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ACK任务下视觉工作记忆负荷研究

N-BACK任务下视觉工作记忆负荷研究
N-BACK任务下视觉工作记忆负荷研究

摘要实验采用n-back范式,考察了视觉工作记忆负荷与反应时、辨别力和主观评价的关系,以及空间位置记忆负荷与图形记忆负荷的差异。结果发现,随着记忆负荷的增大,反应时延长,辨别力降低,主观负荷提高。视觉图形记忆任务的负荷水平高于视觉空间位置记忆任务的负荷水平;同时也为视觉图形记忆和视觉空间记忆具有不同的加工过程提供了证据。

关键词视觉工作记忆负荷,n-back范式,nasa-tlx量表。

分类号b849

1引言

在人机交互作用中,工作记忆负荷过高(或过低)是产生操作错误的重要原因之一。人机界面的优化设计必须使工作记忆负荷与用户的水平相适应[1]。

有研究者采用n-back范式对工作记忆负荷进行了大量的研究。n-back范式要求被试将刚刚出现过的刺激与前面第n个刺激相比较,通过控制当前刺激与目标刺激间隔的刺激个数来操纵负荷。该范式的优点在于将任务设计成在工作记忆上施加一连续的、参数可变的负荷,而其它任务需求保持恒定[1,5,6]。然而这些研究大多集中于言语记忆子系统,即便是在视觉空间记忆的研究中也往往针对空间位置,而对视觉客体的研究尚属少见[7]。然而人们对语言材料与视觉图形材料的加工过程存在差别,在言语方面获得的结果可能与视觉空间记忆的研究结果并不一致;视觉空间位置与视觉客体的记忆也可能存在着不同的加工规律[8]。

本实验采用n-back范式,考察了视觉工作记忆负荷与反应时、辨别力和主观评价的关系,以及空间位置记忆负荷与图形记忆负荷的差异,旨在为人机系统的优化设计提供心理学依据。

2方法

2.1被试

16名(9男7女)在校本科生和研究生,身体健康,右利手,视力(或矫正视力)正常,年龄在19~2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3.2±1.9岁。

2.2实验材料

制作8幅黑色背景下的白色抽象几何图形作为实验刺激,其高度和宽度均为2.6cm。实验刺激的6个呈现位置均匀分布在以屏幕中心为圆心,以5cm为半径的圆周上。实验装置主要由一台带19″dell显示器的pⅱ450型兼容机和头部支架构成。

2.3实验设计与程序

实验采用2(任务类型)×3(任务难度)的被试者内设计。以n-back范式操作任务难度。当n=1时,要求被试比较当前刺激和与它相邻的前一个刺激;当n=2时,则比较当前刺激和它前面隔一个位置上的刺激;当n=3时,要比较的是当前刺激和它前面隔两个位置上的刺激,由此获得低、中、高三种相应的任务难度,每种任务难度下包含有240+n个刺激,实验时间约为9分钟,整个实验需花费大约2小时。

任务类型包括位置匹配任务和图形匹配任务两类。在位置匹配任务中,要求被试判断两个刺激呈现的位置是否相同,而不管两者是否为同一个图形;在图形匹配任务中,则要求被试判断两个刺激是否为同一个图形,而不管它们的呈现位置如何。

实验中,先向被试呈现一个“+”作为注视点,然后立即呈现实验刺激200毫秒,从实验刺激消失到下一个实验刺激出现的时间间隔为2秒。要求被试分别以左(或右)手食指对实

验刺激序列中的匹配刺激或不匹配刺激作相应的按键反应(“是”或“否”),由计算机记录反应结果。匹配刺激与不匹配刺激呈现数目的比例为1:2。被试的观察距离为1米。

当每个实验序列结束时,要求被试完成nasa-tlx量表[9],对任务负荷进行主观评价。nasa-tlx量表包括心理要求、生理要求、时间要求、作业成绩、努力和挫折水平六个维度。对量表的评价由两部分构成,首先要求被试对这六个维度进行两两比较,以确定各维度在负荷中的权重,共比较15次;随后要求被试在100mm线段上标记各个维度的负荷量。

正式实验前一天对被试进行训练,使被试熟悉实验情景,以减低练习效应。

3结果

3.1反应时

反应时的结果见表1。表1中显示,随着记忆负荷增大,反应时增长。

对反应时进行2(反应类型:匹配与不匹配)×2(任务类型)×3(任务难度)的被试者内三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发现,上述三个因素的主效应均显著。其中反应类型:f(1,15)=6.163,p<0.05;任务类型:f(1,15)=77.583,p<0.001;任务难度:f(2,30)=16.838,p<0.001。图形匹配任务的反应时长于位置匹配任务,对匹配刺激的反应时大于非匹配刺激;低、中和高三种负荷水平的两两差异显著(p<0.01),高难度任务的反应时最长,中等难度次之,低难度任务的反应时最短。

反应类型与任务类型的交互作用显著,f(1,15)=5.514,p<0.05。简单效应(见图1)分析发现,在匹配和不匹配两类反应中图形匹配任务的反应时均比位置匹配任务长,匹配:f (1,15)=96.97,p<0.001;不匹配:f(1,15)=51.56,p<0.001;但只有在图形匹配任务中匹配刺激的反应时长于不匹配刺激,位置匹配:f(1,15)=1.07,p>0.05;图形匹配:f (1,15)=10.77,p<0.01。

反应类型与任务难度的交互作用显著,f(2,30)=7.446,p<0.05。简单效应(见图2)分析发现,在匹配和不匹配两类反应条件下,反应时总是随着任务难度增大而增长,其中匹配:f(2,30)=22.93,p<0.001;不匹配:f(2,30)=30.63,p<0.001;但只有在低难度条件下匹配反应的反应时长于不匹配反应,低难度:f(1,15)=14.38,p<0.01;中难度:f (1,15)=0.63,p>0.05;高难度:f(1,15)=1.45,p>0.05。

3.2辨别力

根据信号检测论的原理,将被试对匹配刺激的正确反应计为“击中”,对非匹配刺激的错误反应计为“虚报”,由公式(1)和公式(2)分别计算各种实验条件下被试的辨别力(d′)和反应倾向(β),见表2。

d′=z(击中率)-z(虚报率)(1)

β =o(击中率)/o(虚报率)(2)

公式(1)中的z(击中率)和z(虚报率)分别表示击中的条件概率和虚报的条件概率的z分数。公式(2)中的o(击中率)和o(虚报率)表示击中的条件概率和虚报的条件概率的z分数所对应的y值。

对d′进行2(任务类型)×3(任务难度)的被试者内二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发现:d′的任务类型和任务难度主效应均显著,任务类型:f(1,15)=136.074,p<0.001;任务难度:

f(2,30)=121.655,p<0.001,其中位置匹配任务的d′大于图形匹配任务;三种负荷水平的两两差异显著(p<0.001),即随任务难度提高,被试的辨别力逐渐下降。

任务类型与任务难度的交互作用显著(f(2,30)=12.217,p<0.001)。简单效应(见图3)分析发现,随任务难度提高,辨别力下降(p<0.001),位置匹配任务的d′大于图形匹配任务(p<0.001)。

对β进行方差分析后发现,各种效应均未达到显著水平。其中任务类型:f(1,15)=0.770,p>0.05;任务难度:f(2,30)=2.857,p>0.05;交互作用:f(2,30)=1.696,p>0.05。因此可以认为,被试行为反应的差异与判断标准无关。

3.3主观评价

根据nasa-tlx量表计算出主观心理负荷各维度的权重,将各维度评价值加权之和作为总负荷。

各维度权重的计算步骤如下:

(1)维度间配对比较,将在被试主观体验到的负荷中作用较大者记为1,较小者记为0。

(2)计算某种实验条件下所有被试某一维度上的得分之和与该实验条件下所有维度得分之和的比值,以此作为该维度在该实验条件下的权重。

表3显示,主观心理负荷的不同维度具有不同的权重,除了位置匹配1-back任务外,其余条件下权重最高的维度均为心理要求,各任务条件下权重最低的是挫折水平维度。

表4显示了不同实验条件下的总负荷及各维度的负荷值。对总负荷及其六个维度上的负荷值分别进行2(任务类型)×3(任务难度)的方差分析,结果如表5所示。图形匹配任务的总负荷高于位置匹配任务,其中心理要求和努力两个维度的任务类型主效应显著。随任务难度增加,总负荷增大,低、中、高三种负荷水平的两两间差异显著(p<0.05)。除了生理要求和作业成绩维度之外,其余四个维度的任务难度主效应均显著。总负荷在任务类型与任务难度上的交互作用显著。进一步的简单效应(图4)分析发现,只有图形匹配任务的总负荷随难度提高而增大,而位置匹配任务的总负荷则不随难度变化而变化;高任务难度下,图形匹配任务的总负荷大于位置匹配任务,低、中任务难度下的两种任务类型的总负荷之间无显著差异。其中低:f(1,15)=1.33,p>0.05;中:f(1,15)=4.32,p>0.05;高:f(1,15)=9.06,p<0.01。对挫折水平的任务类型与任务难度的交互作用的简单效应分析得到了与总负荷相一致的结果,图形匹配任务的挫折水平随难度提高而增大,高难度任务下图形匹配任务的挫折水平大于位置匹配任务(p<0.01)。这表明总负荷任务类型与任务难度的交互作用主要体现在挫折水平上,主观负荷量表在较高任务难度下对负荷更敏感。

4讨论

本实验还发现,仅在低难度任务下匹配刺激的反应时长于非匹配刺激,中、高任务难度下匹配刺激与非匹配刺激反应时无差别。笔者认为反应时由三部分组成:对新刺激进行编码的时间、刺激匹配的时间以及做反应的时间。在低任务难度下,对新刺激编码时间相对较短,做反应的时间相对稳定,反应时主要受刺激匹配时间的影响,使得匹配刺激的反应时较非匹配刺激长。随任务难度增大,对新刺激编码的时间延长,刺激匹配时间在反应时中所占的比重相对减小,这就缩小了匹配刺激与非匹配刺激反应时的差距,因此中、高难度下两类刺激反应时无差异。

此外,在本实验中被试对两类任务的辨别力和主观评价均存在差异。位置匹配任务的辨别力总是显著高于图形匹配任务,并且随任务难度提高,辨别力降低。图形匹配任务的主观负荷随任务难度提高而增大,位置匹配任务的主观负荷则不随难度提高而增加;在低、中难度条件下,两类任务的主观负荷差异不显著,只在高负荷条件下图形匹配任务主观负荷大于位置匹配任务。据此推论,上述两类任务在辨别力和主观负荷上的差异反映了前者对视觉工作记忆负荷的测定比后者更为敏感。

应该指出,本研究的所有刺激均随机呈现在以屏幕中央为圆心,半径为5cm的圆周上,笔者推测,被试是将视觉刺激的位置信息和客体信息进行整合加工,位置的改变也可能对行为反应和主观评价等指标产生影响。这一假设已经得到了一些实验支持[10~12],但还需要进一步的更直接的实验证据。

5小结

n-back任务可以作为视觉记忆有效的负荷作业,反应时、辨别力以及主观负荷水平都随负荷增大而相应变化。视觉图形记忆任务的负荷水平高于视觉空间位置记忆任务,它们可能存在着不同的加工过程。

十分钟学会右脑图像式记忆法

十分钟学会右脑图像式记忆法 多少同学在背诵记忆的过程中重复着使用低效的方法?下面是的小编为你们整理的文章,希望你们能够喜欢 这个大概数不胜数,努力是好事,但如果能在努力背诵记忆的基础上,去学习和使用一些新的方法去背诵,就能够显著的提高效率。学习不是单纯的体力活,方法的优劣很大程度上会决定我们的效率和一段时间内的发展上限。 一般的背诵方法是怎样的呢? 是不停的念诵,一遍又一遍的大声的吼出来。这是初中高中很常见的记忆方法。但是我们想要提高效率,就得了解下更多的一些个方面。比如人到底是怎么去记忆的? 在NLP看来,人获取外界信息主要通过五感。视听嗅味触这五感在人的主观经验中,又可以分为三种内感官,即视觉内感官、听觉内感官和感觉内感官。 我们的记忆和背诵,就是从外界获取信息,并牢固建立起链接的过程。那么信息在人的大脑中主要呈现为视觉、听觉和感觉,而一般的背诵方法,主要利用的是我们的听觉进行记忆。 一遍遍的背诵,建立起来的就是听觉的记忆。 那么在这三种内感官中哪一种比较发达呢?其实是视觉! 不同人的感官类型敏感度各有不同,但从中国人普遍的情况来看,

视觉更为发达。同样的表达方式,写下来的文字表达的信息量更大且更精准,视觉获取的信息更快。而如果通过语音念出文字,获取的速度会慢很多,而且有相当多的字词同音必须通过字形来区分。 所以,视觉的记忆是比听觉的记忆更有优点的。但是为什么大部分学校里还是利用听觉背诵居多呢? 我认为主要有这几点原因: 从历史上,就是以听觉背诵为主。古人的文章是合辙押韵的,利用听觉背诵就很有优势,而现代的文章有几个合辙押韵? 看起来热闹。如果是静静的看不出声,老师们总觉得你没在背 惯性。改变传统做法是很困难的。 那么我们到底应该怎么去背诵呢? 并不是只单纯的用其中一种方式,而是在我们已经惯用听觉记忆的基础上,增加视觉记忆的方法,两者同时进行。通过两个渠道获取并且巩固记忆,就能更好的增加我们的效率。 右脑图像式记忆法 右脑图像式记忆法有其适用的范围,适合精确度高的逐字的记忆。 主要的原理,是在我们的头脑中形成我们所要背诵文字的视觉印象后,通过正倒背加强文字的形象。当视觉记忆巩固的时候,重复进行听觉的背诵,就能够非常的流畅。可以很好的解决背一半儿想不起来的问题。 在回忆的时候,就能够看到大概的文字的影像,背出来就会比较流畅。

记忆力训练课程

视知觉统合训练课程(二) 记忆力训练 一、记忆概述 1、记忆的基本概念:记忆是过去经历过的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不仅认识到的事物的映像能保存在人的头脑中,而且体验过的情感及作过的动作和行为都可以保存在人的头脑中。记忆主要以回忆(再现)和认知(再认)的方式表现出来。 2、记忆过程 识记:无意识记(事先没有明确的目的,无需意志努力的识记) 有意识记(有明确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且采取一定方法的识记) 保持和遗忘:保持是记忆的中心环节 遗忘是对识记材料不能再认和再现,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先快后慢, 随着时间的推移,遗忘的速度会逐渐减慢,所以要及时复习 再认和回忆:再认:过去感知过的事物重新出现时,感到熟悉,即原刺激出现,能认出来回忆:感知过的事情没有出现,但由于某种需要而能呈现出来 二、记忆的类型及规律 1、从记忆保持时间的角度:瞬时记忆(感觉记忆) 短时记忆(工作记忆) 长时记忆(长久保存) 2、从主题参与角度:无意记忆 有意记忆 3、从记忆内容角度:陈述性记忆(如人名、地名,如什么是什么,什么不是什么等) 程序性记忆(如何做事情的记忆) 三、记忆与儿童心理发展的关系 1、记忆与知觉的发展:记忆是在知觉的基础上进行的,而知觉的发展离不开记忆。 2、记忆与想象、思维的发展:婴幼儿的想象和思维过程都要依靠记忆,2岁左右的儿童的想象基本上是记忆的简单加工,婴幼儿最原始的想象和记忆不容易区分。 3、记忆与语言的发展:婴幼儿学习语言也要靠记忆。 4、记忆与情感、意志的发展:婴幼儿记忆的发展影响他们情感和意志的发展。 四、儿童记忆发展的特点 1、婴儿记忆发展的特点 3个月婴儿已具有一定线索提示下产生记忆的能力,1岁婴儿产生了主动提取眼前不存在客体的意向,2岁以后婴儿产生了有意地回忆以前发生的事件的能力。 2、幼儿记忆发展的特点 ①幼儿以无意记忆为主,效果优于有意记忆,3岁儿童基本上只有无意识记,不会进行有意识记。3岁之后,有意记忆逐渐发展,这是幼儿记忆发展中最重要的质的飞跃,表现出两个特点:一是儿童的有意识记是在承认的教育下逐渐产生的,成人经常向他们提出记忆任务;另一特点是有意识记依赖于记忆任务的意识和活动动机。 ②幼儿以形象记忆为主,语言逻辑记忆正在发展。形象记忆包括运动记忆、情绪记忆。

视觉工作记忆对注意选择的自动导向作用

视觉工作记忆对注意选择的自动导向作用 潘毅1,许百华1,刘伟2 1浙江大学心理与行为科学系,杭州(310028) 2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自动化学院,杭州(310018) E-mail:panyirich@https://www.360docs.net/doc/9917900887.html, 摘要:对Downing(2000)的实验范式加以改进使得实验设计完全符合检验自动导向假说需要的所有条件,实验一采用要求被试在工作记忆保持阶段完成探测区分任务的双任务范式,结果发现被试对呈现在匹配图片空间位置上的探测项反应时显著快于对呈现在非匹配图片空间位置上的探测项反应时,而在实验二中当对被试没有记忆要求时却没有发现这种空间位置一致的优势效应,说明视觉工作记忆内容对选择性注意产生了自动导向作用,从而为自动导向假说提供了有力证据。 关键词:视觉工作记忆,选择性注意,重复启动,重复抑制 1 引言 由于视觉信息加工系统的资源有限性,当视场中同时出现大量信息时,视觉注意只能选择与当前任务相关的有限信息。影响注意选择的因素有很多,视觉工作记忆可能就是其中一种因素。近年来,视觉工作记忆与选择性注意之间的交互作用关系成为一个研究热点,其中,视觉工作记忆内容对选择性注意的导向作用就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Awh等(1998)研究发现,空间工作记忆内容会影响选择性注意的分配,视觉注意会优先选择工作记忆中积极保持的空间位置[1]。当然,关于视觉工作记忆对选择性注意的导向作用的证据主要来自于客体工作记忆与基于客体的注意的关系研究。Desimone等(1995)提出注意的偏向竞争模型(biased-competition model)激发了此后研究者对视觉工作记忆是否引导注意选择开展了大量研究[2]。该模型认为,在视觉搜索场景中,视场中充满许多物体,由于注意资源有限,视场中的物体就会竞争注意资源。若某一物体表征与当前视觉工作记忆中所保持的物体表征相同,那么该物体表征就会取得竞争优势而被视觉注意优先选择。对灵长类动物的单细胞神经生理学研究为偏向竞争模型提供了重要证据[3~5]。偏向竞争模型也得到了以人类为被试的大量行为实验支持,Pashler等(1999)采用注意瞬脱范式研究发现,当对一个物体形成表象并保存在工作记忆中后,即使没有明确要求被试搜索该对象,视觉注意也会自动选择与工作记忆中所保持的表象相匹配的物体[6]。Downing(2000)研究发现,即使在没有明显的搜索目标的情况下,视觉注意也会优先选择客体工作记忆中当前所保持的物体表征[7]。此外,Moores等(2003)研究发现,客体工作记忆中积极保持的物体表征也会使得视场中与记忆表征有着语义关联的物体获得注意资源的竞争优势[8]。其他研究者利用颜色和形状作为任务相关刺激研究发现,视觉工作记忆内容对注意选择起着自动导向作用[9~11]。 偏向竞争模型提示视觉工作记忆当前积极保持的记忆表征会引导注意自动选择视场中与之相同或类似的物体,然而,近期的一些研究表明视觉工作记忆与选择性注意的关系远比偏向竞争模型所描述的要复杂,个体能根据当前任务要求灵活利用视觉工作记忆来引导注意选择,视觉注意并非一定会自动选择工作记忆内容。Downing等(2004)采用双任务范式研究了视觉工作记忆对视觉搜索过程中注意导向的作用,实验要求被试在完成视觉搜索任务的同时在视觉工作记忆中保持一个项目,在一半的试验(trials)中这个项目作为分心物出现在搜索系列中。实验结果没有发现视觉工作记忆对视觉搜索起干扰作用,从而说明注意没有自动选择与工作记忆内容相匹配的分心物[12]。Woodman等(2007)设计实验使得被试没有理

视觉记忆和听觉记忆的训练方法

视觉记忆和听觉记忆的训练方法 不知道大家是否了解听觉记忆和视觉记忆这两种记忆,什么是视觉记忆和听觉记忆?有哪些训练方法呢?下面学习啦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相关的知识,希望大家喜欢。 视觉记忆: 视觉记忆力是指对来自视觉通道的信息的输入、编码、存储和提取,即个体对视 觉经验的识记、保持和再现的能力。比如孩子上周在公园看见一条狗,过几天你拿出 这条狗的图片,他会立刻认出这条狗是上周他在公园里看见过的。 这种能力称之为再认。如果更进一步,孩子能用语言把所看见的狗的形象描述出 来或者用笔画出来,这就是再次产生这个形象的能力。视觉记忆力对孩子的思维、理 解都有极大的帮助。如果一个孩子视觉记忆力不佳,会极大地影响他的学习效果。我 们可以通过对信息进行复述、组织、比较等方法训练孩子的视觉记忆力。心理学家认为,青少年的记忆力要比幼童强,主要的原因就在于青少年能利用理解、回忆详述、 想象等方式把零散的材料联系起来,使它们相互产生关系,再用各种形式重新组织材料,有效地使用视觉形象。 视觉记忆力不良的孩子一般有以下的表现: (1)看过的生词,总是记不住怎么写。 (2)不能顺利地阅读课文,读不了完整的句子。 (3)一次只能做一件事情,如果同时做两件事情,总会忘记一件。 (4)上课时精神不集中特别容易分心。 (5)写作业时经常出现拼写错误。 (6)在书写时总是看一笔写一笔,或是看好几笔才能写一笔。 (7)在生活中经常记不住东西放在哪里,总是满屋翻遍了才能找到。 家长对孩子的视觉记忆力训练应注意:(1)在对儿童的学习记忆训练中,趣味性是 不可或缺的,因此无论在选材上,还是训练过程中都要坚持“快乐学习”的原则。表扬 是巩固儿童记忆举的有效方式。(2)要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由于儿童知识经验少,对 问题的理解不深,所以选材一定要由易到难,家长不能急于求成。(3)要以培养儿童正 确的记忆方法和习惯为主要目标,不是过分强调是否背会了某篇文章。(4)虽然记忆的 连贯性很重要,但每次记忆的时间不可过长,最好不要超过20分钟。

注意与工作记忆二者关系的研究进展

工作记忆与注意二者关系的研究进展 摘要综述了近年来工作记忆和注意二者关系研究的系列研究成果,就工作记忆和选择性注意的交互关系以及视觉工作记忆和注意的相互影响两大部分的研究展开论述。主要涉及选择性注意对工作记忆的影响、工作记忆对选择性注意的影响、视觉工作记忆对注意定向的调节、注意水平对视觉工作记忆客体表征的影响等方面。 关键字工作记忆,注意,选择性注意,视觉工作记忆,注意定向,注意水平 1.引言 工作记忆与注意是两个重要的认知结构,也是心理学研究的两个重要领域。 工作记忆有很多不同的定义,其中以Baddeley和Hitch提出的工作记忆系统(working memory system)最为流行(Baddeley A D&Hitch G. 1974)。工作记忆系统包含一个中央执行器(central executive),以及两个从属的子系统:负责言语材料暂时存储和处理的语音环路(phonological loop)和负责视觉材料暂时存储和处理的视空间缓冲区(visuo— spatial sketchpad)。不同于传统的长时记忆和短时记忆的划分,工作记忆强调了记忆的加工成分,指的是在存储的同时对记忆内容进行复述、更新等操作的能力。注意是指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主要可分为选择性注意,持续性注意、随意注意等。 工作记忆涉及对信息的加工、暂时性动态存储和执行控制等核心认知过程;而注意则是外界信息进入信息加工系统的通道控制机制,二者的结合构成了信息加工系统的中心环节。从意识问题来看,工作记忆则可能是意识内容的来源,而注意可以被看成是有关内容能否进入意识的通道控制机制,对二者关系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也是心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ZHANG Bao ,JIN Zhi-Cheng&CHEN Cai-Qi,2008)。这些年来,研究者们对二者的关系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本文就已有的部分研究成果进行综合,主要包括工作记忆和选择性注意的交互关系研究以及视觉工作记忆和注意的相互影响两大部分研究成果。 2.工作记忆和选择性注意的交互关系 工作记忆(working memory, WM)和选择性注意是在知觉、思维和行为间

视觉注意力训练方法是什么

视觉注意力训练方法是什么 孩子的视觉和注意力是比较关键的部分,在孩子的成长发育期间家长可以对孩子进行视觉和注意力的训练,平时可以跟孩子一起做手工或者是观看图画,做亲子游戏等活动,需要长期坚持才能使孩子的视觉和注意力更加集中,对孩子的大脑发育也很好。 ★视觉和注意力的训练方法 ★针对性训练才有效果:健知注意力提升课程先通过一个评估量表初始定制课程方案,再根据训练结果反馈动态调整方案,为每个学员个性化定制最高效的训练提升方案。 ★家庭训练容易坚持:注意力训练就像锻炼身体一样,每天30-40分钟就足够但需要长期坚持,健知训练课程随时随地可以进行,并且趣味性高,依从性好课程完成率很高。 ★不只是提升注意力:注意力不足的孩子往往在学习相关的感知觉功能和读写能力方面存在落后,训练课程包含注意力提升、感知觉提升和读写力提升三大部分,全方位提升注意力和学习能

力。 ★在线训练+教材训练+家庭教育指导科学搭配:在线训练采用计算机小游戏的形式,主要进行需要控制素材呈现时长,记录反应时间的训练任务;教材训练主要进行需要动手动笔,动脑筋 规划执行的训练任务;家庭教育指导主要围绕孩子在日常学习和 生活中的注意力问题的教养方法、辅导方法和亲子关系进行指导。 1、注意力与学习相关的感知觉功能训练,分为五大训练模块:注意力,记忆力,视知觉,协调性,执行力。每个模块下面又分列为若干不同的训练模式和难度阈值。 研究表明,注意力与感知觉功能与多种学习进程相关,训练课程通过个性化的注意力与感知觉功能训练,提升注意力与学习相关的感知觉功能。主要包括:主动注意力(注意察觉、注意维持、注意瞬脱、注意广度、选择注意、分配注意;打开学习的知 觉门户);视觉记忆、听觉记忆、工作记忆(增强信息的存取);视 空间感知和运动整合(阅读、书写、视听转化的基础);协调性(手眼协调、感觉统合;阅读、书写的基础);执行力(策略、排序、逻辑;文意理解和数学思维的基础)。通过训练后注意力缺陷与读写

视觉工作记忆内容对自上而下注意控制的影响

心理学报 2011, Vol. 43, No.10, 1103?1113 Acta Psychologica Sinica DOI: 10.3724/SP.J.1041.2011.01103 收稿日期: 2010-09-29 * 国家社科基金“十一五”规划(教育学)国家青年基金课题项目(CBA090125),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08JJDXLX266)。 通讯作者: 杨海波, E-mail: psy-yhb@https://www.360docs.net/doc/9917900887.html, 视觉工作记忆内容对自上而下注意控制的影响: 一项ERP 研究* 白学军1 尹莎莎1 杨海波1 吕 勇1 胡 伟1 罗跃嘉2 (1天津师范大学心理与行为研究院, 天津 300074) (2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875) 摘 要 采用视觉搜索范式, 以二维抽象对称图形为材料, 通过记录\16名被试在长短两种时间间隔(ISI)条件和有效、中性、无效三种视觉工作记忆内容条件下的行为反应和事件相关电位(ERPs), 探讨视觉工作记忆内容对自上而下注意控制影响的认知过程和脑机制。结果发现:(1)无论ISI 长或短, 有效信息条件(记忆图形与目标所在的背景图形相同)的反应时均显著短于无效信息条件(记忆图形与目标所在的背景图形不同)。(2)有效信息条件下的额区P2波幅显著大于中性信息条件(记忆图形不出现在搜索序列中); 枕区P1、N1波幅和潜伏期在视觉工作记忆内容条件下差异不显著; 短ISI 条件下, 有效信息条件下的枕区P300波幅显著大于无效信息条件; 长ISI 条件下, 有效信息条件的枕区P300波幅显著小于无效信息条件。表明当目标出现在与记忆内容相匹配的客体中时, 激活了工作记忆中的客体表征, 以自上而下的方式优先捕获注意; 同时ISI 变化对此过程起着调节作用。 关键词 视觉工作记忆; 信息内容; ISI; 自上而下注意控制; 事件相关电位 分类号 B842 1 引言 现实生活中, 个体只能有选择地加工有用信息, 同时抑制无关信息, 这样才能确保认知活动的高效率。在这一过程中, 注意控制起着重要的作用。Desimone 和Duncan (1995)提出视觉注意的偏向竞争模型(biased competition model)认为, 存在两种注意控制方式:(1)自下而上注意控制, 主要受刺激性质(如刺激的特异性和凸显性)的影响; (2)自上而下注意控制, 主要受目标与期待(当前的目标、对刺激位置和出现时间的期待)的影响(Yantis, 2000; Luck & Vecera, 2002)。大量行为实验结果表明, 自上而下注意控制在注意选择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Soto, Heinke, Humphreys, & Blanco, 2005; Soto, Humphreys, & Heinke, 2006)。 自上而下注意控制的加工机制是通过激活储存在工作记忆中的目标表征或模板来完成的。工作记忆主要参与外界信息的加工、暂时性存储和执行控制等认知过程, 注意控制则控制了外界信息进入信息加工系统的通道, 二者结合在一起构成了信息加工系统的中心环节。视觉工作记忆主要负责加工视觉信息, 例如物体的形状、颜色等, 当注意与视觉工作记忆共享某些特征时, 视觉工作记忆内容会对注意选择产生一定影响。但是研究者从行为角度对工作记忆能否自动引导注意选择的研究结果不一致。 一些研究者(Downing, 2000; Oliver, Meijer, & Theeuwes, 2006; Soto et al., 2005; 杨海波, 尹莎莎, 白学军, 2010)认为, 保持在工作记忆中的目标模板使视野中具有目标特征的刺激自动优先获得注意, 结果支持偏向竞争模型。Downing (2000)的研究以人脸图片和几何图形为材料, 发现探测刺激出现在

简单实用的视觉训练方法

简单实用的视觉训练方法 简单实用的视觉训练方法—福尔摩斯训练法 挑选屋外的一样事物,集中注意力进行凝视,然后回答下面的几个问题: ● 估测目标物的大小和尺寸。 ● 估测目标物与你的距离,同时估测目标物与其他事物的距离。 ● 留意目标物的外形,比较它与其他事物的不同之处与相同之处。 ● 查看目标物的颜色,判断它与周围环境是否协调?如果不协调,原因是什么?如果协调,它是如何达到的? ● 分辨目标物的质地,推测它是什么材料制成的?它有什么用途?哪些方面还有缺陷?是否有改善的余地?改善的方法是什么? 你并不需要用应考作答的心情展开训练,更不需要把这些问题背下来,只要大约知道问题方向就足够了。建议你每天挑选固定时段进行这个练习,如果实际情况上有困难也没关系,但务必坚持每天练习一次,持续十天。 训练步骤1:随意室外的一样事物,集中注意力凝视,尽量保持眼睛自然放松,不要太紧张。凝视时间的长短可自行决定。

训练步骤2:观看一段时间后,开始填写问卷,把你所能够想到的一切都记录下来。 训练步骤3:十天后,请根据你完成的问卷分析自己的观察力、联想力、思考力是否在这十天内有所提高,再依据结果调整训练。刚开始你可能对结果不满意,也可能坚持不到十天就放弃了,无论如何,记得鼓励或要求自己再接再厉! 简单实用的视觉训练方法—空间大师训练法 找一个空间作为练习室,如办公室、卧室、图书室、储藏室等,对室内物品进行“看”与“记”。只要某个空间或房间内有物品存放,都可以用来当作训练场地,就算你对这个地方很陌生也无妨。要注意,这个练习持续十天,而且十天后还要回到这里对练习结果进行确认,所以要尽量不选择存在不确定因素的场地。 训练步骤1:走入房间内,看看里面都有些什么物品,虽然你记住的物品越多越好,但这个训练并不是要你待在房间内“背记”物品,所以,进入房间后,请以平常的行走速度在房内转一圈,然后就离开。 训练步骤2:离开房间后,记录一下你刚才看到的全部物品。切记,只依靠脑海中的回忆和印象做记录,不要依靠事先掌握的信息。 训练步骤3:每天坚持练习一次,持续十天。十天后,

工作记忆研究的现状

工作记忆研究的现状 [摘要]:有关记忆的研究由来已久,90年代又兴起了对于工作记忆的研究热潮。通过对工作记忆与短时记忆的对比,工作记忆研究方法的现状与观点的叙述以及工作记忆的理论模型的介绍和理论问题的探讨,简要回顾有关工作记忆研究的发展和理论趋向。 [关键词]:工作记忆;语音回路;视空初步加工;中枢执行系统; 有关记忆的研究由来已久,20世纪90年代又兴起了工作记忆研究的热潮,本文主要通过对工作记忆与短时记忆的对比、工作记忆研究方法的现状与观点的叙述以及工作记忆的理论模型的介绍和理论问题的探讨,简要回顾有关工作记忆研究的发展和理论趋向。 一、工作记忆与短时记忆 1974年,Baddeley和Hitch在模拟短时记忆障碍的实验基础上,从两种记忆存储库理论中的短时记忆的概念出发,提出了工作记忆的三系统概念,用“工作记忆”代替了原来“短时记忆”的概念。Baddeley认为工作记忆指的是一种系统,它为复杂的任务比如言语理解、学习和推理等提供临时的储存空间和加工时所必需的信息,工作记忆系统能同时储存和加工信息,这和短时记忆概念仅强调储存功能是不同的。工作记忆分成三个子成分,分别是中枢执行系统、视觉空间初步加工系统和语音回路。 但是直到今天很多教科书都还依旧将工作记忆等同于短时记忆(如张春兴的《现代心理学》等等)。虽然短时记忆与工作记忆的含义以及概念有相通的地方,但是短时记忆与工作记忆是不同的两个概念,并且对于这两个概念应该从机能的角度和构成的角度两个方面加以区分。 第一,从机能的角度加以区分。 如果从机能的角度考虑工作记忆,它所保持、存储的信息是以后复杂的认知活动中不可缺少的,并且基于这种存储基础上的处理与加工是以后复杂的认知活动的前提条件。举一个例子,比如说心算中的记忆就是一种工作记忆。而短时记忆的机能仅仅是起到对信息的存储作用,其存储的信息未必一定是下一步认知活动所要运用到的信息,比如说我们要打电话,所查到的一个电话号码,我们拨过这个电话以后就忘了。如果仅从对信息的存储这一角度考虑,工作记忆与短时记忆是相通的,但是在机能方面工作记忆比短时记忆,多了一个前期的加工功能。 第二,从构成的角度加以区分。 与机能的角度不同的是,工作记忆与短时记忆在系统结构,构成水平上的区分是相当复杂的。工作记忆系统与短时记忆系统到底是两个完全独立的系统,还是短时记忆系统包含工作记忆系统,还是反之,这一直都是人们争论的话题。但是支持工作记忆系统包含短时记忆系统的人要相对多一些。Baddeley & Logie于2002年、Cowan于1999年的研究都支持这种观点。用Engle的话说就是,工作记忆系统是由“短时记忆”和“控制加工机能”两个部分构成的。但是必须指出的是这里的“短时记忆”指的是“短时记忆存储库”。 按照两种记忆存储库理论的观点,短时记忆的存储仅仅靠“短时记忆存储库”这一个单一的功能是无法实现的。要想实现短时记忆的机能,“控制加工机能”是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从这个观点出发“工作记忆”与“短时记忆”在组成结构上并没有大的差别,都是由“短时记忆”和“控制加工机能”所构成的。但是“工作记忆”与“短时记忆”在组成结构的差别

视觉记忆训练

视觉记忆训练——我们来找碴儿 温馨提示 亲爱的家长朋友们: 您们好! 本次智力保健训练课程就是视觉记忆力的训练。 视觉记忆训练活动介绍: 1、什么就是视觉记忆训练? 视觉记忆训练就是指来自视觉通道的信息的输入、编码、存储与提取,即个体对视觉经验的识记、保持现有的能力。(比如:孩子在动物园瞧到小猴子,过几天当她在书上又瞧到小猴子,她就会认出这小猴子就是它在动物园里瞧见过的,这种能力称之为再认。如果更一步,孩子能用语言或动作把所瞧见的小猴子的形象描述出来或者用笔画出来,这就就是再次产生这个形象的能力。) 2、为什么要做视觉记忆训练? 经过一些案例的分析,绝大多数儿童尽管正常,但由于大脑的协调性差,影响注意力与记忆力等能力,因而直接影响儿童学习、生活、身心健康。有这些问题的孩子在幼儿时不会有明显的表现。(视觉记忆力不良的孩子一般有以下的表现:说不了完整的句子;上课喜欢动张西望;在生活中经常记不住东西放在哪里,总就

是到处走;瞧过的东西,总就是记不住等)这都就是记忆力缺乏的表现。曾经有人说过,没有记忆,人的大脑永远就就是一片空白。一切智慧的根源都在于记忆,不过增强记忆得从幼儿时期做起就是最佳的。而视觉记忆的效果在所有感官记忆中效果就是最好的为70%、 3、宝宝应该达到什么样的视觉记忆? 能够从视觉线索上回忆什么东西被移动过,回忆刚才瞧到的什么,并通过回忆将不完整的图拼好。 训练目的: 一、训练孩子短时记忆能力。 二、训练孩子的视觉记忆能力。 三、训练孩子的视觉记忆,逐步提高孩子的记忆精确度片拼好等。 在活动中我们需要您配合的就是: 家长可先引导宝宝瞧完整的动物形象图片,然后引导宝宝观察不完整的动物形象图片,找出它所缺少的部分,并画在相应的部位,游戏反复进行。有的宝宝可能寻找多次才获得成功,爸爸妈妈决不能急于求成,应让宝宝反复地尝试。

因为视觉记忆差

写字慢 一、因为视觉记忆差 孩子写字太慢可能是学习障碍导致的。孩子写字太慢是由于孩子可能存在“视觉——动觉统合能力”发育迟钝造成的。在小学,培养孩子读、说、写、算的能力是最基本的教学任务,所以,老师经常留抄写的作业,目的是让孩子通过反复地练习,熟悉课文、公式、词语或汉字,一般抄写遍数都不会多到让孩子承受不了的地步。可是有些孩子,看上去聪明伶俐,可在完成书写任务中却会遇到难以想象的困难。他们每次进行书写就感到头疼,往往要花比别人多两三倍的时间才能完成作业,然而所写作业的质量不高,以前出现过的书写错误还重复出现,看上去好像做作业时根本不过脑子似的。这样的反复书写练习不仅没有达到熟悉的目的,反而变成象“上刑”一样难受。 从心理教育角度来看,孩子书写慢的根本原因是学习能力的缺乏或落后。首先,在写字时,视动统合能力——暨眼睛与手的动作统合能力发展的水平是最重要的。由于孩子动作很慢,手眼协调能力差,他们便不爱动手。对他们来说,只要不是需要动手来完成的作业,他们就没有什么困难。其次,写字慢还涉及一个视觉记忆能力。那些写字能力差的儿童,常常需要写一个字看一下书,不能同时记忆较多的字。在心理学上,这种对视觉材料的瞬间记忆能力称为视知觉记忆能

力。许多小孩子视觉记忆能力落后,别人看一眼能记下五六个字,他却只能记得两三个,为了补偿这种缺失,只得反复抬头看书,当然写得比别人慢很多。 教师和家长要认识到他们在能力上存在的障碍并非出于他们的主观愿望,也不是由于不专心,不动脑子的问题,而事实是他们是需要帮助的孩子,大人要行动起来帮助他们克服缺陷,提升学习能力。如:给孩子呈现一个简单的几何图形,让其观察5-10秒,然后收回图形,请他再用笔凭借着头脑中留有的视觉印象画在纸上,随着呈现的几何图形的难度的加深或呈现时间的逐渐缩短,孩子瞬间视觉记忆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有意识的训练。当然,有一些类似的训练也很有效,如年龄较小的儿童可以做着色,或指出某个图形的缺失部分,大一点的孩子做一些实物的分类练习或拼图游戏也会起到同样的作用。除此之外,练习比较物体的大小,形状,重量,质地的特征,并用手去触摸物体来验证视觉结果,也有助于儿童锻炼视觉记忆的能力。 提高能力是提高写字速度的重要方法。孩子写字速度慢,往往和他的观察能力有关,因此,要训练观察能力。先是训练看一笔、写一笔,然后训练看一个部件、写一个部件,再训练看一个字、写一个字。孩子的能力提高了,写字速度也会相应地提高。

工作记忆容量

工作记忆容量 工作记忆容量有很多种任务可以用于测试工作记忆的容量。常用的一种被称作“双重任务”范式,有时也称为“复合容量”,是序列记忆同时进行信息处理的任务。daneman 和carpenter 在1980年最先发明了这一类任务的形式,被称作“阅读容量”。被试需要阅读若干句话,通常为2到6句,并试图记住每句话的最后一个词。即他们既需要读完所有的句子,之后又需要以正确的顺序复述记住的词。同时有些任务没有这样“双重任务”的特征,但也可以有效的衡量工作记忆容量。目前,科学研究的主题之一就是要确认究竟一个任务需要哪些要素才能成为测量工作记忆的可靠手段。 工作记忆容量的水平与其他复杂认知任务的表现紧密相关,例如阅读理解,问题解决,以及智商的测定。一些研究人员认为工作记忆容量体现了认知调控的水平,特别是在具有不相关的干扰信息的环境中维持多个任务相关线索的能力。因此类似的任务体现了集中和保持注意力的能力的个体差异,特别是当周围的事件引人注目时。而这似乎是大脑额叶的功能。 “块”式记忆,尽管大多数成年人可以正确的按顺序重复大约7个数字,只有少数人可以展现出令人惊叹的数字记忆容量,甚至可以达到80个。这一能力或许可以通过反复训练获得,主要运用了将若干个连续数字(通常3个到5个)编码为一组的策略,

这样的编码组在记忆中只占用了一“块”的容量。要使这种方法有效,进行记忆的人必须能识别出各个数字串所组成的编码组。例如 ericsson 和同事曾经研究过一个人,这个人深入掌握体育竞技史上的比赛数据,并将其用于“块”的编码;若干个这样的“块”又可以组成一个更高层级的“块”,从而形成“块”的阶层。在这种情况下,只有一些最高级的“块”保留在工作记忆中,而在回忆时这些“块”再逐级递次展开。即,工作记忆中的“块”只作为回忆其展开后所代表的数字的线索。 ericsson 和 kintsch 提出的观点认为,练习这样的记忆技巧并不能真正的扩大工作记忆的容量,其实只是增强了从长期记忆中回忆信息的能力。当面对不同的内容时,可以记住80个数字的人在记忆词汇时则与其他人的记忆水平差不多。 工作记忆的容量差异工作记忆不仅有一个存储的任务,同时还有一个加工的任务,比如典型的工作记忆任务――操作广度(又名计算广度),每个词语前面有一个数学算式(比如3+2=?,苹果),连续呈现两个或更多的配对后,需要顺序回忆出呈现的词语是什么,所能回忆出最多的词汇数目即为个体的工作记忆广度。当然除此之外还有词语和视空间工作记忆广度等。工作记忆在语言理解、问题解决、推理和创造性思维等高级认知活动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研究发现工作记忆成绩与美国大学的入学考试sat成绩存在着正相关,与智力的相关性也很高。 但工作记忆的容量是有限的,我们只能把有限的资源用到最重要的任务上面。在不同个体或人群间,工作记忆容量有很大差别。如果提到个体差异的话,我们最先想到的可能是男女差异。

工作记忆表征引导视觉注意的影响因素

Advances in Social Sciences 社会科学前沿, 2017, 6(3), 348-352 Published Online March 2017 in Hans. https://www.360docs.net/doc/9917900887.html,/journal/ass https://https://www.360docs.net/doc/9917900887.html,/10.12677/ass.2017.63047 文章引用: 王秀礼. 工作记忆表征引导视觉注意的影响因素[J]. 社会科学前沿, 2017, 6(3): 348-352.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Attentional Guidance from Working Memory Representations Xiuli Wang Department of Psychology, Shandong Normal University, Ji’nan Shandong Received: Mar. 3rd , 2017; accepted: Mar. 25th , 2017; published: Mar. 28th , 2017 Abstract Every day people use the visual system to accept a lot of stimulations, and the visual system is a limite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system. People can only select the information that is related to current task through visual attention in the visual scene for further processing. Maintaining the target representation in working memory affects the selection of visual attention, which is called the guidance effect of visual attention from working memory representations. In previous studies, it is not always possible to observe the guidance effect, and the happening of guidance effect needs to meet certain conditions. We systematically summarize the factors that may influence the guid-ance effect of visual attention from working memory representations, and prospect the research in the future. Keywords Working Memory, Visual Attention, Attentional Guidance 工作记忆表征引导视觉注意的影响因素 王秀礼 山东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山东 济南 收稿日期:2017年3月3日;录用日期:2017年3月25日;发布日期:2017年3月28日 摘 要 日常生活中人们每天都会通过视觉系统接受大量的刺激,而视觉系统是一个有限的信息加工系统,只能通过视觉注意在视觉场景中选择出与当前任务相关的信息做进一步加工。保持在工作记忆中的目标表征

浅论选择性注意与视觉空间工作记忆的交互作用

浅论选择性注意与视觉空间工作记忆的交互 作用 论文关键词:空间注意空间工作记忆基于物体的注意物体工作记忆 论文摘要:传统上只是从单方面讨论了选择性注意一与视觉空间工作记忆之间的关系,即认为注意选择有限信息以进人工作记忆。近期的一些研究发现,视觉空间工作记忆的内容影响选择性注意的分配,注意选择工作记忆中保持的空间或物体表征,选择性注意对于正确保持空间或物体信息是必需的认知调节。文章最后指出,关于选择性注意与视觉空间工作记忆交互作用的研究为将来进一步揭示基于空间与基于物体的注意选择之间的交互作用关系提供了一个很好的途径。 1引言 对于视觉注意所选择的信息表征的类型,目前已得到大量实验证据支持的主要有两种理论观点,即基于空间(space一based)和基于物体((object一based)的视觉注意理论。基于空间的理论模型认为,视觉选择是基于对视野的纯粹的空间表征进行操作的,视觉注意选择的是特定的空间位置,然后才对落在所选空间内的物体进行加工。基于物体的理论模型认为,视觉注意选择的是根据格式塔知觉组织原则对视野的注意前组织而得到的知觉物体(perceptualobjects),而不管物体所处的空间位置。Ely等(1994)首次在单任务范式下同时确立了基于空间与基于物体的注意,说明这两种注意成分不是完全相互排斥的,而是可以交互作用的方式共同作用于视觉加工过程。后来的一些研究

进一步证实了Egly等人的发现,并在单任务范式下初步探索了基于空间与基于物体的视觉选择的交互作用关系。 工作记忆是一个临时保存有限信息的认知系统,其中的信息时刻处于激活状态,以便随时进人其它认知过程。Baddeley(1986)提出了一个著名的工作记忆模型,这个模型包括两个独立的工作记忆系统,即视觉空间(visuospatial)和语音(verbal)工作记忆。后来的研究发现,视觉空间工作记忆又可进一步划分为若干独立的子系统,如空间工作记忆和物体工作记忆的分离等。这种工作记忆结构的分离反映出,在哺乳动物视觉系统中,有两条独立的神经通路以分别加工空间和物体视觉特征,即所谓的“where”系统和“what”系统。 对于选择性注意与视觉空间工作记忆这两个认知系统之间的关系,过去一般只看到它们之间的一个单向联系,即认为注意选择感觉信息以进入工作记忆中,注意对于工作记忆起着闸门控制的作用。然而,近期的一些研究从另一方向揭示了选择性注意与视觉空间工作记忆之间的重要关系,即工作记忆的内容会影响注意的分配,注意选择工作记忆中保持的空间位置或物体。以下从基于空间与基于物体的注意两方面来探讨选择性注意和视觉空间工作记忆之间的上述重要关系。 2空间注意与空间工作记忆 2.1空间工作记忆对空间注意转移的导向作用 Awh等(1995假设,如果空间选择性注意指向工作记忆所保持的空间位置,那么与非记忆空间相比,对记忆保持空间的视觉加工效率将显著增强。实验中要求被试在空间工作记忆任务的保持阶段完成一个选择

视觉记忆训练

视觉记忆训练我们来找碴儿 温馨提示 亲爱的家长朋友们: 你们好!本次智力保健训练课程是视觉记忆力的训 练。视觉记忆训练活动介绍: 1、什么是视觉记忆训练?视觉记忆训练是指来自视觉通道的信息的输入、编码、存储和提取,即个体对视觉经验的识记、保持现有的能力。(比如:孩子在动物园看到小猴子,过几天当他在书上又看到小猴子,他就会认出这小猴子是它在动物园里看见过的,这种能力称之为再认。如果更一步,孩子能用语言或动作把所看见的小猴子的形象描述出来或者用笔画出来,这就是再次产生这个形象的能力。) 2、为什么要做视觉记忆训练?经过一些案例的分析,绝大多数儿童尽管正常,但由于大脑的协调性差,影响注意力和记忆力等能力,因而直接影响儿童学习、生活、身心健康。有这些问题的孩子在幼儿时不会有明显的表现。(视觉记忆力不良的孩子一般有以下的表现:说不了完整的句子;上课喜欢动张西望;在生活中经常记不住东西放在哪

里,总是到处走;看过的东西,总是记不住等)这都是记 忆力缺乏的表现。曾经有人说过,没有记忆,人的大脑永远就是一片空白。一切智慧的根源都在于记忆,不过增强记忆得从幼儿时期做起是最佳的。而视觉记忆的效果在所有感官记忆中效果是最好的为70%. 3、宝宝应该达到什么样的视觉记忆?能够从视觉线索上回忆什么东西被移动过,回忆刚才看到的什么,并通过回忆将不完整的图拼好。 训练目的: 一、训练孩子短时记忆能力。 二、训练孩子的视觉记忆能力。 三、训练孩子的视觉记忆,逐步提高孩子的记忆精确度片拼好等。 在活动中我们需要你配合的是: 家长可先引导宝宝看完整的动物形象图片,然后引导宝宝观察不完整的动物形象图片,找出它所缺少的部分,并画在相应的部位,游戏反复进行。有的宝宝可能寻找多次才获得成功,爸爸妈妈决不能急于求成,应让宝宝 反复地尝试。 视觉记忆训练--- 我们来找碴儿 训练目的: 一、训练孩子短时记忆能力。

工作记忆的基本概念

工作记忆的基本概念 工作记忆的基本概念工作记忆是一种对信息进行暂时加工和贮存的容量有限的记忆系统,在许多复杂的认知活动中起重要作用。1974年,baddeley和hitch在模拟短时记忆障碍的实验基础上提出了工作记忆的三系统概念,用"工作记忆"(working memory,wm)替代原来的"短时记忆"(short-term memory, stm)概念。此后,工作记忆和短时记忆有了不同的意义和语境。 工作记忆,(workingmemory,wm),工作记忆是一种较短时间范围的记忆形式,能够让大脑组织同时处理多种想法。工作记忆是从长时记忆中提取出来的,存在着一个分离的记忆结构,工作记忆依赖于大脑前额叶皮层神经环路的功能,尤其是谷氨酸神经元与多巴胺神经元之间的平衡。 工作记忆的组成原理最早是由英国心理学家baddeley和hitch提出的一个记忆模型,主要由三个子系统构成,分别是中央执行系统、语音回路和视空间模板,指一种对信息进行暂时性加工和存储的能量有限的记忆系统。 在信息加工过程中,随着时间的进展,短时记忆不断变化,工作记忆的内容也就不断地增减、变动和更新。根据信息加工的观点,在认知过程中,外部刺激经过编码进入记忆系统后,要与已经存储的信息进行比较,并找出与之接近的匹配模式。 长时记忆中已存储的信息有一部分就要再次活动起来,在当

前的加工活动中起作用,这一部分记忆就是工作记忆。 工作记忆的主要特点对于工作记忆的结构虽然还存在不同的看法,但对工作记忆的内容:则都认为包括一个人当时注意着的信息和对这些信息进行加工所应用着的操作。可以把工作记忆看作是正在进行中的精细认知活动的“工作空间”。它的容量有限,一般认为记忆广度不超过7个项目。由于工作记忆具有连续性和活动性特点,它的内容才随时变动、不断更新。可以认为工作记忆是短时记忆概念的扩充和发展。 对脑高级功能的意义,通常是在过去的经历与当前的行动之间提供时间和空间的连续性,对于思维运算、下棋、弹钢琴以及无准备的即席演讲等都是十分重要的。在工作记忆受损时,难以记住事件正确的前后关系。 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回忆一个新的七位数的电话号码。你能回忆出来的数字的个数称为你的“数字广度”。对大多数人来说,它通常只有六到七个。换句话说,工作记忆的能力是有限的。某些脑损伤的病人只有极小的数字记忆广度,除了他们听到的最后一个字母外,别的一概回忆不起来,但他们的意识却正常。事实上他们的长时记忆可能并未受到损害。 工作记忆的容量差异工作记忆不仅有一个存储的任务,同时还有一个加工的任务,比如典型的工作记忆任务――操作广度(又名计算广度),每个词语前面有一个数学算式(比如3+2=?,苹果),连续呈现两个或更多的配对后,需要顺序回忆出呈现的词语是什么,所能回忆出最多的词汇数目即为个体的工作记忆广度。当然除此之外还有词语和视空间工作记忆广度等。工作记忆在语

自上而下加工控制的视觉工作记忆机制

自上而下加工控制的视觉工作记忆机制 摘要 通过像联系,相近或相似等原理将多种特征组合成单一表现可以使视觉工作记忆有限的容量扩大化。在这项研究中,我们得知视觉工作记忆是怎样通过研究关联线索和相近的线索是如何在既不是单独使用又不是在另一个组合线索出现时使用的情况下组成信息的。此外,我们还研究在一个线索上的另一个线索是否是受意志控制的。被试需要记住呈现的没有组织线索的客体,只有关联线索的客体,只有相近线索的客体,或者关联性和相近线索都有的客体。我们发现尽管在两个线索在相互竞争的时候关联性线索可能趋于主导地位,可是它可能关联性线索和相近性线索两个都不使用。然而,根据任务目标的情况,如果两种线索都存在的时候,他可能关联性和相似性线索都不使用。 引言 视觉工作记忆在一个很短的时间(几秒,Zhang&Luck, 2009)内可以回忆少量的信息(三四个单元,Luck&Vogel,1997)。为了扩大视觉工作记忆的容量,一些特征(比如,红色,圆圈)会被搜集到一起组成一个单元储存在视觉工作记忆中(Luck&Vogel,1997)。这些特征的组合可以通过多种感知组合的原则来实现,比如,关联性原则((Luck&Vogel,1997;Xu,2006),相似性原则(Woodman,Vecera,&Luck,2003),特征相似原则(Peterson&Berryhill,2013)等。但是,当两个线索相互竞争的时候视觉工作记忆是如何组织或者什么范围的机制是受自下而上加工控制的还不是很清楚。我们假设一些线索可能在其他线索上占主导地位,这决定于知觉线索的相对强度。但是它可能会根据任务目标的强度在组织策略间灵活的转换。 如果两个知觉可以允许知觉地组合情况下,尤其是如果在统一的视觉特性的关系结果,比如,像有关联的的颜色或纹理的的情况下,关联线索是个很有力的线索((Palmer & Rock, 1994; Watson & Kramer, 1999)。在视觉工作记忆中,关联线索的使用通常可以增加记忆特征的数量((Luck & Vogel, 1997; Xu, 20 02)。当相互关联的特征形成不同的部分的时候一些特征的关系会增加表现(Xu, 2002, 2006; but see Davis & Holmes, 2005)。如果相关联的特征表现一个连续的表面特征的时候关系线索的优势可能会更大(Delvenne & Bruyer,2004; X u, 2002)。其中的一个例外就是颜色-颜色关联,越是两种空间分开的颜色对于容量的消耗越大(Delvenne & Bruyer, 2004; Olson & Jiang,2002; Wheeler & Treisman, 2002; Xu, 2002)。因为颜色的边界损害了整个知觉,所以这是有可能发生的,因为在视觉工作记忆中颜色边界是形成新的项目表现(或客体文件)的重要信息(Goldfarb & Treisman, 2011)。 特征相似性允许项目的空间分离在共享特征的偏见上知觉的组合起来(Wer theimer,1938)。注意无意识的传递就像在客体之间一样也会发生在相同项目间(Erlikhman, Keane, Mettler, Horowitz&Kellman, 2013; Kasai, Moriya, & Hirano, 2011; Wannig,Stanisor, & Roelfsema, 2011)。特征的相似性也可以用来扩大视觉工作记忆的容量,至少颜色特征就可以做到:如果项目的颜色相同那么大量的空间无关联的项目就可以被记忆(Peterson&Berryhill,2013)。 但是,不是所有的分组线索优势上都是平等的(Schmidt & Schmidt, 201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