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空间工作记忆的研究进展

视空间工作记忆的研究进展
视空间工作记忆的研究进展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视空间工作记忆的研究进展

作者:席春华, 朱幼玲, 汪凯

作者单位:席春华,汪凯(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心理学实验室,合肥,230061), 朱幼玲(安徽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合肥,230061)

刊名: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英文刊名:CHINESE JOURNAL OF NERVOUS AND MENTAL DISEASES

年,卷(期):2008,34(7)

被引用次数:4次

参考文献(35条)

1.Ssug JH;Jiang Y Visual working memory for simple and complex features:An fMRI study[外文期刊] 2006(03)

2.EOg HY;Chen D;Jiang Y Visual working memory for simple and complex visual stimuli 2005(06)

3.Jiong Y;Ohon IR;Cimn MM Organization of visual short-term memory 2000(03)

4.Baddeley AD Working memory:looking back and looking forward 2003(10)

5.赵志民;杜亚松;方贻儒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工作记忆的bold-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期刊论文]-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2006(02)

6.禤宇明;傅小兰视觉工作记忆的特征捆绑[期刊论文]-心理科学进展 2005(04)

7.罗良;林崇德;刘兆敏客体工作记忆任务中大脑皮层活动的记忆负荷效应[期刊论文]-心理学报 2006(06)

8.Axmacher N;Mormann F;Fernández G Sustained neural activity patterns during working memory in the human medial tem-pond lobe 2007(29)

9.Todd JJ;Marois R Capacity limit of visual short-term memory in human pooterior parietal cortex[外文期刊] 2004(15)

10.Vogel EK;Woodman GF;Luck SJ Storage of features,conjunc-tions,and objects in visual working memory 2001(01)

11.Luck SJ;Vogel EK The capacity of visual working memory for features and conjunctions[外文期刊] 1997(20)

12.Gowan N The magical number in short-torm memory:A recon-sideration of mental storage capacity 2001(01)

13.郭春彦工作记忆:一个备受关注的研究领域[期刊论文]-心理科学进展 2007(01)

14.McNab F;Klingherg T Prefrontal cortex and basal ganglia control access to working memory[外文期刊] 2008(01)

15.Mottaghy FM;Gangitano M;Sparing R Segregation of Are-as Related to Visual Working Memory in the Prefrontal Cortex Re-vealed by rTMS[外文期刊] 2002(04)

16.Mohr HM;Goebel R;Linden DE Content-and task-specific dis-sociations of frontal activity during maintenance and manipulation in visual working memory 2006(17)

17.Berryhill ME;Olson IR The right parietal lobe is critical for visu-al working memory[期刊论文]-Neuropsychologia 2008(07)

18.Finke K;Bublak P;Zihl J Visual spatial and visual pattern working memory:Neuropsychological evidence for a differential role of left and right dorsal visual brain[外文期刊] 2006(04)

19.Ventre-Dominey J;Bailly A;Lavenne F Double dissociation in neural correlaes of visual working memory:a PET study 2005(03)

20.Curtis CE;Rao VY;D'Esposito M Maintenance of spatial and motor codes during oculomotor delayed response tasks[外文期刊] 2004(16)

21.Alain C;He Y;Grady C The contribution of the inferior parietal lobe to auditory spatial working memory[期刊论文]-Journal of Cognitive Neuroscience 2008(02)

22.Smith EE;Jonides J;Keeppe RA Dissociation verbal and spatial workiog memory using PET 1996(01)

23.Courtney SM;Petit L;Maisog JM An Area Specialized for Spatial Working Memory in Human Frontal Cortex[外文期刊] 1998(5355)

24.Klingberg T Development of a superior frontal-intrapatietal net-work for visuo-spatial working memory[外文期刊] 2006(11)

25.Ranganath C Working memory for visual objects:complementary roles of inferior temporal,medial temporal,and prefrontal cortex[外文期刊] 2006(01)

26.Olson IR;Moore KS;Stark M Visual working memory is impaired when the medial temporal lobe is damaged[外文期刊] 2006(07)

27.Delvenne JF;Bmyer R Does visual short-term memory store bound features? 2004(I)

28.Wheeler ME;Treisman AM Binding in short-term visual memory 2002(01)

29.Gajewski DA;Brockmole JR Feature bindings endure without at-tontian:evidence from an explicit recall task 2006(04)

30.Lee D;Chun MM What are the units of visual short-term memo-ry,objects or spatial locations? 2001(02)

31.Klingberg T;Forssberg H;Westerberg H Increased brain activity in frontal and parietal cortex underlies the development of visuo-spatial working memory capacity during childhood 2002(01)

32.Olson IR;Jiang Y;Moore KS Associative Learning Improves Visual Working Memory Performance[外文期刊] 2005(05)

33.Oleson PJ;Westerberg H;Klingberg T Increased prefrontal and parietal activity after training of working memory[外文期刊] 2004(01)

34.Vogel EK;Maehizawa MG Neural activity predicts individual differences in visual working memory capacity[外文期刊] 2004(6984)

35.Baddeley AD Working memory 1992(31)

引证文献(4条)

1.张丽.李泽爱.汪凯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工作记忆损伤研究[期刊论文]-精神医学杂志 2010(2)

2.刘飞.王恩国客体工作记忆研究的现状与展望[期刊论文]-心理科学进展 2010(2)

3.席春华.朱幼玲.汪凯视空间工作记忆的研究进展[期刊论文]-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2008(7)

4.席春华.朱幼玲.汪凯视空间工作记忆的研究进展[期刊论文]-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2008(7)

本文链接:https://www.360docs.net/doc/806454827.html,/Periodical_zgsjjsjbzz200807021.aspx

言语工作记忆容量、注意控制对小学高年级学生阅读成绩的影响

Advances in Psychology 心理学进展, 2015, 5, 7-13 Published Online January 2015 in Hans. https://www.360docs.net/doc/806454827.html,/journal/ap https://www.360docs.net/doc/806454827.html,/10.12677/ap.2015.51002 The Effects of Verbal Working Memory Span and Attentional Control on the Upper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Reading Scores Xiao Zhang School of Psychology, South West University, Chongqing Email: 940059431@https://www.360docs.net/doc/806454827.html, Received: Dec. 11th, 2014; revised: Dec. 19th, 2014; accepted: Dec. 30th, 2014 Copyright ? 2015 by author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https://www.360docs.net/doc/806454827.html,/licenses/by/4.0/ Abstract During the primary school years, students’ verbal working memory span and attentional control have made a rapid development, especially in the upper grades. Verbal working memory span and attentional control are key factors which affect the academic achievement, but it is scarcely known whether and how they affect students’ reading scores. In this study, the experimental paradigms of reading span task and Stroop color word naming task are used to in-depth analyze the effects of verbal working memory span and attentional control on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reading scores. The cluster sample of 150 upper primary students (third, fourth and fifth grade) was investigated. The results are as follows: 1) Verbal working memory capacity has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 rapid language reading achievement. 2) The reading scores of students who have higher attention control capability are better than the lower ones. 3) The effect of the interaction of verbal working memory span and attentional control on the reading scores is not significant. Keywords Verbal Working Memory Span, Attention Control Ability, Reading Scores,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言语工作记忆容量、注意控制对小学高年级学生阅读成绩的影响 张潇

口译短时记忆

口译短时记忆 Part 1: Brief Introduction to the course 1)口译= 口语+ 翻译 良好的口语基础是口译的必要条件。口译的许多技能在口语课中可以得到锻炼,如理解技能、重述技能、综述技能,以及语音语调、发声(voice projection )、公共演说技巧(public speaking)等等。 有意识地加强对学生公共演说能力的培养,这对提高学生的自信心、胆略、应变能力(coping tactics)等心理素质大有帮助,而这些方面对口译员来说又是至关重要的素质。 成功的口译员,不只是语言能力过关,在口译技能、口译过程中的应对、应变策略、心理素质等方面同样要出众。 学生口语演说技能要加强培养,学习公众演说技巧,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Activity one:Why I am here and Retelling 2) Interpretation 口译最基本的两个步骤:理解与表达,表现为―听‖与―说‖。―听‖是基础,只有听懂了发言者的讲话,才能谈得上语码的转换;而―说‖是媒介,以口头形式转达发言者的原意。由于口译过程是一个多任务处理的过程,需要译员一心多用,为此,Gile(1995)提出了以下几种口译的阶段模式: --CI(P1)=L+N+M+C,即交替传译(第一阶段)=听力分析+笔记+短时记 忆+协调; (P2)=Rem+Read+P, 即交替传译(第二阶段)=记忆+读笔记+输出(翻译)。 --SI=L+M+P+C, 即同声传译=听力分析+短时记忆+输出(翻译)+阶段协调; Activity two: Quiz for your Interpretation Topic: Japan has the Best Earthquake Early Warning System in the World. Part 2: 翻译训练课 ●―口译课不是一门专业课,而是职业翻译训练课。‖(刘和平,2001)交 替传译与同声传译的技能在听力课上完全可以得到有效地训练, 翻译训练课:技能 ●这些技能包括: ●短时记忆能力(训练方法有单语复述练习、单语延迟复述练习) ●口译笔记能力(本技能的训练目的是尽早帮助学生建立一套可行的、相对 稳定的笔记符号系统) ●笔记的阅读(可以设计给出几个核心词,要求学生根据核心词综述一段内 容) ●主题思想识别(训练学生如何在理解过程中抓主题) ●数字传译技巧(该练习应该贯穿口译训练的整个过程) ●分散使用注意力技能(要求学生听、思、记、译同时进行,可以让学生进

口译与工作记忆研究_张威

口译与工作记忆研究 张 威 王克非 (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 100089) 摘 要:记忆能力是成功口译的重要因素。本文考察同声传译与工作记忆的关系。国内外研究发现,工作记忆的容量和记忆资源的协调与同传效果有密切的联系。同时,记忆能力还与其他口译专项技能相互影响,共同对口译效果产生影响,不过后者的作用在口译实践中更突出。作者指出了口译研究中的问题,认为通过完善研究设计,可以进一步廓清记忆能力与口译活动的关系。 关键词:口译;工作记忆;同传 A bstract :M emory is one of the fundamental elements in successful interpreting ,exerting great influence on interpreting quality (IQ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 imultaneous interpreting (S I )and w orking memory (WK ),show ing the s ignificant effect of both volume of WK and coordinating power of WK on IQ ,and the more practical effect of other interpreting _related skills and strategies .By analyzing the existing probl ems in in -terpreting research ,the authors hold that working memory in interpreting can be fu rthered by improving research design as well as adopting interdisci -plinary approaches . Key Words :interpreting ;w orking memory ;simultaneous interpreting 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038(2007)01-0043-05 1.前言 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处理活动,口译,特别是同声传译,表现出突出的即时性和即席性特点。与笔译不同,口译活动中,口译员没有机会反复理解原语信息,而要一次性听取原语信息,借助笔记,甚至在没有任何外界辅助手段的条件下(如同传),执行原语信息听辨、信息意义的表征与理解、信息暂时贮存、译语组织与计划、译语信息表达与监控等一系列彼此影响、相互制约,甚至往往重叠进行的加工任务。显然,在这一过程中,口译员必须具备良好的信息保持与处理能力,以确保初始信息的准确理解、前后信息的衔接与连贯、译语表达与原语信息的统一。也就是说,口译活动对口译员的语言记忆能力提出很高的要求,而口译员出色的语言记忆能力成为成功的口译活动必不可少的基本条件之一。(Gile ,1995,1997) 由于口译(尤其是同声传译)对记忆能力的特殊要求,自20世纪60年代口译研究正式展开以来,语言信息的记忆能力与口译活动的关系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参见Gile ,2000)。随着对口译活动,特别是对口译深层认知加工过程的认识不断加深,同时在认知心理学和心理语言学等相关领域关于语言记忆研究的推动下,口译记忆研究取得了不少成果,对记忆能力与口译活动的相互作用与影响,对促进口译教学、提高实际口译效果,都有积极意义。本文就国内外口译记忆研究的现状与问题作综合性论述,并提出现存问题和今后研究的方向。 2.口译记忆研究现状2.1研究层次与研究对象 人们首先注意到记忆因素在口译活动中的作用,并以各种形式加以强调。中外口译研究人员多从口译基本技能和口译员基本素质出发,强调记忆能力对口译活动的重要意义(Gile ,1995;M oser _M er -cer 等,1997;鲍刚,1998;胡庚申,1993;李越然,1983)。但这种研究还仅仅停留在概念介绍和理论论证阶段,主要是说明口译活动中记忆的性质、特点、结构、作用等问题,研究中缺少严密的实验设计,也没有详细的实证数据。 其次,在理论论证的基础上,利用实地观察、调查、实验、测试等多种手段,通过实证性研究,对口译与记忆,主要是同传与工作记忆的关系,进行细致的量化描述与分析。这是目前口译记忆研究中最受人关注,也是研究成果最多的领域(详见2.2)。 再者,根据认知科学记忆研究的成果,结合口译记忆研究的实证性数据,构想种种口译整体操作模式,描述记忆因素在其中的地位和作用(蔡小红,2001;M oser _M ercer ,1997;Setton ,1999;Paradis ,2000),或单独描述口译过程中记忆加工程序,试图构建单一的口译记忆模式或体系。(Dar ò&Fabbro ,1994;M izuno ,2005) 从研究对象看,首先,重点研究的记忆类型是短时记忆,特别是一种特殊的短时记忆———“工作记忆”,而长时记忆则较少研究。 口译活动的即时性特点要求口译员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一系列的信息加工任务,因而对短时记忆有非常高的要求。也就是说,短时记忆效率对口译效果的影响非常显著。相反,长时记忆(即贮存于译员大脑的与口译主题相关的各种背景知识)则须要通过短时记忆才能对信息加工活动产生影响。而且,长时记忆更加抽象,更多的表现 为概念性、逻辑性的信息命题和表征。因此,长时记忆对口译效果的影响难以直观地表现出来,也不易直接测量。口译记忆的这种特点 作者简介:张威,博士生,研究方向:翻译学;王克非,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教育研究中心研究员,研究方向:语言学,翻译学收稿日期:2006-10-06(修改稿)   2007年第1期总第214期外语与外语教学 Foreign Languages and T heir T eaching 2007,№1 Serial №214

记忆力减退的原因和氨基酸对记忆力的影响

记忆力减退的原因和氨基酸对记忆力的影响 记忆力是识记、保持、再认识和重现客观事物所反映的内容和经验的能力。现代社会,造成记忆力减退的原因有很多,今天就可能大部分都市生活的人可能面临的问题,我们进行分析下造成记忆力减退的原因和缓解记忆力减退的最佳策略。 造成记忆力减退原因一:睡眠不好,失眠、睡不着或者睡得差要说最影响记忆力的因素首推睡眠。白天大脑辛辛苦苦为你工作一天,晚上你再压榨他的休息时间,他怎么可能为你卖命工作呢?!睡眠时间长短、睡眠质量、睡眠周期的连续性、深度睡眠的时长都会影响记忆力。无论你是晚睡强迫症还是饱受失眠困扰,长此以往,无精打采、注意力不集中、健忘、反应迟钝就会接踵而至。拥有充足的睡眠,保持清醒-睡眠的自然周期,才是改善记忆力良方! 如果您也长期睡眠不好,建议您在平时的饮食中多多摄入含有亮氨酸和色氨酸的食物,大家都知道,氨基酸是人体的基本物质,能够为机体和大脑提供能量,是一切生命物质之源,某种必需氨基酸的缺乏,就可导致生理功能异常,影响抗体代谢的正常进行,而对睡眠有明显作用的当属亮氨酸和色氨酸,两种氨基酸不仅都可以缓和紧张焦躁的情绪,也可以促进睡眠,降低对头疼的敏感度。 造成记忆力减退的原因二:长期“压力山大” 人在短期压力情况下,不仅不会影响记忆力,反而能激发个人潜能,又快又好的完成任务。但是,长期的压力山大,就会严重影响记忆力!有实验证明,持续较大压力,身体内的皮质醇就会持续增高,

会影响大脑海马的功能,从而导致记忆力减退。

当然,每个人的抗压能力有所不同,但当压力存在的时长和强度让你感觉想逃也逃不掉,并且造成生活困扰的时候,就请选择在食物补充上给自己科学减压吧。必需氨基酸中苯丙氨酸则可以帮您消除抑郁情绪,提高思维敏捷度,同时异亮氨酸还可以帮您提高体能,快找来含有这些氨基酸的食物,来帮您一起对抗这高压的生活吧。 造成记忆力减退的原因三:电子产品依赖症 你不再靠大脑记忆家人的生日、朋友的电话、一天的日程了么?一切事物你更依赖手机、电脑帮你记住所有内容,一旦没有它们你会觉得手足无措了么?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你很可能患上了电子产品依赖症。研究者发现,25-35岁的年轻人患健忘症的人越来越多,这些人普遍依赖电子产品。检查发现,这些人的脑神经细胞没有异常,大脑血流量却降低了。记忆力的提高是需要不断练习的,懒得动脑子就会让脑子越来越笨,越是依赖电子产品而不养成自身记忆的习惯,记忆力减退就越会成为必然趋势。 造成记忆力减退的原因四:坏嗜好影响大脑功能 如果你经常摄入喝酒,摄入较多酒精对记忆力,注意力,判断力及情绪反应都有严重伤害。饮酒太多会造成口齿不清,视线模糊,失去平衡力。长期大量饮酒,几乎无可避免地会导致肝硬化,有病的肝脏不再对来自消化道的营养加以处理,也无法再处理摄入人体的药物,肝硬化的

工作记忆和二语水平对英汉交替传译的影响研究

工作记忆和二语水平对英汉交替传译的影响研究 本研究以浙江省某高校102名英语专业高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旨在讨论工作记忆容量与二语水平对英汉交替传译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工作记忆容量差异对英汉交替传译质量有影响,其中,工作记忆容量低组与高组、低组与中组之间达到显著差异;二语水平对英汉交替传译有显著影响,二语水平较高者比二语水平较低者的英汉交替传译质量更高;二语水平与工作记忆之间不存在交互效应。 标签:工作记忆二语水平英汉交替传译 一、引言 口译活动是一种特殊的语言理解和应用过程,在不同语言形式迅速转换、信息有效传递的背后蕴含着深层的认知和心理加工机制(张威,2010)。在不同形式的口译活动中,交替传译被许多人看成是口译的最高端形式,甚至超过同声传译,因为它要求在形成译语阶段之前就要完成理解源语阶段,绝大多数话语至多在几秒钟后会从记忆中消失,被其他内容所取代(Gile,1995)。所以,译员主要靠短时记忆储存源语信息,同时将储存在长时记忆内的知识激活成积极状态并进行提取。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的相互刺激与投射,共同参与到口译信息加工的过程中,形成了口译过程的工作记忆(王非、梅德明,2013)。因此,工作记忆对口译过程的影响研究已成为探究口译加工过程的重要途径。同时,译员本身的素质(二语水平)对口译的质量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张威,2008) 国内学界近几年在口译方面的研究明显增多,但大多局限于理论模型的构建,只有少数涉及工作记忆对口译的实证研究,更少关注译员自身的二语水平因素。本文拟调查学习者的工作记忆容量与二语水平对英汉交替传译的影响,以期进一步拓展该领域的研究视角与深化该领域的研究成果。 二、文献综述 工作记忆是指对信息进行暂时存储和加工的记忆系统,由语音环、视觉空间板、中央执行器和情节缓冲器四个部分组成,它的容量有限,与人类复杂认知活动有密切关系(Baddeley,1998)。它既在言语、学习、推理、思维、问题解决等高级认知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也在认知心理学,翻译学等领域也得到了广泛应用(郭春彦,2007)。其中,比较令人瞩目的是工作记忆对同声传译机制的探讨。 在国外,Daro & Fabbro(1994)通过对高年级学生译员在4种不同情况下进行数字广度测试,发现同声传译之后的工作记忆容量远不及另外三种情况,由此他们认为较为复杂的口译模式对学生的工作记忆容量要求加高。另外,Padilla Benitez(1995)通過4组西班牙语的受试进行了阅读广度测试,发现专业译员组明显优于其他三个非专业译员组。由此,他们提出高容量的工作记忆能提高口译

影响记忆力的生理元素

影响记忆力的生理元素 为什么学习那么用功却老是记不住?为什么做事总是丢三落四?我们多么希望,能像武侠片里的主角,自带过目不忘的天生技能。影响记忆力的因素有哪些?下面,来为你介绍的影响记忆力的生理元素。 构建并储存记忆力的主要化学物质是乙酰胆碱。缺乏乙酰胆碱通常是记忆力衰退的唯一常见原因。这种记忆分子衍生于食物中的一种营养物质;;磷脂酰胆碱。摄入卵磷脂可以重新构造大脑,改善其功能。同样,补充大量卵磷脂也可以提高成年人的记忆力。佛罗里达国际大学的佛罗伦萨;萨福德的实验有力地证实了这一点。他给41位50;80岁的成年人每天服用500毫克卵磷脂,持续5个星期。结果发现,这些成年人的记忆力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影响记忆力的生理元素 2.DMAE:天然的大脑激励物质DMAE(主要来源于沙丁鱼)也是形成胆碱的原料,它可以很容易地从血液进入脑细胞中,加速大脑合成乙酰胆碱。DMAE可以减轻焦虑、改善注意力、提高学习能力,并可以适当地刺激大脑。 影响记忆力的生理元素3.磷脂酰丝氨酸:高度接纳信息的“雷达”神经递质传递信息的能力取决于是否具有一个能够高度发挥作用的受体站。信息受体主要由磷脂、必需脂肪酸和蛋白质构建而成。其中,起决定作用的磷脂就是磷脂酰丝氨酸,简称PS。磷脂酰丝氨酸能够

提高记忆力的奥妙可能在于它有助于脑细胞之间的彼此交流和联系。 影响记忆力的生理元素4.焦谷氨酸:交流大师提高记忆力和大脑功能的一种关键化学物质就是焦谷氨酸。医学专家发现,大脑和脑脊液里含有大量焦谷氨酸,于是人们开始研究这是否是一种大脑中的重要营养物质。结果发现,焦谷氨酸钠能够加强大脑左右半球之间的信息交流。 影响记忆力的生理元素5.谷氨酰胺:神奇的大脑能量物质乙酰胆碱是有关记忆力最重要的物质,许多神经递质也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有些神经递质可以加速大脑处理问题的进程,还有些可以避免大脑信息过量,谷氨酰胺是大脑用来建造、平衡神经递质的物质,因此,补充谷氨酸盐会有效地提高记忆力。 8个影响记忆力的因素影响记忆力的因素1、不良情绪 不良情绪主要是指抑郁、焦虑、愤怒等不良情绪,这些不良情绪会影响我们的思维,同时也影响着我们的记忆,导致出现记忆力减退。 影响记忆力的因素2、失眠 出现失眠,睡眠质量不好的朋友,记忆力也会有所减退。人的睡眠是休息的保护,如果人得不到休息,那么就会影响我们的记忆力与注意力。 影响记忆力的因素3、疾病 不管是生理上的疾病,还是心理上的疾病,都会导致我们出现记忆力减退。 影响记忆力的因素4、年龄

正常工作记忆容量是多少

正常工作记忆容量是多少 一个人的工作记忆容量有多少,你知道吗?下面为你整理工作记忆的容量,希望能帮到你。 如果我随便说出一串杂乱的数字,比如87543331380473527593936572981,你认为你能立刻记住多少? 一些科学家认为你应该能记住大约7个数字。从上世纪五十年代一篇题目为《神奇数字7±2》的论文开始,一些研究者就提出我们工作记忆的容量通常是5~9个“事物”,尽管也有一些科学家主张工作记忆的容量实际上更接近于4。 “事物”指的是信息的单元或成块的信息。对于前面所说的数字,你记下的可能是8、7、5、4。在这种情况下,单独的一位数字被视为一个信息单元。然而,如果你换一种分割方式,就可能会记住更多的数字:87、54、33、31,每两位数被视为一个信息单元,仅仅是信息的组合方式发生了改变。 因此,当科学家说你可以在工作记忆中保存特定数量的事物时,这些事物的规模、复杂程度和重要性都是千变万化的。总之,工作记忆容量虽小但非常重要。那么什么是工作记忆呢?工作记忆就是可以暂时储存一些临时信息的记忆系统,大脑会决定是否值得把这些临时信息转变成可长期保存的信息,比如长期记忆。 事实证明,不同的感官有不同的记忆容量。这意味着你可以记住

多少信息取决于你接收信息的方式,例如是某人对你说了某些话,还是他对你展示了某些东西。因为这个原因,区别对待不同类型的工作记忆是很重要的。每个人工作记忆的能力都不尽相同。工作记忆的个体差异是很重要的,因为它们已被证明与智商有很强的相关性。通常情况下,工作记忆容量越大等同于智商越高。 但是,为什么有些人的工作记忆容量比其他人的大呢? 注意力和记忆是不可分割的。把注意力集中在某个事物上,就会让它在脑中的印象更加深刻,从而也使得它更容易被记住。但是,使事情变得更容易被记住只是注意力的一个方面。集中注意力同样意味着忽略外界干扰信息。往往在一点上,人们的表现差异显著。工作记忆容量小的人不能很好地排除那些影响力大的、让人分心的信息。重要的不在于你能记住多少相关信息,而是你能忽略多少干扰信息。人类大脑在锁定相关信息和排除无关信息方面有不同的进程。 记忆能力不仅仅是我们一次可以往记忆中塞进多少信息,还包括我们可以舍弃多少无关信息。下次你发现自己难以记住一串电话号码或者是一副图片的时候,要责怪的就是你那爱分心的大脑。 记忆分类: 1.形象记忆 以感知过的事物形象为内容的记忆叫形象记忆。这些具体形象可以是视觉的,也可以是听觉的、嗅觉的、触觉的或味觉的形象,如人们对看过的一幅画,听过的一首乐曲的记忆就是形象记忆。这类记忆的显著特点是保存事物的感性特征,具有典型的直观性。

工作记忆研究的现状

工作记忆研究的现状 [摘要]:有关记忆的研究由来已久,90年代又兴起了对于工作记忆的研究热潮。通过对工作记忆与短时记忆的对比,工作记忆研究方法的现状与观点的叙述以及工作记忆的理论模型的介绍和理论问题的探讨,简要回顾有关工作记忆研究的发展和理论趋向。 [关键词]:工作记忆;语音回路;视空初步加工;中枢执行系统; 有关记忆的研究由来已久,20世纪90年代又兴起了工作记忆研究的热潮,本文主要通过对工作记忆与短时记忆的对比、工作记忆研究方法的现状与观点的叙述以及工作记忆的理论模型的介绍和理论问题的探讨,简要回顾有关工作记忆研究的发展和理论趋向。 一、工作记忆与短时记忆 1974年,Baddeley和Hitch在模拟短时记忆障碍的实验基础上,从两种记忆存储库理论中的短时记忆的概念出发,提出了工作记忆的三系统概念,用“工作记忆”代替了原来“短时记忆”的概念。Baddeley认为工作记忆指的是一种系统,它为复杂的任务比如言语理解、学习和推理等提供临时的储存空间和加工时所必需的信息,工作记忆系统能同时储存和加工信息,这和短时记忆概念仅强调储存功能是不同的。工作记忆分成三个子成分,分别是中枢执行系统、视觉空间初步加工系统和语音回路。 但是直到今天很多教科书都还依旧将工作记忆等同于短时记忆(如张春兴的《现代心理学》等等)。虽然短时记忆与工作记忆的含义以及概念有相通的地方,但是短时记忆与工作记忆是不同的两个概念,并且对于这两个概念应该从机能的角度和构成的角度两个方面加以区分。 第一,从机能的角度加以区分。 如果从机能的角度考虑工作记忆,它所保持、存储的信息是以后复杂的认知活动中不可缺少的,并且基于这种存储基础上的处理与加工是以后复杂的认知活动的前提条件。举一个例子,比如说心算中的记忆就是一种工作记忆。而短时记忆的机能仅仅是起到对信息的存储作用,其存储的信息未必一定是下一步认知活动所要运用到的信息,比如说我们要打电话,所查到的一个电话号码,我们拨过这个电话以后就忘了。如果仅从对信息的存储这一角度考虑,工作记忆与短时记忆是相通的,但是在机能方面工作记忆比短时记忆,多了一个前期的加工功能。 第二,从构成的角度加以区分。 与机能的角度不同的是,工作记忆与短时记忆在系统结构,构成水平上的区分是相当复杂的。工作记忆系统与短时记忆系统到底是两个完全独立的系统,还是短时记忆系统包含工作记忆系统,还是反之,这一直都是人们争论的话题。但是支持工作记忆系统包含短时记忆系统的人要相对多一些。Baddeley & Logie于2002年、Cowan于1999年的研究都支持这种观点。用Engle的话说就是,工作记忆系统是由“短时记忆”和“控制加工机能”两个部分构成的。但是必须指出的是这里的“短时记忆”指的是“短时记忆存储库”。 按照两种记忆存储库理论的观点,短时记忆的存储仅仅靠“短时记忆存储库”这一个单一的功能是无法实现的。要想实现短时记忆的机能,“控制加工机能”是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从这个观点出发“工作记忆”与“短时记忆”在组成结构上并没有大的差别,都是由“短时记忆”和“控制加工机能”所构成的。但是“工作记忆”与“短时记忆”在组成结构的差别

视觉工作记忆内容对自上而下注意控制的影响

心理学报 2011, Vol. 43, No.10, 1103?1113 Acta Psychologica Sinica DOI: 10.3724/SP.J.1041.2011.01103 收稿日期: 2010-09-29 * 国家社科基金“十一五”规划(教育学)国家青年基金课题项目(CBA090125),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08JJDXLX266)。 通讯作者: 杨海波, E-mail: psy-yhb@https://www.360docs.net/doc/806454827.html, 视觉工作记忆内容对自上而下注意控制的影响: 一项ERP 研究* 白学军1 尹莎莎1 杨海波1 吕 勇1 胡 伟1 罗跃嘉2 (1天津师范大学心理与行为研究院, 天津 300074) (2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875) 摘 要 采用视觉搜索范式, 以二维抽象对称图形为材料, 通过记录\16名被试在长短两种时间间隔(ISI)条件和有效、中性、无效三种视觉工作记忆内容条件下的行为反应和事件相关电位(ERPs), 探讨视觉工作记忆内容对自上而下注意控制影响的认知过程和脑机制。结果发现:(1)无论ISI 长或短, 有效信息条件(记忆图形与目标所在的背景图形相同)的反应时均显著短于无效信息条件(记忆图形与目标所在的背景图形不同)。(2)有效信息条件下的额区P2波幅显著大于中性信息条件(记忆图形不出现在搜索序列中); 枕区P1、N1波幅和潜伏期在视觉工作记忆内容条件下差异不显著; 短ISI 条件下, 有效信息条件下的枕区P300波幅显著大于无效信息条件; 长ISI 条件下, 有效信息条件的枕区P300波幅显著小于无效信息条件。表明当目标出现在与记忆内容相匹配的客体中时, 激活了工作记忆中的客体表征, 以自上而下的方式优先捕获注意; 同时ISI 变化对此过程起着调节作用。 关键词 视觉工作记忆; 信息内容; ISI; 自上而下注意控制; 事件相关电位 分类号 B842 1 引言 现实生活中, 个体只能有选择地加工有用信息, 同时抑制无关信息, 这样才能确保认知活动的高效率。在这一过程中, 注意控制起着重要的作用。Desimone 和Duncan (1995)提出视觉注意的偏向竞争模型(biased competition model)认为, 存在两种注意控制方式:(1)自下而上注意控制, 主要受刺激性质(如刺激的特异性和凸显性)的影响; (2)自上而下注意控制, 主要受目标与期待(当前的目标、对刺激位置和出现时间的期待)的影响(Yantis, 2000; Luck & Vecera, 2002)。大量行为实验结果表明, 自上而下注意控制在注意选择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Soto, Heinke, Humphreys, & Blanco, 2005; Soto, Humphreys, & Heinke, 2006)。 自上而下注意控制的加工机制是通过激活储存在工作记忆中的目标表征或模板来完成的。工作记忆主要参与外界信息的加工、暂时性存储和执行控制等认知过程, 注意控制则控制了外界信息进入信息加工系统的通道, 二者结合在一起构成了信息加工系统的中心环节。视觉工作记忆主要负责加工视觉信息, 例如物体的形状、颜色等, 当注意与视觉工作记忆共享某些特征时, 视觉工作记忆内容会对注意选择产生一定影响。但是研究者从行为角度对工作记忆能否自动引导注意选择的研究结果不一致。 一些研究者(Downing, 2000; Oliver, Meijer, & Theeuwes, 2006; Soto et al., 2005; 杨海波, 尹莎莎, 白学军, 2010)认为, 保持在工作记忆中的目标模板使视野中具有目标特征的刺激自动优先获得注意, 结果支持偏向竞争模型。Downing (2000)的研究以人脸图片和几何图形为材料, 发现探测刺激出现在

影响速读记忆力的因素

影响速读记忆力的因素 对此六个因素简单解释如下:影响因素很多,但这是主要的。 一.人的正常健康的大脑为阅读和记忆提供了广泛的可能性。 二.学习的环境(家庭、教育、社会以及自己创造的环境等)良好的环境信息刺激,良好的教育,决定人们的智力发展的现实性;家庭和社会也是很重要的。 三.影响学习的心态(即影响学习的心理因素)。 四.方法好的方法,可事半功倍,是提高阅读和记忆能力的关键。 五.营养与运动人体所需营养与阅读和记忆能力关系密切,多吃健脑益智食物,对提高阅读能力和记忆能力大有好处;而运动可以补充大脑所需的氧气。 六.睡眠良好的睡眠有益于精力集中和记忆与思维 下面wtt再为大家介绍关于快速阅读前的准备步骤,供大家参考和学习。 我们准备开始阅读。但请先别开始读书的内容。这里有一些需要预先完成的步骤。 1、消除所有干扰因素。 除了阅读内容以外的任何可能引起你思考或注意的内容都应该移除。旁边有人在对话聚会电视或者是一个不舒服的座位背景

音乐(OK OK, 我知道很多读者是大学学生,会常常强调听着背景音乐他们会学得更好。 你可以继续这么认为,但这是错误的。可能你会喜欢这种方式,但你并没有学得更好。任何可能占据你大脑的东西都会降低你的注意力,哪怕是在大脑的背景里降低!如果你愿意骗自己的话那就继续吧,但如果你真的愿意认真对待快速阅读,消除这些干扰因素吧。) 2、问你自己:我的目的是什么 为何读这本书它属于哪类作品传统作品或是用来消遣时间的虚构作品为何要匆匆地读完它像吃悠闲晚餐一样,坐好后一口一口地慢慢品尝,在大脑中慢慢将这些可口的段落反复思考。或是某门课的补充阅读,你对它的中心思想一定比较熟悉。 想一下阅读这本书的原因。或是即将会对这些补充阅读进行考试也许是为了寻找一些新的想法而阅读又或者是你需要为他写一篇书评。最后还可能是你要向他人教授它。每次阅读时的目的有很多种,对吧在你打开书之前,花一分钟时间告诉自己你阅读它的目的。它能很大程度上决定,从此刻起,你将会如何阅读这本书。 3、先来个10分钟的浏览。 花上10分钟或是更少的时间先浏览一下整本书。如果你还没这么做过,那就先完成它吧。将每本书当作是一个七巧板。将所有内容倒出来,在将所有内容重新置于一处之前先把所有页面进

反应迟钝记忆力超差的原因

反应迟钝记忆力超差的原因 记忆力减退是很多人常见的问题。想要提高记忆力,饮食一定要注意多摄入一些补脑、提高记忆力的食物,那么到底记忆力减退吃什么食物呢?下面是为你整理的反应迟钝记忆力超差的原因,希望对你有帮助! 记忆力差的原因 1、睡眠不足 前夜疯得太晚,可能直接导致你今天记不住新同事的名字。“当我们睡眠时,大脑的某些部位也处于休息,而与记忆和情感相关的深层部分却更加活跃。”纽约神经与睡眠诊所医学博士艾伦这样说,“睡眠不足和睡眠不规律的人,不仅仅会受到记忆力减退的困扰,还会疲劳,主意力不集中,反应迟缓。”一天八小时睡眠的建议未必人人适用,如果你早上醒来时感到疲乏,或者在白天瞌睡连连,则说明你需要更多睡眠时间。 2、焦虑与忧虑 研究表明,哪怕只是因为即将在CEO面前做报告而紧张也会影响你的记忆力。很多证据表明忧虑、焦虑、躁郁都会影响记忆中枢。严重的健忘往往映射了严重的情绪波动。长时间处在压力状态下会提高大脑中皮质醇的水平,从而导致脑细胞树突减少(脑细胞互相链接的桥梁),其结果就是储存和调取记忆的能力受到影响。但好消息是,

当健忘是由情绪波动引起的,则多半至少可以部分修复。当情绪平复,健忘的问题就会好很多。 3、压力 紧急情况下你可能连自己家的电话号码都可能记不起来。一项发表在《神经》杂志上的研究表示,压力会影响大脑中控制工作记忆的部分。研究者发现持续的压力刺激会降低大脑中与思维过程相联系的受体敏感。尽管此项试验是在动物身上完成的,但人类大脑构造相似。专家认为:“持续和慢性的压力刺激是有害的。 具体来说,经常暴露在糖皮质激素(一种由肾上腺分泌的激素)中同样会让脑细胞减少受体数,让大脑对神经化学物质的反映减缓。“寻找减缓压力的方式同样对记忆力有帮助:加州大学的一项研究表明练习冥想不仅清除压力,也可改进记忆力。在两周内连续练习8组45分钟冥想的学生们,GRE平均成绩从460分提升至了520分。 4、不爱运动 是的,身体不动的话,你的记忆力也会生锈。美国科学家的实验发现:每天规律运动有助于帮助保持记忆力的敏锐。“运动帮助改善心情和睡眠,并籍此影响认知能力和记忆力”,杜克大学的福杜希博士说。以发表在《大脑、行为与免疫》期刊上的动物实验为例,连续12周跑步锻炼之后,大脑细胞生长得到了增长。福杜希博士推荐一周四次,每次45分钟的有氧运动。 5、缺乏维生素B12 科学家研究发现:维生素B12是维持神经和血液细胞健康必须

口译记忆机制+短期、长期、工作记忆+笔记系统

口译记忆机制+短期、长期、工作记忆+笔记系统 良好的记忆力是译员必须具备的技能,是译员得以施展其口译能力的前提条件。记忆包括输入、储存和重现三个过程,一般可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有研究表明,瞬时记忆只能使语言信息保持0.25秒至2秒,之后记忆的信息便会消失,它是大脑最短的记忆。做口译,尤其是同声传译,要求译者反映迅速,其实就是强调译者要有瞬时获取信息的能力,这也是口译人员需要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在同传训练初期,教师会要求学生做一个月左右的跟读训练,即在讲话者开始讲话后,学生等待五六个词的时间,然后复述讲话者刚刚讲过的内容。在整个跟读练习过程中,学生始终要与讲话者保持五六个词的间隔,不许缩短,但可以适当延长。这种练习就是要着力训练学生瞬间捕捉信息的能力。 短时记忆启动后,捕捉到的关键瞬时信息得以暂时储存。虽然信息保持的时间短,但对口译人员来说,该时段的记忆相当重要,它是译者进行高强度脑力活动的关键时刻。此时,译者对源语的记忆还十分清楚,可以利用这一时段将捕捉到的瞬时信息迅速进行各种关联并进一步完成由源语到目的语的转化。短时记忆除了可以获取谈话者正在讨论的信息,还可以激活长时记忆中的相关信息。但短时记忆的特点是容量小和持续时间短。因此,该时段记忆的信息应尽快使用,否则,时间拖延久了便会遗忘。鉴于短时记忆的这一特点,译者在做交传时应用笔记来帮助大脑储存信息。笔记记录的是类似于路标一样的信息,译员在阅读时,相关信息将存储在大脑中的短时记忆激活,并指引其将信息进行分析和整合,最终予以传译。 最后,经过加工的语言信息进入长时记忆阶段。长时记忆的信息容量要大得多,信息的保持可以从短时直至终身,是大脑长期保持信息的重要手段。在口译的记忆过程中它配合短时记忆共同完成大脑的记忆工作。长时记忆对我们口译的影响很大。长时记忆的信息都是经验性的,人们听过、看过、经历过的事情都可以留在长时记忆中,随时可提取出来与正在听到的信息相结合,从而帮助人们更透彻地理解信息。对口译员来讲,大脑储存的知识越多,经验知识越丰富,就越能在口译时发挥出最佳的水平。 概况来讲,三种记忆机制在口译过程中各司其职。瞬时记忆由瞬间感知信息、接收外界信号的作用,所以通常与源语听辨有关;短时记忆与长时记忆都有一定的持续时间,所以与译员对源语信息的储存有关;而长时记忆的持续时间最长,有积累和相互重叠的特点,所以与译员长期以来的语言学习和知识积累有关。就记忆而言,“瞬时记忆”是口译的前提,“短时记忆”是口译的关键,“长时记忆”是口译的基础。

浅论选择性注意与视觉空间工作记忆的交互作用

浅论选择性注意与视觉空间工作记忆的交互 作用 论文关键词:空间注意空间工作记忆基于物体的注意物体工作记忆 论文摘要:传统上只是从单方面讨论了选择性注意一与视觉空间工作记忆之间的关系,即认为注意选择有限信息以进人工作记忆。近期的一些研究发现,视觉空间工作记忆的内容影响选择性注意的分配,注意选择工作记忆中保持的空间或物体表征,选择性注意对于正确保持空间或物体信息是必需的认知调节。文章最后指出,关于选择性注意与视觉空间工作记忆交互作用的研究为将来进一步揭示基于空间与基于物体的注意选择之间的交互作用关系提供了一个很好的途径。 1引言 对于视觉注意所选择的信息表征的类型,目前已得到大量实验证据支持的主要有两种理论观点,即基于空间(space一based)和基于物体((object一based)的视觉注意理论。基于空间的理论模型认为,视觉选择是基于对视野的纯粹的空间表征进行操作的,视觉注意选择的是特定的空间位置,然后才对落在所选空间内的物体进行加工。基于物体的理论模型认为,视觉注意选择的是根据格式塔知觉组织原则对视野的注意前组织而得到的知觉物体(perceptualobjects),而不管物体所处的空间位置。Ely等(1994)首次在单任务范式下同时确立了基于空间与基于物体的注意,说明这两种注意成分不是完全相互排斥的,而是可以交互作用的方式共同作用于视觉加工过程。后来的一些研究

进一步证实了Egly等人的发现,并在单任务范式下初步探索了基于空间与基于物体的视觉选择的交互作用关系。 工作记忆是一个临时保存有限信息的认知系统,其中的信息时刻处于激活状态,以便随时进人其它认知过程。Baddeley(1986)提出了一个著名的工作记忆模型,这个模型包括两个独立的工作记忆系统,即视觉空间(visuospatial)和语音(verbal)工作记忆。后来的研究发现,视觉空间工作记忆又可进一步划分为若干独立的子系统,如空间工作记忆和物体工作记忆的分离等。这种工作记忆结构的分离反映出,在哺乳动物视觉系统中,有两条独立的神经通路以分别加工空间和物体视觉特征,即所谓的“where”系统和“what”系统。 对于选择性注意与视觉空间工作记忆这两个认知系统之间的关系,过去一般只看到它们之间的一个单向联系,即认为注意选择感觉信息以进入工作记忆中,注意对于工作记忆起着闸门控制的作用。然而,近期的一些研究从另一方向揭示了选择性注意与视觉空间工作记忆之间的重要关系,即工作记忆的内容会影响注意的分配,注意选择工作记忆中保持的空间位置或物体。以下从基于空间与基于物体的注意两方面来探讨选择性注意和视觉空间工作记忆之间的上述重要关系。 2空间注意与空间工作记忆 2.1空间工作记忆对空间注意转移的导向作用 Awh等(1995假设,如果空间选择性注意指向工作记忆所保持的空间位置,那么与非记忆空间相比,对记忆保持空间的视觉加工效率将显著增强。实验中要求被试在空间工作记忆任务的保持阶段完成一个选择

如何科学提高记忆力

如何科学提高记忆力 1、情绪会扰乱记忆力 见证了犯罪现场的人往往会回忆起完全不同的场景。美国爱荷华州立大学的心理学家 加里威尔斯博士解释说:目击者的描述可能被恐惧感所歪曲了。恐惧会引发一种生存反应,进而让情绪影响到了记忆力的编码。 2、并不存在被定格的记忆 很多人认为有些事件细节会像照片一样留存在他们的脑海中。美国贝勒大学心理学和 神经科学系的主任查尔斯韦弗博士解释:人们的记忆就像一篇不断编辑的记叙文。纽约大 学的研究者对经历“9 11事件”的3000多名美国人进行调查后发现:大约有60%的人在 一年之后仍记得很多细节,但3年后,这一比例降至50%,这说明“闪光灯式记忆”并不 比其他类型的记忆更准确。 3、似曾相识的感觉是真的 我们经常会在陌生环境产生一种对周围或人物的熟悉感。有专家解释道:这是一种基 于熟悉感的反应,很有可能是一种特定的气味或感觉触动了大脑深处一些相关的、处于休 眠状态的记忆。 4、压力会挤占记忆空间 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医学院的研究者发现:与控制组相比,连续4天接受高剂量 应激激素皮质醇与压力有关的激素的参与者,在回忆测试中表现较差。美国匹兹堡大学的 研究者发现:在20年里总是报告压力大的女性,其大脑内与记忆相关的海马体右侧的体 积会有所缩小。 5、突然“卡壳”不是记忆力下降 我们都曾有过这样的感觉:话到嘴边又忘了说什么。美国克利夫兰诊所的大脑健康专 家认为:30岁过后,大脑快速获取信息的能力开始自然下降。储存信息的大脑细胞并没有死亡,只是被激活的速度放慢了,因此这并不意味着记忆力的下降。 6、大脑爱打盹 与观看视频相比,45分钟午睡后,大脑回忆信息的能力会增强5倍。 7、女性更善于回忆事情

工作记忆

工作记忆理论背景 记忆三级加工模型受到挑战: ?它的基本假设是,长时记忆是材料在短时记忆中保持时间长度的直接函数。但研究表明,仅仅在STM中复述的信息并不能保证进入长时记忆,由此产生了 加工水平说,认为记忆痕迹的持久性是加工深度的函数。 ?它的基本假设是STM对学习来说是关键的工作记忆系统,那么STM受损将带来学习困难。然而,Shallice和Warrington(1970年)发现,STM有缺陷的病 人虽然数字记忆的广度有所下降,但仍能进行正常的长时学习,且在日常生活 中的认知技能也没有什么损害。 工作记忆的提出 1974年,Baddeley巴德莱和Hitch辛奇在模拟短时记忆障碍的实验基础上提出了工作记忆的三系统概念,用“工作记忆”代替了原来“短时记忆”的概念。 Baddeley认为工作记忆指的是一种系统,它为复杂的任务比如言语理解、学习和推理等提供临时的储存空间和加工时所必需的信息,工作记忆系统能同时储存和加工信息,这和短时记忆概念仅强调储存功能是不同的。另外工作记忆模型认为STM不是一个单独的系统,二是一个由很多独立成分组成的复杂系统。 基本观点: 工作记忆(Working Memory, WM)是一个容量有限的系统,它用于暂时存储和操纵加工信息,以完成复杂任务。它是由英国心理学家Baddeley等人于1974年提出的一个记忆模型。 Baddeley提出的工作记忆包括三个部分 1、基于语音的语音环。负责以声音为主的基础信息的存储与控制。 2、视觉空间模板。负责加工视觉和空间信息。 3、中央执行系统。是工作记忆模型的核心,负责各子系统之间以及 它们与长时记忆的联系,也负责注意资源的协调和策略的选择与计 划。 工作记忆的三个组成部分 语音回路:语音回路和短时记忆大部分是重叠的,这是一个包含着语音形式的信息的容量有限的系统,主要用于言语复述,负责以声音为基础的刺激信息的存储与控制。包含两个成分:保持语音信息一两秒的记忆存储;另一个是对声音的调节与控制过程。 视觉空间模板:是一个容量有限的系统,主要用于暂时存储视觉的和空间的信息。 中枢执行系统:是一个容量有限的系统,它类似于注意,主要负责自语音回路及视觉空间初步加工系统这两个系统与长时记忆之间进行联系,同时还负责信息加工策略的选择与计划。主要的工作有选择注意、任务管理、计划、监控以及编码等。 工作记忆理论的发展 Baddeley等人在原来工作记忆模型的三成分外提出工作记忆的第四种成分——情境缓冲器(The Episodic Buffer)的概念,情境缓冲器也是在中央处理器的控制之下的。 情境缓冲器是一个能用多种维度代码存储信息的系统,为语音环、视觉空间模板和长时记忆之间的提取提供一个暂时信息整合的平台。每一个系统都包括了一系列不同的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