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NICU住院新生儿病情评估表及出NICU标准

入NICU住院新生儿病情评估表及出NICU标准
入NICU住院新生儿病情评估表及出NICU标准

姓名:性别:年龄:民族:入院时间:

住院号:第次住院过敏史:病情简介:

初步诊断:

危重风险评估:

一、符合新生儿危重病例单项指标(6分):1、需气管插管。2、严重心律失常。3、有DIC临床表现及化验指标者。4、

急性贫血危象:Hb v 50g/L ,或24小时内Hb下降一半者。5、电解质紊乱:低钠(v 110mmol/L ),高钠(>160mmol/L ), 低钾(v 2.5mmol/L ),高钾(大于7.0mmol/L ),酸中毒(pH v 7.20,—ABE >12mmol/L )。6、血气有呼吸衰竭,PO2v 6.67kPa (吸氧时),PCO2>8.0kPa。7、代谢紊乱:低血糖,低血钙,低血镁。&高胆红素血症:早产儿>256umol/L ,

足月儿>307.8umol/L,或需换血者。9、新生儿硬肿症:体温v 30C,硬肿面积60%以上。10、极低出生体重儿:出生体重w 1500g,胎龄v 32周。

二、各系统器官功能不全评估:

1、呼吸功能不全评分标准:

不良后果及大致预后:

患儿家属注意事项:诊疗计划:

收集资料时间:提供资料者:

评估医师签名:上级医师签名:

评分方法:根据检查结果,对各系统器官功能不全进行评分。①一个或一个以上系统达6分或6分以上者,均为危重患

儿。②一个或一个以上系统达5分者为一般重患。③凡符合单项指标者均为危重病例。

出NICU的标准:

(完整版)新生儿病房管理措施

新生儿病房管理标准 1.新生儿病室应保持清洁整齐和适宜的温度、湿度,室内每日常规紫外线空气消毒,并做空气培养。 2.工作人员必须是无传染病者,并须定期做喉部细菌培养,以便检出带菌者。新上岗工作人员经体格检查,合格者才能入室工作。 3.新生儿病室谢绝参观,新生病儿家属应按规定入室探视,非本室工作人员不得入内。4.工作人员进入新生儿病室前必须洗手,戴好帽子、口罩,穿隔离衣,更换专业鞋,每次护理新生儿前后,应洗净双手。感染患儿须分开放置及护理,先护理非感染患儿洗净双手后再护理感染患儿。 5.新生病儿使用的面巾、奶头、奶瓶须经煮沸消毒,衣服、包布、尿布须经熏柜消毒才可应用。新生病儿出院后,床位要进行终末消毒。 6.新生病儿入院时须称体重、测体温(每四小时一次连续三天),早产儿每日称体重一次,其它新生病儿每星期称体重一次。新生病儿入院时应有家属在场,将其足纹印于病历纸上,手圈、床及包被外面,均需标明患儿的姓名、性别,以便识别。 7.新生儿病室工作人员要加强责任心,坚守工作岗位,不得随意外出,要密切观察患儿病情变化,保持呼吸道通畅,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医生,并协助医生进行各种抢救。 8.新生儿病室内的器械、物品均应固定专用,专人管理,抢救药品和器械随时补充,定时消毒,工作人员应熟练掌握各种仪器的使用方法、注意事项及故障的一般处理。 9.认真、仔细地做好基础护理,新生病儿每天沐浴一次,注意耳后、手心、腋下、会阴部、臀部等部位的清洁,要求无分泌物、无臭味,注意臀部护理,大便后用温水冲洗,如发现红臀及时处理;保持床单清洁、整齐,如有污迹,应随时更换。浴盆每日消毒一次。10.严格遵守交接班制度,除书面交班外,还要严格执行床头交班。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工作制度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工作制度由责任护师负责管理本组病人的日常护理、治疗及抢救工作。 一、二、三、按监护指征入室,各项生命征要求逐项测量并记录入室后即刻建立静脉通路,提供生命脏器功能状态的监护数据。对病人进行昼夜24 小时床边监护,根据病情进行体温、心率、呼吸及血压监护。 四、每天晨间护理进行每位患儿的擦澡、更衣、换尿布及各种管道的护理,按时喂奶并记录情况。(每次喂奶结束后将奶瓶清洗干净并浸泡,以备消毒。) 五、按规定的时间及时,准确地记录病情变化及用药处理情况,突发情况随时记录,严格“三查”、“七对”,对手标上的床号、姓名、性别给药。 六、使用氧气者每天更换湿化水一次;使用暖箱者每天用1:250 含氯溶液擦洗暖箱一次,随时保持清洁同时更换湿化水。 七、保持监护仪整齐、清洁、舒适、安静、保持适宜的温度,定时开窗通风,每天2 次,每次20 分钟(10am、4pm),使室内空气新鲜流通。 八、监护室内的一切物品、仪器、药物均定位放置、专人保管、定时检查、消毒、维修、保养,各班要严格检查、清点、记录,保证紧急使用。吸痰管、吸痰杯随时更换送消毒备用。 九、书写本组病人的交班报告,准备与上夜班护士交班。 十、每班交、接班护士进行逐个患儿的床头交接,包括监护仪参数、输液速度、患儿的情况等。 十一、患儿离开监护室时,必须由当班护士陪送交班,查对手标后解去手标,并与有关责任护师交班;床单位进行终末消毒。本病室死亡的患儿由本病室的护士护理。

入院病人病情评估表及再评估表

住院患者病情评估表

住院患者病情再评估表

的风是有灵性的,依着风的眼眸,我看到了那一株株桃花读信的倩影,在桃林深处,紫色的青藤爬满那个小屋。我的小城,桃花已然开成海,像是一场粉色的春梦。是否,可以赴一场最美的相逢,如是,便不负曾经许下的约定。守住心底最美风景,是一种风度,一种期望。让心,随花儿轻舞,让梦,随蝶儿翩跹。 等一缕柔风载满诗意,落满我的小院,好想,牵着你的手走在花开的路上,临摹又一个春的相遇,陌上绿色蔓延,让深情的诗句落在眉弯,打开灵魂的心门,写尽情意绵绵。春雨如丝,暖了一季寒凉露出温暖,碧水映蓝天,云朵儿似乎摸到嫩草尖尖。花香十里,暗香盈袖。我们微笑着,不说话,就十分美好。 生命里,总会有一些人,渐行渐远,偶尔想起,却只是停留在文字里,那一抹淡淡的回忆。唯有春天,总那么诗意明亮,始终晕染着眉心,让涩涩的往事随风,让一些温暖的记忆温润着心房。珍惜眼前的幸福,紧握手中的暖意,面向青山绿水,一路微笑,一路行走…… 情暖山水间,盈一份诗意于心田,以云的飘逸轻盈过往,以花的姿态拥馨香满怀,以文字的杯盏邀约一曲细水长流。 煮一壶春色,与时光对语。窗前,柳枝儿发芽,玉兰含苞,时光一直绕指馨香。心念如这徐徐春风,荡漾成一片流云。春落人间,一种别样的景致美了心境,所有的疲惫与忧愁也随风而去,微笑着面对生活,用内心的那份热情,那份纯真来经营生活,来创造幸福,何尝不是一种快乐?我的流年,风过,红尘入画;雨落,缠绵入心。 行走在春天里,眼里满是明丽与清澈,一树一树的花开,细碎而芬芳;一片一片的绿地,静美而清新。嗅着阳光的味道,把自己置身于大自然中,真好!只要心足够明媚,纵然有小小的阴霾也无妨。 我们一路走来,沿途总会有美丽的风景。于喧嚣红尘中,守着心灵的一方山水。不乱于心,不困于情,不畏将来,不念过往。

新生儿评估表

新生儿科疼痛评估表 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诊断 一、初次疼痛评估疼痛评分疼痛程度 注:轻度(1-3分)需Q12h评估1次;中度(4-6分)需Q6h评估1次;重度(大于6分)需1小时评估1次二、轻中度疼痛记录表

备注: 新生儿科疼痛评估表 评估时机: 1、所有患儿入院时,按诊护士须建立疼痛评估表,对其进行常规全面疼痛评估。 2、如患儿经历以下操作或有以下疾病:肌肉注射、PICC、胸穿、腰穿、骨穿、气管插管、气管插管内吸引、红臀、皮肤破损、压疮。则当日责任护士须建立疼痛评估表,在操作后对其进行全面的疼痛评估。

评估频率: 1、轻度疼痛(1~3分)Q12h;中度疼痛(4~6分)Q6h;重度疼痛(>6分)Q1h。 2、实施止痛治疗后:静脉给药后15~30分钟评估:皮下给药后30分钟评估:口服给药1小时后评估。 新生儿科疼痛评估表测绘说明: 1、一旦建立疼痛评估表,需连续动态进行疼痛评估并测绘。如连续三天疼痛评分在0分,可以停止疼痛评估和测绘。 2、测绘频率:轻度疼痛(1~3分)Q12h;中度疼痛(4~6分)Q6h;重度疼痛(>6分)Q1h。 3、重度疼痛(>6分):从达到7分开始计时,在表二上连续24小时Q1h 评分,再转表一继续观察。 4、临时用药记录方可在药品、途径和剂量栏内记录,长期用药在表格之外的下方进行备注。 5、每日常规观察和评估应在患儿吃奶、沐浴、更换尿布及操作后。干预措施需进行个性化针对性选择。 6、入院首次评估需在入院6小时内完成。

(专业文档是经验性极强的领域,无法思考和涵盖全面,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新生儿一般护理常规(整理版)

新生儿一般护理常规 1.环境要求 (1)新生儿室采光充足,空气清新,通风良好,但避免对流与阳光直射。(2)室温要求24-26℃,湿温55%-60%. (3)室内每日湿式打扫2次,每晚紫外线空气消毒(有层流或新风装置不必紫外线消毒)空气培养每月一次。 (4)减少人员走动和禁止大声讲话,保证新生儿充足睡眠。 2.入院常规 (1)新生儿入院更换衣服测体重,生命体征,检查全身各部位有无异常。根据病情作适当的卫生处理。腕部系上写有床号、姓名、性别和住院号的标记。(2)立即通知医生。对危重者在听取急诊室护士交班的同时,及时配合抢教。(3)填写病历上的有关项目,做床头小卡片及住院一览表小卡,完成护理记录。(4)及时处理各类医嘱,完成治疗,化验标本的收集。 3.日常清洁护理 (1)口腔护理:每晨1次,强调奶间喂水。禁食、鼻饲病人每日3次,鹅口疮者每日2-3次制酶菌素甘油奶间涂口腔。 (2)皮肤护理:每日晨间护理1次,清洁脸部,五官,手心,臀部等处。病情许可者夏季每日洗澡,冬季每周1-2次,病危者暂停。 (3)脐部护理:脐带脱落前及济部潮湿者保持局部清洁干燥,每日用双氧水,PVP 碘清洁,脐部有浓性分泌物时用抗生素稀释液湿敷。 (4)臀部护理:每次便后用温水清洗臀部,遇红臀根据轻重给予维生素滴剂涂敷,红外线照射,并增加换尿布次数,必要时在保温箱暴露臀部。 4.注意保温 衣服宽大、柔软,保持清洁干燥。遇低温及时采取保暖措施,外出检查避免受凉。 5.喂养 目前采用婴儿配方奶q3h喂养,有条件可采取母乳,喂奶时抱起或抬高头部,奶后拍背驱气,右侧卧位,加强巡视,发现吐奶及时处理,重危新生儿开奶前常规先喂一次糖水,然后再喂奶。 6.预防感染 工作人员除穿戴衣帽外,入室换鞋,每次接触新生儿前要洗手。减少探望,必须探望者经同意穿隔高衣入内。 7.其他 (1)病危者测生命体征q4h,其余新生儿每日测体温3次,测心率,呼吸每日三次。体温高于38℃时松解衣被,低于36℃时做好保温工作,并增加测温次数。(2)每日测体重1次。 (3)经常巡视病房,加强病情观察,及时发现变化及时抢救。 (4)出院病儿须反复核对姓名,性别,住院号,确认无误,家长签字后方可让家长抱回,并给予出院指导,病床按规定做终末消毒处理。

病人病情评估表

住院病人病情评估表科室床号住院号

中医科病人知情同意书 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 诊断: 由于各种医学治疗方法均具有一定的风险,同时疾病本身的转归及预后、病人体质的特殊性等等原因,均使患者在治疗或住院期间可能发生以下的并发症或意外情况,虽然发生率很低,但是不能完全避免。医师将根据患者的病情及体质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康复治疗方案,在治疗或住院期间尽量避免这些并发症或意外情况的发生。为切实保证治疗的顺利进行,特向患者及家属说明,在治疗过程中有可能出现的情况: 1.治疗效果直接受多种因素(患者疾病性质、病程、个人体质差异、单位或家庭支持情况、合并症、治疗周期、积极性、配合程度、休养及在外院诊治情况)的影响,可能导致疗效达不到患者及家属的期望值,甚至无明显效果; 2.治疗过程中,由于疾病的自然进展出现病情和症状的复发、加重及在治疗 过程中出现其他新的疾病属正常现象,非治疗造成;

3.不能提供半年内有效辅助检查结果且拒绝进一步有效辅助检查,并强烈要 求先行治疗经劝说无效的患者,一切风险和后果由患者及家属承担; 4.针灸治疗过程中,个别患者有可能出现偶发晕针(针刺过程中病人突然发生头晕、目眩、心慌、恶心,甚至晕厥)的情况; 5.针灸过程中,若因患者随意更改体位而造成的滞针、断针,后果由患者及家属承担; 6.康复治疗过程(前、中、后),若出现局部及沿经络、神经传导的肌肉等软组织酸、麻、胀、肿、痛及偶发刺痛属正常现象; 7.电疗及拔罐后,有可能会出现皮肤瘙痒、表皮脱落,并且有潮红、紫红、紫黑、暗红等色印、色素沉着,甚至出现水泡、血泡等,均属正常情况; 8.针灸、火罐、推拿按摩均会使皮肤表面产生轻微疼痛,属正常现象; 9.治疗过程中,若患者不配合治疗或发现患者病情不适合行康复理疗,则随时中止治疗; 10.行动不便及神智欠佳的患者在治疗期间必须有家属陪同; 11.治疗期间患者及家属不得在无医师允许、指导下擅自调试、使用任何理疗仪器及康复设备; 12.在本院治疗期间内,不得在其他任何医疗、非医疗机构之骨科/伤科/放射科/推拿科进行同时诊治,否则出现任何不良、不适反应,与本院无关,并且本院对其本人出现的任何不良、不适反应免责; 13.患者空腹、饮酒、过饱、血压异常、体质虚弱等情况下医师将不予治疗。 14.其他不可预见的意外情况。 其它备注:

病人病情评估表

住院病人病情评估表 科室床号住院号

中医科病人知情同意书 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 诊断: 由于各种医学治疗方法均具有一定的风险,同时疾病本身的转归及预后、病人体质的特殊性等等原因,均使患者在治疗或住院期间可能发生以下的并发症

或意外情况,虽然发生率很低,但是不能完全避免。医师将根据患者的病情及体质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康复治疗方案,在治疗或住院期间尽量避免这些并发症或意外情况的发生。为切实保证治疗的顺利进行,特向患者及家属说明,在治疗过程中有可能出现的情况: 1.治疗效果直接受多种因素(患者疾病性质、病程、个人体质差异、单位或家庭支持情况、合并症、治疗周期、积极性、配合程度、休养及在外院诊治情况)的影响,可能导致疗效达不到患者及家属的期望值,甚至无明显效果; 2.治疗过程中,由于疾病的自然进展出现病情和症状的复发、加重及在治疗过程中 出现其他新的疾病属正常现象,非治疗造成; 3.不能提供半年内有效辅助检查结果且拒绝进一步有效辅助检查,并强烈要求先行 治疗经劝说无效的患者,一切风险和后果由患者及家属承担; 4.针灸治疗过程中,个别患者有可能出现偶发晕针(针刺过程中病人突然发生头晕、目眩、心慌、恶心,甚至晕厥)的情况; 5.针灸过程中,若因患者随意更改体位而造成的滞针、断针,后果由患者及家属承担; 6.康复治疗过程(前、中、后),若出现局部及沿经络、神经传导的肌肉等软组织酸、麻、胀、肿、痛及偶发刺痛属正常现象; 7.电疗及拔罐后,有可能会出现皮肤瘙痒、表皮脱落,并且有潮红、紫红、紫黑、暗红等色印、色素沉着,甚至出现水泡、血泡等,均属正常情况; 8.针灸、火罐、推拿按摩均会使皮肤表面产生轻微疼痛,属正常现象; 9.治疗过程中,若患者不配合治疗或发现患者病情不适合行康复理疗,则随时中止治疗; 10.行动不便及神智欠佳的患者在治疗期间必须有家属陪同; 11.治疗期间患者及家属不得在无医师允许、指导下擅自调试、使用任何理疗仪器及康复设备; 12.在本院治疗期间内,不得在其他任何医疗、非医疗机构之骨科/伤科/放射科/推拿科进行同时诊治,否则出现任何不良、不适反应,与本院无关,并且本院对其本人出现的任何不良、不适反应免责; 13.患者空腹、饮酒、过饱、血压异常、体质虚弱等情况下医师将不予治疗。

新生儿病房安全管理制度通用版

管理制度编号:YTO-FS-PD696 新生儿病房安全管理制度通用版 In Order T o Standardize The Management Of Daily Behavior, The Activities And T asks Are Controlled By The Determined Terms, So As T o Achieve The Effect Of Safe Production And Reduce Hidden Dangers. 标准/ 权威/ 规范/ 实用 Authoritative And Practical Standards

精品制度范本 编号:YTO-FS-PD696 2 / 2 新生儿病房安全管理制度通用版 使用提示:本管理制度文件可用于工作中为规范日常行为与作业运行过程的管理,通过对确定的条款对活动和任务实施控制,使活动和任务在受控状态,从而达到安全生产和减少隐患的效果。文件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 1、医护人员进入新生儿病房应衣帽整齐,患有呼吸道感染等疾病时严禁与新生儿接触。 2、保持病室环境清洁,每日空气消毒,每月空气培养,并有记录。 3、严格执行各项操作规程,认真做好新生儿查对制度、身份识别流程,严防差错隐患发生。 4、新生儿床旁周围严禁悬挂危险物品,确保患儿安全。 5、遵医嘱进行母乳或人工喂养,喂养时应将患儿抱起,不能吸吮者用滴管或鼻饲喂养,喂毕后轻拍背部排气后置侧卧,防止呛咳。 20xx 年1月补充 20xx 年2月执行 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 该位置可输入公司/组织对应的名字地址 The Name Of The Organization Can Be Entered In This Location

新生儿病室质量安全管理与持续改进方案

新生儿病室质量安全管理与持续改进方案检查标准1:专业设置、人员配备及其设备、设施符合医院功能任务要求,布局合理。 考核方法改进措施:①加强新生儿病房能力建设,按照新生儿病室的设置要求,建立了新生儿急症监护室(NICU)、隔离室、配奶室、沐浴室、治疗室等并严格管理。力争做到专业设置、人员配备及其设备、设施符合医院功能任务要求,满足工作需要;②加强病房建设,达到每张床位占地面积不少于3m2,床间距不少于90cm,NICU每张床位占地面积不少于一般婴儿床位的2倍的标准。 检查标准2:有质量管理制度落实措施保障安全。 考核方法:查阅质量管理制度及资料,了解措施落实情况。 改进措施:①建立完整的医疗质量管理监测体系,定期检查考核,对医疗、护理、病历、院内感染管理等的质量进行监督检查、考核、评价,提出改进意见及措施并备案。及时纠正疏漏,杜绝差错隐患,保障安全;②制订医疗质量管理奖惩办法,奖优罚劣,医疗质量的检查考核的结果与专业组、个人的效益工资、职称晋升、年度考核、劳动聘用等挂钩; ③健全院内感染管理制度和传染病管理制度和疫情登记报告制度,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和无菌操作规程;④加强安全教育,提高风险意识,及时发现和处理一切不安全因素,确保新生儿病人就医安全。 检查标准3:严格执行医院感染管理制度与程序,有完整的监测记录与应急管理预案。 考核方法:查看各项监测记录和预案。 … 改进措施:①定期组织医护人员学习母婴同室和新生儿室医院感染监控制度与操作流程,掌握常见应急预案;②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病房(室)入口处设置洗手设施,工作人员入室前严格洗手、消毒、更衣、换鞋;③认真做好空气温湿度、工作台面、医护人员手、紫外线消毒、沐浴水温、奶具消毒监测记录;④有专人负责,每月对空气、地面、医护人员手、各种器械、管道进行采样监测病原体,班班消毒并记录;⑤新生儿包被、洗澡巾、奶具一用一消毒;备皮刀专人专用,一用一消毒。

病人病情评估表

凤庆县中医医院住院病人病情评估表科室床号住院号 一般资料姓名性别年龄职业民族 初步诊断入院时间 入院方式:□步行□轮椅□平车□背入第次入院 病史采集、体检:□经管医师□值班医师□进修医师 联络人电话与患者关系态度:□关心□不关心□过于关心□无人照顾 基本情况评估病情简介: 过敏药物或食物:□无□有: 手术外伤史:□无□有: 个人特殊嗜好:□无□有: 家族遗传及传染病史:□无□有: 大小便:□正常□异常: 意识状态:□清楚□嗜睡□烦躁□昏迷□其它 自主能力:□正常□全瘫□截瘫□偏瘫□其它 .体格检查:T P R BP 体重阳性体征:□无□有: 重要的辅助检查:□无□有: 特殊的阴性体征:□无□有: 中医四诊情况评估(一)望诊: 望神:□有神□萎靡□倦怠□烦躁□恍惚□其它: 面色:□红润□两颧潮红□苍白□萎黄□晦暗□青紫□其它: 形态:□正常□步履艰难□步履蹒跚□半身不遂□踡卧□不得平卧□其它: 形体:□正常□肥胖□消瘦□其它: 情志:□开朗□忧虑□易怒□恐惧□悲观□思虑□其它: 皮肤:色泽:□正常□黄染□红斑□紫绀□潮红□干燥□甲错□其他: 完整性:□完整□丘疹□瘀斑/紫癜□破溃□痈疖□水肿□其它呼吸:□均匀□喘息□气短□气息衰微□气粗声重□其它: 咳嗽:□无□有(□咳嗽痰多□咳嗽痰少□干咳无痰□咳嗽阵作□咳甚则喘□其他:) 咳痰:□无□有(痰量:,□痰黄□痰白□粘稠□稀薄□不爽□其它:) 舌苔:□薄白□薄黄□黄苔□白苔□腻腐□白腻□黄腻□黑苔□花剥□少苔□无苔□其它: 舌质:□淡红□淡白□红绛□青紫□舌边尖红□齿痕□裂纹□胖大□瘦小□其它: (二)闻诊:

声音:□正常□音哑□失音□谵语□呃逆□呻吟□语音低微□喘息气粗□咳 声无力或重浊□:其他: 气味:□无□有:□臭□腥臭□:其他: (三)问诊: 寒热:□正常□恶寒□发热□潮热□状热□其他: 汗:□正常□无汗□有汗□自汗□盗汗□大汗□其他: 感知:□疼痛□瘙痒□麻木□部位:性质: 口渴:□不渴□口渴欲饮□渴不欲饮□其它: 听力:□正常□下降□耳聋(右左)视力:□正常□下降□失明(右左) 睡眠:□正常□难入眠□夜梦多□易醒□早醒□其它: 辅助用药: 饮食:食欲:□钦食如常□纳呆□饥不欲食□食后作胀□多食善饥□厌油腻□ 其它: 大便:□正常□溏薄□秘结□柏油便□便中带血□完谷不化□大便失禁 □造瘘口 小便:□正常□清长□短赤□浑浊□尿中带血□淋漓不尽□尿失禁□ 其它: 经产:胎产人流自然流产 月经: 白带: (四)切诊: 脉:□正常□浮□沉□迟□数□弦□滑□涩□洪□细□结代 □其它: 风险因素评估心脑血管:□无□有:呼吸系统:□无□有:消化系统:□无□有:神经系统:□无□有:其他:□无□有: 其它不良后果及预后: 患者及家属注意事项:诊疗计划:: 评估等级:□一般□病重□病危处置结果:□收治□转院护理等级:□特级护理□一级护理□二级护理□三级护理 收集资料时间提供资料者签名 评估医师签名上级医师签名

胎龄评估及新生儿评价表--实用.docx

XXXXXX医院 胎龄评估及新生儿评价表 姓名 ________________ 住院号 __________ 提供胎龄 ________评估胎龄 ________ 出生体重 _________ 评价结果:适于胎龄儿? 小于胎龄儿 ? 大于胎龄儿 ? 表 1:简易胎龄评估法(胎龄周数=总分 +27) 体征0分1分2分3分4分 足底纹理无前半部红痕 >前半部折痕 >前 2/3明显深的折痕 不明显红痕褶痕 <前 1/3>前 2/3 乳头形成难认,明显可见乳晕呈点状,乳晕呈点状 无乳晕乳晕淡、平,边缘不突起,边缘突起, 直径 <直径 <直径 > 指甲未达指尖已达指尖超过指尖 皮肤组织很薄,薄而光滑光滑,中等稍厚,表皮 胶冻状厚度,皮疹皲裂翘起厚,羊皮纸样, 或表皮翘起以手足最皱裂深浅不一 为明显 *各体征的评分如介于两者之间,可用其均数。 表 2:中国 15 城市不同胎龄新生儿出生体重值(1986-1987 年) 胎龄平均值_____________________ 修匀后百分位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周)(g)标准差第 3第 5第 10第 50第 90第 95第 97 2813893029239319721325179919572071 29147533196398910571453203421982329 3017154001044108611751605225524232563 3119435121158121513211775246426322775 3219704381299136914881957266028252968 3321334341461154116702147284330043142 3423634491635172418602340301331683299 3525604141815191120512530316933193442 3627084011995209522382712331234583572 3729223682166226924132882344235843690 3830863762322242725693034355836993798 3931973712457256027013162366038033899 4032773922562266328023263374938973993 评估人: _______________ 日期: _________________

新生儿安全管理制度

-------------精选文档----------------- 新生儿安全管理制度 一、产科医护人员定期接受培训,具备新生儿疾病早期症状的识别能力。 二、在我院分娩的产妇,分娩时有掌握新生儿复苏技术的医护人员在场,并配备新生儿复苏抢救的设备和药品。 三、严格执行母婴同室陪护及探视制度,加强陪护和探视管理。住院期间,产妇或家属未经许可不得擅自抱婴儿离开母婴同室区。因医疗或护理工作需要,婴儿须与其母亲分离时,医护人员必须和产妇或家属做好婴儿的交接工作,严防意外。 四、严格按照护理级别落实巡视要求,无陪护病房实行全天巡视。 五、严格执行母乳喂养有关规定。对新生儿监护人做好母乳喂养及新生儿安全教育,并签署各种知情同意书。 六、新生儿住院期间需佩戴身份识别腕带,如有损坏、丢失,应当及时补办,并认真核对,确认无误。 七、新生儿出入病房时,工作人员应当对接送人员和出入时间进行登记,并对接收人身份进行有效识别。 八、规范新生儿出入院交接流程。新生儿出入院应当由医护人员对其陪护家属身份进行验证后,由医护人员和家属签字确认,并记录新生儿出入院时间。 九、加强医院感染管理,降低医院感染发生风险。 十、制定消防应急预案,定期开展安全隐患排查和应急演练。 十一、对于无监护人的新生儿,要按照有关规定报告公安和民政等部门妥善安置,并记录安置结果。 十二、对于死胎和死婴,应与产妇或其他监护人沟通确认,并加强管理;严禁按医疗废物处理死胎、死婴。 对于有传染性疾病的死胎、死婴,征得产妇或其他监护人等同意后,产妇或其他监护人等应当在医疗文书上签字并配合办理相关手续。按照《传染病防治法》、《殡葬管理条例》等妥善处理,不得交由产妇或其他监护人等自行处理。 违反《传染病防治法》、《殡葬管理条例》等有关规定的科室和个人,依法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可编辑

病人病情评估表

病人病情评估表文件排版存档编号:[UYTR-OUPT28-KBNTL98-UYNN208]

住院病人病情评估表 科室床号住院号

中医科病人知情同意书 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 诊断: 由于各种医学治疗方法均具有一定的风险,同时疾病本身的转归及预后、病人体质的特殊性等等原因,均使患者在治疗或住院期间可能发生以下的并发症或意外情况,虽然发生率很低,但是不能完全避免。医师将根据患者的病情及体

质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康复治疗方案,在治疗或住院期间尽量避免这些并发症或意外情况的发生。为切实保证治疗的顺利进行,特向患者及家属说明,在治疗过程中有可能出现的情况: 1.治疗效果直接受多种因素(患者疾病性质、病程、个人体质差异、单位或家庭支持情况、合并症、治疗周期、积极性、配合程度、休养及在外院诊治情况)的影响,可能导致疗效达不到患者及家属的期望值,甚至无明显效果; 2.治疗过程中,由于疾病的自然进展出现病情和症状的复发、加重及在治疗 过程中出现其他新的疾病属正常现象,非治疗造成; 3.不能提供半年内有效辅助检查结果且拒绝进一步有效辅助检查,并强烈要 求先行治疗经劝说无效的患者,一切风险和后果由患者及家属承担; 4.针灸治疗过程中,个别患者有可能出现偶发晕针(针刺过程中病人突然发生头晕、目眩、心慌、恶心,甚至晕厥)的情况; 5.针灸过程中,若因患者随意更改体位而造成的滞针、断针,后果由患者及家属承担; 6.康复治疗过程(前、中、后),若出现局部及沿经络、神经传导的肌肉等软组织酸、麻、胀、肿、痛及偶发刺痛属正常现象; 7.电疗及拔罐后,有可能会出现皮肤瘙痒、表皮脱落,并且有潮红、紫红、紫黑、暗红等色印、色素沉着,甚至出现水泡、血泡等,均属正常情况; 8.针灸、火罐、推拿按摩均会使皮肤表面产生轻微疼痛,属正常现象; 9.治疗过程中,若患者不配合治疗或发现患者病情不适合行康复理疗,则随时中止治疗; 10.行动不便及神智欠佳的患者在治疗期间必须有家属陪同;

新生儿入院初始评估表

天津市宁河县医院 新生儿住院初始评估表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 出生日期:年月日时分 初步诊断: 一般资料 娩出方式:顺产剖宫产钳产吸引产臀牵引产 资料来源:产房助产士医生家属知情者各种资料护理体检 母亲孕次:产次:孕周:试管婴儿:是否 母亲传染病史:无有(乙肝大三阳乙肝小三阳梅毒湿疣淋病结核其他)母亲妊娠合并症:无有(妊娠高血压疾病妊娠糖尿病妊娠心脏病其他) 家族史:无有过敏史:无有 预防接种史:无有(卡介苗小儿麻痹糖丸乙肝疫苗乙肝免疫球蛋白) 社会评估 国籍:出生地:民族: ●居住状况:与父母同住与祖父母同住寄宿亲戚家 ●宗教信仰:无有(伊斯兰教佛教道教基督教天主教犹太教其他) ●抚养人:父母兄长(外)祖父母亲戚福利院联系人:电话: ●费用来源:公费自费医保社保商业保险其他: 家长对将要接受的医疗服务是否有经济的忧虑:是否 ●特殊人群:否是(被动吸毒绝症受虐待受歧视长期疼痛) 身体评估 ●T详见“体温单”。体重Kg 身长cm 头围cm ●新生儿畸形或异常记录: ●窒息:无有(轻度重度)羊水:清混浊(Ⅰ°Ⅱ°Ⅲ°) ●神志:清楚嗜睡昏迷谵妄 ●精神状态:正常一般差 ●皮肤颜色:正常异常 ●皮肤弹性:正常差完整性:正常异常(压疮潜在压疮危险其他)

●排便:正常异常(次数次/天色量ml性状) ●排尿:正常异常(描述:) ●肛周皮肤:正常异常 营养评估 ●喂养方式:母乳人工混合 ●是否属于下列情况: 手术患儿禁食三天以上体重急剧下降吞咽或咀嚼困难特殊饮食 习惯心、肝、肾等器官器质性疾病代谢性疾病食欲明显减退5天以上在营养评估中如出现上述的一项者,说明有营养问题的可能。 专业营养师评估需求:是否 疼痛评估 ●疼痛:无有(有疼痛时详见“疼痛评估量表及疼痛处理记录单”) 功能评估 ●高危患者:否是(大手术后七天以内意识不清或思维混乱需要协助 新生儿活动受限各脏器功能衰竭) ●活动状态:自如障碍肢体瘫痪(左上左下右上右下) ●睡眠:正常易醒多哭闹多眠其他 专业康复医师评估需求:是否 家长或陪伴者接受健康教育能力评估 ●学习准备:接受漠视需要没有兴趣拒绝 ●语种:普通话英语其他 ●影响学习障碍:没有语言说话视力听力情感长期疼痛智力障碍其他 ●喜爱的教育方式:口头的文字材料看录像听讲座电话其他 ●特殊性需求:无有(读唇盲文外语交流身体语言其他:) ●健康教育措施:针对性教育其他 出院评估 ●生活自理能力:需要帮助完全依赖 ●出院后去向:回家康复疗养院儿童福利院 ●照顾人:父母(外)祖父母保姆其他人员 ●患儿足印:

入NICU住院新生儿病情评估表及出NICU标准

姓名:性别:年龄:民族:入院时间: 住院号:第次住院过敏史:病情简介: 初步诊断: 危重风险评估: 一、符合新生儿危重病例单项指标(6分):1、需气管插管。2、严重心律失常。3、有DIC临床表现及化验指标者。4、急性贫血危象:Hb<50g/L,或24小时内Hb下降一半者。5、电解质紊乱:低钠(<110mmol/L),高钠(>160mmol/L),低钾(<2.5mmol/L),高钾(大于7.0mmol/L),酸中毒(pH<7.20,—ABE>12mmol/L)。6、血气有呼吸衰竭,PO2<6.67kPa(吸氧时),PCO2>8.0kPa。7、代谢紊乱:低血糖,低血钙,低血镁。8、高胆红素血症:早产儿>256umol/L,足月儿>307.8umol/L,或需换血者。9、新生儿硬肿症:体温<30℃,硬肿面积60%以上。10、极低出生体重儿:出生体重≤1500g,胎龄<32周。 二、各系统器官功能不全评估: 1、呼吸功能不全评分标准: 评分神志紫绀呼吸困难呼吸频率(次/分)节律及幅度 0 清无无正常,40 正常 1 烦躁或嗜睡轻鼻扇或三凹征较快≥60 暂停≥10秒 2 昏迷重点头或颌式呼吸甚快≥80或<30 暂停≥15秒 注:紫绀:轻——一般吸氧10分钟,口鼻周围发绀消失;重:——一般吸氧10分钟以上,紫绀持续存在 2、循环功能不全评分标准: 评分四肢温度股动脉搏动血压(kPa)皮肤颜色皮肤循环 0 正常正常>8.0 正常正常 1 较凉弱 6.1-8.0 苍白较慢 2 甚凉触不到<6.1 花纹甚慢 注:四肢温度:肢端发凉至膝肘以下为较凉;冷至膝肘以上为甚凉 皮肤循环:指压前臂内侧皮肤,放手后3-4秒转红为较慢,>4秒为甚慢 3、急性脑水肿评分标准: 评分神志颅内压肌张力增高瞳孔呼吸节律 0 清前囟平无正常正常 1 烦躁或嗜睡紧张,尖叫偶有忽大忽小,迟钝偶不规则 2 昏迷膨隆,突出频繁或惊厥不等大,光反应消失不规则 4、急性肾功能不全评分标准: 评分BUN(mmol/L)血钾(mmol/L)血压(kPa)尿量尿比重 0 <7.14 正常正常正常正常 1 7.14-14.3 5.5-7.0 >1 2 <2ml/(kg.h)<1.018 2 >14. 3 >7.0 >14.7 <1ml/(kg.h)固定,1.010左右 其他: 评估等级:危重、一般危重、非危重护理等级:重症监护、一般监护 不良后果及大致预后: 患儿家属注意事项: 诊疗计划: 收集资料时间:提供资料者: 评估医师签名:上级医师签名: 评分方法:根据检查结果,对各系统器官功能不全进行评分。①一个或一个以上系统达6分或6分以上者,均为危重患儿。②一个或一个以上系统达5分者为一般重患。③凡符合单项指标者均为危重病例。 出NICU的标准:

新生儿科病房安全管理制度

新生儿科病房安全管理制度 一、人员管理 1、实行科主任、护士长负责制病室负责人由具备儿科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担任,护理长由具备护师及3年以上儿科工作经验的护士担任。在主治医师或高年资住院医师积极协助下对病房进行管理。 2、根据床位数配备足够数量的医师和护士,人员梯队结构合理,定期参加新生儿专业知识的培训。 3、医师与床位的比例不低于0.3:1,应当经过新生儿专业培训,有一年以上儿科工作经验,具备独立处置常见新生儿疾病的基本能力,熟练掌握新生儿窒息复苏等基本技能。 4、护士与床位的比例不低于0.6:1,护士要相对固定,并经新生儿专业培训合格,掌握新生儿常见疾病的护理技能,熟悉新生儿急救操作技术和新生儿病室医院感染控制技术。 5、根据实际需要配置其他辅助人员。 二、科室管理 1、建立健全并严格遵守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岗位职责和相关诊疗技术规范、操作流程,保证医疗服务质量及医疗安全。 2、普通新生儿病室患儿如出现生病体征不稳定、病情危重需要重症监护者,应进行必要的抢救后,及时转入重症监护病房。 3、对有感染高危因素的新生儿进行相关病原学检测,避免造成院内感染。 4、对高危新生儿、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的新生儿、有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新生儿应当采取隔离措施并作标识。 5、100%使用腕带识别新生儿身份,严格执行身份确认制度、查对制度,确保诊疗、护理和患儿的正确。 6、严格限制非工作人员的进入,医疗区非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不得进入。

7、病室设备应当定期检查、保养,保持性能良好。 8、加强消防安全管理,安全使用和妥善保管易燃易爆设备、设施,防止发生火灾事故。 9、制定并完善各类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和处置流程,快速有效应对意外事件,提高防范风险的能力,确保医疗安全。 10、工作人员应当按照病历书写有关规定书写医疗文书。 11、新生儿病室床位数应满足患儿医疗救治的需要,无陪护病室每床净使用面积不少于3平方米,床间距不小于1米。有陪护病室应当一患一房,净使用面积不低于12平方米。 三、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 1、加强医院感染管理,建立并落实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相关规章制度和工作规范,并按照医院感染控制原则设置工作流程,降低医院感染危险。 2、通过有效的空气质量控制、环境清洁管理、医疗设备和手术器械的消毒灭菌等措施,减少发生感染的危险。 3、工作人员上班时要穿统一服装、洗手,进行各项操作时一律要求洗手、戴口罩、戴帽子,必要时戴护目镜、手套。着装不符合要去,不能随意在病房走动。 4、按照规定建立医院感染监控和报告制度,定期对空气、物表、医护人员手、使用中的消毒剂进行细菌学监测。监测结果不合格时,应分析原因并进行整改,如存在严重隐患,应当立即停止收治患儿,并将在院患儿转出。 5、新生儿病室使用器械、器具及物品,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1)接触患者皮肤、粘膜的器械、器具及物品应当一人一用一消毒,如体温表、听诊器、湿化瓶、雾化吸入器、吸氧装置等;吸痰管一用一更换。 (2)患儿使用后的奶头、奶瓶应统一人一用一消毒;盛放奶瓶

患者病情评估管理

关于印发《患者病情评估管理制度》的通知 为加强我院患者病情评估管理,规范医务人员诊疗行为,保障患者得到规范的同质化服务,现结合医院实际,制定本制度。 一、定义 病情评估是指通过询问病史、体格检查、临床实验室检查、医技部门辅助检查等途径,对患者的心理、生理、病情严重程度、全身状况支持能力等做出综合评估,用于指导对患者的诊疗活动。 二、目的及意义 把握患者的基本现状和诊疗服务需求,为制定适宜诊疗方案提供依据和支持,为疾病存在的风险及预后提供预见性,改善患者就医体验,并严格实施监管,促进医疗质量与安全质量的全面提升。 三、评估人员资质 对患者病情进行评估的人员为在我院进行执业注册的临床医师,或经医院授权的其他岗位卫生技术人员。 四、评估重点范围: 门诊评估、住院时患者评估、手术前评估(包括手术风险评估)、麻醉评估、危重评估、住院患者再评估(包括手术后评估、转科评估、出院前评估等),尤其是新入院患者、手术患者、危重患者、住院时间≧30天的患者、31天内再次住院

患者、再次手术患者。 五、评估内容: 评估病情描述、诊疗方法及效果、风险(手术、操作、药物)、预后等。 六、评估操作程序 门、急诊患者就诊时由接诊医师评估;入院病情评估由一线经治医师及上级医师共同完成;特殊情况下上级医师未到位时,可由一线经治医师先行评估,上级医师复核后签字确认;住院期间的病情评估、可由一线经治医师一人完成,上级医师复核后签字确认;出院患者评估由一线经治医师及上级医师共同完成,手术风险评估按《手术风险评估制度》实施。 护理相关评估按《护理评估制度》、《防范患者坠床与跌倒管理制度》、《压疮管理制度》等制度实施。 七、评估要求 1、评估的标准、格式和评估时限见附件1; 2、入院时医师根据患者情况至少进行一种评估,专科患者可使用专科制订的评估表格; 3、对于急危重症患者严格执行ICU入、出标准,并根据患者病情变化采取定期评估、随机评估两种形式,以便于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保证患者安全; 4、医师、护士对患者病情评估的结果,保持沟通,相互印证,为制定医疗、保健、护理诊疗方案提供依据和支持,并将评估结果告知患者或其授权委托人。

新生儿安全管理制度示范文本

新生儿安全管理制度示范 文本 In The Actual Work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Process, And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Link,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Each Link To Achieve Risk Control And Planning 某某管理中心 XX年XX月

新生儿安全管理制度示范文本 使用指引:此管理制度资料应用在实际工作生产管理中为了保障过程顺利推进,同时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每个环节实现的具体要求而进行的风险控制与规划,并将危害降低到最小,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为新生儿病室工作人员严格遵守各项管理规定,保障新 生儿住院期间的安全而应遵循的制度。 一、目的为新生儿提供安静、舒适、安全的治疗环 境,保证新生儿的健康需求。 二、标准 1、人员管理 ⑴实行科主任、护士长负责制科主任由具备儿科副高 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担任,护士长由具备主 管护师3年以上护士担任。在主治医师或高年资住院医师 积极协助下对病房进行管理。 ⑵根据床位数配备足够数量的医师和护士,人员梯队 结构合理,定期参加新生儿专业知识的培训。

⑶医师与床位的比例不低于0.3:1,应当经过新生儿专业培训,有一年以上儿科工作经验,具备独立处置常见新生儿疾病的基本能力,熟练掌握新生儿窒息复苏等基本技能。 ⑷护士与床位的比例不低于0.6:1,护士要相对固定,并经新生儿专业培训合格,掌握新生儿常见疾病的护理技能,熟悉新生儿急救操作技术和新生儿病室医院感染控制技术。 ⑸根据实际需要配置其他辅助人员。 2、科室管理 ⑴建立健全并严格遵守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岗位职责和相关诊疗技术规范、操作流程,保证医疗服务质量及医疗安全。 (2)应积极采取措施对有感染高危因素的新生儿进行相关病原学检测,避免造成院内感染。

入院病人病情评估表及再评估表

精心整理 住院患者病情评估表 科室_________________ 床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住院号 W __________ 精心整理

诊疗计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评估等级:?□ ?一般厂?□■病重?□ ?病危处置结果: □ ??收治? ??□ ?转院 护理等级:?□特级护理?□一级?护理□二级?护理□三级护理 收集资料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供资料者签名 ____________ 评估医师签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级医师签名 ______________ 住院患者病情再评估表 患者姓名:__________ 性别:—年龄:族别:___________ 住院号:_________ 床号:_____

无法沟通□其它 对心理不稳定患者进行心理干预:□是□否原因: 会诊:□否□是会诊科室(□院内、□院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转科:□否□是□转科、□转院 住院超30天原因分析: 进一步的整改措施:□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评估等级:?□ ?一般??□病重?口?病危 护理等级:? □特级护理?□一级?护理□二级?护理□三级护理 评估医师签名________________ 级医师签名________________ 评估时间

新生儿病房建设与管理指南

新生儿病室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指导和加强医疗机构新生儿病室的规范化建设和管理,提高新生儿疾病的诊疗水平,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传染病防治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护士条例》和《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定本指南。 第二条新生儿病室是设置在医疗机构内,收治胎龄32周以上或出生体重1500克以上,病情相对稳定不需重症监护治疗新生儿的房间,可以设一间或多间。 第三条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应当在儿科病房内设置新生儿病室。 第四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完善新生儿病室的管理制度,加强新生儿病室管理,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儿安全。 第五条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加强对新生儿病室的设置规划和管理,对辖区内新生儿病室的设置与管理进行指导和监督。 第二章基本条件 第六条新生儿病室应当具备与其功能和任务相适应的场所、设施、设备和技术力量。 第七条新生儿病室的建筑布局应当符合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有关规定,做到洁污区域分开,功能流程合理。 第八条新生儿病室应当设置在相对独立的区域,接近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 第九条新生儿病室床位数应当满足患儿医疗救治的需要,无陪护病室每床净使用面积不少于3平方米,床间距不小于1米。有陪护病室应当一患一房,净使用面积不低于12平方米。 第十条新生儿病室应当配备负压吸引装置、新生儿监护仪、吸氧装置、氧浓度监护仪、暖箱、辐射式抢救台、蓝光治疗仪、输液泵、静脉推注泵、微量血糖仪、新生儿专用复苏囊与面罩、喉镜和气管导管等基本设备。有条件的可配备吸氧浓度监护仪和供新生儿使用的无创呼吸机。 第十一条新生儿病室应当配备必要的清洁和消毒设施,每个房间内至少设置1套洗手设施、干手设施或干手物品,洗手设施应当为非手触式。 第十二条新生儿病室应当根据床位设置配备足够数量的医师和护士,人员梯队结构合理。其中医师人数与床位数之比应当为0.3:1以上,护士人数与床位数之比应当为0.6:1以上。 第十三条新生儿病室医师应当有1年以上儿科工作经验,并经过新生儿专业培训6个月以上,熟练掌握新生儿窒息复苏等基本技能和新生儿病室医院感染控制技术,具备独立处置新生儿常见疾病的基本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