产时可用紫外线杀菌或双氧水灭菌等方法来控制,并且要严格控制好包材贮存的环境质量;(4)、也可采取在酸奶中添加一定量的抑制酶(抑制酵母和霉菌)来解决此问题; (5)、杀菌要彻底,酸奶中不能有颗粒物质存在,若有会影响杀菌的彻底性。 (6)、杀菌机参数设定要达到在保质期内不发生任何变质,酸奶属于高酸性产品,杀菌温度一般不用太高。 (7)、严格按无菌操作要求规程操作。 酸奶在销售、贮运过程中有霉菌生长,长出霉斑,从而使酸奶发生变质。 原因分析

生产过程关键控制点管理制度

生产过程关键控制点管理制度 1 目的 为加强对质量控制点的管理,使所有控制的过程始终处于受控状态,以确保稳定地生产合格产品,特制定本制度。 2、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对主导产品实现的关键过程的质量控制。 3 职责 3.1品控部负责生产过程关键控制点的管理,编制检验用作业指导书、质量控制点管理文件,并监督操作人员按作业指导书、工艺标准进行作业; 3.2 各相关岗位负责编制本岗位作业指导书,本部门领导审批,由质量副总审阅签发; 3.3生产车间负责按质量控制点文件的规定具体组织实施,工艺应执行研发中心下发的工艺文件; 3.4参与质量控制点日常工作的人员主要有:操作者、质检员、机修员,其职责分工如下: 操作者——熟练掌握操作技能和本工序质量控制方法;明确控制目标,正确测量,认真自检,自做标记并按规定填写原始记录;做好设备的维护保养和点检工作;发现工序异常,迅速向品控人员报告,请有关部门采取纠正措施。

质检员——按作业指导书对控制点进行重点检查,把检查结果及时报告操作者,并做好记录。同时监督检查操作者是否遵守工艺纪律和工序控制要求,并向部门主管报告重要信息。 机修员——按规定定期对控制点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督促检查设备点检活动,根据点检信息,及时对设备进行检修和调整,并做好设备维修记录。 4 工作程序 4.1质量控制点的设定原则 4.1.1工艺文件有特殊要求,对下道工序的加工、装配有重大影响的项目。 4.1.2内外部质量信息反馈中出现质量问题较多的薄弱环节。 4.2质量关键控制点内容 4.2.1原材料检验关键点控制 4.2.1.1原材料检验人员对每批次的原辅材料按“原材料验收标准”进行检验,控制方法:按抽样标准抽检,验证证件及验证检测值; 4.2.1.2化验室人员对内包材每周抽查一次,控制标准:菌落总数<50个/瓶或盖;大肠菌群不得检出; 4.2.2前处理车间关键点控制 4.2.2.1生产用水24小时正反冲一次,过程监控人员每天检测一次水硬度及电导率,水硬度≤50mg/L,填写“软化水检验原始记录”; 4.2.2.2 发酵奶制作过程要严格按照工艺执行,每锅次投料数量需由称料员复核并签字确认,过程质检抽查并签字;

凝固型酸奶质量控制措施

2010.4 质量安全 Quality Control 酸奶作为发酵型乳制品,有很好的营养保健作用,其功效被世人所认可。芬兰是酸奶消费最多的国家,人均年消费量达277kg。近年来,我国大中城市酸奶生产和消费呈现产销两旺的良好态势,小城市及农村酸奶消费也已经起步。随着人们消费观念的进一步提升,酸奶消费在未来几年将成为奶业新的增长点,与此同时,消费者对酸奶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 严格控制原料奶质量、卫生 1.1 质量 原料奶质量直接影响酸奶品质。生产酸奶的原料奶必须来自正常饲养、无传染病和乳房炎的健康 奶牛,要求乳汁新鲜,相对密度1.028~1.032,酸度在18°T以下,乳脂肪含量≥3.1%,无脂干物质不低于8.5%;具有牛奶正常色泽,为白色或稍带黄色,不含肉眼可见异物,不得有红色、绿色或其它异色;具有乳香味和微甜味,不能有苦、咸、涩的滋味和饲料、青贮、霉菌等异味。原料奶中不得含有抗生素和防腐剂等阻碍因子,不得掺杂使假。选用优质荷斯坦牛牛乳作为原料是最佳选择,西门塔尔牛及其改良牛牛乳和牦牛乳是生产酸奶的上等原料。 1.2 卫生 原料奶的细菌数应达到使用Ⅰ级品标准,即按平皿计数法每毫升原料 奶中细菌数不得超过5×105个。原料奶生产必须在良好的工作条件下进行,即刷净牛体,挤奶前擦洗乳房;挤奶员洗净双手,保持个人卫生;洗净挤奶桶和容器,有条件时用蒸汽消毒,并尽量减少外界污染;挤奶时弃去前3把奶;牛舍环境卫生良好,无粉尘和异味,防止粪便污染牛体;挤出的奶用干净的纱布折叠成4~5层过滤,之后立即冷却至4℃保存;减少和冷藏运输过程中细菌的污染。乳房炎会改变乳的化学组成,残留抗生素会破坏酸奶生产过程并损害人体健康,因此不得使用患乳房炎未治愈或使用抗生素后尚处于弃奶期的奶牛产的奶。 1.3 检测 原料奶的质量应通过检测做出评价分析。首先通过感官检验判定其气味、色泽、口感,其次进行理化检测,包括酒精试验、密度测定、乳脂测定、抗生素测定或发酵试验,测定细菌总数、耐热菌数、低温菌数、固形物的含量等。各检测单位应尽可能完善检测条件。中小型乳品厂可采用发酵试验方法,即取少量待生产的原料奶,经过加热杀菌,冷却到工作发酵剂接种温度(42~44℃),按比例添加发酵剂后培养2.5~4.0h,测定其酸度或进行感官检验。 凝固型酸奶质量控制措施 ■ 潘越博 甘肃畜牧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摘要】酸奶质量最终影响消费者的身体健康。本文就如何控制原料奶质量、卫生,以及如何进行质检和规范凝固型酸奶加工工艺等方面做了详细阐述,对于提高酸奶品质具有参考价值。关键词:凝固型酸奶;生产工艺;质量;控制措施 96

生产工艺及关键控制点

生产工艺及关键控制点 空压机空压机灯检纯净水生产过程关键控制点 1、原水预处理的关键质量控制和监测分析:原水预处理过程包括:自来水→机械过滤器→炭滤器→钠离子交换器,其目的是去除原水中有机沉淀物,大颗粒杂质、一部分微生物及有害有味气体。这一工序的处理对产品的质量影响很大,特别是在原水在带菌情况不稳定和砂滤器压力降过大时,往往导致产品卫生指标及理化指标不合格。控制:操作人员上岗前要进行培训,上岗后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密切注意各设备仪表,定期排污、定期清洗和反洗设备。监测:操作人员每天及时记录设备仪表数据,记录结果入档备查。 2、RO反渗透关键控制点的控制和监测分析: RO膜可以除去水中大部分微生物,是关键控制点。二级RO膜在使用一段时间后,膜组件的微生物密度将升高,此时如果出现膜渗漏现象,将对产品造成危害。控制:膜组件是易损件应定期更换,要设置合理的膜反洗及消毒洗,定期对其进行冲洗。监测:在二级RO膜进口和出口设置测压表,每班多次记录进口、出口压以监测膜工作情况。 3、灌装车间的工作环境要定期消毒杀菌,灌装车间无人时应打开紫外线灯杀菌。工作人员进入灌装间应更衣后经过风淋消毒,方可进入。监测:建立良好的管理制度,定期对工作人员进

行体检,以确保工作人员个人卫生合格。检验室人员可定期检测空气洁净度。 4、包装容器、输送管路和贮存的关键控制点监控:包装容器的消毒要彻底,冲洗要用成品无菌水。检验员应与供应部门配合,确保来料合格。输送管路应定期清洗、消毒。检验人员应随机抽样,定期对包装容器和输送管路进行监控。 5、臭氧灭菌关键控制点的控制和监测: 分析:臭氧灭菌是纯净水在灌装前最后一道消毒措施,是关键控制点。在纯水箱中充加臭氧,必须保证在密闭状态连续加充,使臭氧与水充分混溶,且充加臭氧量要保持在3、0~5、0mg/L 有效杀菌浓度。 控制:根据臭氧发生器的臭氧输出量及纯水箱的贮水量,合理控制臭氧的加充时间,使加充臭氧剂量达到有效的灭菌效果。在纯水箱中经射流泵充加臭氧,采取连续逆流方式,使臭氧与水充分混溶,保证纯净水与臭氧的接触时间,提高臭氧的消毒效果。 监测:根据臭氧加充的有效灭菌浓度,设置适合于纯水箱贮水量的臭氧加充时间,对每一箱纯水臭氧加充时间进行记录,严格控制每一箱纯水的臭氧加充量及混溶时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