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晶胞模型

常见晶胞模型
常见晶胞模型

离子晶体

氯化钠晶体

(1)NaCl晶胞中每个Na+等距离且最近的Cl-(即Na+配位数)为6个

NaCl晶胞中每个Cl-等距离且最近的Na+(即Cl-配位数)为6个

(2)一个晶胞内由均摊法计算出一个晶胞内占有的Na+4_个;

占有的Cl-4个。

(3)在该晶体中每个Na+周围与之最接近且距离相等的Na+共有12个;

与每个Na+等距离且最近的Cl-所围成的空间几何构型为正八面体

CsCl晶体(注意:右侧小立方体为CsCl晶胞;左侧为8个晶胞)

(1)CsCl晶胞中每个Cs+等距离且最近的Cl-(即Cs+配位数)

为8个

CsCl晶胞中每个Cl-等距离且最近的Cs+(即Cl-配位数)

为8个,这几个Cs+在空间构成的几何构型为正方体。

(2)在每个Cs+周围与它最近的且距离相等的Cs+有6个

这几个Cs+在空间构成的几何构型为正八面体。

(3)一个晶胞内由均摊法计算出一个晶胞内占有的Cs+ 1个;占有的Cl- 1个。CaF

晶体

2

(1)) Ca2+立方最密堆积,F-填充在全部四面体空隙中。

晶胞中每个Ca2+等距离且最近的F-(即Ca2+配位数)为8个

(2)CaF

2

晶胞中每个F-等距离且最近的Ca2+(即F-配位数)为4个

CaF

2

(3)一个晶胞内由均摊法计算出一个晶胞内占有的Ca2+4个;

占有的F-8个。

ZnS晶体:

(1)1个ZnS晶胞中,有4个S2-,有4个Zn2+。

(2)Zn2+的配位数为4个,S2-的配位数为 4个。

S O

原子晶体

金刚石 金刚石晶胞 金刚石晶胞分位置注释

(1)金刚石晶体

a 、每个金刚石晶胞中含有8个碳原子,最小的碳环为6元环,并且不在同一平面(实际为椅 式结构),碳原子为sp 3杂化,每个C 以共价键跟相邻的_4_个C 结合,形成正四面体。键角109°28’

b 、每个碳原子被12个六元环共用,每个共价键被6个六元环共用

c 、12g 金刚石中有2mol 共价键,碳原子与共价键之比为 1:2 (2)Si 晶体

由于Si 与碳同主族,晶体Si 的结构同金刚石的结构。将金刚石晶胞中的C 原子全部换成Si

原子,健长稍长些便可得到晶体硅的晶胞。

(3)某些非金属化合物【SiO 2、SiC (金刚砂)、BN (氮化硼)、Si 3N 4等】

例如SiC 将金刚石晶胞中的一个C 原子周围与之连接的4个C 原子全部换成Si 原子, 键长稍长些便可得到SiC 的晶胞。(其中晶胞的8个顶点和6个面心为Si 原子,4个互不相邻的立方体体心的为C 原子,反之亦可)

a 、每个SiC 晶胞中含有 4 个硅原子,含有 4 个碳原子

b 、1mol SiC 晶体中有4 mol Si —C 共价键

(4)SiO 2 晶体:在晶体硅的晶胞中,在每2个Si 之间插入1个O 原子,

便可得到SiO 2晶胞。

a 、每个硅原子都采取sp 3杂化,与它周围的4个氧原子所形成的空间

结构为__正四面体_型,S iO 2晶体中最小的环为 12 元环

b、每个Si原子被 12 个十二元环共用,每个O原子被 6 个

十二元环共用

c、每个SiO

2

晶胞中含有 8 个Si原子,含有 16 个O原子

d、1mol Si O

2

晶体中有 4 mol共价键

(5)晶体硼

已知晶体硼的基本结构单元是由B原子构成的正二十面体,其中有20个等边三角形的面和一定

数目的顶点,每个顶点各有一个B原子。通过观察图形及推算,可知此结构单元是由__12_个B

原子构成,其中B—B键间的夹角是__60°__。假设将晶体硼结构单元中每个顶角均削去,余下部分的结构与C60相同,则C60由_12_个正五边形和_20个正六边形构成。

分子晶体

1、CO

2

晶体

以CO

2

为例:如右图为干冰晶体的晶胞,立方体的面心和顶点各

有一个CO

2分子,因此,每个晶胞中有 4 个CO

2

分子。

在干冰晶体中,每个CO

2分子距离最接近且相等的CO

2

分子有 12 个。

象这种在分子晶体中作用力只是范德华力,以一个分子为中心,其周围通

常可以有12个紧邻的分子的特征称为分子密堆积。(若将CO

2

分子换

成O

2、I

2

或C

60

等分子,干冰的晶体结构就变成了O

2

、I

2

或C

60

的晶体结

构。)

C60晶胞

I 2单质

2、水分子:冰中1个水分子与周围4个水分子形成氢键,

所以1 mol水拥有的氢键数目为2NA

3、白磷晶体:分子式为P4,

124g白磷形成的P---P键数目是6 NA

金属晶体

堆积模型简单立方体心立方堆积六方最密堆积(A

3)面心立方最密堆积(A

1

典型代表Po Na K Fe Mg Zn Ti Cu Ag Au

空间利用率52%68%74%74%配位数681212

晶胞

混合型晶体

1、石墨晶体

①石墨晶体是层状结构,层与层之间是以范德华力结合,同一层内

C原子与C原子以共价键结合成平面网状,每一层碳原子排列

成六边形,则碳原子采用 sp2杂化。未成对电子形成大π 键。

②石墨晶体中C原子数与C-C键数之比是2:3 。其中每个正六边形

占有的 C原子数平均为 2 个。

2、石墨的层状结构如下图2所示,图中7个六元环实际占有的碳原子数是 14 ,若该层状结构可由很多个平行四边形无隙并置得到,每个平行四边形实际占有2个碳原子,请在图中画出一个这样的平行四边形。

(3)石墨能与熔融金属钾作用,形成蓝色的C

24K、灰色的C

48

K、C

60

K等。有一种青铜色的C x K中K原子

(用o表示)的分布如图3所示,则x= 8 ;另有一种石墨化合物C32K,其中K原子的分布也类似图的正六边形,该正六边形的边长是上右图中正六边形边长的 2 倍。

C12K C8K

(完整版)高二化学常见晶胞

高二化学 常见晶胞 类 型 实例 结构 要点 原子晶体 金刚石 1、每一个碳原子采用 杂化与其他 个碳原子等距离紧邻,由非极性键结合成的最小环的结构中 有 个碳原子。平均每个碳原子被 个六元环共用,每根C-C 键被 个六元环共用。 2、1mol 金刚石中,碳碳键为 mol 。 二氧 化硅 1、每一个硅原子紧邻 个氧原子,每一个氧原子紧邻 个硅原子,形成了由Si-O 键(极性或非极性)键构成的 元环的最小环状结构。一个环上有 个硅原子, 个氧原子。 2、1molSiO 2中,硅氧键为 mol 。 分 子晶体 干冰 1、一个二氧化碳晶胞中含有 个二氧化碳分 子 2、二氧化碳晶胞中与二氧化碳最近的二氧化碳分子有 个 C 60 1、一个C 60分子中含有____根双键,____根单键。 2、C 60晶胞中与一个C 60最近的C 60分子有___个 冰 1、一个水分子形成________个氢键,平均1mol 冰中含有 mol 氢键。 离子晶体 NaCl 1、每个钠离子紧邻 个Cl -,每个Cl -又紧邻 个 Na +,这些氯离子或Na +构成的空间几何构型是 ;2、与每一个Na +等距离的围绕且又最近的Na +为 个;同理Cl -也然。

CsCl 1、每一个 Cl-紧邻个Cs+,每一个Cs+紧邻 个Cl-,这些Cs+或Cl-构成了体。 2、与每一个Cs+(或Cl-)等距离的围绕且又最近的Cs+(或Cl-)为个,这些Cs+(或Cl-)构成的空间构型是体。 CaF21、1个晶胞中含有个Ca2+,个F-,Ca2+的配位数为个,F-配位数为个 2、设CaF2晶胞边长为a pm, 求晶体密度为g/cm3 金属晶体简单立 方堆积 1、代表物质:Po 2、空间利用率: 3、配位数: 体心立 方堆积 1、代表物质:Na、K、Fe、W 2、空间利用率: 3、配位数: 六方密 堆积 ABABAB 1、代表物质:Mg、Zn、Ti 2、空间利用率: 3、配位数: 面心立 方密堆 积 ABCABC 1、代表物质:Cu、Ag、Au 2、空间利用率: 3、配位数: 混 合晶体石墨 1、碳原子的杂化方式为,键角为。 2、在石墨晶体的片层结构中,每个六元碳环占有 的碳原子数为个,每个六元碳环所含有的共价 健数是个。

(完整版)常见晶胞模型

氯化钠晶体 离子晶体 (1)NaCI晶胞中每个Na+等距离且最近的Cl-(即Na+配位数)为6个 (2) (3)NaCI晶胞中每个CI-等距离且最近的Na+(即CI-配位数)一个晶胞内由均摊法计算出一个晶胞内占有的Na+4个; 占有的CI-4个。 在该晶体中每个Na+周围与之最接近且距离相等的Na+ 与每个Na+等距离且最近的CI-所围成的空间几何构型为 CsCI晶体(注意:右侧小立方体为CsCI晶胞;左侧为8个晶胞) (1)CsCI晶胞中每个Cs+等距离且最近的C「(即Cs+配位 数)为8个 CsCI晶胞中每个CI-等距离且最近的Cs+(即CI-配位数)为 8个,这几个Cs+在空间构成的几何构型为正方体。 (2)在每个Cs+周围与它最近的且距离相等的Cs+有6个这 几个Cs+在空间构成的几何构型为正八面体。 ? Cs* OCI- (3)一个晶胞内由均摊法计算出一个晶胞内占有的Cs+ 1个;占有的CI- 1个CaF2晶体 (1))Ca2+立方最密堆积,F-填充在全部四面体空隙中。 (2)CaF2晶胞中每个Ca2+等距离且最近的F-(即Ca2+配位数)为8个CaF2晶胞中每个F-等距离且最近的Ca2+(即F-配位数)为4个 (3)一个晶胞内由均摊法计算出一个晶胞内占有的Ca2+4个; 占有的F-8个。 ZnS晶体: (1)1个ZnS晶胞中,有4 个S2「,有4个 Zn2+ (2)Zn2+的配位数为4个, S2_的配位数为4个 O£n?,?

原子晶体 (1) 金刚石晶体 a 每个金刚石晶胞中含有 8个碳原子,最小的碳环为 6元环,并且不在同一平面(实际为椅 式结 构),碳原子为sp 3杂化,每个C 以共价键跟相邻的_4_个 C 结合,形成正四面体。键角109° 28' b 、 每个碳原子被12个六元环共用,每个共价键被6个六元环共用 c 、 12g 金刚石中有2mol 共价键,碳原子与共价键之比为 (2) Si 晶体 由于Si 与碳同主族,晶体Si 的结构同金刚石的结构。将金刚石晶胞中的 C 原子全部换成Si 原 子,健长稍长些便可得到晶体硅的晶胞。 (3) 某些非金属化合物【SiO 2、SiC (金刚砂)、BN (氮化硼)、Si 3N 4等】 例如SiC 将金刚石晶胞中的一个C 原子周围与之连接的4个C 原子全部换成Si 原子, 键长稍长些便可得到SiC 的晶胞。(其中晶胞的8个顶点和6个面心为Si 原子,4个互不相邻的立方 体体心的为C 原子,反之亦可) a 每个SiC 晶胞中含有 4个硅原子,含有 A 个碳原子 b 、1mol SiC 晶体中有4mol Si —C 共价键 (4)SiO 2晶体:在晶体硅的晶胞中,在每2个Si 之间插入1个O 原子, 便可 得到SiO 2晶胞。 a 每个硅原子都采取sp 3杂化,与它周围的4个氧原子所形成的空间 结构为正四面体型,SiO 2 晶体中最小的环为 _J2_ 元环 b 、每个Si 原子被 亚个十二元环共用,每个 O 原子被_6_个 十二元环共用 c 、每个SiO 2晶胞中含有_8_个Si 原子,含有J6_个O 原子 d 、1mol Si O 2晶体中有_4 mol 共价键 (5)晶体硼 已知晶体硼的基本结构单元是由 B 原子构成的正二十面体,其中有 20个等边三角形的面和一定 数目的顶点,每个顶点各有一个 B 原子。通过观察图形及推算,可知此结构单元是由 12个B 原子构成,其中B —B 键间的夹角是 60 ° 。假设将晶体硼结构单元中每个顶角均削去,余下 部分 的结构与G 。相同,贝U Go 由_12_个正五边形和 20个正六边形构成。 金刚石 金刚石晶胞 金刚石晶胞分位置注释 Si O

晶体的常识教案

第三章晶体结构与性质 第一节晶体的常识 教学目标: 1、了解晶体的有关常识,知道什么是晶体,什么是晶胞。 2、从微观角度认识晶体的排列方式,会简单计算晶胞的化学式。 3、了解人类探索物质结构的价值,认同“物质结构的探索是无止境的”观点,认识在分子等层次研究物质的意义。 教学重点:晶体、晶胞概念。 教学难点:计算晶胞的化学式。 教学过程: [导课]走进化学实验室,你能见到许多固体,如蜡状的白磷(P4)、黄色的硫黄、紫黑色的碘(I2)和高锰酸钾(KMnO4)、蓝色的硫酸铜(CuSO4·5H20)、白色的碳酸钙等。放眼世界,自然界中绝大多数矿物也都是固体。你一定还能说出生活中常见的更多的固体,如金属、玻璃、陶瓷、砖瓦、水泥、塑料、橡胶、木材…… 你是否知道固体有晶体和非晶体之分?绝大多数常见的固体是晶体,只有如玻璃之类的物质属于非晶体(又称玻璃体)。晶体与非晶体有什么本质的差异呢?今天我们开始学习…。 [板书]第三章晶体结构与性质 第一节晶体的常识 [投影] [思考] [ [ 发生的过程。不过,“自发”过程的实现,仍需要一定的条件。例如,水能白发地从高处流向低处,但不打开拦截水流的闸门,水库里的水就不能下泻。晶体呈现自范性的条件之一是晶体生长的速率适当。熔融态物质冷却凝固,有时得到晶体,但凝固速率过快,常常只得到看不到多面体外形的粉末或没有规则外形的块状物。 [板书]1、晶体的自范性即晶体能白发地呈现多面体外形的性质。 [投影]

[讲述]最有趣的例子是天然的水晶球。水晶球是岩浆里熔融态的Si02侵入地壳内的空洞冷却形成的。剖开水晶球,常见它的外层是看不到晶体外形的玛瑙,内层才是呈现晶体外形的水晶。其实,玛瑙和水晶都是二氧化硅晶体,不同的是,玛瑙是熔融态Si02快速冷却形成的,而水晶则是热液缓慢冷却形成的。 [讨论]除以上水晶和玛瑙是熔融态冷却得到的,根据所学知识还有那些方法得到晶体? [汇报并板书] 2、得到晶体一般有三条途径:(1)熔融态物质凝固;(2)气态物质冷却不经液态直接凝固(凝华); (3)溶质从溶液中析出。 [投影]硫晶体、碘晶体、硫酸铜晶体的获得 [分组实验1] 在一个小烧杯里加入少量碘,用一个表面皿盖在小烧杯上,并在表面皿上加少量冷水。把小烧杯放在石棉网上加热,观察实验现象。 [分组实验2]用显微镜观察几种晶体结构:(K2Cr2O7、KNO3、萘) [板书]3、晶体的自范性是晶体中粒子在微观空间里呈现周期性的有序排列的宏观表象。 [投影] [自学] [提问]什么是晶体的各向异性? [板书]4、晶体的特点①外形和内部质点排列的高度有序性;②各向异性;③晶体的熔点较固定。 [讲述]各向异性:像人们在观察大幅图案画时的视觉感受,对不同的图案画的感受当然是不同的,而对于同一幅图案画来说,由不同的方向审视时,也会产生不同的感受。所以,晶体的某些物理性质的各向异性同样反映了晶体内部质点排列的有序性,而且通过这些性质可以了解晶体的内部排列与结构的一些信息。而非晶体则不具有物理性质各向异性的特点。区分晶体和非晶体最可靠的科学方法是对固体进行X—射线衍射实验,有兴趣的同学可以阅读相关的科学视野。 [分组探讨]1、某同学在网站土找到一张玻璃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5所示,这张图说明

第三章《晶体结构与性质》《晶体的常识》教学设计

第三章《晶体结构与性质》《晶体的常识》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获得晶体的几种途径 (2)理解晶体的特点和性质及晶体与非晶体的本质区别 (3)初步学会确定一个晶胞中平均所含粒子数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收集生活素材,结合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对晶体与非晶体进行分类 (2)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 (3)学会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保持对生活中化学的好奇心和探知欲,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 1、晶体的特点和性质及晶体与非晶体的本质区别 2、确定一个晶胞中平均所含粒子数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 1、确定一个晶胞中平均所含粒子数的方法 四、教学用品 课前学生收集的各种固体物质、玛瑙耳坠和水晶项链、蜂巢、晶胞实物模型、乒乓球、铁架台、酒精灯、蒸发皿、圆底烧瓶、碘、水、多媒体等 五、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 [教师]上课前,我已经请同学们收集了一些身边的固体物质,大家都带来了吗?(学生:带来了)你们都带来了哪些固体呢?(学生七嘴八舌,并展示各自的固体)[教师]同学们带来的固体物质可真是琳琅满目啊!但是,我们每个人可能只带了几样,想知道别人收集了哪些固体物质吗?(学生:想)下面我们请前后四个同学组成一个小组,然后互相交流一下收集的各种固体物质,并讨论如何将这些固体物质进行分类呢? [分组讨论]互相交流各自所带的物品,并分类(教师进行巡视) [教师]:请这组同学将你们带来的固体和交流的结果汇报一下。 [学生汇报]:(我们讨论后觉得将粗盐、明矾、樟脑丸分为一类;塑料、玻璃片、橡胶分为另一类。教师追问:你们为什么会这样分呢?生:根据这些有规则的几何外形,而另一些没有。) [教师总结]这组同学收集的物品很丰富,并通过组内讨论确定了分类依据,然后进行了恰当的分类。其实,同学们也许没有留心观察,我们身边还有许多美丽的固体,当然也有的可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易接触到的。下面,我们就一起欣赏一下这些美丽的固体。 [视频投影]雪花放大后的形状、烟水晶、石膏、毒砂、绿柱石、云母等晶体实物(并配以相应的解说,给学生了解到这些固态物质都有规则的几何外形。) [教师讲述]我们就将这些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称之为晶体,而另一些没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称之为非晶体。 [板书]一、晶体与非晶体 设计意图:课前请同学收集身边的固态物质,然后在课堂上展示,并分组交流讨论,最后进行分类,并在课堂上汇报。这样从学生身边的固体入手,直观、简洁地引入课题,潜移默化

高中化学选修三选修物质结构与性质第三章第章常见晶体结构晶胞分析归纳整理总结

个六元环共有。每个六元环实际拥有的碳原子数为 ______个。C-C键夹角:_______。C原子的杂化方式是______ SiO2晶体中,每个Si原子与个O原子以共价键相结合,每个O原子与个Si 原子以共价键相结合,晶体中Si原子与O原子个数比为。晶体中Si原子与Si—O键数目之比为。最小环由个原子构成,即有个O,个Si,含有个Si-O键,每个Si原子被个十二元环,每个O被个十二元环共有,每个Si-O键被__个十二元环共有;所以每个十二元环实际拥有的Si原子数为_____个,O原子数为____个,Si-O键为____个。硅原子的杂化方式是______,氧原子的杂化方式是_________. 知该晶胞中实际拥有的Na+数为____个 Cl-数为______个,则次晶胞中含有_______个NaCl结构单元。 3. CaF2型晶胞中,含:___个Ca2+和____个F- Ca2+的配位数: F-的配位数: Ca2+周围有______个距离最近且相等的Ca2+ F- 周围有_______个距离最近且相等的F——。 4.如图为干冰晶胞(面心立方堆积),CO2分子在晶胞中的位置为;每个晶胞含二氧化碳分子的个数为;与每个二氧化碳分子等距离且最近的二氧化

碳分子有个。 5.如图为石墨晶体结构示意图, 每层内C原子以键与周围的个C原子结合,层间作用力为;层内最小环有 _____个C原子组成;每个C原子被个最小环所共用;每个最小环含有个C原子,个C—C键;所以C原子数和C-C键数之比是_________。C原子的杂化方式是__________. 6.冰晶体结构示意如图,冰晶体中位于中心的一个水分子 周围有______个位于四面体顶角方向的水分子,每个水分子通过 ______条氢键与四面体顶点上的水分子相连。每个氢键被_____个 水分子共有,所以平均每个水分子有______条氢键。 7.金属的简单立方堆积是_________层通过_________对 _________堆积方式形成的,晶胞如图所示:每个金属阳离子的 配位数是_____,代表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金属的体心立方堆积是__________层通过 ________对________堆积方式形成的,晶胞如图: 每个阳离子的配位数是__________.代表物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

常见晶胞模型

氯化钠晶体 (1)NaCl晶胞中每个Na+等距离且最近的Cl-(即Na+配位数)为6个 NaCl晶胞中每个Cl-等距离且最近的Na+(即Cl-配位数)为6个 (2)一个晶胞内由均摊法计算出一个晶胞内占有的Na+4_个; 占有的Cl-4个。 (3)在该晶体中每个Na+周围与之最接近且距离相等的Na+共有12个; 与每个Na+等距离且最近的Cl-所围成的空间几何构型为正八面体 CsCl晶体(注意:右侧小立方体为CsCl晶胞;左侧为8个晶胞) (1)CsCl晶胞中每个Cs+等距离且最近的Cl-(即Cs+配位数) 为8个 CsCl晶胞中每个Cl-等距离且最近的Cs+(即Cl-配位数) 为8个,这几个Cs+在空间构成的几何构型为正方体。 (2)在每个Cs+周围与它最近的且距离相等的Cs+有6个 这几个Cs+在空间构成的几何构型为正八面体。 (3)一个晶胞内由均摊法计算出一个晶胞内占有的Cs+ 1个;占有的Cl- 1个。CaF2晶体 (1))Ca2+立方最密堆积,F-填充在全部四面体空隙中。 (2)CaF2晶胞中每个Ca2+等距离且最近的F-(即Ca2+配位数)为8个CaF2晶胞中每个F-等距离且最近的Ca2+(即F-配位数)为4个 (3)一个晶胞内由均摊法计算出一个晶胞内占有的Ca2+4个; 占有的F-8个。 ZnS晶体: (1)1个ZnS晶胞中,有4个S2-,有4个Zn2+。 (2)Zn2+的配位数为4个,S2-的配位数为 4个。

金刚石 金刚石晶胞 金刚石晶胞分位置注释 (1)金刚石晶体 a 、每个金刚石晶胞中含有8个碳原子,最小的碳环为6元环,并且不在同一平面(实际为椅 式结构),碳原子为sp 3杂化,每个C 以共价键跟相邻的_4_个C 结合,形成正四面体。键角109°28’ b 、每个碳原子被12个六元环共用,每个共价键被6个六元环共用 c 、12g 金刚石中有2mol 共价键,碳原子与共价键之比为 1:2 (2)Si 晶体 由于Si 与碳同主族,晶体Si 的结构同金刚石的结构。将金刚石晶胞中的C 原子全部换成Si 原子,健长稍长些便可得到晶体硅的晶胞。 (3)某些非金属化合物【SiO 2、SiC (金刚砂)、BN (氮化硼)、Si 3N 4等】 例如SiC 将金刚石晶胞中的一个C 原子周围与之连接的4个C 原子全部换成Si 原子, 键长稍长些便可得到SiC 的晶胞。(其中晶胞的8个顶点和6个面心为Si 原子,4个互不相邻的立方体体心的为C 原子,反之亦可) a 、每个SiC 晶胞中含有 4 个硅原子,含有 4 个碳原子 b 、1mol SiC 晶体中有4 mol Si —C 共价键 (4)SiO 2 晶体:在晶体硅的晶胞中,在每2个Si 之间插入1个O 原子, 便可得到SiO 2晶胞。 a 、每个硅原子都采取sp 3杂化,与它周围的4个氧原子所形成的空间 结构为__正四面体_型,S iO 2晶体中最小的环为 12 元环 b 、每个Si 原子被 12 个十二元环共用,每个O 原子被 6 个 十二元环共用 c 、每个SiO 2晶胞中含有 8 个Si 原子,含有 16 个O 原子 d 、1mol Si O 2晶体中有 4 mol 共价键 (5)晶体硼 已知晶体硼的基本结构单元是由B 原子构成的正二十面体,其中有20个等边三角形的面和一定数目的顶点,每个顶点各有一个B 原子。通过观察图形及推算,可知此结构单元是由__12_个B 原子构成,其中B —B 键间的夹角是__60°__。假设将晶体硼结构单元中每个顶角均削去,余下部分的结构与C 60相同,则C 60由_12_个正五边形和_20个正六边形构成。

[教学设计]第三章第一节晶体的常识(晶胞)知识分享.docx

[ 教学设计 ] 第三章第一节晶体的常识(晶胞) 江苏省如东高级中学张霞 教学设想 从教材看,本章首先从人们熟悉的固体出发,把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两大类,引出了晶体的特征和晶胞的概念。晶胞是描述晶体结构的基本单元,是研究晶体结构的最基本概念,教 科书利用图片、比喻等方式介绍了晶体与晶胞的关系,并通过例子介绍了如何计算晶胞中所含的 原子数。 本教案选择《晶胞》作为学生自主学习的课题,试图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形象比喻等教学方式,使学生建构起晶胞的概念,通过动手制作晶胞模型并把自己制作的晶胞模型拼凑成晶体 模型,体会晶胞与晶体之间的关系;再以课本上的问题设置矛盾,通过学生自学讨论,教 师的适当点拨,总结归纳出一个晶胞中平均所含粒子个数的计算方法,在此过程中,提升学生的 空间想象能力。 一、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晶体与晶胞的关系,体会由晶胞“无隙并置”构成晶体的过程。 2.通过自学讨论,掌握不同晶胞中平均所含粒子个数的计算方法。 过程与方法 1.运用多种教学媒体,借助形象的比喻,帮助学生建构抽象的空间结构。 2.知道研究晶体结构的一般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进一步形成求真务实、勤于思考的科学态度;形成敢于质疑、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内容分析 对本节教学内容的处理方法:利用多媒体演示若干晶体和晶胞,组织学生讨论晶体与晶胞的关系,动手制作晶胞模型,引导学生建立以晶胞为基本结构研究晶体的思想,结合课本 图 3-7 铜晶胞,展示实物模型,提出问题:为什么说一个晶胞里只含 4 个铜原子?学生自学、 讨论并归纳出立方晶胞中平均所含粒子个数的计算方法,然后设置问题:如果为三棱柱晶胞 或者六棱柱晶胞,又该如何计算?举一反三,巩固了学生对空间结构的理解和计算。最后利用课本学与问与课后习题3,进行训练反思。

高中化学 常见晶胞模型

离子晶体 氯化钠晶体 (1)NaCl晶胞每个Na+等距离且最近的Cl-(即Na+配位数)为6个 NaCl晶胞每个Cl-等距离且最近的Na+(即Cl-配位数)为6个 (2)一个晶胞内由均摊法计算出一个晶胞内占有的Na+4_个; 占有的Cl-4个。 (3)在该晶体中每个Na+周围与之最接近且距离相等的Na+ 共有12个; 与每个Na+等距离且最近的Cl-所围成的空间几何构型为正八面体 CsCl晶体(注意:右侧小立方体为CsCl晶胞;左侧为8个晶胞) (1) CsCl晶胞中每个Cs+等距离且最近的Cl-(即Cs+配位数) 为8个 CsCl晶胞中每个Cl-等距离且最近的Cs+(即Cl-配位数) 为8个,这几个Cs+在空间构成的几何构型为正方体。 (2)在每个Cs+周围与它最近的且距离相等的Cs+有6个 这几个Cs+在空间构成的几何构型为正八面体。 (3)一个晶胞内由均摊法计算出一个晶胞内占有的Cs+ 1个;占有的Cl- 1个。 CaF 2 晶体 (1)) Ca2+立方最密堆积,F-填充在全部四面体空隙中。 (2)CaF 2 晶胞中每个Ca2+等距离且最近的F-(即Ca2+配位数) 为8个 CaF 2 晶胞中每个F-等距离且最近的Ca2+(即F-配位数)为4个 (3)一个晶胞内由均摊法计算出一个晶胞内占有的Ca2+4个; 占有的F-8个。ZnS晶体: (1)1个ZnS晶胞中,有4个S2-,有4个Zn2+。 (2)Zn2+的配位数为4个,S2-的配位数为 4个。 原子晶体 金刚石金刚石晶胞金刚石晶胞 (1)金刚石晶体 a、每个金刚石晶胞中含有8个碳原子,最小的碳环为6元环,并且不在同一平 面(实际为椅式结构),碳原子为sp3杂化,每个C以共价键跟相邻的_4_个C 结合,形成正四面体。键角109°28’ b、每个碳原子被12个六元环共用,每个共价键被6个六元环共用 c、12g金刚石中有2mol共价键,碳原子与共价键之比为 1:2

晶体晶胞结构

物质结构要点 1、核外电子排布式 外围核外电子排布式价电子排布式 价电子定义:1、对于主族元素,最外层电子 2、第四周期,包括3d与4S 电子 电子排布图 熟练记忆 Sc Fe Cr Cu 2、S能级只有一个原子轨道向空间伸展方向只有1种球形 P能级有三个原子轨道向空间伸展方向有3种纺锤形 d能级有五个原子轨道向空间伸展方向有5种 一个电子在空间就有一种运动状态 例1:N 电子云在空间的伸展方向有4种 N原子有5个原子轨道 电子在空间的运动状态有7种 未成对电子有3个 ------------------------结合核外电子排布式分析 例2 3、区的划分 按构造原理最后填入电子的能级符号 如Cu最后填入3d与4s 故为ds区 Ti 最后填入能级为3d 故为d区 4、第一电离能:同周期从左到右电离能逐渐增大趋势(反常情况:S2与P3 半满或全 满较稳定,比后面一个元素电离能较大) 例3、比较C、N、O、F第一电离能的大小 --------------- F >N>O>C 例4、某元素的全部电离能(电子伏特)如下:

I1 I2 I3 I4 I5 I6 I7 I8 23.6 35.1 54.9 77.4 113.9 138.1 739.1 871.1 回答下列各问: (1)I6到I7间,为什么有一个很大的差值?这能说明什么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I4和I5间,电离能为什么有一个较大的差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此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有 __________________层。最外层电子构型为 ______________ 5、电负性:同周期从左到右电负性逐渐增大(无反常)------------F> O >N >C 6、对角线规则:某些主族元素与右下方的主族元素的性质有些相似,被称为“对角线规则”如:锂 和镁在空气中燃烧的产物,铍和铝的氢氧化物的酸碱性以 及硼和硅的含氧酸酸性的强弱 7、共价键:按原子轨道重叠形式分为:σ键和π键 (具有方向性和饱和性) 单键 -------- 1个σ键 双键------1个σ键和1个π键 三键---------1个σ键和2个π键 8、等电子体:原子总数相等,价电子总数相等----------具有相似的化学键特征 例5、N2 CO CN-- C22-互为等电子体 CO2 CS2 N2O SCN-- CNO-- N3- 互为等电子体 从元素上下左右去找等电子体,左右找时及时加减电荷,保证价电子相等。 9、应用VSEPR理论判断下表中分子或离子的构型。 化学式σ键电子对数中心原子含有 孤对电子对数 VSEPR模型 分子立体构型杂化类型 ABn SO3

高中化学选修三几种典型晶体晶胞结构模型总结

学生版:典型晶体模型 晶体晶体结构晶体详解 原子晶体金刚 石 (1)每个碳与相邻个碳以共价键结合, 形成体结构 (2)键角均为 (3)最小碳环由个C组成且六个原子不 在同一个平面内 (4)每个C参与条C—C键的形成,C原子 数与C—C键数之比为 SiO2 (1)每个Si与个O以共价键结合,形成正 四面体结构 (2)每个正四面体占有1个Si,4个“ 1 2O”,n(Si)∶ n(O)= (3)最小环上有个原子,即个O,个Si 分子晶体干冰 (1)8个CO2分子构成立方体且在6个面心又各 占据1个CO2分子 (2)每个CO2分子周围等距紧邻的CO2分子 有个 冰 每个水分子与相邻的个水分子,以相 连接,含1 mol H2O的冰中,最多可形成 mol“氢键”。 NaCl( 型)离子 晶体(1)每个Na+(Cl-)周围等距且紧邻的Cl-(Na+)有 个。每个Na+周围等距且紧邻的 Na+有个 (2)每个晶胞中含个Na+和个Cl- CsCl (型)(1)每个Cs+周围等距且紧邻的Cl-有个,每个Cs+(Cl-)周围等距且紧邻的Cs+(Cl-)有个(2)如图为个晶胞,每个晶胞中含个Cs +、个Cl-

金属晶体简单 六方 堆积 典型代表Po,配位数为,空间利用率52% 面心 立方 最密 堆积 又称为A1型或铜型,典型代表,配位 数为,空间利用率74% 体心 立方 堆积 又称为A2型或钾型,典型代表,配位 数为,空间利用率68% 六方 最密 堆积 又称为A3型或镁型,典型代表,配位 数为,空间利用率74% 混合晶体石墨(1)石墨层状晶体中,层与层之间的作用是 (2)平均每个正六边形拥有的碳原子个数是,C原子采取的杂化方式是 (3)每层中存在σ键和π键,还有金属键 (4)C—C的键长比金刚石的C—C键长,熔点比金刚石的 (5)硬度不大、有滑腻感、能导电

(完整版)高二化学常见晶胞

晶体与非晶体 【高考热点】 1.晶体的组成、结构以及晶体类型的判断。 2.同种和不同种晶体类型性质的比较。 3.晶体结构分析及晶胞中微粒数目的计算方法。 4.晶体类型与微粒间作用力的关系。 区别晶体与非晶体可用:X -射线衍射 晶胞 (1)概念:描述晶体结构的基本单元。 (2)特征 ①无隙:相邻晶胞之间没有_________。 ②并置:所有晶胞都是________排列的,_________相同。 离子晶体的晶格能 (1)定义:气态离子形成1摩离子晶体释放的能量,通常取正值,单位:_________。 (2)影响因素 ①离子所带电荷数:离子所带电荷数越多,晶格能越______。 ②离子的半径:离子的半径越______,晶格能越大。 (3)与离子晶体性质的关系 晶格能越大,形成的离子晶体越_____,且熔点越___,硬度越___。 任何间隙 平行 取向 kJ ·mol -1 大 小 稳定 高 大

晶体基本类型和性质的比较 1、晶体类型的方法 ①依据作用力判断 离子键→离子晶体;共价键(原子间)→原子晶体; 分子间作用力→分子晶体;金属键→金属晶体; ②依据物质的组成判断 ③依据晶体的熔点判断。 一般地,熔沸点原子晶体>离子晶体>分子晶体;金属晶体熔沸点有高有低。 常温下呈气态或者液态的,一般为分子晶体。 ④依据导电性判断。 离子晶体水溶液及熔融状态可以导电; 原子晶体一般一般不导电,晶体硅为半导体 石墨能导电; 分子晶体为非导体,有些分子晶体中的电解质溶于水可以导电; 金属晶体是电的良导体。 ⑤依据硬度和机械性能判断。 离子晶体硬度较大或略硬而脆;原子晶体硬度大,分子晶体硬度小且较脆; 2、晶体熔沸点高低的判断 (1)不同晶体类型的物质:原子晶体> 离子晶体> 分子晶体 (2)根据常温下物质的状态来判断:固态>液态>气态 (3)同种晶体类型的物质:晶体内微粒间作用力越大,熔沸点越高 ①离子晶体:组成相似的离子晶体,离子半径越小、离子电荷数越多熔沸点越高。 例如:熔沸点MgCl2 > NaCl > KCl ②原子晶体:原子半径越小→键长越短→键能越大,熔沸点越高 例如:熔沸点金刚石> SiC > 晶体硅 ③分子晶体:一般,组成和结构相似的分子晶体, 相对分子质量越大,熔沸点越高。如:熔沸点CBr4 > CCl4 > CF4 特殊,存在分子间氢键,熔沸点升高; ④金属晶体:金属离子半径越小,离子电荷数越多, 其金属键越强,金属熔、沸点就越高,如熔、沸点: NaNa>K>Rb>Cs。 【经典例题】 1、根据下表给出的几种物质的熔点、沸点数据,判断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A.SiCl4是分子晶体 B.单质B可能是原子晶体C.AlCl3加热能升华晶体NaCl KCl AlCl3SiCl4单质B 熔点/ ℃810776190-682300

典型晶体晶胞结构

典型晶体晶胞结构 原子晶体分子晶体混合型晶体 离子晶体 金属晶体 1.元素Cu的一种氯化物晶体的晶胞结构如图13所示,该氯化物的化学式 是,它可与浓盐酸发生非氧化还原反应,生成配合物 H n WCl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2011山东高考) CaO与NaCl的晶胞同为面心立方结构,已知CaO晶体密度为 ag·cm-3,A N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则 CaO晶胞体积为cm3。 3.(2011新课标全国)六方氮化硼BN在高温高压下,可以转化为立方氮化硼,其结构与金刚石相似,硬度与金刚石相当,晶苞边长为361.5pm,立方氮化硼晶胞中含有______各氮原子、________各硼原子,立方氮化硼的密度是_______g·cm-3(只要求列算式,不必计算出数

值,阿伏伽德罗常数为N A )。 描述晶体结构的基本单元叫做晶胞,金刚石晶胞是立方体,其中8个顶点有8个碳原子, 6个面各有6个碳原子,立方体内部还有4个碳原子,如图所示。所以金刚石的一个晶胞中含有的碳原子数=8×1/8+6×1/2+4=8,因此立方氮化硼晶胞中应该含有4个N 和4个B 原子。由于立方氮化硼的一个晶胞中含有4个N 和4个B 原子,其质量是 g 2510 02.6423??是,立方体的体积是(361.5cm)3,因此立方氮化硼的密度是 g·cm -3。 4.(4)元素金(Au )处于周期表中的第六周期,与Cu 同族,Au 原子最外层电子排布式为______;一种铜合金晶体具有立方最密堆积的结构,在晶胞中Cu 原子处于面心,Au 原子处于顶点位置,则该合金中Cu 原子与Au 原子数量之比为_______;该晶体中,原子之间的作用力是________;(4)Au 电子排布或类比Cu ,只是电子层多两层,由于是面心立方,晶胞内N (Cu )=6×21=3,N (Au )=8×8 1=1; (5)上述晶体具有储氢功能,氢原子可进入到由Cu 原子与Au 原子构成的四面体空隙中。若将Cu 原子与Au 原子等同看待,该晶体储氢后的晶胞结构为CaF 2的结构相似,该晶体储氢后的化学式应为_____。H 8AuCu 3 5.(2010山东卷)铅、钡、氧形成的某化合物的晶胞结构是:Pb 4+处于立方晶胞顶点,Ba 2+ 处于晶胞中心,O 2-处于晶胞棱边中心,该化合物化学式为 ,每个Ba 2+与 个O 2-配位。 6.(4) 2CaC 晶体的晶胞结构与NaCl 晶体的相似(如右图所示),但2CaC 晶体 中含有的中哑铃形22C -的存在,使晶胞沿一个方向拉长。2CaC 晶体中1个2Ca +周围距离最近的22C -数目为 。 7.(09江苏卷21 A )③在1个Cu 2O 晶胞中(结构如图所示),所包 含的Cu 原子数目为 。

(完整版)常见晶胞

常见晶胞 类 型 实例 结构 要点 原子晶体 金刚石 1、每一个碳原子采用 杂化与其他 个碳原子等距离紧邻,由非极性键结合成的最小环的结构中有 个碳原子。平均每个碳原子被 个六元环共用,每根C-C 键被 个六元环共用。 2、1mol 金刚石中,碳碳键为 mol 。 二氧 化硅 1、每一个硅原子紧邻 个氧原子,每一个氧原子紧邻 个硅原子,形成了由Si-O 键(极性或非极性)键构成的 元环的最小环状结构。一个环上有 个硅原子, 个氧原子。 2、1molSiO 2中,硅氧键为 mol 。 分子晶体 干冰 1、一个二氧化碳晶胞中含有 个二氧化碳分子 2、二氧化碳晶胞中与二氧化碳最近的二氧化碳分子有 个 C 60 1、一个C 60分子中含有____根双键,____根单键。 2、C 60晶胞中与一个C 60最近的C 60分子有___个

冰 1、一个水分子形成 ________ 个氢 键,平均1mol冰中含有mol 氢键。 ZnS 1、每个锌离子紧邻个硫离子,每一个硫离子又紧邻个锌离子,这些锌离子或硫离子构成了体。 2、锌离子的配位数为 离子晶体NaCl 1、每个钠离子紧邻个Cl-,每 个Cl-又紧邻个Na+,这些氯离 子或Na+构成的空间几何构型 是;2、与每一个Na+等距离的 围绕且又最近的Na+为 个;同理Cl-也然。 CsCl 1、每一个Cl-紧邻个Cs+, 每一个Cs+紧邻个Cl-,这 些Cs+或Cl-构成了体。 2、与每一个Cs+(或Cl-)等距离 的围绕且又最近的Cs+(或Cl-) 为个,这些Cs+(或Cl-)构 成的空间构型是体。 CaF2 1、1个晶胞中含有个Ca2+, 个F-,Ca2+的配位数为个, F-配位数为个 2、设CaF2晶胞边长为a pm, 求晶体密度为g/cm3

常见典型晶体晶胞结构.doc

典型晶体晶胞结构1.原子晶体 (金刚石 ) 2.分子晶体

3.离子晶体 + Na - Cl

4.金属晶体 堆积模型简单立方钾型镁型铜型典型代表Po Na K Fe Mg Zn Ti Cu Ag Au 配位数 6 8 12 12 晶胞 5.混合型晶体——石墨 1.元素是Cu 的一种氯化物晶体的晶胞结构如图 13 所示,该氯化物的化学 式,它可与浓盐酸发生非氧化还原反应,生成配合物H n WCl 3,反应的化 学方程式为。 2.( 2011 山东高考)CaO 与NaCl 的晶胞同为面心立方结构,已知CaO 晶体密度为ag·cm-3,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则CaO 晶胞体积为cm3。 2.( 2011 新课标全国)六方氮化硼BN 在高温高压下,可以转化为立方氮化硼,其结构与金刚石相似,硬度与金刚 石相当,晶苞边长为361.5pm ,立方氮化硼晶胞中含有______各氮原子、 ________各硼原子,立方氮化硼的密度是_______g ·cm-3(只要求列算式,不必计算出数值,阿伏伽德罗常数为N A)。

解析:描述晶体结构的基本单元叫做晶胞,金刚石晶胞是立方体,其中8 个顶点有8 个碳原子, 6 个面各有 6 个碳 原子,立方体内部还有 4 个碳原子,如图所示。所以金刚石的一个晶胞中含有的碳原子数= 8×1/8+6 ×1/2+4=8 ,因此立方氮化硼晶胞中应该含有 4 个 N 和 4 个 B 原子。由于立方氮化硼的一个晶胞中含有 4 个 4 25g 是,立方体的体积是(361.5cm)3,因此立方氮化硼的密度是 N 和 4 个 B 原子,其质量是 1023 6.02 g·cm-3。 3.( 4)元素金( Au )处于周期表中的第六周期,与Cu 同族, Au 原子最外层电子排布式为______;一种铜合金晶体具有立方最密堆积的结构,在晶胞中Cu 原子处于面心, Au 原子处于顶点位置,则该合金中Cu 原子与 Au 原子数量之比为 _______;该晶体中,原子之间的作用力是________; ( 5)上述晶体具有储氢功能,氢原子可进入到由Cu 原子与 Au 原子构成的四面体空隙中。若将Cu原子与Au原子等同看待,该晶体储氢后的晶胞结构为CaF2的结构相似,该晶体储氢后的化学式应为_____。 4.( 2010 山东卷)铅、钡、氧形成的某化合物的晶胞结构是:Pb4+处于立方晶胞顶点,Ba2+处于晶胞中心, O2-处于晶胞棱边中心,该化合物化学式为,每个 Ba2+与个 O2-配位。 5.(4) CaC2晶体的晶胞结构与NaCl晶体的相似(如右图所示),但 CaC2晶体中含有的中哑 铃形 C 22 的存在,使晶胞沿一个方向拉长。CaC 2晶体中1个 Ca 2 周围距离最近的 C 22 数目 为。 6.( 09 江苏卷 21 A )③在 1 个 Cu2O 晶胞中(结构如图所示),所包含的Cu 原子数目 为。

高三化学基础知识复习 课时 考点二五类常见晶体模型与晶胞计算

考点二五类常见晶体模型与晶胞计算 (考点层次B→共研、理解、整合) 1.典型晶体模型 (1)原子晶体(金刚石和二氧化硅) ①金刚石晶体中,每个C与另外4个C形成共价键,C—C键之间的夹角是109°28′,最小的环是六元环。含有1 mol C的金刚石中,形成的共价键有2 mol。 ②SiO 2 晶体中,每个Si原子与4个O成键,每个O原子与2个硅原子成键,最 小的环是十二元环,在“硅氧”四面体中,处于中心的是Si原子,1 mol SiO 2中含有4 mol Si—O键。 (2)分子晶体 ①干冰晶体中,每个CO 2分子周围等距且紧邻的CO 2 分子有12个。 ②冰的结构模型中,每个水分子与相邻的4个水分子以氢键相连接,含1 mol H 2 O 的冰中,最多可形成2 mol“氢键”。 (3)离子晶体 ①NaCl型:在晶体中,每个Na+同时吸引6个Cl-,每个Cl-同时吸引6个Na+,配位数为6。每个晶胞含4个Na+和4个Cl-。 ②CsCl型:在晶体中,每个Cl-吸引8个Cs+,每个Cs+吸引8个Cl-,配位数为8。 (4)石墨晶体 石墨层状晶体中,层与层之间的作用是分子间作用力,平均每个正六边形拥有的碳原子个数是2,C原子采取的杂化方式是sp2。

(5)常见金属晶体的原子堆积模型 2.晶胞中微粒的计算方法——均摊法 (1)原则:晶胞任意位置上的一个原子如果是被n个晶胞所共有,那么,每个晶 胞对这个原子分得的份额就是1 n (3)图示: 提醒:在使用均摊法计算晶胞中的微粒个数时,要注意晶胞的形状,不同形状的晶胞,应先分析任意位置上的一个粒子被几个晶胞所共有,如六棱柱晶胞中,顶点、侧棱、底面上的棱、面心的微粒依次被6、3、4、2个晶胞所共有。3.几种常见的晶胞结构及晶胞含有的粒子数目 A.NaCl(含4个Na+,4个Cl-) B.干冰(含4个CO 2 )

常见晶胞模型

常见晶胞模型

已知晶体硼的基本结构单元是由B 原子构成的正二十面体,其中有20个等边三角形的面和一定数目的顶点,每个顶点各有一个B 原子。通过观察图形及推算,可知此结构单元是由__12_个B 原子构成,其中B —B 键间的夹角是__60°__。假设将晶体硼结构单元中每个顶角均削去,余下部分的结构与C 60相同,则C 60由_12_个正五边形和_20个正六边形构成。 分子晶体 1、CO 2晶体 以CO 2为例:如右图为干冰晶体的晶胞,立方体的 面心 和 顶点 各 有一个CO 2分子,因此,每个晶胞中有 4 个CO 2分子。 在干冰晶体中,每个CO 2分子距离最接近且相等的CO 2分子有 12 个。 象这种在分子晶体中作用力只是范德华力,以一个分子为中心,其 周围通常可以有12个紧邻的分子的特征称为 分子密堆积 。(若将CO 2分子换成O 2、I 2或C 60等分子,干冰的晶体结构就变成了O 2、I 2或C 60的晶体结构。) C 60晶胞 I 2单质 2、水分子: 冰中1个水分子与周围4个水 分子形成氢键, 所以1 mol 水拥有的氢键数目为2N A

3、白磷晶体:分子式为P 4, 124g 白磷形成的P---P 键数目是6 N A 金属晶体 混合型晶体 1、石墨晶体 ①石墨晶体是层状结构,层与层之间是以 范德华力 结合,同一层内C 原子与C 原子以 共价键 结合成平面网状,每一层碳原子排列成六边形,则碳原子采用 sp 2 杂化。未成对电子形成 大π 键。 ②石墨晶体中C 原子数与C -C 键数之比是2:3 。其中每个正六边形占有的 C 原子数平均为 2 个。

晶胞结构总结

龙文教育 个性化辅导教案讲义任教科目:化学 授课题目:晶胞结构 年级:高三 任课教师:刘森 授课对象:熊傲 武汉龙文个性化教育 校区 教研组组长签字: 教学主任签名: 日期:

武汉龙文教育学科辅导教案 学生熊傲教师刘森学科化学 时间2012.11.25 星期日时间段19:00-21:00 教学目标:1.熟悉常见晶胞的结构 2.掌握四种晶体和过度晶体 教学重难点:1.常见晶胞的结构 2.四种晶体和过度晶体 教学流程及授课提纲 一.复习上节课的内容 二.常见晶胞的结构 三.小试牛刀

本次课后作业: 课后小记: 学生对于本次课的评价: □特别满意□满意□一般□差 学生签字: 教师评定: 1、学生上次作业评价:□好□较好□一般□差 2、学生本次上课情况评价:□好□较好□一般□差 教师签字: 附: 跟踪回访表 家长(学生)反馈意见: 学生阶段性情况分析: 自我总结及调整措施: 主任签字: 龙文教育教务处

Si O 武汉龙文教育学科辅导讲义 授课对象 熊傲 授课教师 刘森 授课时间 2012.11.25 授课题目 晶胞结构 课 型 专题课 使用教具 教学目标 熟悉四种晶体、过渡晶体和常见晶胞结构 教学重点和难点 四种晶体、过渡晶体和常见晶胞的结构 参考教材 教学流程及授课详案 一. 常见晶胞结构 (一)原子晶体 1、典型的原子晶体 (1)某些非金属单质 (硼晶体、金刚石、晶体硅、锗等) ①金刚石 a 、每个金刚石晶胞中含有 个碳原子,最小的碳环为 元环,并且不在同一平面(实际为椅式结构),碳原子为sp 3杂化 b 、每个碳原子被 个六元环共用,每个共价键被 个六元环共用 c 、12g 金刚石中有 mol 共价键,碳原子与共价键之比为 ②Si 由于Si 与碳同主族,晶体Si 的结构同金刚石的结构。将金刚石晶胞中的C 原子全部换成Si 原子,健长稍长些便可得到晶体硅的晶胞。 (2)某些非金属化合物【SiO 2、SiC (金刚砂)、BN (氮化硼)、Si 3N 4等】 ①SiC 将金刚石晶胞中的一个C 原子周围与之连接的4个C 原 子全部换成Si 原子,键长稍长些便可得到SiC 的晶胞。(其中晶胞的8个顶点和6个面心为Si 原子,4个互不相邻的立方体体心的为C 原子,反之亦可) a 、每个SiC 晶胞中含有 个硅原子,含有 个碳原子 b 、1mol SiC 晶体中有 mol Si —C 共价键 ②SiO 2 在晶体硅的晶胞中,在每2个Si 之间插入1个O 原子, 便可得到SiO 2晶胞。 a 、SiO 2晶体中最小的环为 元环 b 、每个Si 原子被 个十二元环共用, 每个O 原子被 个十二元环共用 c 、每个SiO 2晶胞中含有 个Si 原子, 时间分配及备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