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数学树叶分类

小班数学树叶分类
小班数学树叶分类

小班数学:树叶分类

活动目标:

1、能根据颜色、大小的信号进行分类游戏。

2、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参与活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树叶(黄色、绿色若干,大小不等)

活动过程:

一、树叶宝宝问个好,区别颜色、大小

1、今天我做树妈妈,你们做树叶宝宝,一起来玩游戏,好吗?

2、树叶宝宝们好,(幼:树妈妈好),我的树叶宝宝很漂亮哦,看,(出示一片绿色树叶)它是什么颜色的树叶?(绿色)树妈妈叫它绿树叶;(出示一片黄色树叶)它是什么颜色的树叶?叫它什么呀?(黄树叶)

3、绿色的叫绿树叶,黄色的叫黄树叶,你看看自己的,你是什么树叶宝宝呀?(轮流介绍:我是黄(绿)树叶)

小结:嗯,我的树叶宝宝颜色不一样。

4、看看,(出示大、小树叶)树叶宝宝还有哪里不一样?(大、小)大的树妈妈叫它大树叶,小的呢?(小树叶)

5、你是大树叶还是小树叶呢?请和旁边的树叶宝宝比一比。

6、知道自己是大树叶还是小树叶了吗?请大树叶举起手来和妈妈招招手;请小树叶站起来和妈妈抱一抱。

小结:我的树叶宝宝大小也不一样。

二、树叶宝宝找朋友,示范分类。

1、树叶宝宝喜欢找朋友,黄树叶找黄树叶做朋友,绿树叶找绿树叶做朋友

2、个别幼儿上前操作,集体验证

3、树叶宝宝喜欢找朋友,大树叶找大树叶做朋友,小树叶找小树叶做朋友

4、个别幼儿上前操作,集体验证

三、打扮树妈妈,尝试分类。

1、(出示两棵树),请树叶宝宝来打扮树妈妈,黄树叶和黄树叶一起打扮树妈妈,绿树叶和绿树叶一起打扮树妈妈。

2、幼儿操作、讲评

3、(出示两棵大、小树),请小朋友们来打扮树妈妈,大树叶和大树叶一起打扮树妈妈,小树叶和小树叶一起打扮树妈妈。

4、幼儿操作、讲评

分类作为一种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在幼儿的数学学习活动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次教学活动以游戏情境贯穿始终,适合小班年龄特点。第一环节以情境谈话导入活动,“我是树妈妈,小朋友做树叶宝宝,我们一起玩游戏,让孩子在感知颜色的基础上,进行自我介绍“我是绿(黄)树叶”;再从大小不同,将树叶宝宝分成大树叶、小树叶两类,初步感知颜色和大小,为下一环节做好铺垫。这个环节中孩子语言表达清楚、完整。

第二环节引导幼儿在游戏中初步尝试,能根据大小或颜色找朋友,并体验游戏的快乐。不过由于幼儿以树叶宝宝的角色去找朋友,成为对应的找到相同的颜色或大小,有点偏离分类的主题。经同事们的评析,将这一环节改成大家一起打扮树妈妈,突出分类概念。

第三环节是操作分类,自主选择分类方法(大小或颜色),让幼儿在操作中

巩固分类。

由于自己对分类的感念不够清晰,导致第二环节偏离主义,我想上好一堂课不但要充分的准备,而且每一个环节都需要细细揣摩。课堂上不但要达成教学目标,还有一定的教学机智,才能让幼儿真正的学到更多,课堂效果才会更好。我非常珍惜这次尝试和锻炼的机会,希望自己能尽快适应数学活动,在数学活动中找到乐趣。

小学科学各种各样的叶子教案

小学科学各种各样的叶 子教案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一、引人新课。 出示各种各样的叶子,揭题。 (设计意图:我是直接拿出叶子让学生说,直接感知叶子的多样性顺势揭题。) 一、观察比较同一片叶子正反两面的不同。 1.小组合作观察各种叶子正面与反面的不同之处。(相机解释叶柄、叶片、叶脉) 2.小组代表汇报观察结果。(带上叶子描述叶子正反两面的不同之处。) (设计意图:这段教学活动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启发学生善于观察、善于发现。为认识多种叶子的多样性做了充分的学习准备。) 三、探究叶子。 (一)过渡语。 (二)观察探究各种各样的叶子的相同之处与不同之处。 1.探究活动要求: (1)平安二字值千金,安全莫忘。 (2)请利用感觉器官如:手、眼睛、鼻子、肌肤……或借助工具观察各种叶子。(3)各小组成员团结协作在10分钟内完成观察,并用漂亮的字做好记录。 (4)观察结束后,小组成员及时整理好物品,保持桌面整洁。 (5)做到以上几点,找到各种叶子的相同之处与不同之处多的小组将获得奖品。 2.分组实验,记录,师巡视参与。 3.小组代表上台交流汇报记录单,描述各种叶子的相同之处与不同之处。(教师相机板书。) 4.小结叶子的相同之处。(叶由叶柄和叶片两部分构成,叶片上有叶脉。) (设计意图:认识叶子的多样性不能只停留在表面的现象上,而应该更深层次、更具体的探究它。本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没有直接告诉学生叶子的相同之处与不同之处,而是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认真观察比较,最后发现叶的不同之处很多,但相同之处是叶由叶柄和叶片两部分构成,叶片上有叶脉。) (三)给带来的叶子分类。 1.小组合作分类。((提醒学生每次只能按一个标准分。) 2.汇报分类结果。 (设计意图:此环节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精神。在这段教学活动中,我让学生通过

小班数学教案:树叶分类

小班数学教案:树叶分类 活动目标: 1、能根据颜色、大小的信号实行分类游戏。 2、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参与活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树叶(黄色、绿色若干,大小不等) 活动过程: 一、树叶宝宝问个好,区别颜色、大小 1、今天我做树妈妈,你们做树叶宝宝,一起来玩游戏,好吗? 2、树叶宝宝们好,(幼:树妈妈好),我的树叶宝宝很漂亮哦,看,(出示一片绿色树叶)它是什么颜色的树叶?(绿色)树妈妈叫它绿树 叶;(出示一片黄色树叶)它是什么颜色的树叶?叫它什么呀?(黄树叶) 3、绿色的叫绿树叶,黄色的叫黄树叶,你看看自己的,你是什么 树叶宝宝呀?(轮流介绍:我是黄(绿)树叶) 小结:嗯,我的树叶宝宝颜色不一样。 4、看看,(出示大、小树叶)树叶宝宝还有哪里不一样?(大、小) 大的树妈妈叫它大树叶,小的呢?(小树叶) 5、你是大树叶还是小树叶呢?请和旁边的树叶宝宝比一比。 6、知道自己是大树叶还是小树叶了吗?请大树叶举起手来和妈妈 招招手;请小树叶站起来和妈妈抱一抱。 小结:我的树叶宝宝大小也不一样。 二、树叶宝宝找朋友,示范分类。

1、树叶宝宝喜欢找朋友,黄树叶找黄树叶做朋友,绿树叶找绿树 叶做朋友 2、个别幼儿上前操作,集体验证 3、树叶宝宝喜欢找朋友,大树叶找大树叶做朋友,小树叶找小树 叶做朋友 4、个别幼儿上前操作,集体验证 三、打扮树妈妈,尝试分类。 1、(出示两棵树),请树叶宝宝来打扮树妈妈,黄树叶和黄树叶一 起打扮树妈妈,绿树叶和绿树叶一起打扮树妈妈。 2、幼儿操作、讲评 3、(出示两棵大、小树),请小朋友们来打扮树妈妈,大树叶和大 树叶一起打扮树妈妈,小树叶和小树叶一起打扮树妈妈。 4、幼儿操作、讲评 分类作为一种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在幼儿的数学学习活动中, 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次教学活动以游戏情境贯穿始终,适合小班 年龄特点。第一环节以情境谈话导入活动,“我是树妈妈,小朋友做 树叶宝宝,我们一起玩游戏,让孩子在感知颜色的基础上,实行自我 介绍“我是绿(黄)树叶”;再从大小不同,将树叶宝宝分成大树叶、小 树叶两类,初步感知颜色和大小,为下一环节做好铺垫。这个环节中 孩子语言表达清楚、完整。 第二环节引导幼儿在游戏中初步尝试,能根据大小或颜色找朋友,并体验游戏的快乐。不过因为幼儿以树叶宝宝的角色去找朋友,成为 对应的找到相同的颜色或大小,有点偏离分类的主题。经同事们的评析,将这个环节改成大家一起打扮树妈妈,突出分类概念。

幼儿园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树叶分类》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树叶分类》含反思 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树叶分类》含反思适用于大班的科学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能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分类的方法和结果,学习按一定特征给物体多次分类并统计、记录,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进行探索的兴趣,快来看看幼儿园大班科学公开课《树叶分类》含反思教案吧。 活动目标 1.学习按一定特征给物体多次分类并统计、记录。 2.能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分类的方法和结果。 3.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进行探索的兴趣。 4.对科学活动感兴趣,能积极动手探索,寻找答案,感受探索的乐趣。 活动准备 1.两种不同大小、颜色、形状的树叶模切卡片每人一套,分类记录卡。 2.音乐《找朋友》。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讨论确定分类标准。 教师出示树叶模切卡片,引导幼儿仔细观察,讨论这些树叶的大小、颜色、形状有什么不同,如果把这些树叶分成两组,有几种不同的方法。 2.请幼儿给树叶分类,并记录分类结果。 请幼儿按树叶的大小、颜色或者形状进行分类,并记录分类结果。3.分享成果。 (1)请2~3名幼儿给大家讲讲是怎样分类的,分的结果如何。鼓励幼儿大胆、连贯地讲述,并进行集体验证。 (2)引导幼儿知道同样的树叶可以有多种不同的分类方法,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4.游戏:我的朋友在哪里。 (1)玩法:幼儿站成一圈,请出6位幼儿站到圈里找朋友。《找朋友》音乐开始,幼儿随音乐节奏拍手,找朋友的幼儿边拍手边找和自己有

相同特征的幼儿手拉手成为好朋友,音乐结束时请幼儿说一说找到的朋友是谁?你们之间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2)游戏可进行三次,教师提醒幼儿按衣着、性别、头发等特征来找好朋友。 教学反思: 设计本课时,我以主题内一个故事的内容激趣引入,幼儿兴致很高,在探讨分类的方法时,幼儿纷纷发言,在指名板演时欲欲跃试。在操作过程中,幼儿能通过协商的方法按某一特征把树叶分类,掌握分类的方法,结束时,设计送树叶回家这个游戏,既进一步强化了分类,又使幼儿认识叶落归根的自然规律了,增长知识。整堂课,幼儿在游戏的情境中学习,掌握了分类的方法,发展了语言表达能力,学会了合作交流,享受了成功的乐趣。本课存在的不足是,对幼儿自主探索的重视不够,如果一开始直接去捡树叶回来就让他们试一试分类,效果是否会更好呢? 小百科:树叶是树进行光合作用的部位。叶子可以有各种不同的形状、大小、颜色和质感。叶子可以聚成一簇,也可以遍地散落。叶子的边缘可以是光滑的,也可以是锯齿状。

树叶分类数字图像处理在树叶识别中的应用

数字图像处理研究报告 数字图像处理在树叶识别中的应用 侯杰:土木系 侯晓鹏:林科院 苏东川:航院 张伟:精仪 指导教师:马慧敏教授 日期:2007.12.30

数字图像处理在树叶识别中的应用 一、课题意义及背景 1 课题背景 植物的识别与分类对于区分植物种类,探索植物间的亲缘关系,阐明植物系统的进化规律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植物分类学是植物科学乃至整个生命科学的基础学科。然而,由于学科发展和社会等原因,全世界范围内目前从事经典分类(即传统的形态分类)的人数急剧下降,且呈现出明显的老龄化趋势,后继乏人,分类学已经成为一个“濒危学科”(Buyck,1999)。这不仅对于植物分类学本身,而且对整个植物科学和国民经济的发展带来重大的不利影响。目前植物识别和分类主要由人工完成。然而地球上仅为人所知的有花植物就有大约25万种,面对如此庞大的植物世界,任何一个植物学家都不可能知道所有的物种和名称,这就给进一步的研究带来了困难。在信息化的今天,我们提出的一种解决方案是:建立计算机化的植物识别系统,即利用计算机及相关技术对植物进行识别和管理[1]。 2 课题意义[2-3] (1)人工进行植物叶形的分类难度很大。这种传统的判别方法要求操作者具有丰富的分类学知识和长期的实践经验,才能开展工作。要做到准确和快速地识别手中的植物是非常困难。并且相应人才极为短缺。 (2)仅为人所知的有花植物就有大约25万种,面对如此庞大的植物世界,任何一个植物学家都不可能知道所有的物种和名称。建立植物识别系统和数据库十分必要。 (3)植物学研究人员在野外考察时, 时常需要获取植物叶片面积等参数。(4)叶子面积大小对植物的生长发育、作物产量以及栽培管理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因此,基于计算机图像处理识别技术的树叶图像识别技术对于植物学,农业

各种各样的树叶

各种各样的叶子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探索叶子的多种特征,并初步了解叶子的作用。 2,知道幼儿学习按物体特征进行分类的方法。 3,激发幼儿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各种叶子 2,组织幼儿收集各种叶子,丰富相关知识。 3,投影仪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引起幼儿的兴趣 1,韵律活动进场 2,导入活动。教师:春风到来了许多同伴,让我们大家寻找她们的秘密。 二、指导幼儿观察、探索、发现叶子的特征。 1,让幼儿带着问题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师;叶子长的怎样?它有哪些颜色?有哪些形状?它象什么?叶子的正面、背面、边缘摸上去分别有什么感觉?闻一闻有什么气味? 2,幼儿自由结伴去观察、探索和发现。幼儿观察时,教师可参与幼儿的活动,并给予指导,同时鼓励幼儿边观察边互相讨论商议,提醒幼儿摸时注意安全。 3,请幼儿回到原位,围绕颜色、形状、大小、厚薄、软硬、光滑、毛糙、气味等方面畅诉自己探索的结果。 4,迁移扩展经验。围绕投影仪上叶子的形状,请幼儿讲讲象什么?你还在哪儿见过哪些植物,叶子是这样形状的。还可以为颜色或气味或其它来迁移扩展幼儿的经验。 三、指导幼儿分类 1,分类前指导。要先想好按什么特征进行分类,再找出分类标记进行分类。 2,幼儿进行分类。幼儿分类时,教师巡回指导。 3,检查分类情况。先请幼儿互相介绍自己是怎么分的,再个别幼儿讲讲自己的分法。 四、讨论叶子的作用教师引导幼儿围绕食用、药用、美化环境及对植物本身等方面来思考叶子的作用。 树叶找朋友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根据树叶的外形特点来想象它对于一些动物的不同用处。 2、培养幼儿的观察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 活动准备: 1、小动物图片(毛毛虫、小猫、兔子、鸭子、蜜蜂、蚂蚁)。 2、各种用途的树叶(树叶床、书签、发夹、太阳帽、雨伞、小船)。 活动流程: 一、美丽的树叶 1、出示树叶,请幼儿观察后说出树叶长得什么样? 2、请幼儿说一说为什么喜欢树叶? 二、树叶找朋友 1、逐一出示小动物(毛毛虫、小猫、兔子、鸭子、蜜蜂、蚂蚁)让幼儿分别说出它们的名字。 2、请幼儿猜一猜为什么小动物都愿意和树叶做朋友? 3、引导幼儿想象一下每个小动物分别会用树叶当成什么来使用?为什么? 毛毛虫——床;小猫——书签;兔子——发夹; 鸭子——太阳帽;蚂蚁——小船。 4、树叶还能当什么用? 三、树叶也是小朋友们的好朋友,(引出树叶的作用) 1、树叶可以为我们遮阳光,给我们带来凉爽 2、树叶还能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 3、树叶还可以做成美丽的标本 四、总结活动 音乐教案小树叶 活动目标: 1、情感目标:通过多种方式、途径,唤起幼儿内心的情感,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2、态度目标: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创造和表现,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口语表达能力和表现力。 3、能力目标:能大胆表达自己所得知识,大胆表现自己的情感。 4、知识目标:了解落叶知识,感受优美旋律,了解歌曲内容,学会演唱歌曲,体验大自然的奥秘。 5、技能目标:培养幼儿亲近自然,勇于探索的技能,以及善发现美、创造美、表现美的能力。 活动准备: 带幼儿到附近参观树叶的变化,体验和感受落叶的情境。收集各种各样的树叶。争取家长配合,让幼儿了解有关树叶的知识。 重点难点: 幼儿对整首歌曲的感受能力,两段乐曲的不同表情与表现形式,以及歌曲的创编。 活动过程: 一、环境激发,引发主题。带幼儿随音乐进入活动室,让幼儿感受落叶的情景。教师问:小朋友们,我们看到了什么?树叶有什么样的变化?小树叶是怎样落下来的?为什么会落下来?呢幼儿自由发言。 二、讲述故事,帮助幼儿理解歌曲内容。(幼儿自由坐)

幼儿园大班主题:叶子

幼儿园大班主题:叶子 一、主题活动的由来 “十·一”放假回来后,孩子们议论着自己的见闻,说到了美丽的北京,自己去哪哪儿看到了什么。有的孩子介绍自己去了香山植物园,看到温室里的许多植物,它们长着千奇百怪的叶子,有神奇的猪笼草、光棍树等。孩子们接着这个话题开始议论纷纷,因为这几天他们看到了不少叶子,说花草树木、农作物、蔬菜、果树有叶子。孩子们对自己身边熟悉的叶子充满了好奇,有着说不完的话题,因此,我们决定一起来探究“叶子”。 二、主题教育目标 1、观察、了解各种叶子的外形特征,并能根据外形特征进行分类; 2、了解叶子的不同特性及作用并知道其用途; 3、激发幼儿对植物的热爱,发挥想象充分利用叶子来制作美工制品; 4、学习单数、双数,增进幼儿数数能力; 5、感受乐曲中拍子的节奏,充分想象,并创编“随风飘荡的叶子”的动作。 三、主题墙饰及活动区创设 区域 根据主题目标教师有准备的创设 根据活动进展情况进行的调整 主

墙 饰 主题墙饰名称:《叶子问题图》 幼儿参与讨论创设: (1)我们把我们要探索的问题布置成一张问题图(主题板),怎样布置才漂亮? (2)怎么让别人知道你提的是什么问题?…… 价值:孩子们充分参与墙饰的设计讨论,主动出主意、想办法,使墙饰丰富多彩,内容与表现形式贴切于幼儿,反映孩子们思考什么问题、如何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教师引导幼儿成为环境的主人,将更进一步培养孩子们思考能力,并更能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及责任意识。 孩子们的认知随着活动的开展不断深入。为扩大幼儿展现自己,并与人交流、沟通的空间,我们又组织孩子们讲述自己对所提问题的理解,并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展示在主题板下面 活 动 区 域 (一) 计算区: 《单、双数分类》 准备:银杏叶、作业纸、黑水笔、胶水等。 价值:根据孩子兴趣,将计算活动内容(符合本班计算教育进展)有机地结合了起来。 针对个别能力较弱的运用小集体的方式教师给予补充指导,帮助其形成正确的单数、双数概念。

树叶的分类

1、树叶的分类 涉及的方法有分配、图像处理,对边缘轮廓进行检测,根据轮廓特征进行(二值化)、特征:特征 % 根据形状进行特征提取 % 孙丰元2009 % 只是一个简单的演示,可以根据程序学习使用相关的函数 % Step 1: 读图 RGB = imread('test.bmp'); figure, imshow(RGB), title('原始图像'); % Step 2: 转为灰度图像 GRAY = rgb2gray(RGB); figure, imshow(GRAY), title('灰度图像'); % Step 3: 转为二进制图像 threshold = graythresh(GRAY); BW = im2bw(GRAY, threshold); figure, imshow(BW), title('二进制图像'); % Step 4: 取反 BW = ~ BW; figure, imshow(BW), title('二进制图像取反');

% Step 5: 取边界 [B,L] = bwboundaries(BW, 'noholes'); % Step 6: 判断属性 STATS = regionprops(L, 'BoundingBox','Extent'); % Step 7: 根据属性分类 % 正方形= 3 = (1 + 2) = (X=Y and Extent = 1) % 矩形= 2 = (0 + 2) = (X~=Y and Extent = 1) % 圆形= 1 = (1 + 0) = (X=Y and Extent < 1) % 其它= 0 figure, imshow(RGB), title('结果'); hold on for i = 1 : length(STATS) W(i) = uint8(abs(STATS(i).BoundingBox(3)-STATS(i).BoundingBox(4)) < 0.1); W(i) = W(i) + 2 * uint8((STATS(i).Extent - 1) == 0 ); centroid = STATS(i).Centroid; switch W(i) case 1 plot(centroid(1),centroid(2),'wO');% 圆形 case 2 plot(centroid(1),centroid(2),'wX');% 矩形 2、树叶形状的影响因素 阳光、气候、降雨量 多元统计、 3、树的形状与分布 4、树叶形状与与分叉

幼儿园活动《树叶分类》教案

幼儿园活动《树叶分类》教案 1 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参与活动,体验树妈妈和树叶宝宝的浓浓亲情。 2 能排除大小的干扰,按黄、绿颜色对树叶进行分类。 一颗大树(树干为主),树叶(大小不等,合计60多片,黄色多些,绿色略少) 幼儿每人一个盒子,里面放3片树叶,放在椅子底下。 一、树叶宝宝问个好——区别颜色 1、秋天到,秋风吹,小树叶一片一片落下来。看看,这是什么颜色的树叶宝宝?(黑板上拿起一片绿色树叶)——提问几名幼儿(绿树叶宝宝) 2、那和绿树叶宝宝问个好吧。 3、这是什么颜色的树叶宝宝?(黄树叶宝宝,方法同上) 二、树叶妈妈找宝宝——巩固颜色,初步感知分类。

1、你们喜欢树叶宝宝吗?那请你们去捡树叶,听清楚,每个小朋友轻轻地到这里(老师指着黑板)捡一片树叶。(捡好树叶的小朋友轻轻地回到座位) 2、老师拿一片黄树叶,问:黄树叶宝宝在哪里?黄树叶宝宝在哪里?请把黄树叶宝宝举起来。 3、老师拿一片绿树叶,问:绿树叶宝宝在哪里?绿树叶宝宝在哪里?请把绿树叶宝宝举起来。 重复几次。 三、送树叶宝宝回家——颜色对应,操作中学习分类。 1、大树妈妈想念树叶宝宝了,我们送树叶宝宝回家吧。(出示颜色标记——绿房子和黄房子,放在大树的两边) 2、请绿树叶宝宝住绿房子,黄树叶宝宝住黄房子。(分批摆放树叶)

3、小结:树叶宝宝又回到了妈妈身边,真开心。绿树叶宝宝住绿房子,黄树叶宝宝住黄房子,真好。 四、帮助大树妈妈——在操作中进一步巩固分类。 1、秋风吹,又有许多树叶飘落下来,帮助大树妈妈,给树叶宝宝按绿色、黄色分一分。(出示塑料篮子4个,2个黄色,2个绿色。) 2、每个幼儿椅子底下放一个小盒子,里面放2—4片树叶。 3、操作后简单讲评幼儿操作情况。 五、延伸活动,激发继续探索的兴趣 1、请幼儿按黄、绿两种颜色排排队。 2、我们到外面去捡树叶,找一找还有哪些颜色的树叶宝宝。 模板,内容仅供参考

中班数学活动《树叶的分类》课后反思

中班数学活动《树叶的分类》课后反思秋天是个美丽的季节,五颜六色的秋叶飞舞起来了。颜色、形状各异的树叶不但可以让幼儿感受到秋天的美,而且还是幼儿进行学习活动的好素材。《纲要》中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及“为幼儿的探究活动创造宽松的环境,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尝试;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树叶分类》就是结合季节特征,与主题活动中的内容相结合,充分调动幼儿的已有经验,根据树叶的大小颜色的差异,让幼儿通过操作游戏进入树叶的大世界里,去观察、去探究、去发现、去思索,去学习按图示分类。 本次教学活动中,给树叶分类是活动的主要部分,我遵循了层层深入,循序渐进的原则:“树叶宝宝都一样吗?有什么地方不一样?(颜色不一样)树叶宝宝可真多,住在一起真挤呀,看我这里准备了三个盆里,你有什么办法帮它们分一分呢?”先是引导幼儿从最简单的按颜色特征开始分类,为后面活动打好基础。“那么多不同的树叶都是一家人,住个一个房间里太挤了,我们按颜色不同让他们分别放在三

个不同颜色盆里,虽然他们颜色不一样,放到了不同颜色盆里,但他们是一家人,都是树叶宝宝。”帮助幼儿学习分类的含义,知道整体集合和部分集合的关系。接着出示颜色大小不同的树叶,让幼儿自由探索按树叶的一种特征分类,循序渐进,每个孩子都有操作的机会。同时运用分类图表让幼儿更形象直观地感知分类的方法,巩固对集合概念的理解。第三次分类时幼儿在学会单个特征分类的基础上再根据树叶的两个特征进行分类。“看,我们刚才有那么多的树叶,把大盆里的树叶宝宝都送到了4个小盆里,不管是绿树叶、红树叶,黄树叶、大树叶、小树叶,它们都是树叶。”分好后又巩固了幼儿对整体集体和部分集合的理解。这样层层递进,让幼儿能更好地掌握按物体特征分类的方法。 在本次游戏活动中,我积极主动引导幼儿多动脑、多动手。发挥孩子们的主动性,通过师和幼互动,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与孩子们一起发现交流,让孩子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和乐趣。教学活动效果良好。

幼儿园小班教案《树叶分类》含反思

幼儿园小班教学计划《树叶分类》带反 思 小班教学计划《树叶分类》包括对适合小班的数学主题教学活动的反思,让孩子们在老师的指导下积极参加活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根据颜色和大小信号对游戏进行分类,以发展视觉和判断力,来看看带有反思性教学计划的003010幼儿园班级。 活动目标: 1,可以根据游戏的颜色,大小进行分类。 2.在老师的指导下积极参加活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3.发展视觉和判断力。 4.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使孩子们相互有序地合作。 活动准备: 叶子(黄色,绿色,不同大小) 活动程序: 一,叶宝宝问好,区分颜色,大小 今天,我是树妈妈。您是个叶子婴儿,可以一起玩游戏,好吗? 2,叶子很好,(年轻:树妈妈很好),我的叶子宝宝很漂亮,看起来,(露出一片绿色的叶子)是什么颜色?(绿色)母亲称它为绿色叶子;(显示黄色的叶子)是什么颜色?叫什么吗(黄叶)

3,绿色叫绿叶,黄色叫黄叶,你看看自己的,你是什么叶宝宝?(简介:我是黄色(绿色)叶子) 摘要:好吧,我的叶子颜色不一样。 4.看,(露出大片和小片)婴儿在哪里不同?(大,小)大树妈妈叫它大叶子,小吗?(小叶子) 5.您是大叶子还是小叶子?请与叶子旁边的婴儿比较。 6.你知道你是大叶子还是小叶子?请举起大叶子的手,与母亲招手。请站起来,握住你的小叶子。 摘要:我的叶子大小不一样。 二,叶宝宝找朋友,示范分类。 1,宝宝的叶子喜欢找朋友,黄色的叶子找黄色的叶子做朋友,绿色的叶子找绿色的叶子做朋友 2,个别孩子前进,集体核查 3,叶子宝宝喜欢找朋友,大叶子找大叶子做朋友,小叶子找小叶子做朋友 4,个别孩子前进,集体核查 第三,打扮树妈妈,尝试分类。 1.(显示两棵树),请叶宝宝打扮树妈妈,黄叶和黄叶一起打扮树妈妈,绿叶和绿叶一起打扮树妈妈。 2,孩子的手术,评论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树叶分类》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树叶分类》含反思 大班数学教案《树叶分类》含反思适用于大班的数学主题教学活 动当中,让幼儿能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分类的方法和结果,学习按 一定特征给物体多次分类并统计、记录,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快来看看幼儿园大班数学《树叶分类》含反思教案吧。 活动目标 1.学习按一定特征给物体多次分类并统计、记录。 2.能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分类的方法和结果。 3.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活动准备 1.两种不同大小、颜色、形状的树叶模切卡片每人一套,分 类记录卡。 2.音乐《找朋友》。

3.幼儿学习资源3第20页。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讨论确定分类标准。 幼儿操作模切卡片,将树叶抠下,仔细观察,讨论这些树叶的大小、颜色、形状有什么不同,如果把这些树叶分成两组,有几种不同的分法。 2.清幼儿给树叶分类,并记录分类结果。 3.汇报交流,分享成果。 (1)请2~3名幼儿给大家讲讲是怎么分类的,分的结果如何。鼓励幼儿大胆连贯讲述,并进行集体验证。 (2)引导幼儿知道同样的树叶可以有多种不同的分类方法,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4.请幼儿阅读幼儿学习资源3第20页,分类并记录,相互交流分类的方法及结果。 5.游戏:"我的朋友在哪里"。

(1)玩法:幼儿站成一圈,请出6位幼儿站到圈里找朋友。《找朋友》音乐开始,幼儿随音乐节奏拍手,找朋友的幼儿边拍手边找和自己有相同特征的幼儿手拉手成为好朋友,音乐结束时请幼儿说一说找到的好朋友是谁?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2)游戏可进行3次,教师提醒幼儿按衣着、性别、头发等特征来找好朋友。 活动延伸 1.关注生活中的分类现象,如家庭中橱柜的物品、超市中各种物品的摆放等 2.活动结束时,请幼儿分类收整玩具和材料。 活动反思 设计本课时,我以主题内一个故事的内容激趣引入,幼儿兴致很高,在探讨分类的方法时,幼儿纷纷发言,在指名板演时欲欲跃试。在操作过程中,幼儿能通过协商的方法按某一特征把树叶分类,掌握分类的方法,结束时,设计送树叶回家这个游戏,既进一步强化了分类,又使幼儿认识"叶落归根"的自然规律了,

幼儿园小班《树叶的分类》教案

幼儿园小班《树叶的分类》教案 1、能根据颜色、大小的信号进行分类游戏。 2、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参与活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3、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4、培养幼儿相互合作,有序操作的良好操作习惯。 树叶(黄色、绿色若干,大小不等) 一、树叶宝宝问个好,区别颜色、大小 1、今天我做树妈妈,你们做树叶宝宝,一起来玩游戏,好吗? 2、树叶宝宝们好,(幼:树妈妈好),我的树叶宝宝很漂亮哦,看,(出示一片绿色树叶)它是什么颜色的树叶?(绿色)树妈妈叫它绿树叶;(出示一片黄色树叶)它是什么颜色的树叶?叫它什么呀?(黄树叶) 3、绿色的叫绿树叶,黄色的叫黄树叶,你看看自己的,你是什么树叶宝宝呀?(轮流介绍:我是黄(绿)树叶)

小结:嗯,我的树叶宝宝颜色不一样。 4、看看,(出示大、小树叶)树叶宝宝还有哪里不一样?(大、小)大的树妈妈叫它大树叶,小的呢?(小树叶) 5、你是大树叶还是小树叶呢?请和旁边的树叶宝宝比一比。 6、知道自己是大树叶还是小树叶了吗?请大树叶举起手来和妈妈招招手;请小树叶站起来和妈妈抱一抱。 小结:我的树叶宝宝大小也不一样。 二、树叶宝宝找朋友,示范分类。 1、树叶宝宝喜欢找朋友,黄树叶找黄树叶做朋友,绿树叶找绿树叶做朋友 2、个别幼儿上前操作,集体验证 3、树叶宝宝喜欢找朋友,大树叶找大树叶做朋友,小树叶找小树叶做朋友

4、个别幼儿上前操作,集体验证 三、打扮树妈妈,尝试分类。 1、(出示两棵树),请树叶宝宝来打扮树妈妈,黄树叶和黄树叶一起打扮树妈妈,绿树叶和绿树叶一起打扮树妈妈。 2、幼儿操作、讲评 3、(出示两棵大、小树),请小朋友们来打扮树妈妈,大树叶和大树叶一起打扮树妈妈,小树叶和小树叶一起打扮树妈妈。 4、幼儿操作、讲评 分类作为一种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在幼儿的数学学习活动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次教学活动以游戏情境贯穿始终,适合小班年龄特点。 ●第一环节以情境谈话导入活动,“我是树妈妈,小朋友做树叶宝宝,我们一起玩游戏,让孩子在感知颜色的基础上,进行自我介绍“我是绿(黄)树叶”;再从大小不同,将树叶宝宝分成大树叶、

【教学设计】树叶分类-大班-科

大班科学上册 树叶分类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依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要求,结合幼儿的认知基础和对事物已有的经验水平及潜在的发展水平之间的距离,制定了以下几个目标: 1.学习按一定特征给物体多次分类并统计记录。 2.培养幼儿手眼协调能力及口语表达能力。 3.能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分类的方法和结果。 二、教学重难点: 目标1和目标2综合了认知和能力两方面的目标,幼儿的科学教育重难点在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掌握一定的科学方法,所以定位在认知和能力两方面。目标3是社会情感目标,通过大胆表述自己探究过程和结果,体验和同伴分享的快乐。 三、教学准备: 1.树叶卡片每人一套 2.类记录表、彩笔每人一套,教师记录表范例一张。 3.音乐《找朋友》

四、教学方法: 遵循以教师为主导,幼儿为主体,活动为主线的原则,我采用直 观法、提问法、游戏法、操作法、探索式等方法开展本次教学。 五.幼儿学法: 引导幼儿通过参与、讨论、操作、展示等活动方式,逐步完成活动任务,引导幼儿在活动中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培养幼儿的认知能力和表达能力。 七、教学活动过程: 1、导入(出示课件树叶飘落) 教师:你们看到了什么?幼儿:树叶落下来了。 教师:树叶宝宝在秋天离开了树妈妈,老师把它们带到了教室里,让我们认识一下吧。 2、引导幼儿观察树叶,发现它们的不同之处。 教师:看到这些树叶你发现了什么? 幼儿:颜色、大小、形状不一样。 教师引导发现树叶的特点:有的有锯齿、有的没有,有的大有的 小,有的颜色不一样。 3、引导幼儿讨论并确定分类标准: 教师:现在树叶宝宝想请小朋友帮忙,根据树叶宝宝的特点,把 它们进行分类,分类的结果再告诉老师。 幼儿:操作分类 4、幼儿操作树叶卡片分类并记录

中班数学教案树叶的分类

中班数学教案树叶的分类 活动目标:1、理解单数与双数的实际意义,有一定的数数、统计和比较等应用数学的能力。 2、学会观察树叶的特征,能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自己对 树叶的认识。 3、在活动中能体验到同伴间学习的乐趣,培养合作的精 神。 活动准备:每人一份树叶(叶柄)、一张表格、一只笔、展示板 活动过程:(一)、导入活动 师:小朋友们、大家好。今天老师为你们请来了一位客人。下面我请小朋友们竖起你们的小耳朵,仔细的听好了。听···,他来了。(听完后)接下来,有哪位小朋友已经听出,老师今天请来的这位小客人是谁呢?请小朋友们举手来告诉老师。 幼:风声、树叶、等。 师:大家都很聪明,都听出了这是树叶。下面让我们来看一看找一找,树叶里有哪些秘密呢? (二)对叶片的统计与分析 1.教师示范 师:下面我请小朋友们来看一看、数一数,老师手上的这一根叶柄上有几枚小叶片?好现在请小朋友们来跟老师一起数一数,好吗? 幼:好。(幼儿跟着老师一起一瓣一瓣的摘下来,然后在

数。)

师:好了,刚刚小朋友们与老师一起数了老师叶柄上的小叶片有几片。下面老师请小朋友们自己来数一数,然后把数好的小叶片数量记录下来。 2.幼儿示范 师:教师在一旁巡回观察,并且记录下,幼儿是怎么用自己的方法来数小叶片的。 师:教师在巡回完之后。教师问幼儿,这么多的叶片,你是怎么数的? 幼:我是一瓣一瓣数的、两瓣两瓣的,等一起数的。 师:小朋友用了很多种方法数叶片,你认为那种方法又快又准确? 小结:生活中我们在数量较多的东西时,有很多种方法,小朋友可以采用最适合你的方法,将东西数得又快又准确。 3.分析探索叶片的单双数的规律 师:老师刚才发现让小叶片两片、两片做好朋友这种方法很有趣,我们一起用这种方法在来数一数。 幼:(把两片、两片放在一起,然后数一数,教师在一旁巡回指导) 讨论分析:

精品-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树叶分类》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树叶分类》 活动目标 1.学习按一定特征给物体多次分类并统计、记录。 2.能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分类的方法和结果。 3.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活动准备 1.两种不同大小、颜色、形状的树叶模切卡片每人一套,分类记录卡。 2.音乐《找朋友》。 3.幼儿学习资源3第20页。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讨论确定分类标准。 幼儿操作模切卡片,将树叶抠下,仔细观察,讨论这些 树叶的大小、颜色、形状有什么不同,如果把这些树叶分成两组,有几种不同的分法。 2.清幼儿给树叶分类,并记录分类结果。 3.汇报交流,分享成果。

(1)请2~3名幼儿给大家讲讲是怎么分类的,分的结果如何。鼓励幼儿大胆连贯讲述,并进行集体验证。 (2)引导幼儿知道同样的树叶可以有多种不同的分类方法,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4.请幼儿阅读幼儿学习资源3第20页,分类并记录,相互交流分类的方法及结果。 5.游戏:“我的朋友在哪里”。 (1)玩法:幼儿站成一圈,请出6位幼儿站到圈里找朋友。《找朋友》音乐开始,幼儿随音乐节奏拍手,找朋友的幼儿边拍手边找和自己有相同特征的幼儿手拉手成为好朋友,音乐结束时请幼儿说一说找到的好朋友是谁?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2)游戏可进行3次,教师提醒幼儿按衣着、性别、头发等特征来找好朋友。 活动延伸 1.关注生活中的分类现象,如家庭中橱柜的`物品、超市中各种物品的摆放等 2.活动结束时,请幼儿分类收整玩具和材料。 活动反思 设计本课时,我以主题内一个故事的内容激趣引入,幼儿兴致很高,在探讨分类的方法时,幼儿纷纷发言,在指名板演时欲欲跃试。在操作过程中,幼儿能通过协商的方法按某一特征把树叶分类,掌握分类的方法,结束时,设计送树叶回家这个游戏,既进一步强化了分类,又使幼儿认识“叶落归根”

中班数学教案:树叶的分类

中班数学教案:叶子分类 活动目标 1.理解单数和双数的实际意义,并且具有一定的数学应用能力,例如计数,统计和比较。 2,学会观察树叶的特征,可以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树叶的理解。 3,在活动中可以体验到同伴学习的乐趣,并培养合作精神。 活动准备每人一张叶子(叶柄),一张表格,一支笔,展示板 活动程序 一,介绍活动 1.老师:孩子们,大家。今天老师邀请了一位客人。接下来,我请孩子们竖起你的孩子。 小耳朵,仔细听。听到了,他来了。(听完之后)接下来,哪个孩子听过, 2.今天老师邀请的这个小客人是谁?请孩子们告诉老师。 老师:每个人都很聪明,他们都听说这就是叶子。让我们看看它,找出叶子里有什么秘密吗? 二,叶子的统计与分析 1.教师示范

老师:让我请孩子们看一下并数数。老师手中的叶柄上有几片小叶子? 现在请孩子们和老师一起数数,好吗? 老师:好的,只是孩子们和老师数了数老师叶柄上的小叶子。 下面的老师要求孩子们自己算一下,然后记录小叶子的数量。 2,儿童示范 老师:那么多树叶,你怎么算? 孩子们使用了多种方法对刀片进行计数。您认为哪种方法快速准确? 简介:当我们生活中有很多事情时,有很多方法,孩子可以采用最适合您的方法。 快速准确地计数。 3.分析和探索单双叶数的规律 老师:老师刚刚发现结交两个小朋友和两个小朋友很有趣。此方法一起用于计数。 三,讨论与分析: 老师:你发现了什么?(有一些叶子,两块和两块的叶子找到了好朋友:有些还没有找到朋友。) 四,叶子的分类:

老师:这里有两种形式,我们将可以找到好朋友的叶子寄给该形式。剩下一块 我没有找到朋友的刀片,而是将其发送给另一张表格以查看我发现了什么秘密。 五,统计数据: 老师:你能交两块好朋友吗?顶部的小叶数量是多少? 一个好朋友的叶子上有多少小叶子? 6.分析两种类型的数字的特征: 1.我感到老师发现有些叶子有一个好朋友,有些叶子只有一个人。看6号宝贝 他们有3个好朋友,但婴儿数量为7,但还有一个婴儿。那么您认为数字婴儿的秘密是什么? 2.老师:6、8、10、12和14分别是多少? 7、9、11、13和15分别是多少? 他可以打两个或两个相同的数字吗?仍然不能。 3.老师:孩子们发现了这个秘密。老师认为数字6、8、10、12和14是双倍的,因为它们可以 只需两点。 7、9、11、13和15是单数。(讨论大于10的单数和双数。)

植物叶子的分类方法

植物叶子的分类方法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

植物叶子的分类方法 一、按叶柄上叶的数量分为单叶和复叶: a.单叶:一个叶柄上只生一个叶片的叶,叶片与叶柄间不具关节。 b.复叶:一个总叶柄上生有两个以上小叶的叶,而且叶轴顶端不具芽,小叶基部不具腋芽。 其中复叶可以分为: 单身复叶:外形似单叶,但小叶与叶柄间具关节。二出复叶:总叶柄上仅具二个小叶,又叫两小叶复叶。三出复叶:总叶柄上具三个小叶。羽状三出复叶:顶生小叶着生在总叶轴的顶端,其小叶柄较二个侧生小叶的小叶柄为长。掌状三出复叶:三个小叶都着生在总叶柄顶端的一点上,小叶柄近等长。羽状复叶:指多个小叶排列于总叶轴两侧呈羽毛状。奇数羽状复叶:羽状复叶总叶轴顶端着生一枚小叶,小叶数目为单数。偶数羽状复叶:羽状复叶总叶轴顶端着生二枚小叶,小叶数目为偶数。二回羽状复叶:总叶柄的两侧有羽状排列的一回羽状复叶,总叶柄的末次分枝连同其上的小叶叫羽片,羽片的轴叫羽片轴或小羽片轴。三回羽状复叶:总叶柄的两侧有羽状排列的二回羽状复叶。 二、按叶在茎上的着生方式(叶序)可以分为: a.互生叶:每一节着生一叶,节间有距离,如杨属各种。 b.对生叶:每节相对两面各生一叶,如丁香属各种。 c.轮生叶:每节上着生3片或3片以上的叶轮状,如杜松、夹竹桃等。

d.螺旋状着生叶:每节着生一叶,成螺旋状排列,节间距较短,如云杉、冷杉。 e.簇生叶:多数叶子簇生于短枝上,如银杏、落叶松、雪松等短枝上的叶。 f.束生叶:指2个叶以上的叶,基部束生在一起,上部是分离的,如松属植物各种常2~5针一束。 三、按叶的形状可以分为: a.鳞形:叶片细小成鳞片状,如圆柏、侧柏。 b.锥形:叶较细短,自基部至顶端渐变细尖,又叫钻形叶。 c.刺形:叶扁平狭长,先端锐尖或渐尖,如杜松。 d.条形:叶片扁平而狭长,长约为宽的5倍以上,两侧边缘近平行,又叫线形。 e.针形:叶细长而先端尖如针状。 f.披针:叶窄长,最宽处在中部或中下部,向上渐尖,长约为宽的3~4倍。 g.倒披针形:披针形的叶倒转,最宽处在中部或中部以上,向下渐狭。 h.三角形:基部宽呈平截状,向上渐尖,状如三角,如白桦。 i.心形:基部宽圆而微凹,先端渐尖,全形似心脏,如紫丁香。 j.肾形:横向较长,宽大于长,基部凹入,先端宽钝,形如肾。 k.扇形:顶端宽圆,向基部渐狭,形如折扇,如银杏。 l.菱形:呈近等边的斜方形。

小班数学教案:树叶分类

小班数学教案:树叶分类 【活动目标】 1、能根据颜色、大小的信号进行分类游戏。 2、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参与活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树叶 【活动过程】 一、树叶宝宝问个好,区别颜色、大小 1、今天我做树妈妈,你们做树叶宝宝,一起来玩游戏,好吗? 2、树叶宝宝们好,,我的树叶宝宝很漂亮哦,看,它是什么颜色的树叶?树妈妈叫它绿树叶;它是什么颜色的树叶?叫它什么呀? 3、绿色的叫绿树叶,黄色的叫黄树叶,你看看自己的,你是什么树叶宝宝呀?树叶) 小结:嗯,我的树叶宝宝颜色不一样。 4、看看,树叶宝宝还有哪里不一样?大的树妈妈叫它大树叶,小的呢? 5、你是大树叶还是小树叶呢?请和旁边的树叶宝宝比一比。

6、知道自己是大树叶还是小树叶了吗?请大树叶举起手来和妈妈招招手;请小树叶站起来和妈妈抱一抱。 小结:我的树叶宝宝大小也不一样。 二、树叶宝宝找朋友,示范分类。 1、树叶宝宝喜欢找朋友,黄树叶找黄树叶做朋友,绿树叶找绿树叶做朋友 2、个别幼儿上前操作,集体验证 3、树叶宝宝喜欢找朋友,大树叶找大树叶做朋友,小树叶找小树叶做朋友 4、个别幼儿上前操作,集体验证 三、打扮树妈妈,尝试分类。 1、,请树叶宝宝来打扮树妈妈,黄树叶和黄树叶一起打扮树妈妈,绿树叶和绿树叶一起打扮树妈妈。 2、幼儿操作、讲评 3、,请小朋友们来打扮树妈妈,大树叶和大树叶一起打扮树妈妈,小树叶和小树叶一起打扮树妈妈。 4、幼儿操作、讲评 分类作为一种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在幼儿的数学学习活动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次教学活动以游戏情境贯穿始终,适合小班年龄特点。 ●第一环节以情境谈话导入活动,“我是树妈妈,小朋友做树叶宝宝,我们一起玩游戏,让孩子在感知颜色的基础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树叶分类》含反思.doc

活动目标 1.学习按一定特征给物体多次分类并统计、记录。 2.能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分类的方法和结果。 3.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活动准备 1.两种不同大小、颜色、形状的树叶模切卡片每人一套,分类记录卡。 2.音乐《找朋友》。 3.幼儿学习资源3第20页。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讨论确定分类标准。 幼儿操作模切卡片,将树叶抠下,仔细观察,讨论这些树叶的大小、颜色、形状有什么不同,如果把这些树叶分成两组,有几种不同的分法。 2.清幼儿给树叶分类,并记录分类结果。 3.汇报交流,分享成果。 (1)请2~3名幼儿给大家讲讲是怎么分类的,分的结果如何。鼓励幼儿大胆连贯讲述,并进行集体验证。 (2)引导幼儿知道同样的.树叶可以有多种不同的分类方法,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4.请幼儿阅读幼儿学习资源3第20页,分类并记录,相互交流分类的方法及结果。 5.游戏:“我的朋友在哪里”。 (1)玩法:幼儿站成一圈,请出6位幼儿站到圈里找朋友。《找朋友》音乐开始,幼儿随音乐节奏拍手,找朋友的幼儿边拍手边找和自己有相同特征的幼儿手拉手成为好朋友,音乐结束时请幼儿说一说找到的好朋友是谁?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2)游戏可进行3次,教师提醒幼儿按衣着、性别、头发等特征来找好朋 友。 活动延伸 1.关注生活中的分类现象,如家庭中橱柜的物品、超市中各种物品的摆放等 2.活动结束时,请幼儿分类收整玩具和材料。 活动反思设计本课时,我以主题内一个故事的内容激趣引入,幼儿兴致很高,在探讨分类的方法时,幼儿纷纷发言,在指名 板演时欲欲跃试。在操作过程中,幼儿能通过协商的方法按某一特征把树叶分类,掌握分类的方法,结束时,设计送树叶回家这个游戏,既进一步强化了分类,又使幼儿认识“叶落归根”的自然规律了,增长知识。整堂课,幼儿在游戏的 情境中学习,掌握了分类的方法,发展了语言表达能力,学会了合作交流,享受了成功的乐趣。本课存在的不足是,对幼儿自主探索的重视不够,如果一开始直接去捡树叶回来就让他们试一试分类,效果是否会更好呢?

小学科学《各种各样的叶子》教案

一、引人新课。 出示各种各样的叶子,揭题。 (设计意图:我是直接拿出叶子让学生说,直接感知叶子的多样性顺势揭题。) 一、观察比较同一片叶子正反两面的不同。 1.小组合作观察各种叶子正面与反面的不同之处。(相机解释叶柄、叶片、叶脉) 2.小组代表汇报观察结果。(带上叶子描述叶子正反两面的不同之处。) (设计意图:这段教学活动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启发学生善于观察、善于发现。为认识多种叶子的多样性做了充分的学习准备。) 三、探究叶子。 (一)过渡语。 (二)观察探究各种各样的叶子的相同之处与不同之处。 1.探究活动要求: (1)平安二字值千金,安全莫忘。 (2)请利用感觉器官如:手、眼睛、鼻子、肌肤……或借助工具观察各种叶子。(3)各小组成员团结协作在10分钟内完成观察,并用漂亮的字做好记录。 (4)观察结束后,小组成员及时整理好物品,保持桌面整洁。 (5)做到以上几点,找到各种叶子的相同之处与不同之处多的小组将获得奖品。 2.分组实验,记录,师巡视参与。 3.小组代表上台交流汇报记录单,描述各种叶子的相同之处与不同之处。(教师相机板书。) 4.小结叶子的相同之处。(叶由叶柄和叶片两部分构成,叶片上有叶脉。) (设计意图:认识叶子的多样性不能只停留在表面的现象上,而应该更深层次、更具体的探究它。本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没有直接告诉学生叶子的相同之处与不同之处,而是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认真观察比较,最后发现叶的不同之处很多,但相同之处是叶由叶柄和叶片两部分构成,叶片上有叶脉。) (三)给带来的叶子分类。 1.小组合作分类。((提醒学生每次只能按一个标准分。) 2.汇报分类结果。 (设计意图:此环节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精神。在这段教学活动中,我让学生通过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