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政策整理资料

公共政策整理资料
公共政策整理资料

第一章公共政策学的学科要素(加粗的为重点)

1.试述政策研究、政策分析和公共政策学这三个概念的联系与区别?

2.什么是公共政策学的核心概念、次级概念和边际概念?

答:公共政策学的核心概念就是反映这一过程的本质和运动规律的概念集,如:政策系统、政策环境、公共问题等。次级概念指的是核心概念的子概念或从属性概念,如:政策类型的子概念(外交、国防、经济政策等)。边际概念指的是从其他学科引进或移植过来的概念,如:系统分析、系统仿真决策等。

3.哪些类型的决策者的决策行为是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公共政策学从哪些方面去研究公共决策行为?(参考P6)

答:就行为取向而言,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公共权力组织的决策行为,兼及一部分非政府公共组织的公共性强的决策行为。

研究方面:公共政策、政策系统、政策过程。

4.古代中国政策研究为什么发达?(参考P24)

答:究其原因:史官制度、策士制度、谏议制度和科举制度起了很大作用。

第二章公共政策的研究视角与路径

1.如何理解公共政策研究的多学科性?

答:公共政策研究的一大特征就是研究方法的多样性。集中表现在三个层面:第一,认识论基础的多样性;第二,学科视角和分析路径上的多样性;第三,在操作层面或者说工具性方法的多样性。

2.简述公共政策研究中系统分析的内容与作用。

答:内容:从系统分析的内容来看,对公共政策系统的分析通常包括政策系统的环境分析、政策系统的目标分析和政策系统的结构分析三个方面。

作用:(1)帮助政策分析人员从整体性的角度理解政策系统,并在此基础上对不同的政策系统加以较;(2)鼓励政策分析人员同时对政策系统的各子系统进行研究,促使政策分析人员注意系统内部的结构和层次特点;(3)系统分析强调并突出对未知事物和状态的探索,使人们能够在过去和现在的基础上预测未来,不断开拓新的领域;(4)系统分析引导政策分析人员在政策分析过程中善于转换视角,从不同的角度或侧面看待政策分析中的问题;(5)系统分析促使政策分析人员在考虑政策目标和解决问题所需的要求和条件时,也同时注意考虑协调、控制和贯彻执行等问题,并注意进行从目的到手段的全面调查。

3.试述社会阶级与阶层分析在当代中国公共政策制定和执行中的意义。

第四章公共政策的本质、构成与功能

1.对决定、决策、对策、政策等词语的含义进行辨析。“公共政策”的定义及其内涵是什么?答:⑴决定:《现代汉语词典》的释义为:①对如何行动做出主张;②决定的事项。

决策:简单地说,决策就是从多个可能实现同一目标的方案中进行选择,优化出最佳方案。

对策:对策的基本含义就是“应对的策略或办法”。

政策:广义上的政策,指人们为实现某一目标而采取的行动方案。狭义的政策,指国家政权机关或政党为了实现政治、经济、文化上的目的,根据历史条件和当前情况制定的一套措施和办法。

⑵公共政策:指公共权力机关经由政治过程所选择和制定的为解决公共问题、达成公共目标、以实现公共利益的方案。

内涵:①公共政策是决定、决策、对策、政策的一种特殊形态,它具有决定、决策、对策、政策的一般特征;②公共政策是公共权力机关的基本的活动方式或活动过程,是公共权力机关的权力意志的表现;③公共政策是经由政治过程而进行方案的初拟、优化和择定的结果,主导这一过程的基轴是公共权力机关与公民的关系;④公共问题、公共目标和公共利益是公共政策的三大要素;⑤公共政策是一种权威性的价值分配方案。它通过规范和引导公私部门、公民个人的社会行为,有效地分配自然的和社会的各种稀有资源。⑥公共政策在形式上可以是积极的,也可以是消极的。

2.公共政策形成的初始条件是什么?公共政策在内容和形式上转变为现代公共政策,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P134)

答:⑴公共政策形成的初始条件或必须具备的三个核心要素:①公共问题的形成;②公共权力机关的产生;③公共强制机构的出现。

⑵表现:①在公共问题的形成过程中,公民参与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②现代国家和政府制度的基本理念是主权在民;③现代国家和政府越来越注重执行社会管理的职能,而其目的不仅是维护和巩固政治统治,而且是推动经济和社会自身的发展;④传统的公共政策的质量,取决于少数统治者个人甚至最高统治者一个人的品格、智慧、学识和视野等因素;现代公共政策的质量,取决于政策过程的科学化和民主化。

3.从内容和形式上划分公共政策有哪几种主要的类型?(P135)

答:⑴从内容上:①以同一政策体系内的各项政策相互间是否存在着涵盖与衍生的关系为标准,可分为元政策、基本政策、部门政策;②将时间与空间结合起来,可分为战略、策略

和战术;③以政策内容的社会领域不同,可分为政治政策、经济政策、社会政策和教育、科技、文化政策。

⑵从形式上:①以横向的形式特征划分,立法决策、国家元首决策、行政决策、司法决策和执政党决策;②以纵向的形式特征划分,中央政策(国家政策)、地方政策和基层政策。

4.试比较中国与美国公共政策的纵向形式构成?(P150)

5.公共政策有哪些基本特征?

答:简单归结起来,这些特征有:①政治性、权威性与强制性;②公共性与偏好性的统一;

③应然与实然的统一;④回应性与普遍性的统一。

第五章政策系统与政策行为者

1.公共政策的主体和主体系统包括哪些?

答:公共政策主体就是那些在特定政策环境中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公共政策制定、实施、评估、监控的行为者。这里的“行为者”,既包括个人,也包括团体或组织。分为直接主体和间接主体。

政策主体系统是由各种政策行为者,特别是各类政策主体相互作用所构成的系统。这一系统包括三个子系统,即政策制定系统、政策执行系统、间接主体系统。

2.政策系统是如何运行的?(P193)

答:政策系统的生存始终表现为动态的运行过程,即不断地输入、转换、输出的系统过程。在输入过程中,政策环境把种种要求和支持传输给政策主体;在转化过程中,这些要求和支持变成政策方案;在输出过程中,政策方案作用于环境,引起环境变化,产生新的要求;而这种新的要求反馈到政策系统,进一步导致政策输出。这种周期性的运转使政策系统的运行得以持续。

运行步骤:利益输入→利益综合→政策形成→政策发布→政策执行→政策反馈

3.试述政府权力、政府职能与公共政策的关系,以及国家结构与公共政策的关系。(P194)答:⑴政府权力的性质和大小、政府职能的结构和多寡直接影响公共政策的性质、类型与数量:①政府权力、政府职能的二重性决定了公共政策的二重性,即政府的政治统治和社会管理职能决定了公共政策的二重属性:公共政策不仅是政府推动政治统治的重要工具,也是政府实施社会管理的重要手段。②政府权力、政府职能决定政策的性质、类型与数量:公共政策的性质、类型与数量会随着政府权力、政府职能的变化而变化。

⑵国家结构形式主要分为单一制和联邦制。

4.什么是公共决策体制?当今世界各主要国家的公共决策体制可以划分为哪些类型?

答:⑴围绕决策权力,各种政策行为者以不同方式持续不断地互动,从而形成了关于决策权力分配和配置的制度,关于决策活动的程序、规则与方式,即公共决策体制。

⑵①总统制---美国;②议会制---英国;③半总统半议会制---法国;④超级总统制---俄罗斯;⑤委员会制---瑞士;⑥人民代表大会制---中国;⑦军人独裁制---欧洲拉丁美洲出现过。

5.怎样界定非政府政策行为者?有哪些主要的非政府政策行为者?(P204)

答:非政府政策行为者:公民、社会团体、利益集团、政党、大众传媒。

6.公民参与并影响公共政策的途径主要有哪些?(P211)

答:⑴以国家主权者的身份,采取全民公决的方式,决定某些重大的政策问题;⑵通过直接投票或代议的形式,选择公共政策的直接主体,或推举代表参与政策过程;⑶使用各种威胁和抗拒的方式(如示威游行、罢工等)或者反对某项政策的出台,迫使政府修改或废止这一政策;或表达制定新政策的要求,迫使政府将问题提上决策议程;⑷通过参加政治党派或利益集团,借助团体的力量影响政策过程;⑸通过制造社会舆论或多方游说等手段,提出政策诉求,影响政策制定;⑹采取消极抵抗或不合作的态度,使政策过程扭曲,以此影响政策结果;⑺以个人的知识活动为政策制定提供实证依据或理论指导;或以个人的社会活动。

第七章公共政策问题的形成与认定

1.什么是公共政策问题?如何理解公共政策问题的内涵?(P274)

答:⑴公共政策问题是指统治集团或社会大多数人,感觉到现实中出现的某种情况与他们的利益、期望、价值和规范,有相当严重的矛盾和冲突,进而通过团体或组织活动,要求有关社会公共组织和政府采取行动加以解决,并被后者列入政策议程的社会问题或公共问题。

⑵内涵:①客观的事实或问题情境:政策问题来源于一些可以观察到的,能够表述出来的客观事实和问题情境;②问题的察觉:客观的事实或情境已为社会大多数人或统治集团及其少数权威统治者所察觉,从各自的角度感觉到了问题的存在;③现实与利益期望等的冲突性:严重的冲突使人们感到有强烈的需求或者是一种受到剥夺的感觉,有必要采取行动改变这种状况;④团体与组织活动:人们只有采取一定的团体或组织行动才有可能影响有关公共组织和政府;⑤政府和社会公共组织的必要政策行动:由有关政府组织或社会公共组织依法采取相应的政策行动来加以解决。

2.公共问题的形成因素和提出主体有哪些?(P 280)

答:⑴形成因素:①触发一般问题转变为政策问题的事件的领域分为国内和国际两方面:国内方面的因素包括自然灾害、经济灾害、技术突破、环境变化和社会的演进等五个方面;

国际方面的因素包括战争、间接冲突、经济对抗、军备升级等。②公共政策问题不仅会受一些客观因素的影响,还会受人们主观因素的作用。在客观条件一定的情况下,主观因素的变化(如价值观的更新、人们期望目标的改变等)也会引发许多新的公共政策问题。③还需要注意的两点是:很多因素可能同时发生;经济全球化和金融全球化使得国内外因素相互影响。

⑵提出主体:政治部门,政治人物,政党组织,利益集团,大众传媒,专家人士及咨询机构,公民和社会团体。

3.试述政策议程确立过程的类型、条件与理论模型。(P292)

答:⑴类型:现代民主国家中,一般将议程通常分为:系统议程和政府议程。

⑵条件:①事件或问题必须明朗而严重:一些问题必须充分暴露且表现得非常严重才有可能引发社会公众和政府组织的高度关注,从而进入政策议程。②要有政治权威领导人及专家学者的预测性发动:敏锐的政治权威领导人或有关专家学者对该问题将来的严重趋势有所察觉,那么他们就会及时地把它提出来。③要有正常、民主和开放的察觉机制与过程。

⑶理论模型:①外在创始模型:属非政府团体创始政策问题的过程,通常先散布到公众议程,再介入政府议程。该模型通常在民主和平等的社会中比较常见。②动员模型:属政府直接创始政策问题并将该问题扩散到公众议程的过程。③内在创始模型:属政府因解决纯政府内部的事务,而提出政策问题且不愿将该问题扩散到公众议程当中的过程。

第八章公共政策方案的规划与抉择

1.什么是公共政策目标?公共政策的基本目标都有哪些类型?(P301)

答:⑴公共政策目标:就是有关公共组织特别是政府,为了解决有关公共政策问题而采取的行动所要达到的目的、指标和效果。

⑵类型:公平、效率、自由、安全。

2.确定公共政策目标的意义和原则各有哪些?(P304)

答:意义:①能为制定政策方案提供方向性指导;②能为政策方案的规划和实施提供核心的评估标准;③正因为明确政策目标对于政策制定、执行和评估都意义重大,我们在政策制定的过程中,就必须尽一切可能去弄清有关公共政策问题的实质和各种成因,考量各种因素及其未来走向,明确制定切实有效而又具体的政策目标,为政策制定做好铺垫。

原则:①实事求是;②面向未来;③系统协调;④明确具体;⑤伦理考量。

3.危机决策的构成有哪几大要素?

答:⑴决策问题的发生、发展具有突然性、急剧性,需要决策者当机立断;⑵可供决策者

利用的时间和信息等资源非常有限;⑶事态的发展危及决策单位、决策者的根本利益,并且决策的后果很难预料。

4.什么是公共政策的抉择?其抉择主体有哪些?

答:公共政策的抉择,就是由公共政策的制定者,根据政策规划建议和要考量的相关事项,按照一定的决策制度和程序规定,对解决有关政策问题的行动方案做出决定性选择的过程。

抉择主体:①国家元首;②行政首长;③民意代表;.法官

5.方案评估与择优有几种主要方法?其步骤和内容包括哪些?

答:⑴方案评估与择优的两种主要方法:预测性评估和可行性评估。

⑵预测性评估的步骤:①方案调查②详细研究③进一步的分析④试验式证实

⑶可行性分析的主要内容:①技术可行性,主要衡量政策或规划的具体产出是否达能达到预期目的。②经济与财政可能性,主要关心政策规划的成本大小、产出的收益多少。③政治可行性,主要考量政策规划对相关权力或利益集团的影响来衡量政策或规划的成效。涉及的政治学概念有可接受性、适当性、回应性、法定性、公正性。④行政可操作性,主要关注在特定的社会环境特别是行政环境中实施某项政策规划的可能性,如人员配备是否到位等。

第九章公共政策执行

1.试述公共政策执行的含义、特点和作用。

答:⑴公共政策执行,就是政策执行主体为了实现公共政策目标,通过各种措施和手段作用于公共政策对象,使公共政策内容变为现实的行动过程。

⑵特点:①目标的导向性;②内容的务实性;③行为的能动性;④手段的权威性。

⑶作用:公共政策执行是政府公共管理活动的基本环节,是实现公共政策目标的最直接的决定因素:①公共政策执行是实现政策目标的重要途径;②公共政策执行是检验政策质量的唯一环节;③公共政策执行是制定后继政策的基本依据。

2.公共政策执行过程分为那些主要阶段?各阶段有哪些主要的活动环节?

答:公共政策执行活动是一个完整的过程,包括三个阶段:一、是执行的准备阶段,包括政策认知、制定政策执行计划、进行物质和组织准备等活动环节;二、是公共政策的实施阶段,包括公共政策宣传、政策试验和全面推广等活动环节;三、是执行的总结阶段,包括公共政策执行的监测、再决策等活动环节。

3.公共政策执行的资源和手段各有哪些?

答:⑴政策执行资源:①财物资源②人力资源③信息资源④权威资源⑤制度资源

⑵手段:①行政手段:指行政机关为执行公共政策所采取的手段。②法律手段:指通过各种法律、法令、规章、司法、仲裁等工作,特别是通过行政立法和司法方式来调整政策执行活动中各种关系的方法。③经济手段:指根据客观经济规律和物质利益原则,利用各种经济杠杆,调节政策执行过程中各种不同的经济利益之间的关系,以促进政策顺利执行的方法。④思想政治教育手段:常用的思想政治教育手段有制造舆论、说服教育、协商对策、批评与表扬等方式。⑤技术手段:指在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科技产品,如办公自动化和电子政务等来执行公共政策。

4.试述政策执行偏差的含义、表现形式、产生的原因以及偏差矫正的对策。

答:⑴所谓政策执行偏差,是指执行者在实施政策过程中,由于主客观因素的作用,其行为效果偏离政策目标并产生了不良后果的政策现象。

⑵表现形式:①象征式政策执行;②附加式政策执行;③残缺式政策执行;④替代式政策执行;⑤观望式政策执行;⑥照搬式政策执行;⑦规避式政策执行。

⑶原因:主观原因:①政策执行者的自身利益和需求影响着政策的有效执行;②执行机构的管理缺陷也会导致执行偏差;③政策执行的宣传缺陷也容易造成政策执行偏差;④执行者的素质缺陷也是造成政策执行偏差的原因,这种缺陷表现为:有限的专业知识水平、有限的执行能力以及缺乏战略主见和迎接挑战的心理素质。

客观原因:①政策目标错位或模糊不清;②政策“打架”;③政策不可行;④政策缺乏稳定性和连续性。

⑷政策执行偏差的矫正:①加强政策执行的成本——收益分析;②加强政策的认知力度;

③提高政策执行者的素质;④加强政策执行的控制与监督;⑤加强政策执行的制度创新。

5.为实现政策执行的优质高效,要构建和完善哪些机制?

答:⑴公共政策信息沟通机制;

⑵公共政策的公民参与机制;

⑶公共政策的激励、责任与监督机制:①激励机制:引入竞争机制、引入功绩制、科学地规范晋升制。②责任追究机制:首长负责制、目标责任制、岗位责任制、对公共政策执行主体违反法律的行为进行责任追究。③监督机制:构建公共政策执行的监督机制,建立、健全多层次、多功能、内外沟通、上下结合的监督网络,形成和完善以党的监督为先导、权力监督为主体、舆论监督为动力的监督体系。

第十章公共政策的评估与监控

1.如何给政策评估下定义?政策评估的作用、类型与内容有哪些?(P378)

答:公共政策评估就是评估主体依据一定的评价标准,通过相关的评估程序,考察公共政策过程的各个阶段、各个环节,对政策产出和政策影响进行检测和评价,以判断政策结果实现政策目标的程度的活动。

作用:①政策评估是获取政策运行可靠和有效信息的重要手段;②政策评估是进行政策调整、提出政策建议的重要依据;③政策评估是检验政策结果的必要途径;④政策评估是重新配置政策工具和政策资源的基本前提;⑤政策评估是构建良好公共关系的有效策略;⑥政策评估是管理科学化和民主化的必要保证。

类型:①正式评估和非正式评估;②内部评估和外部评估;③预评估、过程评估和结果评估;④单一政策评估和复合政策评估。

内容:①政策成本评估:政策成本评估就是评估政策投入与产出之间的比例关系。

②政策需求评估:政策需求评估是政策运作所需的社会条件及满足社会问题的程度等问题,即社会组织或个体有什么样的问题需要政府采取政策来解决。

政策效益评估:政策效益评估就是评估政策目标得以实现的程度。

④政策过程评估:对政策运行各个环节进行评估就是过程评估,它涉及政策制定过程、执行过程、调整过程的操作状况

⑤政策影响评估:政策影响评估主要涉及如下几个问题:是否获得了预期的政策结果,政策对社会环境的干预是否已经发生了作用,政策影响中是否包含着意想不到的效果。

政策价值评估:通过某种方式对政策在价值上所具有的意义进行评估,就是政策价值评估。

2.影响政策评估的重要因素有哪些?

答:①政策信息、资料不公开,使外部评估困难重重;②政策制定者与执行者的不重视和不配合;③政策目标的多样化与政治化;④政策的沉淀成本;⑤政策评估方式、方法和规范不完整;⑥政策评估缺乏经费支持;⑦政策结果衡量困难。

3.试述政策监控的类型与功能。政策监控机制是怎样构成的?

答:类型:①以实施监控的时间先后为标准,分为预防性监控、过程性监控和结果监控。

②以监控的经常性为标准,分为经常性监控和引发性监控。③以监控的参与程度为标准,分为单方面监控和抗辩性监控。

功能:①通过政策监控活动,使政策制定过程合法化、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②通过政策监控活动,排除主客观因素的干扰,整合各种推动政策运行的积极力量,充分发挥政策资源的潜能,提高政府效率,确保政策的有效性;③通过政策监控活动最大限度地反映政策运行过程的客观现实,体现政策评估活动的价值;④通过政策监控活动,反映政策运行过程

的实际情况,比较利弊得失,为政策调整确立一个基本的衡量标准,明确政策调整的方向。

机制构成:①内部政策监控机制的构成:自上而下监控;自下而上监控。

②外部政策监控机制的构成:立法机关对政策的监控;司法机关对公共政策的监控;政党对公共政策的监控;利益集团对公共政策的监控;大众传播媒体对公共政策的监控;公民对公共政策的监控。

4.政策监控的过程有哪些方面?

答:公共政策监控过程包括:对政策制定过程的监控、对政策执行过程的监控、对政策评估过程的监控和对政策调整过程的监控。

公共关系整理1

第一章什么是公共关系学——绪论 1 公共关系行业本身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如何让公众了解公关。 2 对公共关系的通俗性解释 A)是争取有用的朋友——功利关系,打到利益的最大化。 B)塑造形象的艺术——公关的核心是公关主体的信誉和名声,具体表现是形象 C)做多说少——用品质才有公关 D)推销组织的理念——社会责任感、价值感 E)影响大众的技术——舆论影响大众 F)公关是宣传方式的总称。 G)信和爱的运动 3 定义 A)美国公关协会:公关是一个人或者组织获得大众信任和好感,记忆迎合大众兴趣来调整其政策和服务方针的一种经常不断的工作。其次,公关是将这种已经调整的政策和服务加以说明,以获得大众的了解和欢迎的一种工作。 B)公关是种分析趋势预测后果,向组织领导提供咨询意见,并履行一系列有计划行动服务于本组织与公众共同利益的艺术和社会并存的艺术和科学。 4 公共关系活动 A)定义:是为了改善自己的公共关系现状所采取的行动。 B)分类 ①日常类:消费者来信等 ②专题性:开张庆典,新闻发布会 ③主动性:促销 ④被动型:公关危机处理 5 公关原则: 真诚、平等、合作、互利 6公关管理 是对公关主体名声、信誉和社会关系资源的经营活动。 7公关要素 A)三要素说:公关主体,公众,传播(受益者、相关者、主要手段) B)四要素说:多了一个利益 个人观点:更赞同四要素说,如今是个以市场经济为主导的商业社会,每个人都拼命的追逐属于自己的利益。可以说各个公司。组织都是围绕着利益在运转,公关的目的和核心也在与此。 第二章公关的历史与发展 1 中国虽然古代部门作品包含了公共关系思维,但并不是系统的,只能是体现。如理仁智义信 2西方国家 古希腊:公众的声音就是上帝的声音 亚里士多德《修辞学》中谈演讲,便是谈如何影响公众。 3 特点 一:缺乏自觉性 二:活动范围狭窄 三:策略缺乏系统性 四:以人际传播为主 4 现代西方公关职业的形成 A)巴纳姆为代表的新闻代理时期

(完整版)《公共政策学》宁骚版笔记

《公共政策学》宁骚(2010最新版)第一章公共政策学的学科要素 第二章公共政策与政策工具 第三章政策系统与公共决策体制 第四章政策过程及其理论模型 第五章政策问题与议程设定 第六章政策方案的规划与抉择 第七章公共政策执行 第八章公共政策的评估与监控 第九章公共政策的稳定、变动与终结 第十章公共政策学知识的应用

第一章公共政策学的学科要素 ※公共政策学:公共政策学是这样一门学科,它尽可能的运用科学方法研究公共政策的内容、过程与产出,探索其固有规律,形成系统性知识,并运用这种知识进行政策分析,进而通过公共权力机关将研究结果转化为政策实践。 ※公共政策学的学科要素有:①研究对象②概念体系③研究方法 ※政府组织即公共权力组织的决策行为,是公共政策学研究对象的核心和重点。 ※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 (一)公共政策:作为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的公共政策,指的是公共权力机关建立起来的包括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在内的所有国家机构,以及一定类型的政治体制内的执政党制定和实施的政策。 可以区分为三个层次: 1、具体的个别政策; 2、政策群和政策链: (1)政策群:是指国家、政府和一定类型的政治体制中的执政党某一较长时间内制定和实施的内容各异但理念同源、导向相近的政策的聚合体。 (2)政策链:是指国家、政府和一定类型的政治体制中的执政党为解决同一政策问题而先后制定的在内容上具有一致性、在形态和功能上具有差别性的一系列政策。 3、政策一般:从无数项具体的个别的政策和众多的政策群、政策链中,抽象出所有的政策的共同 的本质和属性。 (二)政策系统。对政策系统的研究应予重视的四个突出问题: 1、直接的政策制定系统中决策者的类别差异; 2、公共政策的直接主体系统对对象系统的地位的相对性; 3、公共政策的直接主体与政策支持系统的地位的相对性; 4、公共政策制定系统内部的结构。有四种类型:①线性结构②职能结构③线性—参谋结构④矩阵 结构 (三)政策过程:决策行为是选定目标和选取最优化方案并付诸实施的行为。决策行为是一个有一连串相互衔接的阶段、环节或程序组成的完整的政策过程;即决定做什么,做什么;政策过程是一个自始至终不断地进行选择的过程,即分析如何认定,解决问题,哪些因素对方案的实施造成影响,结果是否一致及其造成的主要原因等。 ※公共政策学的研究方法: (一)研究程序的设计: 1、提出拟研究的政策问题 2、确定假设 3、收集系统资料 4、资料分析 5、做操作性研究 6、撰写研究报告 (二)政策研究的资料收集方法: 1、一手资料的收集: (1)定量的一手资料常采用抽样调查的方式 (2)定性的一手资料收集方法:①无结构访谈法②实地观察法③非参与观察法④参与观察法 2、二手资料的收集与分析方法有:①内容分析法②二次分析法③现存统计资料分析法

公共政策笔记整理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公共政策的含义 一、为什么要研究公共政策(1)研究公共政策的缘由主要表现在科学、专业和政治三方面P3 二、什么是公共政策(1)政策的含义P8 三、全民公决:公共政策重要的表现形式 四、公共政策的概念梳理 五、公共政策的作用P11 (1)导向功能(2)管制功能——积极性和消极性(3)调控功能(4)分配功能 第二节“公共”概念透视 一、公共物品P15特征表现:不可分割性、非排他性,“灯塔效应”。准公共物品。 二、公共职能P18 政治、经济、文化、社会职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三、公共问题 四、公共利益P19 含义。基本标准——公共性、合理性、正当性、公平性 五、公共权力P20 含义。对私人权利而言,“法无禁止即自由”;对公共权力而言,“法无授权即禁止” 六、公共秩序 七、公共治理P23 第三节公共政策的分类 一、实质性政策和程序性政策P24 含义 二、分配性政策和再分配性政策P25 含义。再分配政策的缺点、包括…… 三、管制性政策和自我管理性政策P27 含义。自我管制性政策——行业委员会 四、物质性政策和象征性政策P27 含义。 五、涉公政策和涉私政策P29 含义 第四节政府收入与政府支出 一、政府收入P30税收收入(主要)、债务收入、国有企业运营收入、国有财产收入、行政司法收入、其他收入 二、政府支出 三、公共政策范围P33 四、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P35 五、政府支出相关理论 瓦格纳法则、梯度渐进增长论、经济发展阶段论、非均衡增长理论、官僚预算最大化模型、财政幻觉假说、选举权扩大增长论、公共决策中的“排队”理论 第五节政府失灵与市场失灵 一、政府失灵P37含义。缺点。表现形式——政府内部性与政府扩张、政府寻租(缺点)、信息不完全和不对 称、政府俘获、决策失效、供给低效(原因) 二、市场失灵P40含义。原因——不完全竞争(市场垄断)、外部负效应、信息不对称 三、契约失灵 四、志愿失灵p42 缺陷:慈善不足、非政府组织往往存在家长作风、非政府组织的业余性、非政府组织的局限 性 五、社会失灵P43 (1)三大模型:公地悲剧、囚徒困境、集体行为的逻辑 (2)群体非理性:邻避效应、从众效应、搭便车效应、旁观者效应、广场效应、马太效应、黑洞效应、暴民政治 第二章政策分析 第一节政策分析的基本含义 一、政策分析的由来P53 二、政策分析的含义P54 含义。政策理论。 三、政策分析的基本特征P55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复杂的学科背景、多架构的研究方法、广阔的研究领域 四、政策分析的基本内容P56 政策问题、政策内容、政策结果、政策价值、政策结构

公共关系整理稿

公共关系整理稿 国外的学者将以运算机为代表的科学技术水平,以旅行业为代表的富裕生活程度,以公共关系为代表的经营治理效能,并列为衡量一个国家发达程度的三大标志。 公共关系作为一种治理职能、经营策略、传播行为和现代交往方式, 被广泛地应用于整个社会的各个领域,在企业经营治理中更是得到了普遍 的应用。公共关系具有特定的理论和实务操作程序,这是我们这门课程要讲解的要紧内容。 “公共关系”的涵义:公共关系是运用各种信息传播手段,在组织机构 的内部和外部形成双向的信息流通网络,从而持续地改善治理与经营,赢 得社会各界的信任与支持,取得自身效益与社会整体效益完美统一的政策与行动。 ---中国社科院明安香《公共关系学概论》 公共关系学产生于19 世纪末,那是在欧美的经济进展时期。20 世纪的80 年代,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这门学科也在中国生根发芽。据《财宝》杂志介绍,公共关系受人们欢迎的程度仅次于电脑软件、家庭保证、电影这三大行业,其价值越来越为世人所认识。 构成公共关系的三大要素:社会组织(公共关系的主体)、公众(公共关系的客体(对象))、传播(公共关系的媒介) 公共关系是一种组织活动,而不是个人行为,因此,组织是公共关系活动的主体,是公共关系的实施者、承担者。 如某公司总裁以个人名义向野生动物基金会捐款,这是个人行为,而不是公共关系;但当他以公司的名义捐这笔款时,我们便可把这种行为明白得为一种旨在提升组织(公司)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扩大组织阻碍的公共关系行为。 .社会组织--公共关系的主体

(1)盈利性组织工商企业、旅行服务业、保险公司、金融机构(案例)一样而言,都会把顾客当作专门重要的公关对象。有些垄断性盈利组织的公关意识专门淡漠,如电信 (2 )服务性组织学校、医院、慈善机构、社会公用事业机构等。政府、企业和社区公众往往是他们的重要公关对象。 (3)公共性组织为整个社会和一样公众服务的组织,如政府(案例讲解)、军队、消防部门、治安机关等,这类组织的目标是保证社会安定,不受内部不良因素的阻碍和外来干涉。 (4)互利性组织政党、工会组织、职业团体(学会、协会、研究会等)、宗教团体。以组织内部成员间互获利益为目标,这类组织追求的是组织内部 成员之间的互惠互利, 2.公众--公共关系的客体(对象) 公共关系中的“公众”是指与某个组织直截了当或间接有关的个人、群体和组织,他们对该组织的目标和进展具有实际潜在的利益关系和阻碍力。 3.双向的信息传播一联结公共关系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唯独手段(公共关系的媒介) (公共关系的过程和方式):包括传播工具、传播媒介、社会交际等手段。 公共关系中的传播是指组织传播媒介向公众进行信息或观点的传递和交流。。其手曾紧有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等形式。 (图1-1现代公共关系三要素关系图 公共关系的宗旨:为公众服务 公共关系的目标:塑造良好形象 公共关系学的研究对象与方法 1.公共关系学的学科性质 公共关系学是治理学科与传播学科相结合的产物,它专门研究组织治理过

(资料整理)公务员、事业单位考试——公共政策

一.公共政策的功能 1、导向功能 公共政策作为规范公众行为的社会准则,其对公众行为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政府可以根据特定的目标,可以通过政策引导人们的行为或事物的发展朝着政策制定者所期望的方向发展。从引导的形式上来看,公共政策既有行为上的引导,又有观念上的引导。 从作用结果看,公共政策导向结果既可以是正确的引导,也可以是错误的引导,还可能是双向的。 2、管制功能 为了避免影响社会良性运行的不利因素的出现,公共政策就要发挥对目标群体的约束和管制职能。这种功能往往通过政策的有关条文规定明确的加以表现,对某种行为加以物质或精神方面的惩罚。 3、调控功能 公共政策的调控功能是指政府运用政策手段对社会生活中出现的利益冲突进行调节和控制。政策的调控功能有直接和间接两种方式,并且常常表现出特有的倾斜性。原因是政策目标在不同时期侧重点不同,政策要围绕政策的侧重点,鲜明的倾向于政策的某一方面。政策的调控作用主要体现在调控社会各种利益关系,特别是物质利益关系。 4、分配功能 对社会公共利益进行分配是公共政策的本质特征。每一项具体政策都会涉及把利益分配给谁的问题。 二.公共政策的类型 1、公共政策的横向分类 公共政策在横向上的分类主要是从公共政策所涉及的社会生活领域为标准来划分的,政策之间为并列平行的关系。 (1)政治政策。 政治政策是由国家政权机关或特定政党所制定的涉及政权的相关准则、规范、法律等。 政治政策一般包括政党政策、法制政策、军事政策、公共安全政策、民族政策、外交政策等等。 (2)经济政策。 经济政策是指一个国家在经济领域方面所规定的政策,是调整人们的经济关系、经济活动的规范和准则。经济政策一般包括农业政策、工业政策、金融政策、财政政策、税收政策、物价政策、贸易政策、房地产政策、区域发展政策等。(3)社会政策。社会政策是为解决社会问题,增进社会利益,谋求社会秩序平衡发展的基本原则和规范。社会政策一般包括劳动政策、医疗卫生政策、社会保障政策、公共救助(社会救济)政策、人口政策、宗教政策、环境保护政策等等。(4)文教政策。文教政策是国家为了发展文化教育事业而做出的统筹规划。文化政策一般包括大众传播(新闻、出版、广播、电视)政策、文学艺术政策、体育政策等等;教育政策一般包括国民义务教育政策、高等教育政策、职业教育政策、继续教育政策、社会教育政策等。 (5)科技政策。科技政策是为了促进和调节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制定的基本准则和规范。科技政策一般包括科技管理政策、高新技术开发政策、科技成果转化政

最新整理公共关系学测试题目及答案

《公共关系学》模拟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15分 1、现代公共关系产生于19世纪末20年代初的(美国) 2、1923年,(爱德华.伯内斯)的著作《公共舆论之凝结》出版,此为公关理论的奠基之作。 3、在公共关系的发展阶段中,“双向对称”时期的代表人物是(斯科特.卡特李普)。 4、我国大学中,第一个开办公共关系本科专业的是(中山大学)。 5、(1998)年,公共关系职业载入我国“国家职业分类大典”。 6、在一定时期内一定社会成员中流行的生活样式,指的是(时尚)。 7、一个社会组织被公众所认识、知晓的程度,指的是(认知度)。 8、态度层次的传播对象是(知晓公众)。 9、行为层次传播的目的是(引起公众的消费行为)。 10、(1997)年,美国公共关系效果测量联合会在马里兰大学成立。 二、多项选择:20分 1、公共关系产生于美国的原因是(民主政治、市场经济、人性文化、传播技术)。 2、社会组织的基本特征有(目的性、整体性、变动性)。 3、公众的特征有(同质性、相关性、层次性、多变性)。 4、社会知觉中的效应包括(近因效应、第一印象效应、晕轮效应、社会刻板印象) 5、影响性格的社会环境因素有(家庭、学校教育、职业、社会文化) 6、组织形象定位的三要素是(主体个性、传达方式、公众认知) 7、文字传播的运用(新闻稿撰写、广告文词设计、宣传资料制作、内部报刊编辑、公关常用文书) 8、赞助活动的类型(体育事业赞助、教育事业赞助、文化事业赞助、福利和慈善事业赞助) 9、危机处理的原则有(、三“T”原则、公众至上原则、维护声誉原则) 10、一般公关工作人员的工作包括(写作、联络、制作、情报收集、组织活动、接待来访、出访等) 三、名词解释:

公共政策学知识点整理(1)

公共政策学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 1、公共政策的研究途径 (1)政治学的研究途径 系统途径、过程途径、团体途径、精英途径、制度途径 (2)经济学研究途径 福利经济学、公共选择理论、新制度主义 2、公共政策的研究对象:公共政策 3、公共政策的核心要素是利益 4、公共政策的规范性和指导性的具体表现 (1)规范了具体的客体、指向目标、制定程序,对人或包括政党在内的组织都具有约束力。(2)政策对党和国家的工作人员及人们的行为予以指导 (3)分为宏观指导和微观指导,总指导或具体指导,指令性指导或一般性指导。 (4)与法律不同,公共政策的指导性只具有一般性约束力。 5、公共政策的时代性的具体表现 (1)在与公共政策同时期的历史条件下,政策自身为适应时代所显示的特征。 (2)公共政策的内容随着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政府职能转变不断丰富。 (3)政策理论和政策分析方法的多元化 (4)政策问题的复杂性问题体现了时代性。 第二章

1、公共政策的客体:指的是政策所发生的作用的对象,包括政策所要处理的社会问题(事)和所要发生作用的社会成员(人)两个方面。政策最基本的特征就是充当人们处理问题,进行社会控制以及调整人们之间关系特别是利益关系的工具或手段。 公共政策的目标团体:从人的角度看,政策所发生作用的对象是社会成员,这些受规范、制约的社会成员称为目标团体。 政策所要调整或规范的是人的行为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尤其是利益关系。 2、政策环境的定义:是指影响政策产生、存在和发展的一切外部因素的总和。 3、社会问题的定义:社会正常发展过程中出现偏差或现实状况与社会期望状况之间的差距。偏差和差距导致了社会的紧张状态,涉及较为广泛的社会关系。 4、社会经济状况对公共政策系统及其过程的影响: (1)首先,经济状况是一国或地区的政府制定政策的基本出发点。 (2)其次,经济实力是政策制定和实施的资本物质条件。 (3)最后,社会物质经济利益的分配调节,是一定历史时期政策体系,特别是大量经济社会政策得以确定的主要根据。 5、制度或体制条件对公共政策系统及其过程的影响: (1)首先,体制在政策制定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2)其次,一项政策的决策,往往是在多个方案中选择的,选择的结果与体制密切相关。 (3)在次,体制的习惯势力的大小和所占优势的程度,影响着人们对各种社会利益和社会问题的认识和表达以及这些利益和问题得到正确解决的机会。 (4)最后,体制制约着政策的执行。 第三章 1、官方政策主体包括立法机关、行政机关、执政党、司法机关。

整理讲义公共政策

公共政策学讲义 题目一:公共政策的功能(具体政策说明) 一、导向功能 导向功能,即指公共政策通过其所具有的特定的强制性的规范,具有对社会公众的行为和社会发展的引导作用。公共政策是社会公共权威机构针对社会利益关系中的矛盾所引发的社会公共问题所做出的对社会公众行为的规定和准则,而这一规定和准则不仅是社会公众必须执行和遵守的,而且,由于公共政策的目标本身相对于将发生的行为而言是预设的,具有超前性,从而,通过这一公共政策的强制执行和遵守,将社会公众和社会的发展导向预定的目标。这样,公共政策为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的行动确定了方向,“使整个社会生活由复杂的、多面的、相互冲突、漫无目的行为,能有效地纳入到统一的明确的目标上来,使之按既定的目标有序前进”.可以说,公共政策在社会生活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社会生活的有序化主要依赖于各种社会公共政策的合理制定与实施,社会经济、文化的进步也离不开公共政策.实际上,我们每个人无时无刻不受到一定历史时期的公共政策的影响,没有公共政策的引导,就没有社会的存在和发展. 政策导向功能是指政策引导人们的行为或事物的发展朝着政策制定者所期望的方向发展.政策导向功能所包含的内容: a、规定目标确定方向。 b、教育指导、统一认识、协调行动、因势利导. 例如先富带动后富政策. 二、控制功能 政策的控制功能是指政策对社会总人们的行为或事物的发展起到制约或促进作用。分为直接控制和间接控制两种。典型的例子是计划生育政策. 三、协调功能 协调功能,即指公共政策对包含于社会公共问题中的各种利益矛盾具有调节和控制的作用.社会的人总是活生生的人,有不同的利益要求,并相应组成为不同的利益集团.而不同个人以及不同利益集团之间总要发生这样那样的利益冲突,而当这些利益冲突所引发的矛盾成为一个社会普遍的公共的问题时,就必须要靠公共权威通过一定的手段来调节,而公共政策就是一个调节公共问题所包含的利益矛盾的一个有效手段。因为公共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总是要考虑人们的公共利益,它所解决的政策问题本身是公共性的.实际上,公共政策是人们利益相互作用相互趋近的产物.只考虑少数个人的利益要求,不可能形成真正的公共政策。例如民族政策、民主党派政策? 四、分配功能 分配功能,即指公共政策能将社会的公共利益按一定的标准对一定的对象进行分割,这是公共政策本质最集中而典型的表现。实际上,公共政策在一定层面上通过解决社会公共问题能对社会矛盾进行调节,根本上正是站在一定的立场上,用强制性的政策来调整了现实的社会利益关系,从而调节的社会成员的利益分配。通常,当利益冲突引起矛盾进而导致特定的公共政策出台后,随着这一公共政策付诸实际,必然是一部分人获得利益,另一部分人未获得利益;或者一部分人获得了较多的利益,另一部分人可能不仅没有增加利益,反而减少了原有的利益。一般来说,作为立足于解决社会公共问题的基点上,对社会公共利益进行权威性分配的公共政策,为了减少社会成员的利益磨擦和冲突,必须站在公正的立场上发挥利益分配的作用. 五、象征功能

公共关系知识整理

c:\iknow\docshare\data\cur_work\xxxx\ 第一章 国外的学者将以计算机为代表的科学技术水平,以旅游业为代表的富裕生活程度,以公共关系为代表的经营管理效能,并列为衡量一个国家发达程度的三大标志。 公共关系作为一种管理职能、经营策略、传播行为和现代交往方式,被广泛地应用于整个社会的各个领域,在企业经营管理中更是得到了普遍的应用。公共关系具有特定的理论和实务操作程序,这是我们这门课程要讲解的主要内容。 “公共关系”的涵义:公共关系是运用各种信息传播手段,在组织机构的内部和外部形成双向的信息流通网络,从而不断地改善管理与经营,赢得社会各界的信任与支持,取

得自身效益与社会整体效益完美统一的政策与行动。 ---中国社科院明安香《公共关系学概论》 公共关系学诞生于19世纪末,那是在欧美的经济发展时期。20世纪的80年代,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这门学科也在中国生根发芽。据《财富》杂志介绍,公共关系受人们欢迎的程度仅次于电脑软件、家庭保障、电影这三大行业,其价值越来越为世人所认识。 构成公共关系的三大要素:社会组织(公共关系的主体)、公众(公共关系的客体(对象))、传播(公共关系的媒介) 公共关系是一种组织活动,而不是个人行为,因此,组织是公共关系活动的主体,是公共关系的实施者、承担者。 如某公司总裁以个人名义向野生动物基金会捐款,这是个人行为,而不是公共关系;但当他以公司的名义捐这笔款时,我们便可把这种行为理解为一种旨在提高组织

(公司)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扩大组织影响的公共关系行为。 1.社会组织--公共关系的主体 (1)盈利性组织工商企业、旅游服务业、保险公司、金融机构(案例)一般而言,都会把顾客当作很重要的公关对象。有些垄断性盈利组织的公关意识很淡漠,如电信 (2)服务性组织学校、医院、慈善机构、社会公用事业机构等。政府、企业和社区公众往往是他们的重要公关对象。 (3)公共性组织为整个社会和一般公众服务的组织,如政府(案例讲解)、军队、消防部门、治安机关等,这类组织的目标是保证社会安定,不受内部不良因素的影响和外来干涉。

公共政策-自考-复习重点-老师笔记

第一章公共政策学的形成与发展 1、中国古代政策思想的内容 1)“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的政策思想。 2)以民为本,政在得民的政策原则。 3)“惠民”“养民”“富民”的政策传统。 4)重农抑商的政策主张。 5)“不惠寡而患不均”的政策倾向。 6)无为而治的政策构想。 2、亚当-斯密对政策研究的贡献: 1)他谴责一切封建关系,既对重商主义进行了严峻的批判,又克服了重农学派认为只有农业才创造财富的偏见,力图证明刚刚诞生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合理性,证明只有分工进一步发展才能增进整个社会的福利,反对一切阻碍经济自由的政策和学说,并提出了一套理论和经济政策。 2)他有关政策与市场关系的理论对整个自由资本主义时期国家的经济政策和社会政策提供了一种基本的政策理念,界定了政策的范围和方向。经济自由是它的基本观念。 3)在研究方法上,他以经济人的利已心这一假设作为立论的基础。 3、克劳塞维茨的贡献: 1)他提出系统的战略决策思想,认为应当把战争或战争中的各个战局看成一条完全由相互衔接的一系列战斗所组成的锁链,并把每一个战斗都看成这条锁链中的一个环节。他认为要取得相对的优势,即在决定性地点上巧妙地集中优势兵力,就往往必须准确地选定决定性地点并使自己的军队一开始就有正确的方向,就必须有决心为了主要的东西而不惜牺牲次要的东西。这样,他就正确地设定了战略、策略和战术之间的关系,为政策研究中“政策链”“政策群”概念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2)他将战略要素区分为精神要素、物质要素、地理要素和统计要素。

3)他强调战略决策须依据条件的变化而变化,从而为公共决策如何根据内部情势和外部环境的变化而予以修正和完善提供了很好的思路。 4、马克思的贡献: 1)他的全部理论为世界各国无产阶级政党的战略与策略提供了理论指导,规定了根本的政策目标和实现目标的重要途径,为社会主义国家各个发展阶段的元政策和各项基本政策,甚至为各个领域的部门政策,提供了基本的政策理念,界定了政策的范围和方向。 2)他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为政策研究从注重政策结果到注重政策过程的转变指明了方向,而且政策研究遵循这样的认识论路线能够正确地勾画出政策过程及其各个主要阶段的一般特点。 3)他的历史唯物论为我们深入地研究各种社会现象,探索社会发展的固有规律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 5、韦伯对公共政策研究的贡献 1)他强烈地主张对社会、政治现象进行文化解释,甚至将社会科学称做文化科学。 2)他认为,人的行动或社会行动包括两个基本要素:动机和目标。 3)他提出了官僚制理想模型,并通过对官僚制组织结构的设计而探讨了合乎理性的、科学的决策模型。 4)他在社会科学方法论上的建树,就是提出了理想类型和主张价值无涉。 6、拉斯韦尔对公共政策学的六点界定 他是公共政策学的创立者,是政治学行为主义学派的先驱者和重要代表从物之一。 代表性著作:〈政治学—谁得到什么?何时和如何得到?〉 1)它是关于民主主义的学问。 2)它的哲学基础是逻辑实证主义。 3)它是一门对于时间和空间都极敏感的学问。 4)它具有跨学科的性质。 5)它是一门须和政府官员共同研究的学问。

自考公共政策上课讲义

第一章公共政策学的学科要素 1、公共政策研究中常用的一些方法有哪些:公共政策的系统分析方法;公共政策的矛盾分析方法;公共政策的历史分析方法,;公共政策的比较分析方法,;公共政策的个案分析方法;公共政策的经济分析方法;公共政策的制度分析方法;公共政策的价值分析方法 2、个案研究的步骤:明确个案研究的目的和内容;制定研究计划;实施个案研究;整理分析材料,形成结论;起草研究报告。 3、公共政策学的初步发展公共政策学在其发展的第二个阶段里,在以下四个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方法论的多样化。对政策过程研究的重点的转变。对政策过程中的价值因素和伦理因素的作用给予了重视。公共政策比较研究开始起步。 公共政策学中国化现已取得丰硕的成果:1、强调在引进、消化和吸收当代国外的公共政策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立足于中国的国情,紧密结合当代中国的公共决策实践,取其所需,为我所用。2、第二,吸收国外公共政策学的概念、理论、模型、分析路径和研究方法,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对当代中国的公共政策问题进行实证研究,研究成果通常是研究报告,但也有进行学理探讨的学术论文、学术专著和教科书。3、通过考察和总结当代中国公共决策实践,试图在马克思主义决策和政策理论的指导下,对公共政策学的概念、理论、模型和分析路径进行重构和创新。 坚持公共政策学中国化的发展方向应做出的努力:1、强化研究者的主体意识;2、重视政策哲学的研究;3、重视本土资源;4、重视当代中国公共政策学的实践,大力开展实证研究,从中抽象和构建公共政策学新的概念、范畴、理论和命题。 第二章公共政策与政策工具 公共政策是公共权力机关经由政治过程所选择和制定的解决公共问题、达成公共目标、以实现公共利益的方案。 公共政策产生的三个初始条件:1、公共问题的形成。2、公共决策机关的产生。3、公共强制机构的出现。 公共政策的基本功能有哪些?[201104论述;201107单选] 管治功能、引导功能、调控功能、分配功能 公共政策有哪些基本特征?[201104单选;201107单选] 一、政治性、权威性与强制性:1、因此,公共政策具有鲜明的政治性。2、公共政策是社会关系的调节器,它的运行和有效性有赖于它的权威性。公共政策的权威性是和它的政治性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公共政策的主体是社会公共权威,主体的权威性赋予政策的权威性。3、公共政策的权威性是由它的强制性决定的。 二、公共性与偏好性的对立统一;。三、应然与实然的统一;四、回应性与普遍性的统一; 第三章政策系统与公共决策体制 政策制定系统的基本功能是:(1)认定政策问题;(2)确认政策目标;(3)组织政策方案的设计;(4)主持审议备选方案并最终进行政策抉择;(5)完成政策合法化程序并正式发布政策。 间接主体系统的基本功能是:(1)利益表达与利益综合;(2)提出公共问题;(3)影响公共政策制定;(4)影响并改变政策环境;(5)填补政策直接主体所无法达到的空间。 简述政策支持系统的子系统?[201107单选] 一、信息传播系统;信息传播系统的基本功能是:(1)信息的收集与整理;(2)信息的加工与储存;(3)信息的传递。二、政策咨询系统、三、政策监控系统、政策监控系统的基本功能是:(1)建立政策监控标准;(2)监测政策绩效;(3)发现和纠正政策执行偏差。四、政策评估系统 公共决策的规则有哪些?[201107单选] 一、全体一致规则有两个基本特征:1、决策主体在形式上都能绝对平等地分享决策权,任何一个否决行动都会对政策方案的通过产生决定性的影响。2、决策结果达到了“ 帕累托最优”,即所有决策主体都能因最终的方案选择而获得一定的收益,或者说,没有人因此而受损。二、多数规则采取两种基本形式:1、简单多数规则2、绝对多数规则。 社会团体、公民社会与公共政策有什么样的关系?[201107简答] 一、社会团体、公民社会对公共政策来说,有以下四个方面的作用:1、政策信息沟通; 更多精品文档

公共关系学简答及答案整理

一、一个组织为了生存和发展,为什么必须注重社会整体效益? 1)现代社会使组织(或企业)处在一个全面开放的社会关系之中,组织的各项活动不仅与组织自身关系重大,而且与社会各界都有必然的联系。2)社会公众不仅要求企业向他们提供良好的产品和服务,而且还要求企业具有良好的环境效益和精神文明效益。3)如果企业轻视后者,就会引起社会公众的反感,甚至危及企业的发展。因此,任何一个组织(或企业)必须注重社会整体效益。4)社会整体效益主要包括社会经济效益、社会生态效益和精神文明效益。 二、说明公众分类方法的作用和意义。 1.对复杂多样的公众进行必要的分类,把握其内在的规律是每个公共关系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公关人员必须掌握的基本功:2、对复杂多样的公众进行科学的分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它体现在:(1) 对公众进行分类,是每一个公关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开展公关工作的出发点,是提高公共关系活动效率的重要保证。(2)能帮助社会组织更好地认识公众的特征和共性,认识公众的多变性,重视与公众的关系,使社会组织的政策和活动能顾及到各方面公众的利益,做到内外兼顾。内求同心协力,外求和谐发展,为组织的发展创设良好的社会环境。(3). 能帮助社会组织清晰地把握每一类公众的特征.有针对性、有重点、有选择地开展公关工作,有助于与各类公众更好地进行沟通与交流,建立起良好的情感关系。 (4)能帮助社会组织了解和掌握公众的变化趋势。公关人员应随时了解不同的公众的相互转化情况,并对这种变化趋势作出恰当的预测和估计,才能创造性地开展公关工作,使组织立于不败之地。 三、为了使公关策划不断创新,有哪些思路(请举出实例)可供借鉴? 答:(1)大胆设计,敢于开创前人没有发现的新形式。(1分)例如1993年,香港奥美广告公司为杭州西泠冰箱厂设计的公关广告,买下了上海文汇报第一版的整个版面,创造了新中国报刊史和广告史的第一次,造成了巨大的社会影响。(2)移植与再造相结合。从事公关工作的人员,在教科书上,报刊杂志上,或道听途说其它公司的先进经验,只要本地区尚无人使用,就可以大胆借鉴,移植使用。(3)角度转换,逆向思维,寻求突破。许多常规的公关活动样式立意虽好,但因多次被采用而失去了新意。如一般的厂庆、店庆活动都是盛大集会,但安徽的合肥百货公司却在40周年庆典之际,开展了百日监督活动,请顾客监督服务质量,多提宝贵意见,收到良好的宣传效果。(4)排列组合,以旧翻新。其它组织或自己曾经搞过的活动形式,经过转换顺序,变换形式的方法,仍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四、你认为良好的员工关系对企业有什么意义? 1、员工关系是指在企业内部管理过程中形成的人事关系,其具体对象包括全体职员、工人、管理干部。员工是企业最重要的内部公众,是内求团结的首要对象。良好的员工关系可促使企业的决策及行为能充分体现企业与员工双方的共同利益,能反映双方的愿望和要求,能说服员工将个体利益目标追求寓于企业整体利益目标之中,达成双方的相互信任与合作关系。 2、员工是形成组织力量的主体,是企业创一流产品或服务的主力军,是塑造和推销组织形象的积极因素。建立良好的员工关系,其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企业需要通过员工的认可和支持来增加内聚力;第二,企业需要通过全员公共关系来增强外张力。五、说明处理危机的原则性要求及程序。 1承认危机的爆发,并尽快可能精确地确定它的各种因素。2建立管理班子所有成员一致认同的、现实的工作目标,并对新闻媒介对问题发生所给予关注负效应给予充分认识,对新闻媒介关注组织解决问题正效应的局限性能够客观地分析.3建立紧急问题委员会和特别工作组来处理危机。4确认有关持批评态度的公众,建立与他们进行沟通联络的计划。5与新闻媒介保持密切的沟通关系,使其正确地理解危机发生的过程及处理危机的指导思想、方法手段等。6组织面对着危机问题的解决,仍要不屈不挠、持续不断地努力校正以往的记录。

陈庆云《公共政策分析》考研笔记总结

育明教育 2014年考研视频课程+内部资料笔记+历年真题+公共课阅卷人一对一3次指导=2500元 第一年没过,第二年免费重修,直到考上!!! 此外,现在很多小机构虚假宣传,建议到现场实地考察,并一定要查看其营业执照,或者登录工商局网站查看企业信息。 陈庆云《公共政策分析》笔记 ——育明教育考研咨询师整理汇编·五年积淀综合模型 综合模型的提倡者认为上述两种模型都或隐或显地使用了两个相互联系的变量,即国家能力和政策子系统的复杂程度。由此,它用这两个变量建构了一个政策工具选择的二元四维模型。 考试时,列出表格之后,要对每一个选择进行解释说明。 第四章公共政策问题的构建分析 1.从本章开始就进入公共政策分析的过程模块阶段了,整个政策分析过程从政策问题的构建开始。所谓 “公共政问题的构建是公共政策过程的逻辑起点”。公共政策本质上是问题取向的,关心的就是解决社会问题,这一点我也提到过。首先必须明白,政策问题是构建的,不是自然形成的。政策问题远远不是社会问题本身。 2.本部分的内容包括:政策问题的特性;政策问题的分类;政策问题构建的环节;政策问题论证的种类 以及社会问题进入政府议程的几种途径。 3.政策问题的构建分析之所以重要不仅仅是因为它是政策过程的逻辑起点,更因为传统的政策研究忽视 了对问题的分析,只把政策分析的任务看作是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把政策问题看成是特定的客观存在而忽视了它其实是人们主观构造的产物,(传统的政策分析只重视政策制定,政策执行也被忽略)所以导致用有效的方法解决错误的问题,而不是错误的方法解决正确的问题。这就是所谓的“第三类错误”

育明教育:考研专业课答题攻略 (一)名词解释 1.育明考研名师解析 名词解释一般都比较简单,是送分的题目。在复习的时候要把重点名词夯实。育明考研专业课每个科目都有总结的重要名词,不妨作为复习的参考。 很多高校考研名词解释会重复,这就要考生在复习的同时要具备一套权威的、完整的近5年的真题,有近10年的最好。 2.育明考研答题攻略:名词解释三段论答题法 定义——》背景、特征、概念类比、案例——》总结/评价 第一,回答出名词本身的含义。一般都可以在书本找到。 第二,从名词的提出的背景、它的特征、相似概念比较等方面进行简述。 第三,总结,可以做一下简短的个人评价。 3.育明教育答题示范 例如:“战略人力资源管理” 第一,什么是战略人力资源管理(这是答案的核心) 第二,它的几个特征,并简单做一下解释。 第三,和职能人力资源管理,人事管理等进行对比。 4.危机应对 如果出现没有遇到的名词解释,或者不是很熟悉的名词解释,则尽量把相关的能够想到的有条理的放上去,把最有把握的放在第一部分,不要拘泥于以上的答案框架。 5.育明考研温馨提示 第一,名词解释一般位于试卷的第一部分,很多考上刚上考场非常的兴奋,一兴奋就容易下笔如流水,一不小心就把名词解释当成了简答题。结果后面的题目答题时间非常紧张。 第二,育明考研咨询师提醒大家,在回答名词解释的时候以150-200字为佳。如果是A4的纸,以5-8行为佳。按照每个人写字的速度,一般需要5分钟左右。 (二)简答题 1.育明考研名师解析 简答题一般来说位于试题的第二部分,基本考察对某些重要问题的掌握程度。难度中等偏低。这就要求考生在复习的时候要把课本重要问题梳理清楚,要比较扎实的记忆。一般来说书

最新十大经典危机公关案例分析整理

十大经典危机公关案例分析 更新时间:2012-7-19 1、UT斯达康行贿事件 2、乳业三聚氰胺“死灰复燃” 3、恒源祥商标侵权风波 4、蒋海松“吻别门”事件 5、百度被黑事件 6、谷歌“关闭门” 7、茅台乔洪受贿事件: 8、雪碧“汞毒门” 9、强生召回与商业贿赂案 10、丰田汽车召回案 1、UT斯达康行贿事件: 2009年12月31日,美国司法部和证券交易委员会发布消息称,电信设备制造商UT斯达康公司将支付300万美元罚金来和解其贿赂中国国有电信公司官员一案。据称,UT斯达康为了商业利益,花重金邀请中国电信有关公司官员出国旅游,所到之地包括纽约、拉斯韦加斯和夏威夷,UT斯达康将官员在这些城市的旅游花销作为培训费用入账。 至今,UT斯达康方面尚没有就“行贿事件”做出正面回应。 事件点评: 借助行贿的非正常手段来开展商业活动,UT斯达康的作法既违反了有关法律,也触犯了有关商业道德的底限,受到有关方面的惩罚是很自然的。从危机公关应对的角度来看,作为纳斯达克上市公司,UT斯达康方面至少有正视问题、做出正面事件回应的勇气,以此来承担事件责任,争取获得广大公众的谅解,度过行贿事件给企业带来的难关。 2、乳业三聚氰胺“死灰复燃”: 2008年“三鹿事件”的罪魁祸首——三聚氰胺引发了国内乳业大地震,直接重创了国内乳制品产业的健康发展。2010年初,消失一年多的“三聚氰胺”阴影再次笼罩国内乳品市场。近日,全国食品安全整顿工作办公室曝光上海熊猫乳业有限公司、陕西金桥乳业有限公司等5家乳制品企业相关产品三聚氰胺超标。 虽然国家有关部门对于问题产品发出紧急“通缉令”,并在第一时间内收回并销毁了问题奶粉,但却让消费者敏感的神经再度绷紧。 事件点评:

《理解公共政策》托马斯·戴伊读书笔记

作者介绍: 托马斯·戴伊:美国著名公共政策学教授和专家;曾执教于美国佛罗里达、宾夕法尼亚等多所大学;著作有《州和社区的政治学》、《美国政治学》、《谁掌管美国?》、《自上而下的政策制定》、《民主的嘲讽》、《权力与社会》、《理解公共政策》等。 《理解公共政策》读书笔记 作为公共政策领域的导论性教科书,《理解公共政策》一书不仅为读者提供了理解一般公共政策的具体途径,而且为他们分析具体领域的公共政策提供了明蜥的工具。《理解公共政策》一书以政治学多种分析模型为先导,结合众多案例,理论联系实际,分析了“政府推行的是什么样的政策”、“政府为什么要推行这样的政策”以及“这些政策的后果是什么”等问题。它提出了八种政治科学家用于分析和解释政治生活的分析模式,并充分运用这些不同模式对一些关键政策领域的具体公共政策进行了分析和解释。 公共政策的特征: 1、合法性,即政府赋予的先天合法性; 2、全局性,公共政策是影响社会所有人的政策; 3、是强制性,政府是可以动用比较严厉的惩罚措施甚至暴力手段来保证公共政策的实施。 政策分析的内容: 1、描述,政府采取了什么政策? 2、采取这些政策的原因,即为什么要采取这样的政策?探究公共政策的原因或决定因素包括政治制度、过程、行为对公共政策的影响,例如:政府开支缩减的后果是什么?政策是因变量,不同的政治、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决定因素是自变量;

3、最终的结果,这个政策有什么影响?又被称为政策评估,即对政策后果的分析。 政治生活的八种模式: 1、制度模式,注重描述具体制度即政治结构,组织、功能,不注重探究制 度特征对政策产出的影响; 2、政治过程模式,主要政治过程的主要内容则是一个政策选择、制定与实 施的政策过程。在政治过程中来自社会不同阶层和利益群体的要求和 压力、政治领导人的政治价值观、官僚政治以及社会经济结构变化因 素等无疑会对政策选择、制定和实施产生影响; 3、理性主义模式,公共政策是作为社会公益最大化的政策,这种理论也收 到很多人的批判,因为人在社会公益上很难达成一致; 4、渐进主义模式,认为公共政策是政府过去行为的延续,只是对社会公益 进行增量性的改动。这种模式主要是减少冲突、维持稳定,但也带来 了难以锐意变革,渐进只是权益之计的问题; 5、团体理论,认为政党是团体的联盟,公共政策只是作为团体平衡的政策, 每个团体都争相建立游戏规则,是妥协后的方案; 6、精英理论,认为公共政策是精英偏好的政策,精英认为民众对政策缺少 了解,社会价值永远是有少数人进行分配,大众不能决定公共政策, 少数行驶统治权的人,并不是从社会各阶层中成比例抽取的; 7、公共选择理论,运用了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坚持“经济人”假设,认为 无论是个人还是政府都是自利的、理性的效用的最大化者,采用个人 主义的方法论,用交易的观点来看待政治过程; 8、博弈理论,认为公共政策是在竞争环境中进行理性选择的政策,尤其是 多个参与者进行选择时,最终结果取决于每一个参与者的选择。

公共政策整理

公共政策整理

————————————————————————————————作者:————————————————————————————————日期:

公共政策是以执政党和政府为主的公共机构采取行动解决社会公共问题的过程。它包括执政党、政府为主团体、公众参与的公共政策规划制定过程,政府为主、市场参与的公共政策执行实施过程,公众为主、中介机构、政府配合的公共政策评估过程。 公共政策活动的基本性质 ?以解决公共问题为取向 ?以政府及其公共部门为主体 ?以公共权力的运用为依托 ?以科学民主决策为生命 ?以维护公共利益为目标 公共政策的主要特点 ?公共性与政治性的统一 ?稳定性与动态性的统一 ?效率性与公平性的统一 ?强制性与合法性的统一 一般社会中公共政策的主要功能 ?管制功能——以政策条文规定禁止的行为,以惩罚处理违规行为; ?引导功能——通过政策引导人们行为达到既定目标,其中既有正向引导也有负向引导; ?调控功能——通过政策对利益行为调节控制,其中包括正向的和负向的调控、积极的和消极的调控; ?分配功能——通过政策解决谁分配和如何分配,以及怎样分配的问题。 转型社会中公共政策的特殊功能 ?一是转型社会公共政策的维持社会均衡稳定的功能 ?二是转型社会公共政策的保证社会公平正义的功能 ?三是转型社会公共政策的促进社会变革求新的功能 公共政策制定主体 公共政策制定的决策主体,公共政策制定的参与主体,公共政策制定的咨询主体。 公共政策执行主体 公共政策执行的责任主体,公共政策执行的协调主体,公共政策执行的操作主体, 公共政策评估主体 公共政策客观评估主体,公共政策主观评估主体 公共政策客体 ?公共政策客体层次:公共问题状况,与公共问题相关的行为体,相关行为体的利益; ?公共政策客体状态:支持政策的客体,顺从政策的客体,抵制政策的客体。 公共政策价值要素 ?公共政策价值要素具有多样性:追求社会秩序、追求社会民主、追求社会效率、追求社会公平、追求社会伦理、追求社会安全。 ?公共政策价值要素具有层次性:核心价值、近核价值、次要价值。 公共政策资源要素 ?软资源要素:社会制度资源要素、社会组织资源要素、社会文化资源要素 ?硬资源要素:人力资源要素、物力资源要素、财力资源要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